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2024-04-16

地质灾害自评报告(通用8篇)

篇1: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LJ13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自评报告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

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LJ13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自评报告

理:王友辉

总工程师:何

核:谢前军

编:郭

编制时间:二〇一三年元月

前言

一、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充分结合施工准备阶段现场调查资料。

2.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臵,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5.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6.选派在复杂、大型工程施工方面有丰富经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按照业主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 求》(试行)。

三、目的任务

(一)目的

1、根据13标所处的平面位臵,地质环境条件,施工组织设计,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为了避免因施工而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预防地质灾害对施工范围及周边居民的危害。

4、预防高速公路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使高速公路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和使用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对该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二)任务

1、基本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现有地质灾害类型、成因、规模、分布及特征,并对其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2、预测土石方爆破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工程本身和周边村寨、公路等的影响和危害,预测评估其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第一章 工程概述

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第LJ13合同段,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境内,主线起于锦屏县大同乡八河村K92+700处,沿亮江河布线过曾家寨设曾家寨隧道,过老寨至溪口,本合同段终点锦屏县铜鼓镇江口村K100+928.563,与第LJ14合同段起点(K100+900)相接,路线全长8.229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21.5m,分离式 路基单幅宽11.25m。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路线走廊位于雪峰山脉西南端、云贵高原东缘,属于中低山、丘陵区,为侵蚀性构造地貌,总体北部高,南部低,走廊内标高介于350~820m之间,相对高差在30~150m不等。

本项目所经河流为长江水系,线路伴亮江河上行,线路走廊内冲沟及溪流分布广泛,属雨源性溪流,动态变化基本与区内全年降水量分配吻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河流特性。

二、交通、气候及气象条件

本合同段起点处有S202通过,正线部分无现有道路,新建便道较长(主线加支线约25Km),运输条件较差。

锦屏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0℃,年日照1151小时,年均降水量1280毫米,无霜期281天。每年4月至8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5%,9月至次年三月为旱季,以12月至次年2月雨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该地区季节区分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管段内用水方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雷击、寒潮和低温冰冻等。

三、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报告,本合同段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板溪 群隆里组、板溪群清水江组、板溪群上亚群拉缆组地层。地层岩性与接触关系较为复杂。

3.2、地质构造

项目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南段,属于华夏系构造体系,构造线呈北东-南西走向,主要由北东向的褶皱轴线、压性及压扭性断裂组成,组成本构造的主体地层为元古界板溪群,元古界以后,本构造区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隆起。

3.3、水文地质

地表水:线路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及其支流小江、亮江河等,沿线冲沟、溪流分布广泛,溪流、冲沟水位受降水量影响明显。

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坡积的含碎石粉质黏土、黏土及碎石土及河床两岸冲洪积卵石层中,以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为主,由于覆盖层结构松散,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其含水性、透水性较好,补给、排泄受地形影响较大。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以风化裂隙含水为主,含水岩组主要包括板溪群凝灰质板岩、砂质板岩、凝灰岩及变余砂岩等。

3.4、不良地质现象

经过调查,路线主要地质病害为:滑坡、岩堆、崩塌、软土及岩溶路基等。路基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路基、崩塌、危岩处理等,对于岩溶路基设计采取充填、跨越或其它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崩塌、危岩等设计采取锚杆加固及SNS主动柔性防护网进行处理。桥梁桩基处于可溶岩区,应加强施工勘探,当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可采用钎探及其他有效方法查明桩底3~5m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采取对应的加固措施。隧道施工中注意岩溶突水及突泥的问题,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前采取有效施工措施,确保安全。

3.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06-2001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本合同段结构物不需要提高抗震强度。

四、施工条件

本合同段起点处有S202通过,正线部分无现有道路,新建便道较长(主线加支线约25Km),运输条件较差。

本项目起点至曾家寨隧道进口有通讯网络覆盖,出口至江口村为通讯盲区。施工用电利用高压输电线接网,全合同段接入电力线路长度约20km。本项目施工用材料,主材均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合格供应厂家名单内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质优、物美、价廉的材料,由供应厂家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采用自建拌合站集中拌合供应混凝土。施工用水在各工点附近沟渠取用经试验检测合格的水,水源比较充足。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经实地调查和了解,评估区域范围内因当地边坡多为土质松散体边坡,极易发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特征、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随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开展,将导致高速公路施工左右范围内边坡松散加剧。为此,对工程建设及地下工程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

1、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结合本项目建设工程特点及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术(试行)》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分区。

2、在进行具体的分区时,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程度、影响范围、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并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 “就高不就低,从大不从小”、“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分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原则。

二、防治措施 路基土石方施工:

修建稳定的挡土墙和拦渣坝,规范弃碴场,保证弃碴场堆碴稳定及安全,避免滑塌和雨季泥石流地质灾害。

桥梁施工:

