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

2024-06-02

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共8篇)

篇1: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

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6大关键

在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6 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中,营销人员有机会促使移动购物用户注意到他们销售的产品,同时影响这些用户的购买行为。

1.预购阶段。移动购物用户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思考、研究。在考虑是否要去商店购买商品前,消费者会使用它们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研究商品。移动终端是一种拉动的媒介,而不是推动的媒介。这意味着与将信息通过电视媒介推荐给消费者不同,营销人员必须根据特定消费者的时间点、心智模式和所处位置来决定产品信息的位置,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能够被消费者读取。

2.在途阶段。这个阶段存在于消费者去商店购物或者外出办事时。有了新的基于位置的营销能力后,营销人员能够利用例如智能手机定位之类的信息,向已选择接收有价值信息的消费者发送高度精确并且相关性强的信息。营销人员必须通过给消费者创造价值来促使他们在相关的手机App 上分享位置信息。

3.在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实体店内。在互联网的早期拓荒时代,实体店对于生意而言是一个负担,因为在线零售商能够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相关费用更低。当一些零售商因为固守实体状态正在失去识别移动购物用户并与他们互动的机会时,其他竞争对手恰恰正在利用互动能力做这项工作。

4.决策阶段。当消费者实际接触他们考虑购买的商品时,这个阶段就到了。通过移动互联产业所称的精确营销的手段,营销人员能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一边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一边保持实时定价的能力。比如说,一些消费者在经过一件特定商品时能接收实时的优惠信息,比如说,一件商品正在打折。每当一批商品被售出,根据库存记录和价格记录,在下一批顾客到来时这批商品将恢复原价。消费者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商品并且通过一种易于使用的先进技术来进行现场比价。

5.购买阶段。这个阶段给营销人员提供了最后一个影响购物者的机会。由于企业将更多的移动自校验选项和移动能力纳入到销售系统,报价和还价过程可以在实际购买和结账过程中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像宝洁和卡夫食品这样的公司,他们正处在探索如何在这个关键点发挥更大作用的早期阶段。

6.售后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实际购买商品后。在这个阶段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与朋友或者同事交换他们最近购买的商品的照片、视频和信息,同时不断地接收并且反馈信息。这对于营销人员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交流阶段挖掘价值。各种品牌都已经或将正计划成为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中具体讨论这一点。一些公司已经或将在这六个方面积极行动,而有些公司只有有限的行动。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受到营销人员的影响,一个消费者可能从购物周期的某一阶段直接跳到实际成交阶段,这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移动战略,一个品牌的核心

落实移动影响力的方法就是,对移动战略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它与公司的其他渠道相协调。尽管从逻辑上讲在很多公司移动战略活动总是从研发阶段开始试验,可下一阶段就需要移动战略进行实践。移动影响力的领导者并未把移动战略作为其他渠道的补充,而是将它作为公司战略的整体的一部分。

安德鲁 科文(Andrew“Drew”Koven)在写作此文时是刚加入Guess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副总裁,他的团队从事IT 业务、零售商店业务以及营销业务,引领公司移动和数字战略方向。科文对移动战略并不陌生,在早些时候,他是史蒂夫 马登(Steve Madden)公司的电子商务和消费者体验部门总裁。他极力推动这家时尚公司的文化转型,将多个渠道整合为一个整体,并以客户为中心。他有丰富的数字交互经验,曾担任梅利莎&道格的数字营销主管、在线从事食品杂货业的先行者ShopLink 的企业发展和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副总裁、1999年FreshDirect 公司的首席营销官。科文在Guess的工作是管理公司的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和客户服务业务,包括领导一个管理多个品牌和网站的团队。他负责协助制定长期战略以及使数字对贸易产生最大的影响。科文说:

移动战略正在成为一个品牌的核心,因为消费者拥有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并且拥有工具来使用这些信息。我在Guess 的工作集中在与我的同事一起工作,以确保客户感受到卓越的体验。

一些顶级品牌目前的移动战略与之相符。我一直把电子商务和数字移动战略看成是直接吸引消费者的渠道。将高接触性的零售商店环境中的最好的做法衍生到每一个方面,并且协调性地为数字时代的个人服务,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总之,让你的品牌活起来!

站在品牌的代言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移动战略支撑消费者对透明性的需求。它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了首要和中心的位置。时间最终会说明一切,但是从我的经验出发,公平地说,为了有效地和对手竞争,不能在长时间内对不同渠道持不同的态度。但这并不容易。这需要几个部门的大量工作来达到和保持一个正确的状态。

从我的经验来说,你必须思考并计划着使不同事物以无缝化方式一起工作。这需要耐心、集中精力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一个多渠道的环境中,事情可以变化地非常快。若一家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批发合作伙伴和网站,它的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店面和数字部门等等,那战略性思维和及时的行动就十分必要了。市场营销、零售门店营运和IT 团队需要分别参与到消息收集、执行和系统集成中来。与我早年在移动方面所做的工作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今天所有人都做好了知识准备去进入一个多渠道的世界,这非常惊人!

