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2024-06-01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精选6篇)

篇1: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关于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目前,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迟缓,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调整步伐,积极、稳妥地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有重点、有目的投入地与建设.

作 者:周丽 Zhou Li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3刊 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RE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5(2)分类号:F127.8 F121.3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调整 问题 对策

篇2: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新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目前新疆贫困地区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下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本文认为开放条件下的扶贫最根本的`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就新疆贫困地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出思考和对策.

作 者:宋岭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46刊 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3(1)分类号:F121.3关键词:贫困地区 产业结构 思考对策

篇3: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累积性的、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外生介入手段和内生作用中介对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影响, 是实现经济增长质和量的提高的一个有效突破点。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种适应性调整, 更是一种升级性、超前性调整,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产业结构调整是“战略性”决策, 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调, 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产业调整问题进行了探讨。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1841) 主张保护幼稚产业, 首次系统的提出采用国家宏观调控,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筱原三代平 (1957) 提出在规划未来产业结构时应遵循“收入弹性原则”和“比较生产率上升率原则”。赤松要 (1935) 提出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 主张本国的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使产业结构国际化。我国学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变动规律、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等。一般认为, 根据转变方式主导力量不同, 可以分为市场自发演进型和政府主导强制型两类[1];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有明显作用[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3]。多数研究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 微观层面涉足较少, 偏重于国家, 省、自治区的分析, 忽视市、县的分析, 并且没有考虑地理空间对产业结构调整实用性的影响。空间统计学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水文、环境以及地理等领域, 将其用于区域经济的空间分析, 可以度量空间相关程度和地域差异[4]。本文以新疆地区为研究对象, 将脉冲响应分析和空间统计结合起来, 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着手, 考量产业结构调整的县域差异化问题, 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选择提供借鉴。

二、数据与指标选择

(一)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测绘网基础地理数据。研究对象包括自治区85个县/市和4个兵团辖市。在研究期间内米泉市在2007年划归乌鲁木齐市, 为保持一致性将其与乌鲁木齐市进行合并计算, 北屯市 (2011年底建市) 还未从阿勒泰市划出, 铁门关市 (2012年底建市) 还未从库尔勒市划出, 其数据合并在原行政区划内。在ArcGIS10.0环境下将新疆县市级行政区划进行矢量化, 使用GeoDa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 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方法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发展水平下, 通过要素流动使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组合达到动态的平衡的过程[5]。经济学家钱纳里 (1986) 根据其“发展型式”理论提出, 借助一个合适的参照结构, 将被分析的产业结构与参照结构进行比较, 借此来评价产业间比例的合理化程度, 该评价标准称为“国际标准结构”[6]。它将不同国民生产总值与不同产业结构对应起来, 将人均GDP由低到高划分为8个档次 (见表1) 。地区产业结构越接近标准结果, 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计算值就越高。计算公式为:

式中sid与sir (i=1, 2, 3) 分别代表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与钱纳里产业结构标准模式中各产业的产值比例。

注:检验类型 (c, t, k) 中的c表示ADF检验的常数项 (c=0表示不含场数项) , t表示趋势项 (t=0表示不含趋势项) , k表示滞后阶数;Δ表示一阶差分算子。

(三) 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方法

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 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发展, 产业素质结构 (生产要素质量、结合效益、产业间联系方式) 提高的过程。为了掌握产业结构高度变化, 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测度。西方学者主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运用统计计量的方法对研究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我国学者付凌晖 (2010) 提出用三次产业比重向量与其极限分布之间夹角大小来测量产业结构的高度化[7]。该方法是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中的一个分量, 从而构成一组3维向量X0= (x1, 0, x2, 0, x3, 0) 。然后分别计算X0与产业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的向量X1= (1, 0, 0) , X2= (0, 1, 0) , X3= (0, 0, 1) 的夹角θ1, θ2, θ3。定义产业结构高度化值W的公式:。W越大, 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计算三维夹角的公式如下:

