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4-06-23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10篇)

篇1: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六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七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 1

强,市场竞争力弱。

二、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突出灌区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结合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搞好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受益快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二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积极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速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普及沼气等洁净能源,搞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质量退化恶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棉花、番茄、辣椒、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沿国道经济区主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扩大番茄、辣椒、蔬菜、林果种植,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业;老沙湾经济区主要依托水土光热资源,着力建设棉花生产、加工、转化基地;

沿天山经济区主要依托绿色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粮食产业、草原畜牧业、特色旅游业。二是立足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坚持“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套班子”的思路,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县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培育和壮大中介组织,搞活市场流通。认真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现有农村专业协会向合作社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品牌响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探索和推广“支部+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等运行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突出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继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农信通”信息平台发布农业生产前瞻性信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兼职,取得合理报酬。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双膜栽培、复播套种、精量播种、残膜机械化回收等农业新技术,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治、牲畜品种改良、果品贮藏保鲜、设施农业等技术的推广。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宜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

篇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为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营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问题:建议

关口镇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汉江北岸,隶属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全镇共10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1.6万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全民创业、招商引资,一大批务工能人返乡、村组十部带头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初步形成了“示范同区引领、合作组织协调、家庭农场支撑、职业农民经营”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在带动产业脱贫,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关口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稳中有升。截止2017年底全镇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同区4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入社社员782户,发展家庭经营农场6个,培育农村能人及产业大户86户。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同区务工、订单种植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农村产业420户。

1.2 产业基地发展初见成效。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立足当地产业实际,发展规模化经营,主要围绕魔芋、畜牧、黄花、中药材、油牡丹、拐枣等产业,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实施,积极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及产业化水平。全镇建成公武油用牡丹生产、万山青中药材种植、富程林下魔芋、恒鹏黄花种植、正银辣椒种植、富强花椒种植等百亩以上产业示范基地23个,其中3个基地纳入县级产业同区壮大培育。

1.3 产业带动效益日逐障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信息、技术水平、市场开拓、资金投入方面的优势,对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例如:公武油用牡丹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350亩发展油用牡丹及紧俏中药材,年通过地租兑付、农民务工支付人员工资等费用16万元,有效带动贫困农户获利增收。万山青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500亩,长期务工农户60余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问题

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不规范.通过调查全镇现有新型经营主体,基本停留都在初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日常运行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思路不清。对发展什么项目、资金如何筹措、如何开展技术服务、产品怎么销等没有深入调研考察,缺乏系统规划,存在“等、靠、要”思想,据调杳分析,全镇注册的新型经营主体有近50%处于“僵尸”状态.二是内部管理混乱。绝大多数经营主体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式经营,没有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制度,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不清晰,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民主管理体系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大,没有体现合作经营,发展活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吸引力。

2.2 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从发展项目看,目前新型主体发展的项目主要停留在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和政府主导的长效产业,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体现区域特色,缺乏叫得响,拿得出、见效长的特色品牌。在发展规模上来看,受土地流转、群众思想等多种凶素制约,产业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小、难集约的问题,产业基地辐射半径大都局限于本村、本组等小区域的合作,规模效应没有充分体现,基地辐射能力弱,难以拉动市场,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2.3 新型主体与农户之间利益链接不稳同。大部分新型主体与农户之间是松散型的合作关系或口头合作关系,没有联结成稳同的利益共同体。有的即使签订了相关协议也只是形式上的约定,在技术、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没有真正有效落实。在农产品行情不好时,经营主体不愿按订单收购,压价收购或不愿收购,行情好时,农户又不愿将农产品卖给经营主体,抱团发展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

