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2024-06-06

文化管理学论文.doc(通用8篇)

篇1: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浅谈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

【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以保护、收藏和展示文化遗产为主要职责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无疑是这个国家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事业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物证性的文化特性,以及由此决定的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性优势,在讨论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讨论产业与文化的关系,讨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的时候,如何看待文物、博物馆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并特别地引人关注了。本文将以经济与文化管理的角度,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产业与文化的关系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去探讨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关键字】: 文博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管理 经济 文化遗产

一.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看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与文化事实上是无法分离的。文化发展固然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发展更需要文化支持、文化介入才能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新的境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虽然总是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但竞争中的趋向却是同质、同向、一体;而同样激烈竞争中的文化却走向多元丰富,各以自己的特色争奇斗艳。在经济与文化交互前行、越来越难分难解的态势下,国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总会指向甚至归于文化的竞争。世界性的经济与文化的竞争与发展,从长远来说,起决定、持续作用的是文化,因而文化强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并能充分地、全方位地发挥此种优势者肯定会具有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竞争优势。文化可以推进、带动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文化创意,改造、提高和创新经济质量与实力。如何使趋同的经济构成中充满差异鲜明的别具渗透力与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涵养?如何使枯燥的经济行为里充盈丰富饱满的人文活力、人文亲和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如是,具体到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更如是,因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具有自身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独特性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文化形态具备不了、替代不了的。[1]

文博事业与经济的关系是间接的互动关系,异构转换;文化产业与经济是直接的关系,遵循的是共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与规律,同构联动。经济发展、经济建设高潮必然带来公益性文化建设高潮,我们正处于这样的高潮之中;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直接带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正处于这样的发展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改变国家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正在逐渐看清楚这个目标并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对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具有既重视社会效益又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的特质要求,由于其与文化事业有着相同的核心价值即文化价值的意义而具有与文化事业直接的也是深层的鱼水一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但是,由于认识上的问题,重视程度上的问题以及其他种种问题,由于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经验,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活力不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不大,适应不了、更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缺乏走出去的强大实力,缺乏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由于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对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不够,我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快速发展着的现代大国所积累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基本上没有发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文化事业,需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参与、支撑与提升。

二.从产业与文化的关系看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博事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独特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说,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落后,公益性文化事业也有不小的责任。不只文化产业,所有产业,包括制造业,从企业管理、产品创意、设计制造,到市场营销,都有充分利用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元素要素,即强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要素的需求。从悠久和丰厚的传统文化中获取创造新生活的智慧、力量与灵感,让文化创意在企业建设和企业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历史文化的积累为现实的经济注入活力,为当下的产品增加文化含量,增加附加值,让文化因素在经济竞争中大显身手,应当成为建立经济与文化、企业与文化关系的新思维。文博事业所特有的文化特征,民族的、传统的、不可替代的、悠久历史积累的文化宝库,尤其能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历史的、传统的文化艺术既可以提升文化生产力,又可以拉动文化消费力,并互动。从创意、理念、概念、印象、标识、形象,到交流、沟通、推广、营运,再到生存环境、日常生活、流通消费,都是文化艺术,至少是文化艺术因素可以渗透、进入并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让文化艺术生活化,让生活文化艺术化的美好愿望,只有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化”到相当的水平才能成为现实。以民族文化对内的根底性、灵魂性,调动和激发国人的需求,扩大国内市场;以民族文化对外的新异性、吸引性、互补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外市场。[3]让中国文化充实世界文化宝库,最实在最有力最有效的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以产业的、以产品的方式走出去,进入当地人们的日常消费活动中,成为当地当时人们的主动消费对象。文化产业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即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积累起来的资源优势,还未转化成产业优势,还未转化成商品优势、文化产品优势,更未转化成文化产业市场优势。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品缺乏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印记;中国文化产品没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缺乏优秀的中国文化特性。相反,胡贴乱插一些弄巧成拙的低俗的落后的文化标签,不仅将任何消费者拒之门外,更为可怕的是败坏了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形象。[4]

文博事业完全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无穷尽的文化创意资源,文化内容资源,文化内涵资源。用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产业创意。历史的智慧,民族的智慧,国家的智慧,是创造、创新性灵感的源泉,是产生无穷创意的智库,是任何资金、资产投入无法相比的智力支持与支撑。这样的优质资源足以涵盖和转化为人力优质资源,内容优质资源,原创优质资源,自主知识产权优质资源,产业品牌优质资源,产品精品优质资源。这样的优质资源足以带动和重组全新的产业文化链和文化产业链。[5]一方面通过人,通过5000年文化熏陶、影响、塑造的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创意者、创造者转化,从思维、表达到传播、接受,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转化;另一方面,5000年甚至更长时间积累的文化可以成为创造文化产品的直接题材与间接题材,无尽的历史,无数的事件、人物,不断地再现、新编、重评,范围可以涉及几乎所有文化产业,举凡各类文学艺术创作,各种演艺活动,出版发行,广告,动漫,网络,娱乐,餐饮,旅游等等。直接资源直接转化为文化产业、产品;间接资源通过人转化到产业、产品上,从而形成对文化产业总体水平的影响,形成对所有产业的文化影响。惟如此,才谈得上中国气派,中国品牌,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才谈得上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

三.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落后,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核心的问题是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缺少文化之魂,缺少文化的真材实料。文博事业中蕴藏的最丰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内容资源,是优质的内容资源。这是最独特最不可代替的资源优势。这是文博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最主要的部分。做文化产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内容为王了。内容为王,王在哪里?质量第一,质量在哪里?文化产业,文化在哪里?产业文化,文化在哪里?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从哪里来?从事文博事业的不懂文化产业,甚至排斥文化产业;搞文化产业的不了解文博事业的丰富内涵,两张皮,两头不对接,最需要紧密结合的结合不起来,所以文化产业必然落后。落后就落后在“王”没有到位、即位,内容贫乏、肤浅、苍白、空洞、无力,在这

