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教学反思

2024-05-17

运动与静止教学反思(通用8篇)

篇1:运动与静止教学反思

静止与运动教学反思

静止与运动教学反思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亲历探究而获得的,但将枯燥的知识讲解转化成一些有趣的活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直观的氛围中去体验和感受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其乐融融!另外,我顺应孩子们的需求,在语言、手势、表情等方面都能尽量贴近学生,对于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优化探究问题的设计:新课标要求从实际情景入手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

强烈的求知欲,静止与运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静止与运动教学反思》。针对这节课牵涉到的实际情景较多,我在提出问题方面下了大功夫仔细斟酌,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在任务的驱动和问题的激励下,自己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如:从运输机飞得比直升机快的场景上,追问怎么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同快慢和同方向的相对静止的“同步”结论。诸如此类,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上课时我的注意力有时会被几个回答流畅的同学吸引,会不自觉地经常提问到他们,其实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还没能跟上,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关注面!在实例的挑选上要精炼,宁缺勿滥!在今后的教学上,我希望能从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爱科学静止运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静止运动教学反思

篇2:运动与静止教学反思

在学生得出运动的定义之后,顺便就因此静止的含义。这一点上,我处理的还是比较的令我满意。同时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定义学习之后,我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想用定义进行判定,是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定义。学生们在这个应用的环节,还是有些许学生没有判断出来,或者是说出理由来。现在想来,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计和学习的引导要给予更好的指导,使学生更多的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应该。

下一个问重要的环节就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上我给予学生出示的场景是公交车上乘客和乘务员及路边的人。问题还是哪些人是运动,哪些人是静止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明白哪些人是静止,哪些是运动。考察了学生的运用定义的进行判断的能力。我当时问:乘客是运动的?学生学生进行了回答。从而的得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物体运动状态也不同。现在想来如果我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如果提问:通过同学学生的回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进行发现问题,而不是我在一点一点的引导。我想效果会更好的。这样学生就能够较为轻松的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更为容易的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关于学生进行运动相对性的实验,学生都进行的比较的顺利。小组活动中,各个小组成员分别描述了文具盒上的物体,文具盒等他们的运动状态。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比看图更加容易的理解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这样通过学生的看图分析,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突破本个难点。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为了巩固学生对于相对性的理解,我对于学生进行巩固性的练习。比如出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通过这句歌词,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对于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接着学生进行理解运动的绝对性。这一点通过毛主席的:坐地日行十万里。来进行理解。没有作为重点,只是让学生理解任何的物体都是在运动,找不到绝对静止的物体。现在想一想这个问题,我还是不知道这样直接进行讲述的方式是否合作。一直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运的绝对性呢。

篇3:运动与静止

1. 运动的世界

我们可以从四季变化看到运动的普遍性: 风筝迎风摆动; 蚊虫灯下飞舞; 秋叶随风飘落; 冬天的雪花飞落。总之,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 运动的描述

( 1)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 2) 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总是事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在物理学中,把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本文开头的情景中就是因为小菊和小夏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才有了不同的结论。你能正确说出他们各自所选的参照物吗?

点评:

一、掌握参照物的相关知识:

( 1) 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2)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因为以被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被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 3) 我们平时不提参照物,常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

( 4) 研究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二、易错点: 不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有两种情况: 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周围的某物体相对于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其可能是所选的参照物; 物体是静止的,物体周围的某物体相对于研究的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其可能是所选的参照物。

下面我们以例题巩固以上知识的学习:

例1写出下表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按照这个规律即可说明各种运动选择的参照物。

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地球是运动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太阳是运动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小小竹排”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小小竹排”是运动的;

以船为参照物,“两岸”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两岸是运动的.

答案:

点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否,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对应练习: 某地水上观光旅游,当游客乘坐游轮逆流而上时,我们说游轮上的乘客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两岸的树B. 河岸上的摄影记者

C. 游轮D. 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答案: C。

例2如图是小明在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请你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各题:

( 1) 能判断飞机和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照片是____;

( 2) 判断的依据是____;

( 3) 判断的结果: 飞机是:____,汽车是:____ 。

解析: 本题研究的是飞机和汽车的运动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所以应首先考虑的是选择什么物体作参照物飞机和汽车与这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可作出判断。

甲图中除飞机、汽车外,无其他参照物,虽然从时间上看到它们的相对位置有发生变化,但不足以确定它们的运动情况; 在乙图中,可以看到相对甲图多了一棵大树,在不同时刻汽车相对于大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飞机相对于大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能够确定汽车是静止的,飞机是运动的。

答案: 乙; 飞机和汽车相对于大树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运动; 静止。

点评: 此类看图的题目,要根据图形展示的情景分析确定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飞机还是汽车与这个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解析: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路边的树木都向南运动,是以乙车为参照物的; 若以地面( 上的树木) 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 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车静止不动; 二是甲车向南运动; 三是甲车也向北运动,但运动得比乙车慢;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抓住地面、树木或建筑物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

例4妈妈用电动车送小红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红“别动、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电动车上的座位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D. 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解析: “别动、别动! ”意味着让小红处于静止状态,而她坐在正在行驶的电动车的座位上,只有以电动车的座位为参照物,小红的相对位置才没有变化,她才是静止的。故选A。

点评: 若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时,就应该看物体相对于谁的位置的变化情况符合题设条件,谁就是该物体的参照物。一旦该物体被选中为参照物,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例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____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填“地面”,“受油机”) ; 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认为受油机是____的。( 填“静止”或“运动”) 。

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时,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说明与大地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

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加油机、受油机、飞行员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他们相对静止。

答案: 地面; 静止。

篇4:“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教材的地位来看,《圆周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和平抛运动,在这之后我们将要学习万有引力和航天等方面的知识。

从内容特点和作用上来看:这节课包括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内容。它既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打下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学情。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已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但是对于如何描述圆周运动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联系缺乏认识。

