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中心设计方案

2024-07-03

游客中心设计方案(共8篇)

篇1:游客中心设计方案

游客接待中心功能布局设计方案

新建XXX配套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约为XXXX平米,其中地上一层面积约XXX平米,地下一层面积约为XXX平米。为了更好的给XXX游客接待中心功能定位,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经营模式,下面将从游客中心功能作用、游客中心等级划分以及国内几家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功能现状等几个方面,对XXXX游客接待中心功能布局进行设计,以供参考。

一、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作用:

1、引导功能:游客接待中心一般位于旅游中心或出口处,起着窗口的作用,通过这个窗口,旅游者可以了解整区域内环境、景物和旅游各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善及存在问题。

2、服务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服务,以便使旅游者满意,顺利完成在本区的旅游计划。

3、游憩功能:游客接待中心距风景区较近,本身也有部分特殊的自然风光,或景观建筑或民俗风情或直接是景区的一部分,使旅游者在逗留时间内可安排部分时间进行游览起到游憩功能。

4、集散功能:游客接待中心是游鉴区与大城市间的交通连接点,对来往旅游者具有集散作用。

5、解说功能:游客接待中心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解说、传授和住处服务作为基本的交流手段岢让大众清楚、明白关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6、其它功能:包括失物招领、物品寄存、医疗服务、邮政服务、残疾人设施提供等。

二、游客中心等级的划分:

5A级景区: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4A级景区: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3A级景区: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功能齐备。游客中心有服务人员,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三、国内部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情况:

1、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中心位于旅顺中路与棠刘路交汇处附近,与公共汽车站相邻,位置优越、醒目,方便游客。游客中心标示醒目,标志清晰,制作精美,与环境相协调。游客中心现代,中式钢架建筑造型景观化,能够烘托景观环境,外观、造型、色彩与环境相协调。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中心专用,面积适应游客需求,包括游客服务大厅,讲解站、影视厅、投诉站等。电脑触摸屏设在游客服务中心,内容丰富、齐全、有导游全景图、景点介绍、购物指南、游客须知及自采果树介绍,并提供酒店、旅行社以及其它票类的咨询电话和介绍。为了给游客提供足够的有了信息,方便游客参观,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设置导游图、全景图、景物介绍牌,分别为雅克力、木质、铝合金喷塑三种,合理的设置在游客集散地、交叉路口、景物景点以及参观主干道旁,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美观、制作精美,与景区景观整体相协调。

2、成都石象湖太一园游客接待中心:太一园是石象湖景区的游客接待及商务中心,共两层,是由金属、石材、玻璃等环保材料构建的生态共生式建筑,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太一园一楼为展示大厅面积为600平方米左右,设有景区生态图片展区、游客咨询点、VIP服务处,咖啡厅,一楼大厅前后均有宽阔的场地,可进行团队建设等小型活动。太一园二楼主要以商务会议、休闲娱乐为主,有现代多功能会议室2个,棋牌娱乐室多间,可根据游客不同的需要提供商务、会议、咨询、娱乐、休闲等多项服务功能。

3、沙家浜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沙家浜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占地约1500平方米,分为票务中心和游客中心。票务中心设有票务服务窗口、旅游服务窗口、贵宾接待窗口、行李寄存窗口和投诉窗口等多样性服务窗口。票务中心大厅内放置了触摸屏电脑,方便游客自主查阅景区资料,资料架上还有免费的景区导览宣传资料供游客选择。游客中心的外墙是一幅景区导游全景图,标识了主要景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游客中心一楼主要设有医疗点、咨询处、影视厅、购物中心、游客休息区等,南面大厅设 有atm自动柜员机和多功能服务机。二楼配套茶饮区、商务中心、阅览室、哺乳室、会议室等,可全面满足游客休闲、娱乐、商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4、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景区投资1500余万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全新打造的游客接待中心,新游客接待中心设置了售票区、办公区、游客休息区、自助购物区、医务室、邮政服务区、电子商务区、上网区、团体导游和驾驶员休息区、电子门禁系统,配套了咨询台、游客服务台、行李寄存室、广播室、监控中心、游客投诉办公室、影视厅、三星级旅游公厕、特殊人群服务、无障碍通道、气象服务、阳光警务、电子书、景区全景图、电子沙盘、自助存取款机、值班室、自助充电器等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面积达1050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了面积为25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是武陵山地区面积最大、设备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四、XXXX游客接待中心功能布局

根据以上几点并结合现有条件XXXX游客接待中心功能包括:问询服务、票务中心、旅行社、寄存处、酒店预订、邮政服务、XXXX展示及销售(含旅游纪念品销售)、茶饮休憩区、导服中心、租车服务、自助取款机、办公区。

功能布局:地上一层游客接待中心面积为XXX平米,其中包括约XXX平米地贵宾接待室,供XXXX接待使用,因此实际面积约为XXXX平米左右,其中包含以下功能:

1、旅行社(面积为60平米——100平米)

