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室内设计的认识

2024-05-02

对室内设计的认识(共8篇)

篇1:对室内设计的认识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对室内设计的认识

“装饰艺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专业,确切的说是一门集科学、艺术、生活于一

体的设计类专业。

其一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在我们专业中最直接最需要掌握最先进的、不可缺少的设计工具——计算机,要学会相关的绘图软件,比如3DMAX、CAD、PS、lightscape、VR.

其二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历史走到今天,人类的需求已经从满足心理和安全需求提升为审美需求,所以时代要求我们要对一切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艺

术化处理,用审美的规律来设计一切.

其三说它是“生活”是因为室内设计永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在体验美好的生活中去为别人进行审美设计,并在为别人设计美好生活的同时享受艺术设计的审美快乐并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您想哪个年轻人不喜欢这么浪漫的专业和工作呢?

2006年初,中国财政司统计:2005年全国上千亿的装饰产值,就有60%花落北京。预计今年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量将达6000亿元以上。室内设计师市场需求大,去年国内室内设计师存在40万人的缺口,室内设计师已经与工业设计师、首饰设计师、程序设计师等职业一起跻身目前热门的十二大“灰领”之列。业内人士透露,需求旺盛加上专业本身的含金量,室内设计师将跻身高薪一族,且薪酬会随着年资的增长

迅速升高。

据中国建筑人才网负责人透露,眼下刚毕业的初级设计师月薪2000—3000元;工作3年以上的设计师,月薪可以升至8000元;而8—10年以上工作经验,又有大型设计项目负责经验的,年薪在10万—30万元之间,可见设计师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

目前室内设计在教学中采用了“五指教育理论”。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民族,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被传统的教育理念所束缚的,学同样的课程,而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消减了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而海华克服了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作欲望,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才分配”。比如,海华对年龄较小的,思想单纯的学员,侧重于让他们掌握技术,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制图工作,成为助理设计师;针对学习刻苦的同学并且有相应基础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我们努力把他们这些同学培养成真正的设计师;还有些同学学历层次较高,有相当的绘画基础和设计基础的,我们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他们的设计素养再进一步的提高,把他们送入艺术家的成长轨道。

喜欢,你就选择,坚持走下去,不管是兔子还是乌龟,目标终究实现。

篇2:对室内设计的认识

设计这个名词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并且会让我们有那种觉得是很潮或者是很high

fashion的感觉,其实设计一词源远流长,在很早以前许多西欧国家就出现了这个名词,比如说法国,这是一个很浪漫的国家,让人们记忆犹新的就是设计出来的衣服还有食物什么的东西都是很著名的,设计是个让人感觉具有时尚元素的东西,然后具有创造性才能够体现出设计的那种感觉,然后设计一词慢慢的流传过来,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识并且深入了解、实践设计这个元素!

设计其实可以从多方面理解这个概念,设计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说科学方面、艺术方面、生活方面等等,它蕴含的韵味是很复杂的。其实从小时候我觉得我对设计就很喜欢、就觉得很好奇或者等等,然后就让人觉得很神圣之类的,让人感觉自己是可望不可即的,然而现在呢我觉得这种东西是自己可以接触的,甚至是自己可以实践的,其实一般设计会让我想起旧事普通的设计衣服裤子鞋子、房屋、建筑等等什么的,可是设计不仅仅是这些,它包含的领域很广的,甚至是对一个咖啡杯的设计、一辆自行车的改造等等,我觉得这都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然后就是可以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大帮助的!

你们此时就会问设计难道都是对这个社会有利、难道没有弊端吗?其实我觉得什么东西都是有好也有坏的,比如说呢许多不法分子会设计一些比较先进的东西来危害这个社会。所以说虽然此时的东西是先进的,是具有设计这个元素在,可是还是不好的设计,其实呢不好的设计还可以从好多方面来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产品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或者说受到人们的热烈拥戴,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产品就是好的产品,就比如我们现在众人皆知的apple公司设计的iphone,iphone3GS、iphone4等等,我们就能看得出一些东西,我还清楚的记得苹果现总裁乔布斯说的一句话:我们所做的产品第一考虑的要素就是顾客,他们需要的我们具备,他们不晓得的我们也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现在iphone这么出名,为什么在全球的销量是这么的高,其实在这点上说苹果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和设计的灵感,我们通常觉得这就是能够战胜其它竞争对手的一个有利条件。

设计是个很复杂寓意很深的一个名词,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意识都在得到不断的发展,人们设计、创造的灵感都在得到不断的发展,那么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国家每个人的创造每个人的设计都会对我们国家是起着不断促进的作用。

设计触手可及,并且是可以给这个社会带来好处和色彩的,设计常常无处不在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具设计、市内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篇3:对地下室防水设计的认识

