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旅游发展

2024-05-17

乌鲁木齐旅游发展(通用6篇)

篇1:乌鲁木齐旅游发展

乌鲁木齐县全力深入推进特色旅游发展

字体:小字 大字2012-10-19 15:36:06来源:天山网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县以在首府率先创建全国5A级景区为目标,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努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将特色文化自然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转换为实际经济效益,全力将旅游行业建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一是全面完善特色旅游发展。在按照已确定的《乌鲁木齐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南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全县民俗文化特色及现有旅游资源,积极与区、市旅游主管部门沟通、对接,邀请国家旅游局专家团顾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旅游经济学原群教授及北大博雅规划院、浙江远见旅游公司专家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全县特色旅游发展。二是深度开发挖掘旅游文化。选取水西沟镇方家庄农家乐、西白杨沟接待站进行试点,制定《方家庄村农家乐回民特色旅游文化发展方案》和《西白杨民俗风情园哈萨克民俗特色旅游文化发展方案》。统一定制哈萨克民族特色餐具、地毯和装饰品,并对西白杨沟景区哈萨克毡房进行试点改造。引入水西沟香十里旅游经营店,开展方家庄回民特色饮食文化活动,全面挖掘特色旅游文化。三是加强特色精品景区建设。对现有A级景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农家乐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标准进行复验,加强精品旅游质量。完善苜蓿台景区、天山大峡谷景区景观保护、观光游览有关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创5A各项基础准备。加大推介力度,不断寻找特色旅游亮点,努力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前三季度,该县已接待游客159.64万人次,同比增加33.37万人次,增长26.43%;实现旅游收入18834万元,同比增长36.46%。

篇2:乌鲁木齐旅游发展

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有着独具魅力的乌鲁木齐,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推进下,已经从过去带给人们遥远遐想的“优美牧场”,逐渐形成“大美之都”和“西域名城”的概念。在这个完整而更富有内涵的概念形成过程中,乌鲁木齐晚报多年来为传播乌鲁木齐旅游文化付出极大的人力和物力,而成为乌鲁木齐地区挖掘、整理和传播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的主力军。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举国家之力支援新疆的发展,给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乌鲁木齐,带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亚欧博览会开幕在即,适逢乌鲁木齐的旅游旺季,今年,又是乌鲁木齐“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启动之年。在此背景下,抓住大好时机,向全国介绍乌鲁木齐的旅游文化和民俗风情,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可以更大范围地推动乌鲁木齐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活动名称

乌鲁木齐文化一日游系列活动

(三)活动定位

以文化带动旅游繁荣,以旅游促进文化发展。

以民俗风情激活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发掘民俗风情。

(四)活动举办

指导单位: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乌鲁木齐晚报社

乌鲁木齐市旅游局

乌鲁木齐市文联

乌鲁木齐市文化局

承办单位:

《西域风向标》杂志

乌鲁木齐市摄影家协会

协办单位:

天山区宣传部

沙依巴克区宣传部

新市区宣传部

水磨沟区宣传部、旅游局

达坂城区宣传部、旅游局

乌鲁木齐县宣传部、旅游局

米东区宣传部

农十二师旅游局

(五)活动阶段

1.探索之旅

由乌鲁木齐晚报《西域风向标》组织,由区县宣传部推荐,组织对乌鲁木齐旅游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市民,对我们精心设计的乌鲁木齐一日游线路进行探索,通过乌鲁木齐晚报发布信息,通过《西域风向标》的“美驴兜风”栏目进行详细刊发。通过在前期进行“一日游经典线路”活动组织,并进行宣传推广。

时间为2011年8月12日至2011年12月31日。

2.结集出版《乌鲁木齐一日游》

在活动探索过程中,我们与线路相关区县宣传部和旅游局,由其出资印刷单条或多条线路“手掌书”,向参与活动的游客或者其他市民发放,用以普及乌鲁木齐一日游的线路。

最后结集出版指导乌鲁木齐一日游十几条线路的《乌鲁木齐一日游》书籍。书籍出版时间:2012年3月。

3.活动启动及推广

全面启动“乌鲁木齐文化一日游”活动,提倡市民以家庭式或者自行组队,还有学校组织学生等,根据我们出版书籍中的线路内容,了解乌鲁木齐的旅游文化。

启动仪式,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乌鲁木齐晚报社、乌鲁木齐旅游局、乌鲁木齐市文化局以及区县旅游局共同举办,并通过乌鲁木齐晚报倡议“了解乌鲁木齐、发现乌鲁木齐、热爱乌鲁木齐”的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4月。

(六)活动目的1.打造乌鲁木齐“旅游文化名城”的内涵

乌鲁木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一直以来,到新疆旅游的游客,都把乌鲁木齐作为一个“旅游中转站”,随着南北疆铁路、公路客运