2、寄存处(面积为15平米——30平米)

3、票务中心及酒店预定(面积为10平米——20平米)

4、导服中心(面积为20平米——30平米)

5、邮政及租车服务(面积10平米)

6、自助取款机(面积5平米——10平米)

7、预留办公区域(50平米——70平米)

注:XXXX游客接待中心内包含电梯房、上下楼梯、预留走道等,因此实际使用面积没XXXX平米。XXXXX游客接待中心面积约为560平米,功能初步设定为XXXX展示销售、旅游纪念品销售及公共休息区。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区可分为XXX本地非遗展品区、地方XXXX及文化类相关展品区、问询接待区、多媒体宣传区、互动展示区等。旅游纪念品包括工艺品、土特产、茶饮副食及旅游用品销售等,该区域可自主经营也可采取对外招商模式。

以上功能布局、功能区域面积分配均根据XXXXX概念方案平面图设计。考虑到地上一层接待中心使用面积较小,贵宾接待室又占用了不少的面积,而地下一层面积较大,建筑结构更适合作为产品展示及销售功能使用,因此把XX展区安排在地下一层。XXX游客接待中心是XXX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给景区旅游建设提供服务,因此游客接待中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非遗产品及旅游纪念品销售外,接待中心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屋租凭收取租金,近期在XXX周边调研所得门面价格由50平米/天——100平米/天之间。游客接待中心部分功能项目不能采取对外招商形式,只能自主经营,如寄存服务、导服中心等,因此会发生一定的用人成本及办公费用,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状况调整功能结构或者缩减功能面积,从而保障更多的利率空间和经济效益。

篇2:游客中心设计方案

多媒体语音

(红色不用配音、要求显示 编号不要求显示)

急状态下可将该入口作为消防车的临时入口。对于该面的地埋式军用光缆,规划设计时应该保证足够的退让距离。

本案北端利用该碎石路解决后勤、仓储、物资运输。将地势低洼处考虑沿街吊层用作厨房和仓储,车辆平进车库。

本案东端,环境较为幽静,将住宿部分设置在该区域。

综上分析,根据结合汉式营造对称手法和汉式风格的特点采用围合大中庭布局,形成“一庭、两轴、五院、多节点的规划结构展开构图。

区位现状

本案作为新汴河水利风景区功能配套建筑,选址景区西北角,西邻拂晓大道,南望河滨路,北接碎石村道,交通便捷,市政设施齐全。东接景区林地,环境幽静。场地呈不规则形状,地势整体较为平整,南高北低,北部有洼地。

综合分析

设计理念

本案作为景区配套建筑,游园式流线和布局为本案提供了规划依据。

当前如火如荼的园林城市建设为本案园林式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宿州市悠久的汉文化为本案汉式营造和风格提供了文化支撑。

场地和布局分析

本案西端拂晓大道为城市主干道快速路,对城市形象和景区的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为主显立面,该面与城市道路有一定高差,不能开设车行入口,宜为形象主入口。利用台阶解决高差烘托建筑的气势。将展厅、票务、办公、购物布置在离主入口较近的位置便于及时展示景区风貌、城市文化、引导消费给景区创收提供可能。

本案南侧与新汴河隔滨河路相望,与景区的交通联系和视线联系更为直接。开设次

一庭即建筑围合的景观大中庭。

两轴即分别由主次入口引入的两条贯穿并交汇于中庭的景观轴线。

五院即由建筑布局围合所产生的围合与半围合空间。

多节点即在两条景观轴线上衍生的众多景观节点。

建筑设计

建筑平面

在形象主入口用厅室、廊道将展厅、票务、购物等功能房间串联在一起,使展览、旅游、购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利用北面的地形高差做厨房,通过竖向交通为餐厅和宴会厅提供后勤服务。

在住宿用房内设置茶吧、咖啡吧、娱乐活动室等交流交往休闲空间。

在项目南端设置公共厕所、值班室、消防控制室等配套房间。

第 1 页 共 1 页 每栋主体建筑均配置了电梯和楼梯,电梯均能直通地下车库。层高不同的功能用房连通时用缓坡连接。

2建筑立面

本案为汉式建筑风格,为了体现与时俱进,我们对汉式建筑元素的汉阙、斗拱、阶基、柱础、门窗、屋顶等元素进行了提炼、简化。建筑的斗拱、汉阙、柱础、鼓镜去繁就简,保留其意不减其形。

主入口中心建筑采用古城楼模式统领全局,是本案的形象中心,城楼立面采用青砖城墙。其余部分建筑墙身均为乳白色外墙漆,斗拱、栏杆、柱子、柱基均外饰灰色仿木防火漆。整个建筑群看起来格调高雅、气质雅致、气势威严给人过目不忘之感。

设计总述

本项目建设用地占地面积为18172.44平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21737.7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5624.07平方米,容积率为0.86,建筑密度为24.04%,绿化率为35.14%。(此段不要求配音,但是要求显示,具体表现方法不限,)

