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2024-04-10

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通用6篇)

篇1: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近年来,太钢集团坚持“质量兴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推进质量提升工作,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和增加了企业效益。今年1月~8月,太钢实现营业收入774.14亿元、同比增长28.31%;实现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加13.54% 加强管理,推进“四个标准化”

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规程、标准化的条件、标准化的操作是太钢质量工作的关键。在标准化流程方面,太钢系统分析目前各生产线的装备优势及不同生产线间产品质量的差异,对现有产品的工艺规范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优化确定重点产品质量最佳、成本最低的工艺流程,并形成标准工艺流程方案。

在标准化规程方面,太钢全面梳理和整顿工艺规程,强化规程内容标准化和执行管理。在原来操作的基础上,太钢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全面进行工艺规程整顿,将所有钢种按内控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要点系统性进行梳理,从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从“有无规程”、“是否有控制项目和参数”、“参数是否有精准的控制目标”、“规程是否具备执行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细化,保证工艺技术文件的规范、量化,使内控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要点中的工艺参数符合钢种特性,特别是关键工艺参数的设定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和可追溯性,创新规程执行和标准化操作管理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工艺管控有效性,确保规程在现场有效执行。

标准化条件是关键因素。太钢要求各工序的原料、装备、仪器仪表及生产组织都要达到和满足工艺操作标准化的要求,上道工序要满足下道工序的质量要求,要找出影响工艺标准化的问题进行彻底解决;要完善生产操作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测量和产品检验过程中质量参数的测量;根据产品特性要求细化原辅材料的企业标准,严格验收原辅材料,为标准化操作提供保障条件。

在标准化操作方面,太钢各岗位严格执行规程,实现岗位六西格玛精益控制,提高规程执行的精度,提高工艺参数执行的追溯性,强化对岗位标准化操作的检查,及时分析评价岗位标准化操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为岗位标准化操作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

2009年,太钢策划并推动“提质量、创品牌”工作,首次确定20个钢种为品牌产品。围绕品牌产品以优化出口产品流程、标准化操作、优化包装和装载运输方案、实物质量对标体系及工艺改进五个项目组为起点进行品牌创建工作的推动,对重点产品进行质量提升和工艺改进,解决品牌品种存在的问题。

围绕品牌建设,太钢进一步梳理、修订创品牌产品工艺规范、工艺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要点,确保其系统性、完整性;对创品牌产品的各类质量记录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围绕提升创品牌产品的过程控制和产品实物质量,太钢确定工艺优化、六西格玛、QC等各类改进项目,实施改进。如H13全线质量攻关,从去年5月份立项攻关以来,太钢进行了5个阶段的工作,分别对炼钢、浇注和锻材退火等工序进行了改进,目前质量稳定,黑斑废品率为零。

今年以来,根据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用户反馈的质量异议,太钢在做好品牌钢种规程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检验分析的管理、操作、规程、制度等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从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太钢推进公司品牌建设,制定了《品牌产品评比办法》和《太钢品牌建设推进计划》,改善出口产品和品牌产品管理流程,优化品牌产品装载方案和强化物流过程质量保障。同时,太钢大力宣传品牌知识,增强员工品牌意识。推进六西格玛活动,精益控制

在工艺管理和操作标准化方面,太钢大力开展岗位精益六西格玛活动,进行六西格玛基本知识和工具的培训,使基层员工了解六西格玛的理念知识和掌握简单图表工具的运用。2009年,太钢通过将工艺优化、质量改进课题、QC管理小组和六西格玛黑绿带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了系统的改进模式。太钢按照解决问题的类型将现有改进方式整合为4个层次的六西格玛改进组织体系,包括质量攻关团队、质量改进承包课题、快速六西格玛改进项目和岗位精益六西格玛控制点(项目),使改进的针对性更强、工具使用更灵活、改进效率更高,全年创效益总额达到7亿元以上。太钢还推荐了10个项目参加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的全国优秀六西格玛项目的评审。

今年上半年,太钢关键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保持稳定,部分产品的实物质量指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进步,如304系冷轧板表面优级品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430冷轧板系表面优级品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均明显好于预算目标。同时,废品率和质量原因非计划品率较上年显著降低,不锈钢、碳钢废品率下降幅度明显。

