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2024-06-06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精选10篇)

篇1: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一、标点符号教学要学用结合

标点符号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把学习标点和理解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

在句子教学中,标点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而且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从而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标点的认识。例如:《爱迪生》一文中“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这个句子,可让学生考虑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由此引导学生体会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坚定信心。

在理解句子的内容后,再让他们读读这个句子,就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分号的作用和它表示的停顿。

在朗读教学中,标点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句子与句子间的结构层次,而且能帮助学生确定朗读时的语法停顿,从而通过正确的朗读加深对标点的认识。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有一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提问学生:“这个句子分为几个大部分?怎么看出来的?”(三大部分,通过两个分号表达出来)三部分的内容又可各分为几小部分?用什么标点表示?(各分为两小部分,用逗号表示)朗读的时候,让学生在逗号后面作较小的停顿,在分号后面作较大的停顿,以显示出句子的结构层次。

二、标点符号的教学要与写作结合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人们日常文字应用和学生作文中最基本的概念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小学生对标点的使用,概念不是十分清晰。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修改最多的不是字词句,而是标点符号。很多学生不会断句,而是“一‘逗’到底”。

为了强调语气,大量地使用“惊叹号”。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难,而在于写作过程中的细致。我在作文教学中,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标点进行讲解与练习。例如我在作文课上关于逗号的使用教学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说对逗号使用的认识,进行交流。

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对逗号的认识。大体内容是这样的: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学生举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学生举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学生举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学生举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实这就是一个逗号教学的内容。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的资料,进行修改这次作文的标点,主要是逗号,然后同桌互改。这样一次讨论练习,学生不仅对标点的认识与应用提高了,也对写作“一‘逗’到底”进行的更正。

三、标点符号教学要有周期性的专项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集中的标点教学,所以语文老师才有周期性地进行一些标点符号的专项训练。

(一)添标点专项训练。提供没有带标点符号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标点符号。这是常用的训练方式,形式灵活多样。就训练的内容来看,可以给句子加标点,也可以给一段话或几段话可标点;就训练的方式来看,可以在断句处留空,也可以不在断句处留空。

(二)诊断改错专项训练。在学生学习标点、使用标点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少走弯路,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学会诊断一些病例,防患于未然,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标点的用法。以平常较常用的句号为例,平时我们对句号的使用普遍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是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z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

这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z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z带了工具;第四句讲z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是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它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是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例1: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例2: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例1中“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2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而极重要的语文工具,如果强调地推重它,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才能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一边加深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的认识,体会标点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具有独特功效。

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要循序渐进,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整体性。

篇2: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无论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还是入情入境地朗诵,“读”好标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1.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 标点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表示停顿。口头表达中或长或短的停顿,在书面语言中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一个个标点符号把一段段文字隔成了长长短短的不同句子,于是,文字就有了呼吸,有了节奏。因此,读好标点符号首先要读好标点所表示的停顿。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都是一些长句子的朗读,其实,短句的标点停顿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连六个逗号串起了长短不一的七个小分句。前几个整齐的短句读起来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宛如电影中一个个跳跃的画面。

而后两个长句子拉长的语音,宛如慢慢推开的广角镜头,展现了云雾无处不在、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因为前几个分句比较短,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逗号,读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文字原有的节奏感,灵动的感觉荡然无存,更谈不上与下文形成节奏上的对比了。

2.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 有时,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当“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放掉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来声。

“我”的问话五个字,两句话,用了两个语气强烈的标点,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生动地再现了“我”当时反应的强烈,“我”急于争辩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读成“爸爸,为什么?”疑问的语气加重了,但“我”内心那种急迫与强烈不情愿的感觉就淡了许多。

二、听好标点符号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听”是沟通的基础,“听好”才能有效地交流。我们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就是把隐性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显性的外部文字的过程,这当中也包含着“听”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把标点符号这一无声的书面语言“听”出来进而“听好”呢?

