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财神的歇后语

2024-04-24

精选财神的歇后语(精选14篇)

篇1:精选财神的歇后语

年初一送财神――尽说好话

南关的财神――富外不富里

开着大门送财神――到手的钱财不要

红萝卜雕财神――饮食菩萨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穷极了

财神爷透屁股――现马现过

财神爷算账――钱少了

财神爷甩袖子――崩子儿皆无;G子皆无;崩子皆无;G子儿皆无;子儿皆无;一个子儿都没有;蹦子儿皆无

财神爷敲算盘――神机妙算

财神爷摸脑壳――好事临头

财神爷进门――富起来了

财神爷放账――无利可图;无利

财神爷的土地――爱才;爱财

财神爷当官――有权有钱

财神爷打架――挣钱

财神爷打灯仔火――找钱

财神爷吹牛――有的是钱

财神爷穿烂衫――人不可貌相

财神爷搬家――挪钱

财神爷摆手――没有钱;没钱

财神庙里上布施――赔钱买卖

鼓捣财神爷的口袋――想发意外之财

给财神爷磕响头――磕肿前额也没用

财神轴里卷黄马――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财神招手――来福了

财神爷休息――不为穷人着想

财神爷放帐――无利可图(比喻谋取不到好处。)

财神爷翻脸――不认账

财神爷发慈悲――有的是钱

财神爷戴乌纱帽――钱也有,权也有

财神爷打官司――有钱就有理

财神庙的土地――爱财;爱才

半夜起来打财神――穷着急了

玉皇大帝拜财神――有钱大三辈

强盗杀死赵公元帅(财神)――谋财害命

门神卷财神――话(画)里有话(画)

财神爷着烂衫――人不可貌相

财神爷招手――来福了(比喻来了福气。)

财神爷要饭――装穷

财神爷休妻(息)――不为穷人着想(比喻不可怜穷人。)

财神爷敲门――福从天降;天大的好事

篇2:精选财神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财神爷打官司 ―― 有钱就有理

财神爷戴乌纱帽 ―― 钱也有,权也有

财神爷发慈悲 ―― 有的是钱

财神爷翻脸 ―― 不认账

财神爷放帐 ―― 无利可图(比喻谋取不到好处。)

财神爷叫门 ―― 好事临头;有钱花了;天大的好事

财神爷敲门 ―― 福从天降;天大的好事

财神爷休妻(息) ―― 不为穷人着想(比喻不可怜穷人。)

财神爷要饭 ―― 装穷

财神爷招手 ―― 来福了(比喻来了福气。)

财神爷着烂衫 ―― 人不可貌相

门神卷财神 ―― 话(画)里有话(画)

强盗杀死赵公元帅(财神) ―― 谋财害命

玉皇大帝拜财神 ―― 有钱大三辈

半夜起来打财神 ―― 穷着急了

财神庙的土地 ―― 爱财;爱才

财神庙的土地爷 ―― 爱钱

财神庙里上布施 ―― 赔钱买卖

财神爷摆手 ―― 没有钱;没钱

财神爷搬家 ―― 挪钱

财神爷穿烂衫 ―― 人不可貌相

财神爷吹牛 ―― 有的是钱

财神爷打灯笼 ―― 找钱

财神爷打灯仔火 ―― 找钱

财神爷打架 ―― 挣钱

财神爷当官 ―― 有权有钱

财神爷的土地 ―― 爱才;爱财

财神爷放账 ―― 无利可图;无利

财神爷进门 ―― 富起来了

财神爷摸脑壳 ―― 好事临头

财神爷敲算盘 ―― 神机妙算

财神爷甩袖子 ―― 崩子儿皆无;G子皆无;崩子皆无;G子儿皆无;子儿皆无;一个子儿都没有;蹦子儿皆无

财神爷算账 ―― 钱少了()

财神爷透屁股 ―― 现马现过

财神爷休妻 ―― 不为穷人着想

财神爷休息 ―― 不为穷人着想

财神招手 ―― 来福了

篇3:精选财神的歇后语

一、财神的类

(一) 道教中的财神

财神, 顾名思义就是主管财富的神仙。 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财富自然成为人们祈求的主要目标。 不过, 大致来说, 在民间信仰的诸神系统中, 财神是出现得较晚的神灵。虽然不少神灵很早就已经出现, 如 (赵公明) , 但其财神身份的确定最早仅能追溯到大约北宋时期。1就道教系统而言, 中国民间所信仰的财神可以分为正财神和偏准财神。 正财神中又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分。 文财神主要指比干、范蠡, 武财神则为赵公明和关公。 上述两类是在民间影响力大的, 在供奉时神像居于主要位置的财神。 民间还有一类偏财神, 他们的影响力比较小, 仅在某些地区盛行, 如五路神、五显神、五通神、利市仙官等。 或者它们并不直接司财却与财富有关, 这类财神我们叫它准财神, 如刘海蟾、福禄寿三星、 灶王等。