人工挖孔桩爆破过程中,根据人工挖孔桩爆破设计对用药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获得的用药量数据审批火工品,避免对护壁及周边土质造成损害。隧道施工:

1、隧道施工时,尽量控制超挖量,控制光面爆破效果,避免超挖。

2、在断层破碎带和泥质页岩、粘土岩较厚处采取密集支护措施。施工便道:

黔东南州锦屏县属于多雨性地区,降雨量对边坡影响极大,对施工便道上、下边坡逐一排查,发现存在滑塌危险的边坡由工程部统计砌筑挡土墙和排水设施,避免边坡滑塌造成人员车辆危险。

第六章 结论

1、本项目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属重要性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高等类型;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定为二级。

2、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低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高等类型。

3、经调查,因本地山体多为土质山体,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性较强。

4、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将工程建设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二〇一三年元月十三日

篇2: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贵阳市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人民利益,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我们是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组村民唐凤明等户,我们依法承包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已经耕种三十多年。上述责任地原靠张家湾水井及老井口两处水源灌溉供养,七十年代初,由于金西矿茶山井采煤影响;导致该耕地无法耕种。后经麦乃村(原大队)与矿方协商。由金西煤矿茶山井修建提水站抽水灌溉。九十年代初,由于该提水站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我们耕种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责任地至今无法耕种。

二OO五年,金西煤矿将茶山井承包给富宏煤矿经营开采。二OO七年麦乃村六、七、八组部分村民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及白沙大田耕地与金西煤矿茶山井签订土地改种《补偿协议》,该《补偿协议》约定:矿方按亩每年500元改种损失支付给农户作为损失 补偿费,协议期限为5年(2012年止)。同年麦乃村一、二、三、四、六、七、八组村民房屋出现开裂,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

二OO七年九月三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委托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技术鉴定。

二OO七年十二月,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成因关系作出了《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源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该《鉴定报告》确认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地质灾害系金西煤矿茶山井、富宏煤矿采煤、金朱采石场放爆采石人工活动引发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认定。

二OO九年六月四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对引发麦乃村地质灾害的直接责任人(金西煤矿、富宏煤矿、金朱采石场)下达了《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该《责任告知书》明确告知相关责任人,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于二O一O年六月一日前完成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三日,由于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按期治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村民堵路与矿方发生群殴的群体事件。案发后,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部门责令富宏煤矿妥善处理其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经各方协调、富宏煤矿按村民受损房屋按每平方米60元的加固维修费支付村民。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高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依法委托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受采矿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二O一二年二月,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编制《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该《地质灾害排查报告》查明受损村民956户,村民房屋956栋,塌陷坑17处,水井枯竭4处,因灾造成改变土地利用水田13处共计673亩(含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观山湖区人大副主任、朱昌镇党委书记徐飚无视法律规定,在有关部门未对麦乃村地质灾害受损区域内房屋进行损坏等级鉴定,并未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批的情况下,擅自允许麦乃村委会与富宏煤矿以1060万元对麦乃村因地质灾害受损房屋,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进行包干赔偿。麦乃村委会分别按每户农房10560元进行赔偿,并对汪家田、小冲、老赵、王家陡坡、坟山、偏岩脚小井田等处塌陷责任稻田给予青苗费十年的赔偿。麦乃村委会作为非法律授权的行政职能部门,无须行使他项行政管理职能,无权处置地质灾害的防治相关事宜。其违反了法律规定,草率地处置麦乃村地质灾害。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其行为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侵犯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麦乃村六、七、八组村民唐风明等户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的耕地系金西煤矿、富宏煤矿机井抽水的人工活动导致。河边塌陷坑(T×01)、白沙大田塌陷坑(T×17)见(《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见第15页表3-1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统计表、第19页表3-2蓄水能力变差的水田基本情况),上述耕地属地质灾害的治理区域范围。麦乃村委会以沟渠、水井、塌陷坑土地属集体部分不予赔偿为由,没有事实证据,其行为侵犯唐凤明等户的合法权益。

根据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唐凤明等户依法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系人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该耕地至今无法恢复耕种。该耕地依法应由责任方富宏煤矿承担治理责任。

本案由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受损耕地未得妥善处理,唐凤明等户依法向朱昌镇人民政府、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反映上述情况,有关职能部门未对本案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 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如实反映上述情况。望有关工作部门对本案依法予以复核审查处理为谢!

