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2024-05-27

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精选6篇)

篇1: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知识产权有哪些形式?

根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等文件的规定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记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此外商号权、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张继昕律师

------------------

提 示

知识产权有哪些形式?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等文件的规定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记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此外商号权、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包装、装潢等。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对他人知识产权构成侵害的风险,以及内部职工、交易对方及竞争对手因各种原因给本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一、企业设立和对外投资中的的知识产权风险

提示:根据法律规定,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都可能用来进行投资,既可以出资设立企业,也可以对外投资,然而以知识产权投资的企业往往属于高风险行业,对知识产权的所有人或其他投资人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只有在投资前注意到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有意识的防范与控制,才能最终实现投资的预期目的。

最常见的知识产权出资形式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等,出资的方式既可以是所有权也可以是使用权,具体方式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约定。

(一)企业名称(字号/商号)选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不管设立哪种形式的企业,第一步就是确定企业名称,根据法律规定,一个完整的企业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如:

山西

离柳

焦煤

集团有限公司

行政区划

字号

行业

组织形式

风险提示

在工商管理机关核准企业名称时,行政区划、行业、组织形式一般都已经确定,只有字号需要选择确定,并经核准。企业名称如同人的名字,一般人都希望通过好的名字引起相关公众的注意,在使用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且企业名称(字号部分)本身就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使用不当,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有些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出于“搭他人便车”的动机,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的企业字号与他人的企业字号、商标等相似甚至相同,这往往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侵权风险。

例如消费者会把字号是“富贵鸟”的专卖鞋店认为是“富贵鸟”牌鞋的专卖店;消费者会把字号为“夏利”的汽车修理站,认为是夏利牌汽车的专修点。

案例1:四川海底捞火锅状告海底海捞 索赔250万元——企业名称搭他人注册商标便车的下场

已经颇具知名度的四川海底捞火锅被侵权困扰,一家名为“海底海捞”的火锅店就迷惑了不少海底捞的粉丝。海底捞把经营海底海捞火锅的“北京海底捞商贸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停止侵权行为,同时索赔250万元。

07年9月,海底捞发现北京海底捞商贸有限公司擅自在其开设餐厅的牌匾、宣传单上使用“海底捞”、“海底海捞”商标。而且该餐厅在接受订餐时,也告知消费者他们与海底捞的西单、牡丹园等店同属一家,故意误导消费者。但事实上“海底捞”已经在1997年4月在工商局注册餐馆商标,有效期经过续展到2017年4月13日。北京海底捞商贸公司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海底捞”商标专用权。

同时海底捞在河北廊坊也发现了一家“海里捞”餐馆。“这家餐馆使用和海底捞相同的圆形注册标识,同样也经营火锅。而且筷子上印的是“海底捞”。这家餐馆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位置很好,海底捞表示:“我们也会适时追究其他侵权餐馆的责任。”而此前海底捞并没有在北京开放加盟业务。目前,所有省市的加盟业务也已经停止。

案例2:商标不敌企业名称 “永和豆浆”加盟店被摘牌——注册商标不能对抗使用在先的企业字号

永和豆浆最早来源于台湾,早在1995年2月,该品牌所有人台湾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就将“永和YUNGHO+图”在中国大陆注册于第30类(豆浆、茶、乌龙茶、豆花、冰淇淋)商品商标。2001年12月,该商标被许可予上海弘奇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独占使用。

上海永和此后在全国收纳了众多加盟商。然而在进军宁波市场时,它却遇到了阻力:在它取得独占使用权前,宁波企业家已经将 “永和豆浆”注册为企业字号,并开出了6家永和豆浆店。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前年2月,上海永和将宁波永和告上法庭,目的是想让宁波永和退出市场。当时,上海永和的商标维权之战已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武汉、嘉兴、河南捷报频传,在河南它甚至获得了驰名商标的认定。上海永和原本打算趁胜追击,在宁波再打一场漂亮的争夺仗,然而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同年,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宁波永和使用字号在先,不构成对上海永和的商标侵权。去年5月,宁波永和绝地反击,将上海永和在宁波的加盟店告上法庭,认为上海永和侵犯了宁波永和的字号权,拉开了豆浆官司的第二阶段战役。去年8月,上海永和败诉。它不服上诉,今年1月被省高院驳回,上海永和宁波加盟店被责令道歉并摘牌。由于上海永和宁波加盟店拒不履行,以致遭遇被强制摘牌的尴尬局面。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确定企业名称前认真检索,看是否与他人的在先权利冲突,如企业字号、商标、产品名称等;

2、不傍名牌、不搭便车,走自己的品牌之路;

3、注重对自己企业名称的全面保护,如将企业字号同时申请为商标,并在产品包装及广告宣传中突出使用,加深消费者印象,扩大社会影响;

4、发现侵权行为及时制止;

5、如要使用他人字号经营,事前应获得合法授权(如特许加盟)。

(二)知识产权出资/投资中的法律风险

1、知识产权出资范围认识不清的法律风险

版权以及有关权利、商标、专利、非专有技术、厂商名称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出资方式,面临具体出资形式选择的法律风险。因为知识产权种类不同,市场应用价值也可能存在区别,必须选择相对成熟的并有广阔市场前景或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种类出资。

2、知识产权权利瑕疵的法律风险:A 权利无效 B 投资人无处分权 C 被质押 D 转让行为被撤销等

3、知识产权出资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的评估价值关系到其市场应用及盈利价值,同时也关系到股权比例或控制权强度,所以依据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估资料,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专业评估机构是高新企业在技术出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评估过程中,忽视以下因素往往导致评估结果失误。

(1)审核高新技术前期开发费用不实。(2)同类产品或技术的市场风险预测不准确,市场潜力和价值分析出现偏差。(3)后续开发费用投入预测失当。如果评估失实或不当,将导致投资的重大失利风险。

4、知识产权出资比例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知识产权出资的最高比例可达百分之七十,这说明法律鼓励以知识产权出资,但过高或过低的出资比例同样存在着法律风险。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资比例。

5、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的法律风险

以工业产权中的专利权和商标权出资都必须在其有效期内,如果超过期限,就属于出资瑕疵了,而以非专利技术出资就无期限限制了,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6、出资后知识产权转移的法律风险

出资各方即使知识产权权属不存在争议,也同样面临者对技术拥有方转让知识产权的制约问题,因为这关系到资金出资方的风险利益,不当的流转或者交易,将可能不利于知识产权价值的维护和利用。控股一家企业对控股方来讲,不仅具有可以并表核算的会计意义,更具有能掌握经营管理主动权的控制意义。真正控股一家企业,除了控股方投资比例占绝对优势外,还必须由控股方担任董事长,另外还有委派总经理、财务总监的提名权。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贯彻实行企业董事会的决议和管理理念。对于投资控股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深一层的意义还在于控股股东能真正掌握所投资的那项高新技术,防止高新技术被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给投资方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

