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2024-05-14

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够理解。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遗传的变异的选用的例子是色盲遗传。色盲遗传为伴性遗传,教材中未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为以人的上眼睑单双眼皮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

关于变异种类牛的挂图,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课件,视频资源。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 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下一章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小资料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1)选择育种法:以自然变异为基础,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经过长期积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2)杂交育种法: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种后,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这种方法是广泛应用而且有效的育种方法。(3)诱灭育种法:是指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来诱导生物发生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的目标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4)单倍体育种法:常用于植物育种。一般指利用组织和细胞离体培养技术将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胚珠进行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行育种的方法。这种育种的方法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的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5)多倍体育种法: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多倍体植物。利用这种育种方法可以使种间不同物种杂交成功而获得多倍体新物种。

(6)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指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对基因进行操纵,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甲种生物的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入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让引入的基因在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并正确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的生物品种。

篇2: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

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下一章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

小资料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1)选择育种法:以自然变异为基础,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经过长期积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2)杂交育种法: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种后,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这种方法是广泛应用而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3)诱灭育种法:是指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来诱导生物发生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的目标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4)单倍体育种法:常用于植物育种。一般指利用组织和细胞离体培养技术将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胚珠进行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行育种的方法。这种育种的方法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的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5)多倍体育种法: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多倍体植物。利用这种育种方法可以使种间不同物种杂交成功而获得多倍体新物种。

篇3: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班别姓名序号小组

学习目标:

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保护生物资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通过调查校园、社区或身边生物种类的活动,从活动中总结出调查的方法步骤,同时还要知道观察法 和调查法的相同点,都是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状态。

自学导航:.阅读课本第9页的“想一想议一议 ”,并完成思考题。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还要用。调查迁移,生物分类

你能对熟悉的生物进行分类吗?结合课本第11页,给生物进行分类:

⑴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将生物归为、、三大类。⑵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和等。

⑶按照用途,可分为、、、等。

合作探究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交流展示

当堂检测

3.你想调查某市中学生的视力状况,最好采取的调查方法是(C)

A、一个一个地调查B、逐班调查C、选点抽样调查D、大体估算

4.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D.以上都对

5.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

6.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7.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8.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学后反思:

篇4: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

(二)【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2、描述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学习任务二:强化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

(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卡通图“免疫的功能示意图”)预防感染,使人体能够抵抗病原体等的侵袭,防止疾病的产生,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自身稳定,使人体能够及时清除体内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免疫监视,使人体能够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上述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有利的;而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例如,防御功能过高时,会对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和食物(如鱼、虾等)等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则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为什么?类似的器官移植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 学习任务三:计划免疫

还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师根据课本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学习任务四:为加深学生对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教学结束时结合第一节传染病中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过程如下:

(1)1名女生作为“机体”,8~10名男生作为“白细胞”共同充当“免疫系统”,2名女生充当“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1名男生充当“HIV病毒”。“机体”站在场地中央,“免疫系统”背朝“机体”,手拉手将“机体”围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2)“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尽力伸手去触摸“机体”,触摸到了表示“机体”可能要生病。由于有“免疫系统”的保护,“机体”会很快摆脱两种病原体的侵扰。

(3)“HIV病毒”出场。HIV攻击的是免疫系统,HIV碰到“白细胞”,“白细胞”就要“死亡”,即被“HIV”碰到的男生要退出游戏。同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也乘机袭击“机体”。

(4)经过几个回合,多个“白细胞”被“HIV病毒”攻击致死,“免疫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不能再保护“机体”,“机体”就很容易受到“感冒病毒”“腹泻病原体”的侵袭。患有艾滋病的机体就会因感冒或腹【重点难点】

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鼓励学生从身边环境中发现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为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奠定基础。

【学法指导】 结合学习目标和课本插图,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知识链接】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功能)(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编号: SW-05-01-003 班级: 学生姓名: 页码:

泻而死亡。主备: 校审: 签审: 使用时间:

学习任务五:展示平台

1:某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麻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假设通过计划免疫工作,已经使某一种传染病在我国终止了传播,是否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在我国已经被消灭?如果可以确定,你认为可以在计划免疫项目中取消相应的疫苗吗?为什么? 3: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扩大计划免疫项目的办法来预防吗?为什么?

