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2024-06-06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共6篇)

篇1: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1课时 《千字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

(一)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 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第 1

页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 《千字文》

(二)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

(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第 2

页(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 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 《千字文》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三)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第 3

页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清。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

(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

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 4

第4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月 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乡 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

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第 5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山

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

(明)徐祯青

第 6

页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

1、说一说

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

2、读一读

第 7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断句

(北魏)刘昶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

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第 8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的《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第 9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简介作者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第10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

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第 页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 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第12

二、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做一做

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第13

1、认识《塞下曲》(节选)和《秋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秋 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14

页 了解《塞下曲》(节选)和《秋望》的写作背景。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 塞下曲(明)谢榛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军行七首》(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第15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故事链接:

了解火焰山名字的来历。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2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上听吹箫》和《征人怨》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第16

页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征人怨(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二、简介高适

高适,河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

了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说一说

唐代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非常多,查找资料,说一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

八、课外延伸:

第17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3课时 文学巨匠——李白

教学目标: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二、主要作品

《客中作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静夜思 》《将进酒》《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送友人》 《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怨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游天姥吟留别 》《陵酒肆留别 》《关山月》《子夜吴歌》 《长干行》《蜀道难》《长相思》《 行路难》《玉阶怨》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思 》《赠汪伦》 《登金陵凤凰台》《月下独酌 》《清平调》

三、拓展活动

第18

页 背诵李白有关月亮的诗歌,比一比,看谁背诵的既多又准。

第14课时 文学巨匠——杜甫

教学目标:

了解杜甫平及主要作品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主要作品

《望岳》《饮中八仙歌》《登高 》《江畔独步寻花》 《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春望》《登岳阳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阁夜》《咏怀古迹五首》 《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旅夜书怀》《蜀相 》《客至》《野望》 《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登楼》《宿府》《月夜》

《春夜喜雨》《佳人 》《兵车行》《月夜》《春宿左省》《绝句》

三、拓展活动:查一查

杜甫在山东漫游了8年,在现今的济南、泰安、济宁等地方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望岳》已成为脍炙人口

第19

页 的千古绝唱,刻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上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已成为济南的一个文化符号。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杜甫在山东的游历情况。

第15课时 文学巨匠——苏轼

教学目标:

了解苏轼平及主要成就 教学过程:

一、生平及成就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而自成一家。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第20

页 《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二、拓展活动

“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苏轼父子三人,世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你知道“三苏”都是谁吗?

第16课时 文学巨匠——曹雪芹

教学目标:

解曹雪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教学过程:

一、生平及成就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21

页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二、拓展活动:说一说

《红楼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外,还有王熙凤、薛宝钗、刘姥姥等。你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物,合同学交流一下吧。

第十七课时

吴越音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南乡子

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十八课时

谜语

字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搜集部分字谜。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潘

何)

第22

页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张)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试猜字谜

三星斜带一钩月(心)

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点水蜻蜓款款飞(汗)

驴高栏低(骗)

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

第十九课时

画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三个谜语

①春节

②一触即发

③氽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故事《秦少游猜谜》,猜谜底

2、读《唐伯虎卖画》,猜字谜

3、学生自己试着出画谜。

第二十课时

谚语 农谚篇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字谜的兴趣。搜集、积累部分农谚。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读原文,了解什么是农业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

第23

页 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广角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读读背背几个农业谚语。

3、交流整理搜集到的谚语。

第二十一课时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24

第二十二课时

望江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25

篇2: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1.空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有关空气的知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以后的空气有弹性。

2、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自主完成空气的相关实验

三、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气球、塑料瓶、细线、注射器、橡皮、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喜欢看魔术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不会湿的纸团(出示一塞了纸团的玻璃杯)杯子里面有什么?(纸团、空气)

2、教师演示

将杯子竖直倒插入水中

3、谈话:

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呢?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二)活动探究

1、空气占据空间

(1)提问

想一想,纸团不会湿说明了什么?(2)同桌讨论、交流

(水未进入杯中,是因为空气的存在,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3)谈话:

空气要占地方也就是空气占据空间,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继续来验证。

(4)提问:(出示装置)

这样吹气球能把气球吹大吗?猜测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交流

(6)小组实验——瓶中吹气球

(7)为什么瓶中气球吹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8)谈话:

这个小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2、关于空气

(1)谈话:

我们通过两个小实验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让我们交流一下(2)学生自由思考、发言(3)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外拓展

进一步补充活动记录上的内容,和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交流上节课完成的活动记录

2、谈话:

这节课让我们用更多的方法来研究空气的性质吧

(二)活动探究

1、空气有质量

(1)教师演示——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

观察:空气在水中是怎样“跑动”的?(2)空气在水中跑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你觉得空气有质量吗?为什么?

(3)学生猜测、汇报(4)谈话:

怎么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有两个一样的气球、细线和小棒,你能用这些东西设计一个装置来实验吗?(5)分组活动

(6)请想好的小组汇报,并说说想法(7)全班评议

(8)把设计的实验装置画在活动记录上

2、空气的压缩性

(1)出示一塑料袋的“气垫”,谈话:

用手压这样的“气垫”有什么感觉?

当我们用力一压,感觉又怎样?(请学生上台演示)

松开手以后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与什么东西类似)

(2)学生大胆猜测(头脑风暴法)(3)交流: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有弹性(4)提问:

你能用注射器和橡皮设计一个验证的实验吗?说说你的设想(5)分组实验,汇报结果,填写报告

3、生活中的应用

(1)小结

通过假设和验证,我们发现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可以被压缩,而且压缩后有弹性,这些都是空气的性质,也都是我们研究的成果。(2)提问:

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些空气的性质,参考P4,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空气的性质?

(三)课外拓展

1、想一想

杯子为什么要竖直插入水中?

