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会文学社工作总结

2024-05-27

初中学生会文学社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初中学生会文学社工作总结

初中学生会文学社工作总结

初中学生会文学社工作总结一文是介绍学生会文学社相关的工作总结范文,如果您感觉本篇文章写的不错,可以推荐给您的朋友,或者收藏此文章。如果您有更精彩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可以联系我们帮您发布到我们网站上,以供其他朋友参考!xx县二中文学社已成立半年,这半年中文学社的活动总结如下:1.校刊《 》在文学社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李xx、王xx、白老师的帮助下,校刊《 》出版。虽然校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校刊有着较多小的漏洞与不足,但这毕竟是文学社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值得充分鼓励与赞扬。这只是文学社工作中遇到细小浪花,不但丝毫不会影响到文学社的工作激情而且还会为文学社日后工作的提供经验,相信以后的校刊会赢得更多的掌声!校刊《 》已经拿到出版社出版,预期将在新学期初到达学生手中。2.赛诗会经文学社全体成员的商议后决定将“赛诗会”定在下学期开学初,“赛诗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将在期末考试前结束。(1).理事部将各班优秀的诗篇交到社长手中便于筛选。(2).宣传部将在期末考试前贴出关于“文学社暑期活动的相关安排”的海报。(3).文学社在暑假期间将建立新的邮箱,以便文学的爱好者的投稿,编辑部会定期对发到邮箱中的稿件进行筛选和校对,部分稿件将会被选入 “赛诗会”或被编选入第二期校刊。(4).开学后宣传部会将“赛诗会”的具体安排以海报的形式通知学生。3.文学社招新开学初文学社将准备文学社的招新活动,希望高一新生能为文学社注入新的血液。相关的安排详见海报。有了前期的经验,相信文学社会越办越好!

篇2:初中学生会文学社工作总结

[提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今素质教育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抓好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扩大学生的储存量,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曾对本校(农村初中)学生进行了名著阅读的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到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基于此提出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重视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开设名著阅读课、提供学生阅读名著交流的平台等一系列改进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名著阅读 现状 对策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它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智慧。阅读名著就有如和与名人对话一样。它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江苏省中考已明确把阅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不仅推荐了12部文学名著,而且对阅读文学名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①因此,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镇江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关于名著的考查内容扩大,分值增加。面对这样一种变化,笔者围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实践。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绝妙教材。然而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家无藏书,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等“先天不足”,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他们喜欢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样的名著,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

笔者曾对本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作过调查:从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记录了解到,全校1300多名学生,有借书记录的只有436人次。从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46%,作文选类占44%,其它占10%,借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又对所任教的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看完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8%,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6%。中外文学名著倍受冷落,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七—九年级)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2、受各种时尚新鲜读物的影响

目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选择的读物很多:有的喜欢读“金大侠”的武打小说;有的喜欢读歌星影星秘闻;有的喜欢看轻松幽默漫画;有的喜欢读名人自传;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揭秘;有的喜欢读世界各地奇闻异趣„„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初中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他们最喜欢读的杂志是《男生女生》、《黄金时代》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杂志,最喜欢阅读的书是郭敬明、韩寒等同龄人所写的书。这些读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学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喜欢上轻松化的读物。他们借助阅读这类书籍来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文化的多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轻松的方式作为业余休闲。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3、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

上级早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45.2%的学生认为“考试、功课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这些推荐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初中学生还是城市初中学生都是普遍反映的。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生从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开始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也难以摆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少学”的藩篱,所以有18.6%的学生直接选择“对我考试帮助不大”作为自己少读的原因之一。由此而看,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4、家庭教育,阅读的盲区

农村初中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根据调查,家长“批评制止”学生阅读这些名著的占26.2%,而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占24.2%,“不提倡,不反对”的占49.6%。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比较辛苦,收入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很关心子女的学习问题,让子女考上大学成为他们唯一的愿望。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经济意义,即学习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经济生活;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社会效应,即给自己的脸面争光。农民家长把受教育和学习看作读书,因此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担忧课外阅读名著会影响孩子的考分和前途。