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形成一个团队并不断将团队作为战略计划和执行过程的一部分进行调整。不要觉得这很简单,这需要大量的工作。

我要谨小慎微,以避免在移动端和桌面的信息架构的重要性和出发点上形成太长距离。我发现最好的产品是品牌美学和易用性的结合。我的经验和位置设定都是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的。

我想消费者会逐渐分成两个阵营,在实体店购物的阵营和在网上购物的阵营。现在我使用互联网帮助在商店购物,换言之,移动终端改变了数字产业。今天的每件事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使得消费者、与他相同的那些人和品牌商共同在决策方面合作。当你将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并迅速将得到反馈的社会成分加入其中时,它不仅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会变得更加有趣。

我进入移动产业如此之早并十分积极的一个原因是,我从来没有把移动渠道看成是与其他零售渠道相隔离或割裂的单独渠道。我总是把它看成是人们研究、沟通交流和购物的一个自然产物。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割裂的渠道。我从来不认同网络和实体店的鸿沟,并总是尝试跨部门协作和创新。一切事业都起始于构想。

有一个我经常扪心自问并询问别人的哲学问题,“为什么我做同样的事情但在不同渠道的表现却完全不同。换句话说,为什么对不同的消费者我得用不同的方式呢?”所以,如果我拥有一个有着优秀外观和产品的商店,我想我会使所有渠道保持一致,不管这些渠道是数字渠道、实体商店、批发商还是其他什么。另外,我还把每个渠道看成是连续统一的。如果愿意,你就能够在不同的渠道投入足够的创造力、智力和情感。这样就能够获得成功。零售商店渠道仍然实现了85%到90%的业务收入。由于多渠道的零售商负责管理品牌和客户关系维护,我们需要确保不管在哪个地方、不管消费者接触到什么信息、不管消费者是不是在实体店购物以及不管他们选择使用哪种购物工具,我们的反应都必须十分敏锐。在移动购物生命周期理论中,将移动渠道连接到整体营销计划中的企业会有优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不同的屏幕中切换,无论这些屏幕是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而企业需要提供一个相似的积极体验和价值。

移动全球化

手机普及程度远超电视或者台式机,这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在有些国家人们由于没有电脑所以从来没有机会使用互联网,但是通过手机他们有了使用互联网的机会。手机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0 亿并且仍然在增长中这给很多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看看这些统计:

● 全球超过20 亿人口使用互联网。

● 在发展中国家,只有20% 的居民能够接入互联网。

● 70% 的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介入互联网;在冰岛、荷兰、挪威、瑞

典超过90% 的人口能够接入互联网。

● 仅仅在一年内,印度增加了1.42 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同年非洲用

户增加数目的两倍,超过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增加数目的总和。

● 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最快的国家是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哈萨克斯坦。

● 新增发展中国家用户超过了新增移动用户的80%。

移动影响力的领导者了解这些统计数字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全球在移动方面的先行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人口总量。

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将获得更多的互联网入口和更快的速度,而其中一些市场比其他市场增长快。移动运营商们都发现,移动宽带是他们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移动运营商的收入在2016 年将达到9 760 亿美元,其中主要部分来自移动宽带。这意味着移动消费者将享受更快捷的服务,而到2016 年全世界40% 的手机用户都将享受移动宽带服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研究结果,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而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篇2: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

企业营销首先思考的定位问题!核心产品定位、核心竞争力定位、目标客户定位、核心关键词定位、商业模式定位

移动互联网营销起点:

企业定位评估

一:我的核心优势-----核心优势定位

二:我能提供什么-----核心产品定位

三:我的需求是什么----目标客户定位

四:我是谁-------品牌定位

篇3:移动互联网营销研究概览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营销,研究综述,研究概览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正式应用始于21世纪初, 但与移动互联网营销紧密相关的移动营销、无线营销、手机广告等研究已经在早期出现。虽然与移动互联网营销有着显著区别, 但其中的一些思路、方法和观点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移动互联网营销提供重要参考。针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专门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检索“移动互联网”和“营销”两个关键词发现, 研究成果在2007年以后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早期关于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虽然对营销问题偶有提及, 但由于当时正处于行业应用起步阶段, 没有太多成功实践与典型案例, 因此更多是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广阔空间和发展潜力进行了一定的前瞻性预测, 并未出现真正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阶段性特点

移动互联网营销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00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 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移动通信网和非智能移动终端的手机广告、无线营销等, 还未出现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系统性研究。有关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 也主要是针对移动互联网本身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发展趋势、业务模式、国外典型案例等前沿性探索, 即使偶有涉及其营销价值方面的论述, 也主要是业内领先技术公司的一些前瞻性、初步性探讨, 如时任爱立信战略发展部总监卢勇在 (2001) 《3G和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及其他》中提到, 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重要的个性化广告媒体, 它可针对特定用户的个人背景和喜好, 随时随地将广告送达特定用户, 并可根据用户当前所在地理位置加以选择, 移动运营商十分适合作为一个广告中介商, 它还可以从广告刺激的话务量增长中获利, 并将广告代理、广告商/ 资助商作为移动互联网中角色和收入来源的要素之一。

2007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是移动互联网营销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步丰富的阶段。以刘夏 (2007) 《中国WAP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刘迎华《手机广告的运作模式和产业链分析》、张豪《初谈手机营销》等为代表, 研究视角开始关注到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领域。2008年以后, 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研究呈进一步增长趋势, 研究视角不断丰富, 有站在运营商角度的发展策略、商业模式的研究, 有关于用户的态度、行为等影响因素的研究, 也有立足于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研究等。就移动互联网营销产业链重要主体的研究情况来看, 移动应用商店方面, 以曾亚 (2009) 《国内外手机软件应用商店研究》为早期代表, 此后相关领域. 的研究逐步增多;2011年以后, 关于移动广告平台方面的研究课题, 开始被学界业界关注, 早期代表如童斌 (2011) 《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发展迅速, 将成新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等。