种情况下,任何形式,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挽救不了缺乏竞争力的危局。文化产业当然需要插上高科技的翅膀遨游世界,但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并不难。数字多媒体,移动多媒体,已是日新月异势不可挡,然而,数字什么?移动什么?传播什么?让人看什么、听什么?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是手段,是工具,是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实现价值的,最终靠的是内容。文化产业是最富创造性的产业,原创决定生死存亡,内容是原创性中的决定性要素,所以才内容为王。打造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不从文化遗产中,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造创新的原料元素,是文化产业的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厚重的优质资源,是文博事业的失职。[6]

在文物、博物馆领域里,文博事业为社会为公众作好公益性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也需要研究和开发自己的文化产品。因为公众在参观文化遗址,参观博物馆展览的时候,需要也愿意花钱购买文化遗址、博物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再有以文化遗产地、博物馆为依托开展多种文化创意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及其他文化活动等,吸引赞助,建立基金等,都是文物、博物馆领域发展自身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为社会作好全方位开放服务的广阔空间。现在,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为了让博物馆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国家实行博物馆免费参观、低费参观的政策,除了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的博物馆尚未完全免收门票外,其余绝大多数博物馆已是观众可以自由出入了。而博物馆的文化商品则一定是需要掏钱购买的。观众自己花钱选购自己喜欢的文化商品,他对自己所选择的商品的感觉、感情、理解、认同肯定不同于被动消费,完全是一种各取所需的个性消费、自觉自愿的主动消费行为。这些商品包含着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馆藏品的历史信息、科学信息、艺术信息、工艺信息。消费者的主动购买,说明观众对我们的博物馆,对我们的藏品,对蕴含其中的各种文化信息的理解与认同。把这样的商品买走了,带回去了,博物馆文化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这样的商品,意味着对文化遗产的直接延伸,甚至永久记忆。我们的博物馆,我们的文化遗产,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公众的生活之中,在公众的生活中流动,我们的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当然就得到非常有效的提高、深入与扩展。”所有基于源于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即便只是与文化遗产、博物馆有一些关系联系的产业产品,都会具有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和深化文化传播、文化共享分享的意义。

四.对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的总结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哪个层面思考,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均密不可分。文化产业急需文博事业的资源支撑与直接介入,文博事业为文化产业服务大有可为。双赢建立在自觉意识到的互需与共建的基础之上。共同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界限分明、互不往来的状态既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制约文博事业公共性公益性文化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化产业要瞄准文博事业积极地挖掘,文博事业要面向文化产业主动地提供。认识与理念是前提,机制体制的创新是保障。以新的体制机制打通、组织、调动、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打通相互阻隔的瓶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文化产业才能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打通与整合。[7]对产业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对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经济实力,是文化实力。人的形象、人的精致决定产业、产品的形象与精致。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的经济人,能够创办、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企业、品牌产品。文化以无形的状态处处影响着文化产业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特性与质量。文物、博物馆文化通过人进入产业、产品。必须要用现代产业、现代企业的建构与运行方式才能有效打通资源壁垒,整合资源优势。无论如何,在公众消费越来越文化、越来越理性的现在的时代,文化与产业已经很难分离。文化影响所有的经济行为,文化渗透在所有的产业之中。事实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对文化有了更自觉更直接的要求,也为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文化

无处不在。让做企业的人懂得文化,让做文化的人懂得企业;让企业人参与文化,让文化人参与企业,应该成为常态。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更是离开文化一钱不值,离开文化毫无前途可言。创造的过程,产业的过程,产品的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文化资源优势、文博资源优势带来经济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带来文化传播、文化走出去优势,软硬组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文化资源、文博资源的全面开放、充分提供为前提、为基础,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展示、推广越深入越广泛越有特色越具创意就越有实现产业转化的可能,亦即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价值得以全方位实现、最大化实现。由此种互动双赢格局的形成来憧憬文化事业、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及其之间。

【注释】: [1] 葛剑雄:“ 经济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中评网,2005年3月23日。

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页。熊澄宇:“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多样化”,在2004北京 论坛 上的发言,另见中国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初稿,第2段

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11页。[2] [3][4] [5]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7] 傅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博览群书》2004年第10期,35页。

【参考文献】:

[1]孙萍,《文化管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

[2]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4](荷)斯密尔斯,(荷)斯海恩德尔 著,刘金海 译,《文化产业的未来》,人民出版社,2010年

[5]葛剑雄:“ 经济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中评网,2005年3月23日

[6]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傅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博览群书》2004年第10期

[10]左惠,《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篇2: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2012年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设备管理员,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公司分管领导和设备基建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以“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导,认清形势,团结同志,放下包袱;专研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勤调查研究,降低设备维保费用、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实现公司设备管理任务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小企业做管理、大企业做文化!一个人的习惯仅仅叫习惯,而一群人的习惯就叫企业文化。

董事长提出的“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一切行为的规范;是公司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的凝聚:是指导公司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是企业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

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通过它可以对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我们员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使我们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 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我们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后,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我们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我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公司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董事长站在时代的前沿,高瞻远瞩,及时提出“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回报社会”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必将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心聚力,攻克时艰,从容面对更大挑战。