篇3:公园游客中心设计问题探究

公园的游客中心对于规划设计者和广大市民而言皆是新兴事物, 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 大多停留在论述方面, 而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更是不足, 虽然国内部分公园存在着能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建筑, 但游客中心的发展及设计尚处在初期阶段, 功能尚不完善, 更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或规范, 难免会造成公园的类型与游客中心的功能不匹配、选址不合理、规模不适宜、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等问题, 游客中心使用效率低, 形同虚设的状况就不可避免。因此理清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的基本理论, 明确各种类型公园与游客中心之间的关系, 系统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对促进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 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游客中心的概念和内涵

2.1 游客中心的概念

游客中心 (visitor center) , 又称“游人中心”、“访客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 就是接待游客的地方, 是旅游休闲区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大到一个城市, 小到一个公园甚至一个景点都应该有自己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 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区 (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是:旅游区 (点) 在区内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1]。

2.2 游客中心的内涵

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 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游览景区所必须的信息和相关的旅游服务, 现在随着游客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完善, 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正在日益增多。现在, 国外的风景区大都有自己的游客中心并且功能完善, 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等, 国内一些风景旅游区近年来也建设了一批游客中心, 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 例如: 峨眉山、九寨沟、三峡等[2]。

张咏 (2003) 以不同形式的叙述对游人中心这一概念作出诠释, 将游人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几点:

游人中心是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专门场所;游人中心应起到集聚和分流的作用, 即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对于一个旅游区而言, 游人中心可以有一个, 也可以同时有几个[3]。

张咏对游客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三点, 其中包括游客中心的功能性需求原则、选址和空间布局原则, 本文的主导思想除上述三点之外还包括游客中心的规模和主题相符合的原则, 即不同规模的旅游区应设置不同规模的游客中心与之相配套, 游客中心的主题亦是如此。因此笔者将游客中心的内涵增加两点:游客中心的规模应该和旅游区的规模相配套, 以适应不同游客规模的需求;游客中心的主题和风格直接反映了旅游区的形象, 所以应与其主题相符合。

3 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游客中心设计现状

我国公园的游客中心建设起步较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也在逐渐的完善。于此同时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管理、功能设置、规划设计和旅游区形象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游客中心作为公园的门户形象、旅游接待的主题建筑、服务引导设施成为旅游区 (点) 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 许多公园针对自己主题、规模以及有利和不利因素建造不同的游客中心。一些旅游区近年来已经建成了一批游客中心, 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 例如:华山、峨眉山、九寨沟等。

游客中心的建设和设计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沈花晨 (2007) 对现阶段国内游客中心的研究和设计现状总结为以下三点:相关建筑法规与规范制订时间过早, 也未及时更新, 不能适应现今的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相比, 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 缺乏统一的设计依据和评价标准;大部分论著研究的是旅游规划, 对于公园游客中心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规划层面, 没有对公园游客中心进行针对性研究, 在建筑学层面更缺乏进一步的深入探讨[4]。

3.2 游客中心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公园游客中心在使用和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 游客中心并不是作为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出现在游客的意识中, 游客体验项目的设计也被忽视, 所以使用效率低, 没有发挥其服务和接待的功效。

(2) 游客中心的数量远远不够, 并没有形成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 不能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 而导致公园整体上降低了功能。

(3) 普遍存在着选址不当、规模不适宜的情况。

(4) 宣传少、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甚至有些游客中心是为赢利而设置的设施, 造成了很多城市旅游信息咨询单位利用率极低, 形同虚设的状况。

(5) 功能不完善、形象和公园的类型 (主题) 不符、和环境的融合显得参差不齐等, 降低游客中心美感的同时也影响游客对整个公园的印象。

目前公园游客中心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功能要求、景观设计、技术设备和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对设计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因此, 对公园游客中心的相关理论和设计中基本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较高的科研价值, 其成果对我国旅游市场合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4 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游客中心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 并且各个基本设计要素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并且这种逻辑关系是不可逆的。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游客中心的方案设计, 系统的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用于解决设计游客中心理论不完善、设计不规范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涉及到的科学问题有公园的类型、游客中心的规模、空间布局和数量、选址、功能模块和建筑风格等。

4.1 公园类型

设计任何一种建筑其所在的环境都是首要因素, 游客中心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园的类型或是规模均是决定游客中心后续设计的必要因素, 因此, 公园的类型是游客中心设计的首要因素。公园的类型可以分为公园服务客体、公园主体特征和公园功能三种, 根据公园服务客体的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公园 (城市居民公园) 和休闲观光公园;根据公园主题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和主题公园;根据公园功能可以分为:科学公园、遗产保护类公园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类公园) 和纪念类公园 (和平公园) [5], 公园类型的分类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2007编绘

公园的类型是设计游客中心的首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公园其环境和功能以及服务对象都不同, 这点可以从表1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游客中心是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 因此不同类型的公园应配备相应规模、功能和风格的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

