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2024-06-05

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精选9篇)

篇1: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

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措施

为了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永生煤矿决定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具体事宜如下:

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曹树生

副组长:徐继文 王立平邱元军 袁长海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 采掘队长

二、雨季“三防”工作目标

1、不发生淹井事故。

2、不发生人员伤亡。

3、不发生渗透事故。

4、不影响安全生产,确保矿井正常生产。

三、安全技术措施

本矿井下无含水层地层发育,主要受地表水通过构造裂隙、塌陷裂隙、老塘积水大量渗入井下构成水害威胁。在老窑采空区中,积水量无法查明,估计为几百立方米,对我矿现生产水平采掘作业构成一定威胁,采掘作业过程中必须坚持探放水工作。工业广场地势有足够的自然排洪能力,主、风井口不会受到洪水积水的威胁,矿区范围也无大的河流。针对我矿生产技术条条件,达到雨季“三防”工作目标,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1、防雷电措施

(1)地面炸药库、变压器等重要设施,装设的避雷器需请气象部门来矿进行鉴定。

(2)从主斜井铺设的提升铁轨和水管在井口处要有不少于2处的良好集中接地和绝缘装备。

(3)通信线路、瓦斯监控线路必须在井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器,防雷装置宜采用角型放电间隙。

(4)雨季前应对所有防雷设施进行安全性能检测,不合格要立即整改,直至合格。

2、防洪措施

(1)在雨季来临前,由防洪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地面矿区范围内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塌陷、裂缝要进行充填夯实,必要时挖设引洪拦洪水沟以避开裂缝,塌陷等低洼处可挖设排洪水沟,以防大量积水,对现有的防洪水沟进行清理,发现裂缝及时修补,以确保防洪水沟畅通和不渗漏。

(2)防洪领导小组成员要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值班人员每班必须巡查防洪水沟及矿区地面范围一次,发现新的裂缝或塌陷,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充填夯实,雨天每两小时应巡查一次。

(3)备足防洪用具和材料,如雨衣、手电、铁铲、沙袋、水泥等。(4)防洪领导小组成员每天必须到矿办公室报到,大雨或暴雨天要做到随叫随到,以防突发事件。(5)地面低洼地处应挖设有足够排除积水能力水沟,预防积水大量渗入井下,威胁矿井安全。

(6)、老矿部后面山洪排水沟堤坝加高加厚,防止山洪爆发损坏旁边旱地和作物;

3、防治水措施(1)水灾预兆

a、煤层发潮变暗,这是由于积水的渗透而带来变化,如掘进一段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b、煤壁“挂汗”、“挂红”。积水透过微孔裂隙凝聚于江壁表面而呈水珠,称“挂汗”。当积水中有金属氧化物时,水珠成红色,称“挂红“。

c、空气变泠,发生雾气。因为积水温度较低,巷道临近时空气变冷,而巷道进风温度相对要高,因而产生雾气。

d、顶板淋水加大,出现压力水流,这是距积水区已经很近的现象。

e、水叫声、水吼声或空洞漏水声、这是积水流动时产生的,属于险期征兆。

谁发现这些征兆,要立即向带班矿长报告,及时查明原因。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并报告矿长、技术员,以便采取措施。

(2)汛期应特别加强主、副井以及其它巷道的检查和维护,发与断梁折柱应及时更换,发现一架更换一架。

(3)必须安装三台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能力不足时,两台或三台同时启用,电工应加强维护、保养、检修工作,以确保三台水泵处于良好状态。并且每个水仓配备同等功率的备用水泵。

(4)电工应加强自备发电机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停电时能立即发电,确保井上、井下的不间断供电,后勤矿长应负责自备发电机有足够两天连续发电的柴油库存。

(5)汛期由于地表水的渗入,井下涌水量增大,应经常性的清理井下排水沟,以保持水沟通畅。

(6)在雨季来临以前分别对主副水仓进行淤泥清理,清理后的淤泥应拉至地面矸石山,并加强水仓的维护工作。淤泥应经常清理,以保持水仓有一定的容量。

(7)井下工作面,要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如发现迎头、两帮有挂红、滴水、雾气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向带班矿长汇报,带班矿长察看现场后,首先应考虑超前探放水工作,在进行探放水时应严格执行《超前探放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8)各班带班矿长、安全员、技术员必须对井下各工作地点、以及所经过的路线巷道,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否出现新的涌水点和原涌不点涌水量明显增大。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向矿长、技术员报告,并立即分析查找原因,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9)下井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熟记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发生水灾时的撤离路线是往灾害点以上,通往安全出口的巷道迅速撤离直至地面。(10)我矿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发生在雨季为m3/h,水平安设“三泵二管”排水设备往地面抽水,排水能力为50 m3/h,完全有能力排出井下积水。

(11)水泵司机应24小时值班,不得空班、离岗。如观察水位变化抽水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进行抢修,抢修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12)在掘进工作中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超前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水灾,防洪抢险指挥部应立即进入抢险作战。

1、当班带班矿长应立即命令灾区及受灾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沿水害避灾路线迅速而有秩序的撤离。发生水灾时的撤离路线是往所处位置往上部通往安全出口的巷道撤离。

2、撤离到安全地点后,应立即向矿高度室汇报,当班高度员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矿长报告,带班矿长、安全员在撤离到安全地点后应及时清点人员,切断通往灾区除抽水电源外的其它电源。

