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杜甫草堂

2024-06-04

参观杜甫草堂(共14篇)

篇1:参观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

杜甫草堂的由来吗?听我给你介绍吧!杜甫到了成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边建造了一座草堂。杜甫在“草堂”内写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后人为了纪念杜甫,在“草堂”前面加了“杜甫”二字。这就是杜甫草堂的由来。

走进正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鸟语花香的大花园。

我们又来到了杜甫的书房。书房里的笔、墨、纸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穿过书房,我们来到了博物馆。馆里陈设着许多著名的诗集,杜甫真不愧是“诗圣”。

走出草堂,我才发现有数不清的中外游客,他们都在仔仔细细地阅读草堂内外的诗,在导游的解说下,听到那些外国游客不断地“ok”、“ok……”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篇2:参观杜甫草堂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佳佳姐、杨杨姐一同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参观。

听解说员说,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 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 。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 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 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 诗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正因为杜甫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作,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我们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篇3:成都杜甫草堂景观美学鉴赏

1 从景观美学特征分析草堂之美

1.1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契合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蕴育了丰富的植被, 保存着众多的生物物种。杜甫草堂地处成都浣花溪旁, 浣花溪是大江或者清江或外江流经成都西郊的一段别称, 其虽称“溪”, 在唐代时候却江阔水深, 现在浣花溪淤塞的河道已经被疏通, 溪中再度呈现出绿水盈盈, 波光粼粼的生机,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有古建筑群, 包括古民居, 祠宇等, 还有古道, 古桥, 石刻, 书画题记, 名人踪迹等。

人文景观融合在自然景观中, 点缀和渲染了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作为人文景观的背景, 映衬出人文景观的美, 使其相互契合, 构成草堂秀雅无论、林塘清幽的景观特点。

1.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草堂多处景观设计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如说草堂茅屋景区, 即茅屋主景写实, 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而河流, 山川, 林塘等则虚拟, 营建出一种诗意的氛围。再者, 成都被称为“雾都”, 由于草堂古树枝繁叶茂且密集, 雾天里草堂就披上了一层面纱, 若隐若现, 具有朦胧美的特点。

草堂的清幽、古朴、典雅, 是草堂清晰美的表象, 草堂的虚幻, 若隐若现是草堂模糊美的表象。清晰美与模糊美多数情况下相互交织, 相互变化, 而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

1.3 历史文化与景观环境相互协调

草堂多数景点的设置, 都是参照于最能代表诗人故居风貌和最能代表诗人情操的诗句。设置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的重现诗人当年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挖掘其文化内涵并融入景观。另外草堂里广泛收集了有关杜甫的文物与资料。更有在考古发掘原址上建成的唐代遗址陈列馆, 使杜甫草堂的优美园林景观愈发显出历史的厚重感, 站在唐代民居陈列馆里, 面对着那来自诗圣杜甫那个遥远时代的真实场景, 的确可以好好的抒发一番思古之幽情。

2 从景观审美要素分析草堂之美

景观审美要素很多, 主要从感觉, 想象, 理解, 情绪, 情感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 从感觉力方面来说, 感觉力因个体的差异而异, 文化层次越高对美的感觉力就越强。草堂确实很美, 这是每个旅游者在身处草堂之后都能感觉出来的, 但是这种感受是可以分深浅的, 比如地学旅游者对草堂的美的感受力可能更深。

第二, 从想象力层面来说, 草堂许多景点都是根据考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绘来重现的。设计者也会通过想象诗人生活的场景来设计, 游览者更会通过想象身临其境。想象能使旅游者联想到具体的事和物, 通过现实与想象的对比, 给人以美的回味。

第三, 从理解力方面来说, 例如, 要解释草堂茅屋真的就是杜甫的故居么, 杜甫的茅屋肯定无法保存一千多年呀, 现在的茅屋建成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这个我们就必须知道茅屋来源的历史依据是杜甫的240首诗作, 我们也得去了解这些诗作的涵义。

第四, 从情绪力方面来说, 杜甫看到草堂美景创作了大量的诗作, 这是情绪力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 对旅游景观的高质量的欣赏, 往往就是那种情化为景, 景流于情, 情景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

第五, 从情感力方面来说, 例如我们多次到草堂没有厌倦之感, 实质为情感所致。我们觉得对草堂生情, 是由于某种熟悉的情怀, 可能是对故乡, 故土的一种眷恋之情, 也可能是对草堂的喜爱之情。

3 从园林景观要素赏析草堂之美

在以上杜甫草堂旅游景观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下面带大家欣赏草堂景观元素的美。

3.1 草堂建筑之美

草堂的建筑格局还兼具了纪念祠宇和居家庭院的风格特点, 于庄严中透出亲切, 于整齐中生出变化, 把纪念祠堂与诗人旧居风貌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建筑物的体量相对较小, 结构亦较简单。草堂的建筑物, 在体量上非常接近于民居, 而丝毫没有宫殿、寺庙等建筑那般恢宏、轩昂的气势, 如中轴线第四重建筑柴门, 面积还不到20 m2, 檐柱高不过3 m, 檐口距地面仅2 m多, 确实与民居建筑相近。

