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2024-05-28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精选6篇)

篇1: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中传学字〔2014〕10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具有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第三条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 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行为守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第二章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 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本校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六条 学生应该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 9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学籍管理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第七条 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正式录取的新生,应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来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必须事先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请假。未经请假或请假后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即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请有关部门查究。第九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到校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否则按违反学习纪律处理。未请假或请假未准逾期两周以上(含两周)未注册者,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节 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

第十一条 本科学制四年,高职学制三年,第二学士学位学制二年。本科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为六年,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为四年,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为三年,超过此年限者,不予注册。

第十二条 不能在正常学制内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学习年限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缴费等手续。

第十三条 学分累计达到所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要求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各专业需达到毕业的总学分数,由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

第三节 考 勤

第十四条 培养计划规定的课堂讲授、考试、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军事训练、时事政治学习,都要进行考勤,学生因故不能参加的,事先必须请假。未请假或请假未准而擅自不出勤者,均以旷课论。/ 9

教师可以根据本《规定》的原则、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人数多少等情况制定本门课程考勤办法(如点名、签到等)进行考勤,并将学生出勤情况按所占成绩的比例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对一学期内旷课累计达到或超过10学时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1)旷课10—19学时,给予警告处分;(2)旷课20—29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3)旷课30—39学时,给予记过处分;(4)旷课40—49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5)旷课50学时以上(含50学时),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十五条 学生请假需办理《中国传媒大学本专科学生请假审批表》。请假三天以内,由辅导员审批,教学秘书备案;三天以上的须由学部/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主管教学领导审批。一学期内因各种事由累计请假超过一个月,应报教务处备案,累计超过本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按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

学生因病请假应有校医院证明;有特殊原因必须请事假时,须说明详细事假原因,事假不得超过两周。请假期满,请假学生须及时向辅导员、学部/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销假。需要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续假批准与否,应回复学生本人。

第四节 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六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七条 凡培养计划规定的或者学生选定的课程必须按时听讲、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一学期内学生缺课超过某门课程学时数的三分之一或缺交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超过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须另行重修。

第十八条 考试成绩的评定,可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原则上除采用口试、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可采用五级分制外,其他均按百分制记录成绩。

学生成绩单采用学分、考试分数、学分绩点并行记录的方法。其学分绩点规定为:

2GPA=4-3(100-X)/1600(60≤X≤100),X为课程百分制分数;不及格成绩绩点为0 五级分制换算百分制如下:

优—95,良—85,中—75,及格—60,不及格—50; 计算方法为:

一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绩点×学分数

学分绩点有两种计算方式:

1、只计算必修课学分绩点;

2、计算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分绩点。公共选修课不计入学分绩点。

学年或总评平均学分绩点=所学课程(公共选修课除外)学分绩点之和÷所学课程学分之和 重修重考通过一律按60分计入平均学分绩点计算。/ 9

第十九条 课程的考试一般在期末进行,取得及格及以上成绩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课程的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占40%~20%)。两者具体比例,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开课前报学部/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同时由教师向学生宣布。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学校实行辅修制。凡申请辅修者,须经所在学部/学院和辅修主管部门同意,报教务处批准,方可入班学习。修满辅修专业规定学分者,发给辅修专业证书并附辅修专业课程成绩表。具体办法按《中国传媒大学辅修、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学生境外交流学习管理规定(修订)》,学生在境外所修学分经审核认定后方可转换为所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应课程的学分。

第二十二条 学生必须遵守考试纪律,考试违纪或作弊者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本、专科生考试规则》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节 期末考试、重修、重考与缓考

第二十三条 学生须按学校规定按时选课并参加所选课程的考核,课程考核资格依据教务在线内课程的选课名单,未选课学生不具备考试资格。考试安排完毕,统一由教务在线端口公布。学生可登陆个人教务在线端口,查询、确认考试安排,按时参加考试。课程考核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修或重考:

(一)学生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相应重修或重考手续,否则成绩无效。学生办理完手续后必须按时参加考试,未经批准擅自缺考(即旷考)者成绩以零分计。

(二)重考:课程考试不及格,且考试成绩在40(含40)分以上者,允许重考一次。原则上限选课不组织重考或补考,学生须选择改修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其他同类课程。重考及格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1.每学期初进行基础课重考,范围为上一学期考核结束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学初重考名单由教务处整理,与各教学单位核实后统一导入教务在线。学生根据通知,查询教务在线内考试安排,按时参加考试。

2.专业必修课重考考试将与下一进行的该课程考试一起考核。期末重考由考生自行网上报名参加,教务处将根据当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安排重考、缓考,学生根据通知要求,按时完成报名,参加该学期课程考试。

3.重考仍不及格和考试成绩在40分以下者,须申请重修。

(三)重修:课程考试不及格,且考试成绩在40分以下者,课程须重修。

1.重修课程不单独安排教学与考核,学生须参加下一学期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重修课程与其他教学环节时间冲突时,学生本人可向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教师同意,学生所在学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可部分听课或自学,但必须完成作业和实验方能参加考试。

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重修次数不限。

3.学生不得重修已合格的课程,原则上限选课不允许重修。

(四)重修、重考课程通过,成绩如实记载,并在学生成绩单中标注“重考”、“重修”字样。第二十四条 学校允许学生在特殊情况下申请缓考:

(一)学生因病不能参加课程考核时,须在考前向所在学部/学院教学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缓考申请,同时提/ 9

交医院的相关证明,经教务处批准后方能生效;

(二)因事一般不准缓考,原则上重考、缓考后不准再次办理缓考。

(三)基础教育课的缓考考试在下学期初进行;专业必修课程的缓考考试将与下一进行的该课程考试一起进行,原则上限选课不组织重考、重修,因此不可办理缓考。未经批准擅自缺考(即旷考)者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缺考”字样。缓考考试成绩按实考成绩记载。

第二十五条 学生应主动向所在学部/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务处咨询重修、重考或缓考的有关事项,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教务处办理重修或缓考考试手续。

第六节 转专业与转学

第二十六条 在读一年级或二年级的本科生可以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第二十七条 学生转专业一学年办理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在每学年春季学期进行。第二十八条 学生转专业前所修的课程成绩将如实记载在成绩单中。

第二十九条 转入学部/学院对转专业学生原所修课程进行认定,转专业学生须达到转入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第三十条 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办理转学手续;跨省市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三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录取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七节 休学与复学

第三十二条 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因各种原因需暂停学业或不能正常学习者,可申请休学或保留学籍。第三十三条 学生申请休学或学校认为须休学者,可予休学。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一)经校医院诊断,因病须停课时间超过六周的;

(二)一学期请病假、事假缺课累计超过该学期上课总学时三分之一的;

(三)因其他特殊原因学校认为必须休学的。

第三十四条 学生休学一般由本人申请,经学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同意,教务处和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休学。/ 9

第三十五条 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经学校批准可持续休学,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学期结束前开始休学者,该学期按休学计算。

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

第三十六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休学学生必须办理休学手续离校,路费自理,学校保留其学籍。

(二)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的待遇,不享受助学金、奖学金。

(三)休学学生患病,其医疗费按我校医疗管理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保留学籍至退役两年内。

第三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于期满前的学期末向学校提交复学申请,经学校审查合格,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学,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因病休学申请复学时,须附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可以正常学习”的诊断证明,经校医院复查合格者,所在学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和校主管领导批准,可办理复学手续。伪造诊断证明或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

(二)因其他原因休学者,须提供必要的证明,经所在学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和校主管领导批准,方可办理复学手续。

(三)复学者,依其选修课程的情况编入原专业相应年级学习。

第八节 退 学

第三十九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学:

(一)所在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不合格(已重考、重修合格课程除外,实践学分除外)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20学分者;

(二)学生在前三学年内每一学期所取得的所在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低于12学分(含12学分)者(不包含实践学分和重考课程);

(三)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四)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五)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六)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七)在学校规定的在校最长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八)本人申请退学的。

若学生意外身故应由学部/学院或学生亲属代为办理学籍注销手续;

学生按照上述规定退学,对学生不是一种处分。退学申请书应附学生家长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并由辅导员核实后签字确认。

(一)(二)情形应予退学者可申请学业留级。学业留级的具体办法参见《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学业留级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 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9

第四十一条 对作退学处理的学生,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因特殊情况无法送交本人的,则在校内发布公告。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7天,即视为送交。

第四十二条 学生如对退学处理有异议,可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第四十三条 学生退学后的有关事项,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退学学生须在退学程序结束后的15天内办理手续离校,其档案、户口退回家庭户籍所在地。

(二)退学学生办理完退学手续后学校发给退学证明,学业期满一学年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学校可发给肄业证书。无故超过规定期限两周不办理手续者,学校将注销其学籍,不再出具任何证明。

(三)学生退学后学费的处理按《中国传媒大学学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九节 毕业与学位

第四十四条 具有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并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本科生同时达到辅修专业要求者,另发给辅修专业证书。第四十五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一)取得本科毕业资格;

(二)符合国家及学校有关学士学位授予规定。

第四十六条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所在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但因个别课程、实践环节或毕业设计(论文)考核不合格而未达到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七条 结业的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允许在结业后申请重修不合格课程,重修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以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者授予学士学位。

第四十八条 修读辅修专业者,因辅修专业课程没有完成,不允许延长在校学习年限,可在毕业离校后申请修完剩余课程(须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合格者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第四十九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不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对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由学校追回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四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五十条 学校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五十一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通过校务公开、学生代表提案等方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五十二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9

第五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五十四条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社团管理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第五十五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第五十六条 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培养计划,由校团委根据相关文件组织实施。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有关管理规定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

第五十七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中国传媒大学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可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五十八条 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五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有关规定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公寓管理规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六十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锻炼身体、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分别由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的相应部门评选、授予。

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分口头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章、奖品或奖学金等。

第六十一条 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学生,学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并按有关条例给予纪律处分。处分有下列五种: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故不适合毕业班的学生。毕业班的学生在受留校察看处分之前已受过处分的按开除学籍处理。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解除留校察看。在留校察看期间经教育不改、重犯错误的,应予以开除学籍。

第六十二条 对犯有如下情形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 9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八)学校认定的其他影响恶劣的严重错误。