因此,在合作协议中,当事人如忽略或轻视技术成果的权属问题,或者约定含混、不明,容易导致争议发生,尤其是对技术开发方而言,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障碍。这种隐患将可能导致技术成果的组成部分被不正当的利用、泄露,或完整性缺失。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在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协议中列明高新技术投入前与投入后的所有权,并列入投资各方关于所投的高新技术的保证与承诺,以法律来约束投资各方处理高新技术成果的行为,而且只有知识产权出资在办理转让手续后,才真正能够属于企业所有和控制。相应的可在公司章程中列入投资“各方声明条款”:与该项高新技术有关的专有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的生产流程、工艺及其他依据法律和惯例应当被合理地视为专有技术组成的技术秘密)的所有权属于组建的公司独家所有,各方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均不会提出相反意见,并不得以个人名义转让。

2、明确约定各方具有知识产权保密义务

限制各方对相关知识产权资料、技术秘密的使用和保密,如果不限定保密义务,不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将会导致各方可能发生任意使用、转让或泄露的风险。如果该高新技术被非法泄露,将严重影响到所设企业的商业存在价值和风险投资人的风险利益,因此,可考虑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合同章程中列入有关高新技术的保密义务和泄密处罚条款,并通过制定完善的企业商业秘密制度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

3、通过技术员工股权激励的方式保护知识产权

在股东利益的驱动下,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不仅有利于高新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高新技术专利权的保护,同时使高新技术的后继发展也有了保障。如伊利集团就给予了核心技术骨干大量的股份期权,稳定了技术队伍和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以专利权出资为例

出资人的风险——企业不能营利投资人又不能收回专利

案例:专利权人为了尽快实施专利,与一家公司签订投资协议,联合成立高科技公司。碍于当时公司法的规定,双方约定专利权占注册资本的20%,等待公司取得明显业绩之后,其他股东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专利权人以补偿。专利权人根据出资协议,将专利技术悉数交出,但新组建的公司却迟迟无法取得效益。专利权人被逼无奈,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向其他投资人转让专利权。但是,由于新组建的公司未申请破产,该公司的其他股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专利权人的违约责任。专利权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希望仲裁委员会确认双方的出资协议无效,从而收回以出资的方式交出的专利权。

这是专利权人以专利权出资,而失去专利权的典型案例。

防范与控制措施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专利实施方式投资。如果对专利产品的市场前景毫无感觉,或者对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组建公司缺乏相应的经验,没有控制风险和管理公司的能力,那么,最好采取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

2、签好投资合同,防止他人以协议骗取专利权。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公司设立不成功,或者公司成立之后不能很快投产,或者投产之后市场前景不明朗,那么,专利权人仍然保留完整的专利权,其他股东不得利用专利权谋取个人利益。

3、通过章程保护自己的权利。应当对专利的实施作出详细的描述,防止投资人搁置专利,从事相关产品的开发,从而使专利权的价值大大贬损。

4、利用股东的身份,积极参与企业管理。选派董事或者直接担任董事,确保公司的运作符合公司设立的宗旨,防止其他投资人偷梁换柱,利用公司形式无偿或者低价占有投资者的专利权。

5、实行股份回购约定。在公司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货币或者其他的方式回购作为出资的专利权,并且签订禁止条款,禁止其他投资人利用所获得的专利技术,从事相关产品的开发,或者另行组建公司,委托他人从事相关专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企业对外宣传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不正当竞争)

这类风险主要包括:

(一)产品名称——与知名商品的名称、商标相似性风险

(二)产品包装、装潢——子夏竹酒的案例

(三)广告——搭奥运便车、模仿他人构成侵权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情:2005年10月,资生堂丽源公司的代理人发现,在济宁世纪联华商场经销的由杭州珀莱雅公司生产的化妆品上大量突出使用与资生堂丽源公司“欧珀莱”商标非常近似的商业标识“珀莱”、“珀莱雅”、“泊莱美”等。同时发现,杭州珀莱雅公司还将与资生堂丽源公司“欧珀莱”商标完全相同的“欧珀莱”登记为企业字号,并在其生产、销售的化妆品商品及包装上大量使用“杭州欧珀莱化妆品有限公司”、“日本欧珀莱化妆品有限公司授权”、“日本欧珀莱研究所特别研制”等文字,构成不正当竞争。杭州珀莱雅公司生产的商品由济宁世纪联华销售,其行为共同侵犯了资生堂丽源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判决: 2006年的最后一天,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诉杭州珀莱雅公司、济宁世纪联华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杭州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后不得在其产品的包装、店面的装潢以及产品的宣传上以任何形式使用含有“欧珀莱”的文字和标志;被告杭州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中国消费者报》上刊登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5万元。被告济宁世纪联华因出租柜台已撤销,法院认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一)技术转让的风险 案例:

张某原是某热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方案实施负责人,他从磁化粉煤灰和硝酸磷复合肥的工艺流程中得到启发,于1997年9月利用业余时间着手“高效磁化复合肥”的研究,经过初试和第二代产品的试验后,于1998年8月28日正式拿出在实验室试制的第三代产品的样品,经某农业大学土化系化验分析,各种有效营养成分的含量均达到或接近要求。但在鉴定时的研究报告中,对一些关键数据作了虚假说明,夸大其产品的作用。为了检验顺利过关,张某将进口复合肥加入磁化粉煤灰,作为小批量试制的第三代产品,送往相关单位化验,并将化验结果提交给鉴定委员会。鉴足委员会在听取和讨论了试验研究报告、工艺试验分析报告,农田试验及经济分析报告后,通过了对高效磁化复合肥技术的鉴定。1999年2月,山西某化肥厂获悉了这一技术的转让信息,1999年3月,双方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规定由张某把“高效磁化复合肥”第二代的技术转让给某复合肥厂,并到该厂指导生产高效磁化复合肥,复合肥厂向张某交付技术转让费7万元。双方签订了几个有关的协议。

复合肥厂得到磁化复合肥技术后,由生产磷肥转产复合肥,第一年生产形式出现转机,销路很好,但是到了第二年,磁化复合肥的销量急剧下降,复合肥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再度陷于困顿。经调查,才发现第二代高效磁化复合肥的功效并没有像张某夸说的那样好,甚至不如其他厂家生产的复合肥功效好。因此,复合肥厂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张某转让不合格技术,给复合肥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求张赔偿其损失。

存在的风险

1、所转让的技术不可实施;

2、利用包销条款欺诈受让方;

3、变相高价出卖设备;

