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2024-06-28

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精选9篇)

篇1: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一、06年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教务处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学校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在全体教务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和学校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招生成果显著。教务处根据学校年初制定的招生指标,深入理解“发展是第一要务”精神,认真调研、及早策划、积极宣传、热情接待,在全校教务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下,06年招生人数达到了568名,远远超出了年初制定的400名指标,计划完成程度达142%。

(二)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落实教学过程关键在于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讲,教务处在今年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了对班主任的分工和管理;

2、规范了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3、规范了学生课程注册和考试报名工作;

4、规范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操作流程;

5、规范了形成性考核的评定工作;

6、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监控;

7、加强了对调换课的管理;

8、加强本科网络统考科目的教学管理力度;

9、加强了对学生到课情况的分析和管理。

(三)教学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确保服务质量。服务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三大支柱”之一,是影响到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因素,为此,今年下半教务处强化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将原来“一人管多班”改为了“一人管一班”模式,改变了原来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

(四)教务工作进入了程序化管理轨道。教务管理是一项繁杂而又多变性的工作,为此,教务处进行了职责分工,明确了各岗位、各人员的职责,在教务处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五)严肃考风考纪,保证教学质量。考风考纪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事,考风考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大办学的声誉,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考风考纪的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的考风考纪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促使考风

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尽管教务处工作一年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2、部分制度落实还不够好;

3、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挖掘;

4、学校的“举人心工程”有待进一步推动。这些方面仍需要教务处各位同志共同努力,团结一致。

二、07年教务处工作要点

为了进一步推进“试点”改革,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教务处在以下几方面仍需要继续努力:

(一)继续加强招生工作,力争招生人数到550名。主要工作有:

1、加强对生源的调究;

2、加强招生的策划;

3、制定合理的招生激励机制;

4、加大宣传度;

5、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二)继续加强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过程。主要工作有:

1、加强对各教学环节制度建设,如考试课程注册、考试报名、入学测试、书籍(作业或资料)发放、入学指南学习和考试、学生自主学习、网上学习、课堂辅导、形成性考核、集中实践、面授教学、外聘教师管理、教务档案、教学检查、教师培训、毕业文凭(档案)等各方面都要有明确而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3、推进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如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机制、通报制度等。

(三)加大网教学建设力度。主要工作:

1、教师网上资源建设;

2、教师网上答疑、BBS讨论等。

(四)继续加强对本科网络统考和网络考试试点课程教学和管理力度。

(五)继续加强对档案管理。

(六)加大考风考纪建设的宣传力度。主要工作:

1、教师宣传;

2、班主任宣传;

3、学校宣传(采用个案的形式);

4、集中教育。

篇2: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一、精心

组织开展“四打、四整、四创”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

能否积极主动、扎实有效的维护好辖区治安稳定,是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二00六年以来,XX市局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牢牢把握全市整体社会治安态势,凸现职能,频挥利剑,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严打专项斗争,实现了对各类违法犯罪及时、精确、有力、持久的打击。截止十一月,全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59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78名,追回网上逃犯32名,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4个,涉及成员57名,涉案138起,为国家、集体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

针对年初全市入室盗窃、商场扒窃、街头抢夺等治安问题相对突出的社会治安实际,从四月份开始,XX市局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以“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整治社区治安秩序,创建平安社区;打击商业街区违法犯罪,整治商场、市场、商业街道、餐饮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治安秩序,创建平商区;打击侵企、扰企违法犯罪,整治企业内部和周边治安秩序,创建平安企业;打击以学校和学生为侵害目标的违法犯罪,整治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秩序,创建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四打、四整、四创”专项行动,把打击、整治、控制、创建有机结合起来,收效非常明显:历时三个月的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285起,抓获犯罪嫌疑180人,追回网上逃犯22人,打掉犯罪团伙10个,涉及成员42名,涉案121起,抓获盗抢机动车流窜犯罪分子25名,查获被盗抢机动36辆。同时,对各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控制和防范效果明显提升,对整个社会面的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整个行动期间,全市刑事发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个百分点,曾一度猖獗的商场扒窃、街头抢夺案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特别是通过多警联动,成功打掉了跨五县市拦路抢劫作案32起的朱海生等七人抢劫犯罪团伙、于长水等6人跨六县市破坏电力、电信设施作案30起的特大犯罪团伙,一举摧毁了张波、张福林等七人公路抢劫犯罪团伙、隋长吉等四人流窜两省八县市的特大入楼盗窃犯罪团伙,并及时破获了“”、“”两起影响重大的爆炸案和“”抢劫杀人案,充分验证了专项行动的打击威力和实际效果。

二、全面启动符合XX实际的“网格化”打防控体系,努力筑牢公安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提高对整个社会面的防范、控制和驾驭能力,是多年来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二00六年,XX市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二十公”、全省“十七公”会议精神,在防控体系构筑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做到挖掘内部潜力,盘活现有警力,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摆上街面,沉到基层,精心构筑全方位、多功能、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作为沧州市局确定的城区“网格化”打防控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XX市公安局对整个城区的社会治安特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和准备,在今年四月份正式启动城区“网格化”打防控体系:把整个城区合理划分成三大战区,32个警务区、两条线和8个点,警务区多警投入,重点控住“面”;交、巡警有机捆绑,主要担负接处警和公路干线、街道的巡防任务,全面控住“线”;在全市建立12警务工作站(重点商街、复杂区域4个、城区主要出入口4个、辖区边界4个),突出卡死“点”,做到点、线、面多层布警,交、巡、刑多警联动,实行弹性勤务制度,始终保持警力投向与警情变化同步浮动,确保目标定位更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具体,落实责任更加到位。自“网格化”打防控体系投入运转以来,防范功能显著提升,刑事发案稳中有降。在此基础上,坚持警力下沉,阵地前移,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把全局三分之二的警力沉到基层,进一步夯实第一道防线,倾力做大做强派出所,实现工作模式由突击应付向规范勤务的根本转变。同时进一步加快群防群治步伐,在村村建立“两会一队”,协同公安机关开展治安防范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交通协管员”这一新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在全市聘用570名高素质、责任心强的群众,以“协管员”的身份做掩护,赋予他们搜集反馈治安信息、发现抓获现行犯罪分子、调解一般治安案件以及特情、耳目等七大职能,使防范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市的所有村居,角角落落,结合“四平安”创建活动,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三、着力强化执法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

如何完善执法规范,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是近几年来XX市

局孜孜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二00六年五月十三日,全省公安机关“XX”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后,XX市局再次把如何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办案质量摆上了首要位置,紧紧抓住省、市、县三级执法质量考评的有利契机,把本局的执法考评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使之逐步定格为一种长效机制:一是严格办案程序。针对每一种执法行为、每一项执

法措施和每一个执法环节,我们都制定了严密、标准的操作制度和规定,印制成《XX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程序规定》,要求每一名办案民警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丝毫疏漏,同时落实办案人、办案单位、法制科、主管局长、局长“五级”把关制度,对每一起案件的定性、法律适用、诉讼程序等每一个具体环节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万无一失。二是严格执法考评。为了确保执法办案合法公正,我们专门研究出台了《执法质量考评办法》,推行季度考核,每一季度将所有案件卷宗全部集中到法制部门,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退查,确保各个案件都办理的规范、公正,从而为年终考评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每个业务警种、每个执法民警的执法权限和执法责任,并将责任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通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明确惩处措施,并建立和完善了围绕案件找问题、围绕问题追责任、围绕责任抓查处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行了执法警务公开,建立了执法执纪监督员制度、案件回访制度、信访案件倒查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执法行为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全局的办案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执法长效机制建设,XX市局的执法办案水平不断提升,也确保“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扎实推进,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四、认真对待群众信访问题,在“大接访”活动中寻找执法问题的蛛丝马迹。

