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普通人

2024-06-08

我们都是普通人(共16篇)

篇1:我们都是普通人

都是普通员工,谁能更快升职加薪?

生活中时常听到人们抱怨工资少,但是抱怨归抱怨,你是否意识到自身的一些问题呢?抛开将技术做到极致的大牛不说,作为普通员工,高薪的条件你又满足几条?

一、忠诚

单位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1、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2、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3、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

4、琢磨为公司赚钱;

5、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二、敬业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公司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公司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1、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2、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3、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4、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5、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积极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老板欢迎。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2、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3、先做后说,给上司惊喜;

4、学会毛遂自荐;

5、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6、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四、负责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

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1、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2、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3、言必信,行必果;

4、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5、让问题的皮球至于你;

6、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五、效率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1、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2、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3、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4、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5、牢记优先,要事第一;

6、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六、结果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企业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1、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2、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3、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4、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5、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七、沟通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1、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2、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3、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4、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5、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6、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八、团队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公司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

1、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

2、服从总体安排;

3、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4、不做团队的“短板”,如果现在是,就要给自己“增高”;

5、多为别人、为团队考虑。

九、进取

个人永远要跟上企业的步伐,企业永远要跟上市场的步伐;无论是职场还是市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参与者都不希望被淘汰。为此就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

1、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2、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

3、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

4、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

5、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6、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十、低调

才高不必自傲,不要以为自己不说、不宣扬,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所以别在同事面前炫耀。

1、不要邀功请赏;

2、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3、不要摆架子耍资格;

4、凡是人,皆须敬;

5、努力做到名实相符,要配的上自己的位置;

6、成绩只是开始,荣誉当作动力。

十一、成本 节约,但不可抠门。不要把公司的钱不当钱,公司“锅”里有,员工“碗”里才有;同样,“锅”里多,“碗”里也自然就多。而掌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1、报销账目,一定要诚信;

2、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

3、不浪费公司的资源,哪怕是一张纸;

4、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

5、每付出成本,都要力争最大收益;

6、记住:省下的,就是利润!

十二、感恩

为什么我们能允许自己的过失,却对他人、对公司有这么多的抱怨?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别人给你做事的机会,也需要他人对你或大或小的帮助。你现在的幸福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成就的。

1、老板给了你饭碗;

2、工作给你的不仅是报酬,还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3、同事给了你工作中的配合;

4、客户帮你创造了业绩;

5、对手让你看到距离和发展空间;

6、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自我。

篇2:我们都是普通人

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只拥有单翼的天使,只有到生命的终结,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天使。

不管一路上有多少的荆棘,可是只要努力,就能迎接美好的另一个时代。如果梦想是一只迷途小鸟,那么成功的方向就是这只小鸟的“冠军终点”。

四季是我们忙碌的时间,我们是没有休假日的,只是,在忙碌过后我们有一思快乐和兴奋,因为我们会自己完成属于自己的事,代表,我们已经长大了。

我们什么都不懂,是因为我们还很迷途。可是,那只是在人生的方向迷路了而已。不知道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

回忆以前是很不好的事,因为它会使我们认为还是个幼稚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篇3:我们都是世博“救生员”

项目执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5年, 是我国医院中最早成立的急诊科之一, 瑞金医院急诊科不仅是卫生部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临床基地, 而且还是“上海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中唯一的急诊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成员单位, 并拥有上海市首个和唯一的急诊和危重病医学继续教育基地——“瑞金急诊医学沙龙”。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瑞金医院被指定为世博园区医疗定点医院, 培养更多具备生命急救知识的世博会工作人员为游客保驾护航是瑞金医院的一大目标。

据了解, 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猝死, 心脏骤停复苏抢救成功率不到1%, 然而,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爱知世博会期间, 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达75%, 远高于各个国际大都市6%的平均水平, 因为在意外发生后, 志愿者第一时间冲上去抢救, 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赢得了前3至5分钟的“黄金时间”。为此, 瑞金医院在上海世博会前夕与美国心脏协会 (AHA) 签订协议, 合作推广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 培训一支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持证救护员队伍, 以普及和提高我国普通市民的急救技能, 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培训迫在眉睫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世界成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同时触电、溺水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每年中国有上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跳骤停后, 患者的生存率只有5%。由于70-80%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外, 一个快速反应的院前急救体系将能够有效拯救患者生命, 而急救者可能是家中的亲友, 或是过路的陌生人。在欧美国家, 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名持证的救护员, 有85%的人愿意自费参加救护培训。这一系列数字向无疑向我们敲响警钟——心肺复苏抢救知识普及教育迫在眉睫。

