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2024-06-22

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共6篇)

篇1: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文件卫监发(1992)第49号 关于印发有关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委、教育厅(局)、高教局,爱卫会:

现将有关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请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建议及时反馈给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附件:

一、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

二、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三、全国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四、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五、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六、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试行)卫生部国家教委

全国爱卫会 一九九二年九月一日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

一、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健康教育的要求

三、基本要求的适用范围及对象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目标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青少年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其总目标为:

1·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

2·使儿童青少年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二、要求

1·使儿童青少年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认识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措施等诸因素与个体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逐步 自觉地形成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

2.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了解自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三、适用范围

本基本要求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对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为依据,在全日制6年制小学l-_6年级5年制小学1—5年级和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开设每周至少一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

四、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小学和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和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从总体内容上看,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均分别分为八大部分:

小学阶段:

第一部分: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第二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第三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四部分:环境卫生与健康

第五部分:体育运动与健康

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第七部分: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第八部分:心理卫生

中学阶段:

第一部分: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部分:青春期生理卫生

第三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第四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五部分:学校生活卫生(含教学卫生与环境卫生)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 第七部分:心理卫生

第八部分:体育锻炼与健康

在编排中小学各年级的健康教育内容时,要以各阶段健康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为依据,贯彻反映各阶段健康教育的总体内容,同时,还要参照教育学的原则,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参与等项基本原则。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一部分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1.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人体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了解眼、耳、口、鼻的基本功能。

2.初步了解人体内部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懂得如何爱护人体这些器官的基础知识。

3.学会身高、体重、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懂得其测量的意义。

4.在小学高级年(5、6年级)时,适当加入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点和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男孩变声等)。第二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早晚洗脸、睡前洗脚,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不吸烟,不吸烟的标志,吸烟危害健康;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睡眠充足,坚持午睡,劳逸结合。

2.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怎样选择牙刷、牙膏。

3.用眼卫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如何做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4.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第三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1.初步认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无素、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2.食物是提供各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定时定量进餐,暴饮暴食的危害,吃早餐的必要性,少吃零食。

4.预防食物中毒,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5.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6.水与生命: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第四部分环境卫生与健康

1.健康的三要素:日光、空气、水。

2.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的危害。

3.保护环境的美化,爱护益虫、益鸟和花草。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讲究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6.消灭蚊、蝇、虱、蟑螂、臭虫、老鼠。

第五部体育运动与健康

1.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户外活动的好处,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3.营逸结合,如何安排一天的学习,锻炼与休息,怎样度过休假日。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这些传染病。

2.计划免疫的意义,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3.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

4.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5.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流感。

7.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某些常见地方病的预防。如血吸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氟中毒、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及疥疮、头虱、冻疮的预防、中暑的预防。第七部分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1.交通安全: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不做危险游戏,燃放鞭炮注意安全,体育课的衣着要求,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游泳注意安全,溺水的预防。

3.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砸伤。

4。预防触电、烫烧伤、煤气中毒、气管异物。

5.一般外伤的简易处理:止血、包扎。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1.人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心理健康有益于身体健康。

2.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与父母、同伴、教师和睦相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团结互助、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身体残疾的同伴。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一部分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一、对人体的九大系统建立全面的认识。

1.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的发育特点和生理功能。

2.循环系统:血液的成份及功能,心脏和血管的构造与功能,儿童青少年心脏、血管的发育特点,心率、脉博、血压与成人的差异,学会血压和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儿童青少年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腑的发育特点,如何判定肺功能的强弱,学会肺活量的测量方法。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食物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肝脏的作用。

5.神经系统:脑的发育特点,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主要作用。

6.泌尿系统:构成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7.内分泌系统:构成与功能,甲状腺、胰腺腺、垂体的主要作用。

8.免疫系统;构成与功能,扁桃体、淋巴结的作用。

9.生殖系统:男性生殖器官的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女性生殖器官的构成,卵巢、子宫的主要作用。什么叫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二、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及规律。

1.生长、发育的概念,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和一般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个体因素一年龄、性别、遗传等作用;环境因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

第二部分青春期生理卫生

1.青春期的概念,一般年龄范围,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

2.青春期男女少年生理发育特点: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皮下脂肪、肌肉等方面的变化,男女差异。

3.青春期男女少年在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女性月经的形成,男性遗精的形成。

第三部分个人卫生习惯

1.青春期卫生:女生如何注意经期卫生,男生注意外阴部卫生,正确对待处理第二性征的出现(不束胸、不穿紧身衣裤、不乱拔胡须、保护嗓音)。

2.注意睡眠卫生,生活要有规律。

3.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对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危害,不吸烟、不酗酒,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4.劳动卫生和安全,预防职业中毒。第四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1.营养素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钙、铁、碘、锌

维生素:Vi认、Bl、B2、PP、C、D

纤维素、水

2.食物的营养价值:粮谷类、豆类、禽肉类、蔬菜水果类等食物中的一般营养的构成。

3.营养缺乏与健康: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A不足、维生素B2不足、维生素C不足、贫血、甲状腺肿。

4.营养过剩与健康:常见的营养过剩表现——肥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形成的意义。

