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24-05-27

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共8篇)

篇1: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课堂,早已不仅是“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如今的上课有着更丰富的含义,现代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百度词条解释,“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使得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校信通、微信,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学校一堂课40分钟,微课每堂仅6分钟至10分钟,只讲一个知识点、一个公式或一道典型例题,更方便学生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突破知识上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或微课系列放到“校信通”、“微信”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按需求索,有问必答,这不等于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位教师爸爸,教师妈妈。通过微课他们不会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随问随答。这才是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微课老师能时刻陪伴在他的身旁。随叫随到。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到位,我们虽身在村小,但也踏上了教育现代化的快车。多媒体教室的配套到位,使微课的实施有了保障。学校要求我们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学习、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微课的一些基础理论,也有了积极尝试的勇气。我知道了微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从视听传播、教学思路、心理感受三个层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转变的重要契机。”(杨满福,2013)。微课设计中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选题、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对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在选题上要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基础,落实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总体来说,微课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供学生课外复习,查缺补漏;②用于翻转课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有了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生是微课的主演,教师是微课的导演。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认为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第一,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第三,教室不是微课使用的主阵地。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是微课的主演。得益于我们是村小,在我们学校有一方红领巾种植园,每周五的田园种植护理活动是学生最最开心快乐的时光。我们用手机记录下了学生活动的点点滴滴:一年级种植园里辣椒18棵,茄子比辣椒多5棵;二年级地里种了4行玉米,每行8棵;三年级种了4行黄瓜,每行16棵,6行西红柿,每行32棵;教师根据我们苏教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在菜地的设计,种植的设计,收获的测量等等进行导演,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当我的教学课件中插入了学生在红领巾种植园里的活动录像,活动图片,在这样的情境中揭示我们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提出我们的数学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的超水平,教学效果也是超一流。如三年级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回到《进位乘》那节课,课堂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三年级种植园地,4行黄瓜,每行16棵,6行西红柿,每行32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此的高涨。学生在微课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识、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并非教学内容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如教师个人形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乃至学习竞赛等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课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版,更加不是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因此,微课不需要展示教学活动过程,只需要展示教学内容本身。用学生熟悉的事件为知识载体,这样的课学生感到亲切,这样的课也能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与新课标要求的数学生活化不谋而合。

二、微课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展开设计

一堂好课要根据学情设计,一个好的微课,就更要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要用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按照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比如,问题解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整理条件,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微课就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兴趣点、疑惑处入手。教者将例题“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改编为“我们学校红领巾种植园里三年级种了3行土豆、8行花生和4行玉米。土豆每行7穴,花生每行6穴,玉米每行5穴。土豆和花生一共有多少穴?”面对这样的情境,在配上学生当时在种植园内种植的鲜活画面,对于需要解决的这一生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即就起来了,学生表达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见解,条件太多容易混乱。我想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将这些条件整理一下。面对学生的想法,老师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并且提醒学生整理之前最好能有条件。于是学生水到渠成的就有了按植物的种类整理条件,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等等鲜活的见解。这里解决问题不是说教,而是学生真正的需要。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微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在于教师充满人情味的耐心讲解,在于透过语言信号传递出来的亲和力、感染力。我把这节课以微课的形式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在学生独立面对类似的习题解答时,提供给学社再次理解和使用、反复观看,这里我发现微课就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学生会有一对一教学的亲切自然感,微课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我在你面前,我为你讲解”。

三、微课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找准问题的内容以及提问的方式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微课的设计当然也不能例外。在自主性学习中,解决问题往往是学生最主要、最直接的学习驱动力。在微课设计中,巧妙的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统领学习内容,引导学习思路。在上面的例子中,设计者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用一系列问题不断触碰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种植园里我们的瓜果蔬菜品种真丰富呀,他们长得整整齐齐真让人喜爱,可是我们把它写下来怎么就看的眼花缭乱了呢?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当学生按植物的种类整理好后提问“土豆和花生一共有多少穴?”等问题的提出后,继续引领学生思路“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这些问题的设计,巧妙地串连起教学内容,搭建起知识的框架。在微课中,提问、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找准问题的内容以及提问的方式。一般来说,提问的切入点要尽量结合实际,不要单纯从知识的角度提问题,问题的内容最好处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

