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2024-06-24

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精选8篇)

篇1: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9.2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练习: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 P38 第1,2题 【教学后记】:

篇2: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PFS,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都不一样。(可先将三个小孔封上,让学生一个一个思考他们的射程。)让学生知道射程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且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在矿泉水瓶另一边再扎一个小孔与其中任一个小孔等高,观察水的射程相等,说明同一液体的深度,压强相等。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也可引导学生猜想(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以上了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液体的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以水的压强为例,同学们猜想一下,水的压强会和那些因素有关?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四.巩固练习:

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各图中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的两幅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

(3)比较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两只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提高题:

3.如图两一样的试管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液面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无法比较大小

五.布置作业:课本P73---

1、2。

篇3:液体压强演示仪的设计与制作

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一节中,第一个问题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如图1所示,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

图1

如图2所示,是课本18页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图2

图1所示实验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定性的演示;图2所示实验需要多次测量、记录才能得出结论,不能同时得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这一结论。学生容易形成模糊的物理概念,课堂效率较低。如何能使学生简单明了滴直接得出结论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实验室配置的液体内部压强计还有可改进之处。对此,结合教材实际,提出了自制教具的设想,通过自制教具降低难点,使学生易于探究、便于掌握,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习目标。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试验,设计制作了液体压强演示仪,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学习更加简单明了。

二、仪器装置介绍

1. 装置原理图

图3 装置原理图

2. 实物图

图4 实物图

3. 结构介绍

液体压强演示仪共由几部分组成:容器、微小压强计、升降台、探头、底座及橡胶管组成。

容器可以盛放不同的液体,液体不同,密度不同,同一深度的压强也不同。

微小压强计固定在一个底板上,每个微小压强计通过橡胶管与各个方向的探头相连,液体对探头上橡皮膜的压强通过橡胶管呈现在微小压强计的液柱变化上。通过各个微小压强计内液柱的高度差说明容器内液体对各个方向的探头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探头是在一个圆环上固定着同一深度向上、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的探头,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微小压强计的底板上。

升降台的作用是调整探头的高度,升降台的支撑臂固定在底板的背面。升降台可以使探头处于液体中不同的深度。

三、制作方法

(1)盛液体的容器由5块有机玻璃板用玻璃胶粘制而成。

(2)底板制备: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正面分别排列固定微小压强计,背面固定探头的支架和升降台,再把每个微小压强计与探头相连的橡胶管稍加固定。即成为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定量显示板,底板就做好了。

(3)探头的制作。在一个圆环上同一高度、不同方向固定6个探头,每个探头再通过塑料管和玻璃管由橡胶管与各个微小压强计相连。

(4)将每个微小压强计的一端与各个方向的探头用橡胶管连接(微小压强计与橡胶管连接的地方添加一个塑料弹簧,防止橡胶管打死折)。将橡胶管在底板背面稍加固定。为了能随时调整微小压强计与探头相连部分内的气压,在橡胶管中间安装了调气阀。

四、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时先将红色液体分别注入“2,3,4,6,7,8”这6个微小压强计内的指定刻度,这6个微小压强计分别与探头的“上、前、左、右、后、下”六个方向相连;再将绿色液体注入“1,5,9”3个微小压强计内,到指定刻度,这三个盛绿色液体的微小压强计不与探头相连,起对比作用。通过底板背面的“调气阀”调整微小压强计内的液柱高度,使微小压强计内液面高度持平。

绷膜时,橡皮膜套在探头上的操作要尽量减小各探头上的橡皮膜松紧度,以减小误差。

实验时,容器内加入液体,旋转升降台的手柄,控制探头的高度,当六个探头都进入液面时停止旋转,观察微小压强计内液柱的变化;再调整升降台,使探头继续下移,在液体中浸没更深,再观察微小压强计内液柱的变化;边调整探头的高度边观察液柱的变化。由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探头在液体中的位置,及微小压强计内液柱的高度差相等得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这一结论。

实验完毕,升起探头到液面以上,打开调气阀。

五、优点

(1)该演示仪可以同时得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等时高效。使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的建立更加清晰。

(2)本教具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将液体压强的特点很好地展示,教具设计具有很好的对比性、整合性。

(3)该演示仪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示范性和实用性的特色。可重复使用,便于教师自制推广。

六、结束语

本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对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过程相统一的原则。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渗透一种思想:科学探究永无止境,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也将埋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4:《液体的压强》教学新探