3、如有人员被困,当班矿长应设法采取抢救措施,积极抢救被困人员。

4、电话员应立即通知防洪抢险指挥部所有人员及抢险队伍人员迅速赶到高度室待命。

5、矿长在迅速了解情况后,应立即启动灾害处理应急预案,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启动备用水仓水泵抽水。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应向救护队请求抢险救援。

6、向上级报告。

7、严禁与抢险工作无关的人员下井,并对下井抢险人员和上井人员进行登记。

8、全力抢救被困人员。

9、综合办公室应做好伤员的救治准备工作,准备车辆等。

篇2: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 电网漏电故障与触电伤亡事故

煤矿井下巷道狭窄, 空气潮湿, 作业复杂, 电气设备在这种条件下长期运行, 即便采取了绝缘保护措施, 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漏电故障的发生。作业人员在井下作业虽然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 但是很多情况下, 由于电气设备漏电, 作业人员即便不直接接触电气设备, 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加之一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并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定, 接触高压带电体, 容易发生伤亡事故[1]。

(二) 电气设备短路和电火灾事故

电气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 供电线路因载流导体温度升高而损坏, 短路情况就容易发生, 电气设备短路会出现电火花, 一旦引燃周围的木支架、绝缘材料, 或者是瓦斯煤尘, 就会引发火灾。电气设备连接部分接触不良, 在电流通过连接部分时, 接触点电阻就会增大, 致使局部温度升高, 这时也容易引发火灾。电缆接线盒因质量不高, 长期受到潮气的入侵, 也容易发生短路, 一旦点燃煤尘, 就会引发火灾。由于短路, 引发过载事故, 电气设备通过的电流值要远大于额定值, 一旦绝缘体损坏, 也容易引发火灾[2]。

(三) 电气设备失爆

统计数据显示, 电火花是引发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主要元凶, 而电火花则是由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 换言之, 电气设备失爆很容易引发的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这也是煤矿井下安全预防的重点。在电气设备运行中, 只有保证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预防故障产生的电火花, 使其不至于点燃煤矿井中的煤尘, 才能有效减少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预防

(一) 做好漏电和触电的安全预防工作

预防电气设备漏电, 应正确选用设备的型号, 注意检查电缆, 做好接地保护工作, 利用中性点绝缘供电系统来预防漏电事故的发生。应在开关跳闸位置处安设漏电保护装置, 在高、低压配电线上安设检查漏电的保护装置, 高压配电线上的检漏保护装置应是有选择性的, 低压配电线上的检漏保护装置应选择有闭锁的, 在未安设这两种检漏保护装置的情况下, 必须安设自动切断漏电装置。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井下作业人员绝不能接触或接近电气设备带电体, 在特殊情况下, 不得不接近带电体时, 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关操作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

(二) 做好电过流故障和电火灾的安全预防工作

电气设备过流可能引发短路, 应采用过流保护装置来预防电流故障, 在电气设备超负荷工作时, 应对过流保护装置的设定值进行调整确保整定值的可靠性。此外, 还可以选择校检保护装置对最小两相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安全动作系数以及动热稳定性进行调整。为了预防电火灾, 应对电气设备和电缆进行定期巡检, 做好维护工作, 防止过负荷运行以及短路故障, 应安装继电保护装置, 并整定各类短路保护装置, 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有效预防电火灾事故的发生[3]。

(三) 做好电气设备失爆的安全预防工作

电气设备中的动力设备和开关电闸应选择防爆外壳 (具有隔爆和耐爆性) 。隔爆外壳要有一定的强度, 即便在隔爆壳内发生爆炸, 外壳也不会变形, 确保电气设备发生的电火花及其引发的火焰受到足够的冷却, 不至于引燃隔爆壳外的煤灰和瓦斯。此外, 还可以选择提前切断电源, 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 并对电气设备的防爆装置进行日常巡检和周期性巡检, 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三、结论

鉴于煤矿井下作业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故的不可预测性, 为了更好地预防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 应加强井下电气设备基础管理, 制定和建立安装、使用、维护、巡检等制度,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蔡善海.浅谈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16 (9) :223-224.

[2]伍小兵.煤矿井下电气安全性与其预防建议探讨[J].煤炭技术, 2012, 15 (9) :250-251.

篇3: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0引言

由于矿山生产环境复杂,井下巷道狭窄,空气潮湿,工作条件恶劣,电气设备和电缆易受砸压而使绝缘损坏,所以井下极易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短路等一系列的故障,若漏电电流的长期存在,会使雷管提前引爆,因此,电气设备的损坏及出现安全故障,不仅会影响产量,严重时会导致瓦斯爆炸等恶性事故,所以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和保护手段,来确保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1井下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

1.1电网电流故障凡是流过电气设备的电流值超过了额定值,都叫做过电流。引起过电流的原因很多,如短路、过载和电动机单相运转等。无论发生短路还是过载事故,都将使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热超过允许限度,从而引起绝缘损坏,甚至引起井下火灾及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

1.2电火灾事故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发生相间短路,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都可能使载流导体的温升过高,以致引起火灾。电火花和电弧会使绝缘材料、木支架及瓦斯煤尘等引燃,造成火灾。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通过电流时造成局部温度升高往往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电缆接线盒和电缆头因封固工艺质量不高,留有气隙,当潮气侵入后,通电时受热气体膨胀引起爆炸事故,并酿成火灾。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油中吸收水份,绝缘性能下降,可能发生相间短路,造成油燃烧,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能分解出含氢的混合气体在高温下能引起爆炸。井下照明白炽灯覆盖煤尘,散热不良,温度升高,导致煤尘点燃造成火灾。