篇2: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示范引领5企业绿色生产率先达标

在本次会议上, 广州市住建委副主任王宏伟公布了5家率先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混凝土企业名单, 颁发了“绿色生产达标”荣誉证书, 这是广州市首批在2015年7月21日前完成绿色转型升级的预拌混凝土示范企业。据了解, 这5家混凝土企业用了1年的时间完成升级改造, 打造成全封闭绿色环保搅拌站。一是实现了废渣、废水零排放。采用废料循环利用系统, 将可再生利用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分离后再利用, 采用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对混凝土生产污水进行沉淀、回收、循环利用。二是实现了无扬尘排放、无噪音污染。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建立环保型生产线;选用低噪音设备, 增设除尘装置, 实现生产过程无扬尘排放、无噪音污染, 保证了混凝土生产的绿色环保。三是安装并开通了预拌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 确保生产数据实时在线管控。升级改造后, 经专家考核小组严格按照《关于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 进行绿色生产达标考评, 考核评分不低于85分且对应“细则”强制性条款的考核项目得分率在90%以上的企业, 被评定为绿色生产达标企业。下一步, 市住建委和市散办将加大工作力度, 引导企业分期分批进行绿色生产达标工作。

加强管理力促绿色生产落到实处

建材安全是工程质量安全的保证。为解决混凝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低质低价问题, 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调研组赴北京、上海、厦门、苏州、长沙等城市开展调研, 学习各地新的混凝土发展模式, 从原材料进厂到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以及工地施工各环节进行探索研究。同时, 在考核机制上, 研究诚信杠杆, 催生了《广州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 (简称《规程》) 等相关配套制度。

广州市混凝土企业有120多家, 分布不均, 存在“扎堆”现象, 大多数管理比较粗放, 环保设施落后, 粉尘、废渣、噪音处理措施不力, 对转型升级、质量管控带来很大难度。为此, 市散装水泥办采用三大措施, 即健全配套制度、注重示范引导、加强诚信管理等方式, 促进绿色生产落到实处。据介绍, 市散装水泥办组织相关企业召开协调会, 多次组织混凝土协会及专家代表到企业进行现场交流、现场答疑, 解决企业在升级改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加快推进其他企业升级改造的进度, 大力促进企业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与上传系统并接入广州市预拌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 实时上传生产数据、原材料检测数据, 加强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及时发现企业生产问题;同时, 混凝土搅拌车和散装水泥运输车应安装GPS车载终端, 并接入广州市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监管平台, 使企业和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控运输质量。

制定《规程》推进混凝土质量提升

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百年大计。从去年7月起, 广州市住建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广州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 最终目的是以环保为契机来提升质量, 使混凝土企业从建厂选址、选购设施设备到生产管理、物品运输、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整个生产及投放市场的各个环节如同链条一样环环相扣。

《规程》明确规定企业试验室总面积应不少于200m2, 标准养护室面积应不少于30m2, 原材料留样室面积应不少于15m2;要求试验室宜配备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等质量控制仪器设备;并对企业应配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出具体要求。通过严格要求试验室面积及所需配备仪器设备等硬件配置、试验室人员等软件配置, 推进企业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管理不断提升。

《规程》对企业提出了信息化管理要求。即, 要求企业安装生产实时监控系统, 实时上传生产数据、原材料检测数据, 加强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及时发现企业生产问题;同时要求混凝土搅拌车和散装水泥运输车应安装GPS车载终端, 并接入广州市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监管平台, 使企业和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控运输质量。

《规程》还对原材料提出质量管理要求, 规定企业不应选择在3个月通报期内的违规原材料供应商, 不应选择市散装水泥主管机构1年内2次通报违规的原材料供应商。

从《规程》发布之日起, 现有混凝土企业要在两年内 (2016年7月前) 按照《广州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

扶持企业配套政策频频出招

王宏伟在讲话中表示, 充分利用绿色达标考核结果, 以行政和企业诚信评价手段为杠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他强调, 广州市住建委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财政性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工程项目, 优先选用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混凝土企业产品, 并按照混凝土企业诚信评价的情况, 优先选用排名靠前企业的产品。

二是绿色生产考核达标与绿色施工管理挂钩。今年, 市建委修订完成施工、监理质量安全诚信评价工作, 增加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现场诚信评价”。从7月1日起, 将绿色混凝土的生产达标纳入施工管理现场, 引导施工企业使用绿色达标企业供应的混凝土。