从结构来看, 草堂建筑均以川西地区民居通常采用的木质穿斗式结构为其整体框架, 只在两山面砌墙, 前后或为敞厅式, 或砌成半桩墙, 其上再以图案简洁的传统花窗和门来进行封闭。由于建筑空间不高, 故在室内不装天花板, 裸露梁家。这些, 都与成都地区的传统民房相差无几。因建筑体量和结构与民居相仿, 草堂的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产生了至今仍是诗人故居的亲切之感。

建筑不加装饰与雕琢, 朴实无华各处建筑, 从上到下, 基本上无装饰物, 屋顶均以小青瓦覆盖, 四檐角都平直而不起翘, 不以常见的宫殿寺观之飞檐。楹柱、门窗漆以羊肝红, 梁架用土红涂刷, 山墙则以粉白覆面。如此青顶、褐柱、粉墙的建筑群, 坐落于庭院之中, 掩映于浓绿之下, 显得格外赏心悦目, 饶富诗意。

3.2 草堂植物之美

草堂的植物大多数是根据杜甫诗歌中所吟咏的种类来种植的。据杜诗描绘, 草堂园林其中最盛者为绿竹, 各类树木花果有:榉木、杨树、柳树、榆树、松树、柏树、棕树梅、橘、橙、梨、花红、桂花、菊花、荷花、菱、梅花等。草堂中的竹子种类并不多, 但是植物营造追求意境。草堂中种植的最多的一种竹就是川西本土常见的慈竹, 慈竹一般成簇拥状种植, 下部密集, 竹梢会自然向周边弯曲形成伞状, 弧线优美。在清风的吹拂下更显活泼, 富有动静交融的韵味。

园内的主要花木, 都是选用当地的本土植物, 比如楠树、竹子、梅花、荷花、桂花、海棠、杜鹃、茶花等等。本土植物的种植更具有适应性, 使园林景观与自然达到一种契合和沟通, 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草堂的园林层次也是非常丰富的, 各种植物形成的层次都具有个性, 如高耸的楠木, 青冥苍翠;簇拥的竹, 清幽秀丽;零星的梅, 朴素高洁;成片的荷花, 雅致纯洁, 等等, 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个层次相互融合, 相互映衬, 使整个园林显得优雅而生动。

3.3 草堂山石之美

草堂内的山石并非像中国古典园林山石具有“透”“瘦”“漏”的特点。杜甫草堂中的筑山置石的理念继承的川西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杜甫草堂的山多为土山, 用土堆叠起来的山体较石山来说更容易在山体上形成植被景观。所以, 杜甫草堂的山体上一般种植着较多的树木, 形成一种自然山林的景象。草堂的石一般放置在山体的山顶, 山脚和起承转合处。一方面为山塑型, 另一方面起到点缀的作用。采用的材料都是本土的材料, 如青石、卵石、砂石等。自然的山林, 本土的石, 营造一种亲近自然、古朴乡韵的美。

3.4 草堂水体之美

草堂处于浣花溪溪水西头, 院内引浣花溪水入园, 深幽古朴, 展现了川西乡村的田园风光。草堂的水体以沟渠的形式贯穿整个园区, 又以池塘的形式汇合。池塘分布在园子的西部、东部和中部。园内采用了古典园林里的“掩”“隔”“破”的理水方式。水体设计为自然式风格, 池塘的驳岸采用自然式的驳岸设计, 并在池中建“岛”。植物点缀于驳岸与“岛”之上, 再有鲦鱼水中丛游, 描绘了一幅田园的自然风光。

草堂的美在于它的自然、草堂的美在于它的诗意、草堂的美在于它的文化底蕴、草堂的美在于它的乡土人情。杜甫草堂作为川西园林的典型代表, 体现了“古雅清旷、飘逸乡情”, 在造园上独具诗意, 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质。同时它又具有川西乡土风情, 给人以亲近, 让人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周维扬, 丁浩.杜甫草堂史话[M].成都:四川出版社集团, 2010.

[2]吕琼梅.杜甫草堂园林艺术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篇4:拜谒杜甫草堂

这里是一方神圣的土地,这里安厝着不朽的诗魂。诗圣一生颠沛流离,即使栖身在浣花溪畔的这座草堂时,也仍不时被饥寒所困,被风雨所欺。在饥寒交迫中,怒号的秋风将诗圣赖以栖身的草堂破坏殆尽,面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惨景,诗人没有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吟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让人心灵震颤的诗句。这种大慈悲、大胸怀、大境界,震古烁今。他的《三吏》、《三别》,他的《哀江头》,他的《望春》、《白帝》,无不渗透着诗人对社会祸乱,战争灾难,以及官吏横暴,皇帝昏庸的无情揭露和批判,无不包容着对苦难中的人民群众的深深同情与悲悯。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囊括了他所有的不平和愤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熔冶着他炽热的爱国孤忠;“欲填沟壑惟流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抒发他在穷绝窘境中,不为困穷压倒的豪迈气概。他是一位文化英雄,他一生都在赞美着、褒扬着、歌唱着正义和善良,他一生都在呐喊着、揭露着、控诉着暴戾和邪恶。杜甫者,真英雄也!

