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2024-07-0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通用11篇)

篇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南平水南学校 杨和兴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也纵深推进,这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表现为现代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更主要的是人才的现代化素质。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21世纪敢于创造和进取,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数学教学,要从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泼利亚指出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在其工作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约占全部学生的百分之三十,而其余的百分之七十则几乎用不到任何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等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这一高度出发,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我是这样做的: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正是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坚毅性坚毅性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尤其学好数学单评动机、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必须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学贵有恒”,学习一定要有恒心。有的成功就自满,有的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应用题时,学生必须有耐力细细观察,认真分析各个条件间、及与问题的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从中还培养了他们认真、仔细、踏实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四)形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性

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责任性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基本点,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责任性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在计算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发现技巧,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得学习习惯,责任感得良好个性品质也在其中逐渐得形成。

总之,中学教育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中学生虽然有形成一定完善、成熟的个性,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产生久远的影响,这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基础。

篇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也纵深推进,这就是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表现为现代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更主要的是人才的现代化素质。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21世纪敢于创造和进取,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养学生的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数学教学,要从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泼利亚指出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在其工作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约占全部学生的百分之三十,而其余的百分之七十则几乎用不到任何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等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这一高度出发,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我是这样做的: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1] [2] [3]

篇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一、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心灵港湾

好玩好动、渴望自由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天真纯朴、无忧无虑,因此,这一时期是孩子们尽情释放情感、张扬自己个性的最佳时期,我们教师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给孩子们留下属于自己的足够的心灵空间,让他们茁壮成长。

1. 鼓励差异,呼唤相对独立的人格特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激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某一问题,勇于说出自己内心的观点,敢于说不同的意见,不人云亦云,同时对敢于表达独到见解的同学大加表扬。当然,呼唤相对独立的人格个性,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味地否定他人、排斥他人。在教学中,教师在倡导学生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同时,应努力让学生学会尊重、欣赏他人,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从而塑造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

2. 释放心灵,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语文课堂本身就是充满灵性,情感流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调节课堂,让课堂永远沉浸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心理放松,情感愉悦,思维活跃。这样,他们才会开启自己的心扉,让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二、给学生一个契合情感的最佳选择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主宰,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照章办事,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致使学生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不妨“退避三舍”,给孩子们自主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听、说、读、写,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让孩子们选择,给他们心灵减压

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朗读、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同学们,大家已经熟悉了课文,我们今天能不能换一下形式来理解课文呢?大家有哪些好方法?”由于寓言故事本身就是孩子们的最爱,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兴致高昂,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说放狐假虎威的录像的,有说让自己到前面表演的,还有的让大家针对老虎知道上当之后会怎样来续写故事的……这样的课堂,由于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他们从情感上首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训练了学生独立自主和主观能动的品质,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

2. 给孩子们选择,让思维自由驰骋

让学生选择,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无论是学生的心理还是外部的环境,都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内在的思维潜能,培养创新的品质和素养。如在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教学中,我启发孩子们根据以往教师教给他们的方法,课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识记方法,如有的学生学会了猜字谜识记,有的学生运用顺口溜来识记,还有的用儿歌来识记。孩子们识字的热情高涨,课堂上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创新的火花,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本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表现舞台

小学生喜欢表现,他们的表现也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活动的环节,让所有学生得以充分展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如对于知识性、能力性较强的问题,让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对那些适合表演的课文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就请那些善于表演、表情丰富的学生参与;而在组织课外实践时,则是那些班级“活跃分子”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孩子们在自己擅长的环节充分展示自我,体会参与的快乐,当他们在活动中的付出获得了师生的认可,赢得了大家的赞许时,他们的内心自然就会升腾起无比的自信,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

四、给学生一个奋发向上的科学评价

客观公正、催人奋进的评价在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中尤为重要,好的评价铸就好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在学生的成长中更为重要,教师要摒弃以学生是否听话、是否获取高分来评价学生,着力于促成学生个性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评价体系,放眼长远,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在对课文中两个角色的剖析中,有学生认为狐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通过自己开动脑筋达到目的,表达出了对狐狸的崇敬与向往。这一观点显然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对此,我并没有给予断然否定,而是首先充分肯定这一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然后和他分析:狐狸的确聪明,肯动脑筋,但它动脑筋却是为了不劳而获,引诱别人上当受骗,也可以说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挖空心思,这样的聪明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值得提倡的,更不值得我们羡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呵护了他们智慧的火花,更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取向。