在调查中,父母不支持、不指导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中,76.7%的学生认为家长是因“影响功课和升学”,7.3%的认为家长因为“耽误帮忙做家活”,16%的认为是“家里条件不富裕,没必要浪费钱买书”。家长们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期望值,最终也破坏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了阅读的“量”。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对策

1、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

目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电视,镇上也有了游戏室、网吧。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他们认为文学名著太难读,且看了也不大用。把消遣娱乐作为课外阅读的目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教育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真善美,识别假丑恶;可以祛除杂念,可以净化灵魂;可以鉴赏精美的语言,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远离经典、名著,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干好一件事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名著中去。在经典名著的阅读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了解经典名著,引领学生走近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热爱经典名著。教师应该让名著应来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和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积极调动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影观摩、片断鉴赏等,以此作为阅读突破口。②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要重视评价激励。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激励,有了老师适时的检查评价,赏识激励,才有可能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进而产生自觉的阅读行动。所有读书活动教师都应给予评价,也可由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评分,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口头发言,都可确定学生的发展等级,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完成形成性评价,并作为期末语文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每学期还可举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评出“阅读之星”,鼓励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重视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

面对浩瀚的阅读天地,学生往往感到茫然困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承受能力审慎而广泛地选择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学生选择书目的借鉴。譬如根据初一学生阅读兴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气的特点,可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也是这个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后面名著导读中推荐的六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及至初二初三,随着他们思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推荐更多的书目,让他们广泛地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在推荐这些书目时,还可推荐类似《文学名著词典》、《文学名著题解》等方面的工具书,供学生答疑解惑。还可推荐一些优秀的读书网站,如“中华读书网”、“中学生名著学习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和“青少年读书网”等。

4、培养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作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这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有重要作用。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终生受用不尽。

(1)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要学生想想文章好在哪里?读完后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以便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

(2)养成边阅读边圈点批划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到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圈划起来,并学着在旁边写上一些简短的批注,阅述自己的见解、看法。

(3)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读熟到背诵,而且多练笔或多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5、开设名著阅读课

学生要完成每个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把名著阅读课程化,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有足够自由阅读的时间。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七年级时,每一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活课时间;

八、九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能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能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③

6、提供学生阅读名著交流的平台(1)开展欣赏交流课。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入,对名著精神思想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初一时采取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从初二起逐步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主题的探讨上,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2)展示阅读成果。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我采用了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撰写读书报告、摘抄本的展台式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阅读名著优秀作文展览„„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

由此可见,尽管农村初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令人不容乐观,但我坚信,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认识水平的提高,只要“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文学名著就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农村初中学生的欢迎。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语文教师理所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带领学生满怀激情地走进名著广阔天地之中。

农村中学应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近年来,名著考试题也是各地中考试卷中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那么,农村中学应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呢?

一、名著阅读活动准备

1、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达成共识

农村的家长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不务正业”。对于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能因此而丧失。因此,对于每一届学生,教师都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附上一些名著的目录,要求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2、立足课本,推荐书目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还存在某些不足,对该看哪些书还不是很清楚,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

熟悉的才是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是从某些名著中节选的,教师可选准时机,适时推荐:学了《丑小鸭》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了《荒岛余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学了《智取生辰纲》后,推荐《水浒传》。如此等等。

教师正确的推荐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红楼梦》一书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过,也不愿看,觉得没趣,有的甚至视为禁书。在学习《香菱学诗》时,我向学生详细地讲述了香菱悲惨又短暂的一生,并介绍了暗示人物命运的诗词,谐音的方法等,学生被主人公的命运深深打动了,为小说高超的艺术成就折服了,从而对《红楼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3、开设班级图书角

农村的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看书可上图书馆借阅,可上网阅览,家中还有不少书。而农村的学生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大多数家庭拿不出一本名著。要想让学生看书,应先解决书的来源。根据开列的书目,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角,由专人负责,每周借阅一次。

