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初中生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2024-06-01

经典学初中生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共8篇)

篇1:经典学初中生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气宇轩昂地走向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新的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容,使得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责无旁贷地躬身实践雷锋精神,引领社会学习雷锋精神新风气。在此,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雷锋好榜样,树立远大志向。大学生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立志做一名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类事业无私奉献的新时代的新公民。

二、学习雷锋爱岗位,争做国家栋梁。大学生要积极学习弘扬雷锋同志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干一行热爱一行、干一行精通一行。作为大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完成好自己的学业,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养成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职业操守,为将来走入社会、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学习雷锋真精神,争当时代楷模。今天,雷锋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华灿烂文明的一部分,更已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引领新风尚的时代先锋,更要积极开展和参与“追寻雷锋的足迹”, “寻找身边的雷锋”,“今天我做雷锋”,“千万个雷锋在行动”,“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积极投身到“服务学校、服务一线、服务社会”等活动,做好表率。

四、学习雷锋真品质,注重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自觉抵御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用高雅健康的文化生活充实自我。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将学雷锋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他人服务中去。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同志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学们,时代在呼唤雷锋 精神,时代在呼唤我们,让我们携手共创爱的社会、爱的时代、爱的人间!

校团委 学生会 研究生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篇2:经典学初中生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楷模。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弘扬雷锋精神,要靠教育,更要靠实践。志愿服务以“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充分体现着公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延续,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在此,我们向你们发出倡议:

积极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热情参与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援、便民利民社会志愿服务;参与倡导文明礼仪、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志愿服务;参与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志愿服务;参与面向基层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的社会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争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践者。

每一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要自觉走在志愿服务的前列,为全社会做出示范,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生活,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享受奉献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关爱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境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用行动去实践爱与奉献的志愿精神,用爱去点燃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篇3:经典学初中生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认为还是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也就是要改变文言文课堂教学上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则把书记满的老模式。改变的前提是教师要敢于放手,要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改变的途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成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即以学生的读、说、品、记为主要活动方式进行的文言文学习活动,我们称之为“读、说、品、记学经典”。

我们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应用到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初读———细读———品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读、说、品、记四种学习方式贯穿其中。“读”是基础,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说”是根本,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品”是内化,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化;“记”是积累,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沉淀。“读”有三个目标:读准、读熟、美读。“说”有三个层次:说出读懂的内容;说出发现和疑问;说出感受与赏析。“品”有两个角度: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品析文章;从学习写作技法的角度,品析文章。“记”有两方面内容:识记文学常识、文言基础知识;背诵精美文段。在课堂教学中,这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融相生的。

一、“读”是贯穿全课的主线,是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

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实验版)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其中建议学生诵读的古诗文有几十篇。可见诵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文言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诵读过程,一篇课文多则三遍少则一遍就算读过了,根本达不到熟读成诵。因此,课堂少了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诵读课文时错读、漏读、读破、读得不流畅的现象比比皆是。可想而知,这样记下来的东西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荀子·劝学》把为学之术概括为“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并强调“诵数以贯之”;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教育家朱熹更具体地提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字里行间蕴含的真谛,还可以不断积累材料,有助于形成语感。多读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求“实读”,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起来。为此,我们确定了三个目标:

一要读得准。在初读环节,通过听读(教师范读或录音)、自读、同伴互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起来。

同时我们要求学生要带着具体的任务去诵读。因为文言诵读绝不仅是为了读而读,王尚文说:“诵读应该能在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每一次的读都要解决一点问题。在初读环节的任务就不仅是字音、停顿,还要通过多次的练读来了解文章大意。如在听读时要给生字词标注音调,为的是读准字音;在自读时要能够说出大意,为的是在读中思量。

二要读得熟。在细读环节,通过齐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形式的运用,以及对重点段、句的反复诵读,学生最终能够熟读课文,准确地理解文意。熟读课文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息息相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说是一种直觉的感悟,但“从阅读实践看,感悟理解与诵读吟咏是共生的。理解感悟与诵读吟咏具有不可分离性。话语形式实现话语内容,话语内容实现于话语形式。两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熟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反复理解、琢磨的过程。当熟读与精思有机结合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记忆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要读得美。美读也就是品读,它是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之上的。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诵读的过程,既是用声音准确表达课文思想意义的过程,也是反复体验课文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表达情感的过程。所以在品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在品读环节,朗读的指导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常听教师要求学生要读得有感情,但是怎样能够读得有感情呢?这就要求教师的引导与指导要跟上。一要抓住文意以及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二要抓住朗读技巧。也就是要注意节奏、重音,再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读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引导与指导到位,学生的美读才能真正有效。