结合本节课学情、学生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框架下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进而学会描述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方法;掌握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自行车转动的实验现象,而后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描述圆周运动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自行车转动现象中大小齿轮以及后轮的运动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总结出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使学生懂得认识事物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物体运动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实用性。

依据上述三个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确定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时的联系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而难点在于如何去推导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从教师这一方来说,我将通过直观演示自行车转动的实验,提出问题,辅助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产生新知,最后再通过复习总结的形式实现知识的探究式学习。

而作为学生一方,要让他们通过观察现象、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最后思考等方式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

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实验器材方面,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我的教学过程计划这样安排: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结论;教师总结,明确概念;知识拓展,活学活用;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提问前面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回忆并巩固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呈现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图片来引入圆周运动。

接下来,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传动机构示意图中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部分的转动,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如果学生在表达观点时产生不同的描述后,我将再次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向线速度、角速度的方向发展。研究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运动关系,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可以归纳出线速度的相关知识。同样的,研究小齿轮与车轮之间的运动关系,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也可以归纳出角速度的相关知识。

再次回到自行车传动机构示意图的演示实验,我将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半径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归纳填空,初步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让学生对探求知识的活动进行总结。在解决线速度和角速度的问题之后,引领学生探索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的特点,并引出匀速圆周运动中周期的知识。而后再经过我的数学推导,给出明确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到的概念、关系等等。

第四步,知识拓展,活学活用。将学生的视野带入到太阳系中,学生通过给定的各大行星的运转周期和与太阳的距离,经过计算回答问题,实现知识的拓展运用。

教学过程进行最后一步:布置作业,巩固深化。针对这一环节,用两道题的形式使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重点,让学生加深对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的特点的理解,明确角速度与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到此,我所设计的五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对圆周运动等知识的理解,以及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必定令人滿意。

最后,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条理清晰、重点明确,板书设计时我力求做到直观、简单、明了、全面。

篇5:《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设计

高新第四中学

赵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总以另外一物体作为标准,这标准我们称之为参照物。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探究其中的道理。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辨证的看待事物。(3)学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它们的本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对参照物的理解。难点:运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设计思想】

从日常现象中入手,教会学生从中思考、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讲述法国飞行员的奇遇,播放动画并提问: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播放动画并讲述,司机驾驶着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身旁的树木向后运动,如果把汽车当作标准,司机相对于

汽车的位置没有改变,司机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如果把地面上的树木当作标准,司机相对于树木是运动的。

2.参照物

播放ppt并举例说明,下面我们再来看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小明你看,他们可跑得真快呀!”,“司机同志,我动了没有”,“哦,你没动”。为什么小明

说乘客运动的“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他们谁说得对?其实他们说的都有道理。

司机是以车厢为标准,看到乘客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乘客是静止的。小明以底面为标准,看到乘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乘客是运动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的运动结果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播放一段《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动画,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楚国人没有找到自己丢失在合理的剑,我们用物理的知识来分析一下,楚国人以船为参照物,此时,人和记号都在船上与船一起运动,人和记号相对于船都是静止的,但已经离开船体的剑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船上的记号作为寻找剑的依据,就导致了错误。楚国人就是忽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运动与静止的应用 播放一段电影中特效的视频。

在我们的周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大家看气球是不是有向上飞的感觉,其实气球没有动,而是蓝色的线条在动。电视与电影中有许多镜头就是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制作的。

4.课后讨论

篇6:运动和静止教学设计

党寨中学 胡桂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3.能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启发质疑,激活课堂。

视频:比赛现场、过山车、追逐等惊心动魄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质疑,激活课堂,引出课题。

老师:运动员、过山车、花豹在激烈的运动,因为他们的位置时刻在变化着。飞机在飞行,列车在奔驰,地球绕着太阳高速运转„„可以说,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可是我们又说,花草、树木、楼房是静止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环节二:学生小活动,分析归纳,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

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物理书平放在桌面上,将文具盒置于书上,拉动书向前运动。问题:书动了吗?文具盒动了吗?

②让两个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问题:其中的一个同学动了吗?相对于另一个同学呢?

③ P59页“观察与思考”,观察图3-1和3-2回答:刘东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竹排、青山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你是怎么判断的?

④观察P60页图3-3回答:小女孩相对于小男孩是____________的,相对于车厢是__________的,因为相对于车厢,她的位置没有随时间_________;女孩相对于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_的,因为相对于树木,她的位置随时间_________。总结(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先选定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被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_________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随时间的______,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_________。环节三:探究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演示实验:一辆小车拉着水瓶运动,判断水瓶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②学生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③小组探讨:P60页“交流讨论”

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④小组合作交流、模拟,进一步认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甲说它向北运动,乙说它向南运动,丙说它是静止的。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说明理由。现场表演。牛刀小试:

1.回忆视频二:过山车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过山车上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是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2.回忆视频三:花豹奔跑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是_________的;旁边的树木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为什么“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而一般人和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环节四:观察下图认识机械运动的简单分类。

观察下图,比较小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的不同,将机械运动分为 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运动。

环节五:拓展延伸,认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同步卫星的“同步”什么意思。人造卫星的运转速度和地球的_______速度相同,相对于地面,人造卫星是____________。

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的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所谓同步轨道卫星,是指: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千米,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卫星就与地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称为地球同步卫星。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环节六: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我测试,我能行(100分)

1.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手拉手从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时,如果以飞机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________的,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___________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1句以 _______为参照物,第2句以 _________为参照物。3.图甲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一10”中国是少数几个掌握飞机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之一。图乙是“歼一10"战斗机加油过程的一个画面,此时若以“歼一10”战斗机为参照物,则加油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乌云遮住太阳”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5.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A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的运动 B推铅球时,铅球离手后的运动

篇7: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案例分析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一、前言: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问题: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来淮工吗?答案有两种,愿意或不愿意。如果愿意,那你确定当你重新选择时,淮工还是当初的淮工吗?

