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2024-07-01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通用11篇)

篇1: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营一农场职工邓安林

邓安林,男,汉族,现年48岁,1985年只身一人从四川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国营一农场投亲靠友,刚到一农场主要从事基建工程行业,为一农场修建房屋及桥涵闸水工建筑,1999年,本人响应农场开发盐碱地的号召,拿出多年积蓄投入10万余元,在一农场二分场开发了780亩土地,开始转行,主要从事农业种植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创业,从刚开始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粮食种植专业户,而且近几年都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不少的回报,达到了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目的,从2008年开始,他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轮作倒茬,响应国家种粮号召开始小面积种植小麦,他承包的780亩全部种植小麦和玉米,2013年他种植550亩小麦,230亩玉米,小麦单产达480公斤/亩,近几年累计上缴国家粮食超千吨,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科技能手和种粮大户。

一、大胆承包开发土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

福海县一农场是一个建场近60年的国有农场,由于种种原因,农场经济发展缓慢,职工收入不高,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场开始经营体制改革,改过去统一垫付吃大锅饭的经营体制,向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鼓励广大农户开发土地,扩大农场农业种植面积,1999年农场出台了职工开发土地有关政策,邓安林看 1

到了改革发展的机会,决定转行农业,当年拿出全家多年积蓄,投资10余万元在一农场二分场开发盐碱地780亩,由于农场土地盐碱化较重,邓安林开发土地头两年种植油葵,产量低,不但没有赚钱反而亏了几万元,2004年,他开始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不但收回了前期的开发投入成本,而且还赚了几十万,但从2008年开始他发现连年种植食葵、打瓜等经济作物,土壤得不到轮作倒茬,土壤病虫害滋生,食葵菌核病无法防治,打瓜枯萎病、白粉病、疫病普遍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收入越来越少,而且价格不稳定,收入没有保障,看到这种情况后,他果断调整种植结构,开始种植小麦和玉米,轮作倒茬,培肥地力,逐年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到2012年,他发现国家粮食优惠政策越来越好,而且有农业保险政策不怕天灾,收入十分有保障,他把他所有的土地用来种植小麦和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他可惜投入,精心管理,单产一年比一年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可观,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规模化的新路子。

二、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增产增收

随着福海一农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90年代种植面积2万余亩,扩大到现在7万余亩,造成水资源短缺,农、林、牧、渔用水矛盾突出,2007年农场开始示范推广滴灌节水技术,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节水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作用,但投入资金较大,职工一时接受不

了,邓安林同志虽说文化程度不高,但脑子活,爱钻研,接受新鲜事物快。2009年毅然投入30余万元把自己780亩地全部安装了滴灌设备,示范推广滴灌技术。一农场2010年为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小麦单产,增加小麦亩收入,农场决定学习石河子、兵团等先进团场滴灌小麦技术,示范推广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邓安林同志作为农场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先后6次随农场参观学习团到石河子垦区、兵团182、183、184、187参观滴灌小麦种植技术,并且积极参加“科技之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学习中能认真听讲、深刻领会。2010年春天决定种植小麦300余亩,其中种植滴灌小麦150余亩,在技术上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选用了适宜农场土地的小麦新品种新春29号,对种子进行了药剂拌种采取了测土施方施肥技术,增施磷肥和钾肥,在滴水和施肥上采用了少施多餐的方法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小麦全生育期不缺水,不脱肥,在遭受7月初暴风、雨灾的情况下,他的滴灌小麦在倒伏30%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360公斤/亩的产量,比另一块没有滴灌的小麦亩产量高出60公斤,邓安林心想:如果今年滴灌小麦不倒伏,产量可以超出400公斤/亩,经济效益可观。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他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而且全部使用了节水滴灌技术,在自己研究实践小麦种植技术的同时他还经常与专家、技术人员及种地能手交流种植经验,通过几年不断总

结、不断实践,邓安林同志总结了一套自己种植滴灌小麦的经验,小麦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年收入可观,为农场推广滴灌小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在他的带动下,一农场2013年小麦滴灌面积扩大到7000余亩,小麦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

通过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让邓安林同志尝到了甜头,他说:“种滴灌小麦简单,省工、省力、国家补贴多,有农业保险做后盾咱们没有后顾之忧。”今后他计划流转一部分土地,把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成立家庭农场,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2: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20**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带民增收脱贫,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建有多个养鸡、养猪场,不仅个人获得了可观收益,而且还帮助多户贫困农户发展养鸡脱贫,带动当地农户养鸡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卓圩村养殖业的加快发展。

一、抢抓机遇,发展养鸡产业

20**年初,依靠多年在广东打工脱贫致富的他,通过充分认证,确信养鸡是一条很好的创业致富之路后,在倾其打工积蓄后,又向亲友借贷10多万元,毅然返乡发展养鸡业。特别是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不仅帮助他请来了专家驻场指导,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扩大了林土地流转规模,而且还根据带动贫困农户对他进行奖励扶持,使他迅速成为全镇最大的林下养鸡示范大户,与贫困农户一道收获了创业丰收的喜悦。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二、创建合作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只有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才能更好地提高养殖收入,也才能更快地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去年初,胡正良牵头组织本村养殖大户创办了产销合作社,采取对外统一口径宣传,统一申报工商品牌,统一报价销售,统一经纪人队伍;对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疫情防治,统一采购饲料、物资,统一模式帮带贫困户等“八个统一”方式,致力扩大养殖规模,既使养鸡效益有了大幅提高,也使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强了发展草鸡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拥有社员26 户,带动全镇100多户农户发展养鸡,鸡蛋已进入许多大中城市超市,苗鸡远销到山东、浙江等地。