2012年以来, 移动互联网营销研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二是研究视角极大丰富, 一方面针对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细分领域的研究不断涌现, 如APP营销、微信营销等, 另一方面就是移动互联网在旅游、餐饮、酒店、服装等具体行业营销推广应用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三是研究内容不断深入, 尤其在用户接受行为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关键领域, 出现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另外, 2013年以来, 关于移动社交媒体营销、移动程序化购买、实时竞价 (RTB, Real Time Bidding) 、移动视频广告等紧贴行业前沿实践的研究陆续出现、不断增多, 成为移动互联网营销蓬勃发展的鲜活注脚。

二、主要研究观点和理论模型

国外研究方面, 托米·T·艾荷南 (2010) 《如何从3G业务中获利》是早期从移动运营商视角出发分析3G盈利模式的经典著作, 详细讲述了3G机遇及盈利问题, 提出了3G多任务操作、多会话、状态呈现、从文化到语音等特殊属性, 以及移动服务在移动性、个性化、时效性、信息时间价值等方面的意义, 对描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PAIR模式 (个人、可用、即时、实效) 和MAGIC模式 (移动、随时、全球、整合、定制) 进行了阐述, 并在书中对乔·巴雷特提出的全面的移动服务创建理论5M (Movement移动, Moment时刻, Me我, Money金钱, Machine机器) 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解读, 将移动广告和赞助作为5M中Money的要素之一进行了阐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1年发布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2.0+ 移动互联数字时代的消费行为模型SICAS (Sense-Interest & Interactive-Connect& Communication-Action-Share) , 将Web2.0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重新划分为品牌和用户相互感知——产生兴趣和互动——建立连接和交互沟通——行动和购买——体验和分享几个关键节点, 是在大众传播时代传统消费行为模型AIDMA (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 和Web1.0时代消费行为模型AISAS (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 基础上的延续和再创新。Michael Saylor (2012) 《移动浪潮》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整个人类历史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动下的演进, 在继大型电脑、小型电脑、台式电脑、个人电脑之后, 移动互联网这一“第五次浪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将其置于电脑移动技术演变、软件对实物替代、多点触控技术变革等背景下进行前瞻性论述, 并大胆预测了移动互联网会对娱乐、钱包、社交、医疗、教育、金融等传统领域带来的质的变革, 对认识移动应用趋势和对广告营销活动的深刻影响, 具有启发意义。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合伙人约翰·杜尔 (John Doerr) 2011年2月首次提出了“So Lo Mo”概念, 即将Social (社交) 、Local (本地) 和Mobile (移动) 整合到一起, 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对学界业界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后, 学界业界对So Lo Mo概念进一步丰富, 提出了一些延伸模式, 例如Fred Wilson提出“So Mo Clo Glo” (Social+Mobile+Cloud+Global, 社交+ 移动+ 云+ 全球化) , 以及“COWMALS” (Connect+Open+Web+Mobile+App+Location+Soci al, 连接性+ 开放布局+Web网站+ 移动为中心+App应用+位置基点+ 社会化网络) 和“Hy Lo Mo” (Hyper-Local Mobile, 超本地移动) 等,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营销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分析框架。Chuck Martin (2012) 《决战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与营销新规则》就移动消费群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随时性、广告主移动营销策略、移动应用程序等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基于位置的营销、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等主要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以一种全新视角对比分析了手机媒体的独特优势, 即电视是“后靠型”, 电脑是“前倾型”, 手机则是“眼前型”, 同时是不受限制的移动消费者和站着用的媒体;提出移动行业的转折点源于苹果推出i Phone, 彻底改变了移动产业企业, 尤其是技术和平台服务商的业务, i Phone及安卓操作系统为手机应用功能开辟了新天地, 尤其作者关于位置营销的“引客上门”、“留住顾客”、“促成交易”三阶段论述和应用案例分析, 能够加深我们对移动营销在整个消费周期中应用价值的理解, 对真正意义上的位置营销和O2O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参考意义。丹尼尔·罗尔斯 (2015) 《移动营销:移动互联网技术带给营销、销售和传播的巨变》花了很多笔墨解读如何认识移动营销, 包括了解移动客户, 如将移动营销分为移动电子邮件、移动搜索、线下激励 (如二维码) 、消息推送等“发现阶段”和移动网站、应用程序、优化移动社交、移动付费和赠券、近距离无线通讯等“接触阶段”, 分析了移动设备对某些商业形态和市场产生的巨大分化作用, 并强调移动营销不应过分关注技术本身, 而是应回归到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对移动网站、应用程序、移动社交、移动广告等营销工具进行了论述。

国内研究方面, 朱海松 (2005、2006) 出版著作《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无线营销:第五媒体的互动适应性》, 尤其后者以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案例为基础, 以移动通信的媒介化思维为线索, 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特点和操作过程, 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的解决方案, 并提出了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的“4I”模型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个体识别, Instant Message即时信息,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动沟通, I“我”的个性化) 。刘夏 (2007) 《中国WAP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是从WAP商业模式角度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次较早的系统性研究, 其中部分章节对WAP广告进行了基本描述, 对掌握当时的WAP广告应用现状具有参考意义。唐兴通 (20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策略与方法》辟专门章节——《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对移动广告的主要形式进行了说明, 阐述了企业涉足移动互联网需要重视的AIPI模型, 即精准的身份识别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即时对话 (Instant Conversation) 、个性化需求 (Personalization) 、互动沟通 (Interact Communication) , 并就LBS营销、手机应用营销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宋杰等 (2013) 编著的《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通过国内外大量数据、案例, 对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管道等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对全面掌握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和运作模式提供了有益帮助;尤其对应用商店、社交应用、位置服务等移动应用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 为深入洞察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和特点提供了重要参考;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 如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简单交集, 也不仅仅是“1+1=2”或者是“1+1>2”的并集, 而是“移动X互联网”的乘法效应等, 对洞察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内在规律、趋势有所助益。熊友君 (2015) 《移动互联网思维:商业创新与重构》提出, 对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思考, 本质是碎片化和移动化。碎片化产生两大模式, 即微模式和圈模式, 移动化也产生两大模式, 即移动支付和移动娱乐。四大模式衍生出粉丝思维和平台战略, 并对传统生产思维、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了具有洞察力的对比分析, 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思维的9H模型 (碎片化、移动化、个性化、粉丝化、平台化、极致化、体验化、开放化和品牌化九大思维) 。唐兴通 (2015) 《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提出新4C营销, 即可以在适合的场景 (Context) 下, 针对特定的社群 (Community) , 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 (Content) 或话题, 利用社群的网络结构进行人与人的连接 (Connection) , 快速实现信息的扩散与传播, 以获得有效的商业传播及价值;提出场景不等同于传统4P营销理论中的渠道, 而是由人、地点、时间等多重维度界定出来的一个小世界, 是传播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总和, 是顾客地理位置、需求、群体情绪及状态的集中;同时, 将社群分为兴趣社群和粉丝社群, 前者是社群的初级阶段, 源于某些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群体, 后者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忠于某个品牌或某个魅力人格体, 呈现出很强的组织性和关联性的粉丝群体;此外, 强调了连接就是要关注社会网络中心节点及传播节点。