1.3触电伤亡事故触电是指人身触及带电体或接近高压带电体时.使人身有电流通过。触电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

1.4电气设备失爆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产生的火花或电弧以及过度发热不致点燃矿井中的瓦斯、煤尘。

1.5电网漏电故障煤矿井下巷道中相对湿度高达95%以上,在此条件下运行的电气设备,虽然对其绝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但漏电故障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采区低压电缆,还时常被脱落的岩石或煤块砸坏,更会造成漏电事故。

2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2.1预防电流故障的主要措施预防电流故障的主要措施是:使用过流保护装置;用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以及电缆的热稳定性: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对所使用的过流保护装置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过流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确保其可靠性;加强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2.2预防电火灾的主要措施预防电火灾的主要措施有: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防止短路故障和过负荷情况发生;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对各类短路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整定,确保其灵敏可靠;在可能发生电火灾的地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2.3预防电气设备失爆的主要措施预防电气设备失爆的主要措施是:对于开关电器和电机等动力设备,可采取隔爆外壳防爆,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既使在壳内发生瓦斯爆炸,也不致变形,并且从间隙逸出壳外的火焰应受到足够的冷却,不足以点燃壳外的瓦斯、煤尘;采用本质安全电路和设备:采用超前切断电源,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热源或电火花在尚未引起瓦期爆炸之前,即自行切断电源达到防爆目的;严格按照防爆电气设备标准,进行日常检查和巡回检查。

2.4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有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井下电气设备必须设置保护接地: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井下电缆的敷设符合规定,并加强管理;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保安工具;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把手应有良好绝缘,电压不得不超过127V,电气设备控制回路电压不得超过36V。

2.5预防漏电的主要措施预防漏电的主要措施有:井下电网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的型号;采用中性点绝缘的供电系统:采取保护接地措施;装设作用于开关跳闸的漏电保护装置:高压馈电线上装设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井下低压馈电线上装设带有漏电闭锁的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如果没有这两种装置必须装设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的检漏装置:选择性检漏保护装置必须配套使用,不准单独使用带延时的总检漏保护装置: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防止挤、刺而使电缆损坏: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不增加额外部件;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进行补偿。

3结束语

篇4: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瓦斯事故,预防措施,防控体系,抑制技术

引言

矿井巷道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除了爆炸的三个物理条件外, 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跟管理、技术也有关系。对我国所发生的瓦斯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 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防控意识不够强的原因造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 导致瓦斯积聚;瓦斯积聚后又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还有人为因素产生引火源等。这些因素杂糅到一起便会引发瓦斯爆炸事故。再加之矿井通风系统的回风不畅通、存在障碍物, 则会阻碍爆炸气体排除, 还可能发生风流逆转, 重新引起爆炸, 导致灾害影响范围扩大。瓦斯事故救援风险大, 可伴生火灾、发生多次连续爆炸, 造成对救援人员的伤害。这在我国救灾历史上屡见不鲜。影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因素众多, 过程虽然短暂, 但是破坏性极大, 具有潜在性、突发性、破坏性和灾难性等特点, 事后调查取证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不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的研究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参数

1.1 瓦斯爆炸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1.1 瓦斯爆炸要具备的必要条件:

(1) 矿井里面氧气浓度>12%;

(2) 爆炸的下限为瓦斯浓度不超过5%~6%, 上限为14%~16%;

(3) 高温火源的存在

1.1.2 爆炸环境要具备的充分条件是:

在氧气浓度>12%环境中, 氧气浓度在爆炸界限内, 瓦斯与火源相互作用。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但仅满足必要条件不满足充分条件也是会发生爆炸的。

1.2 瓦斯爆炸的影响因素

瓦斯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在新鲜空气中和实验室条件下获取得出的结论, 而井下空气的成分要比地面新鲜空气复杂得多, 因此, 影响矿井瓦斯爆炸的因素很多, 也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1.2.1 可燃气体的大量存在

当瓦斯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入可燃气体时, 比如氢气、硫化氢、乙烯、乙烷、一氧化碳等, 由于这些气体本身具有爆炸性, 这样一来, 爆炸气体的总浓度增加了, 瓦斯爆炸的下限降低了, 从而增大了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所以, 井下有高温火源或产生其他可燃气体时, 就算平时瓦斯涌出量不大的矿井也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1.2.2 爆炸性煤尘含量的增大

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 如果混入了大量具有爆炸性的煤尘时, 当煤尘在300℃~400℃时就会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这样一来瓦斯爆炸的下限就会下降, 爆炸的危险系数也就跟着增大。当空气中煤尘含量达到59/m3时, 瓦斯爆炸下限就会降低到3%;当煤尘含量达到89/m3时, 瓦斯爆炸下限则降低到2.5%。正常作业时, 空气中的浮游煤尘浓度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 但当沉积的煤尘被暴风吹起时,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1.2.3 惰性气体的混入

不太容易与其他气体分子结合、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就是惰性气体, 包括:氧化碳、氮气、卤族元素等。如果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入了不少惰性气体, 氧气的浓度就会下降, 瓦斯的爆炸下限就会提高、上限也会降低, 从而缩小爆炸界限, 甚至使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影响瓦斯爆炸的因素还有很多, 包括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引火温度以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总之, 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 越容易引起爆炸;不同浓度的瓦斯所需要的引火温度不同;混合气体本身的压力越大, 所需要的引火温度越低。还有就是管理层、领导层防控意识不够强, 没有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没有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工人违反技术规范, 违章作业, 乱采乱挖, 局部通风管理差等原因造成。

