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2024-04-26

儿科护理相关论文(通用9篇)

篇1: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儿科护理学的相关论文

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是支气管哮喘,其是儿科常见病,亦是多发病[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或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发病率更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支气管哮喘,临床方面通常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本文随机选取8月-8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8月-208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儿45例,女患儿53例,患者年龄2-9岁,平均年龄(5.5±2.5)岁。其中,病情一般者40例,病情轻微者25例,病情严重者33例。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的目的,并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儿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具体方法:2ml普米克令舒+2ml博利康尼(国药准字H0252,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ml生理盐水,三者充分混合之后,指导患者以面罩分两次吸入,15min/次,3-5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患儿接受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具体方法:护理人员在开始治疗前将压缩泵的运行压力数值调控在1.4bar的范围内,将其流量调控在每分钟4.4L,继而选用2ml博利康尼+2ml普米克令舒,分两次行雾化吸入,10min/次,3-5天为一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标准:雾化吸入治疗5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缓解,改善情况不明显。

有效标准:雾化吸入治疗3-5d后,患者的呼吸困难、喘息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儿心率恢复正常,其两肺的哮鸣音基本消失。

显效标准:雾化吸入治疗3d之内,患者的呼吸困难、喘息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儿心率恢复正常,其两肺的哮鸣音基本消失。

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两组选择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对比差异均P<0.05,则可证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比较,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以肥大细胞为主的诸多嗜酸性粒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均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患者一旦患有支气管哮喘,就会出现反复气促、胸闷、喘息或者咳嗽的症状,且在夜间和凌晨发病比较严重,气道对刺激因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性,但患者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经过治疗缓解[3].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几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城市,发病率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据不完整统计,全世界约有1亿人口是哮喘患者,其中也包括儿童,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危害全名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就我国而言,哮喘的成人患病率为1%,儿童的为3%.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最为常见和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患有此病的儿童,主要具有反复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并不明显,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但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4].绝大多数的儿童都可以在发病时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理,但是对于发病比较急促的儿童,一旦抢救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心衰等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安全。针对支气管哮 喘,临 床 主 要 通 过 控 制 患 儿 的 气 道 痉挛,从而更好的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

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器械设备将药物转化成气溶胶,指导患儿以面罩吸入,从而使患儿吸入的`药物直达肺部、气道等病变部位[5].当前,临床的雾化治疗包括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二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安全性和最终治愈的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主要利用的是超声波动力的推动作用,继而将药物形成雾化的较大雾粒,并使雾粒随着患者的呼吸进入其肺部,直至患儿终末支气管部位。然而,这种治疗方法药物浓度不高,雾滴也比较小,1的支气管表面形成雾膜,导致分泌物湿化膨胀,继而造成支气管阻塞,影响患者正常的气体交换,甚至使患者烦躁、呼吸困难、肺水肿等情况有所加重,并且也会影响到患儿在缺氧状态下的改善情况。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其主要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主要驱动力,针对雾粒的选择性比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儿吸入雾粒后,将雾粒稳定沉着,使雾化吸入的药物可以更好的进入毛细支气管以及细支气管等。除此之外,这种治疗方法对患儿的呼吸道刺激比较小,不仅可以充分缓解患者起到痉挛的情况,还可以在患儿哮喘发作时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在本组实验中,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着,治愈效率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迪。雾化吸入布地奈de治疗小儿喉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6):560-560

[2] 郭潇潇,田庄,刘永太等。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91(40):2832-2836

[3] 马壮,钱桂生,黄桂君等。雾化吸入γ-干扰素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81(3):186-188

[4] 郭宏伟,王武军,廖崇先等。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雾化吸入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0):1401-1404

[5] 雷撼,钱桂生,吴国明等。雾化吸入肺内转染人β防御素2基因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88(20):1424-1428

[6] 叶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13):154-155

篇2: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总分62,考试时间90分钟)

