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2024-05-11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共8篇)

篇1: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对于任何政府来说,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决定自身盛衰兴亡的基础。在当代社会,人民群众是划分为阶层、界别、地域、团体的。作为人民政府,正确处理与各阶层、界别、地域、团体的关系,及时解决彼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和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6年3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见面时,特别强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净化政治生态、理顺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腐败丛生,政治生态恶化,市场秩序混乱。一个直接的重要原因,是那里的政商关系出了问题。有的政府官员与私营企业主过从甚密,“勾肩搭背”。凭借这样的关系,官员进行权力输送,以权谋私,完成权力“变现”;商人进行利益输送,借权谋利,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不良的政商关系和权钱交易带来的腐败,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理所当然,党和政府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打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为。然而,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又走上另一个极端。他们对商家敬而远之,该办的事不办,生怕被冠以“权、利输送”之名;商家到政府部门办事时,“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却难办了”。不论是官的乱作为还是不作为,都是政商关系病态的表现。从根本上说,它是封建社会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那种旧式政商关系的延续,必须坚决摒弃。在“破”的同时,应“立”起健康、科学、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是作好“亲”“清”二字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二字。之所以首先讲“亲”,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其中就包括全心全意为经商办企业的这部分人服务。政府官员对人民必须有“亲”的情感,绝不可对民营企业家不理不睬,对他们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要懂得亲商、安商、富商。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凡事须有度,交往有底线。政商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不能超越“清”的底线。彼此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那种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只讲“政”一方不行,“商”一方也必须相向而行,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论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其他经商者,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都应该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事,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时俱进,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有了这个基础,“亲”“清”二字文章就好做了。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只要政商双方都按照“亲”“清”二字去做,新型政商关系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来。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保障。这是历史经验的启示,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其基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应把“亲”“清”的成熟做法固化为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努力搭建有利于商家发展的平台,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优质服务赢得商家的信赖;坚决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政府各项廉政规则,自觉斩断与商家的各种非法利益链接,杜绝权力寻租,建立起纯粹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作为商家,要把政府当成“娘家人”。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通过法制渠道反映和解决。如果遇到政府人员故意刁难和不作为,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内控制度,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有了健全的法律制度,新型政商关系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发展下去。

篇2: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政商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是政府和市场、权力和资本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用“亲”“清”二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型政商关系,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交往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现实遵循,对于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态、构建公正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亲商、安商、富商,是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干部同企业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往是经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这种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决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那种关系,也不能搞成西方国家大财团和政界之间的那种关系,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关系。否则,领导干部就会在“糖衣炮弹”面前落马,就会不自觉坠入危险的“温柔乡里”,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从已查处的案件来看,无论是为儿子未来着想而大肆受贿的刘铁男,还是急不可耐地与房地产大亨搞权钱交易“飞蛾扑火”的王敏,给钱办事、办事收钱、被“朋友”拉下水的廖少华,无不倒在与商人的不当交往之下。可见,把政商关系变成权钱交易的利益同盟,逾越了公与私的界线、法与纪的红线,党员干部就会被侵蚀,党风政风就会被污染。对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畸形的政商关系,容易导致权力寻租,或许一些企业和个人一时会从不公平竞争中获益,但靠此发财的企业绝不可能长久。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一些涉案企业尽管曾经风光一时,但最后都水落石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营陷入困顿,企业家被追责,甚至沦为阶下囚,代价巨大。这是政商关系不清的危害。政商关系“不亲”,其危害也不可小觑,这些年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对政商关系的正确认识,对正常的政商往来顾虑重重,甚至做“冷面人”,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常来访,如临大敌,避而不见,或者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搞“缓作为”“软拒绝”“打太极拳”,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对民营企业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直接恶化了当地的营商环境。这些干部躲商、惧商甚至抑商,给正常政商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耽误了发展,延误了机遇,后果同样严重、影响同样恶劣。

