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2024-07-03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精选11篇)

篇1: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

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 , 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科。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医务处。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 , 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 ,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对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 : 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 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5.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按照医院关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规定执行。

二、坚持按需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基本要求:适用对象,在医院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裤、隔离衣、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等。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强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及相关工作人员;可能接触传染性或感染性病的人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有创操作的医务人员等。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或进入传染病区时使用。防护镜:一般在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或进入有特殊传播途径的染病区时使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或进入呼吸道传染病区时使用。手套: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医务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使用。面罩:一般在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面部时使用。防护要求:医务人员认真评估医疗活动的危险性,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注意利器的安全使用与收集,有效防止伤害,坚持标准预防,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3.严密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进行气管插管、气管理切开或吸痰时;或给不明原因死亡患者进行尸解时。防护配备: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 , 可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要求:严格执行所有防护程序 ,坚持标准预防,认真洗手和手消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及时按要求收集,严密防范利器伤害,用后规范收集。

三、对感染性疾病防护具体措施:按照医院下发的“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的具体要求执行。

四、医务人员遭受锐器伤害后的报告处理: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对照医院制定的关于“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原则和处理流程”,当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遭受锐器伤害后,应及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 并按照医院规定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五、防护用品规范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手套、隔离衣与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及帽子的使用和穿脱顺序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篇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护、技、清洁以及后勤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应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禁止医务人员在非工作场所穿戴工作服(如食堂、宿舍等)。

3.职业防护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防止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当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因此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接触不同的病人时必须更换手套,对同一病人而言从接触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应更换手套。

4.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眼罩或面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5.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6.锐利器具和针头使用后及时收集在利器盒内,以防刺伤。

7.按要求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

8.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或清洁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9.工作人员工作中应加强自身防护。如操作时应衣帽整洁、戴口罩;搬运救护外伤出血病人时穿隔离衣;对疑有特殊感染者必须按要求进行隔离、防护。

10.根据防护对象对医护人员造成职业暴露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篇3:浅析产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回顾。

2 结果

本院产科医务人员中三年内均有不同程度被针头、锐器损伤或被血液羊水污染, 比例高达100%。明确发生职业暴露有18例, 其中利器伤13例, 占72.2%, 血液、羊水污染5例, 占27.8%。18例职业暴露者中,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15例, 占83.3%, 梅毒职业暴露2例, 占11.1%, HIV职业暴露1例 (急诊剖宫产手术, 血液污染黏膜) 占5.6%。18例暴露者进行积极的处理随访未发生院内感染。

3 对策

3.1 领导重视, 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感管理措施的不到位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危险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院感工作必须受到领导重视, 加强院感设施建设, 建立三级质控网络体系,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流程, 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 规范各项职业行为, 使职业防护有章可循。制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控制计划, 组织落实, 定期进行总结、修订和完善。落实职业危害的识别, 评价和控制及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为产科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卫生的职业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 减少肉眼看不到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等通过皮肤、黏膜等各种渠道进入人体, 防止微波, 射线等接触, 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 如分娩室、手术室, 母婴同室等高风险科室制定并落实特殊的职业风险防范措施, 定期检查督导。制定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预防措施, 建立职业暴露处置与报告流程, 制定发生特殊传染病 (如HIV)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建立及时的现场处置、预防性治疗、报告、保密及追踪随访机制。

3.2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

院感的防控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参与, 包括后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风险因素各异, 对分娩室及手术室医护人员须重点加强培训和教育, 了解岗位风险及发生职业暴露的严重性及危害性, 强化防范意识, 掌握防控对策。尤其重视对低年资医护人员教育, 培训和考核, 对其开展岗前培训、间断性培训、分层培训。使医护人员将各种院感制度、各项操作规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人手一册, 并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职业防护知识彻底贯彻到所以医护人员, 包括后勤工作人员, 提高他们的依从性和自觉性, 确实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措施, 使其自觉执行, 发生职业暴露迅速自我现场处理和启动上报流程, 配合院感科做好登记和随访, 坚决杜绝因思想不重视, 心成侥幸, 不规范操作等个人原因而造成的职业暴露危害。

3.3 全面落实标准预防

产科工作有其特殊性, 夜间急诊多, 尤其是流动人口, 孕期无产前检查, 孕期缺少各项免疫检查, 分娩发动后急诊入院, 有些甚至分娩在路上因此产科工作者梳理标准预防观念、自觉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是职业防护的基础, 严格手卫生, 规范配戴口罩, 帽子, 手套, 穿隔离衣甚至防护面罩、眼罩对接生人员来说极为重要, 因分娩过程羊水, 脐血易出现喷溅, 导致面部及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而眼睛的防护一直未引起产科工作者的足够的重视, 进行易引起飞溅的操作时未佩戴眼罩、面罩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处理新生儿脐带时同样需做好标准预防, 防止宫内感染的疾病的传播, 如:先天梅毒, HIV感染, 乙型肝炎等传播, 每一个患者操作完成后严格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立即进行终末处理, 包括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 操作面环境, 地面等的清洁、消毒, 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及特殊患者使用的物品严格时按院感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3.4 严防锐器的损伤