1.A1型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洗手

D.隔离患者 E.提高机体抵抗力

2.诊疗活动中一般不会导致医院感染传播的是 A.血制品及血液

B.药品及药液 C.诊疗器械

D.病例记录单 E.医务人员的手

3.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部位不包括 A.皮肤

B.口腔 C.肠道

D.胃 E.肝脏

4.符合微生态平衡特点的是

A.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C.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平衡 D.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病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E.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5.不符合正常菌群特点的是 A.绝大部分是需氧菌

B.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 C.与定植区黏膜上皮细胞关系密切

D.密度极高 E.与人体之间保持生态平衡 6.对微生态平衡阐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静态生理性组合 C.达到定量平衡

D.达到定位平衡 E.达到定性平衡

7.不属于菌群二度失调临床表现的是 A.慢性咽喉炎

B.心肌炎 C.慢性腹泻

D.口腔炎 E.阴道炎

8.患病率是指某一时间在住院人群中 A.存在的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B.存在的已发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C.存在的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D.存在的实际发生的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E.存在的新发生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9.进行病患率调查时为使统计分析的数据具有说服力,实查率应达到 A.70%以上 B.75%以上 C.80%以上 D.85%以上 E.90%以上

10.目标检测开展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针对的目标是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患者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E.门诊及住院患者

11.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灭菌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甲醛熏24小时 E.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12.不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是 A.环氧乙烷

B.氯己定 C.过氧化氢

D.甲醛 E.戊二醛

13.对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应采用 A.灭菌

B.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C.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D.低中水平的消毒方法 E.清洁擦拭

14.按危险物品水平分类正确的是 A.气管镜属于高危险物品

B.肛表属于中危险物品 C.植人物属于中危险物品

D.腹腔镜属于中危险物品 E.呼吸机管道属于高危险物品 15.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为 A.≤10cfu/ml

B.≤50cfu/ml C.≤100cfu/ml

D.≤200cfu/ml E.≤500cfu/ml 16.灭菌物品灭菌效果监测正确的是 A.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B.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C.不得检出非病原微生物

D.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E.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17.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 A.≤10cfu/件

B.≤20cfu/件 C.≤30cfu/件

D.≤100cfu/件 E.≤200cfu/件

18.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生物测试包使用的标准指示菌株为 A.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多黏芽孢杆菌

D.环状芽孢杆菌 E.坚强芽孢杆菌

19.止血钳使用后正确的处理步骤为 A.先消毒,再清洁

B.先清洁,后消毒或灭菌 C.先灭菌,再消毒,后清洁

D.先消毒,再灭菌 E.先消毒,再清洁,后灭菌 20.吸痰罐使用后的处理方法为 A.先消毒,再倾倒罐中液体

B.先倾倒罐中液体,再消毒 C.先倾倒罐中液体,再清洁,最后消毒

D.先灭菌,再清洁 E.先灭菌,再消毒,最后清洁

21.多孔材料表面消毒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A.压力蒸汽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紫外线消毒

D.喷雾消毒法 E.干热灭菌

22.碘类消毒剂不能杀灭的微生物为 A.分枝杆菌

B.细菌芽胞 C.真菌

D.病毒 E.SARS 23.属于中等危险性物品的是 A.2ml空针

B.压舌板 C.痰盂

D.腹腔镜 E.听诊器

24.使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灭菌用物体积不宜超过 A.20cm× 30cm× 25cm B.20cm× 20cm× 25cm C.30cm× 30cm× 25cm D.30cm× 30cm× 30cm E.40cm× 30cm× 25cm 25.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清洗步骤为 A.冲洗、漂洗、洗涤、再冲洗 B.冲洗、洗涤、漂洗、再洗涤 C.冲洗、洗涤、漂洗、终末冲洗 D.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E.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洗涤

26.环境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宜为 A.1天

B.7天 C.14天

D.21天 E.1月

2.B1型题

A 选择因素

B 回归因素

C 时间因素

D 霍桑效应

E 测试因素

1.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的颁布、重大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等可能影响健康教育计划效果的评价,这些因素属于 A.B.C.D.E.2.根据健康教育评价影响因素的分类,暗示效应属于 A.B.C.D.E.A 管理的科学性

