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2024-05-24

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通用5篇)

篇1: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小学教育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校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校长,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管理观、独特的教育文化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动态的教育评价观和超前的学校发展观,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做好学校的管理者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领跑者,从而带领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学校管理 小学校长 教育观念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和学生的领袖。有一位好校长,才能有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校长爱岗敬业,则教师爱岗敬业;校长开拓进取,则师生开拓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一、先进的教育管理观

先进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将学校管理好,才能使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1.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校的工作处于良性循环。因而在管理上要摆脱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理”上, 理顺学校的各种关系;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人性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成长平台,促使教师成才。要把握好管理的“度”,做到“三宽”(宽松、宽容、宽厚),“三严”(严格、严密、严明 ),使管理者严而不失机械, 宽而不失散漫。在作风上领导要以身作则,树立“领导就是实干,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制度成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真正从内心接受学校的管理,从而达到 “不治”而“自律”的境界。同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2.“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学校的工作如同一盘棋,教师就是这盘棋上的`棋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校长就要从全局出发,从每个教师的特点考虑,做到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点,同时还要努力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共同推进学校的工作。

3.竞争出效益的观念。古人云:“逐日竟,辨日争。”竞争作为人的生命本质的具体体现,其内容是对同一目标的追求,力量和素质的较量。竞争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可以调动和激发个人或集体的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要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让人才在岗位上活起来,从而激活学校的管理,使竞争出效益。

二、独特的教育文化观

教育是事业,教育更应形成文化。只有实现教育文化的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办学品味,才能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飞跃。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创设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特色文化意识和观念,把学校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活动都看成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和积累,都作为一种创造特色文化的手段和举措。

三、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学生的发展不单纯是学生成绩的提高,还包括道德素质、智育素质、生存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教育质量狭义地定义在学生成绩这一量化指标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学校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厂,使教师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人,影响了学校办学理念的进步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使教育走入误区。而新时期的校长,则应该彻底摒弃这一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校先进、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上的支持。

四、动态的教育评价观

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潜质。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因而校长要有动态的教育评价观,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建立一种由多种评价体制和标准组成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标准去引导教育的多纬度发展。为教师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也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潜质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适合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发展。

五、超前的学校发展观

学校的发展走向决定于校长的办学理念。作为一校之长要具有科学的,超前的学校发展观,以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风范,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敏锐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确立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为学校的发展制定好蓝图,领导全校员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使全体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工作。

总之,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校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新时期的校长,一定要树立全新的,适合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观念,做好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带领学校走向新的时代。

篇2: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来源:中国教育先锋网(2002-12-14)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5日

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挥者,校长的素质高低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校长负责制的教育体制改革为校长们施展才能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但也给校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讨,我认为应有如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校长做到: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能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志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明确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尤其要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法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使教育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三)勤政廉政,一心为公,以身作则。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必须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威信,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校组织效能,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目标。同时,校长作为学校行政的最高领导者,要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使学校成为一个廉洁的、有战斗力的集体。

二、具备较好的业务技能素质

学校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活动,校长是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素质,协调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及事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使学校的管理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和有效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校长首先应是教学能手,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熟悉各方面的教学工作,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掌握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坚持和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教育问题,参与指导开展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气氛,让教师在实践中和竞争中增长才干。

2、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校长的地位决定了校长必须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校长处事要有战略头脑,深思熟虑,在决策时要有科学远见,统观全局,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事事讲原则、讲风格,体现校长的领导风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注意处理好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校长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要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

3、具备攻关能力。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要求校长要具备良好的功关能力,在系统内部、直线关系上要处理好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之间关系,从思想上、感情上、工作上加强沟通。在横向关系上,要认真自觉协调处理好与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几年来,我校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妥当、融洽,充分调动了镇党委、镇政府抓好教育的积极性。

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质

为了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每一位校长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一)科学管理学校的知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学校的知识和教

