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网站建设方案

2024-06-27

工业网站建设方案(精选6篇)

篇1:工业网站建设方案

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第 1 章 建设背景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聚集式发展产业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园区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在已建园区继续转型升级的同时,大量新建园区不断涌现,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园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中具有关键意义。随着信息化走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智慧,信息化如何支撑园区发展战略、信息化如何应对园区核心业务的需求、如何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等方面成为园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第 2 章 园区创新发展趋势

2.1 园区经济向生态型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形成了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但是,我国的园区在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仅仅解决了产业“进区入园”,即只关注了产业的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问题,而没有解决产业的链式发展和集群化竞争。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统一化、土地、环保政策趋紧,单纯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园区迫切需要改变园区内产业间、产业内部关联度低、配套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现行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尽量减少生产端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循环。显然,在两型社会的要求下,建设“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型园区,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今后我国各类园区发展的大趋势。2.2 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

在激烈的园区竞争背景下,园区的产业同质化竞争也日趋严重。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链的附加值主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在研发、设计、创新等上游领域和现代物流、展销服务等下游领域存在着较为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多数园区的产业体系都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抢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端,园区内的企业日益增加研发投入,转变以往单纯生产制造的发展方式,向高新型企业演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保持竞争领先优势。显然,在园区“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推动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占据科技制高点,促使园区从“制造”转向“创造”转变,是我国园区企业发展的趋势。

2.3 园区管理向城市化转变

高水平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聚集。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内的人员日益增多,社会功能需求日益复杂,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环境,单纯以工厂为主导的园区很难成就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之前我国园区以发展经济为主,社会服务职能相对缺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园区必须摈弃单纯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转以城市开发的角度去看待园区。

在新的形势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社区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完善成为园区未来在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方向,管理机构必须将园区的发展纳入到城市/区域的整体空间规划中,承接更多城市功能的转移,并拓展新产生的城市职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园区管理机构将更加注重满足社会功能需求,园区管理方式也将向城市化转变。

第 3 章 园区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园区提升产业效能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多年的园区发展中,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信息化水平与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与园区的发展要求与定位也不相适应。3.1 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

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一直聚焦于交通运输、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渐受到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的重视,但由于园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时间短,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还不够完善。

首先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赛迪信息调研发现,园区多处于城市边缘位置,移动通信服务没有伴随园区的扩张而覆盖新开发区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移动通讯覆盖面窄、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着网络承载能力低,互联网总体接入带宽偏小的问题,光纤入户比例低,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在无线接入建设方面,无线接入点少,覆盖面窄,而且接入带宽小,大多局限于政府、企业办公区域,没有与移动通信网络及与固定通信网络一起形成全覆盖、无间隙的信息网络。

其次,信息化配套设施、服务效能偏低。园区基本建立了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主机托管、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但还没有建立共享共用的容灾备份中心,呼叫中心,将各种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整合并虚拟化,进而提供高效、集约的云服务的情况就更少了。已有的数据中心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在增值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着服务种类少,使用效率低的情况。

3.2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严重滞后

目前各类园区和园区内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个部门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一些纵向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业务系统封闭运行,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形成了许许多多“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在一些“金”字工程单位,上、下信息交流畅通,但与其他委、办、局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共享困难。

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许多园区更加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表现为数据资源较为分散,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虽然园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速度很快,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提到应有高度,缺少园区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与中心,普遍存在信息资源规模小、范围窄、质量差、更新周期长、共享程度低等问题。目 前,绝大多数园区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和主题专用数据库开发滞后,社会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更加不足;商业性的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尚未起步;另一方面,公共基础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维护、储存、利用和发布的规范和标准尚未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3 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缺乏有效抓手

“两化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必然成为“两化”融合的主体,推进“两化”融合最终也要落在企业身上。在园区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以重大项目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这打开了园区两化融合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但是,园区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大型两化融合项目使得园区大型、骨干企业得到了更多的扶持,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少的资源;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虽然投入运行,但是发挥作用有限,很多企业仍然不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大,而有些企业在信息化投入的积极性高与时效性低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突出,还存在信息化投入的盲目性,未能形成有利的企业信息化氛围。同时,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引入、使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信息化培训教育工作滞后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3.4 园区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

目前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城市事件的管理上,对于城市的组成部件、运行状态的信息采集、管理功能偏少,仅有的部件管理也集中在地上设施,而供气、供水、供热、弱电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功能匮乏。同时城市事件的管理范围仅仅局限在城市交通、治安监控等几个方面,而没有覆盖到城市经济管理、空间管理、住宅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以人工巡查为主,部件、事件发生变化无法实现与城市管理机构的及时自动通信,城市管理缺乏智能性、主动性,城市综合管理中的问题上传、处理分配、结果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缺乏自动化处理手段,同时城市综合管理的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应急预案启动后仍然依靠人工按照流程进行通知,无法第一时间知会各个相关部门,造成应急反应时间延长。城市管理智能化技术及智能化手段的缺乏,使得城市设施静态管理、动态运行监控、智能化运行维护、自动应急指挥处置等全方位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严重低下。

3.5 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匮乏

在节能减排方面,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尤其是改造重点用能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不高。对于园区多数型企业,信息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管理环节,例如集中建设的OA、ERP等信息系统,而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全程实现数字化监控,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工具、工艺、流程中,实现对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泛在感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的例子明显偏少;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路灯根据天气状况自动开启关闭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应用少见。新技术应用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 4 章 建设目的

1、智慧化提升园区吸引力

随着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内各类成熟园区已经开始转型升级,新兴园区正借助后发优势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园区招商与服务对象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因为技术含量高、更注重绿色环保、雇佣人员素质较高,所以可以为园区以及地方政府带来更加优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同时,也对园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

智慧园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园区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可以改善园区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服务,通过智慧的 基础设施、智慧的政府服务、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消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并适时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把园区管理机构、园区企业、园区居民等园区内各方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为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优质品牌,可以显著提升园区对优质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智慧化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积累,我国园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内外资税率、明确了基准地价,规范了地方政策,这使得园区的政策、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同时国家严厉的土地、环境政策使得园区空间拓展、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