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将迎来超过7000万的参观者, 届时, 游客的人身安全必须纳入到保障的范围之内, 上海市政府也提出应当有更多普通人掌握心肺复苏技巧, 包括志愿者、安保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等。随着名人猝死悲剧的不断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日渐受到公众关注, 更多的普通市民也表达了成为持证救护员的强烈意愿。截至目前, 全上海仅有瑞金医院的4名医师拥有AHA颁发的心肺复苏培训导师证, 而瑞金医院在与AHA签约后, 也成为了上海唯一拥有发证资格的单位。对于瑞金医院而言, 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推广心血管疾病急救项目的绝好时机。此外, 瑞金医院拥有急诊急救医学专科医生25名和护士115名, 其中90%医生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约50%医生曾在法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学习深造, 已形成一支“奉献、合作、进取”的中青年医师梯队。这为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 瑞金医院开展的一系列急救课程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保障国家盛会, 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 而且还能有效地吸引媒体眼球, 引发新一轮传播战。

传播救护理念

瑞金医院“心脏救护员”培训项目的目标主要为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号召, 培养具有资质的急救培训员, 普及急救知识, 以实际行动迎接世博会的到来;鼓励各行各业市民参与到急救培训行动, 让更多普通人掌握急救技能, 从而在关键时刻能拯救他人;体现瑞金医院的专业性、领先性、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

在普通市民的心目中, 瑞金医院是一家老牌的, 代表着一流医疗水准的三甲综合医院, 但是, 老百姓除了生病, 一般是不愿意和医院打交道的。如何说服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到由医院牵头举办的培训活动, 是此次宣传的一个难题。此外, 世博会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但对于世博会的参与, 除了做志愿者、参观者之外, 还有何种形式呢?为此, 本次培训意在向大众传播一个理念:成为一个合格的急救人员, 在关键时刻也能做出特别的贡献。为此, 瑞金医院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在学科年会上, 向同行告知AHA培训计划, 要求行业规范、知识更新, 唤起同行对普及百姓急救技能的重视;合理利用社会新闻事件, 如名人猝死事件, 宣传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组织急诊医生接受媒体采访, 撰写科普文章;从邀请和普及起步, 举办体验式、示范式课程, 邀请媒体记者亲自参与培训, 让记者感受到心肺复苏技能的可操作性;组织世博会相关工作人员的集中公开培训, 以向全社会告知心肺复苏技能对保障世博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跟踪报道培训的成绩和社会效应, 吸引更多人加入。

由于全社会对心肺复苏急救意义的认知程度不同, 瑞金医院在传播方案更注重多元性、有效性、持续性, 而非规模性。从行业系统内的告知和邀请, 到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报道, 以及最后的公众参与, 使受众从被动知情到主动关心过渡, 逐步认识并参与到这项培训活动中来。

社会普及教育

瑞金医院在预估了宣传效果后, 2009年4月23日瑞金医院组织了第一次公开培训, 邀请了卢湾区部分警署代表, 社区医院医生、行业媒体记者参加。记者不仅可以现场感受培训的氛围, 而且还能和学员及老师进行交流, 获得直观的感受。通过媒体的报道, 向公众告知:瑞金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知识培训, 并且是目前国内唯一有此能力和资格的医院。

在媒体报道了第一次培训后, 陆续有市民致电瑞金医院咨询参与培训的事宜, 在短短半年之内, 报名人数越来越多, 且都是自愿报名付费。学员来自各行各业, 包括导游、学生、健身教练、酒店员工、公务员、白领, 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在第一次举行正式的发证培训时, 再度邀请媒体参与, 并强调了AHA救护员在世博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以及发达国家AHA持证者的高比例, 从而传达了更多普通人获得AHA认证是大势所趋的理念。

2009年10月12日, 正逢迎世博倒计时200天, 瑞金医院在院内大草坪上, 对200名来自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警员进行培训。上海著名主持人叶惠贤应邀主持此次培训, 近20家媒体记者实地观摩。此举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心肺复苏技巧重要性的认识, 也受到了警校和世博安保部门的欢迎。在即将持续半年的世博会期间, 若园区内发生游客心脏骤停事件, 巡逻周围的安保人员有能力在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赢得珍贵的抢救时间。

培训的持续开展和市民的良好反馈吸引了更多媒体的关注, 由于AHA认证师资有限, 名额有限, 不能完全实现在世博会前向全社会普及的目标, 所以瑞金医院急诊科联合上海教育电视台制作了100集系列宣传片, 每集设定一个急救主题, 由瑞金医院参演和教学, 每周在电视台播放。专业培训和科普宣教相配合, 深度和广度相结合, 使受益面更大。

