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2024-05-24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通用9篇)

篇1: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清华大学 《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μ》

清华大学 《“识别-扰动”淀粉样蛋白聚集的杂合小肽合成与作用初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倾转动力系统的可自由起降验证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民币指数期货期权定价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基于1260个乡村实证调查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型倾转旋翼飞行器》

苏州大学《丝织物原位纳米生态染色与功能整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负电子对撞机上ttZ产生过程的单圈QCD和电弱修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种新型的钯催化乙二酸酯酸钾脱羧偶联反应》

南开大学《稀土光磁功能配合物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海啸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8个省区市的调查分析》复旦大学《基于荧光蛋白标签的“夹心法”重组蛋白生产分离纯化系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隔热复合材料》

中国人民大学《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研究--以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河南工业大学《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研究--基于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的调查》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荔枝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基于16家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

扬州大学《水稻抗纹枯病主效QTL-qSB-9的位置、效应及作用方式》

长春工业大学《连续本体法PMMA树脂聚合工艺》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智能扣合式骨外固定监测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射洪县的调查》

中山大学《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

长沙理工大学《广域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系统》

山东师范大学《同源重组是甲型流感病毒进化的重要动力》

湖南商学院《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安置模式探索--基于长沙市失地农民安置经验的思考》

浙江万里学院《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

一等奖

清华大学《火力发电厂节能增效评价及管理优化系统》

清华大学《量子系统局域可分辨性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头面部动作检测的算法研究与控制软件--一款助残软件的实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类一维混沌映射的拓扑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FPGA位流解析及逆向工程》

华东师范大学《基于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断裂与重塑:“村改居”后城郊新市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基于上海郊区的调查》

浙江工商大学《面向纺织行业的协同商务智能与物流优化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日语句酷》

浙江工商大学《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研究--基于一个博弈模型的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影”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水墙》

苏州大学《“蝇眼”不再神秘--制作微透镜阵列的新方法》

苏州大学《跨越两性界线--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成因与引领研究》

南开大学《金融危机下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报告-基于天津市14所高校的调查》

南开大学《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视线跟踪人机交互技术及残疾人辅助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电工胶带用耐高温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其产业化》

复旦大学《决定经常账户合意水平的系统动态学观点--基于中国的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验》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纸质人像照片及票据加密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增强现实的广场庆典互动式创意设计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基于火箭发射的折叠式无人机》

北京理工大学《新型多用途反恐防暴机器人》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居民“上楼致贫”现象探析--基于重庆市四典型社区的实证》

江苏大学《创建可消化纤维素的转基因家蚕》

江苏大学《高效节水变量喷洒喷灌机组研究开发》

河南工业大学《我国马铃薯Y病毒高致病性新株系的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超表达MfCOR1提高转基因烟草抗寒性和生物量》

扬州大学《奶牛O157: H7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盲人自主学习系统》

南京工业大学《含盐有毒有机化工废水新型高效处理技术及装置》

长春工业大学《高强度冲焊桥壳钢板应用技术开发》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MIF在心肌慢性缺氧适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RF MEMS滤波器的集成化设计与制造》

北京大学《功能化有机一维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病源微生物稻瘟菌激发子几丁质酶与受体甘露糖凝集素互作研究》福建农林大学《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响应稗草胁迫的机理分析》

河北大学《广屁步甲的化学防御系统与防御行为》

河北大学《基于巴彦县“参与式预算”模式的实证研究》

南昌大学《嵌入式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轮椅》

南昌大学《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效用及管理对策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

重庆大学《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的建模与优化》

重庆大学《“壳-心”纳米纤维与多因子时空控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改进型高效率温差电空调》

华东理工大学《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一维无序系统中相对论性粒子的非局域化及其在冷原子中的实现》宁夏大学《小型智能化红枣分级分选机》

上海交通大学《多功能海上溢油事故处理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测度--以“武汉??中国光谷”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浙江大学《AFCI电弧故障断路器》

浙江大学《水射流抽气式清洗机器人》

华中师范大学《多孔纳米晶体ZnFe2O4的制备及其超顺磁性能》

石河子大学《新疆边境农牧团场扶贫效果调查报告》

东华大学《一种新型航空发动机包容环》

合肥工业大学《关节式柔性坐标测量机》

武汉理工大学《面向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行星传动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西北工业大学《相控阵雷达模拟器研制》

厦门大学《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新型小型化分形微带天线》

浙江工业大学《旧城新补丁——基于“补丁”概念的绍兴蕺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期货+订单”促生猪生产走出困境》

长安大学《孔内动探与标贯仪的研制》

天津大学《旅游工程项目选择与管理——泰安宝龙酒店项目实证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种新型烟气液相脱汞吸收剂的研发》

吉林大学《微纳米级原位压痕/刻划测试技术与系统》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染整技艺的初步系统研究与重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技术措施保护绩效的实证分析——兼议《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改中的技术措施保护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调查分析及产品创新设计--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为例》

四川大学《中国农村幼儿教育危机与对策的探究》

安徽工业大学《小型低品位热源型热泵机组》

电子科技大学《500MSPS手持式示波表》

广州大学《具有光、磁功能性质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河南科技大学《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南京理工大学《用于“动中通”的自主稳定跟踪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磁分离分析用高磁响应超顺磁微球--基于PICA方法》