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要“亲”“清”,充满了辩证法的深刻性,针对时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开出了对症的药方。构建“亲”“清”关系,对政商双方都是一场新的考试,需要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同向发力、各守其志、合力推动,真正做到各安其道又并行不悖,有交集而无交易。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地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清”就是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如果遇到政府工作人员故意刁难和不作为,应当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际上,“亲”“清”的政商关系并不像某些党员干部与社会舆论所认为的那样难以把握与践行。“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同志,在干事创业、真诚坦荡中很好诠释了“亲”“清”二字。一方面,他真心与企业家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廖俊波把“接待真心真意、交流专业专注、服务贴心用心”作为招商“秘诀”。有外地客商来,他必亲自赶到车站、机场迎送,亲自陪同、讲解、考察。甚至就连投资商的父母生病,都要帮带着去医院。对于当地的企业家,他也敢于当“肝胆”,做朋友。当农民企业家刁桂华,因遭人构陷,企业陷入生死劫之际,他冒着大雨到企业了解情况,帮着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企业很快起死回生。这不就是“亲”吗?但另一方面,廖俊波始终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面对刁桂华过春节送上的一只表心意的土番鸭,他笑着谢绝了。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清”,对于家人也时时提醒,多次和妻子说,咱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廖俊波的言行不就鲜明地诠释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处理政商关系的“亲”与“清”吗?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以廖俊波为榜样,以无私的情怀、担当的精神,自觉履职尽责,以“亲”激发起发展的勃勃生机,以“清”保持好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对于企业家而言,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是大势所趋,试图通过在政府官员中寻找“保护伞”,通过寻租,以行贿换资源、求发展成本太大、风险太高,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策和光明大道。企业家要自设底线,树立“底线意识”,明确法律的“高压线”不能碰,道德的“警戒线”不能违,要勇于放弃眼前需要通过权力寻租获得的短期利益,追求长远利益,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要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练好真功夫,以过硬的业务和服务赢得市场,而不要靠邪门歪道找出路。企业只有自爱才能保安全,只有自强才能真发展。

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关键还是要靠改革。一方面,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努力消除寻租腐败机会,从源头上防止围绕“权”和“钱”滋生的腐败。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建章立制,通过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规范企业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基本制度建设,引导各类企业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要尽快推出领导干部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厘清责任边界,明确责任内容,以督促检查倒逼干部干事,干成事,并干净干事。要出台奖励“为官有为”的制度规定,激励干部主动帮助企业家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科学细化量化政策措施,积极化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激发发展的生机活力。

如果说强力反腐是“破”,那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立”。面向未来,我们要树立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坚持反腐败劲道不松,力度不减,净化政治生态,净化经济发展环境,让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更加清朗,把扭曲的政商关系扭回来,让“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在反腐败的强大助力下牢固地“立”起来。

篇3: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

在我国, 教育学界一般认为“教育”二字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雄而教育之, 三乐也”一句……实际上, 古代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时, 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因此, 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现在我们采用这样的定义, 教学是在我国教育目的规定下, 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任一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 中国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长期受传统人伦精神及儒学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 师长的地位和权威不容置疑。“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等论述表明了师道尊严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尊重博学多才的老师并维护其权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无可厚非。然而, 仔细研究后发现, 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很容易导致教师权威式领导方式以及强硬专断型的教学方式。基于此类师生关系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 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教师一味地把“道”传给学生, 把“业”授给学生, 单向生硬地灌输知识给学生, 学生规规矩矩地虚心接受, 很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交流, 或者偶尔学生回答问题的简单双向交流, 几乎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和争论, 也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里就表现为老师只重注把海量的英文单词和语法规则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去记忆, 并辅以一些脱离实际的语言练习, 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点, 却没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语言交际的能力, 即所谓的“哑巴”英语, 传统英语教学中正好缺失了英语教育的精髓。然而, 在大学里, 英语教育并不是以考试升学为目的, 而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实际运用语言交际为目的, 因此转变教师角色及功能, 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必然努力的方向。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构建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 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高原则。

