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2024-05-19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精选10篇)

篇1: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11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

二、建设任务

(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

(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

(一)营造林计划。2011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

(二)投资。2011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

(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11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11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

四、建设重点

2011年重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适当安排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突出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适当安排其他工程建设任务。营造林工程重点安排宜林荒山荒地和沟河路渠四旁隙地。

五、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营造林计划。本次下达的营造林计划已将2011年营造林任务分工程类型全部落实到县(市、区),各地要严格按照营造林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作业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各项目作业设计按审批权限报批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个工程涉及占用耕地的,按照《规划》确定的宽度为限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生态工程及中幼林抚育任务在省级核查时核实面积在该工程下达计划×%以内的,验收合格部分兑现省级奖励资金,超过×%以上的部分省级不核查、不兑现奖励资金。

篇2: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为了认真实施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保实现《规划》的各项建设目标,拟对《规划》进行中期调整,特制定此方案。

一、调整的必要性

对中长期规划进行中期调整是规划本身的要求,《规划》已经实施了3年,应该对《规划》实施进行一次总结,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对各地在实施《规划》中的好经验予以吸纳,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解决,将国家的一些林业发展新思路、新政策等有机的融于《规划》之中,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二、调整的依据

1.《规划》的任务及完成情况。2.二类调查数据。

3.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5.专题调研成果。

三、调整的重点

这次调整的重点是《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培育部分,支撑保障体系及其它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对有些没有启动的支撑保障体系,按照事权划分自行启动。

四、调整的目标 1.全面实现《规划》中的2012年、2015年目标。

2.将调整后的规划任务按省辖市、县(市、区)分类型、分工程分解到2011-2015年。

五、技术方案

(一)造林更新面积的确定 1.宜林地造林面积的确定

以2007年完成的二类调查数据和同时期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1)二类调查宜林地面积

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宜林地面积包括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其它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

(2)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可供造林面积确定

国土部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可供造林面积主要是未利用地面积中的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它未利用地、滩涂等(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不能造林,不作为造林面积计算)。其中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其它未利用地可全部作为可供造林面积计算。裸岩石砾地中的裸岩和重石砾地不能用于造林,轻石砾地可部分用于造林,根据调研、典型调查结果,拟确定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伏牛山山脊线以北地区、淮河以南伏牛山山脊线以南地区裸岩石砾地类可用于造林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0%、25%、30%。滩涂地中的嫩滩地不能用于造林,植树范围为干流堤防背水侧以外、无堤段河道管理范围以外。根据调研、典型调查结果,初步确定滩涂地可用于造林面积的比例为30%。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可供造林面积减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县(市、区)土地占补平衡需补充耕地的面积作为实际可供造林面积。

(3)本次调整宜林地造林面积确定

当二类调查的宜林地面积大于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中的可供造林面积时,以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中的可供造林面积为准;当二类调查的宜林地面积小于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中的可供造林面积时,以二类调查的宜林地面积为准;县级政府规划在国土部门未利用地上新增宜林地面积大于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宜林地面积,其超出部分列入规划实施范围;县级政府规划在国土部门未利用地面积之外新增宜林地面积,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省厅将根据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审查,并结合全省规划任务情况,确定是否列入规划实施范围。

将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宜林地面积减去2008-2010年已经完成的宜林地造林面积(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中的防风固沙林等,不含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能源林改培)作为今后的宜林地造林面积。

2.其它地类造林面积的确定

(1)平原区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的确定。按照《规划》中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减去2008-2010年省厅下达的计划面积作为今后农田防护林造林面积,也可以根据实际调减建设任务。已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的县(市、区)不再安排农田防护林新造林面积。

(2)生态廊道造林面积的确定。按照《规划》中生态廊道造林面积减去2008-2010年省厅下达的计划面积作为《规划》剩余的造林面积,再根据交通部门规划的2013-2015年将要新增的廊道长度进行规划(《规划》中已经包含了2011-2012年新增的廊道),占用耕地的每侧绿化宽度按照5米(县乡道3米)规划,计算出需新增加的造林面积,两者相加即为今后的造林面积。也可以根据实际调减建设任务。