群众信访问题是反映公安执法水平的“睛雨表”,通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最能发现一些“隐藏”较深的执法问题。为此,多年来我局始终非常重视信访工作,对每一起信访案件都坚持做到查清原因,找准症结,全力解决,直至信访人停访息诉。与此同时,我们并不单纯地就个案论事,而是每起案件都要重点查明信访原因,努力查找执法办案中的问题和漏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和细枝末节,做到找出问题,一追到底,该落实整改措施的立即落实,该追究责任的严肃追究。另外,我们还不定期组织召开重点办案单位民警参加的信访案件讨论分析会,从典型案例中寻找日常执法办案的疏漏和问题,亡羊补牢,全面整改。由于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访工作的扎实有效,涉法信访问题逐年减少,今年1—11月份共接待群众来访6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今年5月13日全省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后,XX市局把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作为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载体,按照“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要求,把“大接访”活动作为为民解难的“民心工程”,执法为民的“清欠工程”和密切警民关系,提高执法水平的“形象工程”来抓,严格落实各种措施,迅速掀起了“大接访”高潮,也全面推动了专项整改活动的顺利开展。截止11月底,全局共接待上访群众45人次,受理信访案件32件,办结32件,办结率100,其中市局交办4件,办结4件,办结率100,来访群众普遍感到满意,社会各界反映良好,认为我局在对待信访问题上怀真情、用真心,动真格,真正解决了群众的急难盼怨问题。由于近年信访稳定工作成绩骄人,5月16日,人民公安报记者专程来我局采访,并在5月27日《人民公安报》第四版整版刊载了专题文章,对我们信访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高度关注影响经济建设的各种突出治安问题,倾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稳定与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致富与治安是人民公仆的政治责任。多年来,XX市局始终把公安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和定位,依法履行维护稳定的神圣天职。二00六年以来,XX市局始终注重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各类侵企扰企违法犯罪活动,并推出《服务经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十项措施》,向28家大中型企业派警驻企办公,为60家企业挂牌实施重点保护,积极推行企业家急难险灾救助机制和定期联系回访制度。同时,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突出职能特点,落实多项措施,全方位、多角度优化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因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众利益冲突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稳定,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特有职能作用,妥善化解、处置各种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两高两铁”等大型项目建设过程中,占地、赔偿等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处置难度极大。对此,XX市局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坚持把握政策,慎用警力,灵通信息,依法打击的工作原则,截止11月底共化解处置因“两高两铁”等项目建设引发的阻工事件4起,依法处理不法分子7名,收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实现了对重点项目的重点保护。

六、牢牢把握“政治建警”这一核心,精心锻造规范高效的公安队伍。

篇3: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以下简称信安标委) 在国家标准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和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 围绕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专项”, 和《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将基础类、管理类、系统类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作为工作重点, 坚持委员会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工作组和成员单位的积极性, 制定了一批基础的、急需的、关键的信息安全标准, 为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的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 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1.1 制定一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和关键的标准

2007年, 信安标委以抓紧制定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的、关键的标准为重点, 积极开展了标准制定工作, 共完成21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各工作组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标准制定和提高标准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正在研制的标准项目, 各工作组均多次组织专家对相关标准项目进行分阶段检查;多次召开工作组及专家审查会议, 广泛征求科研单位、企业、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的意见。这些工作对进一步提升标准质量和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1) 为全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推广提供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等标准;

(2) 为开展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产品和系统的测评规范;

(3) 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试点和推广工作, 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标准;

(4) 为《电子签名法》顺利实施提供了《数字证书格式》、《时间戳规范》以及“鉴别与授权”相关系列标准。

1.2 落实2006年专项任务, 提出2007年专项计划

2007年, 在落实《2006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工作的同时, 完成了《2007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的申报工作。

各工作组主动承担了《2006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研究项目, 并配合秘书处开展了专项项目的检查工作。目前, 2006年专项项目进展顺利, 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

2006年11月, 秘书处开始部署2007年信息安全专项申报工作, 2007年2月底共征集到专项项目提案150多项, 经各工作组研究、遴选后确定了119项。针对这些提案, WG1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评议项目提案, 秘书处积极组织工作组组长联席会议、专家会议逐项研究论证, 最终形成了《信息安全标准制定专项》计划建议, 并于2007年9月底形成《2007年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专项计划》, 其中包括标准制定项目25项, 标准预编制项目3 0项, 标准基础研究项目29项。2007年10月,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审批后, 信息产业部将计划下达到承担单位。

1.3 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

2007年5月, 信安标委秘书处组织7名专家参加了在俄罗斯召开的ISO/IEC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成员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作了两个技术报告, 其中W G 7提出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被列入新工作项目, WG4提出的《三元对等实体鉴别》被列入研究项目, 中国在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实现了突破。

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 秘书处还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了2007年10月在瑞士召开的ISO/IECJTC1/SC27工作组会议。通过积极努力, 这次会议将中国提出的《三元实体鉴别》提案作为ISO/IEC 9798-3的补篇列入了新的工作项目, 《基于三元对等实体鉴别的访问控制方法》列入新的研究项目, 同时还争取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新工作项目的编辑,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已正式向ISO/IECJTC1/SC27秘书处成功申请了承办2009年ISO/IEC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会议。

1.4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宣传和服务

为加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应用, 2007年1月29日, 召开了《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和《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戳规范》三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新闻发布会, 扩大了信息安全标准的影响。

2007年12月6~7日, 信安标委秘书处与福建省公安厅联合在福州举办了第一期信息安全标准宣贯培训会, 重点对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进行了宣贯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地方部门对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情况的了解, 促进了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在地方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贯彻实施。

信安标委各成员单位也特别注重对信息安全标准的应用和宣贯。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要求,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测评中要执行已有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 推动了相关标准的实施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安标委有关领导、专家在参加有关部委和北京市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等工作中, 也都加强了信息安全标准的宣讲, 促进了标准的宣传贯彻。

1.5 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 全面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 根据2007年第一、二次主任办公会的要求, 由秘书处牵头, 组成“十一五”规划工作组和编写组, 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编写组两次召开全体会议, 集中研究编制规划实施意见文本, 六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修改文本, 多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委员会、秘书处有关领导和WG1专家的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2007年8月底形成《规划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 1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发函向16个部委征求意见, 修改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正式下发。

2 2008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08年, 信安标委仍将继续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的精神, 落实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任务, 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以抓紧制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标准为主要工作内容, 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专项项目研究与管理, 加强沟通协调和标准宣贯工作, 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进程。

(1) 落实“十一五”规划及实施意见, 做好专项组织工作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部署, 认真落实规划实施意见, 尽快提出2008年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并有计划地开展好相关研究工作。要依据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研究提出2008专项申报指南, 认真组织好专项的申报审查工作, 及早确定2008年专项计划项目;按照程序对2007年专项进行严格管理, 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确保项目质量。各工作组要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需求, 依据“十一五”规划工作重点和2008年专项申报指南, 研究提出2008年信息安全标准工作专项计划项目。

(2) 加强重点标准研制, 完善标准体系

围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和电子政务安全、电子商务安全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点, 认真做好标准需求的调研, 以需求为导向, 重点抓好基础类、管理类和系统类标准的研究制定。抓紧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密码技术和网络信任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服务、信息安全测评与认证等重点标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互联网安全、基础网络接口安全、多网融合安全、政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等标准的研究。

密切跟踪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 认真研究梳理标准间的关系, 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3) 加强标准宣贯与服务工作

2008年是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发布的第五年, 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深化年, 信安标委要率先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等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工作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 保证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促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要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 编制信息安全宣贯培训教材, 建立信息安全标准培训机制, 配合相关部门, 开展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与标准管理部门沟通, 疏通标准获取渠道, 做好标准服务支撑, 促进标准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要结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等重点工作, 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召开标准宣贯会议,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结合互联网信息安全试点工作, 设立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试点, 加强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指南》的深入研究, 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实施应用。

(4) 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评价机制, 进一步提高标准质量

加强标准验证和模拟仿真平台建设, 积极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评价机制, 探索和研究标准评价技术和方法, 从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应用效果等多方面对现有标准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 加强网站工作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文本在制定、报批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促进标准质量的全面提升。

(5) 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2007年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技术研究和准备工作, 落实专人长期跟踪和负责提案相关工作, 认真研究国际标准规则, 按照国际标准工作程序, 加强国际交流, 认真做好提案的后续推进工作, 保证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继续组织国内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骨干参加ISO/IEC相关工作组及全体成员等国际会议, 鼓励各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发展动态, 加强国际先进标准研究, 消化、分析和利用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认真组织国际标准提案的研究与答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同时, 认真做好2009年ISO/IEC 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会议的筹备工作;积极作好参加2008年中英信息安全论坛的准备工作。

(6) 加强沟通协调

篇4:06年工作总结07年工作思路

及07工作思路

2006年是无锡太湖航空票务公司迅速发展的一年,随着年初公司领导提出的明确目标,我公司全体员工明确思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努力。06年我公司共销售21000余张机票,机票销售营业额也达到了2000万左右,全年无锡出港旅客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

4.5%的水平。

在完成06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形式多样的营销策略,走向市场1、06年初,我公司制定了A、B、C类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大大提

高了我们的出票量,迄今为止我们已拥有30余家大客户。

2、今年12月6日,公司顺利成为无锡市政府公务机票采购招标单

位,这也意味着明年我们在政府部门的客户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大重点。

3、拓展营销渠道,积极地尝试与邮局、银行、移动等一些大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网络覆盖率高、信誉好的特点,形成强强联手双赢的局面。

二、采用多方位宣传策划方案

1、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无锡移动电视传媒,在公交车、机场侯机楼

等许多公共场所很好的包装推出了太湖票务公司,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2、定期分发机场时刻表,目前我们与国联集团、无锡大饭店、梁溪 1

饭店、无锡市政府总值班室等一些大客户都签有协议,同时在机场售票柜台、机场大巴等处,我们总是及时的将时刻表放置在客户最需要的地方。

3、开通96889788机场服务热线,既完善了机场公司的服务功能,同时也将太湖票务公司推向了市场。

三、节约成本、挖掘利润增长点

1、积极与中小旅行社合作,今年的7、8月份,我公司很好的抓住

了团队票这一利润增涨点,在团队票上有所突破;