二、那么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围绕目标抓管理,创新思维抓设备,务实高效抓落实,以人为本抓细节,以设备完好为宗旨,以抓日常维护、检修为基础,以节能降耗、减少浪费为突破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二个中心”、“三个转变”、“四个做到”: “一个原则”就是,以公司提出的坚持“重合同、守信用、求双赢;重技术、严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

文化理念及公司经营目标为原则,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个中心”就是围绕服务与管理两个中心,突出服务意识,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带服务,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三个转变”就是实现由管理型工作向服务型工作的转变,由事务型工作向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转变,由管家型思维向“主人翁精神”的转变。“四个做到”就是:第一、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政治上成熟、业务上过硬、纪律上严明、作风上优良、为人上正派、工作上突破、业绩上突出。第二、锐意进取、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做到守法不旧、创新不变,与时俱进,全面推动设备基建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第三、妥善处理三个关系,做到对上级要尊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领导分忧;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管理员、维修工、操作工多关心、多帮助、多指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同事要多沟通、多交流,相互配合、紧密合作,积极融入集体,团队合作。第四、廉洁做事、树立形象,做到有权不滥用、有功不自居、有责不自推,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和表率作用影响人、增强本部门的凝聚力、战斗力。

2012年在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有信心积极融入我们设备基建部这个团队,凝心聚力、攻克时难,为完成公司本设备管理目标任务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设备基建部:

篇3: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如何让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统领、激励、导向、规范和提升的作用?如何形成“同一个声音”, 致力完成组织的目标?如何让每位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充分认识到“文化就是我的事”, 主动践行企业统一的管理意志?能否让文化直接产生组织绩效?如何避免出现“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两张皮现象?这是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也是很多企业文化工作者经常提出的问题。这里以价值观为例, 系统认知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管理不是围绕“形成体系、宣贯手册”这个中心展开的, 而是紧紧围绕企业和个人“如何转变”而展开的, 而转变又是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展开的。企业一般有两种转变方式:一是企业本来很好, 但期望能够“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更好的价值导向, 以取得更好的业绩”, 这是“优中更优”的企业系统提升;二是企业出现严重问题, 需要推倒重来, 来一次彻底的企业变革。我们说的文化转变, 一般是指第一个。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理清企业所有基本价值要素, 形成和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 然后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转变成企业的关键工作驱动要素, 推动整个企业的全面提升。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图展开:

可见, 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企业核心价值管理, 它以企业所有价值的解读和凝练为基础, 以管理科学为载体, 从管理中来再到管理中去,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使企业的价值驱动要素清晰化、系统化和可执行, 并通过有效运作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步骤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过程, 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清晰化、系统化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成功实践有很多, 整合起来不外乎有三个重点:一、清晰解读, 准确定位;二、围绕定位, 确立核心;三、重点突破, 系统提升。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 整合国内外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策略, 同心动力提出“企业文化管理十步”:

一、梳理解读, 系统论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企业的系统调研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般需要清晰三个主要内容: (一) 关键成功要素 (KCI) 与企业文化传统, 即“我们有什么”; (二) 关键障碍要素与企业文化现状, 即“我们是什么和缺什么”; (三) 关键战略要素与员工期望, 即“我们要什么”。最后才能确立“我们应该是什么”和“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确立核心价值

当企业基本清楚了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和要什么之后, 自己“应该是什么”就显得容易确立了。“应该是什么”承载着核心价值的三个基本使命:传承企业的优秀基因、针对并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支撑企业的未来发展。

什么是核心价值?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核心的综合竞争要素。核心价值就是组织拥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 又是持续提升的的那部分组织特质, 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核心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独特的或者卓越的能力;二是形成这些能力的核心信念。尽管企业的成功要素有很多, 战略对文化需求也很多, 但真正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的要素并不是很多, 一个企业一般不会多于20条, 如强生21条, 高盛14条。我们给一个机场集团确立的核心价值为:安全、服务、成就员工、变革、尊重规则, 并形成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行于责、立于规、兴于和、成于新、卓于超。

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 它既包括合理准确、客观的定量分析, 也包括深入、全面的定性分析过程, 通过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 最后才能做定位的分析。

三、确立价值转变导向和导向的主题

一旦企业树立了核心的主导价值, 自然意味着“改变”开始了!因为新的价值导向不但继承了原有优秀的基因, 更多的是针对企业管理障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所以必然要冲击原有的价值导向 (文化习惯) 。而企业文化管理中最有魅力和感召力的就是解决问题而带来的“改变”。企业的问题很多, 要提升的认识也很多, 但高层管理者必须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哪些是企业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核心问题必须优先解决?

如果提升, 什么才是我们的优先工作?

如果改变, 对企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样的行为必须大力倡导, 什么样的行为必须立即终止?

操作的方法:组织企业高层研讨会, 由专家把一些调研的结论呈现给企业管理高层, 并将专家认为“应该转变的导向和意味”与大家分享, 最后达成“转变什么”和“意味什么”的共识。

如在我们服务过的一家机场集团的高管共识会上, 我们给大家分享了原来管理的基本假设:

如果安全出问题, 做什么都没用, 所以要以不出问题为原则。

顾客服务是岗位职责, 岗位之外不要过问。

服从上级的命令是天经地义的。

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干事的不如给领导拎包的, 如果得罪领导就全完了。

重管理轻技术, 当官才能发财。

同时, 我们还把应该梳理的新的5条基本假设 (不用写出来的企业基本游戏规则) 给大家讨论: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做好服务工作是每个人的责任。

没有成就员工的企业发展就不算成功。

不变革就没有发展。

执行规章制度是任何人都不可超越的原则。

大家通过半天时间激烈的讨论, 最后确立了企业主导价值导向——强化规则导向, 兼顾人本等其他导向。并为此策划了企业文化宣贯和深植的主题“一切让规则说话”。这就意味着企业开始向“干事的不如给领导拎包的”文化宣战了。