2 预防瓦斯爆炸的关键措施

2.1 瓦斯积聚的预防和处理

瓦斯积聚的预防。在井下, 通风不畅以及风流达不到的地方, 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地方等等, 容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要预防瓦斯积聚就必须定期对容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的地点进行检查和处理, 避免积聚。 (1) 要加强瓦斯抽采, 提高瓦斯抽放率, 减少瓦斯涌出, 这是从源头上防止瓦斯积聚。 (2) 通风系统要通风良好, 防止瓦斯积聚。 (3)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有统计分析表明, 因局部通风管理不善而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是防止瓦斯积聚和爆炸的重要措施。 (4) 加强对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进行检测和巡检, 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限。责任落实到个人, 采取责任问责制。 (5) 认真执行排放停风区瓦斯的安全措施。预防和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是矿井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 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 所以, 只有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2.2 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2.2.1 煤矿井下引起瓦斯爆炸的火源主

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火焰类。有燃烧反应的点燃, 如吸烟、火灾、气体切割和焊接等情况。 (2) 机械类。包括机械运行中的摩擦、坚硬岩石及钢铁支架、设备之间的撞击。 (3) 电气类。与输电线路、电气设备有关的电火花、电弧、电器失爆等情况。 (4) 炸药类。与炸药爆破有关的点燃, 如使用非许可炸药、钻孔充填不当引起爆破火焰等。 (5) 其他类。上述不包含的点燃, 如闪电、压缩管路破裂气体喷出等情况。

2.2.2 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控制和严禁一切非生产的火源, 防止引燃。烟草严禁携带入井, 点火物品和化纤衣服严禁携带入井;防止烟火进入井筒;严禁在井下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 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井口房、扇风机房和抽瓦斯泵房等20米范围内不能有明火;矿灯应完好无损;应爱护矿灯, 严禁拆开、敲打、撞击;发现井下发生火灾时, 不管任何人, 首先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 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严格井下火区管理等。只有严格执行这些煤矿安全规程, 才能杜绝一切危险, 防止意外的发生。

2.3 防控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与技术

防突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采区设计、巷道布置、采掘接替等一系列技术、要从工程和管理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防突措施分为区域性防突和局部防突。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注水属于区域性防突措施等。

区域性防突措施有开采保护层 (包括开采保护层结合抽放瓦斯) 、预抽突出煤层瓦斯、突出煤层注水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消除与减弱应力集中, 使突出层卸压与排放瓦斯, 可以达到消除大面积的煤层区域突出带来的危险性。局部性措施有超前排放钻孔、高压注水、水力冲孔、卸压曹、会属骨架等。这些措施有利于使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前方煤体产生地应力减弱、集中应力解除与瓦斯排放的效果, 可以达到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效果。

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技术方面的预防措施。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完善的防控体系, 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也可以把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不管是领导层还是工人, 都要从心理上重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增强防控意识, 作业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 不乱采乱挖, 不违反作业流程, 定期检查技术设备, 及时更新技术设备。要建立应急预案, 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好友应急措施, 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焦作矿业学院瓦斯地质研究室.瓦斯地质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

[2]周太行.矿井瓦斯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J].煤矿安全, 2006年5期.

[3]尹培奇.小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J].煤矿安全, 2006, 36 (10) :77.

篇5: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0引言

由于矿山生产环境复杂,井下巷道狭窄,空气潮湿,工作条件恶劣,电气设备和电缆易受砸压而使绝缘损坏,所以井下极易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短路等一系列的故障,若漏电电流的长期存在,会使雷管提前引爆,因此,电气设备的损坏及出现安全故障,不仅会影响产量,严重时会导致瓦斯爆炸等恶性事故,所以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和保护手段,来确保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1井下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

1.1电网电流故障凡是流过电气设备的电流值超过了额定值,都叫做过电流。引起过电流的原因很多,如短路、过载和电动机单相运转等。无论发生短路还是过载事故,都将使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热超过允许限度,从而引起绝缘损坏,甚至引起井下火灾及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

1.2电火灾事故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发生相间短路,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都可能使载流导体的温升过高,以致引起火灾。电火花和电弧会使绝缘材料、木支架及瓦斯煤尘等引燃,造成火灾。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通过电流时造成局部温度升高往往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电缆接线盒和电缆头因封固工艺质量不高,留有气隙,当潮气侵入后,通电时受热气体膨胀引起爆炸事故,并酿成火灾。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油中吸收水份,绝缘性能下降,可能发生相间短路,造成油燃烧,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能分解出含氢的混合气体在高温下能引起爆炸。井下照明白炽灯覆盖煤尘,散热不良,温度升高,导致煤尘点燃造成火灾。

1.3触电伤亡事故触电是指人身触及带电体或接近高压带电体时.使人身有电流通过。触电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

1.4电气设备失爆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产生的火花或电弧以及过度发热不致点燃矿井中的瓦斯、煤尘。

1.5电网漏电故障煤矿井下巷道中相对湿度高达95%以上,在此条件下运行的电气设备,虽然对其绝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但漏电故障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采区低压电缆,还时常被脱落的岩石或煤块砸坏,更会造成漏电事故。