和航空运输的发展,这一“中转站”的优势正在逐步被弱化,如何“用旅游产品留人”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文化一日游”的推介,打造乌鲁木齐自己的旅游文化内涵,可以开发出自己的旅游产品。

2.梳理乌鲁木齐的旅游文化资源

一直以来,乌鲁木齐的旅游资源,由于城市结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形象的宣传,发展并不均衡,优势旅游资源,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难以形成优质资源,如果将旅游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和二次开发,可以形成较强势的资源优势。

3.强化乌鲁木齐的旅游品牌力

乌鲁木齐的旅游产品,尚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是当务之急。

4.拓展乌鲁木齐的旅游市场

目前,乌鲁木齐的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接待和游客向南北疆的分流服务,缺少细化的组织,缺少与乌鲁木齐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互动和融合,这使得目前乌鲁木齐的旅游市场经营方式较单一和粗放。做“文化一日游”的推介活动,可以带活乌鲁木齐的旅游市场,细化旅游活动的组织。

(七)活动线路(暂定线路)

1.大唐文化一日游:白水镇故城-乌拉泊故城

该线路主要介绍唐代“庭州文化”的内涵,增加乌鲁木齐的历史厚重感。

公元640年前后,唐朝庭在丝绸之路中道要冲上建立起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下辖张堡(昌吉故城)、俱六(今米东古牧地附近,城廓已损毁)和轮台(一说为今天的乌拉泊故城)三个守捉,此外,还建立起一个位于东天山入口处的军事要塞——白水镇故城。

这些见证着丝绸之路千年文明的故城,大部分位于乌鲁木齐境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但目前,该系列的文化还未被发掘和整理,通过对该系列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可以使乌鲁木齐产生丰富厚重的历史韵味。

2.佛教文化一日游:水磨沟清泉寺-红山大佛寺-红光山大佛寺

该线路介绍曾经在西域地区盛极一时的佛教文化内涵,介绍西域佛教史。

西域佛教有着近2300年的历史,在天山南北有着众多的佛教文化的遗存,而“吐鲁番学”、“楼兰学”和“龟兹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佛教文化的课题,在乌鲁木齐,也有着较为浓厚的佛教文化遗存,认识和了解西域佛教文化的发展和延革,有着较为明确的代表性。

3.道教文化一日游:西山老君庙-九家湾红庙

介绍新疆独特的道教文化,以及《长春真人西游记》与乌鲁木齐的历史的关系。

自宋元年间开始,道教文化在西域地区有着80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北疆地区,道教文化发展出了独特的体系,有着与内地道教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质,因而也产生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但该文化内涵尚未被发掘,通过发掘乌鲁木齐的道教文化,近而带动天山北坡道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产生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

4.侠客文化一日游:米东哈熊沟-铁场沟

介绍武侠作品与天山的传说,参观《七剑》外景基地。

“天山群侠”是武侠作品中最受人关注的内容。金庸、梁羽生、古龙等著名的“武侠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天山这座神奇的山脉之中,如《天龙八部》、《七剑下天山》、《书剑恩仇录》等多部著名的武侠作品,都以“天山群侠”为主要角色。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天山武侠”文化,而近年来,随着徐克改编梁羽生作品推出的电影和电视剧《七剑》等作品的热映,“天山武侠”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米东哈熊沟-铁厂沟,有《七剑》的外景基地,有鲜明而独特的的第四季冰川地貌,可以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武侠文化”旅游资源。

5.民俗风情一日游:二道桥景区-南山大庙村

介绍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和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近年来,维吾尔文化和哈萨克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哈萨克文化,是一个新民俗文化的关注点。乌鲁木齐的二道桥景区,以国际大巴扎为中心,近年来建立起了有浓郁维吾尔文化风格的风情街,而在乌鲁木齐县南山景区,哈萨克的传统牧区文化,以及新近建立起来的哈萨克文化村,都是乌鲁木齐人保护和宣传民俗文化的成功试典,能过该线路的梳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乌鲁木齐人在发掘民俗文化上所做出的努力。该系列的活动,可以激活包括土特产、特色民俗工艺、民俗餐饮等多项旅游附带产业的发展。

6.历史考古一日游:自治区博物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

介绍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世界性的考古课题。

新疆的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如楼兰美女、尼雅汉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龟兹乐伎陶俑等等著名的文物,都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历史博物馆,也是了解新疆文化发展的一个窗口,通过组织系列化、主题化的旅游线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多元的文化融合,促进新疆各民族的和谐发展,促进新疆与内地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7.科技一日游:市科技馆-新疆地质博物馆-标本馆

介绍新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延革,以及新疆独特的自然资源。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也开发出多项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的科研项目,通过了解新疆的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可以对新疆的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打造乌鲁木齐的“城市新名片”,如果通过这些前端的展示,可以使得乌鲁木齐的首府新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8.红色景点一日游:烈士陵园-八路军办事处-毛泽民故居-西路军办事处-一炮成功