而信息化在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人员负担等方面,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先进的智能工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物质能量开发利用水平,开发新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使许多悲观难题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化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级阶段,而且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园区迫切需要通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建设来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3、智慧化助力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十二五”时期,各类园区之间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和产业间的竞争不断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产业。园区要在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项目、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园区生产、经营、管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围绕“管理”、“引导”和“服务”三大工作核心,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及生产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的有效聚集和有效流动,营造园区创新环境,加速创新进程,帮助园区实现“关键产业培育壮大”、“创造现代智能园区环境”、“提供高效便捷公共服务”三大任务,扩大园区影响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

4、智慧化顺应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由单纯科学技术领域向生产、管理、生活领域全面渗透。

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使得之前因体制、技术原因而不能实现的资源共享、政务协同等变成技术可行,同时信息化认识水平的提升要求园区管理机构采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提供了破解“条块结合”难题、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的契机。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业务系统的建设必须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创新带来影响,既要避免系统建成就过时导致的资源浪费,也要避免超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应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及管理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避免或减轻信息技术革命对智慧园区建设进程造成的冲击。

第 5 章 智慧园区总体构架

当前园区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在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园区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融合,提升园区政府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效率,提升园区运行的智能、顺畅程度,提升园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水平,是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智慧园区由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运行保障四个层次组成 5.1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通过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园区内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安全、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实现园区内的部件、人员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奠定了泛在感知的网络基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全面覆盖的感知层和泛在的传输网络层。

全面覆盖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采用的感知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信号、ID和位置感知网络的全面建设,实现对园区主要的公共场所、野外水源、家庭住宅、生产场地和移动车辆等实现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园区各元素的各类信息均可接入到传输网络层。

泛在的传输网络层建设以泛在接入、高速传输、安全融合为目的,高标准、高起点、集约化规划和建设面向未来的FTTx网络,大规模部署高速无线宽带覆盖,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的融合,构建大宽带、全业务融合的有线无线高速的全覆盖网络,实现多种方式随时随地接入。

5.2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

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应在园区已有的政务信息化基础上,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在智慧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下,依照“一体化”集约共享的建设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关键,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通过安全、通畅的信息资源交换,实现园区各单位间资源共享,达到业务协同。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信息资源数据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四大基础数据库,其次是园区管理、服务所需要的各类主题数据库,例如市政数据库、决策支持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数据还包括视频监控、传感器、RFID等感知层上传的数据。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规划和完善园区内各类主题的应用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交换和共享的业务资源指标体系,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间的资源共享。

共享交换平台是业务系统间无缝共享数据、连通信息孤岛的高速公路,为实现应用层各种应用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包括目录服务系统、交换服务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和导航服务、平台管理服务等。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从部门级到区域级的提升。通过加强数据的统一管理,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数据的共享交换,实现了智慧园区运营的高效协同,实现了由数据转化为价值。

5.3 智慧应用体系

智慧应用体系是智慧园区建设重要的部分,也是可以直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智慧应用体系分析、整合园区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 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使园区运行更加智慧顺畅,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应用体系包括一个支撑平台和四个应用体系。

智慧应用支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等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分配到终端用户手中。“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

安全高效的的电子政务体系以网络为依托,以社会的需求为中心,以“政府就是服务”为出发点,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政府管理、服务工作移植到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帮助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快速、高效地解决各种事务,协调各种关系。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网上协同办公、联合行政审批、行政监察、经济运行调节、市场监管、招商引资管理等多种政府管理、服务功能,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从“一个政府、多个部门”向“多个部门、一个政府”模式转变。

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以构建更为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理念及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果,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特别是探索在尽可能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信号灯、电灯杆等)上,附载以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型感知终端,全面、实时、准确获取城市运行的相关信息,在园区安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应急指挥、能源管理等方面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提高城市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深入智慧的两化融合体系是园区推动经济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两化融合体系包括提升传统产业智慧化水平、扶持壮大新型融合智慧产业、建立扶 持有利的公共服务体系等。通过深入智慧的两化融合体系提升园区内企业对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的应用意识,加强对各类嵌入式的信息产品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工艺等技术、自动控制技术、ERP等业务系统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产品、业务、产业的全方位融合,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便民的数字化民生体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服务为先,重点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事业、电子商务向社区、街道延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普遍、优质和高效,为园区群众构建亲民、便民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5.4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需准确建立在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数据规范交互基础之上,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角度提出安全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安全防护策略,以“整体合规、资源可控、数据可信、持续发展”的生存管理与安全运维模式,详细分析智慧园区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界定智慧园区网络区域边界范围、安全保障技术路线、安全防护策略等,以此为园区服务机构、管理机构及社会公众等提供安全有效、规范合规的信息服务。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的信息感知、可靠的数据传送和安全的信息操控三方面,具体涉及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六个层面,并且在每个层面上,都包含安全管理和安全策略的内容。

5.5 智慧园区管理体系

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是对智慧园区规划及建设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IT资产(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IT业务流程,以及建立在这些系统和流程之上的、建设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与知识资源的总和)、安全、运行维护资金等进行管理,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和专业化管理,落实运行维护费用,使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持续改进管理工作,完善IT管理过程中各个流程管理来确保智慧园区健康运行,达到建设的预期目标。

智慧园区组织建设要求确定和规范智慧园区管理体系的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人员岗位职责安排、机构设置,将智慧园区管理体系相关的全部活动进行统一决策与规划,形成集中统一的智慧园区管理机制。

智慧园区制度规范建设分别从管理与操作方面建立智慧园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行为准则与工作程序,从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流程执行和岗位职责三个层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定智慧园区建设费用的组成与计算方式,规范智慧园区建设费用的来源保障,实现智慧园区建设管理的量化管理。

第 6 章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6.1 访客、门禁道闸系统

访客管理系统描述:临时访客通道控制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智能卡工程、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及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做到人员、证件、照片三者统一。实现“进门登记、出门登记、人像对应、随身物品登记、分级授权管理、历史记录查询、流量分析统计、报表汇总”等功能。使用该系统后,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重点加强单位来访宾客有序管理,提升单位门卫工作效率、服务品质和单位形象。道闸(又称检票机或验票机)系统完美结合了红外扫描技术、射频技术、单片机技术、IC卡识别技术及电子、机械等技术,以其先进性、安全性、实用性、扩展性及美观化为设计原则,实现了快速控制人群出入的理想解决方案。该系统具有自动验票(包括IC卡或条码纸票)、身份识别、收费、统计、考勤等功能。因采用全智能化管理,入口处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彻底避免了传统进出口管理中费用流失、出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及关系人员私下进入等弊端,是各类园区的最佳选择,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业园区、智能小区、高档会所、商业大厦、写字楼、学校、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等对临时访客有管理规范需求的场所。