育教学的水平,有驾驽全局的能力;能科学管理学校,作风民主,善于吸取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意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能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敢为天下先,让学校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作为校长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校管理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校长,才能在师生中树起很高的威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三)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能永远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四)有很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校长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它往往能使自己工作得心应手。另外,还要具备很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让自己能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交流学习。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校长工作的成功,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有健康的情绪。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可算得上是个日理万机的大忙人,无时无刻会受到成功喜悦和挫折的困扰,校长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校长工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泛性,方法上的随机 性,要挑起学校这副复杂而又繁重的担子,校长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战胜挫折、克服困难中,不断积累才华,增长才干。再次,要有宽阔的胸怀。校长要有全局意识,有宽阔的胸怀,忠诚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以热情、忘我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优良的作风,投身到学校工作中去。

强化中学校长创新意识

来源:中国教育先锋网(2002-12-14)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5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校长,作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核心,作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对江总书记这一指示必须要深刻理解,身体力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本身要创新,教师和校长 更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当前,校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应着重从四个方面 努力。

教育观念上的创新。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 办学方向。当前校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创新第一必须切实“转变那些妨 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 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 呆板的教育制度”。第二要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要把培养适合“三 个面向”要求的高质量新型人才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把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教学基本质量要求。第三要把重视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作为教 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变传统的传授式学习为探究讨论式学习,变单一的课本知识继承为综合性的能力培养、特长发展,融苦学、乐 学、活学、会学为一体。管理机制上的创新。这需要校长大胆解放思想,在管理机制中注 入创新活力。首先在人的问题上要真正“活起来”,建立健全“能者 上,庸者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用人机制。

其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也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创建一个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开好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根 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特色课、心理健康教 育课;还时间于学生,引导他们发展兴趣,发展特长;要积极组织一 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动手动脑,培养分析能力、生 存能力、动手能力。

学校的物业管理,也要舍得投资,挖掘潜力,努力为学生创造发 展提供条件。要扩大图书馆、实验室、文体场馆的功能和开放活动时 间,鼓励学生自由地在其间一展身手。教学技术装备上的创新。先进的教学技术装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 识和创新精神的必备物质条件。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就是创 新的产物,它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不仅能准确地说明原理,而 且省时省力,形象逼真。它激发学生去探俊⑷シ⑾帧⑷ゴ丛臁K?充分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发挥各种潜力包括左右脑的潜力。有识之校长必须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来考虑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那种 单靠“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 需要了,要下决心,加大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当然,现 阶段要进一步到位,或达到某种标准对相当多的学校来说是比较困难 的,但是作为校长一是要有紧迫感,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逐步实 施。三是要有师资准备,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有不少学校,电脑买 了不少,却因无人会操作而束之高阁或装璜门面,这就是一个教训。最近国家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现代 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辅助教学的培训作为 实现全员培训目标的突破口,提高教师获取信息、获取知识、接受新 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我们校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从而为全面推行现代化教学技术准备人才。

校长要善于学习。创新教育对校长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校长要善于学习。首先要珍惜各级各 类的培训学习机会,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方法,当前还要特别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和技能,学会信息网络的 使用。同时要千方百计挤时间随时随地关注各地(包括国外)的先进 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关注科学事业上的最新发现和发明,关注社会 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学习,可以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进步的态势。

篇3: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1 树立服务观念和导向意识

1.1 服务观念

新闻工作者应“守土有责”,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百姓生活实际,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工作宗旨,坚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人民权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创造和谐社会尽一己之力[1]。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观念和意识都在发生转变,新闻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方法和路子,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出时代的导向。

1.2 导向意识

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于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民众的思想一定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大量的新闻事实面前,如何选择、形成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新闻作品去引导人、激励人和鼓舞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导向意识。而这里所说的导向,除政治导向之外,还包括思想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和道德导向等。

2 树立民主观念和典型意识

2.1 民主观念

新闻舆论是社会和民众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运用广播电视媒体,构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要使这条渠道变得多样化和层次化,既要有利于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对话,又要帮助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而无论哪种形式的对话,都要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民主平等,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流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通过正确的新闻舆论,交流协商,交流思想,协调各种利益和矛盾,找出上级政策和群众想法的交汇之处,成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主要桥梁[2]。尤其在倡导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应有的舆论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