4、已转让技术进行再转让;

5、利用不实报道进行欺诈。

防范措施

1.对合作对象进行必要审查

订立技术合同前,订约者有权选择订约对象,而要防止风险的发生,就要注意签约对象的选择,选择那些资信情况好的客户作为交易的伙伴。事实也证明,技术合同风险的产生,几乎都是由于对交易伙伴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查与了解,只是凭熟人介绍或为贪小便宜与欺诈者成交而造成的。要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必要时可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如银行开具的资金证明等。一般情况下,资金多、信誉好的客户为促成交易,会积极主动地提供往来银行,以此来赢得交易对方的信任。如果对方不愿提供往来银行,则不宜与其进行贸易交往,即使进行,也要持小心谨慎态度。另外,也可通过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工商局及与其交往的客户进行调查,获得合作方的经济状况、商业信誉、主体资格、缔约能力等方面的广泛信息。

2.了解技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市场价值

技术合同中的技术标的一般由于其具有先进性,当事人并不能凭自身的知识了解,但是技术成果不可能违反科学的常理和规律,可以在签订合同前向有关部门或技术人员鉴定该技术的可行性。考察技术标的时还应了解该技术实施后可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市场范围、是否已实施、实施范围,从而对付出的成本有所衡量。

3.技术合同设定担保时的注意事项

在签订技术合同时,一方当事人为保险起见,可要求对方当事人设立担保。设定担保时一定要注意,当事人切不可将财物轻易交付给对方而设定担保。因为许多技术合同的欺诈方专以骗取定金、抵押物为目的,骗得后往往逃之天天。

4.进行可行性综合考察与研究

在技术转让合同中,作为转让方应考虑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转让的形式,作为受让方应了解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是否有可替代的其他技术,转让技术的合理价格应是多少,使用标的技术的经济利益如何,能否马上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否适用该技术等。在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合同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有多大难度,服务方、顾问方应付出多大劳动,劳动的价款应怎样计算。一项技术能否控制最终决定着该项技术的能否实施,如果受让人对上述方面的考察中有一项或多项不能确定,那么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慎重,否则很可能蒙受损失。

5.注意技术转让合同的法律限制

任何一项特定的、现有的、权利化的技术方案,包括产品、工艺、方法和材料等,都具备转让的前提,不受技术水平高低和专业领域的限制。但是有些技术的转让受法律限制。

6.明确违约责任,慎重付费。

技术合同欺诈人一般都以技术使用费、技术转让费为目标。在技术合同签订中费用的支付,对受让人来说不先支付费用而在合同实施后,根据产品的销售按比例提成或盈利后给对方分配一定的利润,应当是风险最小的一种支付方式。合同欺诈人一般只接受一次性支付,如果对方宁可以极低价格转让也不接受其他方式的支付,受让方应当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另外在技术合同中对违约责任应当制定得明确详细,为防止技术合同法律风险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

(二)贴牌生产(OEM)的风险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俗称“贴牌生产”或“代工生产”。在我国,人们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对OEM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被称为“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虽称谓各异,其本质都是受委托方(OEM加工方)根据委托方(OEM需求方)的要求,为其加工生产产品并贴附委托方的商标,获取加工费用,自己没有该商品的销售权。

世界最早的OEM来源于服装行业。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服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将其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渐向海外拓展,委托加工制造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然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销售。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加快,OEM需求商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挑选OEM供应商。比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耐克公司,其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该公司只专注于研究、设计及行销,产品全部采用OEM方式,已成为目前世界上OEM经营的成功典范。

OEM不同于商标使用许可:虽然OEM与都是品牌运营方式,并且具有几乎相同的经营优势,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一)性质不同。贴牌生产的性质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加工承揽,因此,受托方只负责加工而无权以任何形式销售其为委托方生产的产品。商标使用许可则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被许可人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销售。

(二)商标标识的标注不同。依据《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九条第三款第四项规定,受委托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产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在该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换言之,受委托人可以在产品上不标注自己的名称、地址。

案例:

北京香村园食品有限公司与“稻香村”这一品牌是什么关系?受黑马大观园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黑马公司”)委托生产一批月饼,委托期为3个月。委托生产“稻香村”月饼的黑马公司并不是“稻香村”商标权人。“稻香村”商标的真正持有者为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下简称“苏州稻香村”)。两家公司目前正就“稻香村”商标的使用权打官司。

2002年,苏州稻香村公司授权黑马公司使用“稻香村”商标,使用期限为12年。但在双方合作过程中,黑马公司存在拖欠商标使用费、违规使用商标等问题。2007年初,苏州稻香村起诉黑马公司,要求其立刻停止使用“稻香村”这一品牌,并索赔10万元。就在苏州稻香村与黑马公司打官司期间,今年7月9日,黑马公司与北京香村园食品公司签订委托加工销售“稻香村”月饼的协议,后者开始贴牌生产“稻香村”牌月饼。

对于消费者所买到的问题“稻香村”月饼,苏州稻香村驻京负责人王芳称,这些问题月饼不是真正的“稻香村”月饼,“稻香村”是个大品牌,苏州、北京等多个城市都有合法使用“稻香村”品牌的企业,这起事件可能让所有“稻香村”品牌声誉受损。为此,稻香村公司已将问题反映到工商部门。为减少劣质月饼给“稻香村”品牌造成负面影响,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厂家已派人持律师函到北京的一些超市要求将香村园生产的标注“稻香村”品牌的月饼下架。目前,部分超市已经按苏州稻香村的要求进行处理。

风险提示:

1、委托方可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2、品牌声誉受损;

3、委托方提供的商标是第三人的商标;

4、OEM厂商未经委托方同意擅自在市场上销售OEM产品;

5、OEM厂商在销售产品时违反我国《商标法》中的规定;

6、OEM产品上标注了假冒的厂商、厂址、产地。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A 签订详尽的合同。

1、OEM合作双方应当根据合同法《合同法》的有关要求签订承揽合同。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双方各自的名称、住所、承揽的标的,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的提供及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验收方法及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有据可依。

2、委托方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或营业登记证书等主题资格证明;提供复印件的,通过代理人签订OEM合同的还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委托代理书。

3、OEM涉及使用注册商标的,委托方应提供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提供商标注册复印件的,应由委托方所在地工商局或相应的机构出具有关的证明。