5.营养卫生指导:合理膳食的构成。

6.考试、运动、劳动等过程中的饮食营养卫生。第五部分学校生活卫生

1.学习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功能区与休息区相互镶嵌,学习疲劳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

2.注意用脑卫生,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学习方式,利用好人体“生物节律”,建立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如何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睡眠的重要意义,中学生一天睡眠的需要。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

1.健康的定义。

2.与学习生活相关疾病的预防:近视眼、脊柱异常弯曲、神经衰弱。

3.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青春期高血压、肺结核、痤疮、女性月经异常。

4.了解青少年期预防成年期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的意义。

5.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

第七部分心理卫生

1.青春期心理特点,由与性发育相伴的性识产生独立意向的发展,成人感的形成。

2.如何顺利地渡过青春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性道德教育。

第八部分体育锻炼与健康

1.体育锻炼时运动系统的作用。

2.体育锻炼时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体育锻炼时呼吸系统的作用。

4.注意体育锻炼的卫生与安全,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锻炼项目的安排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坚持循序渐进、全面锻炼,在运动前后安排作准备活动和恢复活动,预 防常见的运动损伤(肌肉撕拉伤、扭伤、骨折等)。

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

一、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

1988年14省(市)学生健康监测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指标)平均为44.3%,城市学生平均为38.4%,农村学生平均为45.3%,部分地区高达70%,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省会片)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城市男生为33.24%,女生为37.56%;农村男生为36.07%,女生为38.64%,以轻度贫血为主。与发达国家贫血患病率不到10%相比,我们的防治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贫血患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8~9岁之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青春期因生长发育加速,女生月经来潮,故11~13岁又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导致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膳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且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目前全国学生的贫血防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综合防治,也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目标: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学生贫血患病率为指标。

第一阶段(1992~1995年)

以1992年当地贫血患病率为基数(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贫血患病状况监测数据的,可作为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贫血患病率在50%以上的地区,到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5%;50%以下的地区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0%。

第二阶段(1996~2000年)

以1995年底当地学生贫血患病率为基数,贫血患病率在50%以上的地区,到2000年,都要控制在50%以下,已低于50%的地区,应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5%。

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到2000年力争使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三、策略与措施:

⒈策略

以农村为重点,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

在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实行学校组织的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指导、治疗原则。在患病率较低的地区以预防为主,采取个体治疗。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⒉措施

⑴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⑵查找病因 各地区首先查清造成本地区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如:控制寄生虫感染),尽可能消除病因。

⑶膳食指导

对集体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非集体就餐的学生要提倡课间加餐,强化食品。指导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⑷治疗

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查治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应每年查二次以上。

学校应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对健康监测的理解和配合。

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普查,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合作,使用以改善膳食为主的治疗原则,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医生推荐的药物。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不能开展普查的地区,要设立能代表本地区情况的监测点,对于患病率高于40%的,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普治方法,可选用铁剂和强化食品等。

⑸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方案实施过程中,设立监测点观察效果及动态变化。

监测指标为贫血患病率,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他监测项目。

四、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以上来源于教育卫生部)

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一、背景: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1982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和牙周病调查资料表明,7和9岁学生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9.6%,农村为58.5%,乳牙龋均城市为3.8,农村为2.2,7岁学生恒牙患龋率达21%,12岁城市学生患龋率为45.9%,龋均1.04,农村学生患龋率为31.6%,龋均0.65。17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41%,1991年全国学生健康监测数据(省会片)表明,7岁学生乳牙患龋率为80.76%,乳牙龋均为4.06。17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42.22%,龋均为1.26。

学生龋齿充填率城市为4.40%,农村为0.37%。

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15岁学生可达70%~90%,有的地区甚至达100%。牙结石检出率为50%~90%。

在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方面,城市小学生刷牙率为30%~50%,农村不足10%;口腔卫生不良率城市学生为65%~85%,农村学生为70%~90%。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疾病患病尤为突出,特别是各地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学校防治工作比较薄弱,许多地区在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口腔保健意识、普及有效刷牙方法等方面开展不够。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我国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标: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学生恒牙龋均、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和学生龋齿充填率为指标。以1992年监测资料为基数(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有关监测数据的,可作为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

⒈12岁学生恒牙龋均(DMFT)

以基线资料为基础,至2000年

1.1以上者,降至并控制在1.1以下;

0.5至1.1者,在原有基础上下降20%;

0.5以下者,保持原有水平。

⒉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

至1995年,在基线的基础上,城市下降30%,农村下降15%;

至2000年,在1995年的基础上,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0%。

⒊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

在基线资料基础上

至1995年,城市提高30%(已达40%的地区,提高10%),农村提高15%;

至2000年,城市提高15%,农村提高10%。

三、略与措施:

⒈策略

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针对学生群体,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⒉措施

⑴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齿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⑵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至2000年,农村达50%,城市达80%;

⑶推广使用保健牙刷

至2000年,农村达60%以上,城市达80%以上;

⑷在低氟与适氟地区推广使用含氟牙膏等氟防龋措施

至2000年,农村达60%以上,城市达80%以上。

⑸龋齿充填

各级口腔医院及综合医院口腔科要分片包干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可以采取定期到学校查治口腔疾病(特别是进行龋齿充填)等措施。

