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清真食品管理制度

2024-06-24

企业清真食品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企业清真食品管理制度

清真体系结构图

董事会

总经理

清真食品监督组总工程师财务总监常务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

↓↓↓↓↓生技生财行动汽经产术产务政力车营分质管部部车队部厂量理间

部部

篇2:企业清真食品管理制度

清真食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为了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切实加强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促进民族团结,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清真食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培训

活动,统一员工思想,普遍树立尊重少数民族清真饮食习俗的意识,严格遵守清真禁忌。

(二)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任何人员不得携带、制作、食品、存放禁忌的食品。

(三)企业聘请回族等少数民族兼职监督员协助负责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原辅料采购

(一)建立严谨的原辅材料采购、进厂检验的制度,保证原辅料符合清真食品生产要求。

(二)尽量由采购地出具清真食品证明和合格证明。

三、仓储运输

(一)仓库只能存放清真原辅材料和产品,不能混合放置。

(二)企业成品应由专用车辆负责运输。

四、生产加工

(一)生产厂房只能生产存放清真产品,不能混放穆斯林禁忌物品。

(二)企业生产配方不得使用清真禁忌成份。

(三)生产厂区环境卫生好,无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等。采取清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

篇3:论建立和完善清真食品管理制度

清真, 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但清真与阿拉伯语词义的范围有所不同, 作为一个中文词汇, 清真仅针对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饮食而言的, 与其他如衣、住、行、思想无关。

在我国共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保持着传统的清真饮食习惯, 依法对国内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管理, 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内容。伊斯兰教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3亿信众, 约占世界总人口27%, 加强我国清真食品的法律保护、促进清真食品的产业经济发展, 也是促进中国与广大世界穆斯林民众和伊斯兰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2 清真食品的立法界定

清真食品在我国相当普遍, 以广东为例, 根据2004年的数据, 目前全省地级以上市中就有15个市有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共430多家。清真食品企业遍布各地, 急需政府出台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对清真食品立法的首要问题是要对清真食品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进行现行地方立法对清真食品的概念界定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风俗说、宗教说、风俗宗教结合说。

3 清真食品的政府规制

3.1 立法现状

我国各地都已经制定了多个关于清真食品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这些立法可谓各具特色, 这些立法都来源于宪法的规定。首先, 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 要反对大民族主义, 主要是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 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其次, 宪法总纲的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些规定都是清真食品管理立法的依据。

现在, 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很多。如《民族区域自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监狱法》等法律都有一个重点, 就是保障穆斯林群众食用清真食品的权利。各民族要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以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条款。

另外, 国家各职能部门针对清真食品的管理都制定了相关的部门规章。如20世纪70年代, 财政部、国家民委、国家劳动总局发布了《关于妥善解决回族等职工的伙食问题的通知》。20世纪80年代商业部发布了《关于回族等食用牛羊屠宰加工问题的通知》。中国民航、交通部等相继的《关于作好对信奉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旅客用餐工作的通知》。200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清真食堂、清真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

地方层面的相关规定主要是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如《广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南京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此外, 中国部分省市所制定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或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也对此做出了概括性的规定。

除了国家级层面的法律以外, 其余各层次的法律效力相对较低。国家民委代国务院起草《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已经列入新的立法规划。为切实保障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风俗习惯, 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正在制定的《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将会把清真食品行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3.2 立法选择与实践中的问题

《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现在虽然还未正式立法, 却在各方面个方面引起广泛的讨论。将来的清真食品的立法有可能出现以下选择:

(1) 把清真食品的管理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范围。这种主流观点认为, 对清真食品的经营管理是对特定人解除禁止。即通过对所有清真食品经营者设定行政许可这种预防性的、事前管制手段避免出现事后管理的混乱。目前, 清真食品的鉴定标准, 在广东、广州市都没有统一, 就全国而言更是五花八门, 各显神通。目前有权鉴定发证的单位也不统一, 有行业协会, 也有宗教团体的, 而且全国性的, 省级的、市、县一级的都有权鉴定发证。根据广东目前对清真食品的管理现状来看, 现在部分地市对清真食品的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行政许可制度。如果国家将清真食品的管理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范围, 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配套解决。