篇4:移动互联网时代的4C营销

什么是新4C营销

所谓新4C营销,就是我们在适合的场景(Context)下,针对特定的社群 (Community),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 (Content)或话题,随着社群网络结构进行人与人连接,快速的扩散与传播 (Connections),从而获得有效的传播及价值。

场景+内容+社群+人与人连接=4C

合适的场景Context

简而言之,新4C营销即在适合的场景(Context)下的思考路径,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我们的消费者及消费者的需求会更集中?群体的情绪及状态更便于营销?

光有简单的消费者的集中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批量的消费者需求能集中在较短时间,这样的场景就是我们下手的最好时机。

例如,携程网初期,面向特定城市的商旅客户,推荐他们订酒店、机票等业务时,营销者常常会与政企集团客户洽谈,以期发展批量业务。这样的思路比简单的电话营销、客户拜访更具优势。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将消费者的需求及环境考虑进去,无法快速地体现营销效果。

这样做的错误在于:消费者虽然集中,但是需求在时间点上不集中。我们要选择适合的场景。携程团队最终发现,飞机场、火车站下客的人流即是适合的场景,它们订酒店、订机票的需求更为集中。

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unity

Web1.0时代是超链接时代,其核心是将各种内容,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在一起。

Web2.0及当下是社群的时代,其核心是将线下的关系及社交带入互联网产品及营销中去。

互联网的群体呈现部落化,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将走向社群化,定向歼灭,围绕潜在的社群做努力。例如在商学院的教学课程中,经常会探讨:以企业的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社群为目标,找出他们在互联网上“栖息”的15个窝,并按照群体的用户数、活跃度来作一个排序。这些社群的根据地就是企业工作、努力的地方。

我们不仅仅要懂得社群在哪里,还需要尝试去构建自己的社群,以抓住自己的客户。例如近年的小米手机,引爆市场的秘密就是赢在社群的构建和维护上。

有传播力的内容或话题Content

我们平时看到的营销,其核心是传播特定的内容。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转的是内容;微博上发布的是内容;短信写的是内容;宣传彩页上写的是内容;电视广告是内容;销售人员嘴里说的话是内容。

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渠道(电视、报纸、互联网),它们起到的作用是将内容快速撒向大众,但是却很少关注所撒的内容是什么。

新营销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内容在传播中的魅力,因为枯燥的内容,即使花费大量的媒介费用,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快速的扩散与传播Connections

营销进入窄众时代,对所有群体都有影响的方法已经落伍,我们需要的是精准传播,尽量少骚扰不相关的群体。针对特定群体,有效的方式是跟随社群网络结构(如渔网)进行人与人连接快速的扩散与传播 (Connections),获得有效的传播及价值。

扩散与传播效果将需要考虑社群的结构、社群特性、节点扩散的动力、个体传播的磨损等方面,只有构建有效的扩散机制,才会获得有价值的回报。

什么是营销中的场景?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说的就是讲话要注意场合。如果讲话不注意场合,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带来危机。营销也是如此。若是能合理利用场景,并充分结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就可将平时不容易表达的信息渗透到目标客户群。

“场景”在移动互联网营销中的应用有别于传统营销中的4P。场景不同于营销渠道,是由人、时间、地点等多重维度界定出来的一个小世界。场景关注的是地理位置上的集中、需求的集中、群体的情绪及状态的集中。

史玉柱就非常关注场景在营销中的应用。脑白金那句经久不衰的广告词,曾让多少人诟病。大家可能认为脑白金的广告是天天在播,其实那只是一个幻觉。脑白金只抓住春节、中秋节两个核心场景进行宣传。春节前后的25天,脑白金销售总额可以占到全年销售业绩的60%,如果加上中秋节前后20天的销售业绩,这两个场景下的销售量能占到全年的90%。这是抓消费场景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时间段消费者的需求是最集中、批量的。我们需要的就是抓住这些场景。

高校新生入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营销场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每年都会卯足劲在校园里做促销活动,因为这是他们必须抢占的场景。如果拿下这个场景的需求,可以获得为期4年左右的稳定客户,而且是批量的客户需求。

360公司为了宣传其浏览器,抓住消费者电脑订票难,一票难求的问题,营销活动的场景是在春节前,过亿人都要通过互联网订购火车票,这个时候弹出广告告诉大家,其产品可以更有效地订购火车票。在这样的场景下,可以想象该产品在人群中的渗透效率。