B 规范OEM中的商标标识的标注行为

OEM中的商标标注应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产品标识应真实、准确,不得标注引人误解或虚假的产品标识,不得假冒或冒充注册商标,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OEM产品及内外包装上的标注应当一致,不得互相矛盾。产品标识所使用的文字应符合法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应严格使用中文标注,对出口的OEM产品可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使用相关文字进行标注。否则,违反法律有关的商标标注规定,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总之,对于OEM委托方或OEM受委托方,要解决好OEM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委托协议中对相关知识产权问题加以明确约定,对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查询,严格审查对方提供的知识产权证明文件,等等。如果等到纠纷已经出现再考虑应对之策,对相关企业来讲,损失很可能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三)特许经营(加盟)的法律风险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特许经营原则上几乎适用于所有行业。在美国,特许经营在75个不同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快餐、零售、服务、汽车、饭店、维护、建筑装修、食品零售、商业服务、出租。

特许加盟的法律风险

1、特许方不具备法人资格: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特许方必须是法人单位,而不应是一个自然人。

2、特许方的商标未经过注册:没有注册的商标授予加盟者使用,加盟者利益很难受法律保护。

3、特许方自己不实际经营:如果他只是卖给你一个概念,连自己也不经营,也没有实际经营的产品,千万不要轻易下单。

4、项目本身不赢利:先仔细审查特许方的提供数据是否合理,尽可能了解特许方真实的经营状况,不要轻信100%赢利的承诺,不要轻信有很多人抢着加盟一类的说法。

5、以先购买产品为条件的加盟:千万不要轻信,因为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导致退货无门。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何签加盟合同

1、搞清楚特许的产品种类等基本内容:加盟者必须清楚加盟店售卖的货品种类及系列,对货品的描述应尽可能详细准确,要知道自己加盟了什么产品,是首要前提。

2、关于加盟期限:加盟店应要求条文订明有权选择续约,如可考虑是否在合约中表明加盟店可以提前3个月通知终止合约,以便在经营不理想的情况下提早退出,减少进一步亏损。

3、营业地址:为了防止竞争冲突,总店则应承诺在一定的范围例如加盟店所在的商业区域,不应允许另一家加盟店的开设,加盟店应要求总店承诺在一定范围内开设另一家新店,则该加盟店应有优先权。

4、有关费用问题:加盟费是必备的条款,一般约定在加盟时一次支付,加盟费一般由特许方根据自身的品牌与加盟商尚定。关于商标等使用费,也是一项主要费用,加盟店使用总店的商标、商号、知识产权及接受管理训练及服务等。一般情况下,按销售额的一定的一百分比计算。虽然根据《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加盟店按销售额(营业额)不超过3%的比例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但是,该规定没有明文禁止总店征收其它费用。因而,总店一般也会收取一定的其他费用,如广告费用、保证金等。

5、有关总部的支持:总部的支持对于加盟商的运作至关重要,总部一般应在加盟店的员工培训、广告宣传活动的组织、原材料的配送等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此部分,加盟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加盟条款,防止只卖概念没有实际产品经营的加盟模式。

(四)购售产品的知识产权风险

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中对于销售商销售侵权商品的法律责任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复制品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上述规定,销售商的侵权责任适用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应当理解为:销售商只要销售了侵权商品,就构成侵权;即使销售商不知道所销售的是侵权商品并能证明侵权商品具有合法来源的,也只是不承担赔偿责任,销售商仍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其他侵权民事责任;如果销售商不能证明所销售的侵权商品具有合法来源,则法律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应当对权利人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侵权民事责任。

四、企业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拉里莱特曾说过:“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那么如何在市场“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

收购商标其实等于收购市场,作为全球著名的品牌管理企业,雷恰蒙特公司在这方面极具发言权。雷恰蒙特是欧洲市场顶级产品的供应商,拥有“江诗丹顿”、“伯爵”、“卡地亚”、“万宝龙”、“登喜路”等几十件历史悠久的世界一流商标。但这些商标都不是雷恰蒙特原创的,而是通过收购获得的。该公司总经理萨南曾说:“商标是一种竞争工具,收购商标就是收购市场。”

另外,通过并购获得最新的专利技术,以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带来滚滚财源。或者通过并购获取专利技术,以解侵权之困。

并购的知识产权风险

并购分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股权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相对简单,交易成本较低。因为在股权并购中,目标公司拥有的所有资产将自动转移给买方。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真的拥有或者有权利使用那些运营某种商务必不可少的知识产权资产?目标公司股权控制的改变是否终止了某些重要的知识产权许可?资产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相对复杂。不但要审查目标公司对每一个专利、商标、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是否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还必须弄清楚其是否有权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这些转让和许可是否要受限于某些条件,同时在交易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目标公司每一个知识产权准备单独的转让或许可协议,必须考虑不同国家对协议的条款和生效有不同的要求,如要求相应的知识产权当局批准或备案等。

具体风险可包括: 知识产权有效性风险——专利是否按时缴纳年费以维持其专利权的有效性是否被判无效,或因其他原因失去专有权。商标是否在期限届满前申请续展并获批准。知识产权权利真实性风险——专利权属于职工还是企业或是其他人;商标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或共有等。知识产权权利范围风险——是否拥有发明专利,有时还要研究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商标所核准注册的商品范围是否覆盖了客户所要从事的商业,目标公司是否拥有客户所期望开拓的海外市场的商标专用权。侵犯他人权利风险 防范与控制措施-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尽职调查是要确定: 知识产权资产是否存在,所有权属于谁,拥有人的控制权有多大,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潜在责任。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通常取决于知识产权的类型及其范围,包括知识产权有效期的长短、受保护地域的范围以及是否受到其它协议的限制等。知识产权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是否能很好地适合业务目标和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交易的价格,有时可能会导致交易结构的重新评估或改变,有时甚至决定并购的成败。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一般包含以下七个步骤:1.掌握并购目的。2.确认并购的交易结构。3.审查知识产权的有效性。4.分析知识产权的真正权利人。5.审查知识产权的范围,确定是否符合客户并购的目的和是否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所实施。6.考察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7.起草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报告。

五、劳动用工的知识产权风险

1.职务创作/创造与非职务创作/创造之争

2.”跳槽”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

据2004年12月16日经济日报统计,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32%是商业秘密案

《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规定

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七条 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

《著作权法》关于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的规定

第十六条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案 例

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子公司)与吉安某电声有限公司(下称电声公司)均是生产销售教学用头戴耳机、话筒组等教育电子产品的公司,互为竞争关系。1998年10月,熊某受聘于电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1999年10月被聘任为销售部经理,2001年10月又被聘任为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调研、市场策划、规划等。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亦未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和保密协议。