2、今年4月通过与中航信华东凯亚南京营业部签定的优惠协议,我公司在线路和终端设备月租费用上获得了42%的优惠额,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3、及时与航协、BSP办公室沟通,完成了T4联客票、电子客票的平稳过渡,最大程度减少了公司的损失,同时完成了50万元的追加担保,目前共计150万元的担保额为我公司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票源。

4、06年我们已完成了国航、南航、东航、深航、厦航、上航的代

理授权工作,随着我们逐月递增的销售额,各航空公司也对我们日趋重视,我们的代理费已从原有的3%增到3%+(3%-8%),一直到现在的追加奖励,从而增加了公司的净利润。

四、理顺管理机制,稳步发展

1、今年以来,我们明确了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部),以及客票销售员、呼叫中心接线员、财务人员、送票

员的岗位职责;

2、与全体员工签订《太湖航空票务公司2006年经营安全责任书》,将经营安全作为对全体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3、制定了员工经营考核暂行办法,做到奖惩分明,将全体员工的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以管理促效益;

4、吸取了公司建立初期存在的经验不足,管理上有不足的地方,制定了太湖票务公司财务资金管理制度,5、明确了关于填开愈重行李票的等有关规定,对造成经营安全差错的或重大事故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规范每月例会制度,传达每周经营分析会议精要,及时将公司领导的要求和航空公司的政策下达到每一位员工。

尽管06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可以看出,我们还存在许多的不足,07年的工作思路具体如下:

一、将机场“一条龙”服务做成品牌,做出影响

06年下半年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推出了机场订票随到随取、机上选座、优先值机、绿色安检通道、贵宾休息等机场“一条龙”特色服务,这一系列服务一经推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且反响也良好。依托机场的强大优势,精心服务于每一位旅客始终是我们的宗旨;因此07年我公司将继续抓住这一特色,并推出客户专人服务制暨每一位协议客户、政府部门客户都有我们的专人提供服务,同时在机场取票、代换登机牌、代办行李托运、专人引导、贵宾休息室休息这几项

服务上更加人性化、精细化。力争将这块非常具有潜力的机场“一条龙”服务做成一个品牌。

二、做好基础营销工作,积极开拓市场1、07年应将协议客户的出票量统计及所需服务要求,客户开发、客户维护纳入日常工作范畴,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航班客座率、市场占有率、营业额、代理人销售情况、客户来源及流向等各项指标做好统计和抽查工作,为今后的营销战略的实施打好基础。

2、今年12月6日,公司顺利成为无锡市政府公务机票采购招标单位,这也意味着明年我们在政府部门的客户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大重点。

3、挖掘利润增涨点,提高公司效益,随着近几年民航形势的高速发展,以及明年迁入新候机楼大好局面,07年我们更要把握住机会,a、积极筹备航空一类代理资质,明年国际票的产生将会是我们很好的一个利润增涨点;b、增加团队票,今年的7、8月份,我公司很好的抓住了团队票这一利润增涨点,因此在明年,我们也要积极的与一些中小旅行社加强合作,争取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翻。c、合理利用96889788服务平台,将太湖票务公司推向市场。d、积极准备政府采购的后续工作,做好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和服务工作。e、开发月结客户,争取与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合作,增加出票量。f、建立票务公司自己的网站,可以尝试与一些大公司做好网络对接。

4、通过年初制定的客户优惠政策,今年我公司已争取了A、B、C类客户共30多家,从而保证我们目前较为稳定的出票源。07年借助

机场的“一条龙”特色服务去努力争取更多的客户,同时以优惠,灵活的促销手段,维系客户关系,提高其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96889788信息平台的作用,扩大宣传面

1、随着电子客票的普及,传统的直销、送票不再是唯一的模式,呼叫中心、短信查询订票、网上订票支付成为各家代理的必要工具,随着11月28日机场服务热线96889788的开通,即开通呼叫中心,将票务、货运、机场咨询全部纳入一体,便于统一品牌宣传、运作,因此,明年在机场服务热线的宣传方面我们更加要循序渐进地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大宣传力度。

2、要着眼于将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形式多样的网络平台。上半年我公司已经与无锡移动电视传媒、无锡电信、无锡招商广告公司、无锡交通台签订合作协议,从各个层面加大公司的知名度。因此,考虑到公司起步晚规模小的特点,我们要积极与银行、移动、电信等一些实力强、网络覆盖率高的企业合作,形成强强联手的局面,从而更好为太湖票务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继续与无锡移动电视合作,增加太湖票务公司的播出频率建立太湖票务自己的网站为今后电子商务以及和与无锡机场网站的链接打好基础。

四、理顺管理机制,稳步求发展1、07年即将迁入新的候机楼,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和管理上都需要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我公司的客票销售员、财务人员、送票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也同样有了更高的要求,更要加以提高和完善。以目前我公司的规模水平与07年迁入新候机楼后还一段差距,因此在07

年我们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另外,随着今后团队票、国际票业务的增加,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人才。

2、与全体员工签订《太湖航空票务公司2007年经营安全责任书》,将经营安全作为对全体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3、完善机制,加强财务、票证室的监督力度,由于公司起步较晚,在现金、票证、报表三核对方面还做的不是很好,因此今年下半年推出的票务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明年更要根据公司的发展要不断的完善财务票证管理制度。

4、完善员工考核制度,随着公司岗位的不断增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服务和经营考核制度上要力求完善,将员工的收入和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以管理促效益。

5、积极主动与航空公司沟通,随着航空公司的不断引入,票务公司要以联航、厦航进入为范本,积极做好与新进航空公司的票务代理协议签订工作和3+X、追加奖励的政策争取工作。

2006年太湖票务公司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贴心服务、太湖票务”仍是我们公司的服务宗旨,公司全体员在新的一年里仍应艰苦奋斗,朝着公司领导既定目标不懈努力。

无锡太湖航空票务有限责任公司

篇5: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又过去了,现对本学期财经系教务科的主要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日常教务工作

1、开学初,安排各教研组教师编写教学进度表,并在期中和期末对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2、督促各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期末对青年教师的教案、备课笔记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情况与相关教师作了沟通。

3、在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下,做好期中、期末考核的试卷的出题、阅卷及分析工作;在本学期考务安排中我们应教师建议,吸取了其他系的经验,将试卷按考场、班级、科目分类装进档案袋,将下午的试卷运送到教学楼分发,并在教学楼设置了临时试卷回收点,规范了考务工作,同时也方便了监考教师。

4、开学初顺利完成了教材的发放工作,学期中完成了下学期教材的征订工作;为了做好今后五年制高职新开课程的教材选用工作,我系列出了适合用作教材的书目清单,请图书馆购买,计划以后从中选择最好的书籍作为教材,避免了选用新教材时的盲目性。

5、各教研组完成了教学橱窗的制作,和校级公开课的开课。

二、各项考证活动

在“证书引领”思想的指导下,本学期我系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了多项考证活动。1、6月16、17日,组织06级568名学生顺利参加了省办公自动化证书考试。2、2007年6月3日,邀请市珠算协会8名工作人员来校为我系705名学生学生进行了珠算专场定级。3、2007年5月18日,财经系开始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培训工作。此次培训共337名学生(含商贸系31人)参加,分4个班,利用周五下午和双休日进行。

5、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本学期我系尝试引入全国英语等级考试,首次动员04高职的部分学生参加了全国英语等级(二级)考试,这次一共有159名学生报名参加,合格率为12.6%。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系会加强对学生的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合格率。

三、参加校外技能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技能,我系本学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10月25—27日,由系主任谢爱明带队,珠算教研组组长朱爱华老师作教练,5名同学组成的珠算小组代表苏州市参加了在宿迁市举办的江苏省二十六届珠算技能比赛,取得了总分二等奖的好成绩。2、11月17日上午,我系组织三名学生参加了由苏州市教科院举办的苏州市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技能竞赛(分珠算、会计实务两个方面)。经过激烈比赛,我系在10所参赛学校中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朱雅萍同学获得个人一等奖,张敏、顾丽莉同学获得个人二等奖。

四、配合学校、教务处的工作

1、本学期,我系配合学校、教务处顺利完成了多次对实训室的检查。

2、配合学校做好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评审、德育检查等的材料准备工作。

3、组织05年入校的青年教师参加教务处举办的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进行了动员,并在赛前安排了粉笔字、演讲和说课的模拟练习。

五、启动课程改革工程

11月10日下午,我系举行了“财经系专业课程改革筹备会”。会上财经系谢爱明主任就课改的背景和总思路、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中高职学生培养计划等三个问题作了讲话,会计教研组组长陈兆芳老师对课改的具体设想作了介绍说明。在07年1月初,我们就特意针对用人单位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要求,从而在以后课改中进行改进。