篇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一、在民间游戏中增强自信

(一)发挥潜力,建立自信

沙包是民间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活动材料,它有着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法。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以“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来指导幼儿的活动。由于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幼儿的活动显得格外轻松而且活动兴趣非常高。比如,他们在活动中相互抛接沙包、夹包跳来比一比谁的沙包掷得远;随后教师给幼儿创设环境,与他们一起共同绘制一幢幢的房子,玩起了“砍包”和跳房子的游戏。幼儿在尝试到实践的反复中,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了起来,从原来的自发生成过渡到集体的游戏活动,教师帮助幼儿建立了自信,幼儿也能大胆地参与到其他的民间游戏中。

(二)欣赏、鼓励,树立自信

踩高跷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特别是在节庆期间,人们通过此类活动来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在幼儿刚接触到游戏材料时,我便关注幼儿活动,在幼儿的行动中给予鼓励,在活动过程中去欣赏每位幼儿的玩法。幼儿毕竟年龄小,当他学着你的样子双脚能站在高跷上时,脸上有难以言状的苦痛,这时教师冲过去给他一个甜蜜的微笑,抚摸着孩子的头,对他说“你本领真大呀!让老师也来学一学”“你好棒”,当你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哪怕是还在蹒跚地用一只脚踩上高跷的孩子也会受到鼓舞。

二、在民间游戏中学会合作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

教师创设民间游戏的环境与情景,使幼儿产生对游戏的好奇而形成一种悬念,大大激发了幼儿想学习的愿望,使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使合作游戏成为可能。从小班开始,我运用一些语言化情景的游戏,如“剪刀、石头、布”“拍大麦”“蚊子叮我啦”等等,这些游戏朗朗上口,又配上了经典的儿歌,使幼儿从单个游戏中享受到了快乐。再比如“新娘上轿”的游戏,我先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到户外活动中表演给小班幼儿看,使小班幼儿对此有兴趣,再让哥哥姐姐抬着他们,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合作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充实户外的活动场景,激发了幼儿合作游戏的愿望,如“斗鸡”“炒黄豆”“摇船”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锻炼幼儿合作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从愿望过渡到合作能力,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到组际讨论,如“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开始时,孩子们急于抢着“我来做”,致使有些幼儿就只能当小角色。出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耐心地等待,幼儿也会发现游戏活动受到干扰;再请幼儿想想办法,从中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有时我也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游戏与孩子商量、讨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了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会在游戏时一起商量合作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游戏中竞争激烈,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快乐的情绪,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帮助引导,培养幼儿合作的品质

民间游戏也有一定的规则,而规则是每位幼儿都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如“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规则是每位幼儿边念儿歌边从“城门”下经过,但是班中有些调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规则,我就请他们讲讲游戏规则,他们为了想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规则。游戏的规则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幼儿在游戏中学會了协调关系,游戏的乐趣也使幼儿愉快地服从游戏规则并约束自己。

三、在民间游戏中磨炼意志

(一)在游戏中战胜自我,实现目标

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幼儿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玩民间游戏“甩炮仗”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幼儿折出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花炮仗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必须用一个炮仗扳倒另一个。幼儿由于初次活动,所以玩了几次都不成功,有的幼儿把炮仗朝旁边一放不玩了,但我却发现班级中有两名幼儿玩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把它扳过来,于是我想走过去扶他们一把;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站在一旁窃窃私语,不一会儿他们把其中的一个小炮仗折了几下使它拱起来,这样就容易多了。当幼儿把炮仗扳过来后心里异常兴奋,围着教室又喊又叫,同伴们在他们的引导下也逐渐玩了起来。幼儿终于在困难中战胜了自我,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目标。

(二)在游戏中设置困难,磨炼自我

困难是培养幼儿意志力的磨刀石,教师可以故意设置适度的困难,并不时给予幼儿意志与情感的鼓励。如:游戏“滚铁环”幼儿都玩得非常熟练,他们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在户外活动时我有意创设了一些“小山坡”让幼儿去体验,孩子们都去试了试,我便在一边静静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只见有的幼儿顺利通过,但大多数幼儿无功而返,有的幼儿还在不断地练习,于是我让幼儿讨论并不断鼓励幼儿的行为:“加把劲,你就要冲过去了”“没关系,我们一定能成功”“再来一次,老师帮帮你”,在意志与情感的支撑下,幼儿表现出了毫不气馁的精神状态,虽然成功离幼儿还有一段距离,但良好的意志品质已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参考文献】