三、加强示范带动,携手共赴致富路

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胡正良率先迈上致富之路,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去年以来,胡正良依托合作社一方面对发展养殖无能力、外出打工无技能的贫困户,吸纳其到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鸡场务工,合作社现有长年务工贫困劳力26名,年平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是对发展养殖有积极性的贫困农户,通过为他们包提供优质低价苗鸡、养殖技术、低价饲料、销售渠道、疫病防治等“五包”服务,扶持发展草鸡养殖。去年合作社共赊欠给贫困户苗鸡2万只,帮助贫困户提供批发价饲料10多吨,直接帮扶16个贫困户养鸡,并示范带动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多个、500只以上养鸡户48多户。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了这次全县脱贫攻坚工程推进会议精神,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养鸡脱贫,为全镇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加速全面小康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浏览本文的用户也浏览了如下文章[典型材料]市畜牧业环保工作现场会经验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双联脱贫致富培树典型材料[典型材料]镇养猪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典型材料]中学普高会典型材料[典型材料]中学创建和谐校园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典型材料[典型材料]乡----------------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最美家庭”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村环境整治工作典型材料

篇3: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技术与发展

1 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技术

1.1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工艺流程见图1。

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4种类型:表面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潮汐流湿地、潜流湿地[1]。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潜流人工湿地。潜流湿地的水流形式是污水在地表以下流动,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整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具有卫生条件较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保温性能好、对BOD、COD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但控制相对复杂,脱N、P效果欠佳。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建造费用远低于传统污水处理厂;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可进行有效可靠的污水处理;能耐受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可直接或间接提供效益,如造纸原料、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服务等。但卫生条件较差,有气味,且占地面积较大。

1.2 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及藻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工艺流程如图2。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等优点。在我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的地区,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2]。但是稳定塘也具有一些难于解决的弊端,主要包括占地面积大;污水净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的控制,在全年范围内,不够稳定;防渗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地下水;易散发臭气和滋生蚊蝇等[3]。

针对稳定塘存在诸如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过大、积泥严重和散发臭味等问题,人们不断地对稳定塘进行改良,出现了许多新型塘。高效藻类塘(High Rate Algae Pond)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并发展的[4]。不同于传统稳定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较浅的塘深,一般为0.3~0.6 m,而传统的稳定塘根据其类型塘内深度一般在0.5~2m;有一垂直于塘内廊道的连续搅拌的装置;较短的停留时间,比一般的稳定塘的停留时间短7~10倍;宽度一般较窄[5]。目前太湖地区已进行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6]。在稳定塘里通过浮床技术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通过稳定塘中多种生物的净化作用,以及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富集水体中N、P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并营造出水上景观,此时的稳定塘为生态塘。生态塘技术对污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技术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7]。

稳定塘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

1.3 土壤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土壤地下渗滤处理系统是日本专家开发的一种浅层土壤处理系统,其工艺原理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逐级降解、净化。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污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供给地表绿地植物生长需求。工艺流程见图3。

土壤地下渗滤净化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而且还能够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把污水处理与绿化相结合,美化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对土壤地下渗滤技术开始重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2年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建造了第一个实际规模的污水地下毛管渗滤系统[8]。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沈阳生态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对地下渗滤法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目前土壤堵塞是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堵塞的表现是土壤渗透性能下降,局部易形成短流,出水水质变差。

1.4 地埋式处理系统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适合于处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农村地区,可根据地势及用地情况采用散装和整装的形式。处理系统由沉淀、生化、二沉、消毒等主要处理环节构成,其工艺流程见图4。

以生物接触氧化池为主体处理工艺的地埋式处理系统,污水首先通过机械格栅拦截,筛除污水中尺寸较大的悬浮、漂浮物质。由于生活污水来水的水量和水质不均匀,格栅后设置调节池,以均衡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调节池内的污水由潜污泵输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生物处理。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污水。随后,污水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脱落的生物膜一起流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经沉淀池澄清后的出水重力排入消毒池,经消毒处理后排出。沉淀池的污泥气提排入污泥池贮存与浓缩,污泥池污泥由粪车定期抽吸外运。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处理能力强,效率高,但运行成本、动力消耗较高,由于采用机电设备及阀门仪表,操作运行及系统维护较为复杂。

2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产生的大量的污泥一般采用填埋或焚烧,这些常规方法在处理污泥的同时又会给环境带来新的负面效应,此外,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可占整个污水厂投资及运行费用的25%~65%,已成为污水厂所面临的沉重负担。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在考虑水质净化和经济技术可行的同时,必须将污泥处理的问题提上日程,从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源头上控制污泥,使之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使农村污水处理达到真正的经济、可行和实用。

基于上述理念,结合农村实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基建投资省,后续运行维护工作量及成本低;污水有机物、N、P等指标去除率高;着重体现处理工艺中的清洁生产理念,污泥产量小或无,且无害化与资源化程度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利用处理过程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同时处理出水可用作灌溉用水及自然水体补充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布局整洁紧凑。

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真正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经济、技术和人文可行的污水和污泥同步处理及资源化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众多环境保护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Kadlec R H,Knight R L,Vymazal J,et al...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pollution control:process:performance,design and operation.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No.8[R].London,UK:IWA Publishing,2000.

[2]王宝贞,王琳.水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概念、新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赵静,王超,王沛芳.农村水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5,9(3):40-42.

[4]GómezE,CasellasC,PicotB,etal..AmmoniaEliminationProcesses In Stabilization and High—Rate Algae Pond Systems[J].Wat Sci Tech,1995,31(7):303-312.

[5]李旭东,周琪,黄翔峰,等.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6,32(6):61-64.

[6]黄翔峰,池金萍,何少林,等.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5):35-39.

[7]吉祝美,李通林,吕锡武,等.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7,10(5):39-41.