产科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直接接触羊水、血液及分泌物等, 如阴道检查、人工破膜、接生、剖宫产、新生儿抢救、疫苗接种等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于发生血液传播疾病密切相关, 如: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IV感染等, 医护人员常因思想不重视、防护不到位, 操作不规范而发生职业暴露, 尤其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紧急情况时手忙脚乱,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实施抢救处理, 如各种穿刺等。接生时阴道及宫颈裂伤缝合, 往往因暴露困难, 视野不清, 缝合时常出现缝针刺伤;手术过程操作不规范、配合不佳、器械传递、处理不正确等利器伤, 因此如何防止操作时锐器损伤及出现锐器损伤后的现场处理至关重要, 平时要加强操作模拟练习, 掌握阴道暴露的技巧, 对裂伤严重的缝合须加以硬膜外麻醉, 使阴道充分松弛容易暴露, 产妇在缝合时避免因疼痛而不配合, 分娩镇痛是顺利缝合的重要的因素, 在各项操作中, 保证足够的光线, 器械配备齐全, 如阴道拉钩, 宫颈钳等, 特别要注意注射针, 缝合针头, 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正确处理, 严禁单手回套针帽及徒手取注射针头、使用后直接放入利器盒并及时处理、使用弯盘传递刀片等器械, 规范各项侵入性操作, 防止污染利器的刺伤或划伤。

3.5 预防接种

医院要制定职工的健康档案, 对高危人员进行计划免疫, 如乙型肝炎疫苗等, 每年对职工进行体检, 检查乙型肝炎三系, 丙型肝炎, HIV等项目, 对职工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要进行登记, 预防性治疗及随访, 更要进行心理关怀, 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倾听他们的心理需求, 鼓励和安慰并保证足够的休息, 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药物不良反应, 消除紧张, 恐惧, 焦虑的情绪。

3.6 开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产科院感监控小组应积极配合院感科开展职业暴露监测。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 规范执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上报、登记、处置工作。科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立即上报监控小组及院感科, 共同进行调查, 分析原因, 落实防范措施。定期进行职业暴露总结分析、整改, 落实进一步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 产科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 产科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IV感染、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发严重威胁着产科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针对产科工作的特点, 应制定专门的职业预防措施, 确保产科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篇4: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关键词】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71-01

医务人员每天的诊疗和护理操作中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者不小心被针头等锐器刺伤,这样很容易被感染疾病,医务人员易受到职业伤害。那我们怎么去做好这些防护呢?带着这个问题,在此浅谈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务人员应该坚持采取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措施有:

1.1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1.2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1.3 一旦接触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1.4 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有可能被血液、体液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者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1.5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刺伤。

1.6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2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加强医务人员隔离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2.1 各种防护用品的具体使用情况

2.1.1 口罩的使用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1.2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1.2.1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1.2.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2.1.2.3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1.3 手套的使用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1.4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2.1.4.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1.4.2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2.1.4.3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1.5 鞋套的使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2.1.6 防水围裙的使用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2.1.7 帽子的使用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3 职业暴露的处理

3.1 局部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局部

3.1.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3.1.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1.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2 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

3.3 评估与预防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

3.4 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越好,在暴露后24小时之内开始。

3.5 随访和咨询

3.5.1 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血清学检查,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3.5.2 在处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应为职业暴露者提供咨询。

篇5: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篇6: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制度

1、医务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及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或用洗必泰、碘伏消毒伤口。

2、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明确病原以确立需要接受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确保在第六周、第三个月、第六个月、第十二个月接受跟踪检测。应常规对毒性的症状和表现进行监测,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他人,直到跟踪检测全部完成。

3、以文书的形式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其内容包括锐器刺伤的名称、型号、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进程,跟踪调查结果,详实记载。存档保存。

4、若病原不明确或病原已确诊为HIV、HBV、HCV均依据卫生部制定的条例采取预防措施,若病原是HIV,被刺伤者应在2小时内采取措施,若病原是丙肝咨询专家采取有效措施。