引爆社群:从拆解社群结构开始

做网络营销时一定要重视社群。究竟什么是社群呢?打一个很通俗的比方,社群就像老鼠窝,基于社群的营销称为老鼠窝战略。个体是扎堆聚集,社群具有非常类似的共性,必须有效地进行定向歼灭。

只有在很好地解构社群的基础上,才可以游刃有余,针对社群采取行动。笔者从以下两个问题来解构社群。

从兴趣社群到粉丝社群

兴趣社群是社群的初级阶段,即源于某些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群体,群体之间交流的话题在于兴趣,知识和分享。

兴趣社群在互联网时代较为常见,例如旅游论坛、母婴论坛等基于兴趣的研讨。

nlc20230904155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更多的是指忠于某个品牌或某个魅力人格体的粉丝群体,其将在兴趣、知识和分享的前提下,添加了基于某个品牌或个人的情感元素,逐渐过渡为粉丝社群生态。

从兴趣社群发展到粉丝社群的过程中,粉丝起到了情感纽带的作用,粉丝行为超越于消费行为本身,因此,品牌要么将粉丝变成消费者,要么就要把消费者变成粉丝。

粉丝社群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行为,粉丝社群呈现出很强的组织性和关联性。粉丝之所以成为粉丝,强烈的认同感是第一推动力,也是最牢固的粘合剂。

《小时代3》获得5.24亿元票房,《后会无期》6.5亿元,《小时代》系列的总票房达到13亿元。这是因为《小时代》和《后会无期》电影的观众,对导演品牌(郭敬明、韩寒)有很高的关注度,所以,他们会观看郭敬明、韩寒导演的电影,这就是他们观影的动机。

“粉丝社群”在各个领域的表现,都建立在这种认同感集合之上,但认同感只能提供起初的热度,不能提供持久的消费动力,如果要让“粉丝社群”得以持续,最终的落脚点是产品服务的提升,社群关系的维护等各个方面。

而在营销上,我们关注粉丝社群可使得获得用户的成本降低。企业应该继续挖掘粉丝的关联需求和价值,这是社群时代的新商业规则——用社群去定义用户,经营社群,去挖掘基于核心产品的延伸需求。这区别于工业时代的产品为王——先定义产品,再寻找消费群,然后再经营用户。

社群中的角色

美国数字营销专家Lave和Wenger依据网络社群中“居民”的参与度及变化,将社群成员分为以下5种人:

外围的(潜水的)( Lurker):外围的用户,松散的参与;

入门(新手)(Novice):应邀新来的用户,向着积极参与分享努力;

熟悉内情的(常客)(Regular):非常坚定的社群从业者;

成长(领导) (Leader):领导,支撑用户参与,互动管理;

出走(资格老人)Outbound (Elder):因为新的关系、定位或其他原因而逐步离开网络社群。

社群成员的典型成长轨迹是:

发现社群并注册成为社群成员;

潜水一段时间,熟悉社群环境;

开始积极参与社群活动,为社群做贡献。如果极度专注,有可能成为网络社群的领导,获得网络上的地位;

因为时间、兴趣或其他原因逐渐远离社群,“迁徙”到新的社群。

其实,每一个互联网产品和品牌的社群成员的成长都有类似的轨迹,你可以回忆下,你是如何一路从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迁徙过来的?我们可以据此分析微信、微博的部落成长及变化趋势。

如果一个社群的中坚力量、领导、意见领袖等核心成员开始迁徙,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社群将走向衰落。没有哪一个社群会永远昌盛,其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笔者认为,在社群出现迁徙的初期,也许我们可以做些努力,让生态得以休养生息,而不是迅速瓦解。

我们可以试着想想当年流行的开心网、人人网,在面对微博崛起时,社群部落规模迁徙,生态发生变化;我们同样看到当下在微信的冲击下,新浪微博平台上的社群开始迁徙。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平台上社群所处的阶段进行一定干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不如自己思考一下。

引爆社群的秘密:人与人的连接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是人类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是通过媒介进行高效的曝光,其思考的角度是从面上进行信息传输。人际传播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在新4C营销方法中,如何让信息在目标客户群中引爆的呢?人与人的连接(Connection) 将诠释传播的效率。这里所讨论的“人与人的连接”,其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上基于兴趣、线下关系的圈子,圈子与圈子的连接者有序地传导信息。

为了更好地的解读人与人连接引发的流行,我们可以从九阳面条机的传播来诠释。

流行发生的路径

九阳开发了面条机后,其推向市场的方法一改以往传统广告的轰炸及新闻公关形式,而是精心设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传播活动来推动新品进入市场。其方法不是企业自己来精心制作文案,而是吸引来自意见领袖及粉丝在微博和论坛上进行热议。

2013年4月上旬,面条机首发的前一周,有关九阳面条机的微博已经吸引了上万名妈妈级粉丝的关注。正在为宝宝辅食发愁的妈妈粉丝,是九阳面条机最精准的客户。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九阳是如何找到这些正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们,将商品信息推到她们的微博中的?

