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治理

2024-06-24

矿山生态治理(共10篇)

篇1:矿山生态治理

各非煤矿山企业:

按照《关于及时报送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报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推进我镇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解决矿山生态环境综合问题,现根据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逐步建立我镇非煤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目标任务

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体为矿山企业主,提高其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同时完善相关的各种治理工程措施及植被恢复工作,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组织机构

镇政府成立“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矿管所全体干部

下设办公室主任:

负责活动期间的综合协调、指导、督查工作。

工作内容

(一)时间:从203月——年12月。

(二)主要内容:

1、深刻认识当前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投入,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也是一样,可是一些矿山开采者只顾自己开矿得利,把生态环境保持和治理的投入推向社会和政府,相当一部分矿点生态环境治理保持工程投入很少,甚至没有投入。

2、制定我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分解表

按照《关于及时报送2013年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报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镇将下达的.具体任务数分解到各矿山,要求各矿山认真抓好落实,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并于每月20日交生态环境治理进度表至镇矿管办。

3、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规划、监督和重点工程治理,企业则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方针,加大对治理的投入。要求企业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进行治理,对矿山企业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我镇将及时报新罗区矿管办进行查处。以确保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工作落在实处。

4、加大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

领导小组要明确职责,督促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按照企业的分解任务,加强监管和检查,防止矿山地质坏境破坏。

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成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担负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力戒走过场,务求取得实效,强化对治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强化措施,确保效果,要切实加强对“一岗双责”的落实加强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要统筹协调好联合督促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制度措施,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要采取巡查、抽查、互查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

3、强化纪律,落实制度“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活动目标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检查制度和监管制度,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监督管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局面。

篇2:矿山生态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

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篇3:矿山生态治理

关键词:铁矿矿山,废弃矿山区,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可利用土地资源日显紧张, 加上我国总人口数已逾13亿, 人均所占有的耕地面积仅有0.1km2, 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1/4, 也就是说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非常大, 已处于临界状态。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 共有大中型矿山大约9000余座, 小型矿山大约26万座, 已开采的矿山中所侵占的土地面积己接近40000km2, 由此所形成的废弃土地资源 (是指通过矿山采矿等生产活动导致的不经处理无法继续使用的矿山土地) 面积相当大, 废弃矿山区不仅单指废弃矿山面积, 还涉及到废弃矿山周围一定辐射范围内其它辅助矿山开采的区域, 如采矿排土场、采矿导致的坍塌凹陷地、矿坑低、以及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导致的荒草坡等。铁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 其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开采技术、采矿理念等因素的制约,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矿山开采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从而造成矿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重建, 导致铁矿采矿区域发生水土流失、沙尘暴等严重的自然灾难, 同时还可能引发像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质破坏等其它次生环境问题, 直接影响到采矿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通过相应的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构筑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防治体系是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1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现状

虽然我国在过去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 也针对废弃矿山区土地复垦出台了相应的土地复垦法规和标准, 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具有不完善和不严密性, 加上在实际工程执行过程中, 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 导致废弃矿山区土地复垦效率较低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1.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铁矿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类型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安全隐患点面多等特点, 地质生态环境已成为铁矿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主要问题。

1.1.1 矿产开采导致耕地资源破坏

铁矿矿山开采过程中, 露天采矿场通过电铲等机械设备大面积剥离和铁矿采矿废石渣的无序堆放等严重破坏矿山开采周围的地表耕地、植被、以及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景观。一些井下开采的铁矿矿山, 由于矿产资源挖掘过程形成的采空沉陷而引发严重的山体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上尾矿、废石渣等大量无序堆放, 必然会对采矿区周围的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耕地、林地、植被草地等被毁, 降低了土壤含水保肥等性能水平, 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度, 导致耕地资源的可耕种性降低, 农作物发生大面积减产减收[2]。