篇4: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入园难”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坚持公益性原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入园需求

我县辖19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20万人,其中3-6岁幼儿8万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由重点抓学前一年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转变,由举办学前班向举办规范化幼儿园转变,幼儿入园人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逐年提升。2004年至2009年,全县幼儿园由125所增加到234所,有214所小学附设了幼儿班、学前班,在园幼儿由2万人增加到5.9万人,基本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

我县是农业大县,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此,我县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基础在办学条件,关键在校舍和师资。2001年以来,随着学龄人口的下降,我县开始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2005年至今,全县小学学校处数由原来的781所减少到229所,造成大量农村小学校舍闲置、教师总体超编。我县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两大闲置资源,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即把闲置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把超编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岗位。采取县级政府统筹、乡(镇)负责协调、村委会负责落实的办法,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合理确定幼儿园的数量、位置和规模,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到2009年,全县由闲置校舍改建的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占全县农村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

为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县实施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程”,逐级签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乡镇为单位,推进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化进程。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三为主”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我县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一是坚持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建设食堂、午休室、盥洗室等生活保障设施,实行标准化办园。二是坚持以公办教师为主。实行以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办园形式,将幼儿教师列入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核定范围,建立一支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质量。三是坚持以政府和集体办园 2 为主。农村闲置小学校舍改建的幼儿园仍为国家和集体所有,同时新建一批幼儿园。目前,全县政府和集体举办的幼儿园数量及在园幼儿数所占比例均超过85%。

四、坚持办园管园两手抓,着力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建好园,办好园,还要管好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幼儿园管理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责任,对办园理念、园舍建设、人员配备、保教内容、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规范要求。成立了学前教育评估考核小组,坚持每年对所有幼儿园进行年检和复查评估,不断推进幼儿园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篇5: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深化以项目开发为统领的新思路在实施县域突破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深化发展思路,连续四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跳出11看11,层层破除制约11发展的思想障碍,大力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即打好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主攻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拉动“三个重点”,破解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三个难题”,进一步确立了“产业支撑、项目拉动、园区承载、民营主导”的经济工作思路。

(一)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牢固树立谋大事、创大业的开拓意识。11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但安于现状的思想倾向比较严重。通过解放思想,我们重点围绕对“过去怎么看、将来怎么办和现在怎么干”等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共识。过去怎么看?就是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11要大发展,单纯依赖油田不行,必须再上一些大项目,创造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否则就会被甩在后面。将来怎么办?就是谋大事,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我们把石油矿产开采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业和旅游业确定为四大主导产业,规划7个生产聚集区,谋划西部少数民族乡镇振兴计划,构建了以长白公路和203公路为轴线的“T”型经济格局。现在怎么干?就是要以项目开发建设为统领,积极谋划创大业。去年我们实施“项目招商年计划”,开发了244个项目,完成投资14.6 亿元。今年又通过实施“项目招商速度年计划”,开发建设205个项目,预计年内完成投资15.5亿元。到2007年,新上项目实现产值73亿元,新增税收5亿元,拉动GDp年均增长7.2%,全县GDp达到120亿元,提前三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

(二)破除怕担风险的思想,强化打破常规、果断决策的抢拼意识。项目开发与产业政策和市场形势密切相关,怕担风险就会错失良机。要抓成项目,就必须强化抢拼意识。一是果断决策,抢占先机。在筹建亚泰水泥和商品混凝土项目时,恰逢国家调整产业政策。我们通过深入分析水泥市场,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推进项目。去年冬季开工建厂,今年春季一期工程就建成投产了。项目总投资11000万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3000万元,利税5900万元。二是选准项目,强力扶优。没有超常的举措,就不会有超常的发展。县绿色食品开发公司和裕丰米业都是民营企业,创业初期都很艰难。县里冒着被追究责任的风险,破例把农发资金和一些政策性较强的资金优先扶持他们,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三是大胆投入,筑巢引凤。先后筹集近30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通电、通水、通讯等问题。良好的环境发挥了聚集效应,上半年全县引进资金62424万元,建设项目201项;有7个超亿元项目正在建设,5个超亿元项目即将开工。

(三)破除知难而退的思想,增强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工作韧性。实践证明,要在项目开发上有突破,就是要靠一股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韧性。一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引项目。县工商联副会长两年引资10亿元,靠的就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他到企业招商,吃了很多闭门羹。但从不轻言放弃,几年来他引进的超亿元项目就有12个。二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抓项目。我们与德大合作经历了两届县委、8年多的时间。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与德大公司先后进行了40多次专题项目洽谈,与德大公司达成了投资2.34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以德大为“龙头”的肉鸡产业正在崛起。三是用有钱要干事、没钱也要干事的态度抓项目。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我们采取土地置换、盘活资产和向上争取等办法,筹资近亿元,完成20多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篇6: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羊昌乡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作典型材料

羊昌乡是1992年“撤并建”后新建的布依族、苗族乡,是平坝县仅有的两个少数名族乡之一,其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交通、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全乡475名农村党员中,50岁以上的269名,初中以下学历的281名,贫困党员134名,分别占总数的57%、59%、28%,由于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偏旧,致富本领偏低,带富能力偏弱,与农民群众要求发展和致富的矛盾日显突出。与此同时,一批有经济头脑、有科技知识、有进取精神的农村能人积极投身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成为农村先进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直接传播者、具体实施者和典型示范者。为此,羊昌乡党委积极探索,推出了以“321” 工作机制(即: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机制;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机制;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的“联帮”机制)为载体的选人育人用人新机制,不断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深化认识,奠定基础

1、“三培养”激活源头。“三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能人中培养党员是“三培养”机制的基础环节,是激活党员队伍的“源头”。我乡坚持把培养能人党员与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先争优、践行宗旨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实施,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常抓不懈的工作运

行机制。立足实际,根据能人队伍和党员队伍的现状,认真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积极盘活乡土人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能人中发展党员,充分激活源头,解决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2、“双带”提升党员素质。“三个培养”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提高了党员的致富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掀起了创先争优的热潮,以最直观、最有效、最生动的方式,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助群众赚,由“喊破嗓子”向“做出样子”转变,形成了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格局,树立了农村党员的新形象,建立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3、“联帮”搭建致富平台。为推动全乡工作全面进展,乡党委积极搭建先富帮后富,党员带群众共同致富平台,大力实施“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按照“缺什么、帮什么、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涉农部门帮专业村”的原则,采取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方式,把帮扶情况作为支部年终考评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之一。“村里还有几户农户没有参加优质米生产合作社,我们赶快到家里宣传发动,要不然就跟不上趟了”。一大早,黄土桥村村委会主任艾英久就骑着摩托车入村了。现在,全乡党员群众思考发展抓发展的多了,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少了,主动为群众服务的多了,被动应付的少了,无私奉献的多了,追名逐利的少了,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加强培养,注重引导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针对农村能人种类多、数量少,采用传统技术的多、科技含量少,推广应用的多、试验创新的少,实践经验多、理论知识少的“四多四少”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村一大”工程,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电教培训、远程教育、基地示范、现场观摩等形式,增强农村能人的“造血”功能,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如昌河村的支部书记陈发金在品种繁育与提纯、机械孵化技术操作、牧草种植加工及饲料调配等方面均有较好技术,发展平坝灰鹅种鹅近千羽,年提供鹅苗近20000只。他依靠在远程教育上学到的养殖技术和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带领30余户发展平坝灰鹅养殖,真正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

