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4-05-29

202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精选4篇)

篇1:202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办农〔20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制定了《201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全力夺取粮食好收成,努力促进种植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201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促进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目标上突出“稳”字,在工作上强调“进”字,坚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全力夺取粮食好收成,努力促进种植业全面协调发展。

2012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全力促进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发展;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提升种植业生产的科技水平;着力推进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统防统治行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病虫专业化防治效果。

一、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夺取粮食好收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协调指导,整合资源力量,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落实。要求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动真格,推动各方力量向重农抓粮集中、各种资源向粮食生产汇聚、各类项目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产粮大县(市)成立由县(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工作小组,加强协调,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国务院涉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增产行动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督促各地强化责任落实,把粮食面积和增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市,落实到季节、落实到品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东北地区重点抓好抗旱播种,确保种在适播期;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着力加强旱地麦和稻茬麦低产区的指导服务,挖掘单产潜力;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全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西南地区强化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三)强化措施到位。在春耕、“三夏”和“三秋”的关键农时季节,召开工作部署会和现场会,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分类指导,组织专家制定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督导检查,组织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成员单位和种植业系统,深入粮食主产区和重灾区开展工作督导。要求各地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四)强化考核奖励。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 3 —体系建设》要求,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推动粮食生产省长负责制落实。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继续对发展粮食生产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农技推广人员等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种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考核奖励办法,加大表彰奖励力度,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二、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五)继续扩大高产创建辐射带动作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发挥好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高产创建集成技术模式,指导各地抓好关键技术落实。加快集成技术推广,率先落实抗灾减灾技术,率先推广适播对路品种,率先推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开展观摩示范,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深入万亩示范片及整建制试点县(市)和乡(镇)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果。要求各地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加大高产创建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扩大高产创建示范片规模。

(六)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整乡整县整建制试点。继续抓好50个县(市)、500个乡镇粮食作物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选择5个优势产粮地市,开展整地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试点,着力打造一批“吨粮地市”、“吨粮县市”和“吨半粮乡镇”。在棉花主产区和糖料主产区,选择80个基础好、潜力大、工作实的乡(团场)开展棉花、糖料作物高产创建整乡推进试点。

(七)大力推动创建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产创建,促进高产创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进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指导各地抓住国家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契机,科学规划引导,整合项目资金,主动跟进对接,力争做到高标准农田建到哪里,高产创建就跟到哪里。

三、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八)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加强农情调度,充分发挥农业部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和农情基点县作用,及时调度反映各地灾情信息和生产动态。根据气候发展趋势和种植业生产实际,组织制定《2012年农业气象灾害预判及应对工作意见》,分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春季重点抓好冬麦区干旱和“倒春寒”、东北地区干旱和低温阴雨、华南地区早春低温等灾害防御。夏季重点抓好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夏伏旱、高温热害、洪涝等灾害防御工作。秋季重点抓好东北地区早霜、西北地区秋汛等灾害防御工作。

(九)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在东北地区实施水稻大棚育秧补助,新建一批高标准的育秧大棚,积极推进水稻机插秧,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在南方早稻主产区实施水稻集中育秧补助,推进“单改双”,遏制直播稻。在西北地区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传统旱区加快发展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在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补助,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

(十)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根据突发性重大天气变化和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完善技术方案。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织农业部生产专家指导组、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因地、因时、因苗、因墒落实防灾增产技术措施。完善专家联系指导制度,把受国家表彰的200个产粮大县、300个种粮大户作为专家重点联系点,直接联系,强化指导。

(十一)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深化与气象部门合作,层层建立合作机制,加快400个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选点布局和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农情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实施县级农情调度网络系统建设试点和农情信息田间定点监测试点。修订《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应急响应标准和程序。及时协调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农民搞好灾后生产恢复。

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十二)强化标准园创建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标准园创建规模,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强化责任落实,把开展标准园创建作为提升园艺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有力有序推进。强化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标准化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指导服务,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强化示范引导,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技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应。

(十三)拓展标准园创建内容。推进由“园”到“区”拓展,在园艺产品优势产区创建种植规模50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0个。蔬菜重点支持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个优势区域,水果重点支持黄土高原、渤海湾苹果优势区域及赣南—湘南—桂北、长江上中游等5个柑橘优势区域,茶叶重点支持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区等 4个优势区域。推进由“产”到“销”拓展,积极培育标准园品牌,推动标准园产品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筹备好2012年农交会园艺标准园创建展示区,大力宣传标准园创建成效,集中开展标准园产销对接活动。