三是绿色生产考核达标与诚信评价挂钩。《规程》发布之日起1年内 (2015年7月前) , 通过绿色生产考核达标的企业, 颁发“绿色生产达标企业”荣誉证书, 并从通过考核之日起在诚信评价系统中加30分。在规定期限内 (2016年7月前) 未通过绿色生产考核的企业, 停用“广州市预拌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等账户, 并责令整改, 整改期间暂停供应预拌混凝土用于工程建设。在规定期限内未通过绿色生产考核, 特别对存在粉尘、污水等污染的企业, 将名单通报给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将对搅拌站没有通过绿色达标生产企业实行重点监控。

篇3: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2010年6月以来,武冈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契机,从9个方面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2月,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集中成片,在新村建设中实现节约集约

由于该市地处丘陵山区,原有农民建房较为分散,土地浪费较多,近年来,该市创新农村集中成片建房管理模式,以集中求节约集约。一是实行五个统一。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权属、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分摊成本、统一供地联建”的五统一原则,实施农民集中成片建房,改变了以往粗放的用地管理模式。二是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制订政策,修编规划,广泛宣传,逐步把农民杂乱无序的选址建房,引导到集中成片建房点上建房,使全市农民建房用地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三是严格操作程序。具体按组建专班、规划摸底、调配补偿、统一开发、分摊成本、统一放线、占补平衡、供后监管等8大程序实施。该市共在全市实施集中成片建房点112个,就地安排住房困难户4195户,节约土地1950亩,比分散建房节约土地60.4%,减少受影响的土地面积4000多亩。打造了农村节约集约新模式,被省国土资源厅树为“武冈模式”在全省推广。2010年12月,市长余孝武在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介绍。2011年6月,省委书记周强、省政协主席胡彪等领导相继到该市集中成片建房点视察指导工作,并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整庄搬迁,在环境治理中实现节约集约

该市对地质灾害频发村庄和矿山采空区进行整庄搬迁,集中成片建设新村,对新建村庄场地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合理规划,同时将搬迁后的原村庄用地开垦为耕地。至目前,该市在马坪乡白羊村、罗元村,秦桥乡创新村,文坪镇罗家榜村等村庄,共实施了314户1556人的整体搬迁工程,并将原宅改造为耕地。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节约用地达到198亩,实现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土地节约集约的双赢目标。

拆零并整,在土地整治中实现节约集约

按照“土地整理到位、资金整合到位、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到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位、村庄新建改建到位”的五到位原则,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对项目区内农用地归零并整,达到了“小田变大田、机器能下田、土地能流转、农民能挣钱”的农用地节约集约目标。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项目区内零星院落进行拆零并整,统一重建在集中成片建房点或归并到中心村,同时对中心村实施内部整治,以实现农村村庄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仅2010年度该市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3个,规模面积达13390亩,新增耕地2443亩,其中实施村庄拆迁归并院落5个,内部整治村庄1个,共新增耕地160亩。

控制总量,从空中地下求节约集约

为确保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发挥最佳效益,该市出台各种政策,引导建设用地向空中、地下发展,用地从粗放逐步走向集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等一些列文件,限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规模,对工业项目建筑率未达35%的部分按闲置土地处理。同时鼓励修建多层厂房,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在房地产用地中,符合条件的尽量鼓励修建高层建筑,严格把握容积率,对修建高层建筑的项目10层以上的部分给予税费、政策等方面的优惠,现全市已建或在建高层建筑25栋,仅此一项节约土地400多亩。同时引导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55处,大幅缓减了城市用地压力。

内部挖潜,从存量土地中找节约集约

近年来,该市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努力盘活存量土地。一是将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处置、法院判决涉地资产处置等存量土地全部纳入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统一交易,显化了存量土地效益。2008年以来,存量土地交易额达2.4亿元,为企业及财政积聚了资金,同时缓减了该市用地压力。二是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一方面,通过征收土地闲置费,督促企业按时开工建设,防止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对被认定的闲置土地,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无偿收回、协议收回和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处置方式进行处置,对依法收回的土地统一纳入土地储备库,适时投放市场。近几年来,该市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260亩,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关闭整合,

