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开题报告

2024-07-02

会计信息化开题报告(精选10篇)

篇1:会计信息化开题报告

一、论文研究意义及背景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谨慎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其最根本的要求。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的规定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知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核算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或实际情况不符。

在这一方面,中外的定义是有差异的。在国外,会计信息失真就是财务报告舞弊---通过重大误导的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或贷款人)并可能损害投资者的一种故意的管理舞弊。他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从属于舞弊,因此他们用舞弊理论来分析会计信息的动机和原因,侧重于从管理当局方面分析。而我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工作各个环节中出现的作假、疏漏行为,侧重于从各个会计工作环节分析。

近年来,由于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各方面原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趋严重。它已经成为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民的一大毒瘤,已到了非治不可之时。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已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秩序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决策产生了误导,同时也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甚至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此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因此,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同样也是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正是本篇论文要研究的中心。

本文以会计信息失真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解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索出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与预期效益

本论文研究成果的应用,预期能探索出关于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的信息处理工作,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培养方法。即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健全会计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法制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强化措施,尽量杜绝虚假会计信息,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度。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现状的分析调查,在总结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会计行业的状况,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加强内部控制、健全会计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法制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强化措施。

主要内容:

一、绪 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二、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三、分析国外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四、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二)会计制度本身有局限性

(三)社会监督不健全

(四)我国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够完善

(五)企业的绩效考核和利益驱动

(六)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五、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关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

(二)健全会计制度

(三)完善社会监督

(四)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五)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六)完善法制建设

(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本论文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法,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对问题及建议措施部分进行解释。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手段来分析资料,通过对背景和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形成本篇论文。

五、主要特色

本论文在理论探讨和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实际情况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对我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解决途径即加强内部控制、健全会计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法制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强化措施。

六、完成本篇论文研究的有利条件

1、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基本保证。

2、国内外对会计信息失真研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3、目前已掌握本论文研究的大量资料和有关文献,还将进一步通过调查、文献搜集等途径获取更多最新国内外资料。

七、论文研究实施的步骤、时间 1、2012年9月3日—9月11日,收集资料,阅读国内外刊物,确定选题后完成任务书。2、2012年9月12日—10月29日,运用所搜集的资料完成开题报告。3、2012年10月30日—12月31日,完善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4、2013年1月1日—3月15日,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进一步分析完善。5、2013年3月16日至3月26日,对照要求认真检查,完成论文定稿,并写出论文写作总结,提交所有材料申请论文答辩。

6、按学院规定时间参加论文答辩。

八、论文研究范围、成果形式

1、范围

选取我国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国内外相关刊物资料为参考。2、成果形式

(1)阶段性成果:论文调查报告。

(2)最终成果:论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九、参考文献

[1] 孙庆伟.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的研究[J].财会探析,2012(04)

[2]董梅青.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06)[3] 刘碧珍.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大原因[J].现代企业教育 , 2011(05)

[4] 邱颖山.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 , 2011(01)[5] 龚莉.论会计信息不真实的原因和治理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 2009(10)

[6]王世海.浅析“五粮液事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责任[J].Commercial Accounting , 2010(06)

[7] 徐林松.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J].财务会计, 2012(07)

[8] 李晶,张天楠.委托代理理论下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 2010(13)

篇2:会计信息化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什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必不可挡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极大地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1.选题的背景

1.1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正在大力开展各种“信息化”建设,尤其以“会计信息化”为主。传统的会计手工帐比较繁琐,容易出现记错账、漏记账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会计信息化”势不可挡。1.2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工作对准确性和高效性要求较高。为了满足这两个要求,会计工作不只要做好基础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还要在整个流程对具体工作程序进行优化,并用信息化理念指导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2.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

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2 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能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攘,彼此共享,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

3.如何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提高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使企业的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认识。3.2强化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要从政策上给予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人员以支持,帮助其把握好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并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关键问题的研究上,切实加强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3.3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他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四、进度计划

