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材料作文思辨性

2024-06-07

2019材料作文思辨性(通用6篇)

篇1:2019材料作文思辨性

哲理思辨类新材料作文

(一)【命题规律】 高考作文注重哲理思辨,这一特色在2010年新课标卷作文命题中体现得格外鲜明。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则材料启示考生把蕴藏在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的哲理揭示出来,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①热带观赏鱼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启示人们注意环境对人生的影响;②狼的顽强生命力告诫人类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③心理学家的随机试验,暗示教师要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学生。2012年的作文命题对哲理思辨也有所体现,船工的善举和船主的酬报蕴含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哲理思辨。

【命题趋势】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活哲理,引导考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展示哲理思维,凸现文化底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导向。2013年新课标高考作文仍会坚持这一命题趋势,材料的哲理思辨色彩将更加浓郁。自然是辩证法的一面镜子,和人类的生活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会是哲理思维的集散地,许多现象可以引发人们哲理的思考。高考作文将进一步引领考生对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哲理思辨的解读。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半”,相对于完整而言,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相对于传统而言,是一种失落的缺憾,例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等。但是,“半”,往往又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一种羞涩、朦胧之美,“行百里者半九十”赞扬一种坚持、执着之美,“事半功倍”展示一种技巧、功力之美„„生活中,因“半”而产生的美非常多,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这道试题,是典型的哲理思辨类作文命题,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具有较强的哲学内涵。命题者力图引领考生跳出传统的审美视角,对“半”的审美价值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种命题意向,对培养考生辩证的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受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影响,考生普遍对“半”的缺憾印 象较深,而对“半”的美学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思路一时难以畅通。破解此症的技巧是:充分利用材料中所列举的“半”之美的实例,沿着这一思路向自然和社会领域拓展思维,“半”之美就会纷至沓来;如果思路仍然堵塞,可以“急中生智”,干脆就拿材料中的示例做文章,具体解说那些“半”美在何处,有何哲理,这样写,也基本符合要求。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富有哲理,闪烁着思辨的光彩,而且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倘能用“半”所蕴含的哲理指导自己的人生,将受益匪浅。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这一限制条件。如果审题不严,就会有跑题的风险。行文时,要么只写“半”之美,对“半”之丑只字不提;要么以美为主,以丑为宾,千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可喧宾夺主。对于“半”之美,考生大多比较生疏,如能充分利用材料中示例的引导作用,展开想象和联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半”之美,几乎随处可见,列举难以穷尽。思路畅通后,要精心选材,可集中笔墨专写一种“半”之美,对自己体验最深的事理尽情阐述;也可展开笔墨写多种“半”之美,通过多角度的论述使“半”之美多姿多彩。不论写“一种”还是写“多种”,都要把其蕴含的哲理揭示出来,这样才符合哲理思辨类文章的特点。

【例文】

帆张半扇免翻倾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喜欢圆满,把它当做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怎能不牵动文人们的诗兴?一次亲人的团圆,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

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位受人景仰的画家,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太直白。同样的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只说了诗意的一半,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品味出来了,深深的愁绪溢满心头,多含蓄,多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让你自己去揣摩,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那些文字顷刻间就像活了一样,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让你心领神会,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直白的文字就显得苍白单调了,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的完美而惊叹,可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玉上若有如丝如缕的纹路,你就会好奇地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奇妙的遐想联翩而至。人生如玉。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那样的人生枯燥乏味。人生有一点波澜,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并且享受到奋斗的乐趣。真正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希望和失望各一半,满意和失落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

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满,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满”。清代诗人李密庵诗云:“帆张半扇免翻倾。”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如秋菊,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却让人格外景仰。他们懂得“半”的道理,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为我们树立了“半” 的榜样。

【点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多角度地写“半”之美,主题突出,联想丰富,内容充实,其中,“半”的谦逊之美,视角较为独特,颇有新意,作者揭示的生活哲理对人生的成长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论证手法多样:对比鲜明,每种“半”之美,都通过正反对比手法揭示其哲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证精当,依事说理,把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人生的道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证贴切,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篇末引用清代诗人李密庵的著名诗句“帆张半扇免翻倾”点明题旨,生动形象,既使文章首尾圆合,又涵盖了全文,“免翻倾”,不仅针对人生成长而言,也适用于艺术创作等领域。结尾意味隽永,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收束全文,凸显了“半”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发人深思。

哲理思辨类新材料作文

(二)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老奶奶,是个乞丐,与年仅九岁的小孙子相依为命,整天挨村挨户乞讨。有一次,他们在莽莽深山里迷路了。黑夜来临,老奶奶搂着小孙子睡在大树下,口中念念有词,求菩萨保佑他们找到出山的路。但是一连三天,他们还在大山里瞎转。小孙子又累又饿,顶撞奶奶说:“求菩萨没用,世上根本没有菩萨!”他不走了,躺在地上等死。第四天一大早,老奶奶推醒熟睡的孙子说:“菩萨刚才显灵了,告诉我沿着小溪一直走就能出山。”孙子侧耳听,果然传来潺潺的水声。祖孙俩沿着小溪走„„终于看到了一个小山村。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这道试题,与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向吻合:把哲理思辨隐藏在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中,等待考生发掘其奥秘。试题引导考生辩证地分析故事情节的内涵,多角度地解读命题材料,为应对2013年高考作文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训练蓝本。材料中的老奶奶,是个可亲可敬的坚强老人,千万不能把她当做老封建、老迷信。如果那样写,就与故事的主旨背道而驰。老奶奶动不动就“求菩萨”,只是一种习惯性或下意识的行为,与人们遇到危难时“呼天喊地”、求“老天爷”或“菩萨”保佑一样,与迷信没有关系。特别是对处于绝境中的祖孙俩来说,老奶奶“求菩萨”,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情急时求生的策略。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讲述的小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坚守信念,永不言弃。以此立意,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此类立意,很容易使考生陷入空泛说理或简单地扩展材料的误区,因此构思时要注意使文章有一些感性色彩,以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倘若对材料细细揣摩,会发现“坚守信念”只是材料的显性特征,材料中还有不少生活哲理有待开发。例如:①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生硬的说教适得其反;②谎言不一定都是丑陋的,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撒谎,那谎言也是美丽的;③要自信,菩萨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菩萨”就是你自己,心中有了这样的“菩萨”,就能创造出奇迹。这些立意,更有利于考生发挥。

【例文】 信念,开花„„

生在狭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缩,你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汲取甜美的清泉,你 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漩涡,你高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我试图把你搬进屋中,但我失败了,你的根已从花盆底部伸出,牢牢地融入了大地母亲的胸怀,你分明在告诉我:“在母亲身边,这点痛算什么?”

你以坚强的信念,冲破了人为的牢笼,以不拔的意志不断地汲取着,你宣誓:要回报给世界以最美的花朵。

风雨中的飘摇,黑夜里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寒潮的讥笑,你都经历过;当美丽的蝴蝶飞离的时候,你也曾怅然过,然而,为了自己的宣言,你坚守着独自的执著。

当万紫千红不再,当黄叶不再翻飞,你把一年的积蓄全部献了出来,清淡高雅,香远益清。于是微薄透明的秋的空气中,充满了菊的幽香,闪烁着柳的金黄。你仍旧微笑着,犹如神话中的白雪公主,犹如出嫁前满脸娇羞的新娘,犹如心中那飞翔的金灿灿的希望„„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历经了多少风雨,多少磨难之后,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空灵的秋天,谁能否认这是最美的花朵?

漫漫人生路,谁没有对自己或对亲人在心中暗立誓言?流年似水,誓言依旧,艰难困苦的淘洗,言犹在耳,仍然那么清晰。妹妹那明亮而渴求的眼眸,弟弟那稚嫩的肩膀,母亲那渐白的头发以及在凛冽的北风中破棉衣上的丝线随风飘扬的图景,攫住了我的心。为了我,他们失去了许多应当拥有的东西。“信念,开花„„”我向上苍祈求,不知念过多少遍这样的咒语,但信念之花离我还是那么遥远,我为自己的孱弱而惭愧。然而,菊在飒飒秋风中低吟浅唱,仿佛在告诉我:现在不是惭愧的时候,为信念必须坚持,坚持到最后!

这是振聋发聩的告诫,我被警醒了:今天的索取,一定会变成明天的奉献。我仿佛看到,信念之塔在闪光,信念之花在开放,信念之鸽在飞翔。

听,菊香四溢的空中传来了年轻诗人海子的歌声: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前面是无边的天空。

菊香与歌声渗透了我的心底„„

总有一天,我心中的信念,一定会在坚守中开出灿烂的花,就像那在飒飒的秋风中傲然绽放的菊,就像那位可敬的老奶奶,领着小孙子走出大山„„

【点评】本文构思精巧,借助材料提供的小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坚守信念”的主题。文章没有直奔主题而去,而是托“菊”言志,通过对菊花高洁品行的抒写,在菊的引导下,逐步走上“坚守信念,永不言弃”的主题轨道,含蓄地传达出一种坚守执著的精神。在具体写法上,本文有许多出彩之处:①标题“信念,开花”,暗用《天方夜谭》中的一句咒语“芝麻,开门”,与老奶奶求菩萨保佑暗中呼应;②用第三人称“你”写菊花,如同与菊对话,亲切感人;③试题材料在篇末才浮出水面,作者没有简单地摘抄或复述材料,而是从材料中提取精髓,把老奶奶领着小孙子走出大山当做“信念”的化身,既巧妙点题又以回归材料作结,这是规避跑题风险的有效手段,非常值得考生借鉴。

篇2:2019材料作文思辨性

韩非子说,“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这个材料作文要抓住关键句—— “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思考灵魂的善恶给自己、他人、社会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