地下室作为永久性建筑, 埋入地下隐蔽很深, 一旦漏水, 却不可能推倒重来, 只能在室内补漏, 有时效果不理想, 东补西漏, 补不胜补, 甚至, 有的地下室不得不放弃使用,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我们应该慎重的对待地下室防水设计工作。

地下室防水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防水材料性能差异性和适用性基础上, 设计时结合具体项目的建筑主体设计特点、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实际施工可行性等客观因素, 深入分析、综合权衡, 才能够编制一个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防水设计方案。

1 防水材料性能差异性及其适用性

地下工程外防水材料, 市面上品种很多, 不同品种品牌的材料在防水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有其各自的适用性, 施工工艺要求也不同。总体而言, 防水材料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1.1 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防水层包括普通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砂浆等, 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可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在基础垫层、初期支护、维护结构及内衬结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其基层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15。

1.2 卷材

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迎水面。防水卷材一般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包括APP塑性卷材和SBS弹性卷材) 和合成高分子卷材 (如三元乙丙—丁基橡胶防水卷材,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等) 。

卷材防水层为一或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mm, 单层使用时, 厚度不应小于4mm;双层使用时, 总厚度不应小于6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 厚度不应小于1.5mm;双层使用时, 不应小于2.4mm。

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铺贴卷材前应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采用冷粘法施工, 并符合下列规定:底版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 其他与混凝土结构相接触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采用热熔法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 幅宽内卷材底表面加热均匀;采用冷粘法施工合成高分子卷材时, 必须采用与卷材材性相容的胶粘剂, 并涂刷均匀。

卷材防水层经检验合格后, 应及时做保护层, 保护层应符合以下规定: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防水层为单层卷材时, 在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或铺抹20mm厚的1:3水泥砂浆。

1.3 涂料

涂料防水适用于受侵蚀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或背水面。涂料防水层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可选用水泥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有机涂料可选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 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 且与基层有较强的粘结性。

潮湿基层宜选用与潮湿基面粘结力大的无机涂料或有机涂料, 或采用先涂水泥基类无机涂料而后涂有机涂料的复合涂层;埋置深度较深的重要工程、有振动或有较大变形的工程宜选用高弹性防水涂料;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涂料, 并做刚性保护层。涂料防水层的涂刷或喷涂, 应待前一道涂层实干后进行;涂层必须均匀, 不得漏刷漏涂。施工缝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0mm。

1.4 塑料防水板和金属板

这两种防水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 在此就不作介绍。

1.5 回填土

从防水整体效果来说, 保护墙外侧的回填土也起到很大隔水作用。所以在回填土材料的选择上也应控制好, 一般采用粘土、原土或2:8灰土这些低渗透性的土壤作隔水墙。严禁采用石碴回填。

2 建筑主体设计特点

地下室平剖面设计应尽量简化, 其立体的外表面尽量规整、连续。简化平剖面, 减少细部防水构造部位的产生, 各专业细部设计都应坚持“简、并”的原则:首先, 在建筑专业上, 地下室的设备井道口设计位置合理, 尽量归并合用, 以减少外防水“死角”的出现, 如有如窗井、风井最好能在室内设置 (通向架空层或附设在主体外围) ;另一方面, 在结构专业上, 根据建筑体形、长度等确定结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最后, 在设备专业上, 引入接出水管电线管道穿墙, 这些均会破坏地下室侧壁外防水的连续性且防水施工难度大和实际操作困难。可见一定程度上, 防水构造点数量的简化可以降低今后“漏水”隐患发生的可能性。所以, 各专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设计, 令地下室外墙平剖面简化, 以利于防水构造的设计与施工。

2.1 主体防水

混凝土自防水主要由结构专业设计, 其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级配调整、掺减水剂与膨胀剂等手段, 改善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 使其具有抗渗能力大于S6 (6kg/cm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取决于埋置深度。

与防水混凝土设计有直接关系的是掺膨胀剂。膨胀剂应当选用高效膨胀剂, 高效膨胀剂目前均属旋窑生产, 品质稳定。而非高效膨胀剂, 用于钢筋混凝土抗裂, 效果不佳, 且大多是立窑生产, 质量不稳。另外, 使用非高效膨胀剂, 掺量较大, 含碱量难以控制, 可能导致混凝土其他品质的下降, 如坍落度损失较大, 甚至引起抗压强度的降低。还有, 防水混凝土如有条件, 可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并采用减小配筋直径, 同时增加配筋密度的措施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GB50108-2001表4.1.3)

注:1、本表适用于Ⅳ、Ⅴ级围岩 (土层及软弱围岩) ;2、山岭隧道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可按铁道部门的有关规范执行。