6.2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根据工业园区的厂房、仓库、办公场所、停车场等采用IP网络广播系统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社区内部局域网上进行传送。解决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长距离音频功率传送布线困难、损耗大、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互动性能差等问题。背景音乐广播系统主要涉及工业园区新建绿化草地户外广播,园区内的办公楼通道、大堂、公共区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1、需要实现工业园区广播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寻呼讲话、定时音乐等基本功能;

2、实现消防联动报警和红外防盗报警功能,系统可接入消防报警信号,实现消防联动及防盗报警联动,并支持任意邻层报警;

3、管理中心和分控中心能对工业园区任意区域广播寻呼讲话及编写定时广播音乐,能指定全部、局部或单个终端,实现广播寻呼。

6.3 工业园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来实现环保、节能、自定义场景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工业园区项目照明强弱、状态等,主要针对园区内的公共区域。

1、集中控制、一键完成;

2、场景预设、组合随心;

3、灯光软启、健康环保;

4、多种控制方式、随意指挥;

6.4 工业园区智能导航系统

利用分布在工业园区内的安卓平台的固定导游系统,让访客可以随时利用工业园区的安卓智能导游系统了解工业园区的相关情况,包括:工业园区拓扑图,报警点,呼叫安保中心,消防指导地图,园区相关联系方式,重要地点说明等。

6.5 工业园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应用枪式、半球、云台、高速球等监控设备,具有高清拍摄、防雨、红外夜视补偿、多格式、多分辨率可调的性能。数据通过TCP/IP协议传输,可以自动获取IP,通过手机、PC、移动网关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视频监控。可实现自动报警、跟踪、徘徊等行为控制。6.6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 Mifare、EM、LEGIC、TI 等非接触式 IC 卡射频技术,集车辆检测、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对出入停车场的车辆实行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包含:自动发卡、车辆出入自动控制、车位检索、车型与车牌图像对比、电脑自动计费、电脑语音提示、多个出入口联网运行等功能,具有方便快捷、收费准确可靠、保密性好、灵敏度高、功能强大等众多优点。不仅满足停车用户进出方便、快捷、安全的要求,同时能极大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水平及企业形象,并成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内部管理型:贵宾用户自动读卡、远距离读卡,自动放行;

2、缴费管理型:固定用户、月租用户、储值用户自动读卡图像对比、人工放行或自动放行可选;

3、临时收费型:发卡机自动发卡或人工发卡,图像比对、电脑自动计费、人工收费与放行。

6.7 LED/大屏信息发布系统

在工业园区门口建立LED大屏幕发布工业园区相关信息,让访客和园区企业可以更好的了解工业园区项目情况。LED/大屏具有可自订尺寸、安全可靠、寿命长等特点。LED/大屏可发布信息包括:视频、文字等。

6.8 工业园区安全智能管理系统

1、智能手机巡更系统 工业园区安保人员可利用智能手机GPS定位技术、NFC及二维码建立可管控的智能手机巡更系统;安全、方便,具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一部手机可实现巡更、安检、查询等功能;

2、智能手机对讲系统

工业园区安保人员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对讲功能(类似微信),没有费用,没有距离、噪音、可管理性强,一部手机同时可实现通话、安检、查询、视频监控、智能设备管理等强大功能。

3、智能手机监控系统

工业园区安保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对视频及其他智能探测设备进行监控,预防发生自然灾害及人为偷窃情况进行研判。并通过手机管理客户端进行及时处理并可通过手机拍照及录像及时进行取证。

4、工业园区中安防报警系统

可过视频、探测器对工业园区的厂房、仓库、办公场所、停车场等进行火情、灾情等报警;通过智能安防报警控制系统实时检测工业园区的厂房、仓库、办公场所、停车场的所有项目,可设置自动报警功能。

智能研判:

防盗追踪:

6.9 工业园区综合生态监控系统

对工业园区中的天气和环保情况的监控越来越重要,工业园区综合生态监控系统能监测到工业园区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火情/风雨等自然情况,同时,也可以监控到工业园区中的环保数据、排污等并作及时数据汇总和报警;同时,可以通过对历史记录的统计分析提前对自然情况的异常和每年多发事件进行预警。

第 7 章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建设内容

7.1 智慧客服服务管理系统

租售管理

租赁园区企业了解园区租赁区域,租赁合同等服务。

园区建筑信息、楼层信息、配套服务信息、合同管理、租户信息管理、租费信息管理等。400及投诉管理

对园区企业对园区管理服务进行投诉和改进建议的流程化管理等服务。400系统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回访和满意度调查等。收费缴费管理

租费管理,收费管理,租费、收费通知、记录、统计、发票、报表等服务。报修维修管理

报修维修认定、维修费等管理,报修、维修流程、结果判定和意见、满意度调查、费用等服务。装修及施工管理 装修施工申请手续费用管理、装修施工前信息记录和装修后信息记录管理;装修施工方案管理;装修施工过程管理;完工判定记录等管理,装修施工流程支持服务、方案审批服务、完工竣工服务;费用服务。保洁及卫生管理