2.4 服务保障不到位。表现在:一是技术培训不到位。虽然近年来县镇分别在不同层面、对不同对象组织了多场次的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然而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不强,培训方式和手段落后,效果不显著。二是生产配套服务不到位。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需求,从内部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提供、产品销售、日常监管等方面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受知识水平、人员断层、经费不足、设施落后等凶素的制约,农业技术服务难以全面有效落实。三是生产配套设施滞后,“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遇上天干雨涝、气候变化、疫病袭击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效益及生存。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扶贫的中坚力量,更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全镇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鼓励引领帮服,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为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助推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3.1 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大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经营者、业主熟悉、了解各项扶持政策,切实感受扶持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增强其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对典型事例的宣传,通过宣传他们的成功经验、创业经历,辐射带动更多人,尤其是有志青年投身农业创业,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投身农业生产,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更丰厚的经济利益。要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纳入镇对村、镇对单位考核的重点内容,形成责任倒逼,切实增强助力发展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3.2 着力强化服务管理。要对全镇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底调杳,建立管理服务台帐,加强日常运行监测指导和跟踪服务。要明确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帮包责任,建立一个主体、一名领导、一个单位、一名技术指导的“3+1”包帮责任体系,主动帮助新型经营主体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分配机制,解决发展难题。要深入开展示范主体创建行动,制定镇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单位评选激励办法,整合上级各项扶持项目资金,加大对管理规范、带动作用明显、竞争能力强的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发挥示范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引导经营主体朝着主体资质化、生产专业化、管理标准化方向发展。

3.3 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要从镇情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凶素,按照宜农则农、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宜牧则牧的原则和“短期抓烤烟、畜牧、魔芋、优质粮油菜,中期抓特色林果改造提升和中药材,长线抓油用牡丹、拐枣”的产业布局思路,做好全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明确一个主体,一项主导产业,做好主辅业结合,推进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市场前景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防止各类经营主体一哄而上,盲目扩大规模的倾向。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倾注力量建设一批集农业生产、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同,打造“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规划申报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助推镇域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

3.4 引导建立稳同利益联盟。积极探索“主体经营、带动发展、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广“农业主体+基地+贫用户”的帮扶联结模式,通过争取专项扶持、发展现代同区、落实配套建设等措施,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用户,采取土地、产业扶持资金等要素人股,以及返租倒包、基地共建、阶段就业等方式,建立保底分红、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链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能人带动贫用户增加收益,形成?a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参考文献:

篇3: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产生的影响及风险

目前, 随着存款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各银行出现了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等现象。这将引发存款在银行间频繁、大规模转移, 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 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进而对货币政策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效果、货币供应量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弱化了信贷政策调控效果

一方面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把客户投资理财资金变成资金类金融资产或者表外资产, 绕开表内金融项目统计, 就目前而言, 货币政策工具未将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相应投资行为纳入其中, 使得本应该属于储蓄存款的资金项目游离于实际监测范围之外, 游离于政策调控之外;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公众将储蓄存款转化为理财资金, 然后转化为银行中间业务, 目前人民银行统计制度只要求将理财产品中的结构性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统计, 其他类理财资金不受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理财产品的发行缩小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再加上我国存款准备金是以旬末存款余额为计提基础, 月末、旬末日一般为存款余额高峰期, 不能准确地反映存款类金融机构当月、当旬存款真实情况, 进一步弱化了稳健货币政策收缩市场流动性的调控目标和效果。

(二) 减少了社会货币供应量

理财产品一般有一段时间募集期, 这期间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从居民的储蓄存款转化为活期存款, 理财产品计息日起活期存款则转化为投资基金, 导致银行存款减少, 理财产品兑付时这部分资金又转化为活期存款。从货币流动性层次来看, 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减少了银行的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 也使银行的活期存款规模出现大幅波动。根据货币供应量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依据这样统计, 理财产品的发行减少了M2, 同时加大了对M1的监测难度。

(三) 变相高息揽储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

目前,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考核有存贷比考核指标, 商业银行上级部门有月末、季末时点数考核, 在目前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出于对存款资源的依赖和竞争, 各家银行不断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或者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等方式吸引客户资金, 在理财产品募集期内吸收资金暂时成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同时, 消费者对于银行理财的选择也是经过多种筛选, 选择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进行投资, 各种博弈导致了银行加大对存款资源的争夺。

(四) 概念认识偏差导致风险认识不足, 易引发信用危险

目前, 居民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对银行宣传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概念认识存在偏差, 将预期年化收益率简单认为是存款保证利率。同时,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片面夸大收益, 刻意回避市场风险, 再加上理财产品协议内容过于繁杂, 消费者不了解也不系统查看风险提示, 客户评估问卷调查形式大于实质。另外, 由于理财产品收益受政策、市场、投资理财团队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影响, 理财产品收益可能和协议收益存在差距, 甚至会出现本金损失的可能, 银行信用面临严峻考验, 进而引发群体挤兑风潮, 危及金融稳定。

