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

2024-06-09

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精选3篇)

篇1: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

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

黄金生

北戴河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因与政治的不解之缘而充满了神秘色彩。

北戴河距离北京不到300公里,18公里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海面清澈平稳,沙滩洁净绵软,到处是天然浴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天数平均只有7.6天。优良的气候条件、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北戴河成为避暑的好地方。北戴河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秦代,秦始皇东巡派人入海求仙时就曾住在北戴河;曹操更是在此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天下名篇。但在中国古代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下,即使畏惧酷暑的清朝皇室,也从未考虑过到海边避暑。北戴河作为避暑度假区是从清末,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才开始的。

骑驴的仕女

1858年,英法俄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列强由此获得了公使驻京的权利。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第六款中又赋予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各省可以“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特权。西方人员在华日久,便利用特权四处寻找适合夏季避暑的地方。与游牧民族出身的清朝帝王选择承德不同,欧美人开始把他们的海滨避暑之风传到中国。

1878年,25岁的英国传教士甘林来到中国,在天津、唐山等地传教。当他来到北戴河海滨的时候,立刻被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海域所吸引。1895年,他租下联峰山东峰鸡冠山约400亩的土地,盖起了两栋别墅,鸡冠山因此也被叫作甘林山。

甘林的别墅是北戴河最早的西洋别墅之一。别墅建成之时,他请一些亲朋好友前来“暖房”。当时一位英国女士在北戴河车站下车后骑驴到联峰山下,因为天气炎热,就骑在驴背上休息了一会儿。她戴着白帽,左手控缰,右手擎伞,骑着驴在绿荫下的样子很是迷人。同行中一位擅长绘画的人用水彩把她画了下来,这幅画后来被京奉铁路的英国总工程师金达所得。金达在修建天津至山海关的津榆铁路时也发现北戴河村南面不远的海滨,风光秀丽,非常适合休闲避暑。以他在英国的经验,认定将来必有升值,便想在这里购地盖房。但当时一般外国人没有这种权利,他只好怂恿铁路包工头天津人杨季琳抓紧购地建房。杨季琳听取了金达的意见,很快在北戴河海滨建了一座房屋,租赁给来这里避暑游玩的外国人住。这是外地人在海滨建的第一幢专门出租给外国人用的房屋。

金达将那幅“仕女骑驴图”印制成京奉铁路局的英文招贴广告,每年夏季在火车站和外国人的居住地张贴,用以招揽中外人士到北戴河旅游。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旅游招贴画。有了金达绘声绘色的宣传,几年之后,在北戴河的海滨上,一栋栋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英、法、俄、美等外国人纷纷涌进,争相圈占和抢购土地,北戴河成为西方殖民者的避暑乐园。到1898年,应西方驻京使节的要求,北戴河正式被清政府“钦定”为中外人士避暑之地,“戴河以东至金山嘴沿海向内三里,及往东北至秦皇岛对面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准中外人杂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各国人士避暑之地。

北戴河海滨被清政府辟为中外人士避暑地后,当地临榆县衙门(治所在今山海关)因该地地处偏远,鞭长莫及,无暇管理,境内的外国人则以北戴河海滨是通商口岸为借口,于1898年首先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自治团体组织——石岭会。石岭会以其监理会名义大肆收购土地,在区域内建有办公楼、大会厅等。并自作主张地倾销其所租土地,大量吸引会员。即凡愿为该会会员,承认其会章者,都有向该会租地买房的权利。“骎骎然几有喧宾夺主之势。”到1900年,北戴河已建成50多幢专用于疗养的别墅。一些外国人看到北戴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便开始靠囤积土地获利。英国人施爵儿1905年在此低价买得88.9亩土地,1914年他出手10亩,1916年又出手33亩,1920年再出手11.74亩,坐吃土地升值就发了大财。