重庆邮电大学《ISA100工业无线协议栈的研发及应用》

深圳大学《食品安全中食物过敏原的基础研究及相关试剂盒的研制》

南方医科大学《MRP14诱导THP-1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表达的信号机制研究》华中农业科技大学《数字候选基因法及其在挖掘猪新候选基因中的应用》

上海财经大学《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联动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

长江大学《后置三角摆架式长冲程抽油机》

西南科技大学《拉铆钉多参数实时在线视觉检测系统》

中南民族大学《“推拉理论”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双向转移”的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基于河南省许昌县的调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型采油化学助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评价》

杭州师范大学《白松根特异启动子PmPsPR10-800驱动TaNHX2基因提高水稻耐盐性研究》湖北大学《湖北省农村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模型构建与调查研究》

上海大学《塑料模具钢表面抛光性能光学评定系统及应用》

中原工学院《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调查与思考》

河南大学《社会分化与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空间——基于对开封市人力三轮车夫生存现状的调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研究——基于上海市松江区的实证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基于蜘蛛网仿生结构的多功能诱捕器及新型捕虫法》

武汉工程大学《新型节能全平衡多杆机构抽油机》

哈尔滨医科大学《上转化纳米颗粒发光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调研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基于社会贡献与社会成本视角》

篇2: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共95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一等奖

1、《维吾尔药大苞荆芥对哮喘大鼠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萌

马东华

金虹

高敏)

2、《离子液体中不同长径比氧化锌纳米棒的合成、形貌、形成机理及光学性能研究》(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徐申志)

二等奖

1、《胰岛素肠道用药治疗糖尿病新方法探究——大肠杆菌肠内表达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模拟》

(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帕力万·哈木拉提

汤冉冉

糟航

帕丽莎)

2、《改性土坯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作者——新疆大学 丁广林

王昆

张现强)

3、《输油管道铺设的最优方案》(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陈长营

刘佳青

黄森林)

4、《乌鲁木齐市道路环境中土壤PGEs累积规律及影响机制》(作者——昌吉学院 马玲)

三等奖

1、《棉杆稀酸水解及发酵生产乙醇工艺研究》(作者——塔里木大学 李晶晶 马春美 王琼辉)

2、《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刘斐 董浩 徐福祥)

3、《伊犁苦豆子地上生物量及生殖分配特性研究》(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吕笃康 刘彬 巴音山 邓艳霞 史金)

4、《细胞因子TGF-β

1、IL-10在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动态变化的研究》(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白雪 王江涛 王西宪 聂晓涵 丁超)

5、《大黄酸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作者——石河子大学 黄超锋 熊伟 胡欣怡 陈燕 吴春燕)

6、《正交结构LiMnO2材料熔盐浸渍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古可刚)

7、《荒漠植物含水量的光谱特征分析》(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赵钊 李霞 尹业彪)

8、《C型肉毒梭菌的分离及肉毒毒素的制备、鉴定》(作者——塔里木大学 李剑 刘志龙 阳林)

9、《水霉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机理分析》(作者——新疆大学 袁雪林 向葱 董玲凤 张洪 刘俊)

10、《不同灌水方式下干旱区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分析》(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郑晓辉)

11、《新疆哈密大枣果酒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作者——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翟金兰 蔡雪静 陈浩)

12、《唇香草对油酸-内毒素序贯致ARDS大鼠心、肺的干预作用》(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楚古丽克 华实 宋海涛 马瑞 艾米丹)

13、《芜菁饮料发酵制备》(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玉山江·亚森 买孜拉木)

14、《新疆特色奶酪营养成分的研究》(作者——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胡广芬 孟盈 周惠)

优秀奖

1、《库尔勒香梨树皮形成层温度变化规律研究》(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王靓 陈家鑫 刘钰东)

2、《Cs2.5H0.5PMo12O40/TiO2复合物的制备》(作者——昌吉学院 门春艳)

3、《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研究》(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马晓飞 王越 刘瑞文)

4、《基于排队论的超市收银台的优化设计》(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冯虎 郭楷航 董志林)

5、《光导纤维的发展与应用》(作者——昌吉学院 刘舒琪)

6、《浅谈尖端效应、产生和危害》(作者——昌吉学院 陈文森)

7、《蜂胶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娜 里提甫江·买买提艾力)

8、《浅谈电偶极子与磁偶极子》(作者——昌吉学院 杨志娟)

哲学社会科学类

一等奖

1、《新疆三公河流域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朱慧)

2、《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柯丽钦

张莉

陈丽端

张琛)

二等奖

1、《塔河流域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实证调查为例》(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颜璐)

2、《新疆特色小吃品牌发展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调查报告——以馕和烤肉为例》(作者——新疆大学

高洁琼

李香涛

黄福龙

周小明)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专题报告》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张恒超 马慧龙 杨利

焦宏博 冯旭 米热依)

4、《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赵凯)

三等奖

1、《新疆传统生土民居的危机与出路调研》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盛吉龙

邓静

陈辉

陈佳)

2、《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受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商海涛

俞鑫)