1.师生在人格上应该建立一种尊师爱生、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平等民主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 而且更是师生在理想、情感方面的动态交流过程。学生不是无生命的物体, 而是有认知、有感觉、有精神需求、会思考的高级生命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他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欣赏, 他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对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做出迅速反应, 认真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环境的创建以及语言交际活动本身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他们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娴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更应学会一种民主的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 即教师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 注重学生集体的作用, 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 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手和促进者, 以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鼓励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心和参与精神,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

2.在教学内容上师生之间是“授受”关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往合作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两种类型。传统教学中人们很容易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事实上, 以培养语言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交际语言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 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教学中很多交际活动和任务是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报告等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来实现的。因此多向交往类型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重新调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及地位使多种以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有效英语教学方法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我始终认为语言的教学应该培养学习者在各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下能够自如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事实上,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意味着通过听说读写等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论述能力以及各种语言策略。很显然, 语言交际能力离不开对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娴熟掌握, 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惠菊, 齐静怡, 张洪波.公共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姚本先.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篇4: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关键少数”,在现代化建设中,他们担负着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任。在政商关系结构中他们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因此,他们的“亲”“清”关系规范,构成新型政商关系的经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在与民营企业家坦诚交往、真诚服务与排忧解难的积极作为中,获得亲近感,增强亲和力和认同感,使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落地、落细、落实;“清”,就是要在与民营企业家保持纯洁关系、公正廉洁、秉公用权、阳光施政中赢得公信力,增强其获得感和信任感,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这里强调的是领导干部既要亲近民营企业家,又要保持清白。民营企业家是政商关系的重要基础和坚实主体,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与生力军,他们的“亲”“清”关系规范,构成新型政商关系的经纬线。对他们来说,“亲”,就是要在务实求真、诚信交往、建言献策中亲近党和政府,支持地方发展,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清”,就是要在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恪守道德、履行社会责任中,清清白白地做事,堂堂正正地经营,提振企业形象,促进经济发展。这里,强调民营企业家既要亲近党和政府,又要洁身自好。“亲”体现出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共建共享理念,“清”体现出纯洁、干净、公正的政商互动关系品质。如果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各自遵守自身的“亲”“清”关系规范,经线和纬线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协同运作、一体联动,就能够形成以“亲”“清”关系为纽带的政商良性互动关系,构建出风清气正、公正廉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和谐高效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归根到底要靠法治。通过健全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维护市场秩序的各项经济法规及《企业法》,规范好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为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亲”“清”行为规范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促使人们养成自觉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打破“关系思维”的思维定式,遇事不再去“找关系”“疏关节”“托人情”,而是依法行事、依规办事,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破解矛盾、化解难题。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当前,应当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体系,进一步理清党和政府的权力边界,制定权利、义务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实现政务公开透明,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使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斩断政商之间相勾连的各种利益链条,消除政商之间不正当的交往与利益输送漏洞,为政商正当交往提供可操作的、规范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政策体系架构,使“亲”“清”关系规范获得深厚的社会现实土壤(制度支撑)与广阔的生长空间。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还要加强道德建设。当前,尤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官德与商业道德建设。官德即做官的道德,它不仅关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人自身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与品性状况,而且关乎包括政商关系在内的整个社会风气,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对社会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等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构成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商业道德是商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要求与行为准则,它对政商交往行为、政商关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商业道德可优化政商关系生态、滋养政商交往、匡正不良风气、规范商业行为,成为涵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精神营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所以说,加强商业道德建设对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大有裨益。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势而为,以“亲”“清”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既可破解当前政商关系上的实践难题,又可开辟政商关系的新境界,有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助推中国社会发展的航船行稳致远。

篇5: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

第一条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政商关系“亲”“清”互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结合党纪法规和广东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政商关系,是指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 本意见所称新型政商关系就是“亲”和“清”。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接触交往,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多关注、多交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清”就是同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的关系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对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而言,“亲”就是积极主动同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投身地方发展;“清”就是洁身自好、守商规、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第四条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应当防止“亲”而不“清”、官商勾结和“清”而不“亲”、为官不为,做到政商之间既“亲”又“清”,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健康成长。

