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2024-05-05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精选13篇)

篇1: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我选择了走极端,正如雪山草地所说,把错误坚持到极致就是真理。我成不了真理,但这丝毫不会削弱我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大家都说爱国太大,太空,于是我就是要让这一课充斥着厚重的爱国味。

真正的中国人!

你们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

每一次的追问,就是一次爱国之情在心中的激荡。

“你们中国人!”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是讽刺,是嘲笑,是蔑视!可第二次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时,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承认,是佩服,是赞扬!这样的变化,作为中国人,你不为之而兴奋吗?

“我们中国人!”历史的原因一度使我们中国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可文章结束时,徐悲鸿虽没有言语,课文中隐去了文字,但“我们中国人!”的那份自豪,那份被承认,还是激动地可以!

“真正的中国人!”更是大家一直思索的,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中国人吗?我能成为这样的中国人吗?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中国人!

“中国人!”三个字反复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这样的歌声又从心底唱响!

以上是对课的设想以及我所希望达到的效果的一点说明。

上完课,几点反思:

一、“课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我做到了吗?今天的课上,我说得不少,学生说的也不多。因为上完课发现自己蛮累的。原因就在于自己预设的东西还太多。我所崇拜的翟启连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一度时间,我以为我理解了这句话。于是精心的预设每一个环节,甚至上课的每一句话。这样的课堂别人看起来是流畅了,但自己觉得轻松吗?稍一处差错,自己就慌得满头大汗。后来想想,是自己曲解了。要预设的是思路,是开放的问题和答案。自己越想说,无非是学生的想法不对你的路子。你要用言语把他拽回来。

二、仍然没有跳出内容分析的怪圈。不分析不放心,但又因害怕分析,所以总是太匆匆,这就导致了我所说的“飘在云端,晕”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对于要教什么还不是很明确。

三、一些环节走过场,或者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第一环节的设计看似好看,其实无效。原因有二:一是没敢让学生充分地说,这也与第一课时上的不扎实有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的说是对全文的回顾与思绪的整理;二是却是老师命中要害的点与提。所以没开好头。还比如“你认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基于文本,如能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后,再来说,会更好。

另对晓月风所提的问题,开始我确实有想法。就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句,让学生对俗语、过渡句和串联起整篇课文的作用的一个认识,后因自己平时的意识不强,上课时又担心割断了文脉、课感而遗忘忽略了,也算是一个遗憾。

从来就不善于写大而理性的东西,因为自己的逻辑思维存在缺陷,以上算作上完课的一点总结。诚恳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帮助。

篇2: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整篇课文的重点在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所以在教学时,我围绕课题中的“励志”展开,利在紧扣全文的主题。

下面我来谈谈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时间把握

一堂课40分钟,时间是有限的,但要留给学生的是无限的知识,所以这40分钟怎么样有效合理地把握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时要舍得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体悟课文重点的部分。一节课应该做到有详有略,作为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要大胆地舍弃一些次要、无用的知识,让这样的课堂更加有效率。如在教学这一课时,之前那个外国学生傲慢无理的`话应该略讲,只要学生读出轻视、傲慢的语气就好了,而重点应该放在之后那个外国学生态度改变后的话以及最后的那句“有眼不识泰山”上面。

2.重在挖掘

语文这门学科重在挖掘,可以大到整篇课文去挖掘,小到从一个字、一个标点上去挖掘。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所以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去引领学生体悟文中的精髓,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更能挖掘了解人物的内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在教学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时,课文是从勤奋学习和生活清苦两方面来具体讲述的。在讲到勤奋学习时要体现“每逢节假日”和“一画就是一整天”这两个关键词,通过讲节假日他还在临摹画画,在这里就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徐悲鸿苦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到底苦不苦,其实在这里“苦”和“不苦”都说的通,“苦”在每天勤学苦练,的确很苦;“不苦”是因为徐悲鸿觉得不苦,他觉得他是在苦中作乐。通过这样一提问,徐悲鸿的这个人物形象立刻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学生立刻就会体会到徐悲鸿的那种勤学苦练的精神。而“一画就是一整天”也饱含着两层意思,这点我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一层意思是花的时间很多;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投入的精力多。3.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一堂课至关重要的部分,不管是课堂提问语还是评价语言,都是需要深入去推敲的。在课堂上,当我的一个问题问出去后,有时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木讷地看着我,此时我就会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提问语没有说好,所以学生听不懂我的提问呢?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让学生,更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有兴趣地举起小手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提问的难度也应该是由易到难的,容易的问题留给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而难的问题让好学生来回答,其他同学聆听的时候也是一个自我体会的过程,接着在重点之处让学生复述,重要既能反复巩固重点之处,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没有好好做好这一点,完全把机会留给了好同学,忽视了给差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在品位关键词上,应该着重交给学生方法,用特例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引领学生体味关键词。

篇3: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 你还记得吗?