⑹除以上各项基本措施外,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以下措施:

①小学逐步开展集体刷牙,力争使覆盖面(以小学校计,以低年级学生为重点)农村达40%,城市达80%。

②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窝沟封闭方法,预防牙齿咬合面龋。

③在低氟与适氟地区开展其它氟防龋措施,如饮水氟化、氟化食盐、口服氟片等。

④采用机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线等辅助用品。

⑤有条件的地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中配备和培养口腔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分片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

⑺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并建立监测点;

监测指标为12岁学生恒牙龋均、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学生龋齿充填率。

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他监测项目。

四、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以上来源:教育卫生部)

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一、背景:

营养不良有多种,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

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资料表明,营养不良患病率(以低体重检出率为指标):男学生为29.0%;女学生为36.2%。近年来部分大、中城市营养不良仍有上升趋势,1991年全国学生健康监测资料(省会片)与1985年资料相比,中小学男、女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上升了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营养不良的危害很多,除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外,还降低身体的其他功能。学生时期正是身体的生长发育高峰期,若出现营养不良,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

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在城市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及吃零食过多。另外部分女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过度节食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农村主要为经济条件差,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另外也存在着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现有资源(如豆制品)利用不足等原因。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并超过标准体重20%时,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我国学生中的肥胖多是单纯性肥胖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不是很高,但上升趋势很快,1985年的资料表明,男学生中肥胖检出率为2.66%,女学生中肥胖检出率为3.39%,其中90%以上属轻度肥胖。而1991年资料与1985年资料相比,中小学男生肥胖检出率约上升了8个百分点;女生肥胖检出率约上升了2个百分点。学生肥胖使身体笨重、动作不灵活,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它也是造成成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潜在因素。

肥胖以城市学生多见,主要由于缺乏合理营养的知识,热量摄入过多,尤其是甜食摄入过多。同时课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时间过少,降低了热量的消耗,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的防治重点是营养不良,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单纯性肥胖症对学生健康的危害,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二、目标: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指标。

第一阶段(1992~1995年)

以1992年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基数(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状况监测数据的,可作为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到1995年,城市下降15%,农村下降10%;

第二阶段(1996~2000年)

以1995年底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基数,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5%。

与此同时大、中城市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控制学生肥胖发生上升趋势,肥胖检出率力争控制在5%以下。

三、策略与措施

⒈策略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大、中城市在防治营养不良的同时,应开展肥胖的防治工作,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个体指导;

学生营养状况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给予支持。

⒉措施

⑴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应包括家长、炊管人员、老师和学生。

⑵合理安排膳食

凡有集体就餐的学校应逐步开展营养午餐,无集体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开展课间餐。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学生集体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学校还应安排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学生的膳食进行营养卫生指导。

⑶提倡校园经济

在农村或有条件的城市郊区,可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结合劳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种植蔬菜,磨制豆腐,圈养家禽等学校农、副业经济,以改善在学校就餐学生的膳食。

⑷防治指导

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

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合作,进行膳食指导,对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通知家长,去医院就诊。

对患有肥胖的学生要进行个体膳食指导,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

⑸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监测指标为营养不良患病率。

大、中城市应同时加强肥胖的监测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监测项目。

四、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

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一、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

解放前,沙眼患病率平均在60%,农村高达75%以上,成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沙眼的防治工作,提出各种防治沙眼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使沙眼患病率不断下降。成为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的学生常见病之一。

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生沙眼患病率平均为21.28%,农村高于城市,少数民族高于汉族,且90%以上的患者属Ⅰ期沙眼。目前,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沙眼已列于第三位。

虽然我国在沙眼防治工作中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学生的沙眼患病率距基本控制仍有较大差距。

沙眼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特别是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内无必要的卫生保障,使得农村学生沙眼的患病率较高。因此,沙眼防治重点应放在农村。

二、目标: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沙眼患病率为指标。

第一阶段(1992~1995年)

城市学生沙眼患病率下降并控制在15%以下,对于已达到15%水平的地区要力争控制在10%以下;

农村学生沙眼患病率要在原有基础上下降25%。

第二阶段(1996~2000年)

城市学生患病率要下降并控制在10%以下,对于已降到10%水平的地区力争控制在5%以下;

农村学生沙眼患病率要在1995年基础上下降25%,完成上述目标且仍有条件的地区力争降在10%以下。

三、策略与措施:

⒈策略

以农村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

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⒉措施

⑴健康教育

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的沙眼防治工作。

⑵改善卫生条件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在城市、乡(镇)等有条件的学校,要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其他学校应解决洗手设施。

⑶治疗

定期查治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

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有条件的地区在普查基础上,针对沙眼患者,组织集体指导治疗;感染率在20%以上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普查普治。

中度以上沙眼的,要通知学生家长去医院治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⑷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沙眼患病状况监测数据的,可作为第一阶段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防治过程中设立监测点,观察疗效及动态变化。

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1.背景:

我国有近1.8亿学生,其中85万余所中、小学校,在校中、小学生1.7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县镇和农村小学生约占90%,中学生占82%。做好在校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对我国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我国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尤以肠道蠕虫感染率极高,据部分地区调查:城市中、小学生平均感染率约40%,农村约60—80%,个别地区高达90%。

