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

2024-06-22

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精选5篇)

篇1: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

2013年政企重点客户合作签约仪式项目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八大信息化布局、无线城市、客户关系维护、政企合作

二、项目思路

三、项目主题

中国梦想 无线城市你我同行

新颖、大气,节俭

风起南方,共舞3G

汇聚信息力量,开创无线梦想

1、“中国梦”,携手同行,无线城市,携手共进

2、客户关系、品牌形象

3、政府机关、国企、外企、大型互 联网企业、行业协会等客户

4、信息化——十八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

四、活动亮点

1、签到处

2、合作签约启动时

3、纪念品互赠

4、暖场宣传片

五、具体执行

细节:安排签约场所、领导休息场所、现场布置、组织签约流程、安排签约主持、签约文宣物品、安排纪念品;

六、物料设计

七、安保措施

篇2: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

2012年7月18日, 水利部副部长、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胡四一, 水利部总工、领导小组副组长汪洪听取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下称“水资源项目办”) 近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水资源项目办主任蔡阳对项目近期工作进展和下阶段主要工作进行汇报。

胡四一副部长对水资源项目办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总体评价为:“全面展开、稳步推进、工作扎实、积极进展、进度序时”。

胡四一副部长强调下一步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尽快按程序由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要在下发《实施方案》时协调好简本和全本的关系。二是要抓紧组织召开项目建设管理会议, 统一思想, 布置任务, 指导各流域机构和各地项目办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三是关于省界监测断面的确认, 请水资源司会同水文局、各流域机构, 协调各有关方面, 尽快确定省界监测断面。四是请水文局等有关司局在安排水文设施“十二五”计划时, 优先安排省界断面建设内容。

篇3: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

一.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开展

1. 建立“电子书包”项目管理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有效实施, 我们首先建立了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的“电子书包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决策、实施与保障等。下设“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和“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负责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控与评估, 对重点需要突破的问题合力攻关;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定期到校进行调研及指导, 保证项目科学性。此外, 学校出台了《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电子书包”项目实施方案》, 为实施电子书包项目提供了可行、可操作的行动纲要。

2.建立“电子书包”项目教研评价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良好运作, 学校建立《实验教师“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学生“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电子书包”项目实验家长承诺书》等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项目研究的开展;与清华同方建立联系机制, 形成了研究-实践互动的新型教育研究模式, 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建立子项目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项目总结表彰制度, 建立长效的过程性评估体系, 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建立项目教研交流制定, 定期组织校内外的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 深化项目研究的层次;建立项目推进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小组会议, 总结阶段工作, 分享优秀经验;建立简报制度, 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发布阶段研究情况及实施指导意见;逐步建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数字化作业系统、智能测评系统、电子学档系统等, 构建学校各部门、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管理服务平台。

3.建立“电子书包”项目奖励机制

对于电子书包这一新生事物, 学校除了以任务驱动老师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外, 还建立奖励机制, 提高师生运用电子书包的积极性。

(1) 教师奖励机制

实验教师每学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 奖励300元/人, 并在评先评优中加分奖励;积极上传各类资源完成规定的数量, 研学稿 (学案) 、作业、测试题、互动模块论题等每超1份奖励10元, 200元封顶;每学期评选“电子书包优秀实验教师”若干名, 奖励300元/人。

(2) 学生奖励机制

根据利用电子书包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要求, 每学期末各实验班评选10名“电子书包实验优秀生”予以奖励;在互动讨论模块, 能积极参与讨论, 进行有意义的回帖, 每学期各班评选10名“互动讨论积极分子”予以奖励。