4.2 规模

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公园环境容量、公园游客规模, 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公园的环境容量直接影响公园的游客规模, 而公园游客规模决定了旅游接待建筑的规模和数量。游客中心是公园服务接待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 增加旅游接待建筑建设, 可以增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游客规模一旦出现接近或大于公园合理环境容量时, 就必须及时考虑建设新的景区或景点, 同时按照比例有计划地增建新的旅游服务设施, 否则将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效果或对公园环境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等。以上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量化分析, 但剩余因素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背景等难以量化分析, 所以从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来分析游客中心的规模比较恰当。

约翰·A·维佛卡 (2008) 认为公园游客中心一个假期或平均高峰季节的周末设计承载量 (简称DL) :

DL=VI×VA×VS×VW/NW

其中, VI为游憩项目/解说项目总到访人数 (估计) ;VS为高峰季节期间到访的人数占总到访人数的百分比;VW为高峰季节周末或节假日到访的人数占高峰季节总到访人数的百分比;VA为使用游客中心的游客所占比例;NW为高峰季节的周末或节假日天数。游客中心预期的单次人数:

PAOT=DL/ (H×TR) 。

其中, H为游客中心运营的小时数, TR为游客中心每小时游客周转率。 由游客中心预期单次人数乘以游客感到舒适的最小空间, 得出游客中心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6]。可以统计出在公式中需要的公园游客数量, 再经过计算便能得到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 这个面积对游客中心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园游客容量的量化分析同样有相应的公式, 董成森 (2008)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一文中根据旅游区内景点特征设计出总量模型和流量-流速模型两种公式计算出张家界森林公园各游览区资源空间的承载力, 并得出结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为244.2 万人/年, 在不同的季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日空间承载力在其夏半年 (旺季) 为8200人/d, 冬半年日承载力为4800人/d, 此数据可作为公园门票销售和游客管理的依据[7]。其他公园同样有类似的公式或方法计算出公园的环境容量, 游客规模是可以统计和监控的, 通过环境容量和公园的游客规模的分析比较, 制定适宜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公园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4.3 空间布局和数量

根据不同区域、环境和面积将公园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 即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和面状结构, 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游客中心所处的空间环境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大环境 (旅游地) , 而大环境也被更大的空间环境 (区域) 包括在内。从图1中可以看到区域、旅游地、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常游客中心的规模和空间布局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游客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区域级别的那么他接待游客的规模会相应增加, 如果是景区级别的自然就会减少。进一步说对于一个区域级别的公园来说它的游客中心可以有一个, 也可以有多个, 如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有3个, 分别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门票站和黄龙洞门票站。

根据区域、旅游地、旅游点、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 游客中心的空间布局通常采用“集中型”、“星座型”等形态。集中型空间布局的形式多指将游客中心单独设置在公园的一处, 这样可以集中对游客服务节约资源, 但这种空间布局形式对土地的占用比较大, 适用于用地条件宽松, 地势平坦的公园, 如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等, 图2左为游客中心集中型空间布局简图;星座型空间布局形式一般根据公园的规划要求, 结合公园有利地势, 将游客中心分级别设置与公园的交通换乘处或重要节点处,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适用于用地紧张或景观丰富的公园, 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等, 图2右为游客中心星座型空间布局简图。

4.4 选址

游人中心的选址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游人的可达性和解说效果。美国国家公园的主管们 ( Park superintendents) 意见比较一致, 认为将游人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 或在游览服务比较集中的区域, 或邻近被解说资源最有效率的地区[8]。游客中心如果过于远离自然、历史或人造吸引物, 对游人的教育和游憩作用将会受损。基于上述两点考虑通常将游客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处、交通换乘处、重要节点处或其中两处 (三处) 结合处这几个位置, 如图3游客中心选址简图, 因为这些位置游客相对集中, 并且疏散方便, 同时在这几个位置设置游客中心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在符合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游客中心所在的大环境最小应该是景群 (旅游村) 级别, 那么它的服务半径覆盖率要足够满足整个景群。景点或小型景群级别的旅游区设置服务点 (站) 就可满足游客的需求。

(2) 应具备游客中心服务游客规模相匹配的环境容量, 因为游客中心是公园主要的集散中心, 它将服务、解说和游程安排等功能集于一体, 势必会聚集大量的游客逗留、休息等, 所以应具备一定面积的空旷的广场, 这不仅便于游客出入和疏散而且利于旅游车辆的停放。

(3) 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通信、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 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 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 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9]。

(4) 同时还要分析所选位置的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 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 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10]。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则 (2006) 规定: 所有公园设施的规划设计都必须首先要考虑到它对资源保护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公园重要景点的视觉干扰, 游人中心通常不可布置在这些景点周围。若设置在公园内对环境影响较大, 则应将游人中心布置在公园以外。只有当室内解说媒体最有效率并且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公众联系点 (public contact point) 时, 游客中心才是必要的[11]。

