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期末考试资料

2024-06-24

思修期末考试资料(通用6篇)

篇1:思修期末考试资料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思想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1.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学习目的及就业价值观之调查分析

2.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情况之调查分析

3.重庆医科大学学生法律意识之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重庆医科大学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4日至2010年1月3日

大学生始终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面向重庆医科大学全体学生开展了重庆医科大学大学生思想调查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学习目的及就业价值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学习,然而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而学习积极性在各方面也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是否确立了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

根据我的调查显示,重庆医科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着明确的认识。42.3%的人选择了自我增值,44.2%的人选择将来就业,只有极少部分人选择报效国家,更好的生活,实现个人理想。学习目的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充当着指向标的角色,正确的学习目的更是推动着我们前进。而在明确了学习目的的同时,仅有17.3%的同学确立了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奋斗着;而有50%的同学有目标,却只是间断性地奋斗(即想起时就努力,忘了就稍微松懈了);另有23.1%的同学空有目标,而从未付诸行动; 7.7%的同学仍未找到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却没有相应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提。为此,我特别做了相关的了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学习无用,只是为了将来就业,充满功利性,没法从心里热爱学习。

2.认为学习太过枯燥乏味,对专业课兴趣不大。

3.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缺少自律性。

4.个人情绪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光是要同学确立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的缺失实际上很大程度来源于学生价值观的偏失。我们应该要明白学习不单单是为了一份好工作,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是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自身素质,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价值往往体现在个人财产多少,社会地位高低。由此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产生了了错误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工资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而社会的关系网理论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而更多地去面对自身利益,抛弃自身价值,而从自身利益出发去选择工作。调查显示,在重庆医科大学,有44.2%的同学认为在就业中最重要的是待遇高,有50%同学认为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兴趣,只有极少部分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具有发展前景,稳定,父母喜欢。然而在另一项调查中,有75%的同学愿意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只有19.2%的同学只考虑条件优越的工作,由此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大部分学生有着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只有少部分同学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少。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校特别开设了就业规划与指导这门课,这很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而从学生本身出发,我认为我们应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寒暑假课余时间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切身投入到社会中去,实实在在地了解各行各业。这更有利于我们极大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

投身社会是我们的必然结果。所以身处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人之所以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个体,就是因为我们需要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嘴巴去说,用我们的身心去感受,去触碰,去了解。

在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仅有46%的同学会主动关注社会热点,54%的同学都是无意间听到或看到。其中88.5%的同学是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关注到,其余则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甚至道听途说。由此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途径较为单一,并且,通过手机电脑上网关注社会热点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这使得同学们在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没有太大的兴趣,也让他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想法——社会问题是国家的问题,与自己并没有多大关系。在对社会得点看法的这一调查中,我发现仅有13%的同学愿意自发地组织讨论,开展相关活动;而38.4%的同学则认为了解就好,与自己无关;剩下的48.1%的同学希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关注内容上,同学们普遍选择了国际新闻,社会道德,体育娱乐。另外还有少部分人选择了教育就业,科学研究。

然而,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无论如何,我们终将踏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在这个社会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更应该主动去关注,去了解。学生对社会得点关注程度不高,原因也有很多:

1、自己没兴趣

2、没时间

3、在学校看电视,听广播时间时间短。且电视广播效果差,总是故障 在我看来,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给了大一新生很大的空余时间。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者一部分空余时间呢?我认为我们大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去关注社会热点,每天半个小时左右足以。当然我说的绝不仅仅是看看而已,我认为可以在关注的同时记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甚至可以在网上发表。很多的社会热点往往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在关注的同时应该认真思考,对社会不利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对社会有利的我们应该如何吸取。另外我认为班级或者学办可以定时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会,辩论赛等。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社会,也能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后,我认为,在社会热点的关注内容上,我们应该正确汲取对我们有利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

三.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下,我注意到有很多社会问题直指我们国家的法律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培养公民现代法律观念,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就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

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认知、服从、评价和期待等的内心体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点。

在对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3.5%的同学认为法律跟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32.7%的同学认为关系一般,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不清楚。其中42.3%的同学对法律很有信心,认为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2.7%的同学认为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进步法律会逐步完善,15.4%的同学认为法律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仅有28.8%的同学会利用法律武器解决,65.4%同学会一句依据事情大小决定用什么方法,极少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在对法律认识的调查中,仅有7.7%的同学认为法律没用,纯属摆设。另外一部分同学对法律认识不深。由此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一般,法律认识程度较浅。同学们更多关注的食欲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而对其它法律认识很少,甚至没有。