面对这位“万间思广厦,一谏失微官”的英雄,面对他凝聚天地间的豪气,敢于为血雨腥风、饥寒交迫中的百姓控诉、呼号,试问,今人几人能比?

“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冯至语)。因为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脉,还彰显着文人的良知和胸怀。

杜甫草堂现已是规模庞大的园林式建筑,有着近百间多样建筑,园内挖有池塘,搭有藤架,植有繁茂的松、柏、榕、楠、梅、竹各色树木,密荫匝地,绿彩婆娑,微风习习,颇如人意。但是草堂呢?草堂哪里去了?尽管我知道那座标志时代见证的茅屋不可能久经千年而不衰,尽管我知道草堂的原貌不可能历经千载而容貌不改,但我仍然为草堂的湮灭而感到极大的遗憾和悲哀。毕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满园里不是飘逸着氤氲的诗香,承载着冲天的豪气,充盈着大仁、大爱的人文情怀吗?

篇5:参观杜甫草堂的作文

我提前看了一些资料 ,了解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在此居住了约五年多 ,写下240多首诗歌 ,真是让人惊叹 !后来 ,草堂也是历经磨难 、屡废屡兴 ,留存至今 。

一进草堂的大门 ,几棵干枝梅呈现在眼前 ,清香味扑鼻而来 ,令人陶醉 。郁郁葱葱树木布满庭院 ,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一定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想象 ,挂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诗句呢 !整个的院落面积很大 ,被分成了4 、5个小部分 。再往里走 ,有个古建筑的展厅 ,介绍了杜甫的一生 。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杜甫的事迹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诗歌 ,可爸爸说 :“ 这还没到真正的草堂遗址呢 ”。他说 :“ 这些房子 ,都是后来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 。当时杜甫住的草屋可没这么雅致 、漂亮 ,他当时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很简陋的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 ,我们看见了连在一起的 、几间稻草屋顶的寒酸草房 。那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 ?是的 ,真真切切 ,就是这么简陋的草堂 。草堂中只有简陋的一间客厅 、一间书房 、一间卧室 、一个厨房及柴房 、一个厕所 。但是与其说是客厅 、不如说是只能摆了几把椅子的空间 ;与其说是厕所 ,其实就是一个坑 ;与其说是卧室 ,其实就只能放一张小床 。著名的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创做出无数的旷世佳作 ,他曾经就是居住在这样的简陋茅屋 ,忍受着严寒 ,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风损毁下遭受雨淋的痛苦 。他用他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着“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的凄惨情景 ,但是他更是忧国忧民 ,向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理想 ,表达出“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情怀 。

篇6:参观杜甫草堂五年级优秀作文

早晨,我们去了杜甫草堂,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这里是大诗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就来到了这里。他用自己种的竹子搭建了四间草房,在杜甫的草房中还陈列着杜甫用过的书案和凳子,睡觉的床铺,以及厨房的锅灶等生活用品,非常的朴素和简陋。杜甫在这儿待了四年,四年间写了240多首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进去还看到了《春夜喜雨》《绝句》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自己的文学创造,为人民留下来几百首的不朽之作不愧为世人所称颂,更不愧被尊为我国伟大的“诗圣”。

走进史诗堂,更是来到了诗的世界,整个大堂四周的墙壁上,都悬挂着“诗圣”和其他诗人的诗词,还有好多杜甫的塑像,每个都和真人似的。草堂里什么都有,有诸葛亮的羽毛扇子,绣着各种花纹的小包,还有古代的书卷,书卷上还刻着杜甫的样子……

往里走有一个浣花祠里面有着浣花夫人的雕像,把她放在这里是因为一次打仗,为了激励士兵拿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打败叛军后,成功的`保卫了成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令人敬佩的夫人就修建了浣花祠流传至今。在杜甫草堂,我还目睹了慕名已久的红墙,那是我曾经在书中看到的最为著名的有着浓厚文学气息的美丽红墙,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是激动不已,兴奋而又开心啊!