第六十三条 其他违法、违规、违纪情况处理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六十四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热情帮助、严格要求。对认错态度好并有悔改立功表现者可酌情减轻处分。对已受处分的学生,如有重犯要加重处分。开除学籍的学生只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有关规定限期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对违纪学生处分程序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程序(试行)》。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违纪处分一般在发现违纪学期内处理结束。

第六十七条 对学生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对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9

篇2: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项目管理办法(2014修订)

1、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5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08]6号)的文件精神,推动我校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对2007年10月由我校颁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07-2008学年校政字1号)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形成本管理办法。

1.2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实施内容包括下达至我校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北京市级项目)及由我校自主设立的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校级项目);

1.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实施框架,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1.4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原则,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2、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2.1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组织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大 1 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委员会‛(简称管理委员会)及‚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专家指导委员会)。

2.2 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任主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学生处、财务处、团委,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专家组评审、验收实验项目并指导全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相关工作;负责监督实验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2.3 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聘请的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对我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对学生自主申报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审核、立项、结题和评优;对我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等。

3、项目申报

3.1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申报工作于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第二个月开始,申报信息经由教务处网站及学院(系)教务科发布,同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还将通过举办班级代表宣传推介会、印发项目申请指南等方式辅助宣传。

3.2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面向本校在校全日制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申报(以每年春季学期项目申报工作启动时的年级为准),原则上要求是团队申报(成员3-5人,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联合组队申报。因项目资源有限,已入选往届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不得申报当年项目。同时,为保证项目运行有序,在项目运行期间将参加我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到境外高校学习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学生,不得参与项目申报。

3.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需配备指导教师,在保证学生自主开展的大原则下负责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指导教师原则上应为校内正式编制教师,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所在学院推荐,也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直接聘请。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每个项目原则上聘请1名指导教师。为保证创新项目在评审、结题和评优上的公正性,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委 员会的成员原则上不得担任项目的指导教师。

3.4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运行时间为原则上为1年半,立项学生需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完成研究计划,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本科毕业前完成项目。

3.5 依照我校“道术结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原则上要求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需基于社会调查开展,理工科类项目研究则主要依托实验开展。

3.6 在充分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各项政策后,项目负责人需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网页下属子网页‚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按照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打印并经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书的电子版一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所在的学院;

3.7 学院在接到学生提交的项目申请表后,需组织教师进行初审,根据管理委员会分配给学院的推荐名额(按照本科学生分布比例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推荐名额总数与实际项目数的比例约为1.2:1),确定具体的学院推荐项目及推荐排序;经主管院长审核并签字盖章后,将学院推荐项目的项目申请表(纸质版原件及电子版)及信息汇总表格(仅需提供电子版,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包括3个子表)报送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4、项目评审

4.1 学院推荐项目材料汇总后,由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立项评审工作,确定予以立项的项目名单、立项级别(国家级、北京市级及校级)与资助额度,评审结果经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报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管校长)批准。

4.2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列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名单在教务处网站公布,并分类报送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及学校备案。

5、项目运行管理

5.1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在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两周之内组织项目启 动会,详细宣讲项目运行的各项要求,下达立项证书,启动项目运行;

5.2 项目启动8个月后,启动项目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需将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的《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期进度报告书》在指定时间内送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中期进度报告书》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分为中期通过、限期整改和中止运行三类。被判定为限期整改的项目,需在判定结果下达三个月内,充实调研数据,修改中期报告,并再次提交审定,合格者继续项目运行;被判定为中止运行的项目,冻结项目经费,取消其项目组成员的一切相关支持政策,如学分认定、推免科研加分等,并予以通报。

5.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进行过程中,管理委员会将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及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及时总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管理委员会鼓励参与项目的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创新社‛。创新社作为学生社团归口学校团委社团部管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参与其业务指导工作,并定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学生自发开展各类项目交流活动。

5.4 项目组到校外开展调研活动,出行时间在1天以上的,需向班主任报备,并做好详细行程规划,确保成员在外期间的安全,同时,项目负责人必须给所有成员购买调研期间的含紧急医疗救护服务在内的人身意外保险。

6、项目结题管理

6.1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需填写《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连同结题报告(20000字左右),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给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结题验收申请。同时提交的还有依托项目研究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复印件(如具备)、项目实施图片及其他辅助材料等。

6.2 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文、经济、社会、法政、理工五个学部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结题评审,审定提交的各类项目结题材料,并举行项目结题答辩,最终确定各参评项目的结题成绩及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未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结题材料的项目则直接被判定为“不合格”。

6.3 被判定为‚不合格‛的项目,学校将冻结其剩余项目经费,取消其项目 组成员的一切相关支持政策,如学分认定、推免科研加分等,并予以通报。

6.4 项目结题后,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印制项目结题证书,并将当期结题项目的相关成果和材料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学校备案。

6.5 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按计划结题的项目,项目组负责人可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结题时间前一个月下载填写《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和《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进展报告》,说明延期原因及申请延长期限,同时汇报项目业已开展的情况,提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准。获准延期的项目应在项目负责人本科毕业前完成并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结题材料,由专家委员会另行组织专家评审。

7、项目变更管理

7.1 项目立项后,如因客观原因需变更项目相关内容,如项目研究题目、项目组成员等(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应尽早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变更申请表》,填写打印并经项目组负责人及指导教师签字后报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变更申请表交由管理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项目变更申请人,同时将变更申请登记备案。