第二章 优化政务服务

第五条 公正平等对待非公有制企业。机关单位应当保证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我省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走在前列。

第六条 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机关单位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细化相关配套措施,保持政策稳定性,强化政策落实督查,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让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增强发展信心。

第七条 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机关单位应当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强化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确保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

第八条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机关单位应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精简涉企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行多证合一、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等,方便企业准入;实行首办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结果反馈制,提高服务企业办事效率;开展明查暗访,加强行政效能监督。

第九条 改进政务服务方式。机关单位应当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涉企数据平台和信息整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以网上办事大厅为龙头的省市县镇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

第十条 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机关单位应当全面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制定涉及非公有企业及其经营者重大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或者作出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决策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意见;非公有制企业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拨付应当全程公开、决策透明、网上公布、公平公正。

第十一条 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企业负担情况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国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措施,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制定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中介服务收费标准;精简评估事项,防止重复评估。

第十二条 畅通非公有制企业诉求渠道。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相关职能部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定期沟通互动机制,充分发挥“12345”热线电话等平台作用,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对企业诉求属于本级办理的限时办结、需要上报的限时报出、不能办理的限时告知。机关单位和行业协会应当支持企业涉外应诉。司法、执法机关应当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第十三条 推行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领导干部应当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钩帮扶机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经批准,可以应邀参加企业符合规定的各类活动,可以按照有关差旅规定在企业所在地用餐或者由企业按照当地公务接待标准提供工作餐。

第三章 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交往中,应当以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为准绳,不触法、不越纪、不谋私,不得利用权力影响和职务之便从事下列行为:

(一)收受企业及其负责人红包、礼金、礼品、消费卡、奖品、奖金等财物;由企业及其负责人支付应由单位或者个人负担的费用;以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名义向企业及其负责人筹资、借款、借物;以提供中介服务为名向企业及其负责人收取费用或者其他好处;

(二)接受企业及其负责人邀请,违反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或者接受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三)接受企业及其负责人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四)默许、纵容、包庇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企业谋取利益,以及违反规定与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发生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违反规定安排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到企业任高级职务或者挂名领薪;以本人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名义参股或者持有非上市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

(五)滥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为企业及其负责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干预和插手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妨碍企业健康发展;玩忽职守,损害企业合法利益;

(六)对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募捐;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政府采购、证照颁发审验、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市场监管、工商管理、税收征管、金融贷款以及财政补贴等环节吃拿卡要和政务服务不作为、慢作为;

(七)其他违反党纪、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十五条 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与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交往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情形的,应当事先报告或者主动申请回避;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有关机关应当根据规定直接作出回避决定,拒不回避的按照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各类党组织应当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在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交往中,不得为谋取非法利益从事下列行为:

(一)给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二)赠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企业股份及其他资产,或者为上述人员代持企业股份及其他资产;

(三)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理财;

(四)以赌博或者其他形式向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

(五)以不正当渠道或者非法手段影响机关单位干部人事任免、公共决策、公务执行;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四章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第十七条 开展全民廉洁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公职人员廉洁从业教育、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廉洁从商教育,加强案例剖析警示教育,强化廉洁典型示范引导,形成廉荣贪耻社会氛围。

第十八条 建立守廉激励和失廉惩戒机制。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和不廉洁企业及其负责人“黑名单”制度,推进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对于廉洁记录良好的企业,予以表彰、鼓励、扶持;对市场经济活动中有行贿记录的企业,依法依规限制其有关经济活动;对不廉洁企业或者有行贿记录的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在相关规定期限内不得授予政治荣誉或者给予政治安排。

第十九条 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引导企业遵循《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防治腐败工作指引》,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坚持依法经营,信守廉洁承诺,推进行业自律,培育廉洁文化。