1916年,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的朱启钤来到北戴河,他见此情况,便积极联络京津上层人士,在1919年成立了地方自治团体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保护主权,规划市政,管理避暑区之行政事宜。”他主持制定北戴河街区道路规划,规定“近海沙滩不准建房,其他地区所建房屋以能美化环境,点缀风景为宗旨”。这是我国旅游风景区的第一个城市规划。之后,正是朱启钤以“修路为第一步”,把北戴河的建设有步骤地推向了科学轨道。

风姿绰约的“西洋美人”

在公益会的治理下,北戴河的公共秩序井然。1929年7月,张学良到北戴河来疗养,为遵守公益会严禁在海滨使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规定,把带来的小汽车、摩托车全部留在了专列上。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在游玩时贪看风景,骑驴错走了人行道,即被路警所阻,并被告违犯了交通规则。于凤至下了毛驴,连说对不起,不但交了罚款,还奖给那位恪尽职守的路警10块大洋。

由于公益会及有关方面的努力,也由于石岭会在外国人中的影响,北戴河海滨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逐渐成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远东罕有其匹的避暑旅游胜地。当时北戴河的旅游业,在中国有很多开先河之举:建有中国第一条旅游专用铁路支线,即建于1917年的从津榆铁路北戴河火车站到北戴河海滨站;这里还开辟了中国第一条旅游航线,即辟于1921年的从北京南苑机场到北戴河海滨赤土山机场航线。

现代旅游业的兴盛,吸引了外国人大量涌入北戴河海滨。据有关资料披露,1936年北戴河海滨人口调查显示,当时住在北戴河海滨的中国人有7902人,外国人有2535人;当年的中外观光客有6127人。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戴河居住的外国人已接近那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把中外观光客中占据大多数的外国人算进去,那暑期北戴河海滨的中外人口比几近相等。这在远东除租界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

奇特的山光海色使北戴河海滨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和韵味。早在1910年,北洋女子公学创办人,做过袁世凯公府秘书的吕碧城就在用文言文写的《北戴河游记》中把北戴河海滨比喻为是“西洋美人”。她开篇就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二句于西湖之神态,殆摹拟矣!然犹中国美人态也。若夫海滨之风景,清奇高亢,气象万千,有如西方美人,细腰捷足,长裙飘飘欲仙,令人见之具潇洒出尘之想,则北戴河似焉。”二十多年后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西洋史》的作者陈蘅哲,也写了关于北戴河的游记,其中《再游北戴河》一篇开篇就说:“提到北戴河,我们一定要联想到两件事,其一是洋化,其二是时髦”。

不平凡的“老别墅”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统计表明,北戴河海滨境内有中外别墅719栋,其中外国人别墅483栋,涉及美、英、法、德、日本、苏联、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奥地利、瑞士、加拿大、丹麦、西班牙、瑞典、爱尔兰、挪威、波兰、印度、韩国等20个国家;中国人别墅236栋。在旧中国四大别墅区(江西庐山、河北北戴河海滨、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中,北戴河海滨是唯一的海滨别墅区,外国人的别墅数目比例最大。但是,这个依山傍海的避暑之地,绝非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在这些老别墅的群楼中,有1903年建造的“海关楼”;有解读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心声的“趣园”;有建设北戴河的功臣朱启钤的“蠡天小筑”以及曾作为少帅张学良行辕的章家楼等等。这里见证了中国近代许多不平凡的历史事件。

1930年夏天,张学良来到北戴河避暑时,正值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之间的“中原大战”,而张学良的东北军参加哪一方,将对整个战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张学良此时所在的北戴河聚集了各派的代表:蒋介石集团的张群、吴铁城、方本仁;阎锡山派出的贾景德、傅作义、温寿泉;冯玉祥派出的邓哲熙、薛驾弼、门致中;汪精卫派出的郭浆祺、陈公博等。他们云集北戴河游说拉拢张学良,避暑胜地一时俨然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中心。