四、发布文化信号

确立了导向和主题, 管理者要及时向企业发布“我们不能这样了”、“我们能够做得更好”的强烈信号, 让所有的成员明白“我们开始面临变化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信号的质量与直接, 决定了后续工作的开展水平。良好的信号可以获得多数成员的认可、支持、甚至恐惧, 会削弱阻力、降低面对危机的焦躁情绪, 使提升的开始变得顺利。

导向信号的类别:按照信号的强度分类:引爆型信号, 温和型信号;按照信号的内容分类:单一型信号, 组合型信号;按照信号的延续性分类:短期型信号, 递进型信号等等。不论怎么分类,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 无外乎激烈和柔和两类。第一类型无疑是激烈、充满冲击力的。它可以立刻让所有成员明白管理者的意图, 感到变化。以激情改变顾虑, 以恐惧压制焦虑, 清楚地告诉成员“必须要这么做, 没有退路, 没有借口。”选择这一类型的管理者大多富有魄力、有显著的人格魅力和威信, 这类管理者对于变革胸有成竹, 自信可以控制变革过程的任何问题, 因此也不容置疑。海尔张瑞敏先生砸不合格的冰箱就是这样信号。无独有偶, 麦当劳也有锯掉办公室成员椅背的做法。

第二类相对第一类自然让接受群体容易接受些。它一般通过一个个细微的小变化、或者一系列的会议或培训来逐步达到变革的目的, 让成员在温水中丧失反抗的力量。这类变革信号的选择比较容易, 但对于设计的内容非常高。如果企业领导本身缺乏执行力, 或者对于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或被其他的琐事纠缠, 就会导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不管是哪个类型的信号, 设计的原则是一致的:清晰准确 (不容误解) ;容易执行;便于认知;便于衡量。

五、建立文化导向仪, 确立行为考核指标

“文化指示仪”既像指北针又像水表, 既可以作为企业文化深植的行为原则, 又可以作为企业文化深植的考核标准。

文化深植指示仪的确定, 往往与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关键驱动要素相关, 并辅以对组织最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关键指标作为落脚点, 确保以文化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每个组织的情况不同, 指示仪也不尽相同。选择正确的指示仪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倡导文化管理的“有感领导”, 便于考核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管理能力, 我们还可以建立管理者文化管理能力评估量表 (略) 。

六、高层文化深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层文化深植, 是企业文化深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实本文的管理步骤中第二、三、四步已经是高层参与深植的前奏了。这里说的是高层继续就“我 (我们班子成员) 如何落实我们的文化”再次学习、沟通和对照研讨, 并学会一些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继续探讨这样的文化核心, 对企业来说意味着要调整什么?

每个人谈:自己将改变什么, 如何改变。

班子共同承诺、个人承诺, 签署承诺书。

填写《管理者企业文化管理能力表》。

讲一个价值观故事。

高层文化深植活动, 最好选择在一个远离办公场所相对安静的地方, 关掉通讯设备, 最好有一个专家在旁边主持, 并做好记录。

高层管理者在文化深植中既是学习、参与者, 也是指导、督促者。

七、管理层文化深植

管理层是泛指部门、分支机构的所有具有管理职能的人或者组织。在高层管理的带动下, 各级管理层需要根据自己的组织特征, 对照文化导向仪指标, 对自己组织的文化深植进行规划, 勾勒“部门核心能力素质指示仪自检表”, 明确部门能力提升重点和难点, 并对照自检。

自检表需要企业每半年组织各部门进行填写。对于部门而言, 这是践行企业文化、提升自我能力的主要工具。部门可以定期进行自我反省, 针对得分不高的行为进行改善, 并在下一次考察中对改进行为再次检查。通过这种持续完善的过程, 部门可以在企业核心能力素质指示仪指导下, 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各单位还可以就本单位的组织氛围进行评估, 力求依照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进行改善, 达到提升团队士气、完成组织目标的目的。

八、全员文化深植

全员文化深植, 就是全员参与。这里有一般性方法, 如文化宣讲培训、班前班后会学习、知识竞赛等, 也有一些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个人文化绩效提升的方法。这是文化的体验过程, 远比一般文化建设方法更直接和深入, 可以让员工深刻体会“企业是这样的, 我也必须这样做”, 继而形成共同的群体价值观。

九、文化考评

通过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对主管部门的考核和对员工的考核, 制定不同的标准和内容, 包括所考核对象执行企业文化深植方案的情况;开展企业文化培训与宣贯的情况;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情况;公司对企业文化的资源支持力度;以及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力、支持力、参与力和文化影响力等。

十、反馈与提升

在这个环节, 同心动力整合BP等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 提出了“文化管理河流图与成长阶梯” (河流图和阶梯表略) , 为共同提升提供了一种自检和对标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具, 在文化深植和提升过程中, 可应用于多个方面。本方法无论是部门对标, 还是个人对标, 都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 同时又能在“河流”中找到自己的对标学习对象。

篇4:管理文化催生学校文化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个好学校。为什么有此之说?其原因是一个校长对待工作的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什么有如此深的影响?因为校长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方法和价值观下产生相应的管理观念、制度、行为等,这便形成了学校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在学校工作中处于引领和决策的位置,自上而下地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久而久之在教师、学生中催生出相应的价值观、制度、行为等。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对校园文化的界定:校园文化就是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观念、制度、行为等要素的集合体。不难推测出: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催生出相应的校园文化。这也诠释了“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个好学校”的说法。