二、案例背景: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代表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是诡辩派的代表人物。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他歪曲了他的老师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变的思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他认为一切都变动不居,事物无稳定性,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因而无真理可言。

三、案例分析: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赫拉克利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面,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流来的又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两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一般来说,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变,也包括改变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案例分析

附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 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不可缺

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当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案例分析

事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变动着,但是 这种正确的思想却被他变成了歪理。正

如他回答不出提问者的问题,按照他的理论,他的话还没说完,刚才的椅子已经变得不是椅子了,而他自己却说那就是椅子,一种自相矛盾的思想是不可能战胜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它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变成了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当然,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就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它们的内部仍然在运动,并且归根结柢要引起它们的质变。因此,静止都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只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运动本身则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事物的运动才成为可以衡量和计算的东西。例如要计算物体的位移,就必须选择一定的参考系作为静止的框架;这种选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相对的静止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也就可以否定克拉底鲁的诡辩论。如果相对静止不是客观存在,那么克拉底鲁所坐的椅子就不会乖乖听话任由他屁股压着了。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统一,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另一方面,没有相对的静止就不可能确定究竟什么东西在运动以及它以什么形式运动,因此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运动。这种关系也表现在运动的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上。即使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运动着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是非间断的,这在数学上表现为连续曲线上没有“相邻”的两点,任意两点之间都存在着无数多的点,然而路程上的每一个点又是间断的,即是某一个点而不是另一个点。复杂的运动也是这样,运动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停息,这是它的非间断性;然而永不停息的运动又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各个特殊的运动形式之中,这又是它的间断性。运动的非间断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的间断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只有非间断性而无间断性,或者只有间断性而无非间断性,都不可能有现实的运动。就像河流,它们一直在奔腾不息,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它们未曾静止,不然何来风平浪静之说?所以,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统一。

四、总结

赫拉克利特话的意思是,当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案例分析

法思想,强调了静止的相对运动的绝对 克拉底鲁的意思是,当你踏进去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你想要踏进去时候的那条河了,同

样,在你想要踏进去和踏进区之间的这段时间,河也发生了变化。这句话相当于说,事物没有稳定存在的状态,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没有相对静止的时候。这是诡辩论,夸大了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的的存在。

回到开始,就算你再一次的选择还是淮海工学院,它也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了,但或许有些东西还没变呢,比如,食堂的饭还是那么难吃。这是不是说明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统一?

食品101

肖西林

指导老师:赵霞

篇8:运动与静止教学反思

1. 相对统一运动时空标准

1.1 相对统一运动时间

我们现在的时间是以地球引力, 钟摆的速度来确定的。时间可分为相对静止物体运动时间, 相对高速物体运动时间, 相对运动时间和计时时间。相对静止和相对高速运动时间的计时时间标尺都不一样, 它们可以用相对运动时间来统一, 用统一的相对运动距离来测定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时, 发现运动时钟绝对运动空间扩大, 相对运动时间缩短。静止时钟绝对运动空间缩小, 相对运动时间延长。假如有一架在地球上摆在桌上的时钟 (相对静止) , 钟摆嘀嗒来回一下为一秒, 则时钟秒钟摆来回有一确定的距离, 假如是一米。如果把钟放在高能加速器上, 钟摆一秒的幅度不变 (一米不变) , 但钟摆的速度已加速到高能加速器上的速度, 所以就出现了地面上的钟一秒钟摆动了一次 (一米) , 而高能加速器上的钟, 在摆幅不变的情况下, 地面上一秒钟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内, 而高能加速器上的钟摆在地面一秒钟内可能摆动了10000次, 所以地面上是一秒钟, 而高能加速器上是10000秒钟 (参照系不一样) , 而高能加速器上钟摆运行的距离在同样的时间内是地面钟摆的10000倍, 即运行了10000m。在这里把地球钟摆的距离定死, 于是就出现了地面上一秒钟相当于高能加速器上的10000秒。这10000秒是高能加速器上的计时时间, 它实际上是钟摆摆动了10000次, 运行了10000米, 用地球上的1秒, 这10000米实际是距离及空间的概念。用高能加速器上的一秒, 地球上的钟摆走不了一米, 只能走1/10000m。由此可以看出, 高能加速器上的时钟绝对运动距离延长了10000倍 (相对于地面时钟) , 但相对运动时间缩短到了1/10000秒, 相当地面上的1秒。而地面上的时钟绝对运动距离缩短了 (人家运行10000m你只能运行了一米) , 但相对运动时间延长了 (人家1/10000秒等于你一秒) 。在同样的时间内, 人家已运行10000m (如高能加速器上的时钟) , 而你却只运行了一米。这是多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 运动时钟绝对运动距离延长了, 空间扩大了, 而相对运动时间缩短了;静止时钟绝对运动距离缩短了, 空间缩小了, 而相对运动时间延长了。运动时钟由于速度快, 运动空间比静止时间大得多, 从而使运动物体的运动空间扩大。而不是爱因斯坦讲的运动时间缩短了, 运动时间缩短指的是运动时钟相对运动时间缩短, 而绝对运动空间扩大了;静止时钟相对运动时间延长了, 绝对空间缩小了, 这里的统一标准是钟摆的距离定死, 所以说运动的时空是运动物体的绝对空间扩大 (1米扩展到10000米) , 相对运动时间缩短 (1/10000秒相当于1秒) ;静止的时空是静止物体的绝对空间缩小 (只有人家的1/10000运动空间) , 相对时间延长 (1秒要相当于人家的1/10000秒) 。

