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作文

2024-06-06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作文(精选12篇)

篇1: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作文

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作文600字

灯下,一道数学难题搅得我焦躁不安。可偏偏这时,一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虫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它的飞行姿势是跳跃式的——这更让我恼火——仿佛是一个无赖的故意挑衅。这只笨虫,不自量力地想引人注意吗?我忿忿地说着,抓起一本书要挥过去。可它成功了。坐在一旁的表哥一边看书,一边漫不经心地抛来一句话。

我的手停在半空。是啊!这只小虫成功了,它不但引起了我的.注意,而且还惹恼了我。

我忽然依稀想起一句话: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就在于学会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即使它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微弱得压根连空气都不震动。

小虫不也是如此吗?这只小虫费力地飞来飞去,即使这只不过体现了造物主赋予它的一种本领,但它至少让我看见了它的存在,也许,这就是小虫一生的职责吧——在人们的面前飞来飞去。

可能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灯下写论文,这只小虫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这样地在他身边飞来飞去,这位生物学家注意到了它,然后为它起了个名字,于是地球上又多了一种已知的生物。

我放下半空中的手,放弃了拿书拍打它的念头,这只小虫一直在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它也有值得人尊重的地方,不是吗?

小虫如此,人不也一样吗?只要我们认真审察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特有的,甚至足以令人钦羡的色彩,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我们应该正视自身长处,亮出自身的色彩,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进而施展自我,为我们所生活的集体尽一份应尽的职责。

篇2: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作文

平时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其实是两个方向传来的声音。

一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二就是通过脸庞传到耳朵的.,这两个生源相交后传入耳朵。

而我们用麦克风和录音时,听到的都只是一种生源,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篇3: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作文

中小学老师主要靠三个本事立世:说话的嘴, 写字的手, 有知识的头脑, 道德并不是当老师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老师, 应该是只凭一张嘴就能够上课的人, 没有书本, 没有笔, 没有黑板, 只靠自己的语言表达, 就能把课上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老一辈老师大概许多人有这样的本事。

作家陆文夫 (1928~2005) 写的《乡曲儒生》中的那位私塾先生秦老师, 现在倾国家之力, 也造就不出来了。秦老师是个杂家, 我觉得他什么都会。他写得一手好字, 替人家写春联、写喜幛、写庚贴、写契约、合八字, 看风水, 念咒画符, 选黄道吉日, 还会开药方。他的桌子上有一堆书, 那些书都不是课本, 因为《论语》《孟子》之类他早已倒背如流, 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属于医卜星相之类, 还有一只罗盘压在书堆的上面。秦老师很忙, 每天都有人来找他写字、看病, 或是夹起个罗盘去看风水。经常有人请他去吃饭, 附近的人家有红白喜事, 都把老师请去坐首席。

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 (1921~) 那一代人的中学是这样的:旧社会上课跟新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解放后我们学苏联……学校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教科书, 上课前老师备一份讲稿, 一二三四、ABCD, 一条都不落。可是我做学生的时候, 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 各个学校也不同, 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中学里教中国通史, 每个老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一套讲, ……再如国文, 老师高兴教哪篇文就教哪篇……没有标准教本。大学入学考试的题目也没有标准一说, 倒是解放以后, 全国有统一的规定、统一的模式, 有标准教科书, 考试还必须按“标准答案”。不过我想还是应该没有“标准”, 包括自然科学, 我认为也不需要有个标准, 如果大家都按一个思路想, 科学怎么进步?包括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应该成为标准, 否则永远不可能超越。

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对这样的教学, 陌生, 更多的是害怕, 甚至是恐惧。

据说, 我国现在有的县中小学欲行“无黑板教学”, 一般的多媒体教学似乎已经落伍, 新技术已经“侵略”到教学王国, 或者说, 我们要把新的“侵略者”请进我们的教学王国, 如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 多音译为“慕课”) 。

很有可能, 越是使用机器教学的人, 是越没有口才的人, 越没文笔的人, 越没有知识的人。至少, 一个当老师的人, 要会两个本事, 一是赤手空拳上课堂, 一是用机器教学。正如老师应该能够使用地方方言上课, 又能够使用普通话上课一样, 一个人首先是地方人, 然后才是国家人、世界人。现在是核武器时代, 当代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上百次, 人为什么还那么崇拜拳击与相扑?拳击和相扑是人本身最原始的生命展现, 只有人本身的原始生命才是人最终的依靠。技术社会的教育正消灭着人的原始生命, 用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代替人的生命。

老师应该拿回用自己的语言教化天下的权利, 不能把自己的权利让渡给自己权利以外的机器。老师应该象高僧那样口粲莲花:

东晋时后秦高僧鸠摩罗什 (344~413) , 一生讲经译经成就, 在佛教文化中臻于极致。他对人说:自己一生翻译佛经, 并不能了然译出的经文是否正确。如果译出的经文是正确的, 自己圆寂焚身之后, 身体焦烂, 舌头完好;如果译出的经文是错谬的, 舌乃焚烬。他圆寂后, 按照佛家仪节火化, 果然唯有舌头安然, 如生不毁, 身体成灰;他的一个弟子竺道生 (355~434年) , 传其说法衣钵, 对着石头说法, 石头也点头领悟, 这就是“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的境界掌故。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说:“师被摈, 南还, 入虎丘山, 聚石为徒。讲《涅槃经》, 至一阐提处, 则说有佛性, 且曰:‘如我所说, 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 旬日学众云集。”《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 聚石为徒, 讲《涅槃经》, 群石皆点头。”意思是说, 竺道生按照佛经的说法, 即使一阐提人, 也能成佛, 一般的僧众不明佛理, 认为一阐提人没有佛性, 不能成佛。于是, 将竺道生赶跑了。竺道生跑到苏州虎丘山中, 对着石头讲《涅槃经》, 石头点头, 十来天的功夫, 人像天上的云一样涌来听他说法。所谓一阐提人, 佛教中是指有欲望又执着于世俗荣辱, 沉溺于生死之境, 不能出离修道, 故后转为“断善根”“信不具”之人。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

中小学老师放弃用自己的嘴讲课, 还可能把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弄得不明不白。“知识分子”是一个歧义极大的话题, 是一个舶来品, 知识分子的西方意思集中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救世情怀、同情弱者等几个话题上, 他们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 有自己的说话领域;知识分子在中国的一个主要意思是和古代的士大夫气质接续, 以社会道统自居, 民国知识分子是“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人格, 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他们的教育是先知知后知, 先觉觉后觉;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概念, 与西方和民国知识分子概念几乎是本质上的颠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是一个政治概念, 是政府和党教化的对象。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教育, 是以知识分子的改造为思想的教育, 老师不是教育者, 是政府的使用工具, 更是受国家政治教育的对象。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是革知识分子之命, 中小学老师集文化大革命的响应者、鼓动者和受害者于一身。

新中国的后三十年, 知识分子是一个杂糅概念:继承古代士大夫的道统, 重新续上民国知识分子的血脉, 赋予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血脉, 又注入后现代的血脉——后现代说“知识分子死了”, 仍然保留着新中国的政治血脉, 又加上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以知识分子高于民众的身份与知识对社会公共事务说话的人。这样一来, 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弄成了混血杂种, 不能定义。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他们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脑力劳动, 具体的身份是老师、医生、作家、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会计、编辑、记者等。其德性有几个组成:中国古代的道统精神;民国的“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之德性;西方的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之德性;后现代的“摧毁传统”德性;公共知识分子;新中国的创造、阐发、传播或者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受国家领导之德性。

总之, 中国知识分子拥有的是现代社会的知识权利, 服从于政府与政党的政治权利的人群, 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自己说话的领域, 中国从来就没有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 无论怎么定义知识分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依附于政权的人群。也许, 可叫“知识分子民系”。

那么,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按照政府的知识分子政治政策, 按照创造、阐发、传播或者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受国家领导之德性, 中小学老师理所当然地属于知识分子。按照中国古代的道统精神, 民国的“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 按照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德性, “摧毁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就不容易说清楚中小学老师的身份。

民众会把中小学老师当作知识分子。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称的学术界, 以西方的知识分子概念为衡量, 对当代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 态度甚为暧昧。譬如, 近年网络上好事者鼓捣的“公共知识分子”风云榜, 没有中小学老师的席位。中小学老师在公共事务上的声音, 确实不大。中小学老师是知识群体中最大的群体与母机, 竟然成了“沉默的人”与“默默无闻”的人。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专业人士

中小学老师的另外一个陷阱是“专业化”和“证书化”。如果把中小学老师的专业化和其他专业人士医生、科学家、工程师比较, 中小学老师的专业化是最低的:“老师在所有的专业人士中地位最低, 知识修养最低。医生, 能够依靠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 救人的性命于一瞬间;工程师, 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海底修隧道;科学家, 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把飞船吹到太空, 像儿童吹气泡一样;教师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 创造出什么惊奇?教师已经沦落为糊口的职业, 失却了过去的道德权威和知识权威。网络时代教师的优势是数量最大的一个名义上凭借知识为生的群体, 和普及教育的政治意义。”

当代社会的专业化, 最主要的途径是教育, 人是专业教育抟弄出来的。教育不是针对人, 教育目标是专业岗位, 人为岗位而活, 专业和岗位最后用证书保证。“专业”教育是职业养成, 并不是教育。这样培养的中小学老师, 与知识的关系不大。

“专业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一般把“专业化”看作社会高度发达的意思, 有些领域需要很高的专业化, 如“两弹一星”。但是, 平民时代, 社会实际上不适宜精细化, 应该粗略化, 因为社会越专业化, 个人的空间与权利越小。“专业化”的社会概念下, 没有人能够从整体上体认社会, 专业人士只能从自己那狭隘的专业立场理解社会, 社会越来越小, 每个人只存在于他的那个小笼子一样的天地里, 人人都成了井底之蛙。我们经常引用美国总统布什“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梦想”, 在专业化社会里, 人们是作茧自缚地先把自己关进了笼子里。所以, 专业化的本质是社会的支离破碎和教育的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的教育, 培养的人一定是支离破碎的。专业化教育, 不会有秦先生那样的老师。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从道理上说, 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教育人。当代中小学老师, 都是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 而且集中在师范院校。师范学校本身却是新中国教育体系中, 文化知识水平最肤浅的学校, 一般不能从国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上把握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从有系统文字的西周文明到当代文明, 中国文化融合了全人类的文明, 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大致说来, 中国文化包括三个系统:一是先秦诸子百家文化, 二是西汉以后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教文化, 以及自己形成的道教文化, 三是近代以来, 被动和主动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科技文化, 西方自由思想文化, 西方政治制度文化和西方哲学文化。