二、名著阅读活动措施

1、保证名著阅读的时间

名著阅读贵在坚持,时间上的保障极为重要。在时间的安排上,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课堂上的时间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状态、习惯、兴趣延续到课外,带动了课外的阅读。课后基本上不布置书面作业,每天要求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

2、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时,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开展欣赏交流课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入,对名著精神思想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初一时采取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从初二起逐步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主题的探讨上,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习了《出师表》、《隆中对》后,一个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

我认为诸葛亮既智又愚。智表现在:神机妙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夜观天象知三日后有东南风;善打心理战,深知司马懿疑心甚重,巧设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知人善用,孤胆英雄赵云为人机警,多次为刘备、军师保驾护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而这恰恰体现了诸葛之愚。正是因为他事无巨细,亲自操劳,以致英年早逝;独揽大权,使得上至皇帝刘禅,下至群臣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行”的局面,刘禅则成了历史上昏君的代名词。如诸葛亮能取代刘禅,让文臣武将各司其职,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重写。孔明,汝之不惠,甚矣!

3、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勤做摘抄

摘抄是一种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是对每天半小时阅读的整理巩固。不定期检查摘抄,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摘抄的形式:a、语录式摘抄。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

b、内容提要式摘抄。梗概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

C、内容赏析式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

(2)、改写

改写是在对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的形象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进行的。改写能体现出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写作能力。有机会重写名家大作,改变人物命运,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写作热情。学了《范进中举》后,要求改写:假如范进没有中举……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范进在集市上捧着鸡傻愣愣地站了半天,没有半颗米粒下肚,只觉得一阵头昏眼花,直冒金星,只得抱着鸡昏昏沉沉地往家蹭。忽然他看到报子敲着锣往他家去了,范进一阵狂喜,脚步也变得轻飘飘,“噫!我中了!”眼前闪着的金星似乎真的成了金子。眼看正要追上,那报子却忽地一拐弯向邻居家去了。“王老爷高中了!”范进眼前一黑,咚地一头栽倒在地。

紧闭双眼的范进突然从床上坐起,“噫,我中了!”干笑了几声,啪地摔倒,再也没有起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瓦楞上的缝隙钻了进来,无力地照在范进苍白的脸上,阳光无语,只有他的老娘和老婆相对而泣……

改写之后情节变了,人物的命运变了,但作品主题没有变。通过两个不同的结局,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毒害,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三、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意义

1、养成阅读习惯,增加学习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再是教师强制布置的作业,而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一有时间,学生就会拿出喜爱的书阅读。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面宽了,阅读理解能力增加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许多同学由不爱语文渐渐地喜爱上了语文。

2、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的情感内涵,是名著的最大特点。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投入了深沉炽热的情感,文学故事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情感,那至死不渝的忠贞,热情似火的浪漫,纯洁无瑕的童真,舐犊情深的母爱,山盟海誓的爱情,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动,受到洗礼,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出内在的激情,增强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而这种感受力,正是一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一旦学生投入到作品中的情感中去,他们会表现出独到的发现力和创造力。

感悟名著的思想精神魅力,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审美品位。许多文学名著,都凝聚了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严肃思考或者独特看法,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影响。他们能够在感受情节,人物魅力的过程中,在产生疑问的过程中,在基于自己自下而上背景的审美感受中,接触并领会到作品中思想的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对待文化,促进批判性思考。

篇3:初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策略思考

一、让学生品味作品的感人语言

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尤其是言语的美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就要去品味作品的感人语言。“鉴赏文学作品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过程也是品味语言的过程”是人们所公认的。品味作品的感人语言,首先必须是读。但实际上,不少语文教学的课堂却过多地忽略了学生的读,课堂上没有琅琅的书声,没有充满激情的书声。即使偶尔指名去读,没有声音,没有语调,没有情感,没有韵味。没有让学生的读甚至就是诵读,就是做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段分析,又能产生怎样的感悟效果呢?一些同仁所挂在嘴边上的创新感悟也当是名存实亡的吧!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品味到作品的感人语言,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读、多读、诵读。如朱自清的 《春》 充满着火热的情感,作者以诗的笔触,抓住春的特点,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这样的作品,学生不去读,是接受不到作者内心所蕴含着的丰富内容的。只有让学生去读,学生才可以感受到作者说“春”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真实意义。