2000年12月,电子公司制定了《公司重要岗位员工保守机密暂行规定》,将副总经理等19个岗位、销售客户名单等经营信息确定为保密重要岗位和机密范围。

2002年2月底,熊某以回原单位办社保续接手续为由口头向总经理请假,但此后再未回公司上班,亦未领取工资。为此,电子公司于2002年5月书面通知熊某在3个工作日内回公司工作或办理辞职手续。但熊某未按该通知办理上述手续。嗣后,电子公司发现熊某离开公司即被电声公司聘任为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电子公司现有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大学等客户已经成为电声公司的客户。电子公司认为熊某在未办理辞职手续的情况下担任电声公司副总经理的行为违反了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利用所掌握的公司客户名单和销售价格等商业信息,采用降低价格等手段拉走客户,与电声公司共同侵犯了电子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不正当竞争。电子公司于2003年7月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熊某、电声公司:

1、立即停止侵权;

2、赔偿因侵犯商业秘密给乐声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50万元。

《劳动合同法》对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及具体措施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篇2: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在经营理念上与一般商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差异。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债权融资方式,经营理念上必须坚持风险控制第一的原则,即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来谋求业务的发展。那种以为业务都没有谈何风险控制的论调是幼稚的,因为成功的可持续的经营必须是先有制度,在制度框架下去寻找对应的市场与业务,犹如比赛是先有规则才可赛。那种先抓发展,等规模上来以后再来讨论风险控制的思路,因前期风控的缺失将留下巨大的后遗症,决不可取。

风控第一还体现在公司风控部门具有行业调研、为公司业务的行业拓展方向制定指导意见,并因行业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进入门槛与风控标准。

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也决不是追求零风险,在所有债权融资中,零风险业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风控不是为了控死,而是为业务开拓、市场营销以及租赁方案的设计提出风险包容度,风控方案及风控基本标准的指引。

二、全程、全员、全面风险控制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必须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安排,才能力争避免挂万漏一。

全程风控,就是从业务拓展、市场营销开始,经过尽职调查、租赁方案设计、风险揭示与评估、风控方案的安排、项目评审会的民主、集体评审、最终审批人的一票否决,到租后的资产管理以及合规性管理与内部审计监督,即租赁业务操作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一环不漏,分兵把口,层层把关。

全员风控,就是不仅业务一线人员(客户经理、项目经理)、业务二线风控人员(风控经理),评审委员、资产管理员,审计人员和公司负责人等进行风险管控,而且公司的其他人员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信息渠道关注公司业务经营的风险,比如财务人员从租金的收取环节了解承租人的财务信息是否有异动;行政人员也可从媒体和生活中关注客户的零散资讯,为业务人员提供信息资料。全公司的人员都来关注业务风险,比仅仅业务线员工来关注风险,必将更周到、更少遗漏。

全面风控,就是租前行业分析、行业风控指引,项目调研、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事中风控,租后资产监督(以及引入司法援助),环环相扣;从财务、业务、资产和收益多视角调研、判断与监督,将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程度之内。

全程、全员、全面风控机制的建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联动风控体系。

三、内部机构之间形成制衡与支持的格局

1、业务拓展部。作为前台、一线营销部门,不仅要调查、判断承租人可信、租赁可行,还必须揭示租赁风险,初步制定风险控制方案,而且必须对调查数据、情况的真实性负责——这是后续风险揭示、分析、判断的第一基础。一线业务人员必须高度认识到资料的真实对业务全流程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风控部。一方面制定租赁业务主营行业的行业指引,减少业务一线的无效营销,并提出各行业的风控标准,供业务一线人员在具体项目的租赁方案和风控措施设计中参考。

另一方面,就具体的租赁项目进行合规性、安全性审查,进行风险揭示、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与判断,并就风控措施提出补充建议(与业务部沟通),向评审委员会提出风控审查意见。

3、租赁项目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高管层、中层有关业务线负责人、风控骨干、律师以及外部行业专家(风控专业和项目所处行业)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独立评议,自主投票形成评审意见,按70%赞成的记名票决制来决定项目可操作,也可附条件通过。

4、审批人。按总经理、董事长分级审批的分工,由最终审批人独立审批。最终审批人必须列席评审委听取意见,对评审委同意的项目可行使一票否决;对评审委否定的项目可组织一次复议,但不能对评审委否定(及复议否定)的项目批准租赁。

5、资产管理部。负责对租后的租赁资产的安全完好进行动态、实时监管;及时取回不能收取租金达到合同约定取回前提的资产,以掌握控制风险的主动权;市场化处置取回资产的变现(也可交业务部组织再出租)。

6、审计合规部。事前对制度、流程设计的合规性出具意见;全程参与(包括抽样参与)项目调查、风控审查、上会的评审以及资产监管,进行事中监督;租赁项目结束后进行现场和非现场审计检查,进行事后分析、反馈,以促进业务运营、管理和风控水平的提升,同时防范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

四,融资租赁风险防范要点与案例剖析

(一)防诈骗

即判断承租人是否租了就没想还的假租赁,即防刑事风险。须查看租赁需求的真实性及逃废债务的可能性。

挪用资金于高风险项目矿山(阿波罗、科塔)。

(二)防道德风险

防范客户信用意识薄、还租意愿弱。主要查看客户的信用记录(及案件纠纷记录、执行记录)和违约成本。

关联太多,壳公司负债(汇通担)。

不见物,都是信用担保,包括上市公司(腾中)。

债权人内部的操作人员道德风险,贪小利而埋大地雷,追讨不力。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企业,都要有严厉的红线,不准碰。

上述两点都是说人,人品分析,草根创业者的江湖与无赖(坤成、双诚),知识分子的专业与狡猾(科力)。信誓旦旦不可信,计较是买家。

(三)防财务数据的虚假

行业风险,债务人多乐观;对债务人的行业地位、经营与盈利水平要参照行业对比,要打个问号,多思考。你不清楚,则要看到曙光才进入,不必一道受苦(航运反弹慢)。

判断承租人真实的偿债力,特别关注资产的形态和水份,谨防与虚假大空公司成交。腾中主业不请。加工企业万强50%资产为存货;业务合同无章,夸大经营能力、现金流,未兑银行账,未看电表,工资表。

尤须历清债务人净资产的真实状况,包括绝对数量及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即可信的资产负债比),存在的状态与实物形态,可否以及是否已设置抵押等。净资产是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注意过度扩张(包括政府支持),瑞康钛业,融资跟不上。

倒贷成本过高,还了贷不出(五牛印务)。

注意不能付息,勿轻视,绝不是客户说的偶然困难。

以不存在的应收款掩盖高利息亏空(裕通生物)。

(四)防债务陷阱

特别是隐形债务,帐外债务及或有债务。判断一旦清算,债务人事实上的总体偿债能力。民间借贷,民营小贷,联合石油,一年息1亿,亭江机械(围攻抢财产),裕通生物(扣银行保证金400万)。

特殊案件警觉(汇通、青白江李金车案,早半年多)。

(五)防合同的瑕疵(合法、合规与合理性)