[1]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桂华,顾引英等编.新编民间游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篇5: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中小学时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隐患。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素质等看作一个整体来抓。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让他们获取信心,以克服异常心态的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学的更快乐,生活的更幸福。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品质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大有裨益。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与数理化学科所具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一百个读者心目中定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主旨的探求、人物的品评、写法的分析,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语文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学生阅读的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多种体载的文学精品,语言精美,形象鲜明,而且风格各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氛围,使学生感知形象,感触情景,从而培养情趣。如在学习《留学巴黎》一文后,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大音乐家冼星海身陷贫贱,不失大志;忍辱负重,执著追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委屈中有理性,忍受中有大志,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对学艺的执著追求和勤奋学习。把在国外遭受的种种辛酸、无助、孤单、悲痛、哀愁、抑郁之情与对多难祖国的眷念、隐忧、焦虑之情融合起来,化为催迫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终于在艺术之都的巴黎崭露头角。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困难吓倒。相信自己,相信成功。从而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化。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仍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只注重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写作的另一个功能——宣泄情绪。生活是复杂的,人的情绪总会有喜怒哀乐,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 1

不稳定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而作文,包括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因此,我提倡学生平时坚持写周记、随笔,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积极的反应和适当的辅导。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一次竞赛中没有考出预期的成绩,他在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显得十分悲观。我就在其作文后写了这样一句评语:“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待挫折,也是一位同学人格成熟的标志。推动我们前进的,不是鼓励,就是挫折。”之后,他的情绪有了起色,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在说话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种做法: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创意说话训练”,话题自选,人、事、物、情、见、闻、感、悟,畅所欲言,可以通过演讲、讲故事、朗诵等多种形式,各显神通。通过说话训练,学生的胆子大了,口才越来越好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自我合理的评价态度,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由遇事抱怨环境或他人,转向着重改善、提高和发展自身,并最终自觉控制、规范自我,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上,逐步形成了诚恳、坦率、幽默、助人、守信等有助于增进其人际吸引力的个性品质,学会了正确地评价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有效的沟通。说话训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有利的,知识是一个网状结构,学生在自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互相启发和学习,创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如上学期在开展《唱响青春之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我提议让同学推荐。经过推荐、筛选,有十位同学被选出来了。随后我让他们分成两组,根据计划准备,未被选上的同学也纷纷帮忙找资料。经过大家的精心准备,活动那天,同学们发挥出色。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既动了手,又动了脑。选拔成员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共同表演时,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依内容设计情节,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规范意识;活动中的成败还使学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见,语文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多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

篇6: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揭东区第七小学课题组

二0一四年十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属于“温室里的花朵”。生活上,往往受到父母和长辈的过度保护和宠爱,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学业上,由于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高,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人际交往上,由于从小缺少同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沟通能力„„孩子的心灵往往较脆弱,一遇挫折,心理上便难以适应,往往不堪一击。小学生年纪小,思想各方面还没成熟,还没形成一定的心理自制能力,遇到挫折反应就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教学层面解读语文,语文是“工具”课;从教育的层面审视语文,语文是育人的基础;从学生的层面体察语文,语文是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关键。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身为隐性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为抗挫折教育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作为语文教师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本校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分析学生挫折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2、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寻找渗透抗挫折教育的契合点,探索出一些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优秀课例和活动范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了解分析本校中、高年级学生挫折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挖掘小学语文教材资源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素材,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途径并汇编成教师课例研究、学生抗挫作文案例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a.观察法:对学生的挫折产生和演变进行参与性观察,了解第一手学生挫折心理的资料。

b.产品分析法:对学生的作文、文字等作品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学生挫折的特点、实际状况及演变。

c.个案法:对部分特殊个体进行详细的研究,采用个案心理咨询的方式了解其他挫折的产生、发展、演变,并根据个案的情况提供必要的认知和情绪管理方面的心理干预。

d.问卷调查法:通过观察分析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或重新编制标准化问卷对学生的挫折的情况进行大样本调查分析。

e.实践活动法:我们通过语文教学的合理渗透与科学设计,让学生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小学生抗挫折教育的一整套有效措施策略。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2013年5月课题正式确立。学校按照总课题组提出的相关要求,认真选拔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研能力强的青年语文教师组成课题组。