年画中的财神常作天官打扮:锦衣玉带、冠冕朝靴、白脸长须、温文尔雅、面带笑容。 他一手执“如意”, 身携“聚宝盆”, 身边常有“招财”“进宝”相随。 这位便是文财神———比干。 比干是商纣王时期的忠臣, 因为直言敢谏被纣王挖心而死。 后人敬仰比干的人品, 出于对其的怀念和崇敬, 民间奉他为主管财富的财神。 在《封神演义》里, 比干死后被封为北斗七星之一, 后来幻形人间, 成为文财神。 大概由于比干生性耿直, 公正无私, 又没有心所以对人们没有偏袒, 人们相信他掌管财富必定公正可靠, 于是尊其为无心财神。 传说在比干的庇佑下做买卖的人, 无偏无向, 公平交易, 互不坑骗。 除了被奉为文财神, 比干还被尊为皮革业和熟皮作坊业的祖师。

在四位财神中, 陶朱公范蠡是唯一一位符合财神“财宝利市”标准的财神。 范蠡是吴越时期越国的大臣, 他跟随越王勾践服侍吴王夫差, 又帮助勾践实现了复国灭吴的愿望, 并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归乡做起了生意。 传说他三次聚财又三次散财, 著书立说, 把自己取得财富的经验写成《致富奇术》、《养鱼经》、《陶朱公商训》等。 大概是因为他富有天下, 散财济人, 深得民众喜爱, 他的言行符合中国老百姓心目中评定的“财神”标准。 于是范蠡死后, 他的英灵被希望发家致富、吉祥走运的百姓, 尤其是商家, 敬奉为文财神。

各地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是黑面浓须, 骑黑虎, 一手执银鞭, 一手持元宝, 全副戎装。 这位财神就是武财神———赵公明。 在《搜神记》和《真诰》等书中, 已经有了赵公明的神迹记载。 不过那时的赵公明还不是财神的代表, 甚至只司土下冢中之事, 或者是瘟神形象。 元明间成书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记载:

赵元帅, 姓赵讳公明, 钟南山人也……召为神霄副帅…… 元帅上奉天门之令……为北极侍御史……授正一玄坛元帅……

由上述记载可知, 赵公明身兼数职, 角色多变。 但是他的财神形象和面貌还不十分清晰。 明代许仲琳著的《封神演义》问世后, 赵公明才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财神, 借着小说的广泛传播其知名度也大大提升。

宋明之后, 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以及中国文化世俗化、社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 赵公明也突破了道教的界限, 逐渐演变成中国民间社会比较普遍的信仰对象———财神2, 并且还被佛教吸收进去, 被如来佛祖封为玄坛菩萨, 成为一名佛门弟子。

关公本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 作为忠义的化身被后世崇敬有加, 不少帝王都对他进行加封。 南北朝至唐朝是关帝信仰的形成时期, 宋元是发展期, 明朝是盛行期, 清朝是鼎盛期。 南朝陈光大年间 (567-568) 在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3此后隋朝出现大量有关关羽的神话。 唐之后关羽又被文人士子追捧, 成为儒家的“亚贤”。 而关于关羽皈依佛门的传说, 在《三国演义》和《历代神仙通鉴》中都有记载。 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度化关羽, 从此后关羽成为佛教的伽蓝菩萨, 守护者佛教的伽蓝圣地。 可见关圣帝君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

和赵公明一样, 关公最初也不是作为一个专业的财神出现的。 根据民间传说, 关公成为财神大约是在清代。 而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 大概是因为关羽“挂印封金”、“一介不取”, 不为财富所动, 与一些世间贪利忘义之徒形成鲜明对比。 世人尤其是商贾敬重关公的忠诚和信义, 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 而社会上的人则希望商贾诚信交易, 因而把关公奉为公正人, 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4

除上诉两类财神外, 民间还有偏财神 (五路神、五显神、 五通神、利市仙官等) 、准财神 (刘海蟾、福禄寿三星、灶王等) 。 对他们的供奉也反映了人们追求财富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但不如这两类信仰广泛兹不赘述。

(二) 佛教中的财神

四大皆空的佛教, 对待财富采取一种理智的态度:既看到了财富的价值和人们对它的依赖性, 又看到过于追求财富给人带来的伤害。 佛教的财神既有佛陀又有菩萨、罗汉等。

弥勒佛是佛门中的“第一财神”。 进入寺庙, 我们拜谒的第一位佛陀便是弥勒佛。 依托布袋和尚的弥勒佛大肚能容, 笑口常开。 人们往往向他祈求财富。 关于弥勒佛成为佛教 “第一财神”的缘由,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据说当初, 在佛教的寺院前, 佛祖是让韦陀在山门迎香客, 由于韦陀将军尊容过于严肃, 吓坏了不少香客, 结果造成寺院香火不旺。 于是, 后来佛祖就派大肚弥勒佛在前面笑脸迎客。 果然, 寺院的香火变得鼎盛。5从此弥勒佛就成了“第一财神”了。