篇7:杜甫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从一线城市长安跑到二线城市成都,虽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躲避安史之乱,但是杜甫的心里很清楚,他这是为了房子问题。杜甫在长安工作许多年,尽管在中央任职,工资却不高,不够买房子的。朝廷一向只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从来没有国家分派住房这一说,所以杜甫一直住在单身宿舍,这还是考虑到他家在外地,组织特别照顾他的。跟他同等待遇的还有广文博士郑虔等一批人。郑虔和杜甫不在一个宿舍,由于长安下大雨,他的房子漏雨,继而倒塌,郑虔面对倒塌的房子,泪水和着雨水流,别人愁早餐,但是早餐毕竟还有七八个时辰,郑虔愁的却是今晚,今晚他就没有睡觉的地方。急匆匆去找宰相杨国忠,杨国忠说:“照理说,你的宿舍坏掉了,应该给你修,可是这傍晚时候,找不到工人啊。照理说,长安市政应该对大雨有防备预案的,可是雨季都要过去了,预案也没有报上来,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处理这些突发情况。照理说……”郑虔不礼貌地打断杨国忠的照理说,他着急:“丞相大人,我今晚就没有住的地方。”杨国忠说:“哎呀,爱莫能助。”郑虔就接着哭。杜甫刚从国家救济署领到五升救济粮,准备回到宿舍熬粥喝,看到这番情景,拉起郑虔奔市场,卖掉救济粮,找到一座小酒馆,边喝酒,边陪着郑虔一起哭。

这一晚,郑虔在杜甫的宿舍凑合一宿,雨还在不住地下,雨水顺着房檐滴落在石阶上,杜甫心烦意乱,郑虔的今天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吧?第二天,杜甫和郑虔告别,离开伤心之地长安,以后再也没回来过。

杜甫来成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的老朋友严武在成都执政,也算是一方诸侯。严武看到老朋友为了房子愁苦如此,就拨出一笔钱,让他自己选地建房。虽说自己选,但条件受限制,严武拨给的那笔款子想在城里顺城街一带置办房产,只能买几平方米,不敢想了。严武是个将军,只管防守边疆,西南边疆主要敌对势力是吐蕃,严武睡着醒着,一门心思都是吐蕃,至于成都市区的房价,他不上心,根本不知道房价已经高得快赶上长安,所以政府也就没有出台控制房价的措施,杜甫也不好意思总找严武要钱,只好因陋就简,把购房的意向定在郊区。

杜甫把房址选在西郊武侯祠附近,这里临近五里桥,面向百花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更主要的,地价便宜。房子终于建成,还有一个小院落,里面种了竹子,还有各种蔬菜,一家人安定下来。

成都的气候很好,一年四季不很热也不很冷,天天有新菜上市,这对于从关中来的杜甫很是新奇,因为关中只夏天才有蔬菜供应。成都的物价不很低,却也不很高,人们不很勤快,却也不很懒惰,一切都是那么舒适,一点不见关中人忙忙叨叨的样子,这是一个闲适的城市,很适合诗人在这里抒情写意。特别叫杜甫喜欢的是成都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但绝对不影响下地干活,因为那雨丝丝缕缕,若有若无,一把油纸伞,打着也可,小巷、姑娘、雨伞,可以写一首很好的叫《雨巷》的诗,主人公都是现成,就是那位“丁香姑娘”吧。不过,杜甫写的诗不叫《雨巷》,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的雨很通人性,它是一种灵性的.行为,它赋予成都悠远辽阔然而舒适的美,使人流连不思返。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一定是假话,就算刘禅缺心眼,分不清人的好坏,总不会连地理环境都分不清好坏。杜甫当然知道成都的好,他爱成都,爱成都的风土人情,爱成都的花花草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日子过得有滋味,情绪好,写诗也轻快欢乐。前一首,被标举为近体诗的样板,内涵、色彩、平仄都恰到好处,“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远景和近景,动画和静画,安排妥帖,却不显凑泊。后一首用叙事体、家常话,亲切中透出淡雅。杜甫在浣花溪畔,过起了平常人的日子,这是他一直向往的,“鹅鸭宜常数,荆门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看着一群鹅鸭,也算经营一份事业。

可是这样幸福生活,却在秋天的一个下午戛然而止,起因是一阵风。一向温和的成都突然刮起一场大风,这场风虽然不至于飞沙走石,却也让行人绝迹,杜甫一家平安,但是房顶苫的茅草却四分五裂,一片片、一堆堆,都是他的“房顶”。杜甫安置好屋子,不让风刮散他的厨具床铺,出门把那些草追回来,预备着晴天再苫上去,几个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野孩子,七手八脚抱起茅草,刹那间无影踪,杜甫的房顶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成都的雨,似乎故意为难杜甫,一向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丝绸雨,这天晚上却改作粗粗拉拉大大咧咧的毛线雨,直直地往杜甫的房子里砸下来,杜甫的房子差不多没有房盖,几乎已经不能叫房子了。有房顶的人家,对于这场雨觉不到有什么特别,丝绸雨毛线雨,反正早上一定会停,好让人们下地干活,但是对杜甫这样没有房顶的人家,下雨的夜晚就分外难熬,孩子裹着被子,东挪西挪,东西都有雨滴落下来,他和老婆分别拿起锅盖和柳条筐,给孩子挡雨。他想起在长安的那一个雨夜,郑虔和他在集体宿舍苦等天亮。郑虔没房子,还有杜甫收留他,现在杜甫房子零散,一家人只得在雨夜受罪。