此呈 有关工作部门

特此报告

报告人: 年

后附相关证明材料:

1、《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金西茶山煤矿采煤与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

2、《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3、《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三份;

4、《房屋赔偿协议书》

份;

5、《补偿协议书》

份;

6、《土地承包证》

份;

7、《中国信合存折》

份;

8、《麦乃村与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纠纷协调会专题会议纪要》一份;

9、《朱昌镇人民政府信访答复意见》一份;

篇3: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一、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特点, 以野外综合调查为主, 充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建设项目初步分析, 之后组成评估组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划分评估级别, 确定评估区范围。野外工作采用面积调查和路线调查及相机拍摄和现场编录相结合, 利用GPS定位仪进行观测点定位, 详细记录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别对场地的地基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距场地距离等进行调查, 而后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 提出防治措施。

二、建设项目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 气象、水文。本区属大陆季风气候, 冬长而寒冷, 夏短而炎热, 多年平均气温9.1℃, 最大日温差23.8℃;最大冻土深度126cm;距评估区最近的河流为瀑河, 位于评估区西侧约1.3km处;瀑河发源于平泉县石拉哈沟乡安杖子村七老图山南麓, 沿途支流较多, 水量丰沛;评估区内及附近无其他地表水体。

第二, 地形、地貌。评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 属低山区内构造剥蚀地貌;地形较简单, 地势起伏较小, 地貌类型单一;图幅内海拔高度320m-452m, 相对高差232m;区内山峦起伏, 山顶多呈浑圆状, 山坡植被较发育, 山顶基岩部分裸露;其天然坡角为20°-40°, 评估区地处山前坡麓地带, 地形经人工平夷后成为阶梯状耕地。

第三, 地层岩性。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 (Jxw) 和第四系全新统 (Q4pl+dl) 。

蓟县系雾迷山组 (Jxw) :主要出露于评估区东南部。岩性主要为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沥青质白云岩。产状329°∠50°。

第四系全新统 (Q4pl+dl)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Q4pl+dl) , 主要为黄褐色-深褐色粉土、粉质粘土、砂、砾石, 主要分布于评估区中部。

第四,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 (Ⅰ2) , 燕山台褶带 (Ⅱ22) , 马兰峪复式背斜 (Ⅲ27) , 宽城凹褶束 (Ⅳ224) , 平泉坊-桑园大断裂以南, 密云-喜峰口大断裂以北;区域性断裂均为非活动性断裂。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 为相对稳定的地区;评估区及附近地区属华北地震区, 在近代历史上本地区未发生源发性地震, 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查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评估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综上所述, 评估区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第五, 岩浆岩。本区出露的岩浆岩为中生代印支期辉绿玢岩 (βμ51) , 出露于评估区的西北部。

第六, 工程地质条件评估区内被第四系所覆盖。本区地层从上至下简述如下:

粉土:黄褐色, 低干强度, 低韧性, 摇震反应中等, 无光泽反映, 局部含少量砂、砾石, 稍湿、稍密。一般厚度1m-1.5m, 表层含0.4m-0.6m耕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110kPa。

角砾:褐色, 砾石主要为白云岩, 砾石一般粒径0.2cm-3cm, 最大大于6cm, 砾石以次棱角状为主, 光洁度一般, 砾石含量50%-70%, 充填物为砂土, 稍湿, 稍密。一般厚度3m-5m。

白云岩:灰白色, 隐晶质结构, 层理构造,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 岩芯多呈碎块状及块状, 层理发育, 为中等风化层。

本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第七,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在河北省水文地质分区中属燕山山地水文地质区, 评估区及其附近地下水按类型及其赋存条件, 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侧向补给, 以地下径流或人工开采方式排泄。评估区附近未发现泉水出露。本区地下水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 年变幅1.5m-2.5m。地下水与大气降水联系密切。水文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第八,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及附近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为农耕及工民建等, 在现状条件下, 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 属低山区内构造剥蚀地貌, 评估区地处山前坡麓地带, 地形较平坦, 场区被第四系覆盖。南侧山体出露岩石为白云岩, 山体稳定, 植被发育。据现场调查及已往资料, 在评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四、地质灾害危险预测评估

第一,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层位稳定, 为建筑良好地基持力层。区内地势起伏不大, 且所建工程地基简单, 工程建设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挖方及填平工作, 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评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二,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植被发育, 山体稳定, 岩石倾角为∠50°, 山坡天然最大坡角40°, 岩石倾角大于山坡坡角, 工程建设遭受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因此工程建设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综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结合评估区所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现状评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二,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述。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拟建厂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第三,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意见。为防止雨季洪水侵袭, 厂区外修建排水沟。厂区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 砌好围墙。

六、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1、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 征地8.52亩, 项目类别为一般建设项目,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 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2、评估区现状评估: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预测评估:评估区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综合评估: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危险性小。

5、建设场地适宜性: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二) 建议

1、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行。

2、为防止雨季洪水侵袭, 厂区外修排水沟。

3、厂区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 砌好围墙。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龙须门镇下店村拟建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 初步查明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及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

参考文献

[1]、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承德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Z].2010.

[2]、罗元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地质出版社, 1998.