除了弥勒佛外, 在天王殿里的北方多闻天王也被民俗佛教奉为专职财神。 多闻天王又被称作“毗沙门天”或“多闻天”。他被安排率领夜叉、罗刹将等, 守护北方郁单越洲。由于他经常保护如来道场, 时时听闻佛法, 故称“多闻天王”。 “多闻”还有一层意思即“财富”、福德之名闻于四方。 在古印度, 毗沙天不仅守护北方, 还被佛教徒视为财神, 名为“施财天”。 我国敦煌壁画里就有毗沙天渡海布道、 撒下不少金银财宝的内容。 由于多闻天王能守护一方并且给人财富, 因此他在印度、中国、日本广受信徒崇敬。

佛门中的佛祖、菩萨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而这也是无形中的财富, 因此黄金遍地的阿弥陀佛, 主人长寿的药师佛, 大慈大悲、有求必应的观世音菩萨, 保佑吉祥的吉祥天女以及散财童子等等都可称作佛教的财神。

二、寺院财神供奉的起源

由上可知, 佛教里的诸位佛祖和菩萨都可以满足人们获取财富的愿望。 而佛教的财富含义又比较广泛, 所以寺院里的财神供奉可以说一直都有。 不过出现类似关公或赵公明的道家财神在寺院供奉则应该是较晚的明清时代。 一方面, 因为明清时期, 道家专职财神地位被确立并被百姓广泛信仰;另一方面, 明朝后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社会上的求财观念加强。 清朝后期, 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侵袭, 人民的思想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生活上则更加的穷困不堪。 佛教顺应社会趋势, 将原本属于道家的财神纳入自己的体系让人供奉。 不过即便如此, 那些出现在寺庙里的关公, 更多的时候还是作为护法伽蓝菩萨出现的, 而文武财神多被老百姓供奉在家里。

那么寺庙里出现专职的财神, 并且是以较明显的道家形象出现的财神, 应该始于什么时候呢? 笔者认为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 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 其社会地位和职能都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尤其是改革后, 它们成了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对外交流的纽带, 并且做了大量的慈善事业。 在这些职能和事业中, 旅游经济对寺院的影响最大。 “天下名山僧占多”, 寺院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古刹, 往往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支柱。 名山胜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让游人得到休息;拜谒各种佛祖神灵, 则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一些精神寄托和精神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求变得更加的强烈。 许多的人在佛祖面前许愿, 希望得到更多的财富, 而人们在参拜赵公明或关公的时候则往往看重其主管财富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 寺庙里将原本作为护法的“武财神”标明其财神职能来满足大众需求。

我国目前的寺庙管理除了出家僧尼本身以外, 往往还有政府和开发商参与。 后两者从追求经济利益出发, 希望获得更多的收入。 于是, 对神佛系统并不清楚的他们成为推动寺庙供奉财神的主体。

除此之外, 三教合流也会促成这一现象的出现。 佛教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国, 翻译佛经的人用老庄思想理解佛教教义。例如, 有些早期经典把“涅槃”译作“无为”, 把“禅定”译作 “守一”, 把“真如”译作“自然”, 把“菩提”译作“道”等等。6从某种意义上说, 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个过程就是不断汉化、融合的过程。 这点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由男身逐渐确立为女性, 并且衍生出妙善公主的故事就可得到证明。 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产生于佛教传入东土之后, 它的神仙系统和教义必然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就大力宣扬仙佛同源。 改革开放后, 有些寺庙在重修时就专门设立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堂。 例如山西的白马禅寺就建有专门的老君殿, 内供太上老君, 龙王、山神, 文财神、土地神。 白马禅寺设立老君殿就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历史上, 释道之争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一段时间道教繁盛, 许多的寺庙便被改作道教宫观;一段时间佛门兴盛, 道教的宫观又成了寺院宝刹。 像我们熟知的峨眉山, 本是道教的圣地, 明代的时候被佛教取代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在这些兴衰变更中必然会有一些东西遗留下来, 从而也成为释道交融的一部分。

三、佛教的财富观———“舍”

季羡林先生在《季羡林讲佛教》中专门探讨了商人与佛教的关系。 他指出, 佛教代表的是商人和农民的利益。 商人与佛教互相依赖, 互相影响, 商人靠佛教发财, 佛教靠商人传布, 二者的关系有点像狼和狈, 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同样我们今天的佛教也和市场经济密不可分, 佛教从事慈善或者教育事业都需要信徒, 尤其是大的企业家的支持;而佛教尤其是寺院, 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 但是寺庙不应当无底线地商业化,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清楚佛教推崇的财富观。

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佛教不反对财富。 诸佛菩萨浑身璎珞, 被各种宝物围绕;而佛国圣地要么金砖铺地, 要么琉璃满目。 但佛教对待财富的态度是:“取之有道, 用之亦有道”, 它并不反对财富本身, 它反对的是来路不正, 用非法手段或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不能正确地使用和支配财富, 奢侈浪费;执着于财富而给自己带来无谓的伤害这三种误区。