“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6月,以李顿为首的国际联盟调查团曾在北戴河起草调查报告书。张学良指定北宁铁路局局长高记毅等组成“国联调查团海滨招待组”。其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北戴河逐步被日本人所控制。1940年4月,日本在北戴河海滨开设“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社员休养所”。5月,日本驻天津陆军特务机关强占陆庄小河以西土地建日本陆军医院,供侵华中负伤生病的官兵治疗休养。

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接收北戴河,北平官员及一些富商大贾决定恢复北戴河作为避暑胜地,然而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使多数官员不敢到此。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后,东北解放军挺进山海关,到11月26日,北戴河终于“换了人间”,获得解放。

第一个中央休养区

北戴河解放的消息传到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便引起了中央组织部的重视。中组部当时正考虑全国胜利后如何安置伤残将士,显然,北戴河是疗养的好去处。于是中组部在北戴河选择了风景最好的西山,对原有别墅进行接收或购买,组建了疗养院。接着,全国工会系统也效仿苏联的做法,开始组织劳模到北戴河休养。1949年6月,身体欠佳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来到北戴河海滨,成为第一个来此休养的中央领导人,住在原铁路宾馆1号楼。此后,朱德几乎每年都来北戴河休息疗养,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1950年8月,又有李富春、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到北戴河海滨疗养。

1950年初,经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亲自选择,批准在北戴河建设外交人员休养所。当年暑期,成立了“外交部驻北戴河联络组”,开始接待当时与我国建交的苏联、东欧等国的驻华使节。1952年,中组部疗养院移交给中央办公厅,改名为中直机关疗养院,规定中直机关的干部一年有一周去北戴河休养的假期。

北京的夏天十分闷热,解放初期因条件所限,不仅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少有。于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央决定寻找夏季避暑办公之地。据参与编写北戴河地方志的朱桂新介绍:“北戴河海滨沙子质量很好,海滩不是很陡峭,鲨鱼也很少,中央一个考察小组曾考察了大连、青岛等地,从环境、地址、路途等方面考虑,最后确定了北戴河作为中央领导办公地点。”另外,北戴河所留下大量现成的别墅也使领导人去避暑不用劳民伤财重新建设。

1953年,行政区划上的“海滨区”易名为“北戴河区”。1954年,中直疗养院改名为中直干部休养所。

毛、邓的初次北戴河之旅

虽然日后毛泽东非常喜欢北戴河,但在1954年之前他却一直没有来过。1950年2月,毛泽东在访苏归来途中曾来到山海关。在长期战乱的摧残下,昔日的雄关已是残破不堪,满目疮痍。据当时跟随在毛泽东身边的师哲回忆,解放之初无论毛泽东走到哪里,望着残破的山河,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此刻的毛泽东,望着破败的“天下第一关”,可能也没有了游山玩水的兴致,他看了一下山海关,便匆匆登车回京,更没有去相距不过十余公里的北戴河。

毛泽东初次来到北戴河,是在1954年的春天。1954年4月21日他考察秦皇岛,出发的第一站又来到了山海关。毛泽东一下汽车望着已修整一新的“天下第一关”城楼,惊喜地说:“这儿变了!”当晚,毛泽东便住在北戴河的章家楼休息。可是,第一次到北戴河,或许是因为大海的涛声太大,或是因为天气较凉,长期被失眠困扰的毛泽东当夜并没有休息好。第二天,毛泽东便告别北戴河海滨,前往唐山视察。

同样喜欢在北戴河畅游的邓小平,初次北戴河之旅也颇为仓促。1952年8月,邓小平从西南局第一书记的任上调至政务院担任副总理。刚来中央,工作千头万绪,加之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他要主持政务院的工作,整个夏天也无暇休息。1953年7月17日,邓小平第一次来到北戴河便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可是,那次邓小平只待了两周,就在毛泽东的电召下提前结束休养匆匆赶回了北京。

夏季办公制度的形成

中共中央确定夏季在北戴河办公,实际上带有半休养半工作的性质。1954年,秦皇岛市设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员会,下设暑期工作办公室,简称“暑办”,专职为中央领导服务。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北戴河休养区的使用方针是为中央暑期办公服务。