3、二选一

还可以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试一试

选择简单易找的材料,做一支空气枪,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对人开枪。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冷热空气之间会相互流动。

2、会做寻找冷暖空气流动路径的实验,能结合生活发现热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能利用热空气上升做一个小制作。

3、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探究空气的流动,以及冷热空气流动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纸蛇、蜡烛、水槽、线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汇报上节课的思考题:

杯子为什么要竖直插入水中?

2、活动

对着脸放掉气球里的气,体验一下有什么样的感觉?

3、谈话:

风是什么?跟空气有关系吗?

4、学生讨论、交流

5、谈话:

风就是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会流动的。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空气流动的奥秘。

(二)活动探究

1、热空气的流动(1)谈话:

空气有冷热的不同,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有没有不同呢?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热空气的流动。(3)提问:怎样能让空气变得热起来?(4)分组实验1 点燃蜡烛,在上面悬挂小纸蛇,观察小蛇的变化?想一想是为什么?(5)讨论、交流

是什么力量使蛇蠕动了起来?推测一下这能说明什么?(6)分组实验2 将手放在蜡烛火焰的各个方位,感受一下热空气在哪里?(7)提问:

你发现热空气流动的秘密了吗?是怎样流动的?(热空气会往上升)

(8)填写书后活动记录

2、冷空气的流动(1)谈话

冷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把书翻到P7,看书上的两幅图,你能想到些什么?(2)学生汇报(4)小结

冬天冷风从门底钻进来,冰箱中的冷气往下方流,说明了冷空气会下降

3、寻找冷热空气流动的路径(1)谈话:

冷暖空气会怎样互相流动呢?让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吧(2)水槽内点燃线香,看一看,想一想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罩内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为什么会这样流动?

我们是借助什么来观察罩内空气是怎样流动的?(3)学生讨论、汇报

(4)将空气流动路径以及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三)活动反思

1、提问

根据我们的研究想一想,如果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2、热空气的用途

自读P8上知识介绍,说一说热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课外拓展

和父母合作做一个小小热气球

3.空气中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

水变浑浊。

2.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三.教学准备:

蜡烛、玻璃杯、水槽、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做个实验:看看下面三支蜡烛哪一支燃烧的时间最长。为什么?

(二)活动探究: 1.认识空气的成分。

(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说明燃烧只用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

(4)学生继续实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

(5)学生交流,汇报: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6)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P10。2.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1)学生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2)把二氧化碳倒入装有蜡烛的杯子里,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交流,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比空气重。

(4)继续实验,把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有什么现象发生?

(5)学生交流,汇报: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3.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

学生交流两种气体分别有些什么用途。

(三)活动反思: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二氧化碳呢? 把活动记录填写完。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认识到人类生活对空气的影响。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重要性

3、初步学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是生命之源,空气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 图片、摩托车尾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空气的性质?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以后有弹性,空气会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空气对物体有阻碍或推动其运动的作用。)

2、谈话:

空气对生命世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空气可以说是生命之源。

(二)讨论探究

1、生命与空气的关系(1)提问:

看P12上的三幅插图,这些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2)讨论、交流(3)小结

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

请你再举一些例子,说明生命与空气的关系。

2、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1)提问

你觉得我们周围的空气洁净吗?为什么这样想?(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发言讨论。(3)实验验证

被污染的空气对生命到底有怎样的危害呢?让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

A 找两棵相同的植物放在一起,把其中一棵用充满摩托车尾气的塑料袋罩住。B猜测这两棵植物的生长情况

C 每天观察记录两棵植物的生长情况,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4)提问:

谈一谈,空气被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5)讨论:

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结合P14上的插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1)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外拓展

1、完成两棵植物的对比实验,并做好记录。

2、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

2单元 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3、使学生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

水杯、热水、温度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

一杯热水在温度下降的时候,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根据以前的生活经验估计一下

2、学生交流发言

3、谈话:

这些都是同学们所作的实验前的猜测,但还没有充足的理由,特别是没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下面就让我们实际来测一测,看看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二)活动探究

1、谈话:

自学P16~17上图,说一说在这个实验中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相机板书)每隔2分钟测一次

等液柱升到最高处再开始读数 测量时温度表不要拿出水面

3、分组实验

分组测量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搜集有关数据,并作好记录

小组同学分好工

4、交流汇报

5、谈话: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更为明显可观。(讲解如何画表格,如何在坐标轴上描出平滑的曲线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数据作出图表

7、提问:

想一想,从中你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是什么?(开始下降的快,后来下降的慢)

(三)反思拓展

1、谈话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会怎样?

2、讨论、猜测

3、谈话

同学们可以课后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注意操作时要严格规范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2、热的传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热传导、热对流是热传递的方式,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培养实验能力,能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3、能预测温度变化,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热传导、热对流是热传递的方式

三、教学准备

温度表、计时器、蜡烛、铝片、水槽、管子、颜料、烧杯、试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在上节课的实验中,有同学发现放热水杯子的桌面也变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学生交流

3、谈话:

那么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探究

1、固体的热传递的方式(1)提问:

给一片铝片加热,热在其中会怎样传递呢?猜测一下(2)分组实验

分别在铝片的一角和中间加热,观察蜡烛油的变化(3)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热沿着物体传递)

2、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演示实验: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至沸腾

猜测:试管的下部分的温度会是多少?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2)学生实验并感受试管下部的温度(用水摸或温度表测量)(3)谈话:

为什么下部的水温还是很低呢?一杯水到底是怎样全部变热的呢。相信同学们都很好奇,让我们继续实验吧

(4)谈话:

加热一杯水,怎样才能看到水的冷热变化呢?可以借助哪些方法来让我们看见水的运动?根据提供的材料想一想

(5)学生讨论(6)分组实验

染色法、借助法,注意安全教育,注意观察水中物品的变化和运动姿态。

(7)小结:

(三)反思拓展

1、谈话:

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看到热水在冷水中(或冷水在热水中)是怎样跑的

2、小组讨论、交流

头脑风暴法:有人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不对发言做评价、无人发言你可以随时发表任何见解。

3、尝试实验、汇报

4、小结

(1)用管子将染色的热水送到冷水的中央

(2)用瓶子将染色的热水装好放到冷水中,然后在瓶子上开一两个小孔,观察热水流入冷水中的方向

(3)将有颜色的热水沿杯壁慢慢倒入杯中,观察分层情况。

3、加热和冷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知道热胀冷缩现象。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知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3、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可以给生活带来好处

二、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

三、教学准备

糖、铝片、滴管、铁圈、木板、铁丁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提问:

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自由交流一下

2、学生广泛发言交流

3、谈话:

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

(二)活动探究

1、研究蜡烛加热后的变化(1)提问:

蜡烛受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

(3)小组实验:加热蜡烛并冷却(4)交流汇报

蜡烛融化变成了液体,冷却后又凝固成了固体(5)谈话:

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与蜡烛相似的变化?(糖、松香、巧克力等)

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室温时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第二课时

一、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提问:

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猜测

(3)演示实验:小铁圈加热与冷却后的变化(4)小结(5)讨论:

水和空气也有这种现象吗?你是怎么想到的?(6)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并制定实验方案(7)分组实验

利用热水给小瓶中的冷水加热,使小瓶子里的冷水变热,体积膨胀,液柱上升,也可以用橡皮塞子套上玻璃管,用水捂热瓶中的空气,观察液柱的移动。

(8)总结:水和空气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这样的现象教做热胀冷缩

(二)活动拓展

1、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热胀冷缩?

2、交流讨论

3、谈话:

哪些现象是利用热胀冷缩?哪些现象是人们在防止热胀冷缩?

(三)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说说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2、能完成不同物体吸热与散热对比实验,能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散热影响的实验。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并完成对比实验

三、教学准备

杯子、温度表、水、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

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讨论交流

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二)活动探究

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提问:

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怎么样?(2)学生预测(3)谈话:

这个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4)小组讨论交流

(5)实验:在阳光下观测20分钟,记录沙和水的升温、降温情况(6)将实验数据画成曲线图。(7)谈话:

观察曲线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沙升温快,降温慢,水升温慢,降温快)

2、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与散热(1)提问:

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2)学生猜测

(3)展示实验材料(温度计、黑白手套、黑白纸杯)

(4)设计一个对比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5)分组制定实验方案(6)小组实验并做记录(7)汇报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升温快,吸热多)

(三)活动拓展

1、谈话: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2、学生汇报

3、小结:

沙散热性能差,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水是一种很好的散热材料,许多机器都用水作为散热剂

5、水加热、冷却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云、雾、雨、露、水蒸气的成因,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结冰成为固体,知道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2、学会做云和雾、雨的模拟实验,能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

3、愿意欣赏自然中美妙的水体,通过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

杯子、冰块、玻璃片、开水、温度表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美妙的水体,学生欣赏。

2、提问:

你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事物?刚才看到的这些美丽的图片都和什么有关系呢?(水)

3、谈话:

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你学过哪些赞颂它们的诗词、名句呢?

4、学生交流

5、谈话: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水的化身,认识水的变化

(二)活动探究

1、模拟云、雨、雾的形成实验(1)观察:

看温水杯口上能看到什么?

(2)(在杯口上放上冰块)问:

出现了什么现象?白气是怎么产生的呢?(3)学生讨论

(4)教师演示:拿走冰块,白气消失(5)讨论:

我们曾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类似的情况,这种现象和云雾有什么关系?(6)谈话:

设计一个实验模拟雨的形成

(7)分组讨论交流(8)实验:

在杯子中倒开水,使其产生大量的水气,盖上玻璃片,观察出现的现象。玻璃片上有大量的水滴,并且水滴会往下落。

(9)谈话:

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度,就会下雪。

第二课时

一、研究水和水蒸气变成露水和冰晶的条件(1)讨论:

怎么才能使水变成冰呢?(2)演示实验

冰盐混合,插上温度计(3)提问:

体会一下白霜究竟是什么呢?白霜和什么很相似?

二、蒸发实验(1)做水的蒸发实验

往盘里倒少许水,观察水的蒸发(2)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3)谈话:

水蒸发到了空气中,空气中的水有很多是通过蒸发得到的(4)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5)小结:

自然界中有哪些蒸发现象(晒干衣服、河湖中水的蒸发)

三、反思拓展

1、讨论:

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小组交流

3、小结:

篇3: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技巧模块远撑前滚翻的第一次课,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 但又怕危险, 既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又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兴奋点分散, 不喜欢单调的课,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 要力求场地新颖、器材颜色亮丽、练习方式变化多样, 技能学习循序渐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以远撑前滚翻为主教材, 该教材在整个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小学教学内容前滚翻的延伸和中学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的惧怕心理。另外, 针对初中生喜欢竞争的特点, 结合主材进行素质练习比赛, 营造有序、活跃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并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 (喊数抱团) →自编垫上操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蹲撑运动→蹬撑运动→低头望月 (直腿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动作练习 (高向低练习及规定手远撑距离的一组练习) →检测 (学生展示) →拓展练习 (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练习) →“课课练” (尝试蹲撑跳、蹲撑跳接力) →放松→讲评、回收器材。

点评: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七年级的远撑前滚翻,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教材内容, 如果掌握得好, 就为后面的鱼跃前滚翻的学习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从教学设计来看, 严格按照《课标》以“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也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紧紧抓住了“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整个课堂教学较好体现了江干区域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体质与心理和谐发展, 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的要求。