2、确定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3、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

为了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了解分析当前学生挫折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课题组于2014年3月组织了一次学生抗挫折能力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对象六年级学生80人,收回有效问卷74份。通过对问卷的认真统计和科学分析,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数据,引发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思考。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水平还很低。这里有家庭、学校及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课题组拟定了这样的抗挫折能力培养策略:

(1)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 全面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人文关怀的大环境,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消除畏惧心理,清除学习障碍,提高抗挫折能力。

(2)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课堂的评价、作文的批改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和自尊。(3)教育学生正视挫折,鼓励学生经历挫折。教师应挖掘、利用语文课内课外的抗挫折资源,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及抗挫折的成功典范,引导学生理解:挫折是人生必备的体验,只有经历挫折,才能走向成熟。要使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的,只有克服了它,破解了它,才能够继续前进。

(4)意志品质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教师和家长应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磨砺意志,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语文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坚持写日记,参加语文大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 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5)作为教师,不但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要善于通过日记、作文等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学生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和生活,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和自信,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4、为了本课题的更好实施,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课题培训和外出听课等活动。

5、定期开展课题组集体研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课题开展以来,组织课题教研活动4次,每位成员完成执教课题研讨课2节,撰写论文2篇,个案研究2个,主题班会课1节。

六、取得的阶段成绩

从2013年11月课题实施以来,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以下阶段成绩:

1、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一年来,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教师教育理念得以转变:即由侧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转变,学生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生生关系更融洽。

2、形成一些实验成果。

⑴课题成员围绕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初探》,参加揭东区教育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

⑵黄丽选老师执教的主题班会课《笑看挫折,做生活中的强》,参加优质课评比,获直属教育组二等奖。

⑶形成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若干件。

七、存在问题

1、由于缺乏高水平、高层次专家的知道,加上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的技巧还比较欠缺,课题实验过程步履维艰。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教师在公开课、研讨课以及观摩课能侧重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在常态课中则不能很好的反映。

3、课题如何实施才能有实效?怎样记录、保留、整理过程性资料?这是实验教师面临的难题。往往会出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做了许多工作和尝试,但是资料没有及时留存下来,所以课题实施近一年来,过程性的记录资料比较单一。

4、本课题局限于语文教学,加之本校规模不大,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的只有两个年级四个班,未能进行大面积的实验与推广,影响了实验效果

八、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1、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课题进展研讨会,整理总结课题实验中的资料和教学反思;定期组织教学展示活动,自查自检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评估其在课题实施中的作用。

2、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撰写不少于2篇研究论文;收集整理研究案例和课例等资料存档;收集整理实验班学生的作品。

3、继续做好课题实验教师的学习提高和培训工作。

九、可预期成果

1、课题资料包: ⑴教师论文集。⑵教师课例集。⑶抗挫折主题班会集 ⑷学生个案案例集。

篇7: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交接处的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家长多数都在城里打工,对孩子是放任自由。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老师们都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非常的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课不能够认真听老师或其他学生的发言;做题不认真,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抄错数;不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不能主动提问和主动思考,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现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与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他精心设计学校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儿童产生有益的影响,用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观点、信念和良好的习惯。

在众多的教育学家中,乌申斯基是对习惯问题研究最为深刻的一位。他不仅探讨了习惯的定义问题,而且还论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习惯的道德和教育意义等问题。

2.国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申报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教育部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出版了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孙云晓 张梅玲主编),报告反映通过课题研究对习惯培养的内容、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习惯培养的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总结了行为习惯塑造与矫正十二种方法,给家长的十七条建议,给老师的十一条建议,四大原则即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期、一致性,整体性、差异性原则。

三、课题的界定

习惯,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经过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且经常重复的,进而需要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其他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桑代克的“联结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创。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代表学习。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构成固定的感应结。

2.班杜拉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良好的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自我强化依赖于外界的结果。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着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观察和模仿是人类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他人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生活习惯、态度作风、审美情趣、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等诸多内容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不需要特定的场合地点,不需要听课看书做作业,而是随时随地在人们的相互接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着。观察和模仿学习对于人的个性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迁移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历程和将来的社会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经经历、体验与探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中真正的学习主体。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思、做等各方面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训练培养,促使学生的习惯得到固化,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其受益终身。

2.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一整套的有效方法,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也使课堂变的高效。

