八年级物理温度学案

2024-05-18

八年级物理温度学案(精选6篇)

篇1:八年级物理温度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3—§3.1温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对比。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47-50页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答案,注意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并勾划知识点。

1.温度的定义是什么? 2.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3.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4.温度计在使用前应该观察什么? 5.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6.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7.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不可以,为什么?

(二)自学检测

1.物体的_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___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等。3.摄氏温度的符号是_______。摄氏温度的规定: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把___________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_。

4.人的正常体温为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5.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7.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相平。

8.体温计的最小分度是_________℃,测量范围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问题。

二、训练展示 1.合作探究

①观察桌上的两种温度计,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②分别摸一下两个水杯,估计里面水的温度,互相交流你的估计值,然后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测量出的实际温度分别是_________(在测量水温的同时,请每组的2名同学把体温

计放在腋窝下测量体温)

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小组讨论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曾经有过哪些错误的操作?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④取出体温计读数,并比较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思考并回答:现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和39.60℃,那么两次测温后读出的数据是怎样的呢?

师生活动 改进补充建议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2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图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4.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_℃

篇2:八年级物理温度学案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教师让学生再仔细看一看桌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有何不同,想想温度计中的液体有何不同。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

表:-20℃~50℃;体温计:35℃~42℃;固态汞熔点:-39℃;液态汞沸点:357℃;固态煤油熔点:低于-30℃;液态煤油沸点:150℃;固态酒精熔点:-117℃;液态酒精沸点:78℃。)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1)实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表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

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

3.读出图中,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上时刻的气温。

2时_________℃

8时_________℃

14时________℃

20时________℃

4.用体温表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用后没有甩过就又接着测第二个人,示数可能会怎么样?

【布置作业】

1.认真看书复习本节课的知识,预习下部分内容。

2.书上作业第3题。

篇3:八年级物理温度学案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方法指导为主线,以问题呈现为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指导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分课前导学、课中导学与课后导练三部分,师生按学案要求逐步达成了解文本、熟练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

操作要求:(1)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文本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2)教师要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3)学案要有方法指导,要明确内容范围,呈现主干知识。(4)学生要按学案课前导学问题,通读文本,把握梗概;精读教辅,提炼知识;思考重点问题,完成课前导学内容。

二、自学解疑

这个环节完全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讲堂为学堂而设置的。学生紧紧围绕课中导学案上或白板上呈现的若干问题,梳理知识,熟悉教材,独立解决问题并提出疑问,培养自学能力。

操作要求:(1)教师要明确自学任务和完成时限,预设的时间要紧凑,大多学生能完成任务即可。(2)学生要紧紧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自主学习行为,勤于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发现疑难。(3)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展示质疑

学生自学之后,既要让个别学生简要展示自学成果,还要让学生展示疑问,这个环节可以按组进行,也可以举手发言;可以上台展示,也可以站立回答。这样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胆识与魄力,实现以生教生的目的,又能充分暴露或主动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准备素材,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展示质疑中增强信心,发现问题,认识不足。

操作要求:(1)展示质疑要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表见解。(2)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回答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没思路的问题留下一个环节解决。(3)教师要因势利导,尽量满足学生对自己的成功与疑惑公之于众的强烈欲望。(4)教师要在黑板上简明扼要地记下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后面进行合作探究。(5)为了节约时间,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组织语言,做到精炼、流畅。

四、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般按大组进行,每组由组长负责,保证人人在组内发言,一人做记录,之后推荐代表在全班做精彩“演说”。合作探究内容一方面是在前几个环节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一般以两个问题为宜。通过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观念和猜想,掌握一定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享受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后获得的乐趣,并得出自己“粗浅”的结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记忆“会的”,探究后学会“不会的”,标注出“不会的”。

操作要求:(1)探究前教师要明确任务,讲明要求,限定时间,要保证人人全身心投入。(2)要提醒学生养成提炼语言的习惯。(3)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在全班巡视,掌握学情和问题,共性的问题要留在“点评总结”环节处理。(4)如果问题较多,要将问题分解给不同的组,分别探究、展示。(5)探究过程应该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