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课堂主线条明确清晰。本节课的难点是“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衔接”。教师从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蹲撑、蹬撑运动、直腿前滚翻, 到基本部分安排了从高向低滚翻的一组单个动作的练习策略, 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发展了学生“蹬摆结合”能力和滚翻能力。同时, 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结束部分还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练习和比赛等, 都在围绕难点这个主线条展开, 教学思路清晰。

二是课的流程安排比较合理, 有复习教材的练习, 复习有重点、有具体要求, 有新授教材的学习和练习, 还有检测环节和拓展练习, 最后还为学生讲解、示范了生活应用, 不仅体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 同时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统一”的要求。

三是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上课, 改变与丰富学练形式, 在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以及学习的主体性, 这也是体育课程教育人、发展人的价值所在, 也是体育课教学呈现生命的活力。

建议: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 对常态体育课提出“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3个1 (1个动作学习、1个组合练习、1个围绕该动作的游戏或比赛) 、精讲且多练、复习成环型、放松系列化和安全组织佳”的“7个1”要求。按这个常态课的标准来看,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 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 可以在喊数抱团游戏前加入四列队形变两列, 再到一列的练习会更好;再如, 在基本部分中, “教材3个1”中单个动作的学习策略比较丰富, 但“围绕单个动作的组合练习”稍缺乏, 如可以“远撑前滚翻+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燕式平衡、远撑前滚翻+蹲跳起”等选择1~2个组合练习, 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自觉学习, 不断挑战自己, 并提高课的运动负荷, 在不同条件下复习远撑前滚翻的同时, 发展体能与滚翻能力, 提升课的教学效益。

在“围绕该动作的1个游戏或比赛”环节, 可以结合素质练习, 如, 学生做完远撑前滚翻后, 可以在返回时采用双脚跳、单脚跳、快速跑等进行接力游戏或比赛。当然无论在“组合练习”, 还是“游戏或比赛”环节, 教师的评价与指导都应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与主教材内容的学习。

点评人:莫豪庆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310020)

执教感受:

巧用技能迁移, 促进技巧教学

技巧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 是广大中学生喜欢和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

笔者通过执教王汉军老师的水平四 (七年级) 《技巧:远撑前滚翻》教案, 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在深入解读技巧教材的同时, 巧妙地运用技能迁移理论,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练习技巧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用类比

本课紧紧围绕滚翻这一主题, 通过准备部分的“坐垫不倒翁”, 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 到“课课练”环节的“蹬撑跳接力”,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技术动作的类比性强, 学生在掌握前一种技能后会对后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为快速掌握或熟悉下一个技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如, “不倒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滚翻时低头团身紧的动作要求;“前滚翻”则要求学生“一蹲、二撑、三低头, 团身滚动像圆球”, 要求学生团身后要像“圆球”一样;“远撑前滚翻”是“蹲地远撑缓屈臂, 低头、滚动、团身快”, 在要求学生团身“像圆球”的基础上, 结合屈臂缓冲实现“滚动快”的练习要求;“课课练”则对学生的蹬地远撑动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虽然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 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各环节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进行着正迁移, 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 并且由于易于掌握, 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逐层递进

技能迁移理论认为,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 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 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这个特点在主教材部分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复习掌握前滚翻的基础上,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环节, 王老师采用了“高向低—高向低0.5m—高向低0.6m—高向低0.7m—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设计, 这四种练习, 技能要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 每次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 学生在达成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很自然地会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技能的迁移发生是顺向地、自然地。同时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泛化─分化─巩固”规律。

三、情境转移

在“课课练”环节, 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小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蹬地与远撑动作, 实现在垫子间的蹬撑爬行。在主教材“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就是“蹬地与撑垫技术”, 教师创设蹬撑跳接力的教学情境, 变换练习方法, 目的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与概念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提高练习者的概括水平, 从而做到对未来情境的顺向迁移。

四、两点建议

1. 保护与帮助缺乏

众所周知, 技巧类的教学与训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也是技巧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纵观王老师这节课, 除了在“课课练”环节提到了“注意保护与帮助”的字眼, 对于如何开展保护与帮助则是语焉不详。在“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地保护与帮助更是只字未提。不得不说, 这是该教案的遗憾之处, 一旦在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会给学生在今后的技巧学习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 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进行分层教学, 更好地从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特点出发来实施体育教学,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本节课中, 教师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 如, “从高到低”的距离的不断加大, 到最后实现成功的“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但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为之采取明确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全体学生能够实现从高向低0.7m做远撑前滚翻, 85%的学生能够实现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通过这样的调整, 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部分体育学困生, 实行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五、题后话

本次教案试讲, 囿于时间关系, 没有进行更多的试讲体验, 对于教案设计的精彩之处感悟不足, 尤其是几点建议, 更是班门弄斧, 一家之言, 权且抛砖引玉, 更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篇4: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汉字。(18分)

二、火眼金睛选一选。

1. 在正确的字音或生字下划横线。(6分)

羊圈(quān juàn) 笼(lǒnɡ lónɡ)罩 和谐(xié xéi)

蔚为(状 壮)观悠然自(的 得)变(画 化)多端

2. 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中。(2分)

辟:①开辟,从无到有地开发建设;②驳斥,排除;③透彻。

(1)王老师语言精辟,深得学生爱戴。( )

(2)搜救队员开辟出一条通道,迅速展开营救。( )

3.选择合适的词填空。(3分)

决心决定决断

(1)小明( )把零花钱捐给灾区。

(2)究竟该选哪个地址建学校,应该让教育部门( )。

(3)小猪改掉了坏毛病,( )做个让大家喜欢的孩子。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10分)

辽( )无( ) ( )死( )生 ( )( )益彰

( )( )壮观山外( )( )( )死( )伤

(1)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

(2)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的景象。

(3)这次比赛,我输得心服口服,它让我知道了 的道理。

(4)清明时节,想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的革命先烈,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四、句子长廊。(10分)