1.1.2 生态环境破坏次生地质灾害

铁矿矿山的无序开采, 除了会导致周围耕地资源发生严重破坏外, 还会引发矿区地面塌陷、裂缝变形等次生地质灾害, 直接决定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矿山地质结构的破坏导致山体发生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也是矿山无序开采所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 并且该类灾害突发性和隐蔽性均较强, 而且其破坏能力相当大, 每年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十分巨大。铁矿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渣等废弃物由于没有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 导致采矿区及周边范围的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遭到直接污染, 不仅造成水资源水质下降, 而且还可能由于地下水循环遭到破坏, 导致矿井中出现严重渗水或突水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1.2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现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就组织相关结构对我国矿山存在的地质生态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 并与本世纪初期开展大规模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从2002年至今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经验来看, 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加大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摸排调查工作, 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摸清以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示范性工程为首, 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等多个方面。

2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利用模式分析

2.1 矿山废弃地现状景观特征

矿业遗迹是铁矿矿山开采过程形成的矿山废弃地的主要自然景观特征, 其是矿山开采、开采技术手等等历史资料重要信息载体。矿业遗迹中包含矿产地遗迹和矿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以及史迹, 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教育功能, 同时还可以作为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等景观地点。

2.2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原则

矿山废弃地重新开发利用是增加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对矿山废弃地的重新开发利用不能盲目进行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在详细分析改造工程所带来的社会、圣体、经济等效益的基础上, 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城市景观特征有机结合, 充分开发矿山废弃地所拥有的开发潜力, 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高效稳定的进行。

3 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对铁矿矿山废弃地的地质生态环境修复综合治理开发利用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废弃地的地质生态环境特征, 应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等多种综合治理修复 (重建) 措施方案。

3.1 废石场 (露天采场) 复垦绿化治理措施

在铁矿矿山开采废石场 (露天采场) 中采取复垦与绿化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在废石堆上采用先平整后覆土植树、植草等绿化方法进行土地复垦, 然后在采用穴式或土壤全面置换等方法增加植被成长土壤的母质性能, 保证复垦后废石堆上植物正常生长。如某铁矿在矿山开采废石场的边坡上种植了适应当地土质气候等特性的槐树10万株, 整个废石场的植被绿化面积高达7×104m2, 并在结合相应的景观规划后, 最后形成了适宜当地居民休闲生活学习的生态文化公园[3]。

3.2 尾矿复垦绿化治理措施

对于废弃 (或服务期满) 的尾矿库应采取合理的土地复垦治理, 尽可能的恢复尾矿土地的综合使用功能。通过直接覆土造地, 利用其它地方利用农作物或树草等植被生长的土壤对尾矿进行复垦, 恢复尾矿占地区域的土地耕种性能。

3.3 塌陷区复垦绿化治理措施

对于铁矿矿山塌陷区应结合周围的地理环境特征, 通过回填优质土复垦或改造成其它建设用地。如对某铁矿塌陷区进行地质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治理后, 变废为利, 改造成面积达75300m2的人民休闲广场, 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发展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同时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优越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4 结语

加快对废弃矿山区地质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工作的步伐, 不仅可以促进矿山当地生态环境水平, 同时还可以增加矿区土地利用资源, 缓解城市发展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促进矿山高效经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姆.踢藤伯格.环境经济学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黄润秋, 许向宁, 唐川, 等.地质环境评估与地质灾害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篇4:矿山生态治理

关键词:农村;矿山;生态;治理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改善已是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加上农村建设的持续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亦是重点内容。农村人居与生态环境快速、显著改善现已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点内容,农村深层次改革与发展对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农村环保工作量大、内容亦非常繁琐,新时代环境下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其紧迫性亦是不言而喻,特别是矿山资源较为集中的农村,矿区生态会因矿业活动而失去平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矿山生态恢复已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矿山生态恢复概述

生态恢复是采用人工方式,基于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为重新创造、引导、加速的自然演化过程。矿山生态恢复属生态恢复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国内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综合性行政法规是于1973年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讨论通过的相关规定,此规定颁布对国内生态恢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于1988年我国便出台了《土地复垦规定》,这时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走向了法制轨道,加快了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速度,环境恢复质量亦随之提升,之后我国亦陆续颁布了诸多相关指导意见。