(3)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造林面积的确定。按照《规划》中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造林面积减去2008-2010年省厅下达的计划面积作为今后的造林面积。

已经批准成立的焦作新城区、许昌新区按照批准的城区规模和环城防护林带规划标准的下限规划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任务。

由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庄进行合并、整体搬迁或者新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可对村镇绿化工程进行调整。以合并、搬迁的行政村数量进行计算,每个行政村造林面积按不大于50亩进行规划,但应扣除未完成原规划村镇绿化工程的行政村的造林面积。

3.更新造林面积的确定

根据确定的综合轮伐期,按照各县(市、区)二类调查的森林面积(不含经济林)和2008-2010年造林面积(不含能源林改培、经济林、园林苗木花卉)之和除以综合轮伐期作为年更新造林面积的上限(各县、市、区综合轮伐期见附表),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的要求,合理确定年更新造林面积。

(二)生态能源林改培面积的确定

按照《规划》生态能源林改培面积减去2008-2010年实际完成的面积作为今后的生态能源林改培面积,可结合实际调减建设任务。

(三)森林抚育和改造面积的确定

按照《规划》中的森林抚育和改造面积减去2008-2010年完 成的面积即为今后的面积。

(四)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

由于《规划》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规划由发展改革、扶贫部门安排,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暂时没有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所以本次调整规划不再考虑上述三个工程,同时《规划》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不再细分,本次调整规划的生态工程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含生态能源林改培)、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等8大工程,林业产业工程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等4大工程。

工程的规划面积要与有关规划相衔接,并进行适当调整。规划的新造林总任务要和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要和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产业工程中的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规划面积要与退耕后续规划相衔接,不得小于退耕后续规划的面积;园林绿化苗木花卉规划面积要与省花卉产业规划相衔接。

山区生态体系(不含生态能源林改培)、防沙治沙工程中的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生态廊道和村镇绿化的山区部分原则上在宜林地上进行规划,农田防护林、城市林业、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生态廊道和村镇绿化的平原部分原则上在其 它地类上进行规划。

(五)任务安排

按照这次调整确定的任务,全面安排2011-2015年森林资源培育任务。前两年主要安排新造林任务,后三年主要安排更新造林及森林抚育和改造。

六、调整的方法

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各省辖市、县(市、区)根据规划调整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省厅提供的统一模式提报资料和数据,省厅经汇总后,按照统一的审查办法对各地材料进行审查,形成初步审查意见后反馈各省辖市、县(市、区),各省辖市、县(市、区)认定后再反馈省厅,经省厅审定汇总、上报省政府批准后予以实施。

(一)制定规划调整技术操作办法

省厅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规划调整班子,根据规划调整方案,制定规划调整技术操作办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规划表格,主要包括二类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各类森林面积蓄积、分林种、分优势树种、分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表,造林更新面积确定表,各工程的规划表等。

(二)省辖市、县(市、区)提供初步调整意见

各县(市、区)按照省厅制定的技术操作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各种调查、规划表格。本次调整规划仍以县(市、区)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国有林场按照属地管理纳入本级规划(与《规划》相一致),原则上不允许增加新的规划单位,各类调查统计、规划数据,除有特别规定外,均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逐级统计汇总到县(市、区)、省辖市,凡是涉及有关部门的,需 经县级有关部门签署确认意见,并加盖公章。如“未利用地面积统计表”,由国土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调整规划表”,由交通(公路)、水利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调整规划表”,由农业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县级政府规划新增宜林地面积统计表”、“造林地类规划表”等,由国土部门、水利部门签署确认意见、盖章。所有表格要装订成册,封面加盖县级人民政府公章。由省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省厅。