介绍新疆近现代史及新疆和平解放的历史进程。

新疆的历史,对于国内的游客而言,并不是十分熟悉,新疆和平解放56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有今天的局面,我们都不该忘记那些为新疆的和平稳定牺牲了生命的英烈位,重视新疆史的对外宣传,可以让更多的游客对新疆有感性的认知。

9.高原草场一日游:苜蓿台-菊花台-乌拉斯台

介绍乌鲁木齐独特的“高原草场”气候和风土人文。

乌鲁木齐的南山地区,有着独特的高原草场景区,著名的菊花台、苜蓿台等景点,如今已经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特别是近年来首府努力打造冰雪风情游,使得南山景区的名声大噪,通过把自然景观与哈萨克风情、特色化户外项目相结合,可以让乌鲁木齐的地名释译“优美的牧场”上升到实体认知的层面,丰富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的层次。

10.母亲湖一日游:柴窝堡湖-风力发电站-乌拉泊水库-红雁池

介绍乌鲁木齐的水资源现状及乌鲁木齐的新能源开发。

众所周知,乌鲁木齐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对单一的城市,乌鲁木齐人是怎样通过努力,让城市越变越美的,宣传乌鲁木齐的水资源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展示

一个现代的、具备完整城市风貌的乌鲁木齐。

11.亚心一日游:亚洲地理中心-西山农场-板房沟特色农业园 介绍乌鲁木齐的新农业建设及亚洲地理中心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资源前景。

乌鲁木齐作为“离海最远的城市”和“亚洲地理中心”,在地缘概念上,是独一无二的,随着亚心景点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乌鲁木齐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亚心塔、亚洲各国风俗传统雕塑,都是很好的旅游文化资源。此外,在亚洲地理中心附近,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农业,也有着非常多的看点。

12.农家乐体验一日游:南山方家庄-东山石人子沟

介绍乌鲁木齐的餐饮文化。

乌鲁木齐有着多元文化相融合的餐饮文化,特别是农家乐餐饮,对于游客而言独具魅力,但是,由于目前乌鲁木齐的农家乐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主题化、民俗化的特色,因此更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带活农家乐产业,提升农家乐的产业品质,细化农业乐的经营项目,发掘主题化餐饮文化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打造,农家乐餐饮文化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篇3:乌鲁木齐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关键词:冰雪旅游,品开发,乌鲁木齐

冰雪旅游是冬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以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等类似的体育运动为外在表现形式,以冰雪文化为重要内涵,综合了体育旅游、冰雪观光、滑雪度假等多种旅游形式,是一项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近些年来,近年来,冰雪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我国约有27个省相继发展冰雪旅游,乌鲁木齐冰雪旅游也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一、乌鲁木齐开发冰雪旅游的意义

1、明显缓解乌鲁木齐旅游的淡旺季

新疆乌鲁木齐的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夏季6、7、8三个月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但是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寒冷,气温偏低,不利于户外活动,所以冬季旅游人数寥寥无几,造成大量旅游基础设施、劳力闲置,冬季旅游活动开展艰难。自从乌鲁木齐市提出打造冰雪旅游以来,自治区冰雪旅游改写了新疆冬季无旅游的历史。

2、增加乌鲁木齐的旅游知名度,提高大众注意力

由于新疆地处边境,交通落后,许多人认为新疆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同时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旅游者根本无法想象冬季在新疆开展旅游活动。冰雪旅游的开发能有效的打破这种陈旧思想,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使大量旅游者慕名而来,同时通过举办冰雪旅游节庆活动,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品牌,产生轰动的市场效应,大大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刺激潜在的旅游者。

二、乌鲁木齐冰雪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1、优势分析

1.1气候条件。乌鲁木齐冬季降雪丰厚,雪期长,从上年十一月到来年四月长达150天。积雪期平均120天左右,平均积雪厚度18.75cm左右。城区冬季平均气温为-5℃至-10℃,是理想的冬季冰雪旅游场所。

1.2地理条件。乌鲁木齐冬季大雪飘飘,三面环山的独特地理优势为乌鲁木齐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滑雪场提供良好基础,国际著名滑雪场海拔均在1800-3500m,而乌鲁木齐仅天山国际滑雪场就有3座海拔在3000m以上的山峰。此外,滑雪场气温适中,风速较小,并且雪场多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周围,最近的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仅9km。

1.3冰雪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乌鲁木齐拥有星级酒店81家,旅行社130家,S级滑雪场有10家,各类雪道、雪具、造雪机设施齐全,冰雪项目种类丰富。雪场平均温度在-10℃左右,符合滑雪活动温度不低于-15℃为宜的理想条件。