二.强化培训力度, 保证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质量

1. 阶段性校本培训有的放矢

在项目开始阶段, 部分实验教师对运用电子书包实施“研学后教”理念的认识不够, 对利用电子书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信心不足, 表现在教师培训时技术学习的低效性, 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新技术, 认为电子书包实验对自己教学没有实质性帮助等。这不仅影响到了教师培训效果,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应用及推广受阻。基于此, 我们通过强化培训更新观念。开展了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的培训活动:在探索实验阶段进行应用通识培训, 为参与项目实验的教师提供系统培训, 进行全面周到教学理念与平台应用指导;在深化应用阶段持续推进以案例观摩研讨为主的教师研训, 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指导, 形成有效研训案例;同时,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之中, 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

2.“引进来, 走出去, 促成长”的培训方式

在自我不断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也并不闭门造车, 而是广泛交流, 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 推开去”的政策。

请进来, 专家引路———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提高, 我们以实验校为契机, 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教授对项目教学进行实地指导和顶层设计。有了名家的指引, 我们进一步明晰了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方向。

走出去, 取经同侪———为了让我们的实验老师能进一步了解我区兄弟学校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经验, 学校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区级培训的规定动作外, 还主动要求同方联系电子书包实验工作比较成熟的学校, 开展交流活动。先后组织实验老师参加仲元中学承办的“六校电子书包交流活动”, 富丽中学组织的“四校数学微课专题研讨”。同时, 学校借助教研室举办的“研学后教”现场会, 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番禺实验中学、石楼中学、石碁二中、石碁四中等学校取经, “走出去”的系列动作让我校的实验老师心里有了底, 减少各位老师心理的排斥感, 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实验教学。

推开去, 交流提高———我校借承办区级“研学后教”现场会的东风, 特别安排了语文、英语、物理三堂电子书包课, 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其中赵志娟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平台开展名著辩论, 向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展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名著复习课;雷晓丹老师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们准备了视听盛宴;物理科的黄晓君老师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的资源推送和互动讨论等模块上了一堂被区教研员何老师评价为“听过的最好的电子书包课”。在2014学年“番禺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 我校推荐了语文学科邓惠娜老师和英语学科杨柳老师的电子书包课参赛。这都为我们的实验教师提供了展示提升的平台。2015年4月10日举办了番禺区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现场会, 孔卓敏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上了一节初一英语听说教研课。会上, 谭雯副校长对“电子书包”实验项目在我校的开展情况作了详细报告。区教研室主任黎耀威回顾了我区开展“电子书包”实验工作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岳冬在会议上表示, 钟村中学的经验以及教师代表所分享的感悟和收获都让这场“电子书包”现场会“太给力了”。

三.探索课程建设, 推进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实施

1.课程活动, 扎实有效

针对前阶段我校实验教师数量少、教师利用率低、使用间隔长、学生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2013学年第二学期, 我校推出“增教师, 加培训, 抓教研, 建特色”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实验教师由原来的4位增加到22位实验教师,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2节电子书包常态课、5节汇报课、3节展示课。

2. 常态课程, 实验保障

常态化的应用是项目实验与电子书包真实改变教与学方式的保障, 在教师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的实验教师能保证每周使用终端上课或应用平台与终端开展相应的活动, 并在课前、课后广泛的应用平台配合教育教学。

我们的的常态课向全体教师开放, 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们能共同参与常态课的研究, 共同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实践。实验班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日常教学外, 教师们也能主动带领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以此进行设备及平台的培训和练习, 使电子书包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汇报课程, 主动提升

每学期安排的三节电子书包汇报课, 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互动课堂, 提供实验的生动案例, 为实验教师搭建了团队研讨的平台。通过汇报课, 使广大教师检讨正在开展的实验工作, 从学科角度分析适用性与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提高了实验工作的效益。

四.课题引领, 构建电子书包的学科教学应用模式

构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主要为两个向度, 一是以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为支点, 建立与不同教学内容的联系, 构建成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应用模式;二是以某一教学内容为支点, 建立与电子书包多个功能模块的联系, 构建成教学内容整合电子书包多项功能模块的教学应用模式。