为了配合课改,我们还向学校申请购买了一批专业书籍,为参加课改的教师提供资料。

六、狠抓考风考纪

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动力减退,对考试不够重视的问题,我们教务科在本学期末狠抓了考风考纪。我们联合系团总支,展开了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的帮带活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在学习上能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接着,我们印发了《认真复习,诚信考试— —致财经系全体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到每个班级,安排学生利用团活动课学习这封信以及考场纪律,已引起学生对考试的重视,再考前抓紧时间复习,增强对平时学习的重视。再者,我们还安排各班在考试是在黑板上写上“诚信考试光荣,危及作弊可耻”的宣传标语,以在全系营造认真考试的氛围。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07年是我校的课程改革年,我系教务科将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全力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并努力规范日常教务工作。并且,我科将协助系领导,按计划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力争取得阶段性的成绩。

篇6:06-07上教务总结

忙碌而紧张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学校教务处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围绕学期处制定的教务计划,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在教务处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较顺利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常规管理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本学期,教务处为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做好了下列各项工作:

1、加强了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等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实施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常规工作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一学期以来共集中检查了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2次,不定期抽查了3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通过检查,大部分教师教案书写规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对检查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以督促其改进。

2、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从本着为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为维护全校的课堂教学秩序,保障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本学期教务处对课堂教学的考勤加强了督察力度,特制定了《教学常规情况记录表》,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早自习、上课、坐班等情况进行如实记录,以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对新教师的课和学生反响较大的课,教务处、校领导进行集中听课,课后及时做好分析反馈。

3、开展学生评教评学活动。为促进学生民主督学、教师素质尽快提高,在第18周教务处对全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的填写活动,针对每个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备课、讲课、作业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通过这次活动,既进一步了解了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而且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监督与评估中来,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通过开展以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同样的问题,对差生的处理太严厉,上课讽剌挖苦学生,讲课只照顾学习好的学生,忽略了差生。

2、有的老师对不带书或不交作业的学生实行变相体罚,将学生赶出教室,或罚学生上下楼来回跑,甚至有的教师对不交作业学生实行罚款作为班费。

3、有的老师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还有的课前准备不充分,常跑出教室拿教学用品。

4、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常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违纪情况。有的老师上课有时接听电话或跑出教室外接电话。

7、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太少,有些不是中考科目的课老师不认真准备,照着课本和参考书念,课堂气氛单调枯燥。

8、有的教师板书不规范,字迹潦草,有的上课不写板书,有的板书又太多。

9、有的老师布置作业太少,有的布置了作业不批改,有的经常让学生批改作业,有的批改作业不认真,对错不明,还有的只写日期。

10、有的教师课堂上不管学生,任由学生做其他事,有的不会管或不敢管学生,使课堂纪律混乱。

我们希望有上述问题的老师能以此自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调整自己,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拥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高质量的保证。为此我们对教师 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平时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首先,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教务处、教研室努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多次让他们开设展示课和示范课,本学期,先后有近70位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另外还安排了拟晋升职称的老师上汇报课、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五项全能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较好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抓好新老教师的教、学工作,着重抓落实。如今,一批新上岗教师已站稳了讲台,大部分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的骨干教师。

三、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自2006年9月,博州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校本培训正式启动后,我校 在教务、教研部门的总体布署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1、召开全校教师动员会,邀请县教育局有关人员作重要讲话和指导。

2、建 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方案、计划。

3、规定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培训计划基础上及时制定出《自培计划》,报经教务处审批后开始实施。

2、以教研组为单位按时开展互评活动,作好记录,并及时完成《校本培训报告 册》,学期末由教务处集中归档。

3、教师根据个人自培计划,每星期要求学习1小时,并做好学习笔记。

校本培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较大程度地规范了教师的学习行为,强化了教师自我培训意识。在一定程度加强学习的效果,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教务处的任务就是为师生服务,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一线教师进行,尽我们的所能为教师服务。

首先是安排“课务”工作。本学期教务处在老师临时调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多位教师空缺的情、况下,代课的安排方面更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多次调整课程表和任课人员,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其次是组织“考务”工作。凡是全校性的期中、期末或年级月考等考务工作都 要要及时排好,这是加强终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从试场编排到监考安排,到组织备课组改卷、录分及成绩统计等等,每次考试都需做大量工作,但由于有各处室的配合和大家的努力,本学期考务工作进行的顺利有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严格、完善管理学生的档案。我校由于学生多,民族成分复杂,再加上学生流动性也较大,因而学额、学籍的统计工作繁杂。为保证学生学籍管理的完善,教务处对此项工作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做到有条理,有顺序,坚持学生到班必须完清缴费、编班手续,每月做好学生流动情况登记。

第四、全面有序地安排开学工作:开学初做好七年级新生的分班工作,报名、注册工作虽程序繁多,筹备工作量大,但紧张有序,有条不紊,保证了新生按时、顺利的进入课堂。

第五、做好了开课前一天教师教案及教学进度计划的检查工作,由于敦促到位,检查及时,教师们均能按要求备够课,备好课,大部分老师能做好计划。第六、严格规范教职工的考勤制度,坚持履行教职工的请假手续,每天抽查早晚自习教师到岗情况。每月对教师上班、例会、周末补课等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公布。第七、及时统计和核算教师每月超课时量及各位教师的课时津贴。

第八、顺利通过了州人民政府对我校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验收,得到州县领导及评审专家的极大肯定。

第九、完成了各科教材预订、发放及各学科资料订购供应工作

第十、及时准确地填报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各类统计报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十一、实验室进一步加强管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均能高质量的完成。第十二、组织好课外活动课的开展。本学期中以竞赛辅导、兴趣小组为内容的各项课外活动,均有计划、内容、记录、总结

第十三、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业务竞赛。本学期我校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喜人成绩:学生个人获得国家奖

人次;区级奖人次;州级奖

人次,县级奖

人次。教师获各级各类

人次。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还不够有力,今后要多深入课堂,多了解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部署教育教学工作。

2、、有些工作布置后,检查督导未跟上,导致部分工作效果不太好。

3、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4、竞赛成绩各学科之间不平衡,有的学科成绩出现了滑坡,尖子生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5、有的教师对教研教改不热心,缺乏上进心和参与意识。

6、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没能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学奖励机制有待完善。

7、个别教师还须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端正教学态度。

本学期即将过去,我们总结经验以弥补不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学期正向我们走来,教务处将继续以学校教学管理为核心,为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力争使教务处的各项工作更上层次,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精河县第四中学

篇7: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1 IEC/TC110年会

会上, IEC中央办公室Suzanne女士对与会专家进行了IEC导则及编写规则的培训, 通报了IEC的最新动态, 并代表IEC中央办公室, 介绍IEC/TC110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及下次IEC总会年会的日程。

IEC/TC110秘书处对各工作组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 并宣布2013年度IEC1906大奖的授予情况, 我国东南大学李晓华教授获得此项荣誉。

会议重点进行了各工作组的近期工作汇报及提案投票表决, 我国的相关提案均通过表决。此外, 电子标准院王天质被提名为IEC/TC110与IEC/TC77 (电磁兼容技术委员会) 的联络员, 并通过了表决, 他将代表IEC/TC110承担两个TC之间的联络与技术交流工作。

会议决议, 拟定于2016年在中国召开TC110年会。

2 WG2 (液晶显示器件工作组)

会上对已发布的标准有效期和修订计划进行了讨论。IEC/TC110秘书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IEC编写规则的变更:今后在IEC标准中不能直接引用IECQ体系的具体条款。

会议重点对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逐一进行了讨论, 并进行了IEC答复意见讨论。我国承担的提案通过了意见讨论及进度确认, 具体工作进展为:IEC 61747-3-1《彩色矩阵式液晶模组空白详细规范》进入CD阶段征集意见, 12月日本会议讨论后预计将进入CDV阶段;IEC 61747-4-1《彩色液晶模组基本额定值和特性》进入CDV投票阶段, 12月日本会议讨论后预计将进入FDIS阶段;IEC 61747-2-2《液晶显示屏空白详细规范》完成CD阶段意见答辩, 进入CDV阶段;IEC 61747-30-4《液晶模块动态背光测量方法》完成NP阶段意见答辩, 进入CD阶段。我国对美国承担的IEC 61747-10-2《液晶显示器件机械和环境试验方法》提案提出的技术意见 (如增加试验应力优选值组合、增加高低温工作试验等) 也得到了认可和采纳。此外, 我国此前提出的IEC61747-30-5《透明显示器件测量方法》在本次会议中通过了NP草案讨论, 将于12月日本会议确认意见完成修改后推进至NP阶段, 项目承担单位京东方集团应尽快通过国家委员会提交NP提案申请。

3 WG5 (OLED工作组)

我国申请承担的项目“OLED显示模组分规范”最终获得专家组NP立项通过许可;我国承担的IEC62341-2-1《OLED基本额定值和特性》NP正式提案也通过了讨论, 将推进至CD阶段。