二、基于企业为主体建设生态恢复机制

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适宜的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机制。各项实践工作要本着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自己支持,环保部门要全面负责矿山生态恢复建设监管,矿山企业为矿山生态恢复建设主体,要高度重视露天矿外排土场与煤矿矸石山、采空区与塌陷区的生态功能修复。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监管工作,积极落实矿山生态恢复各项建设工作,地方政府可牵头带动各部门共同协作,以强制性措施保证各项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严格落实。

三、降低污染物排放

农村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工作要不断提高资源开采与利用率,同时要降低污染物排放。地下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有些企业仅为了暂时利益而掠夺地下资源,选择的开采方式较为粗狂,下游矿产品粗加工企业大都选择了相对滞后的生产工艺,资源浪费问题会因此十分严重。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国营矿山8000多个,但个体矿山企业有23万多个,废弃物排放与堆存严重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重金属严重污染了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导致农作物减产,质量随之不断下降,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亦说明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工作十分重要。要不断加大矿山资源整合,同时于技术、资金上确保企业矿产资源开采率提高,严格控制矿产资源浪费;矿产资源埋藏浅的选择地下开采方式,尽量降低矿山生态恢复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下游矿产品加工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采用高附加值成熟生产工艺展开开采,同时要加大产能较为落后企业的淘汰,扩大循环经济发展,要选择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项目,促使企业合理转型。要加强部门共同协作,加强执法力度,全面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小型企业的取缔。

四、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

矿山废弃地为矿产开采中被破坏、未经处理不能使用的土地。矿山废弃地可包括尾矿库、排土场、废石堆、被污染区域与塌陷区域等。对此可在矿山废弃地覆土还林,已堆存煤矸石与尾矿等矿渣地未早期处理的矿山废弃地,在不破坏取土场地的情况下,取适当的土壤覆盖废弃地,铺土50厘米厚,形成良好的土壤压实层。亦或者是煤矸石与尾矿堆存前将地表土壤取走再保存,煤矸石与尾矿堆存后要将所保存的土再次放回原地。待覆土完成之后,要以水文、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确保植物有固氮能力、根系发达、耐贫瘠等优势。同时要加大尾矿库、矸石山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尾矿库、矸石山会含有大量重金属,以淋溶等方式导致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要秉承循环的原则,选择循环经济理念,比如尾矿砂制砖、煤矸石制砖等方面工作,以此可充分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同时亦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再以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修复,当前修复率高且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成熟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现多选择生物处理法,此方式是以生物生命代谢活动降低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确保土壤无害化,尽量让被污染的土壤恢复原始状态。若矿山废弃地土壤不是强碱性、强酸性时,通常不建议使用化学法。同时对尾矿库、排土场、被污染土地、塌陷区进行全面开发,地方政府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鼓励制度,对利用采矿区废弃地场地、排土场、矸石山等全面开发,将其充分用于工农业中,再对相关项目审批,确保各项工作均是经严格审批的。

结束语:矿山生态恢复是一项全面、系统的问题,其不僅是技术过程方面的问题,且与矿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此项工程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矿区生态恢复建设工作要以人类发展作为核心,将矿山自然、经济、社会属性全面整治,确保环境危害控制与生态重建工作互相平衡。本文对农村矿山生态恢复进行了概述,通过基于企业为主体建设生态恢复机制,并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以此为农村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姜涛.浅析造林更新对生态恢复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4(01).

[2]刘孝富,王文杰,李京,王维,高振记.灾后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03).