纵观其成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2、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3、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

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在对大学生是否希望在学校学习法律知识的调查中发现,32.7%的同学表示非常希望,55.8%表示想要学习,所以我认为,学校或者学院可以增加相关的法律课程或者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有可能的话,希望学校组织法律旁听或者组织模拟法庭审理让学生真实地接触法律,了解法律。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知法识法守法的人。

篇2:思修期末考试资料

题目(方向)

一、题目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认识

2、“网络审丑”现象探析——_以凤姐为例

3、结合“彭宇案”分析社会公德的现状

4、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分析

5、“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分析

6、浅论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7、浅论成功的要素

8、大学生婚姻爱情观的调查与报告

9、我的价值观

10、结合现在的环境问题谈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11、谈谈如何从我做起发扬爱国主义

12、慎独在大学生修养中的作用

1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14、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

15、结合自身专业谈一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1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7、从高铁动车事故谈社会诚信的价值

二、论文协作规范要求

(一)规范

1、文章由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

2、字数不少于3000字。

3、最好为打印稿

(二)正文版面格式:

1、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2、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

3、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例:

[1] 肖建国.中国少年法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112.[2] 曹诗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40.„„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4.参考文献:

篇3:重视期末复习提高考试成绩

一、明确期末复习的主要任务

(1) 查缺漏。通读教材, 对知识进行查缺漏, 对薄弱处进行重点强化。 (2) 加深理解, 使知识系统化, 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 构建体系。对知识举行系统整理归纳。 (4) 强化记忆, 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浓缩记忆。 (5) 力求规范。在书面表达和卷面形式上做到简洁规范, 提升应用技巧。 (6) 细化目标, 提高复习质量。

二、具体做法

篇4:期末考试等

四六级作文

小张:“你四级抽到卷子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小李:“《大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课》(A course that has impressed you most in college)。”

小张:“那是什么课呢?”

小李:“挂掉的那一课。”

平时成绩

老师总说最后成绩要把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三七分,要求一定要有出勤率。英语专业某学神算了算,问:“那岂不是只要期末考到85分以上就可以一学期不来上课?”老师听到笑笑说:“对于这么想的学生,我还没说哪个占三,哪个占七呢!”

(陕西理工学院 姜鑫烨)

耳机

六级考试需要自备耳机,见某同学拿着一个黑色的耳暖进了考场,当时我就震惊了!

(天津外国语大学 崔婉欣)

鸡皮疙瘩

毛概课上,老师讲到社会上的怪现象常让自己不适:“我这一身的鸡毛当即竖起来了,掉一地疙瘩!”三秒后,全班爆笑。老师慌忙改口:“不不不,是我一身的汗毛竖起来了,鸡皮疙瘩掉一地。”全班又笑得炸开了锅。

(江苏师范大学 王欣媛)

江湖险恶

期末最后一次课,老师:“划了重点,给了题型,大家对期末考试要有信心!”

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雀跃,“我要去DOTA!”“明天去逛街吧!”

老师在欢呼间隙轻飘飘说了一句,“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江湖险恶哦!”

然后,一片寂静,然后,大家就默默低头继续看书了……

(广西大学 陆丽程)

最熟悉的单词

据我所知,除了yes、no、ok,在我国最被广大学生熟记的单词就是abandon。(四、六级,各种英语考试词典的第一个单词就是abandon)

(幻灭妖僧)

区别

北方的冬天:睡前衣服一脱慢悠悠地换上睡衣再徐徐踱步至床前。南方的冬天:睡前衣服一脱立马向后翻腾一周半侧转两周空中换好睡衣再屈膝落地大跨步跃起滑翔至被窝。

(子在川上)

吃橙子

我:“待我来杀个橙子吃,就是这个橙子比较老。”

师姐:“没关系,老少咸宜。”

我:“哈哈哈,那开吃吧。”

师姐:“嗯,果然吃到了一股阿茨海默的味道。”

我:……

(装大雷)

篇5:思修期末考试试题

1、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大学生一是要学习怎样读书;二是要学习怎样做事;三是要学习怎样做人。也有人说,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增强能力,更要提升素质。这体现了(C |abcd)

A.自主学习的理念 B.创新学习的理念 C.全面学习的理念 D.终身学习的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歌曲《两岸一家亲》唱到:“两岸一家亲,中华心连心,只要我们携起手,骨肉同胞不离分。两岸一家亲,中华心连心,只要我们献出爱,华夏故园更温馨。”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做忠诚的爱国者就要(ABCD)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促进民族团结 C.维护祖国统一 D.增强国防观念