天亮时分,一夜毛线雨果然停了,杜甫顾不上难为情,到城里来找严武,请求他再支援一点钱,买点茅草,把房顶修理一下。严武家里一派悲伤景象,严武的画像挂在正厅,正一脸严肃地看着杜甫——严武过世了。

篇8:参观杜甫草堂

一、诗画情趣:风景即诗、观者入画

杜甫颇有好感:“曾城填华屋, 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 吹箫间笙簧” (《成都府》) 。以诗观之, 蜀地的自然环境和物质富裕度、外加仕友 (严武) 的异地相聚和自身的情趣爱好 (《寄题江外草堂》) :“我生性放诞, 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 卜居必林泉”, 种种原因, 入住蜀地, 结庐草堂是杜甫必然中的选择。以下节录的诗句可证诗者此地此间的乐趣:

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 须向山阴入小舟。 (《卜居》)

锦里烟尘外, 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 细麦落轻花。 (《为农》)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净, 雨裛紅蕖冉冉香。 (《狂夫》)

杨柳枝枝弱, 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 晒翅满鱼梁。 (《田舍》)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这是杜甫卜居草堂后的典型作品, 这是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描摹, 这也是读者“入画”的过程———以诗句为底本, 想象为笔触, 构造各具情趣的图画:

《卜居》:“水湄遣兴图”、《为农》:“世外远村图”、《狂夫》:“筱蕖抒怀图”、《田舍》:“田庐晚景图”、《江村》:“庸夏消暑图”, 按照诗画的思维去观读, 能更好的理解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光环之下私人化的真实心境, 也可领略诗人为营造“风景即诗, 观者入画”的诗画情趣时作出的尝试:

大自然的溪流、昆虫、农田、鱼鸟等皆一一入诗。视角由大处着眼渐渐聚焦于一小“物” (蜻蜓、鸂鶒、荷叶、麦花、竹等) :或“无数蜻蜓其上下, 一双鸂鶒对沉浮”、“鸬鹚西日照, 晒翅满鱼梁”、“自来自去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或“圆荷浮小叶, 细麦落轻花”、“风含翠筱娟娟净, 雨裛紅蕖冉冉香”、“杨柳枝枝弱, 枇杷树树香”, 动物界的种种情态, 植物界的千种风情在作者的诗笔之下, 都融于了被体验化的感觉, 景物的对称化描写具有画面的齐整美;再者, 以传神的一二动词或叠词让天地之物格外增色;最后, 极具特性化的描写, “树树香”着重的是枇杷静态的满鼻浓香, “冉冉香”着重的是莲荷动态缕缕微香。澄江、翠筱、紅蕖、燕子、水鸥等在各自的诗作中既是物的点缀, 同时也是色彩的渲染点。现代诗人闻一多曾提出了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主张。杜甫入蜀后早期的山水田园诗深得“三美”印证。

风景和绘画皆系于观者视觉, “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理解杜诗可以是双重关系:风景即诗 (杜甫:以景作诗) ———观者入画 (杜甫:以诗代画) ———观者入画 (观读者:诗画互融) 。可见, 读者理解后勾勒的图画是杜甫风景过滤后所作“诗画诗”的诗画, 差别之处在于加入了观读者的“情”。无论是“出郭少尘事, 澄江销客愁”、“卜宅从兹老, 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 不得问丹砂”的仙隐之愿, 还是“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的疏放潇洒之志, 诗句是诗人观景之情, 仙隐之愿、潇洒之志是研读者观诗之情, 此“情”非彼“情”, “情”不同最后的境界也不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经典的“境界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2) 此“境界说”虽为论词所说, 但诗词同为注重意境和韵律, 以描景、抒情为主的古典文学载体, 此论在观读杜甫草堂山水田园诗可借鉴运用。

二、诗可以观:安世乐业、真我之趣

杜甫具有双重的社会身份: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客, 儒家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观熏染下的文人。公元759年杜甫辞官, 辗转入蜀, 这对一个仕子来说, 本是失意之事。然而杜甫入蜀早期的草堂诗中没有“啼饥号寒”的穷愁之语, 也没有“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幸”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郁结之情, 诗人寓居草堂早期过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院蔬”间或耕读的日子, 偶有闲愁也被草堂幽幽自然之景和家人的亲伦之乐所替代 (“更有澄江销客愁”、“欲填沟壑唯疏放”、“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从这些诗作来看, 剔去政客身份, 杜甫呈现给读者的是真我的一面, 是“仕”外的“隐”。“隐”的萌发是蜀地时日的安宁, 草堂幽居的天然之趣和物欲的满足, 是真实的自然人的心境体现。