2、注重引导,滚动培养。“要进党支部,一要好觉悟,二要先致富,三要带好路,四要服好务”成为农村能人的共识,为保证发展能人党员的质量,始终坚持标准,对思想政治觉悟高、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乐于奉献的农村能人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加强交流沟通,掌握思想动态,积极进行引导。近三年来,全乡有116名能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能人党员49名,58名农村能人党员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47名能人党员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如:云头村刘文行利用外出务工学到的知识,回乡后兴办采石场,热心公益事业,并受到群众拥护,现已被推选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昌河村刘辉利用在长期在北京务工办公司并带领本村300余名青年外出务工,捐款硬化寨内道路,积极主动向流动党员管理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党员后,更加心系家乡发展,为家乡协调了380余万元的供水项目。

三、完善机制,挖掘潜力

1、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能人、能人联系农户制度。一是乡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2—3名农村能人,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联系、交心谈心等形式,及时掌握能人的所需所怨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二是能人联系本村的10到15户农户,通过传播政策、传递信息、传授经验等方式,每月联系走访农户两次以上,月底将情况反馈给村支部,由支部将情况填写在家庭卡片上,动态记录农户的转变过程。

2、建立无职能人党员“设岗定责”制度。针对农村无职能人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舞台的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合理设岗、职责定岗、挂牌上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的程序,在全乡12个行政村开展无职能人党员“设岗定责”,推行目标管理,使无职能人党员“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细胞”,焕发了无职能人党员的活力。

3、推行挂村工作组――村两委――党员(能人)--挂村人员“互评”制。对村两委、党员(能人)、挂村工作组、挂村人员的考评,实行“上评下、下评上、上下互评”,加强干部群众间的监督,增加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篇7:区域典型地区农村经济的比较分析

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农村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灰色系统, 要正确划分农村经济类型,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全面反映当前农村经济状况的指标体系。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2,3,4,5,6,7,8,9,10,11], 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利用德尔菲调查法, 经多次对指标筛选和整理, 最终确定4个子系统的9项指标, 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构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

2 灰色聚类评估模型

灰色聚类是建立在灰数的白化函数生成的基础上, 将聚类对象对不同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数, 按不同灰类进行归纳整理, 以判断该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的灰色统计方法。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具体步骤:

步骤1:给出j指标k子类白化权函数fundefined (·) (j=1, 2, …, m;k=1, 2, …, s) 。

步骤2:根据或定性分析结论确定各指标的聚类权ηj (j=1, 2, …, m) 。

步骤3:从第1步和第2步得出的白化权函数fundefined (·) (j=1, 2, …, m;k=1, 2, …s) , 聚类权ηj (j=1, 2, …, m) 以及对象i关于j (j=1, 2, …, m) 指标的样本值xij (i=1, 2, …, n;j=1, 2, …, m) 算出灰色定权聚类系数undefined, i=1, 2, …, n;k=1, 2, …, s。

步骤4:若undefined, 则断定对象i属于灰类k*。

3 河南省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及分析

3.1 农村经济发展灰类划分

根据以上所述9项指标, 依据地域和农业发展层次不同, 依次选取郑州市、洛阳市、济源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安阳市、许昌市, 搜集整理2008年这9个地市相关数据[12], 依据灰色聚类中灰类的划分方法并借鉴相关研究结果[3,8,9,10,12], 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划分5类:弱灰类、较弱灰类、中等灰类、较强灰类、强灰类, 分别代表农村经济不发达、次不发达、中等发达、次发达、发达。

3.2 典型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及比较分析

要确定白化权函数, 本文初次采用确定门阈值, 即第j个指标对第k个灰类的门阈值的方法, 在确定门阈值时完全运用了数理统计的方法, 门阈值采用四分位点来确定, 在Excel中使用quartile函数来实现, 但由于运用这种方法远远脱离了实际, 导致最终的测算结果不尽合理。联系河南省的实际情况, 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出的各指标各灰类的界值, 见表2。由于恩格尔系数越小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 其它8项指标均为越大反映经济水平越高, 所以在确定界值时, 需将恩格尔系数的门阈值的顺序进行反向调整, 在以下的运算过程中也要留意这一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不同。

根据上表, 以第一个指标为例给出白化函数。

3.2.1 第1灰类 (弱灰类)

undefined

3.2.2 第2灰类 (较弱灰类)

undefined

3.2.3 第3灰类 (中等灰类)

undefined

3.2.4 第4灰类 (较强灰类)

undefined

3.2.5 第5灰类 (强灰类)

undefined

运用灰色系统软件计算出各对象的灰色定权聚类系数, 得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的结果, 可以判定出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所属的灰类:商丘、信阳、属于弱灰类, 表明这些地区农村经济不发达;南阳、洛阳属于较弱灰类, 表明这些地区农村经济次不发达;安阳、新乡属于中灰类, 表明这些地区农村经济中等发达;许昌属于较强灰类, 表明这些地区农村经济次发达, 郑州、济源属于强灰类, 表明这些地区农村经济发达。