那些从外域传到中国的文化, 最终都成为中国化的文化。禅宗就是中国化的佛教, 中国共产党是西方共产主义学说中国化的政党与政府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是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化学说。然而, 先秦诸子百家文化, 是中国的底色文化, 我国现在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 传播的就是以儒学为核心的诸子百家文化。孔子学院具有中国文化人类化的积极战略意义, 用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观照人类, 是中国智慧重新照耀人类。现在的西方文化, 是人类意义上的西方文化。一种文化, 最终能体现人类意义, 才是真正的文化, 成为全人类的教育内容。

培养教师的教育中, 远远没有如此高的文化立场, 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能在国家与人类文化整体上体认教学。譬如, 中小学语文教学, 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碰到带有历史性质的课文 (题材) , 看起来是很生动的故事或者场景, 可能被教成了最伤人的东西。“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的“政治正确”;碰到中国的古迹或者古代文化, 就是“激发民族自豪感”。遭遇到历史题材, 简直就是老师与学生和历史的“狭路相逢”。老师的教学多在修辞上和政治意义上说话, 最后落在课程标准与考试的陷阱里跳舞。如小学课文中的《秦兵马俑》的教学, 很容易被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弄得既狭隘又不伦不类:“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一句万金油式的套话。秦兵马俑说到底是为秦始皇陪葬的坑, 一个老师看秦兵马俑的时候, 头脑似乎应该有一个声音:“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还似乎应该心中有东西作怪:秦始皇陵墓中有70万修墓的工匠为他殉葬。长城和秦兵马俑是冷兵器时代的掌故, 它们本来是帝王家事, 浸在人民的生命与血泪之中。火器时代那些宝贝不堪一击, 核武器时代地球都有灭亡的可能。惟有用艺术品来欣赏它们, 我们的精神才能超越长城和秦兵马俑。

中国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集中在中原, 它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之间一直处于对峙与对话的状态, 到了近代, 中国遭遇的是来自欧洲的海洋文明, 现在, 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文明时代。中小学的课文一说起古代的成就, 脸笑得像一朵老菊花, 或者像骄傲的老乌鸦。实际上我们后人应该惭愧, 更应该像费孝通先生说的那样:“若是我们还想骄傲自己的历史地位, 只有在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 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中小学老师希望在完成规定性教学中, 挣扎着有些许超越, 形成气象开阔的教育意境, 这样的教学庶几风雅并济, 臻于精微高远的理想, 不会使师生掉进“秦兵马俑”陪葬的俑坑里, 成为有血有肉没有灵魂的活人俑。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道德表率

中国传统的老师, 首先是一个道德人物, 必须师表人伦。传统社会, 可以容忍一个老师没有多少文化知识, 不能容忍一个老师道德上的短腿。

老师的文明原型是春秋时代的士, 士是贵族, 他们接受文武双修的六艺教育,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贵族以下的人分为“国人”和“野人”, “国人”是自由民, 只有极少数人接受“书、数”这样的“小学”教育, “野人”是农夫, 为国家缴纳田赋, 也为贵族服苦役与杂役, 不能接受学校教育, 跟随父兄习学生活技能。秦以后的中国社会, 虽然发生了政治和教育上的变化, 老师和读书人是社会上层人士和社会道德象征的意义, 从来没有动摇。老师一直以“贵族精神”自居和“社会道统”自居, 社会也对他们是那样的期许。而以农耕文明立国的中国传统社会, 把道德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和登峰造极的境界, 道德自觉是传统社会的自然法。这样才能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对老师以道德期许, 老师也对自己以道德期许。在社会向海洋文明与太空文明进化的当代, 教育已经普及, 人人将接受学校教育, 再对老师以道德权威为期许, 将是一个腐朽的观念, 应该还原“老师是一个人”, 而不再是道德符号。

在教育普及的时代, 老师和学生在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相比, 老师只可能在知识上比学生高明, 也许, 不能说老师在道德上比学生高明, 老师的地位或者学识, 不代表老师的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跟老师学的是知识, 而不是道德, 因为, 道德更是实践, 不是课程意义上的知识。另外一个威胁是, 有网络在手, 老师也不一定在知识上比学生高明。

在教育中, 往往对道德有一个强迫意念:道德在人身上的表现, 每个地方、每个时刻都是体面的乃至崇高的, 不知道道德只能表现在一个一个很具体的事情上。也就说, 一个老师或者任何人, 只是在这个事情上是道德的, 在别的事情上未必那么道德, 在整体上更未必是道德的。更进一步说, 我们找不出理由, 人一定要在整体上是道德的。

篇4: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部片子不错,有点吕克·贝松的味道。或者又说,谁谁拍的纪录片很有阿巴斯的风格。

咱们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多少年前就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得够狠。学习研究一定要有,要是模仿谁,做临摹作业尚可,真正想拍点儿什么,还得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农民兄弟做得似乎更纯粹。

实施“村民自治影像计划”的吴文光发给10位农民每人一部DV,在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时嘱咐大家:“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别跟电视学!”