4、人生的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ABCD): A.合理调控情绪

B.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C)。A.勤劳勇敢 B.艰苦朴素 C.为人民服务 D.集体主义

6、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而不是一种‘追索’”。爱的积极性特征明显地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因素,这些因素是(ABCD)。

A.尊重 B.人格平等 C.责任 D.相爱

7、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包括(A)。

A.主体、客体、内容 B.权利、义务、责任 C.公民、法人、社团 D.假定 处理 制裁

8、我国《宪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劳动权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C)。

A.政治权利 B.人身自由权 C.社会经济权 D.特定主体权利

9《、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是(C)。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0、23岁的张某乘坐李某的三轮车回家,走到一段偏僻处,张某要李某停车,李某停车后,张某伺机抢劫李某钱财,但不巧的是,李某的钱包遗失,张某一分钱也没有抢到。张某的行为是(B|d)。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3、简述“三观”与“四德”,并辨析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三观: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四德: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 公民道德 家庭美德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答: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③立足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答: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

3、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答:①表现形式不同②调节领域不同③调节方式不同

4、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②罪刑相当原则。③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三、材料题、案例分析题(共22分)

2、原告某市中国银行分行因其工作人员的疏忽,将该市某印刷厂的货款10万元,错误划到该市某机电设备公司的账户上。原告发现该情况后,多次向该机电设备公司追要该货款未果。原告遂向该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某机电设备公司返还该笔款项及利息1万元。

请问:该机电设备公司是否应该返还该笔款项及利息1万元?(2分)请分析说明所得结论的法律依据。(8分)

答:①该机电设备公司应该返还该笔款项及利息1万元。②本案是典型的不当得利。所谓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构成不当得利,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须一方获得利益。

2、须他方受到损失。

3、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受到损失之间须有因果关系。

4、须无合法根据。

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民通意见》: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1、28岁的黄碧海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2011年6月,他博士研究生毕业,因科研能力突出,被导师推荐到日本一家世界顶尖的研究所工作并攻读博士后,年薪40万元。然而,黄碧海主动放弃了这项工作。因为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成为“植物人”,黄碧海不离不弃守在病床边,扛起照顾母亲的重担。现在,母亲苏醒并恢复记忆和部分运动功能,创造了生命奇迹。当高薪出国深造的机会与照顾病重的母亲发生冲突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 “我一生只有一个母亲,她需要我,我应该 2

留下!”这话代表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根据黄碧海的事迹请回答:

(1)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5分)

答: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团结

(2)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和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7分)

答:①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世代相传的道德格言。

②所谓“百善孝为先”,即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尊老敬老,孝顺父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当然,“百善孝为先”不能将孝道绝对化,也不是要维护封建家长制,而是要提倡子女尊重、孝敬、赡养和回报父母。老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父母为抚养和教育子女付出了心血,当他们年老体衰时,理应得到社会、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回报。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都不能尊敬、不能孝顺的人,很难说他能具备其它的高尚品德。

③从黄碧海的事迹可以看到,在中国快速老龄化的今天,尊老敬老,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家庭美德,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做到:第一要有孝心,不能对父母不管不问,只顾自己的“前途”和“钱途”,更不能虐待和遗弃父母。第二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父母。第三,要更多从精神上慰藉父母。

四、论述题(共38分)

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12分)

答:①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②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③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④结合自身实际,谈理想信念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以上需要展开,一条一行)

2、请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实际,论述如何弘扬时代精神。(12分)

答:①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出来,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②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③弘扬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生必备的品质。

大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敢于冲破落后、陈腐的观念。在学习和丰富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创新知识,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请你结合我国实际论述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14分)

答:①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②应从以下方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篇6:2013思修期末考试答案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 严谨 求是 创新

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

联系:

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 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建设提供了【目标】(2)区别:

①表现形式:法律一种行为规范,有明确的内容,【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道德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言行】表现.②调节领域: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道德所涉及的范围【广阔】,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

③调节方式: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为您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4 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5 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②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6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使之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个人与社会犹记得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不是互相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立志高远和始于足下的关系。