7.2 项目启动后,项目组成员(含负责人)如参加我校本科生交换项目到境外高校学习一年以上(含一年),必须办理项目成员变更,退出项目组。

7.3 项目启动实施10个月后,原则上不再受理任何变更申请。

8、项目经费管理

8.1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的项目经费额度分别为20000元(中央财政支持10000元,学校配套支持10000元)、5000-10000元(北京市财政支持)和5000元(学校经费支持)。其中,北京市级项目的具体数额根据当年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要求确定。8.2 项目经费由获得项目资助的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指导教师不得使用研究经费,学校不提管理费。

8.3 经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定,学校财务处核准,国家级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及北京市级项目的项目经费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直接授权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项目负责人凭下发的项目经费卡办理经费报销手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督;国家级项目(学校配套支持部分)及校级项目经费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管理,项目负责人需经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理项目经费报销手续。

8.4 项目负责人需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处相关规定使用项目经费及办理项目经费报销手续,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规定执行。

8.5 对于因各种原因被终止允许或撤销的项目,学校将冻结其项目剩余经费,并停止后续拨款。

8.6 项目经费逾期未使用完的,根据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的相关规定,予以收回;

8.7 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保证其使用科学、合理、高效,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对于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将依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视情节严重作出相应处理,包括停止项目运行、给予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将移交至司法部门处理。

9、相关支持政策

9.1 凡通过项目结题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培养方案中 ‚科学研究与实践环节‛学群的‚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2学分),具体申报要求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社会研究和创新训练学分认定办法》。

9.2 项目组成员,可获得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加分,具体为: 国家级项目立项:项目负责人计2.5分 其他成员计2分 市级项目立项: 项目负责人计2分 其他成员计1.5分 校级项目立项: 项目负责人计1.5分 其他成员计1分 结题获得‚优秀‛的项目(含国家级、市级、校级)项目组组负责人及成员均加计1分;

9.3 项目指导教师,每单独指导一个项目,当年计不少于9课时的指导工作量;联合指导的教师酌情减少。

9.4 项目完成后,学校将依据相关政策,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10、附则

10.1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管理办法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2007-2008学年校政字1号)停止执行;

10.2 本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3: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张树庭教授:我国传媒业产业经营起步较晚,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中国管理学发展较晚,整体管理能力较弱,传媒业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我国传媒业长期采用事业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业务领域中产生,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因此,缺乏既懂文化传媒又善经营管理的人才成为制约我国传媒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传媒大学MBA教育,正是应此需求而设立的文化传媒高级管理人才教育项目。

从经营的角度看,我国传媒业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外传媒集团大都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产权关系清晰,其治理结构同其它企业集团没有太大差异,因而西方学者缺乏从整体上对传媒集团治理结构作规范的系统的理论分析,多从运行角度研究传媒集团内部组织结构的作用等。同样,国内学者对于传媒集团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尚少。虽然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中国传媒机构当务之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对于如何构建我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尚无成熟的研究成果。

我国传媒的公司治理与一般行业企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1、治理目标的特殊性:具有赢利和非赢利双重目标;2、治理结构上的特殊性:非上市公司特殊性明显,上市公司特殊性依旧;3、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多重目标控制带来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上的困惑和经营管理中的困惑。

总而言之,我国传媒业管理水平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运营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则是整个传媒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问题。

记者:面对新兴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媒机构对于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请问您对于传媒领域的创新发展有着怎样的理解?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最优路径是什么?

张树庭教授: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创新就无生存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不是并立的两类媒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都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首先,制度创新是发展之根本。中国媒体制度设置的核心是公共舆论管理优先。这种制度确立的是行政化的媒体结构,可以说这是我国传媒业存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性前提。然而,随着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逻辑逐渐明晰,这种状态不仅无法使我国传媒业迅速规模化,进而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的竞争,而且,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严峻。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在于创新传媒体制,推动传媒业的整合并购,优化市场结构,创造健康的良性的发展环境。由于中国媒体的双重属性,必须依托行政主导、市场推动的方式才能实现整合。也就是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充分尊重传媒市场的规律,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努力创新和探索,促使我国传媒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发展之路迈进。

其次,经营管理创新是发展之钥。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传媒业的运营应该突破单纯的传媒产业链,把传媒作为资源的整合平台。真正有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一定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整合优质资源,从广告、印刷、发行、有线网络经营等方面进行资本化运作,开展同类异质化并购。也就是说把传媒作为资源整合的平台,围绕传媒相关的领域战略性地整合各种优质资源,相互依托,相互支持,做强做大我国传媒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媒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随着传媒体制的不断创新,国际化传媒资本参与深度运作,中国传媒集团完整优质产业链的形成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实现均衡发展,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创造真正规模化的、实力雄厚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第三,技术创新决定传媒业未来。纵观传媒发展史,可以发现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往往引发传媒业的重新布局,推动传媒业的再次发展,传媒发展史就是一部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史。在这场由数字技术引发的技术创新浪潮中,传统媒体需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其他类型媒体的存在,并努力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只有迅速抢滩网络数字新技术,通过资本运作直接进入新技术领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革命的新成果,传统媒体才能继续在未来获得引领性的位置。