B 管理的自然属性

C 管理的广泛性

D 人和时间

篇3: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安排,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 (其中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为第一护理阶段, 该护理阶段使用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为第二护理阶段, 该护理阶段使用优质护理措施) 该院两个阶段儿科由于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原因, 并且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探讨出相关防范对策。

1.2 护理措施

1.2.1 第一护理阶段组

第一护理阶段组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遵从医嘱给予相关处理[1]。

1.2.2 第二护理阶段组

第二护理阶段组在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展开护理服务, 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所有合理要求, 并且以温和态度为其解答疾病相关疑惑, 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3]。

1.3 统计方法

该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使用χ2进行检验[4,5]。

2 结果

在第一护理阶段中由于护理人员态度恶劣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 其次则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欠缺, 责任感不强, 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第二护理阶段组中, 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有所降低, 与第一护理阶段组进行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第一护理阶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日渐激烈的发展趋势, 患者对于自身就医权利的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 这便是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考量一个科室质量工作的优劣与否, 最为关键的参考数据便是该科室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 这也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依据[6,7]。通过翻阅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以得知, 近年来医院儿科的护患纠纷事件越来越多, 例如说患儿滑到、坠床、烫伤, 甚至是窒息等事件在临床中屡见不鲜, 而护理则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义务[8,9]。儿科与其他科室略有不同, 患者的年龄与疾病均具有特殊性, 这便导致该科室的工作性质是具有高风险性的[10,11]。所以, 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 分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2,13]。针对于各种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因素应当制定规范、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缓和医患关系。经该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得知, 国家在为护理人员给予丰厚福利待遇的同时, 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 改变服务态度, 强化业务能力, 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儿科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的临床护理, 其年龄具有特殊性, 所以抵触情绪也要强于其他科室的患者[14,15]。在这种背景环境下, 人性化护理服务更能发挥其作用, 减少其心理负担, 增强其依从性, 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护理质量。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也需要参与一些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水平的相关培训, 只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才能够取得患者及其家长的信任, 改善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通常来说,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含众多方面, 如若将其总结分析, 医院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其一, 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相关文书的书写能力,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分析, 定期进行考核, 从而提高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其二, 增强法律观念意识。护理人员应当完全做到知法律、懂法律、会用法律。以此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其三, 加强护理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业务知识, 熟练操作相关技能, 这些都是在患者危急时刻能够抢救生命的关键手段;其四, 加强护理人员的礼仪态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如若护理人员出现任何失误都应当主动对患者辨识歉意, 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理解与人文关怀, 以此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经该组实验研究可知, 第一护理阶段出现了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 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中有40例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引发的, 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4%;因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25例, 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27.77%;由于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12例, 占据13.33%;由于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4例, 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由于环境管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3例, 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3.33%;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为6例, 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6.66%。第二护理阶段中出现了30例安全隐患事件。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依照该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出, 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欠缺是导致儿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的首要原因, 将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问题均是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中的重要因素, 所以基于此探讨出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 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措施。

篇4: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2-02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特殊的护患关系 患儿入院后需要其家人的照顾,因而儿科病房的陪住率相对较高,由此引起的护患关系不仅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家人及患儿的多重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一切治疗、护理性操作均在其家人的目睹下进行。同时儿科工作琐碎、专业性强,护士工作压力往往大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工作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波动。

1.2 当前医疗水平同患儿家人的期望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孩子患病后,其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医院治疗,希望药到病除,解除痛苦,希望护士技术高超,穿刺一次成功,但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加之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工作的必要性难以做出公正的客观评价,对护士缺少信赖,往往不顾治疗所需的转归过程及康复期限,对正常的操作产生误解,易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有的父母会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人表达不满的最直接对象。如不能妥善处理,会进一步激化双方的矛盾情绪而导致纠纷。

1.3 社会因素 虽然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相应的医疗卫生法律知识还不健全,医疗纠纷的主控方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由于人们有同情弱者的倾向,往往偏袒主控方,因此少数人以造成纠纷的方式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获取精神支持和经济补偿,得到心理平衡。