4 WG6 (立体显示器件工作组)

韩国承担的裸眼式3D测量标准已于今年初正式发布, 由于行业发展较快, 中日韩均对此标准提出了增加新测量项目的修订建议, 其中我国提出增加测量项目“立体观察视角”。

眼镜式立体显示器件串扰测量方法确定作为技术报告项目开展, 由我国东南大学李晓华教授承担。会议中李教授详细报告了进行人因实验的手法及结果。日本、韩国代表愿意对此人因实验手法进行测试和评估, 并于下次会议中讨论结果。

5 AHG9 (触摸及互动显示特别工作组)

最终讨论确定了本组名称为“触摸及互动显示”。工作范围也相应进行调整, 强调包含触摸相关组件。对标准体系进行了研讨并初步确定, 包括总规范、术语和定义、详细规范、测试方法和机械环境试验方法等, 整体分为“触摸屏器件”和“其他互动显示器件”两大类。

专家对相关提案进行了汇报, 包括即将进入NP阶段的术语和定义 (韩国承担) 和触摸性能与电气性能 (韩国和日本联合承担) , 以及在预研阶段的环境与机械试验方法 (日本承担) 。此外, 以上两项提案正式进入NP阶段后, 预计将于今年12月通过投票程序正式成立WG9工作组, 本组召集人拟定为Tae Yoon Lee (韩国) 。

6 AHG10 (激光显示器件特别工作组)

对本组工作范围进行了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 确定将原先内容中的“激光显示器件”修改为“激光显示与相关组件”, 这样更加明确地将激光显示相关组件 (例如幕布) 也包括在工作范围中。

篇8:06-07年推广普通话总结表彰

(2006-2007学年)本学年,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开展了一系列“说好普通话 写好规范字”的活动。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潮迭起,我们的做法是:

一、明确指导思想

普通话是现代各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

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在校会上强调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带动学生说普通话,要求学生在校任何地方都说普通话,从而带动全社区都参与说普通话。正确认识教育局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和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通知,积极贯彻市教育局的指导思想,确保推普活动开展得有实效、有意义。

二、做好“推普”工作

1、教师以身作则,率先讲普通话

自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与学生、与同事、与家长交流,坚持用普通话,使我们的语言赋予更多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受到兄弟学校的赞赏和外界的好评。

2、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讲普通话

我校共有学生2200余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也在“推普”活动中表现突出,每一名学生的日常用语都是普通话。瞧,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纠正发音蔚然成风;低年级学生稚嫩嫩的唇口中努力吐出普通话,虽很“滑稽”,但实在可敬;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然而又标准的普通话交流随处可见,毫无做作感觉。现在,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内,人人讲普通话己不是新鲜事,而是习以为常的场景。

3、学校发挥辐射作用,推广普通话

我校全体师生努力营造的这种“学普通话,讲普通话”氛围已经不断发挥辐射作用,将推普工作向社区、家庭推行,很多家长来我校办事也能配合教师、配合自己的孩子,讲一讲普通话。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对外交流的本领强多了。他们自己也从孩子身上感受到普通话校方言的优越感。

4、校园成为“推普”宣传阵地

开学第三周,我校就制定了推普方案,宣传员提前出好了内容丰富、立意鲜明的推普板报,向师生、家长宣传推普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楼层、各教室张贴各类宣传口号,尽可能让更多人加入到推普队伍中来。

四、开展各项活动

1、为了抓好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红领巾电视台作为推广普通话规范字窗口的宣传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

2、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班组织“寻找错别字小分队”,带领学生走上社区、街道、商店寻找错字、别字,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加以改正。

3、开展推普主题队会。班队课上,每班都进行了推广普通话的主题队会。低年级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说绕口令比赛;高年级进行了普通话讲故事、演讲比赛。各班的主题队会,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在同学们的心里加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努力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是一项长期而好艰巨的任务。我们的推普活动路还很长,但我们坚持而自信地继续着!

篇9:教务处06年工作总结及07年工作要点

一、真诚服务,做好常规工作;不断探索,推进管理创新.....................1

二、稳扎稳打推进质量工程,着力创新深化教学建设.............................6

三、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育人质量.................................8

四、教学质量评估常态化,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优化...........................10

五、深化招生工作改革,创新招生宣传手段...........................................13

六、2011年工作要点..................................................................................16 教务处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要点

2010年教务处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长足进步。在教务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秉持“悉心服务教学、放眼引领办学”的宗旨,脚踏实地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同时,锐意进取,着力创新,现简要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2011年的工作要点,为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进一步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真诚服务,做好常规工作;不断探索,推进管理创新

1.稳步推进常规教学运行,悉心做好教学运行服务

教务处于每学期初均会开展学生补(退)选课、公共选修课选课、重修报名;每学期末组织各学院编排全校本科生课表、编排全校公共选修课课表以及全体学生选课等工作,同时全时段承担教学楼教室除教学用途之外的教室借用工作。以上工作均为每学期的常规工作,尽管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并没有大幅度调整,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在稳步推进常规工作的前提之下,教务处力求在常规工作中寻找创新点,悉心为教学服务。

9月,针对本学期我校新生工作安排的特殊性,在排课以及选课时间安排上进行了大胆改革,由于新生军训返校与正式授课时间衔接极其紧密,为了使初入新环境的新生在第一周内及时调整状态,新学期第一周新生只进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周开始全面进入所有课程的学习,借第一周的时间新生可从容完整地适应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利用第一周进行新生的选课工作,为了保证新生顺利完成选课,教务处与暑假前便公布新生选课通知,提请各教学单位在新生报到第一天便能得知选课的操作方法以及选课流程。

此外,针对每学期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避免盲目选课,教务处与开始选课前一周请团委在广播台对公共选修课选课通知以及公选课课容量数据进行通报,提示学生理性选课。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本学期公共选修课选课工作进展顺利,并且咨询电话的数量也较往年学期大幅下降。由于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调整方式复杂,因此为了能够做好教学运行服务,避免教学事故,生动详尽地进行调课方法说明,教务处在往年文字通知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图例说明,利用颜色以及箭头指示清楚明了地对中秋、国庆假期调整进行说明,得到了 师生好评。

2.敏锐应对教学运行问题

教学运行是是教学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尽管其在运行过程中并无辉煌的成果,但尽力保证教学运行顺畅进行是基本任务,因此在面对教学运行过程中所呈现人为不可控的问题之时,教务处均能做到敏锐应对,并及时改进。

11月,根据教学运行科监控,及时发现学生恶意借用教室的情况,教务处针对此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并对此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并更新我校教室借用规定,在流程以及政策上对我校除教学使用外教室借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进行进一步明确;更新我校教室借用申请单,在格式和申请内容上进行了改进。

下半年,教学督导在查课过程中所反映的教师授课过程中,部分多媒体授课课程在播放影音资料的过程中会对相邻教室的课程产生影响,当时正值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开展下学期课程表编排的时间,在通知已发布的情况之下,针对我校需多媒体授课课程数量多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及时决定应对措施,发布补充通知,在允许的条件之下尽力解决此问题。

3.学籍管理工作

(1)准确高效地完成学籍变动、毕业资审、转专业、免试推研、交换学生管理、境内外学分转换等管理工作

坚持“学生为本”原则,教务处仔细审核相关材料,力求及时快捷高效处理学籍变动事宜(包括保留入学资格、休学、退学、留降级、转专业、转学等)。截止到目前,共为241名学生办理学籍变动手续,且及时汇总信息并通报相关部门,使多个部门联动工作顺利进行。

完成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查,毕业证书的制作和发放工作。我校2010届毕业生共2551人,其中本科2174人,续本99人,二学位96人,高职182人;本届学生毕业2467人,结业84人。

完成本科生转专业工作。今年我校共有33个专业接受转专业学生,有149名同学提出转专业申请,通过面试、考试,最终36名同学转入新专业学习。

2010年度我校共161名同学获得推免名额,其中普通硕士学术型推免名额110个,普通硕士专业型推免名额45个,支教团硕士学术型推免名额6个。其中32名同学保送至北大、清华和北师大等著名高校。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数字化办公,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赴中国人民大学对其“免试研究生推荐申请系统”进行调研。目前,教务处正在结合我校推免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我校数字化推免工作系统的基本方案。根据我校和山东大学校际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2010年秋季我校向山东大学选派9名交换生,在山东大学学习一年;同时,接收来自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交换生27人。此外,为学习结束的上届28名山东大学学生制作“第二校园经历”证书,并及时完成从山大交流回校学生的学分兑换、成绩上传等一系列工作。

近几年,本科生出国交换的项目逐年增加,交换学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今年,共完成208名学生的成绩审核、学分兑换和成绩上传工作,上传的成绩达2000门次。

(2)开展学籍及成绩管理等相关文件的整理修订工作

下半年以来,教务处对主页上的学籍及成绩管理等相关文件进行了整理及修订,一方面对以往的相关文件进行了归类及完善,同时结合当前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补充了部分管理规定及相关表格,方便学生查询及下载。

