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2024-05-04

世界各国传统节日(通用8篇)

篇1: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韩国的传统节日 通常在阳历1月底或2月初到来的被韩国人称作新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上最盛大的节日。全家人聚集一堂,穿最好的衣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祀后,享用丰盛的家宴,家庭中的晚辈向长辈拜年。

其他的重要节日包括:元宵节,即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满月,此时农民和渔夫们祈求丰收并进行特殊的游戏;端午节,阳历五月初五,农民们休息一天共同娱乐;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还有浴沸节,农历四月初八,信徒们在寺庙中举行特别仪式并举行灯会。

新加坡农历春节 农历春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家家户户要大扫除,门上要贴春联,要倒贴“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要守岁以便延长寿命,到了午夜时分家长们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开始小辈要带着桔子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红包”—压岁钱。过年时要穿新衣,说吉利话,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表年年高升、发菜代表发财、桔子代表吉利等。一般华人大年初一不扫地,否则好运气要被扫掉。

新加坡卫塞节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桀纪念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

伊朗人“跳火”迎新年 伊朗人过新年是在公历3月21日前后,伊朗人视火为吉祥的象征,可驱邪逐恶,迎来福神。所以,除夕之夜,家家要举行“跳火”的活动。人们要晒干了的骆驼刺在门口点三堆或七堆火,称为“祝火”,老老少少都要从“祝火”上跳来跳去像跨栏一样,中口还要念念有词:“黄的归你,红的归我。”祈求健康、兴旺。伊朗人在除夕夜喜吃七道菜,每道菜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象征一家人全年吉祥。

缅甸的泼水节 缅甸人在阳历四月中旬过年,他们用泼水来庆祝新年,所以新年也叫泼水节。传说有一年,缅王在宫口遇到神仙下凡,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纳福。这以后,人们相互泼水便成了辞旧迎新的传统。马来人的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的传统服装,备好各式美食糕点来庆祝开斋节,其热闹气氛与汉人的春节不相上下。

印度人的大宝森节 大宝森节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娇节或万灯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房屋周围点上灯,迎新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和赎罪。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

马达加斯加人年前不吃肉 马达加斯加人在新年到来前的一周内

不准吃猪肉、羊肉、牛肉等,表示五畜兴旺。直到除夕晚餐,才允许吃一些禽类,如鸡、鸭、鹅等。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送鸡尾,表示对双方长者的尊重和敬爱;向兄弟姐妹和至亲好支赠送鸡腿,表示友谊深厚、真挚和关心,以祝贺新年愉快。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在德国的传统节日中,慕尼黑啤酒节是个尽人皆知、载誉全球的节日。慕尼黑啤酒节源于1810年,是为庆祝贺巴伐利亚储君卢德亲王与萨克森—希尔登豪森的黛丽丝公主共结百年之好而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德国的10月正值大麦和啤酒花丰收的时节,人们在辛勤劳动之余,也乐得欢聚在一起,饮酒、唱歌、跳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一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啤酒节的许多活动至今仍廷袭古风。节日的第一天上午,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瑞士、法国的游行队伍聚集在一起,人们身穿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及传统古装在慕尼黑市长及酒长老板乘坐的富丽堂皇、花团锦簇的马车引领下,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地涌向黛丽丝草场。中午12时,随着礼炮12响,顿时鼓乐齐奏、彩旗飞扬、人场沸腾。慕尼黑市长在作简短致辞后,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便在沸腾的欢呼声中揭开了序幕。这时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用单耳大酒杯将新鲜啤酒不断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饮客面前。许多身穿鹿皮短裤、背心等民族服装有巴伐利亚人手举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们逢人便高喊“干杯”,气氛十分热闹。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凉,整个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灯光装饰得五彩缤纷。人们背靠背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并在乐曲的伴奏下,即兴地唱呀跳呀,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

贺,使得可以装一公升啤酒的大口有柄啤酒杯发出“当、当”悦耳的碰撞声。啤酒节期间除畅饮啤酒之外,人们还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赛马、射击、杂耍、各种游艺活动及戏剧演出、民族音乐会等。