2.2 典型意识

在坚持广播电视新闻以民为本的基础之上,新闻报道还要突出其典型性。典型新闻报道主要有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等,要想做好典型性新闻,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典型报道意识。在新闻实践中,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充分把握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以此为前提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把富有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人物或事例做真实的记录,大力宣传,起到以点带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营造社会的优良风气树立典型。同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在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挖掘典型,也就是说,要在民主的前提下树立典型,才能体现新闻媒体大众化的特点。

3 树立优化观念和精品意识

3.1 优化观念

新闻宣传要起到打动人心、吸引大众的效果,就要改进报道方式,树立优化观念。深入研究新闻理论,结合生活实践,科学打造品牌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那种墨守成规、传统的因果式报道,再辅以单调的解说,已经不能满足新闻受众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坚持以群众为本的前提下,结合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改进报道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在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形象上多下功夫,从而使新闻宣传深入人心,优化宣传效果[3]。

3.2 精品意识

所谓的精品意识,不是仅仅针对新闻产品而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首先要不甘于平庸,具有敢于争先的意识和不甘平凡的创新精神,这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外在表现。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仅不利于个人的进步,把他放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会让人不放心。新闻事业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努力,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精品意识”。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不断学习和武装自己,增强自己参与竞争的实力,抓住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直面挑战,持之以恒,才能为新闻事业添砖加瓦。

4 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和人权意识

4.1 职业道德观念

作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含义就是新闻道德。广播电视队伍职业道德观念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声誉,关系到新闻服务行业的工作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一些不良思想也在侵蚀着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广播电视队伍中,也有人不能认真履行责任,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仅凭推理和想象进行报道,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还有一些人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新闻,而是把新闻稿件作为以权谋私的牺牲品,去换取个人利益,搞有偿新闻[4]。以上种种现象都在告诫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不能够随波逐流,要耐得住寂寞,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才有可能完成庄重而严肃的新闻事业。

4.2 人权意识

人权意识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范围内的思想意识,之所以在这里着重提出来,是因为我国首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早在2009年4月13日就已经发布了。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权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权行动计划的发布,意味着中国新闻界也应肩负起新的神圣使命,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为促进我国人权保护而努力。人权的含义就是把人当作世界上最高的价值,要求人类相互认同和尊重,而在现实生活中,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见死不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备人权意识,关注侵犯人权的事件,帮助弱小;尊重被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名誉权;促进人权精神的宣传等。

5 树立学习观念和创新意识

5.1 学习观念

新闻工作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既是一个“专家”,也是一个“杂家”。所谓专家,也就是要具备专业的新闻知识,敏锐的新闻触觉,以新闻的眼光来判断每天面对的大量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所谓杂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新闻知识和理论基础,还要广泛地涉猎与新闻有关的多方面的知识理论,比如法律、军事、科技、经济等,才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心应手地报道生活中的各项事务。新闻每天都在变,新闻工作者也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成为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5.2 创新意识

新闻宣传就是要传播“新鲜的、有价值的信息”,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形式创新,内容上也要求创新。这就要求采编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创新观念,把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中,以新的观念引领新的宣传工作,使新闻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还要具备独特的个性特点,做到“表里全新”,争创个性化新闻。

新闻之新,在于常干常新,新闻工作是与时俱进的事业,是有着广阔驰骋空间的事业。只有创新,新闻工作才会有活力和吸引力。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更是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全新的新闻观念和工作意识,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从报道领域、报道形式、报道手法等方面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多有新意的优秀新闻作品。

摘要:新媒体时代,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新的意识,确立新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反映民生,体察民情,以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吸引人。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观念,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惠民.希望增加广播电视的内容[J].新闻记者,1986,(2).

[2]吴淑萍.当代广电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观念和意识[J].新闻传播,2010,(11).

[3]田放牧.社会环境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8,(5).