1.4政府政策条件。新疆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应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自治区旅游局从1997年开始年下推介新疆冰雪旅游,在2003年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2009年将冰雪风情游提升至国家级旅游节事活动,并致力于打造以冰雪旅游、民俗体验等各类活动为主的冬季旅游品牌。

1.5人文资源条件。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47个民族,他们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是新疆旅游产品的优势。此外,“丝绸之路”作为新疆旅游的重要历史主题,使乌鲁木齐冬季开展的冰雪旅游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冰雪旅游就是将乌鲁木齐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悠久的历史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

1.6客源市场条件

2、劣势分析

2.1知名度不高。哈尔滨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东北冰雪旅游的一个知名品牌、一面旗帜。相比之下,乌鲁木齐冰雪冰雪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虽然几年来不断引进索道、滑道等世界先进设备,开辟了适合不同滑雪人群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越野雪道,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关注的目光,但是由于开发时间较短、节庆营销刚起步等原因,乌鲁木齐冰雪旅游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

2.2交通不便限制客源。乌鲁木齐疆外冬季旅游客源主要为上海、广州、北京等东部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冰雪旅游资源稀缺、出游意识强的省区。但由于受地理区位的限制,空间阻力大,而且春运期间交通压力过强,势必影响游客的出游愿望。此外,由于天冷路滑,大雪封路等现象的发生,也会使游客出于安全因素问题的考虑,取消出游计划。

2.3冰雪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新疆冰雪旅游产品多为模仿和照搬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产品,未突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使乌鲁木齐冰雪旅游产品没有鲜明特色,陷入“怪圈”。

三、乌鲁木齐冰雪旅游产品开发

1、冰雪旅游产品的特点

冰雪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参加以冰雪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1.1健身休闲性。对于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城市里的人们,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环境污染严重,不少人都想摆脱这种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参加体育旅游活动就成了人们的首选。通过参加冰雪旅游,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以达到放松心情、调节生理、健身休闲的目的。

1.2参与体验性。滑雪运动作为冰雪旅游产品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参与体验性。参与滑雪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在冰雪旅游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中实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愿望。

1.3重复参与性。由于冰雪旅游产品具有体育活动的特点,所以人们的参与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兴趣爱好的指引下重复参与,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次参与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终身的参与者。

2、乌鲁木齐冰雪旅游产品开发

2.1 开发不同类型冰雪产品。综合考虑乌鲁木齐冰雪旅游资源整体情况,开发符合市场发展阶段和旅游需求的不同类型的冰雪旅游产品。

2.1.1观赏类旅游产品。乌鲁木齐除了每年都在各个公园举办“在冰雪世界里欣赏冰雕、雪雕王国”的游园活动之外,其他观赏类冰雪旅游产品较为缺乏,应该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周边景区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展赏雪景、雪松、冰河及林海雪原等其他观赏类冰雪旅游产品。

2.1.2体验类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是具有极强参与性的旅游形式,根据乌鲁木齐的冰雪旅游资源条件,除了可以开发常规的滑雪、单板、雪圈、雪橇、马拉爬犁等雪上体验活动外,还可以开发雪上越野、雪地高尔夫、冬泳等丰富的冰上娱乐项目。在强调更高、更新、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时代,乌鲁木齐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特点,开发诸如沐浴冰雪温泉、体育赛事观战、冬季山地越野挑战等新颖而时尚的冰雪旅游产品,从而推进乌鲁木齐冰雪旅游的发展。

2.2 开发不同系列的冰雪旅游产品

2.2.1冰雪节庆旅游产品系列。自从200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旅游节庆活动,但主要是以“赏冰雕、雪雕”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活动内容单一,缺乏针对不同旅游需求市场的冰雪节庆活动。比如在南山景区的滑雪场举办针对滑雪爱好者的滑雪节;在柴窝堡湖、安宁渠举办冬季垂钓、冰上运动会等节庆活动;在天池景区举办新年祈福的旅游节庆活动。

2.2.2冰雪民俗旅游产品系列。与东北三省冰雪旅游资源相比,乌鲁木齐冬季冰雪旅游资源虽丰富但缺乏特色产品,比如像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雪淞、冰雪节庆活动等。要仅依赖乌鲁木齐目前的冰雪资源是不可行的。所以只有赋予冰雪资源以民俗文化的色彩,体现新疆独特的民俗文化,才能吸引更多内地游客选择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民情风俗是新疆旅游的特色,乌鲁木齐冰雪旅游亦应突出此特色。如在南山景区建哈萨克族风情园,为游客提供民情风俗表演、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体验等各种服务,建猎人小屋,设置烧烤点,让游客体验游牧民族的生活。

2.2.3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系列。南山滑雪旅游区,降雪丰厚,坡度适中,是开展冬季冰雪运动赛事的首选之地。将南山滑雪旅游区建设成能承办市、自治区、国家乃至国际大型冬季冰雪运动赛事,并且能满足不同水平滑雪爱好者需求的综合性滑雪场。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冰雪旅游资源的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冰雪体育团体前来参赛和训练,从而迅速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四、结论