(三)省厅审查,县市认定上报

篇3: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1.1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各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部署的重点工作和年度责任目标, 紧紧围绕《规划》目标,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依靠科技, 强力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截至8月底, 全省共完成大面积造林41.49万hm2, 是年度任务33.87万hm2的122.5%;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面积9.48万hm2, 为年度任务的88.8%。

1.2 社会对林业的认识空前高涨

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高度重视, 徐光春书记亲自率省四大家及省军区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郭庚茂代省长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林业工作。省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了政府目标考评体系, 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省内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对林业生态省建设的认识空前高涨。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4 960万人, 完成义务植树株树2.06亿株, 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91%, 为历年最高。

1.3 生态建设投资大幅增加

各地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生态省建设资金配套比例, 省辖市按照1.8%的比例, 县 (市、区) 1%的比例配套, 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 省本级已经落实到位林业生态建设资金6.06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已落实到位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4.999亿元。

2 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2.1 如何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规划》和《2008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意见》, 都明确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的范围、内容和建设任务, 根据不同的工程和地域, 确定不同的造林方式。但是许多地方在人工造林中, 一是不注重保护原生植被, 刻意强调造林的株行距, 应该保留的树木或灌木也毁掉了, 整地破坏了原生植被,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二是一些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需要森林小气候, 原生植被的破坏, 也对树木的成活和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造林时只注重整齐统一, 大部分都营造纯林, 很少营造混交林。四是造林密度过大, 纯林中间, 不但没有灌木生长, 甚至连草本也不长, 造成绿色荒漠。这样一来, 反而造成生态效益下降。

2.2 如何通过造林培育珍贵树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珍贵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省珍贵用材树种较多,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中登录的208种珍贵树种河南有54种。但是近几十年来, 人们使用的家具主要用杨树细木工板, 房屋的门窗用铝合金, 珍贵树种用量较小, 珍贵木材的价格低于其价值。由于珍贵树种自然分布比较分散, 一些山区在次生林改造中, 把珍贵树种作为非目的树种清理掉了;有些地方因为珍贵树种生长缓慢, 在低效林改造中把它当作一般的杂木更新掉了, 导致个别珍贵树种很难再觅踪迹, 甚至存在着消失的危险。《规划》提出的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 也只是营造杨树。如何结合其他工程的实施, 营造珍贵用材树种, 使这些树种的数量得以恢复。

2.3 如何处理抚育改造和天然林保护之间的关系

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规划任务181.62万hm2, 其中中幼龄林抚育118.85万hm2 (含飞播林4.36万hm2) , 低质低效林改造62.76万hm2。涉及全省18个省辖市147个县 (市、区) 。其中, 洛阳、三门峡和济源三个有天保工程的地区, 中幼林抚育面积

35.90万hm2 (不包括飞播造林1.63万hm2) , 低质低效林改造9.80万hm2。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的有关要求, 天然林工程保护区不允许进行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

在生态生建设中, 国家林业建设投资86.64亿元, 占总投资的21.31%;省级财政财投资44.10亿元, 占总投资的10.87%;省辖市财政投资69.50亿元, 占总投资的17.13%;县级财政投资78.76亿元, 占总投资的19.41%;吸引社会资金及建设单位自筹126.72亿元, 占总投资的31.28%。省级财政对林业的支出安排到全省财政支出的2%, 省辖市本级按照1.8%的比例, 县 (市、区) 占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从今年运行情况来看, 省财政已落实财政支出的2%, 省辖市按照1.8%的比例大部分落实得较好, 县 (市、区) 财政支出的1%大部分没有足额到位。另外,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政府资金扶持等政策和经济措施, 吸引林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单位 (个人) 自筹资金103.32亿元, 也不能完全确保。

2.5 尽快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是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涉及13个省辖市69个县 (市、区) 。总面积16.87万hm2, 其中需恢复植被面积5.09万hm2。生态移民工程涉及12个省辖市44个县 (市、区) 。在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 生活在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劣的偏远山区的深山独居户、散居户居民11 517户, 共43 089人, 将有弃耕地面积0.40万hm2, 需要植树造林。这两个工程还在等待国家投资, 如果国家不能及时投资, 势必影响到生态省规划的全面实施。