3.通过课题实验转变教师观念,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六、课题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 1.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习惯状况的关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状况。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到教师的训练和培养。

3.差异性原则

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与同学交流、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审题的能力。能了解和分析题意。4.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书写规范的习惯。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该课题贴近学生实际,素材丰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会面临着有着各种各样习惯的学生。而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分析学生,为其指定适合的策略。

2.前期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收集和研究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实际,我们举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通过老师们的研讨,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培养措施。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实验教师都是一线教师,正在从事教材研究和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范海慧、上官金花老师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高金萍(市教学能手)吕凤静(区教学能手)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4.学习制度的保障: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是同年级的教师,平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经常在一起进行研讨。我们将定期举行理论学习和各种课堂展示观摩活动,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定期检查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并制定下一步的措施。5.经费保障及时: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经常参与各项研究活动,从物质上、经费上和人员安排上均优先考虑,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主要措施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4月)准备阶段:

⑴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完成课题申报,落实人员分工。明确研究思路。

⑵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制定研究目标。

⑶加强理论学习,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摘抄及个人反思,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实施阶段:

⑴排查出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制定每部分具体实施方案。

⑵按计划开展教育研究。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形成教师案例反思集、教育论文集等。

⑶每月最少活动一次,通过召开课题研讨课、研讨会,进行中期和阶段性实验汇报,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⑷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小结会。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总结评估鉴定阶段: ⑴整体研究、数据统计。

⑵撰写、汇编相关论文、总结、经验交流。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⑷成果展示、申请验收。接受专家组评估验收,找出实验设计操作等方面的缺陷和成败原因,进一步改进实验和教学。

⑸课题结题

十、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实施计划、总结报告。

: 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实验班级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相关理论文章、教学随笔、教案等。

: 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实验班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各项公开课、研讨课工作。

: 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实验班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各项公开课、研讨课工作。

十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反思法及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

1.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 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学习习惯培养的有关的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使课题更加实效,争取在现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3.调查法:对学生现有的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并针对实验班级的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4.反思法: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具体情况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亮点和不足,从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总结得失,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十二、课题成果形式 1.教师学习材料汇编;

2.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集、教学论文集; 3.学生个案研究记录;

篇8: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就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 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学生多数时候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薄, 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也就是学习动机较功利, 同时学生一遇到数学课就有些惊慌失措, 惧怕数学, 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和恐惧心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形式单一, 方法陈旧简单, 多数时候都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 然后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原理, 紧接着就是让学生多加练习, 开展“题海战术”。 但是在茫茫题海中, 学生有时候依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口, 做不到触类旁通。 数学课堂枯燥沉闷,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较淡薄, 教师的讲授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使得数学课堂死气沉沉, 师生过度关注分数和看重分数,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解题的工具和机械。 面对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 优化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方法

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 一切教育教学的目标都必须落实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 都要立足实际, 精心设计, 从知识和心理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形势下,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采取一些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一)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大大方方地为人处世。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 以往都是教师讲授, 学生被动聆听, 即使学生有听不懂的, 也不敢过多地咨询老师, 而老师也不太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现状, 关注的只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 自然也就失去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 了解学情,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互动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因此, 面对形势的变化,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 让他们在课堂中主动思考、敢于表达, 培养他们大大方方为人处世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才能展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塑造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数学教师在课中课下都要主动与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 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高的主要阵地。 数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进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 面对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发展的变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思维, 优化教学过程, 综合各类教育教学因素, 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以此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 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 优化数学课程设计, 让学生学会探究与思考。

数学课程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记忆住什么数学定理, 也不是让他们通过题海战术让他们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考试原题。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的数学定理和公理、数学规律等,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正确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 更不能一味搞题海战术, 教师应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思考,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等等。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来说,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 数学课程的知识讲授是以数学探究为基础的, 并且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发现, 数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在开展数学探究的过程中, 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 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可以是师生协作探究, 也可以是教师设疑、学生思考等。 在教学过程中, 高中数学教师要了解学情, 学生能自觉学习和自我解决的问题就放手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完成;在课堂教学的时候, 给学生留下教学空白, 设置悬疑, 让学生学会探究与思考, 学会总结与反思, 让他们学会学习。