总之,乌鲁木齐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把握机遇,突出特色,将冰雪、民俗、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并逐步向更大规模的产业群发展。

参考文献

[1]、阎顺, 张春明, 仇佳琪.乌鲁木齐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开发[J].干旱区地理, 2001.24 (1) :1-8

[2]、张海霞, 阎顺.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2) :154-157

[3]、秦明斌.新疆冰雪风情游促销战略[J].经济论坛, 2005 (24) :20

[4]、刘晓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品牌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4 (5) :97-99

[5]、陈明秀.吉林省冰雪旅游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6]、石波长, 徐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 2007 (1) : 170-172.

[7]、李晓玲.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极其特征[J].冰雪运动, 2004 (2) :69-70

[8]、Peter Williams, Paul R.Fidgeon.Ad-dressingp articipationc onstraint:ac ases tudy ofp otentials kiers[J].TourismM anagement, 2000 (21) :379-393.

[9]、Robyn Stokes.Tourism strategymaking:Insights to the events tourism domain[J].TourismManagement, 2007 (3) :1-11

[10]、郭妍菲, 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6) :187-191

[11]、王玲.内蒙古冰雪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篇4:乌鲁木齐旅游发展

【摘要】根据2000-2013年乌鲁木齐旅游流和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乌鲁木齐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数值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从而得到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类型。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且两个系统发展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2)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度数值比较高,但是协调度的值比较小,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处于颉颃状态的关系。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来促进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旅游流;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乌鲁木齐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并倡议用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来共同建设该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优美,拥有多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汉文化、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民族文化的交汇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与国际旅游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今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对促进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繁荣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是城市创收外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发展状况是衡量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依据,也是度量该城市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1]。城市作为重要的人类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复合体[2],也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地理单元组成即是城市,同时城市对现代旅游发展起支撑作用,成为旅游流空间集聚和扩散的载体。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涉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依托地(其中以旅游目的地为主)的,并由人文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构成的复合系统[3]。旅游和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发展环境,是推动城市旅游繁荣的重要引擎[4]。城市旅游环境的恶化将作用于旅游业,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5]。同时,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6]。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旅游流快速高效地在城市流动,更有利于提升旅游者旅游体验,从而增加旅游对区域社会经济的贡献,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消耗[7]。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如Zhang Jie等从供需协调的角度,研究了旅游与目的地的关系,得出贸易流对旅游流影响较大,目的地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等也是影响旅游流的因素[8]。Emanuela等利用空间互动模型,分析了意大利各区域与旅游流的协调情况[9]。Kim从耦合的角度,研究了旅韩日本客流与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关系[10]。国内学者在入境旅游发展趋势[11, 12]、入境旅游流聚集扩散机理[13-15]、旅游业与旅游目的地供给要素[16-18]以及旅游业与区域经济[19, 20]进行耦合研究,但在旅游流与所依赖的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文章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并以丝绸之路著名旅游城市乌鲁木齐为案例地来探索此耦合系统潜在的规律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期望能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耦合”概念来自于物理学,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体现了各系统间的动态关联关系[21]。耦合度描述的是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22]。因此可以把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通过各自构成元素产生相互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度,其大小可以反映出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大小[1]。如果两个系统发展水平都比较差,此时耦合度数值却会很高,可以高过一个系统发展水平好而另一个系统发展不好的情况。因此,耦合度模型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单纯依靠耦合度来判断两个系统的协调程度。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构建能客观反映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模型。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计算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耦合协调度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原始数据由于指标量纲或测度量级的差异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文章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数据。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类。公式如下:

(1)

式(1)中,uij为其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值为xij(i=1,2;j=1,2,…,n),max(xij)、min(xij)分别为指标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是两个不同且相互影响的系统,可通过集成方法测量指标对耦合系统的贡献程度,一般采用几何平均法和线性加权法。公式如下:

, (2)

式(2)中,U1、U2分别为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λij表示权重,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依据各指标的熵值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及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来决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可以克服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人为因素干扰[23]。借鉴廖重斌对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统模型[24],推广得到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度模型:

(3)

式(3)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U1和 U2分别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很显然,耦合度值C∈[0,1]。当C=1时,耦合度最大,表示系统之间或者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处于良性耦合,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状态;当 C = 0 时,耦合度非常小。endprint

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其中: (4)