1. 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礼花()绽放。(将句子写具体)

2. 球员手中的一只球牵动着千千万万颗心。

改成“被”字句:

3. 山泉叮叮咚咚地流向远方,一群群鱼儿在泉水里游着。

改写成拟人句(至少改两处):

4. 句子细体会。

(1)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

最能体现火种的重要和盗火的不易的词是。这个词的意思是 。

(2)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这句话突出了普罗米修斯的高贵品质。

5.听了我的话,妹妹七嘴八舌地嚷起来。(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五、口语会表达。

1. 从这幅漫画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2分)

2. 看了这幅漫画,你有哪些想法?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2分)



六、多阅读,多积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桂花雨》节选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从“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中我们体会到了 。(2分)

2.用“”画出表达“我”心情的句子。(1分)

3.桂花纷纷下落时,还会像什么呢?(2分)

(二)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草丛里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 大自然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仔细地读读课文,你能在文中找到许多表示声音的词。请任选五个认真抄写下来。(5分)

、、、、

2.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课文中的这句话来写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4分)

3. 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4. 读完这篇课文,你同作者一块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妙的声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3分)

七、快乐写话。(28分)

篇5: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1、学习并巩固所学的词语,积累词语。

2、学习并掌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3、阅读《仰望布达拉》。

4、说一说自己不喜欢或喜欢的课程以“一堂课”为题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习作,并能够突出这节课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刻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西藏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个别读,检查学生认读的情况。教师强调下列字的读音。“炯”读作“jiǒng”,不能读成“jǔn”;‘‘烬”是前鼻音;“俑”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4、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区别“宏,,和“弘”;“考,字下面不能多一横,写成“与”;“虑”字注意和“虚”区别;毁”字的左边书写要注意,特别是“臼’的书写顺序要注意;‘‘煌”是火字旁,不要写成“光”。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反馈:读了这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原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3、教师:那么:段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主要的方法呢?请大家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指名反馈。

(1)直接写感受。

(2)通过动作来写心理。

(3)直接写心里的想法。

(4)通过侧面描写他人的强烈反应,烘托人物的内心。

5、教师:这段话中编者分别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呢?(指名反馈)

6、教师: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学生到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不仅避免了重复,而且生动地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的生动。

三、词语接龙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3、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积累。

四、自主阅读

1、教师板书“布达拉宫”,导读:同学们,对“布达拉宫”,你们一定不陌生吧,你们能用收集到的资料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2、教师一边展示相关的图片,一边简单的介绍布达拉宫。

3、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高原圣殿”——布达拉宫。

4、教师提纲导路,学生自读: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布达拉宫的?画出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集体反馈,深入探究。

a)指名反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布达拉宫的?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概括,教师适当的引导:作者先后从四个方位仰望布达拉宫(宫前,红山西侧,红山北麓,八角街,主要写宫前所见,其他三处又各有不同)

b)教师小结:同学们,布达拉宫气势恢宏,庄严神圣,作者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呢?找出体现作者内心的语句。

c)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d)指导学生由感情的朗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使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噢们还有许许多多向布达拉宫这样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的词语。

2、收集中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互相传阅。

3、预习语文乐园六中没学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谈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课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要求,相互交流。

教具准备:

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课程?(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导:这么多的课程,总是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课程。。

二、读题目,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本次要求说的内容。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说不喜欢或喜欢的课程,说出自己不喜欢或者喜欢的地方和原因。

(2)说一说记忆深刻的课堂经历,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

三、以小组为荤位,互相沟通

四、指名反馈,其他人补充或质疑

五、指导表达

1、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几位同学表达存在的不足。

2、教师对这些不足进行总结。

(1)注意语畜的表达要清晰、洪亮。

(2)把喜欢或不喜欢的地方及原因讲清楚。

(3)把印象深刻的地方说具体,并适当地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3、小组内相互提建议,然后再说一说。

4、指名集体反馈。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个人的喜好不同,所以对自已所学科目的情感也不相同。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而重某些学科,轻某些学科。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各方面知识、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应认真对待每一课程的学习。

七、布置作业

课后和你的朋友交流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课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习作。

教学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习作,并能够突出这节课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刻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教具准备:

上节课的笔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活思维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交流,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留下许多发生在课堂上的愉快的、不愉快的、有趣的、伤心的画面吧!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2、指名说一说。

3、教师导: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堂——课”。

二、读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表达有一定的顺序。

(3)把主要的事情写清楚、写详细。

(4)写出自己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指导表达

1、学生阅读《别了,语文课》,想~想:这篇课文对我们写这篇习作,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3、教师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如何把主要事情写清楚、写详细。

(1)写好细节,把内容写具体。

文章中,往往有最能表现中心的小章节,把这部分写详细,不但有助于很好地展现中心、表达感情,更有助于把内容写具体。写好细节的例子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比比皆是,我们应认真地体会其作用和写法,并努力把它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帮助我们把内容写具体。

(2)要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什么样的…‘怎样地”。我们不少同学,在作文中常常用“高兴极了”、“难过极了’’等字眼,给人以非常模糊的印象,为了使印象变得清晰起来,同学们可以问一问这个人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难过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把什么样子写出来了,内容也就具体了。

四、学生习作,老师巡视辅导

五、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用毛笔字写“海…‘绿…‘钱”,掌握相关的部首的写法。

教具准备:

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认清字形,掌握部首

1、教师出示本课要练习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教师: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左右)

3、指名说说这三个字的部首。

4、教师:今天,我们不仅要练习写这三个字,还要掌握三个部首。

5、指导写好这三个部首。

(1)读一读文中的书写要点。

(2)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讲解部首的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写部首,教师巡视辅导。

二、把握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海’,“绿”“钱”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海”:左右结构,左让右;“每”横画比较多,横要写出变化’