项目评估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瑞金医院进行了四轮公关活动, 其中开展了三次公开培训 (相当于新闻发布会) , 并根据项目推进跟进新闻报道。瑞金医院是目前上海唯一有资格组织培训并颁发AHA证书的机构, 在项目推广期间, 又有两位名急诊医师升级为AHA主任培训导师, 导师资格增加了瑞金医院的培训实力, 在医院同行中创行业风气之先。于是不仅有不少同行医生前来咨询考证, 更有其他医院急诊医师开始重视对普通病人的宣教。就在培训开始后, 上海教育电视台主动联系瑞金医院, 策划百集急救知识系列片, 该节目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急诊科因此也接到不少市民的来电, 积极要求自费参加培训。经过4个月的培训, 瑞金医院已向合格学员发出100张执照,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瑞金医院成为世博七家定点医疗机构, 并在世博期间派驻医疗队驻扎在园区;来自外籍医院的美国医生主动联系瑞金医院, 表示愿意在需要时无偿做培训师;一家保险公司提出, 如果经济上有困难的市民需要学习, 他们愿意承担学费;培训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与外方合资开设工厂的中方工作人员前来报名, 称外方严格要求中方必须有一定数量员工掌握心肺复苏技巧, 这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部分。

在中国, 急救技能普及面临着巨大空白,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 因此虽然项目的推广是阶段性的, 但是执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持续下去, 包括世博结束之后。

专家点评

瑞金医院世博“救生员”项目非常忠实地执行了健康传播的理念, 奉献了一个健康传播领域的卓越实践案例。本案例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应该落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策略上借势而为。世博会期间迎来的大量参观人潮和必要的医疗保障成为本项目顺势而为的绝佳机会。其次公益性的主题选择切中让传播的动机合法化的技巧和凸显传播主体的社会责任。第三是擅用媒介组合。对于渠道的混合交叉运用几乎是不着痕迹地进行, 例如学术会议传播, 吸引媒体的仪式, 电视台公益栏目的合作等等, 形成了交叉网状的传播。以大众传播为经, 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纬, 多角度强化和扩散主题。最后, 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整个传播策略避开了“以品牌为中心”的传播思路, 却间接地增强了受众对传播主体品牌的信任度, 而权威和信任应该是医院最着力向大众传递的“关键信息”。

篇4:世说新语我们都是普通人

人的一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大事不外乎这样那样的选择。就像有人比喻的那样,人生就如同进入一座有数不清门的宫殿,无论选择进哪个门,您的人生都会截然不同。

健康生活是最好的保健

因为各种选择自然存在,所以,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没有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选择有大有小,有短有长。具体到健康上,通常是一些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效果的选择。这种选择对我们来说是一些非常关键的选择。因为在选择的时候,我们赌上的是我们的健康和寿命。可惜人们在追求长寿的时候,偏偏大多看的是一些短效的、浮夸的东西,忽视了一些最实用的选择,比如怎样生活。

古往今来,谈及修身养性之道,基本离不开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一点。

怎样生活才算健康?即便很多人都能回答出来,每个人的回答恐怕都有不科学之处。他们读来的或者听来的这些依据,大多经不起推敲。从这个角度来讲,幸亏多数人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否则各种慢病会更多,因为大多数人对健康生活的理解都不正确。

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

科学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掌握得当就能够获利,掌握不当则反受其害。不仅是普通老百姓,那些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人甚至也深受其害。伪科学通常容易分辨,那些不科学或者似科学而非科学的东西就很难分辨了。正因为此,这些东西才是健康领域的大害。当今健康领域的假冒伪劣往往都打着科学的旗号。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利用了人们在面对科学时缺少的一个基本常识:我们都是普通人。

有一位同事是烟民,我每次劝他戒烟,他都会举一个例子:他的某位长辈抽了一辈子烟,最后活到九十多岁。

在健康领域,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写健康文章的专家们偏爱引用一个又一个的个例,民众的眼中看到的都是最健康最长寿的样板。仿佛每个人都应该成仙得道,即使不能成仙得道,最起码也能长命百岁。

就拿人均寿命来说吧,不止一次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都活到九十岁了,比如谁谁谁。而且,那些先进国家的人均寿命都在往八十岁上靠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所有的人都一刀切,到了八十就死,而是有人活得长,有人活得短。如果需要更直观的印象的话,可以到墓地去。看看那些墓碑上写着的生卒年月,马上会得到一个印象:有很多人的寿命离八十岁还差得很远。

2000年,美国100岁以上的老人为50,454人,相当于每10万人中有18位。中国在2000年统计的百岁老人为17.877人,现在大约3万人。从常理上分析,我们成为这万分之一二的可能性大,还是成为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或者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八的可能性大?