为使我校的电子书包实现常态化发展, 我们将电子书包实验研究与学校区级立项课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三为主’体验式课型模式的研究”有机融合。根据“研学后教”教学理念, 我校对“电子书包”应用模式研究重点放在两种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上:一是自主协作学习模式, 二是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如下图:

自主协作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协作性为主要特征.教师利用平台, 制定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 并在推送的任务 (研学案) 中, 提示方法、提供资源 (微课) ,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并促进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通过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如有疑问, 可以通过“辅导答疑”模块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 其后通过在线检测进行反馈提高。

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则是教师进入“在线作业”模块,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品读任务, 同时提供“优质资源”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和指导评价;学生进入“我的作业”模块完成习作, 借助“互动讨论”平台跟帖、互评,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佳作的汇编。

将电子书包融入研学后教的课改理念, 应用于“先研后导, 三为主”教学实践, 逐步实现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这毕竟是新的尝试。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发现不足, 遇到困难, 产生困惑, 例如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如何体现学科特色, 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素材, 如何设计恰到好处的研学问题等都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解决。

五.展望未来, 对电子书包实验工作充满信心

电子书包在我校三年多的实践运用, 为我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和宝贵的经验。这是探索的三年, 更是收获的三年。或许, 在探索中我们曾迷茫过、彷徨过, 但这也恰恰说明我们在思考进程中、反思总结中。有理由相信, 在区教育局的关怀下, 在专家们的引领下, 我们将继续以“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应用为契机, 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电子书包有效应用模式, 建构高效的现代互动课堂, 促进我校乃至我们整个区域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春种一粒子, 秋收万颗粮”, 电子书包这粒种子, 已经深深地播种在我们每一位实验者的心田。我们坚信, 它将会在不久的金秋时节, 结出更甜蜜的丰硕果实, 谱写“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附:ppt文档

摘要:2012年11月, 在建设“智慧番禺”的大背景下, 钟村中学成为番禺区第二批“电子书包实验学校”。通过四年的摸索与实践, 在机制建设, 模式建构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文章包含“建立机制”“强化培训”“课程建设”“课题引领”“展望未来”五部分。

篇4: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

固定资产各期折旧额可用数学公式计算, 也可利用Excel提供的线性折旧SLN函数、年数总和折旧SYD函数、余额递减折旧DDB函数等进行计算。

在审计、资产清查或财务管理中, 对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进行测算与管理, 可利用Excel提供的日期间距Datedif函数、条件IF函数、而且AND函数、自动求和SUM函数、条件求和SUMIF函数、取绝对值ABS函数, 以及逻辑比较和数据有效性设置等数据处理功能, 设计固定资产折旧与净值测试工作底稿,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典型案例, 探讨固定资产折旧与净值测试的Excel工作底稿的设计技能。

二、折旧额的公式计算法

1.平均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各个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 (1-净残值率) ÷折旧年限;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Excel中键入公式或函数应使用英文符号, 即除了要输入汉字外, 应使输入法处于英文输入状态。用“+、-、*、/ ”表示加、减、乘、除运算;其中, 用SUM函数自动求和, 如“=SUM (B4:C8) ”表示:对B4至C8的连续单元格数值求和。

【案例1】 某公司汽修设备原值75万元, 期满净残值率6%, 可用5年。

【设计】 (1) 录入A列及第1~4行、第11~12行的数据, 如图1所示。

(2) 在B5单元格键入使用年限法折旧率公式“= (1-E2) /A9”;在C5单元格键入年折旧额公式“=$C$2*$B$5” (绝对引用C2、B5单元格) ;选定C5单元格, 鼠标指向其右下角的自动填充柄, 光标变“+”字状时 (如图1所示) , 按下鼠标向下拖动到C9单元格, 以自动填充C6:C9单元公式;在C10单元格键入自动求和公式“=SUM (C5:C9) ”。

2.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 (即折旧总额) 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各期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undefined。