3、《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孵化产业网络--推动阿克苏地区苹果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高启明

马存燕

姚铭桂

贾鹏飞)

4、《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生育意愿和政策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范念龙)

5、《新疆棉花产业的困境分析--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分析》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梁江艳

杨琳

白秀祥

邱刚

王斌)

6、《提升保险行业声誉及形象的对策研究》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王倩

董玉

吴娟

冯蒙蒙

梁菡颖

李晨

李娟)

7、《高等职业院校工学交替订单裴亚光模式中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实效性探索与研究》(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魏丽丽

杜鹃)

8、《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克其克苏布台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作者——新疆农业大学

马东 李强

谷健梅

丁一

杨子)

9、《英汉外来词借入方式的共性及差异》

(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武黄岗

王敬

赵艳)

10、《新疆高校校园二手图书、教材市场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徐文华

刘亚欢

宋雅文 李延明 牛晨晨)

11、《新疆南疆普法宣传教育实证研究》

(作者——塔里木大学

周阳

许婕芬

余晓欢)

12、《新疆塔吉克族民歌传承与保护》(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米扬)

13、《新疆和田毛纺织手工毯类的市场调查报告》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杨亚芬

牛丹

张志强 郭枫 李旭)

14、《对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思考》

(作者——新疆教育学院

饶明静

张雨莹

孙圆圆)

15、《新疆农民增资渠道调查研究与分析报告》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王沙沙 贾阳 张涛 艾则孜·达吾提 陈姗)

16、《关于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饮食状况调查》(作者——喀什师范学院

冶秀琳)

17、《2010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孙哲

葛方舟

王钰

胡康 陈甜甜)

优秀奖

1、《中国家庭纺织物品及废旧衣物回收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张文

马宏宇

王真歌 王丹)

2、《关于伊犁河谷民族混居地区普法与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苏娇

谢春梅

付亚芳

马宝乾 叶青 马艳丽)

3、《喀什师范学院少数名族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作者——喀什师范学院

周振鑫

王欣

苏凯峰)

4、《新疆乌市城镇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设过程中问题的调查研究》(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旭

赵往

骆鹏生

冯倩 张萌)

5、《关于和硕县历史经济和文化的调查报告》(作者——喀什师范学院

刘璇)

6、《可口可乐酷爽系列产品推广案——乌鲁木齐市场》(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赖旭阳

李雪莲)

7、《伊宁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殷婷

王欢

王燕)

8、《浅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三自教育》

(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陶丽

李晨曦)

9、《班级宿舍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研究》(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斌)

10、《能源产业集群显性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作者——新疆大学

张娜娜)

11、《高等职业院校诚信状况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献文 关晓娇)

科技发明制作类

一等奖

1、《超级细菌的克星—昆虫抗菌肽的研制》(作者——新疆大学

唐馨 热西力·克来木

吐尼沙古丽·祖)

2、《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

(作者——石河子大学 张丽娜 王龙 李彦虎 于英雷 李经伟)

二等奖

1、《有害气体监测机器人》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葛玉龙

丁磊

郭正飙)

2、《含油污泥焚烧飞灰固化处理技术》(作者——新疆大学

李怡招)

3、《无骨架充气膜帐篷和充气膜帐篷》

(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杰)

4、《组合多刃刀》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

陈鹏飞)

三等奖

1、《矮化密植型红枣采收装置》

(作者——石河子大学

杨红英

何荣

高彬

肖虎 吴翠平)

2、《自动仿形棉花打顶机》

(作者——石河子大学

黄倩倩

李标立

杨文伟

王兰)

3、《循环气流式太阳能干燥机》

(作者——石河子大学

周鑫 孙慧斌 邓诚 查鑫宇 冯秀阳)

4、《无骨架充气膜塑料温室》

(作者——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杰)

5、《机械臂自动取物救援车》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白由田

马新龙)

6、《工业现场自动搬物车组》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周文彬

李肖枝

杨杰)

7、《跳舞机器人》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赵磊

王俊

文龙)

8、《多功能汤勺》

(作者——塔里木大学

木尼尔丁.买买提明)

9、《果园移动式多功能梯的设计发明》

(作者——塔里木大学

裴杰

关彦宗

辛睿德

李红艳

龚卓

任远)

10、《矿井风量自动调节系统》

(作者——新疆大学

赵明磊

郭志翔

黄鑫

单雪海)

11、《双用途环保簸箕》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马新龙

白由田)

12、《基于PIC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作者——伊犁师范学院

胡津健)

13、《自助摘果器》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赵国超)

14、《GSM多功能激光防盗报警器》(作者——昌吉学院

艾克热木江·艾拜

依明江·阿不都热一木 南比江·尼合买提)

15、《乌鲁木齐》

(作者——新疆艺术学院

胡万德克

阿兹古丽)

16、《新疆DIY砂制品的开发与利用项目策划书》

(作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张帆

芈娟

伟克兰

李贺 马宝

刘欢)

17、《婴儿专用勺》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李彧鹏)

18、《适应北京植棉区的可控降解农膜的研制与应用》(作者——石河子大学 申华伟 刘晓月 齐倩倩 任雪萍)

优秀奖

1、《可快速分离的安全服装》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李肖枝)