感恩节中的美国孩子 美国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顾名思义,就是感恩的日子。早期乘船来到美国新大陆的英国人,在海上颠簸挣扎了几个月后,终天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期间由于饥饿和传染病,许多人相继死亡。活下来的开始播种。转年,终于迎来丰收,而且出现了“救命”食物:火鸡。后来,人们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而火鸡更是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美国大学生过圣诞节 在美国与中国的春节相当的节日是圣诞节。美国大学生的圣诞节在节日开始时主要是与家人一起度过。节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家人和最好的朋友买圣诞礼物。按理说,圣诞节礼物应该是保密的,要等到大家都坐在圣诞节树下,由负责分发礼品的扮演圣诞老人的主持人分到各位手中,打开礼物时才知道自己的礼物是什么。而为了经济起见,现在不少人在购买圣诞节礼物时都会设法打听对方到底缺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购买礼物。除了送礼物外,全家人的主要活动是聚餐,到各处去看圣诞节装饰,到商店去买折价物品,此后他们喜欢或者与同学一起开车到其他地方旅行,或者到商店租很多自己喜欢看的电影与同学一起分享,或者阅读自己喜欢看的闲书,或者看电视看电影。不少学生也会乘这个时候多打工挣零花钱。

瑞典的传统节日 瑞典有许多传统的节日。

在重大的节日当中,第一个是在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日之间举行的狂欢节。人们称四月三十日的晚上为沃尔帕吉斯夜,据说在这个晚上生命和春天的力量将战胜死亡和冬天。在庆祝节日时,人们每天晚上都要点燃篝火—首先是在山顶上,然后作为回应,人们在山谷里也将燃起篝火。这些篝火是节日庆祝开始的信号,它们将一直持续在天亮。在瑞典南部,人们还有篝火旁举行诗歌和唱歌比赛,优胜者不仅能获得奖品,还能得到当地最漂亮女孩的亲吻。

除了沃尔帕吉斯夜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比如太阳节是在六月进行的盛大夏季节日;龙虾节是八月份的一个节日,在那一天,人们可以尽情享用龙虾;而鹅节则在阴冷的十一月里,节日那天,传统的习谷是喝鹅血汤。瑞典人的圣诞节里没有圣诞老人,但他们却有一个圣诞守护神。为了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摆出一大份圣诞蛋糕请他吃。在乡下,人们会从家里敞开的窗口往外扔礼物,同时扔出的还有稻草人和稻草编织的动物,以此祈求好运。

世界各国传统民间节日 巴西的狂欢节: 每年2月下旬的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奔放的狂欢节,尤以里约热内卢最著名。期间,全城上下倾巢而出,男女老少个个浓妆艳抹,狂歌劲舞,尽情宣泄。盛大的桑巴游行是狂欢节的高潮。艳丽的服饰、强劲的音乐、火辣辣的桑巴舞和风光旖旎的巴西美女让人流连忘返。日本的筷子节: 为感谢筷子一日三餐辛勤地为人们效劳,每年的8月4日为“筷子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地为

他们服务。农村在播种、插秧、收获、生日或婚嫁的喜庆筵席上,都要换上新筷子,以表愉悦之情。泰国的宋干节: 每年4月13日~15日是泰国的宋干节,又名泼水节,也是泰历新年。节日来临,举国欢庆。人们为佛像洒香水、烧香、献花,并举行护佛游行;青年人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男女老少相互泼水,以示祝福。此外,节日期间还举办风筝比赛、划船竞赛、庙会、文艺演出、选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节日气氛异常浓烈。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1810年10月,巴伐利亚加冕王子路德维希和特蕾瑟公主完婚,官方的庆祝活动持续了5天。人们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观看赛马和痛饮啤酒。从此,这个深受欢迎的活动便被延续下来,流传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就固定成为啤酒节。西班牙西红柿狂欢节: 西红柿狂欢节起源于一次街头斗殴。此后,每年8月,人们都会穿上泳衣,戴上潜水镜和浴帽涌上街头,互相投掷熟透的西红柿,欢度西红柿狂欢节。狂欢结束后,布诺居民和浑身黏糊糊的“西红柿斗士”们一起加入了街道清洁工作。

篇2: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Arbor Day)

3月14日白**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Day)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6月23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7月1日中国GCD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8月12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10月1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Day)

10月10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Day)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篇3: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