2.2 外防水、局部构造防水

2.2.1 外防水

自防水混凝土既然是透气的, 也就是说它不是绝对不透水的材料。设计时附加防水层是必要的。建筑工程地下室一向强调外防水。外防水通常以柔性为主, 应当是全断面防水, 侧璧外防、底板内防的做法不可取。强调外防的主要原因, 是防水的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防护, 使其免受有害地下水的侵蚀。地下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 也就是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的寿命。

2.2.2 局部构造防水

局部构造防水节点的出现虽在设计时, 在综合考虑、合理布置的前提下可以归并缩减, 但绝对的杜绝也是不现实的。

⑴施工缝

施工缝设计位置尽量考虑在结构受剪力最小的部位, 一般做法平缝处设置钢板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 原理上都是延长渗水路线, 等于加大了混凝土的厚度。目前, 一些设计和施工对缝进行了“改进”-选用了台阶缝、企口缝、凹缝、凸缝, 而这些作法, 虽在延长了渗水路线的同时, 却降低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主要是振捣不密实以及产生短路裂缝。缝处混凝土的防水, 关键是保证混凝土自身的施工质量。

垂直施工缝。垂直缝可选用带钢丝骨架的缓膨型遇水膨胀胶条或腻子条, 用混凝土钉固定, 同时在修理过的坚实而干净的基层上, 经喷水湿润后加作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并紧接着浇筑混凝土。

⑵后浇带

后浇带也可以采取上述构造措施。后浇带由于连续钢筋的粗而密, 常给清理工作和固定遇水膨胀腻子条带来困难。如能将止水条与一次性钢模结合起来, 在钢模两侧预先固定止水条, 则防水效果可能更好。一次性钢模的缺点是:先后浇筑的混凝土, 其粗骨料的嵌固被阻隔。因此, 将后浇带改为加强带的作法就值得积极研究。只要作好施工组织设计, 令混凝土的配料、搅拌、运输与现场浇筑紧密配合, 并采取二次振捣及超时界面处理, 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它可以将后浇带固有的诸多不便一扫而光。

至于后浇带超前止水, 应贯穿在整个工程的全过程之中, 直到回填土完成。主要应注意的是采取适当措施, 防止地表水、养护水及垃圾杂物的落入, 必要时, 应结合地下室平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在底板后浇带附近设置集水坑, 便于后浇带浇筑前的最后清理。不采用超前止水时, 也应设置集水坑, 可按上述方法设在地下室室内, 也可临时设在地下室室外。

⑶止水环

地下室穿墙管线, 应设套管, 在套管的外围设置防水止水环, 同时穿墙管、线、螺栓都应采取防止转动的措施。最简单合理的办法是将止水环外形改为非圆形, 比如小环为方形, 大环为六边形, 其他方法则可能影响止水条的固定。大直径的预埋套管, 管底宜适当开口, 防止混凝土在此处虚空。套管与管道, 须在穿至混凝土表面处设置凹槽, 用密封材料密封。

⑷桩顶防水

桩顶不须设防水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应在柱顶截断钢筋, 将附加防水层连续作好。对于高层建筑, 结构要求与承台固结的桩顶, 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聚合物水泥砂浆须经试验, 精确配比, 以保证抗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 满足抗压强度的要求。国家标准图选用的是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国外多是喷涂环氧砂浆。桩顶的防水层是刚性的, 与底板的柔性附加防水层应在垫层交接处用密封材料衔接。桩顶作水泥砂浆找平, 是完全错误的。

3 地质环境条件

就具体工程而言, 每个项目的地理区位不同, 地质环境条件也各异, 遇到的问题也就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就有以下两种状况:

⑴地下水位高, 土壤含水率高。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 地下室的外墙受到地下水位的侧压力, 而底板则受到上浮力, 此时地下室的底板和外墙均应做防水处理, 并形成封闭式;而防水层的高度应比室外地面高出500mm。施工时, 应做好降排水工作, 设置降排水井进行抽排, 使地下水位降低至防水层施工面以下不小于500mm, 以利于基层干燥和粘结剂的凝固。当天无法实现上述要求时, 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例如基面有渗水现象必须经堵漏处理, 当堵漏有困难时可采取预埋引流管或其他导水、集水方法, 把渗流水引离施工面后再做防水层, 待绑扎钢筋后, 浇混凝土前进行灌浆堵。

地下室不论使用性质如何, 其钢筋混凝土底板面均应设计保护层。对于地下车库、设备用房, 保护层可按100~200mm厚C20混凝土设计, 该保护层兼找坡作沟。建筑地下室排水非常设运作, 因此, 只需按100mm×150mm (宽) 的尺度设计周边排水明沟, 不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上作文章, 这样, 就有利于底板自防水。