二、“说”是全课立足的根本,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言文的阅读和现代文的阅读一样,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这一认识,是对上述“满堂灌”的否定,它强调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新生成”。近几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最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办法,就是让学生“说”。为此,我们在三个教学版块中确定了“说”的三个层次:在初读版块,让学生说出读懂的内容;在析读版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在品读版块,让学生说出自我的感悟。

(一)说出读懂的内容

文言文不是外语,学生并非一字不识一词不解。“我们知道,学生对于文本的接受不是始于理解的空白,而是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一个特定而具体的前理解图式,即由该学生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个体特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文本解读能力,当然包括不同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的积淀,还有特定的情意倾向及接受心境等主客观因素决定并构成的理解背景,它如同一块已具特定色调的调色板,会让特定文本在理解中浸染上学生主体的色泽。”所以,在初读环节我们设定的“说”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说出读懂的话。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说话。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多说,可少说;可说难的,可说易的。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说话,都能说话。其次,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在倾听别人说时(同学说与评价、老师说与评价)得到提示、启发,解决疑难,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践证明,它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

(二)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析读环节,教师要本着“适度主导,过程更优”的原则,借助主问题的设计,鼓励、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去发现和质疑。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析读版块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夜游’是从哪儿体现出来的?”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我从文中的_________(词或句)可以看出是‘夜游’,因为这是写‘夜游’的_________(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景色……),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这一版块的设计可以说是有放也有收。问题是开放的,放的是学生的思维;要求是收束的,收的是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而学生的思维也在这种多元对话的过程中被最大程度地激活并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不断将文本的探究、理解引向深入。此时,教师的适时的引导与指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读《记承天寺夜游》的最后三句话时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做一个闲人感觉不大高兴?”老师在此时给学生提供写作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政治抱负,从而解决学生的疑问,完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说出自我的感悟

“面对文本,师生均是相对独立的主体,只不过前者是相对成熟的解释主体,而后者则相对不够成熟,需引导指点。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或者说优秀的文本对话,一般来说,学生在起始时往往处在弱势解释者的角色位置上,较多地接受相对是强势解释者的教师的引导,通过师生平等的主体碰撞,从对话到修改,学生所持的解释文本,渐趋成熟、有效,随之即从弱势解释趋近于强势解释……”

执教《与朱元思书》时,学生问:“课文中已经用‘窥谷忘返’和‘望峰息心’两个句子点题了,老师也常常讲‘卒章显志’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加一句景物描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呢?这样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

教师点拨:“既然大家已经注意到了从整体上来俯瞰全文,那么我们俯瞰的角度不妨多一些。不仅可以从全文的开头结尾看,还可以从本段的开头结尾来看,不仅可以从描写方面来看,还可以从情感变化方面、表达效果方面来看。大家多读几遍课文,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启示?”

多诵读几回课文后,学生们的多角度俯瞰有了收获:有的说点题之后写景,可以淡化说教的痕迹,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的说,以景开头,以景结尾,做到了前后照应;有的说,从“猛浪若奔”“争高直指”“百叫无绝”的热闹回到了“在昼犹昏”的静谧,这与前文的“天山共色”“游鱼细石”的宁静是相吻合的……其中一个学生的解读令师生倾慕不已。他说:“只有这样的清幽安宁若明若现的景物描写才能和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作者心境协调一致。”这一教学环节,着实让我们感受到了“说”的魅力:因为我们能够让学生“说”,从而实现了教学对话,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沟通与交流,更是使思想增值的方式。

三、“品”是全课知能的内化,是推动“读”“说”教学环节的必要延展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言文是古人情感的载体,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字里行间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品析文中精美词句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品味中,有自己的联想,有自己的感悟,然后将其融入诵读中,使“读”“说”“品”相得益彰,令诵读者的神思在自己参与创造的天地里翱翔。

(一)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品析文章

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的品读版块教学中,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一读,比较画线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不同?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改句: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生1:原句比改句多了个“盖”字,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生2:改句的后一个分句和前一个分句虽然在形式上一致,但失去了悬念,没有原句有韵味。

生3:原句不仅写出月色的澄清,更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通过“盖”字,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学习语言本身就是要不断地感受和体验,细心揣摩那些能够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反复品味那些能够表现人物精神意愿的句子,目的就是要在理解与体悟中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情感,学习古人精妙的语言表达。

(二)从学习写作技法的角度品析文章

例如,《小石潭记》美点探寻部分:

师:本文美不胜收,妙点纷呈。我们力争读出它的妙点。何谓读出妙点?读出妙点,就是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以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比如,从词语运用角度来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仅仅12字就为我们描绘了小石潭周围古树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的清雅、清淡之景,与前面景致相呼应,同时蕴含着幽幽的喜悦,运思巧妙。(师有意识地夸大朗读“蒙络摇缀,参差披拂”8个字的徐缓轻柔)第二段是全文最为精彩的部分。我们试着从文章的写法上品品它的妙点来。每人读一句,说出一个妙点,然后试着读出它的美来。