小时候,家里常有一些抱着一线希望来北京看病的绝症病人上门。其中很多人非常年轻,大多很快去世了。如果选择他们做例子,那么人生是很灰暗的。当然,所有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和这些不幸的人一样。当朋友或熟人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他们经常会往最坏的后果联想。这时,我就会劝他们先放心,然后去检查一下。结果基本不会有事,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这并不仅仅是安慰,也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我们所遇见的症状绝大多数是属于虚惊一场的。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健康

我们到医院看病咨询,医生告诉我们的也是统计数字。医学本身还有很大的观察和自然进程的成分,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统计资料的影响。所谓个性化医疗,还只是一个概念。

“普通人”的意思是说,我们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不会中大奖,也不会被天上掉下的石头砸死。因此,在健康问题上,既不要过于悲观,又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属于绝大多数人中问的一员。

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和统计有关。在各门学科中,统计学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同时也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大众健康领域,国际上大规模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就是在收集统计资料。和寻找长寿基因、抗病基因的基础研究不同,大规模人群调查着眼于绝大多数人。力求寻找普遍性的规律而不是特殊的例子,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健康守则。既不着重于先天不足、后天不良,也不在乎凤毛麟角、万里挑一。目的是服务于不好也不坏的芸芸众生。

作为治未病的健康管理,可信的只有统计资料。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点是树立自己是普通大众一员的态度,意识到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同样会存在于自己身上。

我们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在健康上不是超人,不是百毒不侵。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长年累月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绝大多数人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撞大运,是坚持正确的健康管理办法,用恒心和毅力加上正确的态度,笑到最后。

所以,我是这样回答那位吸烟的同事的,目前我国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您觉得自己每年都有可能被排除在100多万人之外吗?

答案是不太可能,所以就应该立即戒烟。

篇5:我们都是雷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第一小学五年级(2)班姚夏

指导教师:曾桂荣

每每听到雷锋这个名字时,我总是会联想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这一类的词语。是呀,雷锋叔叔的高尚品格感染了不知多少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的心目中就被这样的情感渲染到。我想不仅仅是雷锋的故事,也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述,因为生活中,总也不乏“雷锋”这样的典型例子。

然而,回到眼前,我也有很多的疑惑。雷锋真的在我们的身边吗?每一年,在春风送暖的季节,学校总是要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但春去秋来,时间一过,同学们似乎又忘记了雷锋的存在,生活中的陋习又逐渐的漏了出来。是同学们不尊重雷锋叔叔吗?是同学们不愿学习雷锋精神吗?是同学们健忘吗?我想都不是的,可能是大家都没有把雷锋精神当作我们生活的必需,当作生活的习惯吧。

想想要是同学们已经把助人当作了一种乐趣,又怎么会看见别人摔倒路旁哈哈大笑而置之不理呢?要是同学们已经把勤俭节约当作了一种习惯,又怎么会把吃得一半的面包扔进垃圾桶呢?要是同学们已经把无私奉献当作自己的美德,又怎么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亏而耿耿于怀呢?要是同学们已经把时间当作宝,又怎么会在明亮的教室里打闹嬉戏,忘乎所以呢?要知道,这些都与雷锋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呀!我想学习雷锋精神要的是实际行动,要的是时间,而不是样子,不是面子。

最后我想大声的呼唤,让雷锋走进我们心中,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让雷锋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人都是雷锋。

教师评语:姚夏同学能从生活实际对学习雷锋精神进行反思,对生活中雷锋精神三月里来,四月里去的现象进行评判,并指出要把雷锋精神当作一种生活习惯来对待,言语有力,发人深思。

凌云县第一小学

邮政编码:533100

篇6:我们,都是一个人散文

你说的那道光,住进了离别的房。想着岁月静好,你留的话语,变成了云彩,一层一层的遮住了光。我本以为年味很清,可以不管所以。

顺着河流放心乘凉,一轮明月抹黑了光。我的自我认为,捡不起被压的泥土。你想要我怎样,才不把眼泪带进诗里。看着你住的家,守着坚强。我心随风景,一层一层卸掉了陪你。过往的人流,遮掩了,眼神里的慌张,你让我怎么说。脆弱被嘴角的笑,无情打伤。还不懂,黑夜的路,有没有伤害。就只剩一个人守夜。再多的无知,找不回眼里遗留的尊严。

你说的一句,闺女的房,你还没装,怎能,安静躺在黑暗里,遗忘。你的眼神,藏着岁月不饶人,紧抓着双眼不放,不想睡。

会痛的心房,呐喊着要坚定。为何有太阳的天气,没有光,却痛了,一个人,冰封了,一个人。

眼泪的哆嗦,连不成紫外线。梦的翅膀,没有慌,还在,寂寞里翱翔。说过的痛,还在屋里哭。懂不了解脱的翅膀,还需要一首情歌陪着,慢慢体会。你的心里,住着什么,到了曲尽人散的时候,我没来得及读懂,你的.慌填满了伤。几双落泪的眼神,陪着你的离去,黯然神伤。

你,一个人挑担,一个人在故乡,拼搏。我,一个人想念,一个人在他乡,填伤,一个人想着另一个人。一个人,慢慢回忆,一直流泪,好伤悲。

我是一条小鱼儿,北方飘,南方荡。心里住着执着,不曾想过要逃离,不曾想过要爱一个人。我也爱大海,我也爱幸福,我也想呼吸,我也想有人疼,可是想到模糊的你,想到全身是伤的我。我宁愿干涸,在自我安慰的掌心里。我一个人走,我一个人守候到天明,一个睡。我一个人梦,我一个人的错。我一个人,不喜不悲。关心的答案,请远离,我一个人疯,我一个人懂。我一个人看月亮,一个人原谅,我一个人错。多想回过头,可明知道,你不在身后陪我。你曾牵过我的手,一起走,可到最后,只剩下我。