四、微课的设计来自生活回归生活

教学实践证明,与真实情景相关联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注意力维持时间较为长久。来自于生活中的学习学生是不请自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发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习不应该与现实脱节而应该紧密关联。在数学课堂中有机渗透人文教育、品德教育也是数学老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在微课中使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讲故事的策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关注力。在一道有关节约的数学问题:1公斤大米约含米40000粒,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足可养活3.5万人。此处除了相关的数学问题之外,笔者播放了一个关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微课中,设计者通过讲述一粒大米的旅程,在大米从播种的那一刻起到端上饭桌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的故事(种子育秧、农民伯伯田间管理、收割晾晒、脱粒成米、烧饭的奶奶淘米煮饭),当我们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小朋友餐桌上的浪费,整个教学过程情景真实又充满故事性。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我们食堂里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数学课堂一次无心插柳的微课,让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取得如此出色的教学效果。

总之,每一位富有教育激情和教学智慧的老师都应因地就宜、因材施教,设计出学生欢迎的微课。现今“微课+导学案+个性作业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变革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校园资源网建设,开发了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在班级内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化环境。班级授课制走过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社会、时代却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可怎么改?怎么才能改到让教育不再束缚人的天性、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我们要以网络、微课等多元载体,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真正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促进教学与学法的创新。希望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早日走进千家万户,早日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

篇2: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翁城镇中心小学 廖雪峰

(一)微课的定义及诞生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通常译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促进作用。

(二)微课的概念与发展

“微课”是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充分显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近些年,微课被大多数中小学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精品课件。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微课主要分为:讲授类、启发类、问答类、演示类、练习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等等。从教学进度来看,可分为:当前复习类、新课程导入类、新知识理解类、总结扩展类等等。

(三)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所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例如:“微电影”、“微信”、“微博”等等。“微”所强调的是精致、短小。通常一片微博不超过200字,一部微电影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这短短的几百个字和几分钟充分突出了文章和电影的中心。现如今,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将微课纳入到教育领域中,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应用,将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微课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程也是一种提供教师学习的“课程”,解释可以借助微课这个教学工具,发挥独特的教学方式。当前,微课程的提供者是一线教师本身,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每个学习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开发者、创造者,从而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探讨,微课也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热爱的教学模式。

不仅仅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微课堂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是师范类的高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在此方面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进行研究,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熟练的教学能力[2]。

微课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教师针对一个典型的小问题进行展开,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兴趣出发,具有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通常,微课中的小问题是嵌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并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在微课中只讲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效果。通过小研究,教师既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专业水平。微课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例如: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或者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3]。

(五)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前所述,微课“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所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如下几点:(1)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曾听一老师上《木兰诗》一文,她用电影《木兰》的插曲《木兰情》导入,那哀而不伤的旋律、悲壮的画面、不落俗套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也非常精彩。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有期待,课中让学生有满足,课后让学生有留恋,真是一堂好课。

(2)示范作用

理化实验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丝不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理化实验课是有限的,理化实验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那坐在后面的学生是较难看清讲台前做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的。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那就不管坐在哪里的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了,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做实验了。

当然还有语文、英语的朗读示范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

(3)方法传授

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

我有一个微课叫《古诗词中的意象》,它归纳出古人选择意象的三个方法,这就比把上百个意象的分类印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强。

篇3:浅谈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电子设备,教学视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兴起的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为我们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所注重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提升途径。

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教学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2.1 教学时间短

微课时长一般为5~8 min,最长不超过10 min,这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相比于传统教学每节课45 min,微课更能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2 教学内容少

微课中提出和解决的问题较集中,且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比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加明确,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