清真食品行业的准入规定。很多规范性文件中都规定, 个人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 必须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对于企业经营清真食品的规定, 则有一定的差别, 有的规定:企业负责人中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的企业才可以经营清真食品, 例如《山西省清真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有的规定: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采购人员、保管人员和主要烹饪人员, 以及一定比例的制作工人应当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 例如, 《银川市清真食品管理规定》。同时必须取得《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还须向当地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申请清真标志牌。广州市政府的规定与其相类似, 只不过清真认证由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作出, 在伊斯兰教协会认可后由市民族宗教部门发出清真食品标志牌。对于现在各地方林林种种的清真证明认证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目前的清真食品认证主要有伊斯兰教协会等机构作出, 但是, 如果伊协的认证与鉴定出现分歧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机构与道路交通违法责任认定机构、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机构等新出现的机构有何不同都是需要思考的。另外, 在现实中, 很多清真食品企业都将获得的清真证明以高价转让给其他的经营者, 但是其他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的并不是清真食品, 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必须严格管理, 在相关配套条例中给予规制。

对清真食品管理主体的规定。如果将清真食品纳入许可法则不能收取许可费用。那么, 在对清真食品进行鉴定中所需要的费用应该如何解决。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人手少, 事务多, 如果还要兼顾类似质量监督部门及其下属的质检、标准化等工作, 会导致民族宗教部门不堪重负。但如果把此项工作交由其他部门负责, 其他部门也没有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也不适合, 这种矛盾亟待立法予以明确, 并在财政与人员编制中解决。

(2)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不应将清真食品的管理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范围。对其管理应当实行所谓的, 严格准则主义的行政登记制度 (行政认许制度) , 并辅以社会团体、行政机关的过程监督控制和执法机关的违法追究。

如果将清真食品纳入行政许可法管理那么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行政处罚的衔接问题怎么解决。清真食品管理不单单涉及法律问题而且涉及我国的民族方针政策, 如果纳入行政法的范畴那么相关的行政诉讼、复议将会增多, 由什么部门或者说由什么熟悉民族问题的部门为诉讼和复议提供帮助, 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不把清真食品纳入行政许可, 或许会对相关问题的处理留下更多的政策空间。所以这种观点认为, 将目前我国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中的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理解为“行政许可”是不确切的。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不认同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行政许可, 而主张继续沿用旧有的类似于行政审批的登记制度, 旧有的制度能适应在管理中出现的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可以对清真食品的管理留下更多的政策调控空间。

篇4:清真食品供应链管理原则

本文希望引进一种新的框架,以便对清真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进行优化,形成“清真食品供应链模式”。通过调研,本文确立了清真食品业务流程,以期找到影响清真食品供应链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梳理了文献资料,并成立了一个焦点问题团队,在马来西亚、荷兰和中国进行调研,以便了解清真食品物流业务的控制行为和相关措施,而研究的重点是交通运输、仓储和码头。

调查结果表明,产品特性(包括散装或整装等食品)和市场需求(不管是针对穆斯林国家还是非穆斯林国家)决定了供应链受到破坏的脆弱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清真食品的污染程度。本文指出,应该针对供应链的脆弱性,将清真食品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清真食品供应链模式对不同的产品、市场组合产生的效果。本文建议,如果针对清真化妆品和药品供应链进行调研,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调研表明,清真食品供应链管理和常规的供应链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清真食品供应链管理要依照清真相关规定,比如供应链目标、物流控制、供应链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资源和供应链绩效指标等,都与常规的供应链管理不同,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

篇5:清真食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规范和繁荣清真食品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回族等少数民族,是指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十个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下同)。

本办法所称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屠宰、采购、生产、销售、贮运的肉禽类、餐饮、糖果、糕点等食品(下同)。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第四条 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是本市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物价、城建、环保、农牧等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配合民族事务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单位领导成员中,应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

(二)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必须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