A飞沫、空气,流感患者,大多数人 B流感患者,飞沫、空气,大多数人 C大多数人,飞沫、空气,流感患者 D飞沫、空气,大多数人,流感患者

8、在医学上,器官移植困难是因为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那么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A 病原体 B受损伤的组织 C抗原 D抗体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B艾滋病可通过握手、近距离交谈而感染 C艾滋病可使人的免疫功能缺损 D艾滋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10、人的胃液能杀死所吃食物中90%的病原体,这种免疫机能属于()A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四道防线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巴斯德将一只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将死兔的脑和脊椎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不治而死,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结果平安无事。

材料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它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同属于乙类传染病,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

材料三:今年元月27日下午,湖南浏阳某乡3岁女孩被恶狗眼中咬伤,于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病疫苗,但伤于2月23日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外,还在24小时内注射抗病毒 血清一剂,才能得到有效防治。

1、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的结构是由 组成

2、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的角度分析,他为男孩接种的弱化病毒属于,男孩获得免疫的方式属于 免疫。

3、材料三中咬伤小女孩的“恶狗”在传染病流行环节中属于 ;专家建议注射的抗病毒血清与巴斯德接种的弱化病毒不同的是。

4、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近年来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治狂犬病(提出至少三条具体措施)【学习反思】 【归纳小结】 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内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小组内进行交流。)

1、小组内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2、讨论,列举还想知道哪些有关此方面的知识?

3、讨论总结学习这些知识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当堂测评】

一、选择题

1、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A病毒 B抗原 C病原体 D细菌

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一次天花的人不会再患第二次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

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4、在正常情况下,人能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A免疫监视功能 B自身稳定功能 C特异性免疫功能 D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5、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药物属于()A非处方药B处方药 C中药D 西药

6、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成喷射状,则损伤的血管以及止血的部位分别是()A静脉,远心端 B静脉,近心端 C动脉,远心端 D 动脉,近心端

7、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依次是()

篇5: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化学组 王波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5、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下一节课研究氯气提供范例。

二、教材分析

金属钠是典型的金属单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非常适合于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的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三、教材充实与整合

1、学生常常把“观察”等同于“用眼睛看”,故本节课补充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在初中,学生对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初步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四、教具

金属钠、水、硝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铁氰化钾溶液、酒精、酚酞试液、镊子、石棉网、培养皿、小刀、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等

五、教学程序

1、课的引入(时间约1分钟)

分别出示蓝、黄和无色的三瓶液体(无标签),请同学们辨识它们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们可能会一致认为:蓝色的液体是硫酸铜、黄色的液体是氯化铁和无色的液体是水。如果是这样,教师先不给出结论,可以将学生认可的答案在黑板上写下,留待后用。)

2、钠的性质的探究(时间约35分钟)

(1)分组开展活动获取钠的物理性质,4—5人为一个小组,老师交待清楚小组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2)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闻气味,结果闻到了煤油的气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生成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完全有可能引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一问题。在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励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精神。)(3)交流与探讨

这个环节,可能生成较多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并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学会倾听是保证交流的前提,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师强调大家要注意“倾听”,对于学生在推测中的多种答案,有些在课堂上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后去“探究”„„。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猜想,钠是否活泼?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开讨论。)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与水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可以由多个学生表述,互为补充,然后,按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要进行检查、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至此,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的理由也自然地得出。)(5)获得结论

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可以与初中学过的金属铁做一比较)

3、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时间约4分钟)

篇6:第一章第二节《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西游记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普遍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1、引入:谈论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西游记》,引入。

2、教师出示故事: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险峻的大山。一面赶路,一面观景,不觉天色已晚。

故事发展到这里,小说中写道:

„„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观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这首诗从十、九、八、七,说到六、五、四、三、两、一,星月点缀夜色,收工了,下班了,关门了,路上没人了,取经赶路的也该找个地方休息了。

为了取经,跋山涉水已经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险象环生,害得猪八戒想回家,唐僧心里直打鼓。幸好有孙悟空不断给一行人鼓劲,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静风光,放松放松。小说里这首写景诗,也正是在紧张情节中夹进一点轻松花絮,稍稍缓一口气。诗中嵌进全部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加了趣味。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著的,问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们现在数学里的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把诗中的各个数写出来,顺次排成一串,成为 9 8 7 6 5 4 3 2 1 现在做一个数学小游戏:用上面写出的十个数,不打乱顺序,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组成十个算式,使计算结果分别等于10、9、8、7、6、5、4、3、2、1。

要组成其中任意一个算式,是很容易的。要组成全套十个,就要动动脑筋。如果再使组成十个算式的手法有变化,就更有趣了。

3、学生动脑思考,并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果。

5、教师帮助学生或者提供给学生一组答案:

可以组成很多满足条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组。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10+9+8-7)×6÷5÷4+3-2+1=8;(109-87)÷(6+5)+4+3-2×1=7;(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篇7:课题:第一章第二节福禄贝尔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国外近现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2.了解我国近现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3.【教学重点】

1.国内外各教育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各教育家关于幼儿教育家的总结 【时间安排】 1 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内容】唱两首歌曲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学生课堂介绍教育家生平〖推进新课〗

(一)蒙台梭利的简介

意大利教育家,(1870-----1952),幼教之母。1870 年8 月31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父亲亚历山德鲁·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