年折旧额=资产原值× (1-净残值率 ) ×年折旧率。

【设计】 在D5单元格键入折旧率公式“= ($A$9-A5+1) / ($A$9* ($A$9+1) /2) ”;在E5单元格键入年数总和法的年折旧额公式“=$C$2* (1-$E$2) *D5”;选定D5:E5单元格, 通过E5单元格的填充柄, 向下拖动至E9单元格;键入E10单元公式“=SUM (E5:E9) ”。

3.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在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 以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余额为折旧基数, 以直线法折旧率的2倍作折旧率来计算各期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 期初净值×2÷折旧年限。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 应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最后两年的年折旧 = (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 ÷2。

【设计】 在B13单元格键入“=C2”, B14单元格键入“=B13-C13”, 再自动填充B15:B17单元区域公式。在C13单元格键入“=B13*2/$A$17”, 自动填充C14、C15单元公式;在C16 及C17单元格中键入相同的年折旧额公式“= (B16-C2*E2) /2”。

三、折旧额的函数计算法

1.平均年限函数法。

Excel提供了线性折旧函数SLN, 计算平均年限法的折旧额, 其年折旧额函数公式如下:

=SLN (cost, salvage, life)

式中, cost为固定资产原值;salvage表示净残值;life表示折旧期限。

【设计】 (1) 承案例1, 键入A列及第1~3行的数据, 如图2所示。

(2) 在B4单元格键入如图2上部所示的公式“=SLN ($B$2, $B$2*$D$2, $A$8) ”;自动填充B5:B8单元格公式;然后键入B9单元格的求和公式“=SUM (B4:B8) ”。

2.年数总和函数法。

Excel提供了年数总和折旧函数SYD, 计算年数总和法指定各期的折旧额, 其函数公式如下:

=SYD (cost, salvage, life, per)

式中, per表示需要计算折旧值的期间;其他参数与线性折旧函数相同。

【设计】 在图2键入C4单元格公式 “=SYD ($B$2, $B$2*$D$2, $A$8, A4) ”;自动填充C5:C8单元格的公式;然后键入C9单元格的求和公式“=SUM (C4:C8) ”。

3.双倍余额递减函数法。

Excel提供了余额递减折旧函数DDB, 计算双倍、多倍余额递减法指定各期的折旧额 (最后2年仍要用平均法计算) , 其函数公式如下:

=DDB (cost, salvage, life, per, factor)

式中, factor表示余额递减速率, 如果省略则为 2 (双倍余额递减法) 。

【设计】 在图2的D4单元格键入公式“=DDB ($B$2, $B$2*$D$2, $A$8, A4, 2) ”;自动填充D5:D6单元格的公式。

在D7及D8单元格中键入相同的平均折旧额公式“= (B2-B2*D2-SUM (D$:D6) ) /2”;键入D9单元格求和公式“=SUM (D4:D8) ”。

四、累计折旧与净值工作底稿

审计、会计检查或财务管理中, 可用工作底稿独立测算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 以检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

【案例2】 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率、折旧月数、使用日期与减少日期, 如图3中A4:F13所示。试用平均年限法计算2009年初及年末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

1.计算月数间距。

Excel中输入的日期显示为图3的B2.G2的格式;通过“格式/单元格”命令, 在“数字”卡中可设置日期的显示类型, 也可自定义显示类型。

Excel将日期存储为序列号, 默认情况下1900年1月1日的序列号是1。日期序列号可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其中:Datedif函数可计算两个日期的间距, 函数公式如下:

=Datedif (date1, date2, ymd)

式中, date 1、date 2表示要计算间距的起止日期;ymd表示间距单位, 用“y”表示年, 用“m”表示月, 用“d”表示天。

【设计】 (1) 在B2、G2单元格键入起始日期、终止日期, 如图3所示。

在C2单元格键入“=B2”;选定C2单元格, 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 在“数字”卡中选定“自定义”, 在类型框中键入“日期序号#, ##0”, 单击“确定”按钮后将显示“日期序号39, 813”, 因为2008年12月31日与1900年1月1日之间的距离为39 813天。