我校是一所具有82年建校历史,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学校,在学校建设中,历届校长都注重管理文化的建设,因而催生出了推进学校有序发展的校园文化,营造出了“道德、品位、智能”的精神文化气质。我校的管理文化是“尊重、沟通、激励”,现就我校管理文化催生校园文化做如下阐述:

一、“尊重”是态度,更是工作过程,催生道德

现代管理非常关注人的因素,“以人为本”是管理中非常时髦的话题。的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校管理文化之一便是“尊重”,这要求学校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第一要求便是具有尊重的意识和态度。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有足够敏锐的观察能力,发现教师或合作者的所思、所想,在决策、建议、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体谅并关照到这一点。无论最终的结论是否与教师们的初衷保持一致,但这个体谅和关照的过程让教师获得被尊重、被重视的满足,消除学校管理中的不良人际关系,这种工作的态度让整个校园和谐。尊重成为学校工作的一种态度,更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现摘录我的一篇管理日记与大家共享。

新上任的辅导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工作积极性高,整天大着嗓门,风风火火在校园内巡查和指挥,一段时间下来学校的少先队常规工作变得有序、高效。今天,辅导员来诉苦了:“校长,这工作真难做呀!我们方阵队训练(参加市体育节160人的方阵表演训练)时,我觉得学生的动作不到位,主要原因是纪律不够严肃,找体育老师说,没说上几句,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无法交流……”。我笑笑说:“这是好事,说明你们的工作责任心强呀!这才会为工作争论呢?你是怕取不到好成绩吧?”辅导员老师激动了:“是啊是啊!校长,动作不整齐,难看死了,马上要比赛了,急死了!”辅导员的几句难看死了、急死了,让我感觉到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效果的期望。我真诚地说:“你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我想问两个问题:1.你当时是在什么场景下采用什么方式和体育老师沟通的呢?”辅导员迟疑了一下:“在训练场,直接和体育老师说的。”“学生在场吗?”“在”。辅导员的迟疑便是一个反思的信息。我更轻松地问第二个问题:“当时你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你希望对方怎样做?”“我懂了,校长。”辅导员急急地打断我的话,这个急性子、脑子也活,多次的管理交流会已让“尊重”的概念植入辅导员和教师们的心中,但怎样让“尊重”的概念变成现实却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我语重心长地对辅导员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态度,对管理者来说是一种素养和行动力,落实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之中,建议你们开个研讨会:①找出训练中的亮点,表扬一下自己;②研讨不足,提出整改方案。你的任务是用教师们自已制定的整改方案阶段性督查训练过程,确保效果。”辅导员带着工作任务,迈着坚定的步子快速离去,我知道他去“备会”了。

是啊!尊重是做文明人的态度,更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在尊重的态度下,体现尊重的工作过程之中,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高了,主人翁意识复苏了,这种态度、这种工作过程会复制到教师们日常的教学之中,催生出工作、学习的优良道德。

二、“沟通”是能力,更是工作氛围,催生品位

沟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有效的沟通需要智慧和艺术。沟通能力是指通过有效的听、说、读、写、获得并传达信息的能力。“沟通”是我校管理文化,要求管理者具备较强沟通能力,为了具备沟通能力,听、说、读、写、传递信息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在必修课的学习过程中,传递的是积极、竞争、向上的信息:教师们都在暗较劲:谁会听?谁会说?谁会读?谁会写?谁会准确又艺术性传达信息?这种氛围是“沟通”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成为学校的一笔无形财富,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感知,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一种状态。正如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史密斯所说:“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走向成功的教育途径。”正是管理文化“沟通”在提高师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这种能力的提升与氛围的营造,孕育出学校文化的高品位。我校有一位年轻教师,从一所乡镇学校通过招聘进入我校工作,三年来,在学校“沟通”氛围的督导下,围绕沟通能力不断学习,上出了多堂教学比武课,参加了各层次演讲,成绩是节节攀升。她在我们自己的网站上这样留言:到二小工作,不仅仅是

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感受到工作、学习氛围带来的压力与享受压力伴随的成长。

三、“激励”是手段,也是工作目标,催生智能

在我们学校,有各种评优、比赛积分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激励的手段。在采用这些激励手段的时候,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因为结果多体现为一种导向,而过程本身就是激励,激励师生向目标进军。激励的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因而激励的相关制度必须是规范的、可操作的、有序的,这些激励手段体现的是高品位规划、科学性操作。这体现在学校各项奖项的设立都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接纳,成为他们内心的渴求。在设立奖项的时候都经历了一个协商对话的过程,提出设奖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大家来讨论,这一协商对话的过程是尊重,是沟通,又是办学理念深入人心的过程,更是大家学习、研讨的过程,在各种激励措施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其所需达到的目标已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激励的氛围和文化,自上而下的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催生的是竞争又合作氛围,孕育出的是朝目标不断努力的工作势头,因激励的措施多指向教师专业成长,在这些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提高的是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师的精业最终培育出学生的优良智能。

篇5:旅游文化doc

景区由花果山、药王谷、联珠三湖、仿古新村、影视城、休闲游乐区等区域组成。是集赏花摘果、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其山水田园风光、传统中国医药文化、地道的农家饭菜深受游人喜爱。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凤城大梨树村

电话:0415-8189639

传真:0415-8189508

网址:

交通:1.客车:乘客车至凤城站下车,转乘18路大梨树公共汽车(20分钟一班车)到青年点庄稼院下车。2.火车:乘火车至凤凰站下车,转乘18路大梨树公共汽车(20分钟一班车)到青年点庄稼院下车。3.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处5公里即达。