篇5: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摘要:矿山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作为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伴随人类各种矿山开采行为,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且趋于严重化.就我国矿山开采中一些破坏矿山生态系统的行为,从矿产资源开发设计、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保护和治理矿山的`生态环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作 者:曹玮 作者单位: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63期 刊: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Journal:LVSE DASHIJIU年,卷(期):2010,(7)分类号:X171.4关键词:生态环境 矿山开采 保护与治理

篇6:矿山生态治理

治理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能够对现有生产矿山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监测性的工作就需要矿山产生的废渣、矿石还有废石等等进行环境的影响性评估,尽量减少因为大气的悬浮物造成的污染现象。严格的监督相关煤矿企业在废水、废液还有废气的排放方面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如果是露天的开采就需要极大的进行剥离开采制度的使用,强化对一些危险性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及治理工作,如果出现了一些巷道,就需要做好回填工作,已经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也需要做好更加全面的治理,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对地下的水资源进行保护[2]。

2.2矿山土地的复垦以及生态建设

首先,土地的复垦技术。这项技术需要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因地制宜,并且按照复垦的基本条件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复垦的植被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经济效益要高,另一方面是生态效益也要突出。土地的复垦能够对采空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例如,地面的沉陷以及排土场还有闭坑露天的采伐,这些对于矿山当地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还能够更好的恢复土地的完整性,强化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研究,让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让矿区的环境得到更为全面性的恢复,保持土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3]。其次,对露天煤矿的复垦方式研究。在露天的煤矿复垦背景下需要对不同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农业资源的类型,例如,抚顺的西露矿,阜新海州矿等等。我国很多大型的露天煤矿都是处于东北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不是非常大,但是也会有较多的蒸发,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极大的阻碍了生态的发展。这些地区复垦的方向基本是使用有利形势的建设用地进行水产养殖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等等,林业用地以及娱乐场所用地也可以建设,形成一个生态工程的多种利用形式。生态在重建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带进行恢复,不能出现类似的煤矿开发活动[4]。

2.3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坚持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并且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让管理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监督,制定环境影响和评价报告的制度。开展矿山生态的环境保护以及评价性工作,要有重点的区域还有地区,强化矿区的有效性规划以及管理,让地质灾害的评估更加有效和依法的进行。做好矿山的环境检测以及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避免在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再出现其他的灾害,对于灾害及时的预防,一旦发生分析性质,做好治理措施。矿山土地的复垦力度也需要强化,让耕地和建设用地保持平衡,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的活动,让矿区的走向综合性治理的方向上,强化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措施,严禁有毒的物质被排放到空气当中,强化废水中资源的有效使用[5]。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治理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措施之下还需要实施更为清洁性的生产策略,不断的降低污染的发生,尤其是对生产设计进行改进,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出更加清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存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避免出现生产和服务的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赵文廷.矿山对生态环境的“黑洞与白洞”效应假说[J].四川地质学报,,14(3):325~327.

[2]王楷.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5(18):164.

[3]李海东,沈渭寿,卞正富等.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32(3):345~350.

[4]张源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4(6):177,178.

篇7:矿山生态治理

为全面贯彻实施《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验收条件

1、采矿权人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承担单位,按照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要求完成全部(采矿权人可完成部分)恢复治理任务,经自验后方可申请验收。

2、申请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应当提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报告内容包括:矿山基本情况、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范围、综合整治方案及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及矿山生态环境评价、资金使用情况、综合效益分析等,并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施工图。

二、验收组织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验收,由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进行。

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应当在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安排。

三、验收依据及内容

(一)验收依据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应依据《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验收内容

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情况;

2、地下水均衡恢复、水土污染防治情况;

3、废石、废渣堆、排土场、贮灰场和尾矿库的整治情况;

4、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情况;

5、其它矿山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情况。

四、验收程序

(一)验收申请与受理

采矿权人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承担单位向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规定的资料。验收申请受理后,由受理申请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下发验收通知,提出验收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二)验收程序

1、由受理验收申请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验收组。验收组成员应包括地质、工程、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一般为5-7人。

2、验收组在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听取采矿权人或工程承担单位的汇报,并对各种原始资料、档案、文件等进行认真审查,经讨论后形成专家验收意见。

篇8: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我国矿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深入研究矿山的生态环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在进行着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1.1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矿业活动主要指矿石采掘、选矿和冶炼三部分,而每一部分都会影响到矿山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于2005年9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共同制定发布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由这些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我国早已重视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并在法律上予以有力的保障。