篇7:我们都是可爱的

关键词一。)青春活力在学校里,无论学业多么繁重,我们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一个老师的口误,可以让我们捧腹大笑,一个同学的冷笑话,都可以成为笑源。

老师有时不解地看着我们问“哪儿来的这股疯劲儿,”我们嬉皮笑脸的回答“其实嘿嘿,我们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

在终于可以脱下呆板校服的周末,哈韩的我们,学着他们的穿衣风格,里三层外三层的乱搭,绚烂的色彩,搭配上我们的阳光可爱,走在摩肩接踵的大街,与70后的古板,80后的忧郁,无疑我们更夺人眼球。和朋友逛街一个下午,都不会感到任何的倦意。这是90后的特性。

关键词二。)创新有人批评我们所使用的“火星字”,说那是玷污了汉字几千年的精粹。可是,在以前,人们会想象到这些生僻的字的替代作用么?譬如说“莪”字吧,原意是一种化学物品,而我们,却赋予了它“我”的含义。是火星字,让网络变得更丰富,让聊天变得更有意思,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说道照相,你是否认为就是用相机框上全身加背景或许手再比出一个“V”字?而我们,却流行自拍,将有摄像头的手机高高举起,嘟着嘴,睁大眼睛,一张一张地疯狂自拍,那些时尚,都是90后们的专属,关键词三。)单纯至今为止,所有的90后都没有超过18岁,我们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几乎所有的压力,都仅仅来自于成绩,我们不必为金钱、工作、人际问题伤脑经。

是的,有时候我们叛逆、张扬,但那也只是我们对青春的喧哗,更多的时间,我们乖乖的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听着课。就像是向日葵,向着太阳。试问,你有听过一个90后杀人放火么?那些事情,对我们而言,只会出现在小说里。因为,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最后要我用一句画形容90后,我会写到:

我们自信快乐,我们一直努力,因为――我们是90后!

篇8: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那堂班会 课的主题 是 :和名作家零距离。

我在台上,高一(4)班55个学生在台下。

第一个举 手的是个 女生,问我:“饶老师,我想知道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你又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 ”

我示意她坐下, 没回答她,而是对大家说:“继续问。”

第二个举手的依然是个女生,她说:“我最想知道,你最喜欢你写的哪一部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

第三个问题, 我请一个男生站起来, 他很大方地承认:“我没看过你的书。我想问你: 这么多人喜欢你写的书,你是什么感受? ”

“这三个问题 ,我可以课后回答你们。”我对大家说,“不如 ,这堂课我们来问点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你们可以问我,有没有偷过钱? ”

教室里先 安静了一 两秒,紧接着一片哗然,反应快的已经带头嚷起来:“好吧,那你有没有偷过钱呢? ”

“偷过的。”我说 ,“七岁的时候偷了我妈放在衣橱里的钱,去买了泡泡糖。”

“结果呢? ”

“被打了啊。”

“那有没有撒过谎? ”

“有 ,”我说 ,“而且不止一次。”

“举个例子吧。”

“好吧 ,有一次想买一本三毛的书,没钱,然后跟我妈说我要去参加英语比赛 ,需要报名费。还有一次,是带我妹妹去乡下一个男生家玩 ,但是告诉我妈的是去城里闺蜜家,结果被我爸跟踪了,好一顿痛骂。”

“哈哈 , 有没有逃 过课呢? ”

“逃过 , 还逃了期 末考试, 为的是去看齐秦的演唱会。”

“哇! 有没有和爱人吵过架? ”

“有的,还打过架呢。”

“谁赢了? ”

“不记得了。是真的 ,为什么吵为 什么打也 不记得了。”

大家笑起来,都不相信。我补充说:“事实就是这样,时间过去以后,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你当时觉得根本过不去的坎,到后来你会连‘坎’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转过身, 将黑板上班会课原来的主题擦掉, 重新写上这么一行字: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当我写完 最后一笔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我的同 学———他们的班 主任, 竟然站在讲台的一角不争气地抹起了眼泪。

那是三年前, 苏州最炎热的夏天, 几十个孩子一起把我送到学校的大门口。不过50分钟, 他们均已和我熟络,开始嘻嘻哈哈,说各自的趣事,与我勾肩搭背,没大没小地叫我老饶。没完没了的知了声中, 那场告别显得亲密、盛大而又愉快。

我自信这堂课在他们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过去多久, 相信总有一个人会提起: 当年饶雪漫说过呢,这些没什么。原来,真是这样呵。

是的, 当你感觉人生没那么如意, 当你对自己的表现没那么满意, 当你对你爱的人或自己感到失望, 当你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请记得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因为,这就是人生。