《大庄严论经 》卷六中有一则著名的 “毒蛇之喻”的故事。 一次, 佛陀和弟子阿难外出乞食, 看到路上有一块黄金, 便对阿难说:“毒蛇, ”阿难亦应声说:“毒蛇。 ”正在附近做农活的一对父子闻声便过来观看, 却发现佛陀和阿难所说的毒蛇竟然是黄金, 立即欣喜若狂地将其占为己有。 可结果呢? 黄金非但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 反而使他们陷入国库被盗的案件中。 刑场上父子俩追悔莫及。 至此, 才明白佛陀所说的毒蛇含义。 可见, 财富:取之有道, 用之亦有道。

但是对于财富, 佛教也有净财之说。 所谓的净财就是清净的财富。 它不但是维持生计的必要条件, 同时还能有益社会, 造福人类。 净财不仅要来源正当, 使用合理, 还要求拥有者不贪恋财富, 不被它所伤害。 而佛教中的“拜财神”本意并不是求, 恰恰是舍。 一个拜财神的人绝不愿意成为财神, 因为财神之所以是财神, 是因为他给众生散财, 是大施主。 可人们拜财神却是希望财神加持自己, 让自己发财, 而这和财神的观念、言行是相反的。 佛教讲求相应, 讲求因果, 都是在告诉求财富的人要学习财神施舍的精神, 利益众生。 舍就是得, 有舍才有得。 懂得舍的人一定不会执着于财富的获得, 那样他就不会用生命、 用健康换财富; 也不会触犯国家法律,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的一时发展。 而这样的财富观才是我们当下需要的, 这样的财神供奉在寺庙里才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

参考文献

[1]魏道儒, 等.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释印旭, 张家成.中国财神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季羡林.季羡林讲佛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4]诺布旺典.唐卡中的财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李山岗.白马禅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篇4:财神信仰的初探

关键词:财神文化;正财神;财神故里;文化现象;文化寓意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28—02

财神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普遍供养的善神之一,从前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爷像,盼望财神爷降临,渴望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所以春节期间,“恭喜发财”的祝吉语不绝于耳。从古至今,求财纳福是人们真切的祈望,敬拜财神也就成为新年里最重要的大事。

财神的起源已经不得而知,比较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区别。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比干,李诡祖,“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等。就目前多掌握的资料来说,对中国财神信仰出现年代考证最为详细的当推吕威,他在《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一书中根据宋代一些文献,考证中国财神信仰是在宋代形成的。他说“在民间信仰的诸神中,财神是出现的最晚的神灵之一,它的起源目前仅能追溯到北宋”。

老百姓们传说每年农历大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迎财神——在大年初四的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岁。届时,谁家准备的越是丰盛,财神爷就有可能来到谁家“享用”,顺带着给谁家带点财,当然了,财神爷不会白吃白喝的么。

一、财神赵公明

现在人们所奉祀的财神,祭祀范围最广的,祭祀人数最多的,当数赵公明了。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又称赵元帅,陕西终南山人,自秦时避世山中,精诚修炼,功成得道,钦奉玉帝圣旨召为神霄副元帅。赵公明的形象十分特异:头戴铁冠,手持铁鞭,面黑多须,身跨黑虎。他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电设雷,呼风唤雨,降瘟剪疟,保命禳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如意。赵公明神能颇广,买卖求财称心如意是众多神能之一,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干宝《搜神记》中,他就成为冥神出现。隋代时,他又成了瘟神;明代人又把他说成是鬼神。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了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他们的职责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被尊为华夏第一正财神。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把他原来的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渐渐忘了。

二、财神信仰所引发的表现

(一)财神信仰的原因

财神的信仰是出现的比较晚的一个神灵,我们的祖先“创造”这样一个神灵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源于人类对财富的期待与渴望

中国古人羞于谈名利、论钱财,在义利价值观上更重视“义”。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浓厚的伦理道德倾向,认为义重于利,而名人雅士更是不会谈利,商人不准穿丝绸,“商人重利轻离别”等等,所以崇义贬利的价值取向始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民间俗语“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就反应了人们的这一价值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及至到了宋明,理学家们把贵义贱利的儒学传统推向戕害人性的阶段,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他们认为,人生价值中,道德生活是最高尚的,对道德生活的追求是实现人生最高目标的和价值的唯一途径,因此,道德生活高于物质生活。

但事实上,这是古代一些人的一个认识误区。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能离开物质利益的,正如我国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的那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而民间有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此,人类对财富的期待、渴求欲望是很强烈的。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富,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形象和标准,求财,成为每个人的梦想。中国人由此“创造”出一个专管人间财富的神,希望财神能保佑自己发财,所以在节日里,朋友见面的口头禅便是“恭喜发财”,充分体现了这一心理。

2.源于人们对各行各业“利”的公约和要求

财神的出现既是人们渴望财富、追求利益的反应,同时也是人们对社会、市场等各种利益行为的有效管理、一种公平心理的“神仙效应”。

中国虽然是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国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日渐繁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涉“利”、“益”的行为越来越多。而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人们有时就转而依靠神灵的力量。