生1:妙在比喻的修辞的运用。“皆若空游无所依”。

生2:妙在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清澄,鱼的生动,各尽其妙。

生3:妙在动静结合的写法。“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游鱼的欢快,由此也感染了作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为他怨愤、抑郁的心情带来片刻的欢愉。

学生在美读中体会文章用词之巧、写法之妙、内容之美,不知不觉间熟记于心。

四、“记”是全课知识的积累,是增强学生“读、说、品”能力的保障

“记”有两方面内容:识记文学常识、文言基础知识;背诵精美文段。

我们这里的“记”就是背诵。背诵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园林专家陈从周谈到自己学语文的体会时说“读书人应尽量利用人的记忆功能,尤其是中小学生,学语文不读不背是不行的。”因为背诵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体验和感知语言的种种特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用自己的经历来证明这一点,他说:“经常背诵古文,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可见任何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丰厚的语文积累。背诵的过程就是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从经典名篇中学习语言,更可以汲取精神的养料。无论是传承民族文化还是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背诵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背诵的方法,我们主张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理解的过程中背诵,在揣摩品味时背诵。

“记”的教学环节或穿插在课始,或在课中,或在课末,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插进一些学习内容及活动片断。总之,它要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实施。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运用“读、说、品、记”的文言文教学手段,我们的课堂在朗朗读书声中,不仅有了实实在在的基础知识的落实,多了讨论、交流、对话的过程,而且有了学生独立的思考。这使得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文言文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著, 郜元宝译, 张汝伦校.人, 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朱熹.朱子童学须知.

[3]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4]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6]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7]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

篇4:经典学初中生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关键词:高中生;医学院校;志愿报考;暴力伤医

医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志愿报考的热门。高校招生中,报考人数与录取计划的平均百分比医学类为150%,仅次于政法类和财经类专业[1]。报考医学的高中生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兴趣选择报考,并受家庭、学习成绩、医疗环境等多因素影响[2]。近几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暴力伤医事件逐年增多[3],对高中生医学志愿报考造成恶劣影响。部分省市医科高校或医科专业投档线大幅下跌,个别省市甚至低于畜牧兽医专业分数线,也曾有调查显示,超过1/3的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有所动摇[4]。为了解陕西省高中生医学院校报考意愿及是否受医疗环境影响,我们对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选取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向学生本人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52份,回收问卷340份,其中重点班问卷153份,普通班问卷187份。

(二)研究方法。自主设计调查问卷,选取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老师协助下发放。问卷中插入一例暴力伤医事件,使部分未关注过暴力伤医事件的学生对此类事件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医学报考志愿受医疗环境影响的真实性。

(三)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3进行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医学院校报考意愿调查结果。所有340名学生中,有意向报考医学院校共101名(29.7%),其中重点班58名,普通班43名,重点班较普通班报考意向强烈(37.9%vs23.0%,P=0.002)。无意向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共37名(10.9%),重点班16名,普通班21名,二者在报考意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vs11.2%,P=0.481)(见表1)。

(二)报考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有意向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33名(32.7%)學生由于兴趣选择报考医学专业,占各种因素的首位。26名(25.7%)、15名(14.9%)和9名(8.9%)学生报考意愿分别受工作稳定、未来就医便利和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普通班学生更易受工作因素影响,重点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者较多。在无意愿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医疗环境差是重点班学生放弃的主要因素(50.0%),学业困难则成为了普通班学生放弃的重要原因(47.6%)(见表2)。

(三)医疗环境对报考意愿影响调查结果。340名学生中,共20名(5.9%)学生受医疗环境影响放弃报考医学院校,其中重点班8名,普通班12名。在了解暴力伤医事件后,重点班没有学生动摇报考志愿,普通班9名学生放弃报考。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院校依然是报考的热门,29.7%的学生有报考意向。由于医学院校分数线较高,医学类专业的报考与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关系,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倾向于报考医学院校,而学业困难也成为部分学生放弃报考的原因之一,普通班尤其显著。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课业负担重,要求高,有本硕连读、本博连读[1],因此普通班学生报考医学时受成绩影响更大。

在倾向报考医学的众多因素中,个人兴趣位居首位,医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而且漫长的,且医学专业性更强,兴趣驱使下进行学习才会有更加充足的动力。许多高中生大部分精力投入课程学习,对医学专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因此加强中学生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培养中学生对医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报考比例。医学院可以在得到相关学校的许可下对其附近院校的中学生开设讲座,学校可以成立医疗社团,普及各种急救知识和医疗常识,增加学生对医学的感性认识。