多年来,学校卫生工作者,在防治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方面做了许多工作。1988年以来,在全国19个省20个县开展了农村学校卫生试点工作,把学生蛔虫病作为学生主要常见病之一来抓,经过两年的努力,蛔虫感染率有了明显降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的经验。

长期以来,尽管在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以往的防治工作缺乏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加之肠道蠕虫重复感染严重,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学生未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肠道蠕虫感染率仍未得到应有的控制。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目的:

2.1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卫生行为,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2.2 大幅度降低并控制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目标:

以蛔虫感染率作指标,到2000年,以省为单位中、小学生感染率,城市降至5%以下,农村降至15%以下。这一总目标分两步实施:

3.1 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5年):城市:降至25%以下,目前已低于25%的,降至并控制在15%以下;农村:降至35%以下,目前已低于35%的,降至并控制在25%以下;

目前已低于15%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降至并控制在10%以下。

3.2 第二阶段(1996年至2000年):城市:降至5%以下;农村:降至15%以下,1995年末已低于15%的,降至5%以下。

4.策略及措施:

4.1 策略:

4.1.1 在感染率较低的大、中城市学校采取以加强健康教育、纠正不卫生行为及逐步改善学校环境卫生为主,辅以加强检测、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4.1.2 在感染率较高的农村学校,则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和有组织的集体服药驱虫、定点监测,以及有计划的逐步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和卫生设施,使感染率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下降。

4.2 措施:

4.2.1 健康教育(有关方案另发):

4.2.1.1 将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4.2.1.2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治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的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讲授、黑板报、知识竞赛、幻灯、录相、广播、展览、编印宣传画册;

4.2.1.3 卫生部、国家教委统一组织编制部分宣传资料,以省为单位分发。

4.2.2 改善学校卫生设施(有关方案另发):

改善学校卫生设施,防止病从口入。

4.2.2.1 新建、改建、扩建校舍时,应按国家标准设置相应的卫生设施;

4.2.2.2 针对现有校舍,各地教育部门应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设置洗手设施(提倡流动水)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

4.2.2.3 卫生部门应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和技术指导。

4.2.3 集体服药:

在我国目前卫生状况下,在重点人群中开展集体驱虫工作,不仅是对驱治者的一项治疗措施,而且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对整个社区人群起到预防的作用。

4.2.3.1 坚持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价格适宜的原则,选择驱虫药物;

4.2.3.2 根据药物选择原则,以省为单位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4.2.3.3 感染率高于40%的地区,每年2次(间隔至少3个月)在中、小学校集体服药驱虫;

感染率低于40%的地区,如普遍存在重复、多重感染或感染度较高;仍可进行集体服药(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延长服药间隔);

感染率降低至15%以下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给粪检阳性者服药,或再延长服药间隔、减少服药剂量。

4.2.3.4 开展集体服药工作应做到: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集体服药工作;

*服药前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取得家长、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和协助;

*学生个人负担的药费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

*劣质、污染、破碎或超过有效期的药物不得服用;

*在集体驱虫中曾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慎用;

*严格按规定剂量服药,凡有服药禁忌和既往服药有明显不良反应的学生不得给药;

*在集体服药过程中,应加强疗效及对反应的观察;

*各地对服药学生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并给予及时处理;

*学生集体服药期间,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争议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

5.培训:

采取分级培训的原则,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1 卫生部、国家教委负责对各省的培训;

5.2 各省根据本省情况,组织对省内管理人员及卫生专业人员、校医、保健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

6.监测(详见技术规范):

6.1 学生集体服药地区,须建立监测点;

6.2 方案实施前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

6.3 每年定期于服药前对中小学生进行1次蛔虫感染率的监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设感染度、营养状况等其它监测项目。

6.4 选部分区(县)监测鞭虫、钩虫及蛲虫感染状况。

7.实施及有关要求:

7.1 组织工作:

7.1.1 以县(区)为基本防治单位;

7.1.2 成立领导小组;

7.1.2.1 卫生部、国家教委成立“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国包括肠道寄生虫在内的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协调;

7.1.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领导小组。

7.1.2.3 领导小组应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区规划和目标,负责本地区的方案实施、考核和验收。

7.1.3 在实施过程中,卫生和教育两部门要密切配合、合理分工。

7.1.3.1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师生的组织发动和管理工作;

7.1.3.2 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监测的组织工作。

7.2 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

国家和省聘请学校卫生、寄生虫防治等有关专家组成相应的“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方案的修订及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7.3 考核与验收:

采取分级考核原则。

7.3.1 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共同制定考核细则并组织对省级的考核、验收;

7.3.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本地区的考核、验收。

7.4 科研与成果: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并以科研指导防治。

7.4.1 各级卫生、教育部门应对有关本方案的科学研究给予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地卫生、教育科技规划。

7.4.2 达到目标的地区,可作为一项防病科技成果,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8.时间安排:

1991年

制订方案;

1992年上半年

完成人员培训,并开始实施方案;

1993年下半年

第一阶段抽查;

1995年下半年

第一阶段考评、总结;

1998年

第二阶段抽查;