(十四)提升标准园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立标准园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园艺作物标准园对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在10个省(市)11个市(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十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工作。切实抓好高毒农药管理,落实高毒农药禁限用的各项规定,开展高毒农药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在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建立高毒农药专柜销售、购销台帐、实名购买、流向记录制度。组织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农药执法督导。加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农药标准体系。

五、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全力保障蔬菜稳定供应

(十六)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信息监测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各种要素向蔬菜生产优势区域集聚,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生产保障能力。发布实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导,推进设施蔬菜规范发展。加强蔬菜行业联合,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菜园子建设。

(十七)稳定蔬菜生产供应。稳定蔬菜面积,确保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8亿亩左右,重点稳定大中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着力建设六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提高优质种苗供应能力,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西菜东调蔬菜,确保上市档期、品种结构、不同区域均衡供应。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十八)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扩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范围。在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对20类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及产地批发价等生产信息进行监测,及时通过报纸和网络发布,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完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确定蔬菜监测采集点和信息员,完善报表格式、采集标准、数据审核办法和考核评分标准等,加快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息采集工作培训,对31个省级单位及580个重点县的信息员进行轮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六、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十九)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在粮棉油主产区实行周期性取土测土,合理安排肥效田间试验,完善大宗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高配方的针对性。在园艺作物和特色作物上开展土壤测试、肥效试验和叶面营养诊断,逐步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拓展测土配方施肥范围和规模。实施“百千万”整建制推进试点,在粮食主产区选择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示范带动更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率先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二十)大力推进配方肥施用到田。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配方肥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采取多种形式的农企对接,生产供应配方肥。引导配方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对接,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扶持建立一批乡村配方肥现场混配供肥服务网点,满足农民对配方肥的小批量、个性化需求。开发建立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以“触摸屏”的形式组装到乡村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点,方便农民按方选肥购肥。培育建立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配方肥施用到田。

(二十一)大力改进施肥方式。利用各种媒体、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施肥观念,自觉应用配方肥、科学施用化肥。结合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大力推广施用长效肥料、微喷灌等水肥耦合技术,切实改变农民撒施、表施、浅施、大水漫灌和“一炮轰”等施肥方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大力推广化肥适时机械深施肥技术。在东北、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小型机械追施肥技术,解决玉米“喇叭口”期追肥问题。在东北、黄淮海地区,结合深松整地,搞好底肥机施、深施。

(二十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制定下发《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开展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建立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编制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主推技术指导意见,推进轻简机械覆膜、长效肥料、抗旱抗逆制剂、残膜回收等技术应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做好实施方案审查、技术模式筛选、技术标准制定和项目评价等工作。

(二十三)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切实抓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实施,采取技术物质补贴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民还田秸秆,种植绿肥,推广应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提升耕地质量。组织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试点,做好高标准农田规范标准有关工作,丰富和完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模式。

七、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力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二十四)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治。完善国家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指导省级构建数字化监测网络系统,加大病虫预报信息发布力度,实行重大病虫害值班周报制度,全力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蝗虫、草地螟、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指导各地分区域、分作物、分病虫制定防控方案,提早做好蝗虫等突发病虫防治物资准备,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治,加强督导检查。发挥农业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专家指导组作用,建立植保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决策和会商机制,在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指导。

(二十五)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率先在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发生源头区的800个县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和防治效果。继续实施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重点扶持500个规范化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评选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树立典型服务样板、培育骨干防治队伍、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防治组织品牌。开展统防统治现场观摩活动,加强典型案例的总结和宣传。

(二十六)大力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在园艺作物优势区域建立100个核心面积1000亩的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100万亩,集成推广一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和安全有效的防控产品。强化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组织编印《农药安全使用挂图》和《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培训指南》,提升安全用药水平。

(二十七)强化重大疫情监管阻截。组织开展跨地市、跨县区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种子苗木生产和销售重点区域进行检查,查处和曝光一批检疫违规案例。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重大疫情风险分析制度,推进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沿边四大阻截带建设,在新疆、甘肃、江西、重庆、广东等省开展重点疫情防控补贴试点。强化产地检疫监管措施,探索建立种苗繁育企业和生产基地备案制度和植物疫情传播可追溯体系。组织好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开展植物检疫联合执法,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植物疫情监管工作。