篇4: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关键词:工程地质灾害 土石混合体边坡 岩质边坡 监测设备 数值模拟

Abstract:Typical cases and basic dat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 by research team 6 in year 2010.Many advances and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which include Classification for earth-rock aggregate slope and rock slope in geologic hazards based on geological survey, real tim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typical landslides,monitoring database of in-situ slope,framework of numerical software for geological disasters,etc.Research interests for numerical model in each stage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are determined.Overall,the annual tasks of the first year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Earth-rock aggregate slope;Rock slope;Monitoring equipment;Numerical Simulation

篇5:地质灾害报告标准

关于XXX发生XXX的报告

XXX:

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接XX报告,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毕节市XX县、区XX乡XX村XX组发生XX,XX体规模XX,造成XX人被埋,直接(潜在)经济损失XX。现场已XXX。接报告后我办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具体情况待核实后续报。

XXX地质灾害预防和处置委员会办公室

篇6: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1)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危险性评估的对象(2)

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  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1)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2) 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  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 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

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

 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

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

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崩塌隐患点的区别?  没有什么区别。

 似乎崩塌、滑坡隐患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灾种;

 潜在不稳定斜坡,不知道未来可能是滑坡,还是崩塌;  目前两种叫法在评估报告中并存。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1、前言或序言

 列表详细说明评估具体工作量:

1、收集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环境资料,包括报告、图件、钻孔资料; 

2、收集有关建设工程的文件: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报告等。

3、本次完成的工作量,调查、分析和勘探。

12、“以往的工作程度”具体指什么?

 一般常说的“研究程度”,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地质、地貌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 新构造与地震地质

 工程选址、可研、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岩土工程勘察等

13、评估范围的确定 技术要求比较清楚。

14、地质环境条件论述

从区域出发,重点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

复杂、中等、一般。

1、跨度大的复杂地区或环境地质条件分区、分段明显的,可以分段分片评价。

2、地貌特征、新构造与地震、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地貌特征----决定灾害类型和规模。

 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地区,一定论述区域性岩溶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 地震----沙土地震液化评价与否; 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5、工程重要性有量化指标吗? 有,见评估技术要求中的表5-3

16、现状评估

 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 

1、灾害点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不要用“较”。

2、重大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

17、现状评估编写

1、分灾种进行论述;

2、每一灾种,论述成因,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

3、同时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

4、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价。

18、现状评估中如果没有地质灾害应如何评估?

没有地质灾害,就不评估。绝不要画蛇添足。

19、预测评估 针对具体的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对象,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20、预测评估的编写  按灾种分别论述

 按工程单元,分别论述。如:水利工程可分为: 

1、大坝枢纽区、导流洞、厂房区; 

2、库区。

21、现状评估的时限,69号文8.3.1现状评估……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与预测评估是何关系?

我认为,此内容应作为预测评估的内容。建议以后进一步明确条款的内容。

22、综合评估

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分区综合评估。

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的,要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2、对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提出避让或改变建设工程选择的,要提出论证;

3、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第五章第一节

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综合评估的原则 量化指标的确定

24、对某一灾种危害性、危险性是否一定要定量分析评价?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根据评估阶段的精度,评估阶段不要求一定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主要依靠地质定性评价,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5、各章小结

 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体详实。

 类似于文章摘要一样,做了那几方面的事,同时要说做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现状评估一章小结,总结性地说明评估区的灾种的成因与分布,具体地总结说明每一灾种的数量、规模大小、危险性大小。

26、结论与建议

 结论: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写入结论;不是评估得出的一定不要写入结论。

1、地质环境条件论述(地震级别不是结论); 

2、现状评估结论 

3、预测评估结论 

4、综合评估结论

 建议:一定与结论分开来写,不要混为一谈。

27、避免

 文字报告、小结以及结论严禁:  不会发生XXXX地质灾害; 我们只对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灾种进行客观评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彻底判定不会发生什么灾害,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评估中对可能的灾种一定不能漏掉。

28、附图

1、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与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图----突出岩土特征; 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突出危险性分区。 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剖面图;

 片状工程---必要的地质横剖面图。

29、评估报告跨省份如何备案?

 由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是分省份进行的,对于跨省份的线性工程或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般分省评估,分省备案。 为了方便建设单位的使用,分省报告备案后,可合成统一报告。满足甲方要求即可。

 也可以写一个总报告,分别到沿线省份备案,主要针对该工程在各省的分布地段。

30、是否出台地灾评估收费标准?  目前全国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一;各省在地灾评估时,对实物工作量要求也不一样。一时还难以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 随着地质灾害调查和易发区划分,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以及评估级别,建议政府制定地质灾害的收费标准。

特此说明

篇7: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

环境地质主要是针对各种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环境污染等)。他跟地质灾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导致的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总称(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他们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减轻和防止各种地质因素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的损失。