2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2.1预防电流故障的主要措施预防电流故障的主要措施是:使用过流保护装置;用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以及电缆的热稳定性;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对所使用的过流保护装置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过流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确保其可靠性;加强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气设备的把手应有良好绝缘,电压不得不超过127V,电气设备控制回路电压不得超过36V。

2.2预防电火灾的主要措施预防电火灾的主要措施有: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防止短路故障和过负荷情况发生: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对各类短路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整定,确保其灵敏可靠;在可能发生电火灾的地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2.3预防电气设备失爆的主要措施预防电气设备失爆的主要措施是:对于开关电器和电机等动力设备,可采取隔爆外壳防爆,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既使在壳内发生瓦斯爆炸,也不致变形,并且从间隙逸出壳外的火焰应受到足够的冷却,不足以点燃壳外的瓦斯、煤尘;采用本质安全电路和设备;采用超前切断电源,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热源或电火花在尚未引起瓦期爆炸之前,即自行切断电源达到防爆目的;严格按照防爆电气设备标准,进行日常检查和巡回检查。

2.4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有: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井下电气设备必须设置保护接地;在井下高低壓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井下电缆的敷设符合规定,并加强管理;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保安工具。

2.5预防漏电的主要措施预防漏电的主要措施有:井下电网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的型号;采用中性点绝缘的供电系统;采取保护接地措施:装设作用于开关跳闸的漏电保护装置;高压馈电线上装设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井下低压馈电线上装设带有漏电闭锁的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如果没有这两种装置必须装设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的检漏装置:选择性检漏保护装置必须配套使用,不准单独使用带延时的总检漏保护装置;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防止挤、剌而使电缆损坏;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不增加额外部件: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进行补偿。

3结束语

篇6: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1 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1.1 部分井下机电设备比较旧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包括采掘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等各个类别, 建井装配时一般成套购买, 并且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慢, 引入新设备时, 其配套设备一般难以随之更新。而由于配套购买的限制, 如果某套机电设备中的主设备损坏,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一方面企业自身财力不足;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不够, 更新全套设备并不现实, 同时也是一种浪费。为了节约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通过维修使设备继续服役, 部分机电设备明显比较陈旧, 有的机电设备甚至超过了使用年限,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近年来煤炭企业效益不景气, 对于机电设备这一重要的成本来源, 工作人员只能通过适当的改装修补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使得井下设备老旧的比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种情况无疑是导致井下机电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不全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煤矿井下设备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自动化设备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对于采煤机等重要设备, 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然而, 自动化设备在连续的生产工作中, 必然存在磨损的问题, 只要其能保证基本的工作状态, 检修人员往往会忽略详细的检查, 当其出现故障时才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而此时往往错过了设备的最佳维修期。另外, 受人员素质、设备老化等各因素的影响, 检修人员在工作中通常存在不够细致的问题, 对于出现较大问题的设备, 通过简单的修理使其恢复运转就算完成工作, 许多实际存在的小问题常常被忽略, 日积月累, 往往会引发较大的设备故障, 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隐患。

1.3 井下机电工作人员水平较低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实际操作工人一般水平较低, 虽然在正式工作前进行了详细的岗前培训,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安全意识薄弱、违规操作等问题。而由于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重要性, 能够胜任每个岗位的工人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 其职业素质无疑对设备的磨损、故障等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关调查也显示, 大部分井下机电设备的故障都是由于操作人员使用不当或者违规操作所导致的, 因此, 为了降低煤矿井下发生机电事故的几率,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重要的环节。

1.4 电网触电事故的原因

作为井下机电设备常见的事故之一, 电网触电事故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阻碍, 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丁集煤矿井下发生的电网触电事故的调查我们发现, 机电设备工作人员在高压电网下工作时, 可能存在带电作业、检修等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也不够重视, 没有按照高压电网作业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或者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大意, 弄错作业开关, 弄混操作顺序等, 措施是引发高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 作业过程中对外警示措施有时也会被忽略, 同时也缺乏对作业情况的实时监控, 以及缺乏漏电保护装置等, 也同样会引发电网触电事故。低压电网触电事故往往是由于工作人员违规带电检修, 不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作业, 安全技术知识缺乏, 对低压电网的检修不定期、不及时等原因所导致的。

2 预防机电事故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

规范的操作必须有详尽的管理制度作保障, 对于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 除了要对设备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还要建立维修工作的技术指标和考核标准, 据此考量工作人员是否将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各工作面要形成统一的标准, 以便整个矿井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2.2 加强井下机电设备的基础性研究

设备的事故预防必须建立在熟悉设备的基础上, 因此, 煤矿企业自身要对机电设备开展系统的基础性研究, 熟悉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 发生故障的可能原因及其机理, 对于设备的故障模式及其对煤矿安全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也要同样重视, 展开深入的研究。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设备, 井下设备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各单位之间要重视合作, 建立广泛合理的技术联系, 以促进设备的技术提升和规范管理。同时, 在机电设备的规范管理中, 要重视填写和整理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记录, 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具体的整理和分析, 可以详细掌握设备在哪种工作状态下发生的何种事故, 从而建立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此外, 对设备最可能出现故障的环节要格外重视, 通过系统的研究制定详细的运行和维护标准, 以便提升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

2.3 重视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受工人素质较低、设备老化程度较高等各因素的影响,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困难, 机电事故时有发生,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愈发显得突出。因此, 在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 煤炭企业应加强对机电设备使用、修理和维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健全并完善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还要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巡回检查和交接等日常维护。

3 结语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种类众多, 事故突发性、随机性较强, 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在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机理的基础上, 并且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对于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记录要十分重视, 以便从机电事故的特点出发, 总结事故形成的原因, 从而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和预防方案, 为煤矿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邱铁, 张宏国, 张波.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 :5 3.