夏季办公制度确定后,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专门组成暑期警卫、服务班子,到北戴河工作。在当地,也有一个暑期工作班子,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再加上警卫师四团,共同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驻地、浴场和外出活动的服务及警卫工作。

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面临着重整山河的紧张工作。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参战后,毛泽东日夜关注朝鲜前线的情况,半个月间办公、起居全在床上,睡眠极少。此外还有“三反五反”、土地改革等运动,这一段时间,毛一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1953年朝鲜停战的消息传来,据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毛泽东高兴地在院内清着嗓子唱了一曲京剧,接着说:“我们该脱军装了。我脱,你们也脱。”他还回忆说:“从这一年始,毛泽东每年都要到海边去一次。我们都了解他一个喜好,就是观潮。每次观潮胸脯都会和着潮水的节奏起伏。”

1954年的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休养。出于常年的习惯,毛泽东不爱住洋楼,愿意住中式平房,却又喜欢房间高大。因此中直疗养院专门建了1号楼,实际上是一排平房。这年夏天毛泽东便住在这里,而且一住就不想走,直到9月天凉,其他中央首长都走了,他仍没有走,并坚持每天下海游泳。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

随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到来,此后的每年夏天,“一片汪洋都不见”、“白浪滔天”的北戴河便在中国政治史上有了特殊的地位而变得异常神秘。这个“魏武挥鞭、东临碣石”的地方开始与中国的许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联系起来。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19期

篇2:北戴河避暑胜地的历史变迁

一、丹东的城市生态环境

丹东经过近三十余年的城市建设, 其直接成果是被国内公认为中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也是最近被评选出的全国十大养老城市之一。这无疑诠释了丹东市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另外丹东还有几个全国第一:银杏绿化全国第一;鸭绿江水质全国第一;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从2002年丹东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起, 如今的丹东,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02.6公顷, 绿化覆盖率达到37.5%, 绿地率达到35.1%。2012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2014年8月, 在第十三届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 丹东当选为“2014中国十大最美城市”称号。这些都是国家对丹东发展生态文明的认可。所以, 丹东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的复合系统有机构成, 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丹东位于辽东边陲, 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也是东方丝绸之路的出口, 是鸭绿江文化, 叆河文化的发祥地, 1930年就被当时公认为东北的“江南”。经过近30年的城市生态化建设, 丹东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连年稳定在340多天, 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鸭绿江水源地28项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鸭绿江一直是全省最干净的大河;市区声环境质量一直处于“较好”级并呈好转趋势;林地面积列全省第一位, 森林覆盖率65.9%, 城市居民小区实现100%绿化和花园化。近些年来, 丹东市城市社区的植物、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日益丰富。根据笔者不全面调查, 丹东市实行小区公园化、绿地化后, 一般政府绿化部门在每个小区人工引进种植的植物大约平均十种左右, 居民自我引进的大约平均20-30种, 但绿地建成后, 据笔者在谊江花园和安泰花园调查, 自然繁衍的植物大约50种左右, 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植物2277种。这个大概数据说明了, 在东北顶级原始森林保护区与丹东一个居民居住的小区的绿地相比较, 小区植物种类已经占有百分比的3.51%, 而与该小区相对较近属于同一个地区的山地次生林林地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1056种植物的比较, 该小区的植物种数占到了百分比的7.57%, 所以, 丹东城市社区的绿化导致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呈现日益丰富的趋势。

在动物方面, 近几年很多“山上来客“进入了丹东的市区或居民小区里。所以各个居民区的小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稳定的社区生物圈。据《鸭绿江晚报》近三年来的报道, 一些山林中的大型动物甚至也光顾城市社区, 例如蛇类、臭鼩鼱等。2011年5月甚至在丹东市郊水沟里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北小鲵。最近还在靠江边小区里发现了月斑虎甲。