篇4: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97-01

教师为人师表,其自身的言谈举止、品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认知以及行为习惯,小学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同时也是学生各项知识技能积累的重要阶段,所以就需要教师从自我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技能与素养,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我们知道教学要以德为先,素质教育也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育”全面发展,也将“德”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师作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心灵的导师,教师的品德修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较远,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来进行教育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另外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向学生展示一个仁爱和蔼、积极向上的形象,以便能够运用自身的行动来感染学生,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二、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基本体现,新课改也将学生放在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想要更好的遵循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健康的身心、端庄的仪表,另外也要充满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此外作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教育的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备了这样的素养,教师就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自然“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语文学习。拥有了良好的专业知识积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随时随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老师要具备良好的影响能力

教学的过程不单单是教师自身学识、能力传递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的教师身上受到影响,有时不知不觉中从教师身上受到的影响效果强烈而持久,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蒙老师。这就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策略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定期写作整理的习惯,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间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使语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养,比如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四、老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科目,语文课本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名人名言,不仅有现代故事,还有古人遗风,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还有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课外知识积累。比如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案例引导,丰富课堂的知识容量,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例如教师要拥有丰富的地理人文知识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进行拓展举例,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另外教师也要拥有生物物理知识积累,在讲解一些课程的时候就能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例说明,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五、老师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

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知识技能都处于养成阶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行为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对比如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大多数学生的自然就会写好,而如果教师的字写的比较潦草,学生在写作、写字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急躁,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另外教师在教师悬挂一些文学气息浓厚的挂画、名人名言、故事佳作,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语文教学可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炉,这就要求执教者有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理念,专业技能,文化素养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作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力军,因此,研究小学教育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已成为改革的关键,在校大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素质,这样才能为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校小教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呢?

1. 要具备准确的发音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够的语言输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语言输入主要依靠英语课堂教学。在以课堂为主的外语教学环境下,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和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主要对象都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英语口语是学生模仿的主要样本,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口语水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记忆力和模仿力都比较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比较牢固。如果教师发音不准,致使学生出现语音问题并导致“石化”现象,那将需要几倍的努力才能纠正过来,有的甚至终生难改。小学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了不给中学和以后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教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过硬的语音基础。

口语表达能力是语音知识的提高与升华。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要有过硬的语音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词汇,语音基础再好,也可能因词汇的贫乏而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当今儿童的生活知识面越来越宽,他们信息来源广,电视和电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新鲜事物越来越多,那么作为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学生就要不断扩展知识面,丰富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将来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教师自身英语水平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素质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师的语音、语调等语言素质。

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且英语教材也比较简单,但如果小教英语专业的在校生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他们将很难胜任未来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之,精通外语是体现外语教师职业信心的根基,外语水平是其实现未来职业能力的基础。

2. 要具备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

小学教育英语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应具备向学生传授和培养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他们作为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要经常钻研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懂得英语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教育学、英语教育心理学和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知识,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此外,小学教育英语本科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兴趣爱好,以使将来自己的英语教学更加透彻、生动、精彩。小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求知欲强烈,现代信息载体扩大了他们的生活视野,他们有可能提出各种问题。如果一个英语教师能在相邻学科、文艺、劳动技能等方面有自己的见地或一技之长,将更有利于接近学生,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启示,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生的知识离不开教师的传授,作为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其专业学科知识应该是系统而全面的,而不是一知半解。

要适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小学英语教学就必须通过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氛围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小教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熟悉教学规律和原则,才能使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

3. 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一定的才艺,以及游戏和活动的组织能力

目前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教什么或是教多少,而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接受能力尚低的小学生。这一切都对小教英语专业的学生未来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开展现代化教学,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小教英语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课堂上使用游戏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并不只是为了增强课堂趣味,因为游戏是英语教学的载体,如果没有英语教学这个内核,载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在游戏中如何减少盲目性,使游戏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足够的英语语言的含量,如何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师的文体技能、绘画、唱歌、编导等艺术能力如何在课堂中具体实施,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等等,这些都是在校小教英语专业学生在平日教法课、绘画课、体育课上,以及现实生活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4. 要具备较高的中英两种文化素养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其文化背景的过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是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小教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土”文化,并要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在未来的从教中他们才能适应新课程并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总之,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成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以上各方面的基本素质,而这些素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完整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从容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培养理念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6, (9) .

上一篇:2019学生会主席竞选发言稿下一篇:关于财富的高三议论文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