2000年

终考评、总结。

9.本方案的技术规范及考核、验收细则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另行制定。

篇2: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1、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存在问题学生签名表

2、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合格学生签字表

3、巢湖市二中2012年学生健康档案数据统计汇总表

4、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结果统计表

5、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分析报告

6、巢湖市二中关于学生座位排定方法的通知

7、巢湖市二中关于举行高一年级眼保健操比赛的通知

8、巢湖市二中眼保健操比赛结果

9、巢湖市二中作息时间表

篇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 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 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技能活动失调, 丧失自知力, 不能应付正常生活, 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事实上, 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并不多, 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 但是, 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 而且对一般性心理困扰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 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1、环境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来自全国各地, 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 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 所以, 大学生中有的思家、恋旧, 有的厌学、彷徨, 有的失眠、抑郁, 有的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 丧失自信, 产生自卑, 更有的则想休学、退学, 无法面对新的生活。

2、学习问题

王某是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来自某重点中学,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从未有学习吃力的感觉, 进入大学后, 经过一段学习, 在班上名次排列在后, 自尊心受到挫折, 从此放弃了努力, 第一学年结束时两门课程不及格, 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 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 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

3、人际关系问题

某学院生命科学专业学生赵某, 上大学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 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使他伤透了脑筋。和班上同学不融洽, 跟同寝室人发生冲突, 集体活动很少参加, 与同学感情淡漠, 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 情绪烦躁, 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于是失去了学习信心, 厌倦学习, 厌恶同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数学生较为封闭, 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 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 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中困难, 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 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 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学生根本未弄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 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他们有的求爱遭到拒绝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自卑中, 有的面对“第三者”而焦虑、抑郁, 有的为单相思或暗恋某人而茶饭不香, 有的为失恋而萌发报复或自杀念头。

5、择业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他们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择业心态。诸如:择业恐惧心态, 表现在不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 面对“自主择业”不知所措, 甚至恐惧;盲目攀比心态, 表现在择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过程中的心态失衡, 如择业中的自卑、季度焦虑等。

二、防治心理疾病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 离不开教师的力量。这一环境来自于学校教职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度共识。学校可以努力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大有帮助的。我们要首先对全校的学生工作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课程培训, 让他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概况, 学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学生各种工作。其次, 可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站等舆论宣传的作用,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调适作用和凝聚作用。

2、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还得心药医”。有了心理问题, 人们自然是想到找心理医生宣泄、倾诉。但是, 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人发掘心理潜能, 解决心理冲突、矛盾, 达到心理健康。因此, 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 从这一意义说,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3、提高学生的自觉主动性

感悟合唱之美

——对业余合唱团的一些建议

上海大学陈迪芸

摘要:合唱作为广大群众热爱参与的艺术文化之一, 已深入到许多街道中。在如今热火朝天的业余合唱队中, 合唱队员的热情参与构成了一段美妙旋律。但是不可忽视的是, 不少业余合唱团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本文就指挥, 合唱队员以及伴奏这三个重要部分, 依次给出建议, 希望能提升合唱团的演唱实力。

关键词:业余合唱团指挥合唱队员伴奏

2010年7月, 第六届世界合唱大赛在古城绍兴盛大举行, 这个合唱的国际性赛事第二次在中国举行。虽然中国的不少参赛队在本次活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中国的合唱却被一些专家残酷地指出:中国合唱从悲观的角度上来讲整整落后了世界合唱四五十年!虽说这个言论有点夸张, 但还是从中反映出一些中国合唱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例如音准不对, 一些合唱队员不会五线谱, 没有固定音高的概念等等, 一些本质的问题影响了中国合唱的发展。

再纵观一下目前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合唱团, 我们却又欣喜地发现, 作为群众文化深受喜爱的表演形式之一, 合唱受到了许多群众的推崇。目前街道里面的合唱团, 老年大学合唱团以及各种各样的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那么对于这些业余的合唱队来说, 它们所承载的是群众对于音乐对于歌词的满腔热情, 对美好生活的感情抒发。如何更好地开展这些合唱团的活动, 让中国的合唱提升一个高度也是当下不可忽视的挑战, 下面我就此提一些小小的建议:

一、挑选专业的指挥

合唱指挥是整个合唱团的灵魂, 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合唱队员的音色和节奏。然而, 现在的情况就是专业合唱指挥与合唱队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调。就上海而言, 也只有音乐学院等个别高等学府招收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 每年也就毕业出十几, 二十个指挥专业的学生, 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合唱队的要求。于是, 不少合唱队请来了声乐, 器乐或者音乐理论专业毕业的老师作为指挥, 这些已算是上策了。我们经常还会看到一些只懂粗略的基础乐理, 会哼唱一些乐曲的指挥在夸张地为一些合唱队指挥, 这些合唱队的演唱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虽说这是无奈之举, 但却严重阻碍着合唱队发展的步伐。众所周知, 合唱指挥主宰着合唱队的整体效果, 每个节拍和音高都在其掌握之中。在平时排练中, 指挥要纠正队员的音高, 节奏等问题, 协调好每个声部关系, 处理好音乐的表现。在演出时合唱指挥要用其身体动作指挥并且感染整个合唱队, 使其发挥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 挑选一名专业的指挥是合唱队成败的关键。