在矿政管理中实现节约集约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以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提出了禁采区关闭、限采区收缩、开采区聚集的方针,合理调整矿业权,以煤矿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了矿产资源关闭整合工作。对原勒石煤矿、姚家湾煤矿等9家资源严重损失和浪费的煤矿进行关闭,将其余的25家煤矿整合至18家,进行技术改造,煤矿开采回采率由整合前的70%-75%提高至整合后的85%-90%,煤炭资源增产8万吨/年。对224家非煤矿山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布局,对开采规模不达标、布局不合理的51家粘土砖厂、32家采石场实施关闭。2010年该市141家非煤矿山企业年开采总量达710万吨,实现了矿山数量减少37%、年开采总量提高了58%的目标。

严格执法,堵住节约集约大漏洞

以执法促节约集约。一是创新法院提前介入机制。国土资源部门向违法者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由法院对违法行为采取扣押设备、司法拘留等强制手段进行制止,有效地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实施两个“三停”。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的,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对违法当事人采取 “停职、停薪、停止工作”的“三停”措施;对矿产违法行为,采取“停火工品、停税费票、停电”的“三停”措施,加大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2010年以来,该市共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22起,强制拆除违法建筑3宗,司法、行政拘留7人,扣押设备15台次。

宣传造势,形成节约集约大氛围

制定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宣传工作方案》,对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举办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万人签名活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颜学毛,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谢景峰,武冈市委书记王春生、市长余孝武等领导亲临现场签名。创办了10天一期的简报,向部、省、市创建办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知识演讲赛和抢答赛。向全社会发放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倡议书和宣传单。国土资源报、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对该市的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矿法宣传日”等法制宣传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手机等手段,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知识进村入户下矿,家喻户晓。形成了“寸土不弃、寸土必惜、寸矿必惜”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良好氛围。

明晰责任,形成节约集约新机制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武冈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国土资源监管问责试行办法》,规定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村主要负责人的监管责任,并明确了问责方式和问责情形。同时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纳入了全市干部考核范畴,实行一票否决。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与各村均签订了节约集约工作目标责任状,就新村建设、执法监察、工程建设、土地闲置、矿山整治等工作进行监管,明确了市对乡、乡对村的责任追究情形和方式。

篇4: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中出现的甄别优与劣的现象,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如重在给学校下结论,排座次,忽视了评价对学校发展的激励作用,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公布,也没有给学校二次整改的机会;有的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效能,无法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等,这些状况的存在,自然也谈不上有质量的教育公平。针对这种情况,沂南县教体局从2012年开始, 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以效能为主的县域教学评价改革。

一、以效能为主的县域教学评价改革的意义

1.创建优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沂南县教体局着重在提高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科研意识上下工夫, 进行了探索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尝试,指导和调控基层学校和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县域内各类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县教体局把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教研工作评价机制作为探索改革的义务,同时不断吸收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创新评价方式,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制度保障。

2.总结县域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沂南县教体局紧紧围绕教育的中心工作,带领广大教干教师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积极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教育事业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沂南县的教学工作和教研科研工作成绩尤其显著, 2012年,沂南县教研室被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机构先进单位,沂南县教体局被评为山东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总结和深化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的经验,需要教育科研课题这一平台的支持,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评价机制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13JG094) 被省规划办确立为省重点课题,我们开展了改革的持续研究试验。

二、以效能为主的县域教学评价改革基本策略与经验

1.评价标准:在传统评价标准基础上,突出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不像传统评价那样关注现实的结果,更多的是关注评价对象的变化幅度。沂南县的做法是在传统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增值评价标准———不仅看现在,而且看过去的原有基础。教体局教研室在对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时,除了分析各个学校的班级三率外,还要标注各个学校班级上一学期的评价情况,并分析变化幅度,同时计算出标准差, 标准差是单列的,显示各个学校和班级的进步幅度,同时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当然,增值评价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有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动性较大,这个学期跟上一个学期相比, 班级人数和学生基础都会有一些变化,这就使增值计算失去某些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学科考试难易也会影响增值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所以在增值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变化、班额大小及变化等。

建立分级管理、动态变化的升降级机制是我县开展增值评价的第二种形式。最近几年,沂南县教体局为了更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激发后进学校的上进心和前进动力,体现增值性评价的优势,将全县中小学分别按照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分为三个级别,以初中为例:A类10所学校,B类8所,C类6所;每个级别分别奖励。每三年根据各个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成绩调整三级学校的名单。这样的评价形式,不单纯看学校的现有水平,而是全面考虑学校原有基础,比起传统评价,更客观,更有激励性。