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现状来看,大部分矿产企业由于设备技术、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都会对局域生态环境造成或大或小的破坏。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开采技术落后、开采方式粗放的矿山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根本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滥采滥挖,采富弃贫、掠夺开采,直接破坏生态环境,且不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在选矿过程中,随着选矿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完善,需要更多品种的选矿药剂用于生产,而选矿药剂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十分严重。同时,选矿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尾渣的随意排放直接破坏生态环境。如何减少或净化废水和废气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污染,如何解决尾矿库的问题早已成为矿山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

1.2 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矿山总体生态环境现状复杂,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2.1 矿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

矿业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废气和废渣。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废水和尾矿池水等。这些矿山废水多以酸性为主,并含大量重金属、有毒有害元素以及悬浮物。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废气主要包括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及碳化合物等。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当废气浓度很高时,能会产生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生存。

废渣主要是煤矸石、废石、尾矿等。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有些尾矿废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1.2.2 生态环境的破坏

(1)大气生态环境破坏。大气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由矿山生产中制造的粉尘、废气、悬浮颗粒、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造成。大气污染可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抑制植物生长。

(2)地面生态环境破坏。如矿山开采直接占用土地,相应地破坏耕地、森林和草地等原始地貌。同时因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废渣尾矿排放等导致采空区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尾矿库溃坝等均在较大程度上破坏矿山生态环境。

(3)水资源破坏。由于疏干排水及废水、废渣的排放,使矿区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如破坏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河水断流、地表水入渗或经塌陷灌入地下,影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附近地表水体常作为废水、废渣的排放场所而遭受污染。污染物一旦深入地下,会直接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是饮用水污染,后果十分严重。

1.2.3 地质灾害

随着矿山事故频发,因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遭受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越来越严重。

冒顶片帮已成为地下矿山生产安全的主要危害。主要是采矿活动破坏矿区原岩力学结构平衡,地下开采空间顶板和边帮岩石发生冒落、崩塌。冒顶片帮常常无明显前兆,具突发性,发生频率高等特征。据有关资料,我国有色金属地下开采矿山冒顶片帮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占矿山总事故死亡人数的18%。如形成采空区,更容易发生地表塌陷、裂缝、沉降等。滑坡和泥石流也是露天矿山最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

2 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对策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新建矿山或原有矿山必须达到矿山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才能获得采矿权。

(2)矿产资源开发设计,应优先选择废物产量少、水资源重复利用、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采、选、冶生产工艺与设计。考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3)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国家和矿山企业都要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目前矿山企业中都会配备环境保护人员,如矿山环保科研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污水治理人员,矿山企业防尘人员,保护设备险修人员,矿区绿化人员等。

(4)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着重研究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及防治技术,矿业“三废”的处理和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鼓励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增加科技投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5)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矿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矿产资源开发必须是可持续的,矿山生态环境也必须是平衡循环的。如果每一位从事矿业人员真正把节约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放于工作之首考虑,那么资源和经济就不会再相互制约。

3 结语

在政策上予以保障,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坚持“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上予以保障。各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开采,谁复绿”的原则,根据矿产资源法律和政策采取开采制约措施和复绿激励政策。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对于矿产企业来说是只有经济支出没有收益的项目,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经济方面实施鼓励与引导,在一定基础上给予照顾。同时,要长久保护和修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就需要研究如何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这块市场化、经济化,需要国家、社会、科研机构及矿业企业之间协调合作。

矿产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也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努力的一项长期工作。如何高效、经济的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遏制矿山环境污染、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矿山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作为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伴随人类各种矿山开采行为,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且趋于严重化。就我国矿山开采中一些破坏矿山生态系统的行为,从矿产资源开发设计、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保护和治理矿山的生态环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矿山开采,保护与治理

参考文献

[1]周桂铨.矿山生态环境的问题及其防治[J].矿业快报,2003,19 (11):1-3.