4.5 功能模块

游客中心作为公园旅游服务设施中一种功能性建筑, 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它已经成为公园的解说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 游客中心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正在尝试着改变游客传统的旅游方式, 引导游客走入以吃、住、行、游、娱、购为特点的全新文化旅游的时代。《GB/T17775-2003旅游区 (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指出游客中心应具备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和休息等这几方面的功能, 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得出公园游客中心应该分为基础功能和外延功能, 其中基础功能是所有的游客中心都应该具备的功能, 而外延功能是除基础功能之外需要额外增加的功能, 游客中心应具备的功能见表2。

4.6 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曾说:“建筑风格不是一个时代可以形成的, 而要经过很久的时间积累而成。”当代中国建筑风格和流派众多, 并没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除了某些地域性比较强的建筑风格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等, 当然这些建筑通常也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 鉴于此笔者并非要总结出现代建筑的风格, 而是要论述决定建筑风格的要素, 其中包括:地域和文化特征、气候特点、建筑群体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平面布局、立面构成、空间组织、结构方式、材质、色彩、体量等。

游客中心的建筑风格首先是受到公园类型的制约, 如自然公园倾向于体量小、材料色彩与地域环境融合等特点, 华山游客中心就体现了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的特点, 但主题公园更多的是突出其主题, 并带有强烈的景观标志性和对游客的吸引性, 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便是采用非常传统的设计风格, 体现的就是突出其主题的特点;第二个决定因素就是规模, 规模反映的是建筑的体量和空间的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规模大则游客接待量也相应增加, 自然游客中心的体量和空间就会增大;第三个是空间布局和数量, 集中型的布局方式空间和体量相对大, 香港湿地公园游客中心是集中型布局, 接待游客规模也比较大, 功能非常完善所以它的体量较大, 建筑面积约1万m2。而星座型的布局方式体量通常会比较小, 因为功能和规模分散在各个单体游客中心中, 相应就变小了,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游客中心采用星座型布局方式, 体量小的多且每个游客中心建筑面积都不超过1000m2;第四个是选址, 游客中心所处的小环境, 涉及的因素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群体关系等, 而在建筑和环境融合的因素中也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立面构成和结构方式等, 游客中心所处的大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地域和文化特征和气候特点等,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和白沙湾海水浴场旅客服务中心均是结合地形和环境设计的非常成功的案例;最后一个就是功能, 功能反映的是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平面布局以及部分空间组织和结构方式方面的内容,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旅游接待中心便是以传统和地域精神为基调设计出的平面布局方案。综上所述, 各个设计要素对游客中心建筑风格的确定都有影响, 并且都要求将游客中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给游客带来亲切和舒适的游憩体验。

5 结语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也在与日俱增, 公园游客中心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 大多是关于游客中心的规模、选址、布局或者建筑风格方面的论述, 各部分之间也没有相关的逻辑关系, 相关理论也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 更缺乏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国内大部分公园都存在着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接待、风景展览等功能的服务性建筑, 其规划、设计和管理尚处在初期阶段, 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规程或规范, 所以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合理与否通常取决于规划设计者对游客中心的理解深度。本文系统的总结出设计公园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在实践意义方面能指导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在理论方面能深化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理论, 规范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及建设。

摘要:论述了设计公园游客中心涉及的几个基本科学问题, 旨在理性和科学地说明游客中心的概念和内涵, 各设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规划、设计和管理者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篇4:生态教育视角下的游客服务中心

一进入闻名遐迩的北京香山公园,便看到东门的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后的游客服务中心,不但香山的景色、历史、文化信息一应俱全,也增加了游客休息座椅、服务台及销售展柜等,并添置了自动擦鞋机、手机充电器等便民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游客,提升了公园整体服务形象。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是接待来访游客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免费为游人提供游览景区所必须的信息和相关的旅游服务,是旅游景区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

游客中心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始于1956年的“Mission 66”为美国许多著名的国家公园建立了游客中心,之后这一举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借鉴和效仿。今天,世界各地的景区大都会建有自己的游客中心。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知名景区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的设立目的是让旅游者在进入旅游景区之前,就对景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游客安排行程和对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建立保护观念。游客中心一般具有解说、引导、服务、游憩和集散这五大功能。其中解说功能是游客中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作为解说与信息服务的手段,让大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关于景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利用这些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这些宝贵财产;引导功能使旅游者可以了解整个区域内环境、景物和旅游各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服务功能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服务信息;游憩功能指游客中心本身作为景观点或景观的一部分,使旅游者在逗留时间内可安排部分时间进行游览;集散功能指游客中心是游览区与大城市间的交通连接点,对来往旅游者具有集散作用。

游客中心主要具有上述五大功能,具体到某一自然或人文类型的景区的游客中心,可能会突出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功能。值得强调的是,解说是所有游客中心都必须突出的一项功能。然而,我国的许多景区游客中心往往只是偏重于旅游集散、接待等功能而忽视了解说功能。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游客中心的规划设计,涉及旅游、规划、建筑、园林、生态、文化等多学科知识。主要关注选址、布局、规模与空间功能、建筑造型、展示内容与方式等方面问题。具体而言,需要从三个过程来考虑整个规划设计过程。