(三)采购员、保管员、厨师等关键岗位,应当由回族等少数民族担任;

(四)生产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0%;经营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5%;餐饮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30%;

对不具有清真饮食风俗习惯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能上岗。

(五)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第六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牛、羊、鸡、鸭等,必须按清真习惯屠宰;外出采购的,应到持有清真标牌的地点购买。

第七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经营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肉类及其制成品和混合制品。

第八条 单位从业人员、顾客不得把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食品和其他物品带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

第九条 非专业清真食品商场、商店设置清真食品专柜,应当有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经营管理,其经营人员不得与非清真食品经营人员混岗。

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应当分柜存放、分开销售。

第十条 集贸市场的主管部门对进入集贸市场的清真食品摊位,应当进行合理布局,与非清真食品摊位保持适当距离。

第十一条 清真食品包装物,不得有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文字和图案,不得将清真食品包装物出售或者转让给非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者,应当持有县级以上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和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监制的清真标牌,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未取得清真标牌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无清真标牌的清真食品广告,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不得在生产经营场所和产品包装上使用、张贴、悬挂带有“清真”、“回族”、“穆斯林”等字样或图案的标志物。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转让转卖清真标牌,不得使用过期的和本市以外的清真标牌。

第十五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申领的标牌,只限在申领地行政区域内使用;需到本市其他县(市)、区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到当地民族事务部门重新申领清真标牌。

第十六条 清真食品的管理实行专业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一)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会同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本辖区内清真食品行业进行监督检查。

(二)市、县(市)、区民族事务部门应聘请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活动。

清真食品监督员在进行监督活动时,应出示市民族事务部门统一制作的《清真食品监督证》。

第十七条 清真标牌管理实行每年审验一次,到期未经审验的清真标牌自行失效。审验工作由发牌证机关负责。

第十八条 民族事务部门应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业主和监督员进行民族政策、清真食品管理法规培训。

第十九条 对模范遵守、执行本办法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给予表彰。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给予处罚:

(一)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悬挂清真牌证的,不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经营者处以200至500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者,对单位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100元至2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把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肉类冒充为清真肉类的,或者将其他非清真食品标志为清真食品销售的,处以500元至8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给予罚款后仍不改正者,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清真牌证;造成严重后果,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执行本办法,并自觉接受民族工作部门和工商、卫生部门的监督管理。

篇6: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汇报2

汇 报平罗县人民政府 2009年 月 日

近年来,我县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坚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以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规范行业行为为主线,通过依法对清真食品生产实施规范管理,维护了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清真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确保了全县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下面,我就平罗县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罗县是银北民族工作大县,总人口为29.08万人。全县辖13个乡镇。民族聚居乡镇6个,回族人口近10万人,占总人口的32%。目前,全县从事清真食品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324家,其中,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15家,清真餐厅250家、清真调味店12家、清真饼子馒头店23家、清真家禽牛羊店24家,大型超市2家,办证率达到了98﹪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清真食

品管理的强大合力。

为了加强全县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我县成立清真食品管理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民族宗教局、公安局、工商局、发改局、城建、质检、防疫、畜牧、伊协等为成员单位,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互通情况,共同研究监管工作。县财政每年划拨2万元专项经费解决了办公经费,并将食品安全和清真食品管理纳入业务部门和乡镇工作考核。县下设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聘请10名责任心强、有较高威望的退休干部和宗教界人士做为义务监督员,负责对本区域内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场所进行义务监督。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总责、民宗部门具体管、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义务监督员、社会团体协助管的“四管”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坚持把对《条例》的宣传工作做为清真食品管理重中之重来抓,利用日常检查、年检、清真企业登记发证、重大节日检查和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清真食品企业、学校、单位和街道悬挂宣传横幅10条(次),在食品安全一条街设立清真食品管理宣传栏,印发宣传单5000余份,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2次,广泛开展《条例》及清真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清真食品经营单位依法经营意识,假冒清真食品的现象得到来有效遏止。对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超市、商场业主和员工进行《条例》的专题学习培训,共培训人员12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清真食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三)建立台账,促进清真食品管理的信息化和动态化建设