1.4 护理文件缺陷 临床护士没有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法律知识,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没有真正理解护理文件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患儿病情及病情变化的记录应连续完整,护理记录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件是处理纠纷的重要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文件的书写不规范,患儿病情变化后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记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护理记录不严谨,不是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真实有效的记录,而是个别存在编、造、任意发挥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很难举证责任倒置。(2)书写不使用医疗术语。(3)病情记录重点不明确。(4)忽视病情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使用主观性语言。(5)医护记录不一致致使患儿病情变化的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时间、下医嘱时间和执行医嘱时间的不一致。

1.5 其他 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不主动与病人家属沟通。工作怕脏怕累,不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2 安全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质量 始终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视为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围绕护理制度的落实和安全环节质量的控制,护理部成立专项督查组,按《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制订量化安全质量检查表及护患“零距离”、护理“零缺陷”、服务“零投訴”的目标。由科室安全管理小组每周自查,每月系统查,护理部每月综合查。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有差错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事发原因,责成相关人员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使护理人员的纠纷意识和安全意识常备不怠。

2.2 强化病房硬件设备管理 病室内的暖箱、兰光箱、防火拴、暖气、电插销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病床加床档,室内温度适宜,地面保持干燥、不可有果皮及杂物。病人的玩具选择质地牢固、不带尖锐边缘,便于清洁消毒。沐浴时要随时检查空调和热水器,保持室温在22~24℃,避免小儿受凉和烫伤。

2.3 急救药品准备到位 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遇到需要抢救的病人。因此,抢救器械及药品做到四固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2.4 儿科护士业务技能训练 护士长针对科室护士知识掌握程度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儿科护士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知识、技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儿科专科操作技术,如婴儿沐浴、新生儿ABC复苏、脐带护理、喂药法、更换尿布法、头皮静脉穿刺法、气管插管、光照疗法等,必须掌握。实践证明,加强对儿科护士业务技能训练,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 降低医院感染 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住院时间长、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验因素的患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新生儿皮肤和脐带护理、室内器械及空气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对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加强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提倡合理喂养,提高患儿的抵抗力。

2.6 加强护患沟通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及其亲属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7]。护士要向家长讲解各种护理操作的程序和由此带来的不适及如何配合操作的实施,根据不同疾病及家长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层次,选择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三优: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一满意:患者家属满意。提倡用“三精、三优、五心”满足不同层次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三精:精心的服务态度、精细的服务过程、精品的服务效果。三化:服务标准化、服务程序规范化、服务过程文明化。五心:对待家长关心、对待患儿有爱心、护理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接收意见虚心。凡在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技术因素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护士长按其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当事人批评教育、当事人认真做书面检查,并给于相应的经济处罚。

2.7 重视对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医院首先加强医疗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作为培训基础,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医护人员懂得学法、守法的重要性,了解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保护病人,也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消灭引发纠纷的潜在因素。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3.

[2] 崔 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106.

[3]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52.

[4] 李雯华,王宇中.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212-213.

[5] 张伟勤.儿科11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8-50.

[6] 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L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7] 席淑华.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篇5:新生儿科防范输液渗漏相关规定

1.NICU为无陪病区,新生儿自控能力差,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故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可能出现输液渗漏的隐患;新生儿皮肤薄嫩,应充分认识输液渗漏可能导致的皮肤损伤,工作中尽职尽责,规避风险,保证医疗安全。

2.严格无菌操作下行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的刺激。

3.如留置针输液,冲管确认留置针通畅后再接液体。(冲管液:生理盐水)4.输液中密切巡视通畅情况,尤其血管活性药物,刺激性强药物,输注对血管有特殊要求药,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脂肪乳、血液制品。(夫西地酸钠,对血管有特殊要求的药)

5.细心观察并严格交接输液有无渗漏情况,如局部隆起、硬结、发红或发白、水泡;肢体肿胀等,应立即拔针不得延误,并尽量去除按压棉球以便观察局部情况。

6.一旦出现输液渗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症处理,加强观察精心护理。相关药物:喜辽妥、欧莱、50%硫酸镁等。

7.学习常用药物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尤其是新药,特殊药。

8.如需每日输液治疗2次,根据病情医嘱尽量为bid,遇特殊药物加强医护沟通,共同保证医疗安全。

篇6: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第一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1定义**