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4月-11月

餐饮:庄稼院、青年点酒店,可同时接待3000人用餐。饮食特色:农家特色;农家土特饭菜(纯种笨猪、五味子鸡、烤全羊)。

住宿:景区内有二星级饭店等多家宾馆和农家院可供选择,可同时接待600人入住。

周边景区:距凤凰山景区10公里。距东汤温泉35公里。距丹东鸭绿江60公里。娱乐:篝火晚会、农民艺术团演出、青年点红卫兵特色表演、参与体验影视表演、垂钓、观看老电影等。

2.辽宁最高峰 辽宁屋脊丹东宽甸花脖山---纳凉百瀑峡

花脖山

花脖山位于宽甸县北部,距宽甸县城70公里,宽北旅游环路中段。东接青山沟;南抵鸭绿江;四连天桥沟、天华山;北临桓仁五女山,地处本、宽、桓三县交界处,是鸭绿江水和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岭。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居辽宁省内最高峰,独尊“辽宁高山之首”,堪称“辽宁屋脊”。总面积66平方公里。

百瀑峡景区曾被我国著名的风景园林专家胡启来先生称为“东北第一峡”,有垂帘瀑、漂沙瀑、含珠瀑、七叠瀑等景点。

花脖山景区有六大奇观,一是山高,攀高励志,壮体阔胸。登临主峰,一览群山小,鸟瞰“四县一国”;二是林茂,森林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三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上万平方米的石湖、石瀑、拥挤迭撂,浩瀚壮观,至今这是个迷;四是高山草甸,海拔高、面积大,绿草凝烟,百花争艳,落地无尘,称为“天府花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理想的游憩场地;五是南满抗日根据地之一,其遗址尚存有杨靖宇将军和金日成将军1937年6月分手纪念地;六是观云海,看日出,晚霞其奇观壮景的首选地。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市宽甸县牛毛坞镇泉山林场

电话:0415-5817560

交通:市内乘坐长途客车到宽甸县,转乘到泉山林场,行程170公里,约3.5个小时;宽甸到泉山林场(每天四班车),70公里,车程1.5小时到达。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6月-9月,观赏瀑布。

食宿餐饮:泉山大酒店、农家酒店,可人食宿。

周边景区:距青山沟18公里,距黄椅山、天华山景区70公里。

3.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丹东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AAAA)

虎山景区位于丹东市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朝鲜八大景”之一的统军亭隔江相望。景区内有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中朝边境“一步跨”、睡观音、长城历史博物馆、古道遗址等国内外知名景点。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虎山村

电话:0415-5578511 5578909

交通:丹东市内汽车站乘长途客运班车到宽甸虎山头下车即是,里程20公里,每隔30分钟发车一次,车程30分钟。

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3月-11月

乘木制游船游览中朝“一步跨”。

周边景区:距离太平湾景区20公里,距离鸭绿江断桥20公里。

食宿:农家乐、江鱼

4.甲午海战古战场--丹东獐岛

獐岛风景区

獐岛位于祖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距边城丹东58公里,交通便捷。因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海产丰盛、服务周到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避暑胜地。

獐岛由一岛六坨组成,面积0.8平方公里,东西走向,呈环抱状。奇礁怪石、危险悬崖、花香鸟语、沙软滩平、海色天光,是踏浪、游泳、沐日、赏月、嬉鸟、品石、听海、垂钓、拾贝的天然乐园。

“海岛风光游”、“渔民家庭游”、“奇礁异石游”、“海上情侣游”、“山菜海鲜品尝会”等新辟主题旅游项目以其独具的特色与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八方云集,流连忘返。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

电话:0415-7852238 7852403 7850888

交通:1.市内有通往东港、大孤山、庄河、大连方向的客运车,到北井子镇下车转乘至獐岛码头乘船即可(行程约50公里)。2.自驾车:沈丹高速公路马家店出口处和201国道均可到达。

小贴士

最佳旅游季节:7月-9月

餐饮:以海鲜为主,有多家海鲜餐馆,可品尝多种海鲜,经济实惠。住宿:景区内獐岛宾馆和农家院可供选择。

5.丹东鸭绿江大桥与断桥

鸭绿江断桥(AAAA)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铁桥,日本人于1911年建成,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美军飞机炸断,有4孔残留至今,成为历史见证。

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01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旅游信息

地址:丹东市江岸路0号。

门票:20元

电话:0415-2122145 2138507

交通:距离火车站800米。可乘公交21、6路等多条线路到达,也可不行前往 最佳旅游季节:全年

5.沈阳故宫简介 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6.7.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

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8.9.交通 公交环路、118、132、213、222、228、257、276、287、290、292、294、296

10.11.小贴士(一)请携包者自觉存包。

12.13.(二)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入馆。

14.15.(三)请勿大声喧哗。

16.17.(四)请注意参观安全。

18.19.(五)请勿触摸、攀爬、损毁展品。

20.21.(六)衣着不整,请勿入馆。

22.23.(七)请勿携带宠物入馆。

24.25.(八)参观票当日有效。

26.27.(九)遇有重大活动,暂停开放。

28.29.文化地理 历史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30.31.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32.门票:50

33.开放时间:

34.8:30-17:00

35.36.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37.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171号

38.电话: 024-24844192

39.最佳旅游时节:春季最佳

四大菜系

1.鲁

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

鲁菜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功于火候、烹饪技艺全面。尤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

2.川

“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主要菜系之一 ——川菜。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在味等上尤多突出,素以味多,味广、味厚著换称。

3.淮扬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4.粤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篇6:宜化企业文化.doc

(2005-09-06 07:50:26)

