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思修材料分析题

2024-05-25

2019思修材料分析题(共6篇)

篇1:2019思修材料分析题

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

请结合本课程所学理论,分析以下两个材料,并在材料范围内自己选取内容、角度和拟定题目,撰写两篇小论文。要求:文题相符,观点正确,有个人见解,逻辑性强,书写工整,每篇不少于400字。

1、(本题20分)

【材料一】深圳某私企老板说:这几年来,由于轻信生意场上的“朋友”,我用建材时被人以次充好,损失了好几万。在我看来,信用就是说话算数、欠债还钱。我是老板,我就不能拖欠工人工资,答应过的工钱一分不少。只有被骗过、被坑过之后,还能坚持为人的正直和信用,才是最难得的。

【材料二】在某省的一个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发现收到的毕业生自荐书上大都列满各类奖项,还附有荣誉证书复印件,似乎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堪称品学兼优的可用之才。然而,记者走访后却发现,原来许多证书不过是“移花接木”、“人工制作”的。在某校竟有66%的大三学生认为“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论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2、(本题20分)

2013年6月15日四川省达州城区,蒋婆婆摔倒在地,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表示,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蒋婆婆则称是3个小孩将自己撞倒。后经过司法调解,三家长无奈答应各赔2500元。但家长认为,蒋婆婆是故意讹诈,后于11月21日其中一名小孩的家长江先生到南外镇派出所,以敲诈勒索为名报警。该派出所证实警方以欺诈立案。11月22日,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蒋婆婆系自己摔倒,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因敲诈勒索,公安机关给予了蒋婆婆和儿子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不过,考虑到蒋婆婆已年过7旬,行政拘留依法不予执行。但是蒋婆婆仍不服,仍坚称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她觉得自己被冤枉,甚至赌咒:“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面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将申请复议。该案也成为国内第一起由于救人被讹而司法介入的第一案。问:请从道德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并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

篇2:2019思修材料分析题

背景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从多个方面强调了诚信、公信力和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黑名单制度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完备,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成效不断扩大……“信用中国”建设进入快车道,步入了全面深化、合力推进的新阶段。

2018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包括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造谣传谣,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扶贫脱贫失信问题,拖欠工资问题,“不合理低价游”等。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熟人社会”的逐渐消隐,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经济社会交往常常在陌生地、陌生人之间进行,失信现象逐渐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大问题,电信诈骗、偷逃税款、虚假广告、新官不理旧账……种种失信现象,不仅成为百姓诟病的“痛点”,也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德之本,更是立国之本!可是回归现实,事关孩子的疫苗造假、跨省倾倒有毒污物、拒不执行法律责任的老赖……一个个事件不断降低了老百姓对旁人、企业、国家的信任分,该信任谁?哪里值得信任?社会还有“诚信”可言?中央文明委此次对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无疑是重塑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良好风尚的有力举措。>>>翻页查看综合分析 中公解读 [提出观点]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诚信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诚信作为基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发展,诚信始终是人的高尚品德,是企业流不走的“黄金资产”,是社会最为可贵的公序良俗,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软实力。[权威论述] 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习近平

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以徙木立信之态取信于民,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李克强 [现状问题] 个人诚信缺失。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电信诈骗等等,不一而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充满了猜忌、怀疑和不信任感,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恶化下去,必然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诚信失去信心,社会诚信就会成为失去社会基础的空中楼阁,或者变成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口号。

行业诚信缺失。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企业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二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三是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出口骗税、上市公司做假账、失实账等行为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四是企业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令人防不胜防。

政府诚信缺失。某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地方政府的群众满意度不到四成,其中群众最不满意的前三项依次是腐败渎职、盲目搞政绩工程、政务财务不透明。[影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诚信不仅是衡量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尺,也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山寨食品、伪劣玩具、黑心作坊,到近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从少数企业拖欠赖账、合同违约,到偷税漏税、财务造假,等等。企业失信,从短期看,可能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赚取高额利润,但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无形中损耗了自身信誉,长期会丧失消费者信任。有的企业失信,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国无信,难以昌盛。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在一些国家,开证明不用盖公章,签个名就行;下馆子不用开发票,有收据就行;买车票不用找黄牛,网络预约就行……事实上,这些国家普遍诚实守信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失信惩戒机制。如果不对挑战社会底线的失信行为加以惩戒,损害的不仅是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还有司法公信和权威、社会公平和正义。>>>翻页查看对策措施 对策措施

做好诚信教育,从思想上进行预防。要从学校教育公民诚信,要从社区教育公民诚信,要从用人单位教育公民诚信,要从管理部门教育公民诚信,总之,要让公民处在诚信教育的空气中,让其自觉接受诚信的滋养,让其树立其“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基本思想意识,让守信成为社会风尚,让失信成为“过街老鼠”。做好这个工作,需要全社会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群体,所有地方都行动起来,打造“诚信教育”的大众文化。树立诚信标准,在行为上进行治理。要设立公民言行诚信标准,为公民诚信行为树立起标杆,标准建立要科学、规范、严密,不让公民有失信的机会,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让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建立诚信制度,让制度作为诚信保障。一是从法律层面说,应该有严惩失信的制度法规,为司法部门提供依据,同时,用法律震慑失信行为;二是从行业层面说,要建立行业失信惩戒机制,对于失信者,拒绝其在行业发展;三是从政府层面说,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失信人进行联合惩戒,打造联合惩戒威力,通过威力震慑,提醒人们远离失信。>>>翻页查看文章素材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治理失信顽疾要下猛药