八、着眼长远发展,切实加强种植业基础建设

(二十八)强化法规制修订和规划编制。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修订工作,参与《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起草修订。落实《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完善植保工程“十二五”规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园艺作物、粳稻、油料等重大发展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打牢种植业发展基础。

(二十九)强化政策落实和项目监管。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对水稻大棚(集中)育秧、小麦“一喷三防”、地膜覆盖等防灾增产技术推广予以补助。加大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项目落实情况,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政策落实不缩水。扎实做好植保工程、种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棉花基地项目的储备、投资、检查、验收等管理工作,配合做好“千亿斤规划”田间工程和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建设。

(三十)强化绩效管理和新闻宣传。按照部里绩效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省级农业部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延伸评估考核。做好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评估试点,对耕地地力调查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研究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和财政专项项目绩效考评制度,提高项目监管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粮食生产,支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十一)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按照“巩固、加强、优化、改革”八字方针要求,通过开展“学习之年”、“创新之年”、“合作之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思路,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力量,争取各方面支持,力求在法规、政策、规划和项目等支撑条件上取得新突破,夯实种植业发展基础。

篇2:202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3年,种植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克服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种植业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2013年,种植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克服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种植业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十连增”。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种植业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全面启动,集成组装58种区域化、标准化技术模式,为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供科技支撑。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试点启动,农业防灾减灾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取得实效,耕地质量建设扎实推进。粮食和种植业发展的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为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作出重要贡献。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促进种植业稳定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任务繁重。2014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的各项部署,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激活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促进种植业协调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稳发展、保供给、强产能、提质量、转方式、增效益”的要求,努力实现“三稳、三进”。“三稳”,就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粮食产量在11000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继续增产;促进棉油糖稳定发展,增加供给,稳定自给率;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品质和效益,保障均衡供应。“三进”,就是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科技服务重点措施推进有新进展;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进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资源节约利用有新进展,力争控水、控肥、控药等措施有新突破。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确保面积稳定指导到位。中央明确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在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农业部门肩负重要责任。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基础在面积稳定,关键在科技进步。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好良种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79亿亩以上。突出重点地区、主要作物、生产主体,在稳住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生产的同时,恢复提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生产;在稳定小麦生产的同时,着力抓好玉米、水稻生产。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分作物、分季节、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二)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继续抓好5个地(市)、50个县(市)、500个乡(镇)整建制推进试

点,提高创建水平。完善创建机制,严格事前管理,有序推进示范片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乡轮换,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范围。严格事中检查,跟踪各地工作进展,对开展整建制试点的5个市和50个县组织交叉检查。严格事后考评,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开展高产创建绩效评价,通报检查及评价结果。选择10个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与相关企业和信托投资公司合作,开展粮食生产供应链试点,探索我国粮食生产管理的新路径。

(三)全面开展增产模式攻关。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4大区,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集成推广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突出抓好50个县市开展增产模式推广试点,逐步将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集成技术模式向产粮大市、大县集中。建立试点示范成效跟踪机制,对关键技术进一步细化量化,不断总结完善技术规程。对有苗头性的增产技术搞好联合攻关,形成成熟模式,为继续稳定增产提供技术支撑。边示范边推广,将试点县市取得的成效及时覆盖到整个示范区,带动相似生态区域均衡增产。

(四)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巩固和完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增产模式、重点举措。按照“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开展主要粮食品种战略平衡的研究测算,研究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作物的消费需求、增产潜力、发展思路、技术路径、重点区域及保障措施,确保谷物自给率目标的实现。推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措施落实,开展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推进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构建。

二、切实抓好棉油糖稳定发展,促进经济作物提质增效

(五)稳定棉油糖播种面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重点稳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巩固提升西北内陆棉区。力争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冬油菜和黄淮海及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种植面积。力争糖料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以上,重点稳住南方甘蔗产区。

(六)大力推广棉油糖高产高效技术。在抓好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开展棉油糖等经济作物增产模式攻关,组织专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适应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标准化技术模式,突出抓好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油料机械种植收获、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病虫绿色防控等生态栽培技术,形成一套成熟的高产高效模式,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广西、云南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补贴试点,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公平公正选好供种企业,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试点取得成效。

(七)深入推进标准园创建。继续推进标准园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在优势产区选择基础条件好、规模大的50个标准园,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提升创建水平。创新机制,发挥园艺作物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构建“公司+若干合作社”与“合作联社”等利益连结机制和组织方式,搞好产前服务和产后加工,促进标准园创建内容拓展。