式(4)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a、b分别为旅游流系统、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待定系数(研究取值均为0.5);T为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个系统对协调度的贡献;U1,U2 分别为旅游流系统、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为了更直观反映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借鉴廖重斌的研究成果,将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现状划分为三个大类十个亚类(见表1)。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定量化研究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前提。选取指标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原则。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乌鲁木齐旅游流—城市旅游环境数据库;将乌鲁木齐旅游流—城市旅游环境两系统耦合视为一个整体,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取自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3)》、《新疆统计年鉴(2000—2013)》、《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00—2013)》,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本研究从旅游流系统中的国内旅游收入(万元)、国际旅游收入(万美元)、海外游客人数(人次)、国内游客人数(人次)、客运量(万人)、 客运周转量(万人/km)等6个指标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的4个指标——国内旅游收入(万元)、 国际旅游收入(万美元)、海外游客人数(人次)、国内游客人数(人次)作为旅游流系统的评价指标;同样,选取经济环境中符合条件的3个指标——人均 GDP(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 作为经济环境的评价指标;选取生态环境中符合条件的 5个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处排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作为生态环境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选取社会环境中符合条件的4个指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辆)、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作为社会环境的评价指标(见表2)。

二、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的实证分析

(一)案例地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是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目前,乌鲁木齐旅游业发展迅速,形成以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为主,入境旅游为辅的三大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乌鲁木齐已经成国际和国内旅游者来疆的接待中心和集散地。旅游从单纯的产业功能开始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功能转化[25]。旅游需求现实对城市环境要求也日益提高。

从地缘上看,新疆是中亚、南亚以及西亚和欧洲通往中国的捷径,乌鲁木齐有着吸引上述地区国际游客来新疆旅游的空间以及距离上的巨大优势,还存在着吸引内地游客来疆作边境游、出国游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可使到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东进西出,畅通无阻。乌鲁木齐旅游前景灿烂,完全有希望建设成世界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

(二)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和图1。

1.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发展水平

由表3可看出, 2000~2013年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两者综合评价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859,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存在耦合互动的发展关系。从旅游流综合评价指数变化情况来看,乌鲁木齐旅游流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03年、2009年旅游流综合评价指数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新疆“7·5”事件等社会异常事件的影响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减少。值得关注的是,在旅游流系统中,乌鲁木齐国内旅游相关指标表现明显优于国际旅游,说明其国内旅游发展水平高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这也印证了Cooper等学者得出的国内旅游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结论[26]。乌鲁木齐城市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城市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0.3450增长到2013年的0.8216。2000~2013年乌鲁木齐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有一定的下降,表明城市旅游环境水平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提升明显,逐步趋于成熟,对旅游流发展的支撑力度不断增强。

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分析

从表3可知,乌鲁木齐旅游流系统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05年至2013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在2009年略有变动但其他年份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同时在2003年降幅比较大,耦合度下降21.78%,耦合协调度下降16.72%。从耦合度的数值来看,大部分处于0.9以上,但是耦合协调度的数值较小,在0.5左右浮动,说明2000年至2009年之间,乌鲁木齐的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一直处于颉颃状态的关系。

按照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发展程度的差异,将上述耦合协调度等级再划分为3种类型:U1U2,城市环境发展滞后型。由图1可知,在2010年之前为旅游流发展滞后型,2010年为旅游流发展速度首次超过城市环境发展速度,2010年后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协同效应明显,相互间促进作用增强,进而说明了乌鲁木齐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对旅游流发展的支撑作用,并逐渐显现出城市旅游环境不能完全支撑旅游流巨大的流量,需要在今后的城市综合发展中,注重提升城市旅游环境的质量与规模,以增强乌鲁木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竞争力。

三、结束语

旅游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的状态,有益于促进城市旅游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乌鲁木齐2000~2013年间两系统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两个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系统间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并通过系统内部要素的组织和演化,使得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彼此协调发展。(2)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环境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旅游流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0.0730增加到2013年的0.8362;城市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0.3450增加到2013年的0.8216。(3)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度数值比较高,但是耦合协调度的值比较小,自2000~2010年之间,乌鲁木齐的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发展一直处于颉颃状态的关系。随着城市旅游环境和旅游发展的成熟,乌鲁木齐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的协调状态呈现出逐年优化的趋势,并在2013年达到优质协调等级。文章不足之处在于耦合指标选取局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延续性,致使其全面性和科学性存在一定商榷的空间,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亚娟, 马耀峰, 李振亭, 等. 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32(1): 98-101.

[2]沈建国.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10.

[3]林越英. 对旅游环境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81(1): 33-39.

[4]王璐璐, 虞虎, 周彬. 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中国25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2): 195-201.

[5]范钧, 邱宏亮, 吴雪飞. 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4,29(1): 55-66.

[6]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旅游学刊, 2013, 28(1): 62-68.

[7]张佑印, 顾静, 马耀峰. 旅游流研究的进展、评价与展望[J]. 旅游学刊, 2013, 28(6): 38-46.

[8] Zhang J, Jensen C. Comparative advantag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34(1): 223-243.