2.3 教学手段生动有趣

静态的教学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动态的教学往往更能引人入胜。微课正是以动态视频的形式,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将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动作视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授过程可反复再现

微课通过视频形式展现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以达到对知识点全面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3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3.1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作用

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其放至相应的网站、微信群朋友圈、QQ群共享等。学生每次在课前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观看预习,使学生先感性地了解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会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将产生的疑问带到课堂与教师探讨。微课在此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可以重复播放、随机控制,从而使学生预习的时间、地点灵活而方便。

3.2 微课在新课导入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恰当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里引入微课,利用微课的直观性、针对性强,画面动感等特点来设计一些新颖、实用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将学生迅速带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情况下,不仅消除了教师口述引导、任务式引导等不吸引学生的教学形式的弊端,还可以引导、协助学生学习,真正意义上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

3.3 微课在知识理解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是实用性知识+操作技能教育。当前,高职学生的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听课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微课借助图片、声音、动画多方位展示,将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由于微课还具有时间较短的特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了知识重点,化解了知识难点,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3.4 微课在实训课中的作用

实训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设备一次性投资大、更新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巨大、实训设备保有量不足、实训时间和场地受限等。而微课的出现将促进教学结构的进一步变革。微课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步骤、过程以及结果,甚至有些实训课可以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由此可见,微课可形象、直观地将实训项目操作技能视觉化,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模拟实训操作训练,达到实训课教学的目的。同时,微课也可以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分解并视觉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

3.5 微课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网络通讯和电子产品得到了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教师将课程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并上传至网上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学习。

3.6 微课在促进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这本身就是教学探索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微课的引入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同时,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尝试,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微课的制作与教师的业务水平息息相关,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微课应用道路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04).

篇4: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

微课和微博、微信、微电影一样,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短、小、少”等特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优质微课资源,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的应用给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现代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热衷色彩鲜明的图片或动画、喜爱悦耳动听的声音。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大大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通过微课,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探索。在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微课营造的氛围带领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收获知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不知不觉爱上美妙的数学。

二、感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教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它承载的是精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到网上,同学们在家利用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观看微课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学报告单。在这样流动的课堂中,教师应巧设疑问,进行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在这个“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在观察动手、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知识。

三、放飞翅膀,构建互动课堂

课中,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进行二次备课,调整教学过程——以学定教。创设典型的例题,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大胆解决问题。对于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四、随时随地,拓展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的时间一般都集中于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一般为6-8节课,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学校上课时间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因为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所有学生可以做到随时学,在任何时候都能观看教师的授课,学习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也能进行这种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通过在家庭中观看网络中的微课视频,无形中就将教师“教”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做到提前学、学后巩固和解惑等,从而也拓展了学生“学”的时间。

五、以微课之钥,开启高效复习之门

微课为学生随时的复习、查阅提供了可能,更好地消化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遗忘了或没听懂知识点,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即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资源。微课短小精悍,内容都围绕一种重难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及时查阅进行强化巩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流行,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之前没有掌握或者遗忘的知识,及时强化,针对性强,灵活度高,效率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最大的提升,微课的加入使得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典型例题的讲解思路微课,学生根据复习报告单,结合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立马翻看之前的微课视频。

另外,在小学阶段,数学书面作业格式要求严谨,一般教师会在开学初对全班同学们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要求,但部分同学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候教师则可以利用微课把作业要求录下来,并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例子。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会更好。微课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数学教师在微课研究制作过程中快速成长。研究微课的过程就是研讨课本知识,解决重难点,设计自学报告单,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的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也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质量,面对这股热潮也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結,才能使微课更好地服务小学数学教学。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继续研究微课,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3]周家伟.浅谈以“学”为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J].教育教学研究,2013,(10):42-43.