2.让失信者有“痛感” 守信者得“甜头” [精彩开头] 示例一

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通过弘扬诚信理念、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诚信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诚信缺失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示例二

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既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完善,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既有利于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现代社会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近年来,更是在多个领域加大了惩戒失信、打击失信的力度,逐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网络。[精彩分析] 示例一

失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毒瘤。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话虽如此,但社会缺乏诚信、公众互信度低酿成的苦酒,仍屡见不鲜:诸如论文造假、恶意欠薪、毒奶粉、地沟油等一系列突破诚信底线的严重事件,恶化了社会诚信氛围,成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毒瘤。企业怕骗、个人怕坑,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受到了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小心谨慎。当下失信现象几乎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形成谁也不敢相信谁的尴尬局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自危、尔虞我诈、互相伤害的畸形社会,必然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倒退,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示例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守信不单是个人修养的证明书,也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有学者说,信任是一个复杂社会的简化机制。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人际交往既亲密又清澈,社会治理既简单又高效。而一旦假货招摇过市,人们只能劳心费力地去学习如何识别真品;一次出尔反尔,“人格担保”黯然失色,定金、抵押不断加码。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也大大推升了社会正常运行的成本。特别是如果“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益”的现象得不到纠正,失信成本保持低位,更会出现以狡诈为美德、以虚伪为能力的“诚信滑坡”“信用破产”,给法治、道德带来整体冲击。[精彩结尾] 示例一

治理失信问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各地应将责任充分落实细化,尽快消除治理过程中的盲区盲点,敢于“手起刀落”,将普遍治理专项化、专项治理常态化。期待在各方努力下,诚信的社会环境能早日形成。示例二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让失信的“老赖”寸步难行,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失信行为,促使人人讲诚信、守信用,养成一种诚信自觉,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让诚信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资料来源:

篇3:2019思修材料分析题

一、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综合近几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 一般而言, 其命题呈以下特点:

1. 以史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用文献资料、评论、图片资料等史料入题, 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这类问题,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 在“双基”的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避免孤立、片面的死记硬背。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注重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 实现材料与历史基础知识的正确链接, 从而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2. 以时政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是近几年来,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考试的一大特点, 尤其反映在历史材料分析题上。通过时政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处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时政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体现了政史结合、学科综合的理念。针对这类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瞄准时政热点, 突破学科综合, 培养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感知能力, 加强学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交叉感,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其实就是历史在今天的映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活动、距今时间比较近, 对今天社会影响较大的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及涉及时政热点的历史往往值得重点关注。如2007年大多中考卷以中日领导人互访、抗战胜利7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创建和谐社会等几个社会热点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2008年中考重点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日关系、西藏民族关系、四川汶川大地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进行命题。

3.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材料, 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创设情境, 然后联系历史, 提出要解决的历史问题, 以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命题思路体现了课改贴近学生生活的要求。如2008安徽卷第15题:2008年, 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 (佟志和文丽) 50年的婚姻生活, 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 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 回答问题。

镜头1:《金婚》第4集中, 1958年, 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1) 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 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运动。 (1分) 这一运动的主要失误之处在于。 (2分)

镜头2:《金婚》第12集中, 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佟志说:“最高指示, 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 一边高喊:“最高指示, 打倒一切反动派!”

(2) 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2分)

镜头3:《金婚》第36集中, 1991年, 工厂要和港商合资, 动员职工买股票。

(3) 镜头3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中任选一例, 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4) 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该题以热播电视剧《金婚》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现代史, 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针对这类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要善于抓住学生比较贴近的社会生活热点知识进行复习。

4. 以假设办报、课本剧、活动等方式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此类题目通过创设情境, 或叙述一个历史场景、或设计活动课题、或设置探究性课题, 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 进而考查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这种题目常与当前形势、生活实际相联系, 往往是综合性较强的开放性试题, 它体现了学科内多目标的整合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学科综合意识, 基础知识要扎实, 思路要开阔。针对这类题目, 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学科联系方面锻炼思维的能力, 同时注意加强专题复习。

二、解题方法和步骤

要在历史考试中考出理想的分数, 除了较扎实的基本功外, 还需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我认为答题时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步骤:

1. 认真读题

在读题环节中, 先读设问, 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 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 这样做可避免盲目读题, 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 要关注那些与课本相关的词语、句子和图片, 特别注意材料标题、注释、出处、时间、人物、图片的文字说明和漫画的深刻寓意等, 因为这些信息都是我们寻求答案的最直接的依据。

2. 寻求答案

读题环节完成后, 就需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寻求材料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进行回答。人们常说“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材料解析的答案大多来源于课本中的内容, 也有的来自材料中, 而开放性的设问则需要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回答, 也可以结合政治课本、时政新闻进行回答。对于开放性的问题一般言之有理, 即可得分, 切忌只言片语、答非所问、不知所云的答案。