(八)开展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善和品牌创建,是促进园

艺作物品质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整合项目资金,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建设一批园艺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完善果树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和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加快老果(茶)园改造,制定完善茶叶和柑橘、苹果等老果(茶)园改造技术模式,加强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技术,提升老果(茶)园产量和质量水平。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生产档案,控药、控肥、控调节剂,推行生产全程监管。搭建展示推介平台,开展名特优新产品、基地与品牌遴选、推荐与认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艺产品品牌知名度。

三、突出抓好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提升蔬菜均衡供应保障能力

(九)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蔬菜面积要稳定在3亿亩、产量7亿吨左右,保障蔬菜供应总量平衡,促进季节、区域和品种结构均衡、质量安全。在区域布局上继续抓好南方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稳步形成品种互补、档期不同、区域协调的生产布局。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支持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标准化生产,推进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十)扎实推进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试点。组织专家编制

《全国设施蔬菜发展规划》,制定设施建造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促进设施标准提高、技术规范提高,推进设施蔬菜规范科学发展。抓好北方8个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进一步落实责任,整合资金,加强督促检查,一市一市督导,一项一项落实,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宣传,建成一片宣传一片,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十一)强化蔬菜产销信息监测。发挥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的作用,对20类38种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及地头批发价等生产信息进行监测,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完善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引导产品有序流通。提高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水平,规范信息采集、审核、报送标准和程序,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夯实确保粮食产能的基础

(十二)积极参与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全力抓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在已划定基本农田基础上,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划、管、用”机制。制定工作规则,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基本农田的划定真正落实到位。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和标准,强化省级耕地保护责任考核,健全耕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更有效的办法防止耕地占优补劣。

(十三)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重金属污染耕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综合治理,推动《沃土工程》的实施,整合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资金,以培肥地力、养分平衡、土壤改良、耕地修复、农田节水为重点,集中投入,连片建设。在摸清重金属污染耕地现状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耕地的重点区域先行开展耕地质量修复,改良土壤、调整结构试点。积极做好《东北黑土地治理规划》的落实。应用测土

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的数据,推进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库建设。

(十四)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立法。结合《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建立耕地质量红线标准,加快建立耕地质量保护、建设、调查、监测、补偿等制度,提升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合作,联合制定《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管理办法》和《全国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

五、大力推进土肥水药等资源节约利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十五)深入推进科学施肥。推进配方肥到田和施肥方式转变,重点解决“看病、开方”后的“抓药、用药”问题。强化基础工作,完善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制定等工作,加快经济作物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建立和区域大配方制定,建立肥料利用率统计测算发布制度。创新推广方式,继续开展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加强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联合中化化肥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南、广西、海南10个省(区),选择一批粮食主产县、蔬菜生产大县和特色经济作物优势县创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示范县”。完善农企对接机制,引导肥料生产、经营企业按照“按方抓药”、“中成药”、“中草药代煎”和“私人医生”模式等四种模式,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和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试点,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组织好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探索推广缓释肥施用技术模式。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在用肥高峰期组织开展肥料监督抽查。

(十六)深入推进节水农业。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优势区域用水情况调查,在10个省份新建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示范展示节水模式,带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继续开展东北四省区寓节水增粮寓行动,加强协调沟通,推广节水增粮关键技术。加强节水农业宣传,多层次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培训。

(十七)深入推进科学用药。组织开展新型农药、药械对比试验,筛选并推荐一批高效低毒农药和高效大中型药械,建立应用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农药经营者、使用者,特别是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施药人员科学用药、残留控制、安全防护等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用药的科学水平,减少过量用药。

六、强化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八)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结合增产模式攻关和标准园创建,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规范,大面积推广区域化、规范化的控药、控肥、成熟高产标准化技术模式,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推行生产全程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做到可控、可追溯、可量化。

(十九)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蔬菜、水果、茶叶等质量隐患较大的鲜活农产品,以及水稻、玉米等绿色防控技术成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重点,建设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制定主栽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培训推广力度,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从源头上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十)强化农药监督管理。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强化经销者对购买者的使用指导。选择5个省创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每个县确定20个示范门店,建立高毒农药从生产、销售到使用的全程追溯体系。组织开展农药市场抽查,充分利用农药成分监测技术、农药执法信息平台,推进企业登记产品与抽检结果信息挂钩,强化检打联动,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鼓励小宗特色作物用药登记,解决小宗特色作物“无药可用”、违规用药问题。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试点,确定补贴农药品种,完善操作方式,探索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的模式和途径。建立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测和再评价体系,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强化农药残留监测。