记者:科学技术对于传媒的发展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管理的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传媒机构整体的管理水平。请问,传媒机构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进行技术管理、规划与建设?构建科学的技术管理架构与体系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张树庭教授:如上所述,传媒发展史,就是信息传播技术革新引发传媒业的重新布局,推动传媒业的再次发展。从对科学技术管理层面来讲,传媒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一直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处于各行业前列,这里不再赘述。我认为,传媒管理应该重点把握新技术、新变化,通过资本方式抢占引领性资源,尤其是通过资本优势拥有优势技术资源,如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发展中对于移动互联的融合等。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在进入新的数字传播领域时,一定要掌握这个领域的运行规则,选择符合其发展特点和规则的经营思路。

记者:从您的经历可以看出,您对于舆情和品牌战略有着十分深厚的研究。当前很多传媒机构对于自身的品牌建设也愈发重视。在您看来,传媒机构进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在哪里?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品牌建设?

张树庭教授: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整体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核心战略的外在表现形式。由于传媒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对于产品知识产权、版权的识别和保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品牌来形成区隔。同时,对于开始融入市场竞争的我国传媒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制定品牌战略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传媒机构的品牌建设简单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梳理媒体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明确整体发展战略,作为品牌战略的指导方针;其次要做好媒体品牌定位,明确媒体的受众对象是谁、能够满足受众什么样的信息需求、竞争者是谁、品牌个性是什么等等;三要分清品牌建设的层次,厘清产品品牌、业务单元品牌和媒体整体品牌的关系,形成品牌合力;四要制定品牌传播策略,学会了解、分析受众的信息接触点,制定整合性传播策略;最后要建立品牌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品牌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维护,懂理论、擅实践的专业人才是品牌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记者:传媒机构如何顺应当前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经济效益,达到其发展目标,有哪些营销手段和措施可以运用?又应当注意些什么?

张树庭教授:要成为真正成功的媒体,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它必须要肩负着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其次,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它必须实现经济价值。如果说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他就是迷失了方向。反过来,一家优秀的媒体如果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如果它能够代表绝大部分人的一种意愿,我想它一定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媒体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首先为他人创造价值,为他人创造价值之后才能获得回报。就是说媒体必须要为社会服务,社会有需要,媒体就要为社会服务。再有就是,两个效益的同时实现是对传媒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巨大考验,着力提升传媒机构的人力资本优势,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记者:总结当前我国传媒领域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状况,您认为,我国传媒领域未来需要怎样的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您以及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在这方面有着怎样的计划与设想?将怎样培养高素质的传媒管理人才?

张树庭教授:我国传媒领域未来需要的管理人才应该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工商管理人才。他们掌握现代经营管理规律,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同时对文化与传媒业具有敏锐洞察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强。

篇4:风暴眼中的中国传媒大学

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老师和校友来说,“震惊”不足以形容数日前的那个傍晚。

11月24日17点50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的通报:中国传媒大学的3名校领导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党委书记陈文申被通报批评,校长苏志武、副校长吕志胜被免职,另有5名学校干部因提供“虚假材料”被处理。

这条新闻迅速从各大新闻客户端弹出,无数媒体人推送了母校领导的处理决定,校友群炸开了锅。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也陆续接到电话和微信:“你们学校出大事了。”

而他们自己却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学校能出什么大事?”这个建校61年,以自由、宽松著称的艺术类大学,成为中央第八巡视组10月31日进驻教育部以来,第一所被通报的高校。

超标的0.8平方米

2号楼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公楼,棕红色的墙体上嵌着校歌的词谱。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位于这栋楼的9至11层。《中国新闻周刊》在现场看到,楼门前堆着十几块三合板,两个工人正往电梯里搬着钢条。他们要为6层的学院办公室做隔断。

在11月24日纪检部门的通报中,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副校长吕志胜的办公用房“严重超标”。这让“大屋换小屋”变得更为急迫。如今,中国传媒大学不少院系、行政单位的办公室都在打隔断。

“副校长有的超0.2平方米,有的超了0.6平方米。”一位接近校领导的内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仅中纪委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就有50多起,至少已有36名高校官员落马。虽然高校领导因办公室超标被处理的案例并不少见,但鲜有因此而被免职的。

从中纪委网站公布这个通报开始,校长苏志武办公室的那扇暗红色房门就一直紧闭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苏志武雷厉风行,一向秒回短信、速接电话。但《中国新闻周刊》多次致电,他的手机均处于关机状态。如今,这间办公室的房门背后已经过改造。按规定,校领导的办公用房应在30.2平方米以内,在改造之前,它的面积超标约0.8平方米。

而就在苏志武办公室的楼上,另一间办公室则充满紧张的气氛,工作人员来去匆匆。房间的格局一目了然:一进门是一张很大的L型暗红色方桌,它几乎占据了办公室长度的一半。桌子背后的一整面墙摆放着一个枣红色的书柜,里面塞满了书。两三盆绿色盆景放在窗前,屋里甚至没有开暖气,党委书记陈文申就坐在桌子后面,被整间屋子的寒意包裹着。对记者的不请自来,他有些抗拒。

11月24日,陈文申因在“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直违规超标使用公务车辆,违规占用下属单位车辆”被通报批评。此时,陈文申已经自己开车上班将近一个月。