二、相关建议和对策

鉴于银行理财产品产生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各方应加大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努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科学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存贷款冲时点冲动, 促进商业银行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银行正确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同时消费者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和抗压能力。

(一)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科学引导市场预期

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公平竞争, 促进改革意义重大。一是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改革效果。目前虽然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 但由于存款利率上限受管制, 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差异不大, 无法主动有效推进资产负债管理, 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才能从根本上培育竞争性银行体系。二有利于实现吸收存款竞争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许多银行通过送金条、送消费卡和提供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等形式变相吸存, 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是顺应市场竞争的合理选择。三是有利于改进市场利率体系,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于存款与固定收益产品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 存款上限管制会间接扭曲固定收益市场的收益率曲线, 让固定收益市场的定价难以反映准确真实的市场供求和发债主体的风险, 影响利率衍生产品市场、债市的发展。要通过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 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 科学制定商业银行考核管理办法, 避免存贷款冲时点冲动

目前, 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总行对银行存贷款监管考核主要有存贷比限制、月末季末余额考核, 这就造成了银行冲时点的强烈冲动, 导致了商业银行为争夺存款资源大力发售理财产品, 造成了银行之间流动性频繁波动, 加剧了市场竞争, 增加了监管难度。相关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考核办法, 遵循市场规律和利率导向作用, 参考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外主要央行采取存款准备金计提考核机制, 要求将日平均存款余额、旬平均存款余额监管考核指标纳入日常监管考核之中, 降低银行存款冲时点冲动。

(三) 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 禁止高息揽储行为

监管层应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 在理财产品的研发设计、投资管理、产品运作、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监管, 同时制定相应的监管办法和规章, 在制度层面保证银行理财业务有法可依, 推动理财产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禁止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储行为, 严格规范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行为, 要加强对“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制度贯彻的检查力度, 培育和规范健康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四) 强化理财产品风险管理, 全面准确宣传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要完善理财产品市场风险管理制度, 在研发、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开展对成本、定价、收益、风险等要素的评估测算, 保证理财产品质量, 确保理财产品兑付平稳, 避免由于到期兑付不清引发的群体事件。各银行要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全面宣传, 做好概念解读工作, 避免概念模糊造成的信用摩擦, 准确把握宣传的内容和形式, 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客观, 不能随意夸大市场收益而降低或者隐藏风险因素, 在宣传高收益的同时, 明确高风险市场因素的存在, 充分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维护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唐欣语.董晓亮.《完善银行表外业务运作与监管》[J].中国金融, 2014年第11期.

[2]应坚.陆海鹏.《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亟需有效规范监管》[J].金融博览, 2014年第5期.

[3]朱琳.《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风险问题探析》[J].甘肃金融, 2014年第4期.

[4]桌尚进.《理财产品搜索比价: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N].金融时报, 2014年6月18日.

篇4: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国民经济;经济结构;股份制经济;矿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003-03

“十一五”时期是哈巴河县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也是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十二五”及后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 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一五”GDP年均增长12.7%,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53%。“十一五”末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47.33%,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工业占GDP的比重都在五成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的23.46%提升到2010年的56.3%。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52.5%,工业经济拉动财政收入实现了“翻番”和“倍增”效应。

2 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哈巴河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1亿元,是“十五”末的7倍,年均增长36.53%,比全地区“十一五”年均37.48%的增长速度低0.95个百分点。5年当中,工业总产值以2010年的24.9亿列最高,工业增加值以2007年的16亿列最高,其中2006年首次突破10亿元,仅该年的工业增加值就是“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量的3.87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总量由2005年的24.14%提高到2010年的34.33%。这是哈巴河县工业经济自身特点的反应,也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体现,更是哈巴河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证明。

3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哈巴河县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和政策,对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不合理结构进行大力调整,突出本县优势资源,加大对矿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力度,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格局,2010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增加值之比为6∶94。“十一五”末,全县股份制工业企业20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5.24%;实现工业增加值15.02亿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9.54%。乡及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99变为2010年的0.1∶99.9,2010年重工业所占比重比2005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