(2) 在M2单元格键入两个日期间距月数的函数公式“=Datedif (B2, G2, "m") ”。

2.计算使用与折旧月数。

Datedif函数以足月计算两个日期的间距月数;而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折旧月数是以虚月计算的。如2月23日投入使用、8月16日减少的固定资产, 应折旧6月, 而Datedif函数计算为5个月。即在终止日小于起始日 (日参数用“DAY”表示) , 用Datedif函数计算使用与折旧月数时, 应将其加1调整为虚月。

Excel中用“>、>=、<、<=”进行大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小于或等于的比较运算;可使用条件函数IF、并且函数AND、或者函数OR等进行逻辑运算, 其中, 条件函数IF的函数公式如下:

=IF (logical, true, false)

式中, Logical表示需逻辑判断的值; true表示判断为真时的返回值;false表示判断为假时的返回值。

例如:“D2=IF (A2>=60, "及格", "不及格") ”的含义是:如果A2单元格的值大于或等于60, 则及格, 否则不及格;当A2的值为78, 则D2将显示为“及格”。再如“=IF (AND (D2="及格", E2="优") , "录取", "不录取") ”表示:若D2为“及格”且E2为“优”, 则录取, 否则不录取。

【设计】 (1) 在G4单元格键入公式 “=IF (F4="", Datedif (B4, $G$2, "m") , IF (DAY (F4) >=DAY (B4) , Datedif (B4, F4, "m") , Datedif (B4, F4, "m") +1) ) ”。含义是:若没有减少日, 则计算使用与期末日的间距月数;若减少日大于或等于使用日, 则计算使用与减少日的间距月数;否则将使用与减少日的间距月数加1。

(2) 在H4单元格键入函数公式“=IF (B4>$B$2, 0, Datedif (B4, $B$2, "m") ) ”。含义是:若使用日期大于上期末日 (上期末后使用) , 则为0月, 否则计算使用日与上期末的间距月数。

(3) 在I4单元格键入函数公式“=IF (H4>=C4, 0, IF (AND (H4=C4) , C4-H4, G4-H4) ) ”。含义是:若上期已提足折旧, 则为0;若上期没提足而本期已提足折旧, 则计算折旧月数与上期月数之差;否则用本期使用月数减上期使用月数。

3.计算单项资产的折旧数据。

【设计】 (1) 在J4单元格键入平均年限法月折旧额公式“=E4* (1-D4) /C4”。

(2) 在K4单元格中键入本期应提折旧额公式“=I4*J4”。

(3) 在L4单元格键入已提取累计折旧公式“=IF (G4>=C4, E4-E4*D4, G4*J4) ”。含义是:若本期已提足折旧, 则用原值减净残值;否则用本期使用月数乘月折旧额。

4.计算单项资产的净值数据。

【设计】 (1) 在M4单元格键入“=IF (H4>=C4, E4*D4, IF (AND (H4=0, B4<=$B$2) , E4, IF (H4=0, 0, E4-J4*H4) ) ) ”。含义是:若上期已提足折旧, 则为净残值;若为上期末月增加, 则为原值;若为本期增加则为0;否则为原值减上期止已提取的折旧。

(2) 在N4单元格键入计算公式“=IF (F4="", E4-L4, 0) ”。含义是:若本期没有减少, 则用原值减累计折旧;否则为0。

5.自动填充单项资产的计算公式。

【设计】 选定G4:N4单元区域, 鼠标指向N4右下角的填充柄, 待变为“+”状时 (如图3所示) , 按下鼠标向下拖动到第13行, 自动填充G5:N13单元区域的公式。

6.计算期初期末余额合计。Excel用SUMIF对符合条件的若干单元格求和:

=SUMIF (range, criteria, sum_range)

式中, Range表示查找条件的区域;Criteria为设定的条件;Sum_range是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

【设计】 (1) 在C16单元格键入公式“=SUMIF (B4:B14, "<=2008-12-31", E4:E14) ”。含义是:对2009年1月1日以前使用的资产原值求和。

(2) 在C17单元格键入函数公式“=SUMIF (B4:B14, "<=2008-12-31", L4:L14) -SUMIF (B4:B14, "<=2008-12-31", K4:K14) ”。含义是:将2009年1月1日以前使用资产的累计折旧额减这些资产在本期提取的折旧额。

(3) 在C18单元格键入期初固定资产净值“=SUM (M4:M14) ”。

(4) 对没有减少日期的资产原值求和, 即:I16=SUMIF (F4:F14, "", E4:E14) 。

(5) 对没有减少日期的累计折旧求和, 即:I17=SUMIF (F4:F14, "", L4:L14) 。

(6) 在I18单元格键入期末资产净值求和公式“=SUM (N4:N14) ”。

7.计算本期固定资产增减发生额。

【设计】 (1) 在E16单元格键入公式“=SUMIF (B4:B14, ">2008-12-31", E4:E14) ”, 即对2009年1月1日及其以后使用的资产原值求和。

(2) 本期折旧公式E17=SUM (K4:K14) 。

(3) 在E18单元格键入函数公式“=SUMIF (B4:B14, ">2008-12-31", E4:E14) -SUM (K4:K14) ”, 即将本期增加的资产原值减本期提取的折旧额。

(4) 将有减少记录的资产原值求和, 即:G16=SUMIF (F4:F14, ">0", E4:E14) 。

(5) 将有减少记录的累计折旧求和, 即:G17=SUMIF (F4:F14, ">0", L4:L14) 。

(6) 将有减少记录的资产原值及对应的累计折旧求和, 再计算两者之差, 即:G18=SUMIF (F4:F14, ">0", E4:E14) -SUMIF (F4:F14, ">0", L4:L14) 。

8.验算与结论。

Excel用ABS函数进行绝对值取数;由于四舍五入等原因, 可设定可容忍误差的精确度, 在数据验算与结论时使用。

【设计】 (1) 在K16单元格键入公式“=IF (ABS (I16/ (C16+E16-G16) -1) <0.0001, "正确"、"有错") ”;再自动填充K17、K18单元公式。

(2) 在L16:L18单元中分别键入会计账簿的相关数额。在M16单元格键入“=L16-I16”;自动填充M17、M18单元公式, 以确定账面数与测试数的差额。

(3) 在N16单元键入嵌套函数公式“=IF (ABS (L16/I16-1) <=0.05, "可确认", "差错超5%") ”, 以按重要性原则确定差错额能否确认。

9.设置数据有效性。

为了限制数据的录入、或在录入了错误数据时提示信息, 可对单元格进行数据有效性设置。

【设计】 (1) 选定F4:F14单元区域, 选择“数据/有效性”进入数据有效性界面, 如图4所示。

在“设置”页签中, 将允许的“日期”设定为介于上期末至本期末;在“出错警告”页签中, 选择“停止”样式, 键入出错信息为“请键入B2与G2单元格之间的日期”。

(2) 为了保证第15~18行的公式不因插入表行而失效, 可限制第14行的数据录入。方法是:选定A14:N14单元区域, 选择“数据/有效性”进入数据有效性界面;在“设置”页签中, 将允许的“文本长度”设置为等于0;在“出错警告”页签中, 选择“停止”样式, 键入出错信息为“请插入一行后再录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美]John Walkenbach.Excel2007宝典[M].杨艳,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王顺金.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架构的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4]王顺金, 庄小欧.Excel财务与会计应用精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王顺金, 邹俊霞.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篇5: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底稿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工作底稿法具有严密的勾稽关系, 利于核对和及时更正, 能够提高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 因此, 应用比较普遍。但此种方法工作量繁重且复杂, 其核心工作是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分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如何能快速地、准确地编制调整分录是一项首要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就需将调整分录进行简化和创新。由于现金流量表涉及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企业的利润, 因此, 在编制调整分录时, 可以以利润表各项目为主线, 结合资产负债表的各相关项目, 凡能涉及到的项目尽量一次性完成, 简化工作量。现将调整分录做如下重构:

一、调整营业收入

思路分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直接与企业的销售行为密切相关, 即与“营业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相关, 而企业的销售方式除现销外还包括赊销、预销, 因此在进行调整时, 还要考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的增减变动。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

到的现金

应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不含本

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应扣除

票据贴现息) 贷:营业收入 (利润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应扣除视

同销售产生的销项税额)

预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注意事项:上述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必须与经营活动有关, 其所对应的会计账户必须是现金类账户。

二、调整营业成本

思路分析:“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直接与企业购买存货、接受劳务行为密切相关, 即与“存货 (库存的存货) ”、“营业成本 (销售的存货) ”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相关, 而企业的付款方式除现购外, 还包括赊购、预购, 因此在进行调整时, 还要考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存货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营业成本

预付账款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不包括购买固

定资产抵扣的增值税)

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

务支付的现金

应付账款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应付票据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应付职工薪酬 (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 累计折旧 (计入制造费用的部分)

累计摊销 (计入制造费用的部分)

长期待摊费用 (计入制造费用的部分)

注意事项:上述公式中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必须与经营活动有关, 其所对应的会计账户必须是现金类账户。

三、调整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

思路分析:“支付的各项税费”直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应交税费”相关。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费用

管理费用——税金 (计入的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建

税等) (期末数-期初数>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

四、调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思路分析:“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直接与企业在经营管理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密切相关, 即与“管理费用 (不含计入的税金) ”、“销售费用”等相关。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不含计入的税金)

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经营活

动有关的现金

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应付职工薪酬 (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等)

累计折旧 (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折旧) 累计摊销 (计入管理费用的)

长期待摊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的)

五、调整财务费用和应付利息

思路分析:“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直接与企业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不包括在建工程的借款) 的利息支出行为密切相关, 即与“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 ”、“应付利息 (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 ”相关, 而“应付利息”与“财务费用”和“在建工程”相关, 应根据其明细账的净额填列。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在建工程

贷: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配股利、利润或

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应付利息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六、调整投资收益

思路分析:“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直接与企业持有或处置短期持有股票、长期股权等行为密切相关, 即与“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应收股利”等密切相关。而企业处置短期持有股票、长期股权等行为, 不仅与“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而且与“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有关。本调整分录的应收股利是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 持有期间确认的应收现金股利的净额, 根据其明细账的净额分析填列, 但不包含购买长期股权时支付的已宣告发放的股利、投资后收回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应收股利 (期末数-期初数>0, 不含购入中的股利) 贷: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方发生额) 长期股权投资 (贷方发生额)

七、调整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思路分析:“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直接与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出售和报废密切相关, 即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密切相关。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

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营业外支出

累计折旧 (借方发生额) 累计摊销 (借方发生额) 贷: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 (贷方发生额) 无形资产 (贷方发生额)

八、调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

思路分析:“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直接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建造在建工程和购买工程物资密切相关, 即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等有关。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的应计利息净额已在前面调整。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如下:

借:固定资产 (借方发生额)

无形资产 (借方发生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购买的生产设

备抵扣的增值税)

在建工程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不含应

计入的利息)

工程物资 (资产负债表, 期末数-期初数>0)

贷:应付职工薪酬 (计入在建工程的工资和福利费等)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通过对上述主要调整分录的改进, 可以使会计人员在编制调整分录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能快速准确地编制调整分录, 有利于提高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XX年执纪审查安全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动量守恒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