所以在这里爱因斯坦混淆了时空概念, 由于运动物体的相对运动时间缩短, 但是它的运动空间扩大了, 比如讲地球上的一年相当于天上 (如宇宙飞船) 的1000年, 这1000年是宇宙飞船运行地球上一年原有空间的1000倍, 实际上是天上1000年 (以天上的计时时间, 地球上一年为参照系) 的运动空间相当于地球上的一年运动时间, 而不是天上的1000年等于地球上的一年, 按统一计时时间标准, 天上地上的真实年龄都是一年, 所不同的是天上宇宙飞船运动的空间是地上的1000倍, 按天上宇宙飞船为参照系它已是1000年, 但地面上只有1/1000年, 而不是一年。所以说运动时钟的绝对时间是延长了而不是缩短了。所以哥哥到太空去旅行, 回来不可能比弟弟年轻, 因为他们的核定计时时间是相同的 (钟摆的距离定死) , 如果用宇宙飞船上的计时时间 (钟摆距离不变) , 哥哥回来已是爷爷了, 而不可能变成弟弟。所以爱因斯坦混淆了相对运动时间和绝对运动空间, 并且用静止时钟的绝对空间去度量运动时钟的相对时间, 从而得出运动时间缩短的荒唐结论。

1.2 相对统一运动空间标准

物体的运动空间可以用距离来表示。距离可分为相对静止物体运动距离, 相对高速物体运动距离, 相对运动距离和计距距离。相对静止和相对高速运动距离的计距距离标尺都不一样, 它们可以用相对运动距离来统一, 用统一的相对运动时间来测定运动距离和静止距离时, 即把时间定死, 发现运动空间的时空是绝对运动时间扩大了, 相对运动距离缩短;静止空间的时空是绝对运动时间缩短了, 相对运动距离延长了。假如有一架在地球表面上的马车 (相对静止) , 在地球上一秒钟时间内轮子滚动前进了一米, 这是马车在地球表面在一秒钟内前进了一米。假如把同样的马车放在高能加速器上, 在地面钟摆一秒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这时的马车已加速到高能加速器的速度, 所以马车轮子也加速到加速器的速度, 在地面一秒钟时间内轮子可能转了10000圈, 前进了10000m, 这是由于高能加速器上的绝对时间 (10000秒) 相当于地面时钟的绝对时间一秒, 所以高能加速器上的马车在地面一秒钟内在高能加速器上前进了10000m。也就是讲高能加速器上在相同时间内 (地面上的一秒钟) , 相对时间缩短了 (转一圈只用了1/10000秒) , 但绝对空间扩大了 (1圈变成了10000圈) ;用高能加速器上的时空标准, 地面上的马车, 绝对时间缩短了 (人家是1/10000秒, 而你是一秒) , 但相对空间扩大了 (你一圈要赶上人家的10000圈) 。所以说运动的时空是运动物体的绝对时间扩大了, 相对运动空间缩小了 (距离变短) ;静止物体的绝对时间缩短了, 相对空间扩大了 (距离变长) 。由此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再一次混淆了时空的概念, 从而得出运动长度缩短的荒唐结论, 因为运动长度其实是延长了, 而不是缩短了。由于高能加速器10000圈相当于地面上1圈, 这10000圈是高能加速器上时钟的运动状态相当于地面上1秒钟的时间概念, 所以这10000圈是相当于地面一秒的时间概念。如果高能加速器上的马车转一圈, 只需1/10000秒, 缩短的是相对时间, 而不是空间, 所以地面马车要走高能加速器上的一圈 (实际是10000圈) , 要耗费10000秒, 而不是1秒, 它们的差异是时间的差异, 即速度的差异。

1.3 相对统一运动时空标准

运动时间与静止时间的计时时间尺度不一样, 它们可以用相对运动时间来统一, 即用统一的空间尺度 (距离) 来测定, 也就是讲测定时间时, 把距离定死 (如钟摆的幅度) , 这样才能分出时间的高低, 它们的差异其实是空间 (距离) 的差异;运动空间 (距离) 与静止空间的测距尺度不一样, 它们可以用相对运动空间来统一, 即用统一的时间尺度来测定, 也就是讲测定空间时, 把时间定死 (如地面上的一秒) , 这样才能分出空间的高低, 它们的差异其实是时间的差异。由此, 运动物体的时空, 是相对运动时空缩小, 绝对运动时空扩大, 相对运动质能大;静止物体的时空是相对运动时空扩大, 绝对运动时空缩小, 相对运动质能小。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由质能决定的, 而质能是由速度决定的, 所以说速度决定时空的大小, 有什么样的速度就有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一层意义速度 (V) =时间 (T) =空间 (S) 。另外, 时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时空转换, 是运动物体在质能的夹持下, 质能的弹性碰撞, 发生时空大爆炸, 结果是扩大了运动物体的时空, 收缩了物质运动的质能, 完成时空的转换, 运动时间转化为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转化为运动时间。绝对时间转化为相对空间, 绝对空间转化为相对时间。在质能的夹持下, 时空是弯曲的, 当时空弯曲到不能再弯曲的时候, 在质能的弹性碰撞下, 会发生时空破缺, 即发生时空大爆炸, 质能大收缩。大爆炸大收缩以后, 弯曲的时空变成线性时空, 即V (速度) =T (时间) =S (空间) 。在新的质能中, 时空发生转变, 并使时空在新的质能中发生弯曲, 即S (距离) =V (速度) ×T (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 运动物体的相对时空缩小, 绝对时空扩大, 静止物体的相对时空扩大, 绝对时空缩小。速度决定时空, 目的是增强运动质能。这就是相对统一时空观, 所以说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混淆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从而得出运动时间缩短和运动长度缩短的荒唐结论。所以说速度决定时空的发展, 目的是增强质能。

2. 相对统一运动质能标准

2.1 相对统一运动质量标准

质量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质量概念也不断深化, 在一般质量概念中包括工程语中的质量、地理学中的质量和物理学中的质量。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物理学中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量纲之一, 符号M。在国际单位中,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 (kg) 。物理学中的质量包括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前者是量度物体的惯性, 后者量度物体与其他物体相互吸引的性质。当选择适当单位时, 同一物体的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数值上相等。因而平时将它们统称为质量而不加区别。一般宏观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 其质量可当作常量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 中国百科大辞典, 华夏出版社, 1990, P852) 。根据统一相对论观点 (周秉根, 2010) 认为, 宇宙有阴阳两个宇宙, 正物质宇宙物质向反物质宇宙运动其质量可定为惯性质量, 反宇宙物质对正物质宇宙物质的吸引, 可定为引力质量, 所以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是同一个东西, 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另外正物质宇宙物质的相互吸引力是阻止正物质宇宙物质向反宇宙运动, 所以称为斥力质量, 同时它又是逆向反物质宇宙运动, 所以它又是非惯性质量。因此, 斥力质量和非惯性质量又是同一个东西, 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反宇宙物质对正宇宙的作用, 情况正好相反。