郑州、济源在农村人均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力方面皆数全省前列, 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及林、牧、副、渔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说明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区内城市密集, 交通方便, 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该区域应继续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进一步提高非农产业水平, 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 大力培育乡镇企业, 转移农村劳力, 促使区域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商丘、信阳处于东南部, 农村经济落后, 经济基础薄弱, 资源开发基础差,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低, 农业单位机械动力值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及林、牧、渔业比重也低, 恩格尔系数明显偏高, 特别是信阳的恩格尔系数为全省最高, 该区域应继续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提高林、牧、渔业比重, 将该区域发展为河南省特色农业基地。总体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当前后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 应抓住机遇, 用好政策, 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4 结 语

基于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 构建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典型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比较,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运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地聚类, 从而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协调与控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手段。

进一步, 将继续运用该方法选取河南省全部18个地市进行比较研究, 并结合TOPSIS法给出18个地市的排序, 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理论支撑。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方法, 在对河南省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并选取9个典型地市, 对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 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指标体系,灰色聚类

参考文献

[1].刘思峰等.灰色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孙晓利, 董春, 李青元.灰色聚类法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 2008, 33 (6) :160~162

[3].李, 孟彦菊.河南农村经济类型的聚类划分及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 (A版) , 2006, (5) :59

[4].刘旗, 李.河南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51~55

[5].彭宝玉, 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 (1) :45~48

[6].张教平, 朱友文, 杨延哲.省级农村经济区划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 18 (4) :46~49

[7].刘彦花, 曾令锋.基于灰色系统的桂西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 24 (2) :129~132

[8].李晔, 张荣, 刘斌.区域城镇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6, 22 (3) :161~164

[9].刘斌, 张荣, 刘思峰.区域社会和谐化水平的监测与评价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23 (3) :276~279

[10].马振帮.河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定性定量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3, 21 (3) :81~83

[11].李东亮, 胡军, 许自成, 等.基于灰色统计的烤烟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的综合研究, 2007, 23 (3) :351~355

篇8:***同志先进典型推荐材料

***同志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是桃江电力局一名普通的农电员工。1992年担任***镇庙湾里村村电工,2000年农电体制改革后进入***供电所,2009年10月任***供电所副所长。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满怀对电力事业的无限憧憬和热爱,凭借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和勤奋,自学自勉,走上村电工的工作岗位。尝尽生活的辛酸苦辣、历经工作的风风雨雨,十八年来兢兢业业,逐渐成长为企业一名优秀的农电员工。

***在家中排行老四,因父亲早逝,年幼的他不得不与几位兄长一同肩负起生活的重担。迫于家境,***高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务农。期间一段时间,他对自家的电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还因为偷偷把墙上的电表拆开而受到兄长和村上老电工的责骂。***自小就是个犟脾气,感兴趣的事情从来不退缩,天天追着老电工问东问西。老电工见他聪明肯干,又能吃苦好学,便收他为徒,一学就是八年。老电工退休后,村上让他接任村电工,这一干又是八年。八年间,庙湾里村架上了新变压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表,哪家用电有困难他就在出现在哪家,哪家因电扯皮他就在中间协调解决,哪家田里灌溉偷电他就出现在哪家的地头,哪家拖欠电费他肯定会敲哪家的门〃〃〃〃〃。“跃电工”的名头在村里渐渐传播开来。

2000年农电体制改革,***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优异的笔试成绩,在有几百名村电工的竞聘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一名正式农电员工。供电所新的工作模式、新的工作思路,某种程度来说,对他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在机遇出现的时候,他曾经动摇,但最后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2001年,庙湾里村正值村委换届,当时的***镇党委对年富力强、又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颇为器重,曾多次上门做工作,希望他能放弃供电所工作,回村担任支书。当时的***还没有完全从村电工的角色中脱离出来,面对“村官”的诱惑,他心有所动。两难间,他追忆起村里上新变压器时的激动心绪,难以忘怀一年比一年亮堂的家家灯火,丢不掉那一根根洒有自己汗水的电线和杆塔,想起了老电工师傅的孜孜教诲〃〃〃〃〃〃。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婉言谢绝了党委政府的邀请,踌躇满志,想在农电战线上干出一番事业和成就。

***身上有着***人直爽和霸得蛮的性格,他在***供电所工作的几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上杆架线、抄表收费、故障抢修、台区管理,工作起来透发着一股子韧劲。他所负责的10KV川甘线,线损、电费等各项经济指标在所里都名列前茅。川甘线全线有60%位于***有名的大山甘泉山。该山地处偏远,与益阳搭界,树竹茂密,线路维护较为费劲,就连电费都不能正常实现坐收。山遥路远,山里的村民去镇上来回的路费可能都抵得上一个月的电费,少有村民愿意出山缴纳电费。因此,***每月提前开始挨家挨户上门走收,以确保电费能按时回笼。在2003年一次电费收缴行动中,一用户以表计不准为由,恶语相向,故意刁难,迟迟不肯缴纳电费,***对其下发《停电催费通知单》,要求户主签字时被用户砍伤,但他毫不畏惧,在同事和村委的协助下,坚决采取了停电措施,最终将电费收回。此事后,甘泉山的电费回收工作再没有出现过大的阻碍。

川甘线的线路设备维护难度大,是所里众所皆知的,每年年初所内讨论任务分工的时候,他从没有提出过半点意见,依然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线路和设备。每年春分,他都会按时组织开展巡查,哪处线路青障多、哪处设备容易存在隐患、哪几户人家用电存在不便、哪几个村民用电喜欢耍小花样,他心中一清二楚。

所里的同志都知道***工作积极、原则性强,因此,每逢组织打击违章用电和窃电的大行动,他都必不可少。经他的手处理的窃电户很少能捞得到情面,也很少再犯,用乡下的土话说是“能打脸的人”。在***供电所工作的十年间,他所管辖的线路线损始终维持在较低点位,用电秩序更是在他的经营下保持着良好局面。

***多年的勤勤恳恳,换来了员工的一致称赞,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2009年,桃江电力局农电总站决定委以重任,将他调至***供电所任营销副所长。***再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是离开工作多年、饱含满腔情感的家乡,还是远赴边远供电所、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孔开创事业的新局面?当时许多人都劝说他不要离开,***是桃江县最为偏远的林区,经济条件差,地广人稀,工作难度大,很难有所发展。***最终决定,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信任,去更加艰苦的供电所锤炼。