1.提供出色的听力材料 这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听过广播剧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明明是一个人的声音,我们却听出了好几个人的真实存在。这正是正确巧妙地读好了标点,从而让人听懂了标点的缘故。

只有教师读好课文、“读”好标点,才能为学生“听”标点提供良好的材料。长此以往,才能增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听觉敏锐性,才能真正“听出、听好”标点。

2.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集中指向特定对象时,人们会对该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听”标点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关注度。

例如安排句子的听写练习,可以是单独的句子,也可以是文字相同但语气语调不同的一组句子(如“小鸟飞了。”“小鸟飞了?”)。还可以进行听句子加标点、听录音选择恰当的句子等练习。先充分唤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注意,再进行练习,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性自然会提高。

三、写好标点符号

语文教学是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而标点符号的学习与使用也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所以,“写”也是标点符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1.指导规范书写 标点符号虽小,但外形各具特色:有小圈圈似的句号,有小耳朵似的问号,有六个点的省略号,有酷似双6双9的双引号……每一种标点都需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清它们的“尊容”,再下笔。还应教会学生各种标点的正确书写位置。

像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都应书写在文字的右下角;问号、感叹号、冒号等都应写在文字的右方;破折号、省略号则在格子的中间位置。一般而言,一个标点只占一格,而破折号、省略号是占两格的。

2.指出书写变通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行末、行首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即: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

因为学生写作文,一个字占一格,一个标点也占一格,为了遵守以上规则,避免有些标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末或行首,有时还需要变通一下。这就需要告诉学生:当逗号、句号等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分出现在行首,就将它退回到上行末的格子外;当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出现在行末,就挤在倒数第一、二格之间。

四、“品”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指导学生静心思考、品味,才能真正读出它的魅力与神韵。

1.进行对比,思考品味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典型文段的标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体会标点的意蕴。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鹰学飞》一文时,巧妙地把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以及更高的天空时的三处语言列了出来:“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句的标点并启发思考:为什么前两次的语言使用的是感叹号而第三次的话语用句号?从而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小鹰刚会飞时的那种高兴、满足与得意以及明白学无止境后的那份谦虚。

2.展开想象,还原画面 当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后,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进行细细咀嚼、想象,让标点背后的情境生动起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一处描写了八岁的巴迪兴奋而又焦急地等待着爸爸回家。

文中是这样描写等待场面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句号,组成了三个独词句。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三个句号“走”进去,感受一个句号就是一段漫长的等待,一个句号就是一幅巴迪望眼欲穿的场景。进而通过这三个句号把这三个时间点还原成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等待画面,从而达到理解语言和把握意境的融合。

五、用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要百分之百地正确使用却不大容易。它的运用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指导,而最好的语言环境莫过于学生自己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习作了。因此,除了进行各种的专项练习外,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习作”这个平台,多层次地引导学生用好标点。

1.规范使用,达到文从字顺 首先要强化学生文必加点的意识。习作中,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标点符号知识,一边写一边点,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逗是逗,句是句,一定要写清楚、明白,用错了没关系,但不能不用,或是一“逗”到底。

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的使用作为一个项目,结合作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认真修改。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普遍的标点符号的错误进行点评,指导修改。这样实践久了,学生自然就会顺利通过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关,做到顺手拈来,应用自如。

2.选择使用,提高表达效果 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的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如学生习作中很简单的一句话:“傍晚,雨停了。”

这里的句末用句号没有错,用感叹号、省略号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就要取决于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效果了。如果是想表达这令人讨厌的凄风苦雨终于停了的那种解脱感,就该用上感叹号。如果是想表达对一场无字歌谣般春雨的留恋与不舍,用上省略号更为贴切。

如果只是简单交代一下天气情况,那么句号未尝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对小学生而言,每一个标点都要去斟酌,是不太现实的。

篇3: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一、顿号的使用

顿号一般是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并列的, 顿号使用最易出错的是与数词连用时。当句子中的数词表示概数时数词之间不用顿号, 表示确数时则需要用顿号相隔。

例如, 当年, 他大概十二三岁大。句中的“十二三岁”是个概数, 二与三之间就不加顿号。

今天是四、五年级的同学参加大扫除。句中的“四、五年级”是确数, 所以四、五中间要用顿号相隔, 在这个句子中顿号表示并列, 相当于“和”。

二、问号的使用

问号的使用中有两种用法容易出错, 一种是句子中有疑问词, 但是句子本身没有疑问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句末不应用问号。

