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2024-06-0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共10篇)

篇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内容

六、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一)生产性服务业

1.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跨境电子商务基础信息可信保障技术、通关等基础业务协同技术、网络交易相关业务集成技术与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显著提升跨境网络交易基础信息可信度、通关等环节效率、网络交易相关业务集成度等,培育3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形成50亿/年以上交易规模,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全程服务能力。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自主网络品牌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面向自主网络品牌商品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与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提升自主网络品牌的产品营销、设计、制造、物流、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协同效率,培育3家以上服务企业,形成20亿/年以上交易规模,提升自主网络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加速产业链高端化进程。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3.快件物流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创新的快件物流综合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快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与分析技术、快件物流过程业务协同与跟踪技术、物流终端交付技术与设备等,开发快件物流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快件的及时投放、安全存放、适时提取。培育1家以上大型快件物流服务及终端服务企业,终端交付设备覆盖15个以上中心城市及10000个以上社区,提升快件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4.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与交易相关技术,建立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1家以上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服务百家以上企业,形成50亿/年以上交易规模。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2—3个面向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项目。

(二)新兴服务业

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诊疗、健康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第三方数据管理服务的大数据综合健康服务平台,开展健康管理、医疗咨询和移动健康服务;对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第三方检验/影像、主动医疗服务以及新农合等已有医疗服务资源,探索综合健康服务平台及个性化诊疗服务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若干省级区域范围开展应用示范,服务人群1000万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医养结合的养老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开发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养老云服务平台和相应的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个人健康数据管理、健康咨询及紧急救助及其他生活服务。集成第三方老年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家庭和社区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通养老服务产业链。在若干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服务用户100万人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3.口腔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口腔健康服务系统平台,探索新型口腔健康服务模式,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口腔健康数据支持服务体系和网络化平台,提升口腔医疗资源的共享水平,创新口腔医疗服务新模式,促进口腔医疗专业化分工和新兴业态的形成发展。在5个以上地市进行应用示范,覆盖50家以上口腔医疗机构及相关企业,服务人群50万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机会缺乏、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人才管理与服务交易社会网络技术,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构建实名制的可信服务交易平台,开展人才评价、信用评级、服务交易等服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示范,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服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服务交易规模超过30亿。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5.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新模式,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信财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安全可信服务网络集成平台和运营服务体系,汇接第三方服务资源,形成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实现投资资讯、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交易安全保障等在线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并开展应用示范,实现1亿家用户的应用推广。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6.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

面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各领域应用,围绕共性需求,探索商业模式价值形成、网络演化和计算方法;研究跨界服务模式整合多个产业提供价值增值;研发集成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体系;通过开源方式,推出其参考实现;在新兴服务业领域开展跨界综合示范应用,并与不少于10个现代服务业领域课题实现互动集成;研究成果能辐射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科技服务业

1.科技集成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科技资源和科技业务云服务模式,研发科技云服务集成平台,建设基于科技云的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和服务网络。要求集成10~15个左右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或专业化的科技业务服务平台,建立和运营科技资源云和科技业务云服务集成平台,形成基于科技云的商业模式、运营服务体系以及相关科技资源与业务的企业标准体系,科技资源服务20~30万家企业,科技业务支持2~3万家企业实现常态化的运营与业务协同,初步形成科技云服务业态。

有关说明:大型互联网公司牵头,联合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科技业务服务平台运营商申报。2.工业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网上设计优化、设计模型及方法、设计云服务等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支撑技术,构建工业设计与装备制造、建筑、纺织等行业融合发展的云服务平台,为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体化支撑服务,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工业设计及相关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通过应用示范,工业设计产业服务收入超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百亿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3.研发设计与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 以提升我国研发设计与科技信息服务共性服务支撑能力为目标,以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为支撑,研究研发设计与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共性关键技术,搭建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一站式网络化服务平台,探索研发设计和科技信息共性服务新模式。选择在2~3个典型行业或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和应用示范,建立典型行业或重点领域一站式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平台,每个平台累计服务企业不少于1万家。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面向行业或重点领域设立2~3个项目。