2.6 如何引导群众发展生物能源林

生态能源林工程, 在13个省辖市64个县 (市、区) 营造木本油料林基地33.74万hm2, 其中新造24.09万hm2, 改培9.65万hm2。一些地方, 对发展能源林的认识不足, 主要炒作生物能源树种的种子和苗子, 购买一公斤黄连木种子需要15元左右, 购买一棵一年生的黄连木苗子需要2元左右, 许多地方还到外省去购买生物能源树种的种子和苗木, 而种子和苗子的市场价违背了价值规律。一些人担心树木到7年左右才能挂果, 到时若没人要种子怎么办。因此, 如何引导群众发展生物能源林也是林业生态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7 如何及时了解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造林结束后, 树木将会产生生态效益。但有人认为, 新造林的头几年, 由于整地造成原生植被的破坏和地表土壤的松动, 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一些地方造的纯林多, 会造成生态效益下降。那么, 在造林后的不同时期这些效益究竟有多大, 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在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立定位监测站, 没有开

3 对策

3.1 加强对生态效益的监测和研究

在全省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根据需要设立生态定位观测站, 开展生态效益定期监测, 了解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固碳释氧等方面的具体数值, 了解造林后的不同时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 对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如何造林才能取得生态效益最大化。

3.2 把珍贵树种培育列入目标考核

在我省林业生态省建设中,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有计划地引导和发展一批珍贵树种。并把培育珍贵树种的质量和数量列入生态省建设的年度造林核查当中。从而推动珍贵树种的快速发展。

3.3 调整抚育和改造的对象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不允许在天保区内开展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产性经营活动。因此, 可以调整抚育和改造的对象。把天保区内对天然林的抚育改造任务, 调整为对人工林实行抚育和改造。既促进了人工林的生长, 又保护了天然林资源。

3.4 改革配套资金投资方式

筹措林业生态省建设资金, 应当实行行政手段和调控手段相结合。把地方配套资金纳入政府目标管理, 通过立法的形式纳入当地财政年度预算。同时, 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也可以对下级林业部门实行资金调控, 当下级财政部门的配套资金到位后, 上级财政部门才把应拨付的资金及时下拨。

3.5 单独提报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为确保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整体推进, 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省政府单独提报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根据工程的特点, 可以由矿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独立实施上述两项工程, 也可以由矿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拿出生态建设资金, 由林业部门编制造林作业设计, 并负责监督实施。

3.6 探索生物能源林发展模式

篇4: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篇5: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优秀调研成果评审办法》(试行)规定,河南省林业厅总工室和省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专家对2011年报送的调研报告进行了评审,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2012年8月17日至8月22日。如有异议,请向河南省林业厅监察室、总工室、省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反映。联系人、电话:

监察室 马文青0371-65801783

总工室 钟毅0371-65508571

省林业工程建设协会 谢卫童0371-65698216

附件:2011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调研成果拟获奖名单

河南省林业厅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七日

附件:

篇6: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篇7:寻甸县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寻甸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中,要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和繁重的任务,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战略部署,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因此,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加速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

1互动。立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强化森林资源基础地位和环境,资源承载力,积极推进多种处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城乡重点绿化工程为载体,以林权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力推进环城防护林和城郊森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与对生态原貌的回归保护相结合。

2、坚持生态园林建设与实现县城功能的完善、形象的美化和魅力的提升相结合。

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学习先进与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结合。

4、坚持系统规划、全面部署、科学论证与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相结合。

5、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与发动群众、深化改革相结合。

三、工作步骤

1、启动阶段(2008年5月至6月)。建立组织领导体系,进行宣传发动,具体部署和落实任务,编制论证和确立各项具体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2008年7月到2013 年 12 月)。按各项具体规划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3、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月至 4 月)。对各项工作