刘宗发 叶梅 刘玉堂 刘纪兴

建于1977年的湖北宜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由年产1万吨合成氨的小厂发展成为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三足鼎立”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从2000年到2004年的四年间发展惊人:销售收入由5.8亿元增加到36亿元,利税由-2800万元增加到4亿元,被誉为全省化工行业的“航空母航”。

宜化集团的快速发展,经验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带领“一班人”,把“以人为本”和“追求和谐”作为核心价值观,用先进的文化打造企业,而且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即“五个第一”的和谐文化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推行“发展第一”的文化理念,用“双百”企业鼓舞员工

宜化文化的核心是发展文化。他们对发展的认识是:人类因理想而伟大,企业因发展而繁荣。远大理想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是企业最大的政治,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方面,宜化人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宜化人的共同目标是建设“百亿企业,百年企业”。

在建立发展文化的基础上,宜化集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突出抓了四招:一是抓快速发展。过去宜化的发展只限于省内,现在发展到省外,在湖南、河南、贵州等地共兼并了四家企业,企业总资产由28亿元增加到45亿元。二是抓全面发展。过去,宜化只抓了煤化工(碳铵和尿素)一个产业,现在发展到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三大产业。三是抓协调发展。把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四是抓可持续发展。投资2000万元,将粉煤成型气化技术用于大规模合成氨生产,年可降低煤耗6000多万元;投资8500万元,实施“综合废水治理工程”等,每年可提高效益3500万元;投资8000万元,进行年产150

万吨的选矿工程,解决磷矿资源“采富弃贫”的问题,打破了中低品位磷矿石不能生产磷酸二铵的历史。

推行“活力第一”的文化理念,用“比较管理”激励员工

宜化文化的动力是活力文化。他们对活力的认识是:一个社会的活力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个企业的活力是使企业员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同时,还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为达到上述目的,宜化集团推出了三大举措:一是建立利益共享体制,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在发展壮大原固有存量资产的同时,将增量资产的投资主体和分配方式多元化,使经营者和骨干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员工活力。二是改革分配体制,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对集团公司和8个子公司的正副老总以及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对员工实行动态工资制,即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上升到月1600元-2100元之间。工资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三是推行“比较管理”,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实行“五统一,四监管”的管理体制,即财务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工程投资统一、人力资源统一,非生产性开支监管、招投标监管、分析化验监管、安全监管。同时,对集团公司内部所有单位和全体员工全面推行“比较管理”。比较出差距,比较出活力,比较出人才,比较出效益。子公司之间通过“比较管理”,煤的实物消耗量平均下降13%,年增效益8000多万元,蒸汽热量回收增效5000多万元,短途运输费下降200多万元。员工之间通过开展“活力曲线”绩效考评,即对员工按20%的A类人员、70%的B类人员、10%的C类人员进行考评,并与当月的效益工资挂钩。实行“比较管理”,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活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推行“人才第一”的文化理念,用重用机制激活员工

宜化文化的关键是人才文化。他们对人才的认识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市场。人才兴则企业兴。

在人才战略上,他们做到了三个舍得:一是舍得重用,把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大权交到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手中。宜化11000多名员工中有10%具有本科以上文凭。宜化集团既

讲文凭,又讲水平,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如该公司“813”工程完工后,尚欠施工方8000万元工程款,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林文强毛遂自荐。他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带领20多名大学生,通过审计,让人大吃一惊:工程审减6000多万元。于是,公司任命林文强为审计部经理,年薪在10万元以上。二是舍得投入,把知识和才能的价值用年薪制体现出来。近四年来,宜化共引进各类专用人才40多名,对引进的绝大多数人才都实行了年薪制。如宜化兼并楚星公司后,决定向磷化工方向发展,公司便引进了磷化工专家刘晓,并聘请为集团公司党委委员、楚星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年薪29万元。刘晓上任后,日夜苦干,现已建成年产40万吨的磷铵基地,并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铵生产企业。三是舍得培训,为人才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最大的后劲、最有效的投入。近几年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办了化工研究生班,培养了50名研究生,并选送了近百名骨干到境外和国外培训。

推行“安全第一”的文化理念,用重奖重罚保护员工

宜化文化的保证是安全文化。他们对安全的认识是:人的生命第一珍贵,黄金有价,生命无价。安全是宜化最大的效益,最大的稳定。安全事关宜化的大局。因此“宁可少赚一个亿,也不能丢掉一条命”。基于此,他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实行安全“五最”。将安全作为最重视、最有意志力、最得力的措施、最残酷的处罚、最持之以恒的工作。二是狠抓“五落实”。即抓好安全工作的思想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教育落实、责任追究落实。三是实行重奖重罚。2002年10月,十六化建在宜化施工期间发生高空坠落伤亡事故,股份公司党委正副书记各被罚款2万元,总经理被罚款1万元,安全部长被罚款1万元。宜化集团正是因为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因此事故较少,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推行“员工第一”的文化理念,用制造快乐感动员工

篇7:文化工作信息.doc(打印)

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工作交流】

※ 晋中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化消夏月活动”正式开幕。7月1日晚,由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和晋中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晋中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化消夏月活动”在榆次迎宾广场正式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锡景,宣传文化系统、住建、公安、园林和供电局的各位领导参加了当天的启动仪式。在晋中市文广新局朱荣耀局长热情洋溢的致辞后,程锡景部长宣布“文化消夏月”活动正式开幕。启动仪式后,晋中艺校的师生们为在场的数千名群众送上了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演出,博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此次“文化消夏月”活动从7月1日—30日,既是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性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丰富群众暑期文化生活、推动我市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同时,将我市的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推动晋中“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的台阶。(艺术科)