官司要赢,强证公证(少程序、少保证金成本);抵押登记到位(包括股份),没登记就没有优先受偿权。

特别留意租赁标的物本身存在的瑕疵(如以土地、房产进行融资租赁,尤其是售后回租);购买、租赁、转移所有权等环节繁杂不清;承租人主体资格与对外负债行为的法律支持等,必须合法、合规、合理,以保证出现纠纷官司能赢。

(六)租赁物的监管到位

融资租赁与信贷相比最大的差异与竞争力在于物权,管好租赁物对于防范租赁风险具有决定性意义。

抵押权要有物的保障,科力石油钻机。

首先,监管租赁交易的真实,包括确定的租赁标的,公允的市场价格,与供应商合谋骗租价虚高。真实的交货及完好的状态等。

其次,租赁期内物的监管,保证租赁物存在并可以正常使用,包括(承租人)合理使用和养护。

其三,出现欠租达到取回租赁物条件时,能顺利取回租赁物,包括引入司法手段保证取回。

(七)承租人的可偿资产分布

行兵先行败路。即是说在尽职调查阶段,充分了解承租人既有资产的总量、分布和状态,为实现债权—特别是不能还租且取回设备变卖处理尚不能清偿租赁债权时,能够提供更充分的追债线索。

特别是个人资产,对外投资、婚姻状况、子女,注意裸老板出走失联。

(八)跟党走

金融有很多规则,创新要有底线。

三高一低行业,房地产业的控制,准金融等为高利而进入,宜中庸、稳慎;至少抵押要充分。

分散(尤小贷),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风险集中度合五、风控责任挂钩制度

员工收入与业务量和风险双挂钩。即全公司员工总收入的一半按职级每月预发,另一半与业绩挂钩,每半年考核兑现一次。在兑现的收入中,形成租赁关系兑现一半,收完租金再兑现余下的一半。对后一半,如出现回收租赁资产而无损失,余下的一半只能兑现50%,如出现损失,则不予兑现。这样,每个员工在租赁操作中,才会将风控变成自觉的行为。当然,在公司员工收入分配中,业务线的员工收入要高于后勤线,一线要高于二线,一线和业务线风险挂钩的比例也高于二线和后勤线。

试行跟投机制。即每个租赁项目的操作相关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及其部门负责人,风控专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和董事长,也可包括财务,行政部门负责人等)依责任大小共同跟进,按总量不超过租赁项目净融资额一定比例(如5%)匹配投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篇3: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知识产权风险及其成因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专利、商标、商业机密等在研发、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被非法占有、流失、遭受侵权纠纷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即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对他人知识产权构成侵权或者由于多种原因给自身造成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有知识产权无效预警、知识产权流失、知识被非法占有和遭受侵权纠纷。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结合经营业务,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1. 研发活动期风险。

研发活动期风险是在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知识产权风险, 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专利进行详细检索, 造成的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 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国外专利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及在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规定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造成各权利人恶性竞争的风险。

2. 生产活动期风险。

生产活动期间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 造成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在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及保密协议, 可能构成专利陷阱;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进行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划分, 可能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

3. 销售活动期风险。

在新产品销售活动期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策略、合同等, 在销售环节, 企业未采用注册商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等对形式对成果进行保护, 可造成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申请专利、注册商标、设计广告词、营销方案时未进行认真检索可造成对他人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此外, 在专利转让中, 所转让的技术不可用、已转让技术在转让、技术转让方以包销条款欺诈受让方等均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知, 无效预警也即是未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建立主动分析、预警和防范机制, 这也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二、知识产权风险方法措施

根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 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 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知识产权体系组织结构, 包括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力智力管理部门和法律、专利律师部门等关联机构及执行机构, 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 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规范研发成果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各方面, 形成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

2. 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

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因此实施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应实施知识产权评审, 在项目立项阶段, 认真仔细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 仔细评审知识产权保护形式, 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评判生产工艺路线, 选择相对更为合适的工艺路线;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权状况, 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风险;新产品销售阶段, 加强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 规避侵权风险,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 防止他人给本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此外, 若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是委托他人制造, 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的归属进行明确的规定, 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以防止他人占有本企业知识产权。

3.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

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 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防卫侵权诉讼。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资料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 其中专利内容不仅包括技术研发相关文件、申请专利原始文件、专利证书等, 还应包括专利申请修改过程文件、专利年费缴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 具体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进行整理归纳, 保证各类资料文件的完整完备, 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

4. 采取合同约束防范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且基本的法律文件, 企业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应积极地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防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合同约束的对象主要有合作方和企业人员两方面。在采购环节中要求供货商在合同中明确进行知识担保, 确保所提供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自主研发委托他人制造时, 企业与指定厂家签署合同时, 应在合同条款中对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尤其对于合作开发的技术, 应明确合作中各方对研发成果所占有的所有权。

为防范企业员工不当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 尤其是企业技术人员来说, 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重复以往的设计方案、技术解决方案等, 若此类人员跳槽到其他企业, 易引起法律纠纷, 给企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因此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合同约束, 在雇员就职前, 签订非竞争、非披露等协议, 明确员工应保守商业机密、技术机密, 从而防范内部职员给本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三、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知识产权是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有力手段,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应当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 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警手段及防范手段, 防控知识产权风险, 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 促进企业良好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存在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全过程中, 均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企业

参考文献

[1]周惠君.谈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控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3, (5) :139-142.

篇4: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与控制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型经济,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经济在企业的价值中占据重要位置,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企业发展和竞争力关键在于保持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竞争优势。对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是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特点及其风险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机密等,其本身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日常生活中,很多重大品牌的知识产权价值远高于其有形财产,巨大的价值背后是面临的一定风险。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独占性和权力不稳定性等特点。

1.时间性。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仅存续于该知识产权的有效期内,一旦该知识产权失效,企业面临的该知识产权风险即告解除。

2.地域性。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在该知识产权地域范围有效,受当地政策和法律保护,如果超出该知识产权的有效地域范围,企业将不再面临该知识产权风险。

3.独占性。知识产权是对知识产权权利的独占,而非对产品物权的独占,因此,企业对某知识产权权力控制下的产品使用、生产和销售行为就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4.不稳定性。知识产权是国家法律规范所创制的权利,受国家法律法规、部分地方规章制度或是行政规定所限制,其权力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知识产权风险指的是专利、商标、营销方案和机密等在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中被侵权使用、占用、引发矛盾等。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有知识产权无效预警、知识产权流失、知识被非法占有和遭受侵权纠纷。随着大量知识产权的涌现,尤其是专利数量的激增,以及知识产权信息获取不畅、收集难度大,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困难加大。一些跨国企业在我国实施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技术标准化等手段已构成严密的知识产权封锁线,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二、知识产权风险成因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大体分为研发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贸易期风险。