篇5: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著名教育学者戴维・彭罗斯在提出来的,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微课现在成为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对某课程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过程。这样的学习方法被提出之后, 其被推广的速度非常快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应用的范围也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提高了小学语文汉语拼音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 微课中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冲击, 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具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微课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微课发展的基本状况

微课在进入我国之后, 首先是在大城市之间进行试用, 在进行了相应的试用之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使用效果, 不仅如此, 随着微课的逐渐推广,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微课使用的程度越来越高[1]。随着微课的进一步发展, 微课在农村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在农村地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 农村地区的学校中教学设备也呈现出不断更新的趋势, 拥有了数码产品、网络教学仪器等, 学校在教学中使用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为微课的使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制作微课, 这让微课普及范围和程度都大大增加。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作用

(一) 提供更有利的学习交流平台

为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提供更加准确、精辟的讲解, 教师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汉语拼音, 促使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吸引学生的目光[2]。教师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掺杂自己的教学经验, 同样多名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就会有很多种教学方法, 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致相同, 但是在细节方面又会有差异,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有不同的闪光点。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应用时, 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学, 又可以为教师提供帮助。举例说明:在进行拼音的音调教学时, 教师既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教学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也可以儿歌的教学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来掌握不同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们则可以通过微课实现教学方法的零距离接触及交流, 使微课成为一个更有利的学习交流平台。

(二) 可以更好地适应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相对较差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讲解重点知识。微课的特点就体现在“微”字上, 微课具有时间短、信息量集中、教学视频生动活泼, 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快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特点。除此之外, 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入教学的主体非常的快且脉络非常的清晰, 给学生非常简洁的感受, 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3]。举例说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汉语拼音的时候, 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 同时会感到拼音字母过多, 不会对其进行组合,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微课, 可以一直重复字母的发音, 对教师的讲解进行循环播放, 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的短, 微课内容的容量会持续在5分钟左右, 正好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三、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学时让学生在课外应用微课

由于微课具有概括性非常强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对学生预习语文拼音比较适用, 在学习之前微课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汉语拼音的字母和相应的发音, 与此同时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疑惑, 提升学生在课堂听时的注意力。举例说明:重视汉语拼音中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区别[4], 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微课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巩固, 教师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讲解时不可能做好一对一讲解, 肯定会存在没有解答学生疑惑的情况, 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微课熟悉知识内容, 解答相应的疑惑, 所以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 让学生在课外应用微课, 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答疑惑, 熟悉重点知识内容。

(二) 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微课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导入需要讲解的汉语拼音知识, 在微课中运用有趣的素材激起学生的关注, 例如教师可用利用发生在拼音中的故事进行导入[5]。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微课做拼音知识点的基本介绍, 例如利用微课介绍汉语拼音, 还可以通过微课对小学阶段语文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拓展, 再如, 利用拼音进行对联, 做成奇妙的拼音对联。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微课可以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时间方面进行调整, 例如, 在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时, 可以对微课进行暂停、播放、循环等, 同时也可以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尾使用。

现阶段, 我们大家都处于“微时代”, 视频从最早的影视行业逐渐应用到教学行业中且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微课中具有丰富的声音和画面, 和传统的教学相比, 微课更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 对现代化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能很好地消除学生与教师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忠琼.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100) :52.

[2]刘敏, 王先军.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绽放光彩[J].学周刊, (1) :156.