第五章 强化监督执行

第二十条 加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第二十一条 依法依纪整治对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其合法权益不予保护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第二十二条 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与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交往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第二十三条 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于涉及官商勾结、为官不为等问题线索的实名举报应当优先办理、100%核查,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办理情况。

第二十四条 尊重广东历史和省情,落实“三个区分”,把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中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握好执纪执法的政策界限。

第二十五条 细化容错纠错办法,建立容错提出、受理、审议、界定机制,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六条 司法、执法、执纪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应当依法维护涉案企业合法权益,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不得违法冻结企业账号、查封企业账册、堵塞企业资金流通渠道、发布影响企业声誉的信息以及作出其他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党委(党组)、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应当担负起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

第二十八条 坚持对政商关系中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零容忍”,对违反本意见规定的,依纪依规给予批评教育、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意见所指非公有制企业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工商户。

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的关系,参照本意见执行。

篇6:河南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有关党纪法规,结合河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商关系,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部门(以下简称“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含个体工商户)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政商关系就是“亲”和“清”的政商关系。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坦荡真诚同非公有制企业接触交往,要亲商、安商、富商,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的关系要清白、纯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不能勾肩搭背、以权谋私。

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职能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要洁身自好,讲诚信、守商规、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第四条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既应防止“亲”而不“清”,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又应防止“清”而不“亲”,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拒商远商。做到政商之间既“亲”又“清”,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第二章

优化政务服务

第五条

全面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项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细化相关配套措施,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强化政策落实督查,推动各项政策落地,不断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第六条

公平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应保证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七条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依法精简涉企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行多证合一、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等,方便企业准入。实行首办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结果反馈制,提高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效率。开展明查暗访,加强行政效能监督。

第八条

改进政务服务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强化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快推进以网上办事大厅为龙头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涉企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第九条

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政务公开有关要求,全面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制定涉及非公有制企业及其经营者重大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或者作出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决策,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意见。积极推进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非公有制企业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拨付应当全程公开、决策透明、网上公布、公平公正。

第十条

减轻企业负担。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国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措施,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加大“红顶中介”治理力度,公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中介服务收费标准,精简评估事项,防止重复评估。

第十一条

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河南省工商界“反对贿赂、公平竞争”联盟活动等多种交流平台作用,建立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非公有制企业定期沟通互动机制,认真听取非公有制企业意见,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企业诉求属于本级办理的限时办结、需要上报的限时报出、不能办理的限时告知。纪检监察、司法、执法机关应当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第十二条

推行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建立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挂钩帮扶机制。完善非公有制企业防治腐败联系点制度,注意总结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有效做法,强化典型示范引导。

第十三条

建立激励惩戒机制。推进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和不廉洁企业及其负责人“黑名单”制度。对市场经济活动中有行贿记录的企业,依法依规限制其在申请贷款、工程招标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在相关期限内不得授予该企业负责人政治荣誉或者给予政治安排;对于诚信经营、廉洁记录良好的企业,予以表彰、鼓励、扶持。

第十四条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告知书制度,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坚持依法经营,信守廉洁承诺,推进行业自律。通过案例剖析、谈话提醒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廉洁从政教育及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廉洁从商教育,培育廉洁文化,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第三章

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第十五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交往中,要以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为准绳,不触法、不越纪、不谋私,不得利用权力影响和职务之便从事下列行为:

(一)收受企业及其负责人红包、礼金、礼品、有价证券等财物;接受企业及其负责人邀请,违反规定出入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或者接受旅游、健身、文化等活动安排;

接受企业及其负责人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二)由企业及其负责人支付应由单位或者个人负担的费用;以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名义向企业及其负责人筹资、借款、借物;以提供中介服务为名向企业及其负责人收取费用或者其他好处。

(三)违反规定安排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到企业任高级职务或者挂名领取薪酬;以本人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名义参股或者持有非上市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

(四)默许、纵容、包庇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特定关系人在其管辖区域或者影响范围内的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滥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为企业及其负责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干预和插手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妨碍企业健康发展;玩忽职守,损害企业合法利益。