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

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务必要把这项任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做“积善成仁”的事。只要联系实际,展开来写,就能写出好文章。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对比的行为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善与恶的作用来选材,突出善与恶给个人、他人与社会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豆与萁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逆向思维的作用来选材,突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作用。

没有哪项成功与进步,能离得开质疑与批判。没有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一个人往往就无法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拥有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但是极端的批判思维,往往会带来急躁的情绪、极端的言行。其实,许多事情不是那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的关系。基于尊重和通识的理性的判断、客观的分析和均衡的观点,往往可以让人们避免从赞扬的极端走到了批判的极端。

理性的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望的批判,甚至可能会是一种体现某种爱的批判。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此,欧阳修谈论唐朝纵囚如此,张思先提醒宋太祖食言亦如此。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以《温柔的批判》为题,立意合理,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阅读所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则材料的核心是“理性的批判”、“温柔的批判”、“建设性的批判”、“爱的批判”。

批判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就会起反作用。温柔的批判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人们处理问题时的艺术。批判时应当含蓄,而不能直接,含蓄则使人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批判的目的。如邹忌由此及彼推论出“王之蔽甚矣”,从而成功达到批判的目的。

学会如何批判与人生的知识、修养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特的分析说服力,同时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极端的言行。只有这样,批判才是尊重与爱的表现,也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理性的批判,既能激发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自省和自救,又能让他在自我悔悟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温柔的批判就像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让人接受。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温柔的批判”的作用来选材,突出理性的、委婉的批判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作用。

晏子智批景公

战国时期的齐景公,喜好狩猎,酷爱饲养能够捕捉野兔的老鹰。一天,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飞跑了,齐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斩首。晏子获悉此事,急忙上殿奏禀齐景公:“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完他的罪状后再处死吧!”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指着烛邹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鹰,却让鹰飞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会让天下人认为大王重鸟轻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处死他吧。”齐景公满脸通红,半晌才说:“不杀他了,我明白你的话了。”

素材点拨:晏子含蓄委婉的批判方式既没有使君王难堪,又替烛邹说了情,这是一种温柔的批评。有时候,因被批判对象身份的特殊性,当我们不便进行直接的批判时,可采用借彼批此的手法,含蓄蕴藉,在不伤害被批判者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其自我感悟,自纠其错,从而达到批判的最佳效果。

温柔的批判 冯雪梅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一段时间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批判。(由新闻事件引出中心论点“保持理性批判”。)

被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批判,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批判,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会使人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在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反面从不同角度分析“非理性批判”的恶果,发人警醒。)

爱国和害国,有时只有一步之遥,理性是二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所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以此来审视此次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的同时,也应向那些理性的批判者致敬。

爱国,不是喊喊口号,图一时之快,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让我们记住一个年轻人的话。他说:我们要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提出“理性批判”的具体建议,突出现实针对性。)

这才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的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望的批判。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属于时事评论。作者先分析驳斥了打砸抢烧之举的有失理性,然后从正面阐述理性批判的具体行为及其意义,最后以总结性的语句“这才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的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望的批判”升华观点。其观点态度之冷静,阐述之有据,思维之有序,体现出出色的分析思辨能力。

坚持与改变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辩证性的材料,关键词是“执著”与“不执著”。由材料第二段“而”我们可以看出前后两段是转折关系,所以重心应落在“不执著”上。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论证角度1:顺应自然,不坚持某一固定形态。

云随风而动,叶依季而落,水因地而流。顺其自然,不仅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可贵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心境,是寻求生命的平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一种洒脱的心态,是一种豁达的生活观。

论证角度2:学会变通,智慧地生活。

云的变化,成就了姿态万千;叶的变化,成就了春天再生;人生也应适时而变。变通是山穷水复时的柳岸花明;变通是苍云遮天后的拔云见日,更是满山池沼中的一泓清泉。在我们茫茫征途中,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前程多么遥远,只要我们鼓足风帆,把持着变通的船桨,也能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执著与不执著的作用来选材,但无论从执著,还是从不执著上,都应该突出执著或不执著给人的成功带来的深刻影响。

通子与执子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明·陆灼《艾子后语》

素材点拨:执子缺少变通,“不识时务”,难免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而通子会“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相应会活的潇洒轻松许多。世界瞬息万变,转眼日新月异,忙碌的现代人,只有学会不留恋过往成就,敢于尝试新角色,眼光长远才能立足于这个纷繁的社会,这个素材适合从正面去论证这个观点。执著与变通

执著是《孙子兵法》“以不变应万变”的冷静,变通是《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生活中的事物不会总是一成不变的。正如艾子所说的:“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因此,我们要在执著中学会变通,让变通来实现执著。

只有执著的人生是单调而清苦的,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日子遥遥无期。飞蛾扑火,九死一生,在光与热将对生命顶礼膜拜的灵魂吞噬后,留给我们的,除了可敬,还有什么?蜂死瓶底,气竭力尽,在冷笑的透明魔鬼将“执著”的信仰捏个粉碎之后,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喟,还有什么?没有变通的执著,是作茧自缚,自关成功的门。(两个反问,气势非凡,突出“变通”的重要性。)

只有变通的人生是摇摆蹉跎的,碌碌一生是必然结果。项羽,纵然是一代霸王,也终为莽夫之名,有勇无谋,学习、学剑、学兵法,只知道变通却不知道执著,终在四面楚歌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给我们的,除了惋惜,还有什么?没有执著的变通着,必然是失败的。

执著是变通的前提,变通是执著的途径。三国中的曹操刺董卓,他执著,但也懂得变通。一旦刺杀败露立刻改口献刀,他了解此条,霸业都需要生命,保命要紧。他的变通有执著的强硬,更有人生的睿智。这样的智慧将会使你的执著锦上添花,才会有更加执著的下一步,执著与变通才会铸就辉煌。(辩证地分析“执著”与“变通”的关系。)

生命的长途中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有春光明媚万紫千红,也有寒风凛凛万木枯萎。在生命的寒冬里,让我们把执著与变通结合起来。勾践之国,这对一国之君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他的执著是复国,他的变通是委身吴国。几年辛苦,几年苦计,草席上酝酿出他的复国大业,他成功了。他的人生是执著与变通的最好证明。学会执著与变通,终会走向成功。

执著与变通是一种武器,可以使将士在战场上得胜;执著与变通是一剂良药,可以使商人在商场上战胜危机;执著与变通是一抹彩虹,可以为学生的学业添上一缕光辉!为了未来,执著吧!变通吧!(比喻、排比的运用,使观点更生动,气势更强烈。)

佳作点评:

文章立意“执著是变通的前提,变通是执著的途径”充满辩证色彩。先论“只有执著的人生是单调而清苦的”,再论“只有变通的人生是摇摆蹉跎的”,又论“执著是变通的前提,变通是执著的途径”,最后论“应学会结合执著与变通”,结构严谨。论据丰富,运用反问、比喻、排比,语言有文采,论证又很有力。

为“瓦全”又何妨

中国人敬仰并倡导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或许是一种精神洁癖,能实践者固然让人敬佩,但“瓦全”者未必就让人生厌。勾践卧薪尝胆、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蔡锷在八大胡同厮混,都让人津津乐道。所以,一个人你是瓦全还是玉碎,关键是不要被凌辱的重荷压断了自己的脊梁骨,挤走了自己的良心与骨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名师·阅卷详解】

这个材料的关键句在“一个人你是瓦全还是玉碎,关键是不要被凌辱的重荷压断了自己的脊梁骨,挤走了自己的良心与骨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玉碎是为维护尊严,是坚守正义的表现”、“瓦全也是为了将以有为,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等观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豪壮的气节,为了个人与民族的尊严而视死如归,人头可以落地,脊梁依然坚挺。但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往往让我们感到无限遗憾与惋惜,如项王的乌江自刻、屈子的泪罗投江。为瓦全又何妨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是莽夫的表现,并不是英雄。生命在,哪怕面临绝境,我们依然可以“将以有为”,拯救危亡中的民族、破灭中的理想,这不也是一种责任与骨气吗?

【素材·论据方向】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分析“宁为玉碎”或者“宁为瓦全”对人生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文天祥: 隐忍以行

文天祥遭受扣押,被驱北上,不以“使者”对待,本来“分当引决”,而他却“隐忍以行”,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实现救国之“志”,“将以有为也”。死是为了报国,生也是为了救国。到了京口,文天祥“得间奔真州”。当时的皇帝和朝廷大员们投降的投降,退隐的退隐,而文天样为了“将以有为”,千方百计逃出来。他一到真州,就把在元方窥探到的元军虚实写信“告东西二阃’,想促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贵和真州守将苗再成三方联合,一举而使南宋“中兴”。

素材点拨:古人云:“杀身成仁易,隐忍受辱难。”“引决”容易,但于国无补。为了“将以有为”,文天祥“隐忍以行”,深刻的表达了他饱含辛酸、忧国忧民的情怀。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

我不知前人是以何种气节在一次次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之时手蘸鲜血写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语豪言的;只是每次看到项王的乌江自刎,屈子的汨罗投江都感到无限遗憾与惋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是他们血染长河体面的一个借口,让他们可以微笑着、微笑着作为气节一词的代言人千古流芳。但这并不能掩饰他们不敢目睹民族之灭亡、理想之破灭,不敢重振旗鼓去颠覆现状、重整河山的逃避心理。(“反弹琵琶”,观点新颖。)

屈原和项羽,说来奇怪,似乎历史老人也觉得他们的事迹不太光彩,而隐匿了他们的名字屈平和项籍,以字“原”和“羽”为后人所知。相比于他们,我更喜欢看到以真名闻名于千古的勾践,他身着短褐,卧薪尝胆的光荣经历对我来说远比屈原的“怀石赴水”和项羽的“霸王别姬”来得更有人情味,更令人感动。

千年前的暮秋,落日熔金,乌骓哀鸣,美人垂泪。本可以成为成败转折的乌江终成了霸王的坟墓,只是因为他自负地以为天要亡他,便不理睬江东子弟的多才俊,便膜拜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箴言,对着自己,而不是敌人,举起了死亡的屠刀。

屈原说:“夫清白之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一清一直,脆生生的断送了多少弯弯腰受点辱就能重铸河山的伟人和伟业?一个厚字,又熄灭了多少豪杰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灵魂爝焰?