一、知识准备

在学习《液体的压强》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产生的原因,经历了科学探究固体压强影响因素的过程,通过科学推理学生容易理解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通过搜索资料知道液体压强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液体的压强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学讲”中,自主学习是一项常规工作。通常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如,将课本认真读一遍,或者有些干脆说:认真预习本节内容。试问:预习的要求是什么?怎样预习?如何算是“认真”了?这样的布置由于没有量化的要求,或者说难以考核测评,往往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物理作业除了书面练习,其余等于是不存在的任务,物理学习失去了一块重要的阵地。针对常规预习的弊端,笔者就《液体的压强》的导学案作如下设计课题:液体的压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前三天时间)(由审核组评定得分)自主学习总分

1.借助网络和参考资料收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例(每例加1分)。

2.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初步探索液体压强特点(器材任选,每一实验方案加4分)。

3.利用自制器材体验液体内部压强及特点(拍摄实验视频短片,每一视频5分,实验视频汇总到小组长处)。

4.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案,思考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方案分5分)。

5.提供微课资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进行自主学习(4分)。

6.各小组到实验室独立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并录制学生实验视频,并完成下表。(小组长收集,作为上课合作学习资料使用,小组分20分)

7.能在课余自制器材或设计实验图完成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实验(创新动手分20分,实验设计分10分)。

提前三天是考虑到“时限性”和“可实现性”。没有时间限制,或者不给充裕的时间,资料收集和拍摄视频短片、小组实验任务没法完成,任务的布置就是一句空话。而审核组对分数的评定就使得这一资源收集任务成为“可测评”的。能完成实验方案,探索实验方法,就意味着学生“认真”自学并思考了液体压强的学习重点,“能在课余自制器材或设计实验图完成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实验”这一开放性课题的提出,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形成了后期合作学习的探索热点,由于该部分分值的加大,学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热情十分高涨。

三、小组合作多向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交流中,生生、师生交流,若能结合起来,是最有效果的。交流中,允许有争议,有补缺,有质疑。交流时,限定时间,“学讲”模式重在“学进去”、“讲出来”,而合作交流阶段则是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质疑呈现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质疑及释疑,最终达成“讲出来”、“教别人”的目的。笔者结合《液体的压强》的教学内容,对合作交流过程进行如下设计。

课题:液体的压强(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一

针对自主学习1、2、3展开讨论,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展示交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例。(展示、讲解5分)

②结合相关实验视频探索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展示、讲解5分)

③初步猜想液体压强受哪些因素影响,你的依据是什么?(展示、讲解5分)

合作交流二

结合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4、5、6,讨论交流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并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展示、讲解10分)

猜想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猜想B 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

猜想C 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各图所示的操作。

①比较代号为A、B、C三个图,可以说明(1)

(2) ,即猜想 正确。

②比较代号为B、D、E三个图,可以说明 ,即猜想 正确。

③比较代号为E、F两个图,可以说明 ,即猜想 正确。

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 。

②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

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 。

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合作交流三

针对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7,进行展示交流,展示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讨论质疑。(展示5分、答疑5分)

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前,应将任务量化,并规定交流时间。各小组利用掌上电脑对资源进行合作学习,观看液体压强实验视频并展开激烈探究讨论。大量实验视频的汇总集合了各小组的丰富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课前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答题、补缺、质疑及释疑都可以获取一定的分值,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的竞争氛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目标在学生激烈的探索、质疑中得以实现。

实践证明学讲模式与物理课堂的结合,不仅加强了物理学科教学而且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学生学习的平台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学讲方式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系统且清晰的模式,而且促使学生学会信息搜索,学会合作、分享、交流,收获了一种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讲模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大大加强了学生整合信息,动手探索、合作质疑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段苏红.应用Big6模式的物理教学案例《浮力》[J].中学物理,2009(6).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学进去”;“讲出来”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讲出来”、“教别人”,达到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笔者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在探索“学进去”、“讲出来”的学讲方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液体的压强》一节,细述“学讲”方式下的教学模式。

一、知识准备

在学习《液体的压强》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产生的原因,经历了科学探究固体压强影响因素的过程,通过科学推理学生容易理解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通过搜索资料知道液体压强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液体的压强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学讲”中,自主学习是一项常规工作。通常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如,将课本认真读一遍,或者有些干脆说:认真预习本节内容。试问:预习的要求是什么?怎样预习?如何算是“认真”了?这样的布置由于没有量化的要求,或者说难以考核测评,往往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物理作业除了书面练习,其余等于是不存在的任务,物理学习失去了一块重要的阵地。针对常规预习的弊端,笔者就《液体的压强》的导学案作如下设计课题:液体的压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前三天时间)(由审核组评定得分)自主学习总分