力推生态性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思想的普及,旅游区建设如何体现生态性已成为各景区建设的共识。游客中心对生态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规划层面 游客中心的选址与布局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尽量设置在环境敏感性低的地方,避开生态脆弱或自然灾害易发生地带,尽量保留利用原生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同时考虑可达性。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为游客中心的选址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时的生态因子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坡度、坡向、地下水补给区位置、植被类型、地质灾害位置、水流、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要素。

此外,游客中心的规划布局模式可以考虑集中型和星座型(或散点型)两种布局,具体布局型式的选择除使用功能上的考虑外,也应考虑哪种形式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设计层面 游客中心的设计应以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为指导,“设计结合自然”,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同时考虑生态节能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建成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具体来讲,建筑规模满足游客量及游客使用需求即可,不应求大,面积主要考虑景区生态保护要求、环境容量、未来游客接待量、投资额等因素。

建筑造型上,其空间体形、风格应与环境相融合。应以自然环境要素为源泉,进行模仿、提炼与重组。将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渗透于自然环境之中,做到因势利导,尽量做到不动土方、不破石相,巧借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此外,还要在建筑的空间、形体、色彩、质感方面仔细考虑,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共处”。

解说层面 游客中心的解说内容应该侧重科学性和教育性,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进行介绍,尤其对与景区景点相关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动植物、文化景观演变等知识进行介绍。使游客对景区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游客的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意识。

与地域文化相协调

风景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具备不同的地域特征,地域性建筑可以表达某一传统对场所、地域、气候及功能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这种解答能反映地域的内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作为游人接触景区的窗口和重要节点,游客中心及其建筑风貌需要向游人展示其地域文化的符号。只有从建筑布局、形体、材料、色彩等方面,做到与地域文化相协调,才能使游客中心具有地域认同感,真正植根于景区所在的大的文化景观环境中。

世界上著名的案例有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在大阪和广岛之间山区设计的泡泡游客中心。它是一个球体建筑,从远处看恍若飘落在林间的气泡,从近处看则似从红土里伸展出来的岩石,以一种满是自然气息的情状,形象地表达自然界生态平衡系统以及与自然文化的融合。

强调体验与感知过程

游客中心除了生态与文化两大要求外,最终还是要为游人使用服务的,所以应该以人为本,满足游客或工作人员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增强游客的旅行体验与感知过程。其设计也需考虑三方面的内容:

选址与布局方面 游客中心的选址应尽可能考虑景区规划要求和游人的可達性。美国国家公园主管们认为游客中心应设置在公园入口,或在游览服务比较集中的区域,或邻近被解说资源最有效率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可布局在游客进入公园后需要指路服务的第一停留处。特殊情况下也可设置在公园的终点。

游客中心的布局模式有集中型、星座型(或散点型)两种。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可分三级设置在风景区、景区、景点或旅游城、旅游镇、旅游村。黄石国家公园、北喀斯特国家公园都设有多个游客中心。峨眉山风景区的游客中心呈集中型,布局在报国寺景区。九寨沟风景区自沟口至沟里分为五个风景区,游客中心布局采用了星座型。道路网呈放射环形的景区,游客中心可布置在中心的服务区域,以加强游客中心与各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无论选址于何处或采用哪种布局,都应以游人使用需求为导向,考虑游人的最佳体验与感知过程。

设施、功能布局方面 游客中心的设施应与旅游景区的主题相适应。对应于游客中心的展示功能,主要设施可包括全景沙盘(大型景区可以设置)、大型导游图、各种解说标牌/实物、多媒体放映、儿童游憩与教育区域;对应于服务功能,主要设施有咨询接待、售票、购物、邮电通讯、自动取款系统、医疗救助等;对应于管理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库房、电脑机房等。不同规划级别、功能、规模的游客中心内部设施配置要求有所不同。

展示方面 游客中心其实是一个展示当地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历史变迁的小型博物馆。因此,展示也就是一种静态的解说,也是游客中心设计的重中之重。通常看来,游客中心的展示是以一种有条理次序或方式的讲解素材,让游客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地参观。展示内容或展品应该具有解说性。展示内容求精不求多,否则很容易让游客感到疲劳。

要想让游客记得深刻,展示手段和语言必须带有一定的内在顺序性和逻辑性,以便于根据语义或图像规律进行编码记忆。展示方式一定要生动、富有新意。展示方法可以有生态展示、视听展示、动态展示等。

从感知层面上看,游客中心还可以考虑通过一些细节的设计来体现景区内的重要展示对象。例如香港米埔湿地公园的游客中心(越冬候鸟保护区),在游客中心的入口处,设有许多青铜材质的水禽雕塑,造型生动逼真,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又如西班牙卡布雷拉群岛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也运用了类似的设计方法。

篇5:游客中心设计方案

广告招商方案

一、广告招商简介:

为有效整合青州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最大限度吸引市内外游客,经青州市旅游局批准,决定自2012年7月份起,在全市部分旅游景区实施旅游“一票通”制度。纳入旅游“一票通”的旅游景区共8个,分别是:云门山景区、驼山景区、仰天山景区、泰和山景区、范公亭、偶园、花卉博览园、井塘古村。旅游“一票通”由青州市游客接待中心委托青州地税局到潍坊地税局指定的印刷厂印制,现以门票票面广告版位供企业形象广告有偿使用。

二、广告费用及签约期限:

中标企业须承担上述门票广告版位费5000元/版,版面大小为单面20cm*9cm,版位数若干。签约期限为一年,期满后,同等条件下,原企业有优先续约权。

三、票面广告效益分析:

1、进入“一票通”旅游景区的游客必需凭票入场,一般情况下都对印刷精美的票面进行浏览,广告效应明显。

2、游客数量众多,按2011年的旅游情况,青州市游客人数达到800万人。广告的覆盖面广,而且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3、广告费用低廉。每个广告版位费用远远低于其他同类型平面广告费用。

四、广告内容要求:

1.内容必须真实、有效,无虚假欺骗等内容,且广告内容经企业签字盖章后必须于投放时间的30日前提供,并随内容出具授权书。企业所宣传信息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2.广告文字内容、图片、数字等信息由企业提供,青州市游客接待中心最终审核通过,并以双方签字认可为准。

3、广告内容的解说权及其他一切法律问题均由企业负责,青州市游客接待中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五、本次门票印制截至日期2012年7月1日。

六、本次招商最终解释权归属于青州市游客接待中心。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话:

邮箱:

欢迎广大企业前来洽谈。

青州市游客接待中心

篇6:游客中心管理制度

1、各项工作专人管理,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旅游区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擅离岗位。

2、接待游客六个一:一脸微笑,一声问候,一个请坐,一杯热茶,一份关切,一声再见。

3、接待工作五个不:不能对游客说“不知道”或“不是我事我不管”;不能与游客争吵;不能收受游客的礼品、回扣;不能虚情假意、避重就轻;不能做任何有损于景区形象和声誉的事情。

4、接待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应游客要求一办到底,不能没有回应,不能半途而废,不能不做任何努力而予以回绝。

5、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处理好值班期间的一切事务,做好值班记录。保障室内安全,秩序良好,公共财物不受损坏,丢失。

6、导游上下班实行签到制,导游员不得私自更改“服务质量意见反馈表”。

7、建立个人工作日志,实行个人填报。

8、注重游客要求,合理安排好游客的进餐、住宿、娱乐。

9、服从景区统一安排,任劳任怨,做好工作。

10、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游客中心旅游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区的责任人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清扫保洁工作,及时履行清扫保洁责任;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认真执行旅游厕所星级标准,加强厕所管理服务,切实改善厕所卫生状况。旅游区卫生及时清扫,日产日清,实现垃圾集中处理。食品卫生、安全设施符合国家规定。旅游区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刻、乱画等现象。

3、空气质量清新,无噪声污染源,地表水清洁无污染。区内功能性建筑、管线设施、商业

服务设施等各项设施设备无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氛围。

4、不得随地吐痰、便溺,不得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废弃物,不得乱倒污水。禁止在露天

场所、垃圾转运站、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和垃圾,严禁将树叶和垃圾扫入下水道。确保道路两侧无建筑和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影响观瞻的各类广告牌匾、残墙断壁、危旧建筑、废弃烟囱、破旧民房等。绿化带内无积存垃圾和白色污染。进一步完善通往景区道路的旅游交通指示标志建设。

森林防火值班制度

1、值班人员严禁脱岗,擅离职守。

2、值班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防火值班记录,严格交接班制度。

3、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保证通讯畅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在森林防火期间内实行24小时监控。

5、在森林防火期间实行流动巡查制度,配备专门的巡视人员。

6、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应及时报警并向景区负责人汇报,同时组织人员扑救。

消防安全制度

一、营业期间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

二、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确保完整好用。

三、严格用火用电管理,严禁超负荷使用电器、私拉乱接电器设备,严禁在客房内使用明火。

四、做好值班巡查工作,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消防。

五、积极整改上级监督部门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否则取消星级评比资格。

咨询电话:

投诉电话:

旅游投诉处理制度

为了保护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凡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受到下列损害,可随时向所在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投诉:

一、认为旅游经营者没有提供价值相符的旅游服务的二、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的造成投诉者行李物品破坏或丢失的三、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的造成投诉者人身伤害的四、认为旅游经营者欺诈投诉者利益的五、旅游经营单位职工私自收受回扣和索要小费的六、其他损害投诉者利益的旅游投诉管理机关作出投诉处理决定的,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对损害投诉者权益的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予罚金

三、公开向投诉者赔礼道歉

四、限期或停业整顿

咨询电话:

投诉电话:

旅游统计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旅游统计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统计,分析各种旅游信息,为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向上级部门定期报送有关统计数据,现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旅游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实体的经营、业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旅游统计的基本内容是对各景点接待人数,经营情况,旅游从业人数等情况进行的统计调查和对旅游者实施的抽样调查。

三、本旅游单位必须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旅游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四、配备固定的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统计人员保

持相对稳定。

五、统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下达的统计调查,提供统计资料等工作,以书

面形式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县旅游局。

六、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旅游统计资料的,将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

和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其责任人进行处分。

篇7:游客接待中心服务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公布景区投诉电话,受理游客的正式投诉,组织调査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汇总、分析游客投诉和抱怨。

2.负责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

篇8:游客中心设计方案

游客中心起源美国, 最早的游客中心是美国的国家公园, 二战过后, 国家公园游客日益增多, 原来的国家公园及博物馆日益改进。再加上新式媒体解说才形成了早期的游客中心。早期游客中心主要负责媒体解说和展示, 规模与功能都相对简单。

20世纪90年代, 中国旅游业得到发展, 景区的售票厅也随之改变, 功能日益复杂, 规模日益扩大, 形成了中国最初期的游客中心。其功能日益复杂, 表现为同时负责售票、交通、集散、展示、购物、住宿、解说和餐饮等。不但复杂化, 而且专项化, 游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特定的主次分明层次, 并且强调其中的一两项功能。如下图所示:

2 游客中心功能分类

2.1 展示型游客中心

以展示功能作为主要功能, 主要负责为旅游风景区提供解说、展示、珍品展藏等相关服务。此类游客中心多存在于历史古迹相关的风景区中, 因此往往同时还负责游客接待及博物馆职责, 比如西安小雁塔的游客中心的主要功能就是风景区展示、办公、旅游服务、小型博物馆展览区和多媒体大厅等。

此类游客中心多存在于历史人文类型风景区, 具有类似博物馆的功能, 同时又提供给游客旅游接待的服务, 其整体规模较大, 所以一般选址在地市平坦的景点入口处等。

展览型的游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展示, 与交通组织上合理地调整展览区和服务区两部分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彼此连贯性, 达到流通且互不干扰。这其中而言, 展览区的流线样式一般可分为三种:放射式、串联式和通道式。此三种流线样式能够在较大的展览区域且分布相对复杂时相互组合使用, 组成流线比较复杂的流线组合。

2.2 交通型游客中心

此类游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功能, 即为游客朋友提供景点内部与外部的交通方式。这种游客中心不但有接待、展示、办公、服务等功能, 还有机场、索道站、码头、车站等交通运输中的某几项服务, 这某几项的交通服务形式就是该类型游客中心的功能主题。由于其具备强大的交通功能, 往往地点选在交通便利且可达性较强的交通枢纽等地, 比如机场、码头、索道起点和十字路口等。依据提供的不同交通服务类型来布局, 并且其对空间要求的不同来合理规划, 使交通区域与接待区域互不干扰。

这种游客中心不但要处理基本的接待空间的交通流线, 还有专项交通的流线组织等问题。包含客运中心的功能, 就需要考虑在交通组织中客运站的游客的进出站流线, 购票流线及候车流线等所有客运站流线组织内部问题, 与此同时合理地调整好交通流线组织和各种接待功能的部分流线组织的彼此关系和相对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此类推, 机场、索道、码头等所有交通形式, 其交通类型的游客中心同样需要注意, 旅游接待的流线与交通功能主体部分固有的流线之间的互相协调合作问题。

2.3 休闲会所型游客中心

休闲会所型游客中心主要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会议、餐饮等以休闲为目的的活动。休闲会所型游客中心与一般游客中心相比功能更复杂, 而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于休闲会所, 可提供景区展示、商务会议、旅游服务、餐饮、茶室、棋牌、健身、主题活动配套等功能选择。

休闲会所型游客中心一般在主题公园型风景区内设立, 选址的过程中, 应考察周围环境, 使之能够与主题较好的配合, 形成和谐统一的环境, 接待处可以与门口合并, 这种设置也更加合理。由于需要承载的游客数量较多, 因而基地应当更加宽阔平坦, 并且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 (如:水、电、气等) 。

2.4 综合型游客中心

规模大的游客接待中心属综合型游客中心, 就像大型商业综合体, 可为游客提供多种功能选择, 占地面积不低于5000m2, 可提供景区旅游接待、解说、住宿、餐饮、乘车、展示、娱乐等服务。综合型游客中心大多在国家著名大规模风景区内设立, 交通便利。这类风景区由于在规划时设立多样的出入景区路线, 所以在选址时要综合风景区整体的规划原则, 要设立在主要出入口处, 日后风景区扩展时要考虑分期设立多个游客中心。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游客中心功能进行分析, 总结了各类游客中心的功能特点, 期待在设计游客中心时给予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世雄.建筑风格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设计准则探析[J].科技视界.2012 (29)

上一篇:鄂尔多斯那达慕致辞下一篇:励志经典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