但在2015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却在向教育部汇报巡视整改情况时称,违规使用公车和超标使用办公用房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学校所有公务用车已全部收归后勤处交通运输中心管理和统一调配使用,取消了学校领导的固定用车,校领导公务用车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

被免职的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图/CFP

事实上,11月初,在纪检部门结束第二次巡视后,校领导们才开始自己开车上班。那时,北京下了2015年的第一场大雪,日后被免职的副校长吕志胜当时开车还追了尾。

本次通报除了处理了上述3名校领导外,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姜纳新、财务处处长刘湧、后勤处处长周哲、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科科长铁俊及秘书科副科长陈莹峰等5名干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他们被处理的原因则是:“在接受组织检查询问时,提供虚假情况和材料,应付巡视检查和组织调查问题。”

“因为害怕处分,他们起先并不愿意提交(那些材料),但后面还是交出来了,这就存在前后不一的情况,现在看来(之前的材料)就是不真实的。”陈文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的心情也比较复杂。”

24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销姜纳新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职务,并由正处级降为副处级。周哲、陈莹峰则被免去了后勤处处长、秘书科副科长职务。刘湧、铁俊也被调离了原岗。

在这个敏感时期,这几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缄默。

“我觉得很惭愧”

通告公布之后,不少媒体用“窝案”“一锅端”“地震”形容这次事件。

不少人认为,处罚“有些过了”。而对3位校领导个人的口碑,甚至有一边倒式的好评。

2012年8月,调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以前,陈文申几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他担任过北大人事处长、校长助理、常务副校长,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后勤、产业等。担任常务副校长期间,他和另一位校领导被称为校长手下的“两大干将”。

一位在北大与他共事二十多年的教授用“率真”评价陈文申,他曾因“太过公正”“不会绕弯子”而得罪人,不得不离开北大。“他最多是失察。我相信他的底线,自己应该是很到位的,但是你不能只自己到位。”这位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陈文申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说不严格。几乎每天中午,陈文申都会出现在办公室附近的一食堂。“我遇见他很多次,从没见他上过二楼吃饭。”一位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食堂的二层是小炒,一层则是大锅饭,一楼最贵的菜是7.5元。

“我没在校外请过一顿饭,我自己也没有拿过一份礼品。但这不等于说我没错误。”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把手,陈文申向《中国新闻周刊》多次坦承,他在监管方面的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2015年7月,陈文申还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八项规定的落实,认真查摆在纪律建设、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的问题,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然而,在传媒大学,八项规定在执行和监督上似乎变成了容易忽视的问题。校领导的公务用车有“两个18”的标准,一个是汽车排量在1.8t以下,一个是总价不能超过18万元。“我也是才弄明白这个标准,”陈文申坦言,“我觉得很惭愧,很惭愧。”他重复了一遍,而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在整个交谈中,他多次重复这句话。

中国传媒大学的公务用车均购置于八项规定出台前。此前,几位校领导配备的公车是黑色奥迪,也就是说,所有的车都是超标的。这个被忽视的细节也成了后来校领导被处理的关键。

在中纪委发布的多起高校领导违纪通报中,“超标使用办公用车”“节日期间公车私用”等是最常见的违纪行为。

2015年2月5日,教育部纪检组通报称,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兼基地建设与成果管理处处长、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万青云存在公车私用问题,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华中科技大学纪委给予万青云党内警告处分。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

显然,年初教育部的这次通报对于中国传媒大学来说并未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而如今,被通报之后,中国传媒大学的公务用车只剩下两辆使用了15年、几乎拉不开车门的桑塔纳。

“要做成事不得不有点犯规”

2012年6月12日,中国传媒大学也曾接受过财政部驻北京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组的检查,检查组对传媒大学的预算、资产、财务三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曾经在财政部工作15年的副校长吕志胜,面对昔日的同事说:“这是对我校预算资产财务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阅。”

但在3年后,教育部巡视组却发现,吕志胜作为分管学校财务的副校长,并没有正确履行行政监管职责。纪检部门的通报中称,他对学校财务管理混乱、“三公经费”列支不真实、严重超预算和有关部门向组织报告不实等,负直接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

在纪检部门的通报中,财务混乱的表述并不少见。2015年7月,中央巡视组对巡视复旦大学进行通报时,首先点名的问题就是“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

一位在学校任教超过20年的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几年前,他就曾给苏志武发去短信,反映财务混乱的问题。有的老师在多个的学院授课,不同学院分别向财务处申报老师的工资,但工资没有细目,“最不清楚的是老师。这算不算财务混乱?”

当时苏志武迅速回复了短信,“会认真做”,之后就没了下文。

一位学院领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传媒大学的财务一直“严格得要命”,劳务费很难报销,一些老师做完项目后甚至很难拿到津贴,更不必说交通费。而这些费用却在北大、清华都可以报销,“他们的老师甚至会问我们,为什么我们(清华、北大)能报、你们不能?”