功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作用的物理量。当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使物体运动时, 只要该力有一分量与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则力就能把能量传递给物体。此能量即为力作的功;它等于力在运动方向的分量在运动路线上的线积分。它的SI单位是焦耳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百科大辞典, 华夏出版社, 1990, P853) 。能量, 简称“能”。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 可分为机械能、热能、电能、核能等。当物质运动形式发生转变时能量形式同时发生转变。能量可以在物质之间发生传递, 这种传递即作功或传递热量。能为标量, 用数学语言来说是物质运动状态的一个单值函数, 它的SI单位是焦耳 (《中国百科大辞典》P852) 。由此可见, 能量能做功, 能使物体运动, 功是能量传递的形式, 能使物体运动。

知道了能量与功的特性, 说明能量能作功, 推动物体 (质量) 运动。所以我们在讨论质量时, 把能量定死, 再来分析质量问题。由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同一个东西, 斥力质量和非惯性质量又是同一个东西。又由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与斥力质量和非惯性质量描述的都是同一个物体, 所以我都把它统称为某一物体的质量。根据运动状态质量可分为相对静止物体质量, 相对高速物体运动质量, 相对运动物体质量和计量质量。相对静止和相对高速运动质量的计量质量标尺都不一样, 它们可以用相对运动质量来统一, 用统一的相对运动能量来测定运动质量和静止质量时发现运动质量的绝对运动能量扩大, 相对运动质量减少。静止物体的绝对运动能量减少, 相对运动质量扩大。假如在地球上用一根火柴点燃的能量, 它把热量传递给一个小球, 推动小球运动了1米 (作功) 。如果把火柴放在高能加速器上点燃, 把小球也移到高能加速器上, 由于火柴和小球都被加速到加速器上的速度, 则可能使火柴的能量使小球运行10000m。在此情况下, 运动质量 (火柴, 能量火柴头的能量) 的绝对能量扩大了;由于它只用了1/10000的火柴头能量就推动小球在高能加速器上运行1米, 所以相对运动质量减少了。也就是讲高速运动物体所作的功扩大了, 相对质量减少了。以上是以地球上的能量来测定相对静止和相对高速下的质能关系。若以高能加速器上的标准, 推动小球移动1米的功不变, 则会出现高能加速器上用1/10000的能量就能推动小球运行1米, 则地球上用1/10000的能量则只能推动小球移动1/10000米。也就是讲相对静止物体的绝对能量减少了, 相对运动质量扩大了, 相对来讲所做的功就减小了。

2.2 相对统一运动能量标准

我们知道能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核能等。能的根本特性就是能传递作功, 推动物体的运动。能量又分为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作功本领。平动物体的动能等于mv2/2;m为物体质量, v为物体速度。物体在外力作用下, 如运动发生改变时, 其动能的增加 (或减少) 值等于外界对物体 (或物体对外界) 所作的机械功。因此, 利用物体的动能可以对外界作功, 例如水力发电等。势能又称“位能”。物体或系统由于它的位置或位势所具有的作功能力。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下, 系统的势能由多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一般来说, 克服物体间相互作用力而发生位置变化时所作之功, 使系统的能量增大, 这部分能量在系统回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被输出, 称为系统在这两位置之间的势能差 (《中国百科大辞典》P853) 。由于动能是平动所做的功, 势能是垂直 (势位差) 所作的功, 所以它们都可以称为功能。对于功能来讲, 可分为相对静止物体运动功能, 相对高速物体运动功能, 相对运动功能和计量功能。相对静止和相对高速运动功能的计量标尺都不一样, 它们可以用相对运动功能来统一, 用统一的相对运动质量来测定运动功能和静止功能时, 发现运动功能绝对运动质量扩大, 相对运动功能缩小;静止功能的绝对运动质量减少, 相对运动功能扩大。假如用地球上的一根火柴, 它点燃所发出的能量传递给地面上的一个小球, 并使小球推动了一米, 作了功。在这里一根火柴的质量定死。现在把火柴和小球都移到高能加速器上, 并把火柴和小球都加速到高能加速器的速度。点燃火柴, 火柴所释放的能量可能把小球推动了10000米, 也就是讲推动了10000个小球移动了一米。如果在高能加速器只要推动小球一米, 则只需要1/10000的火柴的能量就可以了。所以说运动物体的质能关系是绝对运动质量增加了, 相对运动能量减少了, 物体所作的功增大了。这是以地球上一根火柴燃烧推动小球一米为标准, 得出的相对运动的质能关系。如果用高能加速器上的标准, 一根火柴的质量不变, 高能加速器上点燃的火柴能推动小球运行10000米 (相当于推动10000个小球运动一米) , 如果用高能加速器上推动一米的功能作用在地球上, 地球上的小球只能运动1/10000米, 如果地球上的小球要推动10000米, 则需要10000根火柴。所以说运动物体的质能关系是绝对质量增加了, 相对能量减少了, 同样的物质所作的功增大了;静止物体的质能关系是绝对质量减少了, 相对能量增大了, 同样的物质所作的功减少了。由此可以看出, 运动的物体 (尤其是高速运动物体) 的质能关系是用较小的能量能推动较多的物质质量运动, 所作的功大;静止物体 (相对静止物体) 的质能关系是用较大的物质质量, 只能产生较小的能量, 所作的功小。它们的差异主要是运动速度问题, 即推动物体运动的距离差异。所以说速度决定物体的运动质量和运动能量, 即V (速度) =M (质量) =E (能量) 。