2、《手动播种器》

(作者——新疆大学

艾木拉江)

3、《恒温保暖手套》

(作者——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陶丰)

4、《不朽的生土民居--为民族而设计》(作者——新疆师范大学

王贞

顾鑫

魏娜

唐孝乐

曾效香

李梦君)

5、《电子锁》

(作者——昌吉学院

卡力比努尔·阿力甫)

6、《基于Web的微生物资源信息平台的建构》

(作者——塔里木大学

阎光甫

娄阳洋

程伟

熊伟烈)

7、《大型多功能锯木机》(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艾力江·麦麦提)

8、《便携手电筒》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朱彦军)

9、《自助浇水花盆》

(作者——新疆职业大学

篇3: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大学生对于参加“挑战杯”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中途就被淘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选题不好,没有找准正确的方向。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好事半功倍,选题差劳而无功。因此, 对于刚刚步入科研领域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认真、慎重地对待选题。

本文作者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的实践经历。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的作品题目进行剖析, 并结合自己亲身体会,从选题原则、选题途径、选题策略和选题禁忌四个方面来探讨“挑战杯”作品的选题问题。

一、选题原则

从挑战杯竞赛的宗旨、目的以及历届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选题中可以看出,挑战杯参赛作品的选题需要遵循“先进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四项原则[5]。

(一)先进性

先进性就是指你的作品能够反映当今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当某一作品的选题处于学科前沿或是研究别人未曾研究的领域,或是虽然有人研究,但还没有成果出现的领域, 那么该作品就具有先进性,在竞赛中就有可能获胜。 比如第一届挑战杯北京大学的作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该作品是把计算机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这个选题在当时就具有先进性。我们知道,在上一个世纪中,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息技术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才开始问世,8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国内刚刚起步,更谈不上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在当时,把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都具有先进性。如果对历届挑战杯的作品题目进行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到,第一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的作品中,有一半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以后逐年下降。图1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计算机应用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最高奖为一等奖,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如果现在再来利用计算机来从事某一领域内的研究,就很难具有先进性可言,更不会出现20世纪80年代那样热门。一般在新兴学科和热门领域内选题,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学科发展水平,具有好的先进性。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图2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

(二)创新性

在战杯中获奖的作品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选题突出“新”,创新性非常显著。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又分为多个层面:它包括理论上创新、方法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和应用上创新等等。

1.理论上创新:理论上创新是指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学生自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后逐步上升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一般只有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有了新的理论见解,不论是否采用他人的技术或方法来验证,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如果思想、方法、手段和技术路线均为自己所开创,那么你的选题就属于原创课题。这种课题容易得出新的结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研究风险和遭受非议,也是值得探索的。

2.方法上创新: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来阐述一些已有的问题,也常常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科学结论,这种选题也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这里说的“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自创的新方法,也包括将别人创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来说, 由于理论积累和思维深度、广度还是相当有限,一般难以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因此,主要的创新形式是在技术、方法和应用上的创新。

3.技术上创新:利用新的研究技术,比如新设备、 新试剂、新手段来研究已有的问题。这种选题具有很好的新意,往往能够更好地证实或否定别人的思路或假说。

4.应用上创新:是指把他人思想、技术或方法,应用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上去,特别是在交叉学科领域,也有可能得出新的科学结论,有时还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应用上创新的关键是要寻找到新的材料、新的研究对象或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由于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社会问题, 前人不可能进行研究,所以选定这方面的课题,只要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研究价值, 无须费力气去突破前人的研究框架。

图3是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从创新点进行分类统计。图3统计结果显示,获特等奖作品中,应用上创新排第一位,约占52.2%,其次是方法上创新和技术上创新,各占26.1%和21.7%,而理论创新最少。理论创新需要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由于大学生受到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限制,加上缺乏实践锻炼,所以很难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思想上、方法上、技术上或研究对象上的创新,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那种使用已有的思路和理论,在技术上和研究对象上又没有新意,只是重复、验证或丰富他人的结论,就缺乏创新性。从历届大学生“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题目中不难看出,好的作品不但突出选题上的“新”,而且在一件作品中往往包括多个创新点。

(三)价值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一定要对人类社会有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性在于通过研究能够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增强人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为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服务。总之,价值性在于无论何种选题,都应该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够对社会的进步有贡献,能产生效益的(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所选的题目要具体,在你现有的条件下要能够实现。它包括你的假设是否合理,你的设计路线是否可行,你的实验条件是否跟上,你的经费是否充足,你的人员知识层次是达到,你的外部环境是否允许,你的研究对象是否支持,你的研究资料是否能够获得,你的调查是否会受到阻挠等等。

除了上述所说的四项原则外,大学生在选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有些学生一开始非常热衷于挑战杯课外研究,但由于对从事的研究课题不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厌烦枯燥无味的实验,以致失去研究兴趣,半途而废。这也属于一开始选题就出现了问题。

二、选题途径[6]

我们知道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后,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题,好的题目从哪里来。一般可从以下10个途径来考虑。

(一)热点问题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一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发布有关该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关注的热点,选题时可以依据有关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提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科研课题。