5、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10毫克、5毫克、5毫克(0、1、6间隔)。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严格禁止针头回套操作,以防刺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凡新来医院的医、护、技人员,必须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化验结果全部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5、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6、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7、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排泄物、血液、体液无论是否被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二、医院感染应按照标准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医用防护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专用防护面罩。

END

篇7: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保证工作环境的采光,通风良好和洁净。清洗消毒室必须有通风换气设施。

二、夜歌实施预防措施,认真执行消毒隔离个性规章制度。

三、上班时须衣帽整洁,进行诊疗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脱去手套后应真正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粘膜,非完整性皮肤和污染物品前均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四、进行各项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须带防护镜,穿防渗透工作服。

五、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使用后一次性活检钳,注射器针头等锐器应放入专用利器盒内,3/4满时关闭开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及时弃置于黄色塑料袋内,3/4满时扎紧袋口;专人回收、无害处理。

七、工作中手部皮肤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局部。污染眼部等黏膜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有伤口是,应轻柔挤压伤处,尽量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0.5%碘伏或者用75%酒精局部消毒、包扎伤口,同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登记,专家评估,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跟踪观察。

篇8: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 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险

1.1 生物性因素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 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是病房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HIV、HBV、HCV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 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多、频率高。

1.2 物理性因素

1.2.1 辐射损伤

工作中有受到辐射、电、噪声等危害的可能, 尤其在参与实施放射线诊治患者的过程中, 受到的放射线危害最为严重。据报道, 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生殖结果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1]。

1.2.2 锐器伤

各种医疗器械在诊疗过程中都具有潜在危险性, 其中以锐器伤最为常见。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的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室、急诊室、手术室和病房针尖扎伤的比例分别为7%、7%、29%、31%和34%[2]。

1.3 化学性因素

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和化学消毒剂。各种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 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合理应用, 使肿瘤治疗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 使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 日积月累身体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1]。

1.4 心理社会性因素

包括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长期面对患者的患病、意外受伤以及死亡, 会影响医务人员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过大的工作压力会造成其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1.5 其他因素

1.5.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是针刺、切割、直接接触等, 暴露于感染性物质后, 如不懂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预防接种操作程序, 极易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1.5.2 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美国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署 (OSHA) 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在处理有危险性的工作前要接受适当的训练, 并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所有的医院[3]。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完善, 缺乏相应的制度与保护措施。

2 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 前者包括医院的建设合理、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后者包括思想重视、制度到位、措施得力等, 这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总原则。

2.1 加强自我防护

(1) 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工作中应规范洗手内容, 提倡“六步洗手法”;安装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使用无菌洗手液;取缔公用毛巾;使用脚踏式污物桶并加盖。 (2) 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体液时应戴手套, 其目的是双重性的, 既保护患者也保护医务人员。但切记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 戴口罩、护目镜和面罩:防止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飞溅到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内。 (4) 穿隔离衣:防止被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具有传染性的材料感染,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 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2.2 加强化学毒性药物的管理

对化疗药物实行集中管理, 配药时穿长袖工作服, 戴棉布帽及12层以上纱布口罩, 外罩一次性帽子, 戴护目镜, 如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 防止药液以任何途径进入人体。在更换或拔体液时要戴手套和护目镜。若药液溢到桌面上, 应用纱布吸附;如为粉剂, 应防粉尘飞扬污染空气;若不慎将药液溅到眼中或皮肤上, 应立即用大量温水、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所有污染安瓿、药瓶、注射器、输液器、针头、一次性口罩、帽子等均应放在专用的袋中封闭处理[4]。

2.3 规范操作规程

规范的操作控制是减少针刺伤事故的一种操作模式。 (1) 用过的针头应立即弃入带适当防刺、防渗漏设施的收集器内。如用后的针头不能立即处理时, 应使用单手回套。 (2) 不要将针头放入已经过满的利器收集箱中。 (3) 相关工作完成以后再摘掉手套。 (4) 摘掉手套或接触体液后应立即洗手。

2.4 加强环境控制

(1) 保证医院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置程序, 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消毒床、设备的表面 (如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物品表面) 。 (2) 触摸、清点、传送污染被服时, 应避免清点抖动等操作, 防止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环境及其他患者。

2.5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强调标准预防

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宣教是减少职业伤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疾病未明确诊断之前, 医务人员已与患者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多次接触, 这就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必须自觉、严格地遵守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以安全地服务患者, 有效地保护自己。即从工作开始到结束, 每一个过程都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 均采用一整套安全措施, 将每一份标本均视为污染物来处理, 坚持普遍预防的原则, 每一名有关专业人员均应将普遍防护的原则贯穿到日常工作中[4]。美国CDC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 在传染病存在时按其传播途径采用空气、飞沫、接触隔离[3]。经过SARS暴发流行期间的验证, 实施“标准预防”是成功、有效、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 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使每位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6 建立有效的防护系统