1.借助网络和参考资料收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例(每例加1分)。

2.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初步探索液体压强特点(器材任选,每一实验方案加4分)。

3.利用自制器材体验液体内部压强及特点(拍摄实验视频短片,每一视频5分,实验视频汇总到小组长处)。

4.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案,思考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方案分5分)。

5.提供微课资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进行自主学习(4分)。

6.各小组到实验室独立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并录制学生实验视频,并完成下表。(小组长收集,作为上课合作学习资料使用,小组分20分)

7.能在课余自制器材或设计实验图完成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实验(创新动手分20分,实验设计分10分)。

提前三天是考虑到“时限性”和“可实现性”。没有时间限制,或者不给充裕的时间,资料收集和拍摄视频短片、小组实验任务没法完成,任务的布置就是一句空话。而审核组对分数的评定就使得这一资源收集任务成为“可测评”的。能完成实验方案,探索实验方法,就意味着学生“认真”自学并思考了液体压强的学习重点,“能在课余自制器材或设计实验图完成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实验”这一开放性课题的提出,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形成了后期合作学习的探索热点,由于该部分分值的加大,学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热情十分高涨。

三、小组合作多向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交流中,生生、师生交流,若能结合起来,是最有效果的。交流中,允许有争议,有补缺,有质疑。交流时,限定时间,“学讲”模式重在“学进去”、“讲出来”,而合作交流阶段则是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质疑呈现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质疑及释疑,最终达成“讲出来”、“教别人”的目的。笔者结合《液体的压强》的教学内容,对合作交流过程进行如下设计。

课题:液体的压强(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一

针对自主学习1、2、3展开讨论,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展示交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例。(展示、讲解5分)

②结合相关实验视频探索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展示、讲解5分)

③初步猜想液体压强受哪些因素影响,你的依据是什么?(展示、讲解5分)

合作交流二

结合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4、5、6,讨论交流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并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展示、讲解10分)

猜想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猜想B 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

猜想C 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各图所示的操作。

①比较代号为A、B、C三个图,可以说明(1)

(2) ,即猜想 正确。

②比较代号为B、D、E三个图,可以说明 ,即猜想 正确。

③比较代号为E、F两个图,可以说明 ,即猜想 正确。

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 。

②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

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 。

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合作交流三

针对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7,进行展示交流,展示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讨论质疑。(展示5分、答疑5分)

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前,应将任务量化,并规定交流时间。各小组利用掌上电脑对资源进行合作学习,观看液体压强实验视频并展开激烈探究讨论。大量实验视频的汇总集合了各小组的丰富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课前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答题、补缺、质疑及释疑都可以获取一定的分值,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的竞争氛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目标在学生激烈的探索、质疑中得以实现。

实践证明学讲模式与物理课堂的结合,不仅加强了物理学科教学而且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学生学习的平台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学讲方式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系统且清晰的模式,而且促使学生学会信息搜索,学会合作、分享、交流,收获了一种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讲模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大大加强了学生整合信息,动手探索、合作质疑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段苏红.应用Big6模式的物理教学案例《浮力》[J].中学物理,2009(6).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学进去”;“讲出来”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讲出来”、“教别人”,达到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笔者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在探索“学进去”、“讲出来”的学讲方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液体的压强》一节,细述“学讲”方式下的教学模式。

一、知识准备

在学习《液体的压强》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产生的原因,经历了科学探究固体压强影响因素的过程,通过科学推理学生容易理解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通过搜索资料知道液体压强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液体的压强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学讲”中,自主学习是一项常规工作。通常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如,将课本认真读一遍,或者有些干脆说:认真预习本节内容。试问:预习的要求是什么?怎样预习?如何算是“认真”了?这样的布置由于没有量化的要求,或者说难以考核测评,往往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物理作业除了书面练习,其余等于是不存在的任务,物理学习失去了一块重要的阵地。针对常规预习的弊端,笔者就《液体的压强》的导学案作如下设计课题:液体的压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前三天时间)(由审核组评定得分)自主学习总分