(二)社会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例如,人们对手机彩电等显示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便得到快速的发展,因而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种为了推动市场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从社会需要中选题, 往往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也是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亲身实践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捕捉生产和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的源泉。例如关注生态村建设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生态环境产业化问题等等。

(四)空白地带

科学在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在不断地交叉与渗透。在交叉处的空白区寻找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也能形成十分有价值的课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 领域中,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效果和作用。

(五)观点质疑

任何一种理论或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有缺陷和不足。因此,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理论和观点。当人们从来没有质疑牛顿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时候,爱因斯坦却对其进行了质疑,并由此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许多前人的理论和观点,随着时间和科学的发展,都会显示出缺陷和局限性。只有质疑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提出更新的理论和观点。

(六)历史难题

善于发现书本中的历史难题,也是选题的一条途径。我国数学家侯振挺教授,从“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从而解决了概率界多年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并创建了“侯氏定理”。 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

(七)学术争论

对于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历史上往往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例如,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之争和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上最著名的学术争论。关注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八)反面思考

在思考问题时变换一个不同的角度,从相反方向思考。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但是, 如果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也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反复推敲

在阅读书本以及期刊文献时,经常会遇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在给定范围内”等一些限定词。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这些限制词,是发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科研选题也是很有启发的。

(十)失败案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案例中寻找到失败或失误的原因,就有可能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科学大厦,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图4从是选题途径的角度,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显示, 获特等奖作品中,源于热点问题的选题约占30.4%,其次是源于社会需要的选题占17.4%。如果仅对社会科学类进行统计,9件获特等奖的作品中,有4件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占44.4%。因此,有关社会调查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选题,需要瞄准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加工、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以上简单地列举了科研选题的常见途径。对于千奇百怪的自然界和复杂多端的人类社会,有着各种疑难杂问。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导师的指导下,就会找到合适的科研课题,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选题策略

(一)类比策略

通过研究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采用类比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二)对立策略

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采用对立思考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三)转换策略

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转换来获取研究课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转换策略一般是通过巧妙地绕过问题障碍,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未知问题变成已知问题的一种思考策略。例如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 就是运用了转换思考策略,利用浮力等于物体重量这一原理,解决了当时无法直接称大象的难题。

(四)移植策略

移植策略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或方法, 移植到其他领域,进而产生新课题的一种思维策略。

四、选题禁忌

(一)选题过大

学生对于所选课题应是力所能及和深有体会的, 切莫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学生在科研选题时必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难题,而且要对所选课题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

(二)缺乏条件

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科研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例如研究资料、科研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研究场地是否具备,研究时间是否能够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选题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的时候,既要注意实际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实际需要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够研究的,这就要看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

(三)含糊不清

科研课题一定要精练、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空洞。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而且目标不清楚,难以下手。例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从形式上看,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却含糊不清。到底是研究如何优化教师行为,还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两者都研究,研究的切入口、研究的重心又在何处?这样表述,带有结论性口气,更像一句工作口号, 缺乏研究的味道。

因此,大学生“挑战杯”选题不宜选太大、复杂的课题,更不应该选择带有结论性、口号性的空洞课题。

摘要: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作品题目的剖析,探讨了挑战杯参赛作品选题的基本原则,并从热点问题、社会需要、亲身实践、空白地带、观点质疑、历史难题、学术争论、反面思考、反复推敲和失败案例10个方面,以及类比思考、对立思考、转换思考和移植思考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选题途径和选题策略。最后对选题禁忌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挑战杯,科技作品,选题,剖析

参考文献

[1]张灵,胡桂英.从“挑战杯”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高师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2007,(11):168-169.

[2]平扬,冀宁,李新玲.109名院士为“挑战杯”题词:鼓励青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N].中国青年报,2007-11-01.

[3]柳晓森,陈杰.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王兆国致信祝贺[N].人民日报,2007-11-16.

[4]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官方网站[DB/OL].http://www.tiaozhanbei.net.

[5]宋伟.科研选题论证中的四原则[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1,3(04):70-71.

篇4: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关键词:挑战杯 高师 创新教育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界的“奥林匹克”。“挑战杯”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尖端人才,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与理想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为计划》中也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她还指出“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并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这种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广大教师的热情和主动参与”高师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届活动中展示了育人成果。目前,“挑战杯”活动已成为高师院校课余科技文化的一项主导活动。

一、促进高师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为新时期的团学工作找到新的载体。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课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传统高师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注重继承而不是创新,时代的发展则要求教育主要由知识传授向人潜能的开发转移。针对课程设置体系存有的许多弊端,如高师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当,知识分割过细、教师课程过于求同等,高师课程改革应强调分析、综合、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强调跨越各主要领域较高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备的包容能力和理解能力,主要观点如下:

1、高师课程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

2、课程发展的过程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且课程的目标是可更改的目标。

3、课程的组织不限制在一个学科之内,而且是跨学科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4、课程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更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创新知识。这样学生不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具备多学科综合的优势,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为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善结合才能进行好,有益与人类的创新。我院组织的科技文化节竞赛活动中,每年都有不少项目是不同的专业同学自我组织、共同设计出来的,他们在课程开放、网页设计、旅游开发设计等竞赛中多次奖励。“挑战杯”让共青团工作可以把学生兴趣、知识、智慧凝聚在一起,有利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二、高师院校通过“挑战杯”活动,引导走学生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人格。