此外,工作稳定也成为了学生青睐医学专业的重要因素。医生是较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而且属于“越老越吃香”的专业[5],因此倘若找准定位,达到一定业务水平,医生不失为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医生就业也存在门槛高、压力大、就业难的情况。医生就业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医疗机构然需求量不多,但学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也较多,而乡镇医院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量多,本科毕业生却鲜有应聘[5]。本研究也显示,普通班报考医学院校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如何提高中等学历学生从事医学专业意愿,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环境安全也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暴力伤医事件的频繁发生。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媒体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持续增多,甚至高达140例[3],平均2- 3天就会发生一起恶性伤医事件。医疗环境的恶化,势必影响到高中生的报考。本调查显示,5.9%的学生由于医疗环境差、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放弃了报考医学院校,这甚至成为重点班学生放弃报考的首要因素。而随着暴力伤医事件的升温,多地医学招生遇冷的报道数见不鲜。倘若由于医学院校报考人数降低,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就会相对降低,这意味着对今后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加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甚至阻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综合近3年陕西省医学院校分数线,并与同年一本、二本批次分数线做参照,大致持平,并没有显著增高或降低,关于媒体“医学招生遇冷”的报道招生办也进行了统一回复和纠正[6]。然而,医学招生未遇冷并不真正代表着医疗人才的充足,有许多在职医生因为安全问题而离开了深爱的岗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卫燕教授认为,行医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外部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首推医护人员人身安全[6]。安全的医疗环境是优质医疗的前提,唯有维护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为此,我国已颁布了相关法律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期待法律能够有效的减少暴力伤医等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及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篇5:学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对过马路老人的一次搀扶,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我们每一次露出温馨的笑容,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我们每一次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就能帮助迷途的人走出困境。让我们用爱与善良去温暖每一个人。做一个可爱、有爱的交大人。

3、学习雷锋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交大学子要像雷锋那样,发扬善于“挤”、善于“钻”的`“钉子精神”,在生活上始终保持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状态,在学习上积极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品格,做一名爱国荣校的交大人!

篇6:学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明与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

今天,在全国海关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成立的庄严时刻,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海关志愿服务者,在此向全体海关干部职工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让我们旗帜鲜明,在志愿服务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倡导“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的海关核心价值观,培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

秉持“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服务海关事业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从我做起,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

让我们立足本职,积极打造海关有效监管的窗口、优质服务的窗口、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的精神风貌,尊老爱幼、礼让宽容、平等友爱、融洽和谐,让文明之花在海关队伍中绚烂绽放,让志愿服务成为海关精神文明创建新的成长点。

从我做起,做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让用我们面向社会,用志愿服务点燃真情,在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过程中,让人们看到社会的美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让我们肩负起公务员的社会责任,努力构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文明社会。

同志们,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心手相牵。

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投身志愿服务热潮,用实际行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篇7:学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春暖校园,万物复苏。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6周年纪念日。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过去,还是当下,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信仰!历经峥嵘岁月,时代变迁,雷锋精神也被注入了新的诠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需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此,校团委、学生会向全体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争做志愿服务理念的倡导者。

积极宣传雷锋精神,鼓励带动“人人学雷锋、天天有雷锋、时时做雷锋”,加入并壮大学雷锋活动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文明礼仪、文明生活、爱护校园等宣传活动,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享受奉献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二、争做志愿服务活动的践行者。

1、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志愿奉献的精神。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送温暖献爱心、敬老助残、学会感恩,尊重他人,为营造和谐的校园、社会氛围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奋进求实,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弘扬雷锋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的精神。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爱护公物,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合理消费,同学间不进行物质条件的攀比 ;

4、继承雷锋严于律己的精神。立足校园,做好校园内的卫生工作,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主动拣拾别人废弃的垃圾并投入垃圾桶中;不乱采花草和践踏绿化带;自觉抵制在学校的墙面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保护校园环境卫生,争做文明榜样。

篇8:学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

3月5日是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县委、县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宣传环保理念,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团县委联合县教育局、县环保局、县爱卫办、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县城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发起开展了全县学雷锋纪念日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把3月5日确定为全县学雷锋纪念日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统一行动日,3月份确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环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中、拥有一份健康绿色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享受良好的环境是大家的权利,保护环境也是大家的责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都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为保护环境出分内之力,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变得越来越好。环保是一个真正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事业。一个致力于创造明天的行动是有希望的行动,一个着眼于开创未来的事业是前途无量的事业。不要因为自己力量弱小就无动于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环保靠大家,受益你我他。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伟大的雷锋精神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指引下,为了静宁的今天和明天,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好我们生活的家园。

上一篇:单位工作汇报下一篇:梅花魂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