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免费

2024-05-19

毕加索免费(共6篇)

篇1:毕加索免费

毕加索年表:

父:荷西·路易兹-布拉斯科 母:玛莉亚·毕加索-洛培兹

1881 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8/9 7/8岁 在父亲(美术教师)指导下画画。

1889 8岁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画的是斗牛士。

1895 14岁 进入巴塞隆纳的隆哈美术学校,其父于该校任教。入学考试是古典艺术与静物写生,依规定可有一个月时间完成,毕加索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1896 15岁 作品“初次领圣体”参加巴塞隆纳美术与工业展。

1897 16岁 进入马德里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但常不去上课,比较喜欢去“普拉多美术馆”参观。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西班牙大师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盖兹及哥雅等。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898 17岁 经常出入“四只猫”酒馆,开始与前卫艺术圈往来。结织卡萨吉玛斯及日后成为其私人秘书的沙巴特斯。

1900 19岁 在“四只猫”酒馆举行首次个展。与卡萨吉玛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于蒙马特区。

1901 20岁 好友卡萨吉玛斯因失恋自杀,触发毕加索以蓝色调作画,蓝色时期开始。在弗拉画廊举行巴黎首次个展,开幕前就卖出15张画。1902 21岁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 22岁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0-1903年间三度回西班牙。

1904 23岁 定居于巴黎“洗衣船”。邂逅费尔南德.奥立维并同居,常去观赏马戏团的演出,粉红色时期开始。

1905 24岁 以马戏团题材创作“卖艺人家”等。画展受到重视。结识洁楚·斯坦因兄妹。

1906 25岁 在罗浮宫看到伊比利亚半岛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1907 26岁 创作“亚维农的少女”。到民俗博物馆看非洲雕塑。参观两个塞尚回顾展。结识布拉克。

1908 27岁布拉克第一次举行立体派画作展。

1909 28岁 解析立体派开始。与布拉克成为邻居。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1 30岁 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构图中。邂逅艾娃·谷维。

1912 31岁 与费尔南德分手。完成第一个拼贴作品“藤椅静物”。与布拉克合作纸贴画,发展出合成立体主义。

1915 34岁 艾娃因肺结核逝世。

1917 36岁 至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台设计,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瓦。1918 37岁 与欧嘉结婚。因芭蕾而与上流社会接触。与马蒂斯举行联展。1919 38岁 认识米罗。

1921 40岁 长子保罗(1921-1975)出世。1922 41岁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4 43岁 以装饰性立体派风格作许多静物画。1916/7-1924年间多次为芭蕾舞台作设计。

1925 44岁 创作“舞”,首次影射与欧嘉的紧张关系。参加超现实主义的首次展出。

1926 45岁 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7 46岁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雷莎·华特。

1929 48岁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姻婚危机。结识达利。

1931 50岁 于柏吉卢城堡设立雕塑工作室。参加超现实主义于美国的首展。1932 51岁 以玛丽-德雷莎为模特儿。

1933 52岁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佛拉系列版画)。费尔南德.奥立维出版回忆录。

1934 53岁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发表用织物做模型翻制的雕塑作品。1935 54岁 6月与欧嘉及保罗分居。9月玛丽-德雷莎与毕加索的女儿玛亚出生。1936 55岁 邂逅南斯拉夫女摄影师兼画家多拉·玛尔。1937 56岁 创作“格尔尼卡”。

1939 58岁 同时画玛丽-德雷莎与多拉的同姿势肖像。1943 62岁 邂逅22岁的方斯华姿·吉洛。作集合物“牛头”。

1944 63岁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 64岁 于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画。1946 65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同居。访马蒂斯。

1947 66岁 方斯华姿·吉洛生子克罗德。首次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中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

1949 68岁 方斯华姿·吉洛生女帕乐玛。为世界和平会议作“鸽子”石版海报。

1950 69岁 获颁列宁和平奖章。

1953 72岁 于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 73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分手。马蒂斯逝世(毕加索曾说:“只有马蒂斯才是真正的画家”)。开始创作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5 74岁 欧嘉逝世。