⑵地下室常受振动, 冲击或基层刚度较弱, 变形较大情况下, 防水设计宜在迎水面采用柔性材料, 处于腐蚀介质的地下工程, 则应在迎水面采用耐腐蚀的柔性防水材料。

4 实际施工可行性

防水效果的好坏, 一方面决定于一个好的防水设计方案, 另一方面就是施工的质量的保证。概括来说, 影响施工过程中防水质量的因素有以下两点:

4.1 客观因素

4.1.1 施工时间

地下室的露天施工特点, 决定了其受自然气候条件的约束大, 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施工计划的编排, 地下室防水施工应避开雨季, 选择昼夜温差小的时间段。

4.1.2 施工空间

一般而言, 地下室的外防水有“外防外贴 (涂) ”和“外防内贴 (涂) ”两种做法, 且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应为首选方案。通常在地下室施工空间宽裕时, 施工由内向外推进, 采用“外防外贴 (涂) ”的做法, 将防水层直接依附于主体结构外壁的做法, 并用发泡聚苯板做软保护。相反的, 如地下室边界临近城市道路或相邻用地, 操作空间紧张, 施工时由外向内推进, 首先打护壁桩, 进行机坑支护, 接着地下室的开挖, 完后就是砌好永久性保护墙, 采用“外防内贴 (涂) ”将防水层粘贴或涂刷在永久性保护墙的做法, 做好保护层后再进行地下室外壁的浇筑。

对于一些多层的地下室来说, 因其埋深较大, 主体结构外空间又有限, 且光照条件差, 无论从施工还是从监理检测角度来说, 工作条件都受到限制, 此时, 可以选择块体防水材料, 这样一来施工简便, 质量也易于保证。

4.2 主观因素

防水施工的行为主体就是施工企业和具体的施工员, 当然的, 施工质量的好坏, 就与施工企业及其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尤其在防水涂料施工上, 要达到规范设计要求的厚度要求是通过多次涂抹来达到的, 施工质量以规定的涂抹次数来控制, 在实际操作上, 质量完全由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施工技术的主观因素所决定, 人为因素影响太大了。为此, 建设单位应选择施工信誉和社会声誉好的施工企业。

地下室防水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子项工程, 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下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效果, 关系着建筑整体的全局。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认真掌握好防水知识, 提高地下室防水设计水平, 才能保证设计质量。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的工作体会, 在对地下室防水内容、防水施工有了一定了解的同时, 也对地下室防水设计作了一番思考, 深刻的认识到地下室防水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防水材料性能差异性和适用性基础上, 设计时结合具体项目的建筑主体设计特点、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实际施工可行性等客观因素, 深入分析、综合权衡, 才能够编制一个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防水设计方案。本文就这几个影响设计因素对地下室防水设计一般知识进行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差异性,适用性,主体设计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8—2001

[2]《建筑材料与构造》2008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辅导用书5

[3]《房屋建筑构造》 (修订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4]浅谈地下防水施工中的几点体会东莞市金智补漏加固有限公司网站

篇4:“增进公众对设计的认识”

本刊对盖尔·戴维森(Gail Davidson),美国纽约曼哈顿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的策展人以及绘画、印刷品和平面设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DESIGN vs.盖尔·戴维森

DESIGN请简述一下库珀·休伊特博物馆设计收藏的历史,在这期间有什么关键性事件发生吗?

盖尔: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最初是一个装饰艺术(Arts of Decoration)博物馆,作为纽约库珀联合学院(Cooper Union Institute)的附属机构,于1897年由埃莉诺(Eleanor),艾米(Amy)和萨拉·休伊特(Sarah Hewitt)建立的。博物馆效法欧洲类似的装饰艺术收藏,比如伦敦的南肯辛顿博物馆(今天的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和巴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以此来培训设计师们。库珀·休伊特有四个策展部门;纺织品、墙纸、绘画、印刷品和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装饰艺术以及国家设计图书馆。

一直以来,博物馆被视为设计学生的资源,所以最初的收藏主旨并不是获取经典杰作,而是那些以休伊特姐妹的品味所认为的最好设计的示例一即18和19世纪初的欧洲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博物馆开馆后,付出很大努力来获取大量这类物品。因此我们收集到的物品大多数是通过捐赠,或是购买得来的(由休伊特姐妹和她们的朋友组成的博物馆理事会解决资金问题)。例如,纺织品收藏的建立,要感谢1901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的捐赠——1000多匹包括中国明代官阶徽章(即不同等级官员衣服上的绣有各种飞禽走兽的“补子”),伊斯兰和拜占庭丝绸,以及从15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编织丝绸的纺织品组合。