“光靠教育部给的钱,很多时候做不成事儿,要做成事儿不得不有点犯规。(一些项目)不请客,上级单位就是不批。”前述学院领导说。

2000年,中国传媒大学成为第五批教育部直属高校;2001年,正式列为“211”学校。在75所直属高校中,32所部署高校的校长是副部级干部,包括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而中国传媒大学则是局级单位,教育部可以直接决定其校领导的任免。

“楼新得像暴发户”

2015年11月,并不是纪检部门对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次巡视。早在2014年10月15日,教育部巡视组就曾进驻过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了为期6周的巡视工作。当时的巡视组组长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朱玉泉。

2015年1月5日,巡视组向中国传媒大学反馈问题时,朱玉泉曾特别针对八项规定指出,现任校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退出领导岗位的校领导仍然超标配备办公用房;住在校外的现职和近年退出领导岗位的校领导均配备固定公务车辆和固定司机。

陈文申和苏志武都出席了这次的反馈会,并当场表态:“立行立改,抓好整改。”

然而,这一次巡视还发现了一起陈年旧案。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时任图书馆长将3万元公款存入母亲名下。但事发后,学校并没能及时发现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在该图书馆长被判刑后,学校又发生了一起被内部人士称为“后勤案件”的事件,但这起案件甚至没有按规定上报驻教育部的纪检组。中国传媒大学在南京开设的南广学院也曾因财务问题被调查,分管财务的时任副校长也因“行为不妥”而被免职。

这次,巡视组收到最强烈的意见是学校的基础建设。自从2006年5月苏志武担任校长以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将这所学校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教学楼、操场、游泳馆、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等多个工程几乎同时进行。

2002年,可以被视为中国传媒大学“大兴土木”的节点。此前是人才和学科的深度发展,而在这之后则是硬件设施的高速建设。为了配合2004年的50周年校庆,学校早在2002年便开始兴建一批新校舍。但当时的建设工程远没有后来的浩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就因大兴土木而频发贪腐案件,直到2013年,高校的贪腐案件中有80%都与此相关。

朱玉泉也指出,中国传媒大学的基建项目“周期长”。苏志武当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15年9月,他说:“如果还不能完工,我们就不开学了。”这是他在操场上对工地负责人说的一句重话。但显然这句话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学校的操场已经修了3年,至今没有完工,已经有3届学生,没有参加过开学典礼。

在校内人士看来,项目的缓慢运作是因为策划时缺乏前瞻性、预见性。一些项目的预算论证也不够充分、细密。功能定位甚至并不明确,经常导致设计变更、功能变更,边建边改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建工程进度。学校建设资金需求与有限财力矛盾突出。中国传媒大学里的某个博物馆,因为缺乏资金,一建就是10年。“我们这么多工地谁给钱啊?都是靠筹措的,” 一位接近校领导的内部人士说,“很焦虑的。”

于是,“转工地”成了苏志武的习惯。他曾是插队知青,做过车间工人,身上有一种无法消散的农民气质。“很土”,不少老师这样形容他。除了出席正式活动,他总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去学校各个工地转悠。有一次,他甚至穿着雨鞋,戴着黄色的安全帽,拿着铁锹和工人们一起在修建的操场上铲土。

“我批评过他,”上述领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个校领导不应该这样。”另一位老师则更加尖锐地批评道:“这些亲力亲为的事情应该由校领导做吗?他的工作重点不应该是教学吗?”

“现在的楼新得像暴发户,基础设施越来越高大上,学术的东西却越来越沉沦。”一位任教二十多年的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执着于硬件设施建设,是因为那些都是显性工程。现在学校的硬件发展远远超过了学术的发展。我们的学术发展也远远落后于传媒行业的发展。”

不止一位老师流露出对上世纪80、90年代教学环境的留恋。那时中国的电视行业刚刚壮大,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刚好参与其中,相关学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发展”。虽然那时的校园里,最高的建筑只是一栋9层的主楼,土路两边还趴着一堆低矮的灌木丛。

一些师生显然不能完全接受校园环境的改变。原有的草坪被挖开,建起了小桥流水;柏油路被撬开,铺上了石板,道路无比宽敞,但行人道消失了。“这些真的有必要吗?”不止一个人这样问。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偶然出现一个英明的校长吗?”

纪检部门在反馈中提到,中国传媒大学在用人和干部选拔上听取民意不够,公信度不够高,有任人唯亲的问题,在执行纪律时也存在“好人主义”。一位与苏志武相熟的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人为了评职称,“把菜刀拍在了苏志武的办公桌上”,马上心愿得偿。

苏志武自1993年进入校领导班子,“和校领导关系密切的学院领导,有机会让学院得到优先发展。”一位老师说,“苏志武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会改变吗?”

曾有一位老师希望竞选学院领导。他有一次偶遇苏志武后,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雄心壮志。苏志武低着头,对他说:“当领导是要牺牲自己的,是要为大家服务的。”这个老师并不认同,开始大声地反驳他。苏志武沉默了很久,突然说了一句:“当领导,就是当孙子。”“他声音很小,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这位老师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

院系合并是近年来最令高校头疼的事。早在2002年,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在教育部主张的高校合并浪潮中并入中国传媒大学,这让传媒大学的校园面积增加至49.96万平方米,扩大了一倍。

也是从这两所学校的院系合并开始,老师们对学校的学科设计、学院安排产生了诸多不满。“有人论证过应该怎么合并吗?”一位老师甚至曾在合并后的学院大会上公开指责:“你们研究的煤和我们研究的媒不一样。”