2.3 相对统一运动质能标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 虽然历经100多年, 但爱因斯坦的著名质能方程式E=mc2最终得以确证, 这要归功于法国、德国和匈牙利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利用世界上一些计算能力最为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一个由法国理论物理中心的劳伦·勒鲁齐 (Laurent Lelouch) 领导的智囊团估算的质子、中子及原子核中粒子的质量。根据传统的粒子物理学模型, 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夸克”构成, 夸克则受胶子束缚。但今科学家不解的是, 胶子的质量为零, 夸克的质量也只占5%, 剩下的95%哪去了呢?根据美国《科学》杂志20日刊登的一项研究, 另外95%来源于夸克和胶子的移动以及相互作用。根据E=mc2, 质能可以转换, 并为制造原子弹提供理论基础。但在亚原子粒子层面或者量子色动力学诠释E=mc2却遭遇可怕困难。笔者认为95%的质量 (丢失的质量) 来源于夸克和胶子的移动以及相互作用, 说明比夸克小的物质 (质量) 可以能量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若以比夸克小的物质质量测定时, 它又表现为质量, 说明质能确实可以转换。但质能转换方式不能用E=mc2, 这一公式实际应为E=mc, 即光的能量等于光的质量 (光应该有质量的) 乘以光的速度。爱因斯坦可能认为在核反应中光速还不够, 所以用了c2, 这样则表明E=mc2中的所有物质的运动速度都超过光速, 所以说光速不是宇宙中运行最快的物质, 笔者认为宇宙中肯定存在超光速粒子, 有的运动速度可达无穷大 (即牛顿的超距) 。笔者在《统一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为E=mI2, E是能量, m是质量, I是运动物体的最大运动速度。笔者的质能关系式如果I达到无穷大, 无穷大的平方仍然是无穷大, 所以可化为E=mI。考虑到质能转换从广义上讲都是核转变, 核反应要用出全部潜能, 必须加速, 并保持与E=mc2一致, 所以笔者的质能关系式为E=mI2。这一关系式表明任何状态的物质 (或能量) 都有质能转变, 低速物质质能转换慢、转换量小;高速物质质能转换快, 转换量大, 当达到光速时, 与E=mc2一致。如果用E=mc2计算所有的质能转换的话, 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就要飞出窗外了。所以用笔者的质能关系式E= mI2就解决了亚原子粒子层面或者量子色动学方面遇到的困难。

宇宙中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 相对高速运动物体以较小的能量推动较大的物质质量运动;相对静止运动物体以较大的质量, 释放较小的能量推动物体运动, 它们所作的功不一样, 但是质能是守恒的 (即较小的能量与较大的质量和较大的质量与较小的能量) , 而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没有变, 所以说宇宙质量是守恒的, 能量也是守恒的。这一切是由于物质在时空中运动, 质能的转换方式不一样, 而决定的因素是物体的运动速度。质能转换, 是运动物体在时空夹持下, 时空的弹性碰撞, 发生质能大爆炸, 时空大收缩, 结果是扩大了运动物质的质能, 收缩了物质运动时空, 完成质能的转换, 运动质量转化为运动能量, 运动能量转化为运动质量。绝对能量转化为相对质量, 绝对质量转化为相对能量。在时空的夹持下, 质能是弯曲的, 当质能弯曲到不能再弯曲的时候, 在时空的弹性碰撞下, 会发生质能破缺, 发生质能大爆炸, 时空大收缩, 大爆炸大收缩以后, 弯曲的质能变成线性质能, 即V (速度) =M (质量) =E (能量) 。在新的时空中, 质能发生转变, 并使质能在新的时空中发生弯曲, 即E (能量) =M (质量) ×I (运动物体最大的运动速度) 。

由此得出结论, 运动物体的相对运动质能缩小, 绝对运动质能扩大;静止物体的相对运动质能扩大, 绝对运动质能缩小。

所以说速度决定质能的发展, 目的是扩大运动时空。

3. 相对统一运动时空质能标准

3.1 相对统一运动时空标准

我们知道运动物体的时空和与相对静止物体的时空是不一样, 而且时空是可以转化的。如果我们要测定运动物体和相对静止物体的时空, 就必须用同样的标准, 即用同一的质能标准来测定, 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衡量运动物体的时空和相对静止物体的时空。假如在地球上有一个体重50kg的人在体能消耗1千卡的情况下在1秒钟内能跑1米的圈子, 如果这个人 (50kg, 体能1千卡在1秒内跑1米定死) 现在在高能加速器上, 这时时空及质量 (体重) 和体能都被加速到高能加速器上的速度, 结果这个人在高能加速器上可能跑了10000米的圈子 (空间) , 花费了高能加速器参照系的计时时间10000秒 (与地球上的一秒等价) , 由此可以看出, 在高能加速器上, 质量 (体重) 和能量 (体能) 都没有变的人, 绝对运动时空扩大了10000倍 (相对静止时空) , 如果在高能加速器上的人只要跑地球上的1米圈子的话, 他只需1/10000的质量和1/10000的能量, 所以运动质能都扩大了10000倍。即运动物体的相对运动时空缩小了, 绝对质能扩大了。用高速加速器上的标准, 地球上的人要跑高能加速器的一圈10000米的话, 要用10000秒, 空间要跑地球上的10000圈, 所以相对静止的人 (地球上的人) 的相对时空扩大了 (相对运动时空) , 但绝对质能缩小了 (人家的质能等于你10000倍) 。