绘画、印刷品和平面设计方面的早期所得,是1901年和1938年购得的乔瓦尼·皮昂卡斯特里(Giovanni Piancastelli)的收藏——18和19世纪意大利设计和建筑的8000副图纸,和在1911年和1 921年购得的法国塞夫尔的莱昂·德克娄克斯(Leon Decloux)的收藏——法国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绘画和印刷品。产品设计和装饰艺术部同样也从德克娄科斯先生处购买了1907个法国18世纪墙板的示例。

1945年休伊特家族的最后一个成员去世后,博物馆做出了继续不断的努力来丰富藏品。纺织部在1950年获得了70个包含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的缝纫针和线轴织带——世上最好的捐赠之一,1962年收到了自同一个捐赠人的大概700件纺织品(马甲,装饰带,编织纺织品)的遗产捐赠。在20世纪50年代,绘画和印刷品部门收到了大约100件捐赠,包含早期的荷兰、德国和弗兰德雕刻和版画。同样在50年代,产品设计和装饰艺术部门还收到一份大礼——来自蒂凡尼的银器。在20世纪70年代,博物馆收到了工业设计师亨利·德莱弗斯(Henry Dreyfuss)和唐纳德·德斯凯(Donald Deskey)捐赠的纸质档案。关于墙纸部门,约瑟芬·霍威尔(Josephine Howell)可能是博物馆中收藏着的最好的法国和英国古董墙纸的最大贡献者(1955、1959和1972年)。产品设计和装饰艺术部在20世纪80年代收到捐赠,包括77件美国艺术陶瓷的集合,和超过100件美国和欧洲的火柴盒的收集。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库柏联盟不能再支持博物馆,于是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lnstitution)接手了这些收藏,并且把博物馆搬到了纽约市东91街2号安德鲁卡内基大厦楼。库珀,休伊特成为史密森学会的一部分,该机构并没有为博物馆提供收购资金。但是,在过去偶尔,史密森也会为大宗购买提供特殊收购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在1988年博物馆有能力收购了维也纳工场(Wiener Werkst&tte)的1500件纺织品和墙纸设计。

如今,博物馆越来越多直接转向设计师和建筑师,以将他们的作品贡献给博物馆收藏。我们同样也在有能力的时候收购非常特别和重要的藏品。例如,我们最近购买了奥地利维也纳J.&L.罗博梅尔玻璃公司的163件历史档案和档案里的同时代的玻璃制品。在将来的收购中,除了极少数例外,我们的目标将会主要集中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设计品里面。

DESIGN:库珀·休伊特博物馆怎样选取设计作品?选取过程的细节是什么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吗?

盖尔:博物馆的前三十到五十年,收购的决定是由休伊特姐妹和博物馆理事会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人们做出的,理事会的成员皆是收藏家和艺术家(有些同时在大都会博物馆担任理事)。理事会并不总是很严格地控制他们收藏的类别,有时与“设计”不是那么严格相关的画作也会被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由博物馆主管和纺织品,装饰艺术,绘画和印刷品的策展人们来决定收购意向。在博物馆的近代历史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藏品的选择变成由个别策展人和收购委员会(包含主管以及所有的策展人)的投票来决定。

现在,收购的标准更为集中和易于整理。博物馆的功能根据美国博物馆协会创建的标准和指导而确定。除了坚持史密森的广泛收藏管理的指引,博物馆创造了一个目标宣言和馆藏管理政策用以管理收购,并且目前正在起草一项收藏计划。策展人们已制订他们最想实现的100个“愿望清单”中的藏品,清单以及被策展人主管批准,以及与收藏委员会分享。藏品不再是作为学习材料被选择,而必须要在设计上有所贡献,比如其技术,材料,怎样实现其功能以及美学。收藏委员会现在包含收藏家,有兴趣的外行人士,以及一些专业设计师。罗列在“愿望单”上的藏品,会以赠品或者购入的形式征集,经由策展人与策展主管共同磋商,并需要得到所有策展人的临时授权,最终被博物馆管理员放入展厅收藏。策展人准备书面的在收藏品委员会议会上被分解的采购的正当理由,然后这些收藏品被提交至采取正式投票来决定通过收购提案与否的收购委员会。收藏品委员会每年举行三次会议。

DESIGN:什么是现今的设计收藏标准?通过选择设计作品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设计趋势?艺术收藏和设计收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盖尔:设计作品与艺术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为使用者提供功能。现在,设计作品的选

择变得复杂起来,也是基于现在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喜欢跨界设计的事实。有的设计师设计出的椅子并没有椅子真正的功能,反而是对设计或者文化进行阐述。同样的,一些艺术家也在做产品设计。这使得收藏品的选择变得棘手,而馆长们不得不频繁地查阅资料以确认一个作品确实属于设计收藏品。逐渐地,博物馆变得越来越多对新技术、材料和设计进程,以及为大众服务的作品感兴趣,而不是那些珍稀的只为有限的富有客户群体服务的产品。同样的,策展人也对数字设计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数字媒体策展人。如同其他美国博物馆,我们也在学习数字化作品的软件上的存储和迁移方式,以长期保存它们。

DESIGN:库珀·休伊特怎样从国际视野角度来选择设计产品?对东西方设计品的选择标准有什么不同?