1956 75岁 与克鲁佐共同拍摄电影“毕加索之谜”公映。写信给共产党,抗议俄罗斯入侵匈牙利。

1957 76岁 画委拉斯盖兹“宫女”变奏40余张。1959 78岁 作马内“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 80岁 与35岁的杰奎琳结婚。

1963 82岁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系列。巴塞隆纳的毕加索美术馆开幕。布拉克逝世。

1964 83岁 方斯华姿·吉洛出版回忆录,造成毕加索与克罗德及帕乐玛决裂。1966 85岁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

1970 89岁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画作捐赠给巴塞隆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3 92岁 4月8日逝于坎城附近的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的花园里。

我的年表

父: 梁学东 母: 孙吉花

1985 10月10日出生于 山东西北部的德州小镇 1888/9 7/8岁 在父亲(美术教师)指导下画画。

1889 8岁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画的是斗牛士。

篇2:毕加索免费

1、把圆画方。

2、画画就是一种写日记的方式。

3、绘画比我厉害,它使我唯命是从。

4、在绘画中,寻找是无聊的,发现才是根本。

5、绘画中的技巧成分越少,其中的绘画成分就越多。

6、塞尚并没有真正地去画苹果,他画的是这些圆形上的空间的重量。

7、画家的眼睛,可以看到高于现实的东西,他的作品就是唤起人们的想象。

8、人们以为我画的斗牛是从生活中来,其实那之前我还没钱买票看斗牛。

9、我的生活常常是戏曲性的,但决不是悲剧的。

10、我的艺术一点也不是抽象的,况且抽象艺术并不存在,而且也不可能存在,艺术总是现实的表现。

11、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式去表现出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

12、有些事物借助镜头可以如此真切地反映出来,为什么艺术家非得插上一手呢?摄影艺术来得正是时候,把绘画从文字中解放出来,包括故事,甚至也包括主题。。。。。。无论如何,有些今后将属于摄影的范畴。。。。。。画家不应该利用失而复得的自由去做点别的事吗?

篇3:毕加索与整合课堂

亚欧板块上空的季节推移进2012年北京的春天, 阳光分外明亮。

毕加索先生踱步进入整合课堂, 黑色帽檐下传出声音:“惊奇在纯洁的光线中粗野的大笑。”

“创作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丰富得不可理喻。不过, 我要学会在这些材料中找出联系。当然, 你们可以将‘纯洁的光线’理解成形式的简洁性, 也可以是教育本身。教育……”毕加索先生一边说, 一边拨弄着鼠标。

听课的小江老师和小李老师正襟危坐, 他们边思索边做笔记。

“我不太懂教育, 但是, 不管创作的材料如何丰富, 比如信息……技术……对我来讲, 这是一种陌生的事物, 它面对的是现实。”毕加索先生点开PPT, 画面是一张张大千在巴黎的照片。

“鼠标、画笔、手, 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我曾和张大千先生会面, 受其指教。我习惯了西方思维的手拿起中国的毛笔, 捕捉中国国画的神韵。选择哪一种工具当然很重要。更为重要的前提是, 要有开放的、学习的心境。”毕加索先生继续点击, 画面上显示出他的国画习作。

“我一直面对的是画布, 今天, 我面对的是特殊的画布;观众也变了, 变得更加稚嫩、鲜活。我显得更为谨慎, 因为时间的海洋上, 你们都是乘客。但是, 也是你们, 让我在谨慎的基础上放纵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面对的不是信息技术, 而是你们, 你们每个人的声带上都有一支交响乐团, 每个人的视网膜上都倒挂着一幅名画佳作。无限可能性藉着创造力而显示出高贵。”毕加索先生一边说, 一边用手压低了帽檐。

“好吧, 我们开始上课——”

毕加索先生给学生布置的课堂任务是画人物像。学生们开始画自己最感兴趣的人像的一部分, 如生A画了鼻子, 生B画了耳朵, 生C画了马尾辫……画完后通过计算机发送到毕加索先生的机子里。

毕加索先生翻看着学生的作品, 将每一部分组合起来, 一幅幅立体主义画作就此产生了。

课后, 办公室。小李老师的办公桌上躺着一本书:《毕加索——生平与创作》。小江老师的听课记录簿被风风打打开开::““整整合合课课堂堂拓拓展展了了教教与与学学的的空空间间, , 这这个个空空间间蕴蕴含含着多种可能性:毕加索会从画布的牛角里来, 教师的

篇4:致敬毕加索

其作品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多达两万多件。

而他更可算是极少数,生前身后皆能“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篇5:毕加索狂热

我刚到巴黎的时候,正赶上大宫做毕加索主题的大展,这一次大宫又以毕加索为主题做了一次大展,去之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到法国这么多年了!