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表彰。

四、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退耕还林工程

根据《昆明市林业局关于公路铁路沿线25度以上坡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规划方案的通知》结合《昆明市 2008-2010年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纲要)》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和布置,为切实加快县城面山和重要公路沿线生态综合治理的步伐,对其绿化造林进行规划。

根据调查2008年至2013年规划实施造林85542.35亩。涉及河口、七星、塘子、金所、羊街、功山等十五个乡镇。其中:2009年规划造林27993.1亩,2010年规划造林23785.5亩,2011年规划造17600.75亩,2012年规划造林9646亩,2013年规划造林6517亩。

本项目预算总投资:287165668.95元。省、市级投资267747555.5元,占93%,县级投资19418113.45元,占7%。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云南省寻甸县回族彝族自治县实施方案》资料,寻甸2000年至2010年,全县公益林建设规模263737亩,公益林建设投资1943万元。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2365034亩,到2010年管护经费共投入3940万元。

(三)县城面山及公路沿线面山造林项目建设规划1、2008年规划造林3141亩。其中:城市面山:石漠化造林1630亩,“五采区”造林50亩,难造林地造林417亩。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造林918亩,难造林地造林126亩。

2、2009年规划造林4828亩。其中:城市面山:石漠化造林3047亩,“五采区”造林50亩,难造林地造林770亩。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造林822亩,难造林地造林139亩。

3、2010年规划造林3795亩。其中:城市面山:石漠化造林3000亩,“五采区”造林130亩,难造林地造林665亩。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造林0 亩,难造林地造林0亩。

(四)特色经济林建设

项目规划到2012年种植核桃20万亩,其中:2008年5万亩;2009年5万亩;2010年5万亩;2011年3万亩;2012年2万亩。建设期内核桃种植主要以213、320国道、牛栏江流域、小江流域、普渡河流域、城镇面山为重点,将项目分布在河口、七星、塘子、仁德、金所、羊街、先锋、六哨、柯渡、鸡街、倘甸、凤仪、联合、金源、甸沙、功山等十六个乡(镇)。对现有的板栗林进行地产林改造,到2013年高产板栗林达到10万亩。

(五)森林病虫害防治

抓好全县内森林的病虫害工作,对辖区内的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虫害的预防和除治,做好辖区内的病虫害预测和预报。

(六)森林防火道路建设

根据我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计划2007年至2010年期间修建防火公路8条,总投资279.5万元。资金来源由县级财政支出和上级部门筹措共同分担。

1、2007年建设计划:计划建设两条,共计14公里,总投资70万元2、2008年建设计划:计划建设两条,共计13.9公里,总投资69.5万元。

3、2009年建设计划:计划建设两条,全长14公里,总投资70万元4、2010年建设计划:计划建设两条,全长14公里,总投资70万元。

(七)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和改灶工作正在进行,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结合省市下达计划和县财政落实金费进行实施。

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各项指标

1、森林覆盖率

到2013年森林覆盖率争取到达45%。

2、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6%。

3、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

到2013年争取新能源的使用率达到9.0%。

(4)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85%以上。

(二)、巩固和达标的具体措施

1、切实抓好造林及绿化工作

2、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巩固和完善受保护地区及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成果。

3、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让更多群众使用新能源。

4、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局

篇8: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记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生态兴省的战略决策, 林业生态建设正在全省展开, 在您看来, 林业科技的地位会有怎样的变化?

任建中总工程师:胡锦涛总书记批示指出:“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 确保实现2020年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这里总书记把科技作为“三个依靠”的因素之一, 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说明了科技的重要性。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的推进, 林业建设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质量和效益必将进一步提高, 这就要求科技要有更高的贡献率, 不仅要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和新手段以支撑发展;也将有更多的新课题、新领域需要创新以引领未来。可以说, 生产对科技需求的高峰期和密集期必将到来。在这种形势下, 林业科技在整个林业建设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记者:生态兴省战略的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工业减排目标的实现, 给林业科技带来了那些挑战和机遇?