人们信奉赵公明皆是因为在作买卖时,可以公平,可以互利。信奉关羽,是因为关羽忠义勇武,坚贞不二。

人们在上述心里的需求和需要的驱动下,创造了一群财神。财神的多样性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相传陕西西安周至县赵大村(古时名曰瓦子岗)是财神赵公明的故里,明清和民国初年编修的《周至县志》载:“邑东南乡有赵大村(即今赵代村),相传为玄坛赵元帅故里。志载神为周时人,姓赵名公明,居是村瓦子岗。时有黑虎为民害,神人黑水峪(即今黑河)采木,遂生擒之。后为神,今村中有庙。”该庙仍现存,据庙前一通立于明万历九年(1581)的《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来看,该庙的历史颇为悠久。碑文载“说经台东北焉,尚曰赵大村,旧有玄坛神庙,财神生于斯也。庙不知创于何代,迄今倾圮……”由此可见,该庙已经存在数百年之久了。

由于民众认为该村是财神的故里,因此该村和周边村庄形成了典型的财神赵公明崇拜祭祀风俗。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赵公明诞辰日,村中举办财神庙会三天。六月初六是财神赵公明的逝世日,也要举办纪念活动,会前由村老组成描绘筹办、组织,安排执事,各负其责,安排祭祀礼仪、依仗鼓乐、摊位划分、客商管理、治安维护等事宜,会中3天4夜唱大戏。

2011年由曲江投资修建的赵公明财神故里在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以赵公明财神庙的华夏正财神赵公明故里和财神历史传承为核心,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它以三进财神殿为核心建筑院落,以偏殿和小庙构成众神体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综合展示园区,打造以财神故里、众神传说、集贤鼓乐为代表的民俗旅游,是目前西安市又一处集休闲娱乐、外出旅游、祈财纳福的旅游胜地。

赵公明财神庙是在楼观道文化展示区重新建立的新的庙宇,东距古城西安70公里,与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108国道相接,比邻关中环线,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从去年开园以来,已经有众多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今年财神庙更是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位了庙会节,届时将热闹非凡。

(二)赵公明财神庙的影响

赵公明财神庙的建成和投资开放,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更是扩大了赵公明财神信仰的范围,弘扬了这一民族文化。

1.经济效益

财神庙是在西安曲江集团的投资下建成开放的,在选址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发展当地经济,选在了交通更加便利的地方而不是原址,这样既扩大了庙宇的选址范围又提高了财神文化的影响范围,可为一举几得。

财神庙修建在西安曲江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不仅可以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还可以借助展示区的宣传力度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赵公明财神庙的修建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旅游业、房地产开发业等的发展。其次,赵公明财神庙的建成还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文化区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这也正好解决了当地一部分居民的工作问题。

2.文化现象

赵公明财神庙的落成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

在新庙宇没有建成之前,财神庙非常的小,虽然游客有心去的敬祀也因苦于交通不便具体位置不清晰而放弃,但是新的庙宇由于规模庞大、交通便利、宣传力度强而备受游客亲睐。从去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了众多的省内外游客的参观游览,更加宣传了赵公明这一中华第一正财神的观念。而且庙里专门有关于财神文化的展厅,展出了除赵公明之外的中国的一群财神,有利于游客学习和了解财神文化。加之财神文化广场、财神街、戏楼等的一系列定时财神巡游、财神送财、秦腔等的表演更加使得财神文化深入人心,借此机会也宣扬了当地的一些民俗和民间艺术,游客在此游玩不仅达到了疏散身心的目的还学习了一定的民俗文化知识,这也更加弘扬了我们的文化。再次,旅游业的发展和带动,使得当地的居民接受了一些外来的新鲜的先进的文化,对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一列的帮助。

以上是赵公明财神庙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文化现象,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文化的魅力来发展当地的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来更好地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

三、结论

财神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财神的信仰在民间有很多信众,每年都会进行敬祀和供养,同样的旅游,如果是自然风光或者历史遗迹,游客往往去一遍就再也不想再去第二次了,可是财神庙不同,如果今年去祈祷然后发财了,就会形成惯例每年都去,这就对旅游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客源和经济效应。同时也可以带动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本地区的知名度,这样即利用了财神文化中的有利成分,去掉了其中的封建迷信等糟粕,古为今用,发展当地经济和提升软实力。同时也是唤醒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吕威.财神信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殷伟,殷斐然.中国民间俗神[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3]李跃忠.财神[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篇5:财神的对联精选

下联:租旺铺 租网络旺铺 坐等地下涌黄金

拜在线财神

求四海财富

掌万民福泽

通天下财源。

天上金玉主

人间福禄寿。

惟丰贻景福

以德裕民财。

财神随岁至

豕崽拱门来。

铁面扬威能点铁

金鞭耀武自堆金

执掌五铢通利用

权衡九府达财源

天狗下凡春及第

财神驻足喜盈门。

财路随缘取之有道

神灵主理造化在天

铜山久种无边树

金谷时开得意花。

摇钱树金银满挂

聚宝盆昼夜生财

权司国库钧衡重;

威镇天关锁钥严。

但教福德如文正;

岂愿崇奢学季伦。

富国不烦设九府;

足民何必待三余。

以义为利则财恒足;

既富方谷而邦其昌。

通四海之财源,普沾吉庆;