4 矿业经济跨越式增长,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哈巴河县牢固树立起“矿业兴县”的理念,坚持“科学探矿”、“规模开采”,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地质”战略,积极主动走出去,“靠大靠强,攀亲结友,嫁接改造,借力发展”,着力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合理整合矿产资源,逐步构建起了“大矿业”的发展格局,以矿产业的发展带动工业经济的全面提速,使整个县域经济得到快速

发展。

“十一五”矿产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矿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持续大幅提升,矿业经济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整体生产水平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全县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完成矿业增加值14.82亿元,比2005年的2.08亿元增加了12.74亿元,年均增加2.55亿元,以年均39.32%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矿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6%提高到2010年的55.3%;矿业占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58%提高到2010年的98.22%。

5 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哈巴河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历了辉煌、低谷和现在的再次发展阶段。目前制约矿业发展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矿产资源丰富和地质勘探投入不足、矿产资源不清的矛盾,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国家的地勘投入又先天不足,县内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不高,无法把矿产资源的优势尽快地发挥出来。

(2)工业企业行业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效益差距加大。由于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县域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分行业看,哈巴河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在6个行业大类中,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99%集中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中,利税总额排在末位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其他行业的悬殊对比,也反映出哈巴河县工业经济脆弱的一面,一旦矿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将使全县经济受到巨大影响,2009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铜金属价格跌入最底谷,就是一个

实例。

(3)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哈巴河县工业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依靠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管理、提高竞争力等内在因素作用还不明显。除了采掘业企业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存在技术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营者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单一、融资困难、职工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致使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脆弱、活力不足、竞争力弱、难以持续。

6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增储量、上规模、深加工”思路,大力发展以矿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的发展之路,带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增长。

(2)把地质勘探工作作为矿业开发的突破口,坚持走以勘探促开发、开发促发展的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勘查,谁开采,谁收益”和勘探成果有偿转让的方法,全力构建多元投资、多元决策、多元风险、多元收益的体制,形成勘探、开发、加工有机结合的机制。在地质勘探、规模开发、精深加工方面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加快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3)近年来,哈巴河县坚定不移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吸收了一批大集团大企业投资兴县,参与资源的开发,有力推动了哈巴河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在资金上没有优势、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不高的状况下,我們要继续围绕本县矿产、农牧、旅游、水能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国家出台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重大机遇,把“争项目、促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项目促进发展,借助外力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确保哈巴河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同时,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市场需求,加大对工业企业扶持、引导、政策支持和帮助,走出一条适合哈巴河县企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蒋昕.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经济影响及原因分析[J].消费导刊,2009,(8).

[2] 赵风全,李政.试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

[3] 盛举.亳州工业经济发展研究[D].合肥大学,2010.

作者简介:齐红(1969-),女,甘肃武威人,供职于新疆哈巴河县统计局。

篇5: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以××为例,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的66.1 :9.5:24.4:调整为60.6:11.3:28.1。第一产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特别是投资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寥寥无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大部分县市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给群众办好事实事。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20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1.2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这是阻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性历史遗留问题。从我们××看,到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2.5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四制约,就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性因素。一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银行惜贷慎贷,并且上收贷款管理权限,撤并营业网点,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以××为例,2005年,全县贷款余额仅为13.3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比如,我们绥棱水利系统的水利钻井队,已经倒闭多年,但由于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不管是职工并轨,还是养老保险,哪条政策职工都靠不上,遗留问题无法解决,引发职工上访告状。再有就是以国有林场为代表的政策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无力,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但由于受政策制约,即使有好的出路,现在也无法进行推进。四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以我县为例,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有7813人,其中,实用技能型人才仅有2188人,管理型人才仅有78人,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0%,城乡8618户贫困户中,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为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贫困的。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方方面面予以扶持,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县一级无力解决的难题,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要赋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参照10强县扩权的标准,对所有县市都合理地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增强县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调控能力。同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等企业改革上,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指导县级结合实际进行操作。

2、要进一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提高县级收入分成比例,充实和增强县级财政实力,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继续加大省对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财政弱县进行倾斜,以缓解县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同时,凡是国家出台的减收增支因素,对享受转移支付的县份,应全额给予补助。

3、要进一步完善化解乡村债务的奖励政策。现行的奖励政策只考虑到偿还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对此,建议上级出台更宽松的奖励政策,对于垫付税款、兴办公益事业方面的债务应全部由国家承担。对于其它债务按一定比例奖励。同时,还应该针对乡村两级回收债权问题,出台相应保护政策,以增强自我还债能力。