3. 书写答案

首先答多少才算合适?这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棘手问题。答多了会浪费时间, 答少了拿不到高分。常规情况下, 可结合试卷中每个设问的分值进行回答。其次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 答案尽量要点化和序号化。最后书写一定要认真、有条理, 令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4. 检查答案

篇4:地理读图材料情景题分析

材料情景题是一种由以前的问答题演变而来的,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等多种答题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式题型。材料可由文字提供,也可由地理图像构成。

一、 材料情景题的特点

1. 测评的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这种题型一般设问的角度新颖、内容广泛,设问内容既可包括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演变和地理名称等感性知识,又可包括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从自然到人文,从国内到国外,从远古到未来,既能测评学生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测评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试题多以提供地理信息资料、设置解题情景,常常以地图、图表、示意图为切入点,以读图分析为主要线索,对考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按试题要求做出解答。设问的形式包括叙述、说明、解释、对比、推论、分析、应用、评价、预测等等。答题的形式也有:填充、填表、连线、选择、绘图、判断等多种形式,并且向小型、系列、分层发展,要求考生逐一解答,既引导了考生的解题思路,又有利于避免考生漫无边际胡猜乱答。有的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测评在现代教育测评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高考改革,跨学科综合题的运用,使这一题型更是生动。

二、 材料情景题的举样分析

例1(2008年山东文综卷,5~6题)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

C. 山地荒漠带D. 山地冰雪带

(2)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 降水B. 下渗

C. 蒸发D. 地表径流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图为设题的背景,考查自然带谱、水循环等知识点。

(1) 四座山中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地理分界线,不可能有山地荒漠带,排除C;黄河北、东、西三座山均处于温带,可排除A;山地冰雪带在此区域属季节性自然带,如秦岭夏季就不可能有。

(2) 根据表述黄土塬是受河流侵蚀较小的黄土地貌类型,因此,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最弱。

答案:(1) B(2) D

例2(2008年全国Ⅰ卷,第36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以特定区域图为设题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全面。

(1) 从经纬网看,易知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它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为盆地。

(2) 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 水流流速慢、利于泥沙的沉积;上中游的来沙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低);下游地势平坦等有利于河流三角洲的形成。G河位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M点以上多是盆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易于泥沙的沉积,因此到达下游的泥沙较少;M点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快,不利于泥沙的沉积,所以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答案:(1) 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 北、东、南 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为盆地。

(2)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内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容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流速大。

②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3(2008年四川文综卷,第39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如图)

(1) 分析第一幅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 依据资料和图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解析: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展的“流域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以流域治理和水利工程兴建为龙头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目的在于解决大批失业工人就业和减少区域常发生的洪涝灾害,1933年5月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局(TVA),负责建筑水坝和电站,发展流域内田纳西、北卡罗来西、肯塔基、弗吉尼亚、密西西比、乔治亚和亚拉巴马七个州的经济和福利事业。通过投资、特殊投资政策及税收政策,到1944年9月,沿河建立起主坝和许多其他工程,给军需工业、制铝工业以及橡树岭原子弹生产提供了所需电力,使300万英亩农田得以免受水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整个流域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九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利用来源于新课标必修三的课本内容,如果学过则很简单。没学过则主要考查读图、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好材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如第(2)题结合第一幅图引起环境问题的现象已给出,只需进一步答出后果即可。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篇5:思修前四分析题

一、理想信念以及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2、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统一的一面: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2)正确对待现实中的顺境与逆境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2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

3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3、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二、中国精神的传承弘扬

1、中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习近平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紧密相连,都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1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 2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时代内涵; 3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内涵; 4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到民族精神中。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体现为: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2)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不断学习和积累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勤于思考;积极投身实践,勇做改革创新实践者和生力军。

三、人生价值与人生环境

1、人生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2)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杜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3)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4)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5)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2、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观。

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3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4、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四、中华传统美德与革命道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3)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两种错误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3、中国革命道德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

中国革命传统:a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b是对中国传统优良道德的继承和发展,c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d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4、中华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的关系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中华传统美德的长期发展和丰厚积淀,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槽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5、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6、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2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

篇6:思修考试案例分析题

1.余某与刘某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余甲、余乙。后余某与刘某因感情破裂离婚,两个儿子归刘某抚养,余某每月支付生活费若干。数年后,刘某与林某结婚,当时余甲已工作,余乙随刘某改嫁。刘某与林某又生一子林丙。余某离婚后未再婚,并于1999年去世,留下遗产4万元。2000年1月林某去世,留有家中财物共值12万元。问:余某与林某的遗产该如何分割?请说明理由。