盖尔:过去,收藏品主要集中在西欧的设计和装饰艺术。如今,博物馆正在有意识地建立非西方作品的收藏。例如,纺织部最近获得了一件埃维(Ewe)长条编织布,一件范特阿萨佛(Fante Asafo)旗帜,一条中国苗族裙子和一匹阿富汗战争毯子。绘画、印刷品和屏幕设计部门,通过捐赠获得了日本的海报收藏,并且已经在征集当代中国海报。

DESIGN:您认为好这几和设计收藏的意义是什么?在收集设计作品或举办设计展时,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件发生?

盖尔:良好的设计,在我看来,是指具备审美功能的但同样易于使用和很好地提供本身功能的作品。设计收藏可能包含历史上的设计和当代的设计作品,或者只有后者。它可以包括诸如三维物体(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混合媒介等材料)的不同媒介的作品;纺织品、纸质作品、和数码媒介只是集中于这些区域之一。设计收藏的目的应该是让参观者对设计作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有所认识。参观者应该学习到并且感恩,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思考玻璃杯是如何设计的,它应该怎样被拿在手里。

创建设计展在如今可以很令人兴奋,因为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加入数字媒体。许多博物馆都在做小聚焦展览,突出某个特殊的、与已被他们永久收藏的作品相结合的新收购,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2010年展览“柜台空间(Counter Spaces)”便是一个这类聚焦展的例子。

篇5:我对艺术设计的认识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设计以艺术的,美的手法,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运用到设计产物当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

艺术设计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没要学会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物,把这些事物中的美提炼出来,运用到设计当中。

艺术设计是人性化的,要做好艺术设计,就要学会体会。只有我们懂得体会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才知道人们需要什么,有什么东西是还需要改进的。只有学会体会生活,才能做出出色的设计。

艺术设计作品要同时包含艺术性和实用性。不能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而如何把“美”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是我们要认真思考与学习的。

如今,艺术设计的分类已经越来越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包装与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等。但是,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其中一个专业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多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从各种设计产品中学习。

艺术设计其实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我们要尽可能多学习艺术以外的很多学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我们的脑袋里有丰富的素材,才可以设计出出色的作品。由于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所以只要是和生活有关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尽量去了解,而不只是艺术。我们必须了解历史,地理,自然,风俗,建筑,音乐,舞蹈科学等等。

篇6:对城市道路设计的初步认识

【摘 要】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设计是复杂而又系统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以及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道路也有了更高的人性化要求。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建设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既然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初步认识: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确定性

城市道路不同于公路,设计时需要设计单位进行选线设计,城市道路设计时一般均有规划:道路平面走向的规划,道路竖向的规划,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城市道路设计时平纵横已确定,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只需论证规划的合理性,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范围修证即可。

1.2系统性

城市道路需经规划、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多个环节。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3 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前期立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2.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

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一般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投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各阶段侧重点不同,项目建议书侧重于实施的原因及重要性,主要从在初步规划方案的基本上,分析道路在城市总道路规划中的地位,在路网中的作用及实施的紧迫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初步进行投资估算,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意见;可行性研究侧重于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主要从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项目影响区排水管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市政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主体工程方案设计、排水工程的设计、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方案设计侧重于大致的工程方案,包括规划路线走向论证、构筑物的位置、管线布置、与周边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与规划的关系等;初步设计是对方案的深化和完善,这个阶段侧重于工程的技术处理,保证技术方案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图设计侧重于工程实施方案,是对初步设计的深化和完善;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是后期的服务,在业主协调下,协助监理和施工单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3.1 协调沟通能力

城市道路建设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设计人员协调的作用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出现短路,都会影响到大局。城市道路设计应以道路设计为龙头,项目负责人应由道路专业担任,许多设计院往往忽略这点,项目负责人由院领导或部门主管担任,这样实际上这个项目负责人就形同虚设,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给排水、照明、绿化等,不管那个专业,均需道路专业先行,道路专业在各个专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专业均需道路专业的配合。城市道路设计常协及到不同的部门,路基的填筑及开挖协及到地下管线、道路与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的交叉协及到铁路部门、公路部门,高速公路部门,道路跨越河涌的处理方案,需要与规划部门、水利部门沟通河涌的规划位置、水下净空要求、跨径要求、标高等,确定设计参数,在实施中才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系列的协调,均应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协调,并负责方案的落实。