三、时间纬度分析

VAR模型是Sims (1980) 首先提出的动态计量经济模型, 研究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非结构建模方法。通常用来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项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被解释变量以及随机扰动项对一次冲击的响应过程, 能够全面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区别真实回归和虚假回归的有效方法, 建立VAR模型首先要确保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使用单位根 (ADF) 法对经济增长率 (ZZL) 、产业结构合理化 (HLH) 和高度化 (GDH) 三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序列不平稳, 但一阶差分之后都满足平稳条件, 即都服从I (1) , 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基于单位根检验结果, 对各变量组采用Johansen似然比检验的方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分别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即变量之间存在着至少2个协整关系。

(二) 模型建立和诊断

VAR模型中各等式的系数只反映了一个局部的关系, 并不能捕捉全面复杂的动态过程, 所以建立的模型主要用于脉冲响应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使用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模型 (Unrestricted VAR) , 根据滞后长度准则的多数原则确定最优滞后期为1, 建立VAR模型。

经过检验残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且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从估计的结果可知, 所有根的模的倒数都小于1, 即所建立的VAR模型满足系统稳定性条件, 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是稳定的。经过以上检验之后有足够的理由认为, VAR模型的设定是不存在偏差的, 可以用于脉冲响应分析。

(三) 脉冲响应

脉冲响应函数表示令其他误差项任何时期都不变的条件下, 当第j个变量yjt对应的误差项在t期受到一个单位的冲击后, 对第i个内生变量yjt在t+s期造成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特征, 运用上面建立的模型, 对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经济增长率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1所示。

从整体上看, 如果忽略县域差异性,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抑制作用, 产业结构高度化提高将会在短期内有正向影响。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受到自身一个标准差信息的冲击后, 产生强烈的正向效应, 立即增加2.0。此后至第三期一直为正向影响, 但影响效应迅速衰减。该影响效应在第四期转向为负, 连续三期负影响较为明显, 此后影响逐渐减小;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 且在第七期才恢复到原来水平, 周期较长。一个单位的合理化冲击对经济增长第二、三期影响最大 (-0.82) , 虽然随着时间延长负向影响逐渐减弱, 但是整体负影响未发生改变;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冲击后没有立即产生, 而是从0开始逐渐增大, 在滞后4期内正向效应很显著。在第二期和第三期都在0.3左右, 甚至超过经济增长本身的影响, 之后该正影响逐渐减弱。第五期的时候影响作用由正转负, 但负向影响始终较为微弱。

四、空间纬度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的是区域内属性的平均相关程度, 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相关区域的具体分布状况[8]。

(一) 全局空间自相关

Moran系数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9]。该指数取值范围为 (-11) , 大于0为正相关, 小于0为负相关。值越大表示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越大, 即空间的集聚现象越明显。可以通过散点图的形式定性的区分每个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经济间的相互关系[8]。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公式为:

其中, n为研究区域数, x各地市GDP, 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应用最广泛的是二值邻接矩阵, 其定义是两个区域相邻且边界长度非零时, 矩阵相应位置元素为1, 对角线元素和其他元素为0。

新疆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较弱、空间聚集不显著。图2为2011年新疆县域生产总值的Moran’s I散点图。将数据标准化后划分为四个区域, 落入HH区域的观察值占10.11%, 表示这些县市与其相邻县市有较高的集聚性。尽管落入该象限的观察值个数不多, 但它们向四周扩散的程度很大。这意味着县域生产总值呈现高-高集聚的县 (市) 比例不高, 但它们之间差距明显, 并且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平均趋势产生很大影响。而落入H-L和L-H区域的观察值占到总体的22.47%, 分别表明某地观察值较高 (低) , 而周边区域却较低 (高) , 说明相邻县市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落入第三象限 (LL) 的观察值占整体比例高达67.42%, 而且它们差距较小在图中几乎相互重叠, 表示低-低集聚的县域占新疆显示的大部分且它们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不大。