1.研发期风险。研发期风险是指在研究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时,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因未详细检索论证而进行立项研究,最终研究的成果因专利侵权而不能投入应用;研究开发时,因技术或管理等因素,导致技术泄露,无法申请专利;技术合作因合作陷阱,致使关键技术泄露;国外专利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导致企业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后引发恶性竞争。

2.生产期风险。生产期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取未加技术鉴别和产权评价,采购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用料;对于生产或采购单位未进行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划分,可能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用专利技术作为投资,成为注册资本或者股本,可能因权力维护不善而丧失,导致注册资本缺失或股权丧失,引发投资纠纷。

3.销售期风险。在新产品销售活动期,企业没有通过注册商标和申请设计专利等方式对研究成果予以法律保护,面临被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在没有细致检索论证的情况下,申请专利、设计广告词、制作营销方案、注册商标,面临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对掌握的专利技术进行资料、广告等对外宣传,或在产品或在其他包装装潢上进行宣传,可能因对专利权的有效性监管不力,构成假冒专利行为而遭至行政处罚。将中国专利产品或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将中国专利或产品到国外参展,可能因没做目的国专利侵权分析而遭至涉外专利侵权纠纷。

三、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全过程中,均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控制知识产权风险要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规划目标,建立和企业目标相称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我公司为例,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在研究工作开始初期,研究人员不断对拟立项内容进行检索论证,保证研究开发的产品产权有效;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研究完成,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相关专利,给予研究成果法律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规范化,在企业对外的各种合同中着重明确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避免因表述不清而引发矛盾纠纷;与此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让企业更多人参与其中,收益其中。公司与业内多家知名公司开展友好合作,专门聘请部分顾问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邀请参与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决策,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专业指导,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必要风险。

此外,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应用上,应健全合理的监管机制,保证申请的权力始终处于可控的监管之下,保证专利有效。在对外装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合作方信用等级、履约能力进行摸底掌握,保证双方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切实履行。在签订合同时要选择利己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实际履行效果。在签订合同时要选择对己有利企业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在产品或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国内引进国外技术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其专利分布,专利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情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企业将中国专利产品或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情况,防止专利侵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对产权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所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深入掌握,并了解国家和本地区科技、知识产权政策和有关行政规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的可行性分析和国内外检索机制,弄清拟研究开发项目的现有技术状况,避免重复开发。对基层的业务人员加强法律知识和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法治思维,提升风险防控效果。

总之,知识产权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知识产权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建设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符合企业利益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四、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知识产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单位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立命之本,企业应该认清当前知识产权面临的风险压力,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利益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配备知识产权专业队伍,鼓励知识产权创新和应用,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将知识产权权益保护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促进企业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惠君谈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控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3年,(5):139-142.

[2]杨国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概况[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王沛蓉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要点及解析[J].投资与合作,2011年,(1):146.

篇5:知识产权出资风险分析论文

关键词::知识产权;出资;风险

一、知识产权出资概述

知识产权出资的概念是指对该知识产权的拥有人或一些持有人,把该知识产权合法化的经过有关具有资质的机构将其评估后,把它作为一种成立公司时的注册或增资资本,然后将其等价折算成一定的货币,作为成立公司的一种以入股方法或者把其以协议的形式进行出资来得到投资人所期望得到的预期利润的一种法律行为。[1]比如,A、B、C三家公司商议建立一家企业,注册是缴纳的资本为600万元人民币,A公司出资300万元,B公司出资100万元人民币,C公司则以专利进行出资,经过评估机构出具证明该专利折价200万元。在该公司成立过程中,C公司以其所拥有的专利进行出资就是知识产权出资的一种典型的出资形式。

二、知识产权出资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的覆盖到各个领域,知识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认识和熟悉。[2]正是人们把知识和经济一起结合起来的应用和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突破性的创造才缔造了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进行贸易有关的活动中,知识对促进经济稳定上升、提升贸易总额起着越来越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知识产权的角色和分量正在不断提升是知识经济最大的一大亮点。社会的财富在知识经济的剧烈冲撞下,社会财富的种类和形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社会的财富种类早已从农业时期的不动产、动产和工业时期的金融资产向目前知识经济新时期的智力成果方向不断迈进。

三、知识产权出资产生的风险

(一)基于知识产权自身产生的风险

1.知识产权权属瑕疵带来的风险出资者在用知识产权实现出资的过程中,一个必备的基础前提就是要对其出资的知识产权享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出资者如果没有该出资知识产权的合法根据,那么该出资者自然而然地就不具有资格去把知识产权用于出资。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却将不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用于出资。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知识产权自身的权利瑕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出资者以非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出资,实际上该发明是他们在职务内利用自己工作时的环境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发明创造。因为在一般的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因职务而进行的对一些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工作的完成一定与其所在的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发明人在他所在工作的场所和区域,发明人工作的公司为发明人或创新工作者给予了在研发或设计时必要的设备、仪器、环境以及不断积累知识甚至出国深造的机会,在世界上,各国法律都把以利用工作来进行发明创造所获得的成果以及相关权利归属于单位所有。我国的《专利法》中第六条第一款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发明人或者科技工作者如果未经本单位的允许将自己所发明或者设计以及研发出来的东西作为出资,这一行为侵犯了设计者或发明人所在单位所应有的合法权利,如果该企业接受其用来进行投资,那么必然会给该企业在未来的前途和进一步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二,受托人将其委托发明用于出资。对于委托发明创造的归属,通常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会进行明确的约定,且一般情况下约定归属于委托人所有。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投资取巧的人将别人完成的设计或者是发明冒充为自己的知识产权拿来出资的情况发生。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导致其他人很难获知该委托的主要信息,并且在申请专利权的过程中,所属权有可能尚未发生转移。在现实的实践中,有时委托合同约定条款的不明确,导致双方在事后发生纠纷。恶意的受托人会乘此机会把合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当成自己个人的发明创造,如果向公司出资,会将不必要的风险带给公司。第三,对于一些人一起经过努力进行获得的发明或创造型知识产权,单独个人不能独自地在没有得到其他发明人的授权或者允许下独自把他们的共同发明创造作为知识产权用于出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共有制度,与其他发明人一起通过进行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解决。第四,那些没有经过正式授权的一些投资人,甚至一些被许可人将仅仅具有一部分使用权限的知识产权用于出资。这种行为严重的侵犯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人不会允许使用方第二次以获利的目的再次转让它的知识产权。因此,当在实际生活中遇见有些人用所谓的专利使用权进行出资的,首先应当对出资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并且及时确认该专利的使用权和有效期。以上四种情况,虽然从表面上看原因不相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存在权利归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的出资者之所以导致其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对其出资的知识产权没有获得处分权或者不享有一定的处分权。另外,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质押不能被用于知识产权的身上。因为,一旦出现此种现象,公司便面临着该项知识产权被质押权利人就该项知识产权来实现自己的债权的风险。