上一次大展的主题是“毕加索与大师”,展现的是毕加索受到了艺术史上哪些大师的影响,讲的是传统;这一次则是展示毕加索在当代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超出传统艺术进入了电影,许多影片都把他和他的作品当作某种标志来使用,于是这次展览就有一个展厅专门用三面墙同时放映这些风格迥异的片段。这样的狂热到达顶点的时候,毕加索甚至可以用作专用名词,看到类似风格的作品,人们就会脱口而出:“这很毕加索嘛!”

毕加索是如何炼成的?大概还真有不少是天生。毕加索的妈妈当年充满信心,她认为自己的儿子如果去参军,一定会成为将军,如果去教会,一定会成为教皇,毕加索说,我选择了绘画,我就成了毕加索!

绘画成就了毕加索,虽然他涉猎极为广泛。毕加索拍出天价的作品都是油画,世人最熟悉的也是他的那些油画作品,但他的手绘其实是最代表艺术家性情的作品,因为他和马蒂斯这类画家不同,他最看重初稿而不是反复修改后的所谓“定稿”,他认为最初的尝试是最真实的自我,而这往往也是最好的。这次展览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毕加索本人的作品,也正是这样一组信笔而来、近乎涂鸦的手绘。

这次展览以毕加索“蓝色时期”那张著名的自画像开始,各个时期艺术家对毕加索的或具象或抽象的表现也可以算是形制不一的“肖像”,“毕加索形象”是这次展览的重要主题,可什么才是真正的毕加索形象?这和他的艺术又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这次展览并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只是罗列了各种形象,反倒忽视了更为核心的问题。

毕加索在“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都留下了著名的自画像,后面的某些自画像则根本看不出任何体貌特征,但这些都是毕加索的自我理解和描摹——甚至他所有的绘画,画的都是毕加索自己。他曾经说过,他观察自己手的时候感到时间流逝中不可避免的变易,他想看到自己“枝条”的生长,所以他开始画树,但他画的树是他自己。这并非纯粹自恋或者自我中心,毕加索对外部世界的观察非常深入,他觉得艺术有“一进一出”,进是世界进入自己,出是吸收的东西排放出去,便是作品,这是艺术创造的两个阶段。也许进出之间会经过时长不定的间隔,但吸收了的“粉”或者“绿”总会再次冒出来,这一次就不再是自然,而变成了艺术,变成经由艺术家实现、完成的作品。

毕加索被许多人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纪,是不是更新的艺术家就更好,于是更亮的星星已经掩盖了他的光芒?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他自己的话:毕加索认为人们滥用了“演进”这个词,在他看来艺术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希腊或埃及艺术并非属于过去,它们在今天和在过去一样鲜活,变化并非演进,如果一个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并不代表他精神的状态改变了。所以,虽然人们会极力解释“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的差异,但可能对毕加索自己来说,两者其实并无太大差别。借用毕加索的一句名言:“没有蓝色的时候我就用红色。”我们也可以说,也许他只是用完了他的蓝色,就用了手头剩下的粉色艾洛

人文学科研究者,现居巴黎

毕加索一生涉猎广泛,从绘画到雕塑,从版画到陶瓷,甚至还有银币和银器!这种多样性看似凌乱混杂,其实未必。毕加索曾经非常大胆地把上帝与他自己相比,认为上帝制造了吉他、小丑、猫头鹰、鸽子,就像他一样;上帝创造的世界是个杂货铺,把不存在的东西造出来或者安排到一起,而他也是如此。

毕加索曾说,他觉得往深了挖掘,他其实是一个诗人,命运弄人,最后他成了一个画家。他认为绘画永远不是散文,而是诗歌,是用造型的韵脚写就的诗行。他恨自己没有生为一个中国人,否则他就不当画家了,他就当作家,书写自己的画。