(二) 局部空间自相关

通过局部Moran’s I统计量, 可以得到每个县 (市) 与其周边县市经济聚集程度的估计值。局部空间自相关本质上是将Moran’s I分解到各区域, 绝对值越大, 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联度越高。其表达式为:

新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仅有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是区域性经济中心。通过运用ArcGIS10.0和GeoDa软件的空间展示功能, 显示Moran’s I统计值在研究区域上的地理分布 (见图3) 。在置信水平99%的条件下, LISA聚类图在空间上显示了空间相关关系的变化特点[10]。第一, 天山北坡经济带中段地区, 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之间的范围经济集聚水平较高, 成为新疆仅有的两个“热点区” (HH) 。这两个区域都是紧邻经济发达地区, 依靠其溢出效应获得较好的发展。其中乌昌一体化的快速推进,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区域经济集聚, 克拉玛依作为著名的是石油城, 石油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第二, 低-高集聚主要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南北两侧呈带状分布, 这部分县市距离经济中心较远受其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第三, 阿克苏市作为天山南坡的核心城市, 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其发展水平远远超出周边地区, 形成了以阿克苏为中心的高-低类型的聚集区。第四, 低-低分布集中于南疆三地州和阿勒泰地区。这些县市地理区位相对较差,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在区域发展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陷入了发展能力弱化、边缘化的困境。第五, 沿边等地区例如巴州地区和哈密地区经济集聚效果不明显。

五、结论和建议

第一, 如果忽略县域差异性,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产业结构高度化”提高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长期影响转变成微弱的负值。新疆作为西部省份, 经济发展受地理区位的限制明显。同质化的调整模式, 反而会使县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提高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升级能力, 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才能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需要政府的合理产业政策调控, 引导产业结构从低端型走向较高级型结构的转变。

第二, 产业结构调整需考虑地域差异性, 采取适合当地的差异化的调整模式。新疆地区差异较大, 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经济集聚区。高-高集聚区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 在其外围是低-高集聚区, 这部分县市距离经济中心较远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以阿克苏为中心形成了小范围的高-低类型的聚集。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南疆三地州, 这些县市地理区位相对较差,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在区域发展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济发展不平衡, 基础条件差异巨大, 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采取适应地方需求的差异化的策略。

第三, 新疆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较弱、空间聚集不显著。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是新疆仅有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在其周边形成了两个经济发展“热点区”。应创造有利的空间环境, 促进新的优势经济集聚区的形成, 发掘规模经济效益, 尤其是在南疆地区急需建立有影响力的经济增长极, 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以高速公路与铁路为轴对区域格局重组, 提高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摘要:本文从时间层面和地理空间集聚角度, 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法, 探讨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差异化的问题。结果表明:如果忽略县域差异性, 新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抑制作用, “产业结构高度化”提高将会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新疆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较弱、空间聚集不显著, 仅有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是区域性经济中心, 同质化的调整模式反而会使县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需考虑地域差异性, 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宜采取适合当地的调整模式提高经济系统的升级能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脉冲响应,空间自相关

参考文献

[1]薛白.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机理及其测度[J].管理世界, 2009 (5) :112-120.

[2]郑若谷, 干春晖, 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2) :58-67.

[3]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11 (5) :4-16.

[4]葛莹, 姚士谋, 蒲英霞.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类型的地理格局[J].人文地理, 2005 (3) :21-25.

[5]丁焕峰, 孙泼泼.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 2010 (5) :97-100.

[6]王兆华, 武春友, 张米尔.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0 (4) .

[7]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10 (8) :79-81.

[8]Anselin L.Exploring Spatial Data with GeoDaTM:A Workbook[M].Spatial Analysis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005:105-119.

[9]Bailey T C, Gatrell A C.Interactive spatial data analysis[M].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NY, 1995.