五、代表展示

各组将探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后,让小组代表予以公布、讲解和分析,展示“会的”和“学会的”,提出“不会的”。这是展示协作能力的时刻,这是收获喜悦的时刻,也是个人魅力大放异彩的时刻。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通过这个环节,演讲者得到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听讲者分享了他人的成果,似懂非懂者得到了同辈的无偿“赐教”。

操作要求:(1)展示代表一般要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师生。(2)组员与组长享有同样的话语权。(3)为了节省时间,后发言的代表只阐述与前面代表不同的意见,或补充不全面的内容。

六、点评总结

这是客观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环节,一般先由学生点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可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矫正偏差,肯定优点,强调重点,也可就重难点、小组表现、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总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纠正与提炼。

操作要求:(1)针对学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点评。(2)点评一般只针对小组,不针对个人。(3)教师要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大加赞赏,以取得激励先进、刺激后进的效果。(4)教师要对学生的点评预设范围。(5)教师要对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重申重难点,指出易错点,提示交汇点。

七、目标检测

检测可分课内检测与课外检测。课内,教师要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让学生作答或进行单独抽测,以检测目标达成率与课堂效果,还要提供课外习题组,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是学生实践的环节,也是巩固重点、发现疑难的环节。

操作要求:(1)检测题的拟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题量要少,质量要高,难度要适中。(2)检测卷一般由小组互批,组长检查,教师抽样认定质量后,组织组员算出本组平均分并作详细记录。(3)教师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点评,有解疑,点评解疑一般在下节课内容开讲前进行。

八、师生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一个自省环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无一例外得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内容要在为下一节课预留的导学案中有所体现,并将本节课出现的疑难、遗漏和失误在导学案中得到弥补和勘正,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认识差距,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操作要求:(1)教师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及时反省,积累经验,吸取教训。(2)学生要求真务实,深刻反思,及时反馈,查漏补缺。(3)预留的导学案应该体现本节课发现或生成的疑难点,而且要有必要的方法指导。

摘要:文章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基于导学案的初中物理“八环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导学;课中——自学解疑、展示质疑、合作探究、代表展示、点评总结、目标检测;课后——师生反思。

关键词:导学案,物理教学,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益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科学论坛,2014(10).

篇4:八年级物理温度学案

关键词:导学案;物理教学;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07

一、预习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方法指导为主线,以问题呈现为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指导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分课前导学、课中导学与课后导练三部分,师生按学案要求逐步达成了解文本、熟练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

操作要求:(1)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文本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2)教师要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3)学案要有方法指导,要明确内容范围,呈现主干知识。(4)学生要按学案课前导学问题,通读文本,把握梗概;精读教辅,提炼知识;思考重点问题,完成课前导学内容。

二、自学解疑

这个环节完全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讲堂为学堂而设置的。学生紧紧围绕课中导学案上或白板上呈现的若干问题,梳理知识,熟悉教材,独立解决问题并提出疑问,培养自学能力。

操作要求:(1)教师要明确自学任务和完成时限,预设的时间要紧凑,大多学生能完成任务即可。(2)学生要紧紧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自主学习行为,勤于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发现疑难。(3)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展示质疑

学生自学之后,既要让个别学生简要展示自学成果,还要让学生展示疑问,这个环节可以按组进行,也可以举手发言;可以上台展示,也可以站立回答。这样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胆识与魄力,实现以生教生的目的,又能充分暴露或主动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准备素材,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展示质疑中增强信心,发现问题,认识不足。

操作要求:(1)展示质疑要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表见解。(2)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回答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没思路的问题留下一个环节解决。(3)教师要因势利导,尽量满足学生对自己的成功与疑惑公之于众的强烈欲望。(4)教师要在黑板上简明扼要地记下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后面进行合作探究。(5)为了节约时间,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组织语言,做到精炼、流畅。