这样诗人气质的人终究当不好明星,所以,尽管最后一个展厅极力表现毕加索晚年如何“星光灿烂”,要我说,这只是最皮相的肖像,真正的毕加索,大概一生都是那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篇6:走近毕加索

与以往我们熟悉的画展不同,这次展出的作品大量表现了毕加索不为人知的私生活——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一生有过两个妻子和七个情人,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红颜知己。她们崇拜他、仰慕他,甚至为他死为他疯;她们也是他的灵感来源,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女人是他艺术祭台上的牺牲品,也是他艺术创造的触发点,所以在毕加索的许多画中,都有这些女人的身影。

情感与艺术,是一对孪生姐妹,在欧洲艺术史里尤其如此。对此,毕加索的作品表现得特别淋漓。在他8岁时画的素描作品里,就表现出对女人的兴趣;13岁时,他选中班花做女友,以成人的口吻给她写信,同时还画了一幅惊世骇俗的《小驴与母驴》,内容就是动物交媾。

毕加索承认,他是从孩童时代一下子就过渡到性成熟的,直到临死前的作品,还对女性的身体表现了零碎悲哀的看法。

走进这些画,你能看到一个绝世天才的爱恨情仇。这是你以前不知道的毕加索。

《拿烟斗的男孩》

1904年,23岁的毕加索爱上蒙马特尔的年轻模特费尔南德·奥立维。虽然生活贫困,但毕加索的画风却变得日益明快。爱情的甜蜜让他进入不再有蓝色时期的愁苦不堪,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色调更明快的作品。《拿烟斗的男孩》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

《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这幅画作,则体现了毕加索随后一个时期的感情历程。1911年,毕加索遇上了有夫之妇艾娃,两人不可遏制地相爱了。为了艾娃,1912年毕加索就与费尔南德分手。他和艾娃在一起直到1915年艾娃因肺结核逝世。

在毕加索中国大展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毕加索以他的情人和孩子为题材的作品。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七个女人中,只有英年早逝的芭蕾舞演员艾娃没有出现在这次展览中。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海滨的家庭》

1917年,一场新恋情降临。

当时,毕加索应邀为法国作家科克托的独幕芭蕾舞剧设计布景。跳舞的是俄罗斯芭蕾舞团,女演员奥尔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她是一个“姿色与才智都很平庸的芭蕾舞演员”,却使画家迷恋至深。1918年7月,他们在巴黎大街的俄国教堂举行婚礼,新娘27岁,新郎37岁。

奥尔加热衷社交,时刻保持着女公爵式的排场,日程表上排满了晚会、宴会、舞会。毕加索的生活变成一个大漩涡,终日陷于目眩神昏的交际应酬。但考虑到妻子从不干涉自己的生活,画家投桃报李,对妻子的生活方式放任自流,何况他在那段时期也正忙于谋求自己在艺术界的至尊地位。

1921年2月4日,他们的儿子保罗出生,他们的婚姻却日益走向危机。奥尔加的任性和苛求使毕加索厌倦而疲惫,生活变得越来越混乱,越来越难以应付。

有时,为了让妻子安静下来,毕加索不得不让她骑上马,然后牵着马在寓所周围绕上几圈。他对奥尔加的爱情火焰渐渐熄灭,直到1955年奥尔加去世。也是在这一时期,毕加索留下了《海滨的家庭》,反映了他对人生、婚姻、爱情的新的理解。画面中,奥尔加高贵肃静,那双迷人的眼睛流露出贵族的气息,俄罗斯人特有的美感在毕加索的笔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儿子保罗也显得乖巧可爱。

《玛丽·特蕾莎肖像》

很少有人知道,《玛丽·特雷莎肖像》《百叶窗前沉睡的女子》两幅画的背后隐藏着毕加索一段婚外恋的情史。画中的女主角,正是那位让画家着迷的女子。

1927年初,毕加索与未成年少女玛丽·特雷莎在火车站相遇,自此开始了持续数年的私密关系。

1934年,他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第二年与妻子奥尔加分居。几个月后,玛丽生下女儿玛雅。毕加索很想认下这个孩子,但法律不允许。他在名义上始终是奥尔加的丈夫,而一个已婚男人不能承认现存婚姻之外的子女。