篇6: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创了教学新革命。它凭借其短小精悍、高效便捷等优点为教育界所接受,借助微课,学生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执教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时借助微课辅助教学的实践谈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 圆锥曲线与方程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预习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积极思考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与求知欲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45分钟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节课重点难点的教学,想要面面俱到,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出现抵制、厌学等不良情绪,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微课的引入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将视频、图片、文字、动画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例如,在执教“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时,笔者录制了一个有关“折纸椭圆”和“椭圆的各种画法”的微课视频,将声、色、形、光集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前欣赏,学生看完后,惊叹于椭圆之美之神奇,不由得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了无限好奇与渴望,都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这时,笔者再给一个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画出椭圆,再给出动画演示,提出问题:(1)在笔尖移动的过程中(即椭圆生成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量发生了改变?(2)绳子长度变了吗?说明了什么?(3)绳子长度和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寻椭圆的定义及必须满足的条件,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制作各类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归根结蒂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句话道出教育之根本。何为习惯?习惯就是经过不间断地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人生百分之九十的行为是由习惯决定的,一个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身。而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它对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重复的学习实践中发展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一?樱?情不自禁、不期而至地持续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和练习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1.制作课前导学微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大概内容,了解重点,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对学好课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然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尽管教师每节课都有布置“预习第几页或哪一课”这样的作业,但能落实的学生少之又少,或者仅仅只是停留在“随便看看书”这样的形式上,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学生的预习漫无目的,借助微课,我们可以把预习大纲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预习有目标、有收获。笔者在执教“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这一节课时,就精心设计了一个供学生课前预习的导学微课。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研究方法可类比椭圆,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了解大部分重点内容,并且能提出自己的疑难,如“渐近线方程如何得出?”“离心率e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等等,这就大大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相关的知识。而对于其他内容,只需通过课堂简单的反馈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即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制作习题讲评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前,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对待习题讲评课的讲评方式单

一、粗糙,一言堂,不注重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高中数学练习量大但讲评课时有限,想要全面讲评就无法讲得深入透彻,追求精讲又没办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造成教师在讲解题目的选取上和深入程度的取舍上很是为难。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笔者的一大难题。微课,为习题的讲评带来了福音,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对知识和题型掌握的个性化学习。笔者在上课之余花了大量时间制作了很多关于习题讲评的微课视频,供学生下载运用。具体要求如下:每个学生先限时独立完成习题,而后观看微课视频核对答案,针对错题或疑惑点找到相应微课,学习、落实。次日,老师再通过类型题、变式题的当堂演练检查学生掌握和落实的情况。

正如一句广告语说的,“哪里不会点哪里”,微课最直接的好处就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现状,没有听明白的,可以暂停思考一下;知识点忘了,可以拉回去重新看一下;没有深入理解的,可以反复地看几遍……这样,学生再也不用担心跟不上老师的脚步,逐渐树立了学习主人翁意识,喜欢上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制作知识网络微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是孤立分散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就必须学会归纳总结。所谓归纳总结,就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加工,挖掘出知识点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吸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善于对各类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比如,关于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而在高考中这一类题目也常常出现,比较重要。为此,笔者制作了该题型的专题微课,使用归纳总结法来理清该类题型解题的常规思路。等到再遇见这一类题时,学生有迹可循,就可以很方便地上手。另外,我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归纳“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运用”以及“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等专题。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总结的方法,再全班进行提升归纳、优化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三、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的难点在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讲授,方式无外乎两种,要么教师亲自操作、包办一切,要么放手给学生,然各有弊端。前者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培养运算能力的机会,后者往往在学生一团乱的运算中拖延,?乐赜跋旖萄?目标的完成。对此,微课的应运而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在学完“曲线与方程”和“曲线的方程的求法”后,学习椭圆这节课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微课:如何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的轨迹方程?然后按照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慢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该题。在各自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不受课堂上时间的限制,能够充分思考,认真演算,掌握建立坐标系的原则,学会化简的技巧,甚至敢于主动探索引入b的合理性等等。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解放了课堂,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真正深入理解“椭圆的定义”和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的解题步骤。

总之,应运而生的微课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必须变革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借助微课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7:浅谈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多样、使用便捷”等特点,在短期内得到中小学教师的认同,并广泛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应用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关键词: 微课;课堂教学;微课内容设计;应用模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其中资源形态也逐渐向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的趋势发展,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不断升温,如:“微课堂”、“微教案”、“微视频”等。微课,是一个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1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在网络环境中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习指导、练习、测试、学习调查、专家点评、学生评价、教学反思、问题解答、论坛等。它反映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以及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第三、“短小精悍”,方便使用。其资源总体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时长较短,一般为5-8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赋予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视频,增加所需的教学资源的机会,其动态生成性表明微课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不断补充与给养教学[2]。此外,使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还应具有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共享性等特点。