4.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 针对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弱的现状,研究检验检测专业化服务和市场运营模式,研发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基于第三方服务和网络化支撑的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和服务网络。要求整合服务资源,形成服务资源库,并在3~5个典型行业和重点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形成基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商业模式、集成平台、运营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企业标准体系,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实现服务收入1亿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篇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六、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四)文化科技创新西部行动

1.数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撑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制定基于地理信息图层的文化资源加载与服务集成技术规范,研究基于影像和街景地图的文化资源虚拟展示、文化资源信息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研制集成电子商务、电子地图和文化资源展示等服务功能的开放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集成云平台和线上线下虚拟文化商店接入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制定与各类互联网开放接口规范;结合西部行动计划开展应用示范,集成云平台具备千万级在线用户支撑能力,支持主流手机和PC操作系统,电子地图数据覆盖西部各省市,支持与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子支付平台的对接。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具有电子地图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服务企业申报。

2.区域文化资源集成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应用示范

研究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运营机制,构建区域性文化资源展示、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等内容聚合虚拟文化商店云服务平台;以丝绸之路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走廊为主线,集成区域主要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办不少于80家虚拟文化商店,开展应用服务示范,提供网上虚拟文化商店、旅游地理信息导引、旅游产品营销、网购、票务、文化演出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支持具有资源覆盖和服务优势的省级区域性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3.西部特色文化实景互动展演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西部城市文化内涵及文化主题艺术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研究城市景观、建筑及室内空间与文化主题大众体验的内在关系;研究交互空间体验和音效、影像与载人装置同步控制等文化创意与空间设计融合的声光电多维空间综合展演关键技术,结合西部城市文化特色及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实景规划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的文化主题实景互动展演技术集成解决方案和新业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东部具有大型实景展演艺术创意和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与西部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运营企业联合申报,共同开展技术集成与西部落地应用示范。

4.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云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媒体交易和智能撮合模型、知识产权在线保护与智能信用评价体系,研发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撮合云平台、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系统。聚集百万级创意设计个人或工作室,开展创意设计领域的众包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年数百万级的创意作品众包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西部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企业申报。

5.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研发与国际文化交流应用示范

篇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2009年11月10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效运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 和课题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参与) 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宜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成功召开。范维澄院士、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刘铁民院长和张兴凯总工程师到会指导。

会议认真听取了各专题负责人及各专题主要任务负责人就本年度所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已取得的成果情况 (包括已取得专利、已发表论文、成果应用情况等) 的报告, 与会专家对两个课题总体研究情况提出了相关问题及建议。

篇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与2014年的申报指南相比,今年发布的申报指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在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中,突出了对新创作项目的支持,与已有剧目的加工修改提高项目相比,新创作项目的立项率和资助额度都有所提高;扩大了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资助范围,在去年资助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的基础上,新增了对戏剧编剧、曲艺文本、音乐作曲和舞蹈、舞剧编舞等方面创作人才的支持;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重点资助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过程中,久演不衰,深受欢迎,产生过较好社会影响的作品在国内的演出,并且要求在国外展演、展示的应是国内有代表性艺术家群体或一流艺术团体的代表作品;对专业艺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理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提倡艺术经验的直接传授和在实践中提升创作水平、经营管理能力,鼓励围绕具体创作生产任务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

2014年,艺术基金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审慎运行,组织开展了研究制定申报指南、动员征集项目、遴选培训专家、组织审查评审、核定资助金额、媒体公示公告等工作。在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中,制定采取了“同行专家评审,信息双向匿名,地域单位回避,系统自动生成”等严密的评审制度和工作措施,充分发扬艺术民主,严格规范评审工作各个环节,组织800多位专家,从国内各级各类文艺单位、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报的4256个项目当中,评选出394个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约为4.3亿元。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

2015年2月,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影像“中国梦”摄影艺术展在石家庄开幕,“传承与创新——景德镇当代原创陶瓷艺术作品巡回展”在广州开展。同时,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协奏黑白狂想》荣获“金小丑”奖。

篇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指南内容

1.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高效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申报内容:大型矿产基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申报要求:集成示范类;基地龙头企业牵头申报。每个基地可申报国拨经费500-3000万元,采取后补助方式。