篇4:关于优化新疆产业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疆;产业结构;问题,对策建议

1 概述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是参与亚欧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因此新疆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祖国西部边疆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近年来,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新疆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的困境日益突出,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对称,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新疆经济也要步入新常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 关于优化新疆产业结构的几点思考

2.1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按照农业“调结构、稳粮棉、兴畜牧、推有机”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使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为目标,在稳定棉花和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加快传统农业向草地农业和传统农业相结合的种植业转变,扶持和发展草地畜牧业,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生态农业。重点推进商品棉基地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为主的农业重点项目。

2.2 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轻工业

新疆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条件优越。苹果、葡萄、香梨、哈密瓜、番茄、肉类、啤酒花、奶制品等农副产品在消费市场上具有突出的特异性,工业化开发的价值和潜力巨大,新疆牢抓住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一产业带动性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饲草料加工业,同时新疆的棉花产量将近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一半以上,新疆的羊毛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新疆的甜菜产量占到全国的将近一半,重点实施大型棉花、羊毛、甜菜等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企业参与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扶持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把特色农副产品推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人民收人。

2.3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

新疆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新疆经济面临困境的一大因素,劳动力素质低下严重制约了新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迫在眉睫。

一方面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鼓励、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疆任教,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升学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现象。同时要积极推动本科生、研究生等高等教育,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培训就会对新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产生的很大的需求[1],而通过举办短期职业培训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要,新疆可根据自身需要要通过开展多种模式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实施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创新机制。

新疆的开发建设需要大批人才,但无论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利益支撑,政府应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培养出一批具有真才实学、能够造福社会的有用人才,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4 合理布局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也丰富的地区,可大力发展工矿业,同时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在天然气、石油、煤炭丰富而水资源匮乏的能源供应区,应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推广节水技术,开发耗水量较低的新能源[2]。

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机制,将节水思想贯穿到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用水实行累进水价和季节水价,督促居民水利节水观念,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工业用水方面,工业企业应及时更新改造供水系统和用水设备,减少水量损失,尽可能做到水的循环利用。农业用水方面,应将喷灌、滴灌、渗灌、微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当中,同时可以选择耐旱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减少灌溉用水。

3 结语

新疆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气候条件等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使得新疆经济的发展能与新疆的绿洲、荒漠环境相适应,与新疆的资源优势相匹配,与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相适应,与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的作用相协调,以适应新常态,促进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张建武,宋庆国,邓江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6(l):78-79.

篇5: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雪锋

[论文关键词]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

[论文摘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推动新疆经济振兴,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新疆而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融为一体。本文分析了新疆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指出了实现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障碍,并提出了新疆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具体路径。

生态型产业将成为2l世纪世界的主流产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然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生态农业产业化就是顺应2l世纪生态产业发展而形成的新农业产业。当前,新疆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而生态农业产业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新疆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生态农业产业化实际上是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其基本内涵为:遵循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把生态农业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和生态工程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的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大部分为干旱、高寒和沙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这一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加快新疆发展只能走保护性的开发道路。新疆农业开发应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因为:

1.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疆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超过了自然资源可承受的极限。新疆经济要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而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有效方式。

2.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的重开发轻保护,使新疆的自然生态形势及人口密集的居住区的环境质量都不容乐观。由于传统农业是建立在向自然索取的基础上的,对资源平面、掠夺式的开发,突破了自然本身可承受的极限,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能力。新疆的生态是西部乃至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疆生态环境对西部及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3.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新疆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要实现与国际市

场的接轨,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必须要发挥新疆优势,突出地域特色,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生态产业,把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现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障碍

1.相关概念、标准、政策和管理没有统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绿色产品与国外相关产品有明显差别,生态农业产业缺乏基本的结构体系和科学规范,不仅面临着与国际相关产业接轨的难题,而且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传统农业产业关系的问题,如何进行传统农业产业改造的问题。

2.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双重压力的问题。目前,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同时,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的是重发展轻保护的发展思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的资源优势在下降。加上经济发展落后,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