地质灾害按诱发原因可分成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和自然因素地质灾害灾害,常见的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有诱发地震,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滑坡,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通常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二,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下面说说几种地质灾害中的几种新技术。滑坡地质灾害的TDR监测技术研究:TDR技术是一种远程遥感测试技术 广泛应用于物体形态检测和空间定位 具有快速安全等特点,近年来TDR受到地质滑坡研究人员的重视 利用其实时监测滑坡位移量并进行灾害预警,(1)TDR基本原理:其基本工作原理为 利用电磁波发生器向同轴电缆发送极窄的电脉冲信号 信号在同轴电缆中向前传播如果同轴电缆在某处有变形或者断裂此现象 其电缆特性随之发生变化 在此处电脉冲信号会进行反射 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就会改变 通过分析计算将反射信号与发射信号比较 可以确定电缆特性发生变化的位置及类型

(2)同轴电缆信号传输原理:在TDR监测系统中 同轴电缆作电磁波信号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四分组成,可以有效地就爱那个传输信号与外部的电磁信号隔离。(3)TDR滑坡监测方法:TDR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如下图所示,首先确定需要进行监测的边坡的监测点,然后在监测点位置进行钻孔,用于安放同轴电缆,安装时完成后用砂浆填补缝隙以保证同轴电缆与孔壁间紧密接触,以便能保证准确反映坡体的变形.滑坡地质灾害远程实时监测预报技术与工程应用: 该方法主要是对边坡进行力学性质分析,应用遥感实时监测,并通过计算来确定是否会发生滑坡。工作原理如图2,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时段:

图2 工作原理

(1)开挖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2)降雨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

(3)

开挖和降雨联合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 3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综述:

地震,泥石流,其他种类还涉及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各种工业污水排放导致的灾害,地下水位降低或采矿导致地下塌陷等,其中少数小地震为人工修建各种工程如水坝等为人工诱发,很多导致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多为自然因素诱发,很多地质灾害都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的这门课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及其一些防备措施,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做些简单的介绍。

首先说说由于降雨发生的地质灾害,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典型的小流域突发性特大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程,呈现突发性能量集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一、地形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望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大。一旦小流域上游地区出现强降水,下游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引发山洪等灾害。望谟县境内河流交错,境内河流多为山区河流,河床深切,险滩急流较多,洪水陡涨陡落的特征明显。望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此次洪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

二、短时强降水是灾害直接诱因2011年6月5日夜间到6日凌晨,受低空急流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望谟县3小时内有8个乡镇出现了暴雨,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物源条件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望谟县境内的土壤多为红壤,地表岩性多为页岩和泥质岩,山高坡陡、河床深切,一旦发生山洪,泥沙就会被洪水裹挟,进而引发泥石流

四、人河争地是导致灾害的成因

防治措施:

一、建立了适应本级和本地灾害发生特点的综合防灾体制机制

二、“气象要素-灾害预警-预警处置”的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望谟县山洪灾害防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工作方式确定了乡镇准备转移、立即转移的本地降雨量预警指标。然后,结合预警模型指标确定预警等级,当监测站雨情达到响应临界值时,产生预警,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三,气象信息传播特征

四、智力决策的特征

五、传播预警信息

六、进一步提高突发性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

七、进一步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第二点说说构造 地貌和气候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以龙门山北段通口河流域为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此次地震引发龙门山地区大范围的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2 - 4 通口河作为穿过龙门山北段的一条河流 在该河流流域内也发生大量的同震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以北川县最为严重 根据震后在通口河流域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 汶川地震驱动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并具有群发性的特点 危害性极大将严重影响震后灾区的自然环境和地居民的生产建设 人身安全 那么 这些同震及震后大范围爆发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受哪些因素的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控制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的? 3 地貌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过对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貌的对

比分析 同震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河谷分布的特征 非常明显 图3 见彩插一 此外 同震地质灾害主要分 布在海拔2000m以下区域 即分布在通口河流域的东 南部 岷山东麓超过2000m的地区同震地质灾害极少 2 构造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口河由岷山东麓流向南东方向 穿过北川 映秀 地震之后 地质灾害专家在对地震灾区崩滑体数量

进行统计和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对汶川地震引发的 崩塌 滑坡数量进行的估算表明 汶川地震在10×10 4 km2 的范围内 触发约3.5万处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 3 地貌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过对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貌的对

比分析 同震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河谷分布的特征 非常明显 图3 见彩插一 此外 同震地质灾害主要分 布在海拔2000m以下区域 即分布在通口河流域的东 南部 岷山东麓超过2000m的地区同震地质灾害极少 4 气候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对震后灾区的多次野外实地考察发现 泥石流是震

后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008年9月24日北川县暴 雨导致通口河流域区域性泥石流发生 对这次 9 24 洪水和泥石流灾害的应急调查发现 此次暴雨诱发的泥 石流共有72处6 实地考察发现此次区域性泥石流的 物源主要为汶川地震引发的同震崩塌 滑坡形成的松散 堆积物 北川老县城至陈家坝一线河流以西的山谷中大 量同震崩塌 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为此次区域性泥石