1.借助网络和参考资料收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例(每例加1分)。

2.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初步探索液体压强特点(器材任选,每一实验方案加4分)。

3.利用自制器材体验液体内部压强及特点(拍摄实验视频短片,每一视频5分,实验视频汇总到小组长处)。

4.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案,思考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方案分5分)。

5.提供微课资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进行自主学习(4分)。

6.各小组到实验室独立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并录制学生实验视频,并完成下表。(小组长收集,作为上课合作学习资料使用,小组分20分)

7.能在课余自制器材或设计实验图完成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实验(创新动手分20分,实验设计分10分)。

提前三天是考虑到“时限性”和“可实现性”。没有时间限制,或者不给充裕的时间,资料收集和拍摄视频短片、小组实验任务没法完成,任务的布置就是一句空话。而审核组对分数的评定就使得这一资源收集任务成为“可测评”的。能完成实验方案,探索实验方法,就意味着学生“认真”自学并思考了液体压强的学习重点,“能在课余自制器材或设计实验图完成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实验”这一开放性课题的提出,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形成了后期合作学习的探索热点,由于该部分分值的加大,学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热情十分高涨。

三、小组合作多向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交流中,生生、师生交流,若能结合起来,是最有效果的。交流中,允许有争议,有补缺,有质疑。交流时,限定时间,“学讲”模式重在“学进去”、“讲出来”,而合作交流阶段则是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质疑呈现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质疑及释疑,最终达成“讲出来”、“教别人”的目的。笔者结合《液体的压强》的教学内容,对合作交流过程进行如下设计。

课题:液体的压强(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一

针对自主学习1、2、3展开讨论,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展示交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例。(展示、讲解5分)

②结合相关实验视频探索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展示、讲解5分)

③初步猜想液体压强受哪些因素影响,你的依据是什么?(展示、讲解5分)

合作交流二

结合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4、5、6,讨论交流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并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展示、讲解10分)

猜想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猜想B 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

猜想C 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各图所示的操作。

①比较代号为A、B、C三个图,可以说明(1)

(2) ,即猜想 正确。

②比较代号为B、D、E三个图,可以说明 ,即猜想 正确。

③比较代号为E、F两个图,可以说明 ,即猜想 正确。

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 。

②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 。

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 。

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合作交流三

针对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7,进行展示交流,展示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讨论质疑。(展示5分、答疑5分)

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前,应将任务量化,并规定交流时间。各小组利用掌上电脑对资源进行合作学习,观看液体压强实验视频并展开激烈探究讨论。大量实验视频的汇总集合了各小组的丰富思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课前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答题、补缺、质疑及释疑都可以获取一定的分值,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的竞争氛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目标在学生激烈的探索、质疑中得以实现。

实践证明学讲模式与物理课堂的结合,不仅加强了物理学科教学而且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学生学习的平台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学讲方式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系统且清晰的模式,而且促使学生学会信息搜索,学会合作、分享、交流,收获了一种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讲模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大大加强了学生整合信息,动手探索、合作质疑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段苏红.应用Big6模式的物理教学案例《浮力》[J].中学物理,2009(6).

篇5: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杯子中的水,如果杯壁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水具有性。有杯壁的存在为什么水就不流散呢?说明杯壁对水力的作用,同时水对杯壁力的作用,即,水对杯壁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3、如果水的压强只是向下或侧向的,如下图所示,那么浸在水中的物体(“一定”或“不一定”)向下运动而不向上运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是下沉的吗?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理推理出结论,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又为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二、新课讲解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是否存在压强(约4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或装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液体有没有压强。提示: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方案1:利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案2:利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分钟左右的讨论,学生有没有设计出方法或装置不要紧,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对有效思路给予以表扬)

讨论过后,展示老师采用的装置,如下图。玻璃杯的底是用橡皮膜来制作的。倒入水后,如果有压强,橡皮膜将发生形变(侧橡皮膜先不提及,实验时将它背向学生)。

老师演示,倒入水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方向向哪?为什么?

然后老师假装不经意将侧膜转向学生:这个玻璃筒侧壁也开了口,让我用橡皮膜堵住了。

如果有学生发现此处橡皮膜外凸,就势引导提问,如果没有学生发现,老师故作才发现,引导提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问题:里面的水所受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对容器底部有向下的压力,底部的橡皮膜向下凸出理所当然,这侧橡皮膜怎么也外凸了呢?说明什么?什么原因呢?(如果学生想不到,提示比较固体液体有什么不同的特性)

【实验结论】

A.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设计意图】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连贯性强,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2、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约2分钟)

提问:液体对容器底的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内部有没有压强存在呢?比如我们将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

这个物体受不受液体的压强呢?