任建中总工程师:首先,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为林业科技大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山西作为能源大省, 工业减排压力巨大, 势必要大力发展碳汇林业, 这就要求必然要深入研究碳汇造林和营林的相关技术,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来提升森林的碳汇效益, 加速实现减排目标。其次,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给林业科技发展带来了新任务。随着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和推进, 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基本实现了绿化, 剩下的困难立地要进行植被恢复, 难度愈来愈大, 要以实现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生态兴省, 就必须加大科技攻关, 突破关键技术, 以技术的创新和跨越, 支撑林业生态建设的迅速发展。第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 为林业科技大发展带来了新挑战。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在全省推开。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 除必要的政策保障外, 科技的支撑作用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服务作用尤为重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所以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科研林业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开辟了广阔天地, 为科技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总之, 全省林业科技部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提高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借林业发展之大势, 积极谋划和推进林业科技的大发展是大势所趋。

记者:“十一五”即将结束, “十二五”就要到来, 请您谈谈全省“十二五”林业科技有哪些基本思路?

任建中总工程师:初步设想, 全省“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发展基本应遵循以下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强化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进实施生态省战略的重大举措, 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主要任务, 以应用技术研究、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 以科技推广、科技示范为主要手段, 创新体制、加大投入和优化创新环境, 全面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省建设, 为山西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 林业科技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形成林业生产关键性技术的重大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率显著提高, 生态工程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40%, 经济林和丰产林良种使用率达到85%, 成果转化率达到50%, 科技贡献率达到40%, 重点集体林区林农科技培训率达到50%, 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 使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记者:那么, “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有哪些?

任建中总工程师:为了保证“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科技任务与目标的实现, 省林业厅将集中力量、抓住重点, 着力解决生产建设中的紧迫问题和瓶颈问题, 进而全面持续地整体推进林业科技进步。重点是抓好六项工作:一是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攻关, 经过几年的努力, 力争在关键技术上有创新, 解除生产技术瓶颈, 迅速提升林业技术水平, 搞好科技创新。二是通过组装配套, 整合推广林业实用成果和先进技术, 扩大科技覆盖面, 搞好技术推广。三是建立与全省林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体系, 加大标准化示范, 搞好标准化建设。四是组织好科技下乡、下派科技特派员、开展专家出诊、推进科技入户等活动, 将科技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搞好科技服务。五是分别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形式, 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技术培训, 提高科技人员传播技术的能力,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搞好科技培训。六是继续推进“一市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科技示范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省、市、县有区域特色、区别不同工程、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网络, 搞好科技示范。

记者:创新是林业科技工作的灵魂, 就林业科技创新的打算, 请您给具体介绍一下。

任建中总工程师: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研攻关重点和方向, 主要是对5个优先领域的15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一是在生态工程方面, 重点研究盐碱地造林技术、矿区灾害立地植被恢复技术、干石山地造林、黄土丘陵严重侵蚀沟造林技术;二是在产业发展方面, 重点研究红枣裂果及缩果、黑斑、落果三大病害防控技术, 平原林业高效经营技术;三是在森林保护方面, 重点研究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对森林资源及生态工程效益监测监控技术;四是在林木种苗方面, 重点研究乡土阔叶树种良种选育与利用、主要干果经济林抗逆品种选育、杨树新品种选育技术;五是在基础和新领域方面, 重点研究优先支持能源林业、碳汇林业、湿地保护以及林业发展战略等课题。

记者:除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也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省林业厅有什么计划和设想?