3.2 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各个协调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中心,各个专业设计应同步连续。道路专业的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就应马上提供给其它专业,其它专业应同步复核道路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是否能满足本专业的设计需要,并及时反溃,确定设计的连续。设计人员应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保证设计文本具备实施的条件,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应着重培养对规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对规范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执行,而应是对规范的灵活掌握与应用,线路技术的采用应结合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道路竖向的控制要考虑与现状道路的吻合及周边地块的经济开发。现场的处理不能照图生搬硬套,对业主、施工提出的问题更不能照单全收,需应是通过分析论证后确定。

3.3 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

对设计阶段的认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文不对题。任何一个设计院,任何一个设计,不可能在同一时段只做一个设计,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就要清楚认识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该是线路方案就是线路方案,需进行技术比较论证的,需切实做好论证工作,要做到游刃有余,忙而不乱。应培养配合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城市道路具有复杂性,也具有共性,共性材料平时要注意整理积累,用时各就其位,对于电子文档和文本资料在不同的阶段都井然有序。

3.4 工程总结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特点包括创新性和经验依赖性,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点,设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工作总结不应只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在各个阶段都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工程总结能够使设计人员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如在红岭路网中,应注意总结与规划的协调,总结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找出各个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如换填一般要求小于3m,但根据际处理,在本地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换填7m左右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在苍海项目路网中,由于道路的设计与规划基本同步进行,道路路基的填筑与场地的填筑同步进行,应注意总结路基填土与场土填土要求的不同,如何保证同步填土的情下保证路基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如何做到道路的设计能与未来规划协调。

4.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平纵线形一般规划已有规定,但在设计前应对规划线形进行复核,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沿线地块使用功能,地下管线、排水等条件,进行线形的修正调整。

4.2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个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体,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型式有4种:

一幅路布置: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但由于机非不分离,在现代城市道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下,应尽量少采用。

两幅路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由于可以为远期预留道路建设空间,两幅路在其它城市被更多的采用,在梧州市却很少采用,梧州市为森林城市,在新建道路中应积极采用两幅布置,提高城市绿化率。

三幅路布置: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如果结合道路绿化,三幅路对于骑车一族是人性化的横断设计,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骑车可以充分享受树荫带来的惬意。三幅路在一些大城市已被积极采用,梧州市在未来新路规划中也应积极考虑。

四幅路布置: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因占地较多,故以前采用比较少。现代城市道路设计不再以“车”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四幅路对向车流分离,机非分离,人非分离,最大程度以“人”为本。

4.3道路软基设计

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施工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软基处理方法常用的有垫层法、抛石挤淤法、堆载预压法、袋装沙井加载预压法、水泥搅拌桩法。梧州市常 的是垫层法、水泥搅拌桩法。

1)垫层法

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较高的砂或砂性土等透水性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设计要求,该法优点是直观、高效,不留后患,施工不受工期限制。垫层法主要适用于垫层厚度在0.5~2.5m之间。当垫层大于2.5m时,在其它城市处理费用较高,不经济,但梧州地区具有自身的特点,软土路基一般是冲沟,鱼塘段的淤泥质土。即使换填达5m厚,换填法仍比其它处理方法经济,垫层法是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

2)水泥搅拌桩

篇7: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2011-05-18 17:20:47)转载▼ 标签:

杂谈

本节课的内容 给我印象最深刻且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学设计的这块内容了,因为之前经历的“教学技能培训,测试”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本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这三种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和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它的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容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缺点:它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分析,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之间,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其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优点: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利。缺点: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周密策划,否则可能顾此失彼。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是我觉得第三种教学设计模式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篇8:对室内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酒店设计,使用功能,审美表现,发展趋势,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酒店室内环境装饰设计未来将走向何方?许多设计师都面临这样一个划时代的问题, 也都试图作出尽可能科学并获得普遍认同的答案。21世纪前的百年设计史为后来的设计及设计师建立了雄厚的精神和物质基础。它们在设计原则、设计构思、材料革新、科技进步和设计文化诸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促使今天的设计及设计师对当今时代的酒店环境设计进行全面、审慎的思考。

一个时代会形成一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过去的二十几年间, 现代社会所经历的无数变化显然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内容上, 更表现在设计美学方面, 也包括设计理念丰富多彩的变化。作为今天的设计师对未来的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应该具有一种敏锐的观察、思索和预测设计发展的能力。设计总是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 它应该肩负起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方向迈进的重任。鉴于此, 在此对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以供思考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观

“为人服务, 这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目的是创造酒店室内空间, 进而优化室内酒店环境。设计者应始终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放在设计思考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 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从“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目的出发, 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给予充分地重视, 用于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酒店室内环境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人, 不同的使用对象, 相应地应该考虑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活动区域内的窗台, 考虑到适应幼儿的尺度, 窗台高度应降至450mm-550mm, 楼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0mm左右, 并设置适应儿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档扶手;一些公共空间考虑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 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厕所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设计。