于是,10位农民拍摄出来的DV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电影语言”,他们用自己淳朴的语言在叙述自己身边的乡村民主和乡村生活。(请看本期专题“草根影像 泥土力量”)

“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要说的话”,黄文海从抄起DV自己“单干”的时候起,就这么打算了。有了多年的经验技术的积累,如今终于有了说自己话的条件了,当然要用自己的方式。从《喧哗的尘土》到《梦游》,黄文海的片子有些凌乱,有些语焉不详,但就是这种方式,让他的作品让人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在里面。这次《梦游》拔了“法国真实电影节”的头筹,也是因为黄文海用自己电影语言描绘了一个少为人知的“梦境”。(请看本期DV人物“黄文海作品《梦游》荣获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篇5:跟未来的自己说话小学作文

一束熹微的晨光透过薄纱般的窗帘照在自己身上,慵懒的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告诉自己这又是告别过去的一天。随意的拿起桌边的一块方镜,仔细一瞅这和十几岁的自己有着细微出入的脸,脸上的棱角已经被磨平,少了份年轻的活力却多了份成长的印记,这是未来的自己。

时光穿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肆流的`青春气息仿佛还在空中弥漫着,久久无法消散。那是十几岁的自己,做事冲动,不顾后果,有着叛逆的性格和令人摇头痛心的行为举止。我会因为学习上的困惑而整日烦恼;我会因为与同学的争吵而大打出手;我会因为与父母的不合而离家出走……那时候我想自己就应该这样活着才对,无拘无束,有着青春期所该具备的想法和行为,无须去考虑以后,无须担当起生活给的重压,即使看起来与世界格格不入,即使有人总是因为各种刻薄的理由把我推来搡去,但我仍然希望跟旁边的同龄人一样。我希望自己能跟上他们的“步伐”。

然而现在的我想跟那时的自己说,这样的你真蠢,只顾着赶上青春的潮流,却忽略了成长的责任。你如此不同,如此优异,为何要去拼命的成为别人,只有尝试去拥抱自己的特质,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不同,认识到自己真正应该争取的是什么。在家人的灌输下,你成功的认识到了家庭的责任,但却并未担当;在老师的灌输下,你正确的认识到了学习的责任,但仍未担当;在朋友的灌输下,你清楚的认识到了情感的责任,这次你还是没有担当。我不愿看到你在成长的路上一意孤行最后却落得面目全非,青石碧海流清规,春苑浮华梦凡尘,我想是时候你该清醒过来了,前方路途漫漫,若你只是肆意的奔跑,恐怕会一蹶不振的吧!青春,不光是张狂、肆无忌惮的,它更需要的是我们的付出、担当和成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你应该明白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你去承担。成长是让你尝尽酸甜苦辣,体味百种人生的一个过程,成长是教会你承担起责任,乐于分担的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在未来等你,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巨大的惊喜……

篇6:听自己说话作文

朝阳再度升起,周一再度来临。上学时间又到了,在校门口的拐角处,我又遇见他了。他骑在脚踏车上,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那会心一笑,正是我在这聚少散多的日子里每天的期待。说他是朋友,未免太过轻描淡写,因为他总能在我路遇坎坷时助我披荆斩棘,总能在我被荣辱得失冲昏头脑时为我找到方向。多少人在我生命中重来了又还,而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他,一个独特的他,如影相随。

可以直来直往相互劝告,连说一个理由都不需要,可以彼此分享失意骄傲,就算争吵也是为了对方好……我们在无数白天黑夜中并肩前行,走在我们的朝圣路上。也许,他会考清华,他会考雅思,我会毕业,我会高考;也许,结果很简单,我们会好久不见,我们会相望不想闻。但此时此刻,我珍惜,珍惜这份无价的友谊;我感激,感激

这场深刻的相逢。三毛说,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可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

篇7:说话声音好听的技巧

一:“声音美”的基本标准。

(1):正确清晰。

所谓正确,是指发音正确。一方面,不可读别字。另一方面,不能用“直译”方式将方言变成蹩脚的普通话。

所谓清晰,是指吐字要清楚明晰,不含含糊糊,有正确的停顿和适当的节奏,不要前言不对后语,或者结结巴巴,使人听不明或弄不懂。

(2):明快清脆。

这既是指说话要开门见山,口到心到,心口一致,不故弄玄虚,快言快语,有什么说什么,又是指声音要干脆利索,爽利痛快,不拖泥带水。

(3):圆浑清亮。

如果说“正确清晰”是要求声音表达科学化的话,那么,“圆浑清亮”则是要求声音表达艺术化。其内涵主要指:声音流畅自然,圆浑雄厚,悦耳动听,有滋有味。

(4):富丽清新

这是指声音既要富于变化,丰富多彩,又要清爽新鲜,生动活泼。

(5):坚韧清越。

坚韧,是指声音坚实、耐久、有力、有始有终。清越,是指声音宛转悠扬,给人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达到“声音美”的主要技巧。

1:规范语音的技巧

(1):音节读准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和规范来吐字发音。,使发音正确、声调准确,、字正腔圆。也就是说,按普通话的构成要求把汉字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念准,进而读准每个常用的音节。常用的汉字不过4000个左右,它们都离不开418个音节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因此,只要下苦功夫,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从而读准全部音节都是不难做到的事情。

当然,读准每一个音节后,不等于语音就规范了,还要进一步训练既保持自然由于因的读法,又在咬字上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便听众对你讲出的每一个字词都能听的真切。

(2):音节协调

适当多用一些双音节词,四音节词讲话或练习朗诵,可以增强语言的响度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比较优美悦耳。