在传统的教育中,忽视个性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因此,在高师教育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人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使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激发,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意见》指出: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不断改革试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试验设备、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因此,高师院校在新的时期内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科研的物质条件建设,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主动学习多方面实践的机会与手段。这些条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大力建设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开展技能训练和研究工作。

2、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为创新设立立项课题和多种竞赛活动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完善激励机制,建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3、由团委、教务、学生、科技等部门负责联合组建学生创新基地和科技活动中心,配备专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

三、把大学生课外活动与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营造高师院校良好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氛围。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贯穿在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主义造成危害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开始反思,因此有人提出科学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他学的专业是什么,都应该在哲学、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知识,有较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这是人文教育的独特作用。“挑战杯”最初开展的时候,发起参与的高校是以理工科高校为主,但随着“挑战杯”的深入开展,文科学生要求参与的呼声越来越高。参赛作品发展到现目前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学发明制作之类。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报告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八个专业。

高师院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兴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科技活动能展示科学知识、触发学生的探索、释疑、求真、创造精神,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逐渐得到培养,并且有社会责任心。如第六届“挑战杯”获奖的师范院校的作品有北京师范大学刘洪斌的“对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浅谈个性教育”,江西师范大学张意忠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正常流失及其对策”和湖南师范大学王明祥“不可忽视的第五种力量——对湖南常德市鼎城区100多个体私营企业的调查思考”等,体现大学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以“挑战杯”活动为契机,加强高师院校与企业联系与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大力推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使活动有形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努力改革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开结合。”因此,加强高师社会服务功能,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必要途径。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被及时的被开发利用是“挑战杯”竞赛的特色之一,2003年竞赛中,首次成功举办了大学生科技成果拍卖会,共有92件作品参与拍卖,10多件作品拍卖成交,涉及生物、通信、环境、机械及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成交金额近五十万元,让更多大学生作品有效转化为商品和通过拍卖会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实现创新的条件和可能。

高师本科院校大多数分布于各地市,是当地科技和文化的“动力站”。走工学研道路,拓宽教育空间,可将学生带进科研项目和实验室。高师院校可以以“挑战杯”竞赛契机,改革重“学”轻“术”的传统教育价值观,打开围墙办大学,更多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更多地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发展区域经济作贡献,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中找出路,即地方需要什么人才,我就能培养和提供什么人才。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校园文化是一种维系大学独特精神的力量,是生活在其中的师生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校园文化对生活在里面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熏陶的作用。高师院校进行创造性人才培养,必须营建一种奖励成功与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环境。马克思曾说过:“一切创造都需要有一个表现。这种力量的场合,需要从它所引起的反应中吸取新的创新的力量。”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也说:“创新需要丰沃的土壤,在这种土壤的滋养下,人的智慧才能源源不断地迸发,一个焕发勃勃生机的人文环境自然就孕育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目前,高师院校现有的考试制度有很大弊端,教师念笔记,学生抄笔记,课后背笔记,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作用,反而容易抑制、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建成符合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充分重视他们个性特长的发挥。

造就一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加深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视野。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有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性教差的教师比创新性较强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造力。

加大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的信息环境。学校应重视对高师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优化师范教育的信息教学环境,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突出数字化图书馆知识,从文化、信息传递和智育开发等方面入手,揭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并符合大学生的认识和智能发展规律;加大投资,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成立网络中心,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经常对学生开放,多给他们应用和实践的机会。

注:本文系江西省高等院校教改课题:“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高师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06-16--17)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季羡林.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二卷)[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篇5: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领域、案例分析及策略建议--基于我国16个代表性城市的实证研究》 二等奖 《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特等奖

《断裂与重塑:“村改居”后城郊新市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基于上海郊区的调查》 一等奖 《换一片土壤同样绽放——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心理保护因素研究》 三等奖 《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基于1260个乡村实证调查研究》 特等奖 《面向纺织行业的协同商务智能与物流优化平台》 一等奖

《跨越两性界线--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成因与引领研究》 一等奖

《推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机制研究--来自苏北灌南、灌云两县的调查》 二等奖 《金融危机下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报告-基于天津市14所高校的调查》 一等奖

《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一等奖 《金融海啸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8个省区市的调查分析》 特等奖 《“拿来”有道--从利益平衡视角看中国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 二等奖 《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研究--以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特等奖

《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居民“上楼致贫”现象探析--基于重庆市四典型社区的实证》 一等奖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及未来就业意愿的调研分析—基于豫鄂川赣四省的调研》 二等奖

《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三等奖 《丧偶之恸后的心路历程—汶川地震丧偶老人现状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 《如何让农业保险更“保险”--基于农业保险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 三等奖

《农村财务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佛山市三水区引入中介组织管理村级财务调查与思考》 二等奖 《花木主导型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探究--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江都市横沟村实证分析》 三等奖 《中国大学生创业成效与创业教育》 二等奖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特等奖 《完善我国地方应对自然灾害法律制度研究--以南京市2008年雪灾应对为例》 二等奖 《寻找危机中的希望--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玩具企业现状调查和发展策略研究》 三等奖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