2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微课目前还处于建设初级建设阶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微课在我国的应用实践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结合微课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科目应用中的一些案列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总结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2.1微课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从微课的开发设计方面考虑,微课程的开发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合理选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撰写视频字幕、拓展其他资源等五个环节[3]。在实际教学应用方面,还应考虑到微课不同于资源的简单聚合,而是注重资源的整合性,对交互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有相应的有效连接等。因此,微课的开发及建设应是系统的、立体化的工程。尤其是微课的共建共享,涉及政策调控、管理服务、规范标准和质量监控以及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另外,从技术方面来看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微视频在拍摄、编辑与合成等方面可能也会存在不足,如:镜头单

一、缺少变化、画面不够清晰流畅、声音不够清楚等等问题。从微视频的内容方面考虑,可能会因为所选内容繁多,杂乱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微视频内容不完整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2微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有待提升

由于专门开发微课资源的平台尚未确立,现有的平台功能较单一,仅限于视频资源的上传,审核,管理,点播,发布,点播是最主要的功能。尤其缺乏对视频的互动,而留言,评价、交流、反馈等交互环节相对薄弱[3]。以《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例[4]。该文主要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对微课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比较系统化的尝试研究。由此文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及学者对微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均有一定的掌握和认识,但实际教学中尚且缺乏一定的理论的指导,对微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及所存在的问题阐述的不够明确,仅仅是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了简单的说明。笔者认为,由于微课发展历程较短,目前尚处于建设时期,教师应用微课教学基本出于自发的,具有随意性、缺乏指导。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则参差不齐,因此教师难以将目的性明确的微课资源引起每一位学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时反而难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3探讨微课的内容设计策略及其教学应用模式 3.1微课内容设计策略探析 第一、微课设计必须紧扣一个“微”字: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体现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同时要考虑到微课的完整性,要突出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配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则要方便学生的学习,时间既不能过长,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方便学生下载反复观看等。

第二、微课设计要体现“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馈互动”的原则,课程设计要引入有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而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微视频的内容涉及方面[5]。3.2微课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在国外,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将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可汗学院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微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大规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成熟模式较少,基本处于应用探索期。而我国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基本是出于老师自发的原因。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其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其未来的发展中,基于微课课堂教学的微课平台最好能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高效的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平台应该具备异步在线讨论功能,在线学习的师生能够共同为学习者解惑,学习结束后,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鉴于此,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用于学生的正式的现实课堂学习,也可用于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它的出现既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虽然目前微课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其在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应用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甚至是整个教育教学中必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有关微课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研究值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并学习。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_63 [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

[4]郑瑞瑞.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8: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微中探路, 简精求妙

微课在形式上追求“微”, 内容上追求“精”, 整体上追求“妙”。因为它必须在10 分钟左右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授, 在内容设计及讲解时务必做到精确控制。整个过程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结构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 学生看了之后能因精巧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讲解而产生深刻印象,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这种形式尤其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比较强的品德教学的实施。如《我们的地球》这类地理性的品德课堂, 它需要教师让学生了解掌握陆地、海洋的面积之分, 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等等中感受地球之美, 从而激发出学生热爱地球的道德认知。这种知识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更难以转为道德意识。所以, 针对这类型的教材, 我们可以在研读时化繁求简, 精简教材内容, 把它分成几个短小精悍、目标突出、易于学生掌握的微课, 逐个破解教学难点, 把枯燥的、知识性强的道德认知在兴趣盎然中转化为道德意识。我在教学这一课时, 进行了两次微课, 就让学生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点, 而且在表达认知时, 都能发自内心地说出对美好地球的赞叹, 同时, 也自发呼吁人类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印象特别深的是第二次微课, 这堂课的目标就只安排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第一个目标我把每个洲的形状做成小卡片, 让孩子们发挥充分的想象, 通过稚嫩充满童趣的语言很快记住了长相特殊的七大洲, 仅五分钟就完成教学目标。“哇, 孩子们真是了不起, 这么快就记住了七大洲的样子!那让我们来一次环球旅行怎么样?”学生最喜欢这样的互动了, 高声欢呼。在兴致盎然中我出示了用多媒体制作的地球上七大洲的安家位置, 其中“亚洲”这个图标下, 隐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板块。然后老师化身为空姐, 随着“飞机”降落的地点, 带领孩子游览七大洲。在游览亚洲这一板块时, 让学生猜猜这里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是哪一个时?随着孩子们异口同声喊出———“中国!”时课堂气氛涌起了高潮。在“空姐”激情引语中, 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的骄傲……整个游览过程七分钟, 孩子们没有一点认知疲劳, 相反的, 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状态特别积极。在不知不觉中不但巩固了七大洲的样子及面积大小, 还掌握了怎样观察地球仪上的东西半球方法, 重点难点轻易攻破。