根据笔者近些年对丹东市内的昆虫种类的了解, 市内大约有1446种以上昆虫。其中蜻蜓5种以上, 蜚蠊2种, 弹尾目10种以上, 双尾目2种, 螳螂目2种, 直翅目20种 (蟋蟀, 蝼蛄, 蝗虫) , 同翅类50种以上, 半翅目50种以上, 脉翅目5种以上, 甲虫类500种以上, 鳞翅目蛾蝶约500种以上, 双翅目200种以上, 膜翅目100种以上, 合计约1446种, 占东北已知的昆虫约5000种的28%。可见丹东市区的昆虫多样性也日益丰富。

二、丹东是世界生态旅游发源地

丹东早在1906年, 就出现了国际商业化旅游观光业, 所以, 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旅游城市是有历史内涵的。作为自古以来的辽东驿路, 自明清以来的文人墨客和使臣等旅行者, 留下了很多旅行日记文献, 都描述过明清时代古丹东的各种人文地理博物情况, 这在东北其他地区则几乎没有。

生态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 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成立。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任何一个概念的建立, 都来源于历史, 以现代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式经营旅游事业, 在1907年在丹东就开始了, 这缘于鸭绿江流域极美的自然风光。

1904年日俄战争后, 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第十一连队兵站部当时驻扎在五龙背, 进而发现了温泉, 并开始开发, 时间在1906年之前。由于当时五龙背的自然景色与日本长野县, 山梨县非常相似, 极大地勾起了在朝鲜、中国的日本人对于故乡生活的回忆, 这就是当时五龙背的魅力所在。

到了1920年以后, 五龙背的温泉洗浴住宿设施有五龙阁、保养馆、五龙背温泉旅馆、温泉高等旅馆、五龙阁本馆、聚乐馆等等。五龙阁最火, 一年四季人流不断, 在1930年, 满铁在五龙背火车站温泉附近开发水稻田和栽植杨柳树。由于当时自然环境完全是原生态的森林, 萤火虫特别多, 青蛙也很多, 春夏季节蛙声一片, 因此, 从1931年开始, 以看萤火虫和听蛙鸣为主题, 展开了全东亚的旅游宣传。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品和明信片。这一旅游主题, 就是今天的生态旅游范畴。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 所以, 丹东可以说是世界生态旅游发源的地方。

三, 丹东是优质淡水最丰富而过剩的地域

丹东地区江河密布, 主要有鸭绿江水系, 叆河水系, 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全地区2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944条, 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4条, 即鸭绿江、浑江、叆河、大洋河。年水资源总量88.8亿立方米, 人均水量4000立方米, 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5倍。是辽宁省人均水量的4.5倍, 位居辽宁省的首位。省内其他城市和丹东相差悬殊, 主要得益于丹东极佳的地理位置和湿润宜人的气候条件。丹东的水资源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平均每年约有195亿立方米的大气降水, 以雨、雪形态降落在该地区内, 其中约有44%的水量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余下的110亿立方米的水量即为地表 (地下) 径流, 亦称全地区的水资源。地热温泉水资源, 丹东地区地下热水资源有9处, 已全部开发利用, 位居辽宁省温泉储量的前茅。目前热水开采总量约1万吨/日, 主要用于医疗、洗浴、取暖、养殖等方面。矿泉水资源丹东已发现矿泉水6处, 并达到一定标准。据检测, 水中含游离二氧化碳、氡、偏硅酸、铁、锂、锶、氟、溴、偏硼酸、碘、钼、硒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