在酒店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 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 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酒店内要求客房室内空间的安静、具有亲切感, 会议厅规范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 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等。

二、整体、和谐的自然设计观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 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 需要着眼于对酒店周边环境整体的考虑。酒店室内装饰设计, 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 应该看成是酒店环境设计系列链中的重要一环。

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 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体, 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 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 着手于室内, 但着眼于“室外”。环境整体意识薄弱, 就容易就事论事, “关起门来做设计”, 使创作的酒店室内设计缺乏深度, 没有内涵。当然, 使用性质不同, 功能特点各异的设计任务, 相应地对环境系列中各项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人们对酒店室内环境室内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来说, 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给予充分重视。

三、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观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又一个基本发展趋势, 是在创造室内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 并使之相互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 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酒店设计风格的兴起, 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 促使酒店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 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科学性, 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外, 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 也被予以日益重视。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性, 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 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 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 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酒店室内环境;另一方面使酒店室内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达到高度平衡和综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酒店室内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新信息设备应用日益频繁, 形成信息多元化的历史潮流。室内环境设计师虽然不需要去掌握与科技有关的艰深理论, 但必须对它的发展要有基本的概念, 并能将它应用在室内环境设计中, 如此才会产生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实效方案。

而就酒店室内环境设计整体观而言, 设计师应认识到科技只是一种工具, 大量智慧型的信息设备也只是空间中一种新的构成元素, 它们不是最主要的方面, 人才是空间的主角, 未来的室内环境设计还是以人为主的设计, 并且会让人性更加彰显。因此, 科技多元化的设计也应是更重视人性尊严和情感诉求的设计, 这也是未来的设计观。

科技将会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 设计师应以宏观的态度去吸收各种科技的新观念, 利用科技将人文艺术、自然、形态元素等空间内涵结合在一起, 并应用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这是未来酒店室内环境设计前进的一大方向。

四、提倡绿色环保、节约型的设计观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室内环境设计师面临的最迫切的研究课题。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 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恶化。一方面, 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广泛运用各种建筑装饰材料、手法, 在创造悦目、舒适的人工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另一方面, 这一进步是以地球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 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于是, 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便成为全球关注的现实问题, 也成为现代设计师们的责任。生态学的观念在当今乃至未来的设计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并将逐渐发展成为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

把生态思想引入酒店室内环境设计, 扩展其内涵, 有助于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向更高层次和境界发展。酒店室内环境生态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各种设计思潮, 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内容:

(一) 适度消费

通过室内环境设计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生态设计也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 但与其不同的是, 生态学设计理念倡导适度消费思想, 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反对酒店室内环境的豪华和奢侈铺张, 强调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以体现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价值观。

(二) 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生态因素, 强调和谐有机的美。它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 强调自然生态美, 欣赏质朴、简洁, 而不刻意雕凿;同时, 又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下, 运用科技手段加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与自然的融合。因此, 生态美学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 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更具生命力的美。

(三) 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生态设计强调在酒店室内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 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 即是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是现代酒店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 也是未来设计体现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与理念。

五、简洁的室内环境设计观

简洁就是设计思想高度的精练, 使设计简化到它的本质, 强调它内在的魅力, 追求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简洁化。在现代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中, 线条及造型趋向简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趋势。究其产生的缘由有三方面:其一是由于早期现代设计运动中功能主义的持久影响。建筑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至今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 且不断被后代设计师进行新的诠释。其二是受到东方设计传统, 尤其是日本设计艺术的影响。日本战后在建筑与设计领域异军突起, 形成影响很大的一个设计流派, 更加剧了这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其三是由于受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备受重视的生态设计观的影响。生态学设计观强调的是环境保护意识,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原材料的最少使用而达到最完善的功能, 就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简洁明快的直线和简洁优雅的曲线空间环境, 产生的很多简洁的酒店设计作品, 更多地体现在对自然界万物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升华, 这种升华的设计又辅以对现代材料的灵活运用。

六、动态的可持续发展观

“与时变化, 就地权宜”“幽斋陈设, 妙在日异月新”, 即所谓“贵活变”的论点是我国清代文人李渔在他室内装修的专著中提到的。李渔“活变”的论点, 虽然还只是从室内装修的构件和陈设等方面去考虑, 但是它已经涉及了因时因地的变化, 把室内设计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 从而引起酒店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 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酒店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 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 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 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 更新周期日益缩短, 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 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的, 提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共同召开了“为可持续未来进行设计”的世界大会, 其主题为各种人为活动应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到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和创造, 设计者必须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 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 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上一篇:企业正规辞职申请书格式下一篇:2017—2018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