保洁流程管理,保洁工具机具管理,保洁药品药剂管理,保洁功能区管理,保洁客户管理等,保洁流程服务、保洁收费服务、卫生消杀服务、建筑外体保洁服务等。

活动会议接待管理

活动申请管理,活动场所信息管理,活动设施服务管理,交通工具申请管理等,活动会议定制服务,配套服务等。休闲娱乐配套服务管理

休闲场馆场所预定、场所信息管理、费用管理、折扣管理等;健身、住宿、餐饮、购物、体验等电子化信息服务。停车证班车约车管理

车辆信息管理、车辆出入证管理、停车费用管理、班车管理、约车管理;停车证办理缴费服务、约车服务、班车服务等。展览展示管理

展览场所管理,展览场所预定及退订管理,展览内容管理,展览配套服务管理;展览预定退订服务,展览配套服务等。预定配送服务管理

预订服务项目管理,预订流程费用管理,小物流管理;送水、送花、送礼品、送信件、送邮品等服务。

7.2 智慧一卡通管理系统

管理中心子系统

管理中心管理:充值、开户销户、卡印刷、挂失等服务; 消费终端管理子系统

消费终端管理:消费终端地址、消费终端消费模式、补助、查询等服务 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传输网络管理:传输网络链路管理,电子图服务; 数据中心管理子系统

数据软件、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存储、数据安全管理。

7.3 智慧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发布中心管理子系统

发布中心软件、设备管理,发布中心文件接收、发布信息归类、发布终端选择等;

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传输网络管理,传输网络电子图管理; 发布终端管理子系统

发布终端设备管理,发布终端设备管理。

7.4 智慧音视频管理系统

音视频管理中心子系统

音视频控制室管理:音控室设备管理、软件备份、说明文档、系统图管理等 音视频功能区管理子系统

音视频会议室、宴会厅、多功能厅管理,音视频场所管理和设备管理 背景音乐中心管理子系统

背景音乐中心管理:背景音乐主控设备、软件备份、说明文档、系统图等管理; 背景音乐网络传输管理子系统

背景音乐传输网络管理,背景音乐传输网络系统电子图管理 背景音乐终端管理子系统

背景音乐终端管理,背景音乐终端设备信息管理。

7.5 智慧安全管理系统

访客管理子系统

访客管理:来访人信息管理、被访人信息管理、事由管理、记录存储查询管理等。门禁管理子系统

人员出入建筑门管理:身份识别、权限授权注销、用户及门信息管理; 可视对讲管理子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管理:单元梯口机、户内机、管理中心、呼救、远程开门、访客视频、开门记录等管理;

人行通道管理子系统

人员出入园区管理:用户信息、授权注销、通道机信息、出入信息等管理; 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

车辆出入管理:车辆出入证、识别车牌、停车、收费等管理 入侵报警管理子系统

非法入侵报警管理:感应报警、报警联动、布防撤防、报警记录、出警信息等管理;

周界报警管理子系统

周界报警管理:红外、电磁、电子脉冲等报警、联动、撤防布防、报警记录、视频移动侦测等;

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管理:防区、监控摄像、报警联动、图像存储、图像切换、图像查询、录像拷贝等;

电子巡更子系统

巡更点巡视管理:巡更点位电子图、巡更路线设置、巡更数据记录、巡更人管理等;

电梯控制监测子系统

电梯状态及电梯楼层控制管理:电梯远行状态监测、电梯楼层控制、授权注销、刷卡记录等。

求救求助子系统

求救求助管理:求助点、求助流程、求助出警、求助人等; 报警联动管理子系统

各个安全系统的报警联动管理:报警种类、报警信息、报警处理、报警设备等; 应急调度指挥管理子系统 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管理:集群对讲、视频调度、通话录音、联合调度、设备管理、系统图、流程预案等管理;

安防中心管理子系统

安防中心管理:对各个安防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数据信息、报表的统一。

7.6 智慧消防管理系统

消防设备管理子系统

消防设备管理:消防泵、水池、消火栓,消防主机、消防报警箱、报警终端、消防器材、通讯设备管理等;

消防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消防传输管网、线路管理:水管网、管井阀、接合器等平面电子图、报警线路、通讯线路管理;

消防标识管理子系统

消防标识管理、消防标识信息管理; 消控室管理子系统

消防中控室管理:中控报警信息处理、记录、园区消防服务等管理;

7.7 智慧办公管理系统

开放自动化办公系统接口,与智慧化办公对接,达到数据和信息共享,统一;

7.8 智慧节能管理系统

水泵房管理子系统

水泵房设备管理:水泵房设备管理、水路系统管理,水节能管理; 空调机房管理子系统

空调机房设备管理:空调机组管理、空调主风机管理; 配电室管理子系统

配电室设备管理:高低压配电室设备管理、电运行管理、电调度管理; 天然气机房管理子系统 天然气机房设备管理:天然气机房设备管理、天然气仪表间管理、天然气管路系统图等;

管网管理子系统

室外地下主管网管理:室外地下主管网平面图、有压管路内压力、流量、温度监测,流量控制、泄露预警等;

动力照明设备管理子系

动力照明设备电路管理:动力照明设备、配电柜、电路、定时器、断路保护等; 空调末端设备管理子系统

空调末端设备风管路管理:空调末端盘管、管路、电路、水阀、风阀管理; 冷热能设备管理子系统

制冷机组、燃气锅炉等管理,制冷机组、燃气锅炉等设备管理状态监控; 仪表传感器管理子系统

各个系统仪表传感器管理,仪表传感器管理、仪表传感器监测等; 设备间管理子系统

各个系统设备间管理:强弱电、空调等设备间设备管理监控; 工具机具工程材料管理子系统

工具机具工程材料管理:工程工具、机具、工程材料等管理; 水电气远程计量子系统

水电气远程计量管理:水电气远程计量管理和统计; 控制中心管理子系统

节能控制中心管理,节能控制调度中心管理。

7.9 智慧园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园区简介文字信息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文字信息,展示园区简介文字信息; 园区简介平面图信息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平面图信息,展示园区平面图信息; 园区简介三维及动画信息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三维和动画、视频等信息,展示园区三维、动画、视频信息; 园区组织机构职能部门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组织机构职能部门信息,展示园区组织机构、职能部门信息; 管理中心管理子系统

管理中心:管理园区信息中心。

7.10 智慧园区云计算管理系统

云计算设备管理子系统

云计算核心设备管理,管理云计算核心设备; 云计算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云计算传输网络管理:理云计算传输网络,提供传输网络服务; 云计算服务管理子系统

云计算服务管理:提供云桌面、云存储、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管理中心子系统

云计算管理中心管理,管理云计算中心后台。

7.11 智慧园区基础通讯管理系统

园区万维网和局域网管理子系统:园区网络运营商管理、局域网管理,网络运营商管理、局域网管理,提供园区企业外网申办服务,局域网服务;