除了对“毕业证、学位证遗失证明”等文件格式进行统一修订以外,教务处努力完善学生办理出国留学事宜的流程,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此次,教务处重新修订了《中国传媒大学五级分制、二级分制对应百分制说明》、《中国传媒大学百分制分数转换绩点(GPA)算法对应说明》、《手工核算必修课GPA》等文件及办法,方便学生办理相关事宜。补充的文件还包括他人代办学籍、成绩等事宜时需要的“委托书”、学生短期出境活动时需要向教务处备案的“学生短期出境活动情况说明”、学生删除限选课或公选课时需要提交的“学生删除课程成绩申请表”等等。

(3)逐步完善学生成绩记录和归档的管理

首先,对成绩单进行改进。学生成绩单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由于各种原因,我校学生成绩单中常常会出现“空成绩”的现象,而“空成绩”的出现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必修课学分绩点(GPA)及平均分。这对学生求职、赴境内外其他院校继续深造等造成了相当的困扰,同时也为教务处的成绩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务处相关人员反复讨论,决定对我校学生成绩单进行改进更新,“空成绩”的课程将不计入学生必修课学分绩点(GPA)及平均分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支持。

其次,完善删课流程。根据我校公共选修课及限选课相关管理办法,学校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公共选修课程及个人培养计划内的限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公选课及限选课如超过个人教学培养计划学分要求,亦可对超出计划学分要求外的课程成绩进行自主性地删除。流程规定:学生可自助下载《学生删除课程成绩申请表(公共选修课)》或《学生删除课程成绩申请表(限选课)》,填好后 送至本学院教学秘书处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学院提交教务处;对于尚未达到个人教学培养计划学分要求的删课申请,教务处不予受理。同时,为了保证在校生避免因不慎删课而无法毕业的情况,教务处规定只有即将毕业的学生方可申请删除限选课成绩,且提交申请日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5月。

第三,对纸质成绩单进行验收及存档。验收纸质成绩单是教务处管理学生成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我校本科层次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已经实现电子化,然而面对一些不可抗因素,纸质成绩单是反映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现在,教务处每个学期都将会组织各学院及相关教学部门对学生的纸质成绩单进行验收及归档。

(4)顺利完成迎新生的各项工作

今年的迎新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根据2010年教务处迎新工作安排,学籍管理科协调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部门对新生入学通知书、入学手续单进行了收取,同时组织新生完成对学籍卡片的填写及学籍信息核对的工作,顺利完成新生图像采集。在高职学院补录工作全面结束后,对我校2010级《新生录取通知书》送至我校档案科归档。

4.考试管理工作

(1)顺利完成各项常规考试工作

教务处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年度包括期中、期末考试、重修重考考试、学位英语考试、计算机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各项常规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务处在试卷管理、考试监管和学生诚信考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务处组织校考试督查组检查试卷、巡视考场,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回学院,监督学院进行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试卷质量和考试管理组织工作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2)考试工作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教务在线”的考试模块的各项功能。教务在线的考试管理模块经过几个学期的运行,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各项考试编排的需求,但在一些细节以及等级考试报名编排方面还不完善。我们在广泛争求教学秘书意见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工作的需要,重新整理了相关需求,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做了以下的功能添加和更新:继续完善了等级考试报名及相关的准考证、信息核对表的输出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网上填写《诚信承诺书》的功能,增加了“学生违纪作弊情况一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更直观的看到违纪作弊带来的严重后果,促进了考风考纪的建设。(3)积极实现服务社会功能

教务处在不影响校内工作的前提下,本着服务学生的宗旨,承办了“中央电视台招聘考试”的笔试工作部分,年初进行的考试共安排考生近4500人,年底组织近1800人考试。教务处工作人员和学生处,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细致认真的完成了年初考试的组织工作,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认可,方便了本校同学参加招聘考试。另一方面,这样的工作丰富了我在组织各种类型考试方面的经验,提高了业务水平,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也很好地履行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5.辅修/双学位办学的教学管理工作

(1)秉承开放办学理念

我校于2008年9月开办第一届辅修/双学位专业,力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拓展知识面,充实知识体系的平台,开设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向)、新闻学三个专业,在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其中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专业于2009年9月正式面向校外招生,其成熟的办学条件及优异的教学资源更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985工程”高校的学生报名,同时也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戏曲学院等北京地区艺术名校的学生前来报名学习。

(2)坚持调查研究,提升办学水平

我校辅修及辅修双学位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肯定。为了为了客观了解我校辅修及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授课情况,全面掌握参加辅修学习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教学质量,并推进辅修专业建设,教务处于2010年3月组织了“辅修/双学位专业满意度调查”,针对课程设臵、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实验条件等展开调查,发放问卷480份。教务处在调查结束之后,对汇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相关学院共同着力打造优质的辅修学习的平台

此外,为了更高效地提高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多次赴对北京大学、经济贸易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已有多年辅修/双学位专业办学经验的高校进行调研与学习,力求借鉴其相对成熟的运行管理模式和经验。

(3)稳中求新,提高工作效率

辅修/双学位专业由于其开课及授课时间的特殊性,报名工作均需利用暑期完成,而录取及开课的所有工作均需要在开学前三周完成,其中包括报名数据整理统计、录取及公布、学生学费及注册、学生听课证制作等。2010年教务处在 往年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改进报名表以及网络数据表,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收集到学生的报名信息,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步改进的更有学生听课证制作以及学生缴费注册的流程和方式,极大地提高效率,将原本由两人三日完成的工作量由一人在一天内完成。

6.梳理历史,启动学籍与成绩数字化建档工作

自建校之日起,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为保护大量珍贵学籍档案、成绩资料,更好地方便在校生及往届校友查询成绩、获取相关学籍档案信息,教务处全面启动了历届学生成绩、学籍档案数字化梳理工作。

工作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历届学生成绩、学籍档案分类整理工作,此项工作已于2010年春季学期完成;第二阶段主要是对已分类整理的档案信息扫描、登记,进行数字化资料保存,此项工作已于2010年秋季学期全面启动。

二、稳扎稳打推进质量工程,着力创新深化教学建设

1.积极推进国家级、市级和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质量工程是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经形成学校、地方和国家三级立项建设和评审的完整体系。

(1)开展三期质量工程建设

2010年,教务处全面开展了三期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建设科负责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一批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个专业(传播学和文化产业管理)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课程(动画概论)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门课程(电视现场报道)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团队(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课程(影视叙事艺术、广告设计)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个团队(语言传播教学团队、数字游戏设计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团队。

2010年,建设科立项建设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有:特色专业2个;品牌专业2个;优质示范课程54门;精品课程9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优秀教学团队8个。

(2)开展2009年质量工程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落实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着力提高项目建设成效,2010年7月,教务处下发了《关于开展2009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中传教务字[2009]18号),明确了质量工程中期检查的项目、内容、形式以及检查的具体要求。

组织学科组专家,对我校2009年度品牌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等5类共计103项立项建设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通过本次检查发现,在教学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大多数立项人对所承担的质量工程项目投入了较大的热情和精力,绝大多数项目都能按照预期目标顺利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3)开展2008年质量工程立项项目评审

我校一期质量工程自2008年立项以来,目前已建设了两年,根据《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中传教字„2008‟6号)和各建设项目的管理文件,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我校一期立项建设的部分“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结项验收,验收的项目包括精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教材等五类共计94项,结项方式为:

1、会议评审: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提交的材料及项目建设成果进行审核,对于项目开展顺利、材料提交充分、研究切题深入并达到预期成果的项目,予以通过;

2、答辩评审:对于材料提交充分,但评审会议认为需要进一步核实建设成果的项目,安排项目负责人答辩,再确定是否通过。会议评审和答辩评审都没有通过的项目,学校将发出整改通知,限期予以整改,整改后再予以评审。

(4)组织开展国家级、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

以校级“质量工程”建设为基础,以国家级和市级建设成果为标志,四年来教务处精心策划、缜密组织、多方协调,各学院和广大教师热情参与,获得了一批批丰硕成果,为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建设科和其他相关科室一起,组织开展了国家级、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

2.结合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开展新专业的申报工作

结合国家大力发展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背景,为推进我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设科组织动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告学院、新媒体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新兴战略性专业的论证申报工作。经教育部审批,我校申报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获批,本专业将从2011年开始招生,成为我校在新媒体领域办学的又一深化。

同时,结合学校的学科发展战略布局,组织学院向教育部申报了国际传播、网络媒体设计等专业,目前正等待教育部的审批。

3.组织调整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

为优化公共选修课结构,提升公共选修课课程质量,本年度开展了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调整工作,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如课程体系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负责人每人不超过两门课程,中级职称教师每人限一门课程、严格新开课的审批等。在教师申报、学院初审的基础上,经审核遴选,确定了我校2011年度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共479门课程。该课程体系将作为2011年度申报全校公共选修课的依据。