在赴任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改变着这个边远供电所的面貌:内部分工进一步明确,基础管理逐渐走上正轨,营销业务逐步常态化,表计管理日益完善,用电检查常抓不懈。慢慢的,员工积极性进一步调动了起来,工作正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快速推进。然而,人有旦夕祸福,工作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2010年3月12日,***根据计划安排,组织对几家矿山企业开展例行的用电检查。他与综合班班长组成的检查小组在完成最后一家矿山企业的检查后,相约到山后走访仅有的4户客户。由于***山林和竹林占全镇土地面积的97%,村民居住分散,而全所员工也仅有13人,平日对居住深山的少数客户顾及较少,因此商议顺道访查其用电情况。来到其居所后,4户均无人在家,他便开始对周边线路和表计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其中一户为窃电,随即拍照取证。户主返回后,***按照程序进一步开展处理工作。按照规定的计算方式,用户需交纳几千元的补收电费和罚款。户主想私下了结,当下拿出一个红包就往***口袋里塞,但***义正言辞,当面回绝:“红包肯定不能收,请拿回去,我们企业有规定。相反,如果您的认错态度端正,并保证今后依法依规用电,我们还会考虑您的家庭情况和认错态度酌情减免罚款。”在他的反复教育和劝说下,户主口头答应付清电费和罚款,但提出外出借钱,要求他到山下等候。***有着丰富的处理经验,知道他在耍“小聪明”,当下委婉拒绝。当户主进房时,综合班班长抽身离开,***独自在门口等候,不料该窃电户从房内一闪而出,对着***就是一枪。***顿时翻倒在地,感觉喉咙痛疼不已。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脑子里一片空白,当他睁眼时,发现户主已不在现场,他挣扎着站起身来,踉踉跄跄躲到其邻居房中。当他拿出手机想报警时,发现没有任何信号。他想大声呼救,可发现已无法出声,一摸才发现喉部满是鲜血。正当他费劲地爬起身来想逃离下山时,发现同事满身是血正从窃电户房中拼命跑出来。他当下就向他挥手,想让他到这边躲避。可能是同事不想暴露他,朝另一方向跑开。***躲避大约半个多小时后,被民警和群众救离事故现场〃〃〃〃〃〃

篇9: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xxx同志是我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一直以来她都非常支持社区的工作。在调解邻里纠纷、帮困助学等方面为社区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为其他党员树立了榜样,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xxx同志按照学习调研阶段每一环节的具体要求,亲自撰写学习笔记,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党员远程教育收看学习。在她的带动下,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思想上得到再解放、认识上得到再深化,凝聚起社区上下构建和谐家园的力量。他所负责的党小组的党员都积极投入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按时参加活动,收看光盘,认真记录,讨论积极。她组织20多名党员开展了几次义务劳动。对辖区内无物业管理的东西统建小区进行了积存垃圾的清理,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xxx同志对社区开展的各项便民活动都非常热心,而且乐于助人。在社区开展的党员“一帮一”献爱心活动中,她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资助社区的一位生活困难的老人。而且坚持每周去探望和照顾老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成为大家学习的表率。

篇10:农民创业典型材料宋希兰(推荐)

——记浑江区农民创业学员宋希兰 七道江镇旱沟村位于白山市浑江区的西北部。这里山林

茂密,民风淳朴,沟沟岔岔大约居住着200多户人家,宋希兰就是这个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

提起宋希兰的吃苦耐劳劲儿,七道江镇旱沟村的乡亲们

都会竖起大姆指。在这片边远小村的土地上,她与许多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的磨练后,逐渐成长为有想法、能吃苦耐劳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80后农民。

宋希兰是个性格泼辣说话爽快的人,成家后更是忙里忙外勤俭地经营着自己的家。几年来,她尝试经营过种植业和养殖业,可种了十亩地,产量一直不高;养殖了十几头牛,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自己和丈夫拼命干一年的收入也没有明显增加。经过反复琢磨,她觉得由于受村里山坡地势的影响,不利于进行现代化规模生产,大面积发展种植业生产空间很有限。想脱贫致富,必须独辟蹊径选准发展项目,依靠科学的经营方法,才能提高家里经济收入。宋希兰想到自己曾有种植食用菌的经验并且也热爱这一行,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自身条件。

有了想法但缺少经营实践经验,心里总像是没有谱儿。正在踌躇中,2010年春,浑江区农广校到旱沟村招收有创业意识和种、养殖经验的农民学员进行农民创业培训。宋希兰

知道后积极报名要求参加学习,她希望借这次国家的惠农契

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经村委会考核推荐,宋希兰成为浑江

区农民创业培训《食用菌栽培与经营》专业班的一名学员。

宋希兰十分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在接受农民创业理念

培训期间,她专心听老师讲授科学种植食用菌技术,培训老

师讲的关键点,她都用笔记本工工整整地记着,还把平时在培育黑木耳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向老师请教。课堂上积极

发表想法,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是一位思维比较活跃的好

学员。

经过7天的集中培训,宋希兰在逐步树立创业理念的同

时也掌握了市场上收益较高品种的食用菌栽培的技能与营

销技巧,她的创业知识得到了丰富,创业技能也得到提高。

去南戴河外出考察期间,她认真听取食用菌种植基地负

责人介绍经营经验及市场发展动态,细心观察他们合理规划

食用菌的种植布局,边看边记,生怕落下每个技术环节。考

察后,宋希兰的视野更开阔了、增长了不少见识,也坚定了她

创业的信心。

就这样,宋希兰凭着那股子认真劲,掌握了食用菌种植

方面的技术及市场行情经营分析预测。在创业培训两个月

后,急性子的宋希兰就在家人的支持下,筹集钱款购回了

8000袋香菇菌和2000袋二级冬蘑菌。凭着她勤劳的双手和

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为创造一个更适宜食用菌发展的空间,宋希兰说服丈夫把家搬到远离围子居住区的沟里;为让菌棒安全过冬,在没有盖好菌棚期间,她和全家人把1000多袋菌棒搬到家里一起过冬;为节省家里的开支,能干的宋希兰与丈夫亲自装卸菌棒,在一次装卸的过程中,她不小心摔倒竟折断了三根肋骨。突如其来的意外并没有浇灭宋希兰一颗创业的心,她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经过短暂的休养,性急的她就支撑着伤病的身体亲临食用菌棚,在丈夫的帮助下,完成了食用菌种植的前期工作。宋希兰充分利用学到的食用菌种植技术采用1363菜茹三组连体地栽方法,一边实践一边继续学习观察准备以后大规模种植经营。