(二)生平与教育活动

1.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 1886 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1886 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1898年,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蒙特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1901年,蒙特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论教育理论

一、儿童具有天赋生长的潜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和手工材料是他借以唤起儿童自我活动表现的两种重要媒介。

儿童不是一块泥土,也不是一个无知无能者,只能依靠成人的摆布。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例如:儿童对声音、节奏和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当环境中充满各种声音时,婴儿能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从中区分出人的嗓音。渐渐地,不需要任何意识努力或成人直接的传授下,儿童就能记住本国语的声音、节奏以及词语、语义和句法。

二、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因为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正是这种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环境中的各种经验,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三、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有规律、有秩序的环境

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和教具 可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然表现

五、幼儿教育的内容 1.感官教育 2.读写算的练习3.实际生活练习

归纳总结: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儿童思想的异同

篇8:高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1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2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夜半球

3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是0度

从立体几何学来说——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方时

1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画经度示意图:东经度、西经度、东西经度0度经线和180度附近)

2区时划分的国际标准:0时区、东西十二区、东八区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度)

4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找到直射点的位置是关键)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个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全球各地区只有一个,就是在当地的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篇9: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与严峻的市场环境相呼应的是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认清主要竞争因素的影响力,对于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20世纪的市场竞争特点相比,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

1.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国外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例如,AT&T公司新电话的开发时间从过去2年缩短为1年;惠普公司新打印机的开发时间从过去的4.5年缩短为22个月,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如图1-1所示。与此相应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革新换代速度加快。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存留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的活动余地也越来越小,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例如当今的计算机,几乎是一上市就已经过时了,就连消费者都有些应接不暇。虽然在企业中流行着“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的说法,然而这毕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一般的中小企业在此等环境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许多企业曾有过一阵红火,但由于后续产品开发跟不上,造成产品落伍之时,也就是企业倒闭之日。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突出,厂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其要求,便不断推出新的品种,从而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产品开发竞争,结果是产品的品种数成倍增长。以日用百货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5年到1991年,品种数已从2 000种左右增加到20 000种左右,如图1-2所示。尽管产品数已非常丰富,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仍然感到难以称心如意。为了吸引用户,许多厂家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但是,按照传统的思路,每一种产品都生产一批以备用户选择的话,那么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要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图1-2所示,超级市场的平均库存,在1985年前后约为13 000 SKU(Stock Keep Unit), 而到1991年时约为20 000 SKU,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3.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越来越快。其结果是每个企业都感到用户对时间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变化的直接反映就是竞争主要因素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时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要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厂家要按期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我们说企业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指产品品种,更重要的是指产品上市时间,即尽可能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例如,在9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平均2年可向市场推出一个新车型,而同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推出相同档次的车型却要5~7年。可以想象,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该有多么被动。对于现在的厂家来说,市场机会几乎是稍纵即逝,留给企业思考和决策的时间极为有限。如果一个企业对用户要求的反应稍微慢一点,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因此,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要求,已成为当今所有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用户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已不满足于从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他们希望得到按照自己要求定制的产品或服务。这些变化导致产品生产方式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企业开发出一种产品,然后组织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用一种标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种模式已不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现在的企业必须具有根据每一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所谓的“一对一(One-to-One)”的定制化服务

(Customized Service)。企业为了能在新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发展,纷纷转变生产管理模式,采取措施从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转向定制化大量生产。例如,以生产巴碧娃娃著称的玛泰尔公司,从1998年10月份起,可以让女孩子登录到barbie.com设计她们自己的巴碧朋友。她们可以选择娃娃的皮肤弹性、眼睛颜色、头发的式样和颜色、附件和名字。当娃娃邮寄到孩子手上时,女孩子会在上面找到她们娃娃的名字。这是玛泰尔公司第一次大量制造“一个一样”的产品。再如,位于美国戴顿的一家化学公司,有1 700多种工业肥皂配方,用于汽车、工厂、铁路和矿石的清洗工作。公司分析客户要清洗的东西,或者访问客户所在地了解要清洗的东西,分析之后,公司研制一批清洁剂提供给客户使用。大多数客户都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对另一家公司描述他们清洁方面的要求,所以该化学公司的95%的客户都不会离去。不过,应该看到,虽然个性化定制生产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但是对企业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因素(顾客对产品、产量、质量、交货期的需求和供应方面)和企业经营目标(新产品、市场扩展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1)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上所述,现在的企业面临的环境,无论是企业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均存在许多事先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一般说是一种平稳的随机过程,而对多品种、小批量需求,则是非平稳过程和单件类型等的突发事件。