篇7:浅谈家庭用电安全事故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家庭;用电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家庭使用电器的品种和数量在逐渐增加。家用电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家庭用电安全事故。例如:由于家用电器引起的火灾、人员触电事故等,给人们带来了财产和人身损害,也给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隐患。所以,对家庭用电安全,是每一家庭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必须了解其危害,找出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下面,就对家庭用电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展开分析。

一、家庭用电安全事故及形成原因

1.家庭用电火灾事故

在家庭用电事故中,火灾事故是比较常见事故的一类。小的电器火灾,可能仅仅造成部分家电或线路损坏,引起局部区域的火灾;而较严重的电器火灾事故,则会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线路超负荷引起的火灾。每个家庭住房的用电额定容量是一定的,由此按照容量的设计要求,家庭住宅内部铺设的导线也有其允许的最大电流额定电流。在缺少必要防护措施时,当线路所接用电器增加超过其能承载的负荷时,实际电流超过导线的额定电流,导线发热量就会增加、温度会升高,到达一定温度时,就会引起线路燃烧,引发火灾。 (2)电气绝缘老化引起的火灾。电线和家用电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绝缘老化的问题,其绝缘电阻会降低。特别是一些老旧家电,其电线和电器绝缘部分已老化严重。这样,其承载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能力都会明显降低。若不进行及时的更换或维修,很容易发生绝缘击穿短路或绝缘过热,引发火灾事故。 (3)不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电器设备在使用时,要遵照其使用说明,若不能按照说明使用,就很容易引起火灾。特别是对于一些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电器设备,更要注意其使用要求。这些年因为热得快干烧、电热毯使用不当等,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

2.家庭人身触电事故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引起的触电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发生触电事故,是由于缺少对电气安全常识了解引起的。比如:带电去移动或搬动电器设备、或带电去连接导线或插座、用湿手去接触用电设备等引发的触电事故。

(2)家用电器不合格或未及时检修引起的触电事故。生活中为了图便宜,购买了低价不合格产品;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或有故障的家用电器没用进行及时检修,引发的触电事故。

(3)防护措施不当引起的触电事故。线路中该采取的措施没用采取,比如说,线路中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火线未进开关、没有保护接地线等;或者,将设备接地线直接接到水管、燃气管上等。不能起到应有保护作用,一旦设备漏电,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二、家庭用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合理购置和分段使用家用电器,避免超负荷运行

家庭在购置、使用家用电器时,要充分考虑电表容量和线路承载能力。首先要保证长时间使用的家用电器的负荷需要,例如:冰箱、电视、照明灯等;再根据剩余容量来选择其他用电器的功率,保证在增加某个或某些电器时,总功率不会超限。在这里,既要保证总功率不超限,也要保证局部线路不超载。局部线路的额定电流,要满足局部承载最大功率时的要求。总功率不超载,就要将非长时间使用的电器错时段使用。可以根据具体生活的时间安排,将厨房电器、浴室电器、空调等划分使用时段,保证用电安全。

2.定期检修线路和家电设备,保证正常绝缘

要定期检查家用线路,查有无漏出金属线芯的、有无接头松动的、有无接触不良的、有无烧毁、有无老化的等都要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家电设备,特别是在潮湿或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家电设备,要经常检查其线路和绝缘情况,必要时可以请专业人士用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已确定其绝缘性,保证绝缘良好。

3.认真阅读家电使用说明,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每样家用电器都用说明书,指明其使用的注意事项,要认真阅读了解注意事项,确保正确使用。例如:空调机等大容量电器宜铺设专用的用电线路和安装空气开关;电冰箱、洗衣机等,应按产品要求,使用装有接地线的插座;暖风机出风口不能覆盖衣物;电热水壶不能无水干烧等。这都是保证家电安全和正常使用需注意的事项。

4.学习一些安全用电常识,保证用电安全

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对于防止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就是我们在家庭日常用电中,常需注意的安全事项:(1)使用家电时应有完整可靠的电源线插头。对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要采用接地保护。(2)不能在地线上和零线上装设开关和保险丝。禁止将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煤气管道上。(3)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4)不要私拉亂接电线,不要随便移动带电设备。(5)检查和修理家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6)家用电器的电源线破损时,要立即更换或用绝缘布包扎好。(7)家用电器或电线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要使用干粉灭火器,禁止用水、泡沫灭火器等。

5.选择合格的产品,消除质量隐患

在购置家电产品或电线、开关等产品时,不能一味考虑价格,产品质量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价低、质次的产品,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在购卖电器等相关产品时,一定要到正规销售点、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并注意产品的合格标志,如: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颁发的长城标识。同时,也要注意家电的额定值是否和电源相匹配,避免过电压使用。

6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首先,家庭用电必须按规范布线,改造线路要请专业电工来完成,线路必须要安装地线。其次,要安装各种防护设备,如保险作用的保险丝、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触电保护器等。最后,要经常检查家用电器和线路的保护线有无接头松动的、有无接触不良的、有无烧毁、有无老化的等现象。若有,要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家用电器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品质。同时,用电安全的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士的重视,预防措施的提升和安全常识的普及,必定会更多地减少家庭用电事故的发生,让更多的家庭享受用电的幸福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邹森.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