我以为,仅为如玉的清白断送生命,留下个死亡的尊严,虽豪壮,却绝不足取。他们的坚贞气节固然值得尊敬,可我尊敬的只是他们求死的勇气,却不会忘记纪念那些为了更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含诟忍辱的活着、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人。(辩证分析,观点一分为二,但又有所侧重。)

两千年前被迫屈膝投降的勾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萧索的额暴露在寒风中,黑黄精瘦,青筋突起。他没想过他护身的匕首只要一抖插进自己的心窝就可以一了百了吗?我不知晓。然而最终他决绝的选择卑微的活着,用十年如瓦一般的沧桑换得了复国的辉煌。

还有一千年前挣扎于政治漩涡的东坡,风尘满怀,漂泊无涯。无耻小人酸溜溜的嫉恨把我们世界级的大诗人送向了地域上的荒蛮,我真庆幸,庆幸东坡没有在被押解途经太湖时宁为玉碎,否则湖水淹没的,将是一段多么瑰丽的文明?然而东坡的坚守是对的,被政治权术蹂躏得如粗瓦般的灵魂在烟瘴四布的密州,在凄风苦雨的黄州,淬炼,然后升华,使东坡收获了比玉石还要珍贵百倍的笃定情操。(勾践和苏轼的例子,与项羽、屈原形成对比,突出观点。)

我相信那俯首称臣以及卑躬屈膝的背后闪亮的,是一颗不愿轻易服输的倔强的心;那宁为瓦全也不为玉碎的柔韧与隐忍的灵魂深处孕育的,是一个更远更美更真实的梦。梦的开始是黎明前的黑暗,阒然惨淡,远不及玉之圆润,甚不如瓦之粗粝。可那完整虽然鄙陋的瓦片,心中始终写有一个光明得多,响亮得多的明天。那明天,终会在梦的尽头实现。

当然,所谓的瓦全背后是真气节,而不是为生而生、为全而全,贪生怕死的汪精卫式汉奸。(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是因为一时的低下是真正的大气节、大胸怀,是因为一时的屈辱乃为了永世的安生,是因为背后有更崇高的、更远大的理想在召唤,召唤人们忍受一时的屈辱,走向人生的峰巅。

佳作点评:

当人们还在为项羽、屈原的不屈气节津津乐道之时,本文作者却认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是项羽、屈原为自己找的一个“体面的借口”。如此新颖、犀利的观点自然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接下来,作者列举勾践和苏轼的例子,与项羽、屈原形成对比,引出文章主旨.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为了更崇高、更远大的目标“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辉煌。文章洋溢着一种思辨的理性美。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

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

生活也需要留白,凡事留有余地,方不致进退失据。多给心灵以成长和思考的时间,善留其余。请以“留白”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阅卷详解】

“留白”源自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的布局艺术,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不能太挤太紧。在留出的空白的中让人腾挪想象,品味无穷之趣,为读者的审美思维提供了空间。人生也应“留白”才行。比如就学习而言,要留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个人爱好的空间。这才有个性,有情趣;再如就教学而言,要留给学生一些“空白”,教师不能奢望把全部知识都教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己钻研的时间,有自己钻研的问题;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能做绝;生活也要留有一些“空白”,要有休息调整的时间„„

“留白”不等同于“空白”。“留白”是有意为之,而非无意为之;“留白”是经过人思维选择之后留下的空间,如城市楼群之中的绿草地等;其主旨应是积极有为的,而非消极无为的。而原先就客观存在的一无所有的“空白”,是人尚未施加思想行为的荒漠。

【素材·论据方向】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留白的作用来选材,突出留白在艺术创作或为人处世上的意义。留白

撇一丛幽兰,枝条尖的留白给人以抽芽绽蕊的想象;画一片墨竹,碎叶间的留白给人以迎风舒展的享受;走一程人生,生命中的留白给人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墨色太浓则浮艳,生命太满则扰攘。留白,让生命更加完美充实。(开篇整句,富有节奏,观点突出。)

留白,是一种大智慧,真境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有必反。人生中若处处追求完满,则会显得拥挤不堪。留白,在圆满的终点轻轻划下一道缝隙,开启一个空间,留给自己放松,也留给别人想象,非但不会造成缺憾,反而会使生命更臻于完美。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她的生命如同传奇。她因为任用贤臣、开创盛世、造福社稷而名垂青史,也因为夺权弑子、生活混乱、滥用酷吏而饱受抨击。然而,在她仙逝之后,却只留下一块无字碑任人评说。武则天的人生绚丽到繁华,不可谓不丰富,怎会无字可书?这块无字碑,是她故意安排的人生留白。对于功,她自信而骄傲;对于过,她无奈而坦然。因此她敢于也乐意为后人留下想象与评论的空间。她以过人的智慧和超脱的境界为生命划上一个神秘而完美的句点。留白的智慧正在于此。浮世太过扰攘,留一点空间荡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才能用一颗平和的心客观地看待自己,评价别人,使生命更加澄澈明净。

留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完善自身。留下的空间,可以成为发展的台阶,也可以成为回的余地。这样在人生中无论前进还是转身都可以步履优雅,从容不迫。

舒婷,新朦胧诗派的代表女作家之一,她的《致橡树》那么深情炽烈,不知虏获了多少人的心。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决然转身,激流勇退,回家相夫教子、安享天伦。生命不一定要自始至终明艳夺人。在为社会、为他人带来那么多美的愉悦后,舒婷懂得为自己留白。留一段个人空间完善自己,享受生活,人生才更加了无遗憾。留白是一门艺术。亲朋间留一点空隙可以避免粘腻,彼此独立又贴心;事业上留一点空隙可以等待机遇,为更上一层楼创造条件;功名后留一点空隙可以三省吾身,让心灵澹荡超然,遗世独立。留白,使人生在缤纷多彩中喘息,调整,完善,再勇往直前。(很有现实意义的论据,充分论证了“留白”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正如《半糖主义》中唱道:“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化开浓艳的墨色,拂去扰攘的尘埃,为生命留白,留下的不是遗憾,而是快乐,不是残缺,而是完美!(引用恰到好处,蕴味无穷。)

佳作点评:

篇3:初中作文多元思辨能力培养思考

由上边的例子可见, 中、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或形式上虽年年都有变化, 但都或明显或隐秘的贯穿着思辨色彩的立意。这些“开篇容易、深入则难”的考题, 虽然文字直白, 但其内涵丰富, 思辨性较强, 要写好它们, 光有文字基础和写作技巧是不够的, 还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 会独立思考, 更要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从今年的中、高考阅卷中作文反映出来的思维问题可以看出, 考生思维上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维浅薄, 深度不够;思维混乱, 条理不清;思维单一, 片面僵化———缺乏思辨性是高考作文的通病。而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作文闪耀思辨的色彩, 走作文内涵发展之路, 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当前务必思考的问题。

那么, 什么是“思辨”呢?我们来看一则小故事: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 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 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 无污染, 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有一年, 在苹果成熟的季节, 一场冰雹袭来, 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 看来只有降价处理, 自己承担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 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 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 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杨格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清香爽口, 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 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 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 谨防假冒!”

多么神奇的思维魔力!

思辩, 亦作“思辨”。最早语自《礼记·中庸》:“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意为谨慎的思考, 明确的辨别,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考辨析, 看问题不人云亦云, 不囿于成见, 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关系, 要让作文闪烁思辨色彩, 就是要用辩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 也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避免绝对地看问题;要联系地看问题, 避免孤立地看问题;要发展地看问题, 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怎样去思辨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重视多向构思训练, 让思辨更多维

作文的构思立意应充满理性的思辨, 应讲究匠心独运, 应讲究哲理的智慧。要敢于突破思维的定势, 大胆求异, 或反弹琵琶翻新曲, 或超前预测见创意, 想人所未想, 发人所未发, 构建一种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 应该有着“峰回路转”的惊喜, 应该有着“留连忘返”的蕴蓄, 应该有着“一气呵成”的畅快。如果一篇文章单调呆板, 了无新意、浅陋苍白、幼稚粗糙, 那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思的“匠心独运”, 思辨深刻, 其实就是思维多向性的具体体现。即我们看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一个角度, 而应该用多向思维,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研究, 进行全方位的扫描, 使文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思想长出翅膀来, 这样的文章才会令人耳目一新。

如2011年广州市中考考作文题《游戏》: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60分)

游戏伴随着我们成长。游戏有规则, 有挑战, 有快乐……面对游戏, 我们思考, 我们选择, 我们评判。

请以“游戏”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要求: (1)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2) 600字以上。 (3)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本题既有初中生的情趣, 又有理性的思考;既可以照顾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又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写出思维深度来, 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写。而且指向性比较明确, 成绩略好的学生都很容易找到写作思考的方向, 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审题, 而且立意方向可以多样化, 可以从多角度思维、立意, 使思辨更具全面性:

这篇“游戏”命题作文的提示语考生们必须细读。以省略号为界, “游戏伴随着我们成长。游戏有规则, 有挑战, 有快乐”, 题目文字本身提供了起码四种作文选材立意的方向———:

一是游戏伴随着我们成长, 或者说是在游戏中我们成长, 这种立意很大众化。

二是游戏有快乐, 或者说是在游戏中我们感受快乐, 享受快乐。

三是游戏有规则。这个对于考生而言有难度, 游戏规则的表层不难写, 但是要写出游戏规则的深层含义, 即内涵及其价值意义, 恐怕就不是一般考生所能驾驭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 写成议论文的可能性比其它的要大。