(1)人生当立志 “志向” 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一方面是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另一方面是要为理想的实现努力拼搏.(2)志向须崇高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理想与信念相结合,就是美好的想象与深刻的认同相结合,就是明确的目标与执著的态度相结合.(3)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理想束之高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学生不仅要立志,立大志,更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理想的实现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锻炼,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想要实现任何一种志向都必须脚踏实地的为之奋斗,不能空抱着雄心壮志去空想,一定要把握住今天,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不入在旭日东升时就投入工作”,立志高远为成功导航,然“始于足下”则为成功奠定基础,二者得兼方可所向披靡,成就大事。

7.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容易犯错误,走弯路。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如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任何一种理想都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紧紧依靠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 国 梦,也 是 每 个人的梦!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作 为 青 年 大 学 生,要 主 动 将 自 己 的 成 长 成 才 与 实 现 “ 中 国 梦 ” 结 合 起

来,按

“ 三 个 必 须 ” 的 要 求,共 同 实 现“中国梦 ”,一定要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价值愿景,作为时代新生力量的后备军,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肩负起历史使命,强化自身,强化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荣,强化整个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10.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1)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2)应该树立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中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的观念。

12.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3.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3)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14请联系实际谈谈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出努力?(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

(3)维护祖国统一。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4)增强国防观念。

(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规,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5.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人生观?如何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1)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人生的态度。(3)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标准。高尚的人生目的集中体现了人生的真善美。我们应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努力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自觉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17.什么是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2)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3)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9.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2)1要掌握科学的标准。2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0.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学生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社会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21.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1)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2)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与他人: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个人与社会: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23.什么是道德?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及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根本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道德带有阶级属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主要内容: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如何做: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盘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同。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个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复古主义思潮。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注意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地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又积极意义的精华。

25.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④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2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矛盾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诶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27.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8.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1)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对于个人,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于单位,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于社会,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对于国家,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2)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29.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应如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如何做: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A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30.请结合实际谈谈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31.请结合现实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2.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妥善处理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如何处理: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措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地对待恋爱

33.简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34.简述结婚的条件和法定程序,离婚的原则和具体方式。(1)结婚的条件:必备条件: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2)结婚的法定程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3)离婚的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4)离婚的具体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教育和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的行为。另一种是诉讼离婚,是指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或双方虽系自愿离婚,但在对子女抚养或夫妻财产分割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婚姻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行为。35.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36.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7.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哪些国家机构享有立法权,立法的法定程序有哪些环节?

(1)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2)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38.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应如何全面理解法律的遵守?

(1)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2)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39.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4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当代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2)把握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把握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把握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把握好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1.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培养?(1)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2)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治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

42.什么是法律权威?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意味着: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树立法律信仰。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3.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4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4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

(1)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义权利

(2)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夫妻双方有计划生育的衣服,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6.民商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我国民法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力制度,民事责任制度都有哪些具体规定?

(1)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2)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主体有两方面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3)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民事权利是民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民法是“权利本位”的法,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4)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以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为标准,民事责任可分为: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又分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特殊侵权民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了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存在过错。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47.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4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体系包括: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的形态和共同犯罪,他们分别是怎样规定的?(1)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它是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

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不可能构成犯罪。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一切犯罪构成必备的基本要件。

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必要要件,指表现人意志或意识,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危害结果(选择要件)、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选择要件,如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一般主体:按照我国刑法的一般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

特殊主体:我国刑法有时还要求行为人具有特定的职务或者身份才能构成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2)排除犯罪的两种事由在《刑法》中是如何明文规定的?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防卫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对象只限于不法侵害者本人;正当防卫不能明显的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一般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度。

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的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避险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避险起因是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威胁,危险的来源包括自身的生理或病理所引起、他人的不法侵害所引起、大自然自发力量所引起的、来自动物的侵袭;危险正在发生;避险对象是第三者;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或大于所避免的损害。

避险的限制:避险的手段必须合理;职务、业务上负有特殊义务的人不能借口紧急避险不履行义务。

(3)故意犯罪的三种未完成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哪些?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主体是两个以上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客观方面是实施共同的犯罪行为;主观条件是二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故意包括:(1)认识因素:各犯罪人都认识到共同犯罪的性质和危害后果,都明知是互相配合。(2)意志因素:各犯罪人都决意实施犯罪,并对危害后果持故意的态度。(3)意思联络:各犯罪人之间的犯罪故意内容的沟通。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但彼此罪过形式不同的;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的;二人以上同时或先后实施某种故意犯罪,但主观上缺乏联系;二人以上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犯罪。

49.试述我国刑罚制度的具体内容。

(1)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2)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3)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当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判处。具体的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50.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上一篇: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下一篇:申请软件著作权所需的材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