就美学而言,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学科形态意义上的美学学科, “中国传统美学”是我们运用今天的学科性思维方式去回溯中国古代思想而得到的一个概念, 是中国古代关于艺术和审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元素, 主要来自于中国古代诗论、文论, 不仅为文学艺术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更作为一种古代文人思想的鲜活反映, 影响着全民族的道德意识与生命观念。它是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作为一种类概念, 区别于西方人使用的纯概念, 具有感悟式的特点, 且没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 有悖于西方追求的严谨科学态度。随着学术多元化, 文化全球化历程的推进, 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在其世界表达层面往往失却其话语地位, 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文化全球化非但没有使中国传统美学概念融入世界文化潮流, 学术西化反而使它的现代性传承也遇到了障碍。康德提出的“审美无功利”对后代文学创作与审美影响深远, 一度成为文学理论界的金科玉律, 而早在先秦时期, 庄子提出“虚静”说, 强调“坐忘”, 却并未得到后世系统的阐释与传承。这其中有几点原因:其一, 中国古代诗论、文论散见于古人的言说著述之中, 而这些言说著述并非专门研究美学、文学, 而是经世之学, 因而较为零散, 整理起来也很不方便。其二, 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 一直采用的是西方的话语系统, 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要想向世界表达自己, 仍需借助于西方那套话语系统, 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两套话语系统的碰撞。第二个问题, 即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 就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就“意境”“婉约”“气”这三个美学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象的范畴。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 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了然境象, 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1) 王国维先生认为, 文学作品中,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淡淡起, 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物, 何者为我。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为多, 然未尝不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 从王国维先生举出的作品例证来看, “情境”为“有我之境”, 而“意境”则为“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 则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严羽《沧浪诗话》) 之“化境”, 是“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钟嵘《二十四诗品·含蓄》) 。中国画善用留白手法, 清笪重光提出“虚实相生, 无处皆成妙境” (《画笙》) 。可见, 取之象外, 虚实相济, 有无相生, 不即不离, 是谓“意境”。王国维先生以“意境”论中国古典戏剧:“元剧最佳之处, 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 其文章之妙, 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 (3) 原因在于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 以虚拟性、象征性、概括性为特色, 它的唱曲、宾白、场面等都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董氏武陵集记》) 所以, “意境”概念的关键, 在于象与意, 实与虚, 有与无, 即与离之间的分寸。更确切地说, 意境是“象外之象”, 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趋于无限。

西方学术话语系统以英语为主, 在英语中, 意境被翻译为artistic conception。Artistic为艺术的, 有美感的之义, conception为概念, 构想, 设想之义, 即构想, 想象之境界, artistic conception则是富有美感的艺术境界。这样翻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 因为其恰好迎合了现代人对于“意境”概念的理解, 通俗意义上的“有意境”确实可以理解为有美感, 有艺术感。然而, 这种翻译脱离了“意境”概念传统的发生语境, 显示出过于概化简单化的流弊。倒是德语中künstlerisch Gehalt的翻译, 更接近意境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含义, künstlerisch同样是艺术的之义, 而das Gehalt却比conception包孕了更多的内涵。das Gehalt的词根是-halt, -halt是握, 拿的意思。这样, das Gehalt就有包孕的派生意义, 与die Konnotation含义相近, 含“蕴藉”之义, 这就回归到中国传统的文学话语, 与conception表示的“概念”这一典型的西方话语相区别。借助于“蕴藉”, 就可以传达出“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讲求“韵外之致”的内涵。另外, 意境在英语中还被翻译为prospect, 这一译法在神韵上明显优于artistic conception。prospect有前景之义, 眼前之景, 目之所及至于无限, 从而道出了意境概念的内核。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必须扎根于传统, 还原其本来的含义。在我们对优秀的古代文化进行阐释的过程中, 本身就有删繁就简, 囫囵吞枣的倾向, 如果我们在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时候, 仍旧采用简明的原则, 以它们的现代性通俗意义为基准, 一方面,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无法凸显;另一方面, 深厚的文化土壤必会流失得更多。

第二个例子是“婉约”概念。婉约, 是词在其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最重要的美学风格。“婉约”一词, 词话中最早见于建炎二年 (1128) 许豈頁所撰并自序之《彦周诗话》:“近时僧洪觉范颇能诗, ……又善作小词, 情思婉约, 似少游。”明张綖将“婉约”与“豪放”对举, 清代以来, 词论家开始普遍使用“婉约”这一术语。