“绿”:左右结构,左让右;右边下边“水”的横撇要变成点、提。

“钱”:左右结构,左让右;两横和一撇间的距离相等,点不能丢。

三、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集体评议

篇6:小学四年级上教案

Unit 1 At the zoo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能大胆、自然、灵活地使用“hurry up”、“ Let’s go”向别人传达意愿,能用“can you see the„„?” 教学重、难点:

1、注意lion的发音,辅音字母L为舌侧音,不能发成鼻音N

2、大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2)abc歌曲欣赏 字母快速识记

动物单词复习:duckducklingsheepcowgoosebird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one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tigerelephantpandaelephanthousehurry up

2、师生互动练习根据动作来记忆单词

3、学生互动练习“tigerelephantpandaelephant”

4、“can you see „„”的使用

5、听录音,并要求学生能熟读

6、家庭作业:熟读书本P1#的课文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

教学目标:

1看图、听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2能大胆、自然、灵活地使用“It’s fat”、“It’s strong”来形容所见物体,能用“What can you see?” 教学重、难点:

1注意thin的发音,th发音时上齿不能碰下唇,舌头要放在上下牙之间,往外送气

2大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2)找食物

将一些已经学过的单词呈树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扮成不同的动物去寻找食物,找对的奖励一个贴画,没找到的不奖励

复习单词shortlongbigsmalll;

第二课时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wo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习单词fatthin

2、师生互动练习根据动作来记忆单词

3、学生互动练习“shortlongbigsmalllfat thin”

4、“What can you see ?”的使用

5、听录音,并要求学生能熟读

6、家庭作业:熟读书本P2#的课文 教案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2能大胆、自然、灵活地使用“They are so tall”来形容所见物体,能用“how beautiful”来形容所见物体。教学重、难点:

1注意they 和there的发音,th发音时上齿不能碰下唇,舌头要放在上下牙之间,往外送气

2大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2)复习

将已经学过的“elephant/tiger/lion/snake”进行拼写复习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four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习单词giraffe/zebra

2、师生互动练习根据动作来记忆单词

3、将已学过的动物单词卡片展示出来,学生互动练习“shortlongbigsmalllfat thin”如:The panda is fat.4、“How beautiful”的使用

5、听录音,并要求学生能熟读

6、家庭作业:熟读书本P4#的课文 教案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2能大胆、自然、灵活地使用“Their eyes are very small”来形容动物 教学重、难点:

1注意they 和there的发音,th发音时上齿不能碰下唇,舌头要放在上下牙之间,往外送气

2大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2)复习歌曲欣赏:Oh,Bee Open/close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five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习单词come on

2、将已学过的动物单词卡片展示出来,学生互动练习“shortlongbigsmalllfat thin”如:Their ears are small.4、“come”的使用

5、听录音,并要求学生能熟读

6、家庭作业:熟读书本P5#的课文 教案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2能大胆、自然、灵活地使用“The pig snake is thin”来形容动物 教学重、难点:

1foxsquirreldeer的学习与使用 2大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2)复习

open/close的灵活运用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hree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习单词foxsquirreldeer

2、师生共同模仿识记动物单词

3、听录音,并要求学生能熟读

6、家庭作业:熟读书本P7#的单词 教案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2)复习

open/close的灵活运用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seven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熟读单词

2、完成P7-8#的习题

3、书写P7#的单词

6、家庭作业:书写P7#的单词 教案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T:Hello,boys and girls.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10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No feedingNo litteringNo tochingNo smoking标志图的识记

2、P9#的幽默

3、What can you see 的灵活使用。

6、家庭作业: 教案反思:

Unit 2 numbers 教学总目标:

1、学习数词11-60以及数词的基本应用,复习巩固数词1-10。

2、复习How many trees can you se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How old are you? How old is he ? How many carrots are there?等等。

3、认识number 的缩写形式:No ;懂得数词的基本构成方法:twenty-one,thirty-two,„„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4、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能分辨thirteen与thirty。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eleven-fifteen五个单词的拼写。教学难点:

1、语音:

A)eleven和twelve中辅音的发音。将上齿比较固定地放在下唇上,然后稍用力地使气流从上齿与下齿间的缝隙中通过,发生摩擦成音,声带要受到振动。

B)注意区分three-thirteen,five-fifteen,eight-eighteen这几C)

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个词的发音。

–teen与-ty读音辨析。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How many boys and girs are there in our classroom? Now,let’s count.one,two,three,four,five„„。学生数到后面会越来越不熟悉,从而引导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seventeen.(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听录音,熟读eleven-fifteen.3、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eleven-fifteen.5、游戏:传递单词。

每组学生分别代表一个单词。从第一名学生开始往下一名学生那里传递,问最后一名学生,传递的单词是否是第一名学生的单词。然后从最后学生那里再传递一个单词到第一名学生那里,看是否正确。如果两次都做好的,就全组学生奖励。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能分辨thirteen与thirty。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sixteen„„twenty-nine十九个单词的拼写。教学难点:

A 注意区分three-thirteen,five-fifteen,eight-gighteen这几个词的发音。

B –teen与-ty读音辨析。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会话用语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在黑板上为每组学生画一颗小树,每组学生分别代表一个单词,从第一名学生开始往下一名学生那里传递,问最后一名学生,传递的单词是否是第一名学生的单词。然后从最后学生那里再传递一个单词到第一名学生那里,看是否正确。如果两次都做好游戏的就加一颗红星,看那一组学生的红星多。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听录音,熟读sixteen„„twenty-one.3、游戏:

sixteen右手拍左手;seventeen左手拍右手;eighteen右手拍左腿;nineteen左手拍右腿;twenty双手合拍。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更正昨天书写的eleven-fifteen.正确书写今天教读的sixteen-twenty.教案反思:

学生在第二轮游戏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兴奋,学起来也很轻松。但学生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已经能念到fifty,有的学生只局限于当前教师所教的内容。要注意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thirty„„hundred等5个单词的拼写。教学难点:

–teen与-ty读音辨析。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会话用语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学生选派两名学生,老师念one,学生伸出一个手指头,念two伸出两个指头,念 three伸出十个指头„„。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听录音,熟读thirty-hundred

3、游戏:猜单词

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4、T:How old are you? S、I’m ten years old.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更正昨天书写的sixteen~twenty-one 正确书写今天教读的thirty-hundred 教案反思: 学生的基础好,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快速读出单词。但还不能完全正确书写,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并尽量让学生能够听写单词。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点:

区分单词thirteen与 thirty 教学难点:

区分单词thirteen与 thirty 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会话用语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学习歌曲:Ten Little Finger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three-thirteen-thirty,five-fifteen-fifty,eight-eighteen-eighty 等单词的区别。

3、What is 6 and 6.6 and 6 is twelve.教案反思:

学生对用英语来进行数学练习,很感兴趣。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当中来,在游戏中来学习数字的运用。部分学生在使用6 and 6 is twelve句式时非常有创意,应该多加表扬。

复习一、二单元

教学目标:复习第一单元的单词 教学重点:识记英语单词 教学难点:识记英语单词 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英语歌曲一首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会话用语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听FALSH歌曲:

(二)游戏:

(1)先让学生读单词:P7#(2)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一人做一个动物的动作,或者用英语描述动物,另一名学生来猜测。看哪一个小组最后做得最好!教案反思:

学生在复习时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记音词能力。

测试一、二单元 评讲一、二单元

一、重新听听力,对学生听不懂的地方进行补充解释。

二、对笔试出现的句子进行强化。

Unit3 My clothes 教学总目标:

1、学习表示穿着的名词以及需求,穿脱衣服的表达法,如:I’m cold/hot/.I need a hat.Put on/Take off your shoes.等。

2、复习表颜色的形容词:red/blue/yellow/white/black/green/purple/brown/orange/pink等等。

3、句型“What color is your skirt?”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难点:

1、scarfskirt中辅音[k]在s后面,所以发音时不送气,声带要振动

2、词汇:分清put on与take off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How many boys and girs are there in our classroom? Now,let’s count.one,two,three,four,five„„。学生数到后面会越来越不熟悉,从而引导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seventeen.(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快速找单词

教师念出黑板上任意一个单词,每组请一名学生快速找到单词,哪组先找到,哪组就加一分。

4、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hatsarfcoatpants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难点:

1、scarfskirt中辅音[k]在s后面,所以发音时不送气,声带要振动

2、词汇:分清put on与take off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How many boys and girs are there in our classroom? Now,let’s count.one,two,three,four,five„„。学生数到后面会越来越不熟悉,从而引导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seventeen.(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快速找单词

教师念出黑板上任意一个单词,每组请一名学生快速找到单词,哪组先找到,哪组就加一分。

4、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hirt/T-shirt/dress/skirt/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难点:

1、scarfskirt中辅音[k]在s后面,所以发音时不送气,声带要振动

2、词汇:分清put on与take off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Tony’s wearing a blue hat(3)单词复习

shirt/T-shirt/dress/skirt/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shoessocksgloves,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句型学习“I’m cold.I need a scarf.”“Here is the scarf” “I’m hot.I need a skirt.”“Here is the skirt”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hoessocksgloves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难点:

1、scarfskirt中辅音[k]在s后面,所以发音时不送气,声带要振动

2、词汇:分清put on与take off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Tony’s wearing a blue hat(3)单词复习shoessocksglove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shoessocksgloves,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句型学习“I’m cold.I need a scarf.”“Here is the scarf” “I’m hot.I need a skirt.”“Here is the skirt”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hoessocksgloves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教学重、难点:

1、scarfskirt中辅音[k]在s后面,所以发音时不送气,声带要振动

2、词汇:分清put on与take off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This is the way(3)单词复习

ScarfshirtcoatT-shirtdresshatskirtpantsshoessocksglove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完成书本P27页(2)look and link(3)match and color(4)listen and draw(5)read and write

2、课后作业:

复习本单元的单词,预习第四单元的单词。教学反思: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完整的体现出来了。从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对学生的听写能力还有待加强。

Unit4 At the playground 教学总目标:

1、学习表示体育运动类的词汇以及对个人能力的描述等。

2、句型“Can you play Chinese chess?”,“I’m good at swimming”“I;m not good at„„”以及祈使句“Let’s go and play”、“Kick the ball”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个人特长;会说最常见的表示运动类的词汇以及短语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

4、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操练,熟记对话,并能做替换练习。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inesechess中的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

2、语法:be good at 意指“擅长于„„”,介词AT后面可以跟名词但不能直接跟动词,动词必须要加——ING,使其名词化。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hirty-seven.(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ball,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ball

5、句型“Can you play „„?”

“Yes.of course.”/“No ,I can not.”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I’m good at „„”句型

2、新单词chessswimride a bike 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inesechess中的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

2、语法:be good at 意指“擅长于„„”,介词AT后面可以跟名词但不能直接跟动词,动词必须要加——ING,使其名词化。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hirty-seven.2、单词复习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ball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chessswimride a bike,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chessswimride a bike

5、句型“I’m good at „„。”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I’m good at „„”句型

2、新单词skaterow a boat 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inesechess中的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

2、语法:be good at 意指“擅长于„„”,介词AT后面可以跟名词但不能直接跟动词,动词必须要加——ING,使其名词化。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hirty-seven.2、单词复习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ballchessswimride a bike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skaterow a boat,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

2、三次起立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教读一个单词之后,让全班学生把这个单词念三遍之后,继续念。然后教师随时准备让全班学生stop。学生听到这个命令之后,立刻站起来。比赛哪一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为该小组的同学加一个小星星。