四是游戏有挑战, 游戏产生竞争, 产生挑战, 促成发展, 形成进步。

以上题目所列举的四种选材方向, 出发点都很积极, 都很健康。题目的省略号还意味着:“游戏”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方面绝不限于题目所提及的四方面, 还可以有许多, 比如游戏有过程, 游戏有趣味, 游戏有教育意义……

省略号之后, “面对游戏, 我们思考, 我们选择, 我们评判。”这是暗示考生写写游戏所给的感悟!它可以成为区分一档文与二档文的分水岭。关键就是考生要写出你面对游戏, 作出了怎样的慎密思考, 作出了怎样的理性选择, 作出怎样恰当的评判。

又如《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 题材相同, 同是写“雪”但构思、立意却相差甚远。一代伟人毛泽东站得高、看得远, 描绘了一幅纵横千万里, 大气磅礴的“北国雪景”图, 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表达了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诗人岑参想象奇特, 描写了边陲特有的“胡天飞雪”图,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而使我们认识到《沁园春·雪》反映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胸襟, 豪迈的气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却显得缠绵悱恻。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 使学生感悟到即使针对同一题目、同一题材, 也应该选取最佳角度, 写最能表达自己心声的, 最能反映自己思想的作品。

借此,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雪”为题, 利用多角度思维写一篇散文, 揭示出“雪”的特征。学生运用多向思维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主题一是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品质;主题二是赞美雪的温暖大地, 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主题三是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表掩饰世间的污秽;主题四是鞭挞雪的冷酷无情, 它所到之处千山枯寂, 万木萧条……如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会解放学生的思想, 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这样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 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 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通过长期的训练, 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重视联想思维训练, 让思辨更广阔

指导学生仅仅领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向思维是不够的, 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产生联想和想象, 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完整地去思考。如课本中的韩愈的名作《马说》, 此文通过批判封建统治阶级不识人才来谈论“人才被埋没”的问题。“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问题, 封建社会如此, 资本主义社会如此, 社会主义亦如此。所以在《马说》一文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多向思维来谈“人才”问题。当然, 作者韩愈选取的角度也是很独到的, 介绍“人才”怎样才不被埋没?如何才能发挥其作用呢?同学们积极思考, 并能从不同方面来思考。一些同学认为:是千里马, 就去跑就去奔;是人才, 就应该敢自荐。不必缩手缩脚, 否则岂不误前途。而另一些同学则反对: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是真正的人才无须自荐。“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不就是明证吗?还有的同学谈到怎样使人才发挥其作用时说:对待人才应该是“尊之以高爵, 养之以厚禄, 任之以重权”;而且一些同学认为:真正的人才是不会在意“高爵厚禄”的, 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有施展才能的环境……更有敢言者, 见解不凡, 他们认为现实社会中一些领导虽认得人才却不用之, 怕危及个人的利益, 使得人才外流, 造成国家、企业的浪费……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联想, 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 展开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的了解和把握。读完命题, 考生不妨想一想,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 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 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 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 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 若各小点对应相似, 整体必然神合。如中考优秀作文《走出自我》:其主体部分有三大内容:

一是“走出自我, 给他人多一份关爱”;

二是“走出自我, 为社会奉献价值”;

三是“走出自我, 为自然增添一份绿意”;

本文就是从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三方面联系生发开的。

当然, 考生要注意的是, 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 应多角度联想, 扩充材料的涵盖面, 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如:“1+1=?”可以根据想象的不同而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1) “1+1=2”,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机械呆板的, 不求有功, 毫无创新墨守陈规之人。

(2) “1+1>2”由此可以想到人多力量大,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例。

(3) “1+1<2”由此可以想到一些人干工作互相推诿、敷衍塞责, 猫多不拿耗子的事例。

(4) “1+1=?”, 由此可以想到像一些经营投资者的失败或成功。到底等多少?由于是未知的, 则可小、可等、可大。

(5) “1+1=1”由此可以想像到: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弦;一贯的诚实+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中华民族的腾飞。

又如以“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有个同学联想到了春秋时的鲁国丞相公孙仪吃鱼的故事:公孙仪喜欢吃鱼, 但人们送的鱼却一概拒收, 理由是收人之鱼, 必去迁就别人, 徇情枉法, 最终导致罢官免职, 连自己吃鱼的机会也没有了。由此联系社会现实, 借用公孙仪的故事, 告诫掌权者不要贪“鱼”而落水, 应像公孙仪那样严于律己, 才能长久地买“鱼”吃。作者进而由此及彼, 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机制:该办的事, 不送“鱼”也照办;不该办的事, 送“鱼”也不办。

在议论文写作中, 应运用联系的观点。善于由此及彼, 由实到虚, 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 分析这种联系的科学性, 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三.重视求异思维训练, 让思辨更新颖

对待客观事物, 我们必须要明确:客观事物是具有两重性的。而这正是作文思辨逆向性的物质基础。正如荷花, 在周敦颐的笔下它可以是“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但在刘禹锡的眼中则是“池上芙蕖净少情”;竹子, 亭亭玉立, 四季常翠, 是它的“长”, 但纤细娇弱, 难耐风雨, 容易弯腰折枝则是它的“短”, 我们虽然可以赞美它品质高洁, 但从思辨的逆向性来考虑, 也可以批评它容易低头弯腰。这样的理解, 会让我们感受到思维的完整性与创新性。

如以《滥竽充数》寓言材料写作文, 可有多种立意:

(1) 批评南郭先生的“充”、“装”、“混”, 抨击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

(2) 批评齐宣王爱搞“大合唱”, 吃“大锅饭”。使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

(3) 指出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充”, 与那299个苟且相安, 知情不报的“乐师”有很大关系, 批评现实生活中同事之间的互相包庇, 官员中官官相护的现象。

(4) 肯定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 能采取主动离开, 腾位让贤, 颇有“自知之明”。

其中, (1) 则是历来多数人的立论; (2) 、 (3) 两则着重分析南郭先生能“充”、“装”、“混”下去的原因; (4) 则既未指责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也未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议论, 而是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 针砭时弊,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再如要求学生从“蜜蜂采花酿蜜”这一现象, 谈谈自己的启示。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只有辛勤劳动, 才能有收获”这一主题。这是很简单平面化的思维, 这时教师就应适时点拨:蜜蜂采花酿蜜虽行程远, 终日忙碌, 体现出它的勤劳, 但是你别忘了蜜蜂需要采多种花蜜, 才能酿出佳蜜吧, 这又能反映什么主题呢?另外, 蜜蜂酿蜜也有分工的不同;还有蜜蜂酿蜜如此辛劳, 那它自己又能享受多少呢?……经过老师的引导, 促使学生的思维发散转向立体化, 得出的主题是:做事须博采众长;才能来源于广博的知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有社会分工不同;不论做什么, 都应立足本职工作, 不应该三心二意;社会需要奉献等等。这样学生就能确立自己认为最有必要、最有把握的议论角度, 写出的文章就不会千篇一律, 而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又比如, 有一个作文题《沙子的启示》。有很多同学写“沙尘暴, 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 也有很多同学写“沙子团结起来力量大, 可以修桥梁、盖大厦。”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多角度思维, 写“一粒沙子虽小, 也能把你的脚磨出血泡, 砂轮也能磨铁嚼钢, 小事物从来都不能忽视。”有的写“沙子借助风的力量周游世界, 自己的力量虽小, 却可以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写“沙尘暴, 是沙子联合起来的结果, 它们毁坏了庄稼, 污染了环境。所以, 坏东西团结起来就不是好事了。”有的写“当年那么多的沙子, 只有这一粒被风刮进了蚌壳, 成了珍珠, 可见机遇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同学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深入挖掘, 思路开阔, 这些立意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作文中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 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 转换思维角度, 另辟蹊径, 从而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有人认为, 思辨是中、高考议论文的“核元素”。的确, 作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辨过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多元化的思辩训练。思辩力增强了, 作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文章也一定会卓尔不群!综

参考文献

[1]周庆荣.初中创新作文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3) :38—39

[2]蒋挺大.最作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27

篇4:“三招”制胜思辨类材料作文

那么,这些充满着哲理思辨味的试题,考生如何快速打开思路,同时又能辩证分析才能写出深度呢?结合实例,若做到以下三招,便可制胜。

【2016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加坡歌手郭美美在《不怕不怕》中唱到:“不怕不怕,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不怕不怕,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太阳一定就快出现。”是的,因为不怕,我们敢于超越,创造奇迹。在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前,以致于我们不怕大自然,不怕社会的力量,不怕真理,不怕正义,不怕良知……可我们又太怕了,怕没有金钱,怕失去权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名师解题】

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提取出关键词“怕”。对“怕”这个话题,材料有三个观点,一个肯定,两个否定,所以考生就这三个观点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要怕”;(2)否定“什么都不怕”;(3)否定“什么都害怕”;(4)综合以上三点,辩证地看待“怕”。

【思路演练】

第一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对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只需紧扣其中一个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唯一立意点即可,对于其他观点考生可舍弃,请看《不怕铸就辉煌》一文主体片段:

不怕铸就个人辉煌。因为不怕,项羽之于巨鹿,破釜沉舟;因为不怕,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不怕,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因为不怕,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

不怕铸就民族辉煌。因为不怕,马云对阿里巴巴大胆尝试;因为不怕,海尔敢于突破以科技创新求发展;因为不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因为不怕,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思路探究]

作者以“是的,因为不怕,我们敢于超越,创造奇迹”一句为切入点,并将“不怕”作为本文的唯一立意点,而对于其他的观点则忽略不计,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怕方能铸就辉煌。

第二招: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其中一个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并将其部分当成文章的重点,用墨可占全文的80%,对于其他的观点考生只需兼顾即可,用墨可占全文的20%,请看《有所怕有所不怕》一文主体片段:

在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前,以至于我们不怕大自然,不怕社会的力量,不怕真理,不怕正义,不怕良知……但我们为这些不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怕,心存敬畏之心。

有所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怕,敬畏人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历史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怕,敬畏我们的文化,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搬上荧屏时,当某高校“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所以有所怕有所不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思路探究]

本片段无论是选取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等素材,都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有所怕,要心存敬畏。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在肯定心存敬畏的同时,又提出“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怕”的观点。纵观作者用墨,“心存敬畏之心”用墨占片段80%以上,“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怕”用墨占片段近20%,如此行文构思,既兼顾了试题材料了两个观点,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招: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请看《荡起双桨》一文主体片段:

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丝毫不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带着车马粮奴告别绿柳清河,离开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吹打的大漠?是你,昭君,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害怕,用大义担当起为国家减免战火的责任,才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又是谁顶着各方压力,无所畏惧,只身前往虎门,一把火烧尽鸦片说:“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让鸦片销进中国!”是你,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担当起民族存亡的责任。你们不怕吗,当然怕,但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了所有的恐惧,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被“永不起用”的条文所吓坏了,被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怕了,怕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所以,怕与不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心。

[思路探究]

本片段不是停留在对怕与不怕现象的列举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不怕与怕的本质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探原因。如此行文构思,既说理深刻,又充满了极强的辩证色彩。

【思路小结】

思辨类材料作文,其审题立意相对复杂,考生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首先,读透试题材料,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找出来。如2014年上海卷对穿越沙漠,材料明显有两个观点,一个是自由,一个是不自由。

其次,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确立写作重点。有些试题材料虽说有两个观点,但却有明显的写作感情倾向,如2014年福建卷,虽说面对空谷有两个观点,但材料明显倾向于第二个观点——有人想到栈道桥梁。

最后,根据写作水平确立行文思路。以上三招,考生可根据自身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灵活选择,第一招相对容易,因为其只写了一个观点,立意相对较浅,一般得分在48分左右;第二招也相对易于掌握,虽说其立意也不是很深,但其兼顾了多个观点,一般得分在52分左右;第三招考生如果没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难操作的,所以要慎重选取,以免让文章变得杂乱无章,但一旦写好,此类文一般得分在55分以上。

篇5:思辨协会事迹材料

焦作师专思辩协会成立于2005年10月,在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

下,本协会自创办以来,发展迅速,先后招收会员10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演讲与辩论人才。协会自成立以来多次开展以辩论、演讲、研讨等形式的专题活动,2007年9月份代表我校参加了河南省“诚信校园行”大学生辩论赛,并获得G组优胜奖。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协会秉持扎实工作的传统,紧扣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固本强基——抓好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组织

协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理论研究作为社团活动的主要方向,通过理论带动实践是协会一贯的工作思路。协会依托我校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合专业实训课程,利用本次主题教育的契机,结合风采艺术节的整体安排,扎实开展工作。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协会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成为本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协会对章程进行了修订,突出理论特色;加强对会员的管理,严格活动纪律,确保活动质量;协会注重发挥社团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优势,依靠学生骨干做好社团工作。总之,协会结合本次活动,对协会自身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完善,更加紧密的贴合当前价值导向,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做到了与时俱进。

二、紧扣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宣传普及“中国梦”

协会开展的活动主要有:

1、“我的梦〃中国梦”专题讨论会。“中国梦”,这简单的三个字也承载了13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4月中旬,协会在一教组织开展了“我的梦〃中国梦”主题主题讨论会3次,参加近200人次。参加的同学都精心准备了发言稿,就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阐释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更多同学知道了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要如何实现,也对国家的教育、民生、公益事业、党的建设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普遍认可讨论会的教育效果,也带动了身边其他同学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

2、组织学生开展“美丽中国,师专学子在行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协会组织会员走入光明中学、走进恩村社区,通过与社会的直接接触,同学们亲身体会基层劳动者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及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憧憬,深刻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身感受到祖国的进步和变化,他们的实践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深刻的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坚定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协会还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为雅安地震灾区募捐,更增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3、专题学习。结合十八大精神宣讲需要,协会开展了十八大知识学习片观摩、山阳讲堂讲座等学习活动。通过下载宣传影片,义务播放,向广大同学宣传十八大精神;结合我院专业特色,邀请思政课专业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分专题,系统深入的讲述十八大精神,每期讲座都吸引了学校不同院系的同学前来聆听学习;社团活动与教育活动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十八大精神,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体会。

4、大力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开展经验交流会,抓好用好典型,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结合毕业生即将毕业离校之际,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同同学们交流就业找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协会邀请了目前从事公务员、人力资源主管等工作的学长们,跟大家分享自己找工作的故事和工作心得,从不同的侧面为大家扫清了就业路的迷雾,让大家明白,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用一个一个的“我的梦”,去凝聚成“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三、总结提升——从实践中总结理论

在前期系列活动中,协会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收集了一些调研意见,组织人力根据结果形成了调研报告。从调研中发现,学生们对国家的时政大事还是比较关心的,但在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不少困惑。对自己前途的困惑,对国家、社会一些消极反面的事情的困惑。这些又是需要在今后通过不断的教育以及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去努力改变的。协会的同学通过调研访谈活动,提高了实践能力,了解了真实的国情、社情,被调研对象也被动的获悉了有关知识,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

焦作师专思辩协会在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中围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活动质量,为本校学生宣传普及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青年大学生、大学生社团也在这个过程中青为国家、对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虽然活动是由协会举办的,但参加活动的人员,活动的影响范围却远远超出协会本身,达到了宣传、教育、影响、自我提升等多方面的效果。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国家好,大家才能好,让我们的青春梦想为中国梦添砖加瓦,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焦作师专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思辨协会

篇6:2019材料作文思辨性

一、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多年的漂泊生涯,使我成了一个独居的男人。独居让我变得寂寞,也变得清醒,更变得脆弱。有时候在城市蜗居的陋室里,内心的荒凉像冬日的寒冰。窗外偶尔刮过的一阵风,都会使我的身子瑟瑟发抖。

人或许真的要远离故土,才能深刻理解故土的含义。

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2)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3)600字以上。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弗洛伦撒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安全、温暖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避而死亡。”

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

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对此你有何感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联系你的生活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行文畅达;感情真挚;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罗伯斯是古巴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在巴黎黄金联赛上,他创造了12秒88的成绩,一举打破了刘翔所保持的世界纪录。而在此前2个月,他背上厚厚的旅行包,选择了一路小跑从埃及到北京。“这十天比我二十年的收获还要多,因为我学会了一步步的生活。我至此才深深明白,其实,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方才有自己的出路,做人做事也是这样!”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正确,题目自定;(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回望走过的路程,定会有很多的感慨: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家长的体贴、朋友的帮助等等。那就把自己难忘的经历或感悟倾诉出来吧。以 “心声”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写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④文章内容充实,不要少于600字。⑤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相信你会做到: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家莫言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轻人在湖边散步,碰到了几位钓鱼的老人。年轻人一开始饶有兴趣地在那里观看,可是没多久就觉得没意思了,便对一位老人说:“一整天都呆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那位老人说:“如果你喜欢,自然会找到钓鱼的乐趣。”年轻人又问:“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老人们纷纷表示:“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对我来说也很高兴,再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钓鱼是这样,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心怀感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你的生命;没有老师的培育,就没有你的知识;没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你提供帮助,你的生活肯定会举步维艰。人生在世,可以说都是在别人的恩惠中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感激。感激是淡淡的花朵所释放的馨香,感激是小小的窗扉打开后所见到的第一缕阳光,感激是心灵上永远流淌的清泉!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众人拾柴火焰高。”《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整个小说系列的终结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最后哈利能够战胜伏地魔,离不开团队的力量;“8.8”九寨沟七级地震,遇难同胞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东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西飞翔。”

转眼西风刮起把东风压倒,树叶说:“向东飞其实正好。”

接着是势均力敌,东风对抗西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12.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题目一:自拟题目,以上述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文章。(上述开头不必抄到作文中。)

题目二:以“致蚂蚁的信”为题目,以大海的身份给蚂蚁写一封信。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多年的漂泊生涯,使我成了一个独居的男人。独居让我变得寂寞,也变得清醒,更变得脆弱。有时候在城市蜗居的陋室里,内心的荒凉像冬日的寒冰。窗外偶尔刮过的一阵风,都会使我的身子瑟瑟发抖。

人或许真的要远离故土,才能深刻理解故土的含义。

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2)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3)600字以上。

【答案】【参考例文】

思念故土

黄昏下,孤零零的身影伫立在城市的天桥中心,看着桥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漫上了心头,思念的心情被西下的残阳拉得好长、好远。我曾经是那么厌恶的故乡,是因为它的贫穷,我曾经是那么急切地想离开的故乡,是因为它的落后。而今,我身在这繁华大都市里,数着满街的高楼大厦,心里牵挂的却全是故乡,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细心回想故乡的山山水水,才发现原来身在故乡的日子里从未曾留意过故乡的一切,故乡的美,故乡的纯,故乡的真,我都视而不见。

归去的落叶将呼唤着对风的依恋堕入尘土,泥土将它的泪水珍藏一地,在矿藏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思念在等待中疯长,故乡的情在等待中蔓延。眼前飘浮着一浪一浪金黄色的波浪,那是麦苗成熟的风韵。低头聆听麦苗在土地里粗重的喘息,听风在庄稼地里窃窃私语,村民们心里充满了欣慰和安谧。儿时和姐姐手拉着手在麦田边打鸟,那是因为害怕烦人的麻雀偷去父母亲劳动的成果。一声鸣叫,小小的麻雀看见我逃之夭夭,我为逃走的麻雀而兴奋地摇晃着姐姐的双手,仿佛自己已成能帮助父母亲或对父母有用的女儿。稚气的小脸充满着胜利和骄傲,惹笑了正要吹过的秋风,安慰了雄赳赳,气昴昴立在地里的麦苗。