篇9:你我都是普通人

可是,稍长一点,走进生活,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有些反映人性真实的影视剧或文学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里,男主角冉·阿让,就被塑造成了一个真实的人。因贫穷,他偷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因越狱,又加判十四年。出狱后,冉·阿让受米里哀主教感化,行善积德,做好人。他办工厂,帮穷人,收养孤儿,做了很多善事,并被市民们选为市长。但因为曾经的劣迹,他遭到警察不断追捕,四处漂泊,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了晚年。

人性如此丰富,它不是一张非黑即白的薄纸,它是丰满立体的血肉之躯。一善念,一恶念,时时交替、重叠,彼此抵牾,一个人的善恶、好坏,实在有着它的层面性和阶段性。

日前,读到一则小典故。《世说新语》中“赵母嫁女”:“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大意是:赵母嫁女,女儿临走时,赵母再三叮嘱女儿说:“女儿啊,以后凡事需谨慎,千万别做好事啊!”女不解,问母亲:“娘啊,您不让我做好事,难道要我去做坏事么?”赵母说:“好事尚且都不能做,怎么能去做坏事呢?”

那么,到底这女儿该如何做呢?赵母的意思,说透了,便是让女儿顺其自然,不去刻意做好人,也不要降低人格,做坏人。这大约是暗合了传统文化的中庸哲学。赵母,真是个高明的女人,她深谙,一个普通人的幸福,平衡、平和,不偏执、不躁狂,尽心做好自己,足矣。

这个世界,清与浊、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顶尖儿人物,毕竟是少数的极品。如你我,多是普通人,说不上多好,也坏不到哪里去,那些大善大恶,都与我们沾不上边。我们的身边人,如我们一样普通,如粗朴玉石,瑕瑜互见。我们有着善的一面,也许还有小恶的一面。若只以一己之见,去评判善恶、好坏,定会陷入二元对立的简单粗暴里,徒增浅薄之气。

你我都是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唯有在心里,持守规则,持守一种对高洁精神的追求,落实在行动上,定会体验到内心纯净之乐。当然了,那种乐趣,不是“赵母”的中庸之乐,而是一个普通人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之乐。

(据《牛城晚报》)

篇10:我们都是可爱的

我们是可爱的。韶华,我们是不是已走进韶华,我们都还可爱,略带稚气。日历被翻页,日光漫进月缺的天。 耀眼的亮洒下来,我们越来越淡薄和明朗。

闭眼,不刻意放大悲伤和喜悦,擦掉身上突兀的细微花香。 我们是可爱的, 沉浮于各自的学校,非常朴实无华但是安然的存在。我们在等待什么,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甚晓。 等待,昙花再开。把芬芳留给年华。算了,我们只是在过教科 式的生活,只是在看着, 漫无目的的白纸,上走的黑字。

篇11:我们都是活雷锋

有人说,他是一颗螺丝钉,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有人说,他是一个钉子,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对待工作;还有人说,他就是一个傻子,无怨无悔、倾其所有为人民服务......但也就是这一颗螺丝钉,或是这一颗钉子,也是这个傻子,成为了受人人爱戴的平民英雄雷锋!

天妒英才,雷锋叔叔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人人传诵、家喻户晓,“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雷锋叔叔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我睁大了发现美丽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个活雷锋,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透彻的感悟!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班中刮起了一股“星”潮,男孩女孩们纷纷利用下课时间,见缝插针地折纸星星,只为在妇女节那天能送给母亲365颗星星,以此小小慰藉母亲一年的操劳。我看着他们一颗颗地折着,灵巧的手指将闪亮的星星纸一折一翻,一翻一折,用指尖捏出棱角,一个立体的纸星星展现在眼前了,它静静躺在盒子里,锡纸映出了同学们对母亲的浓浓爱意!这是雷锋精神——“孝心”的体现。孝顺长辈,用真心和真诚书学“孝”之道。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学校组织“给香格里拉宝山完小学校的孩子捐赠冬衣”活动。星期一,家长们就纷纷提着大包小包的棉衣、棉裤、棉鞋,那是一道早晨最美的风景线。我们的教室包裹堆满了角落,令我感动的,査晶晶的妈妈买了一大袋新的棉鞋,亲自送来教室。沈老师还组织我们将写给香格里拉孩子们的信放在棉衣口袋,希望那些封信带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关爱送到香格里拉,温暖每个孩子们的心!这是雷锋精神——“爱心”的体现,对他人关心爱护,给予帮助,冬天也会很温暖!

曾有几个礼拜,我们班的王同学脚受伤了,平时活动或是去专用教室上课都很不方便!此时,热心的倪主动承担起了背王上下楼的累活,看到他背着王在楼梯上下行走,后面还跟着几个“小喽喽”护航,看到他们额头沁出的细密的汗珠,看到他们几个礼拜的坚持,我解读到了他们善良的特质。这是雷锋精神——“善心”的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善良温润的一块潮湿地,有一颗种子的萌芽,当你那敏感地带被照进阳光,这颗善良种子就会慢慢发芽!