婉约, 可拆分为“婉”和“约”两个含义, “婉”具有女性美的特点, “约”有约束、克制之义, 因而婉约在英文中被翻译为graceful and restrained。然而, 虽然这种翻译能够充分表达婉约的含义, 但我们很难把graceful and restrained作为一个完整的美学概念来理解, 因而, 经过译介后的婉约失去了它最初的身份, 即作为一种美学风格。针对这一问题, 有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其一, 与英语文学对接, 将“婉约”翻译为euphemism。euphemism有婉转 (宛转) 之义, 在西方文论中, euphemism是一种修辞方式, 英语中的euphemism相当于德语中的der Euphemismus。《Collins German Dictionary科林斯徳英英德词典》对der Euphemism的解释是substitution of a milder or socially acceptable word or phrase for one that is harsher or more unpleasant, 这一解释充分阐释了euphemism作为一种修辞 (美学) 概念的用法, 而milder (较温和的) 包含了宛转与克制之义。euphemism最简明的用法是“Pass away”is a euphemism for“die”。在英国玄学派诗人亨利·沃恩 (Henry Vaughan) 的悼亡诗中, 悲情是有节制的, 死亡蕴含在一系列的想象之中。如他所说, “死亡是空鸟窝, 是锁在墓中的星, 他们都去了光的世界。” (4) 在英语文学中, “婉约”概念与“玄学派诗人” (Metarphysical Poets)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玄学派的特点是通过想象图画、陌生、神秘性的语言甚至强行联系来传达观念, 极尽曲折之能事。十七世纪的玄学派抒情诗, 值得一提的是埃德蒙·沃勒 (Edmund Waller) , 他的名诗《去吧, 可爱的玫瑰》 (5) 以语言的流畅柔美著称。这首诗将心爱的人比喻成玫瑰, 却不说“我”多么爱这玫瑰, 而是说自然美稍纵即逝, 无以永世长存, 如果“她”不接受“我”的爱, 幽闭自己, 只能跟这玫瑰一样黯淡, 枯萎。作者的抒情对象不只是“她” (lovely rose) , 还有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sweet and fair) (fair意指美丽的事物) , 表达衷情而不直露。值得注意的还有诗歌的结构跟韵律, 中间两节句式完全一样, 并使用工整的偶句, 一、三句用一个韵脚, 二、四、五句也押韵。这首抒情诗在内容跟形式上, 都可以称得上是“婉约”的典范了。

附《去吧, 可爱的玫瑰》二、三两节:

Tell her that’s young,

And shuns to have her graces spied,

That hadst thou sprung,

In deserts where no men abide,

Thou must have uncommended died.

Small is the worth

Of beauty from the light retired,

Bid her come forth,

Suffer herself to be desired,

And not blush so to be admired.

其二, 与德语文学对接, 将“婉约”翻译为süβer Friede。süβer Friede一词出自歌德的诗歌《漫游者的夜歌》。歌德的这首诗歌创作于德国古典时期。1786年, 歌德从魏玛出发, 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意大利之游。在这期间, 歌德欣赏了古代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雄伟建筑与纪念碑, 钻研了古代艺术, 并接受了温克尔曼对于古代艺术的理解, 即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自此以后, 歌德的创作失却了狂飙突进时期的情感炽烈, 而表现为感情的高尚与自我克制, 追求宁静与和谐之美。因此可以把歌德的意大利之游作为德国文学古典时期的开端。歌德在这一时期追求牧歌式的甘美与平和, 这种创作心理与“婉约”概念有诸多相通之处。回到süβer Friede这一概念本身, 钱春绮先生将“süβer Friede”译为“甘美的和平” (6) , süβ本义是甜的, 引申为甜美, 甘美, (er为形容词词尾, 不做分析) , 对应了“婉约”的表现形式, 对美好事物 (女性) 的描写与赞颂;der Friede, 宁静, 和平之义, 对应了“婉约”的表达效果, 感情如细水一般绵长而有节制。