例如, 《红楼梦》第三回中贾母回答黛玉说:“读的是什么书, 不过是认得两个字, 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在这里“读的是什么书”并不是贾母在提问, 只是个陈述语气的句子, 所以句末不用问号。

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题:选出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殊不知, 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

B.据《沙县志》记载, 清朝宣统年间, 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 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 小孩担任什么角色, 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大人更不含糊, 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

此题中C选项句子并没有疑问的意思, 所以句末不应用问号, 因此正确选项应为C选项。

问号另一种易错用法是, 几个选择性的问句连用时, 中间的问句用逗号相隔, 最后一个问句末尾才用问号。

例如, 明天早上你是吃面条呢, 吃包子呢, 还是吃馒头?这是一个选择性问句, 只用在最后一个句子末尾用问号。

三、书名号的使用

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但是报刊、杂志、电视台的“某某某栏目”, 以“某某某”为话题, 开展“某某某”活动等是不能用书名号的。

例如, 2011年天津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 用料讲究, 所塑作品不仅形似, 而且以形传神, 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红色歌曲, 唱响津城》活动, 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 对革命英雄的崇敬, 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 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此题C选项《红色歌曲, 唱响津城》活动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

又如, 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 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 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 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 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 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 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此题的B选项中“主题为《齐鲁青未了》”, 主题不能用书名号, 应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篇4: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一、顿号的使用

顿号一般是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并列的,顿号使用最易出错的是与数词连用时。当句子中的数词表示概数时数词之间不用顿号,表示确数时则需要用顿号相隔。

例如,当年,他大概十二三岁大。句中的“十二三岁”是个概数,二与三之间就不加顿号。

今天是四、五年级的同学参加大扫除。句中的“四、五年级”是确数,所以四、五中间要用顿号相隔,在这个句子中顿号表示并列,相当于“和”。

二、问号的使用

问号的使用中有两种用法容易出错,一种是句子中有疑问词,但是句子本身没有疑问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句末不应用问号。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中贾母回答黛玉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在这里“读的是什么书”并不是贾母在提问,只是个陈述语气的句子,所以句末不用问号。

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题:选出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殊不知,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

B.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

此题中C选项句子并没有疑问的意思,所以句末不应用问号,因此正确选项应为C选项。

问号另一种易错用法是,几个选择性的问句连用时,中间的问句用逗号相隔,最后一个问句末尾才用问号。

例如,明天早上你是吃面条呢,吃包子呢,还是吃馒头?这是一个选择性问句,只用在最后一个句子末尾用问号。

三、书名号的使用

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但是报刊、杂志、电视台的“某某某栏目”,以“某某某”为话题,开展“某某某”活动等是不能用书名号的。

例如,2011年天津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用料讲究,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传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此题C选项《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

又如,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此题的B选项中“主题为《齐鲁青未了》”,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应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在各地的中考题中,这三种标点的考查经常出现,对于这些易错的特殊用法,只需要将它牢记,最好每种用法能再记一个例句,考试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就不会再出错了。

篇5:浅谈小学语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李真春

江西省鄱阳县饶埠镇玉溪小学 333134

在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从拼音、简单的生字、词语入手,渐渐加入较难的字词,让学生练习说话、造句。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标点符号使用的重要性,造成现在有许多学生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错漏百出。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便会闹成很大的笑话,在书面表达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极其显著。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通过标点,可以把语言的语调、结构、停顿,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各种特殊情况清楚地表达出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的等常用的标点符号。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和冒号的用法,使学生常常觉得难以理解、接受和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呢?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标点符号的作用

(1)使读者容易看懂,不至于发生误解

写文章时,一句话过长,就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就形成了一定的停顿。有了停顿,读者才能明白所写的意思。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这句话不用标点就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是中国队得了冠军,还是美国队得了冠军呢?读者看不明白。只是因为停顿的地方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和“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由于逗号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2)便于表情达意

在书面语言里,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语气。如“他送了我礼物。”“他送了我礼物?”“他送了我礼物!”第一句是陈述句,告诉别人他送了我礼物这件事。第二句是疑问句,向别人问这件事。第三句是感叹句,表示收到了他的礼物自己十分高兴的心情。