故乡的河流,静静地拥有她岁月的安谧,河边上的小林子,安稳地望着对面的小河。白青青的河畔,传来频频蛙鼓的声音,蜻蜓在河中央轻轻飞舞,一脚下去,点醒了正在沉睡的河水。河面上成群结队的野鸭,在河水里欢快地嬉闹。儿时的我早已脱悼穿在脚上的鞋子,进到小河的边沿,等待送上门来的小鱼。小鱼像是在和我做着游戏,明明是在河边上的,可当我伸出手的一霎时,它早已逃到了小河的深处。我看见它在小河的深处偷偷探出圆圆的小 脑袋,仿佛在得意洋洋地笑着我,我生气地从岸边捡起一块土疙瘩,用力扔向小鱼的身边,可除了水面上溅起一朵水花,小鱼早就游得无影踪了。我只好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小河岸边,叹口气,两手空空地回了家。

我思念的故乡,当我凝视窗外迷茫飘渺的雨丝,听着优美、动人的乐曲,我的心被带回了你的身边。曾经触摸到土地的灵魂,我知道,这时的我身处在地球东半部的黄土高坡上。在坡上的空地里,我席地而坐,风从身边吹过,吹走了我身上的尘埃,吹走了我全部的忧伤和欢乐。我开始静静地沉思,心灵便有了一种超俗的意念。身处在原地的时候,没有细心体会,那是因为心早就被轻风吹向远处,可现在回想起来,心灵深处一片的平静。

我思念着的故乡,如果我的心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鸽子,那我温暖的窝一定是你----我的故乡。秋色如水,春光明媚,冬夜里的星空,夏日里的炽热,都是我深深的思念。故乡的一棵树、一片土、一朵云、一团雾、一阵风、一滴雨、都在我的眼前浮现。经过弯曲的小路,来到河边的林子,我捡起了落在地上的一片黄叶。看着这片落叶,我把它顺手藏在了岁月的抽屉里,等待新生的机会。

城市的高楼里藏不住岁月的痕迹,它迟早会走向别处,而我故乡的抽屉里深藏着的那片落叶,就有着岁月滑过的痕迹,它一直藏在我心灵的深处。

多少年已没有看见过雪花飞舞的场面,深圳的天是不会下雪的。

大雪纷飞的日子,故乡里一片洁白。白了的屋顶,白了的树枝,白了的山,白了地。站在白茫茫的世界里,心里也纯洁了许多。风乍起,吹起门前放着的柴火,那随风飘动的细枝,在寒风显得瘦瘦。看门的大黄狗也懒得出窝,只探着脑袋,竖起尖尖的耳朵听着门外的动静。村子里的人们不再做农活了,只在家里悠闲地呆着。三三两两的庄稼汉子,约在一起打扑克。新媳妇们则聚在一起手里拿着毛线编织毛衣或者绣着鞋垫,绣着鸳鸯枕套。顽皮的孩子在地下支一个竹筐,等待麻雀进去,好抓它。

秋风飒飒,落叶纷纷,我慢慢走在城市的街头,思念如风一般飘向远处。

故乡的人是热情的,每当从乡亲们的家门前走过,乡亲们总会热情地和你打着招呼或拉你入屋叨叨家常。家里没有年轻劳动力的老人家,村子里的小伙子总是义无反顾地帮他们照料地里的庄稼,替他们把水缸里的水挑得满满的。乡亲们用纯朴的热情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没有任何的企图,没有任何的杂念,只凭着一股热情的劲头走向你的身边。

夜晚下的大都市被远处的霓虹灯笼罩得神神秘秘,到处充满着暖味。三三两两喝醉酒的年轻人,摇摇晃晃地从眼前经过,还不忘对着你调侃一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孩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浑身上下充满着活力。想起故乡的夜。那里星光灿烂,群星会聚,把整 个蓝天衬托得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明亮。推开窗户,月儿挂在柳梢的后边,柳枝的影子斑斑驳驳地映在了圆月里。有风吹过,月里人影走动,于是,把满腹的心事,悄悄向她诉说。

今晚月色正浓,赶紧许下愿望,托清风、明月把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给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出要求写出的主题是: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穷的魅力。围绕这个角度立意作文就很容易了。从文体上来说,本作文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可拟题目为:思念故土。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写出对故乡的怀念。

【点评】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充分阅读和理解前面的材料非常重要,审题难度也比传统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弗洛伦撒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参考例文】

心无旁鹜,虚怀若谷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然而又有一句古话说:“常问路的人才不会迷路。“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人生之路,修远漫漫,泥泞之路,坎坷不断。理想就在远方,既然选择了远方,不论路途多么遥远,便只顾风雨兼程。然而你是否想过,如果能向他人虚心求教,我们离理想是否更近了一步?

实现理想的方法无非两个,一个是排除杂念,坚持内心的目标;另一个则是虚怀若谷,向他人虚心求教。如果我们能将这两点融合在一起,我们与理想的距离将不再遥远。

心无旁骛,虚怀若谷,各有特色。心无旁骛能使我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摒弃一切杂念,无视一切风雨,无视坎坷,只顾风雨兼程,到达理想的彼岸。虚怀若谷则能使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是挫折时,向他人虚心请教,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找到通往理想的捷径。两种要素特点互补,缺一不可。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应使心无旁骛与虚怀若谷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实现心无旁骛,虚怀若谷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有理性的思维,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应思考做这件事的原因,或是这件事带来的结果。明确我们的目标之后,才能为我们的理想的实现指明一条道路。

实现心无旁骛,虚怀若谷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拥有自信和勇气。在我们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自信能使我们最大化的发挥出我们的力量。自信能使我们轻松的越过阻碍我们的障碍。如果没有自信,各种消极的思想便在心中滋生,从而破坏我们达到理想的决心。勇气能使我们坚强的面对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勇气能使我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没有勇气,何谈虚心求教?没有勇气,何谈获得帮助?没有勇气,何谈成功?

实现心无旁骛和虚怀若谷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坚毅的性格和谦虚的态度。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如果没有坚毅的性格,我们无法走完这条充满艰险人生之路。在穿过这条荆棘之路时,有时我们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这时便需要我们拥有谦虚的态度,当别人对你的行为提出建议时,你就要虚心地接受,这对于我们不走或少走弯路是很有帮助的。

心无旁骛,虚怀若谷,对于无用的闲言散语,无需理会;对于有用的建议,谦虚接受。坚定目标,不断努力,理想就在眼前。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给了两则材料,可以分别领悟两则材料的主旨,综合考虑,得到立意。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从文体上看,本题限定写议论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观点鲜明,论据典型、新颖,论证有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安全、温暖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避而死亡。”

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

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答案】

“什么是勇气?”有人会问。“勇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人会答。看不见?摸不着?我不禁产生了疑问,因为勇气总能在我迷茫时帮我找到成功的光亮。

毛毛虫变成蝴蝶需要勇气,虽然在这次变形之后毛毛虫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将从受人啜泣的虫子变成美丽的蝴蝶,但是你知道么,这通向新生的梦之路上,是多么危机重重,它必须在毫无保护自己能力的情况下,抵御自然的灾害,抑制天敌的进攻,每一项人类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毛毛虫来说,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唯有战胜自己,无所畏惧的虫子,才可以展开美丽的翅膀,在花朵的簇拥下翩翩起舞。

谈起勇气,让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董存瑞。那是多么伟大的勇气才可以鼓舞他作出那样的举动。当炸弹举在头顶时,董存瑞的表情是安详,幸福的。因为他明白,即使自己的生命再宝贵,但是在同祖国的和平相比起来,就变得渺小起来。这种对于祖国,对于革命的忠诚,就是出于一种勇气,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以至于他在祖国的利益与尊严面前,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勇气。当遇到难题时,要拿出能解决它的勇气。在遇到困难时,要拿出能克服它的勇气。当受到挫折时,要拿出站起来的勇气。在尝到成功时,要拿出更加努力 的勇气。

我明白到了什么,做什么事都要有勇气和信心,因为信心是让你站起来,勇气则是让你去做。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勇气——推动前进的动力!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写记叙文,欲扬先抑,从自己以前很胆小缺乏自信写起,写自己经过一些事,慢慢自信起来,有“勇气”面对一切,或在什么事情的影响下(书中的人物、名人故事)懂得了“勇气”不是天生的,是要培养的,“勇气”对于战胜困难挫折的重要性,写一篇夹叙夹广议的文章,叙说“勇气”的故事,揭示“勇气”的含义,赞美“勇气”之精神。第二种就是写议论文,以“人要有勇气才能进取才会成功”为论点,从生活中一些现象如害怕困难逃避责任写起,正反举例,举名人之举或生活中自然界中的事件,说明有无“勇气”的不同结果,从而倡导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点评】不管什么作文题,总有几种写法,首先在审题时要想到几种写法,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所以,考场作文,打开思路是相当重要的,这也必须靠平时写作实践中的多多训练。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对此你有何感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联系你的生活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行文畅达;感情真挚;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是因为说话的立足点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人生可以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商人说快乐是为了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生意日益红火。老师说快乐是为了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的那份欣慰。父母说快乐是为了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小妹说快乐是穿上漂亮的裙子过六一。同学说快乐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晴雨表中可爱的太阳。这是不同的 人对快乐不同的诠释,然而在我看来,快乐是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审题之后,我们可以拟定一个题目完成自己的作文。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罗伯斯是古巴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在巴黎黄金联赛上,他创造了12秒88的成绩,一举打破了刘翔所保持的世界纪录。而在此前2个月,他背上厚厚的旅行包,选择了一路小跑从埃及到北京。“这十天比我二十年的收获还要多,因为我学会了一步步的生活。我至此才深深明白,其实,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方才有自己的出路,做人做事也是这样!”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材料,看材料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可提取的角度。整体感知这则材料,它讲述了 古巴著名的田径运动员罗伯斯他背上厚厚的旅行包,选择了一路小跑从埃及到北京。启示我们“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方才有自己的出路,做人做事也是这样!”。这样审题之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主要的角度,就是对幸福的理解与发现,完成自己的作文。首先要考虑拟什么题目,确定什么样的主题,选什么材料,用什么结构成文等。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正确,题目自定;(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胡萝卜种子,尽管,眼下我还只是一颗种子。——题记