答: 余某死亡时与刘某已不存在夫妻关系,因此余某的4万元由其子女即余甲、余乙,一人2万。林某死后,首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刘某可得一半遗产6万;剩余6万由刘某、余乙、林丙平分,各分2万。原因 《继承法》第10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2】宋某“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含冤入狱,妻子也离开了人世。1980年平反出狱。宋某有两个儿子宋甲和宋乙。宋甲在外地工作。宋某平反后随宋乙及儿媳妇黄某及孙子宋小乙共同生活。同时,因狱友姚某夫妇双双去世,宋某收养了他们的女儿姚小甲。1990年,宋乙因病去世。宋某随之瘫痪在床,一直由黄某尽心照顾。1994年宋某去世,留有遗产10万元和一份遗嘱.遗嘱写明给宋某的亲妹妹宋丁2万元,但宋丁于1993年去世。宋甲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继承人,遂将10万元全部取走。宋某的亲弟弟宋丙认为宋某当时在狱中,已故双亲全由自己养老送终,宋某的遗产应分一份给他,便起诉至法院。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要求得到给其母亲的2万元。问:遗产该如何分配?说明理由。

答: 宋某的妹妹宋丁比宋某去世的早,所以不发生遗嘱继承,而遗嘱继承是不能代位继承的,所以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没有权利继承宋某的财产。宋某的弟弟宋丙是第二继承顺序,当第一继承顺序的继承人仍然健在并没有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顺序的宋丙也没有继承权。因宋乙去世的比宋某早,所以宋乙的儿子宋小乙享有代位继承权,作为丧偶儿媳的黄某,对公公宋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有继承权。宋甲是宋某的亲生儿子,享有继承权。姚小甲是宋某收养的养女,同样享有继承权。因此,宋某的遗产由宋甲、姚小甲、黄某、宋小乙4人均分,每人2.5万元。

【3】李树钢以打渔为生,有两层楼房一栋,共12间。其女李玲出嫁多年,常有来往。长子李金喜,用自己的经商收入建房4间,自成家庭;李金喜前妻早丧,遗子李山;后妻任平,生子李林。李山是复员军人,成立小家庭也用复员费购置新房2间,其妻何慧,生女李洁。李树钢的次子李金兴已病故,妻子王氏带儿子李明星另嫁,李树钢有一友宋健从帮助过李树钢,李树钢想赠与宋健一笔钱,但其未接受。李树钢即写下字据将自己房屋2间待自己死后赠与宋健的儿子宋明。今年初,李树钢、李金喜、李山三人同船打渔,遇台风船毁人亡,但各人死亡时间不能确定。丧事完毕,死者亲属们为房产分割发生纠纷,李玲主张,其兄已死,她是李树钢唯一在世子女,要求继承李树钢的房屋12间;任平认为李玲是出嫁女,不能回娘家分房子,她系李树钢的丧偶儿媳,因此房屋应由她和李林继承,另外任平还认为李山也系其子,她亦有权继承李山房产。何慧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她及李洁均请求分割财产。李明星也要求继承。宋明得知受遗赠后3个月来一直未表示态度,但在发生纠纷时也提出分割遗产要求。

问:1)请说明本案的被继承人和遗产。2)请说明被继承人死亡时的先后顺序。

3)本案当事人李玲、任平、李玲、何慧、李洁、李明星、宋明能否分割遗产?应该如何分割?

答:

1、被继承人李树刚,遗产12间的一栋楼房;被继承人李金喜,遗产2间房(另2间为其妻任平财产)及从父亲李树刚处继承的遗产的一半(另一半为其妻所有);被继承人李山,遗产1间房(另一间房为其妻所有)及从父亲李金喜处继承的遗产的一半(另一半为其妻所有)。

2、李树刚先死,李金喜次死,李山最后死。法律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人在同一事间死亡而无法确定死亡顺序的,如果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就推定长辈先死,晚辈后死,同辈同时死亡。

3、宋明根据李树刚的遗嘱可以获赠李树刚两间房;李玲、李金喜、李明星(代位其父李金兴)继承李树刚剩下的遗产10间房——平分,每人各得三分之十间。具体继承办法可以商议,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李山、任平、李林继承李金喜的遗产——平分

二、何慧和李洁继承李山的遗产——平分

【4】王某有一女王乙、二子王甲、王丙,配偶、父母均已逝世,王某长期与王乙共同生活,后王乙因病去世。王某与女婿及一外孙女共同生活。王甲有一子。王丙婚后无子女。1994年王某去世,留有遗产三万元。王某去世后,王丙因伤心过度相继病故。问:财产如何分配?法律依据是什么?

1、王某去世,由于没有留遗嘱,则适用于法定继承,由子女、配偶、父母继承。由于配偶、父母已经去世,则第一顺序继承为子女(甲、乙、丙),由于女儿乙已经去世,由外孙女代位继承。丙已经去世且无子女配偶,则视同放弃继承权,甲按照法律规定继承。

2、如果女婿在乙去世后对王某尽了赡养义务,则可以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3、答案为由女婿、外孙女跟甲共同继承,由于女婿尽力主要的赡养义务,可以多分

法律依据: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第十二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十三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5】李甲14岁,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在放学回家路上,李甲看到某上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奖券为20元一张,最高奖金为5000元,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答案要点:(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2】某甲幼年丧母,由其父抚养长大。后其父再婚。某甲与其继母乙格格不入,造成父子关系也较紧张。后因矛盾激化,甲与其父立据宣布脱离父子关系。几年后,甲父死亡,临终留下遗书:要求把其存款平均分给甲、其妻乙及其与乙的儿子丙;但在执行遗嘱时,乙阻止将存款的1/3分给甲,声称甲与其父已脱离父子关系,已无权继承其父的遗产,并将该存款取走。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试析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案要点:依我国婚姻法、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父子系血亲关系,不能人为解除。甲父子所立“脱离父子关系”的字据,不发生法律效力。甲父所立遗嘱是有效的,故应按遗嘱进行;但由于该项存款系在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共同财产,应将其中一半划归其继母乙,其余的一半再按遗嘱平均分配。