篇8:煤矿水灾事故的预防与治理

关键词:旧区复采,煤矿水灾,预测预报,井下涌水量

矿井水灾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事故之一, 透水会严重地影响正常安全生产, 威胁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严重时会造成生产的中断、人员的伤亡、矿井的瘫痪等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必须引起煤矿各级组织、特别是地测部门和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矿井一旦出现透水事故, 要认真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 把各种损失减到最小。

1 概述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 位于鹤岗矿区中部, 于1990年成立, 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 由于水采下马及其他小井相继关停, 鹤岗分公司把原益新矿五层井划给振兴煤矿, 五层井井田南北走向1.3公里, 倾斜3.14公里, 面积4.0686平方公里, 地质储量2419.29万吨, 可采储量为1119.3万吨;因原15层煤、18层煤和30层煤分层开采中遇到水、火、瓦斯和地质构造等困难, 大部分地点采了一至二个分层相继封闭。经对五层地区水文地质进行分析, 含水岩系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以断层、裂隙、孔隙、老空及小煤矿为补给通道, 导入井下工作面或采空区, 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2 煤矿井下透水和预防

振兴矿生产和建设经常受到天然降雨、地表层水、断层水等威胁, 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手段, 准确的掌握水源情况, 对井下水的防治, 要有科学依据。通过勘测来查明, 确定出矿井水的出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体时, 容易发生透水事故。预测预报、探放水则是预防水患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矿井有积水隐患必须要按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进行作业。首先, 预测预报工作要建立在现有的地质水文资料的基础之上, 利用现有的物探工具对井下施工地点的前进方向进行探测, 对探测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然后做出预测预报。如现在使用瞬变电磁仪可以观测井下80米范围立体空间的含水情况, 结合地质资料分析, 对目标采空区, 赋水性反应比较大, 表明有采空区积水的存在。

探放水准备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做好临近工作面的支护、检查排水设施、清理水仓、进行水沟疏通、加大排水能力;水压较大时探水孔要设好套管, 以便安装好阀门控制放水量, 危险地带要砌筑挡水墙。要注意检查巷道内有无沼气和其他有害气体, 要加强通风。工作面要设置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 保持与调度室, 中央泵房等有关重要单位、岗位、个人的联系。进行探水时要注意与相邻地点保持联系, 一旦出现水患要及时通知相邻地点, 以便抗灾和撤离。

钻探是井下防治水方法之一, 打钻时, 要时刻观察钻孔情况, 发现地质松软等异常现象, 要立即停钻, 进行检查。在探水孔内如发现有害气体, 作业场所超限, 要立即停钻, 切断电源, 在保证作业场所不超限的情况下, 有计划地放水、疏干, 做好截、堵水的准备工作。

振兴矿进入五层区15层旧区复采前, 对旧区进行了临区临层对照和使用瞬变电磁仪进行探水, 发现旧区有积水后, 采取了两种打钻放水方法布置钻场:

(1) 钻场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内, 由煤层底板向上打钻放水, 势必钻孔需要通过丢失煤层, 造成水煤经常堵孔, 积水不但放不出去, 还影响工作面正常开采。

(2) 我们把放水钻场布置在煤层顶板岩石内, 钻孔的终孔布置到开采煤层冒落带上部, 由上往下依次降低钻孔终孔标高, 最后才能放净积水。

3 煤矿井下透水事故隐患认定与水灾处理

3.1 矿井水灾发生前的迹象

经验证明, 矿井采掘面透水前会出现许多迹象, 井下工作人员要及时地观察、分析和认定, 其主要迹象有:煤层温度下降变凉, 这是因为煤的含水量增大, 传导温度较快。巷壁和煤壁发潮, 挂有水珠, 这是由于水渗过裂隙后, 凝聚在岩石和煤层上所形成的。水源较近可观察水的清、浊程度, 清时远, 浊时近, 采掘工作面的沼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多, 如巷内水有臭味, 水有绣红色, 煤体潮湿而无光。

3.2 处理煤矿井下水灾的要求

要了解水灾可能发生的地域、水量、静止水位, 可能透水量的大小程度、速度、危害范围, 受威胁人员的分布, 井下有生存条件地域。掌握现有排水能力设施, 加强排水与抢救中的通风能力, 防有害气体的危害能力, 在抢险中, 要防冒顶, 掉底和二次水灾的发生。

3.3 煤矿水灾的治理和矿井的恢复

水灾事故发生后, 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效力量, 选用有效的排水设备, 组织人力进行排水, 增大排水能力, 力增直接排干, 这是在受灾并不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在水量非常大的情况下, 要先堵后排, 堵排并举。排水期间要采用保证安全的各项措施, 要经常检查沼气, 如果巷道中空气含沼气量超限就立即停止向井下出水工作面送电, 要加强通风, 保证作业地点沼气不超限, 特别在矿井恢复中要严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篇9:预防洪水事故和井下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井下采掘;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顶板事故通常是指在煤矿施工作业中,井下顶板由于各种因素,突发性的意外冒落,从而导致生产设施、设备的损坏或人员伤亡的事故。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014年以前煤矿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顶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总伤亡人数的42%。虽然近年来,各地煤矿纷纷强化了预防措施,顶板事故较以往明显减少,但作为煤矿事故的主要杀手,仍让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多年在煤矿井下作业的经验,从多个层面分析煤矿井下采掘中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举措。