现在的校园门口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铁将军”张大伯。张大伯是一个老伯了,但一身保安服穿在他挺拔的身躯上,更显精神!张大伯对于放学接送孩子把关特别紧,若不是跟他特别熟悉,只要你没带接送卡或是没写出门条,真是你的亲生父母来接,你也就休想出校门!这是雷锋精神——“责任心”的体现,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坚守原则!

篇12:我们都是天一人

我们是最好的!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老师们:请你们全体起立,

我们要大声的对你们说:

“老师,您们辛苦了”!

全体起立,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配合,

就没有我们今天的骄人业绩!

让我们对你们深深的鞠上一躬,谢谢你们!

欢迎所有的老师们、家人们,

欢迎你们回家,

欢迎所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篇13:我们都是普通人

与微博上海量的各种信息增量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种“碎片化生活”。

“‘微博体’这种技术性的阅读,其明显的内涵的浅显,理性力量的匮乏,逻辑的无序性,思想的碎片化,不易带来阅读的精神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

面对汹涌的碎片化生存时代,你是否还有完整地复制自己的思维能力?

文/陈颖(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u/2117367124

1寻找碎片背后的价值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网络力量和智能手机催化下日益强大的社交媒体,教会人们一件事:习惯于碎片式的生活,同时找到超越碎片的价值。

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把社交媒体带入了一个新境界。因为海量,因为无限,信息不再稀缺,人们在习惯了被纵容之后,要求也相应更高。不能否认的是,现在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越来越少,和以往相比,人们的阅读形态变化太大,已经不可逆转地外移。

新兴社交媒体有增无减,势不可挡,新的形态迅速取代旧的,形态的重要程度不断下降,重要的仍然是内容。无论是Facebook、Twitter,还是微博、微信,表面形态不断变幻以吸引新的玩家,但最终仍要回归内容,让参与者觉得物有所值。

形态多样化的好处,是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却也激发选择的焦虑和跟随的茫然,在“关注”和“取消关注”之间,选择放任或漫无目的地跟随,个人很容易被细碎分裂的资讯包围,消化不良、压力丛生,产生精神层面的上瘾或无法自控。

在网络的自由市场中,关键是自由在人,权力在人。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想说什么,想获得什么,或许就是化解无谓干扰的最好方式。人们尽可沉浸于“轻碎片”中的美食健康,也可关切“重碎片”中的民生时弊。诚然,碎片和阅读不能相互取代,却可互为辅助,阅读给予碎片深广的可能,碎片也可催生阅读的动力。

文湖泳(北大教授)

博客链接http://huyong.blog.sohu.com

2“关注”和“被关注”中的生活感

“What are you doing?”提供的就是让你时刻不停地把你做了什么事发下去。它恰好满足了人们的一个生活状态,可以称其为“流式状态”。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微博没价值,因为一般人怎么可能有时间关心你的阿猫阿狗在做什么,早上洗脸、吃饭有什么价值?而人的确有一种随时随地脚踏信息的欲望,这种欲望正好能够通过工具的便捷实现。

微博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记住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把生活留着。这里面的两个基本模式:关注和被关注,产生了副作用——它变成了一种社交工具,你完全可以关注你想关注的人。而且你认识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流动性。这种交流持续性很强,每分每秒都在进行。

从物理的角度来讲,你仍然是一个孤独的、坐在电脑前谁也不认识的人,但你又永远不会孤独,因为时时刻刻都有新的信息出现,时时刻刻都有新朋友交往的可能性。

此外,比如Twitter,还有一个惊人的利器——无比简单。为什么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网站战胜了门户网站?原因之一就是谷歌简单到让你匪夷所思。谷歌开始就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策,尽可能不让到这儿来的人停在这个网站,谷歌只是一个路口。

未来互联网一定会越来越简单。和Twitter相比,Facebook也是复杂的,简单必将打败复杂。

文/眼睛们(资深博主)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chenluzhou831

3和世界一起被解构掉的是什么

我们一直提倡的发散性思维,好像某种程度上,让某些事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哪里有偶像,哪里有英雄,哪里就有手术刀般精准的解构。

这好像不是一个崇拜完整的时代了。

“高大全”的英雄不再被需要。所谓更贴近真实和充满人性的电视剧里,英雄开始有戏谑,有苦情戏,有玩世不恭。好像纯粹的舍身之人,只是过去编造的一种神话,在这个“追求真实”的年代,是需要被立即揉碎拆解的,不正经仿佛成了正经的代名词。

英雄,就像逆生长的豆芽一样,带着每颗豆子的辛酸成长,未及转身便又湮灭在毒豆芽的新闻图片里了。

许多人曾在心里坚守的价值堡垒,被以庸俗之名一点点风化掉了。凶杀案的报道已沉溺于犯罪细节和人格同情,全然没有了对罪犯的谴责。各种伦理崩坏的报道,也仿佛数量太多来不及评判一般,带着猎奇以奶油般的诱惑气味出现在人们面前,毫无价值立场。