园区wifi网络管理子系统:园区wifi网络管理 园区wifi管理,提供园区企业wifi服务;

移动通讯(联通移动电信等)网络管理子系统:移动通讯管理,移动通讯管理、手机信号覆盖服务;

园区电话外线和内线网络管理子系统:电话外线和分机内线管理、交换机管理,提供园区外线申请服务,内线连接服务;

园区有线、卫星、自办节目电视网络管理子系统:电视信号管理,电视系统管理,提供电视信号服务;

园区无线手持对讲机对讲信号覆盖管理子系统:园区无线对讲信号覆盖管理,无线对讲信号覆盖管理,提供无线对讲信号覆盖服务; 园区网络交流互动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管理,提供园区企业和管理方的互动平台服务;

网络中心管理子系统:网络机房管理,提供园区通讯系统基础服务。

7.12 智慧外联信息管理系统

商业经济信息管理系统:财经信息链接板块,园区企业了解财经信息的窗口; 市政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市政政务信息链接板块,园区与政府部门联系的窗口。

第 8 章 实施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包括9个步骤:网络通信布线,各系统设备安装,设备控制器、读卡器安装、传感器安装,各系统设备调试,后台服务器部署,后台服务器测试,智慧园区软件部署,智慧园区系统调试,以及工程验收。

网络通信布线:对设备进行网络布线,采取 TCP/IP 通讯方式接入内部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并通过服务器对设备进行网络控制,同时兼容rs485,rs422网络,远距离采用光纤网络。

设备安装:在设备安装和测试强弱电是否符合设备要求,然后将各硬件设备按照施工要求,一一部署到相应地方。

设备控制器、读卡器、传感器的安装:设备安装完成后,装配配套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根据员工、读卡器通过范围,确定读卡器的安装地点和角度,传感器根据控制系统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安装并施工。

设备调试:测试控制器与硬件设备之间的交互,保证硬件完全受控。测试读卡器对卡片采集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检验是否实现用户预期效果。后台服务器部署:按照系统安装提示进行系统搭建(也可基于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搭建),搭建备份环境确保服务器网络环境稳定。若服务器部署在云平台,还需要测试能否远程登录。同时智慧园区系统平台开始部署联调。

后台服务器测试:测试服务器与所有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保证后台远程对设备的控制精准性。测试设备采集的数据能被准确处理,并存储。

篇2:工业网站建设方案

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0]23号文、《县委、县政府关于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的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XXX标准厂房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以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通过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筑巢引凤。

(二)建设原则

1、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科学化布局、规范化建设、功能化配套、市场化运作,按质、按量、安全、按期完成工程建设。

2、坚持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工程管理。

3、坚持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建设工程质量终身制。

二、项目位置

项目用地位于园区2号进场道路大桥掌鸠河东岸,园区控制性详规用地编号C-01-

10、C-03-

2、C-04-

1、C-04-2地块,占地面积约500亩。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500亩,项目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方式。一期规划建设220亩,建筑面积11.73万平方米。按照不同行业工艺要求,采用大开间不同跨度的通用标准厂房设计方案,在厂房区内合理规划布局道路、水电、绿化等设施。

四、投资预算

该项目总投资约15209.88万元。其中,征地220亩,征地费3080万元;道路建设费用659.99万元;三通一平660万元;厂房11.73万平方米,建设费用10559.89万元;水、电等设施建设费用250万元。

五、资金来源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通过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等方式建设园区标准厂房。

1、由园区管委会依托融资公司开发建设标准厂房,租赁或出售给企业生产经营使用。

2、在园区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

3、由园区投资公司与企业合作共建标准厂房。

4、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吸引社会资本通过BOT、BT等多种方式进行标准厂房建设。

5、鼓励动员角营村民委员会、地多村委会涉及留地安置村小组用留地安置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每年按1500—4500元每年包干分红。

6、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

7、实行滚雪球形式。用先期竣工厂房出租收入二次投入后期建设,以缓解资金不足压力。

六、工作分工

由于该项目占地面积大,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工程从设计到竣工有很多复杂建设程序,涉及政策性强、工程建设时间紧。为确保工程征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XXXXX管理委员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征地建设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协调工程征地、建设等工作。

七、建设工期

采用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具体实施办法是:2011年8月底拿出初步方案,9月中旬聘请有资质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做出效果图、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时,进入征地工作,争取9月底完成征地及拆迁安置等工作。到10月底完成土地平整,11月开始进入工程建设,争取12月底初具雏型。建设一个厂区,出租一个厂区,不使厂房闲置,造成浪费。

八、工程招标

严格按照“八个百分百”及国家、省、市、县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由招标公司全权代理招标工作。

九、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对加大招商力度,吸引项目入园,减轻落户企业资金压力,缩短企业投产周期,壮大工业园区模,提升园区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涉建有关部门务必将标准厂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安排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围绕建设目标,各司其职,为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时间紧、要求严、标准高。各涉建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为标准厂房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县供电局、县电信局、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要本着“厂房建到哪里,杆线配套到哪里”的要求,落实标准厂房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配套。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要及时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工业园区管委会、屏山镇人民政府、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园区标准厂房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工作。

(三)明确任务,形成合力。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各涉建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负起责任。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协调服务工作,要广辟资金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既要广泛宣传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也要积极自筹资金,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为高标准建设好园区标准厂房贡献力量。

(四)强化监督,加强问责。加强对工程征地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检查,充分发挥监察、督查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依法、按时实施征地拆迁,对推委扯皮,敷衍塞责,工作不力,贻误工程征地建设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XXXXX管理委员会

篇3:工业网站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重点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 联合相关职能部门, 注重发挥整体合力, 以加快提升企业品牌培育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和促进重点行业质量提升为突破口, 突出解决质量管理和品牌效益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通过提升我省工业企业生产质量和控制水平, 进一步增强我省工业企业质量品牌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按照政府搭平台、企业唱主角的服务理念,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 依靠科技支撑、发挥品牌效应、始终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 联合省直相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质量品牌建设技术服务机构, 突出在我省国家级 (9个) 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生物等11个行业, 重点实施质量标杆遴选和先进经验交流推广活动。通过开展“质量标杆”学习实践活动, 促进河南省工业企业质量品牌水平全面提升, 努力打造一批优势企业, 逐步缩小我省工业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抓好工业品牌培育, 形成品牌示范效应, 推动品牌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品牌培育工作有序进行。