(出示)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师指名朗读并相机正音, 生齐读) 。

师:读了这些词语, 你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课文讲了徐悲鸿得到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赏识, 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名外国学生嘲笑他学不了画。徐悲鸿被激怒了, 他励志学画,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也赢得了那位外国学生的尊重。

【评析:这是课文后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中练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这既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扎扎实实训练的需要, 也是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材编写思路的重要途径。】

二、感受“嫉妒”

师:刚才我们回忆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徐悲鸿是被一名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谁来读读这位外国学生说的话。

(生朗读外国学生的话)

师:听了这话,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从“你们中国人”这里感受到这位外国学生不仅看不起徐悲鸿一个人, 还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生:我还听出这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满心的嫉妒。他看到达仰老师很欣赏徐悲鸿, 就故意侮辱徐悲鸿、嘲笑中国人, 其实都是他的嫉妒心在作怪。

师:看来嫉妒容易使人产生偏见。那么, 仅仅是他说的话让人听了不舒服吗?你还注意到了什么?

生:还有他说话的语气、神态也让人不舒服, 他是“冲着”徐悲鸿说的。

师:谁能带上表情、神态来读这段话?

(一生读第2自然段)

师:其实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 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 中国人在国外被歧视、被侮辱司空见惯。如果只是用几句争辩的话说服这位外国学生有用吗?

生:没有用。

师:是的。徐悲鸿被激怒了, 但他并没有发怒。 (出示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品读“励志”

师:那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自学第4至6自然段, 把打动自己的一些词语、句子画出来,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后组织交流:徐悲鸿是怎么做的?)

生:他每逢节假日就去博物馆临摹作品。

师:和一般人比徐悲鸿有什么不同?

生:徐悲鸿是在“潜心”临摹。

师:什么是“潜心”临摹?

生:就是静下心来、沉下心来临摹。

师:你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谈吗?

生:他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这里说明他画得特别认真、投入, 好像已经忘记了时间。

生:从“画呀, 画呀”中, 我读出了徐悲鸿临摹的时候也是特别认真的, 一刻也不停笔。

师: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我喜欢看书, 每次在房间看书都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还得让妈妈提醒我。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弄懂字面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来理解词语的。

【评析:适时小结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 对于学生以后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示范与指导作用。】

师:和一般人相比, 徐悲鸿还有什么不同?

生:徐悲鸿去的次数很多, 他“每逢节假日”就去。

生:“常常”也说明他去的次数多。

师:如果把徐悲鸿比作一匹马, 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为什么?

生:这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因为他在博物馆里临摹大师作品, 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 潜心临摹, 不知疲倦。

生:他是一匹“勇往直前”的骏马。因为平时他在学校跟老师学画, 节假日还要去博物馆学画, 一刻也不停下自己学画的脚步。

生:他是一匹“日夜奔驰”的骏马。每逢节假日, 别人休息了, 他却去博物馆临摹大师作品。

【评析:“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是课文的核心句, 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适当调整了文本内容, 先让学生对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再引导学生进行打比方训练, 巧妙利用学生对文本的前期感知, 逐步提炼人物形象。】

师:徐悲鸿还是怎么做的?

生: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 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师:可这跟他学画有什么关系呢?

生:他生活这样清苦是为了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生:因为他每到节假日就去临摹作品, 这样用的绘画材料就比别人多得多。

(师再次指导朗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四、领悟“表达”

师: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容, 老师觉得徐悲鸿不仅像一匹骏马, 也像一只雄鹰。谁来填一填? (出示:从此,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只______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生: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师:你还会填吗? (出示: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______, ______。)

生: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日夜耕耘, 从未停歇。

(出示)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他像一头辛勤劳作的老牛, 日夜耕耘, 从未停歇。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 你觉得哪句更好?

生:我觉得第一句好。因为徐悲鸿画的马是很有名的。

师:有名到什么程度?

生:人们一谈到徐悲鸿就会想到他画的骏马, 一谈到马也会想到徐悲鸿。

生:我参加了国画兴趣班, 国画颜料盒上也有一幅奔马图, 就是徐悲鸿画的。

师:骏马已经成为徐悲鸿的一个代表、一种象征。你知道哪些与骏马有关的成语呢?

