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牛奶白米粥

2024-06-22

西式牛奶白米粥(共3篇)

篇1:西式牛奶白米粥

西式牛奶白米粥

白米、牛奶、黄油及砂糖营养丰富,适合5岁以上婴儿食用,可防治营养不良症。

原料:

白米100克,砂糖100克,牛奶300克,黄油10克。

制作:

把白米洗净,投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煮20分钟,再加入牛奶、砂糖、黄油,煮到米烂即成。

特点:

软糯烂熟,味微甜,香甜可口。

篇2:白米粥的幸福

粥是白粥,不加莲子不加红枣不加桂圆。这样的粥,女人喝了5年。男人和女人结婚的时候,家里没钱摆喜酒。两个人只是把铺盖放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家。新婚之夜,男人端过来一碗白粥,白莹莹的米粥,在灯下泛着亮晶晶的光。男人说,你胃不好,多喝白粥,养胃。清香淡雅的粥,温暖的不仅是胃,还有心。

他们在一个厂子里上班,女人常年的早班,男人常年的夜班。男人凌晨四点下班,女人早上五点半上班。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过短短一个多小时。男人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抽火、添锅。男人只会熬白粥,他们的经济状况,也只允许他煮一碗白粥。

就是这一碗白粥,居然也把女人滋养得面色红润、娇美如花。后来,厂子效益不好,男人下了岗。可是日子还得过下去。男人拿出微薄的积蓄,女人卖掉了母亲留给她的金戒指,凑了钱,开了一家杂货店。一只碗,一把拖把,一个水壶,利润不过几毛钱,男人却做得很用心。女人下班了,也来帮着打理店铺。没人的时候,男人和女人坐在一片锅碗瓢盆中间,幸福地憧憬。男人说,等有钱了,咱多开几家连锁店。女人说,那时候,我就不上班了,天天在家变着花样给你做好吃的。男人说,哪儿还用你做啊,想吃什么,咱直接上饭店去吃。女人撒娇,不,我就想吃你煮的白粥……

男人搂紧了女人,眼睛热热的。男人仍然每天早上四点二十准时起床,抽火熬粥。一边熬,一边盘算着店里缺的货。有时候会分神,粥便糊了锅底;有时候太困打个盹,粥便溢了锅。有一天早上女人起了床,炉子上的水正咕嘟咕嘟翻着浪花,男人的头伏在膝上,睡得正香。女人轻轻抱住男人的头,心,牵扯地疼。

那以后,女人坚决拒绝男人给她熬粥。她的男人,实在是太累了。

男人的生意越来越顺,到了第七个年头,他的连锁超市果然开得到处都是。

女人辞了工作,做了专职太太。他们买了大房子,厨房装修得漂亮别致,缺少的,只是烟火的味道。因为,男人回家吃饭的时候越来越少。他总是忙,应酬繁多,有时候,一个晚上要赶几个饭局。开始的时候,女人也埋怨,可是男人说,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还不是想让你生活得更好一些?后来女人也累了,渐渐的,也就习以为常。

女人很久都没有再喝过白粥。

一天,男人突然被通知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他纳闷,怎么前几天还好好的,今天人就没了?殡仪馆里,他看到朋友的遗孀,那个优雅漂亮的女人,一夜之间就憔悴衰老了。

他窒息。不由得就想到了她,想到那些为她熬白粥的早晨,想到每天她接过那一碗白粥时,眼里的幸福和满足。

男人几乎是一路飞奔地往家赶,打开门,却看见女人蜷缩在沙发上,人睡着了,电视还开着,茶几上扔满了各种时尚杂志……男人跪在沙发前,手轻轻地拂过女人的头发。女人面色暗淡,细细的皱纹里写满了深深的寂寞。

他拿了毛毯给女人盖上,女人却突然醒了,看见他,女人揉了揉眼睛,确定是他后,脸上泛起可爱的红晕。女人慌忙起身,你还没吃饭吧,我去做。男人从背后拥住她,不,我去做,煮白粥。女人半天没有说话,温热的泪,一滴一滴,落在男人的手上。