4、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要改革金融体制,稳定县级金融机构,增加县级分支机构授权、授信范围,实行存贷挂钩,存款增量要大部分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创新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5、要加大对县级上项目的扶持力度。建议省里在项目的摆布上,重点向县一级倾斜,特别是向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份倾斜,使县域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同时,在项目启动资金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大项目、好项目能够真正落户县级,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篇6: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养殖成本较高。当前,畜禽食品、饲料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了养殖成本,许多养殖户宁愿维持现状,不愿扩大规模。

二是畜禽良种化程度不高。许多养殖户对优良品种不够了解,长期按习惯进行畜禽品种选育,使得畜禽良种化程度较低,导致出栏率低,效益不高。

三是金融部门扶持不够。养殖户真正享受小额贷款的不多,一些养殖户由于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当前现代畜牧业建设不断加快,在场址选择、圈舍设计、科学管理、品种引进等方面高标准、高要求,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基层畜牧机构科技人才相当匮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二、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到扶优扶强。对建设起点高、饲养规模大的养殖小区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速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做好技术推广,提高生产能力。

三是加速集约化养殖,搞好养殖小区建设。在积极鼓励支持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基础上,重点加强养殖小区建设,但小区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一哄而上,不求质量。

四是大力发展专合组织,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大力组建和发展养殖业专合组织,分析预测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养殖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共同抗御市场风险,整体推进畜牧业发展。

篇7: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商贸流通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物流配送等相关物流产业发展迅速。

但总体上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物流业总体规模不大,传统物流所占比重较高;物流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等等。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我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市应该起到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重要作用。陇海铁路、京九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105国道都在我市交汇,形成铁路、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产业自东向西的梯度转移、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郑州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城市,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既获得了难得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我区只有抢抓机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把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实力,才能把我区的经济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企业发展。按照省政府统一布局,商丘综合物流园区是依托光彩大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陇海铁路以北、商亳高速公路以西、京九铁路和310国道交汇地带,规划建设以农产品、农资、工业品为主的豫东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区域性物流企业聚集地,产生规模效益。

(二)构筑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按照服务市场,分类搞活的原则,围绕农产品流通业、商贸流通业、制造业,分别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粮食棉花物流配送体系、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以及特种商品物流配送体系。各物流配送体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物流服务网络。

(三)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公共平台,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平台应根据实际需要,具备对配送、货代、仓储、运输、结算、客户、报关、数据交换、合同、采购、调度等相关物流流程信息管理功能。信息平台建设要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及适应性、及时性等特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四)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范发展一批具有现代商业特征的百货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销售终端市场,形成功能完善、规模适中、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加强企业管理,改造物流流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和设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大胆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组成多层次、专业化的物流人才队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和各类专业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现代物流教育。

篇8: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网络保险又称为保险电子商务。就我国而言, 网络保险主要指保险公司以网络为媒介, 以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而进行保险经营的一种行为。在整个服务过程中, 保险公司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并在网络上进行投保、承保, 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 客户则通过相关网络媒介把保费交给保险公司;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在网络上进行与保险相关的活动, 如培训保险代理人, 联系客户, 联系相关部门等, 都可以称为网络保险。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渐趋成熟的网络保险相比, 我国的网络保险刚刚起步, 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我国最早的网络保险出现于1997年, 之后随着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网络保险的发展, 大批的保险公司看到了网络保险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以及其在保险行业发展的潜力, 开始纷纷加入到发展网络保险的渠道中来。2001年, 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推出了30余个险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上营销。2005年4月1日, 人保财险在正式推出电子保单, 并为网上投保的客户颁发了国内第一张电子保单。近些年来, 我国网络保险迅猛发展, 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 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 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 增幅达566%。

然而, 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和网络经营环境的限制, 可以说目前所有开展网络保险经营的保险公司, 在进行网络保险销售时, 还处于只能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的初级阶段, 在客户有投保的意向后, 还需要专人去客户所在地进行面对面的合同签订和付款, 网络保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 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另一方面, 民众对网络保险还不够了解, 不敢轻易去尝试网络保险;保险公司的内部业务、财务信息化建设以及外部的网络普及都还有待提高;与客户在投保, 理赔过程中出现纠纷时, 没有具体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可循。但是,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 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 这将会极大的推动我国网络保险大环境的形成。