7.5-9.10 完成交开题报告

9.11-10.5 查阅书籍资料写论文并完成中期检查 10.6-10.20 完成论文 11.1-11.30 论文答辩

篇3:会计信息化开题报告

“管理会计网”在对该报告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 梳理出了报告中涵盖的几个重要信息, 具体包括:

调查显示, 我国会计信息化尽管已经在企业的一些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但总体来说,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还不成熟, 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认识层面上讲, 尽管95%以上的对会计信息化都有所了解, 但大多数了解还处在较浅层面上。公司管理者会计信息化普遍有一定了解, 而相对总经理或机构正职, 副总或机构副职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更为深刻, 有超过一半的副总或机构副职表示, 对会计信息化有较深的了解。

在应用领域方面, 目前信息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的领域仍集中在会计核算领域, 此外, 受访者中, 实施成本核算、资金管理、费用报销、预算管理等领域信息化的也已超过或接近5成, 而在数据分析决策、内部控制等领域, 已运用信息技术的受访者只占三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 对实施效果的满意度同样呈现这种明显差异, 会计核算信息化应用的实施效果最好, 表示已实施并且满意的达到了43.87%, 而在财务决策支持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云会计等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 实施满意度最多不超过2成。

值得欣慰的是, 尽管当前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但是, 却有最少超过6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 已经实施或计划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65.53%) 、财务决策支持信息化 (72.19%) 、财务管理信息化 (81.60%) 等领域实施信息化建设。

篇4: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

摘要: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要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效性,必须增加披露会计信息。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信息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IO,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如:财务报告只注重历史而不注重未来,只注重货币性信息而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而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都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有用性,即为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或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效性,必须重点增加披露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

1知识资本信息

知识经济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识。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在质与量方面的全面竞争。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应该反映知识资本信息。

2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

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等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增多,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变,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潜在风险,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将是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3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东十分关心股票的市场价值。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都是股票市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但另一方面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的稀释,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因此,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对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上的,这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无利,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这必然会误导投资老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做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进,提供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4企业全面收益的信息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置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

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传统收益也可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币值变化频繁,以上两种收益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f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由此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盈余、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损失)等。

在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①我国的资产市值变化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资产账面价值相差甚为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②可以有效地遏制企业操纵利润。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如果采用了全面收益报告,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用这种方法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①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②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③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5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

篇5:会计开题报告

会计开题报告第一篇:

学生:xx

导师:xx 副教授

xx工业大学会计学院

12月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1,课题来源: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 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交论文提纲: 月 日

交论文初稿:20 月 日

交论文定稿:年 月 日

论文装订: 2005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日期

篇6:会计专业开题报告

为提高实践能力,更加完善、熟练地运用在校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我于年 月 日,在建筑公司后勤财务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对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了整体了解,随后跟随公司的出纳人员学习基础的出纳工作,实习后期进行了会计实务工作。

实习目的:将在校期间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工作结合起来,熟悉在会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细节问题,掌握良好的处理技巧,力求准确、高效。同时,总结所学的理论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巩固知识,扎实掌握会计工作的技巧。与此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与同事合作共事,良好沟通。

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实习初期首先对建筑公司的主要财务工作框架及会计制度进行认识了解,包括熟悉该公司的财务制度,将各分支项目进行分类归纳,牢记于心,为日后的会计记账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建筑公司有其自身独有的财务制度,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要求务必做到熟记于心。

(二)了解公司的机构设置以及人事安排,对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初步的认识。逐步与公司的同事熟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公司特别安排了一名资深的会计工作者指导我的实习。主要学习公司的总账以及各类明细账、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上期的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在熟悉公司基础账目之后,学习出纳工作,进行了为期20天的出纳工作后,开始着手实习会计实务工作。

篇7:会计开题报告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了

学生姓名: 杨佳佳

学号: 09012812

2专业: 会计电算化

指导老师:郭玉洁

2011年11月26号

1.文献综述: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的更新,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会计法规的日臻完善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时也存在着风险 ,这些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而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出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根据会计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或交易的处理的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它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目标性、权衡性和受制约性的特点。