两次微课, 虽然没有把所有教材的内容都讲到, 但是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轻松地、愉快地获得知识, 获得道德的认知。这种敢于把教材简精求妙的事, 我们应该乐乐而为!

二、微中探路,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说的是教师要分析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这是最适合教育学生的方式之一。但是目前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方式方法的积极开展, 对于班中“材质特异”的学生, 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这是我们品德教学这门特殊而又重要的课程中不容忽视的伤痛。现在, 微课的出现, 给我们这门学科可以真正达成“因材施教”的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教学《让我们同行》这一课时, 我制定了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正确帮助、互帮互助的快乐”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时, 我使用了各种教学手段, 应该说当时整堂课的气氛很不错, 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感悟深。但是, 我总感觉那些平时言行比较自私、有欺负行为的学生互动的兴趣不高, 更谈不上与同学分享互帮互助的快乐。其实, 这一课, 这些学生才是重点要引导教育的, 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制约, 还有道德认知的差异, 使得需要受教的孩子得不到深入心扉的引导。这时, 我想到了华南师大柯清超教授的观点:微课可以作为“补救式”的教学辅助手段来完成课堂中未尽人意的目标。于是, 我在课外录音、录像, 制作了一个班上同学对这几个孩子的缺点指出及真诚建议的视频。然后利用午间阅读10 分钟时间, 对他们进行延续性的教育教学。听到同学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语, 这几个孩子都红着脸低下了头。当看到同学发出邀请, 希望能与他们交朋友的视频时, 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 真的可以吗?”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然后趁机让他们说说此时此刻的感受, 这时, 他们的道德认知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程度, 能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自私不文明的行为带给同学的伤害与不尊重。其中三个孩子当场提出希望同学能监督他的行为, 争取每天改变一点, 进步一点。虽然现场就只有这么几个学生, 但是, 他们一直被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 没有了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 在小范围中他们能更轻松地释放自己。

微课成为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 更是让这种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模式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每一个孩子”成了实话, 真正填补了品德课堂“因材施教”的空缺!

三、微中探路,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 更多的是被语数老师用在语言和数学的课堂上, 而没有想到过我们的品德教学也可以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现在, 微课的出现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上学会举一反三, 使得品德教学如鱼得水。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 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 做到“授人以渔”, 学生用习得的方法去做相应的功课, 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上, 教师可以用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开道德认知的大门, 适时诱导、引发, 帮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学习,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道德认知更加顺其自然地进入学生的心里。