此后,一些学院又因为院系领导的“权力斗争”陆续拆分成若干个学院。“行政高于教学,有些学院的拆分是极不合理的,但是没有人解释。”虽然并校浪潮中更多的大学是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发展并不平衡。在一些弱势学院里,有的老师甚至至今没有自己的办公室。

在行政权力主导下,很难完全按照专业、教学的发展科学地管理;这是所有高校都会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对行政权力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中传所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诸多高校所面临的问题。

篇5: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和来校工作的外来人员安全,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及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外来务工人员是指成建制或零星在我校从事建筑施工、临时合同工、经商服务等劳务活动的不属于学校编制的外来人员。

二、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有用工单位应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纳入本单位行政管理工作,并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负责。

(一)严格用工手续。任何单位不得聘用无身份证或来历不明的人员。

(二)负责对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遵纪守法和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防灾害事故等安全教育,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如建筑施工队、装修队、维修队、绿化队等)要建立治保组织,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并接受保卫部门检查指导。

(四)协助有关部门调解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负责调解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

(五)各用工、主管单位在成建制务工单位或外来务工人员进校五日内,须到保卫处办理有关治安管理手续和防火安全手续,填写“外来务工人员登记表”),同时办理《临时出入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和防火安全责任书(成建制务工单位)等。

(六)协助公安机关、保卫部门查处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中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七)做好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做到: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服从学校管理,配合学校及用工单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二)自觉维护校园治安秩序,自觉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严防发生灾害性事故和意外伤害事故。

(三)不得私拉乱接电源,不准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等违章电器设备;用炊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规定;不在施工场地或住地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四)严禁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盗窃和破坏公物,不得扰乱校园公共秩

序,影响他人学习和正常生活。

(五)进出校门应主动出示《临时出入证》,遇管理人员查验时不得拒绝。

(六)《临时出入证》不得转让、转借、涂改和伪造;更换聘用单位或离校时,应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七)不得擅自留宿他人或亲属,严禁无结婚证明的男女混住。

(八)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保卫部门查破各类治安、刑事案件。

四、保卫处是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凡在学校务工的各类外来人员均须自觉服从管理,不服从管理或无理取闹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本规定由保卫处负责解释。

篇6: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教工之家是学院教职工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院工会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教工之家的群众性文体工作,是工会组织引导教职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并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的一种手段。为了加强对教工之家的管理,做好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使用原则和范围:

教工之家的活动必须坚持健康有益的原则。健康有益是教工之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学院工会积极支持各分工会组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活动,努力满足我院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教工之家为各分工会提供服务。本着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设施配置:

1、爱浪(Avlight)组合音响(DT2000组合)七件组合音响:DT2000功放一台;TD03主音箱一对;TD04书架音箱一对;TDC02中置音箱一个;D9一DVD机一台;音箱支架一对 2、30张会议桌,100张椅子

3、投影设备一台套

4、卡拉ok设备一台套

5、各种棋牌一批;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军旗等棋类和扑克牌

三、使用功能:

1、提供100人以下的多功能会议需求(多媒体、卡拉0K)

2、棋牌比赛

3、组织沙龙

4、展览

四、使用办法:

1、经学院工会委员会议研究,教工之家只对学院教工开放使用。2教工之家使用安排上,遵循院级工会活动优先,兼顾院系分工会活动的原则。

3、教工之家由工会负责日常使用管理。场馆的清洁卫生、基本设施维护、保养由总务部选派物业公司管理,工会协同总务部定期检查物业公司物业管理情况。

4、加强教工之家的财产管理。教工之家设管理人员一名,集中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工作、负责各种器材、设备的保管。教工之家活动器具的维修需要资产中心有专人负责。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保证教工之家的音响、灯光等设施完好。

5、教工之家使用遵循先申请后使用、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用单位一般应提前一周以上办理使用申请手续并填写教工之家使用登记表,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室内所有设施的使用由使用签名者负责,如遇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桌椅等财产损坏,活动组织单位应按原价予以赔偿。

6、活动组织单位应教育参与活动人员爱护教工之家设施,遵守教工之家管理规定,尊重教工之家管理人员,服从管理人员安排,机 房重地闲人莫入,严禁非工作人员操作电气、灯光、音响设备。

7、保持室内肃静、整洁,参加舞会要衣着整洁,举止端庄。不得喧哗,不随地吐痰、抛果皮、扔纸屑等杂物。严禁各种形式的赌博及一些低级趣味活动。

8、教工之家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保卫、安全防火工作,教工之家所有通道在活动时须同时开放,活动组织者应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及应急疏散工作,并事先向场内人员通报,如遇意外情况,及时向学院保卫处报告。

9、教工之家活动场地出现纠纷或骚乱,管理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对寻衅滋事无理取闹,不听劝告者,学院保卫处按违反社会治安有关条款处罚。

10、使用时间:会议不限时间;活动限于夏季18:00—21:00;冬季17:30—20:30;卡拉OK限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庆典日,使用时注意尽可能不影响周边的工作环境。

五、组织机构:成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工之家管理办公室。

主任:宋香云

副主任:赵雪波 宋岩

设备管理组负责人:刘益龙

后勤服务组负责人:冯克斌

安全保卫组负责人:曹志坤

上一篇:旷工离职通知单下一篇:喜欢大自然六年级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