[9]Marrocu E, Paci R. Different tourists to different destinations. Evidence from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9:71-83.

[10]Kim S S, Agrusa J, Lee H, et al. Effects of Korean television dramas on the flow of Japanese touris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5): 1340-1353.

[11]徐正林. 我国入境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12(3): 98-105.

[12]林志慧. 我国60个城市入境旅游流网络特征与地域演化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3]丁正山. 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 旅游学刊, 2004, 19(2): 37-40.

[14]吕丽, 陆林, 凌善金. 上海世博会旅游者空间扩散网络分析[J]. 旅游学刊, 2013, 28(6): 111-119.

[15]王奕祺, 吴晋峰, 韩立宁, 等. 北京入境旅游流地理分布与网络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6): 202-208.

[16]裴博,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系统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5): 97-102.

[17]裴博,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陕西省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4(6): 1001-1004.

[18]李晓静, 王兆峰. 张家界旅游流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5): 529-532.

[19]余洁.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4): 163-168.

[20]生延超, 钟志平.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旅游学刊, 2009, 24(8): 23-29.

[21]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1993—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耦合关系时空分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2, 32(11): 143-148.

[22]吴跃明, 郎东锋, 张子珩, 等. 环境一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2):47-50.endprint

[23]章穗,张梅,迟国泰. 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10, 7(1): 34-42.

[24]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热带地理, 1999, 19(2): 171-177.

[25]王宁霞. 乌鲁木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D]. 新疆: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6]克里斯·库珀, 约翰·弗莱彻, 大卫·吉尔伯特,等.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DONG Zunmeng; LI Xiaodo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relat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2000-2013, build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ourist flows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system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dicators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wo systems index and the coupling and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resulting in the trends and types of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The study found: (1)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both systems development coupled obvious feature, and both systems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 Urumqi tourist flows and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coupling of relatively high value, but the value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relatively small, tourist flows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 is in a state of antagonistic relations. How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city's tourism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a real problem of urban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篇5:乌鲁木齐旅游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应用技术已取得较大突破,并且已较成熟地应用于建筑楼道照明、城市亮化照明、太阳能热水供应及采暖等系统。尤其是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给太阳能在照明中的应用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在确保景区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并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将太阳能光伏技术运用到景区照明系统中去,使景区亮化功能进一步完善,且与园区后期经营有机结合,使景区的资源和优势发挥最大效益,并从以下几方面采取节能。

一、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替代常规的供电方式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

在很多情况下要优于常规的供电方式,其优点是:太阳能电源系统运行成本低,几乎不需要维护,不需要备件,不需要增添燃料;太阳能系统设备可自动运行,适于在无人值守使用;不包含任何运转部件,系统可连续工作、使用寿命超过数十年;太阳能电源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十分稳定;无需为引接入电网而修路,在没有电网的地方,太阳能可灵活提供;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以外,太阳能发电还有很多间接优点。在其他一些供电系统,往往由于断电而立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太阳能系统仍能保证稳定可靠地工作。

二、合理选择供电方案及电源控制方式

1.景区内路灯照明系统利用太阳能风能互补达到节能。

考虑到景区内路灯及草坪灯分布广、跨距长,其路灯方面使用太阳能风能互补路灯,草坪灯功率小,故直接使用太阳能草坪灯,以上灯具均以可再生能源为能源,白天充电晚上使用,无需复杂昂贵的管线铺设,可任意调整灯具的布局,安全节能无污染,无需人工操作工作稳定可靠,节省电费免维护、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太阳能风能互补路灯所采用的关键部件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直流路灯智能控制器、免维护蓄电池、可调向风转、照明灯具等,其中路灯的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大陆桥视野DALUDlAD5HIYE:!!!兰旦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2.景区内路灯照明系统控制采用半夜灯方式。

半夜灯节能方式为最早也是最有效的节能方式,半夜灯是指在照度较高的景区道路,由于后半夜人流量、车流量较少,亮度不需要太高的情况下,在02:o0以后灭一部分灯,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其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且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易行、维护方便,节电率达到20%以上;其最大的缺点是照度不均匀。半夜灯如果与路灯无线监控系统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半夜灯亮灭灯时间易于调整。

三、合理的灯具选择及布置

在工程设计阶段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及我们的实践经验、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景区道路路灯及景区景观灯的布置模式、灯的间距、高度等,同时要求合理选择照度标准和功率密度值,确定合适的光源,以实现合理的照度,避免或减少路灯及景观灯设计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景区灯数量的节约,适当的控制工程投资成本。