2.出资的知识产权价值不稳定性风险首先,在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当中特别是工业知识产权因其在审查方式上的特点往往会使其价值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专利的审查、批准、授权手续所用时间较长,这往往是导致风险孳生的最重要因素。以专利的实质审查制度为例,就可以了解整个知识产权审批的世界。《专利法》规定对发明采取早期公开,延期审查以完成授权,然而较长时间的等待却使其技术价值的高低受到挑战。在这期间,可能所在的技术领域里已经涌现出了更为“先进”的替代技术。于是,用该技术为资产企业在新颖性和创造性上便没有了明显的优势。再者,将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过程比较复杂,这一过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遍布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参与其中,因此,它的成功实现对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支持要求甚高,并非简单的投资双方就能决定。再而言之,许多出资的知识产权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真正的创造出为公司盈利的价值,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

3.出资的知识产权易受侵权风险“生活中一些发明者把脑力转化为一定的产品,这是发明者利用其脑力的唯一办法。但是这一过程是一次极为惊险的跳跃,因为其他人可以通过对该产品的拷贝从而盗取该脑力成果,然而知识产品创造者最后会一无所获”。企业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往往会因侵权行为的出现从而大打折扣。此时,即便进行司法程序的救济,也难以全部挽回丧失的利益,并且有可能会陷入一场相当复杂的诉讼程序,进而成本的投入进一步变大。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出资的知识产权很容易受到侵害的风险。

4.知识产权的时空性产生的风险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种类和形式不同,获得的保护时段和时间也不一样。另外,一些公司,如果接受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绝对的保证,这样的知识产权很可能会给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干扰。比如,某些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从地域性方面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面对外国公司出资的知识产权时应该对其进行仔细检查与核对。另外,当国外知识产权出资到我国时,相关出资人应该了解到该知识产权是否能够受到我国相关的法律保护。

(二)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评估风险

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就是把即将要进行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运用具有科学含量的技术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真实的估价,以此来估测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的一种行为。致使知识产权的评估风险在所难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资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评测信息比较难搜索,在我国实践中,评估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评估机构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评估市场混乱、权威评估机构和人才缺乏的现象,从而造成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同一评估对象所做的评估结果差异很大。第二,缺乏合理的评估标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评估还处于发展阶段,评价的标准社会各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第三,一些评估数据比较难搜集。评估步骤主要有以下三部分:一是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目前和以往的一些旧经济资料,二是被评估知识产权本身未来的使用情况,三是与被评估技术相近的知识产权的现在的经济资料信息。因此,如果得到的信息和数据不特别充分,那么获得的估价与真实的价值将会相差甚远。第四,从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建设方面来看对知识产权的评估,相关的制度并不是太健全。因此,在进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评估时,会出现由于市场评估机构的不同,当然得到的结果往往也会大相径庭。第五,知识产权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经常来回起伏。这种情况给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机构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估测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些比较繁琐的流程,这无疑给评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艰难。

(三)知识产权出资的复杂交易风险

根据我国《公司法》中的内容,该法涉及到了关于实物的出资,并且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该法的内容中规定投资者应将其出资的物品迁移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该制度同时也是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出资运用支配权的基础保证。知识产权出资方式有转让和用益出资。知识产权出资的特征,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积极完成转移同时不能忘了要尽快的进行交付。典型的如专利权的出资,除了应在专利权主管部门那里办理专利权主体变更手续,并登记公告之外,更重要的是,出资者还要将该出资的技术资料完全交付给公司,并提供全方位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指导。当然实践中,经常出现出资者只完成法律上的交付,事实交付义务却迟迟不履行的情形。而且在专利和商标使用权出资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出资者向公司投资之前,己经允许他人使用该项专利和商标的情形,导致多重许可的情况出现,从而严重损害了接受出资公司的利益。

四、结论

当前,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出资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出资的实际运用层面上还存在着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与他们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知识产权出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通过从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索出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真正的用于实践生产中才能把知识和技术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和一种生产资源,而不是整天空喊口号。总之,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实的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不断进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地运用法律对知识产权在出资层面的保护,这样可以增加对创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更好的运用和维护,以此来更好的建设创新型社会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雷兴虎.公司法新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篇6:知识产权质押企业风险分析报告

其中专利 项,自行申请 项(发明 项、实用新型 项、外观设计 项),自BBGG(含ZZ)受让 项(实用新型 项、外观设计 项),自LHL受让 项(实用新型 项),需质押 项;

其中商标 项,自行申请 项(文字商标 项、组合商标 项),自ZHZG受让 项(文字商标 项),需质押 项;

其中着作权 项,自行申请 项(作品着作权 项、软件着作权 项),自BBGG受让 项(作品着作权 项、软件着作权 项),需质押 项;

其中域名 项,自行申请 项(英文域名 项、中文域名 项),自ZHZG受让 项(英文域名 项),需质押 项。

一、贵公司受让的知识产权(表略)

二、贵公司自有的知识产权(自行研发、申请登记)(表略)

三、贵公司知识产权质押情况(表略)

(所有数据涉及顾问单位商业秘密,略。)

四、质押法律风险分析

1、可能承担的合同风险

1)从上表可以看出,上述部分知识产权并未办理完毕质押,其中部分原因是无证书不能办理质押,部分是JSGT原因。按照与JSGT的《TZ协议》约定,贵公司不按期办理质押手续的话,将要承担合同违约责任;

2)未经JSGT同意,贵公司将应质押的知识产权擅自使用、处分的,给JSGT造成损失,贵公司要承担赔偿责任。

2、质押本身所产生的风险

1)在《TZ协议》约定的质押范围及期限内,贵公司将不能再对该知识产权进行相关的处分行为(质权人同意除外),这将限制了知识产权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再利用;

2)因知识产权证书原件仍在贵公司保存,因此不会出现质押的知识产权被JSGT转质、处分、毁损、灭失的`法律风险;

3)如贵公司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或不能延期仍不能还款时,质押的知识产权将被协议折价、拍卖、变卖,贵公司将承担该知识产权被处置的法律风险。

五、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风险防范

1、保存好相关权利凭证,避免发生灭失的风险,而导致提前还款或重新提供相关担保;

2、尽快办理质押手续,对于能够办理质押手续而未办理的知识产权尽快办理,避免反复多变拖延时间,如因JSGT原因未办理,保存好相关书面证据,以备违约诉讼之用。

上一篇:国家和国际组织下一篇:毕业生编辑职位 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