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

师:看来我们在写人物的时候,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特征, 这样写出的内容更贴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评析:教学中, 通过将骏马与雄鹰、老牛的对比, 更容易让学生明白骏马与人物的特有关联;通过与骏马有关的成语的补充, 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骏马与人物的相似之处, 可谓“言”“意”兼得。】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徐悲鸿笔下的骏马吧!

(配乐欣赏《三骏图》《八骏图》等徐悲鸿的经典作品)

师:现在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画的马了吗?

生:他画得栩栩如生。

生:他已经和马融为一体了, 他就是马, 马就是他。

师: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配乐朗读:从此,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师:徐悲鸿不仅擅长画马, 他还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欣赏《田横五百壮士》《泰戈尔像》等)

【评析:“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在教学中多次出现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从理解句子, 到品悟表达方式, 再到走进人物心灵, 实现与大师的精神共鸣。】

五、知晓“结果”

师: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请大家浏览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结果是三年后, 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最终取得成功。用课文中的话说是什么?

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还有什么?

生:那位侮辱他的外国学生向他道歉, 说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

师:这就是徐悲鸿, 像骏马一样的徐悲鸿!课后请大家写两段话, 分别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

篇4: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

jū括nchénjìchénlièpíjuàn

()()()

jīnùrènshichuwùchūzū

()()()()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四(1)班夺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拔河比赛的冠军被四(1)班夺得了。

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三、比一比,再组词。

悲()列()努()

辈()例()怒()

租()绩()倦()

祖()级()卷()

四、连线

急匆匆的星星热心的场面

湿漉漉的马路热闹的观众

红扑扑的脚步热情的讨论

篇5: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应该说思路比较清晰,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写:为什么要励志学画?怎样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是什么?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教学。事实是什么?生读课文之后都能得出来,那就是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过程,那么在徐悲鸿的眼里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呢?课文正是这样深入进去的,这就是紧抓课文的一个切口。真正的中国人,在教学中,一步步,一层层的剖开来,徐悲鸿用自己的行动折射出的美好品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学生也在一步步、一层层的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感动于徐悲鸿的努力,感动于徐悲鸿的清苦生活,感动于徐悲鸿不屈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学生的感受越深,参与的激情越高,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

篇6: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一、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

课文前后两个地方写到了外国学生的态度,一开始他表现出“不礼貌”、“冲着”(可以看到他的傲慢无理,轻视中国人。) 后来表现出“震惊”、“鞠躬”、“有眼不识泰山”(可见他的心悦诚服、对徐悲鸿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寻找到这种变化的内因是徐悲鸿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从而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二、徐悲鸿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学习的对比。

篇7: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试着用上这些词语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

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二、精读课文,体验徐悲鸿殷殷爱国情。

1、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 齐读句子

② “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 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④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⑤ 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⑥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⑦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⑧ 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第一段段意。(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⑴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⑵研读课文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苦的句子。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从生活清苦看出什么呢?

②有感情齐读第5-6自然段。

③学习构段方式:这一大段三个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课文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徐悲鸿学习勤奋、生活清苦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写他是如何“励志学画”的。

3、精读第三段。

⑴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想象: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

⑵自由读第8自然段。提问:“震惊”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对比朗读外国人前后说的话。

三、抒发感受,表达拳拳爱国情。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你的内心怎样?你想对老师、同学、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2、说名言,励志气。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板书: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冲着 → 被激怒 (原因)

每逢……就……

潜心临摹 (努力)

一间 一杯 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 轰动(结果)

篇8:《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构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

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领悟语言的精妙,对话得以深入进行。教学中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育人教育似春风化雨浸润在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中。教学完这课后,我感觉到几处需要调整的环节,“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句话中“天堂”二字抓的还不透,它除了可以理解为条件最好的地方,还可以理解为“中国人就是到死也成不了才”。虽然教参中只提供第一个解释,但这样加深理解后,更能激发学生的愤怒之情,我们这样再为教参补充空白又何尝不可呢?

只是在课堂上,学生未提到,教案的细微之处我没完全记下,只想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而忘了给学生应有的引导与点拨。

篇9:《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1、由徐悲鸿的《奔马图》导入,初读课文,要求能将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课后第三题的词语让学生尽量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扣题质疑,说说“励志”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励下什么志,从而引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文本之魂。

5、紧扣“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鸿是在什么情况下励志?又用哪些“事实”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鸿为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6、以“徐悲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回想自己的教学,有两点体会非常深刻:

1、第二课时的教学紧紧抓住“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一中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鸿是在什么情况下励志?又用哪些“事实”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鸿为国勤学苦练的精神。在这基础上指导朗读。整堂课学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到位。这节课深刻感受到了这样的大问题的设计有助于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篇10:《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全文层次清楚,按照“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世界”的顺序结构全文,脉络分明。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顺承自然。本文前后都谢了那个外国学生,从嘲笑到道歉,前后照应,突出主题。

语文这门学科就是要在课堂之上呈现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以画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都会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时设计教学思路和进行幻灯片的设计,特别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景物、历史事件和美景,在网络中尽可能地搜集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

在讲授这节课之前,在网络中搜索了很多徐悲鸿的绘画作品,以及相关的幻灯片。但是,网络中的幻灯片和自己的思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于是,结合参考书和课文、图片的内容,自己制作幻灯片。幻灯片的设计比较简练,就是呈现出本课的主要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问题,顺承着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在课文的讲授中,每一步都是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的,然而在课堂上却出现了很多让我难以接受的事情。我知道部分学生在课堂之下是不会预习课文的,因此,在课堂之上,还是让他们进行了默读和指读课文,但是还是有学生一脸茫然的样子,让我难以接受课堂之上学生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了几个问题,正好这几个问题是讲解这篇文章的基础,在这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表扬,这样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之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在这节课中,我没有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学习,而是由这几个问题带动他们自学,在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由这个问题展开对文章的讲述,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样在讲述的时候,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课文的理解上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么学画?徐悲鸿学画的结果怎么样?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3.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4.19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别人看不起。在读外国学生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为什么说“你们中国人”而不说“你徐悲鸿”?

(2)“天堂”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5.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的?

6.更加奋发努力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7.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

8.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请你找出关键词说一说。是什么让这位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9.我们从徐悲鸿的身上学习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这样几个问题就把整节的内容梳理的很清晰,学生听的也很明白,而且在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把徐悲鸿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人的精神内化到心里。

篇11: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观察图上的骏马,说说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鸿”。

2、简介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为近代乡村画家,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家。10多岁到上海,后勤工俭学赴法国学画,师从达仰。经过勤奋刻苦的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

3、导入:你想知道徐悲鸿年轻时学画的故事吗?想知道他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徐悲鸿奋发努力学习绘画的刘课文。

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4、指导读准“励”字,了解“励志”的意思: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②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错误

后鼻音:徐悲鸿鞠躬

③读谁下列多音字:

冲着向前冲看重重新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成绩 改变 错误 不知疲倦

优异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①指导读好下列长句,读出停顿:

年轻的画题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指导书写生字。

租、绩、误:左窄右宽。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看重重新冲着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 精读品味:

(一)、学习“受辱立志”:

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是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环境中去学画也不能成才。

生:学到死也没有用。……

5、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读书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用“心”读好这句话。)

指生读,读出坚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谈谈你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气的人。就是不怕困难的人。是有志气、有恒心的中国人。……

(二)、学习“勤学苦练”:

1、徐悲鸿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把文中写徐悲鸿怎么做的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来。

2交流: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以前的.他努力吗?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b、生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什么叫“潜心临摹”?临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用“心”读好这句话。)

3、大家齐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总分)

其实前一个自然段还是承上启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学习“轰动世界”:

1、徐悲鸿的努力有没有白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2、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你下了苦功,黄天不负有心人,你肯定会成功的。……

3、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

(出示: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指生读,读出愧疚的心理。

(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4、师:这样的“尾声”你满意吗?

三、用“心”对话:

徐悲鸿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有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为我们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篇12:《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在老师所呈现的问题中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遵循学生会的老师不讲的原则,教师只在展示交流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平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仔细品读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的仔细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2、学习课文中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并加以应用。

3、向徐悲鸿学习,学习他那矢志不渝,为国争光的决心和爱国心。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大段(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初识了徐悲鸿,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印像深刻或对你有所启发?

(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篇课文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叫做“把文读短,把书读薄,老师相信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初读,再加上这节课的细读,一定会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老师也对文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下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面对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有心人是谁,功夫是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

“功夫”的意思哪位同学提前查过了,给同学们说一下(功夫指的是时间和精力,负是背弃,辜负,有心人是有某种志愿的人)

1、问题呈现: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

(2)自由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想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用“——”划出来。

(3)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具体体现在哪句话当中,用“﹋”划出来。

2、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提醒学生把弄明白的和没有弄明白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展示交流:

(1)徐悲鸿的有心指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老师相机板书——真正的中国人,请同学和老师一起书写。

师问:那在徐悲鸿的眼里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刻苦努力,有志向……),

可外国人却说:“你们中国人!”这话里,这感叹号里,你读出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这话里你能读出什么?