以上两种解决方式说明,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并非只是将我们的概念准确地传达出去这么简单, 让西方世界接受我们的传统美学概念需要找寻恰当的方式方法, 其中之一, 便是与他们的文化, 他们的文学艺术传统有效地对接。只有这样, 才能增加他们对于我们文化的认同感。

另外, 生命 (人生) 观念也可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寻求世界表达的重要途径。以“气”为例。“气, 云气也。” (7) 庄子《逍遥游》中有“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说的便是“气”。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将“气”的概念人格化, 道德化。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说:“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 则馁也。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 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这就将“气”与“义”, 与“道”联系起来, 物质性的“气”由精神性的“义”的集结凝聚而产生。《礼记·乐记》中将“气”与“义”对举:“情深而文明, 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其实, 道德的凝聚彰显的是生命的力量, “浩然之气”不单只是一个理性的道德范畴, 而且还同时具有感性的品德。 (8) 很多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都可以还原国人对于人生, 对于生命的基本观念, 事实上, 这种观念具有普世性, 生命感性与道德理性也是西方哲学经久不衰的一个命题。柏拉图提出把诗人赶出理想国, 哲学的地位一直高于文学, 理性凌驾于感性之上是中西方文化共有的特点。不同的是, 在中国, 义气观的形成是个人的自身修养上升为民族品格的过程;而在西方, “上帝”无论是作为“实在”还是“唯名”都深深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 这就使得道德理性始终以先验的方式统摄个人的生命经验。这种异中之同, 同中之异无疑打通了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对外通道, 也符合求同存异这一基本的中西文化交际观。

中国古代讲求诗教, “教之诗, 而为之导广显德, 以耀明其志。” (《国语·楚语上》) “耀明其志”为个人层面, “导广显德”为民族层面。美学、文学的根本指向在于“志”。志者, 意也, 从心, 士声。 (9) 诗教, 即是通过诗 (文学、美学) 的形式表诗人 (圣人) 之志, 以诗人 (圣人) 的心志启发众人, 使众人均有德行。就这一点,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根本基点, 应该是传达支撑中国历史发展与支撑个体生存发展的生命意识与道德意识。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现代意义所在。

在西方世界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今天, 如何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 使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要做的, 是让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失其魅力, 尊重我们自身的文化,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它的现代性问题。就中国传统美学概念而言, 很多概念还没有走出国门, 就遭遇传承危机。例如“风雅”这个概念, 产生于氏族社会礼乐文明之下, 是王权的象征, “临之以《王制》, 考之以《风》《雅》” (班固《东都赋》) 。按照王瑶先生的考证, “雅”是秦声, 秦又是周的故地, 因此雅就是周乐, 是中央王畿的音乐, 因此“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正统高贵的特征。 (10) 晋陆机在《辩亡论上》中说“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 以名声光国”。诸葛瑾、张承、步骘三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 “风雅”是说他们人格操守高尚, 步骘就“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 (《三国志·吴书七》) 。而近代以来, “风雅”却逐步丧失其严肃性, 成为可以附庸的对象, 丰子恺便在《缘缘堂随笔·忆儿时》中将吃蟹说成是风雅之事。以至如今, 鲜有非专业人士知道其来龙去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现代运用中逐步丢失其原本的意义, 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溯源必须是现代性的根本前提, 也应该成为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另外, 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发声, 如何表达自己。显然, 翻译是很重要的一环。首要的, 也是对西方文明报以同样的尊重。西方文明发展到今天, 掌握了世界文化话语权, 肯定存在着一套支撑其发展, 诱发其活力的生长机制。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文化话语一方面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 类似于两块相生相克的磁石, 寻求彼此间的安全亲密距离;另一方面则相当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西方文化话语是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大环境, 因而必须充分尊重并认识西方文明。这种尊重落实到实践层面就是在充分学习与比较中西方文明的基础上, 以西方人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方式传播我们的文明。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才能在西方文化话语之下, 寻求到自己合适的生长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 1985.