【13】张某今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取回彩电。

请问:此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要点: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ll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4】准新郎推迟婚期,准新娘状告法庭

距婚礼还有4天,准新郎突然悔婚。“新娘”拿着男友打的“精神欠条”告上法庭。30岁的任某和比自己大8岁的申先生,原来商定在2004年4月24日举行结婚仪式。任某将结婚日期提前通知了家长及亲朋好友,并为结婚准备了酒席、购置了家具,部分亲戚朋友还送来了贺礼。2004年4月20日,准新郎突然提出推迟婚期。女方无法接受该事实,要求男方给予精神赔偿。准新郎向女友任某出具了一份“精神欠条”,同意因推迟婚期赔偿女友精神损失1万元。因为婚期一再推迟,2005年4月10日,“新娘”任某手持男友写的“精神欠条”,将男友告到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准新郎辩称,他所写的赔偿欠条,是在女友家被逼写出的,不能作为赔偿的依据。分析: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由于准新郎无故推迟婚期,给原告的精神造成了一定损害,男方应向女方赔偿精神损失1万元。

【15】男子开玩笑将女子推入江中致死自信能将准女友推出江岸后拉得回来,杨银林双手抓住准女友的双肩朝江面做了个一推一拉的动作,没想“玩笑开大了”,她被推进长江溺水死亡。杨银林、小帆(化名)等4人在南岸区南滨路烟雨公园的江边石梯处玩耍。因7月下旬暴雨连连,所以当天江面洪水滔滔,杨感到危险,就喊小帆上岸。小帆说“我不上去,你来推我嘛”。杨为了吓唬小帆,就双手抓住小帆双肩,朝长江方向一推,然后往回一拉。哪知小帆当即仰面坠入江中。随后,杨跳入江中,但没有救起小帆。3天后,小帆的尸体才被打捞上来。分析:杨银林过于自信,导致悲剧发生,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刑事责任。

【16由于未按合同约定规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2005年12月28日,北京市昌平法院正式受理此案。结合实际,利用你所学过的原理进行分析。答案:

(一)分析得出是:关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问题,结合大学生活中,找工作简历造假,助学贷款不按期偿还,评优、保研和入党中的不诚信的现实。

(二)大学生要养成诚信道德(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7】廖晓义,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的一天,廖晓义在社科院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正在恶化,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尚十分薄弱。从此,廖晓义开始自觉投身于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了环保宣传,她八方游说,到处求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编导、主持和剪辑,拍成了电视片《环保时刻》;为了环保事业,她离开了年幼的女儿,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博士梦,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与此同时,她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建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指导创立了全国首家垃圾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并且积极倡导、推动全国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社区”的工程。她的努力逐渐被社会认可,她所追求的事业正在成为众人的追求目标。请你结合上述案例,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学习的理论对廖晓义的人生价值进行分析。分析: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结合廖晓义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案例,分析创造人生价值的意义或途径、方法均可。【1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的至高无上性,因此,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情况下,个人利益都要为其让路。

答案:错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同时也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因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

岁)而与王某到民政部骗领了结婚证,他们的婚姻是无效的。若张某请求法院受理离婚时仍未满20周岁,则他们的婚姻属于无效婚姻,因此张某没有诉讼请求权,法院不能受理其离婚请求;若张某达到了法定婚龄,则无效婚姻情形即不存在,民政部可责令其补办结婚证,因此张某可向法院请求离婚,法院可受理。(相关理论: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

张某能否分割王某的财产?若张某达到了法定婚龄,则其无效婚姻情形便不存在,张某与王某的财产以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张某可分割;若张某仍未达到法定婚龄,则他们的婚姻是无效的,根据司法解释

(一)第15条,婚姻无效是违法婚姻解除,不存在夫妻共同财产,其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则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明为王某一方所有的除外。(相关理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张某与李某于1991年结婚。对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婚前,张某有继承所得房屋5间,婚后自由双方居住。1999年,张某以双方的名义借款2万元对房屋重新进行了装修。2001年5月,张某下岗,生活顿感拮据,他计划从事家用小电器的经营,但苦于没有资本,遂备出让3间房屋,李某坚决反对。同年6月,李某的朋友介绍张某到某厂作清洁工,李某代为答应。张某认为工作时非常辛苦且收入太少,不愿前去。李某认为,经营小电器风险太大,作清洁工作工收入不多但比较安定。张某则认为自己原在的工厂就是家用电器厂,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能够盈利。双方各持已见,争执不下,张某便起草了一个协议,内容是张某自主经营,盈亏自负,每月给李某1000元作为共同生活费用。双方在协议上签合同,张某以20万元的价格出让房屋3间,合同经过了公证,张、王二人共同到房管部门办理了产权转移登记。李某得知后,认为自己和张某结婚已经9年,房屋已经属于夫妻共有,况且装修时是用双方名义借的钱,张某对房屋无权擅自处分,坚决不同意将3间房屋出卖,拒不腾房。王某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张某按照合同约定及时交付房屋。问:

1、张某对房屋有无处分权?为什么?