二、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大凡文学作品当应有着共同特征,都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去传递着自己的情,这情有对自然的,有对事态的,也有对时局的。而读者去阅读文学作品,就是接受这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作为学生去阅读文学作品,也应当完全去自己产生情感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就必须让学生能够游离于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怎样让学生穿梭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有讲究的必要。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用好的方法去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比从资料和老师的嘴里发现情感体验更重要。如教学茨威格的 《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写出来的事件,读来令人感奋。怎样让初三学生也读来感奋?让学生去关注作品的相关细节显得相当重要。作品中描写的细节比较多,可以说是十分感人。截取这些细节,让学生去细细品味,学生是可以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当科斯塔历尽艰险到达极点时,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斯科特这个失败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理?威尔逊博士专门负责科学研究,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是何等崇高的科学精神?学生感受这样的细节,所体悟的情感是真实的。着实与作者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共鸣,科斯塔达到极点———死亡,是悲剧,但给人们留下的形象是伟大的,科学精神是崇高的。无论是故事叙述还是细节描写都十分切合“伟大的悲剧”。

三、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真实感悟

篇4:初中学生文学鉴赏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理解;培养语感;比较鉴赏;赏与析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300-01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水平,同时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课,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引导学生渗入鉴赏、深入体会文学作品。

一、阅读理解

阅读文学作品是感知形象的基本的方法,而朗读可以强化阅读效果,通过朗读,学生能够较为具体的感知文学作品,包括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性格。同时,阅读也能引起学生思考。文学作品通过作者描述的完整艺术形象反映特定的现实生活,作品的形象既现实生活的艺术创造,也是作者的感情的载体,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应遵循审美思维方式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对优美的段落进行反复诵读,感悟文章的形象,加以真情。阅读是理解的前提,通过阅读,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初步了解,包括对文学作品词义、句意、段意、全文大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立足实际,引导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把握作品的背景,必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到鲁迅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鲁迅的资料、图片、其他作品,学生在对作者不仅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的广博、精深、独特文学魅力。

二、培养语感,增强体会

增强语感即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和体会,通过想象,将文字与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想象可以训练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所需的思维,同时与语感训练相统一。想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文学作品所描写景色、环境、人物以及当时情境下作者的情感和所思所想,再经过分析,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文章内涵和情感,因此激发学生想象,与语感训练机结合是文学鉴赏训练的途径,是提高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文字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作者经过观察、思考、选择塑造出来的,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的前提下,通过朗读、品味课文词语句意,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美”,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神态、语言、行为中感悟和体会形象美,并能够用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将其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统一起来,从而能得到更深刻的体会。

三、通过比较阅读的鉴赏

灵活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准确的认识事物,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文学知识、养成基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比较认识不同作家的艺术风格、感受各个作家的个性魅力、其情感受到熏陶,形成符合自己喜好的审美情趣。比如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比较鉴赏,教师在学生基本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基础上,联系他们的其他作品,解读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运用的写作特色,感受不同的个性魅力。比较鉴赏还可以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作者。广泛的比较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思维的开阔性。同时文学鉴赏可以说是美感教育的过程,文学的鉴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文学作品里丰富的美感因素,灵活选择比较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赏与析的结合

赏析详细的说是赏与析的结合。对于文学作品,首先是从语言文字的分析中引出艺术形象的赏,包含一定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提高审美能力。赏析文学作品时,语言文字分析主要是抓住重点语句,把握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品味作品的意境内涵。在赏与析中实现“美”的发现、渗入挖掘、增强其文章价值。教师也要培养学习自主赏析的能力,在赏与析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语言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鉴赏能力和文学的适当分析水平。