县民族宗教局经常深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对悬挂“清真”、“穆斯林”、“回民”等标记的饮食业门店采取“查、看、问、听“的方式进行拉网式排查,了解各门店从业人员情况、肉食来源、加工操作规程以及经营情况,指导、督促办理各类相关证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健全完善清真企业登记册、清真企业检查记录册等表册台账,做到了对清真食品市场情况清,底子明,为依法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大力度,加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 一是完善体系,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立“清真食品从业人员监督台”公开负责人、采购、保管、后厨人员的姓名、民族成份、岗位职责,公开清真食品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二是健全清真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严把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在取得工商部门颁布的经营许可证之前,首先经过县清真办工作人员的现场检查,核实其

具备《条例》所规定的一切条件,方可发放清真食品准营证,对不具备《条例》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许可手续。三是实行跟踪管理。采取平时抽查、定期督查、全面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摸排检查,主要检查证件是否齐全和过期、进货渠道、穆斯林工作人员到岗情况、主要岗位穆斯林人员是否达到比例等,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回族职工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中比例达到40﹪的规定,关键岗位由回族职工把关,力求使生产经营符合《条例》要求,达不到《条例》规定的,限期整改或取缔“清真食品准营证”,并会同工商等部门进行处罚。检查中对经营单位的牌证做到“四对”,即“对人、对证、对牌、对号”,“牌证齐全、证与人符、牌与证符、号与牌符”。对转让、倒卖、出租、出借《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回收,杜绝转让、倒卖清真标牌的现象。四是规范清真屠宰场地经营秩序。今年上半年由民宗部门牵头,工商、卫生、发改局、质检、伊协等部门协调配合,对全县屠宰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严格检查清真屠宰市场的采购、屠宰、操作等重要岗位穆斯林人员到位情况,生产、加工、经营场地、设备、计量器具、运输车辆、仓库专用情况,经规范屠宰市场,确保了穆斯林群众放心使用。五是加大整治力度。今年上半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

组织大型联合检查,对全县发放324家清真饮食加工网点的《清真准营证》进行审核,取缔假冒清真标志5家,限期整改19家。经检查全县没有酒店、酒吧等擅自使用“清真”招牌。六是重视对外省区清真食品流入我县的清真食品检查工作。由县民宗局、工商部门负责,对进入我县市场的清真食品的食品原料、配料、成份、包装物、进货渠道等方面进行查验。主要查看清真食品的食品原料、配料、成份中是否有清真饮食禁忌的食品成份,查看清真食品包装物和广告中是否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禁忌的字样、图案。通过检查,逐步规范了外来清真食品的销售。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贯彻落实《条例》自觉性明显增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和依法生产经营的意识明显提高,二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实现规范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严格规范。三是切实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清真食品引发的投诉和矛盾纠纷明显下降和减少。近年来未发生因清真食品引发的民族矛盾纠纷隐患。四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无证经营、擅自使用“清真”招牌和转让、倒卖、出租、出借《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主动申领《清真食品准营证》守法行为明显增多。五是清真食品管理人员 的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对辖区管理的生产经营情况底子清楚,依法监管的经验更加丰富,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还有个别不具备《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规定要求的餐厅和加工企业,想方设法要挂清真牌照。二是个别餐厅存在着不按规定转让情况。三是许多大中型清真餐饮企业,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四是个别清真餐厅对外省区销往我县清真食品把关不严。五是义务监督员监管还不到位,责任心不强。

五、几点建议

通过对清真食品经营市场的清理整顿,加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既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与国内外穆斯林经济往来、文化交流,打好清真品牌、创新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1、加大《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治区民委应按照规定,每年有重点的举办市、县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班,解决不敢管、不愿管和不善管的问题。

2、针对当前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治区

民委应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不断加强市、县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的力量,逐步解决办公设备不足等问题。

篇7:广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7号

《广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2月19日市政府第11届1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6月10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三年五月八日

广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管理,保障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根据《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广东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真食品是指以清真名义生产、经营的符合回族等少数民族(以下称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的食品。