九阳发现,80后的新生妈妈在育儿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她们会特别关注微博上一些育儿达人的建议。策划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这些隐藏在微博中,同时具备影响力的意见达人。例如“宝宝吃起来”,这是一个专门教人怎么给宝宝制作辅食的资深育儿专家的微博,不仅有各种关于辅食添加的科学知识,还有各种辅食制作的视频,粉丝的活跃性极高。

九阳通过“宝贝吃起来”的微博,提供50台面条机给该粉丝中的年轻妈妈们试用,并请妈妈们试用后上传各种充满创意的宝宝面条制作食谱。这50名年轻妈妈就是50个草根意见领袖:她们专注母婴领域,粉丝在30万人左右,虽然没有最热门的美食达人文怡、胖星等人那么火爆抢手,但是她们更易于亲近,对普通网友更具有实际操作和模仿意义。

当天,这50名意见达人每个人都发了3条微博,每条微博的转发量和评论都在100条以上,还有大量粉丝留言询问哪里能购买九阳面条机。而妈妈们则会告诉粉丝,这款机器正在试用阶段,几天后会首发,并给有购买需求的网友留下购买链接。通过这样的活动,就将营销活动做成了销售,实现了闭环。

据九阳相关人员透露,这次营销推广活动的经费不到10万元。但是借助新浪微博,卖出了4000多台面条机,实现了300多万元的销售额。

这是九阳巧妙地应用行业的意见达人,引爆销售的案例。九阳并不直接寻找大V及明星,而是选择和产品消费者相关联的垂直领域有影响力的达人,直接引发小圈子的购买冲动。

社群流行背后的结构

正如邓肯瓦茨和史蒂夫斯托加茨提出的“小世界”理论,社会网络上经过数量不多(路径较短)紧密联系的一群人,具备了传递性好、相对独立的小世界圈子。信息可以从多个路径从一个小圈子流入另一个小圈子,信息在特定人群中的传播具有微定向和扩散性。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强连接”引发行为,“弱连接”传递信息。“弱连接”常常扮演不同群体间的桥梁角色,信息可以通过这些圈子“弱连接”迅速渗透到“强连接”构建的社群去。

人与人连接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找到目标客户群的中心节点;如何利用圈子和圈子之间的连接,抓住连接者,引爆流行;探寻营销的传播轨迹就是绘画目标客户群的连接之旅。

结语

虽说4C传播与之前的理论有众多差别,但营销的本质是没有变的。4C营销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诠释新环境下的营销传播。其中,场景营销与之前的营销理论差别较大,也是第一次被提升到这样的高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的意义更为明显,每一个用户,在任意的时间、地点都构成一个特定的场景。同样,微博、微信沟通的环境也是一个个场景,可以说场景比以往任何时刻对营销的意义都来得重要。就让我们在合适的场景下开启我们的探索之旅。

唐兴通:特约撰稿,著有《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一书

篇5:企业如何制胜移动互联网营销

用户的信息选择通常具有依赖性,也可以说是信息的“路径依赖”,一方面是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情感的问题。营销作为一种信息表达的途径,始终围绕着人这个载体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虽然在生活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习惯,但对企业来讲,信息的表达渠道变了,也就意味着需要适应新的营销环境,采用更加适合移动特征的表达手段。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营销模式普遍为刷应用量下载,手机应用软件广告等,但实际效果却怎么样呢,成功案例并不多,对注重投入和产出这样费效比的企业而言,不客气的讲,有时就像是一个噩梦,

现在互联网企业和移动运营商以及手机生产商都在争夺阵地,他们都在为企业将来的服务强势构图。作为企业而言,我们更多的是如何去消费这些资源,从中得到企业自己想要的结果,无论是广告也好,产品推广也罢,企业的需求和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结合方式是关键,营销效果才是核心。作为企业主,首先就是强化屏的概念,之前争夺的是通用的电视屏、电脑屏、显示屏,现在争夺和占领的是个性的手机屏、平板电脑屏。移动互联网消除了时空维度对信息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屏就是渠道,信息的渠道,产品的渠道,品牌的渠道,有效利用好这个屏,思想上要高度认可。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技术手段快速发展的今天,精准有效的传播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渠道的价值在于精准,而精准营销并不是把广告播给少数人看,而是要让合适的人看到合适的广告,所以真正的精准营销是个众,但个众并不代表就是小众。精准营销首先要抽象该人群特质,其基础就是人群定向划分,而人群定向就是对群体的科学划分。从行业竞争角度、用户体验角度以及信息安全角度综合考量,通过特定的兴趣和表现,聚合出不同的人群,在聚合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和消费路径跟踪,在海量的数据基础上深入信息挖掘,并对人群的认知数据广泛分析,形成专属人群分类属性标签。

篇6: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

但要如何有效的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还应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几个角度来考虑。

3.1政府的大力扶持

移动营销的`目标就是及时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且保证该信息易被消费者接受。

其中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实加强移动市场监督和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达到净化移动市场环境的目的,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移动营销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2行业的发展推动

运营商应从技术与制度层面双管齐下, 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有效保护手机用户的利益,提高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信赖,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移动营销的开展。

3.3企业的转型升级

(1)建立中小企业自己的用户数据库,前提是要获得有效的手机号码资源。

一是源于商家和顾客交易时登记的顾客信息;二是向移动运营商购买的客户信息。

(2)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如通过微信应用软件建立一个接口应用,通过二维码扫描、开放平台、公共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业务跟踪、促销信息、会员管理、顾客询问、售后调查等服务。

(3)通过关键词搜索和数据库技术把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和广告信息进行匹配,进而将广告显示在用户搜索结果页面的一侧或搜索结果中。

(4)终端置入型即通过SIM卡、RFID芯片、手机硬件功能升级、APP应用软件嵌入等方式实现。

(5)结合企业活动开展情景式营销,对消费者进行定向跟踪与互动沟通,以了解用户消费行为、挖掘潜在需求、构建预购及在线购物的商业模式。

总而言之,智能移动设备呈现大爆发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已全面到来。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谁能率先高效发展移动营销,抢占移动营销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成为移动营销的王者。

参考文献:

[1]杨君.无线营销浅谈[J].技术与市场,,(02):62.