张某对房屋有处分权。因为房屋是张某婚前继承的财产,属于张某的个人财产,根据婚姻法第18条 4条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该房屋属于张某所有,张某对房屋有处分权。(详见书本P221,物权知识)

2张某夫妻的协议的效力如何?张某夫妻的协议无疑在他们夫妻内部是有效力的,因为是他们夫妻双方达成协议,以书面形式订立;同时张某夫妻的协议对外(第三人)也要效力,因为该协议经过公证,可推定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因此张某夫妻的协议对内对外都产生效力。3张某婚后的债务如何偿还?为什么?

张某以夫妻双方名义借款2万元对房屋重新进行装修的债务由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张某夫妻协议中规定的“张某自主经营,盈亏自负”的债务由张某的个人财产偿还。(详见书本P221,债权知识)

【】王某和李某是大学同学,经自由恋爱于2006年登记结婚。丈夫王某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对于电脑等数码产品比较喜欢追赶时髦,而妻子李某则觉得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没有必要这么喜新厌旧,而且花费也太高。2008年初,一个刚上市标价5000余元的数码相机让王某爱不释手,由于家中钱不多,王某就自做决定把旧的数码相机折价2000元卖给同事。由于旧相机的发票联上写的是妻子李某的名字,王某还模仿李某的笔迹在发票上写了“愿卖”二字,同事觉得没有问题当时就把钱付了。李某有一天发现自己家里的旧相机不见了,问及此事,才得知已被丈夫处置,这让她非常生气,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认为王某的同事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也有过错:“明明是夫妻共同财产,怎么能在一个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呢?这样的买卖应该是无效的,我要去法院申请撤销!”。而丈夫则觉得此事已经是生米成熟饭了,再反悔只会让人家笑话,小两口因为此事几天来口角不断。

解答:法律规定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权,是对于夫妻双方“内部”而言的,在生产、经营、投资、购置或者处分不动产以及重要的动产等方面,都需要形成双方的合意,任何一方都无权擅自做出违背他方意志的重大财产处分行为,否则将形成对他方合法财产权利的侵害。但对于第三人来说,只要在交易的当时能够确信这是双方的意思表示,在只有夫或妻单方行使共同财产处理权的情形下,其交易一样是有法律效力的。本案中王某同事在购买旧相机的当时,根据王某提供的票据,完全有理由相信此相机是经夫妻双方同意处置的,作为善意第三人,他已支付合理价钱取得了该相机的所有权,故王某与其同事的买卖合同受法律保护,不属于可撤销合同范畴。有关婚姻法的知识补充

<<婚姻法>>对夫妻间的财产做出了归定: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对于按法律的归定或依约定属夫妻共同财产的其中的一方没有单独得处分权.【】某甲因与女青年某丙通奸而曾向其妻某乙提出离婚。某日,甲与乙发生争吵扭打,被人劝开后,乙当着甲的面服下慢性毒药。甲见状不睬不理,当晚外出看电影至深夜12时许,又到附近小酒店喝酒,尔后去另屋睡觉。延至次日上午,乙终因毒力发作死亡。对本案行为人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因为符合不作为犯罪的三个条件:(1)甲在其妻服毒的情况下负有特定的作为即采取抢救措施的义务,这一特定的作为义务,主要来源于其先行的与他人通奸的不法行为及与其妻争吵扭打的行为,也与我婚姻法关于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规定和精神相关联,因为扶养是以被扶养者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2)甲在具备法定的作为义务、客观上要求他实施而又能够实施抢救行为的情况下,却没有及时履行这一作为义务,因而他具备了不作为行为。(3)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导致了其妻死亡结果的未能避免,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因果关系齐备,就构成了甲负不作为犯罪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

试问:(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答:(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 生属于意外事件。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误在那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被告人钱某,男,25岁,司机。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与李某为其舅父拉钢材,因手续不符规定,钢材收购小组负责人王某责令其卸下钢材,被告人不肯。于是王某将汽车扣下。22日晚被告人企图强行拉走钢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却加速行驶,将保险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试问:被告钱某对王某的死亡是何种罪过形式?

答: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本案中,被告人钱某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但是为了将钢材强行拉走,而置王某的生死于不顾,即对被害人是死是伤持一种放任态度。因此,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

【】被告人张某,男,28岁,某矿务局警卫。2009年3月12日凌晨,张某与同伴执行任务时,发现有盗窃分子,他们立即上前捉拿。在捉拿过程中,张某在三人围殴的情况下,身上多处受伤。他曾发出警告:再打我就动刀子了,可无人理会,张某在此情况下将一人刺伤,一人刺死。

试问: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答: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特征。

【】被告人魏某,2009年4月15日至18日连续三天到工商银行某中心支行门口尾随着去银行交款的多名女交款员,伺机用砖头打伤交款员后抢劫,均因附近工地有值班人员巡逻,未敢下手。

试问:被告人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请简述理由。

答:被告人魏某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预备,而不是抢劫罪的未遂。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尚未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是为了实施该种犯罪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在本案中,被告人魏某尾随交款员的行为,属于为抢劫犯罪准备条件的行为,尚未着手实施抢劫行为。因此被告人魏某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而不是犯罪未遂。

【】岳某夫妇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一天晚上,岳某夫妇带着儿子到事先观察好的一无人在家的住户陈某家中偷盗,岳某本人进入房间行窃,儿子进行运送,其妻在门口望风,结果窃取大量的财物。

试问:此一家三口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为什么?