2.评价指标:在常规评价基础上强调特色化评价

以效能为主的县域教学评价,除了重视增值性评价外,也非常重视效益评价,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发展,这种发展, 不光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更能实现学校发展的 “特色化”。

在传统教学评价里,评估标准是由评估组织单位统一订制的,评估检查什么,如何评估,都是组织单位说了算。在对学校的评价评估中,忽略学校的差异,用“一把尺”去衡量会带来很多负效应,限制了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扼杀了学校办学的个性,造成了学校办学无特色,千校一面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沂南县教体局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如初中教研室在2014年的教学视导中,将视导评估内容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其中发展性目标主要是学校的特色化管理项目,包括学习管理、教师管理、校本教研、教学质量管理、常规检查等方面有本校特色的地方,由学校自主申报,教研室组织审核、监督、评价,视导时按比例列入总成绩。与初中教研室一样,小学教研室在特色化评价中要求各小学在常规教研中体现特色,在评价指标中,将常规管理中“学校特色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检查内容。

在“特色化”这一评价指标的“指挥棒”下,沂南县各中小学特色化管理异彩纷呈。在教师专业发展、常规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走出了带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发展之路。例如在教学监控方面,沂南三小建立了学生学习习惯监控制度,不定时的开展课堂习惯巡查,有常态的课堂合作学习评价,有阶段考试习惯评价等,通过创设课堂学习巡课记录、合作学习评价手册、考试习惯评价表等,有力地促进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究方面,沂南县苏村镇初级中学一直坚持话题式反思研讨活动,学校教科室每周在网络教研平台设立一个话题,教师围绕话题展开研讨,此项活动曾经得到市教研室肯定并在《沂蒙教育》封面介绍。在教学改革方面,沂南四中的主题学习以大容量、高效率形成了该校语文教改特色。 2015年4月12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协调会暨第13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上,沂南三中的国学教育,因为在传承国学经典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本次会议上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授予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称号,是本次会议被授牌的全国仅有的两所学校之一。在常规管理方面,沂南二小立足“自主课堂”,“相约星期三”教研重点进行先周备课研讨和当堂达标研讨,流程是周一、周二自主备课———周三集体研讨———周四修订———周五提交课堂达标作业———周日印刷。同时还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问题研讨。“相约星期三”教研活动的开展,使集体备课成为需要,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发展的平台。 沂南一小在全县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集体备课进行改革,以提炼“优质问题”为抓手,围绕“优质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途径,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沂南县里庄小学依托县网络教研平台和先进的网络媒体,与现有的“案例研讨”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整合、优化,探索出一条既实用又轻松的集体备课模式,即博客备课新模式。

3.评价主体:以教研员与学科专家为主,组织多主体评价

过去,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主要包括县教体局教研室的教研员和部分学校的教干。实施以效能为主的县域教学评价, 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效能评价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评价,单纯靠部分教研员和部分教干,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无法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针对这种情况,沂南县教体局在对学校的评价中,强化多主体评价,除了有教研员和教干参与外,还将学校自我评价、被评价学校的教师、被评价学校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实现多主体评价,让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

以被评价学校的自我评价为例,沂南县教体局非常重视学校自我评价,努力为学校搭建自我评价的舞台,并将其纳入评估体系,其主要措施有:一是组织教师论坛、校长论坛、教科研论坛等,通过论坛活动,总结和反思教育教学得失,交流教育教学经验。2014年,沂南县教体局分别组织了校长专业发展论坛、骨干教师论坛、教科室主任论坛,对学校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在教学视导和听评课活动中,重视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在教学视导中组织的听评课活动,教体局将各个学科教研组的反思和评议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三是组织团队磨课。2014年,教研室根据学科情况,组织了多个磨课团队,在磨课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互评,提高了专业素养;四是被评价学校的自我量化。 在接受教研室的统一检查之前,被评价学校首先填写“自评量化表”,对本校的教学工作情况全面反思和梳理,这样既便于学校总结得失,也防止检查中漏掉一些重要的工作。

4.评价内容:重视全方位评价

过去,教学评估多侧重于升学考试中涉及的文化课,其他技能学科很少涉及,沂南县教体局根据本县实际,对中小学阶段部分技能学科或活动学科开展每年一度的技能抽测。抽测涉及的学科范围包括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大语文活动、地方课程、活动课程、校本活动等。抽测内容改变传统的书面测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和答题能力,而是着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作技能、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在形式上,根据抽查的内容不同,采取灵活的形式,如音乐采用师生现场谈话问答及即兴演唱歌曲的方法,体育采用现场活动的方法,美术现场抽签作画,信息去机房完成相关操作,大语文则采取答辩、演讲、答题等形式,校本课程则根据本校有关课程要求和课程纲要进行。