(三) 倡导个性发展, 让学生学以致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数学课程在中学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有所凸显, 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当前的教育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 也不是一味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体验, 彰显自身个性, 学会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 习得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针对学科间的学习来说, 做到兼顾全面基础, 统筹协调, 在重视文化课学习的时候, 关注学生对素质拓展科目的学习。 学习目的贵在学以致用,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反思, 让学生动起来, 并且让学生不断总结, 构建知识体系,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会思考, 做到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 数学学习过程中, 不仅有数学知识, 还有其他内容, 比如德育教育、美学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要能接收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提升情感、品质、知识能力等。

摘要:对于中学教育教学来说, 教授学习内容固然重要, 但是“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为此, 在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维, 完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优化教学过程,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俊虎.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促进知识能力和品德修为的提高[J].广西教育, 2014 (04) .

篇9: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氛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数学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1、开展“数学阅读沙龙”,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习惯的基础。为了营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数学阅读沙龙”,规定每周某段时间专门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带一些好的数学读本、数学杂志(如:学习指导报、小学数学报)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并交流读书心得。如介绍一道新颖题;介绍一种解题的好方法;讲述一位数学家的感人故事……渐渐地,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上数学课的热情高涨了,知识面也拓宽了。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励的评价语言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言行将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引导性的或富有激励的评价语言将显著地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如:(1)你读得真仔细!(2)你懂得的数学知识可真多!(3)通过阅读,你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4)再仔细阅读,从下往上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1、阅读的自觉习惯。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设置思维陷阱在教学中起到了特定的作用,通过设置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学得更牢固的真知。在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可以设计这样一份练习卷:

(1)请你把所有的题目读完后再解答。时间是5分钟。

(2)2至6题为本节课复习的相应练习题。

(3)在练习纸的右上方填上姓名。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仔细读题,急急忙忙开始答题,结果当然不可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只有个别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当知道原因所在时,所有因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上当”的学生才恍然大悟。有了这次亲身经历的“受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仔细阅读的重要性。

2、阅读的动口习惯。

在教学揭示出小数的性质后,让学生读一读小数的性质的内容,然后问学生,应该注意哪几个重点词语?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学生自己会自觉注意到这一性质中的两个重点关键词:“小数”、“末尾”。学生加强理解是在小数的末尾(而不是整数的末尾,也不是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此后,学生在阅读这一内容时,就会重点有意的读出这个关键字,加深了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使知识内化。

3、阅读的动手习惯

首先,阅读的动手习惯表现为动笔圈画,划注引思。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来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特别是在进行“文字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习惯,把初读题目时遇到的注意点圈画出来,解题时就会留个心眼,醒目的记号会提醒自己。

其次,阅读的动手习惯还表现在动手操作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的习惯,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然后观察比较得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可见动手操作的习惯,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都是让学生有助于学生经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建构新知。

最后,阅读的动手习惯还表现在动笔列举演练方面。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典型的就是计算的阅读,当学生理解领悟了算理,知道了计算的运算顺序后,就应该多加练习计算题的计算,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又如解决问题时遇到有多种解题方法时,通过尝试演算每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得出较为简单易行的解答方法,内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4、阅读的动脑习惯。在教学《认识比》时,在揭示了比的意义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内容,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完了以后,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阅读,你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等学生说完后,教师又提出几个问题来反问学生:通过阅读,你认为比和除法、分数又什么关系呢?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理解的内容和同座位交流。引导学生自阅读不断地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思考中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篇10: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在深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过程中,人们已认识到小学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以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为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帮助小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以及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贯彻在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中。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进行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我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因而,对学徒进行语言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邀请外国朋友来校或带学生到有外国人的公共场所,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等等。少年獐有爱看爱听爱说的特点,他们都能很投入地参加这此有趣的英语活动。去年五月,我邀请了英国的希尔夫妇来校和学生联欢。同学们有礼貌地用“Welcome to China! ”“Welcome to our school!”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们。听他们介绍了情况后,同学们热切地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Do you like Chin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希尔夫妇在回答问题后,也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清楚流利地一一作答.同学们还三两人一组主动地走到客人面前,先自我介绍: ”My name is Wang Xi. My English name is Mike.“然后介绍自己的同学: ”This is Xing Li....“两人一起说:”We are classmates.“然后拉着客人的手:”Nice to meet you!“再问:”Could we be friends?“......”Good!“ ”Well done!“希尔夫妇连声赞叹道.最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献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小作品,或是小工艺品,还没忘记再说上几句英语:”Do you like it?“ ”Welcome again!“......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外国人讲话我们大部分能听懂,我们讲的他们也能听懂,真有趣.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有些原来性格腼腆、站起来说话就脸红心跳的学生,通过以上英语活动的锻炼,已能