2.6.1 开展培训, 建立“标准预防”的理念

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防护教育, 通过各种规范操作训练, 纠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良的操作习惯和行为,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2.6.2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安全有效的产品, 加强物理屏障医

院应在健康教育的同时, 为医务人员改善工作环境, 配备减少职业暴露的个人保护装置, 给暴露在危险中的医务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对已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限制。只有这样, 医务人员才能使自己掌握的防护知识与实践操作中的规范、标准结合起来, 切实树立职业防护的观念, 自觉遵守预防职业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

2.6.3 环境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医院环境总体布局要合理, 要按照医院特点进行绿化、美化。环境要清洁、整齐, 保持室内清洁无污染, 对受污染的区域要定时消毒, 并进行灭蚊、灭蝇、灭鼠和灭蟑螂等卫生工作, 污水、污物要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处理, 污物及医疗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要划定专门地点、专门时间、由专人负责处理。

2.6.4 构建文化氛围, 人人参与

思想重视和防护意识的增强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基础,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严重性, 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当成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医护人员自身应充分认识到职业伤害危险及防护的重要性, 树立“普遍预防”的职业防护观念,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注意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有效防止传染病传播和感染医护人员。

2.7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全院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 对高危医护人员开展乙肝、丙肝、梅毒、HIV监测, 一年一次, 发现血源性疾病患者, 给予及时治疗, 并加强医学随访。

3 职业伤害的补救措施[5]

(1) 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 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 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 并挤出伤口的血液。

(3)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 72小时内做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 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5) 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 有些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 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 短时间内口服抗病毒药, 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 然后行周期性复查 (如6周、12周、6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 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 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 因此, 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 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4 结论

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最有效的措施依赖于医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使防护知识与实践操作中的规范、标准结合起来, 自觉遵守预防职业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发生职业伤害后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积极措施。同时, 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使职业伤害降到最低。

摘要:随着我国血源性疾病疫情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 职业伤害已严重威胁到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成为危害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职业防护教育, 使每位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以掌握职业防护知识, 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防护,职业风险,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 29 (4) :656~659.

[2]朱锦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2005, 4:920~921.

[3]陶红兵.医务人员职业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护[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4, 21 (5) :389~393.

[4]张学娥.抗肿瘤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损害与防护发展现状[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4) :453~454.

篇9: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选择我院的79例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工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医师27例占34.10% ,护士48例占60.77% ,检验人员10例占12.65% ;工勤人员14例占17.72%发出问卷79份,回收79份,有效问卷100.00% 。②本院感染管理科2008~2011.6锐器伤登记统计资料。

1.2 调查方法

发放问卷,被调查者在充分理解问卷内容的基础上自愿接受调查,对每一项目作出回答,再作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基本防护现状 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时穿工作服、鞋,戴口罩、帽子63例占79.79% ;穿工作服、戴口罩10例占12.65% ;穿工作服8例占10.12% ;有时未穿工作服1例占1.01%。洗手情况按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者12例占15.19% ,有时按正确洗手法者9例占11.38% ,未按正确洗手法者58例占55.78% ;擦手情况不擦者70例占88.35% 。

2.2 医务人员工作中的防护情况。

2.3 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 2008~2011.6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人员锐器伤统计显示:共有21人发生职业暴露,医生3人、护士13人、检验人员1人、工勤人员4人。其中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未及时更换破损的手套,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自己破损的皮肤,其次是被患有血源性传染病的病人抓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输液拔针时针刺伤、回套针、抽血时刺伤自己。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处理各种标本时被污染,临床采血针刺伤。工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在处理感染性废物时损伤了自己的皮肤。调查中得知,在发生针刺伤后,都能挤出伤口的血液,流动水冲洗,伤口处理,上报,预防接种。

3 讨论

3.1 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自觉落实职业防护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强调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均应遵守并严格职业防护制度。基本防护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本次调查基本防护为79.79%,只穿工作服为10.12% ,1.01%有时还未穿工作服,其主要原因:(1)多年来,尽管开展了很多关于医务人员防护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但他们更信赖多年穿戴习惯.认为大多数时间都未被感染上疾病:虽然经过2003年SARS的洗礼,我们吸取了惨痛的教训。但还有不少医务人员在执行时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忽视自身防护。(2)? 治疗操作过程不规范:传染病的治疗操作绝大多数在患者内进行,医生与病人直接接触,喷出的含病原体飞沫可直接进入对方的呼吸道,还可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和物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唾液或血液,使医务人员常处于致病微生物的危险环境中。(3)医院感染学知识缺乏:由于医院感染学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涉及较少,以及医院在职教育普及不到位,使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贫乏,以至于个人防护意识差。(4)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重诊疗轻预防思想作遂,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或缺乏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导致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出现有章难循现象。因此,建议医院投人资金给临床医师、医技人员提供工作中的基本防护用品,同时强化宣教、培训工作,并监督执行情况