[2]梁爽.中小企业移动营销的应用措施[J].才智,,(27):18-19.

篇7: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

1、移动DSP

自2013年8月推出中国第一家专业移动DSP起,“移动DSP”慢慢被人们提起,从少量到频繁,而后各家跨屏DSP加快移动广告程序化进程。据芒果的数据统计,年初真正有投放量的移动DSP才四五家,而现在,1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增至四五十家。参与公司的良莠不齐,导致市场的一些混乱。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各种概念繁多,让广告主辨识不过来,但反过来看,这也促使移动程序化发展进程加快,竞争促使优胜劣汰。

从广告主投放角度看,移动电商最早进行移动DSP的广告投放;而后,品牌客户加速进来,今年很多APP也开始通过移动DSP推广,获取下载量,且有不错的成效。我们看到广告预算慢慢划分到移动DSP的池子,使得移动DSP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蛋糕大了,进来分割蛋糕的企业越来越多,2015年,移动程序化购买将走向成熟,市场竞争会过滤掉一些内功不足的移动DSP。在结算模式上,移动DSP依旧以CPC、CPM的效果导向为主,同时存在CPA、CPS。以手游推广为例,大部分使用CPA模式,根据安装量、下载量等行为效果进行计费。

2、移动电商

今年双十一成为了移动电商小爆发的典型标识,各大平台的移动端交易数据令人震惊。淘宝天猫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是去年双十一移动端交易额的4.5倍,占到总成交额的42.6%,刷新了全球移动电商单日成交记录。另外,据了解,蘑菇街双十一大促的移动端占比高达78%;与蘑菇街对应的美丽说,双十一交易额超5.7亿,移动端超80%。其他平台的移动订单量也高速增长,均超过40%。

从广告投放角度,移动电商在移动端投放规模越来越大。韩都衣舍集团董事长兼CEO赵迎光曾表示,“2015年,要加大移动端的广告推广力度。”另外,腾讯效果平台部总经理罗征也认为“移动电商是最具广告投放潜力的广告主。”

极欧学院

3、全球化/海外推广

在2014年移动互联网领域有一股强大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热潮,全球海外推广呈现一片蓝海。从企业类型看,全球化最为典型的当数手游。许多手游公司发现国内市场正在逐步走向发展瓶颈,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带着自己的精品手游出海淘金,拓展新的蓝海市场。

也有公司着重发展海外的某个地域;另外,有类似专精于国内市场但对海外市场加紧布局的力美广告、品友互动等,2014年正式开启了全球化战略。

4、Html 5

频频刷爆朋友圈的Html5今年算是在移动营销舞台出尽风头。移动互联网的江湖上,APP派和Web派争斗已久。起初是App以良好的用户体验迅速俘获用户芳心。不甘失落的Web派逐渐放弃了传统Wap,推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Html5技术,但在强大的App面前曾长期不温不火,直到后来微信和朋友圈的快速发展,H5靠着无需下载、即点即用的属性迅速上位。小编认为,Web还没有实现真正的逆袭,问题在于其生命周期太短。

当然,Html5火爆必然有原因。比如一个活动邀请函,用Html5呈现,瞬间变得高大上。Html5 可以更有效地组织互联网中的信息,让视频、音频等服务得到更好的支持,并在减轻开发者负担的同时,让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上有更一致的体验。

5、原生广告

2013年原生广告开始被讨论,2014年进入使用并且被提倡得越来越多。移动端,目前相对主流的原生广告形式为信息流广告,什么是信息流广告?简单讲,信息流广告就是以不打扰用户体验为前提,在用户查看好友信息中插播的推广信息。事实上信息流广告与社交媒体有着天然匹配性,研究机构BIA/Kelsey预测,2017年美国社交广告市场规模为110亿美元,40%将为原生广告。在美国市场,Twitter率先推出了原生广告产品,并收购了Mopub、NamoMedia等移动端原生广告技术公司。Facebook也一直把原生广告当做核心的收入模式。纵观行业,真正原生广告的领导者都是社交巨头,而在中国市场,拥有国内两大社交平台

极欧学院 ——QQ和微信的社交巨头腾讯,显然在推广原生广告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按体量和数据来说,广点通的原生广告基于QQ空间,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为广告曝光奠定了良好基础。罗征表示:“信息流广告是移动营销未来趋势。”当然,除了广点通外,InMobi在今年5月份也推出了原生广告交易平台,融合了网站、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

6、移动视频广告

随着4G时代来临,网络进程持续加快,视频移动客户端下载量猛增,移动视频广告燃起了希望。无可厚非,不管是APP流量变现,还是讲述品牌故事,移动视频都是不二的选择。

最新数据显示,移动视频广告正在吸引着大量广告客户的眼球。BI Intelligence报告预测,到2018年,美国市场上的移动视频广告营收将突破44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73%。国内方面,有以帷千动媒为主的In-app频控视频广告;另外,以优酷、土豆、爱奇艺为首的几大视频APP,其贴片广告时长从15秒到45秒都有。有观众表示受不了45秒时长的前贴,这透露了移动视频广告优质资源的紧缺,以及用户体验有待完善。

7、积分墙

2014年积分墙饱受争议,这边唱衰,那边热捧。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主流移动广告平台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移动应用推广方面,其中,积分墙业务占比较大。从国内外移动广告市场的情况来看,积分墙广告依旧是移动广告最重要的业务形式,其对开发者和广告主所带来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整个市场的质疑声音。据了解,积分墙在海外市场是apps主流的推广渠道,原因在于通过低成本代价冲榜带来的榜位变化获取更多自然用户。尽管积分墙带来的直接用户不多,但通过榜位的变化带来的间接用户却远远超过直接用户的数量。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积分墙广告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特别是手游行业的方兴未艾,积分墙广告仍旧蕴藏较大发展空间。对于整个大行业而言,移动互联网处于高速发展期,还未进入成熟期,关键是如何满足广告主和用户需求的平衡。”