2.我国雾霾监测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研究

研发雾霾监测技术并建立大气成分监测数据库,研究雾霾天气形成机理,研发能够业务运行的雾霾数值预报系统,研发雾霾对航空、公路交通、城市交通和船舶运输影响的预警技术。实现0-72小时高分辨率、高准确率的雾霾分类分等级预报,给出雾霾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强度等级和分布区域。

篇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根据《哈尔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哈尔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选择年度支持重点和方向,制订哈尔滨市201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为项目申报单位和申报人组织申报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提供依据。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出聚焦经济社会重大需求,整合科技资源,优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产品研发,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建设,重点围绕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35条政策的支持方向、我市 “4+6+1”重点产业、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超前部署,引导和推动产业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在坚持顶层设计,重点突破,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前不结题,后不立项原则。对有在研项目,正在执行期内,尚未结题验收,或项目到期后,没有按时进行结题验收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予受理申报项目。

(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原则。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原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承担科技计划,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原则。对上年度研发投入有增长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企业研发投入增长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三、科技计划设置与布局

2015年度市科技计划按照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和条件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科技政策落实五大类进行布局,实行分类申报和分层次管理。

(一)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1、支持方向

(1)重大高端产品研发及创新链资源整合项目。围绕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35条政策的支持方向,一是突出哈尔滨市具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的领域,瞄准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围绕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卫星应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

育,优先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要求总投资1亿元以上、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在国家层面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二是重点依托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或主要创新型企业,支持“全产业链高新技术项目”(每个链条须2个以上项目构成),按照主要研究单位或企业带动,市场牵动,配套单位、企业联动的思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关联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抓核心项目、抓链条项目,促进投资项目高端化,产业发展配套化,推动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式发展。

(2)区、县(市)重大攻关项目。围绕区、县(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区、县(市)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解决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探索市、区县(市)协同创新、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思路。

(3)科技成果大篷车区县行科技成果落地项目。围绕科技成果大篷车区、县(市、产业园区)行活动,支持大学大所通过科技成果推介和组织专家实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对在活动中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项目,经专家评估论证后,给予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科技成果在我市加速转化。

(4)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重点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公共突发事件、百姓关注的民

生热点等方面,支持整合现有成熟技术、共同攻关及研发培育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

(5)支持软科学研究。围绕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开展软科学研究,为领导和相关决策部门决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意见建议。

2、支持领域

突出高端智能装备、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研发及雾霾等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1)电子信息方面。重点研究新型传感器及敏感元件;铁路轨道控制及信息技术;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研发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新型电子器件测试;故障在线检测与诊断;嵌入式软件及软件服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云计算、物联网及其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等技术。

(2)新材料方面。重点研究开发高纯、高强、高韧、耐腐蚀铝合金板材制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铝钢复合板轧制/扩散复合连接;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基体树脂、特种结构胶粘剂及耐磨、耐腐、耐高温涂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焊接;石墨烯等新型功能材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金属可塑材料等技术。

(3)装备制造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服务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特种作业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精密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及装备设计与制造;精密智能量仪设计与制造;先进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及装备设计与制造;数控刀具、精密复杂刀具设计与制造;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设计与制造;精密陶瓷轴承、高速铁路客车轴承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4)新能源与能源装备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寒地LED照明产品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高效光伏转换及太阳能综合利用;大型核电、水电、火电机组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重型燃气轮机、工业燃气轮机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新型高效制氢技术及装备;新型高效大型工业、民用锅炉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5)民用航空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先进民用直升机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特种飞行器、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飞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关键配套部件制造;大型飞机发动机轴承、航空航天轴承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6)生物医药方面。重点研究开发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性疾病等药物,优先支持自主创新药物、替代进口高端仿制药物、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

(7)人口健康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北方常见多发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心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

断、干预等关键技术;优先支持核医学医疗器械、保健康复器材、常见病多发病高效诊治、医疗信息化、智能养老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