尽管如此,他还是扮演了一个十分出色的“秘密丈夫”。洗衣、做饭、照顾玛雅,除了铺床,什么都做,甚至洗尿布。

玛丽生了女儿玛雅之后,地位被朵拉·玛尔取代,她只能带着女儿住在别处,毕加索每周都会来探望她。1977年10月20日,在她与毕加索相识的50周年纪念日,玛丽上吊自杀,时年68岁。

《朵拉·瑪尔画像》

有了玛丽和女儿玛雅,并不妨碍毕加索另寻新欢。1936年,女摄影师朵拉·玛尔走入画家的生活。这个女人既是画家、摄影家,又是模特,性格倔强,脾气暴躁,却令毕加索十分着迷。

二战爆发后,毕加索搬到鲁瓦场,与玛丽和玛雅住进日尔比耶别墅。与此同时,他在“帆船”饭店租了一间画室,又在“老虎”饭店包了房间,专门用来与朵拉幽会。这种双重生活让毕加索十分享受:他在玛丽那儿描画其柔美的曲线,在朵拉那里接受尖锐指甲与涕泪纵横的“洗礼”。

朵拉和毕加索的恋情长达8年。后来两人关系紧张,几近虐恋。1940年6月,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最凶暴的妇女形象——以朵拉为原型的《裸体梳妆女》。他开始殴打朵拉,多次打得她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

1939年到1940年,他有三分之二还多的作品画着畸形的女人,面部和身体像被怒鞭抽打似的。

《朵拉·玛尔画像》就描绘出毕加索这一段爱情的主人公。朵拉·玛尔的脸是最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不仅因为她的结局最凄惨,更重要的是,毕加索没有把她变形得面目全非,那是最接近平常人审美观的美女肖像。于是,这张脸也出现在周边商店的各种衍生商品上,朵拉·玛尔的丝巾价值800元,这个标签也同样让人过目不忘。

《女人——花》

《女人——花》《画画的克洛德,弗朗索瓦丝和帕罗玛》两幅画作,则表现了毕加索晚年的感情生活和他最小的三个子女。在那幅《画画的克洛德,弗朗索瓦丝和帕罗玛》前面,观众感慨良多,因为画中的那个女人是唯一敢于抛弃毕加索的人。在另一幅照片里,毕加索毕恭毕敬地走在她身后,替她打着阳伞,弗朗索瓦丝女王一般的意气风发,也让人们啧啧赞叹。

1943年,62岁的毕加索又结识了22岁的弗朗索瓦丝·吉洛,她是一位决定献身绘画的法律系女大学生。他们共同生活了10年,生下两个孩子。

已经名存实亡的“妻子”奥尔加通过媒体获悉“丈夫”与吉洛的关系,狂怒至极,在1947年跑到法国南方的蓝色海岸,到处跟踪这对情侣,并用各种手段加以威胁。直至有一天,毕加索给了她一记耳光,并声称要报警,事情才告一段落。

1954年,吉洛拂袖而去。与画家生活中数不胜数的女人不同,她没有索要任何抚养费。

毕加索家族不断扩大,但在官方文件上又是另外一回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有妻子奥尔加所生的保罗才算是毕加索的后代。

吉洛首先向这种局面发起进攻,为两个孩子——克洛德和帕罗玛申请父姓。玛雅也提出了同样的申请,却遭到了拒绝。1972年,一项新法律宣布,非婚生子女可以就与父亲的关系做出声明。于是玛雅、克洛德和帕罗玛又启动新一轮司法程序,最终成为“毕加索的儿女”。

《阅读的杰奎琳》

展出中,《女人肖像画(杰奎琳)》《阅读的杰奎琳》两幅画作给人的印象深刻。这位杰奎琳,就是伴随毕加索度过最后岁月的奇女子。

1954年,73岁的毕加索在法国南方和杰奎琳·洛克相识,两人1961年结婚。这位西班牙女子为晚年的毕加索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世界。毕加索常从她的体形回想起卡塔卢尼亚的农妇,他为她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毕加索去世13年后,杰奎琳也自杀身亡。