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②儿童期限常见的精神失调。《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WHO1992称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

③俗称:多动儿;14岁以下儿童7%-9%

第二节孤独症

1定义**

①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

②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中最重的一种疾患

③特征:社会人际交往、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兴趣与活动范围及各种复杂行为的异常

第三节脊柱裂

1定义**

①脊柱裂(spina bifida)最常见的形式是棘突及椎板缺如,椎管向背侧开放,好发与腰骶部

第四节原发性脊柱侧弯

1定义**

①发病原因不明但在青少年中又比较多发的疾病

②多发12-16岁;发病率20/10万,男女比1:8;其中20%是先天,即胎儿在母亲腹中就发育异常;80%原因不明。

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有结构性侧凸(在冠状面上 Cobb角>100度,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第五节智力低下(MR)

1定义**

①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 MR)也称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指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

②表现: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第六节臂丛神经损伤

1定义**

①(brachial plexus)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

②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多由产伤造成第七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

1定义**

①(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原发横纹肌的遗传性疾病

②表现:肢体近端开始的两侧对称性的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个别有心肌受累。

第八节脑性瘫痪

1定义:

①简称脑擁,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②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智力障碍、癫痫、视听觉障碍、言语障碍、感知障碍、心理行为障碍及学习困难等表现。

③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

2脑瘫病因**

A病因: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时间可划分: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

B出生前因素:

①母体因素:a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先兆流产、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胎儿期的缺血缺氧、母亲智力低下、母体营养障碍等。、b母亲妊娠早期:患风疹、带状疱疹、病毒性感冒、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影响患儿脑部的发育。

②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畸形,如神经管闭合不全、脑泡演化发育障碍、神经元移行及脑回形成障碍、联合障碍或中线结构异常等。

C围生期因素:

①胎龄及体重:主要有胎龄〈32周、出生体重〈2 000g、胎龄、胎龄〉42周、出生体重〉4000g。出生越早,体重越低,脑瘫的发病率越高。

②分娩时因素:异常产、产程过长或过急、臀位分娩、双胎或多胎、窒息、胎位异常、脐带过短、产伤等。

③其他因素: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脑缺氧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D出生后因素:

①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人性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及幼儿期的脑部感染、低血糖症、脑外伤等。

3脑瘫分型**

①按临床表现分型:痉挛、手足徐动、强直、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低下、混合、无法分类。

②按瘫痪部位分型:a双瘫(四肢和躯干受累,下肢重)、b偏瘫、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程度相近)c单肢瘫、三肢瘫、截瘫。

4脑瘫临床表现**

A痉挛型:①损伤部位:锥体系,②特点:a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时有“折刀”样改变。b关节运动范围变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c屈肌张力增高时多表现为:手握拳,拇指内收,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尖足,足内、外翻,髋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剪刀步态。③检查可见锥体束症,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栾阳性,2岁后巴宾斯基征仍呈阳性。

B手足徐动型:①损伤部位:锥体外系②表现:a难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肌张力不稳定,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也受累,b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皱眉、眨眼、张口、语言障碍。c当进行目的性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和无效的运动增多,呈非对称性姿势,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全身,肌张力变化,d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恢复至运动前状况。

C强直型:①较为少见,锥体外系损伤。②a肢体僵硬,活动减少。做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续抵抗b因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智力低下、情绪异常、语言障碍、癲痛、斜视、流涎等。

D共济失调型:①损伤:小脑,②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可: 有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轻度震颤,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都难以完成,多为肌张力低下。语言徐缓而缺少抑扬声调等临床表现。

E震顫型:①主要表现为身体的某部分,在一个平面内呈不随意的、节律性的摇动,典型的震颤症状多为四肢的静止震颤,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极少见,多与其他类型同时存在。

F肌张力低下型:①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但腱反射亢进。本型常为脑瘫婴儿早期症状,婴幼儿期以后多转为其他型。J混合型:脑瘫某两种类型或某一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