《公立医院体系费用控制机制研究:信息与约束——以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为例》 二等奖 《部分群体资格:以高校学生入党经历为例》 三等奖 《大学文科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三等奖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效用及管理对策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 一等奖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及其出路--基于江西省70个自然村的调研》 三等奖

《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困境与出路--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研报告》 三等奖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变“产业工”的培训模式研究》 三等奖 《废墟上的新生活——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社区归属感调查研究及建议》 三等奖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研究》 一等奖 《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用多功能组合式空气净化器》 未入围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二等奖

《不要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输在起点上--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儿童“入学准备”调查及对策研究》 三等奖 《都江堰市灾后农民自建房问题调查报告——“HOME”型整体式方案》 二等奖

篇6: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展板的通知 各分团委:

4月23日,自治区大中专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将在我校举行,为向全疆各兄弟院校展示我校各族大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在开幕式当天进行我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板展示,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展板内容

以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为内容制作展板,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把上报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展板形式展示。

二、制作版式及规格

见附件

三、相关要求

1、各学院分团委要高度重视,明确此次展示对宣传本学院及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安排专人负责展板制作与布展。

2、展板要图文并茂,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创作意图、创新之处,突出作品特色。

3、务必在2011年4月21日(星期四)12:00(京时)

前完成展板制作,并将展板送校本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前厅。

联系人:穆振龙8582434

附件:展板示意图

2011

校团委 年4月19日

附件:

篇7: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发展改革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4.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建构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研究 6.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9.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0.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1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典型调查

经济类

1.农村“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3.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4.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调查

5.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调查 6.智慧城市建设多种模式的典型调查

7.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事务治理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8.我国粮食和农产品安全的调查研究 9.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研究

10.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1.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3.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研究 14.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调查研究

15.“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6.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7.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8.各地推动“双创”、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典型调查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案例调查研究 20.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普惠金融发展案例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问题调查研究

2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调查 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典型调查 28.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工业化后期企业管理创新典型调查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改善促进民生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典型调查研究 4.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新举措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单项调查 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转变的调查研究 9.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调查研究

10.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1.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3.社会变迁与消费转型的调查研究

14.我国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的改革创新调查研究 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8.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9.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20.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2.时尚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4.公众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5.当前社会心态变化趋势研究

26.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法律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5.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6.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我国民事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4.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5.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16.网络空间法治问题研究 17.电子商务立法研究 18.网络安全立法研究

19.基本法框架下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问题研究 20.反腐败国家立法与监察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1.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22.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教育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4.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学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中小学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典型调查

10.各类学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研究

17.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的调查研究 18.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

1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经验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4.新型科技企业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7.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21.各地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22.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3.基层腐败治理问题的典型调查

篇8: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一)“绿色引领时尚”主题

“绿色引领时尚”是“西安世园会”的理念,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让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论文内容以“绿色引领时尚”为主题,以环保观念与低碳意识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二)“绿色十条”主题

“绿色十条”是指:安全无害、简约装修;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省电节电、珍惜能源;珍惜粮食、绿色饮食;按需定量、理性消费;惜水节水、循环利用;低耗高效、无纸办公;提倡有机、减少污染;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植树种花、美化生活。论文内容以相关内容为主题,以其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意义为侧重点,论文题目自拟。

(三)“可持续发展”主题

篇9: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名单

1.开场(暖场歌舞、展示吉祥物)

2.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玉峰同志致辞

3.参赛学生代表、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201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2班何川同学发言

4.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兼哲学社会科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平同志介绍评审要求

5.团省委党组副书记、副书记马健同志讲话 6.主承办单位领导、嘉宾共同启动大赛水晶球

承办单位:共青团江西省委会、江西省科协技术协会、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学生联合会

开场(暖场歌舞、展示吉祥物)

开场歌舞《向快乐出发》,活力四射,热情洋溢,伴着,本届“挑战杯”吉祥物小V展现在大家面前。

1.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汪立夏主持发言

青春需要激情,激情需要挑战。今天,盼望已久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终审决赛在华东交通大学隆重开幕。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比赛自今年三月启动以来,秉承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办赛宗旨,引导我省高校学子广泛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实践,3.5万人投入其中,创作并提交作品4千余件,充分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今天,全省青年学子汇聚终审决赛现场,将比睿智,竞风流,展风采,并将再次谱写我省“挑战杯”竞赛的新篇章。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团委党组副书记、副书记马健,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欧阳文意,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玉峰,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兼哲学社会科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平。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还有大赛评省委员会的各位评委,部分高校的领导,组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委,各参赛高校的领队、指导老师、参赛选手,以及新闻界的媒体记者。

2.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玉峰同志致辞

青春正当时,挑战无极限。华东交通大学成立于1971年,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经过46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正在为把学校建设为全国知名的交通大学,为实现百年交大梦而努力奋斗。创新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青年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华东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出台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形成了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涌现了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海强同学为代表的一大批的学生典型,近两年,学校学生在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41项,省部级826项,在ACM、研究生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中成绩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园成为全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曾作为全省唯一的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成为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五十强”,“33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被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校做推广。