[3]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篇4: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中国 左图为四川乐山市犍为县举行成人礼活动,144名年满18周岁的学子身着汉服,行传统的“冠礼”(男)或“笄礼”(女)并领取《成人证书》,宣告自己正式成人。

俄罗斯 俄罗斯人会在孩子中学毕业时举办非常隆重的毕业庆典来庆祝孩子们告别童年,走向成年。而在毕业典礼结束后,女生们都会穿上美丽的裙子,男生们则身穿西服,继续在红场狂欢,他们唱歌、跳舞,表演各种节目,十分热闹。

巴西 里约热内卢,即将年满15周岁的女孩们在一辆粉色的豪华轿车上拍照,准备参加人生的首次社交舞会。参加社交舞会是拉丁美洲传统的成人礼活动之一。

日本 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日本的“成人节”,在上一年里度过自己20周岁生日的“新成人”要在“成人节”这天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庆祝仪式和活动,内容包括地方官员致辞、名人嘉宾讲话,以及“新成人”宣读成人誓约、到神社祈祷、赠送纪念品等程序。仪式结束后,人们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娱活动。

墨西哥 在墨西哥,成人礼是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节日,标志着她从女孩变成女人。这一天,她的家庭要为她大操大办,就像中国女儿出嫁那么隆重。反倒是女儿出嫁时,女方父母就没有什么责任了,只是送一些小礼品给新人,大操大办就变成男方家的事情了。

韩国 在韩国,虚岁20即为成年。韩国成人礼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礼仪的影响,从高丽时代开始就有了分别为男女青年举行“冠礼”和“笄礼”的风俗。成人礼这一天,参加典礼的学生们身着传统韩服,受礼的男子们头戴斗笠,行“冠礼”;女子们将头发挽成髻,插上簪子,行“笄礼”。同时,男女青年还要向来宾们行跪拜,以及“祭”“祝”等传统礼仪。

篇5:十大世界著名节日

圣·帕特里克节

圣·帕特里克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每年的3月17日庆祝,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节日期间人们穿着与圣·帕特里克相关的蓝色和绿色衣服,在街上边游行边听爱尔兰歌曲,全世界每年大概有几百万人会度过这个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巴西最著名的狂欢节,也被称为巴西狂欢节,每年的2月13—16日举行,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街上进行桑巴舞、音乐、舞蹈的游行表演。

胡里节

胡里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人们把颜色用气体,液体,固体来演绎,目的要涂满眼前每一个会动的东西三次以上。

拉托马提纳番茄大战

拉托马提纳节日在西班牙尼奥尔举行,这是一场巨型的番茄大战,人们相互投掷番茄进行节日的欢度,每次拉托马提纳节日都要消耗最少15万个番茄。

威尼斯狂欢节

威尼斯的狂欢节是意大利著名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穿着鲜艳华丽的服装、并带上假面,在街上进行舞蹈表演和音乐会。

满月派对

位于泰国帕岸岛的满月派对是每年人们对于美丽的满月而庆祝的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在帕岸岛的`沙滩上进行庆祝、跳舞。

柏林狂欢节

柏林的狂欢节是每年德国夏天举行的节日,庆祝柏林丰富的文化遗产,节日会再街道上游行,大量的节日参与者穿上各异的服饰在街上进行表演游行,而游行的路线上还有各种美食摊位以供路人边看边吃。

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狂欢节

是一个著名的西班牙的狂欢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参与这个节日,整个狂欢节共15天,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街上,进行艺术和乐队等等表演。

巴兰基亚狂欢节

巴兰基亚狂欢节属于非物质遗产,是拉美洲最期待的节日,人们可以享有四天的文化和民俗活动节日,节日内容包括巴兰基亚人的礼仪与节庆活动,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深受大家欢迎、蔚为壮观的狂欢活动。

春节

篇6:世界节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15日至4月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6日国际牛奶日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0日全**乳喂养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8月的第一周,世界母乳喂养周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10月1日国际老人节

10月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人居日

10月8日全国防治高血压日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20日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5日世界残疾人日

篇7:世界电视日节日

12月18日,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召开的日子11月21日确定为“世界电视日”,以此促进世界传媒事业的发展,引导电视产业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世界电视日的确立是对电视在当今世界的地理传播的范围广大及影响重大的事实的接受,并成为了新媒体威力的又一象征。这样做是为了认可电视在决策中不断增强的作用。电视由此被认可为一种知会、引导和影响公众观点的主要工具。其后果、存在和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