篇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106·“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清新活泼。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9·《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110·《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11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112·《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113·《玉台新咏》:诗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十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集。它收录的大多是汉乐府诗。有代表性的诗作有《孔雀东南飞》等。

11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115·《晏子春秋》:记载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文章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116·《乐府诗集》:诗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有民歌作文人创作,也有仿作。

117·《三国志》:西晋陈寿著。是一部纪传体分国史。分《魏志》《蜀志》《吴志》共三十八卷。

118·《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它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其成就亦很高,对后来的断代史产生了很大影响。

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12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综合了各朝“纪传体”断代史的成果,把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时代顺序贯通起来叙述。书名意思是“鉴于人事,资于治道”,即吸收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人民的借鉴。

军事、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不少创造性见解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23·《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取材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整部书是孙悟空的战斗史。

124·《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它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战争描写。

125·永州八记:唐代柳宗元所写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共八篇,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最有名。

126·《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全书以北宋末年宋江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明确地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斗争纲领,塑造了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也真实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革命必然遭到失败的历史悲剧。

127·《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著,全书共五十四回,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故事连缀而成,主要内容是批判各种类型的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着重抨击科举制度,刻画士人的种种丑态,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在艺术上,讽刺手法超过了以前任何作品。107·《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108·《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119·《汉书》,东汉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一百篇,体制承袭《史记》,但又有变,分为“八表”、“十志”、“十二本纪”、“七十列传”,120·《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篡,主要记述孔子言行,孔子答弟子和当时人的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听到的孔子的话。122·《梦溪笔谈》:是用笔记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著,书中共六百零九条笔记,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政治、128·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揭示了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130·《伊索寓言》,古希腊寓言集。所选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31·《克雷洛夫寓言集》,作者克雷洛夫,俄国著名寓言家。

132·《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课文《渔夫的故事》出自此。

(十四)综合常识

133·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有四个特点:A完整的故事情节B鲜明的人物性格C语言口语化D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传奇》。

134·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神话,多见于《山海经》:我国地理名著。内容多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尤”、“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中国常见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西方神话,多为希腊神话。相关神话人物:

(1)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又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记事为主,兼插议论。

136·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

舞台说明,戏剧剧本中说明性的文字叫“舞台说明”,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a刻画人物性格b展开故事情节

138·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的人和事,不同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叙文几种样式中的人和事)。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我”就不能等同于作者鲁迅。

小说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根据小说的篇幅容量,一般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类,篇幅特别短小的叫微型小说。

小说为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描写。描写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此外,还运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在塑造人物上还交替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孔乙己》。

此外,小说还运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作用:a烘托人物性格b推动情节发展c交代时代背景d渲染气氛

139·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应用范围最广泛,语言表达方式更灵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无所不可。“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的主要特点。根据散文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可分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类。129·《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的兴衰历史的叙述,135·传记,又叫人物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应用文,体裁属于记叙文样式的一种。传记分两类:自传和他传。主要特点:“实录”。表达方式:137·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主要特点a尖锐的矛盾冲突;b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c人物语言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

140·通讯,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具体报道的叫通讯。

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如《扶摇直上九天》、《抢财神》。

人物通讯如《永不后悔的选择》、《草莽英雄》。

141·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介绍有关情况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新闻标题可由:引题(交代基本情况,烘托气氛)

正题(表示主要事实和中心)

副题(对正题作补充说明)三部分组成。

142·特写,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段,细致地加以描述,如《苦练》。

143·书信,分两类,日常书信和专用书信。专用书信。指的是生活书信以外的各种社交书信,如慰问信、祝贺信、介绍信、求荐信、商业书信(商务信函、营业申请书)等。

144·计划,计划三要素:目标、措施、步骤。

条文式计划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标题、正文、结尾。

145·总结的三个组成部分: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

正文四方面内容:基本情况概述,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问题和教训,今后努力方向。

146·古代几种常用文体:

(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为了说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韵文,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如《出师表》。