二、网络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保险发展环境不完善

一, 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还处于落后阶段, 网络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电子合同成立过程中涉及的地点、条款的解释权等, 都还没有相应的制度。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 一些不正规的网络公司也不断的出现, 为网络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 网络安全缺乏充分保障。网络保险的签订涉及到客户许多信息, 如地址、身份证号等, 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护, 会有信息的泄露的风险。除此之外, 网络合同签订后, 客户还需要事先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 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安全的支付平台。虽然目前有第三方的支付平台, 但当发生纠纷时, 第三方往往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资金出现意外后, 也没有具体的解决方式。

(二) 网络保险业务风险较大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网络保险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道德风险和业务风险等。信息不对称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对于保单的内容不能很好分辨真伪;二是网络保险公司对于客户填写信息的真实性, 不能得到有效的查询和分辨。道德风险指在网络环境下保险公司很难对客户填写的信息进行核实, 一旦客户填写虚假信息, 会给保险公司带去难以预料的风险。同时, 由于网络保险较难认定投保人是否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易引发理赔纠纷。业务风险主要是虚假网络保险的风险。一些虚假的网络保险公司大量涌现, 对正规的保险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另外, 一些网络保险网站放出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保险信息, 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 也引起消费者对正规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阻碍了其发展。

(三) 保险公司网络保险功能不完善

我国网络保险功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网站建设不够健全, 网页内容过于简单, 一般只提供一些产品的少量信息, 无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险公司在网站上提供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 没有根据客户制定个性化产品。以我国开展网络保险业务较早的人保财险、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太保集团、平安集团五家保险企业为例, 在网络营销的产品主要以意外伤害险为主, 其比例占到了产品总数的39%, 而货运险这个在现在及将来都拥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品却只占了产品总数的2%;网络营销的操作流程还没有完全实现全程网络化, 目前我国网络保险最多只能完成在网上进行投保、核保及保全这几个操作, 理赔等具体业务流程暂时还不能实现网上操作;

(四) 监管目标与原则不明确, 监管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管主要针对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的市场准入, 在网络营销渠道的审批和管理制度方面尚有欠缺。另外, 由于网络保险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 监管部门的监管效力十分有限, 必定影响对网络保险的监督管理。

开展网络保险业务, 必须大量使用的电子凭证和电子记录, 资金流难以预测。当网络业务与传统业务结合在一起时, 现有的监管组织形式和现场检查手段无法满足新的监管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对网络保险业务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没有相应的法规措施对保险电子商务的异地承保权限和保费归属问题做出规范。

三、网络保险发展建议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保险业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 为网络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首先应从《保险法》入手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与网络保险相关的规定。其次要对网络保险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信息安全、网络管理、金融结算等条款进行完善, 制定相应的法律。最后, 要从《合同法》入手完善, 对网络保险电子合同成立过程中涉及的地点、条款的解释权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规定, 使客户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以及事后有法可依。

(二) 加强网络保险的宣传力度

要发展网络保险, 就必须转变民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 增加人们对网络保险的认识和消费需求。保险机构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网络消费的优点, 逐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辅之优惠策略如较低的保险费率使消费者更愿意网络消费, 促进网络保险的发展。

其次保险公司要加大对人民进行保险知识宣传的力度, 大幅提高人民的保险意识。在网络保险经营中, 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是直接进行在线交流的, 由于缺少了中介或者保险代理人对相关知识的介绍, 投保人可能对自己所要投的保险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为此, 保险公司可通过消费者常见的一些媒介如电视、杂志等对民众进行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时, 网络保险公司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 通过邮件等形式, 对投保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 减少保险的潜在风险。