3.生态技术不成熟。至今,在新疆还缺乏适宜各个地区采用的生态技术,缺乏规模经济需要的生态技术,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是不可能爆发生态革命的。要使生态革命成为现实,生态技术必须升级。

三、实现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路径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应当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特色、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为载体,以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尤其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为动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有选择、有区别、有步骤地实施农业生态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开发的根本任务。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基础建设的要求更高、内容更丰富。新疆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的需求,综合考虑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建设体系的配套、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因素,支持生态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农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和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致富应打好特色牌,把生态经济这篇文章做大,做深。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向市场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充分发挥新疆地域广阔,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抗旱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2、积极推广适合当地特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充分发挥新疆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开发,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3、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努

力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以“特”取胜,向特色要效益。

4、加快发展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绿色农业,并开发相应的绿色产品。

(三)运用市场机制,以培养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组织者、营运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技术创新主体和市场开拓者,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体,面向千家万户,发挥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肩负着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民致富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现阶段,制约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仍然是“信息失灵、销路不畅”,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数量少、综合功能差,而且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不断培育龙头企业,以此作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四)依靠科技发展新疆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和产业化水平:新疆应当利用西部大开发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吸引力,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人才与农业技术,围绕科技兴农这一中心,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现阶段,新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农业技术的选择重点应放在旨在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以高产优质为中心的绿色技术以及旨在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以提高综合蓄水能力为中心的水土林综合治理技术上。

2、开展技术培训、实施农科教紧密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逐步建立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3、发展多元化教育体制,鼓励各方力量到西部农村投资办学,使农村教育体制适应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目前,##镇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全镇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就是要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向知识和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效益、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转移,争取在短时期内使

比较效益较高的畜牧业和经济作物的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从各种不同因素看,##镇这次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关系到今后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镇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一)、##镇自然状况

##镇,距安宁37公里,镇辖面积205.18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2°17′~102°27′北纬24°35′~26°46′之间,##小河河谷盆地中部,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最长20公里,位于滇中高原中部,东、西分别与晋宁县、易门县接壤,南、北分别与本市一六街乡、鸣矣河乡毗邻,海拔高度1900米~2400米之间。全镇地势东西边缘高,向中部逐步倾斜,境内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晴干,属滇中地区中亚热带山原温凉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8℃,年日照数可达2054小时。镇域内共有大小河流4条,年径流量每平方公里20万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约850毫米。全镇耕地面积27997亩,人均1.3亩,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主产稻谷、蚕豆、小麦、玉米等,是安宁主要粮食和农副产品产区。素有“南部食品柜”之称,是安宁市的“农业型大镇”。

(二)、社会经济状况

##镇属农业型乡镇。##镇现有过境省道2条,镇域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及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耕地总面积1884.94公顷,其中水田1028.26公顷,旱地856.68公顷。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磷矿、硅矿等;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烤烟、浅水藕、茭瓜等。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30880人,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3987人,非农业人口6893人。财政收入1330万元,农业总产值1.89亿元,非农业总产值1.47亿元,人均纯收入2646元。2002年程控电话装机总数为1869门;手机拥有量1368部,占全镇总人口数的4.6,现已有11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达到电话普及村,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9.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8.9万元,电讯业务30.7万元。沼气、秸杆气化、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全镇60的村实现沼气化。2003年##镇农业从业人员为11922人,出售农产品总收入7769万元,人均6516.52元,扣除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投入,实际人均来自农业纯收入为1500元左右。

(三)、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

建设全面小康,难点是农村的小康,建设农村的小康,重点是农民经济上的小康。加快调整农业结构,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打牢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科技贡献率、经费投入的增大,以及农业各项政策的落实,##镇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在生产中投入更大的热情,粮食农副产品生产连年丰收,全镇农民解决了温饱,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农业效益低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困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一大难题。拿1999年来说虽然粮食总产达17000多吨,全镇粮经丰收,但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扣除乡镇企业产值后,不足1000元,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镇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要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的观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短缺一过剩一短缺的恶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基层干部观念因循守旧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大多数农村基层村委会、村(社)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长期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产品品质意识、品牌意识、结构意识和开发市场的意识不强,往往应用“什么赚钱种什么”这种实际滞后的市场信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面积上的加加减减在数量增减上做文章,忽视了质和量的内在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品意识。一些基层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怕担风险,不敢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规模。