答:岳某夫妇的盗窃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而其12岁的儿子却不能认定为共犯。这是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岳某夫妇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1)有二人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都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3)在主观方面,他们又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尽管一个入室实施偷盗行为,另一个在门口望风,没有直接实施偷盗行为,但是这只是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不影响他们共同犯罪的成立。其12岁的儿子因为并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岳某夫妇带着他去偷盗,事实上是把他当作犯罪的工具使用。

【】李四夫妻共有存款5万元,李四有一母,儿子刚参加工作,女儿乙读中学,李四突然死亡,以清理遗物中发现其亲笔书写、签名的一份遗嘱,并注明年月日,其中写明,在其死后将5000元留给女儿乙读书用。李四死时,其妻怀有身孕四个月。问:(1)遗嘱是否有效?(2)5万应如何继承?

答:(1)遗嘱有效。

(2)5万元作如下分割:①5万元为李四夫妻共有财产,其中2.5万元归其妻所有,2.5万元为遗产。②2.5万元遗产中,0.5万元为遗嘱继承,归其女所有;另外2万元为法定继承。③法定继承人有其妻、母、儿甲、女乙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④同一顺序继承人,分配时原则上均等。⑤应为胎儿保留1份,待胎儿出生后最后确定此份遗产的去向:出生时为活体的归胎儿继承;是死体的由法定继承人分割;是活体而后死亡的,由他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2002年3月13日,某家具商场购得一批新式沙发,价格为每组1880元,售货员在制作价格标牌时,误奖1880元写成880元。3月20日,甲、乙二人来逛商场,发现同样的沙发在别的地方卖近2000元,而该商场还不到1000元,觉得价格非常便宜,便一人买了一组,由于摆放的两组沙发均已售出,售货员再去仓库提货时,发现沙发的价格根本不是880元,而是1880元,甲、乙二人的沙发每人少交了1000元。得知这一情况后,商场马上派人查找甲、乙二人,并终于在2002年4月27日找到了这二人。家具商场要求甲、乙二人退货或补足价款,但遭到拒绝。问:(1)商场同甲、乙二人之间的买卖行为是属于什么样的民事行为?(2)应如何处理这一纠纷?

答:(1)商场与甲、乙二人的买卖行为属于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商场本意是要将沙发以1880元的价格卖出,由于售货员制作标牌的错误,使得每组沙发少卖了1000元,这是商场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结果与自己本意相悖。甲、乙二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标牌上的价格买下沙发,所以,商场同甲、乙二人的买卖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商场同甲、乙的买卖行为可以变更或撤销。《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行为人对行为

均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4)继承法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定额,一般应当平均等。所以,辛庆国的遗产20000元,任晓兰和辛红应各分得10000元;最终任晓兰分得30000元。

【】1972年王世炎与宋巧玲结婚,婚后生一子王英杰,一女王英英。1990年王世炎患病,从此长期卧床。兄妹二人与母亲一起照顾生病的父亲。1993年8月王英英结婚,家中送嫁妆8000元。婚后,王英英经常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每年春节还给父母100元钱。1999年5月和2001年2月,王世炎与宋巧玲相继去世,留下两套两室一厅的住房。二位老人也没有留下遗嘱,王英杰认为房屋理所当然归自己所有,根本未征求王英英的意见,就到房产部门办理了变更登记,将两套房屋全部登记在自己的名下。王英英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找到其兄王英杰要求将其中的一套住房重新登记在她的名下,遭到王英杰的拒绝。王英英又要求继承其他遗产,同样遭到拒绝。王英杰认为王英英已是出嫁的女儿,没有资格继承父母的遗产。王英英在多次要求并请人出面调解均无结果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请你分析应如何处理?

答: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均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这里的子女包括儿子和女儿。而且,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平等;继承法也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因此,王英英向其兄王英杰要求将其中的一套住房重新登记在她的名下,是合法的,应该得到法院的支持。

【】杜玉军,农民,1970年结婚,生有两个孩子,儿子叫杜广平,女儿叫杜广梅。儿子杜广平在县城工作,并已成家。1992年杜广梅与外村青年于东方结婚,婚后生有一女儿于梅。2003年杜广梅因患癌症,不久去世。由于杜广平夫妇居住在县城,离家很远,不能经常回家照顾父母,而杜玉军夫妇年迈多病又的确需要照顾。为此,于东方留了下来,带着女儿于梅与两位老人一起生活,承担起照顾老人生活的重担。两位老人曾多次劝他再婚,都被他婉言拒绝。2007年1月和3月杜玉军夫妇先后去世。在清理遗产过程中,发现杜玉军夫妇除了留有6间平房外,还有存款18400元。杜广平认为这是他父母留下的遗产,应当由他全部继承,不过考虑到于东方对他父母的照顾,分给于东方3000元。于东方则认为自己是上门女婿,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那么他应当继承2间平房和6100元钱。杜广平坚决不同意,于东方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处理。请分析应如何处理?