沉沦不是因为无力,是因为从随波逐流中得到了快感。对于活得跟碎片似的这件事儿,有的人认了,有的人像要跟人打架一样挣脱左右冲上前去想要找谁理论一番,但是没找到对象——这对象也成碎片了。

篇14:佚名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面对这些佚名作品,很多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尤其是一些在历来的评价中地位并不高的。而高居翰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视线往往“不走寻常路”。

高居翰有极强的记忆力,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的大脑中就藏着一部浩瀚的中国美术史图录,甚至称其为“图像档案学家”。通过对图像本身的研究,经常能得出出人意表的结论。如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画,题字和印章部分已残破难辨。但高居翰通过风格比较辨析后,认为这幅画出自明代画家谢时臣之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他还对很多博物馆的佚名藏品进行了这样的对比确认。

他还曾仔细研究过两幅手卷,其一是一幅描绘黄河的手卷式舆图,另一幅则是描绘长江的全景绘画。他将这两幅作品置于晚明社会的大环境之下,通过这些常人看来的细枝末节探讨彼时真实的绘画环境与时代风尚。

这,就是高居翰——不问出身、不看名头,看的惟有作品本身。

作为一个研究者,他具备了超乎常人的客观,把每一个研究对象置于平等的地位之上。而更为难得的是,对于古代的画家和作品是这样,对于当代社会的普通人,他也秉持着一贯的客观,无论是资深学者,还是最最普通的、对中国美术史略感兴趣的人,他都乐于给予无私的帮助。

篇15:我们都是追梦人

这首歌叫《我们都是追梦人》,听完这首歌后,我沉思了,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梦路上走着。

有些想当歌手的在KTV唱歌,追梦;

有些学生也在为梦想努力学习,追梦;

甚至连我爷爷都早早的起床,追梦;

他,我爷爷追什么梦呢?

当然是身体健康。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准时的八点睡,五点起,从来都不睡懒觉。

他起床后先去晨练,接着就去厨房做饭,等做完饭后,我的家人们就陆陆续续的起床了。吃完爷爷的“战果”后就上班的上班,收拾的收拾。

我呢?嘻嘻,当然还被我那个温暖的床拥抱着。

可是每当我起床就看到爷爷那张严肃的脸,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

就很严肃的对我说:“你怎么又这么晚才起床!”

“不晚不晚,今天比平时早起了一个小时呢,才十一点钟。”我懒洋洋的说

“你早上起,晚上不睡,还不吃早饭,总有一天你会生病的。”

“什么呀,我上学起得早,周六日也不能睡个懒觉了吗?”我叉着腰生气地说。

爷爷好像听出了我的生气,有换了一种语气,慈祥的对我说:“爷爷这是为你好,怕你生病,而且早睡早起,你会比别人更健康,比别人大脑更好使,更容易和人相处。”

听了这些话,我觉悟了。从那之后我也每天早睡早起。

篇16:我们其实都是孩子

夜幕降临。天,变得黑漆漆的,好像我们都置身于黑暗之中。

我,安然地坐在床边,看着电视。一切都如同往常一样。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探出头来,两眼注视着我,说道:“你怎么还在看电视,赶紧,洗脚洗脸。”我的眼睛依然盯着电视屏幕,说道:“知道了,知道了。”妈妈无奈地看了我一眼,便把门关上了。

时间在闹钟的滴答声中渐渐流逝。我换了一个姿势,可双眼还是盯着电视屏幕,仿佛不知疲倦。

“咚咚咚”,几声有节奏的敲门声悠悠地传进我的耳朵。慢慢地,门开了,妈妈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我能清楚地看到,妈妈略微有些生气了:她的眉头紧锁,眼神里放出一种令人生畏的目光,笑得也有些异常。果真,妈妈疾步走到我面前,把电视关掉,转过身,训斥道:“你还在看电视啊,你怎么还不去洗脸洗脚?”妈妈的话语中透出一种严厉的感觉。我低下头,不语。妈妈看我不说话,更加严厉地训斥道:“你连你的弟弟都不如了。”我只是苦苦地笑着。妈妈以那种不屑的眼光看了我一眼,说道:“赶紧的。”我的手紧紧拧这裤子,想对妈妈说:‘‘其实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在成长,这些我自己都知道了。我自己能管好自己的。可我转念一想,我在妈妈的心中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我默默地站起身来,拉开房门,走了出去,默默也转过身,看着我远去的背影,欣慰地点点头。

洗漱完毕,我刚要推开房门,爸爸就叫住了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不要跟你妈妈去计较,她呀,总把你当作孩子,其实,你在长大。”我点点头。

我们在慢慢地长大,

上一篇:关于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下一篇:学习吴孟超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