(二)、农产品结构调整步子慢。一部分农民主动性差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一部分农民心里仍然存在“饿怕了”的心理,加之对不种粮食种什么心里没有底,认为种粮食一时卖不出去还可以保存起来,风险小,因而对农产品结构调整存有余虑,缩手缩脚放不开

步子,采取观望的态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相对缺乏,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农民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进程上,最需要的是市场信息。但是,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体制建设滞后,农民在产业结构中往往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盲目生产,盲目投资,造成农产品的积压与卖难。另外,由于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老化和机制不够灵活等原因,导致农技推广机构不能较好发挥职能作用,指导服务不足。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虽然不少,但目前只有浅水藕初具规模。结构调整上规模是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没有规模,再好的农产品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不可能闯出市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销售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两者之间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尽管签订了购销合同,但约束力不强,市场一旦发生变化,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吃亏的仍然是农民。

(五)、结构调整的资金准备不足

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镇财力有限,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要加快、加大##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而又扎实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镇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一)、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调整深刻内涵

要充分认识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这种条件下结构调整不是局限于面积的增减和规定比例内部的平面调整,而是依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它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我们既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坚持市场导向,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又要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要坚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和优势,树立起大农业、大市场的观点,强化市场意识,围绕农民增收这一全局性问题以观念更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强农村市场及质量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搞活产品流通

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是农民销售产品并感受市场信息的快捷渠道,目前##镇虽然建有一个农贸市场,但主要是以买卖日常所需蔬菜为主,今年镇政府将在交通要道,一八公路旁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畅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三是以销定价,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同时积极鼓励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进入流通领域,形成多形式流通。要反向思维,为了抓生产,先要抓市场抓流通,镇政府要组织专人跑市场,建立市场网络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安排生产和经营,使市场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

(四)、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产业结构中,要改变单纯追求产量的传统做法,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一是在良种上要有新突破,以种子工程推动农产品品种,品质的提高;二是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推动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三是各级组织在工作中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加大“绿色证书”工程的普及率,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品种,品质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前提下,农林牧副渔并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刺激了全镇农业从单纯的粮食作物生产向多元化的格局转化,从烤烟的发展,果园的更新改造到多种经济作物的发展至浅水藕、水生蔬菜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镇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把提高规模化经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上级上档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1、巩固发展支柱产业烤烟生产,稳定万亩浅水藕基地规模及万亩优质梨基地,作好“烟、藕、梨”这三篇大文章

在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保证粮食总产的前提下,稳住粮经种植比例为3:7。其中:烤烟面积稳定在12000亩,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上等烟的比例,产值达1700万元;充分利用##镇水源林保护区的优势,争取水生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产值达到2000万元;对已经完成高换的12000亩红梨基地加强管护,争取3年后投产,产值达2400万元。

2、坚持因地制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通过优化布局,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良种的改良选育,以及适用科技的推广运用,同时积极引进适合##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项目,切实增加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争取在2003年的基础上全镇生猪存栏达18000头,其中肥猪出栏达28000头,家禽出栏达8.2万只,肉牛出栏达1000条,肉类总产值达2400吨禽蛋产量60吨,在2003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总产值达1800万元。

充分利用##镇水资源保护区的水资源优势,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进渔业技术人才,把现有的水面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挖鱼塘,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之在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论那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同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镇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公正地处理好双方的利益,使传统农业向“合同农业”、“订单农业”转化,较快地适应市场经济机制。

4、加快集镇建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进##小城镇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农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把引导私营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上一篇: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观后感下一篇:小班化教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