赐万民以福泽,永得盈丰。

富亦可求,当念生财有大道;

德而不废,益知造物无尽藏。

富而可求,一部奇书夸少伯;

穷如能送,千秋佳话颂昌黎。

富而可求,求人莫如求己;

物惟其有,有德自尔有财。

福自己求,享受的方能享受;

财为人聚,宽容了要会宽容。

生财有大道,则拳拳服膺,仁是也,义是也,富哉言乎至足矣;

君子无所争,故源源而来,孰与之,天与之,神之格思如此夫。

无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则财恒足矣;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而招之。

吾宗以忠厚相承,知先世积金皆由积德;

此地为秀灵所聚,愿后昆多宝更要多贤。

可怪峥嵘铁汉踱入吾门,都变成和峤癖;

篇6:精选带有生肖的歇后语

2、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3、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扒外

4、鸡腿煮豆腐——勺烩

5、兔的尾巴——长不了

6、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7、猴子看书——假斯文

8、兔子尾巴——撅着;长不了

9、兔子见了鹰——毛了

10、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11、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

12、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13、深山里的饿虎——穷凶极恶

14、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15、蛇入筒中——曲性在

16、林冲误人白虎堂——有口难辩

17、泥捏的老虎——样子凶

18、花子死了蛇——没甚么弄的

19、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20、羊羔__——双膝跪地

21、牵着骆驼数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22、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比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非常不自量力

23、青面虎下山——小打扮

24、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25、做梦被老虎咬伤——虚惊一场

26、风马牛——不相及

27、老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28、鹰饱不抓兔,兔饱不出窝——懒对懒

29、老牛筋——难啃

篇7:有趣好玩的歇后语精选

1. 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2. 飞机上拉肚子----一泻千里

3. 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4. 汽车压罗锅----死也值了

5. 眉毛上搭梯子----放不下脸

6. 麻子不叫麻子----坑人

7. 麻子管事----点子多…

8. 麻子敲门----坑人坑到家了

9. 蝙蝠身上擦鸡毛--你算什么鸟?

10.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11. 鳖下的--王八蛋!

12. 布袋里失火--烧包!

13. 苍蝇采蜜--装疯(蜂)

14. 茶壶里的水--滚开!

15. 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16. 床单作尿布--够大方!

17. 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18.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19.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20.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21. 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22. 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23. 曹丕的钱--未必(魏币)

24. 《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

25. 爱克斯(X)光照人--看透你了!

26. 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

27.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28. 报幕员上场--调戏

29. 鼻孔喝水--够呛!

30. 爆竹店里起火--自己庆贺自己!

31. 抱着孩子推磨--添人不添力。

32. 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33. 船舱里装太阳--度(渡)日

34. 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35. 肮脏他娘哭肮脏--肮脏死了!

36. 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

37. 三角坟地------缺德

38. 女人生孩子------血口喷人

39. 偷爸妈的TT------装孙子

篇8:关于数字的歇后语精选

2、千里行军才起步——路长着呢

3、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4、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5、六个指头划拳——出了新花招

6、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7、二三四五——缺一;缺衣

8、二踢脚横放——存心调理人

9、五月的石榴花——-片红人;红火一片红火

10、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11、五十两元宝——一定(锭)

12、二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

13、千年的大树——根深时茂

14、百丈高竿挂红灯——红到顶了

15、六月里的粪——沤到了劲

16、十月丝瓜——满肚私(丝)

17、二小逛商场——光看不买

18、一个樱桃两个核——伙着来的

19、三个铜钿买只夜壶——独好一张嘴

20、三十夜提空篮——无事忙

21、三岔口的地保——管的宽

22、一粒老鼠粪——搞坏一锅粥

23、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24、一窝里的鸟——同类

25、一分钱的煎饼——难摊

26、七个和尚一把伞——遮盖不了

27、五脏六腑抹蜜糖——甜在心上;甜透了心

28、五朵梅花开一朵——四肢(枝)无力

29、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

篇9:适合高考的歇后语精选

2、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3、李逵装新娘——人粗心细

4、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吕布戏貂婵——上了别人的当;英雄难过美人关

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9、李鬼见李逵——贼形毕露

10、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11、打破沙锅——问到底

12、老玉米里搀白面——粗中有细

13、墙上的蒿草——随风倒

14、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5、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16、浪子回头——金不换

1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8、曹操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9、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0、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21、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22、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23、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24、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25、理发师教徒弟——从头来;从头学起

26、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7、狐狸尾巴——藏不住

28、孙悟空进酸菜缸——齑猴儿了;急猴儿了

29、猪八戒进盘丝洞——色迷心窍

篇10:和尚打伞的歇后语精选

七个和尚打一把瑟—遮盖不住 ————

和尚打梆子 ———— 老一套

老和尚打儿子 ———— 没有的事

和尚打老婆 ———— 哪来这回事

七个和尚打把瑟—遮盖不住 ————

和尚打架扯断辫子 ———— 没有的事;胡扯;木有的事

和尚打架扯辫子 ———— 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秃子与和尚打仗 ———— 全都抓不到辫子