七、切实抓好科学防灾减灾,全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二十一)强化灾害监测预警。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健全防灾减灾部门联动机制,完善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灾害预测预判,重点防范春季冬麦区干旱和“倒春寒”、东北低温春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等灾害,提早发布预警信息,强化灾情调度,确保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农情田间定点监测试点,组织400个国家级监测站开展墒情监测,规范灾害信息采集、报送标准和程序,实现灾情数据实时发布,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

(二十二)落实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突出关键环节、主要作物、重点区域,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玉米“坐水种”、地膜覆盖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机制,重点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参与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完善选择标准,扩大补助内容,改进补助方式,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到田间地头。

(二十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继续巩固和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组织专家指导组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根据不同区域受灾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科技抗灾技术方案,深入主产区和重灾区开展分类指导,全力推进农业科技抗灾。

八、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全力实现“虫口夺粮”

(二十四)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推进重大病虫害监测和发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加强田间监测网点建设,按照丘陵山区3-5万亩、平原区5-10万亩建设1个的标准,增加田间监测网点,配备必要的设施,逐步消除监测“盲点”。组织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网络体系33个省级植保机构和1000个区域站及时开展

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发布病虫发生防控预警信息,争取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二十五)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继续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建设1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10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100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不断增点扩面,力争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推进服务组织规范发展,制定标准、加强培训、强化服务,力争新增规范化防治服务组织1000个以上。开展“百强组织联百企”活动,推荐百强服务组织与100个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对接,推进高效药械、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率先在1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实施综合治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十六)强化防控关键措施落实。在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对策措施,大力推行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统防统治。继续实行重大病虫防控联系督导机制,强化防治关键时期工作督导和技术巡回指导,促进重大病虫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

(二十七)加大植物疫情处置力度。完善疫情分类处置机制,制定植物疫情处置规范,坚决封锁铲除新发或零星疫情,严格阻截控制局部发生疫情,系统综合治理大面积发生疫情。尤其是要组织植物重大疫情防控联合攻关,摸清发生危害机理,研制有效药剂,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确保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传播蔓延。

九、突出法规建设和项目监管,提升种植业发展能力

(二十八)加强法规制定。积极与国务院法制办沟通,推动《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和《农药经营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草案起草编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培训。抓紧制定《肥料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规,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十九)强化政策落实和项目监管。整合现有转移支付项目,明确项目目标定位、操作运行方式、监督管理办法,将项目申报、操作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内容明确化、指标化,突出重点,注重效率,促进资金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主产区倾斜,优先支持先进生产要素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篇3:2022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2年,做好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xx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省市发展大局,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和内涵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市要聚焦服务示范区建设,立足郊区新城打造,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建圈强链为突破,以重大项目攻坚为支撑,以服务培育企业为抓手,衔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其中,一产、规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x%、xx%和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进出口总额增长xx%,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和xx%,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xx%,城镇调查失业率x%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xx%,森林覆盖率达到xx%。

一、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筑造特色化郊区新城

优化空间布局形态提升城乡功能。高质量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水平推进省级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示范片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xx西路示范片区建设,大力推进xx湿地公园片区建设,大力推进xx公园片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创新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二、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质效

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持续推动消费电子信息产业融入xx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推动智能家居产业成为xx家居产业链链主,高标准建设大数据产业特色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xxx亿元。推动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做优做强。高水平构建优质粮油产业生态圈,建设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xx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三、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保持经济稳健运行

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深入开展项目储备攻坚,大力开展项目招引大会战。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发挥“推动器”作用。加大绿色消费供给,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强化开放功能支撑激活“助推器”作用。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打造立体开放大通道,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四、持续深化创新改革,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内生动能。持续夯实创新基础,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营商环境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保持法治和政策环境稳定,营造公平开放市场环境,构建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五、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强节能降碳推动生产生活低碳化。积极融入低碳产业链,加强高耗能项目源头防控,推动绿色低碳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碳汇能力。加快探索推动生态价值创新性转化。开展全域GEP核算,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机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夯实生态本底。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扮靓蓝绿交织生态空间,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六、打造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加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智慧治理体系建设。搭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大力夯实城市数字底座,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强化城市运行基础保障。夯实基础安全底线,健全应急处理管理机制,增强灾害事故响应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稳妥化解社会风险,有序化解债务风险。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强化外防输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筑城市免疫屏障。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厚植幸福宜居地根基