三、重点工作

(一) 抓好质量品牌专家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质量标杆建设活动和品牌培育能力

在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 结合河南工业品牌建设实际, 以质量和品牌建设为重要内容, 开展2014年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质量品牌工作的良好氛围, 定期组织开展河南省工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等有关学术、理论、方法研究等专项活动。通过此项活动, 汇集专家智慧, 挖掘企业潜力, 编纂《河南省工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经验材料汇编》, 引导企业通过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品牌创新能力, 为指导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及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 发挥专业机构的支撑作用, 扎实做好工业标准宣贯和实施工作

依托技术服务机构 (河南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 , 组织开展工业标准宣贯活动, 利用“3.15消费维权日”、“质量宣传月”、“诚信大讲堂”等活动, 大力推广实施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通过自我声明和责任承诺, 贯彻执行工业行业标准, 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 (修) 订, 围绕产品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建设, 努力打造河南工业质量和品牌信誉度, 全面推动我省质量标杆和品牌建设创新发展。

(三) 认真做好质量标杆遴选和推荐工作, 进一步推进质量标杆经验总结交流的开展

组织开展质量标杆评选活动, 在全省范围内重点筛选5-10家先进质量标杆, 积极推荐参与全国质量标杆评选活动。认真组织落实国家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 广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经验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积极营造“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面提升我省工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在省内, 6-10月份组织开展质量标杆学习交流活动不少于3期。

(四)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认真组织品牌培育活动

围绕河南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能力提升, 重点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评价实验室建设, 组织品牌企业赴外省品牌培育先进单位、示范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5-9月份组织开展2-3期品牌经理、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企业品牌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技术人员培训, 通过完善品牌培育机制, 明确品牌培育目标, 策划品牌培育活动, 强化重点企业品牌能力培育, 建立规范化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为河南省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和试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我省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和名优企业数量。突出重点行业, 加强地方性和行业品牌建设, 认真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 深入市场和企业, 开展诚信宣传活动, 指导行业开展师资人员培训, 重点在汽车、手机、电视、钟表等行业领域开发培育, 组织编制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建立完善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发展,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品牌展览等活动, 通过参加或举办品牌展览、展销、促销等活动, 借助国际性展会活动扩大和推广行业优势和自主品牌建设成果, 努力形成有地方的特色品牌企业, 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工业企业品牌知名度。

四、基本任务

(一) 围绕提升企业品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开展活动。

积极参加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2014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二) 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

继续开展“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忠实履行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 自觉肩负安全责任意识。积极发挥企业自我声明信息服务平台作用, 鼓励企业发布规范的自我声明信息。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强对企业自我声明状况的跟踪监督。

(三) 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认真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质量管理等方法;引导企业积极采用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 重点在医药、食品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 推进GMP和HACCP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和认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大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强原产地标志保护和地理标志认证, 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质量效益突出、品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河南制造”和“河南服务”高端品牌, 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发展能力。

(四)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专利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生产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 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攻关、质量创新成果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交流活动,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 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工业产品控制和评价实验室。

(五) 完善工业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品牌培育能力评价机制和示范企业交流平台, 完善品牌培育方法, 引导企业持续提升品牌培育能力, 组织实施企业品牌培育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有计划、分层次地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六) 完善质量诚信管理体系。

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对汽车、手机、电视、钟表等行业品牌培育开展专题研究, 形成有行业特点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基础较好的工业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大力支持行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工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成立省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 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二)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推进我省工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和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鼓励和支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为国家标准和核心生产力, 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品牌意识, 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及品牌竞争力。

(三) 依托技术支撑单位, 强化地方和行业管理责任。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积极为企业、社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各地区、各行业要继续落实质量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 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思路、内容和手段, 推动质量品牌工作深入开展。

(四) 依托公共信息平台网站 (www.ipromise.cn) , 建立工业品牌市场信息分析机制, 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 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实际需求,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诚信体系建设和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逐步提高企业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形象。

篇4:建设工业展馆,传承工业文明

关键词: 示范建设 工业展馆 工业文明

一、建设背景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多次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提出:“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将工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并发挥其育人功能,既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作用,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融入工业历史展览馆建设,传承工业文明。

二、建设目标

以工业发展历史为主线,以产品发展过程为载体,围绕我校相关专业,建设能够体现工业发展历程的机电类小型展览馆。例如机床展馆、电气设备展馆、电子产品展馆、家用电器展馆及计算机展馆,等等。

三、建设过程

1.收集、购买不同时期工业生产所用的设备、元件等。

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到省内外收集不同时期工业生产所用的设备、元件。现已收集、购买800余台件。从三十年代的古老车床到现代的数控机床;从早期的苹果计算机、286、386……到现在的IEI7.6核处理器;从最早的中文铅字机械打字机到今天每分钟打印40-50页的激光打印机;从电子二极管、晶体管到现在的不同规模的集成电路;从原始的闸刀开关、各种开头控制器发展到今天PLC控制器;老式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这些都凝聚着全校师生心血和汗水。

2.选择展览馆场地,设计装修。

根据专业如建设、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同一类产品集中展示,和装修公司一起设计装修风格,设计展柜的样试、颜色,充分显示出古老工业文明气息。

3.编写展品生平,赋予产品文化,记录工业文明。

在展览中,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陈列老设备、老产品看不出生产的时间,标牌也磨损得看不清字迹。我们就认真研究,挖掘出其背后动人的故事,向世人讲述。这样,展品就有了生命,有了文化内涵。

四、建设成果

在机床展馆,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主生产的多种通用机床、有本溪市在新中国成立后自主生产的第一台滚丝机……看到的是记载着悠久历史的各类铣床、车床等设备,但从中显示的却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文明发展历程。

在电子展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使参观者领略了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更让参观者体验了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变。

在计算机展馆,从最早的苹果机、286、386、486、奔腾到今天的IEI7.6核处理器;从最早的中文铅字机械打字机到今天每分钟打印40-50页的激光打印机,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社会高度文明……