运用拟声词、象声词也是使音节协调的一种办法。它既可以使被表述的事物形象生动,又可使声音和谐,达到声与形的有机统一,增添语言的表现力。

(3):韵调和谐

这里所说的“调”,是指声调。汉字一字一个音节,每字又有四声即平仄之分,如果声调搭配的好,就可出现高低抑扬,急缓起伏之情势。

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使用,可以形成声音的抑扬相应,高低相配,急缓相间,起伏相连,从而使声音刚柔相济,协调和谐。

2:选择语气技巧

语气,即说话的口气。它既存在于书面语言之中,更存在于口头语言之中。在书面语言里,作者语气要通过读者的视觉引起思维才能感受,认识,体会。而口语表达中的语气,将句式、语调、理性、词采、音色、立场、态度、个性、情感等融为一体,由朗诵者直接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听众当即就可直观的感受到,因而,它对口语表达的效果产生直接的、立竿见影的影响。语气之强弱、长短、清浊、粗细、宽窄、卑亢等变化,均能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语气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复杂形态。语气的多样性是语言本身丰富性的反映,也是语言能力强的一个表现。语气不同,表情达意也就有不同。其中尤其以声音和气息状态至为重要。朗诵者必须通过声音和气息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1.说话的技巧精选

2.跟孩子说话的技巧

3.领导即兴说话的技巧

4.面试时说话的技巧

5.酒店说话的技巧案例

6.每天学一点说话的技巧

7.职场说话的技巧和应变能力

8.怎么样与人说话的技巧

9.和宝宝说话需要掌握的技巧

篇8: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其实,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跟你说话。小婴儿在开口说话之前,就是用这种体态和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妈妈只要了解了这些肢体语言,就能轻松了解宝宝的想法了。

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说话、体态、脸部表情等方式,也可以是书写的方式。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

宝宝还没有说第一个字之前,往往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示自己的要求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如笑容、惊讶、悲伤、讨厌、害怕、生气、忧愁、哭、怀疑或不同意等,即使一种表情,也可能有多种含义。例如哭,心理学家们分析不同性质的哭声代表婴儿不同的需求,如饥饿、尿布湿了、腹痛、要人抱等等。因此,和宝宝进行交流时,父母先要懂得他的肢体语言,这样才会使宝宝产生心理的满足和安全感。

解读宝贝的肢体语言

牵嘴而笑——表示兴奋愉快:婴儿的笑是突然发出的,短暂而快速,口角牵动,笑容骤现,同时伴随着满目发光,两手晃动,全身舒展;接着,笑容立即停止,等候亲吻。

瘪嘴——表示提出要求: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也是啼哭的先兆,而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比如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等。

噘嘴、咧嘴——表示小便的信号:通常,男婴以噘嘴来表示小便,女婴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小便。

红脸横眉——表示大便的信号: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让孩子解便。

眼神无光——父母要警惕:健康儿童的眼神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若发现婴儿眼神黯然无光、呆滞少神,可能是婴儿身体不适,有病的先兆。

玩弄舌头或嘴唇、吐气泡——表示自己懂得玩:大多数婴儿在吃饱或换干净尿布,而且没有睡意时,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或吮手指、吐气咆。这时,他愿意独自玩耍,不需要成人去干扰他。

特别提醒

6个月—1周岁的婴儿,由于感知能力和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增强,除了用面部表情来表示自己的意愿之外,还以各种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6个月时,婴儿会张开双臂,身体扑身亲人,要求搂抱、亲热。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则转头将脸避开,表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7—8个月时,婴儿以拍手和笑脸表示高兴,以“点头”表示谢谢,对不爱吃的食物以“摇头”表示拒绝。9—10个月时,婴儿会以小手拍拍头,表示戴上帽子后出去。11—12个月时,婴儿除了用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示体态语外,已开始用简单的词语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在1岁以内,有成百上千的信息是通过体态语向父母传递的,以上列举的只是一些婴儿常见的新妈咪不太容易理解的体态语言。事实上,每个婴儿传递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宝宝的出生对妈咪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宝宝总试图以某种奇特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向妈咪传递某些信息,所以新手妈咪要细心观察宝宝,加强心灵之间的沟通,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宝宝独特的心理需要。

强化肢体语言

虽说肢体语言是小婴儿与外界交流的一种语言方式,但即使已经开口说话,甚至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了,仍宝宝需要用情感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加强环境对他的理解。

有一些开口说话比较迟而又智力正常的孩子,他们的情感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这可能是一种“补偿”的缘故吧。因为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特别是当别人理解了他们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又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表达。

年轻的父母常常很关注婴幼儿开口说话和学习书面语言,但是对婴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却不太重视。有的父母把面部表情“含而不露”视为深沉或含蓄。实际上,肢体语言对孩子的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孩子在使用这种肢体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学会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这样,他们才会善解人意,懂得他人情感表达的意义或含义。

TIP:

篇9:自己的声音作文

不论是优雅的,柔情的还是嘈杂的,我们更多地是听到的来自外界的声音。很少有人倾听自我的声音。听听自己的声音吧,他会使你认识自我。

我很喜欢作为唯一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乐曲——班得瑞的歌,他们的声音来自然,来自自己的灵魂深处。而他们的宣言就是:时间没有带我走,如果流水能回头,请你带我走。听听自己的灵魂,听听班得瑞的灵魂深处的声音。”