(8)生态环境方面。突出工业燃煤排放综合治理(蒙煤、褐煤燃烧排放、小锅炉燃烧除尘脱硫脱硝等)、机动车尾气净化治理、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等涉及雾霾治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重点研究开发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设备、水质监测与预警、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城镇污水处理、尾水生态处理、中水回用、污水厂节能降耗运行、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污泥稳定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节能设计及材料和工艺、保温隔热承重模块复合墙体及复合楼板成套技术、寒地建筑节能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9)公共安全方面。重点研究开发防灾减灾、重大生产事故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新技术。

(10)现代农业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循环农业、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污染物快检、溯源及预警技术、精准农业及物联网技术、新型农机装备、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畜禽(水产)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二)科技创新平台和条件建设

1、支持方向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科研条件创新。

2、项目种类

(1)孵化器申报。共分为新晋国家级孵化器、新认定市级孵化器、市级以上孵化器能力提升、孵化器培育、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类项目。

(2)企业研发机构申报。共分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企业研发机构组建2类项目。

(3)实验动物申报。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实验动物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1、支持方向

围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环境与资源、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项目。

2、项目种类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望形成新兴产

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通过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及投资保障等方式获得支持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

(2)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项目。主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持,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重点支持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技术工程化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等。

(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

1、支持方向

支持超前研发和储备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着力解决复合型人才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培养杰出青年人才和后备创新人才。

2、项目种类

(1)杰出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在科技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业绩或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发挥典型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优秀科技企业创办人才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在科技创业中带领创业团队或技术团队取得突出业绩或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企业创办人才,鼓励其在企业发展或技术创新中继续发挥领军作用。

(3)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带动本领域形

成一批创新人才团队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或高层次行业专家,鼓励其率领团队开发共性关键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4)青年后备人才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创业潜能和培养价值的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运用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创新创业,参与重大科技工程或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实践活动。

(五)科技政策落实

1、支持方向

充分发挥科技政策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作用,重点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并通过后补助的方式给以资助,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2、项目种类

(1)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哈发〔2013〕2号)(16条)。

(2)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哈政发〔2014〕6号)(26条)。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为哈尔滨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项目的知识产权权属清晰。

(3)区、县(市)重大攻关项目要求区县(市)给予先期配套支持。

(4)人才创新项目对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单位有申报名额的限制,并要求申报单位给予50%以上的配套支持。

(5)其它申报要求以各类项目具体申报通知为准。

五、申报时间。科技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全年每天24小时随时网上在线申报。其它类项目申报时间详见具体通知。

六、其他说明

1、以上各类计划申报将在“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网站”发布具体通知。

篇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2010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

项目指南

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部分)以推进重大技术突破、引领未来发展为宗旨,加强前沿先导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前沿先导技术

本类项目支持具有较强产业带动性的前沿性先导技术,重点攻克和掌握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先导。

1、传感网——新型感知器件及微系统

1011 集感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感知材料及器件

1012 亚微至纳微级微机电系统集成制造技术 1013 传感网自由组网、安全抗干扰等系统关键技术

2、智能电网——高温超导材料

1021 应用于大电流传输的高温超导材料 1022 超导材料在电力、电机中关键应用技术 1023 超导材料在储能、致冷领域关键应用技术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源材料 1031 新型正极材料及新一代动力电池 1032 高容量储氢材料、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 1033 新型高效转换与储能材料

4、光电设备——精密光电制造 1041 光伏薄膜电池制造装备关键技术 1042 大型电子设备制造核心技术 1043 大功率激光源开发及其应用技术

5、智能装备——智能控制操作单元

1051 精密机器人设计制造及其智能控制技术 1052 智能操作单元及光电子产品中应用技术 1053 精密智能装备仿真设计优化关键技术

6、软件产业——基础工具软件

1061 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软件开发工具

1062 面向极端制造、工业控制等的工业基础数据库 1063 高可靠性网络软件平台及中间件技术

7、新型显示——有机发光及激光显示 1071 高亮度大尺寸有机发光显示技术 1072 有机发光高分子材料 1073 激光显示与投影技术

8、通信网络——全光网及融合通信 1081 全光智能网核心技术

1082 高速高容量的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1083 天地互联的卫星通信融合技术