在展馆中,不仅展示了反映工业发展历程的古老产品,而且展示了现代企业最新产品,把企业的产品、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企业,选择企业,加速了学校和企业的对接。

五、体会与思考

篇5:工业网站建设方案

一、系统简介

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信息平台用户分为 “市、园区、企业”三级,是三级串联、双向互动、交叉共享、双系统运行的即时数据平台。系统围绕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的“申报、审核、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由下到上可以分级上报数据,由上到下可以设权查询信息,公开数据信息可以共享,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提高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准确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提升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为市委、园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园区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包括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产值月报、重点工业产品效益月报两个调度报表,涉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两项资金占用、流动资金需求等60余项经济指标以及90多类工业产品产量。

二是对园区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及各部门月报进行分行业,分地域等口径分析并形成文字分析材料。三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预警机制。四是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监测分析系统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按照“调度及时快捷、用户使用方便、信息采集准确、政企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互利”的原则规划设计了8个子系统。

1、信息直报系统。信息直报系统是监测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数据直报和各园区运行情况直报两个模块。各企业报送重点产品产能、产量、库存、平均价格及订单、出口、用电、产值等指标。

2、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对各部门和企业报送的数据进行汇总归档,建立数据库。

各用户分市、园区、企业等不同权限,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查询,系统提供分类数据库和相关图表的导出功能。

3、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工业经济运行季度报告、工业经济运行月报告、重点企业信息、全国及省有关信息、通知公告等信息模块,供各用户分权限参阅。

4、业务催报系统。系统对没按时间要求报送的用户实施催报。催报方式包括信息推送和短信通知两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及时报送。

5、通知公告系统。通过通知公告系统,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实现对有关工作部署安排,高效便捷。

6、积分排名系统。通过积分排名系统,可实现相关绩效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各级报送的积极性。

7、项目管理系统:园区投资数据入库审核、项目核准备案信息入库审核、技改专项资金项目入库审核等功能。包括重大项目调度、园区投资数据、项目核准备案、技改专项资金项目等模块。园区投资数据模块包括园区调度配置、园区投资数据报送、园区投资数据审核等子模块。

8、移动应用软件。上述应用系统的移动互联版,搭建基于安卓、IOS等主流移动终端操作平台。

三、用户及权限

本系统中用户身份分为:企业级,园区级,行业级,超管。权限上分为:管理员、监察员。

企业管理员:可管理本企业信息及上报数据表,查看本企业上报历史数据及报表。

企业监察员:查看本企业上报历史数据,并可查看各项数据的统计报表。园区管理员:审核本园区企业上报数据,查看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及报表 园区监察员:查看本园区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及报表

行业管理员:审核本行业企业上报数据,查看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及报表 行业监察员:查看本行业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及报表

市级管理员:审核本园区企业上报数据,查看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及报表 市级监察员:查看本园区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及报表 超级管理员:拥有本系统最高权限。

超级监察员:可查看本系统中所有企业上报数据及报表。

四、应用流程

1、账号开通。由上级管理员开通企业账号,使用开通的帐号登录并完善本单位信息。

2、上报数据。包括:经济运行产值月报表、效益指标月报表、节假日生产经营报表三个报表。

经济运行月报表

效益指标月报表

节假日生产经营报表

每月5日之前,企业需要填写并上报企业经济运行产值月报表。每月10日之前,企业需要填写并上报企业效益指标月报表。

3、报表审核。报表填报后须经上级单位管理员审核。

4、数据展示。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数据上报并展示在相应数据走势图中。经济运行指标主要包括工业总产值及开工率、产品产量及价格、主要产品价格走势图、原材料消耗量及价格、能源消耗量及价格等指标的统计走势图,走势图可支持打印保存。

以柱状图或折线图的方式展示以下数据。

工业总产值、设备开工率、产品产量、产品价格、原材料消耗、用电量,煤炭,天然气、经济效益报表中的全部数据等。

其中总量、累计等采用柱状图,同比增幅采用折线图。

对重点工业企业及所属产业的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合计、利润总额、下月产值预测等5项主要指标进行预警和查询。

对重点工业企业及所属产业的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合计、利润总额、下月产值预测等5项主要指标进行预警和查询。如下图:

五、网站前台重要功能展示(支持自定义)

前台主要展示信息有:工业运行走势图、全市重点工业品情况、重点企业预警图、工业经济运行动态、重要生产要素情况、重点企业信息、全国及省有关信息、园区得分排名、企业得分排名、通知公告、友情链接等。

1、工业运行走势图

可对全国工业累计及月度增加值、全省主要指标、全市主要指标、全市价格图表、全市重点生产要素、园区主要指标、行业主要指标、重点调度企业主要指标进行查看。

(工业运行走势图所涉及主要图表)

2、全市百种重点工业品情况

如轻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黑色金属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造纸行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行业、电力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化工行业等所属各类产品产量及价格进行比对、查询。

3、重点企业预警图

可根据时间、行业查询重点企业(如:中色奥博特、冠洲股份集团、时风集团、中通汽车集团、鲁西集团、信发集团、祥光集团、泉林集团等)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合计、利润总额、下月产值预测等进行预警。并用不同颜色的进行标注,方便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预警、分析、指导。

工业经济运行动态

可发布、查看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季度报告、月度报告,方便领导及企业查看,指导工业经济运行。

5、重要生产要素情况

可查看成品油、煤炭等重要生产要素情况,指导企业生产,了解经济运行情况。

6、重点企业信息

可查看本地重点企业新闻动态等,了解企业发展状况。

重点企业主要指标排名

总产值同比增幅/降幅排名

9、通知公告

发布系统通知等

篇6:工业网站建设方案

大工大校发〔2014〕17号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3.我校首轮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合格的负责人可自动入围组建第二轮科研创新团队,在第二轮组建团队时可调整团队成员,但需满足组建条件的第1、2、3、4条。

五、建设任务

1.通过团队建设,在多个学科逐渐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的若干团队,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学校科研特色与方向的重要科研成果(获奖、论文、专利等),承担一批国家、省(部)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创新人才。