大学生应当增强自信心, 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团等实践活动, 丰富生活体验, 增加社会阅历, 从而不断增

进人际关系, 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和心理治疗。应力。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

二、训练合格的合唱队员

目前参与业余合唱队的队员大多为退休的中老年人, 年龄普遍在四五十岁之上。不少退休的中老年将合唱作为丰富自己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 确实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 愉悦身心, 抒发情感。作为合唱来讲, 最重要的是训练大家的合作协调能力。与独唱不同, 合唱队员需要追求的是与他人的共性, 声音的和谐, 而不是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训练合唱队员时, 这个是贯穿始终的要点。另外, 作为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 还必须具备的有音准, 节拍等基本音乐要素。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中国合唱落后时, 就指出了许多合唱队的音高存在问题。其实究其原因, 也是全民音乐教育没有完全普及的而产生的结果。现在中小学生的音乐课上对五线谱就不够重视, 导致许多合唱队员不会看五线谱, 一些队员甚至简谱也只能粗略地看懂, 一些附点节奏不能很好掌握。因此在训练合唱队员演唱作品时, 应先大致分析作品的背景, 结构等。然后从最细微的每个音符每个节奏训练起, 切忌急于求成, 在唱熟歌谱后再加入歌词, 对每个音乐要素要十分清晰。之后再加入感情, 音乐表现等, 这样才能完整表达出一首歌曲。

三、选择良好的伴奏

合唱伴奏与整个合唱队就好比水与舟的关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许多人会忽视了合唱伴奏的作用, 将注意力集中在指挥与合唱队上。其实, 一名良好的合唱伴奏也是合唱队的重要人物。在队员歌唱时, 伴奏可以烘托气氛, 带动队员的情绪;在前奏或是间奏时, 伴奏就是唯一的主角。现在的合唱队伴奏大多是钢琴, 有些是手风琴。相比之下钢琴的音域更为宽广和洪亮, 能与合唱队很好地配合。其实作为一个合唱伴奏, 其作用不可忽视, 他要为合唱队定下音高稳住节拍, 为队员带动情绪, 还要有良好的和声伴奏知识, 也是整个合唱团的亮点所在。

合唱是一个能够团结人们, 培养合作意识的一个全民活动。从这些大大小小的业余合唱团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的热情。希望这些合唱团能够发挥自己所长, 弥补不足之处, 在歌唱中真正地体会艺术, 感悟美好。当我们用心歌唱时, 一定会感受到合唱的独特魅力。

题, 积极参加心理普查, 发现有心理困扰时, 主动、积极、及时地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们只有动员广大社会的力量才能让大学生在健康的心跳学习和生活, 让他们毕业以后能够上适应社会需求, 为社会做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的激烈化, 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在加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备受社会关注, 本文结合大学生实际,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介绍防治心理疾病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篇4: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常见病;治疗

1中职学校学生的几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

1.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有三种,即甲(A)、乙(B)、丙(C)三种,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容易发生变异,其中甲(A)型流感病毒最明显,也是人类流感最主要的病原,其次是乙(B)型流感病毒,最稳定的要属丙(C)型,多为散发病例。如果学生感染了流感可使用桑菊感冒片、小柴胡颗粒、三九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来治疗或者把流感消灭在襁褓之中。

1.2痤疮痤疮也就是青春期的孩子脸上所长的痘痘,一般最后都难免留下青春的印迹,所以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讲,长痤疮粉刺是最头痛的一件事。其实这种病主要是由肺胃积热,复感外风,日久热毒雍滞,搏结于面所致。一般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地使用化妆品或洗面奶之内的东西,还有就是严禁用手挤,这样会有很多细菌,反而会更严重。可以使用防风通圣丸,做到清热解毒、自然排除毒素,另外还可用桂枝茯苓丸等,并且在痤疮好了之后最好少用洗面奶,多用温水洗脸,注意少吃辛辣的食物。

1.3疥疮疥疮是由于疥虫(或称疥螨)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疥虫寄生于皮肤中,导致感染者皮肤剧烈刺痒。这种病一般发生于冬季,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并且这种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学生中可能一个人得了,其他人都可能被传染。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有瘙痒、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和结痂等等。所以我们要非常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晒被褥和被套。还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如10%硫磺软膏、3%水杨酸、10%克罗米通乳膏、扑灭司林霜、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等。

中职学校学生的常见病还有痛经、胃痛、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梅尼埃综合症、口疮、肥胖症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注意卫生和日常饮食,做到爱卫生,讲卫生,为自己的身体着想。

2关于中职学校学生几种常见病的防治体会

2.1学校和社会需共同做好的工作

2.1.1学校要定期组织班会和学校会议,防范宣传常见病症状、危害及其治疗方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中职学校每个月需要组织一次班会,特别是在常见病高发期,更加要加以重视,班会的主题是宣传学校的卫生工作,让同学们都引起重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学习,了解常见病的症状、危害及其治疗方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观察同学的身体状况,防止常见病的出现。另外中职学校的教育行政干部学和保健人员要结合本校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讲解学校的卫生工作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教师和校医从思想上认识和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2.1.2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中职学生和教师的医疗卫生知识水平和爱护卫生的意识。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们“病从口入”,现在长大了也要着重宣传这一理念,中职学校可以定时出版学校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开展医疗卫生知识讲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传授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的自我用品最好是分开用,自己分开洗,这样就有利于降低传染率,也就是从源头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