3、憋气游戏

让全班学生深吸一口气,念一个单词。看哪一位小朋友憋的时间最长。

4、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katerow a boat

5、句型“I’m good at „„。”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I’m good at „„”句型

2、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单词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ballchessswimride a bikeskaterow a boat 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inesechess中的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

2、语法:be good at 意指“擅长于„„”,介词AT后面可以跟名词但不能直接跟动词,动词必须要加——ING,使其名词化。

3、操练:用不同的名词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hirty-seven.2、单词复习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ballchessswimride a bikeskaterow a boat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三次起立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教读一个单词之后,让全班学生把这个单词念三遍之后,继续念。然后教师随时准备让全班学生stop。学生听到这个命令之后,立刻站起来。比赛哪一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为该小组的同学加一个小星星。

2、复习句型“I’m good at „„。”

“Can you play football?”“Yes,of course.”

3、完成练习(2)Listen and choose(3)Match and color(4)Listen and tick(5)Read and write.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Are you good at „„”句型 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inesechess中的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

2、语法:be good at 意指“擅长于„„”,介词AT后面可以跟名词但不能直接跟动词,动词必须要加——ING,使其名词化。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T: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thirty-seven.2、单词学习

hoppingsingingdancingflyingswimming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运动

让全班学生站起来学习以上新单词,每学一个单词就有相应的运动练习。如:swimming教师教学生做游泳的动作。

2、三次起立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教读一个单词之后,让全班学生把这个单词念三遍之后,继续念。然后教师随时准备让全班学生stop。学生听到这个命令之后,立刻站起来。比赛哪一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为该小组的同学加一个小星星。

3、学习句型“Are you good at „„。”

4、课文学习P39#,学生上台表演。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Are you good at „„”句型

2、学习“Do you like „„”句型

3、学习“Can you „„”句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Are you good at „„”句型

2、学习“Do you like „„”句型 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单词复习并听写

footballbasketballping-pong ballchessbikeriderowboatswimskate

(二)句型复习与巩固(Presentation)

1、Are you good at„„

试着让学生说出这样的句式,再加以复习相关的内容。如: Are you good at swimming/hopping/singing/dancing? Yes ,I am/swimming/hopping/singing/dancing? Yes ,I am/Yes,we are.2、Do you like „„

试着让学生说出这样的句式,再加以复习相关的内容。如: Do you like swimming/ hopping/singing/dancing? Yes ,I do./No,I do’t.3、Can you „„

试着让学生说出这样的句式,再加以复习相关的内容。如: Can you fly/play basketball/skate/swim/ Yes ,I can /No,I can’t.教案反思:

学生在回忆已学句式的时候,显得不很熟悉。在老师的引导下还能说出来,但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设计相应情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句子。

Unit5 Holidays 教学总目标:

1、学习一些与节日有关的词汇以及了解一些异国文化。

2、学习祈使句“Let’s „„”“Where is/are„„?”以及介词 in,on,under的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jingle bell》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santa/merry christmas/stockings/gift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快速找单词

教师念出黑板上任意一个单词,每组请一名学生快速找到单词,哪组先找到,哪组就加一分。

4、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anta/merry christmas/gift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Merry christma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sing/dance/balloon/candy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快速找单词

教师念出黑板上任意一个单词,每组请一名学生快速找到单词,哪组先找到,哪组就加一分。

4、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ing/dance/balloon/candy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Merry christma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sleighbellreindeer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快速找单词

教师念出黑板上任意一个单词,每组请一名学生快速找到单词,哪组先找到,哪组就加一分。

4、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leighbellreindeer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Merry christma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sleighbellreindeer

2、炸弹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教读其中一个单词,教师伸出几只手指头,学生要念出几遍之后双手伸开,然后叫“嘣”。比赛看哪一组学生最后画出的星星最多。

3、快速找单词

教师念出黑板上任意一个单词,每组请一名学生快速找到单词,哪组先找到,哪组就加一分。

4、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猜一词。学生不必举手,站起来就猜。猜对的同学奖励一个sticker。

5、让学生拿出英语练习本,书写sleighbellreindeer 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歌曲学习《Merry christma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教读表方位的介词:in on under

2、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上 The pen is on my book.3、将一支笔放在书本里 The pen is in my book.4、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下 The pen is under my book.5、让学生相互练习。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游戏:比比谁准 教师在讲台附近划一段距离,规定学生用TEN步来走完.学生边走边数onetwothree„„。看哪组学生能在十步内刚好站在所划的线上。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复习表方位的介词:in on under以及Where is my gift/candy/pen/pencil-box?的句型。

2、课件展示:santa is on/in/under the tree

Jerry is on/in/under the bed

3、学生将物品用in/on/under掩藏起来,教师猜。如: The pen is in my book.4、教师将物品用in/on/under掩藏起来,学生猜。如:The pen is under my book.5、让学生相互练习。教案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基础较好,单词能读。注意加强学生写、记的能力。做游戏时应该灵活处理游戏规则。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听录音,正确理解对话内容。要求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2、看图片理解词义,听录音学说本课词语,要求发音正确;

3、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节日的问候;会用常见的表示方位的介词来表达方位概念。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教学重、难点:

1、语音:Christmas中的辅音字母T不发音,辅音字母组合CH在此读K。

2、词法:表示方位的介词:in/on/under

3、操练:用不同的介词短语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用具: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xu.(2)游戏:比比谁准

教师在讲台附近划一段距离,规定学生用TEN步来走完.学生边走边数onetwothree„„。看哪组学生能在十步内刚好站在所划的线上。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复习P47#单词

2、完成P47-48#的(2)Listen and choose(3)Match and color(4)Read and circle(5)Read and write 教案反思:

上一篇:父爱母爱为优秀作文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作文教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