累得满头大汗,跨越一条急流之后,面对的是一座座高低不平的山丘;而当我们好不容易跨越这些山丘后,迎接你的是一座座巍峨的大山。一如已然发芽的胡萝卜种子,下一站,它还需要向着硕大的胡萝卜这一目标奋斗。

而懦弱者在前行的路上有放弃的打算,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山顶的风光有多美。

一如种子,破壳之疼可能是我们无法体会得到的。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成长之路漫长而曲折。小时候实在是天真得可爱,自以为是地认为什么都无法阻挡自己,便毫不畏惧地迈着大步莽撞前行。孰料,我们非但没有跨过去,反而因先前的毫无准备摔得头破血流。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惊讶地抬起头才发现,世界上原来也有能阻挡自己前行的障碍。

心里不由得打起退堂鼓来,想要做懦夫。退缩吧,让人生就在这里原地踏步。于是,我们就那样站在原地。只是,四周逼近的黑暗,填充着这颗扑通乱跳的心。日益迷惘间,萧瑟的风从耳畔吹过,一个冰凉的寒战之后,满心的孤独。我在想,蜷缩在土里的胡萝卜种子,一定也是孤独的。

也许过了很长时间,也许只是短短一瞬,我们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唯一的救星,尽管有人浇水有人拔草,但破壳,还得靠自己。于是,我们就有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勇气和力量。坚定心中的信念,抬起高傲的头颅,迈开自信的步伐,尽管一路上我们可能会拼得遍体鳞伤,头破血流,然而,不正是这头破血流,才换来这让人欢愉的叶芽儿么?

我们在黑暗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种壳”。久而久之,它们在我们眼里逐渐变小了,而事实却是我们长大了。所以,终于有一天,我们成长到足以冲破“种壳”,那是勇气凝聚成了跨越的力量。

头也不回地大步向前,我们胜利的笑容灿烂得可以与太阳媲美。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目是一篇材料作文,形式比较新颖,前面是一段引人深思的小故 事。从给的提示材料中,我们不难提取出“毅力”、“坚持不懈”、“天道酬勤”的写作方向,有很好的三种写作思路:“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可以写自己不为流言蜚语所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种子发芽以后”,可以写别人的前后态度变化,来表现世态炎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适合写一篇读后感,三种思路,都可以成文前两个题目适合写记叙文,后一篇适合写议论文。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时,审题要“三清”:一要看清材料,领会内容。二要理清内容,提炼中心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三要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回望走过的路程,定会有很多的感慨: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家长的体贴、朋友的帮助等等。那就把自己难忘的经历或感悟倾诉出来吧。以“心声”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写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④文章内容充实,不要少于600字。⑤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相信你会做到: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答案】【参考例文】

心 声

心声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呼喊,心声是心灵深处最真诚的声音。倾听声音,感受心声,你才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

聆听大海的声音,那声音从遥远的大海吹来,带着些海的气息。我就站在海边,海风缭乱了我的发丝,缭乱了我的心。我静听大海的故事,心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向往着大海的故事,向往着大海的宽容的胸怀。面对着大海,我的心似乎也变的宽阔许多。

倾听大海的心声,我的内心开始震撼:“我愿做一个像大海一样胸怀宽广的人。”

聆听云的声音,那声音从高高天际飘来,带着太阳的温暖,带着蓝天的活力。我静听云的声音,那声音告诉我,美丽的蓝天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勇于追逐梦想,再遥远的天空,我们也能抵达。

倾听云的心声,我的内心开始澎湃:“我愿做一个有理想,坚持奋斗的人。”

聆听父母的声音,那声音是如此的繁杂,深沉的心啊,到底装着些什么呢?我们生活在他们无休止的唠叨中,他们盼望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在一圈圈唠叨中,浓厚的爱层层包裹中成长着。

倾听父母的声音,我的内心开始呼喊:“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爱。但是我需要一片自己的天空,我要自己学着飞翔。我需要一块自己的土地,我相信,经过我的辛勤耕作,一定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而这些后面,有着大树为我支撑。我需要你们的理解与支持。”

鸟鸣阵阵、涓涓溪流、海浪翻滚、天高云阔;仔细倾听,这世间有如此多的声音。我喜欢倾听,听出他们内心的心声,最真挚的,灵魂的本质。

倾听着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我的心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般,充满了活力。我在倾听心声中长大。

静静倾听,一个个私语绵绵,从内心悄然绽放的心声在诉说着!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心声”就是指发自内心的声音,就是心里话。在写作时,首先要确定自己诉说 “心声”的对象,是对老师、同学,还是父母、亲友诉说心声。对象确定后,还要选择写与之相应的哪类“心声”。是选择“感谢”“鼓励”“怀念”一类,还是选择“埋怨”“嫉恨”“厌恶”一类。在写作时的人称运用上,最好选择第一人称“我”来写,因为写人物的内心、思想,只有写自已,才能写得真切。在写作的形式上,书信式、短信式、聊天式、访谈式、寓言式、戏剧式皆可大胆采用。最后要结合形式,美化语言。语言优美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具体可以体现在语句的优美、形象、深刻、细腻等方面,写时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不能故弄玄虚,无病呻吟。

【点评】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家莫言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充分阅读和理解前面的材料非常重要,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其蕴含的深层意义,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要讲了该如何正确的放弃否则会造成遗憾的观点。那么学生在作文立意时可以写成议论文,去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联系实际自己身上所经历的类似的事情,发表感悟。如:反思学习上轻易地放弃;反思现阶段叛逆期的固执地坚持导致的严重后果等等

【点评】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轻人在湖边散步,碰到了几位钓鱼的老人。年轻人一开始饶有兴趣地在那观看,可是没多久就觉得没意思了,便对一位老人说:“一整天都呆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那位老人说:“如果你喜欢,自然会找到钓鱼的乐趣。”年轻人又问:“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老人们纷纷表示:“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对我来说也很高兴,再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钓鱼是这样,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答案】

恬静执著品自高

恬静的心态,执著的信念,终会提升你的人生品位。

——题记

碧水微波,鳜鱼欢跃。一样鱼竿,两样收获。年轻的垂钓者仰天长叹,垂钓无功,那是 因为他心态浮躁;沉稳的垂钓老人则甩鱼入篓,怡然自得,那是因为他心态美好、宁静。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无论是江边垂钓,还是其他世间事,都需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然而,掩卷而思,借问茫茫天宇,借问芸芸众生,什么是美好的心态?

什么是美好的心态?垂钓老人把一尾鳜鱼装进鱼篓,他轻轻地告诉我,美好的心态是这样的:一条大鱼游过来了,“扑哧”一声咬去了甜甜的鱼饵,然后挣开鱼钓,逃走了。但是不急不躁的人儿,仍然稳坐在岸边的青石上,恬静沉稳地守望着他长长的鱼竿,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条鱼。垂钓人的心态是平和的,像天上悠悠的白云,像林中和谐的鸟鸣,像夕阳映照下绿茵茵的草地。拥有了这样的心态,拥有了这份沉静和闲适,才会有丰硕的收获,才会有鳜鱼的接踵而来,欢歌跳跃。这是垂钓老人的心态告白。

什么是美好的心态?语文老师告诉我,美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恬淡而不乏执著,闲适而蕴涵着追求。美好的心态,是乍暖还寒时候“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恬静淡雅;是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愉悦,超凡脱俗;亦是“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神清气爽,昂扬奋发;是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明净,踌躇满志;亦是莘莘学子沉静刚毅的灯下研读,从容镇定的临场应答。有了这样美好的心态,诗人才得以成就他们壮丽的篇章,英雄才得以成就他们的功名伟业,学子才得以实现他们的宏图大志。

美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恬淡而不消沉,闲适而思进取。这也是语文老师的谆谆告诫。

什么是美好的心态?一位老将军告诉我,美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从容而又执著,镇定而又睿智。美好的心态,是诸葛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沉稳睿智,是危难时刻处变不惊巧施空城计的琴声不乱。一位刚刚从奥运赛场凯旋的体育健儿告诉我,美好的心态就是面对竞争强手时的坦然自若,就是坎坎坷坷之后永不言败、继续拼搏的微笑。

美好的心态就应该是这样的:从容而又执著,镇定而又睿智。正因为这样,诸葛孔明才敢凭借空城,从容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我国的体育健儿才得以在奥运赛场赢得金牌,高唱国歌。

欣赏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欣赏岳鹏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但我更欣赏垂钓老人的美好心态,沉沉静静,执著守望的风采。

两根钓竿,一缕哲思。碧波荡漾,心潮澎湃。浮尘莫叹,沉静执著。拥有了这样美好的心态,我们就能漫观天际云卷云舒的壮丽景色,我们就能像那位渔翁一样,守望好人生垂钓的长竿,笑迎一尾尾肥美的鳜鱼,飞入收获的鱼篓,溅起一串串美妙的人生之歌。【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仔细阅读所给材料,从整体上感知、揣摩,特别要抓住垂钓老人富含哲理的话。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人生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否则易于烦乱躁动,终将一事无成。

【点评】本文主旨鲜明,文采浓郁,说理有力,引人入胜。文章主体行文的结构技法尤其令人赞叹。小作者把并列式结构与对比式结构技法结合在一起,既有宏观的并列式,又有文段内的对比式,使得议论阐述气势恢弘,主旨鲜明,读来令人颇受启发。

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心怀感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你的生命;没有老师的培育,就没有你的知识;没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你提供帮助,你的生活肯定会举步维艰。人生在世,可以说都是在别人的恩惠中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感激。感激是淡淡的花朵所释放的馨香,感激是小小的窗扉打开后所见到的第一屡阳光,感激是心灵上永远流淌的清泉!