流提供了物源5 讨论与结论1 构造因素 汶川地震 是导致通口河流域同震地 质灾害的根本原因 并控制了松散堆积物的空间分布

为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提供物质来源2 地貌因素是导致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的次级 因素 并为震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3 通口河流域震后地质灾害类型以泥石流为主 在

同震地质灾害提供丰富物源的情况下 气候因素 以降雨 为主 是导致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诱因 4 为了保证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

更加精确地刻画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 并加 强对地震灾区降水的监测

山区城镇规划建设勘察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以某旧城改造工程为例1 山区地基的工程地质特点 1.1 地形 地貌条件复杂

地形地貌特征是地球内外应力作用结果 在地壳

上升区 受外力侵蚀切割 风化 侵蚀等 作用 使得地表 高低起伏大 沟壑纵横 形成了山地 丘陵 山间盆地 河 谷等复杂的山区微地貌形态 使得同一建筑场地可能会 跨越几个地貌单元1.2 岩土性质和组成成分复杂多变 受地形影响 山区基岩起伏变化大 上覆土层复杂

多变 在山坡 山麓缓坡地段以残 坡积土为主 在山前 地段或较大的沟口及其附近分布有冲 洪积土 在沟谷 或某些低洼地带分布有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山洪等山区 地质灾害搬运和堆积的淤积软土 局部场地中甚至可能 存在有大孤石 这种由搬运到堆积的过程就导致了山区 土层结构 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山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和岩 溶水等类型 一般山坡 山麓的地表浅部的残坡积层 强风化层透水性大 厚度薄 水量较小 洼地的软弱夹层 透水性较弱 含水量变化大 深部残坡积层和强风化层 内的承压水水量大 断层构造带如贯通可能会成为地下 水运移的通道 因此其补给与排泄条件复杂 水量变化 大 直接影响着山区建设的稳定 1.4 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山区地层会形成各种断裂 褶 皱 节理裂隙和破碎带等复杂的构造形迹 这些地质构 造破坏了原有岩体的整体性 降低工程岩体的强度 同 时地质构造还决定着岩层在地面的出露情况及表面覆 盖层的分布 所有这些均对山区工程建设带来极为不利 的影响

1.5 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由于山区微地貌类型多 地质条件复杂 沟壑纵横 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其主要灾害是边坡问题 滑 坡 崩塌 泥石流 冲沟 断层 土洞 岩溶等 这些不良 地质现象的存在 对山区建筑构成了直接的或潜在的威 2 某旧城改造工程的地质环境背景

拟建工程傍山而建 场地内堆积有大量建筑垃圾

靠近山体一侧局部有基岩露头 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达 63m 属残积坡积区地貌单3 岩土工程问题与分析

区域稳定性评价

该场地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地台之下的扬子台坳和 江南台隆 次级构造位黄山褶断束 为查明拟建场地内 是否有断层分布 我们做了高密度电法物理勘探 共3 条剖面线 根据物探成果3条测线上均未发现明显的低 阻区域 因此可判断拟建场地内无断层通过

根据场地附近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地质调 查结果 该场地内第四纪覆盖层未受切割破坏 第四纪 以来无断层活动迹象 因此判定拟建场地属稳定的建筑 场地

2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是选择基础持力层的重要依据

山区地基土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 其成因及组成成分非

篇8:地质灾害自评报告

1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危险性分析

首先, 采空区塌陷。采空区塌陷是矿山地质灾害的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因为采空区是矿山的开采的作业区, 是最容易出现各种事故的地段, 又因为在开采的过程中会将采空区的一些地质结构进行掏空或者改变, 所以极易引发各种地质问题,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 我们一定要做好采空区的灾害防治。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 采空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即人们对矿山不合理的开发和技术达不到标准。在开采过程中, 采空区的顶板岩层重力与上覆盖岩层的的压力, 产生向下弯曲和移动。如果顶板岩层的本身所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抗拉轻度的最大值, 顶板就会出现断裂或破碎的问题, 导致顶板冒落的现象。上覆盖岩层也会相继出现弯曲、移动、断裂和离层的现象。对矿山的开采过度, 会增大岩层的影响范围, 地表就会出现采空区的塌陷, 所以在开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适度开采, 合理的利用各种开采的技术和手段, 不能因为单纯的追逐经济利益, 而以牺牲矿山的环境为代价进行开采, 那样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反而得不偿失。

采空区塌陷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一旦出现塌陷就会连带的引起各种灾害, 危及周围的建筑以及农田水利设施, 不仅会造成财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这也是我们要严格的控制采空区塌陷的灾害的最重要的原因, 矿山的开采活动本来是为了给人们和社会的发展谋福利, 但是一旦出现采空区的过度开采导致的塌陷, 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另外, 矿山开发而导致采空区塌陷的危及范围较广, 不仅会导致周围的地质环境的破坏, 还势必破坏浅层含水层功能, 影响地下水的正常循环, 从而导致了周围的植物无法正常的汲水和生长, 久而久之会造成植被的荒芜, 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整体生态环境, 采空区的塌陷还会对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破坏, 会在塌陷的过程中连带的使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掩埋和流失, 所以,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采空去的塌陷事故的直接危害和潜在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