(3)便于朗读

一篇新闻、一首诗、一个剧本、一部小说,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播音员就难以顺利地进行广播,演员难以在舞台上表演角色。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标点符号的重要,而不认为它是书面表达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我们不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入手。

1、从故事入手;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大。为此,我给学生找了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其一:《李久着急》

李久放学回家,家里没人,桌上有张纸条,上写: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在这张纸条上,没有标点。李久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出这里面究竟想说些什么,很着急。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认为原因是:没有在句子上加上标点,导致句子所包含的意思多样化,让看的人不能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这句话,包含着好几种可能: ①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丢了,着急的是爸爸妈妈。②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爸不见了,着急的是妈妈。③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妈不见了,着急的是弟弟。

其二:《巧加标点》

某君到朋友家玩,正赶上梅雨季节,雨连续下了几天,丝毫没有停的意思。某君走不了,朋友不想让他继续留下来,就随手书写一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放在客厅,这句话的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要某君离开他家。某君看到后就在这句话中加上标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反而在朋友家心安理得地住了下来。

如此的一节语文课,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更认识到了貌似平凡的标点,其实蕴藏着巨大力量,增加了学生认真学习标点的热情。

2、从朗读入手;在课文朗读中,标点符号常能给人一定的朗读语气和感情的指导。先给学生出示一段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短文,让学生自主朗读。结果,很少有同学能够把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读出来。然后,再把有标点的这一段短文给学生。学生在标点的指引下,能够比较准确地把其中的感情通过朗读来体现。此举,又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切身的认识。

二、标点符号的具体教学

1、以“文”为本。在小学学习中,课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大部分的知识,都以课本为基点,再进行深入和展开。因此,在学习标点符号时,课本是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的资源。

在中、高年级阶段课文中,几乎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具代表性的标点符号使用句子,“说”的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标点符号使用,得到了充分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如《小摄影师》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对学生而言,就是极好的教学范本。在《小摄影师》中,有如下对话:

“是的。”小男孩子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在《我不能失信》中,有如下对话: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了?”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对于冒号、引号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学生最初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什么会有引号,为什么引号、冒号、句号等在不同的情况下有这么多不同的用法呢?但随着文本的学习和深入,学生渐渐理解:冒号,表示下面要出现对话了,或者是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都是对冒号前的内容的展开;引号,则表明是把嘴里心里的话写在纸上要使用的符号。在文本中接触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原因有一个了解。

在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了让学生充分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的做法,我只点拨了一下而已,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实验证明这样放手做,比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2、练习。标点符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但练习的题目,可多以课本为主,课外的应选取较简单的题目。通过练习,学生得到了巩固和运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做,让学生学。

篇6:一年级语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案

书面语言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同时,也要有分析判断标点符号正误的能力,使16种标点符号真正成为表

情达意的辅助工具。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 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是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列表如下: 点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____ „„.《 》< > · - -

标点符号的用法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

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

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请把门关上。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夜晚。⑤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如 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就都用句号。有时独词句、无主句(如例④和例⑤)表示陈

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

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

都用问号。例如:

⑤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⑥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如:

⑦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⑧你来一下好不好?

(4)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例如:

⑨怎么啦,你?

(5)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二)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例如:

①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

缕还牵若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干于不能全忘

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

--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例如:

②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③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④你啊,真不争气。

(3)句子谓语是主语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例如: ⑤这样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4)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例如:⑥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6)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例如: ⑧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⑨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⑩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7)用在并列词组之间。例如: ⑾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骄傲使人落后。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或词组之间,例如: ①(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 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使用顿号应注意:

(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

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

中间就不必加顿号。例如:

⑤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4.冒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

后面的话:例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

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表示突出强调。例如:

②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3)表示讽刺和否定。例如:

③“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 们难得的佳肴。

(4)表示特定称号。例如:

⑤“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5)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 ⑥“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⑨写文章要做到“平字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5)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2.破折号(----)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

①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 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

②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

③“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 的对面说。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4)表示语音延长。例如:

⑤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 ⑥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6)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⑦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 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7)用在副标题前。例如: ⑧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例如:

⑨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

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

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括号(()[ ])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例如: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 发现,是对古代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

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括号里的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

点(问句、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①);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

释语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②)。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

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4.省略号(„„)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例如:

①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②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

运„„空运!”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

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例如:

④(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

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例如:

⑤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如:

⑥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例如:

⑦“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例如:

⑧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

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⑨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二人,已于二月七日

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1)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后后面不必再用“等”“等

-等”。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

上书名号。例如:⑤《荀子·劝学》

7.间隔号(·)

又叫音界号或分读号,主要用在略写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某些

民族的人名内各部分间,以及其它需要隔开的词语的正中间。例如:

①“一二·九”

②《沁园春·雪》

③《七律·长征》

④《列子·汤问》

⑤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⑥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8.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事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

①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②韩愈(786-824)

③“济南-青岛”豪华列车。

④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连接号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一个浪线(~),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表示数目的起止。例如:

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2~3次。

9.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等等。例如:

①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标点符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 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

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

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

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正确使用。

例一: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哭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此题的答案为B项。A项是,引号引的是一个倒装句,作为句终点号,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句

子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虽然出现了“扎实不扎实”这样的疑问格式,但它是以陈述对象的身分在全

句中充当主语,所以不能用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中,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问句,中间停顿处不能用问 号,应改为逗号。

例二: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手,他激动地高喊:“这就是苍天在上!”

C.如果按部就班地参加培训,严守操作程序――增强敬业精神――掌

-握这项新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D.昨天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很多,据本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20几名临

-近退休人员。

此题的答案为B项。A项中,“量体裁衣”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作为一句话的结尾。C项中,两个 破折号都属误用,原本为陈述事情,不具备解释、递进、转换、廷长的意思,所以,应改为逗号。D项中,冒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的内容不属提示性话语。

四、同步自测题: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

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

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A.兰亭素有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之称,已成了历代书法家“朝圣”

之地。

B.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

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C.船又大;他从小听话,一向不乱跑;我们又是识水性的。

D.流觞亭后有一巨大御碑,色泽淡青,质地坚硬,碑高6.8米,宽2.6

米,厚0.4米,重达36000余斤。答案:

篇7: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育

1、句号(。):

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请你稍等一下。

2、问号(?):

问句末尾的停顿。

3、感叹号(!):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4、逗号(,):

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5、分号(;):

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顿号(、):

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如:她说:“我明白了。”

8、引号(双引号“ ” 单引号‘ ’)

引号的三种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她说:“我明白了。”或:楼的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b) 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 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9、省略号(……):

省略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 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 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10、书句号():

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如:昨天,我读了《林海》这一课,还看了《惠州日报》和《西游记》。

11、破折号(——):

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解释说明。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c) 表示声音延长。如:“嘟——”火车进站了。

篇8: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一、标点,点出趣味

让学生对标点符号有感觉,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标点符号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妙用,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教学《清明》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培养学生对标点的感情。

师:这是一首诗,但是老师把其中的标点改一下,就能变成一首词,同学们觉得可行吗?(接着我将黑板上的诗歌加上了这样的标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版本的《清明》有何不同?

生读后交流发现:诗和词的停顿不同,意蕴也就不同,但是同样韵味十足。

对于学生对标点感情的培养并没有止步于此,我又让学生将《清明》一诗,不加一字,不减一字,只是改变了标点符号,变成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多久,电影版的《清明》新鲜出炉,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又让两位学生根据这个小剧本上台演一演,在学生的精彩演绎中学生对小小的标点符号充满好奇,这小小的标点确实不可小觑。通过老师有意而为之,让学生感受到标点的魅力无穷,为学生关注标点,准确使用标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标点,点出意义

标点是有“意”的,它所表达的“意”,相对于语言文字往往是抽象模糊的,但静静思考、咀嚼,用心会意,便能真正读出它的魅力和神韵。

《爱如茉莉》一文中,作者曾经对妈妈所说的“爱如茉莉”不以为然,但在看到病房中父母执手而眠的场景,听到父母甘心为对方付出的朴素表白后,怦然心动,发出由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假如请你给这两句话加上你的标点,你想用什么?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觉得这样能表达我的激动。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用两个感叹号表达对这种真爱的赞扬。