2.考核须同时满足团队考核条件和成员考核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Ⅰ 理工类团队

(1)团队考核条件: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科研经费1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向、横向经费累计100万元(含)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经费累计500万元(含)以上;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人均2篇(含)以上。

(2)成员考核条件:三年建设期内,团队考核成员中2/3人数(四舍五入)以上须主持纵向项目1项(含)以上或主持横向项目经费累计5万元(含)以上,或团队负责人主持纵向项目经费累计300万元(含)以上,或团队纵向项目每年人均15万元(含)以上;同时每个考核成员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至少1篇。

考核条件中“符合要求的论文”包括:SCI收录期刊论文、EI收录期刊论文。

Ⅱ 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

(1)团队考核条件: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科研经费5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向、横向经费累计30万元(含)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经费累计100万元(含)以上;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人均2篇(含)以上。

(2)成员考核条件:三年建设期内,团队考核成员中2/3人数(四舍五入)以上须主持纵向项目1项(含)以上或主持横向项目经费累计2万元(含)以上,或团队负责人主持纵向项目经费累计150万(含)以上,或团队纵向项目每年人均5万元(含)以上;同时每个考核成员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至少1篇。

考核条件中“符合要求的论文”包括:SCI收录期刊论文、EI收录期刊论文、SSCI收录期刊论文、A&HCI收录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大连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认定的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和高水平期刊论文、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核心版及扩展版)。

Ⅲ 艺术类团队

(1)团队考核条件: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科研经费1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向、横向经费累计100万元(含)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经费累计500万元(含)以上;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人均2篇(含)以上。

(2)成员考核条件:三年建设期内,团队考核成员中2/3人数(四舍五入)以上须主持纵向项目1项(含)以上或主持横向项目经费累计5万元(含)以上,或团队负责人主持纵向项目经费累计150万元(含)以上,或团队纵向项目每年人均5万元(含)以上;同时每个考核成员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至少1篇。

考核条件中“符合要求的论文”包括:SCI收录期刊论文、EI收录期刊论文、SSCI收录期刊论文、A&HCI收录期刊论文、《大连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认定的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和高水平期刊论文、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核心版及扩展版)。在符合要求的期刊上发表的作品每2幅相当于1篇论文(同一种刊物只计一篇)。

六、说明

1.项目(课题)、获奖、论文、发明专利须以大连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2.项目(课题)、获奖、论文、发明专利第一署名人或论文通讯作者(须在论文中注明)必须是团队成员。

3.只有围绕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3人,有团队负责人署名)完成的获奖、论文、发明专利方可认定为团队取得的成果(艺术类作品获奖除外)。

4.在一个考核期内,同一项目获得不同级别奖励就高计算。

5.增刊、专刊、特刊、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作品)不计(收录论文除外)。

6.讲师及以下职称的年轻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可不计入考核指标,同时也不参与奖励分配,具体人员由团队负责人确定。

7.新进校工作的教师,可由团队负责人申请加入团队,如参加考核,其成果应当满足团队成果考核条件和成果署名条件,考核和发放奖励时间从其加入团队申请得到批准当月起计算。

8.考核条件中“符合要求的论文”可由奖励、发明专利、科研经费折抵,具体说明如下:

(1)团队考核条件中折抵论文的说明

以奖励折抵:获国家二等奖(含)以上奖励1项可以折抵全部考核论文;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可以折抵考核论文6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或大连市一等奖1项可以折抵考核论文4篇;获得省(部)级三等奖1项或大连市二等奖1项可以折抵考核论文2篇;获得社会力量奖一等奖1项可以折抵考核论文5篇;获得社会力量奖二等奖1项可以折抵考核论文3篇;获得社会力量奖三等奖1项或大连市三等奖1项可以折抵考核论文1篇。其它获奖按《大连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折抵。

以发明专利折抵:1项授权发明专利可以折抵1篇考核论文,最多可以折抵论文考核总数的20%(可折抵论文数有小数的按四舍五入取整);1项转化后的发明专利可以折抵1篇考核论文,最多可以折抵考核论文总数的50%(可折抵论文数有小数的按四舍五入取整)。同一项发明专利只能折抵一次,专利总折抵数不超过考核论文总数的50%。

以科研经费折抵:理工类团队、艺术类团队超额完成的科研经费,每30万元可折抵1篇考核论文;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超额完成的科研经费,每15万元可折抵1篇考核论文。

通过奖励、发明专利、科研经费折抵的论文总数不大于考核论文要求总数的80%(获国家级奖励除外)。

(2)成员考核条件中折抵论文的说明

以奖励折抵:奖励证书中必须有署名(有外单位参加的获奖按去掉外单位成员后计算署名次序),且省(部)级一等奖只能由前6名成员折抵;省(部)级二等奖或大连市一等奖只能由前4名成员折抵;省(部)级三等奖或大连市二等奖只能由前2名成员折抵;社会力量奖一等奖只能由前5名成员折抵;社会力量奖二等奖只能由前3名成员折抵;社会力量奖三等奖或大连市三等奖只能由第1名成员折抵。其它获奖按照《大连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参照的奖励级别由相应成员折抵。

以发明专利折抵:必须是第一发明人。

以科研经费折抵:理工类团队、艺术类团队以项目主持人身份进账科研经费,每30万元折抵1篇考核论文;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以项目主持人身份进账科研经费,每15万元可折抵1篇考核论文。

9.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由艺术设计学院或服装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10.新引进人才申请组建团队参照本方案执行。

11.近三年指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七、管理与经费资助

1.团队负责人由学校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团队成员由团队负责人自行聘任。团队成员在聘期内不得申请或加入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如不能履行合同职责,可向学校提出申请解除其聘任合同,并在聘期内不得加入新团队。

2.团队在工作完成后,须向科学技术处(产业办)提交《团队建设进展报告》,并接受学校组织的评估和检查。对完成情况不好的团队,学校将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

3.对考核合格的团队,学校按每人1.2万元/年发放奖励。

八、附则

1.本方案自2014年1 月1 日起施行,原《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暂行)》(大工大校发[2012]38号)自行废止。

2.本方案由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负责解释。

2014年4月22日

主题词:科研 创新团队 建设方案

科学技术处(产业办)

上一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下一篇:爱因为在心中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