4.组织审定学期专业教学计划,确保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

组织各教学单位,以教务处教务在线的数据为基础,认真审核,对必须调整的必修课程,要求各教学单位进行认真的论证,确保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

三、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育人质量

在2010年,实践教学围绕“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展开,围绕课堂与校园融为一体,教学与实践紧密关联,充分利用全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继续规范实践教学的运行和管理,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我校实践教学育人质量。

1.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夏季学期实践教学活动

2009年我校开始试行夏季学期制度,按照学校要求,教务处对于小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对于各学院的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和意见,并安排了校内实习基地等单位积极配合开展夏季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将参与2010年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成绩,进行认定并导入到教务管理系统。

2.组织07级本科生赴基地开展毕业实习,实习成果丰富

经教务处与校外实习基地商定,决定今年继续向我校2007级本科生提供毕业实习岗位。此次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有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四川广电集团、佛山电视台、无锡广电集团、石家庄 市广播电视局八家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共提供实习岗位200余个,涉及我校的8个学院、32个本科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表现优异,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也受到了实习单位的普遍好评。组织各学院积极申报实习计划,安排好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如影视艺术学院组织了音乐采风、摄影采风等实践活动,动画学院组织了写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工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工作等,成果显著。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2010年,新建校级教学科研基地11家,有凤凰卫视、辽宁广播电视台、青岛广播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电视台、太原人民广播电台、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湖北荆州电视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这些媒体已经开始或陆续开始向我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4.继续推进学生海外、境外实践项目,拓展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 2009年教务处组织了两批本科生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并实践,反响强烈,受到了学生高度的好评。为此,教务处在2010年继续面向本科生推出威斯敏斯特大学暑期学校项目,今年共组织两批60余名学生赴英国学习实践,反响良好。此外,教务处今年还组织了部分本科生赴澳门广播电视公司实习,同学们深度参与了澳门普通话新闻和英语新闻的节目制作。这些同学的表现也得到了澳广视负责人的认可和好评。

推进“TBS育英〃研修”国际交流项目,并获得广泛关注。本年度TBS奖学金共授予14人,其中2008级、2009级非日语本科生各6人,日语专业本科生各1人。根据TBS与我校共同设立的的“TBS育英〃研修制度”,2010年我校共有8名获得TBS奖学金的2007级学生获邀参加赴日研修。“TBS育英〃研修制度”是我校与东京广播公司于2006年共同设立的。今年3月,我校首批TBS赴日研修学生归来,学生及日本TBS公司均反响热烈。第二批赴日研修生将于2011年3月初启程,进行为期10日的研修。

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持续推进,效果明显

我校选派优秀创新项目划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创计划成果展,参展项目充分的展示了我校的专业特色,得到了市教委领导的肯定。同时我校优秀的创新项目还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论坛,并入选优秀作品论文集。

为扩大创新计划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2010年度校级创新计划设立100项。此次创新计划参与学生42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 的5%。

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项项目共计96项目,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项目。此次参加结项答辩的项目,普通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优秀项目19项,良好项目55项。

6.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为了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2010年我校建设两个校级实验示范中心。

组织了我校2010年度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此次参评的实验教学中心为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接待评审专家入校实地考查,最终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教学质量评估常态化,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优化

1.改革督导工作机制,吸纳一线教师参与质量监控

2010年3月,我校成立了“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本科教学施行校、院二级督导,大力发动各教学单位的在职教师力量,吸纳相当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入督导专家队伍。通过督导机制的改革,使教学督导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前端和下游,进入到教学的全环节,体现了参与的全员性,健全了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标志着我校教学改革更上新台阶。

督导委员会和二级督导组织成立以来,专家们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加强督导队伍的自身建设,集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于一身;积极参加学校质量工程中相关项目的研究,在教学工作评估的整改阶段和实施质量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以来,校院二级督导机构先后组织了“我校学风现状与对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课题研究,以及“薄弱课程专项检查”等专项督导,召开师生座谈会多次,将日常听课督导与专项调研督导结合起来,将短期督导评价与长期跟踪调研结合起来,督导工作点面结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2.改进评教指标体系,发挥学生网上评教的督促作用

自2007年春季学期以来,教务处坚持利用“教务在线”管理平台组织开 10 展每学期的网上评教工作,对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意见、及时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加强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教务处经过应用与校内外调研,在广泛收集素材并加以论证的基础上,对评教指标体系进行不断修改和优化。2010年,教务处会同督导委员会又先后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及学生代表座谈会。针对师生代表提出的“评教信息保密与公开”、“不同课程类型应使用不同指标体系”、“很多同学面对的课程门数比较多,很难耐心细致地对每一门课和每一位教师都进行认真评价”、“评教项目内容太多,需要花很多时间,可否简化一些”、“评教主体单

一、结果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务处领导与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针对师生意见进行研究探索,再次对指标体系进行改革,初步拟定了理论类、实践类、体育类课程的三大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并针对评教主体的不同,拟定了专家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等三类指标体系,将五级打分调整为更直观的五级满意度调查。

2010年上半年,教务处发布新版的“中国传媒大学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表-理论类”、“中国传媒大学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表-体育类”,并于春季学期的学生评教工作中予以应用。当期,全校参与网上评教的本科生达89906人次,占到应参评人次的97.84%。本次评教活动共涉及课程1463门次。所有课程平均分为90.07,其中90分以上(即“非常满意”)共855门次,仅占所有参评课程的58.44%;平均分80分以上(即“比较满意”)共520门次,占35.54%。全校所有参评课程的学生评价优良率达93.98%。

3.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立足数据分析,把握教学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2010年上半年,教务处编写了我校2009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和2009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历经多次修改,最终定稿,和各教学单位的2009年度质量分析报告一起汇编成册,印发全校。

质量年报认真检查了过去一年的教学质量状况,对我校整体的教学状态数据进行整理和呈现,如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课程门次数及课时、各级质量工程有关项目、实践教学、学生获学科竞赛奖、分专业就业率等。在此基础上,对各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总结了学院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为各学院提供了经验交流的平台。编写质量年报和年度教学状态数据,对于我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保持教学质量数据的完整和有效,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开展专业评估试点工作,推进专业建设

我校的专业评估试点工作于2009年底启动,各学院自选专业,撰写自评报告并提交教务处。2010年6至9月,教务处聘请校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常委会专家,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法语、公共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传媒经济)、社会学、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十二个专业提交的自评报告,对照《中国传媒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试行)》进行了严格审阅,作出整体评价,并对各专业自评报告、自评结论、指标得分等给出详细意见。

专家们认为,已提交自评报告的各专业,总体上比较认真地进行了自评,评估过程完整,自评结论总体客观、准确,但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专业提交的自评报告,仅达到“基本合格,仍需进一步提供材料佐证”程度。另外,各专业均按照参考版的专业评估方案进行自评,显得“千人一面”,特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

此外,专家们也对我校的专业评估方式提出了建议,认为我校多数专业特色鲜明,各学院应当深入探索有个性、能凸显专业特色的评估方案。同时,应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本专业建设发展历程,累积教学档案等支撑材料,通过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建设。

5.启动“教学状态数据监测系统”建设

我校已先后统计发布了2007/2008/2009三个年度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数据统计和累积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2010年下半年以来,教务处启动“中国传媒大学教学状态数据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意图通过更科学与便捷的方式,着力解决数据统计的手段、科学性、统一性问题,通过教学状态数据的累积与分析,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为了建设科学、简明且易于操作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系统”,教务处已经编写了针对性比较强的“系统需求书”(草稿),对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数据性质、统计要求、更新频率、累积要求、汇总时限、公开程度、应用范围等方面特点,进行了分析。

五、深化招生工作改革,创新招生宣传手段

2010年我校在招生工作中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各项招生考试政策和要求,实行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制度与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招生工作。

1.多措并举,改革创新

在近几年改革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通过召开新生座谈会、到各学院走访、对新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工作的改进。

(1)不断探寻完善艺术类招生录取方式

在2010年的招生考试与录取工作中,我们力求兼顾教育公平与择优录取,对原录取原则进行了进一步修正。通过细化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对教育水平较高省份的招生人数进行适度调控,为欠发达地区的优秀考生争取更多机会。

(2)调整招生考试机制,优化人才选拔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录取机制,2010年我校自主招生专业设臵和考试方法有所调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类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部分招生计划调整为以专业考试方式选拔专业突出人才;在艺术类专业音乐学中首次增加招收声乐演唱生;非通用语专业在2010年全部列入普通类提前批招生,突出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强调。

(3)加强制度化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加强招生信息管理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在招生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招生工作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们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在招生工作全面开始前,结合我校招生工作的特点,相继制定了《2010年网上远程录取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招生信息的使用与发布、网络信息安全、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监督制约等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使信息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与加强。

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对学校原有的招生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上下游功能的拓展,升级安全防范体系,构建可靠信息平台;扩展网上报名平台,兼 13 容南广报名系统,开发录取管理系统,为实现校园一卡通打下基础,使系统更加高效,更加可靠。