四、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般按大组进行,每组由组长负责,保证人人在组内发言,一人做记录,之后推荐代表在全班做精彩“演说”。合作探究内容一方面是在前几个环节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一般以两个问题为宜。通过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观念和猜想,掌握一定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享受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后获得的乐趣,并得出自己“粗浅”的结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记忆“会的”,探究后学会“不会的”,标注出“不会的”。

操作要求:(1)探究前教师要明确任务,讲明要求,限定时间,要保证人人全身心投入。(2)要提醒学生养成提炼语言的习惯。(3)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在全班巡视,掌握学情和问题,共性的问题要留在“点评总结”环节处理。(4)如果问题较多,要将问题分解给不同的组,分别探究、展示。(5)探究过程应该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

五、代表展示

各组将探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后,让小组代表予以公布、讲解和分析,展示“会的”和“学会的”,提出“不会的”。这是展示协作能力的时刻,这是收获喜悦的时刻,也是个人魅力大放异彩的时刻。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通过这个环节,演讲者得到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听讲者分享了他人的成果,似懂非懂者得到了同辈的无偿“赐教”。

操作要求:(1)展示代表一般要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师生。(2)组员与组长享有同样的话语权。(3)为了节省时间,后发言的代表只阐述与前面代表不同的意见,或补充不全面的内容。

六、点评总结

这是客观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环节,一般先由学生点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可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矫正偏差,肯定优点,强调重点,也可就重难点、小组表现、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总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纠正与提炼。

操作要求:(1)针对学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点评。(2)点评一般只针对小组,不针对个人。(3)教师要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大加赞赏,以取得激励先进、刺激后进的效果。(4)教师要对学生的点评预设范围。(5)教师要对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重申重难点,指出易错点,提示交汇点。

七、目标检测

检测可分课内检测与课外检测。课内,教师要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让学生作答或进行单独抽测,以检测目标达成率与课堂效果,还要提供课外习题组,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是学生实践的环节,也是巩固重点、发现疑难的环节。

操作要求:(1)检测题的拟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题量要少,质量要高,难度要适中。(2)检测卷一般由小组互批,组长检查,教师抽样认定质量后,组织组员算出本组平均分并作详细记录。(3)教师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点评,有解疑,点评解疑一般在下节课内容开讲前进行。

八、师生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一个自省环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无一例外得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内容要在为下一节课预留的导学案中有所体现,并将本节课出现的疑难、遗漏和失误在导学案中得到弥补和勘正,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认识差距,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操作要求:(1)教师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及时反省,积累经验,吸取教训。(2)学生要求真务实,深刻反思,及时反馈,查漏补缺。(3)预留的导学案应该体现本节课发现或生成的疑难点,而且要有必要的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益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科学论坛,2014(10).

[2] 常玉如.科学猜想自主建构.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11).

篇5: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教学反思

大茂中学

熊妹

一、教学中的“得意”之处

1、整个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现实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的构造等知识都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重点一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学生自制简易温度计观察并描述现象自己得出其工作原理,重点二是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突出重点,采用了学生先观察视频(在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测温前、测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测一杯热水的温度,从而达到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这点上本人在引导和指点中做的不好,学生在学生描述现象时出现的用词不当、语序不合理等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这是今后教学中特别应注意的问题。

2、在“摄氏温度”知识点的教学中,没有结合温度计上其它温度的标示方法让学生明白摄氏温度只是温度的其中一种标示方法。在知识的拓展上做得很欠缺。导致少数学生读数上出现误区。

3、演示实验的课堂秩序还比较好,学生注意用心观察,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课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用温水测量水的温度)时,有的学生由于不太会使用温度计,所以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正常的测量,在读数上也有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多用心,巡回进行指导。还有些学生没有动手,只是观察别人实验,也没有达到人人动手的目的。

4、整个课堂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不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教学中,本人将考虑内容较多的章节适当放慢节奏、多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可能效果较好。

篇6: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温度的说法并不陌生,其理解和教材中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法也基本相吻合,教学中仅此而已,不必作进一步解释。这里重点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

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小瓶(带橡皮塞)、细玻璃管、烧杯、温度不同的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上一篇:餐饮领班工作总结优秀下一篇:描绘秋天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