H无法分类型:少数患儿表现复杂,难以用上述分型进行分类

4脑瘫诊断依据**

A病史:有脑瘫的高危因素;运动发育迟缓、非进行性加重的病史

B临床表现:四肢和躯干非对称性;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抗重力运动困难;分离运动困难;发育不均

衡;肌张力不平衡;原始反射残存;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持续存在。

①肌张力异常: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异常不同,可通过对肢体被动运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了解肌张力。也可通过“围巾征”、股角、角、足跟触耳、足背曲角、“牵拉试验”等进行判断

②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和原始反射残存有关。脑瘫患儿即表现为静止性姿势异常,也可表现为运动性姿势异常,也通过俯卧位、仰卧位、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膝立位、立位等不同体位检查和判断。

③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残存或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各类平衡反应延缓出现。

④常伴有智力障碍: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

C辅助检查特点:

①头部影像学检查:a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脑畸形、脑积水、髓鞘发育迟缓、灰质垮移位等情况。b但也有部分脑瘫患儿的头部CT、MRI、无明显异常。

②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正常儿童。1岁以上脑瘫儿童髋关节正位片常提示髋关节发育异常(半脱位、脱位)等

5脑瘫康复治疗原则**

①早期发现、早期康复:3个月超早期诊断;6个月早期诊断;1岁左右就要做出诊断

②综合性康复:患儿为中心,组织各科专家,治疗师、护士、教师,中西医结合,有效的药物和必要的手术。

③康复治疗要于游戏玩耍,与教育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因为脑瘫异常运动和姿势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④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训练内容要个体化。

⑤将小儿脑瘫康复列入社会儿科学的防治体系中:

第九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定义:**

篇7:儿科护理实习鉴定

送走了2010,迎来了2010!这时我们开始了为期两周儿科的实习!这里的护理对象跟妇科一样,都是特殊的人群.因为面对的是小儿,所以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当今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每一个治疗都要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这里特殊的有三点:第一,特殊的护理人群;第二,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第三,特殊的护患关系.首先,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如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还有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再之,因了小儿这特殊的体质,所以从穿刺、注射和用药等方面都有着其注意事项.在本科的老师精心指导下,我能够初步掌握了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对症护理,也了解了小儿与大人不同的一些操作技术要点,如肌注时应如何定位,注射时应捏起皮肤等.最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里学到了不一样的护患关系.总是可以从别人口中听到形容词“小儿科”,语意中总有藐视儿科的意味.但是在这里工作不只面对着小皇帝们,还要跟把他们当心肝宝贝的爸爸妈妈们打交道,所以做好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时我也知道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的疏导及承受等能力.在接下来的实习要再接再励,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过一个好年!同时,祝愿儿科的全体工作人员新年快乐,万事顺利!

篇8: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2008年5月-2013年5月儿科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 男40例, 女29例, 年龄9个月~12岁, 平均年龄 (7.01±1.38) 岁。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反馈情况, 了解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风险, 并对其护理风险进行针对性分析, 了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结果

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 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 分别占50.72%、43.47%。见表1。

讨论

护理风险:对本组69例患者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 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 分别占55.56%、38.09%。本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时,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内容繁复: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 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临床治疗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 沟通技巧有待提高: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 用药治疗期间, 未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不仅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 还可能造成医患纠纷[1]。 (3) 专业技术有待提高: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 新入职的人员由于经验不足, 进行临床护理期间, 往往存在操作不熟练的现象。 (4) 护理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是记录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资料, 不仅能够让其了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还便于日后查阅, 对减少医院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护理人员仍未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存在抄袭、涂改、字迹不清晰、记录数据失真的现象, 同时, 在护理资料中, 往往没有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严重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2]。