3.2 受一 些因素影响,导致防护行为放弃执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要求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等【3】。本凋查显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戴手套60.76% ,有时戴13.92% .未戴25.31% 。我院静脉穿刺多无戴于套习惯。其主要原因:临床:工作量大,在诊疗及操作中有时不能执行摘戴手套制度。多数医务人员感觉戴手套操作,手套尺码不合适,操作不方便。(2)接触诊断未明戴口罩40.51%,不能坚持戴口罩的医师多,认为其影响与患者的交流。(3)接触患者污物后能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79.75%,在忙碌时无时间洗手。病房门口无洗手设备.配置了快速手消毒剂,但有些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差,不能及时执行手消毒。(4)流行期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26.59%,如发热门诊和肺结核门诊,医务人员都知道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但部分医务人员仍然不愿意使用防护用品。

3.3 理论清楚,实际操作简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基本防护要求规范洗手内容:“六步法”洗手。本调查显示,工作中按正确六步洗手法15.19%,不擦手88.35%,因工作繁忙,认为六步洗手太麻烦,不愿意擦手,干脆不擦或在工作服后腰部擦手。因此,要指导医务人员正确、规范的六步洗手方法,强调洗手的重要性,给予必要的投入,完善洗手设施 ,增设水池、改换成感应式水龙头,提供一次性纸巾擦手或干手物品。同时加大抽查、考核力度。

3.2.4 发生职业暴露最常见的是针刺伤,有文献报道为95.9%,以护士居多【1】。调查中得知医务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立即挤出针刺处的血液,并用碘酊或清水冲洗伤口,及时上报,上报后也能按要求接受检查和暴露后预防。但这种上报流程还未能达到人人皆知,需要加强宣教。(1)从改变观念人手,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2)建议传染病区穿戴的隔离衣、防护用品制作时,应考虑季节问题,如热天,应制作薄而透气,又能符合医用标准的隔离衣、防护用品;同时建议静脉穿刺戴手套,在缺乏清洁的水供应和无洗手设备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采取快速手消毒。(3)医疗机构为医务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同时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尽最大限度地防止职业危害和医院感染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42.

[2]劉燕玲,张秀芳,吴鸿雁.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现状 J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65—667.

篇10: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防护制度

内镜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务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十分重要。为减少内镜室医务人员职业危害的影响,促进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危害因素 感染

内镜室与一般科室不同,病人病情隐蔽,以侵入性检查为主,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病人唾液和血液等。主要传染源为幽门螺杆菌(HP)、结核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因而易造成医护人员感染。内镜室病人的流动性大,许多传染病病人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医护人员在工作各环节都有可能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以及污染的血液等。

化学损害

胃镜室护士工作中常接触有毒物质,如戊二醛。戊二醛为高效消毒剂,具有一定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期吸入和直接接触可引起过敏性及接触性皮炎。

身心疲惫

由于内镜室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面对大量检查和治疗的病人,时刻都处于紧张状态,极易造成身心疲惫。

二、预防措施 增强自我防护培训

积极参加职业危害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讲座,加强理论学习,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知识,获取新的防护理念和方法,增强防护意识,改进防染措施。严格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内镜室医护人员工作时必须衣帽整齐,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面罩、防护镜等,操作前、后洗手;每年为内镜室医护人员做健康体检,必要时对HBV易感染的操作人员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严格消毒检查室

检查室要求每日消毒,地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洁至少2次。

减轻生理和心理压力

篇11: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HIV、HCV、HBV感染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HCV、HBV和不明肺炎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这些病毒感染的情况。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被感染的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防护;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严格禁止针头回套操作,以防刺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凡新来医院的医、护、技人员,必须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化验结果全部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5、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6、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

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7、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排泄物、血液、体液无论是否被污染或接

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二)、医院感染应按照标准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

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医用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

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三)、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暴露)后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临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请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上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同时指导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暴露部位的处理;并对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评估。锐器伤后应在4小时内完成评估和处置。

(五)、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 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酌情预防性用药;

(六)、处理完毕,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暴露者的姓名、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经过,联系电话,暴露类别,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等,并形成文字材料,同时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详实记载,存档保存。

上一篇:绿色化工论文下一篇:画展圣诞老人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