一、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员工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生产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领导或某几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单位的事情。虽然近年来各地煤矿业主纷纷加强了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并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对工作装备进行了改进,但安全不仅仅是工具改善就能起到作用的,最关键的仍是一线操作人员心理上对煤矿安全的警觉程度。当前,各地煤矿的安全教育课基本上都是形式,领导也只是坐在办公室安排部署一下,偶尔到现场进行督查时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发现的隐患总认为可以拖两天,自身工作也不按规定操作;其他部门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采购安全设备、服务安全生产中马虎大意,认为安全是运气问题。殊不知,就是因为不重视才导致小隐患被无限放大,最终酿成事故。

井下顶板更是煤矿采掘过程中的日常工作,需要从细节上排除隐患,倘若心理上不给予充分重视,势必会导致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事故。一般来讲,煤矿井下顶板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三个:一是没有及时检查护顶材料,及时排查消除已经失效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有效补强;二是发现危棚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排除隐患,而是随意进行加固或拖着等下次进行加固;三是对空顶直接进行覆盖,而没有采用物料刹顶。

(二)受到客观条件影响

影响顶板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客观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这也是造成顶板事故的主要外因。地球历经几十亿年变化,地下构造非常复杂,比如岩层破碎带、大断层等。在煤矿采掘过程中,作业地点难免会碰到这些特殊的情况,而这也为顶板搭建以及安全维护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比如遇到大断层的情况,先不谈可能遇见的无法预知的情况,单单断层中存在的断层泥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断层泥遇水则会软化,固定的顶板就有可能因为其软化而冒落,出现坍塌的情况,此外,断层的上、下盘之间中经常存在节理裂隙,这些矿体中的裂隙发育完好、纵横交错,而且在节理面里面一般会存在泥质夹带,这将让围岩破碎,缺乏稳定性,从而导致煤矿采煤作业工作区的顶板支护缺乏安全稳定性,并且破碎岩体也将给顶板安全带来隐患和阻碍。

(三)采煤方法存在瑕疵

采煤作业时,煤矿井下顶板是否安全稳定还受到回采机器运转的影响。在回采过程中,其工序的不同对顶板的安全具有不同的影响,这是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跟进补修,强化加固。比如,当井下准备切割或爆破作业时,需要对无支护空间的煤壁及时进行支护,倘若支护滞后,输送机的机头、机尾以及替换支护时工作面两端处,均有可能出现顶板冒落的事故。此外炮眼布置的不当等情况也有可能导致冒顶事故,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四)敲帮问顶疏忽大意

在煤矿施工中,部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采取敲帮问顶的方法对工作地点安全进行检测,但在敲帮问顶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站位不当、退路不畅导致敲帮问顶掉落矸石砸伤人员。

二、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顶板事故的综合预防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產教育督促

煤矿施工离不开任何一个参与体,因此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工作分别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督促工作。对一线操作人员来讲,包括运输人员、采掘、技师、机械操作人员等等,应当结合专业技术培训,进行安全生产警示教育,重点强化规范操作意识;对办公室等辅助部门人员,也应当按照“安全生产同岗同责”的原则,要求其结合本部门岗位职责,学习相关安全生产知识,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对领导层而言,则更应当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灌输,通过事故案例加强培训,重点增强领导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现场予以督促,确保每一项教育警示均能落到实处,而不是查查资料、开卷考试一下就放松了对施工单位的督促。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才能长治久安。对安全生产来讲,这不是一时的努力而能确保的,应当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平平安安。从顶板事故的内因分析,应当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相关制度规范,制定安全生产常态化教育制度,提高大家对顶板事故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建立完善煤矿井下顶板安全检查排危制度,由非一线操作人员组成督促整改小组,利用掌握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定时进行敲帮问顶,要求操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确定施工前必先检查、检查出必要排除、排除不完坚决不能施工的工作原则,并对相关检查、整改、督导等责任一一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事事有人管、事事能管好。此外,还应当根据本煤矿实际情况完善应急救援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的设定,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督,确保煤矿采掘顶板安全维护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进一步加强煤矿地质工作

首先,在煤矿采掘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与煤矿所属地的地质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并通过地质部门遴选优质的地质勘探企业进行实地勘探,及时掌握煤矿所属区域的地下地质结构以及是否符合采掘条件,了解地质中影响顶板安全稳定的陷落柱分布、断层分布范围等情况,并积极根据专家提供的信息做好应当措施。其次,在巷道设计时,要根据地质勘探的结合,尽量避开特殊地质区域,倘若无法避开,就应当采取当前较为先进的顶板支护技术,采用金属网或者钢带,并根据地带情况用木析架给予补充。最后,在具体施工中,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及时维护顶板,消除地质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顶板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是否予以重视并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因此,煤矿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经常总结分析顶板事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做好顶板的安全维护工作,同时,无论是煤矿单位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应当对安全生产予以高度重视,利用自己的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身作则,督促问题的整改。顶板的安全维护也需要科学技术的运用,施工人员应当科学设计,高质量实施,确保有效遏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峰,温龙泉. 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顶板事故原因的综合预防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91.

[2]乔杰鹏,赵妍,乔双鹏. 浅析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172.

[3]尚军宁. 煤矿井下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1,12:30.

[4]刘玉玲. 五步评价法在煤矿顶板事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李和明. 煤矿井下巷道顶板遇软岩支护方式经济性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106.

上一篇:学校前半期总结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40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