任建中总工程师:目前, 省林业厅已经组装配套和整合出10类林业实用成果和先进技术, 筛选和推出30个林木新品种, 作为下一步林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新品种主要有:针叶树优良品种、阔叶树优良品种、经济林优良品种。新成果和新技术推广的重点是:要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术、优良乡土树种繁育与造林技术、林业生态治理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选择技术、有害生物防控等新技术的基础上, 依照不同区域有区别地推广适宜技术。在吕梁山黄土丘陵区和太行山石质山区, 要全面推广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术、优良乡土树种繁育与造林技术、林业生态治理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选择技术、有害生物防控等新技术;在晋北地区推广的重点是:风沙区沙枣等抗逆性树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灌木型饲料林培育与加工技术、盐碱地等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在以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为主的重点建设区, 主要推广干果经济林优质丰产和低产林改造及标准化建园技术、文冠果和黄连木等能源树种栽培技术等。

记者:为了做好上述工作, 实现既定目标, 将会采取什么具体行动?

任建中总工程师:目前, 全省林业建设中正在实施着五项科技工程, 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推进的, 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林业科技具体行动计划。这五项工程:一是乡土树种振兴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对20个阔叶优良乡土树种进行优良单株选优、资源保存、苗木繁殖和造林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 以促进适地适树原则的贯彻, 提高造林绿化成效。二是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就是通过集成组装实用技术, 使用科技成果, 增加工程科技要素, 在林业重点工程区域建设科技示范工程 (示范区或示范段) 。三是标准化作业推进工程。就是规范林业工程建设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 做到操作细节到位、技术落到实处, 建立起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的规范化机制。四是科技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程。就是通过扎实有效的形式, 将适宜于家庭承包的先进适用技术转播到林农, 消除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距离, 提高他们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五是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就是通过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设施, 着力提高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记者:林业科技要取得长足的进步,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 对此, 应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篇9:县林业生态建设检查验收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保证重点工程建设质量,为考评林业生态建设成绩及政策兑现提供真实依据,特制定此方案。

检查验收内容1、2008年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包括人工造林(含以封代造)、更新造林、封沙育林、育苗、村屯绿化、林权发证等。

2、2006年人工造林(包括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平原绿化工程)保存情况。

3、2007三北四期工程完成情况。

4、历年退耕还林地块的保存及补植情况。

二、遵循原则

以镇场为单位,逐村、逐小班(地块)、逐户检查验收。严格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和林业生产检查验收标准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检查结果真实可靠。

三、时间要求1、6月15日—6月19日为检查验收准备阶段,搞好人员培训和物资准备工作。

2、6月20日—7月20日为外业调查核实阶段。

3、7月21日—7月30日为内业统计、档案整理阶段。

四、明确责任

此次检查验收,时间紧、任务重,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各镇场要明确一名副职专抓此项工作,要妥善安排交通、食宿等事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基层林业工作站按检查验收内容及时提供经镇场主要领导审核的基础数据。检查验收人员要严格遵守检查人员守则,确保验收工作达质达效。

五、组织领导

组长:附:2008年各镇场检查任务表

林业生态建设参检人员守则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政策性强、法规性强、标准高、要求严格。参检人员在参与工程检查验收期间务必遵守以下规定:

一、检查验收期间,与原单位暂时脱离工作关系,一切工作听从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做到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工作。

二、认真完成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作风严谨,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验收结果真实准确。

三、外业调查严格按工程验收要求进行,做到准确、详实;内业整理及时、规范,图表填写清楚无误。

四、不许向受检查单位或个人索要钱物;不许酗酒;不许赌博。

五、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有事要提前一天请假,两天以内同组长请假,超过两天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准假,假满及时消假。

六、实行验收责任终身追究制。

xx县林业生态建设检查验收领导小组

二o0八年六月二十日

xxx2008年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表

单位造林绿化经济林新造农防路林育苗村屯绿化义务植树四旁植树“323”林业生态工程林权发证面积

计其中:计其中:文冠果计其中:新育计三区修复两线治理三大产业基地

工程造林以封代造(含封育、灌木造林)