2.1.3学校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制度,并且实施监督策略。中职学校可以建立健全本校的医疗卫生制度,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监督,设置卫生监督部门,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班级的室内卫生、寝室卫生以及公共区域卫生情况,采取一定的惩罚和奖励措施,监督学生养成爱卫生、讲卫生的好习惯,这也是城市建设的需要。

2.2学校与政府部门需共同做好的工作

2.2.1学校和政府共同出资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的卫生设施设备,实现美化、绿化和净化学校环境的目的。学校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细菌滋生的地方,所以需要學校和政府共同努力,拿出一笔建设资金,添置学校必须的卫生设施设备,如植树、增加垃圾桶、增加垃圾处理的洁净程度等等设施设备,达到减少学校细菌繁殖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抑制常见病的频发。

2.2.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以及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共同做好小摊小贩的食品售卖管理工作,坚决取缔不卫生的食品流入校园,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学生的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3家长和学生需共同做好的工作

2.3.1家长要了解中职学生常见病的症状、危害和治疗方法,还要及时与学校以及其他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在学校的卫生状况,为以后的卫生常识教学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3.2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引起重视,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公共环境的卫生,不随手乱扔垃圾,乱用别人的私人用品,这也是为自己以及他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孟昭影.疥疮治疗应注意什么[J].健康向导,2011,17(1):23.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57-660.

篇5:北闸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国务院于1990年6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地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肠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为认真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我校特制定了针对以上常见病的防治计划。

一、学生营养不良防治计划

1、背景

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均会导致营养不良。其中以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为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资料表明,营养不良患病率(以低体重检出率为指标):男学生为29.0%;女学生为36.2%。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及过度节食引起。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营养不良患病率要求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1)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包括家长、老师和学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及过度节食的不良习惯,培养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定期进行学生常见疾病情况调查,积极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及消化道疾病,并配合营养疗法,纠正营养不良。

(3)防治指导:

每年进行一次营养不良监测,掌握营养不良发病率。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

二、学生贫血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城市男生为33.24%,女生为37.56%。

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膳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且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

—1—

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贫血患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各班主任应首先查清造成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如重视学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对重点人群开展服药驱除肠道寄生虫,发现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及时转诊。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5)监测:每年一次对学生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掌握学生贫血发病率。

三、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15岁学生可达70~90%,有的地区甚至达100%。牙结石检出率为50~90%。我国1995年对28个省市区汉族五个年龄组(7、9、12、15、17岁)学生共25万多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恒牙龋患率男生12岁为15.95%,14岁为19.75%,17岁为22.06%,女生7岁为19.49%,14岁为26.33%,17岁为27.68%。儿童少年中龋齿已得到充填者仅占龋齿数的1.54%,龋患率逐年上升。

龋齿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龋齿的发生发展相当缓慢,必须有充分的作用时间才能完成龋病的形成过程,牙菌斑是牙龈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牙龈炎患病率控制在30%以下;恒牙龋患率控制在0.5%以下;龋齿充填率60%以上。

3、措施

针对龋齿及牙龈炎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特别要强调晚间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残留的食物,减少控制菌斑。

⑵提高有效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掉牙齿缝里的食物残屑,反而易使牙齿受到损伤。横刷还可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引起牙龈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内外面时从下往上刷。刷咬合面可以前后拉动着刷,各牙面和缝隙均应仔细刷到,特别是注意磨牙的咬合面。为了有效地除去牙菌斑,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3分钟,刷牙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刷牙后要充分漱口。要选择适当大小的保健牙刷。刷牙后,牙刷应彻底冲洗干净,放通风处存放。牙刷不宜使用过久,最好3个月更新一次,以免牙刷上附有细菌,引发疾病。

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防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及早发现龋齿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检验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以便修订预防措施,调整治疗方案。

⑷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应供给合理的营养(如钙、磷、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适量的氟),应适当多吃些豆类、乳、蛋类、芝麻、鱼虾和含钙较多的食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糖类的食用量,尤其不宜多吃粘稠的甜食、奶糖等,因为它们在牙面停留的时间很长,致龋作用大。加强体育锻炼,接受足够的日光,使身体和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⑸药物防龋:主要是指氟化物防龋。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要求含氟牙膏防龋率得90%。

⑹如有活动龋齿及龋失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龋齿填充。可以防止龋坏的进一步发展,保护牙齿功能。

四、学生沙眼防治计划

1、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生沙眼患病率平均为21.28%。目前,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沙眼已列于第三位。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脸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沙眼患病率要求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1)健康教育

改善环境,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添置流水式洗手设备,保证生活用水。做到一人一巾一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广播、电教、电视、电影、图片展览等形象生动的方法开展教育,使学生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方法。应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使用的手帕、毛巾要保持干净。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

(2)治疗沙眼患者:是预防沙眼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体检中发现的沙眼患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3)监测:每年一次定期查治学生,掌握沙眼患病率。