第二, 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 即采矿区的周围地质环境较为恶劣所导致的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的泥浆和土浆的流失, 它同采空区的塌陷事故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此, 因此也就导致了泥石流事故的预防不想采空区的塌陷那样可以控制, 我们针对这种地质灾害能做的只是尽量的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危害。泥石流产生的主要有两个:其一, 泥石流主要是发生山地较多的地区, 有许多的岩石破坏物集中在山地的河流区域的河床和坡地上, 能够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 在泥石流发生之时, 也就是这些岩石破坏物集中的流向河床, 顺着河床以及河流从山坡上滑下, 从而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二, 就是泥石流发生地区, 拥有相当充足的水源, 由于水流较多, 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载体, 这也是泥石流形成了另一个必要的条件, 因为泥石流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丰富的流动水源;总而言之, 就是因为相当数量的破坏物顺着水流的动力影响下, 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这是构成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原因, 也是它的发生的形式。

矿山的开发过程中, 由于对当地的地质进行了改造,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弃物, 尤其会产生废石土、固体碎屑等破坏物, 而矿山的开采如果不注意清理这些破坏物, 而是将开采中所产生的废物随意乱扔、丢弃, 不仅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严重损害, 也会提高泥石流发生的几率, 因为这些废弃物的大量堆积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一旦有大量的自然降水出现, 就会满足泥石流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从而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所以, 我们要在开采的过程中注意对各种的废弃的岩石和废屑的处理, 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制定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负责在开采的过程中进行随时的处理和监管, 严格禁止大量的废岩土的堆积现象的出现, 这样也就能一定程度上的避免泥石流的形成, 尤其是在矿山的开采地区靠近河床的情况下, 更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因为一旦降水暴涨, 就会在泄流的过程中将周围的各种岩土一并冲刷下去, 如果存在大量的淤泥和废石, 即会产生泥石流灾害。另外, 除了做好废土石的处理, 我们还要在开采的过程中注意对当地的地质的保护, 因为在对地质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 发生的泥石流往往是难以抵御的, 地质层的破坏也会造成相当的泥石流存在的隐患。而泥石流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旦发生, 就会冲毁周围房屋, 造成河道堵塞, 有时也会对周围的铁路、公路等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 更重要的是对周围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这也是其和其他的矿山地质灾害的共同点, 而且由于泥石流的发生势头的迅猛以及控制的困难, 其极易在流动的过程中引发其他的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 也是我们要主要预防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三, 滑坡。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形式相似, 但是二者还是有一定的无别的。先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可以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

1.1 自然原因方面的分析:

首先, 开采时如果岩体的不连续面倾斜度由于某种原因倾向于坡面时, 就会造成滑坡, 这也是我们在开采的设计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选择开采的坡面;其次, 边坡受到风化作用影响, 逐渐改变边坡的形状, 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 也会发生滑坡,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些土质较松散的地质结构的地区, 因为其土质的特点决定了其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边坡的形状。特别是在雨季期间, 配合大量的降水的作用, 风化作用的效果最为明显, 此时, 岩层的软硬相间的差异较大, 坚硬的就会显现出来, 由于切割结构面, 使得自身重力发生蠕变, 从而发生崩塌和落石的现象;另外, 滑坡往往是其它地质灾害发生的附加灾害, 例如由于地震的发生, 使得边坡受到强大的压力而变形, 导致滑坡的发生, 所以造成滑坡的自然原因大致有三种, 我们要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加以提防和注意, 以做好滑坡的预警工作, 尽量减少其造成的危害。

1.2 造成滑坡的人为原因分析:

人们在开采过程中, 对坡脚不合理的开挖, 改变了坡体的应力场, 造成呈现张开状的岩体裂缝, 随着坡的逐渐破坏, 使得原来的裂缝继续扩展, 此时被切割的岩体失去了稳定性, 造成崩塌滑坡, 所以造成滑坡的主要的人为因素就是坡脚的开采技术和方法问题。