再者, 如杂居政坛, 个人是无法静心对自然界作出仔细体察, 是无法写出入蜀后草堂早期那些清新疏放的诗句的。对一个短暂“忘却”家国, 在自己的“小花园”过上私生活的杜甫来说, 这段时期是他人生寓地的一个小插曲, 却是了解他真实性情不可缺少的时期。因为只有关爱生活、心无尘俗欲念、以己心系物, 才会描摹风情万种的物态, 才会聆听来自自然深处的生命之韵, 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留下“风景即诗、观者入画”的诗作。

“一联佳景王维画, 四壁青山杜甫诗”, 杜甫既是诗歌艺术和技巧的“集大成者” (苏轼) , 同时又是蕴造诗风的“多面手”, 杜甫在入蜀初期创作的一系列卜居诗, 为认识一个“圆形人物”的杜甫填补了空白。

参考文献

① (清) 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P16

篇9:杜甫草堂里的修复技艺

主持更换茅草工作的大师傅周礼春是位有名的古建筑维修手艺人,他参加了草堂三次维修。现在会盖茅屋的师傅越来越少。以前草堂两次维修,一共10多个人。这次一共只有6人,能够上房搭茅草的加上周礼春一共3个。“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这门手艺学成要三年,以后还不见得有活做。”

周礼春家住郫县古城镇中平村,祖传三代都是盖茅屋的手艺人。虽然以前的日子很辛苦,但上两代人都还能够凭着盖茅屋的本事养家糊口。但到了周礼春这一辈,仅凭盖茅屋的传统手艺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周平时主要是做古建筑的新建和维修,在锦里和洛带古镇都有参与新建和维修古建筑。盖茅屋这门手艺一年可能只用得到一次,想凭盖茅屋维持生活很难。

随着周师傅这批手艺人的老去,盖茅屋这门手艺如果无法传承,将来杜甫草堂的茅屋谁来维修?能不能通过列入非物质遗产目录进行保护呢?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明确规定,传统技艺当然属于非遗的范围。像周师傅的这种盖茅屋技艺传承了三代以上,并有百年历史,属于非遗的。周师傅可以申报区(县)级名录,在相关规定确定其价值后,可以继续逐级申报。

对于非遗传承人,国内相关部门也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并会评定出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将会得到10000元的经费扶持,由中央财政支出;省级传承人每年将得到5000元的经费扶持,由省财政支出。主要是用来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的。

篇10:游杜甫草堂作文

从西门进,就来到一片大草坪。草坪上种着许多的花,五彩缤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旁边有几棵高大的松树,不时有几只小鸟飞到树上,欢迎游览的客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游客们显得格外有精神。

往前走,就到了湖边。湖水又清又静,水深四米多,过河可以坐船,小船刚好可以坐四个人,大船可以坐六个人。湖边有几棵柳树,那千百根绿色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长头发。湖中还有很多小鱼游戏水中,看,他们在说着悄悄呢。

从湖边往东北方向走,来到一片树林。周围全是树,树叶把天空挡住,几乎看不见一丝阳光。树旁边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样的石头。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杜甫寺。一进寺庙,就看到了杜甫和李白的雕像。旁边还有一排字,大概意思是:杜甫以前是李白的粉丝,杜甫认识李白后他们便成为了朋友,杜甫47岁来到成都并定居在这里。走进寺庙里面,会看到很多首杜甫写的诗挂在墙上,还给每首诗配上了一副画。那首首诗多么有情感,那幅幅画多么的美丽。这些画和诗挂在单调的灰墙上真是锦上添花。

再往深处走,你会看见桌子上有一本书和一支笔,看起来很古老。书很厚,笔很粗,这就是用来签名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就代表你来过或者非常喜欢杜甫这位诗人。上到二楼,你会看到更多的雕像,做的可真好。走到一半,一丝丝阳光就会暖暖地照在脸上,原来到了观景区。若站在二楼眺望整个杜甫草堂,感觉真不一样。我的心里激动起来,满怀期待向里走。“啊”我大叫起来,多么细致的一副画啊,把杜甫草堂全景都画出来了,真让我佩服不已。最后我们下了楼,离开了杜甫寺。

篇11:杜甫草堂小学作文

凡是到成都的人都要来参观杜甫草堂,因为草堂故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那天我们参观杜甫草堂时,走到了情系草堂,看到了我国的主要领导与外国贵宾们都在草堂里留了字,参观了草堂,说明杜甫草堂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再走一会,到了大雅堂,大雅堂里有12位诗人的雕像,中间有一幅很大的漆画,我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变化,最后在家里,我姥爷才告诉我,那上面画的是杜甫的生平。12位诗人中,有杜甫,李清照,李白,苏东坡等。再走一会,到了影壁,留了张合影就匆匆赶路,经过浣花祠,到了唐代遗址,这里是20xx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迹和唐代文物,有石碗,铜钱,唐代的衣服,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坑,那是古人们生活的地方。

又到了茅屋景区,就是杜甫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很大的茅草屋,里面分为客厅,书房,卧房三个部分。当时,摆设十分简陋