杰奎琳回忆说,毕加索13岁时,他7岁的小妹孔瑟达死于白喉。毕加索曾发誓,如小妹去世,他将放弃绘画。小妹死了,毕加索本就不想放弃绘画,因此他觉得对妹妹的死负有责任,这种原罪感伴随他一生,决定了他同女人们的关系。女人是他艺术祭台上的牺牲品,也是他艺术创造的源泉。

“七個情人来了六个”,这是此次巡展到中国台湾时,台湾媒体的标题。因为参展的62件作品里,涵盖了毕加索和他六位情人的风流往事,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情人有七个。

我们不能责怪媒体哗众取宠、剑走偏锋。因为看完展出,听完讲解之后,就连小学生都能把“立体主义”“变形时期”这些字眼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见得真能理解其中的妙趣。那些长着三只眼睛、几只乳房,牙齿竖在胳膊上的怪画,很难进入普通人的审美围墙。人们最津津乐道的,除了那价值60亿的作品里哪一幅最值钱外,就是他作品中的女人们分别有什么结局。□

Picasso Exhibition in China Pavilion

By Zhuang Xiaolei, Zheng Lin

Pablo Picasso Exhibition kicked off on October 18, 2011 at China Pavilion at the site of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Picasso Museum in Paris and Shanghai Tian Xie Development, the exhibition will run through January 10, 2012.

On display are 62 authentic artworks—48 oil paintings, 7 sculptures, and 7 block prints. There are also 50 photographs of Picasso in different phases of his life and 70-year career. Unlike many other exhibitions focused on his art, the three-month exhibition in Shanghai also highlights the great Spanish art master’s emotional entanglement with six of the seven most important women in his life. In 2001, Picasso’s erotic artworks were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Some experts claim that in a sense Picasso’s masterpieces are all about sex.

The stories of his women behind the exhibits at China Pavilion may help audience better understand Picasso and his artworks.

Pablo Picasso (1881-1973) married twice and had relationships with numerous women in his life. Two wives and five lovers played a key part in his life and art.

In 1904, 23-year-old Picasso fell in love with Fernande Olivier (1881-1966; with Picasso 1904-1911). This relationship coincided with the birth of cubism, which revolutionized Western art. “Garcon a la Pipe” is a representative artwork of this period in Picasso’s art career.

Eva Gouel (1885-1915; with Picasso 1911-1915) is regretfully not represented in the three-month exhibition in Shanghai. In 1911, Picasso was involved with Eva Gouel. Little is known of the frail woman. She died of tuberculosis in 1915.

Picasso met Olga Khokhlova (1891-1954; with Picasso 1917-1935) in 1917 when he was invited to design settings for a ballet. Although according to some reports, the ballerina neither looked pretty nor had intelligence, Picasso loved her. In July 1918, they were married at a Russian church in Paris. Picasso's marriage to the Russian dancer Olga Khokhlova in 1915 coincided with a complete reversal in his artistic direction. His portraits of Khokhlova have a restraint and serenity inspired by the 19th-century master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Picasso met the blonde 17-year-old Marie-Thérèse Walter (1909-1977; with Picasso 1927-1936) outside the Galeries Lafayette department store in Paris in 1927, but kept their affair secret for eight years. She gave him a daughter, Maia, in 1935, at about the time she was supplanted in Picasso's affections by Dora Maar. The 68-year-old Maria-Thérèse Walter hanged herself in October 20, 1977, which wa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her meeting with Picasso.

In 1936, Picasso met Dora Maar (1907-1997; with Picasso 1936-1944), a woman of Croatian and French descent. A talented artist and photographer, this Surrealist icon had a tragic air. They were together for eight years and the relationship turned violent toward its end. In his artworks of 1939 and 1940, Picasso created quite a few portraits of women in distorted shapes.

Françoise Gilot (b.1921; with Picasso 1944-1953) is widely known as the lover and artistic muse of Pablo Picasso and the mother of his two children. She was just 21 when they met. She seems to have handled Picasso's cruelties and perversities with amazing deftness, and was the only woman to leave him entirely voluntarily, with her dignity intact. They lived a relatively normal family life for nine years.

上一篇: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评语填写下一篇:AA要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