再次是保险公司要加大网络保险产品的宣传力度, 通过提高网络保险的社会认知度、保险产品的认可度和以及保险企业的服务水平推动网络保险的发展。着重宣传网络保险区别于传统渠道的优势, 如交易便利、个性化服务突出等, 加大售后服务宣传, 解除消费者后顾之忧。保险公司在保险宣传推广的过程中, 也要就保险电子商务经营过程的相关程序或者常见的问题进行介绍, 逐步增加办事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投诉。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根据我国网络保险潜藏的风险问题, 我国保险行业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 动态监测网络安全情况防范网络保险风险的出现, 科学有效的确保网络交易安全。首先, 保险行业的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统一有效的行业法规, 确保保险企业的规范宣传和经营, 加大对一些提供虚假保险信息及故意误导宣传或销售的保险公司的惩罚力度, 加强打击“假保险”网站, 避免网络保险市场形成无序的、恶性的价格竞争。有关部门应要求发展网络保险的保险企业建立独立的交易平台, 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交易, 从而保障客户的相关信息及资金给付的安全。对于保险电子商务的后续服务, 也要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诚信建设, 防止欺诈的出现。

(四) 完善保险公司网络保险功能

1. 完善保险公司的网站。

对于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保险企业来说, 健全的网站体系、完善的公司网站的服务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网页内容应尽可能详尽, 除了提供各种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介绍、信息咨询、询价交流平台、合同签订、处理争端、理赔给付等功能外, 还应收集一些与保险相关的基本常识、规章制度、投保操作流程、理赔程序以及在线保险字典的链接等相关资料和信息供消费者查询了解。其次, 我国保险公司应尽量地与国内外的有关部门和公司建立链接, 包括诸如保险监管部门、保险代理人公司、保险排名组织等保险相关机构。还可以与银行的网页相连, 加强保险行业与银行的合作交流, 利用银行强大的分销网络销售一般的保险产品, 让银行成为网络保险发展的一条重要营销渠道。

2. 加强保险产品创新, 开发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

并非所有的传统保险业务都适合全程网络化销售, 所以网络保险不是简单的对传统保险业务进行移植。改革传统保险业务的销售方式实现保险营销方式的创新, 开发出适合网络销售的新产品是发展保险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到现在为止, 我国网络保险经营的产品较为单一, 极其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产品进行创新, 开发出更多适合网络保险经营、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迫在眉睫。要使我国的网络保险得到长远的发展, 我国的保险企业应具备高度的市场敏感性,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除意外伤害险、交强险产品外其他合适的产品, 同时改进产品的条款使之变得更加通俗化、多样化, 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自主交易等多元化需求。

3. 加快各业务流程网络化。

我国保险公司应当加快各个业务流程的网络化建设, 实现网络保险相关信息介绍、投保、合同条款审核、合同签订、保费支付以及后续理赔给付等流程的网络一体化;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 对保单的签订、赔付流程、投保方案等进行综合的服务, 并根据不同的客户进行随时的提醒, 减少自身的风险, 不断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越洋.试论我国网络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J].电子商务, 2011, (1) :24-25.

[2]李淑华.网络保险道德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研究[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2013年19期

[3]杜红权.浅论网络保险的发展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4]唐金成.加快发展我国网络保险业务之管见[J].上海保险, 2010, (8) :24-26.

篇9: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项目又是资金的载体和反映。资金规模决定项目建设规模,资金管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项目建设的质量。与其它专项资金相比,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管理上还具有政策性强、点多面广线长、收效缓慢等特点。现结合我县农业项目建设实际,概括一些资金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一、農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立项不科学

一些农业项目在立项时,不能科学、客观地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群众基础、市场实际和项目的效益情况,一味地争取资金,盲目申报建设项目。项目资金到位后,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而盲目上马,受益群众积极性不高,项目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甚至损失浪费。

2.项目管理不规范

个别单位只考虑争取项目资金,忽视项目前期调研、可行性等基础工作,等到项目实施中才发现项目无法按计划执行,又不履行计划调整程序,自行随意调整计划批复内容,造成项目实施与计划批复内容不符。一些项目工程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项目决算高估冒算,少建多报、工程量缩水,项目质量低,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屡见不鲜。再者上级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往往重视项目建成时的验收,忽视项目后期的维修管护,造成项目使用寿命短,群众真正受益少。如沼气池、集雨水窖、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部分工程仅使用一年后就无法正常使用,究其原因在于后期维护措施不到位,项目实施单位重建设、轻管护,资金使用效益差。

3.自筹资金比例相对过高

目前许多农业项目资金由三部分组成,即上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按照《河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大部分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远高于规定的筹资筹劳控制上限。目前多数村级组织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投入。农村大多数劳动力出门打工或外出做生意,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筹集资金基本无人响应,投工投劳也是心有而力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在群众自筹方面弄虚作假,编造账目、凭证以应付项目检查验收,毫无实际意义。