篇3:窝头 咸菜 白米粥

豆面窝头与菜团子

清宫御膳房为慈禧蒸的栗子面、玉米面小窝头是人间极致,常人难以想象个中滋味。香软的小窝头很高贵,甚至进入了满汉全席的食单,与萨其马、莲藕酥成为达官显贵乐享的细点。民间干冷的窝头很贫贱,其中的泪水与苦涩成为不堪回首的记忆。天堂、人间,能像窝窝头这样饱含生活故事的食物恐怕为数不多。

玉米面大窝头是旧时普通劳动者的必需口粮,特别是天津码头上、河坝上扛大个儿的脚力的重要三餐。20世纪20年代,地临英、法租界码头的小白楼有个出了名的食摊,人颂美名“窝头大王”。这里的窝头每个3斤多重,金黄松软,口感香甜,壮小伙在这里称上一大块,就些酱豆腐、咸菜,喝碗稀饭、片汤,美滋滋地吃饱浑身是劲。窝头大王昼夜售卖,顾客络绎不绝。

小时候,我隔三差五顺着南运河跑到西郊的舅舅家去玩。舅舅家的孩子多,为了不让他们偷嘴吃,那盛干粮的提篮总是高高挂在房檩上,但一见我,舅舅一准忙不迭地用挑竿摘下篮筐,给我一两个窝窝头吃。舅舅家的窝窝头口感极好,香甜像点心,听说是用当年新玉米自磨的面,然后加黄豆面和花生仁末蒸制的。其实我并不缺零嘴吃,时常带回家让妈妈给我做炒饽饽吃。把窝头切成小方块,稍稍过油见黄嘎,葱、姜、海虾皮炝锅后炒,然后再俏点韭菜,那油香的滋味至今让我留恋。

说到菜团子,又想起妈妈。娘在世的时候一日三餐必上灶台,她做得一手好菜,所以对外买的吃食是极为挑剔的,较少入口。她包的马齿苋菜玉米面菜团子很好吃。只因近年马齿苋菜在城市难寻。所以家里就无法蒸制了。回忆往事,妈妈常说菜团子是穷苦人的饭食。老年间不少家庭人口多,口粮少,就连玉米面也不够吃。一到秋凉时节人们纷纷在路边墙角拔来各样野菜,或买来便宜的萝卜、雪里蕻等,在自家房前屋后晾晒成干菜,以备过冬做馅吃。吃干野菜甚至是榆树叶做馅的菜团子是节粮度荒年代省口粮的好办法之一。

妈妈包菜团子前先将干野菜用水发好,上屉蒸六七成熟后切碎备用。玉米面先用开水烫过再和面,讲究薄皮大馅。妈妈说,蒸时的火候很重要,火大了玉米面皮开裂就走味了。

妈妈病重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处老旧的居民区里发现有小两口专卖素馅菜团子,马齿苋菜粉丝的、韭菜虾皮的、白菜蚀子的,外观看起来光圆整齐。买回家几个让老娘调剂口味,她吃着很顺口,说老味没变,断定这菜团子不是年轻人的技术。待我下次向卖主一打听,果然是人家的八旬老婆婆亲手调馅连包带蒸的。

现在条件好了,在野菜馅中可以加上肉末、虾干、鸡蛋等,依旧不失怀旧的味道。如今的炒饽饽与栗子面小窝头一道成为了大饭店里脍炙人口的主食之一,小窝头与炒虾皮还被厨师们创意出特色津菜——金塔皮米。

吃来吃去的咸菜

几年了,父亲在冰箱里存的那一小坛腌咸菜的汤汁从不让我们乱动,他时常在汤汁中添加地葫芦、洋姜、萝卜、大蒜等,腌好后供家人喝粥下饭吃。他说那些咸菜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我想这也许是八句老人的生活体味吧。