杜甫草堂原来是一寺庙,叫做草堂庙,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杜甫因避而如蜀,他在这住了近4年,写了240多首诗,使是杜甫草堂出了名。最后,经过宋、元、明、清历代修建保存至今。

篇12:杜甫草堂对联

2、上联:新婚石壕无家,茅屋一座;下联:垂老潼关新安,广厦万间

3、上联: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下联: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4、上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下联: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5、上联:锦里先生为老伴;下联:玉霄散吏是头衔

6、上联:花学红绸舞;下联:径开锦里春

7、上联: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下联: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8、上联: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下联: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9、上联: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下联: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10、上联:新松恨不高千尺;下联:恶竹应须斩万竿

11、上联:江山留胜迹;下联:天地渺孤舟

12、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13、上联:荒江结屋公千古;下联:异代升堂宋两贤

14、上联:花径故依然,为公拥篲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下联: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15、上联:吏情更觉沧洲远;下联:诗卷长留天地间

16、上联:至今斑竹临江活;下联:无数春笋满林生

17、上联: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下联: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18、上联:万里桥西宅;下联:百花潭北庄

19、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0、上联:孤城返照红将敛;下联:仙侣同舟晚更移

21、上联:风刮屋茅二三重;下联:尚思广厦千万间

22、上联:侧身天地更怀古;下联:独立苍茫自咏诗

23、上联:杜陵落笔伤豺虎作文;下联:爱国孤悰薄斗牛

24、上联: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下联: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25、上联: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下联: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26、上联:草堂留后世;下联:诗圣著千秋

27、上联:跌宕诗怀犹绮岁;下联:商量春事又花朝

28、上联:锦水春风公占却;下联:草堂人日我归来

29、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0、上联:此地经过春未老;下联:伊人宛在水之涯

31、上联: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下联: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32、上联: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下联: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33、上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下联: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34、上联:即今耆旧无新咏;下联:何处老翁来赋诗

35、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36、上联: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下联: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37、上联:十年幕府悲秦月;下联:一卷唐诗补蜀风

38、上联:挺身艰难际;下联:张目视寇仇

39、上联: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下联: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40、上联: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下联: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篇13:参观杜甫草堂

据了解,“唐风茶韵”从备器、取火、择水、灸茶、碾末、罗英、煮泉、育华、酌茗、品韵等,共有24道工序,体现了佳茗、妙器、活火、净水、胜境、精艺的高度和谐,展现了茶的真香、真色、真味。

四川峨眉雪芽跻身中国茶业百强

目前,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在京揭晓由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挂帅,中国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雪芽茶业分公司以09年销售额3.14亿元的骄人业绩荣登“中国茶叶行业百强”榜单,排名行业第27位,为川茶打出了一片天下。近几年来,峨眉雪芽品牌创始人马元祝和他的茶业军团,带领和扶持景区及周边10万停耕还林农民科学和标准化种植峨眉雪芽珍稀有机绿茶致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峨眉雪芽茶叶为龙头的景区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之路和“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的产业化合作发展模式。2004年至2009年峨眉雪芽的茶叶主要经济指标5年共计销售收入11.467亿元。峨眉雪芽项目区茶农茶叶年创收入从2004年的552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99亿元,增长277%。

普洱茶取经法国红酒分级制

云南仿效法国红酒,将于明年落实普洱茶的“原产地证明”等认证制度,希望进一步提升普洱茶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2011年1月1日起,云南省政府将落实普洱茶的“茶园履历证明”、“原产地证明”以及“生产履历证明”制度,这将让普洱茶的品饮与收藏价值将重新被定义。

为明确定义普洱茶价,不再随市场炒作而暴涨或崩盘,2000年起,即由云南省农业厅茶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领军,开始研究法国红酒的认证制度,并仿效法国红酒全球公认的“产区”与“分级制度”,建立云南普洱茶专属的国际认证制度。该制同时融入当地普洱茶相关的现行法令,今年10月底,云南省农业厅即将举办最后一场“茶园证明书”公听会,届时将完成所有的法令程序,并由云南省法规处对外公告相关制度

如同1855年法国制定红酒分级制度一样,云南也将订定普洱茶分级制度,2011年可被称做“普洱茶元年”。而后,在云南境内六大古茶山上,拥有“顶级山头”、“顶级茶园”,并取得“茶园登记证”的茶庄,因有高品质稳定的茶源,才能成为高茶价的“顶级茶庄”。而“生态茶园”也将凌驾“有机茶园”,成为级茶园,因“空气品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保护”,都将纳入茶园认证指标。