4.项目多头管理

从目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看,涉及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单位。这些部门多头管理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同一类型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交叉投入的情况,部门之间缺乏勾通,缺乏统筹整合和集中实施的效能,甚至有个别地方和单位以同一项目建设内容套取财政资金,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二是监督单位各行其事,效果不明显。各项目实施都有主管部门监督,同时还接受发改、审计、财政等监督,但这些部门各行其事,多头多次检查,检查内容交叉重合,既给项目单位造成较大负担又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出现。

二、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以制度为基础,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制度使人知可为不可为,明能行不能行,健全完善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的基础。农业项目前期要建立和完善 “项目库”和“竞争立项”制度;项目建设中要严格实行“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县级报账(核销)制”;项目竣工要实行全面检查验收制和工程决算、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制;项目移交使用后,建立健全“管护制”、项目绩效评价制等。

2.以人为根本,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人是制度的执行者,没有业务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人去执行制度,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一是加强业务学习,科学理财。财政干部要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专题培训、业余自学、以老带新、实战锻炼、岗位轮换等,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学习如何在各种形势下去看待解决问题。二是强化思想教育,依法理财。所谓人才,就是要先做“人”再成“才”。要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强化法制观念、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正确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财政事业服务。

3.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有了健全完善的制度,有了业务精、素质强的人才,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会让资金管理使用事半功倍。

(1)关口前移,强化监督,推进资金跟踪管理。一般情况下资金管理仅在项目实施到一定程度需报账时方介入到项目中,明显滞后。因此,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必须关口前移,向事前决策、事中监督、事后效果延深,采用跟踪监督管理的方式,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坚持做到立项之初应着手审查项目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看是否存在重复投资,有无未经科学论证随意确定建设项目的情况;招投标过程中有无违规指定中标人、违规转包和借用他人资质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2)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积极开展绩效评价,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重点要从关注真实性和合法性向效益性延伸,要逐步建立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以规范资金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篇10:绿色物流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绿色物流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绿色物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尽管绿色物流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一)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

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二)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

三、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绿色物流体系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但由于目前我市现绿色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绿色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

四、发展绿色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

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发展绿色物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物流企业的设立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等,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绿色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狭义的物流成本包括,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的人、财、物力之总和。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加强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从微观上讲,就是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计划、组织、控制物流的基本业务活动,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解决物流系统中供需之间存在的各方面矛盾,为物流系统和各类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

三、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配送车辆推广使用

加快新能源货运车辆使用。加大政策引导和政府协调力度,制定新能源货车运营奖补办法,积极引导城市货运配送、商贸流通企业和快消品、农副产品、商超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货车商业运营,探索融资租赁等新型运营模式。

2020年11月7日

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商贸流通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物流配送等相关物流产业发展迅速。

但总体上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

物流业总体规模不大,传统物流所占比重较高;

物流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等等。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我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市应该起到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重要作用。陇海铁路、京九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105国道都在我市交汇,形成铁路、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产业自东向西的梯度转移、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郑州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城市,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既获得了难得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我区只有抢抓机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把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实力,才能把我区的经济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企业发展。

按照省政府统一布局,商丘综合物流园区是依托光彩大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陇海铁路以北、商亳高速公路以西、京九铁路和310国道交汇地带,规划建设以农产品、农资、工业品为主的豫东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区域性物流企业聚集地,产生规模效益。

(二)构筑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按照服务市场,分类搞活的原则,围绕农产品流通业、商贸流通业、制造业,分别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粮食棉花物流配送体系、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以及特种商品物流配送体系。各物流配送体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物流服务网络。

(三)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公共平台,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

信息平台应根据实际需要,具备对配送、货代、仓储、运输、结算、客户、报关、数据交换、合同、采购、调度等相关物流流程信息管理功能。信息平台建设要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及适应性、及时性等特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四)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范发展一批具有现代商业特征的百货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销售终端市场,形成功能完善、规模适中、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加强企业管理,改造物流流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和设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大胆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组成多层次、专业化的物流人才队伍;

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和各类专业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现代物流教育。

上一篇:中职实施性教学计划下一篇:工作后期如何弥补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