3.2 相对统一运动质能标准

我们知道运动物体的质能与相对静止物体的质能是不一样, 而且质能是可以转化的。如果我们要测定运动物体和相对静止物体的质能, 就必须用同样的标准, 即用同一的时空标准来测定, 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衡量运动物体的质能和相对静止物体的质能。假如在地球上有一个人在一秒钟内跑了1米, 这个人的体重 (质量) 是50kg, 体能消耗的是1千卡。现在如果这个人已到了高能加速器上, 由于时空质能都被加速到高能加速器上的速度, 结果这个人在高能加速器上在地球上一秒钟内跑了10000米的圈子, 这高能加速器上的10000米的空间和地球上的1秒钟的时间内, 相当于10000个人在地球上跑1m的圈子, 消耗的体能也是在地球上消耗的10000倍, 即10000千卡。如果这个人在高能加速器上只需跑地球上1秒钟1米的距离时, 他只要1/10000质能 (体重) 和1/10000能量 (体能) 。而若在地球上要跑10000米的圈子, 则需要10000个人花10000千卡的质能才能完成。所以说运动物体的绝对时空扩大, 相对质能缩小;相对静止物体的绝对时空缩小, 相对质能扩大。

3.3 相对统一运动时空质能标准

根据相对统一时空运动观可知, 运动物体的相对运动时空缩小, 绝对运动质能扩大;相对静止物体的相对运动时空扩大, 绝对运动质能缩小。速度决定时空, 时空是可以转化。在质能的夹持下, 时空对立, 出现时间膨胀, 空间收缩或空间膨胀, 时间收缩, 这时时空都是弯曲的。当时空弯曲到不能再弯曲的时候, 在质能的弹性碰撞下, 就会出现时空破缺, 发生时空大爆炸, 质能大收缩。大爆炸大收缩的奇异点, 时间 (T) =空间 (S) =质量 (m) =能量 (E) , 弯曲时空变成线性时空, 产生了新的质能, 在新的质能下, 形成了新的时空, 线性时空又产生了弯曲, 这时运动物体获得了新的时空质能。

根据相对统一运动质能观可知, 运动物体的相对运动质能缩小, 绝对运动时空扩大;相对静止物体的相对运动质能扩大, 绝对运动时空缩小。速度决定质能, 质能是可以转化的。在时空的夹持下, 质能对立, 出现质量膨胀, 能量收缩或能量膨胀, 质量收缩, 这时质能都是弯曲的。当质能弯曲到不能再弯曲的时候, 在时空的弹性碰撞下, 就会出现质能破缺, 发生质能大爆炸, 时空大收缩。大爆炸大收缩的奇异上, 质量 (M) =能量 (E) =时间 (T) =空间 (S) , 弯曲质能变成线性质能, 产生新的时空, 在新的时空下, 形成了新的质能, 线性质能又产生了弯曲, 这时运动物体获得了新的时空质能。

由于时空是可以转化的, 时空又由速度所决定;同时质能也是可以转化的, 质能又由速度所决定。所以速度决定时空质能, 即速度 (V) =时间 (T) =空间 (S) =质量 (M) =能量 (E) 。由此, 时空质能的关系形成时空和质能的对立。在时空质能自身的夹持下, 出现时空膨胀, 质能收缩;或质能膨胀, 时空收缩。这时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转变成“动”与“静”的对立, 即“动”有没有质能, “静”有没有时空, 当时空或质能膨胀到不能再膨胀时, 或当时空或质能收缩到不能再收缩时, 即出现运动没有质能, 静止没有时空的状况, 则发生宇宙大爆炸, 大收缩。所以说GRB971214大爆炸实为宇宙大爆炸大收缩。由于宇宙的发展是不同步协调发展的, 所以GRB971214宇宙大爆炸大收缩包括人类的知识大爆炸大收缩 (可能在2012年发生) , 是宇宙演化的必然。所以在大爆炸大收缩的奇异点时空质能可相对统一在速度上, 速度是时空质能的综合体现, 同时它又受时空质能的束缚, 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时空质能就有什么样的速度, 有什么样的速度就有什么样的时空质能。在大爆炸大收缩奇异点, 时空质能得到了相对统一, 即时间 (T) =空间 (S) =质量 (M) =能量 (E) =速度 (V) , 在这里也可将其中的四个量分别统一在时间 (T) 、空间 (S) 、质量 (M) 和能量 (E) 的不同层面上。也就是讲有了速度就没有时空质能, 有了时空 (时空可以转化) 就没有速度和质能, 有了质能 (质能可以转化) 就没有速度和时空。因此, 在大爆炸大收缩的奇异点可以把宇宙的万事万物统一在同一标量下的单一模式。奇异点只有一瞬间, 离开奇异点时空质能又产生了分离, 并扩大了时空质能。

3.4 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转换

由相对统一的时空运动观、相对统一的运动质能观和相对统一的运动时空质能观可知, 运动物体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 相对时空质能缩小;静止物体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 相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这里的时空质能都是弯曲的。当运动物体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到不能再扩大, 相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到不能再缩小;静止物体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到不能再缩小, 相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到不能再扩大的时候, 就出现了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严重对立, 由于宇宙时空质能分布的不均匀, 就会出现时空质能破缺, 形成线性时空质能, 即时间 (T) =空间 (S) =质量 (M) =能量 (E) , 产生运动时空质能的宇宙大爆炸和大收缩。宇宙大爆炸大收缩的奇异点运动时空质能得到了相对的统一, 其奇异点的时空质能关系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奇异点的左侧 (收缩的宇宙在大爆炸大收缩前的) 一瞬间, 动态时间、动态空间、动态质量、动态能量都趋向于0;静态时间、静态空间、静态质量和静态能量都趋向于∞, 即动态时空质能→0, 静态时空质能→∞, 宇宙被凝固住了, 不能动弹, 表明宇宙发展走到了尽头。用数学语言讲就是0与∞的对立统一, 0与∞都是一个数学符号, “0”表示“无”的意思, 但宇宙中充满时空质能, 没有绝对的“无”, 阴阳宇宙外面有一个空宇宙, 空宇宙是暂时没有被认识的时空质能宇宙。只要“无”中出现一粒“有”粒子 (如磁单极子) 它就可以撬动整个宇宙, 所以0=1=∞。∞表示很多, 表示“有”, 但宇宙中充满时空质能, 而时空质能可以用速度来表示, 如果粒子不存在, 何来速度, 所以宇宙中也没有绝对的“有”。只要“有”中出现一粒“无”粒子 (如反磁单极子) , 它就可以毁灭整个宇宙, 所以∞=1=0。磁单极子存在正宇宙, 反磁单极子存在于反宇宙, 正、反宇宙会在正负磁单极子对立不可调和的一瞬间, 产生出新的磁单极子和反磁单极子, 并引爆宇宙大爆炸和大收缩, 从而使宇宙获得新生, 并拥有新的时空质能, 其发展如大爆炸大收缩后一瞬间, 这时动态时空质能→∞, 静态时空质能→0, 所以说宇宙获得了新生, 有了新的发展历程。