[2]周玉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矿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篇9:矿山生态治理

【摘要】本文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对现存机制中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职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希望建立起多位一体的责任共担综合机制。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企业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对自身负责,通常还需要承担高于自身目标的社会义务。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其生存和发展不仅要靠自身拥有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同时还依赖于消费者、社区、公共资源、自然条件等社会生态环境,既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动者,同时又是一个依赖于社会生存的被动者。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以追求经济利润为唯一目标,在经营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对员工,消费者,社会,环境等承担责任,可以获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的美誉,这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企业只承担创造利润,对投资者负责的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而忽略甚至抛弃了应该承担的“维护和改善生存环境,造福于社会并有利于持续发展”的长期社会责任,那么这类企业必然难以融入社会,甚至会受到社会排斥,终将被社会抛弃[1、2]。

社会责任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慈善与捐款,还与商业盈利,用人机制,企业模式以及对待周边的态度等等息息相关。这其中,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参与社会环境保护活动,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企业持续长久发展的重要路径。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的大规模开采,不可避免会造成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以地表污染为例,大量排土场、尾矿库的存在和使用不仅大量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还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导致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如果不对这些工业废弃物排放场地环境进行及时修复,贻患将长期存在甚至蔓延,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还会给该地区及周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从而恶化企业自身的生存环境[3]。因此,对矿山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既是矿山自身的企业责任,也是矿山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共赢选择。

然而,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对矿山企业而言是一项艰难的抉择,不仅工程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而且见效周期漫长,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在没有充分的外界积极推动作用和刚性约束机制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焕发的主动性将是十分有限也是难以持续的。

如果企业无力承担这份责任,又有谁来承担呢?这又不免回到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该由谁来买单这个被不断重复提出的问题上。

“谁污染,谁治理”是一项国际通用的基本原则。在发达国家,法律普遍规定矿主有出资恢复生态的责任,土地复垦、生态恢复也被纳入开采工艺审核。这种明确主体责任的机制能有效制约企业主行为,因此其复垦和生态恢复率普遍超过50%,英美等国家更超过80%。然而在我国,这一通用准则却失去了其公允性。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有相关规定,如第六条: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但是在现实中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3、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的矿山生态补偿体系主要由废弃矿山补偿和新建、正在开采矿山补偿两部分构成。弃矿区和老矿区的生态环境补偿由政府通过建立“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来实现;新建、正在开采矿山造成的生态损害由企业100%承担修复治理责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使然。因为我国几十年来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体制改革的双重变化,大量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改变,法律责任主体发生了迁移,但这类企业对其前身已经发生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没有依照“父债子还”原则承袭下来,加上不少企业关停并转或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导致所遗留的环境问题成为“无头案”。对于这一类历史遗留问题,除了政府和社会买单别无他法。

“低成本污染,高成本治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环境治理的主要矛盾,也是导致许多矿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忽视环境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显著恶化且趋势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目前情况是,在不少地方对待危害环境的肇事者和相关机构、人员采取了过度包容的态度,象征性的处罚有如隔靴捎痒。这无疑会促使这些企业在利益驱使下无视法律法规,完全抛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社会对待污染责任的追究处罚不力、狭隘的地方保护意识作祟的诸多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寄希望于企业自觉自愿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全国也陆续涌现出一些矿山企业先行先试,在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生态恢复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但由于过去欠账太多,使得我国矿山复垦和生态恢复面临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率不足30%,要達到国土资源部的规划中的“力争到2020年使大中型矿山建设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总体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资金缺口很大。近年来不少地方借助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的机会,陆续开始收取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明确了采矿权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要求做到边开采、边恢复,以此制约采矿权人对采矿区环境的保护、恢复和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了矿山生态修复的资金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业内涌现了许多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声音,主旨是想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建立一个包含相关法律法规、税收政策、保证金征收制度在内的综合机制,用于保障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