(4)记--记是记叙事物的文章,记以叙事、写景、状物成分居多,但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情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147·三春--指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

148·兄弟排行--伯、仲、叔、季。

149·古代八音--金、石、土、草、丝、木、竹、匏(páo,笙竽)八类。

150·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

151·五谷--菽、麦、稻、谷、稷。

152·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15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54·诗歌分类:按照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按照体裁分--古体诗(古代诗歌)、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新诗(包括散文诗、现代诗歌)。

律诗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一般对仗,偶数句压韵,第一句可以压韵,也可以不押韵。

(十五)中学语文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1·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成都杜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十六)与课文相关的名家颂对联辑录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颂孔子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颂屈原

3·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颂韩愈

4·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颂韩愈

5·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颂范仲淹

6·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颂文天祥

7·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颂文天祥4·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黄鹤楼诗》

8·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颂辛弃疾

9·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10·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颂司马迁

1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颂司马迁

12·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颂陶渊明

13·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颂李清照

14·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颂李白

15·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16·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颂杜甫

1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颂社甫

18·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19·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颂白居易

20·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21·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颂诸葛亮

2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颂陆游

23·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颂岳飞

2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颂蒲松龄

25·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颂鲁迅

26·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三苏父子

28·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运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 29·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诵白居易

30·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去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颂诸葛亮

篇6:初中语文文学知识点总结

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本文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

22、《羚羊木雕》张之路,著名作家。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话剧:《双龙花盆》。童话剧:《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

散文诗集:《野草》;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彷徨》

中篇小说:《阿Q正传》;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

书信集:《两地书》;

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3、《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作家。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

①《金色花》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诗集:《暮歌》《晨歌》《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皇后》《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

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

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19获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②《纸船》冰心1900~)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她的散文,委婉、秀丽、清新、自成一家,被人称为“冰心体”或“闺秀体”。

《纸船》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文中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白雪公主》、《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历史话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另还写有诗集《战声》《蜩螗集》《女神》,历史论著《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等。学术论著《李白与杜甫》等。现有《沫若文集》行世。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袁珂—《神话故事新编》: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作品精选》——金波: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

②《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③《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著有《韩非子》一书,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

篇7:初中语文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点,紧扣“质量”这一立足点,围绕“教学案”实施方案,加强研究,大力实践,抓实教学常规工作并有所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规范教学过程,立足课堂要效益,踏实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规范、落实、创新”的要求开展工作,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继续实施新课程标准,按要求科学施教。

2、进一步落实教学“六认真”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效能。

3、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综合实践课程开设、教学案全面推行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形成实效。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5、增强组内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促使教研组的研风建设有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组织组内教师学习新课标等有关文件和资料,力争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新的改观,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完成听课指标:一般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教研组长不少于3节。

2、备课要充分,教案书写规范。期中、期末及平时进行教案检查。认真做好教学案的二次备课工作。

3、做好作业布置、批改、二次批改、测验、考试、阅卷及质量分析。

(三)教科研

1、申报有效教学的子课题作为组内的专题研究课题,促使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

2、配合教务处搞好教学评课活动。

3、上好骨干教师示范课。

4、搞好语文教学专题研讨会,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其他工作

1、通过传、帮、带、示范课、跟踪听课等活动,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

篇8:初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之策略思考

关键词:阅读,鉴赏,策略,探微

阅读是我们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的阅读需要兴趣, 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我们所必须去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但是, 有一点是最起码的, 那就是学生的阅读要与教师、与学生、与文本甚至是教科书编者之间进行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做比较实在性的工作, 笔者在此和广大同仁们所探讨的是提高初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策略, 抛砖引玉是笔者草就此文的初衷。