※ 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深入学习“七一”讲话精神 全面履行职能 净化文化环境。一是力求使执法人员政治责任意识实现新提高。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意义和内容,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新组建的文化执法队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强化文化执法“守土有责”的观念,增强文化执法人员的政治责任意识;二是强化执法职能,提高文化综合执法水平。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市级文化执法机构示范作用,严肃纪律,规范执法,全面履行好执法职能,实施执法重心下移,统筹推动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管理,提高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三是扩大执法覆盖面,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组织执法行动,加大对文化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及网吧市场、演出市场、图书出版物市场、娱乐市场等重点领域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和非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文化市(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场平安有序,为建党9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篇8: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及其实践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 如何认识人的本质或本性, 是管理学上理论纷争及其发展的本源。从西方管理发展历史来看, 对人性认识假设大致经历了古典时期的“完全理性人”假设, 西蒙“有限理性人”假设, 泰罗“经济人”假设, 梅奥的“社会人”假设,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 史克思“复杂人”假设。基于这些假设而产生了X理论, Y理论, 超Y理论 (权变理论) 等多种管理理论。人性假设是对人性善恶的价值判断。判断不同, 对人的工具理性及价值理性认识不同引申出不同的管理思想, 现代西方管理学中较为流行的是三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

“经济人”假设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经济人”看来, 多数人天生懒惰, 对工作抱有一种天生的厌恶感并尽可能逃避工作。依据“经济人”假设, 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 就是用否定或消极的方法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生产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不必考虑人的感情和道义上的责任。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 与绝大多数普通人无关。在奖励制度上主要用金钱刺激人的积极性, 同时对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惩罚。

一、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文化人的假设是现代管理文化的升华

纵向地申视西方管理学理论, 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管理在西方发展的模式是:从科学走向人文, 从科学管理到人文管理到文化管理, 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理性管理文化与非理性管理文化是管理文化的两个维度。“经济人”代表了理性管理文化, “社会人”代表了非理性管理文化, “文化人”假设符合现代管理对理性和非理性二者统一的要求。

“经济人”假设把金钱看作是主要的手段来促使下属人员努力工作, 而且创造一种促使人们只关心个人利益的竞争环境。客观地说, “经济人”假设在短期内有利于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刺激人的行为, 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 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整体上看, 这种人性假设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相当大的负面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 “经济人”假设有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的追求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经济人”假设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小。

与“经济人”假设相比, “社会人”假设意味着不仅要关心人的工作, 还要关心人的生活, 充分利用物质的、精神的手段和方式激励广大职工, 因而有利于管理办法和措施的具体实施, 也有利于形成和谐一致的群体, 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但是“社会人”假设还没有把职工看作是有价值观念、有思想、有修养的人, 因而难以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利于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 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劳动, 管理的绩效也将由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文化人”假设符合现代管理对理性和非理性二者统一的要求。“经济人”代表了理性管理文化, “社会人”则代表了非理性管理文化。之所以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文化概括为“文化人”假设, 是基于两点:第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从事智力活动的脑力劳动者, 都是“文化人”。第二, “文化人”是高度理性和丰富情感的最佳载体。一方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崇尚科学, 按科学规律办事;另一方面, 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修养, 崇尚个性和自由, 追求精神充实和个人价值实现。人类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已在理性管理文化与非理性管理文化这两个维度上作了较大振荡式的发展。

“文化人”假设中把人定位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一方面尊重科学, 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于管理中;另一方面把人类从高技术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重新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克服高新技术带来的价值失落和消极情绪, 树立起个人自信和个人价值, 找回精神支柱和文化归属。因此, 在管理文化中, “文化人”是对“经济人”和“社会人”的辨证整合, 也是一种升华。

二、对知识社会文化管理的启示

“文化人”假设的出现使文化在管理中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文化人”的新的管理文化伴随着管理实践的要求, 文化管理便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出现了。

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 对企业的控制、计划、领导、协调、组织等方面都渗入文化的因素, 以文化贯通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并不是如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那样的一种具体的管理方式, 它更接近于一种管理理念。整个管理过程不仅包括技术过程, 而且包括人文过程, 重视管理中的人文规律, 用文化对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重新塑造, 以打造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管理模式。

文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显著区别。它是以“文化人”假设作为前提, 以知识经济作为背景的。它有如下特征:1、以文化为基础, 强调人的能动作用, 是以人为本的更高层次的“人本主义”;2、以企业文化构建为主要手段。塑造企业文化是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3、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

在管理中, “人文管理”主张以人为本, 把一切对象加以“人化”, 注意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突出情感的逻辑。中国的文化与管理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管理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之下, 受其影响。人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而且具有重要的管理功能。[4]人情不但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 而且也渗入企业的管理文化之中。企业文化成为连结员工情感归属、凝聚向心力最重要的纽带, 若领导无人情味, 在中国文化伦理道德的判断标准下, 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但是, 任人唯亲, 人情泛滥, 也会导致管理缺乏效率。与此同时, 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对文化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 管理毕竟是人的管理, 应“以人为中心”。注重文化管理是对理性管理文化和非理性管理文化的融合统一进行的开拓性尝试。应把职工看作是有价值观念、有思想、有修养的人, 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 从而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劳动, 管理的绩效也将进一步提高。既要有理性化的制度来约束群体, 又要充分重视人的主体作用, 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管理道路, 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服务。只有通过文化的融合与会通, 重视人类终极价值的涵养与提升, 人类社会的管理才能超越权力与财富的追求而获得道德与正义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向吉英.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1, v23, n4

上一篇:历史的见证:一份三十多年前的思想工作汇报下一篇:某某公司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办法