【答案】

心存感激

对他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存感激,就要布施行善,多诈矛,少掠取,使自己心灵富足。要懂得给予,就永远有可给予;贪求 索取,就永远要索取。给予得越多,收获也越多;索取得越多,收获就越少。人的一生,为他人付出得越多,他的心就越富足,他就越过得胸怀坦荡,泰然自若。一个人给予得越少,他的心灵就越干枯,他就越过得心神不宁、惴惴不安。心灵富足的人必会爱人,因为爱就是给予,爱就是富足,爱就是宽广,爱就是一切。得到别 人帮助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想起往日他对你的关心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让友谊常在。心 存感激就必须宽容,宽容是给予的一种高级境界,是通往我们精神和灵魂净化之路的钥匙。能够宽容的人就能够获得力量的循环增长。宽容他人,能够享受到生活的 美好。

对生活心存感激,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许多事情往往都是双刃剑,若只看到刀刃的一面,受伤的永远是自己。生活是什么?生活是那河中的水、指间沙,我们必须健康快乐地活着,这虽然不平凡,可对于那些重病垂危的人来说该是多么珍贵呀!

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父母是我们心的依靠和归宿,有两的日子是头顶撑起的一把伞,伤心的时候是为我们擦去泪花的手帕,对父母要心存感 激,就要常 唤醒沉睡的良知,在自己的小家庭装饰得豪华如宫殿时,去看看父母的房子漏不漏雨;在外饮酒作乐、潇洒走一回时,想想父母在家里是否感到孤独。

对事业心存感激,就会忠诚敬业。在你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只有心存感激,才会对事业忠诚,才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内驱力,将你现有的成功看成是一个巨人的感动,你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做出感动他人、感动自己、感动公司乃至感动中国的壮举。人类应该恢复自身的本性,时常学会感动,心存感激。感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

心存感激将使你获得力量,使你产生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所包围。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吧!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作文文题意义明了,审题没有难度。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用并列和层进式的结构,先用两个层次写自己感激父母、感激老师,再进一层写对社会的感恩,叙说父母养育自己的朝朝夕夕,老师教育自己的点占滴滴,和谐的社会环境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感。另一种写法就具体写自己心中对某人一直怀有感激。不管怎么写,在结尾都要稍加议论,说明要“学会感激”才会懂得生活。总之本作文应以“个体”感受为中心,写出我的真情实感,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深刻性、典型性,综合运用抒情、议论等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众人拾柴火焰高。”《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整个小说系列的终结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最后哈利能够战胜伏地魔,离不开团队的力量;“8.8”九寨沟七级地震,遇难同胞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

团队的力量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今社会,个人英雄主义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筷子定理,当只有一根筷子时,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折断它,当几根筷 子分开时我们同样也能够不费多大劲就折断他们,但是当一把筷子绑在一起时,我们会发现,似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还是无法折断他们。这就像是团队的力量,联合起来,就是坚不可摧,所向披靡。

有一个比较另类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道理。田忌赛马,想必大家都听过,用劣等的马对付对方优等马,以优等马对方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付对方的劣等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团队中的人员并不一定全都是优秀至极的,但是却通过配合赢得胜利,若是让一匹优等马和三匹马轮流比赛,就像它在优秀,恐怕也难退失败的结局吧?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广为众人所知,吕布有着超乎常人的武力,却仍然难以抵挡刘关张三兄弟的联合进攻。而相反的例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战国后期,秦国异常强大,它采用了连横的策略,远交近攻,而另外六国则因为自身利益而不肯联合,最终被秦国一一击破,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一箭易折,五箭难摧”正是这个道理,团队合作使人成功,刚愎自用,自私自利使人失败。

《动物世界》是大家都十分喜爱的节目,而其中讲述一种候鸟,每年在迁徙的时候,都会飞越喜玛朗雅山的珠穆朗玛,那个8848.13的高度,它们要经过生与死的浩劫。而这只是其中之一,高空中虎视眈眈的金雕时不时就要进行偷袭。而候鸟们的团队合作堪称典范,它们集体飞行,金雕就不敢靠近,这样就能轻易的避免死亡,而落单的候鸟,则很容易就被金雕们捕获。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一个团队能股更好的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取得优势,而人类是高等动物,更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则。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不仅要拥有智商,而应该掌握团队的力量,这样在人生路途上必是势如破竹,一帆风顺!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两个材料。其一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整个小说系列的终结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最后哈利能够战胜伏地魔,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其二是“‘8.8’九寨沟七级地震,遇难同胞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所以要审题立意,就得注意以下两点:一个是要找出这两个材料的共同点;另一个是找到关键句即“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团结起来力量大。此立意为最佳角度。

【点评】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 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东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西飞翔。”

转眼西风刮起把东风压倒,树叶说:“向东飞其实正好。”

接着是势均力敌,东风对抗西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首先认真分析材料:因为树叶是叙述主体,从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去分析树叶。树叶为什么不断改变说法?答:不坚定。为什么不坚定?答:无法对抗风。为什么无法对抗风?答:无能力。它一直没能力吗?答:不。长在树枝上的时候能紧紧抓住树枝,能为树提供营养,能抗击风雨。现在为什么被风吹来吹去?答:太轻了(没分量),离开树枝没有力量了。树叶要怎样才能不被风吹来吹去?答:不要离开树枝,或者自己变强大,像大树一样,像石头一样,向高山一样。变得有份量。树叶不断改变说法有什么错误?答: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把树叶比作人是哪种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失意者。没有能力,没有分量,不能坚持信念的人。充满无奈和辛酸,夹缝中生存的人,随遇而安、死要面子、“精神胜利法”者;无力抗争者的自欺欺人者。可以说明什么道理?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被别人作弄,自己要有能力,要有份量,要坚持信念。如果从肯定树叶角度入手。中心论点可以确定为:既然不能改变局面,要学会改变自己,身处劣境更要乐观豁达。面对不可抗力,以积极态度面对;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目标。我们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选材、立意,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但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能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为最好选择。

【点评】写材料作文时,审题要“三清”:一要看清材料,领会内容。二要理清内容,提炼中心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 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三要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

12.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题目一:自拟题目,以上述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文章。(上述开头不必抄到作文中。)

题目二:以“致蚂蚁的信”为题目,以大海的身份给蚂蚁写一封信。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致蚂蚁的信

亲爱的蚂蚁:

你好吗?

当你看到我这封信时,或许你正躲在贝壳中准备入睡,聆听着我拍打礁石的声音,吹着我上空传来的风,两眼又不甘地寻找黑夜里消失的尽头。

我听见你在哭。别难过,你看不见我的尽头,是因为你还在黑夜里。暗夜中,没有光芒,你泪眼朦胧,看不清眼前的世界。擦干你的泪水,慢慢枕着我的涛声入眠吧。晨光熹微,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我身上时,你会看见的——天与海蓝色相接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尽头。你要快乐些,勇敢地去追逐太阳,用双眼来看这美丽的世界,当你擦亮双眼,你会发现我的浪花也很美。

看到这儿,你觉得好些了吗?不过,即使看到了我的尽头,又能如何呢?会感动吗?会兴奋流泪不止吗?会惊讶吗?显然都不会。最多只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吧!最多面对初升的太阳、波光粼粼的海面感叹一声:“啊,大海真美!”

亲爱的小蚂蚁,知道吗,有些美好的东西不一定要看得清楚,事物既然美好,便必然要保持它的神秘。世间万物,美处处存在,但它们都在隐藏自己,有心人发现它享受那份美好是欣喜,但远远欣赏,保持它的神秘又何尝不是幸福呢?

不要为发现不了的边际尽头而难过,更不要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 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

小蚂蚁,你明白吗?

大海有尽头边界,活着更是有价值和意义。擦干眼泪吧,你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你需要一份勇气去追逐;你需要一颗明净的心去体味……去吧,愿我在最后能看见你的笑颜。

祝: 快乐常在!

你的大海朋友 20XX年X月X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一)作文一:这是一道续写题。续写也要符合原材料的主旨,只不过是对原材料内容的深入挖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审题立意:续写故事形式很新,考生只要有点生活阅历,要写的事、要说的话还是很多。从材料中“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这一句分析,可以得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或“走好脚下的路不必在乎终点”、“正视现实,扮演好自己的角度”等主旨。围绕其中任意一方面来写作即可。选材:可以选择生活中能够突出主旨的人、事虚构故事,即把蚂蚁想象为生活中的某一个或某一类人,写小蚂蚁漂洋过海,上天入地,经历重重磨难,演绎无数精彩的人生。写作手法:想象的写法必不可少,当然,细节描写更不可缺少。还可以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彰显主题。

(二)改作文要求写成一封信。是以大海的口吻给蚂蚁写一封信。写信,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形式,向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对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讲述自身经历…每个考生也都有话好说。

审题立意:根据题干的要求,必须写一封信。小蚂蚁的故事看似很幼稚,故事里面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审视材料的主体内容,主题应该围绕“走好脚下的路不必在乎终点”“正视现实,扮演好自己的角度”拟写即可。

选材构思:可以通过写大海的种种遭遇,并由此引发不同的思考,以此告诉蚂蚁的人生之路及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样,就符合了故事的主题,又给读者以人生启迪。

上一篇:公司年底发工资 男子领到100多斤五毛硬币下一篇:中南大学分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