节日意义

世界电视日不仅只是一个庆祝电视这种工具的日子,更重要的是认可电视所代表的哲学。电视是现代世界的传播和全球化的象征。

电视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的生活因为电视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大新闻、精彩赛事、艺术休闲、异域风情……电视成为人们充实自己、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足不出户,便尽知天下事。作为当今世界最强有力的传媒之一,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然而,正因如此,电视在大大增进世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弱小文化面临冲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的电视信息鸿沟,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和声音面临被淹没和被边缘化的危险。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强调,必须找到消除电视信息鸿沟的方法,保持和促进文化及语言的多元化,促使电视为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因此,电视作为国际性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展现多种文化和不同观点,致力于提供公正的信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更好地担负起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维护人类和平的使命。

篇8:幼儿节日活动中的世界公民教育

一、世界节日活动的设计

节日活动是进行世界公民教育的一个很好切入点。苏霍姆林斯基就相当重视节日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在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里提到了众多的节日和纪念日, 如:一年级生“首次铃声节”、毕业生“最后铃声节”、女孩节、歌节、花节、鸟节、新年松树游艺会、无名英雄纪念日、春秋两季的果园周、首捆庄稼节、新粮面包节等。党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 蕴含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 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我们对节日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统整, 要从文化传承和“世界小公民”意识培养的角度进行研究, 选择像复活节、万圣节、残疾人日、盲人日、朋友日、电视日等既有外显的内容, 又有精神意蕴、社会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价值等内隐文化内涵的世界节、国际日, 旨在通过节日教育来塑造符合时代需要的幼儿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 发展文化认同感, 促进国际理解。

如在我们幼儿园中, 为了能让幼儿从小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 我们创设了以“万圣节”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在幼儿园的楼梯底下较为暗淡的地方布置成“鬼屋”, 用黑布笼罩, 平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怖, 让孩子学会坚强和勇敢。楼梯上一张硕大的蜘蛛网更有许多的彩色蜘蛛满布, 孩子们玩弄着各种自制的南瓜灯, 自己装扮的各种模样, 四处搜罗糖果, 感受着节日的快乐。区域设置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节日环境的创设

环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一种背景, 一种支持, 更是一种活动课程。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环境可以分为室内的活动区和户外环境。在环境的创设方面, 要特别注重活动区域划分合理化、活动空间外延化、功能拓展化, 以达到增强幼儿世界公民意识的目标。

(一) 活动区域划分合理化

如何使每一场所 (场地) 既富有游戏性、儿童化等共性特征, 又具有其个性特点以及独特的教育意义与内容, 如何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处场所都能蕴含着教育意义与价值, 都能生成出各种课程活动, 这是我们在重新规划与建设幼儿园环境时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 要培养小小世界公民, 我们要使幼儿园教育环境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节庆课程的一体化。

我们把幼儿园的大厅作为支持课程的第一站。让幼儿一走进园门, 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如世界无车日时的亲子作品展, 世界清洁地球日时的环保小报, 世界问候日时那满墙的来自世界各国的“问候”, 让爱心充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处处感受着文明、博爱、环保、礼仪。

(二) 活动空间外延化

活动室内的活动逐渐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 因此, 要将教育环境从室内向户外延伸, 重视户外环境课程的建立, 不再让教育停留在教室、图片和课本中, 而是积极开发幼儿园环境, 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根据我园的“世界节庆”课程的宗旨, 我们对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与改建, 如围合式的园舍中间加顶后, 营造的国际社区的生活场景, “麦当劳”、“肯德基”、“寿司店”、“糖果屋”、“健足广场”、“火锅店”、“生活一条街”等, 丰富多彩的户外环境, 到处都蕴含着众多的教育因素, 而生长在户外的每一棵草木, 地上的每一粒沙石都能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

(三) 功能拓展化

幼儿园各场地的功能确定之后, 我们发现每一个场所、专用活动室和区角都应当发挥其更大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因此我们拓展了各区域活动功能, 把种种教育因素渗入到区域活动, 将各专用活动室及专用活动场所与幼儿园各级各类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将这些区域的功能扩大化、活动扩张化、形式拓展化, 使它们发挥出了更加强大的作用, 成为我们的又一大教育环境资源。