篇1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课题实践论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什么是习惯呢?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习惯一经养成,便成自然,难以改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可以看出习惯的力量之巨大,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的按照习惯行事,而这个习惯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故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他当前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小学生性格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做作业前不复习,效果不佳;边做边玩,错误多,拖拖拉拉;自习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马虎、粗心、毛躁,在作业和考试中,把简单容易的、有能力做对的题做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非常棘手。那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字经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在读书中抒发了他们的感受,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一本书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在书中可以获得自己所想得到的。所以,只有学习才能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在自己年少时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早学习,多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当老年时才不会后悔。通过各种故事、古诗、名言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心向学的习惯,放弃、弱化其他一切干扰因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到齐全,那么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光靠学生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老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从以下几点出发:

1、提前预习,明确听课的目的。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听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听课,提高听课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愿意了解它,并且能以积极的态度,久而不厌,愉快地去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执教“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量出每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然后用具有挑战性的语言对学生说:“只要你们告诉我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林老师就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你信吗?”学生当时反映非常强烈,都质疑:“是真的吗?”“有那么厉害?”当老师准确说出答案时,学生都很佩服我问:“林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林老师你有什么绝招吗?快告诉我们吧!”这时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就被有效的激发了。此时,老师趁热打铁进入正题,让学生在炽热的求知欲中进入学习。这时学生满怀兴趣地进入了“角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对本学科慢慢产生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乐轻松的参与到学习中。

3、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刻关注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有进步的孩子和表现优秀的孩子,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给予学生无限的鼓励和肯定。在评价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有了进取的方向,学习就更有意义,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听课的效果也有所提高。

三、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和思考是获取知识的两个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有疑惑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认真思考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除了上课的提问外,我还特意在每节新授课结束前留下几分钟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疑问?给孩子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质疑问题的习惯,养成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习惯。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我还常常出一些题目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例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证明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面积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画图、举例、假设等方法得出了理想的答案,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学生却做到了,这也证明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也证明了认真思考对探寻知识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想象,会让一篇篇文章浮现眼前,使学生的文章笔下生花;在美术教学中,有了想象,图画的内容、颜色更和谐美丽。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的想象。有了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形象的问题,直观的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面积单元时,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感受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的理解相对比较困难。我通过学校的占地面积约3公顷,使学生利用想象感知更大的单位平方千米。除此之外,在解决面积方面的问题时常会用到想象,通过想象把题目中的文字形象化,变成一个个的图形,这样为解决问题缩小了难度。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形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反复去温习旧知识,牢记学过的知识,并在温习的过程中弄懂不明白的问题或产生新的见解。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所以,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温故很重要。复习的方式很多,应和阅读、背诵、做习题等相结合,也要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那如何有效的复习呢?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征,复习应该是反复进行的一个学习活动。复习不单单是在考试前,平时也应当复习。比如:每日在做作业前,应该先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再进行作业练习。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把遗忘的内容得到再现,加深记忆,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周末还应该进行单元性的复习,把本单元或本周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哪些问题自己没有掌握?学会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复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梳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体现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思想。虽然学生不可能总结全面,准确,但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养成复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

六、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包括认真解题的习惯、工整书写、爱整洁的习惯。所以我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惜书本,告诉他们:“书本上都有你的名字,它不仅代表你,而且还代表我们的班级。如果你把它弄得脏兮兮的,写的乱七八糟,别人看了不仅你不光彩,我们班级的同学也不会高兴。”这样就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其次我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轻轻地拿出作业本、铅笔、文具盒。每次作业的格式和布局都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工整。为了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我要求学生做题前先认真复习所学的知识,再认真审题,专心的做作业。每次的作业我都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题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完成的时间范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得好的同学我会用星或笑脸来表扬他,并在班上做展示。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掌握率提高了,作业的效果也更好,在同学们的激励下还能养成工整书写的好习惯。日子久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就形成了。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人未来的学习、成长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长久坚持,不但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只有两者互不放松才能取得持之以恒的效果。在此,我又一次回忆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而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不也是基于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吗?只要有了好的习惯,那么持之以恒的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上一篇:春天的晚霞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下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乡镇干部2006年驻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