预防措施: (1) 完善儿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 能够规范其日常工作。因此, 儿科应根据日常工作的护理内容, 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如输液安全管理、坠床跌倒安全管理、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等, 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工作内容、护理标准, 能够提高其危险防范意识。 (2) 严格核对制度。儿科患者较多, 且病情具有复杂、变化较快特点, 若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 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 应认真核对用药清单、患者名字等, 若要单上存在字迹不清晰的现象, 应及时向医生核对, 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 (3) 重视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护理记录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并根据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内容, 按照要求进行填写, 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 为医生的治疗提供给依据。提高记录的质量, 即记录护理资料期间, 首先应保证记录资料的真实性, 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填写, 保证字迹清晰, 无涂改[3]。 (4)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是开展临床护理的主体, 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对此, 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首先,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由于新入职的员工无工作经验, 其独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可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带队指导, 使其了解日常工作中的内容, 并对其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达到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目的。其次,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儿科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了解现代化的护理理念, 且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手术器械, 提高护理质量。最后, 完善考核机制。该方式有利于护士长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护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整体的护理质量。 (5)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既往研究表明, 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护理时, 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消除陌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还有利于患者家属全面了解临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可以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4]。因此, 必须对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培训, 一方面, 有利于其根据患者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提高其配合度, 降低工作难度。另一方面, 基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日常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高家属对治疗危险因素的防范能力。 (6) 减轻工作压力。儿科的人流量较大, 且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 治疗期间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部位等均存在不同,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对此, 医院儿科应根据科室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向上级反映, 申请新的名额, 招聘新的成员, 缓解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 制定合理的交接班制度, 保证其具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减轻工作压力,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7) 加强病房内护理。工作人员应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病房内的陈列物品, 并定时开窗通风, 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合理布置病房, 可通过在病房内放置小玩具、图书等的形式, 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提高其适应能力。加高病床栏杆, 避免患者在活动、睡觉期间出现坠床风险。

总之,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医患沟通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 护理人员应根据日常工作的风险因素, 建立健全儿科病房的工作制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根妹, 蓝翠珍, 钟丽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8) :718-719.

[2] 苏小俊.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4) :338-339.

[3] 徐颖, 张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 2011, 9 (7) :1752-1753.