宇宙大爆炸大收缩是在正反宇宙中完成的, 一大爆炸大收缩一瞬间即奇异点的时空质能关系, 如动与静的对立, 即0与∞的弹性碰撞, 即出现纬向对立大收缩, 发生经向大爆炸;同样经向对立大收缩, 会发生纬向大爆炸, 完成时空质能的转化, 并获得新的时空质能。如图1。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相对统一运动时空质能观可知, 运动物体的运动时空质能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 相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相对静止物体的运动时空质能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 相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即运动物体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 相对时空质能→0;相对静止物体的绝对运动时空质能→0, 相对运动时空质能→∞。运动物体的绝对时空质能 (→∞) 要由静止物体的绝对时空质能 (→0) 提供;相对静止物体的相对运动时空质能 (→∞) 要由运动物体的相对运动时空质能 (→0) 来提供, 由此出现了运动物体的运动时空质能与相对静止物体的运动时空质能的严重对立, 即0与∞的矛盾。由于在阴阳宇宙外面的空宇宙的作用, 形成新的粒子 (如新的磁单极子和反磁单极子) , 新的磁单极子或反磁单极子的弹性撞击, 在相对方向上引爆出现宇宙的大爆炸大收缩, 这时弯曲的时空质能变成线性时空质能, 磁单极子和反磁单极子显露出来, 在新的宇宙引力和斥力下, 宇宙可由膨胀的宇宙 (大膨胀大收缩) 变成收缩 (大收缩大膨胀) 的宇宙, 大爆炸大收缩一瞬间前后宇宙的时空质能发生了逆转, 从而使宇宙获得了新生。阴阳对称宇宙在空宇宙的作用下发生了对立统一, 从而扩大了阴阳宇宙的时空质能。以上是运动时空质能与相对静止时空质能的运动标尺的论证, 即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运动观的宇宙演化。相反, 静止时空质能与相对运动时空质能的静止标尺的论证, 结果与上述情况相反, 原理一样, 即形成相对统一时空质能静止观。即相对统一时空质能静止观表明, 静止物体的绝对静止时空质能扩大, 相对静止时空质能缩小;相对运动物体绝对时空质能缩小, 相对静止时空质能扩大。这似乎与相对运动时空质能运动观矛盾, 问题是宇宙中没有绝对的绝对, 只有相对的绝对, 这就是时空质能的标尺。正反宇宙在奇异点的转换及运动与《周易》八卦图中的阴阳鱼运动一致, 所以说宇宙的发展符合对立统一法则和量子效应。宇宙就是在这种大爆炸大收缩中发生的, 其演化过程是分阶段但无始无终的, 所以说宇宙是永恒。

宇宙大爆炸大收缩过程存在着过渡带或过渡界面, 过渡带或过渡界面中存在着急变带, 急变带上时空质能的异质性最高, 信息量最大。在时空质能的兼并、重组、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可以节约部分时空质能, 产生增值效应, 从而能构筑出奇异的时空质能景观, 所以宇宙的演化是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宇宙大爆炸大收缩发生在急变带上。

宇宙物质运动 (动) 与静止 (静) 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必不可少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动”与“静”是一个相对概念, 而且可以转化。不管“动”与“静”都要讲究效率, 有的“动”效率→0, 没有作功, 有的“静”蕴含无穷大的能量。“动”与“静”是物质生命存在的前提, 不同的“动”可以转化为不同的“静”, 不同的“静”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动”, 所以说“动”与“静”都有生命力。因此, 效率代表了生命力 (L) , 即生命力 (L) =时间 (T) =空间 (S) =质量 (M) =能量 (E) , 根据黑洞—白洞隧道自组织宇宙史观可知, 宇宙万事万物都存在“生命”, 只是生命的形式不一样。NASA发现新微生物种, 生命形式将重新定义, 所以说宇宙充满了生命, 生命是世界的本源。

笔者在1999年7月出版的《统一相对论——黑洞—白洞隧道自组织宇宙史观》 (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 可以讲是狭义统一相对论, 主要论述黑洞—白洞隧道自组织宇宙史观。狭义统一相对论初步建立了统一相对论的框架, 但其中有些内容需要修正。1999年到2010年这一段时间, 笔者仍在继续研究统一相对论, 尤其是在2010年在相对统一时空观, 相对统一质能观, 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观和哲学 (《辩证唯生论》) 等领域的突破, 这一部分内容可称为广义统一相对论。由此, 笔者将着手编著广义统一相对论, 即《统一相对论——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观》, 广义统一相对论将包括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观, 辩证唯生论, 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内容, 它与狭义统一相对论共同构成完整的统一相对论。今后, 希望科技界、学术界加强对暗物质, 反物质 (反物质宇宙) 和空宇宙的研究, 以便人类早日揭开宇宙的奥秘, 使人生更富有价值。

摘要: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观表明运动物体 (或静止物体) 的相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 (或扩大) , 绝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 (或缩小) ;相对静止物体 (或相对运动物体) 的相对运动时空质能扩大 (或缩小) , 绝对运动时空质能缩小 (或扩大) 。速度和效率决定时空质能, 时空质能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运动时空质能,静止时空质能,计量时空质能,相对运动 (或静止) 时空质能,大爆炸大收缩宇宙模型,相对统一时空质能观

参考文献

上一篇:爷爷的背作文500字下一篇: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 加强党委机关作风建设(云南总队政委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