五、学生肥胖防治计划

1、背景

肥胖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大于体需的热量,使多余致热量以中性脂肪的形成或蓄积起来,学生中的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一些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成人肥胖症所导致的结果是一致的。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的增加,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城市儿童少年1996年肥胖发生率为平均8.9%。

肥胖症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环境因素中又以饮食为主,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致,即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肥胖发病率应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1)肥胖症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糖类、高脂肪、高热卡及含糖多的饮料等不良习惯。对肥胖儿童应限制进食过量,供给的热量和蛋白质要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同时又能使储存脂肪减少。

(2)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是预防肥胖发生的重要措施。坚持每天锻炼。肥胖儿童每天应进行运动量较大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踢球等,坚持每日锻炼才会收效。

(3)监测:每年一次监测、掌握学生肥胖患病率。发现体重增长过快时,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六、学生视力不良(近视)防治计划

1、背景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

视力低下,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学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视而引起的。在视力低下的学生中近视所占的比例较大;小学生中为50%~60%,中学生中为70%~90%,大学生中为90%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目标

掌握学生视力不良(近视)检出率,制定相应措施,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措施

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缩短近距离工作时间,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还可做望远活动,5m以外远处眺望。每日3~4次,每次数分钟至10分钟。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应教育学生把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避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及躺着看书和在光线过强或弱的地方读写。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许多研究证明饮食营养与近视眼有重要关系,合理营养有助于预防近视眼。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铬等。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有人提出儿童不宜多吃甜食,过量摄入有可能使巩膜变弱,容易招致眼轴伸长。

(5)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应增加人工照明。灯具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教室墙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体,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制度。定期作视力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7)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用眼卫生及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自觉注意用眼卫生。看电视半到一小时以后应至少休息5~10分钟。

(8)近视的矫正:对患有近视的学生应取积极措施以进行矫正。在矫正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使之更好地发挥矫正的效果。

篇6: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措施

【近视眼的防治】

[病状]:开始时主要感觉视远物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阅读时间较长时出现眼胀、头痛、视觉疲劳等。[防治]

1、认真学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注意用眼卫生上课坚持“三个一”养成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3、认真做好眼的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每天操练,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矫治。【营养不良的防治】

[病状]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生长迟缓、智力也低于同龄人,我国学生中出现此状属轻型。[防治]

1、定期检查(患病者每年不少于一次)。

2、了解合理营养知识,膳食合理化、多样化,适当增加鱼、禽、奶的比重,早、中、晚所占热量和蛋白质的比是30% 40% 30%为宜。[肥胖的防治] [表现]体重超标 [防治]

1、合理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吃零食、贪食的坏习惯,膳食注意营养平衡。

2、多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快步走、跳绳、打拳、体操、爬山、游泳等。[龋齿的防治] [病状]病初无感觉,牙齿上有个小洞逐渐发展变深,吃冷、酸、甜时有痛疼感。[防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一、维护牙颌系统与机体的健康,提高对龋齿和牙周病的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卫生

1、保持牙齿的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

2、控制致龋食物:不过量食用粘性糖类食品,减少产酸数量和次数。

3、坚持使用保健牙刷及正确刷牙方法。(竖刷)[蛔虫病的防治] [症状]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磨牙等。[防治]

1、定期检查,服药驱蛔。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或重复感染,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和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生吃蔬菜水果食用流水洗净或消毒。

3、服驱蛔药物时要经过医嘱。[贫血的防治] [症状]

1、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耳鸣等。

2、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

3、异良癖。

[防治]

1、了解膳食结构,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多吃动物肝脏、木耳、海带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改变挑食不良习惯。[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 脊柱弯曲异常是学生中容易发生的姿势缺陷,主要原因是因年龄小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坐姿不正确容易发生。[防治]

1、左、立、走姿势要端正,要消除生活中导致单侧股肉紧张的一些因素。

2、少年儿童一定不要逞能背负过重的物品。

3、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秋季各类流行病防治】

一阵秋风一阵凉,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在这“多事之秋”,小学生应对以下几类秋季常见病加以预防。

一、预防感冒伤风:秋季小学生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凉。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夜间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更换干净衣服,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学生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这是因为有的小学生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三、当心气管炎:很多小学生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持续两三个月还不见好。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少在外面乱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

四、秋季腹泻:在秋季,腹泻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经历了苦夏的煎熬后,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款款而来。在秋季婀娜的脚步中,潜伏着以下一些流行病、多发病,请同学们注意保护你的身体。

1.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室内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迅速传播。

预防措施:首先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室内通风;要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和胃病的多发季节。

预防措施:第一,防止腹部受凉;第二,加强运动锻炼;第三,注意饮食调养,要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预防措施:一是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二是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三是学习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

4、动物伤 秋天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很容易受到蛇等动物的“问候”,每年的秋季都是动物咬伤的高发季节。对蛇咬伤的处理:如果不确定蛇是否有毒,建议都按照有毒处理。一是要尽量避免走动,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二是用绳子绑扎近心端,绑扎不需要太紧,每隔45分钟松开一次;三是尽快排出伤口的毒液和冲洗伤口。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要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上一篇:高二半命题作文平凡赏析下一篇:全国优质幼儿园示范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