5.评价形式:定期视导基础上增加随机评价、二次视导

集中视导在教学工作中十分必要,但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有些学校不重视平常的教学工作,而是应付一年一度的检查。 检查完了,一年的工作就结束了。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沂南县教体局建立和完善了教学随访评价制度、二次视导制度和现场测评制度。

随机评价制度就是不和学校打招呼,教研室组织评价人员直接进入学校,开展随机检查活动。如随机听课,开展推门听课活动,随机抽查学生作业等,随机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

传统的评价评估模式是一次性的定论。评价结束后,打出分数,然后公布分数,就意味着督导工作结束。这样做,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没有多大指导意义。视导过程中,我们采用螺旋式操作规程,即在原有视导基础上,实施二次视导和多次视导, 如首次视导分数较低的部分学校,在首次视导后,我们提出整改意见,进行二次视导,二次督导分数计入视导成绩,但不高于首次视导合格的学校。

6.评价手段:引进在线评价和录像评价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 +”这一概念。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各个传统行业。教育也不例外,传统的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面临着重大变革的需求。沂南县教体局审时度势,及时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作为评价手段引入教学评价中。

2014年,沂南县教体局就组织了教师网络视频课活动, 全体教师每人录制一节课,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个人空间,教研室在视导时除了现场听课外,还随机抽取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的录像课,作为对学校课堂工作的评价依据。这种做法, 不仅减轻了视导工作的负担,而且上传到网络空间后,全县教师都可以观看,大大拓展了教学教研的空间。

2015年初,县教研室举行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教研活动、教学管理及教学常规材料展评活动。展评活动采取了一种崭新的形式———教研活动视频展评。每个学校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轮流上台展播本校本学期开展的3次教研活动视频,并作同步介绍。同时,县教研室还配合上级教研部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录像教研和网络评课活动。网络在线评价和视频评课提高了教研评价的效率,突破了时空限制,这种评价形式开启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革命性变革。

7.评价措施:重视整体评价

以教学成果的评价为例,过去评选教学研究成果,差不多都是着眼于成果本身,往往忽视了成果的效益和实践价值。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引导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开展研究非常不利。沂南县教体局改变了教学成果评选的策略,评价成果不单单看成果本身,也看成果的推广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从2013年开始,该县在教学研究评价中新设立了教学创新奖,按照优秀教学奖名额的5%推荐。参评主体可以是单位、团队,也可以是教干、教师个人。评价中不仅关注成果本身,获奖者还需获得市级或县级优秀教学奖,重点对学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研、班级管理、学困生培养、特长生培养、课程研发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和成果进行奖励。评选采用学校推荐、全县初评、考查答辩等方式。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对创新成果特别突出者同时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就将成果的评选和成果的综合效益结合起来了,有利于校本研究的开展。

篇5: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要求, 彰显了党对青年群体的高度重视、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高校是青年汇聚、青春飞扬的殿堂, 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摇篮, 理应率先学习、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关心、关爱青年大学生, 以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自觉坚定地推进青年工作。

关爱青年成长成才, 就要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精神旗帜

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集中、学术思想活跃、文化活动频繁的地方, 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 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 要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教育青年、引导青年、鼓舞青年, 就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高校要主动把自身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重阵,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有效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

为此, 高校要坚持以思想育人为先导,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 高校党委班子要定期研究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 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强化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和讲评, 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项要求都落到实处。与此同时, 还要从制度上明确宣传、教学、共青团、就业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持之以恒地引导青年自觉践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教育工作为抓手, 通过德育课程和学科渗透, 有效地把握、疏通、占领、拓宽了课堂主渠道的传播功能。学校还注重将普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辐射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引领大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由我校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社会主义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等六大理论社团, 齐头并进, 持续联合开展以“学理论、读红书、跟党走”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和学习交流活动, 已经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 成为青年学子进行自我思想教育的先锋军、示范者和引领者。

关爱青年成长成才, 就要鼓励青年增长知识本领, 把学风建设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工程