父母的声音,让我们得到许多难得的经验,少走很多弯路;朋友的声音,让我们彼此的手握得很紧,心灵贴得更近;成长的声音,让我们告别浅薄和幼稚;自然的声音,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道德的声音,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了什么么才是真、善、美,时光的声音,把人世间所有的风霜雨雪,世事沧桑变成回首时那道回味无穷的风景线……。

而倾听自我的声音,升华自己的灵魂,明白自己的追求,展现完美的自我。

记得韩红吗?好到难以想像的歌喉却因长相被埋于幕后的韩红,站在青藏高原上喊出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她用声音定义出规则让全世界聆听。

“喉吼嘶吼出颜色,声音定义出规则”

“闪光灯四处捕捉连蚂蚁也出色”

“城市灯火好安静,万人大梦不醒”

“全世界暂停,听我的声音“

聆听自己心中的声音,它会指引你前进的方向,不受外界的干扰,隔绝其他的声音,让全世界暂停,听我的声音。

很多人或多或少地会受外界声音的影响,读书时,窗外马路嘈杂的声响让我们心烦意乱。但是想一想毛泽东在闹市读书磨炼意志的豪情就会平静许多;在比拼成绩,次次第二,郁郁不得志,外人幸灾乐祸讥讽你万年老二,让你萌生退出的声音,但是想一想荷兰国家足球队,次次世界杯第二,号称无冕之王,可他们在绿茵场上越战越勇就会激情许多。

听自己的声音: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谁可曾见我后退半步?

听自己的声音: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一定前面跑得快的人能笑到最后。

听自己的声音:认清楚自己的内心,踏出第一步,一步一步,你终将抵达终点。

篇10:用行动说话作文

现代社会的人们大多数都有一个通病,“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人们往往口若悬河把自己说的十分优秀或给别人信口开河的承诺,可到啦最后这种人往往一事无成。我认为应该用行动去说话,用实际行动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优秀,努力的拼搏,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听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几个人发现啦一座荒园,里面除啦荒草荆棘以外一无所有。他们开始商量如何改造荒园,有人认为应该先除去荒草荆棘在运来花草树木栽种;有人认为应该先运来花草树木再栽种;还有的人同意第一个或第二个人的想法,他们发生啦争论。一天过去啦荒园终归还是荒园,他们一事无成。现实中有许多人跟他们一样把做事情的时间

浪费在语言上,最终什么也做不成。所以我们应该用行动说话

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用行动说话的人。在周恩来的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没有把这个抱负时常挂在嘴边,而是记在心里,背在肩上。周恩来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最终周恩来总理为解放新中国付出啦巨大贡献,他没有向谁诉说抱怨自己的辛苦,直到他死去的最后一刻,依然在工作。他的行动让世界都永远的记了他,所以我们应该用行动去说话。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古文学家季漾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所以我们应该用行动说话

我们应该向周恩来与袁隆平那样做行动上的巨人,否则我们将一生碌碌无为。现在的社会虽然公平民主,但终究还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残酷艰辛的社会,没有能力的人永远都在为有能力的人服务,有能力的`人享受生活,没能力的人咬牙生活;有能力的人永远在努力变得更优秀,没能力的人只能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但依旧在艰苦中奔波忙碌。所以我们要努力,要用行动说话。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素质,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我们的国家领导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篇11:听自己说话作文750字

我是一条鱼,一条没有鳃的鱼。所以我生活在陆地。

我这么形容自己,像是在生生不息时光中的影子尾随着我探头探脑的记忆一起摇摆,踢踏着或者轻柔或者疯狂的节奏蹒跚了我的步伐、盈满了我的双眼。恩,做一条没有鳃的鱼。我是这么想的。这并非狂妄,我只是想做一条鱼,一条不能在水中呼吸的鱼,一条在陆地可以笑得很灿烂的鱼,一条拥有记忆拥有美好感情的鱼。

其实我很想从头说起,关于我的困惑和固执。

我会在幽深的夜里看见一个人。那个人手持着灯笼在青春的夹缝里走路,步伐时缓时急,有时候会停下来幻想一些莫名其妙的戏和终不存在的幽魂。她在行走,我也在行走。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周围时光飞快地老去,在恍恍惚惚之间印出瞳仁妙曼的影子,然后伸出手指去触摸眼帘里那扇透明的墙,把这个时刻隔得离未来很遥远,于是便可以很天真地以为时光将一直停留在此刻。

我是一个喜欢的幻想的人,想必你们也发现了这点。脑袋里装满了太多新奇的想法便会溢出,所以我选择用我渺小的文字记录下我自认为伟大的想法。其实,我只是想让我的想法们在文字的记录下留下他们微妙的影,在等我岁月的河枯竭了之后,或许自己还能够被这些零星琐碎的,莫名其妙的情绪所激动。我在这些张扬的青春背后曾经发现过身心的忧虑与疲惫,也曾经在嘴角的弧度边体验过生命的蓬勃与活力。现在,我还能思考,还能不顾一切地哭或笑,还能尽情盛放我心的花朵,所以,我还能继续写,以影影绰绰的方式展示着我零星的记忆。