如在准备教学六上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前, 我利用假日回老家时, 让朋友帮我拍摄了一段段自己在游玩家乡古街、介绍家乡海鲜、游览沙滩时的录像, 镜头中还有朋友客串的导游形式的介绍, 更有我和朋友一起品尝家乡特产的诱人镜头。然后通过剪接、整理, 在每个环节之间加上适当的引语, 做成了一个15 分钟的微课。在正式上这堂课时, 我没有按常规的教学过程, 而是坐在教室后面, 用预先做好的微课视频代替我在课堂上直接讲述。学生对这种形式格外的新奇, 专注度远远超过以往的课堂。在微课行进中, 我可以随时按着视频中“导游”随机提问而暂停,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微视频的活动, 提高课堂效益。15 分钟很快过去了, 然后我走上讲台对学生说“:我是舟山人, 我从小生活在美丽的海滨, 虽然现在工作在绍兴, 但是家乡的一草一木, 家乡的生活气息时时在我的脑海里。刚才你们从视频中感受到了老师家乡的人情风俗, 我也太想知道你们家乡在日常生活中时怎么样的?都做些什么?平时喜欢吃什么?你们那里的建筑有什么特点?等等, 我都想知道!”这时很多学生都高高举起了手, 可是我没有让他们发言。而是这样对学生说:“现在不急着说, 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我这样, 给自己的家乡做个视频, 方式方法可以参照我的作品, 当然, 你可以有更新颖的方式, 两个星期后你们进行汇报展示, 可以吗?”一片欢腾!我们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我按着“老乡”把学生分成了“福建组“”温州组”“临安组“”绍兴组“”江西组”, 然后让他们分组协商准备。

六年级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他们已经具备了制作课件的能力。从对各自家乡知识点的选取、资源的准备、汇报过程的设计、表现方式的选择、再到录制、修改、再录制, 最后形成微作品。在这一过程中, 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等, 这一系列经历, 不单是完成了一个微课的汇报, 更是孩子们一个个优秀道德品质不断自主形成并完善的过程。

布鲁纳曾说过,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我们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就是想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用独特的传授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 课后能自主地进行探究。这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 体验到成功喜悦的用微课作品来展现学生课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 这无疑给品德课堂实现“举一反三”开辟了一条新道, 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把新的内容自主地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涵养, 促成了学生积极主动接受道德教育。“举一反三”, 品德课行!

四、微中探路, 延伸巩固

知行统一是一个渐学渐行的过程, 一个人道德观念的确立, 行为习惯的养成, 思想品德的形成, 必须通过漫长的实践, 体验和内化。而一堂品德课的教学很难达成这一真正的, 必须让学生内化为自己行为的目标。因而, 老师在课后应注重对学生品德教学内容的巩固指导。但是, 对品德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巩固, 我想这是绝大数老师不会去想去做的, 潜意识里大家对这门课的忽视, 殊不知, 让学生乐意, 通过主动获取并经过实践体验、内化建立起来的道德观念才是深刻的, 道德判断意志才是坚定不移的。随着“微”风吹来, 让我们的品德教学也能时尚地翻转一下, 借着“微”潮, 实现我们的延伸巩固。

如二下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这一单元共有三篇内容, 分别是《寻访大师的童年》《大师成才的故事》《大师在我身边》。如果按传统的40 分钟课堂教学, 一篇最多是两个课时。被称为“大师”的人物数不胜数, 但是在一节课中, 由于教育教学内容多, 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二年级这样的低段小孩子, 在半知半解中, 生拉硬拽式地与“大师”对话, 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根本无法缩短, 很多教学内容没有深入心扉, 课堂目标不能实现。课后, 总感觉孩子们意犹未尽。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孩子对大师们的追寻, 也难以转化为道德认知, 这样, 我们的品德教学容易流于形式。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 利用课外时间, 分工进行了微课制作, 两个老师合作一课内容。如我和小李老师合作任务是《大师成才的故事》, 我们通过调查, 确定了孩子们熟悉的七个大师。然后上网阅读, 下载需要的资料图片, 把每个大师成才的故事制作成短小精悍、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的微课, 把它们拷在每个班级的教室电脑中。这样, 这个单元的每课内容教学后, 学生可以自由地打开班级电脑, 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大师的微课, 自主地汲取知识, 汲取道德认知。而且这种微课可以在下课, 午间休息等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进行, 既让孩子感悟到大师身上各种优秀品质, 满足了学生再学习的欲望, 又实现了品德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 两全其美!不, 三全其美, 微课的制作, 让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 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的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过程, 让老师们教学和研究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上一篇:大学生涯的总结下一篇: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