俩和尚打架 ———— 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老和尚打光光 ———— 老一套

小和尚打瑟—无法无天;

和尚打阳瑟—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

和尚打瑟—无发无天;无法无天;无天无发;无天无法 ————

和尚打撑花 ———— 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老和尚打坐 ———— 用功

老和尚打破了磬 ———— 静坐

老和尚打瑟—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

俩个和尚打架 ———— 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和尚打崽 ———— 不心痛

和尚打架,扯脱辫子 ———— 没有的事

和尚打喇嘛 ———— 管得宽

和尚打仔 ———— 不心疼;没有的事;不心痛;心不疼

和尚打架揪断辫子 ———— 没有的事;无稽之谈

花和尚打鲁智深 ———— 自欺自

和尚打赤脚 ———— 两头光

和尚打梆梆 ———— 老一套;老一套儿

老和尚打仔 ———— 没有的事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老和尚打婆娘 ———— 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

和尚打盹 ———— 吃饱了混天黑

和尚打架 ———— 抓不到辫子

和尚回庙 ———— 走老路

少林寺的和尚 ———— 名扬四海

拆庙散和尚 ———— 各奔东西

单身碰到和尚 ———— 尽光棍;全是光棍

和尚结辫子 ———— 假的

丈二和尚 ———— 摸不着头脑

和尚挖墙洞 ———— 妙(庙)透了

小庙里的和尚 ———— 没见过大香火;默默无闻

和尚庙里借梳子 ———— 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老和尚撞钟 ————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歪嘴和尚念经 ———— 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老和尚讲佛经 ———— 说的说,听的听

和尚照镜子 ———— 无计(髻)可施(梳)

歪嘴和尚吃螺蛳 ———— 以歪就歪

和尚买梳子 ———— 无用

济公当和尚 ———— 不吃素

光头跑进和尚庙 ———— 充数

和尚下山 ———— 出事(寺)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得过且过

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唐僧跑进和尚店 ———— 同吃一碗斋饭

歪嘴和尚 ———— 没正经

和尚出山 ———— 走下坡路

和尚训道士 ———— 管得宽

和尚的木鱼 ———— 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五个和尚化缘 ———— 三心二意

指着秃子骂和尚 ———— 借题发挥

秃子揍和尚 ———— 明打明;光打光

老和尚念经 ———— 句句真言;千篇 一律;照本宣科

和尚背枷 ———— 知法犯法

癞和尚念经 ———— 走样了

老和尚搬家 ———— 吹灯拔蜡

烧香顺便看和尚 ———— 一举两得

和尚的梳子 ———— 无用之物

种黄连的和尚 ———— 苦师傅

和尚头上盘辫子 ———— 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一百个和尚念经 ———— 异口同声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 ———— 没事也得有事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 ———— 两头误

冲着和尚骂秃子 ———— 寻着惹气

和尚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

向和尚借梳子 ———— 找错了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 ———— 没数

老和尚诵经 ———— 念念有词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烧香赶和尚 ———— 喧宾夺主

老虎扮和尚 ———— 人面兽心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秃子不要笑和尚 ———— 脱了帽子都一样。

看见和尚喊姨夫 ———— 乱认亲

庙里的和尚 ———— 无牵无挂

和尚训道土 ———— 管得宽

和尚住岩洞 ———— 没事(寺)

老和尚剃头 ———— 一扫光

和尚跟着月亮走 ———— 借光了

老和尚的百衲衣 ———— 东拼西凑

五台山上的莽和尚 ———— 横头横脑

属和尚的 ———— 出家无家

和尚的儿子 ———— 拣的

和尚念经 ———— 老一套

和尚娶媳妇 ———— 今生休想

歪嘴和尚吹灯 ———— 一股斜气

酒肉和尚菜道士 ———— 岂有此理

和尚戴礼帽 ———— 与众禾同

临老当和尚 ———— 半路出家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 ———— 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和尚到了姑子庵 ———— 不妙(庙)

杀人和尚念佛经 ———— 假慈悲;假慈善

和尚的住处 ———— 妙(庙)

和尚拜丈人 ———— 没有这回事

烧香赶走和尚 ———— 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念完了经打和尚 ————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和尚庙前讲假话 ———— 惹是(寺)生非

和尚的肚腹 ———— 没多大油水

和尚娶老婆 ———— 岂有此理;离经叛道

和尚打赤脚 ———— 两头光

花和尚穿针鼻 ———— 大眼瞪小眼

看见和尚叫舅子 ———— 乱认亲

和尚的袈裟 ———— 东拼西凑;七拼八凑

唐僧和尚念佛经 ———— 一本正经

沙和尚挑行李 ———— 义不容辞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 尽管放心

和尚看花轿 ———— 空欢喜

和尚的念珠 ———— 一连串

和尚庙里的老鼠 ———— 听的经卷多

和尚敲木鱼 ———— 老一套

妖怪揍和尚 ———— 精打光

癞子当和尚 ———— 不费手续

秃子当和尚 ———— 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和尚拜堂 ———— 全是外行

见了和尚叫舅子 ———— 乱认亲

和尚枕着门槛睡 ———— 突(秃)出

和尚敲钟 ———— 响当当

赤脚的和尚 ———— 两头光

篇11:带有谐音的歇后语精选

2、树小荫凉少——照应(罩影)不到

3、弄堂里跑马——题(蹄)难出

4、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5、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6、尿鳖子打酒——满不在乎(壶)