极欧学院

8、O2O营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催生出为数众多的新型产业类型(移动购买、移动搜索、移动定位等),而且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让大量的传统行业步入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快速通道。同时,移动互联网赋予了O2O产业旺盛的生命力,给予其更加强大的功能。移动定位、移动应用市场、移动支付等移动技术,无一不是O2O产业的“左膀右臂”。

O2O产业发展的升级使得对O2O线上线下营销需求更加强烈,手机和户外媒体的打通,亦或是LBS、商圈定向广告等让O2O营销落到实处。先天的打通线上线下的各大流通环节的行业优势、囊括用户信息的全面性、宣传和推广渠道的多样性。

9、跨屏营销

在日渐追求广告效果、广告价值最大化的今天。跨屏营销的终极目的,是真正实现精准个体受众购买。于是,以“移动”为核心展开的跨屏营销,当属十大关键之一。实现跨屏,有2种方式:一,精准匹配,实现多个屏幕终端,单个受众的精准识别,即看PC电脑的A,和玩pad的B,以及使用手机的C,通过跨屏追踪,可获知这背后的用户其实是一个人。目前只有拥有账号体系的BAT以及360具备如此强大的跨屏技术,其他企业很难玩得转;二,预估匹配,即识别出不同屏背后的受众,可能是同一个人或是极近相似的人。主要通过技术、算法手段,实现预估。

10、大数据

如今,任何营销都是基于各种数据分析和挖掘。在移动端,数据的积累具有更大的空间和市场潜力。以移动DSP的后盾力量移动DMP为例,DMP拥有足够大的数据库,基于这些数据的挖掘对于移动DSP的投放尤为重要。力美DSP通过7亿数据挖掘,为每一个在广告请求里出现过的用户建立了数据库,这样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用户什么时间经常使用手机、在哪些区域使用手机、是否有使用wifi、经常使用哪些应用等基础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勾勒出用户的兴趣和生活习惯,从而实现复杂的人群定向。

极欧学院 另外,之前有关于第一方数据和第三方数据的讨论。小编认为,大数据的发展必将围绕着数据流通,这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各方不断积累经验,探讨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大数据的发展有目共睹,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未来互联网会不断有新的工具和应用产生,存在各种可能性。

篇8:2014移动互联网营销八大趋势

1.4G的推出加速移动互联网营销。中国移动在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表示,到2014年中,预计全国100个城市具备4G商用条件,到2014年底,超过340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4G服务,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2014年年底,基站总数超过50万个。

2.移动视频广告将占移动广告的主导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创建视频的成本在不断的下降。现在每台笔记本电脑都预装了高质量的视频生成工具,而且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能录制高清视频,这都为视频广告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优酷土豆、爱奇艺已经有30%以上流量来自移动客户端;新浪视频在年底宣布推出10秒的短视频战略,为广告主提供更加全面的视频营销解决方案,共同创造更高效的网络视频商业模式。

3.移动实时竞价广告的提升。在桌面广告中实时竞价广告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从全球的数据来看,预计到2014年,移动实时竞价广告将会占到移动广告购买总量的45%,推特收购M。Pub后(MoPub是早期移动实时竞价技术的领导者),移动实时竞价已经成为2013年的主流AdExchanger。在移动端,广告主会把实时竞价广告看做是取得规模效应的最好的方式。

4.原生性移动内容营销的兴起。移动端由于屏幕小,因此广告需要注重如何有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内容营销会兴起,与移动互联网上相关应用匹配的内容,可能延展成为原生营销服务,在2013年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移动互联网用户其实并不清楚在一个天气应用上展现的和穿衣有关的内容是广告还是内容,这就是内容营销的机会。

5.O2O的深化。2013年的双11,天猫应用高德地图与银泰的合作,开启了O2O的新浪潮,O2O将不再停留在概念和试水层面,而是深度发展的阶段。所有依托于线下渠道的品牌,位置和移动互联网的链接将会更加充分,而户外广告、促销、终端体验也都会由于移动互联网而改变,零售商也会开始建立各种自动式移动服务的应用,而移动营销公司如何提供基于O2O的解决方案将是品牌所看重的。

6.移动的大数据和精准化营销。在新的一年,如何切割更加细分的数据成为移动营销关注的要点,从大众到精众化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趋势,而这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移动化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基于移动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会流行,而移动大数据的商业智能挖掘成为品牌都会关注的领域。

7.以移动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会越来越多。移动营销已经不再是孤立,所有的企业都会思考如何将移动纳入整个营销的体系,2013年通用汽车的举措已经说明这一点,数字营销也需要新的体系和理论的支撑,精准的身份与特征识别、与消费者的即时对话、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成为移动营销的关键词,而移动化客户关系管理也成为新的话题。

8.广告公司会加强移动营销策划服务。国内几个互联网巨头(如腾讯广点通、百度)会大力发展移动广告,不仅会与移动广告平台(如多盟、有米等)抢市场,同时也将会影响到4A。因此,移动整合营销创意和策略公司会成为广告公司的一个路径,擅长互联网营销的数字营销公司如好耶、华扬联众等,已经开始提供基于移动的营销策划,4A公司都会加强移动营销的部门,来与当前广告主的营销体系进行整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移动的技术、创意和媒介也将走向融合。

上一篇:挂靠流程及内幕下一篇:职业卫生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