本办法所称经营是指专门从事销售清真食品或专门从事清真饮食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及有关行政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办法的实施;市商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管理工作。

区、县级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具体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区、县级市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管理工作。

工商、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市、县级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取得清真证明,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

第七条 申请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先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资格后,方可申请清真证明。

申请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中注明经营范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申请予以核准登记后,应当告知其向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清真证明。

文章由韩版牛仔裤收集

I

第八条 申请清真证明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取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二)符合环境保护和消防的要求;

(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主要经营管理者中至少有一名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人员,从业人员中有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人员。个体工商户的业主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人员;

(四)企业的采购、厨师、仓库管理、屠宰等主要岗位的从业人员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人员;

(五)有确保场地设置、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符合清真习俗的具体措施。

宾馆、酒店和幼儿园、学校及医院等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置清真餐厅或清真专灶。设置清真餐厅或清真专灶的,应当具备前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有关条件。

第九条 申请清真证明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向市、县级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中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人员的身份证、聘任书复印件;

(四)企业从业人员中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人员的名单及其身份证复印件;

(五)《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六)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其他资料。

申请清真证明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同时提供前款规定的有关证件的原件,以便收到申请的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核实。

第十条 市、县级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资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发给清真证明。

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外公开审批内容、条件、程序、时限、投诉办法以及要求提交的申请文件、资料等。

第十一条 依照本办法取得营业执照和清真证明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经营者)用于加工、运输、储藏、计量、包装、销售清真食品的用具、器皿、设备等以及生产、经营场地应当保证专用。

文章由韩版牛仔裤收集

I

第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从确保符合清真的供货渠道采购原料或制成品。

用于制作清真肉制品的畜禽的屠宰,除应当符合卫生、牲畜检验和检疫的要求外,还应当按清真屠宰规范进行。

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将清真证明悬挂在其生产、经营场地的显眼位置。

任何人不得携带清真习俗禁忌的食品进入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场地。

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涂改、出让、转借清真证明。

第十五条 市场内经营清真食品的摊位,应当与清真习俗禁忌的食品摊位分隔开五米以上距离,分别经营。

第十六条 不再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经营者,应当在改业、停业前一个月内向原批准发证的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并交回清真证明。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同时告知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经营者自其清真证明被原批准发证的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注销之日起,不得再生产、经营清真食品。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由市或区、县级市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下列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未经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而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不按要求配备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用于加工、运输、储藏、计量、包装、销售清真食品的用具、器皿、设备等以及生产、销售场地未保证专用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未按清真要求采购原料、制成品或屠宰畜禽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伪造、涂改、出让、转借清真证明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假冒清真名义生产、销售食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经营者违反其它有关治安、商业、工商、税务、卫生、环保、劳动等管理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文章由韩版牛仔裤收集

I

第十九条 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部门给予批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照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六条规定作出审批决定的;

(二)不按照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履行管理职责的;

(三)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损害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行为的。

第二十条 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在本市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6月10日起施行。

文章由韩版牛仔裤收集

篇8:清真食品用品产业潜力巨大

清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全世界的穆斯林人口已经超过15亿, 再加上非穆斯林消费群体, 全球清真产品的消费者不少于20亿, 清真食品及非食品类用品的市场值达21000亿美元, 其中仅清真食品市值就达1500亿美元, 而我国清真食品出口额尚不足1亿美元。

我国与伊斯兰国家贸易前景广阔, 增速喜人。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说, 2008年,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猛增至1328亿美元, 提前两年实现了双方拟定的于2010年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第八大贸易伙伴、第七大出口市场和第七大进口来源地。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有10个, 穆斯林人口超过2000万。目前, 我国清真食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食品门类, 现有传统清真菜肴约5000种, 小吃近千种。同时, 我国是世界上牛、羊饲养大国, 羊的饲养量、出栏量及羊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牛肉年产量约500万吨, 出口量位居世界三甲之列, 用于生产清真食品的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近年来, 我国清真食品用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 特别是青海、宁夏等西北五省区清真企业, 原料优质、成本低廉, 经营方式符合穆斯林理念, 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清真品牌, 越来越受到穆斯林国家的青睐。