答:于东方应当享有继承权。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均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同时规定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而且,继承法还规定了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是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所以于梅可代其母杜广梅去继承杜玉军夫妇的遗产。因此,杜广平、于东方和于梅都是杜玉军夫妇的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法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定额,一般应当平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本案中,继承人于梅年幼,继承人于东方对杜玉军夫妇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因此他们两人分配遗产时可以适当多分,杜广平虽为杜玉军夫妇的亲生儿子亦应少分。【】1972年1月,陈立志与郑春梅离婚,经协商,由郑春梅抚养年满4岁的小儿子陈小军。1973年郑春梅再婚,陈小军同母亲与继父共同生活,其与继父的感情较好。同年5月,陈立志也再婚,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儿子叫陈鹏飞,女儿陈艳玲。陈小军长大成人后,不仅赡养了继父和生母郑春梅,还经常看望生父陈立志,父子感情较深。1991年陈小军的继父在车祸中丧生,由他和母亲郑春梅共同继承了全部遗产。1992年春陈立志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生病期间,陈小军、陈鹏飞,陈艳玲都对父亲陈立志进行了精心照顾。陈立志死后留下遗产42000元,由于没有留下遗嘱,被陈鹏飞和陈艳玲平分了。陈小军也要求参与继承,因为他毕竟也是陈家的人。陈鹏飞兄妹则认为陈小军已随其母改嫁,并且也继承了继父的遗产,因而无权继承生父陈立志的遗产。陈小军不服,就起诉到法院,要求依法保护他的继承权。请你分析陈小军是否可以再继承生父的遗产?

答:陈小军是可以继承生父的遗产。陈小军与陈立志的确依然是父子关系,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解除,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后一方的再婚从而与生父或者生母的关系消灭,不仅血缘关系不能够消灭,而且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能够消灭,这与父母离婚后子女由哪一方抚养没有丝毫的关系。即使子女与继父母因共同生活,相互扶助,形成实际上的抚养关系,也不会影响该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案中陈小军正是由于与其继父形成了抚养关系,他才有权继承其继父的遗产,如果不是因为他赡养了他的继父,他就无权继承其遗产。然而,无论陈小军是否继承其继父的遗产,他与生父母之间都具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而不管他与其生父陈立志是否生活在一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1条规定:“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所以,陈小军尽管已随母亲改嫁依然应当享有其生父遗产的继承权,有权要求与其同父异母的弟弟陈鹏飞和妹妹陈艳玲共同继承遗产。而且,他们都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法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定额,一般应当平均等。陈小军可以继承生父遗产只的14000元。

【】李某与女青年王某经人介绍相识,于2001年1月登记结婚。婚后,两人陆续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音响、空调等家用电器,并有银行存款6万元,但未生育子女。2002年3月,王某以感情不和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同李某的婚姻关系。经过审理,人民法院于同年6月8日作出第一审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并对共同财产作出分割。同年6月15日,李某因抢救公物不幸身亡,有关部门发给其家属抚恤金5000元,保险公司给付人身保险金1万元(李某生前与该保险公司所签订的保险合同未指定受益人)。为上述财产的分割,王某同李某的父母发生争执,遂诉至法院。请分析应如何处理?

答:(1)没有遗嘱,按法定继承。

(2)关于遗产的范围。所谓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遗产。本案中李某的遗产包括:①、夫妻共有财产中属于自己能有的那一半财产。②、保险公司给付的1万元保险金。因为根据我国有关法规,人生保险金没有指定受益人的,则应作遗产处理。而李某因公死亡后有关部门发给的5000元抚恤金,是国家对其家属的精神安慰和生活补助,应由受抚恤的对象所有,不属于李某的遗产。故遗产包括家用电器的一半和7万元。

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不能针对第三人;许某的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或者。(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的超过必要的限度。许某用一气筒向朱某打去,虽然造成了朱某的死亡,但是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所为,这是他不能预料的,因此不属于超过必要的限度。故许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王某(男)与李某(女)恋爱,钱某要求王某放弃李某,并商之于李某,李某回答决不会与钱某恋爱,钱遂怀恨在心。某日午后借约李某商谈工作之名,拿预先投下毒药的开水给李喝,李喝后回家毒性发作“暴死”。李家以为她是急病死亡,并按当地风俗当日即用棺材装殓埋葬。王某闻之即买了一套新衣来到坟上痛哭,尔后启开坟棺,要为李穿新衣,竟发现李身体未僵,心有微跳。王急忙送李至医院。经抢救,李得以复活,问明经过事由,怀疑钱在水杯里放了毒药,后查明杯中尚有剩余的毒汁。请你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钱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犯了什么罪?

上一篇:关于英语演讲小短文一分钟下一篇:旋挖钻钻孔桩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