4、社会责任需要共同承担

从目前的主流社会意识倾向和政策导向来看,用于保障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应主要由造成污染的企业承担,这样做显然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所谓公平原则。但笔者认为这种主张有失偏颇。首先,矿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开发的目的不仅仅是矿企个体经营的需要,更重要的作用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其次,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停止开发,但这样又会严重影响到其他行业和社会各个层面;第三,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后,受益者就局部而言是企业自身和周边环境,从全局来看则是全社会。因此,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不仅仅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机制”对生态环境破坏者追责的严肃性以及受益者分担成本的公平性。

根据发达工业国家的经验,政府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面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依靠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确保资金来源;政府依据整体规划和公平原则主导资金流向;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对民生影响力重大的治理项目主要由政府出资;对开展治理项目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资金补偿激励,尽量减轻因治理带给企业和个人的损失和负担。另外,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在生态恢复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排放额度或排放许可证交易方式已被部分国家接受和采纳,通过排污企业与污染治理企业的交易行为,保障从事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服务的企业的收益和积极性[4]。

这些经验给了我们一条重要启示,那就是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件关系到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會共同参与。只有建立起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公众的全民参与机制,才能够实质性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事业发展,将履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彦龙.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责任边界[J].学术交流,2011,02:70-75.

[2]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89-99.

[3]李君浒,董永观,董志高.我国矿山环境的治理现状与前景[J].生态经济,2008,12:78-83.

篇10:矿山生态治理

冀国土资发〔2006〕1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根据《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应当依法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并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经验收合格后,保证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

第三条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采矿权人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所缴纳的备用治理资金。保证金只能用于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和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

第四条 保证金由矿山所在地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矿区范围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的,由占矿区面积较大的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取。

第五条 保证金的收缴标准,依据采矿许可证批准面积、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开采矿种、开采方式以及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保证金的收缴标准及影响系数见附件)。

第六条 保证金分一次性缴纳和分期缴纳。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以下(含3年)的,采矿权人应当一次性全额缴纳保证金。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以上的,采矿权人可以分期缴纳保证金。首次缴纳保证金数额不得低于应缴总额的30%,余额可每2年缴纳一次,每次缴纳数额不得低于余额的50%,但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前一年应当全部交清。

第七条 新设采矿权的采矿权人,应当在取得采矿许可证后1个月内,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缴纳保证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写技术要求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样式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制定。

第八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当在本办法施行起三个月内,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缴纳保证金。

第九条 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或主采矿种的,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变更后的矿区面积或主采矿种重新核定应缴纳的保证金数额,采矿权人应当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重新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按重新核定的保证金数额缴纳保证金。

第十条 采矿权人转让采矿权,应当同时办理保证金和利息的转移手续,由采矿权受让人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确认已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履行相应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

第十一条 采矿许可证期满,采矿权人申请延续登记的,应当重新计算应缴纳的保证金数额,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缴纳保证金。第十二条 矿山停办、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并向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经验收达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并在30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及其利息返还采矿权人。

第十三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应当边开采边治理。采矿权人要求对分期治理工程进行验收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验收合格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并及时将已缴纳保证金的相应部分(不超过50%)返还采矿权人,剩余部分抵缴下期应交保证金数额。采矿权人恢复治理未达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矿权人限期进行恢复治理。过期不进行恢复治理或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形式,组织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治理。治理费用超过采矿权人所缴纳保证金(含利息)的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十四条 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采矿权人书面验收申请2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会同财政、安监等部门进行验收。

第十五条 保证金的收取必须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河北省收款收据。

保证金的收缴参照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纳入同级财政专户,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挪作他用。

保证金的收缴及本息返还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 对按规定予以返还采矿权人的保证金,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拨付到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专户在做会计处理时冲销保证金收入。

对按规定不予返还的保证金,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专项用于相应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由组织实施恢复治理的国土资源部门编报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拨付使用。第十七条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财务决算报告,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决算报告进行专项审计,经负责组织恢复治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恢复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和物价部门对保证金收缴、使用等情况的监督。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占用、挪用或者不按规定返还保证金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风铃含义下一篇:《网页设计选修课》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