(2)大维数的离散事件动态过程这一点主要是对加工-装配式产品生产而言的。与化工、石油、电力等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不同,加工-装配式的制造企业是一种离散过程,尽管也有流水线,但是它的零件是在不同设备上一个个生产出来的,它的最终产品是由各种零件装配而成的。这种过程在生产组织上遇到了计算上的复杂性困难,要想得到优化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3)过程中具有大量的非线性与非结构化的问题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除了可以用现有理论和数学方法描述的结构化问题成分外,还有目前尚不能或只能部分地描述非结构化的成分。对于结构化部分,也有不少过程呈现非线性关系。这说明人们对生产管理中的许多规律还没有掌握,只能靠管理人员的经验甚至是直觉来把握。

篇10: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重点难点

1、认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记住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三、使用教具 电脑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信息,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处理信息的最好的机器-计算机,也就是我们大家通称的电脑。

2.内容组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名称:埃尼阿克(ENIAC)诞生时间:1946年

诞生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重量:3万千克 占地167多平方米。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主板等。

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就像计算机的大脑,它要完成计算机的各种运算,还要指挥计算机的各种耳背协调工作。通常它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基本性能。目前流行的计算机cpu的主要型号是奔腾系列。

内存储器:用于存储当前工作所需的数据或程序,相当于内部的存储中心。存储容量是内存的重要的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写B),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GB),吉字节(G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3)其它设备:包括主板和接口卡、给各部件提供动力的电源等。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典型的输入设备。还有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外存储器: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计算机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并提供服务的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服务型程序均属于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编制的各种应用程序。应用软件主要有:办公自动化软件,自动控制软件、辅助教学软件、辅助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娱乐软件等。

计算机工作原理 1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冯•诺依曼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1946年就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到现在为止,尽管计算机制造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就体系结构而言,仍然是按照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制造的。他的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将编好的程序和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启动程序运行,计算机自动逐条执行指令来完成任务。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五、课堂小结

计算机是最重要的发明。

计算机知识是浩瀚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六、五布置作业

篇11: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2.2.1 同角三函数的基本关系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1.2.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后,继续深入学习的内容,是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的最基本的工具,是整个三角函数的基础,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生学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教学的重点:(1)公式sinα+cosα=1,22sin=tan的推导及其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单位圆cos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计划2节正课,1节练习课,共计3个课时。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会运用公式求值、化简、证明。

2.目标解析

1.目标一是指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体会引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目标二是指通过实例讲解运用公式求值、化简、证明。【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如下几个问题:

(1)怎么理解同角的概念?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同角理解有困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依据三角函数定义引入,其中关键是师生的互动要到位.【教学条件支持】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用到智能黑板,粉笔。【教学过程】

1、自学(大约8分钟)问题1:单位圆是什么? 问题2: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3:同角怎样去理解?

2、互学导学(大约32分钟)

问题1: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有哪些?

昆明世博中学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二节 同角三函数的基本关系 主备人:王卫 辅备人:数学组

设计意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认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体会引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更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师生活动:

小问题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吗?

小问题:2: 对于同角你是怎样理解的?此公式可解决哪些问题?

例题1:抢答判断对错

sin227+cos263

1sin4cos41 22sin2()cos2()1

变式1: sin22014cos22014问题2:如何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值、化简、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形成过程,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通过分析,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应用是关键。

师生活动:

小问题1:对于平方关系可作哪些变形? 小问题2:对于商数关系可作哪些变形? 例题2:(1)已知sinα=-3,并且它是第三象限的角,求cosα,tanα的值.53(2)已知cosα=-,并且它是第二象限的角,求sinα,tanα的值.5(3)已知tana=2,求sina,cosa 的值。(4)化简:costan

变式2:(1)已知sinα=-3,求cosα,tanα的值.5

已知(2)tan2求sincossincos 昆明世博中学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二节 同角三函数的基本关系 主备人:王卫 辅备人:数学组

2cos21(3)化简:12sin2

【课堂目标检测】

教材20页练习1、2、4.【课堂小结】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求值、化简、证明; 【配餐作业】

篇12: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走进新单元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引出主题。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借助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右手握,左手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托;略偏左,安史。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目镜。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兴奋,跃跃欲试。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

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用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四种观察标本:

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对光 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③动植物玻片标本;(1)低倍物镜观察到物像的。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对准通光孔。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2)左眼看,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右眼睁。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3)转动反光 同学上前演示。镜,看到明亮的给予鼓励性评价。视野。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观察: 提出疑问,明确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1)标本放在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载物台上,压加以解释。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住,正对通光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孔。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2)镜筒先下数越多。看着物镜。

降,直到接近标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本。察。(3)左眼注视认真观看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目镜,使镜筒缓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同解决问题。使 缓上升,直到看学生明确: 清物像。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小组竞赛 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像。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上一篇: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_初级会计职称-模拟考试题库考题第十五卷下一篇: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