师:假如说他(指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的激情有十分,那么你的激情有百分。标点是有感情的。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一句是对爱的思考,第二句是肯定的回答。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作者一开始对妈妈说的那句“真爱就像茉莉”不以为然,现在,她终于认识到流淌在生活细节中朴素的爱才是真爱,她对爱的思考是无止境的,用省略号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我也用省略号。真爱像茉莉一样散发着幽香,它袅袅地钻进我们的心田。

师:标点是有个性的,它表达着对爱的理解,作者用的是什么标点?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那么激情洋溢的感叹号,不用;那么耐人寻味的省略号,也不用。偏用这么平常的逗号、句号,为什么?

生:真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用朴实无华的逗号和句号就足够了。

生:真爱和茉莉一样是默默的,不张扬的。

师:平平淡淡才是真,爱到深处却平常啊!

生: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感情齐读)

由“加上你自己的标点”,到比较、品味文中所用标点的意蕴,学生通过小小标点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不仅捕捉到那种言语之外的“可解不可解”之意,还升华了对爱的认识。

三、标点,点出实践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要训练的,单单靠老师上课讲一下,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听完就忘。在平时的写作、练笔训练中必须要强化。

《花瓣飘香》中有一段人物的对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我跟小女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当母亲看见这一盆月季,会怎样对我说?请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人物之间的语言,完成一篇练笔。同时,要注意用上正确的冒号、双引号,在写人物对话时可以分段。经过指导,大部分学生的练笔写得很成功———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当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小女孩一脸惊奇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这盆花送给我?”

“我被你那懂事、敬重父母的孝心给打动了。我把它送给你,表示我的谢意,也希望你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我轻轻地说。

小女孩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感动地说:“嗯,谢谢。我也希望我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爸爸快点回来。这样,我们一家就团聚了。”

“希望你妈妈闻到月季花香会高兴。”我微笑着说。

接着,我缓步向家走去,小女孩看着我离去的身影,流下了眼泪……

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不但能够使用丰富准确的提示语,而且能够训练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对于冒号、双引号的使用有一个训练的过程,那么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就能够提醒自己。

标点符号的掌握与运用是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标点符号,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品味、咀嚼、想象,使其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使用标点能力的同时,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篇9:浅谈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标点,由于所处的情境不同,所蕴涵的形象、情感、意蕴也不同。细细品味,才能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从表达的角度来看,标点符号是言语主体借以传情达意的特殊表达方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斟酌标点更是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寻求最佳表达方式的过程。所以,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尤其是要重视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的教学与研究。

雖然《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标点符号的教学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纵观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少有教师会关注这一课程内容中的“丑小鸭”——标点符号。不可否认,也有部分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课程内容的价值,他们或者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进行技术训练;或者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来凸显标点的重要性;再或者搞一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寓教于乐。但是,标点符号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如何使之“常态化”,真正重视标点符号的课程意义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层面展开教学:

一、读好标点符号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无论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还是入情入境地朗诵,“读”好标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1.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 标点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表示停顿。口头表达中或长或短的停顿,在书面语言中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一个个标点符号把一段段文字隔成了长长短短的不同句子,于是,文字就有了呼吸,有了节奏。因此,读好标点符号首先要读好标点所表示的停顿。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都是一些长句子的朗读,其实,短句的标点停顿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连六个逗号串起了长短不一的七个小分句。前几个整齐的短句读起来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宛如电影中一个个跳跃的画面。而后两个长句子拉长的语音,宛如慢慢推开的广角镜头,展现了云雾无处不在、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因为前几个分句比较短,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逗号,读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文字原有的节奏感,灵动的感觉荡然无存,更谈不上与下文形成节奏上的对比了。

2.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 有时,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当“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放掉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来声。

“我”的问话五个字,两句话,用了两个语气强烈的标点,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生动地再现了“我”当时反应的强烈,“我”急于争辩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读成“爸爸,为什么?”疑问的语气加重了,但“我”内心那种急迫与强烈不情愿的感觉就淡了许多。

二、听好标点符号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听”是沟通的基础,“听好”才能有效地交流。我们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就是把隐性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显性的外部文字的过程,这当中也包含着“听”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把标点符号这一无声的书面语言“听”出来进而“听好”呢?