亩亩亩亩亩条米亩亩亩个万株万株亩亩亩亩亩

合计***50000***7***240056110803******00

开鲁镇******0105100100836.5***000***327

东风镇***0520100100566.***4445

小街基镇***002000***252100100713.511.38***803700291041

建华镇******0010058.510.0111420106000***408

义和塔拉镇***001000200***0010047.55.***800298928

麦新镇***5027.55.***53959

黑龙坝镇***9300114505035.53.0***8918

大榆树镇***00505036.54.***

东来镇***10051***3.54.***71

吉日嘎郎镇***04210020505045.52.***576

辽河农场***24000245050111.***

篇10: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参考

摘要:在林业管理和规划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林业部门工作中的重点。一旦病虫害爆发,会严重影响当地的植被类型,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林业部门要特别注意对林业树木进行时时观测和防护,预防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近些年来,我国在科学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传统防治技术的同时,还对重大和疑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深入研究,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给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林业防治林业生态工程松针卷叶蛾

解放后,我国开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此,集中论述从病虫害的防治到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一、提高林木抗病虫能力的方法。

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结合秋冬季对林业树木进行整形修枝,用高枝剪、修枝剪、斧锯等工具,清理因病虫害危害和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病虫枝和枯死枝,集中起来送中密度板厂加工或焚烧;清扫落叶。林下落叶是多数食叶害虫及叶

部病害的越冬场所,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组织发动群众清扫林下、路边落叶,铲除杂草,重点是当年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林地和苗圃地,清扫后集中烧毁,可有效杀灭越冬虫蛹和病菌;林地耕翻。利用冬季农闲,在杨树林地开沟、挖穴,施有机肥(农家肥),促其健康成长,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危害能力。

二、关于松针卷叶蛾的防治。

1、松针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5-7mm,翅展15-19 mm,唇须前伸,略向上举,第2节膨大,末节隐藏在鳞片中。雌蛾前翅有缘褶,灰褐色并有深褐色基斑。臀角处有6条黑色短纹,前缘白色钩状纹清楚。臀角处有纹,但界限不太清楚。雄蛾后翅淡褐色,前翅无前缘褶。卵,椭圆形,长约0.8-1mm,黄白色,有光泽,半透明,即将孵化时为红褐色。幼虫 长8-10 mm,头部淡褐色,背板暗褐色,近后缘中间色泽较浅,臀板黄褐色。蛹,纺锤形,长5-6 mm,茶褐色、腹部2-7节前后缘各有1列小刺,前列为大。

2、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茧内越冬。来年3月底4月初化蛹,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为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多在18-20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此时成虫常成群围绕树冠飞翔,夜晚多集中在松蚜所排出的分泌物上取食,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趋光不强,交尾多在18-20时进行,20-23时产卵为最多,卵散产在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喜在15-25年生的松树上、林缘或稀疏的林木上产卵。活动较少。成虫每雌产卵45-48粒,成虫寿命5-12天。卵期3-7天。初孵化幼虫在针叶上爬行,多选择2年生叶上危害,当年生的新叶很少侵害。幼虫侵害部位多在针叶近顶端处。侵入后,一般先由侵入孔的上部开始危害,几乎吃到针叶的顶端,然后再向下蛀食;但也有由下向上蛀食的。幼虫在1个针叶内很少转移。但被侵害针叶如遇机械损伤,或因食料不足,则可蛀孔外逃,重新侵害别的针叶。幼虫仅食叶肉,而不食表皮。针叶被害后变成空筒,逐渐枯萎脱落,幼虫常在内向外蛀孔钻出,吐丝缀叶,将6-7束针叶缀织一起,在其内取食活动。使针叶枯黄脱落。每年晚秋到来年早春,被害树冠布满成束针叶,一片枯焦。9月初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在地面吐丝连缀杂草、土粒、碎叶上结茧越冬。一般在树冠下有浮土、枯草、碎叶处越冬最多。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并注意林区卫生,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活动前,剪除被害梢、果,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第1代幼虫孵化期,在树梢上喷洒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次。

三、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

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上一篇:简答题小抄下一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