印度时兴嚼茶片

年轻女性有嚼奶片习惯,而现在印度研制出的茶片,也能像牛奶片一样,供人们咀嚼和;中泡饮用,不仅十分方便,而且更感新潮另类。

据悉,研制茶片的托克赖实验站建立于190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研究机构,位于印度阿萨姆邦世界闻名的茶乡一一焦尔哈德镇。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茶片并不是把茶叶压制而成的,它的成分中80%是茶叶的提取物,再加上符合国际食品标准的香料,可配制成橘子、柠檬、姜、豆蔻等六、七种不同的香型,让茶客选择。茶片只有阿司匹林药片那样大小,携带非常方便。如果手头有杯子,有热水,你尽可以将它像传统的茶叶一样,泡开了饮用;但是在一时找不到杯子、热水,或者时间紧张的时候,你便可以将茶片直接放进嘴里,或含或吮或嚼,同样能欣赏到清醇的茶香,享受其提神醒脑的功效,还能一边工作一边品茶。

商品茶的传统格式

袋泡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当时,一位叫萨利文的纽约茶商为了节约包装铁听,改用纸来包茶叶,结果意外地发明了广受茶客欢迎的袋泡茶。而茶片的诞生,则反映了印度茶商求新思变的强烈愿望。印度生产着世界上一半的茶制品。但近年来来自斯里兰卡、肯尼亚的激烈竞争,茶产地频繁的劳资纠纷,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乱,使当地的茶产业举步维艰,人们渴望有新的亮点出现。

科研人员称,这次研制茶片也是为光大阿萨姆茶的独特个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产品能进入欧美茶主流消费国。目前,茶片已申请专利,不久将正式投产。

张家界:首座“中华茶祖圣像”落成

“湘江日夜流,三分风起千堆雪,府第春秋伴,百载云开一盏茶。”10月12日,天降甘霖,张家界首座“中华茶祖圣像”落成暨湘府茶楼开业庆典在市城区迎宾路举行。

中华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人。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故此,被炎黄子孙尊为“中华茶祖”。作为我市首家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大规模综合型茶楼,湘府茶楼将以立足湖湘文化,弘扬湖湘精神,传承中华茶道为己任,致力于推动张家界的茶经济成为继旅游经济之后的又一大经济体。“茶祖圣像”的落成,无疑将成为我市打造茶文化方面的一道亮丽风景,预示着我市的茶饮行业正走向成熟发展,从而将茶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斯里兰卡:一杯茶3万多人共饮

全球主要茶叶生产国斯里兰卡最近煮出全世界最大的一杯茶,并被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斯里兰卡《周日观察者报》报道,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市区近日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大马克杯,杯子内注入了4546升水、64公斤茶叶、875公斤奶精和160公斤糖,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煮,最终变成了斯里兰卡民众平常习惯饮用的奶茶。据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员已经对上述纪录完成认证,这些奶茶已经分赠给了大约3.2万科伦坡市民。红土发现200多年的茶树下

篇14:杜甫草堂对联精选

百花潭北庄。

正门,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宋代重建茅屋,立祠宇,以后历代均曾修建,今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 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门锦江上。 百花潭:已湮塞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大廨,进草堂正门,过石桥,穿梅林便是大廨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题大廨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何绍基题大廨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叶剑英题大廨。 杜陵: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孤悰:孤苦的心志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陈次山题大廨。 李谪仙:李白。 严节度:严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严武委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诗史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诗史堂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沈葆桢题诗史堂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诗史堂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题诗史堂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诗史堂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堂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樊荫荪题诗史堂。 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诗史堂。 五陵:指汉代长陵、字陵、阳陵、茂陵、平陵。 词臣:李白。 节度:严武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钱保塘题工部祠,内有清乾隆嘉庆年间所制“少陵草堂图”刻石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题工部祠。 人日:正月初七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陈逢元题工部祠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谢威凤题工部祠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王闿运题工部祠。 宋贤两派: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陆游开创剑南诗派。 寒泉配食:工部祠两旁配祀有黄庭坚、陆游。 吴郡三高:苏州有三高祠,祀春秋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集句题工部祠。 散吏:犹散官,闲散的官吏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陈逢元题受航轩,位于工部祠右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集杜甫诗题受航轩。 仙侣:高逸不凡的朋友,语出杜甫诗:“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谭光福题水槛,杜甫曾于此经营药圃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伍介康题水槛。 斯人:此人,指杜甫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吴棠集句题陈列室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谢无量集杜诗题陈列室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郭沫若题花径,杜甫草堂内的一条小径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何宇度题花径。 背郭堂成:语出杜甫《堂成》诗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林思进题花径。 拥彗:即执帚。古人接待宾客,常执彗致敬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何绍基集杜诗题草亭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集杜甫诗题草亭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独立楼

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

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陈逢元题独立楼。 饭颗:饭颗山,传为长安山名,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诗瓢:贮诗稿的瓢

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万慎子题独立楼。 三唐:唐代的三个时期。 春树暮云:语出杜甫诗《春日忆李白》。 五代:五个朝代,此指梁陈齐周隋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高晓宇题柴门。 幕府:即严武将军府。 蜀风:《诗经·国风》中无“蜀风”,杜诗可补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何宇度题柴门。 江干:江岸。杜甫诗:“岂有文章惊海内,谩劳车马驻江干”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上一篇:往来核销流程下一篇:oa协同办公系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