【实验探究】(1)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2)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是否存在压强。

【实验器材】

【探究步骤】

(1)介绍压强计:先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然后让学生用手轻轻压一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有什么变化。小幅度地变化压力大小,观察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由观察可知: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或者说,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转换法)

(2)将探头浸入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随意变换橡皮膜的朝向,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还存在。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约8分钟)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讨论猜想: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合理的猜测写到黑板上。提示:依据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猜想,不可乱猜。

①浅水潜水戴水镜氧气瓶就可以,深水潜水就需要穿防护装备→→深度

②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受到重力,相同体积条件下,液体密度越大,所受重力越大→→液体的密度

③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方向

(2)讨论实验方法:经讨论、引导,得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保持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4)将探头浸入的深度逐渐加深,在不同的深度停留一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5)保持探头浸入深度不变,分别将探头浸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设计意图】将课本的实验拆分开来,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由少及多,逐步掌握,而不是一股脑全涌出来。

(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约7分钟)

【问题】我们知道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到底和深度、密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能否找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呢?

【提示】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上方向的压强都相等,那么只需要计算某一个位置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探索过程】按老师设计的问题探索。

液体某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是由于该位置受到上方液体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上方液体的重力。要计算压强,需要设上受力面积。设液体中深度为h处有一受力面积s,液体密度为ρ,如下图所示:

1、s上方液体柱的体积是多少?

2、s上方液体柱的质量是多少?

3、s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

4、s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是?

注释:这种方法是模型法。

加强理解:1、公式中各个字母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强调h的含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2、根据公式说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3、根据公式说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用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模型,让学生自主推导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升教学效果。

(三)连通器(约6分钟)

【实验演示】将U形管从压强计中拆下来,让学生观察里面的液面特点;然后将U形管倾斜再观察;向里加一点水,减一些水,观察两侧液面特点,将水倒入连通器后观察。

【实验现象】两侧的液面总是相平。

【分析论证】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引导着做出解释:如果不相平,液面高的一侧产生的压强大,会把水压到液面低的一侧,如果相平了,两侧压强相等,达到平衡。

【实验结论】(这种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应用】先试着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连通器,然后介绍几例典型,最后介绍船闸。

【设计意图】由一系列演示所观察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学会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最后由教师系统地总结。

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

1、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拦河大坝为什么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潜水员潜水的深度不同,防护装备有什么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无关

3、如图所示,拦河坝高30m,水库水位23m,距水底7m处的A点所受水的压强是多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掌握主要知识点,第3题强化“深度”的理解。

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解。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动手动脑学物理。

篇6: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学校

科目

物理

课题

课型

预习展示

教师

班级

初二

小组

学生

时间

编号

生:自学笔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四、总结提升(固定环节)

学生自己总结

五、达标测试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__________。(4)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

2.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_而对容器底及浸在液体内部的物体产生压强,由于液体还具有________性,所以对侧壁也产生压强。

3.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喷泉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液体压强计

4.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对的()

A.在液体内部,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C.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D.在液体内部,液体向下的压强总比向上的压强大

5.一艘潜艇能潜入海水下1500m,问它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6、如图1所示,试管中装有煤油,则底部A点煤油的压强P=_______Pa.(ρ油=0.8×103kg/m3,g=10N/kg)

图2

图1

7.水池里水深2

m,离池底0.5

m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

a,压强方向为___________.8.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深度为30

cm,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Pa(g=10N/kg);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后,则水对盆

底的压强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如图2所示,A、B、C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它们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A.PA最大

B.PC最大

C.PA=PB=PC

D.以上都不对

10.杯内装有水,若将手指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作业:阅读课本第37页

科学世界

三峡船闸——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生:整理笔记

二、展示预设(酌情预设)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大小:

3、连通器:

三、学习内容

讨论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

教师演示课本第33页图9.2—1,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教师演示课本第34页图9.2—2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深度越深,压强越。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师生共同推导得出:P=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解:

3、连通器:

定义

特点

学生讨论课本第36页想想议议:

篇7:《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在讲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2、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篇8:浅谈我在液体压强中的实验教学