据统计, 目前我国2400多个市县中, 97.3%的市县有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饮食、副食、食品经营户12万多户, 其中专门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有6000多家。

中国伊斯兰协会副会长杨志波说, 快速发展的清真产业已经在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带动穆斯林群众就业方面显示出活力。以青海省为例, 全省300多家企业2万余家商户, 已吸纳30万至40万人就业, 其中绝大部分是穆斯林群众。

出口及国际化障碍亟待突破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说, 尽管已经有相对数量的清真企业和一些知名品牌, 但总体来说, 我国清真食品用品出口份额较低。相关数据显示, 这几年我国清真食品出口额一直徘徊在1亿美元左右, 与拥有2000万穆斯林和1200多年清真食品生产历史的现状极不匹配。这也预示着我国清真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看好。

“作为我国清真食品用品生产大省, 去年青海清真产品出口总额为7亿美元, 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亟待挖掘。”青海贸促会会长王熙惠说。

河南是我国近1亿人口的大省, 穆斯林群众居全国第3位, 本地加上周边内需市场巨大, 清真食品用品产业发展迅猛。河南省民委民族二处处长郭瑞疆说, 初步统计, 2010年底, 河南省有各类少数民族企业2.5万多家, 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近300亿元, 而全省清真食品出口总额仅为2〜3亿美元。

孙振宇指出, 目前清真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大产业, 加快推进我国清真食品用品产业化、国际化, 打好清真产业这张“牌”, 扩大产品出口规模, 争取在阿拉伯联盟及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应当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专家指出, 阻碍我国清真食品用品出口及国际化发展的“瓶颈”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或体系。新疆贸促会展览部部长张颖说, 清真食品的统一认证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目前我国某一区域内与其他地区的认证标准不统一, 国内清真食品认证与阿拉伯国家认证标准对接不够, 签订互认协议的效果不理想, 成为清真食品出口中的重要非贸易壁垒, 亟须在此方面取得突破。

二、贸易成本较高。孙振宇指出, 我国对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出口通道不畅, 贸易渠道单一, 没有建立出口商品综合保税区, 产业发展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 导致对外出口产业“小、弱、散”的特征比较明显, 无形中加大了贸易成本。

三、市场认知度低。“我国清真产业的主力军是中小企业, 仍然存在不少家庭作坊。”万季飞认为, 由于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及品牌意识, 再加上宣传推介工作不到位等因素, 目前我国清真食品能获得国际市场认可的品牌不多, 市场认知度不高, 效益也就上不去。

此外, 我国出口的清真产品还受到反倾销调查、被征收高关税等因素制约, 造成我国清真食品在国际市场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多渠道入手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万季飞认为, 我国清真产业要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让更多的穆斯林企业家认可我国清真食品用品, 这就需要在产品的宗教标准、质量标准和其它安全标准方面进行长期的探讨, 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加强与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沟通力度。这不仅有利于把握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市场的需求趋向, 也可让外商更多地了解我国清真食品产业的潜力与优势, 激发其投资合作意向。王熙惠说, 中国 (青海) 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已连续在青海举办五届, 在国际化、专业化、民族化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步, 逐渐发展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专业清真产品展览会, 仍需继续做大做强。

其次, 尽快制订统一完善的清真产品认证体系。部分专家认为, 在清真产品质量和规格方面, 可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制订统一的标准, 而在是否清真的认证标准上, 可由伊斯兰协会参照国际标准制定, 两者结合可确立我国的清真食品用品认证体系。

第三, 政府部门仍需积极引导协调,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引导国内清真产品企业开展精细化加工, 延长产业链, 打造“拳头产品”, 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张颖说, 去年以来, 全国19个省市开展援疆工作, 对清真食品用品企业进行“输血”, 另外自治区自身还努力提高“造血”功能, 这些措施将缓解新疆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中学语文渗透德育工作下一篇:初级经济法(2016) V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