篇9:儿科护理相关论文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儿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病区环境、安全意识、护患关系、专业技术、护理质量管理六大方面,就如何从细节入手,做好儿科护理进行探讨。【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10-01 当前,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儿科护理而言,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多元化、护理操作的专业化等各种原因,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难度性。目前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较多,工作中那些明显的误区通常会被警觉,继而有效防范,易被忽视的很多都是细节,近年来医患矛盾较为普遍,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细小的疏忽造成的。因此,如何从细节入手,想患儿所想,急患儿所急,从细节护理中见真情,为患儿提供超过规范化服务的优质,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温馨病区环境要从细节创建良好的病区环境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运行,促进康复的重要条件。影响儿科病区环境的因素较多,如儿科病房设备简陋,基层医院患儿人数较多,基础设施不到位,环境嘈杂,设置凌乱等,不但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实施,且影响了患儿及家属心情,置身其中,极易产生护患矛盾。因此,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从细部入手,创建温馨和谐的病区环境,打造和谐健康港湾:如,在护士站设立便民区,为患儿家属提供针线、一次性水杯等日用品;患儿衣物较多,可为每位患儿在床下加配一个储物箱;同时,还可以在玻璃窗上贴上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米老鼠等贴画,将病区墙壁粉刷成黄色或其他颜色,在上面画上小兔子、长颈鹿等图画,营造温馨舒适的儿童空间,让患儿及家属体会到家的感觉,缓解住院焦虑。此外,还可以在病区提供特色服务,如对年龄小的患儿,为他们增设玩具柜,并举行唱儿歌、讲故事、学跳舞等活动;为年长患儿提供棋牌、书籍、绘画工具,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针对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的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轮椅、手推车等,协助他们进行户外散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以满足不同年龄组的患儿的心理需求……以上事情虽看似简单微小,但这些小小的举动常会使患儿及家属深受感动,进而构架起医患和谐的桥梁。2安全意识要从细节抓起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患儿自身抵抗力以及身体机能发育等方面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多,如患儿出现碰撞、坠床现象;在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实施抢救时,因时间紧急,主治医生口头医嘱,造成护理人员因听不清或者混淆等所导致的用药错误以及重复;患儿可能携带一定的潜在疾病的传染细菌,护理人员疏于防范,造成与患儿直接进行机体或血液接触时引发感染,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临床护理中发生的源自细节的护理差错事故。因此,儿科护理必须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有效地转移、防范差错事故,具体如下:1)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对《护士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等护理核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班职责、重点流程等进行强化培训,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掌握程度,保证全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2)强化护理安全教育。针对护理人员经常更换,队伍年轻、经验相对不足、预见性及应急能力差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护理安全教育,每月针对科内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新老护士经验交流等方法,认真剖析并启发大家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提高护士安全意识。3)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应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等方法,强化消毒隔离意识,督促每位护士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4)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儿科工作比较繁忙,尤其在高峰期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易漏掉一些细节,因此更要细心再细心。如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当患儿周转过快、迁床过多时常有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造成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查对困难,形成差错事故的隐患。再如更换输液时护理人员不能因忙而忽略核对,特别要强调用反问法查对病人的姓名,输液单若为手写则不能简化成床位号+药品(漏姓名)或只有床位号,应强调用电脑输出输液单,保持输液单的完整以便核对。同时还需要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3和谐护患关系要从细节打造患儿因对感受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清,对护士工作不配合,或家长对护理服务过分挑剔,对护理操作不配合甚至干扰等,都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患关系是一种多元化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处于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状态,而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构建对实现 目标具有促进作用。要打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往往体现在护士的行为、仪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调语速、手势、眼神等每个细节上。如,当患儿在家长陪同下新到病房时,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地接待患儿,使其有一种被亲切接纳的感觉,并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或哄逗尽可能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努力消除患儿畏惧心理。此外,护士的仪表对第一印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士的衣着应保持朴实整洁,仪态稳重端庄,精神饱满而有朝气,以使患儿及家属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在病房里我们经常听见患儿说:"我要那个漂亮阿姨打針。"其实并不是漂亮阿姨打针不痛,而是在孩子眼里整洁的衣着、亲切的微笑就是美,这种仪表美消除了护患之间沟通的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及其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告知每一项治疗和检查的目的、方法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求得患方的理解与配合。患儿出院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留下联系电话,并帮助患方整理物品,与患儿亲切话别,等。同时,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家长的沟通就变得尤为重要。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而焦虑万分,这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表示同情和理解,向他们解释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努力安慰家长,减少其焦急及不安心理,从而构建其和谐的护患关系。4专业技术要从细节培训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发生技术性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因此应当重视护士专业技术的培训:1)对低资历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培训。儿科患者自我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差,因此对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培训尤为重要。科室应根据护理部的培训要求结合本专业情况为每位护理人员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明确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法律法规、护理常规、操作流程、预案指引等知识及培训期间需参与抢救、护理患儿的数量、完成的操作演示、护理查房、小讲课等。2)加强专科护理技术学习。小儿各年龄段具有各自的生理、心理、病理和免疫等特点,有各自特殊的需要,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及时,准确地制订出-套完整的护理讨划,同时还应了解儿科常用药的剂量、主要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多项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不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三基"考试,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或参加函授学习,完成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从而主动、细致地规避各种护理风险。5护理质量管理要从细节监控护理质量的高低能反映患者是否满意,在操作时态度体现为一种关心,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细微的动作,均能表现出好的效果。要做好、做细这平凡而细小的工作,必须抓好细节管理,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量化细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定时巡视病房,协助患儿翻身、叩背,进行皮肤按摩,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为患儿剪指甲,洗浴,更换衣服等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切实把护士还给病人;主动查房,细心诊疗,虚心征求意见,做到眼睛要看清,各项技术操作要精心;护士长弹性排班,责护组长由高年资的护士担任,主要针对危重患儿的治疗护理工作,大大减少了医疗差错的发生;2)建立科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按护理部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学习,并按标准实施,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每月召开质量讲评会,总结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分析原因,对于个人违规现象给予批评与绩效挂钩,对于共性问题与全科护士共同商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参考文献[1]于淑贤 谭启明.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体会【J】.求医问药,2011(9):206.[2]刘桂萍.注重护理细节 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8):132.[3]张巧权.人性化照护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29):2644.

上一篇:桥寺中学师德师风整改方案下一篇: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