老辈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他们丢不下咸菜,咸菜疙瘩的记忆亦苦亦甜。曾几何时,食物匮乏,生活拮据,人们十天八天见不到一根菜毛儿,耐不住了打开那坛老腌的雪里蕻,加上几颗黄豆,全家也吃得美滋滋的。成菜曾经是天津人秋冬两季的当家菜之一。

妈妈做的辣菜也很叫绝。芥菜疙瘩切块或切丝。热炒或焯一下均可,出锅后趁热再加少许旱萝卜丝,随即装入坛子焖严,几天后打开,辣气冲鼻,甚至让你眼泪汪汪的。吃时可加点老醋,点滴香油,那滋味馋人至极。天津会腌也爱吃芥菜头、雪里蕻、洋姜、咸蒜、糖蒜、嫩黄瓜等酱咸菜。旧时的酱园、酱菜厂的生意都不错,食客众多。天津著名的虾油小菜、五香冬菜一直都是出口创汇的佳品,脍炙人口。

另外,要想快捷还可爆腌咸菜,萝卜、黄瓜、青椒、白菜心、芥菜随腌随吃,清香味美。

温馨的粥

天津人爱喝稀饭,俗称为吃饱了灌灌缝。天津的稀饭、天津的粥有的是单一种粮食熬制的,如稻米粥、小米粥、秫米粥、玉米面粥、玉米渣子粥、红豆粥、绿豆粥等,也有用五谷杂粮配伍的,如杂豆粥、腊八粥、山芋粥等。

老天津人不习惯早晨吃太油腻的食品,吃些素净的图个神清气爽。大清朝那年月,天津极少见豆腐房、锅巴菜铺和炸锞子的摊,这些早点的兴起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事。老辈“卫嘴子”早点喜欢喝碗又热又甜的秫米饭,吃个蒸饼、烧饼什么的,挺滋润。

传统的秫米饭是白黏秫米掺少许糯米用文火慢慢熬成的粥,粥中要加白糖和糖桂花汁,口感香滑柔糯,甜丝丝中还有桂花的滋味。早年的秫米饭像今天的豆浆一样普遍,街巷随处可闻粥挑子的叫卖声,但要说熬秫米粥出名气的还得数万顺成。20世纪20年代初。万顺成开业于南市东兴大街,除了秫米饭之外,店家所售的八宝莲子粥也别具风味。莲子粥以江米和莲子为主料,佐以核桃仁、青梅、瓜条、葡萄干、百合等小料,可谓粥中极品。

妈妈在世时,几乎每顿饭都要给我熬些粥喝,各式各样,很顺口。妈说,吃好吃坏总要有点稀的,不能让孩子吃不舒服。我最爱吃家里的咸饭,这也是天津主妇的拿手好戏。白米稀饭里加上各样时鲜蔬菜末,或者肉末,乃至水果丁,用文火慢慢熬制,咸鲜、清甜、浓香,那滑糯的粥中有妈妈的爱和家的味道。

妈妈最后那段时光的三餐也基本上是靠稀粥和小菜来维持的,病痛已让她无缘大餐,但她很知足,常说稀饭咸菜保平安。

有粥就有家的温暖。如果哪天你感冒了,一碗白米稀饭和一碟小成菜定是你最大的期盼。这时,油腻的肠胃拒绝了奢侈,更期待清寡的本源。

为了追求温馨的本味,时下的许多饭店在粥上大做文章,粥王、粥府、粥嫂等名号遍街闪炫,商人聪明,他们知道最让顾客贴心的是什么。南方人煲粥的功夫更丰富了天津人舌尖的味道,可喝来品去,不少人还是留恋家里的那碗粥。日前,女儿在超市选购了一大袋高贵的进口营养粥料,各种杂粮精细加工,香蕉干、提子干等点缀其中,但不知怎的,她尝罢一小碗就不再想要了,说不如奶奶熬的八宝粥好喝,美好的记忆让她几近潜然。

上一篇:国企改革数据下一篇:光的色散课件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