9、新型环保——碳捕获及低碳技术 1091 新型环保的碳捕获、贮存技术 1092 环境保护应用中的低碳技术

1093 利用二氧化碳制造石化等工业原料技术

10、新材料——高性能战略材料 1101 航空用超结构材料、特殊功能材料 1102 超高强、高弹模的下一代高性能纤维材料 1103 第三代、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关键配套材料

11、其它

1111 除上述所列前沿先导技术外,鼓励各省辖市、重点高校、高新园区结合本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研发优势,自主选题开展前沿先导性技术研发。

二、关键共性技术

1、电子信息

(1)软件及服务外包

2111 基于三网融合的智能搜索引擎软件与安全技术 2112 基于互联网的动漫设计开发平台软件

2113 软件外包的离岸软件开发支撑平台及测试技术(2)下一代网络

2121 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技术 2122 下一代网络智能化控制与自由组网技术 2123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栈与路由构架关键技术(3)集成电路 2131 基于纳电子技术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2132 支持国际主流技术的重点行业国产嵌入式CPU芯片

2133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测试技术(4)现代通信

2141 面向4G移动通信的关键核心技术 2142 面向Wimax宽带城域网关键技术 2143 面向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2、新能源(1)光伏及风电

2211 高效低成本非硅基薄膜电池关键技术 2212 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 2213 新型离网型风力发电关键技术(2)生物质能

2221 利用微藻制备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2222 以纤维素类为原料的新型醇类(丁醇)燃料技术 2223 动植物油脂催化加氢的生物燃料技术(3)智能电网

2231 电气设备智能化(智能电表等)关键技术 2232 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接入送出控制技术 2233 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通信技术 2234 灵活交流输电(FACTS)技术(4)核能配套 2241 核电工程配套的海水资源利用技术

2242 核电站主管道用高等级钛合金管材等关键技术 2243 核电阀门、泵、高等级压力容器等关键配套设备技术

3、新材料(1)信息材料

2311 下一代微电子、光电子非硅基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2312 电子塑料等有机光电显示材料 2313 用于高密度存储的新型磁性材料 2314 集成电路配套的高纯材料 2315 新型平板显示器配套材料与器件(2)纳米材料 2321 纳米光电子材料 2322 纳米器件材料

2323 纳米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技术(3)复合材料

2331 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技术 2332 复合材料制备加工技术 2333 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技术(4)高性能结构材料

2341 超高强钛、镁、铝合金及航空材料 2342 超高温单晶合金、C/C复合材料 2343 超高弹模高分子合成纤维复合材料(5)稀土功能材料

2351 高附加值稀土氧化物制备关键技术

2352 长余辉荧光、光电转换等新型稀土发光材料 2353 稀土永磁、稀土储能、稀土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6)绿色功能高分子材料 2361 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 2362 高效绿色催化材料 2363 高性能工程塑料

4、新型节能环保(1)节能新技术 2411 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2412 大型电机、风机、球磨机等高效传动节能技术 2413 分布式能源新型节能技术(2)新型环保技术

2421 高效厌氧好氧生物水处理关键技术 2422 工业废气高效洁净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423 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及二恶英控制关键技术 2424 新型减排技术(3)环境监测与材料

2431 传感网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技术

2432 新一代高灵敏智能化环境监测和气象分析技术 2433 离子交换树脂、超滤和反渗透膜材料

5、先进制造(1)先进成形

2511 超高精密、复杂曲面加工成形技术

2512 超塑性精冲加工以及新型粉末冶金成形技术 2513 激光加工成形与激光焊接技术(2)极端制造

2521 超大吨位宏大装备制造技术 2522 超高速、超精密制造关键技术 2523 高精端航空装备制造技术

2524 海洋工程平台设计及关键配套设备技术(3)数字制造

2531 数控切削、数控成形等大型高档机床的数控系统 2532 新一代数控并联加工中心 2533 先进制造仿真控制集成技术(4)绿色制造

254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关键技术 2542 面向流程行业的绿色工艺及装备技术 2543 面向资源再生的绿色循环制造技术(5)精密模具

2551 高精密、长寿命工业模具设计技术 2552 高可靠、高性能机械基础件 2553 快速原型仿真设计技术

6、其它 2601 属于《江苏省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工业)的其它关键技术难题方向,以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跨越,突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为目标,开展的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项目。