(六)对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募捐;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政府采购、证照颁发审验、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工商管理、税收征管、金融贷款以及财政补贴等环节吃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

(七)未经批准,参加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及企业举办的年会、联谊会、茶话会等商务活动。

(八)其他违反党纪政纪、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十六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与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交往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情形的,应当事先报告或者主动申请回避;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有关机关应当依规直接作出回避决定,拒不回避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法纪责任。

第十七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上门服务企业时,要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服务企业相关工作。确有需要时可以按照有关差旅规定在企业所在地用餐或由企业提供工作餐,但不得超过当地公务接待标准。

第十八条

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在与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交往中,不得为谋取非法利益从事下列行为:

(一)给予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二)赠予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企业股份及其他资产,或者为上述人员代持企业股份及其他资产。

(三)为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理财。

(四)以赌博或者其他形式向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

(五)以不正当渠道或者非法手段干预和影响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干部人事任免、公共决策、公务执行等。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四章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第十九条

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第二十条

依法依纪整治对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其合法权益不予保护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第二十一条

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交往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信、网络、信函、电话等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于涉及官商勾结、为官不为等问题线索的实名举报,要优先办理、严肃查处。

第二十二条

执纪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中,要依法维护涉案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不得违法冻结企业账号、查封企业账册、堵塞企业资金流通渠道、发布影响企业声誉的信息以及作出其他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坚持对政商关系中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零容忍”,对违反本办法的,依纪依规给予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后,对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拉拢腐蚀、围猎党员领导干部,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行为,要从严从重惩处,坚持行贿受贿同罪同罚。

第二十五条

各级党委、政府要担负起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努力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本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政商交往中违纪违法行为,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篇7: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4月22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印发实施。对此媒体争相报道,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更是拍手称好,认为这是“一份厚礼”、“一场及时雨”、“一颗定心丸”。

这是一份很接地气的《意见》,重在解决问题,重在指导实践,全面列出了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形成“亲”“清”社会环境、怎样监督等关键问题一目了然、明明白白,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理念落实在了可操作层面。

广东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党员干部面临的考验和诱惑较多,政商关系一度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近年查办的大量案件显示,一些不法商人与腐败官员互“傍”互“益”,搞权钱交易,形成“利益共同体”,“隐蔽腐败链”,使政商关系走入了庸俗化、畸形化。这种政经关系虽然能形成表象上的繁荣,但是对民众、社会、市场和国家都贻害无穷。

随着反腐向纵深推进,一些官员则以政策、纪律为借口,谈商色变,“清”而不“亲”,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服务避重就轻、漠不关心。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也把握不准尺度,在需要政府、干部支持时得不到帮助指导,感到一筹莫展。

很显然,上述两种政商关系都是极端的,不健康的。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政商关系迅速回归到正常轨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迫在眉睫,而出台相关指引规范也势在必行。

此次广东《意见》的出台,做足了前期调研,并向各地级以上市纪委监察局、省直各单位以及省工商联等67家单位征求了意见,委托省工商联向有代表性的24家非公企业和64家省商会协会广泛征求了意见,根据155家单位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有了这份指导性非常强的“明白纸”做参照,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民营企业主,只要坦荡真诚地接触沟通,只要洁身自好、心中有戒、不含杂念地交往互动,广东的政商关系新生态环境将会大大改观。

篇8:政商关系

改革35年,从1984年的“公司元年”开始算,也有30年的历史,中国的政商关系,却依然停留在丛林时代,直接表现为反腐败的形势极其严峻。其实,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拉锯战背后,是“政治制度化”的缺位在政商关系中的体现,正如亨廷顿所言:“腐化乃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化的一种表征。”

“丛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则的缺失,这既赋予了“狼群”极大的红利空间,也同样造成了极大的风险——没有任何一头狼是绝对安全的。乐观地看,这种不安全感,或许正是推动规则完善的最大压力与动力。

只是,如何将这种压力与动力转换出来呢?这正是下一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上一篇:监控专业知识下一篇:高中教师师德师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