重视学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每所高校都应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 一如既往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保持青年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转换教学机制, 增强青年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强化管理、严明奖惩, 以制度上的规范增强青年学习的约束性;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风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对青年学子的示范性;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位, 增强环境育人的渗透性, 从而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 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新思想、新知识, 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在学风建设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重点把握四个环节——学习、思考、应用、创新。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团组织、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宿舍等活动, 引导学生在学习结构上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方向知识的有机融合, 在学习内容上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在学习方式上更加多渠道、多方向、全方位。通过设立本科生导师制、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强化思维方法培养等, 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 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目前, 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为主撰写的《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种粮行为与种粮政策》3部专著先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其中一些观点还成为全国“两会”提案的依据,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强化就业指导课, 邀请各行业精英到校授课;鼓励学生兼职、实习、创业;定期举办职业规划和才艺技能设计比赛等, 激励青年学生注重个人影响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领导能力等的培养,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提升知识价值。通过重视大学生个性培养、不断优化实践课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 不断探索提高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近年, 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竞赛中, 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70多项 (次) 。

关爱青年成长成才, 就要激励青年矢志奋斗拼搏, 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近年, 高校逐渐形成了以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 使一批批大学生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然而, 与如火如荼的社会实践活动相伴而来的则是如何提高实践的实效性这一重要课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始终坚持以实践育人为基石, 在引导广大青年作贡献、促和谐的同时, 也在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新路子。一是突出实践目标层次化。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 将大一新生、大二学生和大三以上学生的社会实践目标分别确定为“接触实践, 走近社会”“理解实践, 提升专业”“依靠实践, 学用结合”等。二是探索实践活动项目化。每年定期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创意征集活动, 在确定活动主题的基础上, 面向全校公开征集立项, 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 通过公开评审答辩确定实践项目及团队, 并对立项团队进行实践前的集中培训、实践中的跟踪指导和后期成果的评价反馈。三是力求实践活动多样化。通过参观访问、政策宣讲、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科技服务、科研创新、勤工助学、挂职锻炼、就业见习等多种形式, 将实践活动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相结合, 使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形式更加灵活, 效果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的实践摸索换来了可喜的成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由于活动内容丰富,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学校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被团中央网站报道50余次。

“时代开启崭新篇章, 使命需要挺身担当。”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会点, 高等教育所肩负的人才强国使命任重而道远。在人才培养职责的履行中, 高校必须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构建全方位、长效性的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才能真正做好党的青年工作。

作为一所刚刚完成更名合并的大学,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和“育人为本, 德育优先”等理念, 在学习中探索, 在探索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关爱青年成长成才, 就要锤炼青年的优良品德, 把诚信教育作为财经政法类人才培养的第一标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 其前提就是诚信。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诚实守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财经政法类高校肩负着培养财经、政法类人才的重任, 所培养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走向, 这就对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诚信的知行统一。因此, 财经政法类大学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第一标准, 引导学生在学习、交往和工作中把诚信认识、诚信情感与诚信信念结合起来, 养成诚信习惯、坚守诚信品质, 以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走向社会、赢得发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 将“诚信建设工程”先后列入学校“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统筹部署和规划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学校牢牢抓住新生教育、日常教育、朋辈教育、纠偏教育、毕业教育五个环节, 深入开展学术诚信、考试诚信、生活诚信、网络诚信、就业诚信、还贷诚信等主题教育活动, 除课堂教育外, 还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诚信签名、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生诚信教育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定期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 及时掌握反馈、纠偏指导。这种做法不仅激励了大学生的自觉诚信和自为诚信, 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篇6:太钢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质量强省领导组副组长巨宪华主持会议;省质量强省领导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通报有关情况,并就近期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质量强省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张建欣副省长指出,近两年来,山西省结合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实际,围绕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和提升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先后制定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山西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明确了全省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建立起对各市人民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机制。2013年5月又专门召开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大力推进质量强省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省质监局作为质量强省领导组办公室,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张建欣副省长就下一阶段质量强省工作强调,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更要进一步加大质量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深入推进质量基础工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推动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全省质量总体水平。

常高才局长通报了近段时间质量强省工作情况,并就落实2014年行动计划需要重点抓好的任务提出4点要求。一是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年度工作目标;二是要将质量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内容,细化工作,落实工作任务;三是要及时将本行业、本部门质量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工作进展等情况报送省质量强省领导组;四是要建立落实行动计划的工作责任制,强化检查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下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古诗苑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