(4)加强考务管理,规范考试流程

艺术类、自主招生属于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广受各界关注。今年我们总结去年工作的经验,并结合今年考试的新情况,精心组织考试,严格加强考试管理,考前对全体考务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责任分工,规范考试流程,严肃考试纪律。各学院也都积极探索制定新的招生考试管理办法,纷纷出台新举措,简化考试程序,调整考试内容,制定严格的评分细则,确保考试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艺术类考试集中在春节后统一进行,各相关学院克服了时间紧张、考生数量大、考试集中、春节后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今年艺术类自主招生的招生考试工作。

2.扩建宣传队伍,招生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如今,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吸引优秀生、提高生源质、为实现我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学府”目标提供人才支持,是我校招生工作的重要方向。2010年我校招生工作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首先是创新宣传手段,发动教师力量,组建教师招生宣传工作组;其次,开展重点中学联谊活动,举办“中学校长论坛”,邀请中学领导、老师走进“传媒大学”;第三,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拓展宣传途径,扩大宣传效果。可以说,2010年我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可谓是推陈出新,多举并用,硕果丰厚,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教师招生宣传组,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2009年11月,我校教师招生宣传工作组正式成立,首届成员106人分别来自学校十几个学院和相关部门。宣传组教师先后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6月赴天津、山东、河南、辽宁、四川等生源大省,走访了近50所优质中学,参加近60场高招咨询会,宣传我校2010年艺术类、自主招生、普通类招生政策,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为吸引更多更优秀学生报考我校、提高生源质量做出了很大贡献。招生宣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参与工作的老师们发扬了学校“二次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前做足功课,宣传过程中热情饱满,回来后还总结经验教训,为招生办献计献策。

(2)加大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向中学宣传的水平

2011年10月-11月,招生办先后派出教师招生宣传组前往山东、江苏、河南、湖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19个生源大省,走访百余所重点高中及我校“优质生源基地中学”,向中学生介绍我校办学特色、专业设臵、就业前景,重 点宣传2011年艺术类及自主选拔录取情况。对这样的宣传工作,中学反映良好,在走访中,多所中学提出希望成为我校优质生源基地。

在此期间,我校先后于北京市的人大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清华附中、二中、汇文、八十中、陈经纶等九所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中学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今后招生办还将有计划、分批次地建立更多的优质生源基地校,进一步密切和拓宽与中学的联系,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确保我校在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密切与媒体的合作,加强对我校的宣传

2010年我校制作了全新的艺术类招生宣传片,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电视台的50多个频道播出,招生办对播出计划进行了跟踪。在艺术类专业考试前夕,招生办还积极联系考点及其他省市交通广播电台,在全国20个交通广播电台循环发布考试信息,并在考点所在地的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考试消息,这是我校首次大规模启用交通广播电台进行招生宣传。

我们还应邀参加了北京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举办的高招电视访谈节目,新浪网、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教育频道举办的网上高招访谈,并参加了教育部阳光高考频道、北京、上海、湖南、江苏等省招办的网上咨询活动;《北京考试报》、《光明日报》、《新京报》等十读多家报纸对我校2010年艺术类及普通类招生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

(4)参加高招咨询会场次再创新高

在招生宣传组老师的鼎力支持下,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我校先后参加25个省高招办、多所高校和中学举办的69场普通类招生咨询活动,再创历史新高。

(5)招生宣传学生志愿团稳步发展

招生宣传学生志愿团从2007年底成立时的43名志愿者,发展到2010年有180多名志愿者利用寒假分别前往全国28个省市的115所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同学们通过视频短片、发放宣传册、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向中学的师弟师妹们介绍我校,初步统计,受众人数超过14000人。

(6)从细节入手,提高日常招生咨询服务水平

招生咨询是一项繁重、单调的工作,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招生办聘请招生宣传志愿者轮流值班,长期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同时辅助电子邮箱咨询,为考生提供个性、详细、贴心服务,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招生咨询繁忙时段,我们还加派人力,确保每个电话机都有专人接听,每一位访客都能有人接待,有 15 效地提高了招生咨询服务水平。

六、2011年工作要点

1.大力推进“校园大课堂”育人理念

2011年,教务处将立足传媒教育需要,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大力推进“校园大课堂”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学资源的作用,将大学校园里的全部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臵于“大课堂”的考量视野之中,努力促使课堂与校园融为一体,促成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空间育人”的育人模式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和层面中去。

2.着力丰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途经

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传媒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确立的改革举措,通过公共选修课平台、辅修双学位等措施,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与业界、学界合作联合培养,创造多校园、不同文化的培养途径等,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3.做好“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的结项工作,规划“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并着手培育和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质量工程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建设实效,明年教务处将继续做好二期质量工程的结项和三期质量工程的中期检查工作。

(2)推广、固化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几年来,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了很多成果,明年将继续以多种方式开展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建设成果真正融入教学、走进课堂。

(3)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对于本科专业,尤其是新增专业或专业方向,增强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4)进一步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课程建设是本科建设的基础,也是教学改 16 革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建设将着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做好 “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规划。根据国家、北京市“十二五”质量工程建设规划,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做好我校质量工程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

4.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继续做好质量年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年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管理包括教务处各科室对职责内教学档案的积累和教学状态数据的掌握等;制定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科室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职责。

-开发优化“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系统”。2001年,我们将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系统”系统需求书草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优化,据此开发服务器版的“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系统”,力争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校内数据共享、数据公开,更好地实现数据积累,实现对本科教学质量状态数据的检查、考核、统计,更加科学准确地实现质量监测与提升。

(2)进一步优化网上评教的指标与办法

-进一步完善网上评教问卷及评价体系。在对综合评价信息进行处理以外,加强对单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努力推进多主体、全类别的全员参与网上评教,以期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教结果,使之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教师考核、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优化校院两级督导制度

-结合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建立,建设好“学校教学评价专家库”。根据目前进行的教学评价实际来看,学校尚缺乏一支学科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家队伍。

-加大对教学秩序的检查和考评力度。严格执行《干部听课规定及考评办法(修订)》,严格执行《本专科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修订)》;完善教学质量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4)进一步深化专业评估

-在做好专业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专业评估的范围扩大到全校所有本科专业。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对专业评估试点工作进行抽查和总结。修订评估方案,改进评估方法,为在我校全面进行专业评估打好基础。据此,从我校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中,选择3至5个作为评估试点进行培育。作为评估试点的专业,应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参照“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评估方案(试行)”(见附件),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指标进行修改,或自行制定指标体系,形成凸显专业特色的本专业评估方案,力求使之成为该专业评估的标准。

5.以学生为本,高效低耗地完成教学管理常规工作

继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了解和适应对“90后”大学生的对话和管理方式。修订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结合对一些高校的调研,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教学秘书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将会减少教务处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会让学生节省时间,减少负面情绪。

加强学校内部相关单位的交流协作,真正做到让学生获益,教务处的工作顺畅进行。加强调研,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吸取好的经验,使工作方式和思路得到创新,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充分利用好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使教务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还要认真听取各学院师生的意见,及时总结,使系统不断完善各项功能,满足教学需要。

配合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工程,推进网络教学。使“教”和“学”更有效率。

6.招生工作

(1)与时俱进,制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招生考试方案,建立多样化、个性化人才选拔方式

经过过去几十年、数代人的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高效而有特色的人才选拔制度和体系,为这些年学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事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从外部环境看,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各高校的生源选择方式、人才培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招生办积极推进特殊类型招生考试改革,与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师进行研讨、座谈,汇总意见,积极探讨多种途径、多模式招生考试录取方案,制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考试方案,努力探索出一种更加科学、高效和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一个让学业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这样,从眼前看,才能让我校在人才选拔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我们得到更多优秀的而不仅仅是高分的生 18 源,才能为我校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只有这样,从长远看,才能让才华横溢的人才在我们这里找到施展的空间,才能有效发现和培养国家和社会所急需的创新人才。

(2)推进招生工作的科学化建设

由于我校事业的快速发展,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报考生源越来越多,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我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如何让我校的招生工作能更上层楼,更加科学、规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公正公平地录取优秀生源是招生办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招生办工作人员在以后将加大学习、调查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力度,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一边学习外校的成功经验,一边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总结—改进—再总结—再提高”的进程中,不断改进招生工作,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选拔方式。

(3)提高分析水平,提升招生宣传效果

招生宣传在扩大影响、吸引优秀生源方面的作用,这两年已经凸显出来。这让我们坚定了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去做好招生宣传的决心,而这种坚定的决心也来自技术上的不断成熟与提高。我校录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录取数据上传功能的实现,为全面采集考生信息,分析和整理考生数据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考生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预测生源范围,并通过辅助问卷调查,了解考生心理状态与择校意向,为制定宣传方案、优化宣传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并依此制定出更个性化、人性化的招生宣传方案,从而实现宣传效果的不断提高。

(4)建立 “以考生为本”理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上一篇:业务客户分配制度下一篇:大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