篇4:住建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区委区政府加快追赶超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主题,以打造人民满意住建为追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围绕“城市更新、城乡建设、行业发展”三大重点,以躬身实干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党的建设,全面筑牢转型发展保障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住建领域全过程、各方面,推动X委X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住建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认真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促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为住建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2)强化理论武装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高工作能力,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各党支部要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活动和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住建事业发展需要,在急难险重的重点工作推进中考察锻炼干部,切实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实干干部。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住建系统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5)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腐败违法违纪案例警示剖析,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二、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按照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双修”“三疏”,切实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1)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X棚户区改造主体工程,启动二期拆迁工作。拆除棚户区X平方米。

(2)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X个,争创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片。完成X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3)扎实推进道路基础提升改造。实施城市主干道路“白改黑”、X广场、X公园改造工程。

(4)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抢抓海绵城市建设机遇,完成X网改造和X防涝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5)停车场建设。全力推进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新建城市停车场X个,新建停车位X个以上。

三、强化行业监管,增强百姓安居宜居获得感

(1)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行业特点,拓宽宣传阵地、加强学习教育,积极调研走访。充分发挥住建领域监管职能,强化建设工程、物业管理、房地产市场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2)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强化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加强整治建设工程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拖欠工程款、违法分包挂靠等突出问题。做好辖区内建设工程消防审计审查验收备案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和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农民工工资发放程序,严格执行建筑行业“双管制”,严肃惩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完成资质以上X家企业培育、市场倍增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运行指标。

(3)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通过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严肃曝光等手段,形成上下协力、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加强物业和燃气行业监管。加强指导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宣传、监管及备案管理工作,及时协调配合街道办解决物业服务过程中的群众来信来访问题,不断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燃气企业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落实燃气安全监管责任,确保燃气安全领域运行平稳。

(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以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高标准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餐饮油烟、道路保洁等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和执法监管,着力补齐住建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短板。

四、加强城乡统筹,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做好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保持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定期组织人员核查住房安全情况,做好季节性灾害的危房预警工作,指导各镇、村进行常态化到户监测,及时更新农户住房安全状态,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保障监管全覆盖。

(2)提升城镇污水治理水平。完成X个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改造验收工作,确保生活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

(3)统筹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指导各镇(街道)建立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压缩中转站运管制度,按需建设一批村级分类收集屋,完善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及时召开专题培训以及利用手机、微信等新闻媒介,X等平台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4)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组织各镇(街道)申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争创省市级美丽宜居村X个,示范样板村X个,提升居住品质。

五、强化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围绕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强化城市管理。

(1)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持续推行“721”工作法,大力开展占道经营整治,全面整治主次干道占道经营摊点和流动商贩,规范早夜市管理。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规范审批流程,加强监管。大力开展人行道违法停车整治,严厉查处人行道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完成规划建设标准化便民市场X个。

(2)持续做好环卫保洁。坚持徒步工作法,对我区X主干道,人行道、X街道及支线道路全面实施“一天多扫,全天保洁”。做好政府X座产权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重点部位的清扫保洁,消毒消杀工作。确保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和清运。

(3)持续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全面开展主城区以及X公园植绿造绿、园林养护、春季补植工作,全年完成X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任务。对影响路灯、下垂枝较低的,春季栽植未成活的行道树进行补植和修剪。做好城市市政、亮化以及园林设施的巡查、管护。做好城市防涝防汛相关设施进行巡查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六、做好基础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做好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夯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强化住建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建筑工地、物业小区、X公园等重点区域的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常态化做好人员出市报备、相关疫情舆论发布的管控力度。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扎实做好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工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结合住建实际,开展多渠道帮扶措施。

(3)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大力弘扬宪法和法律精神,强化住建领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深化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城市渣土运输、占道经营、噪音扰民、乱搭乱建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罚。

(4)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办理答复依申请信息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5)强化综治维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妥善处理X等信访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落实信访工作规定,做好日常接访和案件受理、办理、结案工作。认真办理市长信箱、区长信箱、X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各类群众信访投诉和意见建议,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6)加强人防建设。组织开展“3·13”防空警报试鸣演练,“5.12防震减灾”以及学校、社区为载体组织开展人防、地震减灾知识宣传。配合市级单位开展人防工事、城市地下空间的监督检查。

(7)加强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统筹调度,保障各项工作平稳进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完善经费使用内审制度,严格规定和审批。

上一篇:干部联系职工制度下一篇: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