1.提供优秀的听力材料 这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听过广播剧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明明是一个人的声音,我们却听出了好几个人的真实存在。这正是正确巧妙地读好了标点,从而让人听懂了标点的缘故。只有教师读好课文、“读”好标点,才能为学生“听”标点提供良好的材料。长此以往,才能增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听觉敏锐性,才能真正“听出、听好”标点。

2.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集中指向特定对象时,人们会对该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听”标点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关注度。例如安排句子的听写练习,可以是单独的句子,也可以是文字相同但语气语调不同的一组句子(如“小鸟飞了。”“小鸟飞了?”)。还可以进行听句子加标点、听录音选择恰当的句子等练习。先充分唤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注意,再进行练习,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性自然会提高。

三、写好标点符号

语文教学是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而标点符号的学习与使用也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所以,“写”也是标点符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1.指导规范书写 标点符号虽小,但外形各具特色:有小圈圈似的句号,有小耳朵似的问号,有六个点的省略号,有酷似双6双9的双引号……每一种标点都需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清它们的“尊容”,再下笔。还应教会学生各种标点的正确书写位置。像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都应书写在文字的右下角;问号、感叹号、冒号等都应写在文字的右方;破折号、省略号则在格子的中间位置。一般而言,一个标点只占一格,而破折号、省略号是占两格的。

2.指出书写变通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行末、行首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即: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因为学生写作文,一个字占一格,一个标点也占一格,为了遵守以上规则,避免有些标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末或行首,有时还需要变通一下。这就需要告诉学生:当逗号、句号等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分出现在行首,就将它退回到上行末的格子外;当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出现在行末,就挤在倒数第一、二格之间。

四、用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要百分之百地正确使用却不大容易。它的运用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指导,而最好的语言环境莫过于学生自己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习作了。因此,除了进行各种的专项练习外,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习作”这个平台,多层次地引导学生用好标点。

1.规范使用,达到文从字顺 首先要强化学生文必加点的意识。习作中,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标点符号知识,一边写一边点,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逗是逗,句是句,一定要写清楚、明白,用错了没关系,但不能不用,或是一“逗”到底。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的使用作为一个项目,结合作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认真修改。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普遍的標点符号的错误进行点评,指导修改。这样实践久了,学生自然就会顺利通过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关,做到顺手拈来,应用自如。

2.选择使用,提高表达效果 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的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如学生习作中很简单的一句话:“傍晚,雨停了。”这里的句末用句号没有错,用感叹号、省略号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就要取决于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效果了。如果是想表达这令人讨厌的凄风苦雨终于停了的那种解脱感,就该用上感叹号。如果是想表达对一场无字歌谣般春雨的留恋与不舍,用上省略号更为贴切。如果只是简单交代一下天气情况,那么句号未尝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对小学生而言,每一个标点都要去斟酌,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学生在表达层面多思考些问题,还是相当有益的。只有在积极思考和自主判断中,才能提高规范和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既有一定的层次性,又是相互渗透的。比如读与听、品与用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而有所侧重,低年级的孩子应侧重于读好标点和听好标点的训练,随之年级的增长,则应慢慢向写好标点、品好标点、用好标点的目标过渡。另一方面,每个层面的两个子目标是有着较强的层级性的,如果说前一个子目标是对所有学生提出的基本的达标要求的话,那么,后一个子目标则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达优要求了。

篇10: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02

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 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用法简表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请您稍等一下。(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三)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四)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五)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六)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八)引号“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十)破折号──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十一)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十三)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十四)书名号《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一)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二)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三)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四)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五)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六)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八)引号“”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示例: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十)破折号──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十一)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十三)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十四)书名号《》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示例:

①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②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④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⑤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十五)分号/

(一)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以用逗号和分号)。

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例:动词短语中除了作为主体的述语动词之外,还包括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和/或补语。

(四)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例1:T13/14特别快车。

例2: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国组合杜婧/于洋两局完胜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

(五)分隔层级或类别。

上一篇:最让人心碎的微信个性签名下一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四上语文S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