四、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

1.光源。其景区内灯具发光源选用高光效照明LED光源,具有亮度高、节能、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优势为:(1)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低。(2)安全可靠性强。(3)反应速度快,单元体积小,绿色环保。(4)同亮度下,耗电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荧光灯的三分之一,而寿命却是自炽灯的50倍,荧光灯的20倍,是继白炽灯、荧光灯、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照明产品。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路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安装于灯具内部,可通过内置的智能控制器或可编程控制器、时间继电器、光敏控制器等,对节电系统的工作曲线进行自动控制,从而轻松调控景区内的灯源照度,节电率高达40%,节能效果显著、照度均匀,优势为:(1)便于管理,操作简便,维修方便。(2)自动调光,保持照度的一致J生。(3)具有时钟功能,定时控制,充分利用自然光。(4)安装便捷,节省人工费用。(5)延长灯具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景区照明工程施工及后期维护上的节约

1.传统路灯的配电线路系统较长,线路损耗、压降都一定程度影响了路灯的照度,浪费了电能,同时还增加了维护维修的地方设立浓密的起隔音降尘作用的高绿篱;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中水和下水,再选用生长快的`沼(水)生植物吸收和过滤经厌氧发酵处理过的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能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的营养离子;在水体中放养食孑孓鱼类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等等。

3.系统稳定的原则。休闲住区往往建在山体、水畔、海边等地方,这些地方地质、水文、气象、生物诸因子间的平衡比较脆弱,更易发生自然力导致的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陷、洪水、台风等。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就着手考虑环境稳定性的问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提高环境稳定性从两方面人手:其一:在规划中尽量尊重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现状。其二,在维护和加强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生物措施应是首选的。

4.适生树种及合理的群落布局的原则。生态学之要旨,和生物和环境的统一。许多植物虽漂亮,不适应开发地的环境也不能用。而植物和动物能否生长良好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及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除了和大环境有关外,过涉及各种群相互作用而造就的群落小环境。比如,开放式草坪和疏林草地选用的草种不同,透光乔木下和浓荫乔木下选用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不同;根能产生相性物质的树林下不要安排重要灌木成景而是安排下层开敞的野营地;池塘中大鱼要植食性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考虑。

5.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态学界以及广大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休闲住区规划中对此的考虑城市建设CHENGSHIJIANSHE道路,选用较好的产品,代替原有的低效有害光源,可以很好地达到景区路灯及其他灯具的节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保护了环境、又使旅游景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六、结束语

篇6: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拟文稿纸

乌鲁木齐市 财政局

乌发改费[200 ]号打印2000份

签发:审稿:拟稿人:张策

票据领购证》审验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乌鲁木齐市2010《收费许可证》《财政

市各有关单位: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关注社会民生,为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根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0收费许可证审验工作的通知》(新发改收费【2011】66号)的要求,我市开展 2010《收费许可证》、《财政票据领购证》审验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下:

一、审验《收费许可证》《财政票据领购证》的范围

㈠ 凡2010年12月31日以前在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领取《收费许可证》的单位。

㈡ 凡持有乌鲁木齐市财政局《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市属单位。

(三)米东区、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的审验工作由各区、县经发委、财政局共同负责。

(四)除米东区、乌县、达坂城区以外的各区财政局购买票据的单位参加年审,表格须先由各区审核盖章后报年审办公室。

二、年审时间、地点:

㈠时间:2011年2月28日开始至4月29日结束(各年审单位具体时间安排详见附表二)。

㈡地点:新疆益天洋商务酒店五楼(原人民饭店),地址:民主路177号,人民电影院、和平都会之间。

㈢联系电话:2月25日前:市发改委 4659941、4659942,市财政局 2831277,2月28日-4月29日:市发改委:2936666转526、528、529、530、532,房间,市财政局:2936666转531、533房间。

三、年审要求

㈠请各单位认真阅读2010《收费许可证》审验须知(附表一),如实填写收费单位收费情况年审登记表(详见附表三)一式两份,如填报单位需留存,请自行复印存档。如本单位所设的收费项目无法按表内所设项目填写,可按该

收费项目的实际名称填报。

㈡请持有《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单位,按规定填写“乌鲁木齐市财政局《财政票据领购证》年审表”(详见附表四)一式两份,并加盖公章后报市财政局票据年审办公室。

㈢参审单位必须携带《收费许可证》副本、《财政票据领购证》、2010部门决算报表、总帐、明细帐和收款收据。

㈣各年审单位先进行《财政票据领购证》及票据使用情况年审,审验通过经财政部门加盖“同意年审”章后,再进行《收费许可证》年审工作。

㈤米东区、乌县、达坂城区审验换证工作结束后于4月20日前向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上报年审工作总结。

㈥望各单位接通知后积极做好年审换证准备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责,督促所属单位按时参加年审。逾期年审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特此通知

附件:

一2010《收费许可证》审验须知

二、2010乌鲁木齐市《收费许可证》年审时间安排表

三、收费单位收费情况年审登记表

四、乌鲁木齐市财政局《财政票据领购证》年审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许可证年审通知

上一篇:环保行业转正申请书范文下一篇: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