关键词:液体压强,探究实验,小组协作,主体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液体压强一课, 是初中物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 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所以我在本节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 从现象入手, 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 实验分析、总结归纳知识。从而让学生感知液体压强, 体会探究过程, 在动手中快乐学习, 突破了体验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这一难点。

导入部分我给学生展示的是潜水员在深海进行工作的视频, 潜水员们穿着笨重的潜水服在水底工作, 观看完毕我给学生们介绍了最新款潜水服能到达的深度和费用。笨重的潜水服价格惊人, 为什么深海作业需要这么昂贵的装备呢?学生能够说出, 因为海水有压力或压强。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深海潜水的经验, 那么你能举例说明水有压强么?学生会联想到游泳的时候有被水挤压的感觉, 带胶皮手套在水中时, 手套被压在手上等这样的例子。通过视频和生活中的例子很好的达到了引课的目的。

本节我所设置的第一个教学实验是, 让学生在课堂再次体会液体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在这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小组探究实验。首先给小组下达器材准备任务。选取一饮料瓶, 在瓶口插入一段塑料管 (直径需要跟容器相匹配) , 分别在容器的上表面、侧面和底部钻孔。先用胶带封住这些小孔, 再将水沿管注入容器中, 让水面高出容器扣一段高度, 同时扯下胶带, 观察水喷射的情况。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原因。在本实验中, 学生看见水从底部, 侧壁, 和上壁同时流出, 细心的孩子还能看出在侧壁上离底越近的孔流出的水柱水平射程越大。教师追问原因, 引导孩子发现液体压强的最终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教师接着引导:我们发现了液体对底部、侧壁、顶部都有压强, 那么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如果有的话能不能用我们手边现有的实验器材证明呢?这样的发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讨精神和积极性。经过组内讨论之后, 很多同学想到了把有孔的空瓶放入水中, 水会从孔流入, 从而证明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在完成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我利用了小组协作实验的手段, 学生自己身边的实验器材, 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动手的快乐和体会到了自我价值, 因为器材的准备、实验的完成、现象的记录需要多个学生配合完成。配合好的, 用时少, 效果好。孩子在私下会交流自己做的好的原因, 这样组间的交流和良性竞争提高了我课堂的时效性。

第一个目标完成后, 我利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了过度:通过咱们身边的器材, 同学们亲自感受到了液体压强, 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把学习任务过度到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这一任务中。

我的第二个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阶段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小组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并存的教学方式。学生探究前, 我把压强计的半成品 (组装好的微小压强计和装好带颜色液体的U型管) 让学生组装完整。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 虽然仅仅是连接胶管这一项工作, 对于他们特别困难, 我不担心时间的浪费, 因为了动手组装, 对于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孩子更容易理解。学生们能够发现当有压强作用在橡皮膜上的时候, U型管两侧液体就会出现高度差, 高度差越大, 说明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 这个器材实际就是将作用在橡皮膜上的液体压强转化给U型管中的液体从而让U型管内液体发生高度差, 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锻炼。在组装的过程中, 还会出现U型管在使用前两侧就出现高度差或者是使用时, U型管两侧并不出现高度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自行解决器材的故障。然后把故障的现象, 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详细记录并全班展示交流。组装好之后, 再找一组学生讲解压强计的使用, 学生讲解的肯定有所遗漏、语言不恰当或者出现某些小错误, 教师不能急于纠错, 先由班级学生自己补充更改, 教师只要做最后的总结即可。压强计的组装过程中, 学生不仅明确了压强计的工作原理, 故障分析和解决办法, 还很好的将教师讲解的难点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难点, 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将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孩子。对于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过程, 教师先做好指导, 将学生提出的各项猜想, 进行归纳, 总结出: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液体重力、液体面积, 这几个猜想。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地进行研究, 为了提高课堂的探究效率, 我进行了分组分题目探究, 2个组探究同一题目, 探究之后一起交流总结出最后的结论。教师的任务就是进行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探究, 因为这个探究中实验器材中需要盐水且压强计精确度要求较高, U型管现象差异较小。我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拍照展示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 学生根据现象归纳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学生探究实验中, 对于现象的描述较为困难, 因为“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这段文字陌生且不上口, 我利用最原始的但也是效果最好的重复这一办法, 组内每个学生将这段文字重复描述, 基本能流畅的说出了。对于结论的总结, 因为现象学生都亲自观察到了, 进行得相当顺利。

上一篇:红尘陌上散文下一篇:ebay给买家的好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