三、重要技术标准

本计划分类支持技术标准研究和编制,第一类:标准研究类项目,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开展的相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第二类:标准后补助类项目,支持具有市场主导地位或拥有知名品牌企业研究形成的重要技术标准。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不支持一般性生产规程。

1、标准研发类项目

本类项目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共同力量以及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研发产业重要技术标准。本类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3101 太阳能电池和系统部件成套技术标准(定向委托)3102 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技术标准(定向委托)3103 特大桥缆索制造及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定向委托)3104 药用小核酸制造及评测技术标准(定向委托)3105 新型环保装备关键技术标准(定向委托)3106 融合通信开放式业务与统一认证技术标准(定向委托)3107 半导体照明应用关键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2、标准后补助类项目

篇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2011年8月5日, 科技部组织专家在京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验收会议。

该项目结合国家重大装备/产品研制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 组织航空、航天、汽车、发电设备、家电、机车车辆、船舶等重点行业的10家大型集团企业, 开展了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明显提升了示范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依托全国32个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 组织开展了以"甩图纸"为标志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和以"甩账表"为标志的经营管理信息化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培育了大批应用示范企业, 带动了2800多家企业深化应用, 累计培训各类信息化人才146万人次, 有力促进了相关企业研发、制造、管理、运营的变革创新;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 重点建设了14个支持制造业产业链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产业集聚区域的制造业信息化ASP平台, 累计为上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产业链协作、共享技术资源等信息化服务, 在平台运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面向机械装备、轻纺、发电设备、汽车、通用机械装置等行业, 组织开展了45项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 有效提升了相关行业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完善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咨询、培训、标准、评估等体系, 初步构建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和发展环境, 为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验收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篇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三年来,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组针对农业生产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关键农时中突出的机械化技术问题, 围绕水稻种植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稻麦跨区收获机械化、垄作区保护性耕作、高效施药、机械化挖掘收获、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营林机械化等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与示范活动, 全面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统计, 该项目组织实施以来共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59项;申请国家专利126项, 已获授权53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起草技术标准31项;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5个, 完成试验示范面积6810hm2;培养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带头人12人, 培养技术骨干299名、研究生139人、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2577人次, 形成12个科技创新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篇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该项目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课题六:100%低地板轻轨车研制。是国内首次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低地板车辆, 它具有技术含量高, 结构新的特点, 并在整车系统集成设计与制造技术, 独立轮动车转向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轻量化车体与多模块铰接技术, 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目于2008年完成产品施工图纸设计, 2010年4月底完成装配生产。最后在2010年8月份顺利完成了课题的最终验收工作。

二、车辆的编组及主要技术参数

车辆采用五模块编组, 安装有两个动车转向架和一个拖车转向架, 车辆间通过三自由度的铰接轴承连接, 车顶端部采用变阻尼的油压减振器。

车辆编组方式为:—MC1+F1+TP+F2+MC2—

其中:MC1、MC2——安装动车转向架和司机室的动车模块

TP——安装受电弓和拖车转向架的拖车模块

F1、F2——悬浮车体模块

三、各部位技术方案介绍

1、车辆结构的设计

(1) 车顶设备布置

对于低地板车, 所有的设备均安装在车顶, 特别是100%低地板车辆, 由于采用了5模块的编组方式, 与3模块的70%低地板车辆相比, 在相同的车辆长度下, 可利用的空间要小, 但是需要安装的设备却一样, 因此采用了设备箱集成的方式, 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的空间, 通过优化设计, 将牵引变流器与辅助电源集成在一个箱体, 蓄电池箱与接线箱等集成与一体。制动电阻靠近牵引变流器, 减少走线距离。

(2) 模块之间的连接

车辆模块间采用了铰接结构, 安装了纵向减震器。铰接结构不仅承担着传递车体纵向力的作用, 还承受车体的垂向力、侧滚、点头、扭转的工况, 受力情况很复杂, 对铰接体进行强度分析。