很喜欢透过落地窗看夜晚的`风景,整个真实的世界像被定了格一般,显得华丽又诡异。我用手触摸了它的手,冰冷与热血就立刻冲突,然后相通。这个时候我的心便可以感觉到纠缠交错着能量顺着手指流到心间,给我莫名的感受与心悸。华美的落地窗在幽深的夜里面对着窗外闪烁的霓虹。它的那双眼睛从这黑色沙堆中爬出来,注视着我处在的光明。我们都会有存活在夜间的时候,可是,若心为光亮,便可不顾黑夜的召唤,一直努力下去。我是这么想的,不管你觉得这话是矫情是无助还是安慰,但我只要表达出我真实的情感,就够了。真的够了。

篇12:另一种声音说话

阿语媒体“怒了”

一词不同,足以说明阿语媒体与英语媒体对这场战争截然不同的立场。英语报道中的“美英联军”(Coalition),到阿语报道里成了“侵略军”(Invader),最“客气”的称之为“美英部队”。

总部设在伦敦的阿语报纸《生活报》女编辑巴利亚·穆丁(Baria al-Muddin)形容眼下的阿语媒体为“愤怒的媒体”。开战以来,许多阿拉伯语报纸整版刊登全球反战示威和伊拉克平民伤亡的图片,政治漫画毫不留情地嘲弄美英军队和明里暗里支持美国的阿拉伯国家首脑。

虽然不同国家的阿语媒体立场不尽相同,总体而观,怒意挥之不去。这样的标题在报纸上随处可见:“侵略开始了!”、“巴士拉成为新的屠杀场”、“我们在等待什么”……穆丁说,“愤怒”之情不难理解,美英绕开联合国打击伊拉克,整个阿拉伯世界“感到无助”。但她强调,在人人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各种信息的今天,“你不可能撒谎”。言下之意,阿拉伯媒体虽然“敢怒”,却仍然遵循基本事实和新闻操守,不敢“胡言”。

但是,文字和图片的“魔力”在于,即便是客观事实,从不同角度报道会带给大众截然不同的印象,电视画面的冲击尤其直接。而与英语媒体分庭抗礼的主要阿拉伯媒体就是电视台。

阿语电视台中的“老大”——“半岛”台,在此次战争报道中扮演了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针尖对麦芒”的角色。CNN报道伊拉克港口乌姆盖斯尔居民对美英士兵夹道欢迎,“半岛”就采访当地居民,诉说联军进驻引起的“恐慌”;CNN报道巴士拉陷落,“半岛”就采访巴士拉伊军将领,亲口说部队还在抵抗;“半岛”台还多次播放伊拉克平民受伤画面,遭到美英强烈抗议;美国将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巴士拉内部发生“起义”,而身在巴士拉城里的“半岛”记者马上在现场报道:“街道平静,没有骚乱迹象。”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控“半岛”播放被杀、被俘美国士兵图像违反《日内瓦》公约,这下更加激起了“愤怒”。“半岛”发言人说:“看看是谁在谈‘国际公约’……事实就在那里,画面本身说明了一切。”

黎巴嫩电视台台长皮埃尔·达赫勒(Pierre el-Daher)认为,虽然阿拉伯媒体报道的角度与西方媒体不尽相同,但“开战以来,我们没有漏掉一场美国军方新闻发布会”,他说,阿拉伯媒体并不排斥“美国的声音”,力求“全面、充分”报道战事。

凭什么竞争

总部设在埃及首都开罗的报纸《阿拉伯日报》记者穆贾希德·卡拉夫(Mujahed Khalaf)抱怨说,美国将军在卡塔尔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总是点名美国媒体提问,很少给阿拉伯媒体机会。

卡拉夫说,美国媒体记者总是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坐,阿拉伯记者没有得到公平待遇。“美国将军们担心,阿拉伯记者总是对‘伤亡情况’、‘误击平民’纠缠不休。”卡拉夫说。

美军方新闻发布会负责人马克·基钦(Mark Kitchens)接受《海湾新闻》采访时说,根本没有“歧视”阿拉伯媒体的情况,但将军们自己决定点谁提问。

此次得到允许,“嵌入”美军队伍采访的记者共计500名,但其中只有9名阿拉伯媒体记者。

约旦电视台总监艾曼·萨法迪(Aymn Safadi)说,阿拉伯媒体既然不像美英媒体那样“受宠”,只能另辟报道途径。比如,利用语言优势“深入群众”,挖掘独家新闻。

“半岛”电视台似乎与伊拉克官方“交情甚笃”,伊拉克新闻部往往第一个向“半岛”发布消息,并为他们的采访提供便利,“半岛”也因此背上“伊拉克政府传声筒”的骂名。但无论如何,阿语媒体的独家画面,被CNN、BBC等西方媒体大量转播。特别是CNN记者被伊拉克当局驱逐出境之后,红色的“半岛台独家”、蓝色的“阿拉伯台直播”等字样交替出现在CNN电视画面上。

而阿拉伯媒体与“老牌”英语媒体竞争的资本还在于:同样精锐的报道力量,毫不逊色的冒险精神。

“半岛”电视台在阿富汗战争中声名鹊起,而此次伊拉克战争也造就了其他阿拉伯电视台。挑战“半岛”“老大”地位的,主要是“阿布扎比”电视台和新兴的“阿拉伯”电视台。它们不仅决意争夺3亿阿拉伯观众的眼球,更高追求是打破“英语”对战争报道的垄断,甚至反过来影响英语媒体——CNN、BBC的大量转播就是成功例子。