一、学生主动积极的行为是阅读鉴赏的理想基础

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 学生的阅读从某些意义上讲是缺乏很大兴趣的, 主要体现在学生总不去主动积极的鉴赏文学作品, 他们阅读鉴赏所获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或者说就完全是教师所灌输而得。因此, 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离开了教师学生则无任何独立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可言。这就最起码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不能再这样置若罔闻了, 要关心我们学生的阅读, 要关注我们学生的阅读, 尤其要使得学生主动积极地鉴赏文学作品。为此,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兴趣, 学生鉴赏的兴趣并非是与生俱有的, 要靠学生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形成或者说是获取。因此, 都让学生去自主性的鉴赏, 比较能够获取积极的效果, 因为我们也发现学生也会取鱼比吃鱼还乐的。让学生从作品中把鱼取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还是比较高亢的, 他们极为感兴趣的是总想自己去阅读、感悟到作品的主题, 总想自己去领悟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形象特征。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 我发现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后获取了关于作品正确的主题等诸多方面的收获后, 是那样的自豪。学生们知道于勒是败家子, 于勒值得人们去同情, 于勒是小人, 菲利普夫妇不少人, 是他们从文学作品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当我们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时学生则会在鉴赏文学作品中迈开十分坚实而又成功的步伐。

二、学生生动活泼的探索是阅读鉴赏的必备基础

我们初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存在这样的毛病,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总是喜欢向着一定的方向去思考,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对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的理解或者说是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总是跳不出其藩篱, 这是我们学生的阅读鉴赏不能生动活泼的表现。要想使得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除去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外, 还需求我们的学生去进行生动活泼的求索。要想使得学生去生动活泼探究, 作为老师不要去给我们学生的阅读鉴赏指手画脚的, 虽然我们过多的要考虑的问题是让学生去应对中考, 但是中考亦不是什么唯一的理由, 即使中考是唯一性的, 但也完全可以这样去说, 没有学生平时的生动活泼的鉴赏就是中考你也是应对不了的。所以, 在平时的语文阅读鉴赏中笔者总力求让学生去生动而又活泼的鉴赏文学作品的, 譬如教学《最后一课》, 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学生去生动而又活泼地探究了, 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肯定会是不同的, 还真不出我们所料, 有学生说韩麦尔先生是典型的爱国主义形象, 而有学生则持反对意见, 持不同见解的学生以为, 韩麦尔先生如果是爱国的, 那就应当带领学生冲出教室走向街头, 示威游行。也有学生这样以为韩麦尔先生也只是社会最底层人物, 国破了一个最底层人物又怎能奈何得了, 他所能做到的则是在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热爱法兰西的种子。让学生在未来去积极创造条件, 练好自己的身体和本领, 争取早日推翻入侵自己祖国的侵略者。“法兰西万岁”是此时能够震撼学生心灵的唯一而有效的办法。

三、学生灵活多样的探寻是阅读鉴赏的有效途径

从语文教学的实践看, 学生能够有效的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让学生去进行比较理想的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 初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一般说来都已经是比较长的了,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去读的问题, 对文学作品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的感悟一般都是我们学生去苦思冥想所得, 殊不知这样的方法其结果是极不理想的, 应当说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还是离不开读的, 而且应当是多读。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读书的方法问题。我们可以毫不讳言地说, 即使是我们初中的学生也不见得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是掌握了读书的方法的, 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说初中学生的阅读鉴赏要想颇具成效也还是需要我们的学生去认认真真地读的, 对于学生的读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去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有专家提出学生的读要让学生去心驰其间神游其中的读, 只有这样的积极读, 学生才能读出深刻的味道来。只有这样深刻的读学生才能感悟到文学作品的一字一天地和一字一世界。对于读我们的学生还必须去做到朗读的语气语调的恰当, 只有比较恰当的读才可以表现出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但在我们学生的朗读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有着不少的学生总是以为矫情做作的读就是有感情的读, 也就在诸多的朗读中表现出不太自然的现象。平时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感到, 那些不自然的朗读给人以毛骨悚然的感觉, 对我们学生的真正的感和悟是没有多大的帮助的, 反而会把学生自己引入感悟到歧途。

参考文献

[1]曹津源.曹津源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 (9)

上一篇:大国工匠进校园观后感通用下一篇:小学升中学的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