(3) 车辆的轴重分配

车辆的重量分配, 直接影响到转向架的轴重, 低地板车的结构和布置形式就决定了偏轴重的问题, 中间拖车转向架要承担车辆更多的重量, 两端动车转向架承担车辆较少的重量, 这就使中间拖车转向架的轴重要求过大, 两端动车转向架轴重要求小, 通过调整模块的长度, 车辆的定距以及设备的布置, 保证了动车轴重小于10.5t, 拖车轴重小于11t。

(4) 噪声控制

车内外噪声是车辆的重要性能指标, 车辆设计采用了弹性车轮、变频空调机组、低噪声的变流器等。除此之外, 地板、车裙板内侧区域、侧门、车窗、风档、内饰等进行声学优化设计, 在底架的下方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隔声材料-静馨隔声毡, 有效地降低了从轨道和转向架传来的噪声。

(5) 车体与转向架的接口设计

为了获得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采用现代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方法对车辆进行动态的模拟仿真, 预测该车的动力学性能, 来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6) 制动系统的设计

制动系统采用了德国H&K公司的液压制动系统, 动车和拖车的制动均为盘形制动, 动车制动采用有压缓解, 无压制动方式, 拖车的制动采用有压制动, 无压缓解方式。

(7) 电气系统的设计

列车由受电弓供电, 接触网电压为DC750V, 电压范围500V-900V, 接地回流安装于动车的轴端。

(8) 空调系统的设计

针对由5模块铰接的100%低地板轻轨车辆, 空调系统采用了集中式空调机组, 机组安装在中间的浮车体上, 模块间通过软风道连接。

2、转向架及设备研制的技术方案

(1) 构架设计

100%低地板轻轨车新型独立轮转向架采用了轻量化三无结构, 新结构高疲劳强度焊接构架, 新结构高强度可靠性焊接构架外形美观, 工艺性良好。

(2) 悬挂系统设计

一系悬挂采用圆锥叠层橡胶弹簧, 并设有弯轴纵向拉杆, 一系悬挂采用弹性车轮, 吸收来自轨道的振动能量, 降低轨道对构架的冲击, 降低轮轨之间的噪音, 提高车辆的运行品质。二系悬挂采用螺旋钢弹簧和叠层橡胶垫组合而成, 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纵向力传递通过平行双拉杆实现。

(3) 牵引传动系统设计

采用高安全可靠性新型独立轮轴桥和轴承结构设计, 独特设计的长平行双拉杆牵引装置, 及满足了牵引力和制动力的传递, 又充分利用了低地板轻轨中间模块下的有限空间。

3、轻量化铝合金车体研制的技术方案

(1) 铝合金型材设计

低地板车辆所有的设备布置在车顶, 车顶设备通过安装梁固定在车顶边梁上, 车顶边梁采用了大断面的型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分析, 对型材断面进行优化。

(2) 结构强度、刚度的优化

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研究预定结构中强度薄弱的位置及结构中最大应力点, 为结构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对材料、壁厚、加筋等进行优化, 把材料补强在最关键的部位, 强度富裕部位进行减重处理, 最终实现车体结构最轻量化。

4、牵引传动控制技术开发及装备研制的技术方案

(1) 系统总体方案

整车装有2台牵引变流器, 即TSYS1和TSYS2, 由2个箱体组成, 每台变流器控制2台牵引电机。每个箱体包括牵引变流器 (TCU) 、辅助变流器 (ACU:包括辅助逆变器--SIV、充电机--BCC) 。

(2) 牵引变流器设计及控制

主要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可变频变压的交流电, 对牵引电机进行控制;牵引控制模块共用一套直流侧滤波和充电电路, 采用1个逆变器控制1个牵引电机的“一拖一”方式;每台逆变器包含1个制动单元。

(3) 辅助电源设计

主要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需要的车辆供电电源, 包括3相380V交流电和24V直流电;每辆车配置2套辅助电源, 辅助电源与牵引变流器集成在一个箱体中。

(4) 监控系统设计

由于变流系统布置在车顶, 再加上车顶有高压接触网, 限制了采用传统手段监控变流系统的方便性。

(5) 牵引供电系统设计

上一篇:银行营运风险心得体会下一篇:语文教案: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