从装备上讲,这三家阿拉伯语卫星电视台属于世界一流水平,前方记者通过摄像机或手机拍摄的画面迅即传回总部,而传输图像、声音的设备体积很小,一个人就可以提走,灵活机动。

三家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可谓“倾其所有”,向伊拉克及其周边国家派出强大的采访阵容,24小时不间断播出。以“阿布扎比”台为例,总共向伊拉克及周边国家派出35人,他们有的跟随美英联军行动,有的与伊军在一起,还有的相对固定在某个地方,但每天根据战事推进和自己对战局的判断变更工作地点,简直就是“战士”。

阿拉伯电视台尽最大可能贴进前线。“阿布扎比”记者拍摄到美英士兵空降在伊拉克南部港口乌姆盖斯尔郊外的画面,为分析战局提供有力证据。除了转战伊拉克南北,记者们还把摄像机架到巴格达市中心视野开阔的位置,每天晚上“守候”空袭。通过直播画面,观众在第一时间听到震耳欲聋的轰炸声,目睹映红夜空的火焰。一次,“半岛”直播画面上出现火花、碎片贴着镜头“噼里啪啦”往下掉的景象,不禁为站在摄像机旁的记者和摄像师捏把汗。

任何“战士”一旦投入“战争”,就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命运。开战以来,已经有约7名记者死亡或失踪。“阿拉伯”电视台3月27日证实,该台3名记者22日随英国军队进入伊拉克南部后失踪。

值得一提的是,CNN为表现“大度”,开战后多次介绍“阿拉伯媒体如何报道伊拉克战争”,甚至邀请阿拉伯记者进演播室,介绍他们看到的前线情况(但从未与“半岛”对话)。一次节目中,CNN主持人由衷地说:“我想指出的是,无论如何,阿拉伯媒体记者像我们一样在战场上冒险!”

乐了观众,恼了军方

一名约旦观众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他和周围的人都为阿语电视台兴起感到骄傲。黄昏,约旦街头咖啡馆里,许多人目不转睛地收看阿语电视台的战况报道。

开战以来,“半岛”电视台收视率上升了10%。开战第一个星期内,“半岛”的欧洲订户增加400万。“半岛”发言人说,欧洲国家阿拉伯人口众多,订户激增反映了阿拉伯观众的强烈需求。

《圣城报》主编阿卜杜·巴里·阿德旺说,许多阿拉伯人改变了“度周末”的方式,选择守在阿拉伯语电视节目前,密切跟踪战事。“他们想看到更加刺激的画面,更加值得信赖的报道。”他说。

而另一方面,“半岛”台多次播放“血淋淋”的伊拉克平民及美英士兵伤亡画面,遭到美英强烈抗议。英国首相布莱尔得知“半岛”播放两名英军士兵尸体图像后,称这是“恐怖的”;英国上将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指责“半岛”电视台,并提醒其他记者“不要沦为伊拉克政权的宣传工具”;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控“半岛”节目违反《日内瓦公约》;次日,纽约交易所接到“指示”,禁止“半岛”记者入内;其后,“半岛”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点击“半岛”地址,出现的是美国色情网站。更可怕的是,“半岛”采访车被美军炮弹击中,联想到阿富汗战争中“半岛”记者站的类似遭遇,有人不认为这是“意外”。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我们希望‘半岛’能播放美军士兵向伊拉克人发放食品和水的镜头……不知道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半岛’将怎样报道……”

CNN坦言,阿拉伯电视台播放了一些CNN“选择不播放”的画面。如“半岛”在医院里拍摄的一名头颅被炸裂的伊拉克儿童、街道上残留的尸体碎片……理由是“血淋淋的图像刺激大众神经”。而“半岛”电视台伦敦记者站负责人尤斯里·福达(Yosri Fouda)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英语媒体不播放这些画面是担心“伤亡”激起国内反战情绪。

媒体不是“自由身”

一些新闻业内人士私下质疑“半岛”与美国当局的对抗。他们认为“半岛”最终将为美国利益服务,因为它隶属于“亲美”政权卡塔尔政府——尽管“半岛”一再声明,该台观点独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左右。2002年11月,巴林新闻部宣布“半岛”为“邪恶的”、“为犹太利益服务”的电视台。沙特、埃及、科威特、约旦、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都曾禁止或限制“半岛”记者采访。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中东广播公司MBC在阿联酋迪拜开办“阿拉伯”电视台。这家电视台于今年2月20日首播,一望便知,试图“一战成名”。这家电视台似乎铆足了劲,要同“半岛”一争高下,不惜重金挖走“半岛”主播和记者。

原本是正常的新闻竞争,一名阿联酋记者撰文指出,沙特是“阿拉伯”电视台的“钱袋子”,创办这家电视台的真正目的是,担心“半岛”在战争期间猛烈抨击沙特政府支持美国的立场。所以撵走“半岛”,另立“阿拉伯”满足观众了解前方战事的需求。

对于以上说法的真实性,笔者不敢妄下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闻媒体摆脱不了意识形态左右,无非是显性隐性、技巧高低的差别而已,记者无法左右所属媒体的既定编辑方针。

不过,无论英语还是阿语媒体还是受市场左右,如果报道得太离谱,犯了众怒,丢了受众,那是砸自己饭碗的事。

上一篇:山东英才学院介绍下一篇:2011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