在我们3月中旬回访期间,宋希兰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了她的菌棒和简易菌棚,她边介绍自己的经营过程边谈了今后的打算。希望自己创业成功后,也能带动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将来能联合村里更多农户种植食用菌,在旱沟村形成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

她的快人快语和对生活的热情,一点没因创业的艰辛而受到丝毫影响。经风雨过后的她更神气。看着她热情开朗的笑脸好象胸中有许多豪情故事要讲,不禁让我想起杨万里的那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在她种植的食用菌长势良好,5月份就将全部移进菌棚。

成功的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我喜欢这句话,也在心里衷心祝愿:宋希兰,希望你得到成功女神的垂青!

浑江区农广校

李杨

篇11: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一、乡镇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系

乡镇企业的概念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 到90年代末期, 全国乡镇企业占到农村经济总量的2/3, 约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1/3。2005年, 乡镇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突破46000亿元, 年平均增长11.5%, 占到了全国GDP的25.6%。“十一五”期间, 预计乡镇企业增加值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 2010年将达到67400亿元左右。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在这四个方面, 乡镇企业起着重要作用。

1.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六字方针中, 首要的是生产发展, 没有产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就没有经济基础。发展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产业的重要途径。首先, 乡镇企业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各种资源, 延长了产业链, 改变了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 奠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 乡镇企业安排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 目前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达到1.4亿人, 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第三, 通过补农资金, 支持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据统计, 乡镇企业“十五”期间每年补农资金达到156亿元, 加上农民从乡镇企业所得工资中用于补农的部分, 每年补农资金可达到300亿元。第四, 增强了地方财力, 扩大了财政支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缴税金达到4200亿元, 约占全国工商税收的20%左右,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更高。

2.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集聚和小城镇发展。

改善农村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一, 但是, 从长远眼光来看, 改善环境要与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 特别是发展小城镇。近几年, 全国各地以特色产业为主体,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与延长产业链相配套的企业不断聚集, 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目前, 全国乡镇企业各类园区有近3万个, 入园企业136.8万家, 园区实现增加值已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20%以上。例如, 目前, 浙江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601个, 其中10亿元以上的285个, 100亿元以上的37个, 这些产业集群共涉及28个工业部门。在山东沿海的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 水产品加工、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加工已具有相当规模, 成为我国对日、韩等国农产品出口的基地。在河北, 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就有167个, 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以上。北京郊区农村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原有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中心城镇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 工业园区又逐渐形成新的人口集中地, 孕育成为新的小城镇。目前, 京郊65个重点乡镇工业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第二产业的聚集地, 并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促使工业区周边乡镇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的发展, 为第三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有力的推进了京郊小城镇的发展。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化趋势已成为带动乡镇企业增长的骨干力量, 同时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广播电视、农村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毫无疑问, 政府在使用财政力量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 单纯依靠政府财力对于近8亿农村居民来说是杯水车薪,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而通过发展乡镇企业, 可以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有力的支持。《乡镇企业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显示,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20多年来乡镇企业直接在农村社区内部支援农业投入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基金高达2000多亿元, 相当于国家同期对农村投入的80%。农业部制定的《乡镇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改善农民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保健等生活条件。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投资农村交通、通讯、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乡镇企业通过制定和完善厂区规划、改善厂区环境等方式带动所在地乡村面貌的改变;支持乡镇企业投资农民的住宅建设, 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支持乡镇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开展清洁生产, 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4.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

乡镇企业吸收了1.4亿农民就业, 改变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把科技意识、合作意识、民主意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导入千家万户, 帮助农民破除小农经济思想, 树立市场意识和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观念, 增强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培育了一批农民企业家和具有现代生产和经营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乡镇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相促进的典型经验

1.典型经验一: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华西村现有人口30340人, 面积30平方公里。40多年来, 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几十年来, 华西村一直坚持走集体化、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 到2005年底, 已拥有7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 年销售额超过300多亿元, 华西村民资产最小的人家有100万元, 最多的人家有1000万元, 走上了从“三农”到“三化” (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 的康庄大道。

华西村成功经验的首要之处在于立足自身实际, 积极壮大集体经济。但是, 华西村所搞的绝不是“一大二公”的传统集体经济模式, 而是既保留集体经济精华, 又吸收现代股份制经济优点, 形成了一种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型经济形态。

其次, 华西村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 运用法律手段和民主程序, 做到依法办事, 制度管人,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广泛调动村民积极性和创造性,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规范有序、协调稳定、人心所向的社会局面。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保障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和谐发展。

第三,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 华西村始终没有忘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使村民始终遵守不赚不义之财、不干违法之事, 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做到了村民与村庄的共同发展, 培养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典型经验二: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位于首都西南40公里, 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 粮田1360亩, 共有910户、2700多口人, 党员460人。改革开放以来, 韩村河村艰苦创业, 走出了一条以建筑业为龙头, 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三个文明建设显著提高的发展之路, 创造了年产值达30亿元, 上缴国家税金2亿元的辉煌业绩, 昔日贫困落后的韩村河村已经被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各项产业蓬勃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韩村河村成功经验的首要之处是坚持产业先行, 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无资金二无资源的情况下, 由村里仅有的30多名泥瓦匠组成了韩村河建筑队, 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多年来, 韩村河村根据集团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不断调整企业生产结构、拓宽企业经营领域, 由单一的建筑施工向多种相关产业和特色产业延伸。目前, 韩村河村的经济发展已涉及建筑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装饰、安装、市政、水利、水电、旅游、特色农业等多种产业, 实现了以建筑业为龙头, 带动一、二、三产业连锁共振, 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全村实际拥有总资产28亿元, 可支配流动资金10亿元。韩建集团经济的迅猛发展, 有力地保证了韩村河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项工程的巨额投入。