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广泛开展“挑战杯”等赛事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领青年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承办本次大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作为本次竞赛的承办单位,学校将继承和吸收以往承办高校的宝贵经验,依托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办出一件协同创新、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挑战杯”竞赛,为广大参赛高校及师生搭建起一座科技展示的舞台、竞技交流的擂台和传递梦想、增进友谊的平台。在此真诚地祝愿各参赛选手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赛出水平、取得佳绩。

3.参赛学生代表、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201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2班何川同学发言

从组建队伍、选定课题、实地调研、制作产品,到填写申报书、产品优化,整个团队查阅资料、浏览论坛、翻阅书籍,一切从零开始,支撑团队的是对科技创新的无限热爱和坚定执着。从知识的不断积累到转战实验室,从电路设计到程序调试,从简单建模到机械仿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最后代表全体参赛学生郑重承诺恪守竞赛规则,尊重竞赛评委,努力发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竞赛精神,用青春、激情和智慧为本届挑战杯增光添彩。

4.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兼哲学社会科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平同志介绍评审要求

① 江西赛区评审委员会组成

A. 江西省赛区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10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B. 江西省赛区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下设三个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至二名。

C. 江西省赛区评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

D. 江西省赛区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

E. 江西赛区评审委员会在向江西赛区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② 评审规则

评审委员会严格遵守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评审规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严谨认真的评审。③ 参赛作品

截止6月3日,评审委员会共收到全省70所高校申报的400件参赛作品。其中,自然科学论文94件,本科组86件,专科组8件;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153件,本科组121件,专科组32件;科技发明制作A类50件,本科组46件,专科组4件;科技发明制作B类103件,本科组80件,专科组23件。评审委员会的前期初审、复评,最终确定入围决赛作品206件,拟授三等奖作品125件。④ 评审程序 A.预审

对参赛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B.复审

各评审小组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参赛作品进行初评。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的作品在承办高校进行预审,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在江西赛区评审委员会负责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评审工作的负责人主持下先期进行评审。复审实行匿名评审,并对每件作品提出了评审意见。竞赛评审委员会综合各评审小组的意见于5月5日召开了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提出了拟授奖项作品以及是否进入终审决赛和答辩的作品。经大赛组委会审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于5月21日之前向各参赛高校先后公布了决赛、答辩和布展的作品 C.问辩

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6月2日下午集体到作品展厅对参赛团队进行问辩,并查看相关作品的正面材料和发明作品实物。每个评委向所负责作品作者至少询问一次。D.答辩

采取非公开形式,包括现场展示和评委问辩两个部分。参与答辩的作品均采用PPT形式进行展示,每件答辩作品准备时间为1分钟,参赛团队陈述时间为8分钟,评委提问和选手答辩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整个答辩过程时间不超过20分钟。现场答辩结束以后,评审专家将根据参赛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情况对参与答辩作品进行评分。

E.评审标准

评审过程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因素。

F.奖项设置

江西赛区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分为预审、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预审环节完成后对报送作品的资格进行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出报送作品的80%左右通过复审入围获奖作品。同时,复审按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60%的入围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终审对所有参与答辩和战展示的参赛作品进行问辩,查看相关证明材料及实物等,在此基础上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入围作品的3%、8%、24%、65%的比例评出拟授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此外,大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取本科组、专科组团体总分前三名予以表彰,如遇团体总分并列第一,以获特等奖的数量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大赛还将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先进个人和突出贡献奖等。

5.团省委党组副书记、副书记马健同志讲话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创新引领、担当实干、绿色崛起、兴赣富民的浓厚氛围中,我们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终审决赛的顺利开幕。自1989首次举办以来,挑战杯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赛始终秉承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竞赛自三月份启动以来,先后吸引了全省71所高校参与,校级赛省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4000余件,覆盖学生3.5万余人,在全省大学生中进一步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经过对前期参赛作品的资格审查、初评等各个环节,目前有300余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进入了终审决赛。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发展日益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且是一个永葆生机的源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今年五四期间省委书记鹿新社同志围绕青春主题在华东交通大学与全省青年代表面对面的话重心谈发展,他指出创新是青春的旋律,勉励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创造,激发创新活力。省长刘淇同志在调研双向工作时,也对“创”字进行了形象的解读,激励广大青年要有创新创造的决心信心,艰苦奋斗的意志和意识。省领导的尊尊教诲为我们广大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更有责任去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挑战杯”竞赛的开展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培养科技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奋斗活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竞赛的开展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不开媒体朋友的辛勤报道,离不开广大青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希望各参赛团队能合力协作,在大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展现团队的风采。希望参赛学校和组织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整个大赛的各个环节做到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遵照大赛组委会制定的的大赛章程和终审决赛的答辩规则,切实做好大赛评审工作,希望志愿者朋友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主动投身到本次活动的志愿服务中来,当好活动的服务员、宣传员和推广员,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挑战杯”赛事,营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团省委也将以此次“挑战杯”大赛为契机,为全省广大大学生提供经常化的创业服务、常态化的创业支持,切实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动员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进一步扩大竞赛的群众基础,汇聚以大学生为重要力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滚滚洪流中。

6.主承办单位领导、嘉宾共同启动大赛水晶球

上一篇:大学专科实习生工作总结下一篇:医疗机构校验材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