比较“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们中国人”读读二三自然,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资料:

19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抬不起头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可贵是的——中国人没有屈服,民族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历发向上,救中国与危难之时,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孩子们,读一读上面的这两段话,同样的文字,不一样的中国人。

在你的眼中徐悲鸿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你是从哪儿看出他肯下功夫的?

(2)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一样,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骏马图,他笔下的骏马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片段段)

☆每逢节假日,他就……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一整天,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一整天做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想是做什么来,是的,就是整天看电视,我们也会感到累的,何况他是在不停地画呀画,可见他多么的辛苦)

这儿有两个逗号,想想第一个逗号可以去掉吗,对,不能,不样更能说明他不停地画,他这样一直画呀画,他不累吗,累,可是当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外国人说的话,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

☆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两个只和一个为的是你读出了什么——对,是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

补充资料:

老师上网也查到了一个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由于长时间不能按时吃饭,徐悲鸿得了严重的胃肠痉挛,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一下,但他用左手压住疼处,右手继续画下去。

现在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还会觉得他下的是一般功夫吗,课文是怎样把他下功夫的过程为我们写得这么具体的呢,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一一为我们介绍清楚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学习应用这种构段方式。

小结第二部分,孩子们,徐悲鸿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有没有白下呢?好,我们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

没有负,他下了这样的功夫,那到底结果怎样呢?(结业考试成绩优异,油画创作轰动画界)

当年说徐悲鸿的那位外国学生也来到了现场,孩子们,他又会怎么样评价他眼中的中国人呢?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从他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对照他一开始说的“你们中国人”前手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学到这里,老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中国,不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一个人在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结果吗?

看了老师的`这番话,请把你现在想说的用一句话来写下来吧

学生写,然后指名读

读着读着,我们就把人读“厚”了,(板书)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填空: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完成下面句子

徐悲鸿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乃至百倍的功夫,他就像……

2、结果反馈:让孩子们说说各自的收获与不足

3、反思总结,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很满意,希望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你们踊跃举起的小手来,好吗?大声地告诉老师。

四、布置课下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把文读短

所有时间刻苦勤奋把书读薄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中国人!有志气把人读厚

篇1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励志”、“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词语的意思。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在第一单元的习作中,课本让我们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有同学写想设一个美术节,那你们能说说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位画家。你们了解徐悲鸿吗?他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擅长画马,代表作是《奔马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轻时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呢?

(“励志”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呢?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自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感知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绘、认、倦、列、租、杯、购、绩、错、误。

(2)生词: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

阅读提示: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3)、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让学生汇报并归纳出: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第二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第三段(第七和八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四、交流、探讨

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课文题目用“励志”而不用“立志”。

(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用“励志”而不用“立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1、复习巩固。

(1)、默写词语。

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2)、指名尝试用上述词语复述课文。

2、齐声朗读全文。

二、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齐读句子。

(2)“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他们”是外国学生。他们对中国人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偏见。)

(3)“真正的中国人”是指怎样的中国人?(有骨气的中国人)

(4)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5)“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才。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6)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3、小结第一段。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三、精读第二段。

过渡:为了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徐悲鸿励志学画,那么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1)这个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把“他”比作“骏马”。)

(2)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

2、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表现徐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苦的句子。

①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学画的奋发努力?

“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一词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

②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的生活清苦?

“租了一间小阁楼”、“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2)有感情地齐读第五、六自然段,深入体会徐悲鸿提高画技之路的艰辛。

(3)学习构段方式。

这一大段的三个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课文先总写徐徐悲鸿奋发努力,后从他学习勤奋、生活清苦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写他“励志学画”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段。

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

(1)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

(2)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2、引导学生想象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1)“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徐悲鸿所下的苦功由第五、六自然段内容可知。

(2)“功夫不负有心人”应当怎样理解?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读,体会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明确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3)让学生结合其他名人或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谈对这句话的深刻领悟。

(4)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

板书设计:

更加奋发努力

徐悲鸿 潜心临摹 成绩优异,轰动画界

生活清苦

外国学生 “有眼不识泰山”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徐悲鸿奋发努力,刻苦训练。他为了学画,一是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潜心临摹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二是宁愿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把钱省下来购买绘画用品。

(2)“震惊”,是深受震动而且惊讶的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之所以会“非常震惊”,是因为他从徐悲鸿创作的优异的作品中,看出了徐悲鸿是很有才能的,也由此感受到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不能小视。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广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2)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

(3)姚永柱把贺卡悄悄地放在了张老师的办公桌上。

上一篇:孕期各项指标1下一篇:2019工厂车间员工个人工作总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