其次, 韩村河村把企业发展与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结合起来。韩村河村与韩建集团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到2004年, 韩建集团累计投资5.3亿元, 建成了581栋别墅楼、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 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全村910户2700多口人全部住进了新居, 人均住房约68平方米, 旧村改造全部完成。新村建设使韩村河村节余出的土地全部恢复为耕地或苗圃园, 使原来村民住宅参差不齐, 村内环境脏、乱、差的韩村河村变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花园式的新农村。

第三, 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坚持办好教育。当年, 韩村河建筑队挣得的第一笔钱, 就投在了村小学的建设中。1993年到1995年三年间, 村里又投资3000多万元, 建成了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为一体、可容纳3000多人的村教育中心。这些年来, 韩村河村通过岗位培训、业余进修、正规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 共培养各类人才1000多名。

3.典型经验三:

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兴十四村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 甘南县城东南17公里处, 西临内蒙古自治区, 是1956年由山东临沂地区移民响应党中央开发北大荒号召组建起来的移民村。刚建村时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固定资产一分钱没有的最贫困村。现已发展成为幅员3.3万亩, 其中耕地1.68万亩、树林1.13万亩、草原4000亩, 198户村民、956口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兴十四村的成功经验的首要之处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1985年, 兴十四村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验的情况下, 建起了一座加工鲜奶的乳品厂, 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终于在荒滩上探索出了一条农副产品就地转化的发展新路。目前, 该村已发展成为拥有35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10亿多元总资产, 集农、林、牧、机、加、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富华集团。2006年, 全村总收入达到7亿元, 总资产达到10.5亿元, 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

其次, 引进人才, 依靠科技创新, 发展乡镇企业。为了引进科技留住人才, 兴十四村不惜花大血本, 几年来, 他们先后以10万元到20万元的年薪从哈尔滨、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26名生物、化工专家, 作为村里的科技顾问, 使兴十四村村办企业形成以生物工程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系列, 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 填补了国内空白。

第三, 在富裕农民的同时, 实施民主管理。兴十四村制定了全面细致的村规民约, 印制成小红本下发到户, 村干部带头执行, 违反规定一视同仁、一律处罚。村级班子长期坚持走访制度、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党员服务区制度, 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级政务财务情况, 让村民参与村级管理。

三、乡镇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规律分析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薄弱, 近期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城市工业的投入来建成新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乡村将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只有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机能, 通过产业的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通过上述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的典型经验, 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互动的规律。因此, 建立乡镇企业与新农村互动的机制是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互动规律一:

乡镇集体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就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从以上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来看, 成功经验不拘一格, 但途径却很一致, 即通过发展乡镇集体企业转移农业劳动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可以说, 没有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 就不可能有农村的新面貌。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拓宽了生产领域,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 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在以上三个典型村中, 农民居住条件、富裕程度甚至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水平。农村的社会保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但是, 在典型村的事例中, 我们也看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这些村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乡镇集体企业的收入可以通过村企间转移支付的方法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一方面说明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发展非农产业还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提出一个问题, 就是对于许多地区农村没有集体企业的条件下, 如何发挥乡镇企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柱作用。

2.互动规律二:

乡镇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对于大多数农户承包土地, 分散经营的农村来说, 组织是一件困难的事, 既不能退回到传统的集体经济中去, 又不能靠一家一户进行新农村建设。从典型经验来看,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以建立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链是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乡镇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企业以农产品为原料, 整合农村各种资源, 与农业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分散的农户, 实现农业产业化, 可以使农业取得规模效益、技术效益、深加工效益。同时, 通过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农民技术培训、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一定的利益连结机制, 保证农民的利益。

3.互动规律三:

新农村建设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 乡镇企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市场需求结构迅速升级, 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广泛流动, 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 企业面对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 使得多数乡镇企业处于不利的发展地位。二是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宏观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实施, 微观上私营企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 使得乡镇企业越来越难以借助城乡分割和集体优势发展。三是企业运行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由于国家制定严格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 乡镇企业不能再依靠粗放经营, 滥采资源和不顾环境的发展路径。

由于环境的变化, 乡镇企业的传统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了。但是, 新农村建设却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包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能源工业和环保材料工业;承担农村基本建设, 建材、建筑、水利设施、园林绿化等工程。

4.互动规律四:

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导向是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建设新农村这一指导思想是统管三农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 改变了过去的单纯经济观点。目前, 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乡镇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未能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 以至于环境破坏严重, 劳资问题突出。这与早期发展阶段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有关。上述典型经验都是在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 强调并突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所以, 新农村建设为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乡镇企业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 要注重综合发展, 主动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 树立良好的形象, 既要在宏观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 又要符合微观和谐发展的要求, 这是新农村建设, 也是新时代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本文是北京市教委课题《乡镇企业在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支持作用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群, 许清正.工业反哺农业若干问题述评.经济学家, 2007 (2)

[2].刘景章, 彭少斌, 郑仕华.普宁模式: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样本分析.经济透视, 2006 (12)

[3].宋柄坚.长三角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和经验启示.浙江经济, 2007 (2)

[4].陈铭勋.初创新农村建设雏形.发展研究, 2007 (4)

[5].余树华, 官欣荣.从湛江经验谈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7第九卷

[6].钟智利, 纪韬, 邓春辉.韩村河村的发展经验对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2)

[7]林汉川.华西村:中国新农村的方向.新华网, 2006.2.4

[8].徐璞英.国外农村建设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料专集.资料通讯, 2006 (4)

上一篇:医院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四种意识”是广大党员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