而我个人认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准则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如今管理手段技术创新化管理复杂和多样化 ,会计人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 ,熟练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规 ,国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环境。会计人员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创新思维,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周金旺的《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孙丽雅、贾白的《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篇8: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刍议

关键词:非财务报告,披露

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作为会计学的最新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频频出现的“毒奶粉”、“毒胶囊”、“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突显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重要。“以财务基本信息为导向”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难以反映企业非财务报告履行情况。因此, 对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 信息披露内容相关性低。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其应披露的信息是“报喜不报忧”, 只对自己好的方面进行披露, 对自己不利或消极影响的事件采取不提及或回避的态度, 即使披露到了, 也往往只是简单的陈述, 缺乏对实质问题的分析。据调查, 上市公司在年底财务报告中涉及到的财务信息达到98%, 而对非财务报告信息只披露了不到2%。

2. 信息披露形式单一。

企业非财务报告要求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并进, 因此披露的形式要求多样。然而大部分上市公司对目前披露的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大篇幅采用文字叙述方式, 而较少采用表格、图形、图片等形式。据统计, 2010-2013年上市公司在披露的非财务报告中, 采用文字形式超过80%, 而其他形式反映内容也不够详尽。这种做法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财务相关信息的需求, 尤其是想通过数量分析, 做出决策时有种山穷水尽的状态。

3. 对非财务报告的认识不够。

我国企业非财务报告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 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 认识上会出现对非财务报告认识单一、认识片面, 认识肤浅等众多问题。最终的后果是, 企业只对正面非财务报告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 而对负面的非财务信息只字不提或者是很少提及。

二、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1. 相关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

目前, 我国关于非财务报告会计理论研究机构以及相关文字资料很少,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非财务报告会计自身的存在的特性。非财务报告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是集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人文、法律等知识为一体的新兴会计。我国对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次, 由于非财务报告会计自身具有复杂性, 这点会导致一些新兴会计领域问题不能用原始会计方法解决。因此, 非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制定也非常困难。最后, 我国非财务报告会计学所属的交叉或边缘学科理论研究不先进, 这点极大的影响到我国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非财务报告会计实务与非财务报告法律制度关系紧密。在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社会道德风气差的地方, 似乎只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处于非财务报告意识淡薄的阶段, 加强法律制度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没有相关法律去制约非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 人们便不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3. 相关会计信息成本高。

非财务报告会计核算内容复杂。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承诺、环境保护、灾区和公益事业捐赠、职工意外补偿等构成了非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的要素。财务会计的完整性要求企业披露信息必须完整, 企业在没有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后果时, 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反映此方面的信息。例如某家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当企业没有因此受到相关利益者诉讼时, 按照非财务报告会计的要求, 企业应完整并详尽提供这些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得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如果没有这些后盾, 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无从谈起。相反, 若企业提供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付出大于收益, 则会使得企业非财务报告信息不具有任何意义。

三、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 大力开展非财务报告准则研究。

非财务报告会计理论界应对非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深入研究, 解决非财务信息的基本问题, 如确认、计量等。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 进行相关概念的明确。通过对非财务报告概念的内涵及外延、非财务报告的组成要素、确认计量方法等展开研究, 使得上市公司对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具有理念认识。这不但需要企业高层引起重视, 更重要的是企业职工要予以配合。其次, 为非财务报告报告提供技术规范和支持, 如加大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研究的经费投入, 通过技术手段获得非财务报告信息的第三方认可等。

2. 加强非财务报告审计工作。

“非财务报告审计“能够监督企业经营活动, 尤其是在社会领域方面, 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义务的一种重要方式。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出现的事物, 且没有严格的标准遵循, 因此, 通过非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可以使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3. 编制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报告。

非财务报告会计报告同企业财务报告一样, 是反应企业非财务报告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信息报告。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报告可以通过四张主表来加以反映, 即“非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非财务报告利润表”、“非财务报告现金流量表”和“非财务报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从而可以补充和完善原始会计资料中的四大报表。

综上, 企业非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抑制企业短期化行为, 实现上市公司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洪涛, 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 (3) .