滑坡的危险性主要根据其稳定性决定的, 因为它的主要产生的原因就是开采过程中的坡体和坡脚的形状和位置的不合理导致的, 所以我们可以据此做好随时的预防和判断, 并以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作为判别依据, 在滑坡失稳后造成的损失大小来确定危险性。滑坡同以上的两种灾害的后果一样, 造成的是直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第四, 水土流失。除了以上常见的三种地质灾害外,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 水土流失也是一种极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同滑坡灾害一样,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首先, 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地貌、植被、土壤和地形的变化, 也就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 通过施工的过程造成的对各种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的水土资源的流失, 或者在滑坡灾害中, 土质对坡体的重力侵蚀较大, 连带的将植被和表层的土地资源滑落, 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究其人为原因主要是人们不合理利用矿上资源, 滥垦滥伐等不合理的行为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因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植被和生态的破坏, 不仅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 在其他的生产活动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灾害。另外, 实践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利侵蚀, 对于一些涉及到水利的工程项目中要注意对于水利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一旦水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就会在矿山的施工造成的地质情况复杂的情况下, 造成水土流失的隐患。尤其是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中, 产生废弃物、土、渣等松散堆积物, 这种物质的缝隙较大, 如遇到暴雨天气, 同时由于水流冲击具有非常高的强度, 则会使这些堆积物随意的流动, 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在许多矿区开采的作业中, 忽视环境问题, 破坏植被或者对地质造成直接性的破坏, 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的危害最直接的影响是水土面积的大量流失, 对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 改变原有的地形和地貌, 从而破坏矿山土石结构的平衡性, 虽然不会直接的构成对于人身和财产的威胁, 但是这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会间接的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所以预防和治理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

2 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技术和方法

既然明确了常见的几种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的地质灾害以及其发生的原因, 我们就要本着对工程负责和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 有针对性的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勘查, 以做到及早预防和及时的治理, 实践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这种几种方法:

首先, 针对采空塌陷区, 可以采取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3S技术来实现的:即它通过GPS精确的定位灾害发生地, 对地质灾害的地区分布、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掌握, 这是预防和监测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然后通过RS技术对矿区的多时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 即对地貌的破坏程度、塌陷区形态、废弃物类型、面积、分布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不同时期的获取资料, 就可以实现对于操作中的技术和位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可以避免对于一些事故隐患部位做出不当的开采行为和技术使用;最后, 通过GIS技术根据矿山的空间分析灾害信息数据。通过这三步的技术勘察就可以实现对于采空区塌陷的有效监测和预防, 以减少因不当操作造成的采空区塌陷, 大大的提高了开采的作业的安全性, 不仅有利于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也有利于实现对于矿区环境和周边地区的环境的保护, 最重要的还是保障了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 对于滑坡、采空区, 可以采取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常用的物理勘查方法主要分为四种, 每一种的适用范围有所区别:

其一, 高密度电阻率法。它是根据岩体的导电性差异来进行物探, 一次性可以采集多装置数据, 主要研究深度方向的电性变化和水平方向的电性变化。对有效异常的比值数据进行参数换算, 有利于推测前者的灾害埋深和范围, 它主要应用于深度较浅的采空区、岩石分化层等勘查;

其二, 视电阻率法。主要是对采空区的填充空气的电阻率与硫化物矿体的电阻率的进行鉴别, 应用于圈定采空区, 这样就可以避免对一些不含矿物的地质层的过度开采, 不仅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避免了无效作业, 也有利于尽可能小的改变原有的地质情况, 达到保护地质结构, 防止采空区塌陷的目的;

其三, 瞬变电磁法。这种方法主要根据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发送一次脉冲电磁场的间歇期间, 利用线图或电极对地下半空间二次涡流场的变化进行观测, 而且这种方法的信噪比高、分辨率强、探测的深度、速度较大、较快, 容易发现采空区的异静, 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操作较为精准的检测周围的地质情况;

其四, 浅层地震法。它是通过人工手段研究地层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对地质小构造和地层岩性进行物探, 它能直观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 主要应用于滑坡、采空区的勘查, 通过人工模拟的地震波可以检测周围的地质情况所能承受的地震的力的大小, 从而达到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的有效掌握。

以上四种方法均是物理方法在矿山的地质灾害勘察方面的有效运用, 实践证明其可以有效的认识地质情况, 实现对采空区塌陷和滑坡的预防, 减少这两种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三, 针对泥石流、水土流失, 可以采取地球化学勘查法。所谓化学勘察法就是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勘查环境的污染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环境勘查, 为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信息, 化学勘察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通过相关的化学实验来达到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的一个评估, 从而测定该地区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几率, 尤其是对于水土流失的勘察, 使用化学勘察法可以检测出当地的地质和水文的状况是否稳定, 从而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矿区在开采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而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也主要分为四种:即采空区塌陷、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无论哪种地质灾害一旦发生都对矿区周边环境、人员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地质灾害的勘查技术水平, 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合理的防范和有针对性的治理, 尽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本文中笔者对每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方式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供了一定的勘察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矿山开采在地质灾害的预防方面做出贡献, 最大限度的预防和避免各种地质灾害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实现安全开采和洁净开采。

参考文献

[1]李艺, 李明顺, 庞春勇.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勘查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4, (5) :68-70.

上一篇:我们的爱情美文下一篇:护理简历简单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