7、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8、棉花铺失火——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9、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10、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11、卖虾米不拿秤——抓瞎(虾)

12、门头沟打官司——没(煤)的事

13、莲梗打人——思(丝)情不断

14、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画)

15、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16、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17、破琵琶——不好谈(弹)

18、炭火盆扛肩上——恼(脑)火

19、山坡上的弯腰树——伸不直腰;难治(直)

20、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21、鸡啄蚂蚁——正合适(食)

22、肉骨头落了锅——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23、俏大姐的头发——输(梳)得光;波涛滚滚

24、春天的果园——有道理(桃李)

25、狗吃青草——装样(羊)

26、鲁班的锯子——不错(锉)

27、没有底的棺材——不成(盛)人

28、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29、池塘里摸菩萨——劳(捞)神

篇12:有趣的搞笑歇后语精选

龙王爷放火——改行

龙王长了个偏心眼——旱涝不均

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龙王爷翻脸——要变天

龙王爷的帽子——道道多

龙王揍河神——自家人打自家人

水推龙王走——自顾不暇;自己顾不了自己

土地爷管龙王——以上压下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消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灶王爷跌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放屁——神气

灶王爷扔石头——砸锅

灶王爷扫院子——多管闲事

灶王爷上天——尽说吉利话;有一句说一句;有啥说啥;神气(起)来了;走了神;走神;尽说好话;好言在先

灶王爷贴在腿肚上——人走家散

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搬家

厕所里寻灶王——找错了地方

外屋里的灶王爷——独座儿

灶王爷不在家——没主事的人

灶王爷吹灯——好神气

灶王爷打飞脚——离板了

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

灶王爷跌到锅里——蒸神

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离板了

四扇屏里卷灶王——话(画)里话(画)

丢下灶王拜山神——舍近求远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蒋干盗书——只知欢喜——忘了中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海龙王吃螃蟹——敲骨吸髓

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海龙王的喽哕——虾兵蟹将

横匾压塌龙王庙——好大的牌子

洪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龙王爷打盹——百姓遭殃;四方遭灾

龙王爷招亲——水里来,水里去

老龙王投江——死得其所

龙王管土地——管得宽

龙王爷打哈欠——好神气

龙王爷的后代——龙子龙孙

老龙王搬家——厉害(离海)

龙王吹喇叭——神气

龙王爷出阵——翻江倒海

龙王爷发怒——张牙舞爪;百姓遭难

篇13:关于食物的歇后语精选

2、四大金刚吃汤圆——神不能吞;神不愣腾

3、茶壶倒汤圆——有货倒不出

4、坐飞机啃猪蹄——这把骨头不知往哪扔

5、一根筷子吃豆腐——全盘弄坏

6、哑叭吃饺子——心里有数

7、蘸雪吃冬瓜——淡而无味

8、武大郎卖豆腐渣——人穷货次

9、盲人包饺子——瞎包

10、端午节吃饺子——与众不同

11、豆腐丸子包鱼刺——柔中有刚;软中有硬

12、茶壶头煮饺子——道不出来;倒不出来

13、自水煮豆腐——淡而无味

14、八盘鏊摊煎饼——哪一盘也摊不成

15、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16、卖饺子的磨麦粉——别开生面

17、门槛上面切藕——藕断丝连

18、吃烧饼掉芝麻——免不了

19、小火烧猪蹄——慢慢来

20、枕着烧饼挨饿——懒死了

21、大头针包饺子——露馅

22、石匠师傅卖豆腐——软硬兼施

23、茶壶里的汤圆——出不得口的苦

24、拾了麦子卖烧饼——干赚

25、豆腐嘴刀子心——口软心硬;嘴软心狠

26、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27、面汤里煮饺子——糊里糊涂

28、不倒翁坐烧饼——面上人

29、豆腐渣上秤盘——不是好东西;不是不是好货

30、卖煎饼赔了本——贪大了

31、池塘里的莲藕——嫩的好

32、三十下晚吃豆腐渣——肚子里没啥

33、吊起的冬瓜——头重脚轻

34、三分钱的烧饼——大不了

篇14:关于不行的歇后语精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百丈高竿挂红灯------外面看见里面红(比喻表面上有错,实际上不行。)

臭鸡蛋------不甩不行

大肚子老婆骑驴------靠前不行,靠后也不行

蒙住眼睛圭咱------不行正道

麻袋绣花------底子差;基础差;粗中有细;底子不行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比喻没有材料,手艺再高也白搭;没有条件,能力再强也不行。)

沙滩上盖楼房------基础差;底子不行;不牢靠;不稳当

铁匠上班------不打不行()

上一篇:公司职工技能大赛技术比武欢迎词下一篇:2011证券交易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