篇9:会计信息化开题报告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需求;会计报告模式

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会计信息系统是生成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信息需求则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会计信息是企业做出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参考。

1.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围绕信息需求展开

会计最初的单式记账满足了自然经济发展阶段的人类社会,其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而非交换。从政府角度看,是要借助它核算其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结果,贯彻“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服务;对商业与手工业来说,则要通过它来核算收支,以便在经营中求得“收大于支”的期望结果。该时期会计目标是要为政府与民间商业及手工业核算收支,满足它们对各自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的信息需求。

15世纪地中海沿岸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这一时期的商业对会计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核算。单式簿记不能满足其所需,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发展阶段进展到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会计数据,开启从简单的数据提供向系统的信息披露转化的会计时代。

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企业的最基本经营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公司所有者需要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经营者需要对其经营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成本管理信息;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则需要有关公司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会计的反映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职能也得到了加强。

到了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内容进一步得到扩展,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委托与受托关系不仅进一步复杂化,并且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会计除满足上述需求外,还为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它利益关系人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这一时期会计信息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历史信息,它还需要未来信息。会计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信息需求而不断发展、提升自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强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信息需求的扩张必然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说,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信息供给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是促使会计理论不断创新、会计方法技术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强大的直接动力。

2.当前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矛盾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信息的供需关系不平衡。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信息的提供者完全决定了信息需求,信息产生的过程和公布完全是由信息提供者决定,而信息使用者只是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被迫选择接受信息的最终结果,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真实性只能做一个主观上的判断。另外,由于信息提供者在整个信息产生的过程中拥有很大的权利,所以因为信息提供者的失误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信息质量难以保障。

2.2脱离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由于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信息提供者决定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很难反馈到信息提供者那里。即便提供者尽职尽责,坚守职业道德,他们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是程序性地进行一成不变核对、记录、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全然不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2.3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较被动。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式供需关系,对于所有市场来说,供需双方中任何一方脱离了主动性,都不可能健康稳定地发展,相反必定会引发市场萎缩。信息的需求本应是由信息使用者所决定的,而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下的信息使用者严重缺乏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反而信息提供者处于主动位置,这是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最大问题。

3.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随着会计信息使用的日渐普遍化、多元化,会计信息不再只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还要满足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职工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社会化信息需求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就应该是社会化的信息生产过程。这种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从市场经济的社会联系性,从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联系点获得经济活动的原始信息,这就能在信息来源上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3.2 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

人们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推动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将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以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根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跨越职能领域的边界,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不只是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它将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还将更多地分析与挖掘会计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预测信息,达到“向所有相关决策者提供满足决策需求信息”的目的。

3.3“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系统

“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划分信息处理的权限,将数据加工和信息输出的权利交给信息使用者,由信息使用者制定和维护信息加工规则,并按照自己的需求生成或“组装”相关的信息报告。

在需求导向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而是提供足够的有助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数据“超市”,以便他们借助网络的强大处理能力,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实时进行信息选择、加工、提炼、汇总和分析。

4. “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要想缓解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的矛盾,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真正抑制信息不对称现象,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国际“商业语言”功能,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彻底变革现行的会计报告模式,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再造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

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信息需求应该由信息的使用者来决定,应满足利益相关者多元化和差异性的会计信息需求,要将“供给决定性”会计报告模式扭转为“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朝着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向发展,致力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只有这样,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更加高效健康的运行,才能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端生. 建立需求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2).

[2]李端生,续慧泓. 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5,(6).

篇10: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号:***

学生姓名:蒋**

指导教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9.10选题

22008.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08.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08.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09.3.30论文定稿

72009.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11]ScootBesley,EugeneF.Brigham.EssentialsofManagerialFinance,ThomsonLearning,12th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上一篇:投影面平行线教案下一篇:春望教学实录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