四、四大避暑胜地的历史渊源与丹东地区的比较

能够成为避暑胜地, 不但要有自然条件, 还要有历史文化做铺垫。庐山:在《山海经》和《禹贡》有记载, 在《史记》里有“南登庐山”记载;莫干山:在《吴越春秋》里有记载;鸡公山:在《水经注》里有记载;北戴河:秦始皇东巡之所在, 曹操也来过这里观海。而丹东呢?同样具有神奇而厚重的历史。在《山海经》里, 有辽东最著名的帝都山, 从历史地图标注的位置看, 应该是丹东的五龙山。丹东是东方丝绸之路的出口, 延续几千年的通使驿道或朝贡通道, 从殷商以降, 无论海道, 陆路通道, 都在丹东汇聚。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九连城附近钓鱼, 有元朝皇帝木华黎元帅来九连城, 有努尔哈赤攻占九连城和在宽甸活动的历史, 关于丹东的绝佳的风景习俗的记载, 仅仅在一百册的巨著《燕行录全集》就有许多记载, 时间在1200年到1800年之间。这些记录连续跨度600余年, 这套文献有380余种, 58000多页。从中可以了解到大量丹东地区的记载。仅仅这一套著作中, 我国任何一个避暑胜地的人文历史记录都不可比拟。

五、丹东也是世外桃源

已知的四大避暑胜地, 都有世外桃源之声誉, 都是经外国传教士在清末开发的, 丹东现在的城市历史和开发也有近似的历史经历。1876年安东县建立以后, 安东就已经是风景如画的地方了, 鸭绿江上每天有上千艘帆船和成百上千的木排经过, 曾经是世界最富盛名的地方。丹东作为风景绝佳之地, 天生丽质, 而且不是一座山, 不是一条河, 而是由凤凰山、五龙山、大孤山、天桥沟、白石砬子、水丰水库、青山沟、花脖子山、天华山、黄椅山、富寿山、河口、九水峡、太平湾、虎山、元宝山、满洲八景之首的锦江山、蒲石河、鸡冠山、玉龙湖等几十处风景群构成的景观群。特别是丹东有鸭绿江, 叆河和大洋河, 这三条大河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这些构成了丹东作为最适宜人生活的世外桃源的骨干条件和天然避暑降温的条件。

六、丹东作为最佳避暑胜地的优势条件

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 他们在地理上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它们都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较近 (250公里以内) , 处于水陆必经之处。丹东也一样, 是中国最大的边境旅游城市, 距离沈阳 (240公里) 和大连 (300公里) 都不远, 在现代车程3小时以内。2015年高铁通车后, 都将在一小时的车程之内, 距离朝鲜首都也不远 (172公里) 。是鸭绿江入海口和大东港所在地, 有国际空港, 有在建的高铁, 有多条运行中的高速公路, 也通往朝鲜半岛。所以, 这些现代基础设施, 是构成丹东作为中国第五大避暑胜地的优良交通地理因素。

篇3:炎炎夏日的清凉避暑胜地

118湖

九寨沟

自古以来,看水、赏水、玩水,国内都首推四川九寨沟,连欧洲国家的水景都要以九寨沟做样板,可见,九寨沟芳名远扬,而且深入人心。九寨沟6、7月的温度为16-17摄氏度,炎炎夏日,可谓避暑胜地。

九寨沟湖泊很多,当地人叫海子,据说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18个。

72景

武夷山

有9曲、36峰、72景、108洞之奇,盛夏,山外暑气逼人,山中却有“静听水声真活泼,饱看山色自清凉”的感觉。

16.8°c

张家界

张家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8°c,可谓四季如春。张家界6、7月经常会下阵雨,下雨的时候山路较滑,并且山中常起雾,登山的时候需要注意。而在雨后1-2个小时,是张家界旅游的最佳时间,只见烟雾缭绕,有如仙境,人置身于此,就像在云雾中行走。

200年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200年的陪都,汇集过各民族王公大臣的朝王之所。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一华里

泰山

泰山是仙化的山,五岳独尊。它的最佳旅游、登山观日出的黄金季节都是夏季,夏季的泰山格外凉爽,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17℃。所以,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亦感阴凉舒适。

一步一人生,千阶到天门。透过浓浓的雾,踏入传说中神仙站岗的南天门,来到约有一华里长的天街,在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雾中尽情地欣赏郭沬若笔下的“天上街市”。

八百里

武当山

上一篇:朗诵古诗词下一篇:艺术类广告设计学研产一体化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