我们在走廊利用进行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布局, 将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浓缩开拓成了幼儿园的“世界之窗”:美国的“自由女神”、法国的“爱菲尔铁塔”、英国的“伦敦桥”、日本的“富士山”、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马来西亚的“双子楼”、中国台湾的“日月潭”等等, 既有文化内涵又与我们所开展的“世界节”、“国际日”活动相关的地域一一搬进了幼儿园, 成为了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元素, 同时作为孩子们区域游戏的背景, 不仅饱含游戏功能, 还富有教育价值, 更有孩子参与的美化。

三、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幼儿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 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幼儿借助对物质材料的直接操作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探究和对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操作材料的投放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同时, 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积极的动手。教师要精心创设探究性操作活动, 多让幼儿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 真正放手让幼儿活动起来, 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操作活动中萌发。例如:小班“世界问候日”的主题, 我们不拘一格地在教室的墙面上、窗上, 布置了许多各国人们相互问候的图片、场景。每天早晨, 孩子们用自己亲手精心制作的道具、饰品 (发卡、各种帽子、夸张的假发套) 打扮好自己, 或站在幼儿园门口、或站在班级门口, 用五种问候语迎接伙伴们、家长和老师们的到来……当孩子们置身于这样温馨、和美的氛围中时, 他们获得的是成功的感觉, 是心理的满足。

教育者在为儿童提供活动材料时, 需要注重材料开发和选取的多元性和实用性, 以“幼儿为本”, 尽力挖掘活动材料的本体价值和可能价值, 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以此促进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如我园大班进行“世界电视日”主题活动时, 幼儿提出设计一个电视台,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表演各种节目。老师说:“这个主意不错, 那我们怎么布置呢?”一个孩子说:“我们只要用盒子做一个大屏幕就好了”, “在电视里表演还要配上音响、道具、话筒”……随着孩子们的你一言, 我一语, 一个“电视台”表演区就这样诞生了, 孩子们在这样的天地里游戏乐此不疲。

四、多元文化环境的营造

世界公民教育的倡导者纳斯鲍姆指出“世界公民教育是一种通过多元文化教学, 让学习者对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民族、多元宗教、社会边缘团体有所了解和认知, 并能够对它们抱有尊重和理解心情的教育活动, 世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世界意识等观念。”幼儿通过体验不同于自己文化的活动, 体验其中的异同点, 以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我园根据大班幼儿的建议, 创设了集中国文化和艺术教育于一体的“面具博物馆”。孩子们在老师指导和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下, 在了解有关戏剧知识的同时学着用毛笔挥毫泼墨、点画、装饰出各种脸谱, 有京剧的, 还有国外的戏剧脸谱, 孩子们感受着色彩、图案的美, 并佩戴上道具、衣饰装扮好自己进行化妆舞会的表演, 与此同时, 他们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知识。

再如在六一儿童节, 我园中班的孩子则跟着大班的孩子装扮成“蜘蛛侠”、“怪兽”、“公主”、“西游记”等人物形象, 跟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一起载歌载舞, 尽情表演, 与外国志愿者交流互动, 虽然语言不通, 但是音乐和舞蹈是相通的, 孩子们与志愿者们尽情地欢跳, 尽情地歌唱。随处舞动的异国风情共同组成了国际日的美丽风景。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热情的舞蹈、可口的美食、异国的文化中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 了解了日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风土人情, 感受不同的文化气息, 领略世界各国的风采, 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了视野, 更重要的是幼儿从这些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运用了世界公民的知识, 实现了国际关怀的理想。

在幼儿教育中注重世界公民教育, 培养出小小世界公民, 这需要综合多种途径, 设计世界节日活动主题、创设良好的室内活动区和户外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营造多元的文化氛围, 这些都有助于世界公民的培养, 此外, 需要强调的是, 作为世界节日文化传递者的教师, 应该更具有世界的眼光, 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更新重组多元的教育元素, 提升自己的公民素养, 将世界公民教育落到实处, 才能让幼儿真正获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世界各国传统节日】相关文章:

世界各国节日06-13

世界各国的节日05-06

世界重要节日05-11

世界节日风情范文05-31

世界重要节日大全05-15

全世界节日范文05-21

世界五大宗教节日介绍02-22

世界传统医药日05-09

世界各地的节日06-13

世界传统医药体系06-23

上一篇:iso管理体系过程图解下一篇:汕头环境的变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